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想国》读书报告

《理想国》读书报告

《理想国》读书报告
《理想国》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西方文明史

任课教师:王付兵

论文题目:《理想国》读书报告姓名:黄晶乐

学号:10420115704982

我一开始买的是吴献书译本的《理想国》,这本书翻译的很好,但是文章都是文言文,因本人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只看了前面的十几页就换了其他译本来读。《理想国》的整体结构有点混乱,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章节中都有讲到,感觉有跳跃性,内容不是一目了然。为了更好地整理读书心得,我把不同章节涉及到的同一主题整合在一起,这样笔记不会看起来杂乱无章。

《理想国》分十章来讲解柏拉图的思想。主要涉及到正义、国家、政治、还有一些哲学理念。在论述正义、国家和政治理论时,总是穿插着哲学理论,比如说“美德即知识”、“意见就是无能”、洞穴理论等。柏拉图在《理想国》这本书中,一开篇就写了苏格拉底与贵族青年对“正义”、“公道”进行的讨论,从文字当中可以得知,讨论的场面很激烈,看来他们都是善于思辨的人。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本书要以“正义”开篇?要解答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柏拉图的生平经历。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并不顺利。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那时疫疠流行,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后,群龙无首,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在战争中,斯巴达战胜雅典,柏拉图因此考察了斯巴达的社会制度,并且希望对雅典进行改革,东山再起。他本身出身于贵族,其社会关系乃至阶级感情显然在奴隶主贵族方面。“当我看到这些,以及其它种种,我衷心厌恶,决计与这个可耻的政权完全脱离关系。三十委员会大失人心,被逐下台。过了一个时期,我故态复萌,跃跃欲试地,虽然静悄悄地,又想参加政治活动了。当时雅典局势混乱,私人互相报复,到处械斗。总的说来,东山再起的民主政权,还算比较温和;可是一些有势力的坏人诬告苏格拉底以渎神之罪,陪审团竟处以极刑……后来我年事渐长,深知在政治上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有朋友,有组织,这种人在政客中非常难找,因为他们做事没有原则,没有传统的制度和风纪。要找到新的人才,简直难于登天。况且法规旧典,在雅典已多散失。当初我对于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虑,看到政局混乱,我徬徨四顾,莫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从上面引文可以看出,柏拉图对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十分心痛。这使他猛醒过来,重新考虑他的政治立场。他之前认为,农民、工人、商人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不可能也不必去担任行政上的许多事务。后来,他发现,贵族政治并不合理,他认为国家应该好好培养下一代。柏拉图终身致力于修身、教育,钻研哲学。好像扯的话题有点远了,继续回到正题。因为《理想国》是从希腊文翻译过来的,所以会和希腊语本意有所不同,有些学者认为,其可以翻译为《论正义》,其实本书的内容也是以正义为主线来展开的。

在全书的一开始是苏格拉底与塞弗拉的对话。塞弗拉跟苏格拉底讲述了他对老年快乐的体验:“盖凡人体质上之快乐愈减,谭话上之快乐愈增。”“少年时与爱情上之快乐,均成过去事矣。”“回忆快乐时代,曾几何时,而今何在,此生其已矣。”“情欲犹于老年时代有用乎?”“余甚喜余已脱离汝曹所谓情欲一端矣,余觉脱离此乎。宛如脱离一狂暴之主人。”最具总结性的一句话是“盖老年时代,情欲既灭,别有一种清静与自由之乐境。”虽然老年后七情六欲已经消减,但是老年时的清静与悠闲也是也是人生的快乐。年老的快乐不是因为性情,而是因为有丰富的财产安享晚年的物质基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在读开始几页的时候,总是联想到孔子。我觉得,苏格拉底和众贵族的激情辩论与孔子和其弟子探讨问题的方式很相似,不同之处是,苏格拉底等人是平等地位的,而且是用理论性推论来论证或反驳观点,以求获得“真理”。孔夫子和弟子们受传统伦理观念的束

缚,过分强调尊师,而重道自然就被搁置在次要地位了。而且他们是凭经验获得自己的观点,没有逻辑辩证的过程和论据,结论不如西方的更有说服力,这是东方思维方式的不足之处。

苏格拉底提出一问题“公道之正义若何?”他一开始驳斥了几个错误的“正义”的定义,如“正义就是欠债还钱”,“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正义就是强者的立义”,可正义的定义仍然不得而知。于是柏拉图改变了考查的方法,将目光转移到城邦,希望能在城邦中找到大的正义,然后再从个人身上找到小的正义。正义的观念是国家理论的结晶,正义是维系并凝聚一个社会的纽带,亦即把个人和谐地联合在一起,而其间的每个人都根据其天赋的适应性和所接受的训练而找到了其毕生从事的工作,也就是各得其所的意思。实际上,柏拉图把这理解为“公平对待每个人”。那么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是什么关系呢?国家正义是大的正义,个人正义是小的正义,个人正义其实就是美德,个人正义要为国家正义服务,即使是牺牲个人幸福。这与我们现代所提倡的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是差不多的,只是现在的说法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是要以集体利益为主。

柏拉图辩论的其余部分几乎可以被认为都是由此推论的结果。既然柏拉图构造了理想城邦的蓝图,因此接下来就要讨论如何实现国家政治理想。书中认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消除对善之公民身份起阻碍作用的特殊因素,这促使共产主义理论诞生;第二种方法是发展对善之公民身份起促进作用的积极条件,这使得教育理论的产生。下面一一解释这两种理论的一些内容。

柏拉图的共产主义中,采取了两种手段:禁止统治者阶层拥有私人财产;废除固定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个人认为第一种手段与马克思主义消除异化的理论有些相同。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消灭私有制,也就是消灭私有财产,柏拉图的理论与马克思的不同之处是,柏拉图只是不让统治者拥有私有财产,防止出现专权政治,但是工匠则被允许拥有他们个人的家庭,包括财产和妻室。这一点我想不通,柏拉图也没有说明白。如果统治者没有了资产,那么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还有权威来统治整个国家吗?个人觉得这个措施不合适。我非常反对第二种手段。一夫一妻制被废除后,人们必须按照统治者的要求进行有节制的交配,以获得尽可能最优秀的后代,这种做法实际上把生育与从事生产功利化了,这会产生很严重的社会问题。首先会出现伦理道德上的问题。不固定的性交配可能会导致社会关系的混乱;再次,家庭的消失会导致人情的冷淡,人们享受不到爱情的美好,也体会不到亲情的温暖,整个社会就成了一个冰窖,人心都冷冰冰的了,人就成了国家的附庸,其生存的意义也就不大了。我认为,要想实现大同社会,私有制是必须要消除的,但是家庭这种形式一定要保留,有小家才会有大国,孤立的个体很难找到共同基础团结组织到一起,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人不可能完全为了国家奉献个人的幸福。但是他的平等思想还是比较先进的,他认为妇女应该参与政治或军事活动,就像男人一样,同时,妇女也应该接受教育,把她们从家务中完全解放出来。这可以算是存在女性解放主义倾向吧。

再说第二个手段——教育。柏拉图认为通过教育可以达到善,人人都要接受教育,这样人性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塑造,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社会。他非常看重教育的地位,他甚至宣称国家首先就是一个教育机构。他本人把教育称之为“惟一重大的事情”。柏拉图有一个很重要的哲学观点:美德即知识。只要人们具有了知识就有了美德,人人尽善,那么国家也是善的。他把初等教育课程分为两个部分:体育和音乐。体育课用来训练身体,音乐课用来训练心智。他还有一个特

别具有特色和原创性的想法,就是高等教育制度。为了教授精选出来的学生,必须创办学园。他在教育问题上并不是平等对待每个人,尽管他非常重视对那些较有天赋的青年进行教育问题,但是他并不很重视一般人的教育,这简直就是歧视嘛!

接下来说一下国家理论。国家的基础当然是正义。柏拉图认为国家最好的形式就是把人们分为三个等级——哲人王,军队,平民。哲人王是国家的统治者。他为什么主张哲人王统治国家呢?从书中的论述中可以得知,必须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成为领袖,引导国家公民向善,只有哲学家才会懂得事物真实的存在,而懂得事物实在的知识或许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美德。哲学王就是至善的人,所以,只有哲学王才会懂得善并守卫它。其他人作为军队和平民的身份各得其所,发挥自己的作用。军队是用来维护国家安全和治安的,而平民就是现在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天分,不扰乱国家秩序,人人向善。我觉得他所描述的理想国并不是民主社会,虽然他并没有涉及到奴隶制度这方面的内容,但是,他也没有提出要废除奴隶制。自我感觉,平民就是奴隶,而哲学王是主人,统领一切,平民没有政治权利,只是进行日常生活的生产工作,为国家服务。虽然表面上好像人人平等,实际上是披着民主外套的奴隶社会,这其实与他的贵族阶级身份有关系。

在《理想国》这本书中,有一部分属于政治学说。在第八卷和第九卷讲到了苏格拉底对各种现实政体的评价。书中从人性论的角度对五种政体做出了评价。苏格拉底认为,有五种典型的政体:贵族政制、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在这五种政制中,最好的是王政或贵族政体,其他的则次之,而僭主政制是最差的。“没有一个城邦比僭主统治的城邦更不幸的,也没有一个城邦比王者统治的城邦更幸福。”苏格拉底分析了政体产生的原因、特点及每种政体相对应的人性。任何政制制度都有与之相应的人性论基础,而政制的过渡和变迁过程是伴随着人们性格方面的变化而产生的。

《理想国》主要涉及到认识论的内容,主要是理念论。所谓“理念”就是idea 和eidos,本义指“看见的东西”,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其中有著名的三个比喻“日喻”“线喻”“洞喻”这几个比喻都是为了论证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的学说。灵魂学说涉及到个人正义问题,只有向善的灵魂才是不朽的。“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德性论的一个总括。他的这个理论有伦理学上的意义,所以奠定了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

《此书》是一本综合性的读物,里面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像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美学、教育等等,因此结构就有些混乱,需要细细品读方能体会其中的深奥之处。若是与柏拉图后期的作品《政治家》和《法律篇》作个比较的话,会更容易理解本书的内容。这本书在哲学、政治、教育、宗教、科技等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值得拿来当枕边书品读。

注:《理想国》为郭斌和,张竹明译本,商务印书馆1986-8-1出版。

《理想国》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西方文明史 任课教师:王付兵 论文题目:《理想国》读书报告姓名:黄晶乐 学号:10420115704982

我一开始买的是吴献书译本的《理想国》,这本书翻译的很好,但是文章都是文言文,因本人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只看了前面的十几页就换了其他译本来读。《理想国》的整体结构有点混乱,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章节中都有讲到,感觉有跳跃性,内容不是一目了然。为了更好地整理读书心得,我把不同章节涉及到的同一主题整合在一起,这样笔记不会看起来杂乱无章。 《理想国》分十章来讲解柏拉图的思想。主要涉及到正义、国家、政治、还有一些哲学理念。在论述正义、国家和政治理论时,总是穿插着哲学理论,比如说“美德即知识”、“意见就是无能”、洞穴理论等。柏拉图在《理想国》这本书中,一开篇就写了苏格拉底与贵族青年对“正义”、“公道”进行的讨论,从文字当中可以得知,讨论的场面很激烈,看来他们都是善于思辨的人。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本书要以“正义”开篇?要解答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柏拉图的生平经历。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并不顺利。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那时疫疠流行,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后,群龙无首,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在战争中,斯巴达战胜雅典,柏拉图因此考察了斯巴达的社会制度,并且希望对雅典进行改革,东山再起。他本身出身于贵族,其社会关系乃至阶级感情显然在奴隶主贵族方面。“当我看到这些,以及其它种种,我衷心厌恶,决计与这个可耻的政权完全脱离关系。三十委员会大失人心,被逐下台。过了一个时期,我故态复萌,跃跃欲试地,虽然静悄悄地,又想参加政治活动了。当时雅典局势混乱,私人互相报复,到处械斗。总的说来,东山再起的民主政权,还算比较温和;可是一些有势力的坏人诬告苏格拉底以渎神之罪,陪审团竟处以极刑……后来我年事渐长,深知在政治上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有朋友,有组织,这种人在政客中非常难找,因为他们做事没有原则,没有传统的制度和风纪。要找到新的人才,简直难于登天。况且法规旧典,在雅典已多散失。当初我对于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虑,看到政局混乱,我徬徨四顾,莫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从上面引文可以看出,柏拉图对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十分心痛。这使他猛醒过来,重新考虑他的政治立场。他之前认为,农民、工人、商人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不可能也不必去担任行政上的许多事务。后来,他发现,贵族政治并不合理,他认为国家应该好好培养下一代。柏拉图终身致力于修身、教育,钻研哲学。好像扯的话题有点远了,继续回到正题。因为《理想国》是从希腊文翻译过来的,所以会和希腊语本意有所不同,有些学者认为,其可以翻译为《论正义》,其实本书的内容也是以正义为主线来展开的。 在全书的一开始是苏格拉底与塞弗拉的对话。塞弗拉跟苏格拉底讲述了他对老年快乐的体验:“盖凡人体质上之快乐愈减,谭话上之快乐愈增。”“少年时与爱情上之快乐,均成过去事矣。”“回忆快乐时代,曾几何时,而今何在,此生其已矣。”“情欲犹于老年时代有用乎?”“余甚喜余已脱离汝曹所谓情欲一端矣,余觉脱离此乎。宛如脱离一狂暴之主人。”最具总结性的一句话是“盖老年时代,情欲既灭,别有一种清静与自由之乐境。”虽然老年后七情六欲已经消减,但是老年时的清静与悠闲也是也是人生的快乐。年老的快乐不是因为性情,而是因为有丰富的财产安享晚年的物质基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在读开始几页的时候,总是联想到孔子。我觉得,苏格拉底和众贵族的激情辩论与孔子和其弟子探讨问题的方式很相似,不同之处是,苏格拉底等人是平等地位的,而且是用理论性推论来论证或反驳观点,以求获得“真理”。孔夫子和弟子们受传统伦理观念的束

关于理想国读书心得体会会范文共四篇

关于理想国读书心得体会会范文 理想国读书心得体会(一) 《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我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我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我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我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相信自我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我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此刻。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一样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我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此刻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忙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此刻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精选1500字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精选1500字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精选1500字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读后感《《理想国》读后感》.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 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

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理想国》的正义论与洞穴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到其哲学观.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的展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位的哲学大师王阳明,也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也许唯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们从小被教导或明或暗的教导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唯心主义也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王阳明大家很多人也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这句话充满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王阳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这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专门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将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报告

一、书名:《理想国》(前五卷) 二、著者:柏拉图 三、页数:157 四、内容概要第一卷苏格拉底到比雷埃夫斯港参加祭奠之后被玻勒马霍斯请回了家,与他的友人开始了关于正义的讨论。在与克法洛斯和玻勒马霍斯讨论时,苏格拉底运用了“精神助产术”,推翻了“正义是欠债还债”,“正义就是助友害敌”等错误主张。并让克法洛斯意识到金钱不能代替内心的满足和宁静。特别是对于坏人。在接下来与色拉叙马霍斯的论辩中,他通过讨论利益和德性的问题,反驳了对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的观点、不正义是强有力的观点。 第二卷格劳孔向苏格拉底提出质疑,他与其弟阿得曼托斯提出正义与不正义的后果和利益不同,认为不正义对自己会更有利。苏格拉底“由大见小”,开始阐述城邦的正义。理想国的命题就此展开。讨论了有关国家中的社会分工问题。他讲述了怎样组成一个健康的城邦。接着话题从关于“护卫者”的讨论转到了教育上。他认为真正善的城邦护卫者的天性里把爱好智慧和刚烈、敏捷、有力这些品质结合起来。儿童易被塑造,要给儿童讲最优美高尚的、编得好的故事。苏格拉底认为诗歌和音乐不可亵神。不能把神描绘得丑恶不堪。 第三卷进一步讨论教育的问题。苏格拉底认为文艺作品中不应展示假恶丑的主张,音乐也是一样。通过讨论“模仿”的问题,他表示对戏剧恨厌恶。这一切都是因为“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音乐教育之后,年轻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炼。”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诉讼或就医之类的事情上。教育之后自然是考察。 第四卷苏格拉底提到了护卫者。讲述了护卫者的责任、标准以及如何教育培养。“不让体育和音乐翻新”、国家的四种品质;节制、勇敢、智慧、正义、国家由三等人——生意人、辅助者和谋划者组成一样,灵魂由欲望、激情和理智组成。苏格拉底认为城邦的品质与其居民的品质是一致的。 第五卷苏格拉底想要论述很多不同种类的政体,讲述了妇女和儿童的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女人应该归这些男人共有,任何人都不得与任何人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同样地,儿童也都公有,父母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他认为给男女提供同等的教育,二者的天然禀赋是一样的,在工作方面男女平等;还谈到了优生优育和幼儿教育问题。在士兵的行动准则之后,苏格拉底说出了哲人做王的观点。还有关于什么是“意见”的论证。 五、读后心得:我印象最深的是苏格拉底对于正义和不正义的论证。人们总是认为坚持正义的正直的人比起其他人来说会吃很多的亏,也会受很多的苦,色拉叙马霍斯用牧羊人与羊的例子,来说明牧羊人只是想喂饱羊来使自己获得最多的利益。认为不正义的事只要干得大,是比正义更有力,更如意,更气派。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即使是到了现在,当你用正当的手段朝着你的目标辛辛苦苦奋斗时,有人会以一些非正义的手段来快速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看起来不正义的人总是比正义的人能力强,因为真正正义的人在做事时会受很多原则的限制。格老孔的两个观点:第一点--正义的本质

理想国第八卷 读书报告

《理想国》—第八卷读书报告 【著作名称】《理想国》 【著者】{古希腊}柏拉图(Plato) 著郭斌和张竹明译 【出版信息】1986年8月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页数】312-351(第八卷543A—569C) 【内容概要】 在《理想国》第八卷开篇伊始,苏格拉底①便将其之前与格劳孔等人讨论的,关于一个安排的非常理想的国家在制度上进行了描述性的总结,即:共产、共妻、共子,其统治者应为“哲学王”②。这也是之前几卷对于“理想国家”问题的一个总结。接下来便进入了关于“四种政制”的讨论,这也是《理想国》第八卷主要涉及的问题。 在进入“四种政制”的描述前,有必要对苏格拉底与其他人之前对于“贵族政制”③的讨论进行一定的阐述,这一政制与“四种政制”共五种政体之间,存在着“继往开来”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或者说蜕变过程也正是第八卷中主要的阐述内容。因此需要将这五种政体归入一个框架内进行分析。 所谓“贵族政体”(或称“王政”),按照著者的阐释,就是“如果是由两个以上的统治者掌权,便叫做贵族政治;如果是由统治者中的一个卓越的个人掌权,便叫做王政”④。在这种政体之下,尊崇统治者,完全不让战士阶级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非战争活动,重视教育,特别是文艺和德育被视为与国家品质息息相关的。实行公有制,共产、共妻、共子。规定统治者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竞技和战争等等,这都是“贵族政体”的显著特征。而这样的政体也正是著者所推崇的,在其看来,之后的四种政体都是由“贵族政体”蜕变且堕落而形成的。 首先产生的是“荣誉政制”(或称“军人政制”或称“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 ⑤)。在这一蜕变的过程中,著者首先提出了一个变化假设,即“政治制度的变动都是由于领导阶层的不和而导致的”。而蜕变的直接诱因是不合理的婚配与生育,这直接产生了“不是最优秀的统治者”。当这些人执掌了父辈的权利后国家便出现了弊病:轻视文体教育,使得年轻一代越来越缺乏教养。统治阶层中出现了失衡状态,而这种失衡也就导致了战争和仇恨。在著者看来,无论冲突发生在何时何地,“就是血统的冲突”。而护卫者阶层本来是为保卫原先的供养人的自由而存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现在我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要辨证的看待,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要批判的吸收,合理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人称“精神恋爱”为“柏拉图式的爱情”;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仅此而已。前几天,刚刚读了《理想国》的内容,粗略的看完了全书。由于柏拉图所处时代与现今大不相同,该书中又充满了理性的玄冥、逻辑的曲折和言辞的诡秘,说彻底读懂了这本书谈不上,只是有一些杂乱的读后感想,就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柏拉图在这本震古烁今的书里谈及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专政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文艺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涉面之广、言论之深,无不让人拍掌叫好。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学问是分科性的,那么柏拉图的学说便是综合性的。这里,仅想通过《理想国》中的几卷文字,谈谈“正义”。 “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

益”等观点。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政体中王政或贵族政体最好,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都不如哲学王做统治者的智慧王政体更符合正义。所以从第五卷起,讨论中涉及到了儿童教育、教育的立法和妇女儿童如何共有的问题,而且颇具戏剧性。 既然在建议的可行性上达成一致,那么这个建议是否是最好的呢?一个国家里能够造就出类拔萃的女人和男人,他们去守卫城邦,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好的了。所以,苏格拉底说,这个建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益的。 在第六、第七两卷中,柏拉图提出了他的理念论和认识论学说,讨论了哲学王与城邦的关系和哲学王的形成。在一个正义的城邦里,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而这些所要体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国》开始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他是利用了正义二字逐渐将其拓展并且引申出来的。正义是一种好的表现,然而什么是正义呢,面对这个看似很好理解的词语,柏拉图首先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 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那时疫疠流行,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后,群龙无首,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柏拉图出自名门,其社会关系乃至阶级感情显然在奴隶主贵族方面。柏拉图书札第七②有这样一段自白:我年轻时,总想一旦能独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的计划。那时民主政权为一般人所厌恶,革命发生了。领导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其中十一人在城区,十人在比雷埃夫斯港。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行政。上面还有一个三十人的最高委员会,最高委员会里有些成员是我的亲戚故旧;他们邀我参加,以为一定会得到我的赞助。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些绅士们的一举一动,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民主政权反而变得象黄金时代了!他们居然命令我的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去非法逮捕他们的政敌。苏格拉底严词拒绝,宁死不屈。我敢肯定说苏格拉底是当代最正直的人啊!《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悲剧的诞生》(德)尼采著作家出版社 1986年版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前言: 阅读了商务印书馆1986年8月第一版的《理想国》和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的《理想国》,以第一本书为主。译书分为十卷。全文通过苏格拉底与格劳孔、克法洛斯等人对话的形式展开。 译序: 通篇大义,在于介绍苏格拉底一生学术发展的简单过程和理想国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苏格拉底壮志雄心的幻灭时期,这个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之死,在这个时期他对民主政体产生了极大的厌恶。第二个部分是苏格拉底创建雅典学园时期,在这个时期,苏格拉底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信念,并且写出《理想国》这样的巨著。第三个部分是讲述理想国的深远影响,理想国出笼后即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很多国家乃至城邦的统治者视其为瑰宝,被后人誉为震古烁今之书。 第一卷: 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不正义比正义更有利,更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如鱼得水,”所以说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不正义的人掠夺人们的钱财、剥夺人民的身体和自由,给别人带来恐惧。”而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应该由道德原则来审定,法律是要整合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将正义最大化。色的观点是现实社会的写照,但是色拉叙马霍斯把正义和利益牵扯到一起,是不可能使人信服的,苏格拉底的观点则是理想国中的正统的正义。第二卷: 格劳孔认为“善”有三种,第一种是本身好,不去考虑结果;第二种是过程和结果都好,第三种则是过程不好,结果好。一般人把正义归为第三种,他们图正义带来的名利,可是讨厌正义本身。阿德曼托斯认为,人们赞颂正义,并不是因为正义本身好,而是因为正义带来的名和利;人们谴责不正义者,是惧怕因果报应。苏格拉底认为的正义是第二种,不但过程好,结果也好。 从个人正义过渡到城邦正义,在城邦在各个组成成分中,苏格拉底重点谈到的是护卫者,他将卫士与狗作比喻,认为”两者都应该有敏锐的感觉…昂扬的精神斗志…对敌人凶横,对朋友温和。”这些强调的是他们的天赋品质。 苏格拉底注重教育,主张禁止宣扬神的秽迹,禁止将神说成是变化不定的幻像。总之,神代表正义,任何亵渎神的文字都不应该成为对城邦守护者的教育素材。 然而,苏格拉底过分关注对城邦里的居民造成不良影响的事物,采取净化这种极端的措施,强迫改变居民的精神世界与思想认知。这种净化的措施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无异,会极大地限制居民的创造性,不利于城邦的持续发展。 第三卷: 开篇谈到死亡与地狱,苏格拉底认为不应该渲染对地狱的恐惧,不应该渲染英雄的悲哀,应该使教育素材中英雄们有节制的美德。史诗之中,关于纵欲的描写都应该被删除。苏格拉底对于欲望的说法,

理想国读书报告范文

理想国读书报告范文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下面是学习啦为你的理想国读书报告范文,希望对您有用。 今天我为大家准备的是理想国的读书报告,首先,我想说明的是,我是从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与观点、我的评价、最后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个人感受这五个方面做的这个读书报告。那么首先呢,就从写作背景说起吧。 一、写作背景: 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年,卒于公元前347年,是雅典贵族 阿里斯顿的儿子。她生活的年代正值雅典城邦衰落之际,大政治家伯利立克里的去世、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是整个社会群龙无首,危机四伏,社会秩序一片混乱。柏拉图在经历了可怕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积极准备投身政界,准备力挽狂澜,用正义政治取代不正义政治。但是,寡头政治使柏拉图的政治热情归于幻灭。社会和国家都已经病了,如何才能挽救他们呢?四顾彷徨的柏拉图经过反复思考,觉 得唯有系统的阐发正义的思想,使正义观念深入人心,使哲学家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的成为哲学家,整个社会和国家才能有转机,否则人类灾难无法避免。这是促使柏拉图系统阐发正义思想并提出“哲学王”理论的现实政治背景和直接契机。《理想国》正是经历这一思索之后提出的一整套的治国方案。 二、主要内容与观点:

主要内容: 全书以正义为线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柏拉图的国家学说是一部关于正义的专著,也是政治哲学史上关于正义理论的探索源头。几千年来,柏拉图的正义论以及其探索正义的方法论深深影响了整个政治哲学史,成为人类探索良好政治秩序,寻找社会正义的理论基础。 以下是《理想国》的几个部分的描述: 一、在引言中讲到《理想国》的时代背景、作者和历史意义 二、第一二卷中是从个人正义讲到城邦正义 三、三四五卷都讲了城邦的正义 四、第六七卷讲到了哲学和政治 五、最后的两卷就是讲了从正义到人的至善 观点介绍: 建的城邦会有更好的感性认识。 我所读的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译本是商务印书馆xx年版,由郭斌和、张竹明老师翻译。事实上我觉得柏拉图不论家庭背景、社会背景还是人生经历都与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极为相似,他们的人生阶段也大致相似,从壮志雄心投身政治事业到困心衡虑久而弥坚再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开始撰书立册。而柏拉图书札中对后人影响深远、奉为经典的《理想国》是柏拉图壮年时期的著作。整一部《理想国》以对话形式展开,借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和他人对话的形式(部分经考证为伪作)讨论了社会生活人生哲理等一系列问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报告

一、书名: 《理想国》(前五卷) 二、著者: xx 三、页数:157 四、内容概要第一卷苏格拉底到比雷埃夫斯港参加祭奠之后被玻勒马霍斯请回了家,与他的友人开始了关于正义的讨论。在与克法洛斯和玻勒马霍斯讨论时,苏格拉底运用了“精神助产术”,推翻了“正义是欠债还债”,“正义就是助友害敌”等错误主张。并让克法洛斯意识到金钱不能代替内心的满足和宁静。特别是对于坏人 。在接下来与色拉叙马霍斯的论辩中,他通过讨论利益和德性的问题,反驳了对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的观点、不正义是强有力的观点。 第二卷格劳孔向苏格拉底提出质疑,他与其弟阿得曼托斯提出正义与不正义的后果和利益不同,认为不正义对自己会更有利。苏格拉底“由大见小”,开始阐述城邦的正义。理想国的命题就此展开。讨论了有关国家中的社会分工问题。他讲述了怎样组成一个健康的城邦。 接着话题从关于“护卫者”的讨论转到了教育上。他认为真正善的城邦护卫者的天性里把爱好智慧和刚烈、敏捷、有力这些品质结合起来。儿童易被塑造,要给儿童讲最优美高尚的、编得好的故事。苏格拉底认为诗歌和音乐不可亵神。不能把神描绘得丑恶不堪。 第三卷进一步讨论教育的问题。苏格拉底认为文艺作品中不应展示假恶丑的主张,音乐也是一样。通过讨论“模仿”的问题,他表示对戏剧恨厌恶。这一切都是因为“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音乐教育之后,年轻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炼。”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诉讼或就医之类的事情上。教育之后自然是考察。

第四卷苏格拉底提到了护卫者。讲述了护卫者的责任、标准以及如何教育培养。“不让体育和音乐翻新”、国家的四种品质;节制、勇敢、智慧、正义、国家由三等人——生意人、辅助者和谋划者组成一样,灵魂由欲望、激情和理智组成。苏格拉底认为城邦的品质与其居民的品质是一致的。 第五卷苏格拉底想要论述很多不同种类的政体,讲述了妇女和儿童的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 女人应该归这些男人共有,任何人都不得与任何人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同样地,儿童也都公有,父母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他认为给男女提供同等的教育,二者的天然禀赋是一样的,在工作方面男女平等;还谈到了优生优育和幼儿教育问题。在士兵的行动准则之后,苏格拉底说出了哲人做王的观点。还有关于什么是“意见”的论证。 五、读后心得: 我印象最深的是苏格拉底对于正义和不正义的论证。人们总是认为坚持正义的正直的人比起其他人来说会吃很多的亏,也会受很多的苦,色拉叙马霍斯用牧羊人与羊的例子,来说明牧羊人只是想喂饱羊来使自己获得最多的利益。认为不正义的事只要干得大,是比正义更有力,更如意,更气派。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即使是到了现在,当你用正当的手段朝着你的目标辛辛苦苦奋斗时,有人会以一些非正义的手段来快速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看起来不正义的人总是比正义的人能力强,因为真正正义的人在做事时会受很多原则的限制。格老孔的两个观点: 第一点--正义的本质和起源。人们说: 作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遭受不正义所得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 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打这时候起,他们中间才开始订法律立契约。他们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任何一个真正有力量作恶的人绝不会愿意和别人订什么契约,答应既不害人也不受害--除非他疯了。第

理想国读书笔记摘抄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05500189.html,) 〔理想国读书笔记摘抄〕 阅读柏拉图《理想国》我想给我最大的感想或许还是告诉我作为人要尊重自我或者别人的选取,因为在书的结尾因为人自我的对于神的不一样的选取造成的彼此的不一样的 命运而告诉人们,自我要对自我的选取负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理想国读书笔记摘抄,欢迎阅读。 ▲理想国读书笔记摘抄一《理想国》是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的代表作,它孕于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记得导师曾今说过《理想国》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如其书名的政治着作,更是一部教育着作,拜读之后,倍感如此。其中本书阐述的对护卫者的培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想到当今现实,谨对此发表一点鄙薄之见。 在《理想国》构建的城邦里,作为守护这座城邦的人——守护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样一个重要的群体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最多的知识和训练”来培养他们。培养这样的一个人需要怎样的教育呢?在此,我想用个别说明一般。 在本书中,要对护卫者进行教育。首先,要选择有天性基础的人,天性即天赋,有护卫者的质地,要把爱好智慧和刚烈、敏捷、有力这些品质结合起来。之后,才进行对后天

的培养。从教育的内容上看:第一,有选择性,要选择善的、真的、积极的故事,排除恶的、假的内容;第二,有序性,先进行教音乐后教体操,教音乐以使其心灵达到对美的爱,教体操已达到身体健康、锻炼他心灵的激情部分。从教育方法上看,运用讲故事的方法,鼓励孩子们要模仿就模仿与他们专业有关的人物,模仿那些勇敢、节制、虔诚、自由的人物,不要模仿坏人和鄙夫。当然,前提是故事的内容需要经过精心选择的。此外,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监督,进行考察。 教育过程中,书中尤其强调早期教育,在此期间要重视教育内容的选择。“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铸造成什么形式,就能铸造成什么形式”。好的故事铸造他们的心灵,要排除丑恶的假的故事,因为它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改变。有些好的故事从小就应该讲给他们听。柏拉图提出“儿童阶段,文艺教育最关紧要,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们的心灵深处”。 反观我们现在,值得肯定的是部分年轻父母会用优美的音乐或动听的自然之声进行胎教以及父母为儿女的殷殷之心。然而一部分父母太过着急,从小就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比谁早会认字、数数,比谁背的诗词多,谁说的英语好。于是,重点班、辅导班泛滥成灾,孩子弱小的心灵

理想国读书收获范例5篇

理想国读书收获范例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精选理想国读书收获范例一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个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理想国》是柏拉图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是一部典型的大综合著作,其中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结合在一齐,错综复杂。朱光潜曾说:“《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荐的惟一的西方哲学著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不朽之作,正如利奥?施特劳斯所说:“我阅读柏拉图时必定怀有一颗虔诚、恭敬之心。” 《理想国》透过苏格拉底与对手们的谈话,反复诘难来推理寻求正义的定义。在第一卷,柏拉图用苏格拉底知识助产术的问答法推翻了几种关于正义的定义:1。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2。正义就是帮忙朋友伤害敌人;3。正义是强者的利益;4。不正义比正义有利。这四种说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图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对于我们人生道路的选取有深刻的启示。针对第一种观点,他用不能将武器还给一位疯子朋友的例子反驳有债照还的正义说法,我们不能简单的按照常理来办事,就应思考事情的结果是否会是不正义的,这种说法忽略了正义的真实本质,所以我们应在生活中多学习柏拉图的思想方式,思考问题不光从本身的立场出发,不能简单照办,

还要思考我们的对象和事情的后果。针对第三种观点,柏拉图指出掌权的统治者有时也会犯错,制定出对自我不利而对被统治者有利的法规要被统治者执行,正义就变成了“弱者的利益”了。在此,柏拉图提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我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1」所以,作为统治者就应为人民谋福利而不仅仅仅是思考自我的利益。 柏拉图从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两方应对正义进行了讨论。他构建了一个正义的城邦,规定了一条总的原则:每个人务必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有自我的东西干自我的事情。他认为国家由统治者、被统治者和辅助者三部分组成,国家应有四种品质,分别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在一个国家中,人数最少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这些领导着和统治着他的人们所具有的知识才配称作智慧,具有这种知识的人总是最少数。柏拉图主张的勇敢是一种关于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贴合法律精神的正确信念的完全持续的精神潜力。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关于节制,在那里,有一点让我有深刻启示,他提到:“人的灵魂里面有一个好的部分和坏的部分,而所谓‘自我的主人’就是说较坏部分受天性较好部分的控制。这无无疑是一句称赞之词。当一个人由于坏的教养或者和坏人交往而使其较好的同时也是较小的那个部分受到较坏的同时也是较大的那个统治时,他便要受到谴责而被称为自我的努力和没有节制的人了......”[2]这让我有些感触,我们时常提到要做自我的主人,而实际上我们既是自我的主人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800字(精选3篇)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800字(精选3篇)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 理想国读书笔记800字(一) 《理想国》是古希腊着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重要的对话体着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着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

社生活。第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作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 《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着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传统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然而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给出了也是摸棱两可,一个简单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图式的反驳推翻掉。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单纯的眼光去判断事情总是片面的,多虑的思想去思考事情总是无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适事而行。

理想国读书报告

《理想国》读书报告我在备选的五本书中徘徊了好久,终于选定了《理想国》。当时听老师介绍说这本书是教学论中最基础的读物,每个教育者都必须通读这本书。《理想国》中内容的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柏拉图通过编录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格劳孔等人的对话来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在柏拉图眼中,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家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他的思想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壮志雄心的幻灭时期”,这个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之死,在这个阶段他对民主政体产生了极大的厌恶。第二个阶段是雅典学园阶段,在这个阶段,柏拉图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信念,并且写出《理想国》这样的巨著。第三个阶段是晚年,“不得已舍正义而思刑赏,弃德化而谈法治”,越是晚年,越求实际,写出了《法律篇》。 一、第一卷 首先,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谈论了老年时是痛苦的还是怎么样。在克法洛斯看来许多老年人自怨自艾,觉得过得很痛苦,但是他认为他们的苦痛,包括亲人朋友的种种不满,其原因只有一个,不在于人的年老,而在于认得性格。如果他们是大大方方的,心平气和的人,年老对他们称不上是太大的痛苦。要不然的话,年轻轻的照样少不了烦恼。这里我对克法洛斯的观点还是和很赞同的,一个人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他的心态,所以当不幸来临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当幸福到的时候也不要得意忘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知道这个道理,在真正碰到生活中的大起大落的时候,情绪还是会有很大的波动,我们都是平凡人,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能做的是尽量让心沉稳一些。 接着他们又讨论了为什么不亲手挣钱的人不太可能会是守财奴。对于亲手挣钱的人来说,钱财对于他们就像诗人爱自己的诗篇,父母疼自己的儿女一样,而赚钱者爱自己的钱财,不单是因为钱有用,而是因为钱是他们自己的产品。钱财对于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来说,就是能让他用不着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当他到另一个世界去的时候,他也就用不着为亏欠了神的祭品和人的债务而胆战心惊了。于一个明白事理的人来说,上面的好处才是钱财最大的好处。

理想国读后感1500字(一)

理想国读后感1500字(一)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这个学期,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所以,通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了很多我并不认同的柏拉图的观点。例如:为维护统治,掌权者可以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这些都体现了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想国"的实质--封建贵族专职的奴隶制国家,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我认为,柏拉图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已经是具有创新意识、目光深远、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这决定了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张都不见得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也不见得是真正正义的。 《理想国》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的很多规矩、礼仪、道德,都没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

《理想国》读书笔记1200字

《理想国》读书笔记1200字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 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相信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 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 追求正义和智慧”。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 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 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理想国》的正义论与洞穴理论部分得到 了很好的阐释。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到其哲学观。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的展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位的哲学大师王阳明,也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也许唯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们从小被教导或明或暗的教导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唯心主义也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王阳明大家很多人也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 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这句话充满了诗意 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王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