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e6363145.html,

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培养

作者:庄水英

来源:《学园》2015年第06期

教师如何在新的学习方式下,改变以往单一的讲解、演练,而组成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完成学习?教师怎样才能一改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常教常新,使课堂充满生机和充满活力呢?

一建立自信,培养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经常听一些教师抱怨说:“我对工作很负责,学生就是不愿学、不爱学。”有的教师说:“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吃苦怎么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警句来激励学生用功学习,而很少考虑到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愉悦和快乐。

被参观学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的阅读、思考、交流,让笔者深深的震撼。他们的海量阅读、分析、理解、交流让我汗颜。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探究学习自信主动,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学习力带给孩子们的无限乐趣。实现了真正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更新观念,建立机制,培养学习毅力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学习力的原动力,要想让学习力真正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的心灵,教师必须在长期探索中提炼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先进理念。然而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必须以制度为保障,所以,学校必须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以保证课改的顺利有序进行。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上高效、高质量的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有序。

第一,首先要有目标。知道自己所求为何物,是第一步,而且也是培养恒心毅力最重要的一步。过去的教学模式一再地将学生置于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困境,学生厌学而且学习效率低下。而学习力则通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记忆、高效阅读和各种益智游戏等方法使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保证了课改的实施。

第二,计划要具体。我们在四所学校看到的是各种课型的展示活动,看到的是课改带给我们的欣喜。而我们的课改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要制定一套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

三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提升方案

三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提升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想数学、用数学的习惯、意识和能力。使一些对数学感兴趣,成绩优异的同学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迎接仲恺高新区第二届数学能力竞赛,并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结合我班实际,特制定一下辅导方案。 一、学生名单 xx xx 二、辅导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训练。 由于该竞赛命题大多以课本为依据,因此在辅导时要紧扣课本,严格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适时联系课本内容。 2、不拘泥于课本,适当扩展深度。 由于该竞赛题目往往比平时考试卷难,教师必须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拓宽,或教给学生新的知识 3、精讲赛题,启迪思维。 竞赛是一种高思维层次、高智力水平的角逐,一种独立的创造性活动。因此,竞赛试题可以多方面地培养人的观察、归纳、类比、知觉的方法,它能给学生施展才华、发展智慧的机会。教师在讲解竞赛题时,应向学生强调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适时联系以前解过的题,用其已掌握的方法或解题思路,以求对竞赛题作出合理的解

答和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并通过解题后的回顾,教会学生总结,研究自己的解题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 4、设计专题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竞赛题以其难度大、新意浓的特点考查学生的灵活性,解竞赛题虽然没有常规的思维模式可套,但因其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所以它离不开基础知识和特有的思维规律,因而在辅导中需要确定一些专题进行讲授和训练。但指导教师在设计专题时,应注意题目要有一定的梯度和新鲜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辅导时间: 2018.11月至比赛前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午读时间。 五、辅导地点:XXX 六、辅导形式: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七、辅导教师:XXX 八、辅导内容: 小学四年级知识: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等知识。 2018年11月5日 XXX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26”写成“6 2”;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 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 二、措施方法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本册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15+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

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力

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力 学习力是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与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有效地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是将实践经验、情感经验、知识习得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在普通高中实现新课改的当下,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探讨: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如何提升高中数学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任何知识都有赖于存在、生长、发展的基础,要想让学习者理解有关产生意义的实际背景,就应依据学习者所学知识的特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情商”,达到师生情感、欲望、对知识探求精神的协调统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学会思考数学问题,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紧密相连的,又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让数学教学彰显独特魅力.比如,教学数学归纳法时,教师可以用多米诺骨牌的玩具展开操作活动,学生会兴趣盎然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操作活动

中,学生通过操作、探究,逐步提高学生对数学归纳法中“归纳步”的透彻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向导,因为学生对“多米诺骨牌玩具”有浓厚的兴趣,就能保持高涨的探究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数学归纳法”的学习效率.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种类多种多样,有问题情境、操作活动情境、现实数学情境、多媒体动态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猜想情境、动态情境等,在增添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主动探索知识,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肯定了思考的重要性.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思考”这把金钥匙,必须对中学生思维进行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加强形象性思维能力训练.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据重要地位.一切创造活动都以创造性思维为前提,而形象思维是构建创造性思维的基石,教师必须敢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掌握数学教材章节知识的过程中联系相同知识,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直觉思维的训练.灵感的初级阶段是直觉思维.教学中教师应探究如何激发、启发、诱发灵感?提出一些启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符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从现代教学论的主体性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既把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应识结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任何教师都包办代替不了,必须由学生参与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接受新识。如在学习“年、月、日”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前请学生自己去收集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必须有2012年、20 08年、2004年),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年、月、日之间的普通规律,既不管年份的变化,而31天、30天的月份始终是固定不变的,只有2月份的天数例外。在收集时有意让学生收集2012年、2008年、2004年的卡片,是有意安排了平年、闰年,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的情况,设疑激思,让学生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制作一张下一学期的校历,经历了知识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年、月、日的规律,建立起知识结构,丰富了表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识的精神,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长治市实验小学牛惠芳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应该从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下全面适 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就需要教师必须建立一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教学上的指导,继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下面就从核心素养培养基础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建立的初衷不是只代表着技能、思想及经验以外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充分体现出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及对数学运算技巧的充分把握。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不能够脱离数学学习的应用、创新,要积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灵活的采用数学思维模式来分析世界,进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努力创造情境教学,增添提问环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核心教学为导向,为学生开创出自主探究的现实学习环境,并结合教材实际内容设计出形象化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积极运用现有的所学方法,自主展开学习研究。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有选择性的将其融入到所学内容之中。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爱喝的饮料为切入点,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式的教学情境:小明

的爸爸给小明买了一箱可乐,一箱一共25瓶,问12箱可乐一共多少瓶?通过在课上融入这样贴近生活的小问题,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 又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冲突点,向学生提问:圆柱体容器内水的体积怎样来计算?学生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将水倒进长方形的容器内计算。这时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果是圆柱形状的橡皮泥又该对其体积如何进行计算?此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学生也许会想出将橡皮泥制作成长方形再来进行计算。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发问:如果是针对圆柱体铁块体积进行计算,又该如何做呢?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后会得出:将其浸泡到水中,然后再排除掉水的体积,剩下的就是铁块实际的体积。教师通过为学生设置这样环环紧扣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思考与回答中会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活动中去,极大地调动起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积极运用游戏形式,凸出核心素养教育。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性格特点都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愿意在课下做一些有趣的游戏。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喜爱的游戏创编进去,进而促使学生将在游戏中收获的游戏体验与数学知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出快乐教学的氛围,从而能够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例如: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先将乘法口诀

(完整版)初中数学计算能力提升训练测试题

1.化简:b b a a 3)43(4---. 2.求比多项式22325b ab a a +--少ab a -25的多项式. 3.先化简、再求值 )432()12(3)34(222a a a a a a --+-+-- (其中2-=a ) 4、先化简、再求值 )]23()5[(42222y xy x y xy x xy -+--+- (其中2 1 ,41-=-=y x ) 5、计算a a a ?+2 433)(2)(3 6、(1)计算1092)2 1(?-= (2)计算5 32)(x x ÷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3 232a a a =+ (B)a a 2121= - (C)6 23)(a a a -=?- (D)a a 221=-

计算: (1))3()3 2 ()23(32232b a ab c b a -?-?-; (2))3)(532(22a a a -+-; (3))8(25.12 3 x x -? ; (4))532()3(2 +-?-x x x ; (5)())2(32y x y x +-; (6)利用乘法公式计算:()()n m n m 234234+--+ (7) ()()x y y x 5225--- (8)已知6,5-==+ab b a ,试求2 2b ab a +-的值 (9)计算:2011200920102 ?- (10)已知多项式3223-++x ax x 能被122 +x 整除,商式为3-x ,试求a 的值

1、 b a c b a 23223 2÷- 2、 )2(23 )2(433y x y x +÷+ 3、22222335121 )43322 1(y x y x y x y x ÷+- 4、当5=x 时,试求整式() ()1315232 2 +--+-x x x x 的值 5、已知4=+y x ,1=xy ,试求代数式)1)(1(2 2++y x 的值 6、计算:)()532(222223m m n n m n m a a b a a -÷-+-++ 7、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ab a 322+,其宽为a ,试求其周长 8、试确定20112010 75?的个位数字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学习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思维数学思维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前提条件。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纬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那么,教师怎样通过明理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维。 大教育家赞科夫说:“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这是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思维和兴趣这两者结合起来,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如何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有利于发现新事物和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积极探索创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呢? 1、利用演示、操作。演示可把图由静变动,能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起到直观的效果;操作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又增强了思维能力。 2、保护好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究的心理倾问,它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3、克服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教师讲、问牵着学生听、答的教学现象。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的建构。 4、考虑到学生现有心理水平,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为学生创造一定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教学时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

三方齐发力,撑起数学学习力

三方齐发力,撑起数学学习力 作者:林盼盼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年第09期 摘要数学学习力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造力。它是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鉴于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不足,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低下,学生的学习创造力普遍偏弱的现状,究其原因,无外乎缺乏愉悦的学习心境,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和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很少反思。因而提出让愉悦的心境、快乐的探究、深刻的反思三方发力,三足鼎立,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关键词愉悦探究反思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9-0020-04 數学学习力是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虽然人们对学习力看法不一,但它内涵丰富,指向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造力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而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不足,态度消极,心情郁闷,或厌烦老师的动辄训斥,或害怕老师不断批评,无法拥有良好的学习心境参加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低下,老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疲于被动接受,缺失探究的教学,有的只是知识容量的扩充,缺的是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创造力普遍偏弱,教师的教学目标仅定位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掌握,没有引领学生对学习结果和过程的反思,学生浅尝辄止。所以,改变师生关系,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激起学习的动力;改变学习方式,坚持快乐的探究,提升学习能力;引导深刻的反思,形成学习的创造力已刻不容缓。只有愉悦的心境、快乐的探究、深刻的反思三足鼎立,才能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一、保持心境愉悦,激起学习动力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情感至爱、真挚。教师既是学生成长引领者,又是学生成长中的合作伙伴,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员,而是为学生营造愉悦学习心境的护花使者。 (一)教师:施以关爱,激发动力 教师的关爱首先体现在倾听学生的倾诉。数学课堂上,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站在欣赏学生智慧的角度,发现学生智慧的火花,辅以赞美的语言,使其智慧之火越烧越旺。教师的关爱还体现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准确评价,课堂效率的提高与评价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核心提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才走入校门。虽然他们在幼儿园里也接触过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但那些知识不成体系。小学一年级的数学,简单但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那么,一年级小学生需要培养的学习能力有那些呢?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才走入校门。虽然他们在幼儿园里也接触过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但那些知识不成体系。小学一年级的数学,简单但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那么,一年级小学生需要培养的学习能力有那些呢?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尤为重要,希与家长共勉: 一、注意力 注意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发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所以,对于才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是尤为重要。 (一)引发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一些喜欢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的孩子在游戏、比赛中,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也能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培养孩子广泛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 (二)注重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引入新课时,我们只要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并通过巧妙地设疑提问,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钳住,启迪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游戏引入法、直观引入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唤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同时,刺激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多夸孩子,让孩子在提升注意力上有动力 “鸟儿要奋飞,老师的鼓励是翅膀;花儿要浇灌,老师的微笑是甘露。”大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何况孩子,如果想让孩子在注意力集中方面有所进步,那么仔细观察孩子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点滴进步吧,及时予以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教学中要多夸夸孩子们。 对刚上学的孩子的注意能力不能要求过高,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对注意力集中困难的学生多一些关注,通过适时的提醒帮学生维持注意力;教师还应该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组织一些专门的训练注意力的活动,促进学生注意品质的提高。 二、观察能力 数学观察力,是新课标中提出学生应必备的一种重要数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开始。要使这一阶段的培养达到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到观察内容的指导,观察顺序的引导和观察方法的训练。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大理念,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是数学教育多年来指导思想的突破与革新。也就是说,当前我们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能力,把新课标理念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一、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这不是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要了,其实正相反。《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计算和叙述算理”。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的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例如:如果学生个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能力不达标,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而个位数的乘法也即“乘法口诀”训练不到位,就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乘除法的学习;同理,每一个内容的口算能力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今后相关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如果连口算能力都得不到很好培养的话,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这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留下极大的隐患。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前我们都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现在把“能力”提升为“素养”,无疑是提高了要求。因为“素养”这两个字蕴涵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者更多的说不完的东西。 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学课程标准上有答案、一些文章也都有了相关说明。我记不住那么多规范、完整的解释,但我知道一点,数学素养≠数学知识! 掌握了数学知识就是形成了数学素养吗?许多时候,我们都固执地认为学生只要掌握数学知识就可以了,只要会做题就可以了,于是,一张张的试卷、一题又一题的重复,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人。 数学教学仅仅是这样的吗?我们要给孩子的也仅仅是这些吗? 数学有着重要的思维训练功能,数学思考,能让孩子们不仅仅停留在方法的表层,更能透过表面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使得思维走向深刻、充满理性。 数学教学不仅是习得、模仿、练习、熟练化,不仅是数字符号、公式、规则、程序的简单组合,更多地,透过它们,我们可以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领略数学学习的五彩斑斓、多姿多彩。 数学看起来似乎与价值判断无关,然而数学依然有着至高无上的“善”,比如:探索过程中的执着与坚韧、严谨与求实,无不见证着数学更为深沉的德性力量,使数学可以超越知识本身,找寻到更为丰富的内涵。 所以,数学素养决不等同于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很多方法,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切入点,透过这个点去做我们想要做的事。 “数学阅读”我们已经做了一年多了,它可以让我们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去尝试、去研究。如果我们坚持做下去,教师会对教材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把握,进而课堂上会出现更浓郁的研究氛围,学生会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讨论争鸣,各不相让,数学博大精妙的思想方法,踏实严谨的理性精神,求真臻善的文化特征,会吸引着孩子不断去追求,去探索,去研究,亲身领略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给孩子丰富的数学、内涵的数学,而不是冰冷、毫无生气的数学;不要让孩子成为做题的机器,让他们成为一个具有数学素养的人。这是我们必须改变的,也是必须给孩子的!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而且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探索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或者,是作一些形象的比喻。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 其次,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

浅谈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其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其教学策略 1宿迁高等师范学校(223800)陈文生 数学学习能力是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中学数学新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明确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解决。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如何相应地采取教学策略,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浅显的看法。1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及实施的控制。具体地讲它包括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从元认识的角度考虑,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因此,从宏观角度看,学习能力应包 1陈文生(1968——)男讲师

括学习中的各种认知能力和有关学习的元认知能力。 由于元认知在学习思维活动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其培养训练的结果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因此教师相应地在数学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提高解题中的自我体验、监控和调节水平。解答习题是学生数学学习行为的重要内容,因而,提高数学的元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自我检验、监控和调节水平。教师可帮助学生设计一份“自我监控表”,进行定期的检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而且能提高学生做题的明确性,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元认知水平。 其次,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具体的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地评价自己从提出问题到制定、实施计划及所达到的效果,以此作为这次学习活动的反馈,从而提高调控能力。在评价时,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结果出发,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省,目的是“强化成功,纠正错误”,促进元认知的提高。 2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应从学生的自身出发。教师应深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方向标,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方向,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做法和想法。 1.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目前很多

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接手一个新班级,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慢慢地产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促使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重大的改变和影响。它是指具有数学基本特征、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与品质等等。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核心素养?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主动发现问题,渗透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进行有效地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和交流。 二、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现在的数学课堂,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助,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改变使学生更加对学习感兴趣,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发展、提高,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多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多说,培养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多思,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在探究活动中,还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思维等紧密结

合起来,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发展。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情境,提取素材,进行数学分析,寻求数学解决。

如何提高三年级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三年级数学计算能力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得是否正确、迅速和灵活,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又对、又快、又巧”。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 一、创境激趣,培养品质,让学生说:“我能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将干巴巴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我能行” 学生讲解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以次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我首先给学生讲解了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由此,学生审题比以往认真了,对题目的特点分析比以前仔细了,并能灵活利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和某些内部因素的影响的特点,教师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稳定地集中在练习对象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对小学生一见难题、简算题就产生畏难情绪的特点,我采取“每日一题”、“难题找家”、“谁是常胜将军”、“我的解法最奇特——一题多解”的方法鼓励学生在竞争中征服难题,战胜困难,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上述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我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统计图,记录自己的成绩;每组设计一个统计图,记录本组成绩,定期评比,定期表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和团队精神。 二、全方位引导,合理训练,让学生说:“我也行”。 1、全方位引导。 (1)让学生充分地“说”,把操作和语言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计算教学就是学生“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交给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同时,重视师生演示操作作用 ,并把操作与语言结合起来, 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例如:在教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充分地”说”的同时,边动手 ,边思考,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 (2)、提倡估算,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合理训练 (1)口算天天练。每天利用5分钟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 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练习

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

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 发表时间:2013-11-20T10:30:47.64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娟[导读]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老师教的苦、学生学的烦。 四川省岳池县兴隆中学王娟 摘要:初中数学,老师教的苦,学生学的烦。怎样才能破解这个难题呢?那就是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通过数学阅读、小组交流、教师精讲等措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升数学学习力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老师教的苦、学生学的烦。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为达此目的,我们以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为课题展开研究,其核心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形成学习数学的能力,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提升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数学阅读就是在教师的安排和引导下,让学生阅读数学教材,领会、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经历数学产生、发展、演绎、形成的过程。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在听老师的讲解时才能听的更仔细、理解得更深入。可以这样说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潜在的差生,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自己能够阅读我们抓了下面一些环节。 1、阅读方法示范 初一学生不会读数学书,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传授阅读方法。教师要对课本内容逐句逐段领读,学生跟着默读,而且教师要边领读边解释,对重要的数学学术语、式子符号、关键字句等,要用重音读,甚至反复读,进而提出理解、记忆方法,同时还要用自定的不同符号做出标记(如“!”重点、“?”难点等、)。如“等角的补角相等”中的等角和补角就要用重音读,又如“甲数与乙数2倍的积的相反数”中的积的相反数是关键术语。 2、阅读提纲引领 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来独立阅读。学生刚开始独立阅读教材,往往是走马观花,抓不住重点,这时老师就要设计阅读提纲引导学生阅读。列阅读提纲要具有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如在《圆》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后,出示自学目标:(1)感知圆的定义的得出。(2)会从不同角度描述圆的定义。(3)认识弧、优弧、劣弧、半圆,理解弧与半圆的关系。(4)认识弦、直径,理解弦与直径的关系。(5)会判断优弧、劣弧,会表示优弧、劣弧。(6)理解同心圆、等圆的定义。 3、阅读能力提升 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后,教师要求他们对教材内容要做到“三读”,粗读,大致了解教材所讲的内容;细读,读懂教材中的每一句话,懂得教材中符号和名词术语的含意,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精读,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对重点内容要做到“三会”,会口述,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会笔写,能做到三种语言(符号、图形、文字)的对译;会举例,能举出一些例子。对学生的阅读结果教师要给予肯定,对于阅读效果显著的学生,要热情赞扬,并让其介绍经验。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提高。 二、合作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对书本上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见解,也存在一些疑问。这时我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实质是一种思维的碰撞,相互启发,学生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启示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维层次,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交流可以培养学的合作意识。 1、合作交流 我们将学生进行搭配分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进行思维的碰撞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学生把自己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会的同学讲解,自己也解答别的同学提出得问题,这样互相讲解,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2、教师巡视点拨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巡视学生的讨论情况,激励学生踊跃发言,倾听学生的发言情况,收集讨论过程中出现得问题;同时要参到与小组的讨论中去,对讨论不下去的小组给予点拨或指导。 3、小组讨论效果检测 为了使同学们在讨论中不走过场,讨论后每一个小组要选代表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老师对各组的汇报进行点评。例如,在学生阅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后,可以让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由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发现”方法的,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感受“消元”的意义,再与解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比较,形成知识系统,明确“转化”的思维过程。 三、连环激励是学生主动阅读、交流的根本保障 在教学探究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读怎么办?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走过场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实施了“连环激励学习小组”的管理模式。 1、小组搭配 学生进入初一后,我们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读书习惯、以及个性特点进行问卷调查、摸底考核,然后进行搭配分组。 2、小组长职责 小组长由数学成绩好,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担任。 (1)组员在小组长的监督下阅读数学教材,督促学生认真阅读数学教材;(2)组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探讨问题,并负责解答其它学生提出的问题;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一、实验目标 1、探索出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并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验证,初步掌握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模式、途径和方法。 2、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把学到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技巧同课题研究以及课堂教学实验有机结合,从而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 3、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探讨出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等。 4、根据实验总结相关经验,形成一定质量的相关论文。 二、实验对象 在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选择两个平行班级作为参照对象,其中一个班级正常教学,另外一个班级根据课题组的研究进行教学。 三、研究途径 1、建立课题组QQ群 课题组成员都有自己的QQ号,为了方便联系与交流,课题组间建立QQ群,以便不同校区班级于年级的教师进行交流。 2、进行校本培训 (1)、培训内容: A、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通过学习、研究,

能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及时跟踪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从而树立新观念、新思想,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服务教学。 B、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教学的策略》等内容,使课题组成员了解和熟悉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素质。 (2)、培训的方法: A、集中培训和分组培训相结合。 B、全员参与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四、实验方法 鉴于本实验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因此,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结合运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五、实验价值和意义 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式,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我们教研组教师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目标。长期以来,广大小学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