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地震CT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靳洪晓

2.地震CT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靳洪晓

2.地震CT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靳洪晓
2.地震CT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靳洪晓

地面地震CT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

靳洪晓贾廷富徐晋生宋继信杨玉廷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北京100007)

赵永贵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引言

地震CT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物探手段,它利用地震波穿过地质体后走时及能量的改变等物理信息,在计算机上重建地质体内部图像,从而得到所研究地质体的岩性及构造分布。地震CT方法图像直观、分辨率高、信息量大、可靠性好,一经应用,就受到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的广泛重视.J.W.Rector称目前没有其他技术可以胜过井间地震CT的潜在分辨率[4]。井间地震CT技术在短短几年中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由最初的直射线追踪发展到现在的曲射线追踪,反演方法由线性反演发展到非线性反演,由投影算法发展到SIRT、SVD等多种算法,所利用的地震资料也由单一的直达波发展到各种震相综合利用的全波形分析。目前,井间地震CT技术在国内已成功地应用于矿山远景评价,以及核电、水电等大型工程场地的勘探选址中,并可以进行钻孔间、巷道间及巷道与地表间的联合观测[1]。地震CT成像的物理量也由单一的波速成像发展到与衰减成像联合反演,二者相互补充,进行更为准确、可靠、合理的地质解释[2]。

实践中,多数研究区域没有钻孔或巷道可以利用,地震CT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受到限制。我们尝试在地表面进行地震CT探测,并在河北兴隆天文观测站LAMOST观测室场址勘探中取得成功。

1 研究区的地质问题

LAMOST大型天文望远镜观测室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拟建的世界最大的天文观测系统。场址选在兴隆天文观测站内,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城东南12.5km的燕山山脉东段,马兰峪大背斜的北翼。拟建的天文望远镜场区由灰岩山梁挖高填平而成(图1)。场区分东西两部分,西部主要出露震旦系灰岩,东部为第四系坡积土。建筑基础在场区中部,长55m,宽16m,走向南北,坐落在平整后的灰岩出露区,南北两端已接近边坡回填区。回填的厚度及原边坡卸荷带的发育情况尚不清楚,这是基础稳定性评价和基础处理十分关心

的问题。前期的勘探发现建筑基础

范围内有3条节理槽,走向近东西,

宽4~6m,内充填粘土,各裂隙槽

的深度及深部连通情况需要进一步

查清,基础东侧有一南北走向的第

四系粘土充填槽,需要查明是节理

带还是断裂带。由该区的区域地质

资料推测,建筑基础东侧可能发育

有一条近北东向的断裂,位置和倾

向尚不清楚,对场地的稳定性有一

定的影响。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

该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是比较复杂的。在该场地的前期勘探中,进行过少量的钻探,但取芯率极低,并且仅靠钻探不易查清上述地质问题。根据该场地所提出的地质问题,笔者采用地面地震CT 方法,布置测线进行观测。

2 地面地震CT 基本原理

地面地震CT 是在地表面布置激发点和接收点所组成的观测系统,由激发点产生的地震波经过地下地质体的折射、反射等物理过程,到达接收点,利用接收点所记录的直达波、反射波以及面波等震相的走时或振幅资料,在计算机上重建地质体内部图像的一种物探方法。它不依赖钻孔或巷道,对任何场地都可采用,能够提供CT 扫描区域的波速分布图像。该方法信息量大,图像直观,可以清楚地反映所研究区域的覆盖层分区、岩性分布与构造特点,用来研究第四系覆盖层的分布、厚度以及基底埋深、风化分层、厚度及基底节理、断裂等构造,可以用于浅部隐伏矿体勘查、地质灾害预报、工程场地评价等方面。该方法实施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明显,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浅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一般的折射波、反射波以及面波勘探

假定地质介质为层状结构,层内地震波速

为均匀的,即不存在横向不均匀性。在地

面地震CT 中,我们认为地质介质为层状

结构,并且具有横向不均匀性,更符合实

际的地质情况。

激发点产生的地震波,经过地质介质

的折射、反射以及透射等作用到达检波器(图2),其走时T 可以写为波速V 的倒数(称为慢度)沿地震射线路径的积分:

????????+?+?=++=?=

CD

B C A B CD B C A B A B CD l l l l l l l V dl V dl V dl V dl V dl V dl V dl T 213211121cos cos cos cos θθθθ (1) 其中第一项为地震波从激发点A 到达界面B 的走时,第二项为如果发生折射,折射波从B 到C 的走时,第三项为地震波从界面C 点返回D 点所需要的走时。θ1、θ2为地震波射线与地面的夹角,θ3为折射界面倾角,也即该滑行地震波与地面夹角。(1)式相当于把地震波投影到地面来计算走时,理论上类似于折射勘探中的准旅行时方法(王振东,1988)。在这里,V 1、V 2垂向是恒定的(层状介质假设),横向是变化的(横向不均匀性假设),AB 、BC 、CD 三段地震波射线路径对应的与地面夹角θ1、θ2、θ3分别是恒定不变的。对于式(1),存在四种情况:

(1) 反射波。折射项为0,T=

???+?CD

A B l l V dl V dl 2111cos cos 'θθ (2) 折射波。T=

????+?+?CD

C B A B l l l V dl V dl V dl 213211cos cos cos '''θθθ (3) 直达波(相当于透射波)。只有第二项, T=

??''3

2cos C B l V dl θ 其中V 2为直达波所穿过地质介质的波速,并且θ3=0

(4) 面波。同直达波相似,但是速度为对应一系列主频的频散速度。

CT 反演时,根据初始模型,做射线追踪,求出由激发点到接收点的射线路径。如果测区范围不大,可以简单的用直线来代替。把CT 扫描区进行网格离散化,式(1)每一项可以写成为:

T=∑??i

i i l S θcos /

这里Si 为为第i 个网格的慢度, i l 为第i 个网格中该射线在地面投影的长度,cos θ为恒定值。对于每一条折射波射线路径,都存在这样一个方程,所有这样的方程组成一个大型矩阵方程。求解该矩阵方程,就得到了每一个网格的慢度分布,从而就求得了该区域的地震波速度分布。

3 野外地震观测设计

为了查清LAMOST 天文望远镜场区破碎岩体分层、卸荷带及覆盖层厚度、断裂和裂隙槽分布特点,在测区内布设了5条高分辨反射地震剖面,其中东西向的横剖面3条,南北向的纵剖面2条。均以建筑基础为中心,交叉布设。这样,从常规反射剖面就可以得到测区的CT 反演初始模型。对于基础东侧第四系及回填较厚的区域,为进一步了解该区的基底岩石力学性质的差异与断层发育情况,以及连通与否,进行了地面地震CT 扫描。扫描区为40m × 50m 的四边形。测线布置如图l 所示。

观测中采用了美国Geometrics 公司ES —2401X 增强型48道高分辨数字地震仪,锤击震源。采样间隔为100μs ,记录长度为2048样点。检波器间距1m ,炮点间距大部分为1m ,对于距离检波器较近的炮点,考虑到射线过于密集,但并没有提高射线的正交性,炮点间距改为2m 。总计72个激发点,48个接收点。从地震原始记录剖面上,可以清楚地识别折射波、声波以及面波等震相,并且该观测系统有较好的射线密度和正交性(图3),可以得到测区内构造和岩石力学性质的分布图像。

4 地震勘探结果及地质解释

地面地震CT 反演所得到的波速图像,反映了场区内基底风化层波速的分布特征。由图4可以看出,整个场区基底波速偏低,最高为840m ·s -1;场区的四角都为高波速区,为800m ·S -1,西北和东南两个区域的高速异常尤为明显,连成一条北西向的高波速带;该高波速带的中部波速稍微降低,为600m ·s -1;场区的东部和西南角的两侧为低速区,速度达到200 m ·S -1;东北角高速异常与低速异常相同,但规模较小,宽度为2~3m 。

地面地震CT 的波速特点揭示了基底的风化破碎程度。该区强风化基底的波速特别低,不超过900m ·S -1,说明了基底的表层已经十分破碎,其力学强度还没有某些压实的第四系覆盖层的力学强

度大。初期的钻探几乎取不出岩芯正说明了这一点。CT图像中的北西向高波速带,反映了该部位破碎程度相对较小,为一条突起的灰岩山梁,并且向东南倾斜;东侧波速偏低,该区域灰岩已经相当破碎,破碎物被剥蚀后,形成一片深沟,地貌上的反映为负地形,上覆耕作土和素填土。西南角两侧的低速区为一连通的裂隙带,地表露头及浅部的槽探有同样的结论。图5为地面地震CT的地质解释,与CT扫描区所对应的地貌特点和开挖结果非常一致。

5 结论

地面地震CT的应用研究,对浅层地质勘探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方法。本文将该方法首次用于场地稳定性的评价中,求得的纵波速度分布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该方法将先进的地震CT技术从钻孔和巷道中解放出来,是浅层工程物探中的一个突破。

参考文献

[1] 赵永贵,王超凡,陈燕民等.地震CT在寻找隐伏铜镍矿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学报,

1996,39.272~278.

[2] 王超凡、赵永贵、靳洪晓等,地震吸收CT及其在采空区操测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学报,

1998,41.367~375.

[3] 王振东,浅层地震勘探应用技术,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55~67

[4] James W.Rector III.Crosswell methods,Where are we,where are we going? Geophysics,

1995,60(3).

[5] Y. Zhao,H.Jin,C Wang,H.Guo,Q.Li,Q.Liao,and J.Sun.

Modern Seismic methods in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s at a nuclear power plant site.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1996,409~417.

(整理)地球物理实习报告

南昌梅岭实习报告 姓名:王伟 学号:201120290124 班级:1122901 专业:地球物理学 学院: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日期:2014.9.29

一、前言…………………………………………………………………………………………………………. 1.1 本次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2 工作区范围、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 1.3 计划完成的实习任务…………………………………………………………………………… 二、放射性勘探………………………………………………………………………………………………. 2.1 实习目的与要求………………………………………………………………………………… 2.2 放射性勘探基本原理………………………………………………………………………….. 2.3 野外工作方法……………………………………………………………………………………. 2.4 成果图件及数据解释………………………………………………………………………….. 三、瞬变电磁法………………………………………………………………………………………………. 3.1 瞬变电磁工作原理…………………………………………………………………............. 3.2 回线组合选择…………………………………………………………………………………… 3.3 测区与测网的选择……………………………………………………………………………. 3.4 仪器设备………………………………………………………………………………………… 3.5 野外数据采集…………………………………………………………………………………. 3.6 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四、EH4电磁法…………………………………………………………………………………………… 4.1 EH4工作原理………………………………………………………………………………… 4.2 工作布置………………………………………………………………………………………. 4.3 资料整理和图件编制………………………………………………………………………. 4.4 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五、地震实习……………………………………………………………………………………………… 5.1 实习目的与任务…………………………………………………………………………….. 5.2 地震测线布置与定位………………………………………………………………………. 5.3 方法原理与工作难点………………………………………………………………………. 5.4 野外数据采集………………………………………………………………………………… 5.5 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六、高密度电法勘探……………………………………………………………………………………. 6.1 实习目的与任务………………………………………………………………………........ 6.2 基本原理和仪器介绍………………………………………………………………………. 6.3 野外工作方法………………………………………………………………………………… 6.4 数据处理与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七、磁法勘探……………………………………………………………………………………………… 7.1 仪器准备……………………………………………………………………………………… 7.2 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浅层地震勘探

浅层地震勘探

————————————————————————————————作者:————————————————————————————————日期: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和经济地理情况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VISTA。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浅层地震勘探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和经济地理情况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VISTA。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实习增强了自我的动手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学校的实习任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地震勘探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你解决烦恼。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范文篇一一、工区位置(燕郊) 燕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30公里,距空港首都机场25公里,距海港天津港120公里,可承东启西、经纬南北,提供融入京津、俯仰全国、接轨世界的绝佳平台。京哈高速公路、京秦、大秦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北京930路公交车直通区内,京通快速路将燕郊与北京市中心紧密连接。(图1-1)。 图1-1.燕郊行政图 从六环到七环,从三河到“京东”,燕郊已在北京的国际化背景下被多次提起到建设北京“新七环”规划报告中。规划中七环向外扩展到京冀交界处,自西南向东北依次连接涿州市、固安县、廊坊市、香河县、大厂县、三河市,直至平谷区。将这些城镇作为新城镇发展点,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缓解中心区域的发展压力,加强与外围城市的交通联系,共同走向“区域城市”。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18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80万。在交通上规划建设6条与北京衔接的通道,包括:京哈高速路、迎宾路、燕顺路、京哈公路复线、神威北路、南外环路。同时地铁八通线在通州八里桥处留有接口,未来可能会延伸八通线的城铁,穿过燕郊燕郊以三条主干为界,分区明显。一是西部潮白河沿岸(河北境内部分)的旅游度假区;二是东、北部沿迎宾路、燕昌路两侧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产业区;三是中部102国道和行宫大街周围以行政办公、教育卫生、金融商贸等功能为主的综合服务区;四是在北部高楼镇辖区沿迎宾路两侧规划建立仓储物流区;五是在南部规划建设燕郊生态新城,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燕郊开发区提出了“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借势发展”的思路,找准自己的城市定位,实现城市功能分异与整体功能优化。经过多年来多层次、多渠道地宣传推介,燕郊开发区在北京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并与国家各大部委、北京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著名商会和跨国公司驻京机构、中介公司、总部基地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河北融入北京、借势发展的先行者。二、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区域内活动断裂属于山西裂陷带的北部和河北平原,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断裂变动起着重要作用。 近场新构造运动以垂直差异升降为主要特征,总体上可以划

浅层地震勘探(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 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和经济地理情况 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

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VISTA。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口连 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浅层地震勘探

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与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 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与经济地理情况 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就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就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就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与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就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VISTA。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

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第二章:工作的目的与任务及工作的完成情况 2、1 实习的目的及要求 1、学习使用与维护地震仪器装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区一部分物理点的测量工作。 2、学习与掌握多种地震分支方法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与技术,并能处理野外出现的一般故障问题。 3、结合实际工区的资料,初步了解地震工作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4、学习并掌握地震野外资料的一般整理、处理与反演、图示方法。 5、根据工区实际地质条件与实测的物探资料,编写实习报告,初步掌握物探资料的解释方法。 2、2 工作完成情况 工作共两周时间,第一周就是野外数据采集,第一天观察并掌握地震仪器的使用,接着天在银杏反射波工区,后天再南苑折射波工区施工。第二周进行数据处理并解释。野外数据采集反射波完成4条测线、 第三章工区的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情况 3、1 银杏工区 反射波勘探工区就是在银杏篮球场道路之间的一个草坪区域,上覆疏松粘土层,下伏泥岩。由于地震波在疏松地层传播时能量损失

现代地震勘探技术作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震属性综述 报告名称: 地震属性综述 学生姓名:王丹 学号:2010120052 所在院(系):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地震属性分类及其地质意义 地震勘探是在地表激发人工震源,由震源所引起的震动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上反射传回地表,然后由地表的仪器(检波器)记录反射回来的地震波,从而得到地震记录(也叫地震资料);之后对地震资料进行相关的处理与解释便可以间接地反映和得到地下相关信息。由于地下介质是地震波传播的载体,所以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如岩性、孔隙度、密度以及流体性质等都会对传播中的地震波产生影响,如地震波的能量、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将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而这种影响和变化又将在地震记录中保留相应的信息。所以,通过对地震记录(地震资料)的“深加工”或者特殊处理,将会从地震资料中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以为地质服务。在早期的油气资源勘探中,地震勘探的目标主要是寻找地下有利的大尺度的构造圈闭,所以只需利用有限的地震资料信息便可达到目的。但是,随着油气勘探与开发难度的加大,人们迫切地需要更多地了解地下地层的岩性、流体性质等信息。这就促使人们运用新的技术和思想去从地震资料中发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也就推动了地震属性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地震属性技术延伸了人类的视觉,从而有助于人们发现更多的隐藏于地震资料中的信息,也有助于人们从多角度去获取和分析地下地质信息,从而实现对地下地质的充分与准确认识。 1地震属性的发展与分类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也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获取不易的地震资料,现今的地震解释人员需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越来越多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综合解释地下构造、地层和岩性特征以及流体性质,最终定义精确的油藏模型,用于钻井决策、估计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由于生成地震属性是获取所需信急的一条重要捷径,因此,长期以来地震属性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 地震属性是叠前或者叠后地震数据,经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长期以来以来地震数据的使用仅仅局限于对地震波同相轴的拾取,以实现面对油气储集体的几何形态、构造特征的描述。但是地震数据中隐藏着更加丰富的有关岩性、物性及流体成分等相关信

地震勘探原理浅震实习报告范本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施工设计 (2) 第三章数据采集 (13) 第四章数据处理 (26) 第五章总结与建议 (26) 第六章结束语 (28)

第一章:前言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是面向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开设的实践课程之一,是在地震勘探理论和工程物探等课程之后的实践环节。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对浅层地震仪器的认识和操作,以及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和解释,使学生真正理解地震勘探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该技术在浅层地质勘探领域的应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地震波的传播所遵循的规律和几何光学极其相似,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弹性分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接收其中不同的波,就构成了不同的地震勘查方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本次地震勘探教学实习用到的主要是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野外数据采集是地震勘探的第一阶段工作,其任务是为地震数据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提供第一手资料。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要有高质量的地震仪器外,还与测线及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技术和地震波的接受仪器有关。 地震测线的布设必须考虑地质任务、干扰波与有效波的特点、地表施工条件登诸多因素。具体来讲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测线应为直线,保证所反映的构造形态比较真实;二是测线应该垂直构造走向。 根据不同勘探阶段的精度要求,地震测线的布置方法又分为以下几种;1.区域概查阶段测线的布置依据是从地质测量或重·磁·电·物探资料中了解到区域构造的初步资料,如构造线的方向,区域构造单元的预测范围等;2.面积普查阶段通常以二维地震勘探的方式将测线布设为“丰”字型;3.面积详查阶段要求主测线垂直构造走向,二维地震勘探的测网稍密,线距为2km-3km,也可以根据需要直接进行三维地震勘探。 在地震勘探中,资料解释占有什么重要的地位。资料解释是把经过处理的地震信息变成地质成果的过程。经过处理得到的时间剖面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特点,但还存在许多假象,需要运用地震波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去伪存真。同时还要把时间剖面转化深度剖面,绘出空间地层构造图。 构造解释即为为由时间、速度获得界面的深度、构造形态,落实构造圈闭。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地震波运动学原理,利用地震波反射时间、同相性、旅行时差和速度等信息,把地震时间剖面变为深度剖面,绘制地质狗啊哦图,进行构造解释,搞清岩层之间的界面,断层和褶皱的位置和展布方向等。在油气勘探上最终的目的就是寻找圈闭的油气藏。 本次实习的目的: ? 1. 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技术、仪器设备、实际应用和勘探任务的介绍,仪器的操作练习,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 2. 地震数据采集参数的设计与论证,包括激发点距、接收点距、接收道数、记录时长、覆盖次数分析等; ? 3. 地震数据的现场采集,摆放接收排列,连接记录仪器,设置各项参数,进行地震波的激发0与接收,对每一次接收的道集数据进行现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 7 0—1 9 9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浅层地震勘查的设计、施工、记录质量评价和资料处理解释以及成果报告的编写、审查与评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目的任务探测深度在几米至数百米范围的浅层地震勘查工作。在工作中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950-9l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 Dz/T 0076-93石油、天然气和煤田地震勘探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Dz/T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3总则 3.1应用领域 3 1 1工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 a)测定覆盖层厚度及基岩界面起伏形态; b)测定基岩岩岩性及风化层厚度的变化; c)测定隐伏断层、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宽度及展布方向; d)测定砾石层中潜水面深度和地下含水层分布; e)探测岩溶及地下洞穴, f)划分松散沉积地层层序; g)滑坡及塌陷等灾害地质调查; h)地质填图; i)地质基础检测和岩士弹性力学参数测定等。 3.1.2区域和场地稳定性调查段评价。 a)进行岩体及场地土分类; b)计算场地卓越周期; c)判定砂土液化势; d)场地土地震效应分析和反应谱计算; e)地震烈度小区划工作中局部构造的调查等。 3 1 3能源、矿产地质调查及其他。 a)浅层油气和煤田的勘查和开发, b)铀矿床勘查; c)地热资源勘查; d)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勘查; e)建筑材料资源勘查; f)油气地震勘探中的低速带和降速带测定; g)古代遗存及地下埋设物探测等。 3 2应用方法及探测能力 3 2 1进行浅层地震勘查工作设汁时,应根据各方法的探测能力,地球物理前提和使用条件.合理选用适用的折射波法、反射波法、直达波法和瑞雷波法。 各种方法在层状和似层状介质条件下应用,可得到较好效果。在地质构造复杂、弹性波激发接收条件差、振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二、各种方法目的方法及内容…………………………1.磁法勘探…………………………………………2.电法勘探…………………………………………3.地震勘探…………………………………………第二章磁法勘探……………………………………第三章电法勘探……………………………………第四章地震勘探…………………………………………第五章实习总结………………………………………… 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 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特安排专业教学实习,将磁法、电法、地震各方法与野外地质条件和工程任务相结合,进行专业教学实习。通过此次实习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加强和巩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野外施工的认识。一、实习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野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综合分析问题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3、巩固校内理论教学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卫进一步学习各种物探方法打好基础。 4、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能力。 5、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培养。二、实习要求 1、初步掌握重、磁、电、震等各种物探方法在野外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2、能熟练地操作各类专业仪器,切实掌握仪器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3、掌握各方法的工作设计、资料整理、图件绘制、推断解释和报告编 写,要求每人能独立完成各方法实习报告。三、实习方式 1、室内教学与野外施工相结合; 2、仪器操作、物探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资料解释相结合; 3、教学实习的全过程与报告编写相结合。 四、个方法实习简介Ⅰ、磁法勘探实习1、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每个同学都掌握磁法勘探野外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工作设计、仪器操作、数据采集、资料整理、地质解释及报告编写。因此要求每个同学端正实习态度,严格遵守实习期间的各项规定,确保人员及仪器设备安全,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2、实习内容 在选定的工区上,每个学生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磁法勘探生产的全部过程,即从技术设计、野外施工、室内资料整理、成果图示。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 口连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最新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浅震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姓名: XXXX 学号: 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目录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介§2.1 工作目的任务 §2.2 工作完成情况 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 §3.1 银杏工区概况 §3.2南苑工区情况 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4.1 反射波工作方法 §4.2折射波工作方法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6.1 反射波工区解释 §6.折射波工区解释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

序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数据采集用了三种仪器,都是12道接收,6次覆盖。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了vistar,包括道均衡,一维滤波,二维滤波,速度分析,抽道集,动校正,水平叠加,混波,时深转换。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了数据处理。然后通过处理后的数据或图件推断解释所测工区的情况。最后对了此次实习做了一个总结。通过此次实习,让我们了解了反射波和折射波勘探的野外实践的具体过程,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同时对地球物理勘探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与感悟。认识到了勘探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其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地震勘探,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修订稿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XXXXXXX学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 2、使用Geogiga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 三、实验原理 地球物理条件 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阻抗差,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异时,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表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表几种岩石的波阻抗

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图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中国地 质大学 (武汉) 地空学 院 地震实 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 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与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口连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就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就是英语(美国)。 三、实验内容 1、浅层地震装备认识及地震波认识:第一周上午主要就是老师介绍检波器、地震仪以及实验装备,认识设备后进行采集装置的连接,全班同学轮流当做指挥员与爆破员; 2、浅层地震数据采集实验:隔一周之后的上午全体同学使用地震仪进行浅层地震数据的采集及简单的分析,并对干扰波进行识别。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 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与处理 学院:测绘学院 专业:地球物理学 地点:校内 班级:201111401 组号:第 1 组 姓名:宋颖 学号:2011301140008 教师:张丽琴 2014年 11 月 30 日至 2014 年 12 月 20 日

第一章实习概况 (3) 第一节实习目的 (3) 第二节实习时间、地点和人员 (3) 第二章野外资料的采集 (4) 第一节实习场地和仪器 (4) 第二节实习原理 (4) 第三节数据初步分析 (6) 第三章室内数据处理 (6) 第一节理论基础 (6) 第二节理论数据处理 (7) 2.1 建立数据模型 (7) 2.2 产生模拟数据 (8) 2.3 修改道头信息 (9) 2.4 抽道选排 (10) 2.5 频谱分析 (11) 2.6 频率滤波 (13) 2.7速度谱分析 (15) 2.8动校正 (16) 2.9水平叠加 (17) 2.10 综合处理 (18) 第三节折射波数据处理 (20) 3.1 数据格式转换 (21) 3.2 数据的集成 (22) 3.3 观测数据增益调节 (22) 实习感想: (23) 参考文献: (24)

摘要:学习完地震勘探这门课后,张丽琴老师带领我们2011级地球物理班学生在武汉大学国软操场进行了地震实习,接下来需要我们自己进行数据处理。由于我们这一组的实习数据不理想,与理论不符,所以只好采用第二组的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处理是一个比较难的工作,首先我们必须学会用unix,在su平台下完成理论的演示,而后才可以处理实际数据。由于取样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出了一点错误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在判断有效波时也不尽相同。 关键字:SUnix 合成记录抽道选排 cdp道集叠加 第一章实习概况 第一节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的测线布置原则及布置形 式,具体任务所采用的具体方法,观测系统的确定,观测参数的选取等,掌握地震 勘探仪器的实用,并学会处理野外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 2.通过室内数据处理上机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地震数据处理流程,各处理环节所解决 的问题、所起的作用,各处理方法的特点和相互间的衔接。掌握水平叠加时间剖面 形成过程等。 第二节实习时间、地点和人员 1.实习时间和地点:在2014年11月17号为第一组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国软操场 进行数据采集,之后为实习数据处理和写实习报告的时间,野外数据采集时人很少,噪音少,但有不小的风,干扰不大,室内数据整理的地点在寝室内处理,平台是Seismic Unix,时间为三个星期。 2.实习人员: 组别组长成员完成日期 第一组詹鹏宋颖宋超徐增波赵亮 11月17号 熊奥林刘杰刘小梅

浅层区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方法

浅层区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方法 为了满足我国地质工作的要求,做好地震勘探采集工作是必要的,这需要针对不同的工作状况展开分析,落实好地震勘探采集工作的相关策略。受到地形特征、地震勘探技术、施工地表特殊性的影响,浅层地震勘探采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适合设备的采用,保证资料采集设计方案的优化,从而满足当下地震勘探工作的要求,保证资料采集体系的健全,提升其资料采集的准确性。 标签:复杂地区;浅层地震勘探;采集方法;浅层地表层性质;地层介质传播 1 采集仪器准备工作及观测系统应用工作 (1)在物理勘探过程中,地震勘探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模式,这种模式需要进行弹性波的激发,在传播过程中,弹性波穿过地层介质,从而发生一系列的折射、反射及投射状况,再进行专业仪器的使用,记录好这些振动,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及研究,得到地质界面、地质形态等构造的相关信息,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进行岩石或者矿床等性质的分析。这种地震勘探方法比较流行于非金属矿产、沉淀型能源矿产等的采集,文章以复杂地区的煤田地震勘探为例子,进行浅层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的深入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地震勘探工作需要选用好适当的仪器,在地震勘探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勘探目标,进行相关采集仪器的使用,确保這些仪器设备的良好性能性。在浅层地震勘探过程中,需要进行中小型采集仪器系统的使用,要保证系统的良好性能。在浅层地震勘探采集过程中,系统采集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分布式采集数字传输模式及集中式模拟传输模式,这两种模式具备不同的工作侧重点,其性能参数指标也存在差异。 目前来说,我国的煤田地震勘探体系依旧是不健全,缺乏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应用,缺乏国产的先进仪器。在实践过程中,多使用国外的先进仪器,这些仪器普遍是大中型仪器,比如428XL系统。在实践过程中,国产的轻便分布式采集系统也能得到应用,这种分布式采集系统具备以下特点,其采集信号保真度比较高,系统输入的噪声比较小,具备良好的采样率,具备良好的施工环境适用性。 (2)为了满足地质勘探工作的要求,需要做好浅层区的地震勘探采集工作,需要实现观测系统的强化,做好二位地震观测的相关工作。在二位地震观测应用中,比较常见的是多覆盖观测系统,这种观测系统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进行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如果勘探深度比较大,具备较多的仪器道数,就需要进行端点放炮的使用,如果勘探深度比较浅,为了有效提升浅层的覆盖率,必须进行中间放炮的模式开展。在实践过程中,要保证中间放炮观测系统不同工作模式的协调,需要针对地下地层的相关工作环境,进行该系统的具备选择及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读书报告 课题名称:地震勘探的发展与应用 班级:064091 姓名:吴浩 学号:20091004040 指导老师:胡祥云

地震勘探的发展与应用 吴浩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地球科学与技术专业) 摘要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近年来,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仪器装备、处理软件升级换代速度明显加快,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解释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从常规的地震勘探发展到二维地震、三维地震、高精度地震勘探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石油、煤炭、采空区调查、地热普查等重要领域,由陆地不断向海洋发展。本文着重针对地震勘探过程和技术的发展几个重要阶段及应用进行展开。 关键字地震勘探三维地震石油勘探煤矿发展与应用 1 引言 地震勘探是利用岩石的弹性性质研究地下矿床和解决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勘探应用领域广泛,与其他物探方法相比,具有精度高、分层详细和探测深度大等优点,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地震勘探的仪器装备、处理软件升级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解释的一体化趋势得到加强。从常规的地震勘探发展到二维地震、三维地震、高精度地震勘探等先进技术,通常用人工激发地震波,地震波通过不同路径传播后,被布置在井中或地面的地震检波器及专门仪器记录下来,这些地震拨携带有所经过地层的丰富地质信息,计算机对这些地震记录进行处理分析,并用计算机进行解释,便可知道地下不同地层的空间分布,构造形态,岩性特征,直至地层中是否有石油、天然气、煤等,并可解决大坝基础,港口,路,桥的地基,地下潜在的危险区等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环境保护,考古等问题。 2 地震勘探过程及发展 地震勘探过程由地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3个阶段组成。 1.地震数据采集 在野外观测作业中,一般是沿地震测线等间距布置多个检波器来接收地震波信号。常规的观测是沿直线测线进行,所得数据反映测线下方二维平面内的地震信息。一般地讲,地震野外数据采集成本占勘探成本的80%左右,因此世界各国为了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