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银行学各章考试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各章考试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各章考试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各章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

一、央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一)政府融资的需要

(二)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银行券的分散发行制度具有诸多弊端:

1、银行由于经营不善、同业挤兑破产产生的银行券不能兑现问题

2、同一地区多种银行券同时流通产生问题

3、银行券跨地区使用问题

(三)保证银行支付能力的需要

(四)票据清算的需要

(五)金融监管的需要

二、央行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了解)

(一)初创时期(17世纪—20世纪初)

1、瑞典银行

2、英格兰银行

(1)产生背景:英法战争,1694

(2)英格兰银行与普通商业银行的差别:

3、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1)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 (2)美国第二银行(1816-1836)

(3)自由银行时期(1837-1863) (4)国民银行制度(1863-1913)

财政部:通货监理署,政府债券担保 (5)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913-

4、初创时期的特点:

普通商业银行的自然演进;货币发行权的逐步集中;政府控制的不断增强;

为商业银行提供服务;与法制建设并存

(二)普遍推行时期(20世纪初-二战)

1、背景:一战之后的金融混乱:金本位制度崩溃;银行券过度发行,通货膨胀严重

2、特点:

人为创设和政府推动;活动重心在于稳定币值;集中存款准备金成为稳定金融的手段(三)强化时期(20世纪中叶之后)

1、政府控制的增强:国有化

2、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3、由货币政策的单一运用向综合运用转化

4、国际合作加强

IMF WB 1974 十国集团;1976巴塞尔委员会;1988巴塞尔协议;

1997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2004新巴塞尔协议;G8 G20 巴塞尔协议Ⅲ

三、央行的性质:

1.特殊的国家机关

2.特殊的金融机构

四、央行的基本职能:

1.发行的银行,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

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①集中存款准备金②最后贷款人③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3.政府的银行: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

③向政府提供信用

④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包括外汇、黄金和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

⑤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⑥对金融业实施金融监管管理,维护金融稳定

⑦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

⑧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五、央行的作用:

1、稳定货币、稳定金融: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金融市场

2、调节经济

3、组织资金清算、加速资金周转

4、加强国际合作

六、央行制度的基本类型

(一)单一型

1、一元式代表国家:英日法中

2、二元式代表国家:美国德国

美国中央:美联储理事会、公开市场委员会、咨询委员会

地方联邦储备银行会员银行

(二)复合型:没有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既履行央行职责,也履行商行职责

(三)跨国型: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国家共同组建中央银行,由它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

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责

其职能是发行统一的货币、制定相同的货币、金融政策等。

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东加勒比海货币联盟等。欧洲中央银行

(四)准中央银行型

香港金融管理局

金融管理局承担央行一部分职责,货币发行由三家商行负责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货币局、投资局

七、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

(一)全部资本归国家所有

一是中央银行国有化形成,如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

二是由政府全额出资组建

(二)公私资本混合所有

如日本银行,巴基斯坦,政府一般占据主导地位。也有各占一半的,如比利时。私人资本的权利受到限制

(三)全部资本归私人所有:如美国、意大利。

(四)无资本的中央银行:如韩国,但并不影响其开展业务。

(五)资本归多国所有:跨国央行

本章基本概念: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银行券、比尔条例、瑞典银行、英格兰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中国人民银行

本章思考与应用1.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2.试以中央银行发展的历史说明中央银行制度?

3.二战后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

4.试述中央银行初创时期的特点?

5.试述《皮尔条例》的基本内容及其对货币发行的影响?

6.试述中央银行国有化的原因?

7.试述我国中央银行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职能和地位?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央行独立性:中央银行在开展业务、履行职责时法律所赋予其独立自主的权

力,核心是央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央行独立性的原因

(一)制度因素:1、央行制度是公共选择的结果 2、央行保持独立有利于政策配合(二)理论上

1. 央行保持独立性有助于币值稳定

(1)货币政策与政府追求的目标不同。(2)政府有主动通货膨胀的倾向

(3)央行保持独立性是实现货币稳定理性结果的保证

2、央行保持独立性是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制约

(1)政府经济政策的目标:公共利益假设特殊利益假设自身利益假设

(2)央行的地位:议会:人事司法:法律央行:货币政策

(三)现实选择

1、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

2、避免货币的财政发行

3、有利于经济、金融稳定

4、适应央行特殊业务、地位的需要

三、央行独立性的内容

(一)独立的货币发行

1、垄断货币发行

2、禁止货币的财政发行

3、货币供应量、层次由央行决定

(二)独立的货币政策

1、独立的选择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2、出现冲突时与政府协商解决

3、其他部门配合货币政策的执行

(三)独立的金融监管

四、影响央行独立性的因素:

1.行政隶属关系

2.理事的构成、任命、期限

3.政策制定权的归属及矛盾解决方法

4.法定目标和法定责任:数量多少:数量少,独立性高范围宽窄:窄,独立性高

5.对政府融资责任

6.央行经费是否独立

五、央行独立性的模式

1.独立程度较高:美国、德国、瑞典、欧洲中央银行

2.独立程度居中:日本、英国

3.独立性程度较低:法国、中国、意大利

六、央行与财政部门的关系

(一)行政隶属关系 1.央行隶属于国会 2.同时隶属于政府 3.央行隶属于财政部

(二)资金融通关系

(三)货币政策的配合关系

1、相同点

2、不同点

财政政策行政性直接性见效快

货币政策市场性间接性见效慢

本章基本概念: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调控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中央银行独立性

本章思考与应用1.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

2.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3.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三大综合职能之间的关系?

4.试述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5.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6.联系我国实际,谈谈中国人民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一、央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了解)

(一)法定的业务权力

1、发行货币的权力

2、管理货币流通的权力: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3、持有、保管国际储备的权力

4、经理国库的权力

5、发布有关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的权力

6、对金融业务进行统计调查的权力

7、业务保持相对独立性的权力

(二)法定的业务范围

1、货币发行业务

2、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

3、再贴现、再贷款业务

4、公开市场业务

5、保管国际储备的业务

6、组织清算业务

7、经理国库的业务

8、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兑付

9、央行财务核算业务

10、对金融活动进行稽核、检查

11、金融活动统计、调查业务

12、其它业务

(三)法定业务限制

1、禁止从事一般性的银行、非银行金融业务

2、禁止对企业、个人发放贷款

3、禁止从事商业性证券买卖

4、禁止直接从事票据承兑、贴现

5、禁止对政府贷款,直接认购、包销政府债券

6、禁止从事不动产买卖

二、央行业务活动的原则

1.非盈利性

2.流动性

3.主动性

4.公开性

三、央行业务分类

(一)银行类业务:与货币资金有关

1、资产业务:再贴现、再贷款、公开市场业务、黄金外汇业务

2、负债业务:货币发行、存款业务、债券业务、资本业务

3、其他与货币资金有关业务:支付清算、经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对付、会

计业务

(二)管理业务

特点:与货币资金没有直接关系;需要运用法定权力

类型:调查统计,稽核、检查

四、央行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以及各项目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对金融机构

对金融机构债权+其他资产=对金融机构负债+货币发行+其他负债+自有资本

再贴现、再贷款准备金业务

(二)对政府

对政府债权+其他资产=对政府负债+货币发行+其他负债+自有资本

公开市场业务投放货币财政收支影响货币供应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对冲财政收支对货币发行的不利影响

(三)对国外

国外资产+国内资产=货币发行+其他负债+自有资本

黄金外汇业务

(四)综合分析

国外资产+对金融机构债权+对政府债权+其他资产=对金融机构负债+对政府负债+货币发行+其他负债+自有资本

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央行票据、特种存款

本章基本概念:非盈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公开性、相对独立性、银行性业务、管理性业务、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本章思考与应用 1.从中央银行职责的角度,试分析其法定业务权力、法定业务范围和法定业务限制各有哪些?

2.为什么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原则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不同?

3.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分为哪几类?

4.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构成与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有哪些不

同?

5.若某年某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这将会导致该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发

生哪些变化?若该国欲保持汇率稳定,它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比较合理?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货币发行:货币从央行的发行库进入商业银行的业务库进而进入社会的过程,

结果是货币投放大于货币回笼。

二、货币发行的种类:

经济发行: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适度投放货币,既满足了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要,也不至于引发通货膨胀。

财政发行: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没有经济增长做基础,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三、货币发行的渠道:资产业务:再贴现、再贷款、公开市场业务、黄金外汇业务

四、货币发行原则

1、垄断发行原则

2、信用保证原则:稳定性

3、弹性原则:灵活性

五、名词解释货币发行准备制度:央行发行货币时需要以某种或某几种资产作准备,从而

使货币发行与资产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六、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内容

(1)构成

现金准备:黄金、外汇

证券准备:国库券、国债、短期票据

(2)货币发行准备金比率

准备资产/货币发行量现金准备/证券准备

七、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类型

(1)现金准备发行制

(2)证券保证准备制

(3)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制

(4)证券保证限额发行制

(5)比例准备制

八、我国的货币发行制度

人民币的的发行机构:货币金银局

发行原则:集中统一发行、计划发行、经济发行

九、名词解释发行基金:央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内容、管理了解)

十、央行存款的意义

1、调节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2、保持金融稳定

3、有利于清算

十一、央行存款的特点

1、存款对象不同

2、存款动机不同:非营利性

3、存款原则不同:强制性

4、与当事人关系不同

十二、准备金存款业务的内容

存款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央行其它存款:1、政府存款2、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 3、特定机构和部门存款

4、外国存款

5、特种存款:非常规性、特定性、强制性、短期性

十三、央行存款与央行职能的关系

存款业务→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十四、央行债券业务

目的:(1)控制商业银行过多的的超额准备

(2)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

央行票据:针对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过多而又不便采用其他手段调控,由央行发行的以自身为债务人的票据,实质是央行的债券

(1)对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①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总量不变,负债结构改变

②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总量不变,资产结构改变

(2)与准备金的关系:相同点:效果类似

不同点:准备金:不能用于支付和流通

央行票据:不能支付但可流通

(3)作用:①调节货币量和利率,不再受债券数量的制约

②票据利率引导市场利率

③温和的货币政策工具

④增加中短期交易品种,有利于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

第五章

一、再贴现和贷款业务的目的与意义:1.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2.投放货币渠道

二、再贴现业务的内容:

含义: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

再贴现的对象:在央行开户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再贴现窗口:总行、一级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部分转授权二级分行设置再贴现窗口再贴现金额:实得金额=票面金额-贴现息

贴现息=票面金额×再贴现率×未到期时间

再贴现票据的规定:真实票据、短期票据、高质量的票据

三、央行证券买卖的目的

1.调节货币供应量:买入债券→Ms↑

2.调节利率水平和结构:买入债券→债券价格↑→利率↓

买入长期债券→长期债券价格↑→长期利率↓

3.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配合:再贴现、存款准备金业务

4.缓解财政收支的不利影响:

对政府债权+其他资产=货币发行+政府在央行存款+其他负债

5.协调政府债券的发行与管理

四、证券买卖与贷款异同

1、相同点:(1)融资效果相同(2)对Ms的影响相同

2、不同点:(1)操作依据不同(2)流动性不同

(3)损益不同(4)对金融环境的要求不同

五、证券买卖的原则

1.只能在二级市场上买卖

2.只能买卖高质量证券

3.只能买卖已上市证券

本章思考与应用:1.再贴现业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有何异同?

3.中央银行在证券买卖业务中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4.中央银行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有何目的与意义?

5.你认为应如何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

第六章

一、央行的支付清算体系

(一)清算机构:票据交换所、清算中心、清算协会

性质:私营,政府或央行组建

区域性全国性

国内跨国

职责:在央行开立帐户,清算保证金,指派清算员,承担费用

(二)支付清算系统中介机构和技术手段

影响因素:(1)金融、科技发展水平(2)宏观经济状况,币值稳定状况

(3)货币制度 (4)法制建设情况:运行责任、监督责任、政策责任

二、央行支付清算系统的重要性

(一)保证社会和经济正常运转

(二)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1、了解金融状况

2、支付清算与公开市场业务

3、增强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4、有利于商行的流动性管理

(三)有利于金融稳定

(四)有利于跨国清算

三、央行支付清算的主要内容

(一)票据交换

1、产生:商行代客收付

2、含义:同城清算

3、基本原理:借贷平衡

4、程序:第一步,入场准备,把票据按照付款行分类汇总

第二步,场内票据交换第三步,清算所工作

(二)办理异地跨行清算

一是先由各金融机构组成联行系统,最后各金融机构清算中心通过央行办理转账结算二是将异地票据统一集中传送至央行总行,办理轧差

(三)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差额清算服务:1、必要性 2、含义3、方法

(四)提供证券和衍生品交易清算服务

(五)跨国支付服务

四、支付清算系统的种类

(一)按经营者身份划分

1.由中央银行拥有并经营:分为资金转移系统和簿记证券系统

中国:全国电子联行系统

2、各银行拥有并经营的行内支付系统

3、由私营清算机构拥有并经营:CHIPS和CHAPS

(二)按支付系统的服务对象及每笔业务量划分

1、大额支付系统

(1)内容:跨行交易,货币市场,黄金和外汇交易,衍生品交易,跨国交易

(2)特点:每笔金额大,但笔数不很多

(3)重要性:关乎金融安全、关乎货币政策操作

(4)类型:①中央银行运行的实时全额、无透支系统

②中央银行运行的实时全额/有限透支系统

③中央银行运行的定时、净额结算系统

④私营多方差额清算系统

2.小额支付系统

(1)含义:主要涉及工商企业、个人、其它参与者,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债权债务关系

(2)特点:每笔交易金额不大,笔数多,通常批量处理,差额清算,

由商业银行和私营机构参与

(3)重要性:反映一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金融机构竞争的重点

(三)按支付系统服务的地区范围划分

1.境内支付系统:区域性全国性

私营政府组建

商业银行组建中央银行组建

2.国际性支付系统

(1)由一国支付系统演变而来:CHIPS CHAPS

(2)由多国共同组建:TARGET

五、支付清算系统的风险类型

1.信用风险:进出口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德国赫斯塔特银行

2.流动性风险

3.系统风险

4.法律风险

5.操作风险

6.技术风险

第七章

一、国库制度的类型:1、独立国库制2、委托(代理)国库制

二、央行经理国库的意义

1.有利于财政收支的顺利进行

2.保证库款的安全

3.有利于沟通财政与金融

4.增加了央行的资金来源

三、金融统计的原则

1.客观性

2.科学性

3.统一性

4.及时性

5.保密性

四、货币供应量统计:三级汇总

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货币概览→金融概览

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五、经济统计调查

1、企业景气情况调查

2、城镇储户问卷调查

3、企业商品价格指数调查和物价指数调查

4、银行家问卷调查

六、名词解释征信:为了满足从事放贷的机构在交易过程中对客户信用信息的需要,专业

机构从事信用信息搜集、保存、整理、提供的活动

七、征信的作用

1.缓解金融活动信息不对称

2.保证金融业健康发展

3.促进诚信和道德水平提高

八、名词解释洗钱:把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所得及其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

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过程

九、反洗钱的意义

1.打击犯罪

2.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

3.促进金融业公平竞争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货币政策:广义:政府、央行以及其它部门所有有关货币的规定和所采取的所

有调节货币量的措施总和。

狭义:央行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手段调节货

币量和利率,进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措施。

二、货币政策的特征

1.总量调节

2.调节总需求

3.间接性

4.长期性

三、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

1.Ms促进Ad的形成

2.Ad决定As

3.As决定真实的Md

4.Md引出Ms

四、货币供给:内生变量或外生变量

(一)名词解释

1、内生变量:由经济体系内的实际变量如收入、消费、储蓄、投资决定,而不由央行

决定,货币政策无效

2、外生变量:货币政策可能有效

(二)不同学派的观点

1、凯恩斯学派:外生

2、剑桥学派:表面外生,实际内生

3、新古典综合派:内生变量

4、货币学派:外生变量

五、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1.对物价、产出、就业的影响:取决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2.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3.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4.不同学派的观点

①古典学派:货币政策无效,只是导致物价上升

②凯恩斯:只会增加产出

③早期菲利普斯曲线:既会增加产出,也会导致物价上升

④弗里德曼的合理预期:自然失业率、粘性价格、适应性预期

货币政策短期内有效,长期无效

⑤卢卡斯的货币政策无效论:自然失业率、弹性价格、理性预期

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无效

⑥新凯恩斯的观点:自然失业率、粘性价格、理性预期、信息不对称

短期还是长期都有效

六、货币政策目标

1.币值稳定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

4.国际收支平衡

七、货币政策目标的关系

(一)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二)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古典学派:物价稳定有利于经济增长

2、凯恩斯:适度通胀促进经济增长

3、马克思:经济增长有利于物价稳定

一般情况下,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难以同时实现

(三)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

内部外部是否冲突

通缩顺差不冲突

通缩逆差冲突

通胀顺差冲突

通胀逆差不冲突

(四)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奥肯定律

(五)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

八、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方法

1.相机选择法

2.临界点选择法

3.轮番突出选择法

4.单一规则选择法

九、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1.以前: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2.目前: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十、名词解释中间目标:介于货币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

包括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

十一、中间目标选择的标准

1.相关性

2.可测性

3.可控性

4.抗干扰性

5.兼容性

十二、可供选择的中间目标

(一)中介指标

1、货币供应量

优点:可测性较强、可控性较强

相关性:影响总需求

缺点:可测性:货币层次金融创新

可控性:控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相关性:货币层次货币流通速度

2、利率

优点:相关性较强、可测性强、可控性较强

缺点:相关性:实际利率,利率弹性(货币需求弹性,储蓄、投资弹性)

可测性:实际利率

可控性:实际利率

与经济顺周期

3、能否同时采用货币量和利率

4、其它

(1)信贷量

优点:金融市场不发达时相关性较强

可控性较强可测性较强

缺点:金融市场发达时相关性下降

主要是行政手段

(2)名义汇率

第九章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作用机制、效果的评价

名词解释: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俗称“三大法宝”。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的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从而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作用机制:1、保证商业银行的清偿力

2、为中央银行筹集资金来源

3、调控货币供应量

评价:优点:强有力的工具;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对银行的影响均等

缺点:(1)效果过于猛烈,不适合作为日常工具

(2)缺乏弹性

(3)对不同的银行有不同影响

(4)不利于金融机构公平竞争

(5)无法影响利率结构

(二)、再贴现政策的含义:指商业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的办法,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作用机制:

1、成本机制

再贴现利率提高→再贴现成本上升→再贴现需求减少→超额准备金减少→货币供给减少→市场利率上升

2、结构效应

差别再贴现利率

直接规定再贴现票据的资格

3、告示效应

传达央行的政策意图

评价:1、优点:(1)影响信贷总量

(2)影响信贷结构

(3)告示效应

(4)防范金融危机

2、缺点:(1)央行处于被动地位

(2)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

(3)再贴现率频繁调整引起市场利率波动

(4)顺经济循环

我国是利率政策

(三)、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从而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所谓广义的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在一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的数量有限,中央银行除了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之外,还买卖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的证券以及银行承兑汇票等,以达到调节信用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所谓狭义的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的数量多,且流通的范围广泛,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只需要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就可以达到调节信用,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作用机制:

1、调节货币供应量

2、调节利率水平和结构

3、与其它政策工具相配合

(1)与再贴现政策相配合

(2)与准备金政策相配合

(3)与财政收支相配合

(4)与黄金、外汇业务配合

评价:1、优点:(1)央行处于主动地位

(2)富有弹性,可逆性强

(3)适合作为日常性工具

2、缺点(1)对央行的要求较高,较强的实力和较高的技术水平

(2)较高的权威和独立性

(3)发达的金融市场

(4)告示作用差

二、间接信用控制工具

1.道义劝告

作用:不具强制力,但作用较强

评价:优点:灵活,无需增加开支

条件:央行要有权威、道德水准高,遵纪守法意识强、足够的行政和法律手段

2.窗口指导:央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走势、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贷款的重点

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

3.公开宣传

4.金融监管

第十章

一、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1.投资支出渠道

①利率对投资的作用:M↑→r↓→I↑→Y↑

两种情形下失效:流动性陷阱、投资利率弹性很小

②托宾的q理论:q=企业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资本的重置成本

③信贷观点:

在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占主导的国家里,银行贷款量和投资关系密切。

M↑→贷款↑→I ↑→Y ↑

④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M↑→股票p↑→企业资产净值↑→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贷款↑→Y↑

2.消费支出渠道

①耐用消费品效应:借贷消费

M↑→r↓→消费贷款↑→耐用消费品支出↑→Y↑

②财富效应: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受毕生财富的影响,而股票是毕生财富的重要部分

M↑→股票P↑→金融资产价值↑→毕生财富↑→消费↑→Y↑

以股价长期大幅上涨为前提

③流动性效应:人们对耐用消费品的开支取决于流动性的状况,流动性增强就会增加

耐用消费品的购买

M ↑→股票p ↑→金融资产价值↑→财务困难可能性↓→耐用消费品支出↑→Y ↑

3.国际贸易渠道

M↑→本币贬值→净出口↑→Y↑

二、不同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传统经济学的传导机制

前提:1.充分就业 2.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观点:二分法费雪交易方程式 MV=PT

剑桥方程式 M=kPY

R→Ms→P→Yn

(二)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

1、局部均衡分析:M ↑→r↓→I ↑→E ↑→Y

2、一般均衡分析

(1)货币市场影响商品市场:M ↑→Y ↑

(2)商品市场影响货币市场:Y ↑→Md ↑→r ↑

(3)互动:r ↑→I↓→Y↓→Md↓→r↓→I ↑→Y ↑

(4)均衡:Y有所增加,r有所下降

IS-LM模型分析

3、影响因素:货币与利率:流动性陷阱

利率与投资:投资利率弹性

(三)货币学派的观点

1.分析过程:①货币需求是稳定的②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③多余的货币用于支出④资产结构调整

2.内容 M→▄→E→Y

(四)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分歧

1.分析侧重点不同:利率货币供应量

2.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不同:投资货币供应量黑箱理论

3.传导顺序不同

三、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一)货币政策时滞

1、内部时滞:认识时滞1.5个月-6个月

决策时滞 2个月

2、外部时滞:操作时滞、市场时滞

(二)公众预期

1、传统理论忽视预期

2、预期可能不准,时滞

3、央行也有预期

(三)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费雪:常数凯恩斯:不稳定弗里德曼:有规律

(四)金融创新

1、影响货币需求

(1)金融工具创新增加流动性,减少对货币的需求

(2)科技发展减少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2、影响货币供给

(1)增加了货币供给主体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2)加大了货币乘数

(3)货币内生性增强

3、影响货币政策工具

准备金、再贴现重要性下降;公开市场业务重要性上升

4、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商业银行渠道下降、非银行机构上升、金融市场上升

(五)体制因素的影响

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金融监管: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

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

业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含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

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

二、金融监管的理论

1.社会利益论: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

2.公共选择论

3.金融风险论

4.保护债权论

三、金融监管的原则

1、依法监管

2、公平竞争

3、监管主体独立

4、外部强制与内部自律相结合

5、安全、稳健与效益相结合

6、统一性原则

四、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一)联系

1、金融监管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

2、金融监管能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有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

3、货币政策有利于金融监管目标的实现

(二)区别

货币政策金融监管

目标宏观经济金融稳定

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

五、金融监管的内容

(一)市场准入监管

必要性: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和方向;地域分布(二)市场运行过程监管

1、业务范围监管

2、资本充足率监管

3、准备金监管

4、流动性监管

5、贷款风险监管

6、外汇风险监管

7、存款保险(三)市场退出监管

1.危机金融机构拯救

①重新注资②接管③收购或合并④国有化⑤债权人参与管理

2.金融机构完全退出市场

①解散②撤销或关闭③破产

我国的方式:接管、解散、撤消、破产

中央银行学总复习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3*5) 1、中央银行P5中央银行制度P5 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享有特定授权并承担特定责任的银行便成为中央银行。 2、最后贷款人P15 意指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时,向中央银行融资是最后的办法,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则是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否则便是发生困难银行的破产倒闭。 3、货币政策P187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政策传递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P57 是其开展货币发行业务和货币政策业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存量报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一定时点的资产负债表上。 5、货币发行P80

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两者通常都被称为货币发行。 6、存款准备金制度P74 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7、发行基金P85 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8、道义劝告P230 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9、窗口指导P230 是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

中央银行学习题汇总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中央银行 2.准中央银行制度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4.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5.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 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B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2.下面哪家中央银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的() A.阿姆斯特丹银行 B.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C.英格兰银行 D.瑞典银行 3.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A.集中存款准备金 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 C.充当“最后贷款人” D.代理国库 4.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是() A.1905年满清政府的户部银行 B.1912年成立的中国银行 C.1928年南京政府的中央银行 D.1948年新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 5.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别有不同机构的中央银行是。()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B.英格兰银行 C.日本银行 D.菲律宾银行 三、多项选择题 1.属于准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有() A.中国香港 B.新加坡 C.沙特阿拉伯 D.英国 E.苏联 2.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有() 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C.准中央银行制度 D.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 E.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3.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 A.权力分配结构 B.内部机构设置 C.结算机构 D.监管机构 E.分支机构设置 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织类型包括() A.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B.股份为国家与民间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 C.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D.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E.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 5.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有() A.瑞士中央银行 B.新西兰储备银行 C.韩国银行 D.法兰西银行 E.英格兰银行 6.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原解放区的()的基础上建立的。

中央银行学复习

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两大政策 答: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通过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影响一般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收支的变化等,进而实现币值稳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目标的公共政策。 2.简述中央银行的特点 答: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不以营利为目的;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对存款不支付利息;受政府制约但又独立于政府;中央银行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清偿性。 3.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式(类型):一元中央银行体制,二元中央银行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央银行体制,准中央银行体制,跨国中央银行体制。 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全部股份为国家所有,公司股份混合所有,全部股份私人所有,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5.简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答:垄断货币发行权,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目标,独立选择货币政策手段 6.简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涵义。 答: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负责具体制定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必须以国家经济发展目标为根本目标,遵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货币信用规律,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独立性和为实现最终目标使用货币政策手段的独立性。 7.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答:(1)金融是社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服从国家根本利益。(2)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一部分,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配合。(3)在特殊情况下,如遇天灾人祸需要服从政府领导和指挥。 8.决定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因素。 答:(1)法律地位(2)隶属关系(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4)决策机构的组成(5)中央银行的检查(6)收入来源及其支配 9.负债业务包括哪些业务? 答: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其他负债业务(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资本业务。 10.货币发行的原则及理由。 答:垄断发行原则、信用保证原则、弹性原则。理由是(1)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可以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混乱、便于中央银行制度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调节流通中的货币。(2)通过建立货币发行准备制度,使货币的发行与贵金属或某些资产保持一定的联系,既对货币发行产生一定制约作用,也有利于提高货币的信誉,维护货币的稳定。(3)货币发行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 11.简述人民币的发行原则。 答:(1)经济发行的原则,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发行货币;(2)计划发行的原则,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来发行货币;(3)集中发行的原则,即货币的发行权集中在中央银行,禁止其他单位擅自发行货币 1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什么? 答:再贴现贷款,贷款,证券,黄金外汇等

中央银行学总复习(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3*5) 1、中央银行P5 中央银行制度P5 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她所有银行与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得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享有特定授权并承担特定责任得银行便成为中央银行。 2、最后贷款人P15 意指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她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时,向中央银行融资就是最后得办法,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则就是承担最后贷款人得角色,否则便就是发生困难银行得破产倒闭。 3、货币政策P187 就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得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与控制货币供给量与利率等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得方针与措施得总与。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得政策工具、监测与控制目标实现得各种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政策传递机制与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P57 就是其开展货币发行业务与货币政策业务所形成得债权债务存量报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得种类、规模与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一定时点得资产负债表上。 5、货币发行P80 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一就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得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得业务库流到社会;二就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得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得数量。两者通常都被称为货币发行。 6、存款准备金制度P74 就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得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得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得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得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得比率与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得变动对既定比率与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得制度。 7、发行基金P85 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得待发行得货币,由设置发行库得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8、道义劝告P230 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与地位,对商业银行与其她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

中央银行学考试卷

中央银行学试卷A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____统一货币发行___与流通和____稳定货币币值___ 的基本保证。 2.按照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可以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两大类。 3.支付系统按服务对象及单笔业务支付金额可以划分为__大额支付系统__与__小额支付系统_两类。 4.我国2003年12月人大通过修改的《商业银行法》,将对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权利,从原来赋予__中国人民银行__转移到___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__。 5.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监管主要包括____制定并发布审慎监管政策____和___实施稽核与检查监督__。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 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A) A. 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B.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C.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2.“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B)的职能。 A.发行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 C.充当最后贷款人 D.政府的银行 3.在我国,(D )不需要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 A. 财务公司 B.信用合作社 C.金融租赁公司 D.证券公司 4.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机构分别对金融机构按业务类型进行监管是指(B)。 A. 单一全能型 B.多头分业型 C.单线多头型 D. 双线多头型 5.许多国家的金融立法中都明文规定,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票据,必须是( A )。 A.真实票据 B.国库券 C.银行承兑票据 D.央行票据 6.1999年1月1日启动的跨国界大额欧元支付系统是( D )。 A.CHIPS B.ACH C.CHAPS D.TARGET 7.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B)。 A.提高再贴现率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卖出国债 D.提高基准利率 8.以下不是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是(C )。 A.货币供给量 B.利率 C.准备金 D.汇率 .

16版中央银行学练习题

16版《中央银行学》练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条例》,亦称《比尔条例》。该条例给予了英格兰银行更大的特权。 2、归纳起来,目前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制度大致有、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和等四种类型。 3、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央行职能的时间是年。 4、国民政府时期的“四行、两局、一库”中,“四行”是指:、 、和;“两局”是指:、 ;“一库”是指。 二、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单一式央行制准央行制跨国式央行制中央银行独立性最后贷款人 三、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 1、以下国家中,实行准中央银行制的国家是。 A、韩国 B、英国 C、新加坡 D、德国 2、以下国家的中央银行,其全部股份为非国家所有的是。 A、韩国央行 B、美国央行 C、日本央行 D、中国央行 3、以下国家的中央银行,独立性一般的是:。 A、意大利央行 B、美国央行 C、日本央行 D、英国央行 4、以下国家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强的是:。 A、法国央行 B、美国央行 C、德国央行 D、英国央行 5.1904年清政府成立的户部银行,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具有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国家银行,其具有部分中央银行职能边现在: A、具有铸造货币的特权 B、具有代理国库的特权 C、具有发行纸币的特权 D、具有经理公债的特权 四、判断题题 1、一部中央银行史,首先和永远都是一部独占货币发行权的历史。 2、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央行的资本全部为国家所有。 3、实行类似央行制的国家和地区仅有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特区。 4、持有央行股份和持有一般公司股份没有本质区别。 5、央行完全独立于政府,才能提高其相对独立性。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

1.中央银行的产生:在资本主义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与商 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程度相适应,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政府性金融机构。 2.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3)货币信用关系 普遍崔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的新的矛盾频繁显现 3.产生的金融基础:(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2)集中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客 观需要(3)保证银行支付能力和稳定银行体系的客观需要(4)对金融业监督管理的客观需要(5)政府融资便利和代理国库的主观需要 4.产生途径:(1)自然演变(瑞典、英格兰)(2)政府立法(美国联邦储蓄银行) 5.发展(2个阶段):一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中央银行制度的 普遍推广时期;二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现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发展时期。 6.央行制度推广具体原因:(1)新的货币本位制度建立的影响(2)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 瓦会议的影响(3)麦克米伦委员会的影响(4)新国家的产生(5)来自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支持 7.中央银行制度推广时期的特点:(1)大部分依靠政府力量创建,是中央银行发展最快的 时期(2)设立中央银行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3)稳定货币、控制通货膨胀成为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4)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的管理与货币信用控制,中央银行的职能逐步扩展 8.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的典型特征:政府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 职能进一步强化。 9.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货币政策改革发展的 需要(3)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心得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出现(4)国家干预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依据(5)加强国际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的需要 10.中央银行制度强化的表现:(1)中央银行实施国有化改革(2)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干预 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3)新的银行法的制定更加明确了中央银行的职责(4)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断扩大并日益成熟(5)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合作逐步加强 11.中央银行性质: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承担管理一国金融事业、 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国家机关,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 12.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的特殊性):(1)调控货币供给量(2)监管和规 范各种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3)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往来于合作,强化一国金融主权13.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职能作用的特殊性):(1)调控手段:经济 手段(2)调控作用的发挥:比较平缓(有一定时滞)(3)政策制定:独立性较强 14.央行是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目标业务的特殊性):(1)经营目标:不以盈利为目 标(2)服务对象: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3)经营内容:货币发行、金融机构和政府存款。 15.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16.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发行机构 17.作为发行的银行的重要职责:(一)保持币值的稳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掌握货币发 行与流通(二)掌握货币发行准备、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 18.垄断货币发行意义:(1)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基本保证(2)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 要的标志(3)稳定币值的基本条件(4)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19.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表现: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振幅债券的发行③为政府融通资金④持有 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⑤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活动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⑦监督管理金融业⑧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中央银行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中央银行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是以( )的建立为标志的。 A、美联储 B、瑞典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大清户银行 2、一国的利率上升说明( )。 A、货币需求增加 B、货币需求减少 C、货币供应增加 D、货币供求失衡 3、下列业务中属于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是( )。 A、证券买卖 B、管理清算机构 C、发行央行债券 D、吸收存款 4、当央行的货币投放量小于货币回笼量时表明( )。 A、货币供应增加 B、货币政策偏松 C、货币政策偏紧 D、货币净投放量减少 5、摩擦性失业属于( )。 A、结构性失业 B、季节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6、间接信用指导包括窗口指导和( )。 A、计划指导 B、流动性比率 C、道义劝告 D、直接干预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实行( )。 A、行长负责制 B、最终决策权在央行理事会 C、央行理事会负责制 D、理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8、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是由( )组成。 A、自主性交易 B、商品、劳务、收益和转移 C、贸易收支和国际储备 D、商品、劳务和投资9、在央行货币政策总目标的选择上发达国家偏重( )。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国际收支平衡 D、币值稳定 10、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就是( )。

A、准备金+现金 B、基础货币x货币乘数 C、货币发行-货币回笼 D、法定准备+超额准备11、美联储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准备率 B、银行信贷 C、再贴现率 D、公开市场业务 12、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从( )启动公开市场业务。 A、1996年 B、1994年 C、1983年 D、1998年 13、从中介变量反应到对最终目标产生作用所需要耗费的时间称为( )。 A、操作时滞 B、反应时滞 C、分析时滞 D、市场时滞 14、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政策含义是( )。 A、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B、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C、货币政策是中性的 D、产出与通胀是相关的15、在经济活动中只充当交换媒介而不对实际活动产生影响的货币称为( )。 A、理性货币 B、合理货币 C、中性货币 D、价值货币 16、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线是()。 A、政府宣布比索贬值 B、政府财政大量赤字 C、实行高利率政策 D、贸易逆差 17、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由()引发的。 A、香港 B、马来西亚 C、泰国 D、菲律宾 18、金融管制有益于生产和消费者双方,这种理论称为()。 A、管制新论 B、社会福利论 C、社会利益论 D、社会新论 19、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信托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于()成立。 A、1779年 B、1978年 C、1983年 D、1980年

中央银行学复习题

中央银行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A.集中存款准备金 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 C.充当“最后贷款人” D.代理国库 2.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 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B.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3.“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的职能。 A.发行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 C.充当最后贷款人 D.政府的银行 4.以下不属于中央银行管理性业务的是()。 A.金融调查统计业务 B.对金融机构的检查业务 C.保管法定存款准备金 D.对金融机构的审计业务 5.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中,第一位资产项目是()。 A.外汇 B.黄金储备 C.有价证券 D.再贷款 6.通常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 A.不小于 B.不大于 C.不确定 7.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买卖证券操作目标主要是()。 A.货币市场利率 B.国债价格 C.基础货币 D.央行票据规模 8.支付系统对各金融机构的每笔转账业务进行一一对应结算是指何种结算方式()。 A.净额结算 B.全额结算 C.定时结算 D.实时结算 9.1999年1月1日启动的跨国界大额欧元支付系统是()。 A.EBA B.EAF C.CHAPS D.TARGET 10.在支付过程中,因一方拒绝或无力清偿债务而使另一方或其他当事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被称为()。 A.信用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系统风险 D.法律风险 11. 关于我国货币统计表述正确的是()。 A.单独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表和基础货币统计表等。 B.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制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 C.采取两种并行的方式:其一,单独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表和基础货币统计表等; 其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制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 D.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0946《中央银行学》西南大学网教19秋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946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 )确立了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确定了中央 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1.代理国库 2.依法金融监管 3.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 4.依法实施货币政策 2、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 1. C. 结算机构 2.内部机构设置 3.权力分配结构 4.监管机构 3、以下不属于中间型监管体制的国家是()。 1.美国 2.意大利 3.德国 4.泰国 4、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是()。 1. D. 1928年南京政府的中央银行 2.1912年成立的中国银行

3.1905年满清政府的户部银行 4.1948年新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 5、弗里德曼主张实行的的货币政策是()。 1.实行“相机选择”的货币政策 2.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3.实行“伸缩规则”的货币政策 4.实行“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 6、下列哪项不属于金融市场统计()。 1.货币市场统计 2.资本市场统计 3.对外金融统计 4.外汇市场统计 7、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体制属于()。 1.单一中央银行制 2.复合中央银行制 3.跨国中央银行制 4.准中央银行制 8、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重点是 ()。 1.中央银行对国债市场的监管 2.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的监管

3.中央银行对金融衍生市场的监管 4.中央银行对证券交易市场的监管 9、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最早始于()。 1.美国 2.英国 3.法国 4.德国 10、理解货币政策效应差异的焦点取决于()。 1.总需求曲线形状的差异 2.总供给曲线形状的差异 3.对充分就业理解的差异 4.是否考虑理性预期的差异 11、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根本特点在于()。 1.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2.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的调节 3.针对特殊经济领域采用的信贷调节 4.以行政命令对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 12、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实际上是指()。 1.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 2.货币供给对实际经济变量是否有影响 3.货币供给能否真正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精讲

第一章 名词: 1.《皮尔条例》:确定英格兰银行垄断发行货币权的特许条例。从中央银行的组织模式和货币发行上为英格兰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奠定了基础。 2.最后贷款人: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即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 3.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两层含义○1中央银行应与政府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 中央银行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于政府,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简答论述: 1.中央银行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其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阶段? 中央银行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客观经济原因。 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2)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的普遍化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客观经济原因: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需要 2)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 3)调节资金供求,为商业银行提供必要资金支持的需要 4)对金融业统一管理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形成 1)初创时期:1656年设立瑞典银行——1913年美国联邦储蓄体系建立 2)普遍推行时期:一战后——二战后 3)强化时期:二战结束到现在 2.中央银行是如何作为“最后贷款人”的? 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办理票据再贴现、再抵押的方式融通资金,在特别情况下,也可直接采取提供贷款的方式。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对整个金融体系都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从而起到避免金融恐慌的作用。“最后贷款人”职能确立了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对宏观经济有何影响? 1)独立性较强的类型: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不得对其发布命令、指示。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享有较强的独立性,当中央银行与政府发生矛盾时,要通过协商解决。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2)表面上独立性较弱,但实际上较强的居中类型:中央银行名义上隶属于政府,但实际上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仍可相对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和采取措施。 3)独立性较弱的类型:中央银行不论在名义和实际上都服从与政府的指令,其货币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应措施的实行要经过政府批准,政府有权否决或推迟中央银行决议的执行。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不同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不同的效果。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总结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 基本了解: 1、中央银行形成的基本途径: (1)有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 (2)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2、中央银行的基本类型 (一)单一制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前苏联、中国(1983年前)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eg:一些货币联盟: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东加勒比货币区、欧盟…) 3、中央银行学的资本组成: (1)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a、国家通过购买中央银行资本中原来属于私人的股份而对中央银行拥有了全部股权b、中央银行成立时、国家就拨付了全部资本金(中、法、英、德…大多是国家); (2)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政府资本>民间资本)比利时、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卡塔尔…(政府资本=民间资本);(3)全部股份资本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美国、意大利、瑞士); (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唯一的国家韩国); (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货币联盟组织) 重点掌握: 1、中央银行的性质: 从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发挥作用来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特使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危机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2、中央银行的只能以及其表现: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a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b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业务往来之间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c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其表现为:a集中存款准备金b充当商业银行管理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c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a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进行监督和管理,负有保持货币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b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和活动;c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其表现为:a代理国库;b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c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的信贷支持;d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黄金、外汇和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e代表国家政府参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f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g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为何金融稳定;h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项社会公众发布金融信息。

中央银行学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第三章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规原则与资产负债表 一、填空题 1.中央银行的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进行业务活动时可以行使的特殊权力。 2.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微观管理权的运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和________活动中。 3.按照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____________相关,可以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两大类。 4.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_____________所从事的业务。 5.资产与负债的基本关系可以表示为:资产 = 负债 + 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 B )。 A.提高贴现率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卖出国债 D.提高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利率2.以下不属于中央银行管理性业务的是( C )。 A.金融调查统计业务 B.对金融机构的检查业务 C.保管法定存款准备金 D.对金融机构的审计业务3.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中,第一位资产项目是( C )。 A.外汇 B.黄金储备 C.有价证券 D.再贷款 4.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遵循公开性原则的目的( D )。 A.有利于公共监督中央银行 B.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告示效应 C.向社会提供金融信息 D.提高中央银行的权威性

三、多项选择题 1.储备货币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BE ) A.中国人民银行所发行的货币 B.各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 额准备金) C.金融机构吸收的由财政拨款形成的部队存款 D.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E.邮政储蓄存款 2.与货币资金运动相关但不进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性业务,主要有( BD )。 A.准备金及其存款业务 B.清算业务 C.经营国库业务 D.会计业务 E.再贴现业务和贷款业务 3.一下属于中央银行法定业务范围的是( ABD )。 A.货币发行业务 B.经营黄金外汇业务 C.商业性证券投资业务 D.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相关监督管理 E.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 4.在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中央银行一般奉行( BCDE )原则。 A.安全性 B.非盈利性 C.流动性 D.主动性 E.公开性 四、判断且改错 1.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范围中包括不动产买卖业务。() 2.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外汇业务,其次是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其中又以对金融机构的担保贷款为主。() 3.中国人民银行负债业务中存款业务占第一位,其中以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为主,其次是货币发行业务。()

中央银行学答案整理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 1)中央银行制度: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 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 2)货币发行权: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凭借国家授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而成为垄断的货币发行机构,中央银行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货币流通及其管理的要求发行货币。 3)最后贷款人: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筹借时,向中央 银行融资是最后的办法,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则是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否则便是发生困难银行的破产倒闭。 4)准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 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5)中央银行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 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6)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 根据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7)货币发行:有两重涵义一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 库流到社会:二是指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8)弹性比例制度:指增加发行的钞票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率时,则国家对超过法定 现金准备部分的发行课征超额 9)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指在规定的一定发行限额内,可全部用政府债券作为发行准 备,但超过限额的任何发行,都必须以十足的现金作为发行准备。 10)发行基金:发行基金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由设置发行库的 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11)再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中央银行 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的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12)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 预扣利率。 13)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 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14)国际储备: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 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15)结算:一般是指为实现因商品(服务)交易、金融活动、消费行为等引发的债权债 务清偿及资金转移而发生的货币收付,是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具体体现。 16)清算:指商业银行之间因产生债权债务的清偿和资金的划转而需要通过一定的清算 组织和支付系统进行指令的发送和接受、对账与确认等一系列程序。 17)支付系统:是指在既定的规则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 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 18)国库:不单单指国家金库,而且是负责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部门,担负着国家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材料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有哪些业务关系? 3、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其货币供应量? 4、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应具备哪些条件? 5、简要叙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五、论述题(共20分) 试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和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 简答: 1、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关系可以从中央银行的职能入手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各商业银行均在中央银行开立准备金存款账户用来存放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2)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同时同业头寸过紧时,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再贷款,以获取所需资金。此时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保证了存款人和银行营运的安全;(3)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提供清算服务。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均在中央银行开立有存款账户,因此各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业务就可以通过这些账户转帐和划拨;(4)多数的中央银行还负有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的职责。为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负有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的职责,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退出、以及日常业务进行监管。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贷款业务可以对货币供应量实施调节,央行扩大贷款,直接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扩大存款机构的放款和投资能力,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大;再贴现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和存款准备金头寸的增减,调节货币供应量;央行的证券和外汇买卖实际上是向社会注入基础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其货币供应的能力。 4、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1)中央银行必须具备强大的、足以干预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2)中央银行对公开市场政策应具有弹性操纵权力;(3)国内金融市场机制应完善完整;(4)金融市场上的证券种类和数量要适当;(5)信用制度要相当发达;(6)利率市场化程度要高。 5、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企业和居民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中央银行就是通过这三个环节或途径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 论述: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不足的原因:①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行为的变动:从企业投资角度看,企业投资转向房地产和证券等领域,货币供应的增加和银根松动可能带来企业流动资金的暂时增加却并不一定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增长;从企业筹资角度看,企业筹资环境宽松,直接融资的比重日益增大;从个人消费角度看,货币供应的增加通过收入效应增加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但并不一定形成可转换的产业投资;由于社会心理预期的存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和物价的变动并不一致。②地方化行为的存在:由于地方政府对经

中央银行学试卷3.doc

填空: 1、中央银行在分析国际收支账户时,将不同性质的对外交易划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其中,线上部分净额在贷方为国际收支(顺差),在借方则为国际收支(逆差)。 2、决定货币供给的三个基本因素是:(通货—存款比率)、(准备—存款比率)和(基础货币) 3、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早期的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一条(垂直)线。 4、选择货币政策指标的主要标准包括:(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和(抗干扰性)。 5、法定准备金率在世界范围内有(降低)的趋势。 6、若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则选择中介目标时应侧重于(货币供应量)。 单选: 1、在国民账户的统计方法中,支出法着重于研究( C )的形成及其结构 A总消费B总投资C总消费D总供给 2、M1占名义GDP的比重指标,反映了(A ) A.货币供应量对实际经济过程的作用程度 B.货币供应量对一国金融深化的作用程度 C.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程度 D.一国金融深化程度 3、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实际上是指(A) A.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 B.货币供给对实际经济变量是否有影响 C.货币供给能否真正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D.是货币供给决定总需求,还是总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4、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中,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为的是(A) A.法定准备率 B.超额准备率 C.通货存款比率 D.储蓄存款比率 5、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根本特点在于(C) A.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B.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的调节 C.针对特殊经济领域采用的信贷调节 D.以行政命令对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 6、理解货币政策效应差异的焦点取决于(B) A.总需求曲线形状的差异 B.总供给曲线形状的差异 C.对充分就业理解的差异 D.是否考虑理性预期的差异 7、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各指标可控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D) A.最终目标、操作指标、中介指标 B.中介指标、操作指标、最终目标 C.操作指标、中介指标、最终目标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中央银行学 一、概念解释 1.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若干国家联合组成一家中央银行,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行 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3.准中央银行制度: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 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 4.最后贷款人:是指在危机时刻中央银行应尽的融通责任,它应满足对高能货币的需求,以防止由恐慌引起的货 币存量的收缩 5.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6.再贴现: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 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7.银行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包括有负债业务(资金来源业务)、资 产业务(资金运用业务)与清算与代理。 8.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包括经理国库、金融统计、金融稽核、征信管理等。 9.货币发行:若从货币发行的过程来看,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若从货 币发行的结果来看,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10.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等存款类型金融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11.适应性预期: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历史)的。 12.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 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13.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生产方的行为,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下,社会所有厂商愿意且能够供 给的产量。 14.总需求曲线:产品市场对产出的需求总量与物价水平的对应关系。 二、简答题 1.中央银行负债业务主要有哪些?与商业银行比较,中央银行负债业务有何特点?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由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及其他负债业务构成。 存款业务是中央银行主要负债业务之一。中央银行性质、职能和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存款业务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与一般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相比,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存款的强制性。从存款原则看,商业银行一般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而中央银行收存存款,往往遵循一国的金融法规制度,具有强制性。 (2)存款动机的非盈利性。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是利润最大化。而中央银行是为了达到稳定币值等方面的目的。 (3)存款对象的特定性。商业银行主要是吸收社会个人、工商企业的存款,而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主要是收存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及特定部门的存款。 (4)存款当事人关系的特殊性。商业银行与当事人是纯粹的经济关系,而中央银行除了经济关系外,还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1)其负债业务中的流通中货币是其所独有的项目,这是由其独享货币发行权所形成的垄断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均无此项负债,并且与此相反,先进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属于资产项目。(2)其业务对象不同,虽然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也有存款,但其存款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政府和公共机构,另一类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同于商业银行以普通居民和企业为存款业务对象。(3)其存款业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存款自愿原则,法律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在中央银行存有一定量的存款准备金,具有强制性。(加上前面2、4两条比较具体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