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时间:2010.3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策略

(第一讲)

一、教师专业成长过程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社会分工中逐步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和医生、律师一样,有其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培养和训练,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水准等保障机制,并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从“静态”意义上讲,它反映着一个国家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或水平,如学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社会地位等。从动态意义上讲,“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追赶先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发展完善的过程,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

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就其内容而言是指教师个体作为教师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所实现的多个层面的变化与发展,这种变化与发展不仅体现在外在的教学行为上,更存在于教师内在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是一个包括知、情、意、行在内的综合体系的不断完善,是一个不断

磨砺自我、修炼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其中,博大高远的精神、充

实而圣洁的灵魂、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坚定而执著的教育信念,是教

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

(三)教师专业成长阶段

1.根据发展意识关注的重点和所达到的水平为标准划分四阶

段:

(1)“虚拟阶段”:主要是指师范学习阶段,又叫职前成长阶段

(2)“生存阶段”:指初任教师阶段(参加工作的第一年)

(3)“任务阶段”:指教师专业结构诸多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

阶段(第二年到第八年)

(4)“自我更新阶段”:教师不再受外部评价和职业升迁的牵制,

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第九年到第十三年)。

2.根据教师技能水平,可分五个阶段:

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四)教师专业成长类型

从教师现状划分为三种类型:

初职型教师→骨干型教师→卓越型教师

职初教师是指自己都做不好自己事情的教师;骨干教师是指自己

能做好自己的事,不需要别人帮忙,也帮不了别人的老师;卓越型教

师是指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还能帮助别人,指导别人,让自己进步

的老师。

(五)教师成长特征

1.新教师从初上讲台到对教学完全适应,一般经历五个变化时期:

探索期:初为人师,对教学工作充满幻想,情绪活跃而又焦虑,常努力模仿有经验的教师,他们希望尽快熟悉教学环和教学对象,力求迅速完成从读书到教书的全面过渡。

协调期:心理上全面进入“教师”角色,能静心钻研业务,能较顺利地组织教学法活动,希望能被同学、同事和领导接纳,但处理课堂教学事件时常缺乏灵活性。

适应期:已能得心应手地依据常规组织教学,教学设计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基本做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他们渴望参加各种交流和培训活动,工作充满了活力。

平台期:教学能力经过前几年的磨炼,有了质的飞跃,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稳定,各方面的发展明显变缓。

成熟期:通过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寻求新的教学措施,他们能突破“平台期”,实现教学能力的再次飞跃,开始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并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

2.教师成长还可以划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次成长期→高原期→第二次成长期

教师进入第一次成长期的标志:

在第一次专业成长期内,老师们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比较明显的进步:

(1)熟悉教材,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基本的内容。

(2)对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的掌握,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内容。

(3)对学生的关注,这个阶段的教师开始形成所谓的学生观。这种学生观并未受到审视和提炼,但教师的教学开始考虑学生。

(4)有与同伴合作的强烈愿望。

(5)开始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

教师进入高原期的标志:

这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时期,以及能否及时走出这一时期决定着该教师最终能否成长为一个卓越型老师,甚至决定该老师一辈子的职业成长水平。如果出现以下现象刚可能意味着开始进入高原期。

(1)很难感觉到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他发现自己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

(2)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更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坏不到哪里去。

(3)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偶尔有一些新的尝试,也看不见什么效果。

(4)教师发现,自己从同伴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

(5)工作热情明显下降,但能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一部分教师感到工作疲惫。

(6)开始关心教学理论,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完全说服自己,觉得这些理论都与自己切身的感受不一致。

从这个高原期标志得出结论:

(1)高原期对教师具有自蔽性,身处高原期的老师不能自觉到自己的处境。教师对同行引领心里不服,这个对教师的毒害最大。

(2)据观察,大约有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教师,终身没有走出这个时期。这是教师专业的悲哀,教师每一天的工作都没有变化。

(3)教师专业发展高原期往往还有教师人生的一些际遇。如离婚、生病、生活困难等等,教师要走出高原期,格外艰难。

教师进入第二次发展期的标志:

据我观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进入了第二次专业成长期。如果出现以下现象,则可意味着该教师开始进入第二次发展期。

(1)原先不太关注或不感兴趣的事物,突然或者慢慢开始成为重要的生活内容和工作内容。

(2)生活圈和工作圈开始突破原来的格局,向外扩展。

(3)关于教育教学和人生事业方面的理解开始与同伴区别开来,甚至有明显的不同。

(4)不仅对教学问题感兴趣,而且对教材、对课程资源、对教学评价、对师资队伍建设、对一定区域内的教学管理问题开始感兴趣。

(5)开始对某一种理论有热情,甚至成为某种理论的追随者。

(6)非常注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资料的收集,并且非常珍惜自己的这些资料。

(7)对朋友或者工作伙伴开始有挑选,而且这种挑选不完全是因为与自己的亲疏。

(8)在工作甚至生活中的一些方面追求与人不同的看法和作法,表现出对一些固定的看法和作法的不满意。

(9)开始在内心怀疑自己过去的一些信念,开始能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甚至否定。

(10)更关注自己的内心,有时会像观察别人一样观察自己。

(11)对自己常常有陌生感,感到自己变化很大。

(12)既不象过去那样自卑,也不像过去那样自傲,能客观看待自己。

第一次成长与第二次成长比较:

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与第二次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不同:

(1)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模仿;在第二次成长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这一环节不可或缺。

(2)第一次成长主要靠经验的积累;第二次成长主要靠“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经验。

(3)第一次成长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重要的是看问题的立场方法的重大变化。

(4)第一次成长很多是自然开始的,第二次成长则有很多是受到较大挫折后开始的,或者是在受到外力的强力推动后开始的。

(5)第一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同伴的示范;第二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则主要是专家的指导。

(五)第一次成长与第二次成长有效性调查表

1.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成长构成。

2.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

3.当前教师成长遇到的瓶颈,不是第一次专业成长,而是第二次专业成长。

4.某一些方式和途径,对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是有效的,但对二次专业成长则效果不大,或者无效。

时间:2010.4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策略

(第二讲)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自主发展策略

(一)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

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就是教师本人对教育教学情境中自己专业现状的总体认识、评价、体验和期望。教师是一种高自律性的职业,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对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在内容维度上,它包括教师在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方面的自我意识;在时间维度上,包括分别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专业发展的过程意识、状态意识和规划意识。教师专业自我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既能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又能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

可见,如何认识教师专业和专业发展,决定教师个人现实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未来专业发展的目标和境界。过低或过高的专业自我意识,都会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假如,有一位20年教龄的教师认为教育教学是一个安稳、缺乏挑战的职业,日复日、年复年的重复工作,那么,20年教学历程或许就是他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还以“资深”自居,过度高估、过分自负,以致虚妄的专业自我,又会导致盲目自

尊而藐视专家理论、轻视他人经验,或对自己提出难以企及的目标,一旦失败便自我怀疑,甚至失去对事业的憧憬和追求专业发展的信心。只有教师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才能正视自我,而保持谦虚谨慎、积极上进的态度,不断总结经验,超越自我,逐步达到高水平的专业境界。

(二)制定可行的专业化发展自我规划

教师是自我导向、自我驱动的学习者,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必须对专业发展的环境、个人的专业需求和发展水平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发展的自主设计、自我规划。这种分析思考决定了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不只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专业发展起一种引导、监控的作用,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在专业认知的掌控之下有序地展开,它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专业发展活动。

1.教师专业化发展自我规划的框架

教师专业化发展自我规划是教师本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的一个蓝图,为引导、监控和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参照框架。教师专业化发展自我规划是教师分析思考的结果,它包括众多内容,这些内容的组织便构成教师专业化发展自我规划的框架。尽管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是个人化的,不同的教师的自我规划有不同的内容和组织方式,但它依然具有一般的框架。以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自我规划的两个可行的框架,见表1、表2:

表1、总体规划框架

学年学科姓名

表2、年度规划框架

姓名年度

2.教师专业化发展自我规划的内容

①自我分析:全面充分地认识自己。

对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等个性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诊断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如问题发生的领域、难度;寻找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和专业发展方向,在最适合自己的领域或空间谋求个人的最大发展;列出自己的成长领域,并确定优先领域。核心内容是分析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同时考虑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②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收集专业发展信息,把握专业发展方向,抓住专业发展机会;分析学校的目

标、计划及对教师的要求,学生需求及其成长对老师的要求,平衡自身需求,学校需求和学生需求三者的关系,使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社会、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

③目标确立:形成愿景。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旨趣、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是走教学路径,还是走学术路径或行政路径。路径一确定,就要明确期望达到的结果,综合考虑自己的个人特点和环境因素,确定现实的发展目标,列出优先发展领域、长期与短期目标等。

④策略拟订:设计行动方案。

目标一旦确定,就要考虑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策略,即由具体措施和活动构成的行动方案。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各方面的条件,分析达成目标所需的资源,确定达成目标所需的特定的专业发展内容,进而确定完成专业发展任务所要开展的活动,具体包括听课、研讨、检查学生作业、实施行动研究,辅导,专业阅读,做教学札记,写自己的教学故事(案例);加入专业组织;学习运用新技术等。策略部分还必须包括实现目标或完成具体活动所采取的步骤或阶段,相应的时限,所需条件和资源,获取这些条件、资源的方式和途径等。

3.形成较强的专业化发展自主能力

教师专业化发展自主能力是在教学专业活动中形成并得到发展的,它需要教师一定时间的专业生活及经验和积累,也是教师进一步专业发展自主的现实基础。在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活动尽管有多种形式,如与学校领导的互动交流,同事之间的互助合作,与家长的接触等,但从总体上看,教室才是教师在学校的基本活动场所,课堂教学才是教师的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因此,对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探寻也应该根基于教师课堂上的专业生活。

教师专业自主能力,既体现在教师对专业发展理论的深刻认识,对专业发展标准和专业发展环境的准确把握,对自主专业化发展状况的深刻反思,保证自我规划的动态性,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和调整,使

自我规划合理,可行、有效;更体现在以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为资源,

.............

在行动研究中自主建构专业技能,实现专业化发展与完善.........................。(带加重

号这一内容在本文第三部分详述)

综上,教师个体确立了专业自我意识,制定并不断调整专业自我规划,形成了专业自主能力,三者结合的有机体就是教师个体的专业自我追求。它是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因素(内驱力),它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起关键作用。

(三)“行动研究——自主建构”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这是所说的“行动研究——自主建构”是指“以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以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为资源,以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以实现理论有效内化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实践智慧、构建个性化自我操作体系——自主建构教学技能为根本目的,以研究过程、行动过程,自主建构过程的有机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主动性、反思性、创新性融合的研究活动。

这一研究过程的特征是螺旋上升、循环推进。“行动研究——自主建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1.“行动研究——自主建构”的前提: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说在新课程环境下,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有知识、有学问,而且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加以省思、研究和改进;在专业追求中,乐于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自主建构教学技能,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教育专家,具有不可替代性。行动研究的是“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需要的是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精神,要带着理性的眼光,审视自己昨天和今天,审视从他人那里学来的经

验,审视一切正在使用的方法与正在讲授的知识,以一名研究者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在研究中获得乐趣,在反思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从行动研究角度看,教室既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可以成为教师自主建构教学技能的“天然”实验室,教师每种教学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都可以在教室进行实验并得到及时检验,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客观上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个人行动研究机会。

下面从知识更新与重构、情感管理、行为规范的修练三方面说明这一问题。

(1)在知识更新与重构方面,虽然每一个专业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之前都经过了比较系统的职前预备教育,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学历教育,教育见习和教学实习等,但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每位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及时吸纳所教学科和教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扬弃自己知识结构中已经陈旧或老化的知识。在这个知识更新和重构过程中,作为教师职业,不仅要善于发展自己本体性知识,更要善于发展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因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靠实践性知识作保障,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大体上教师专业知识可分为“教什么”和“如何教”,前者可称为本体性知识,后者则进一步分为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如下图所示:

“教什么”(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学科知识

“如何教”: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

实践性知识:关于课堂情境及与之相关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且并非本体知识越多越好。实际上,“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而前者也正是教师成为一个专业而不仅是职业的基点所在。同时,条件性知识也只有在具体实践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功效,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而这类知识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更多地与个体的思想和行动过程保持着一种“共生”关系;它又是情境性的和个体化的,难以形式化或通过教学实践中发展和完善,靠他人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过程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性进程。

(2)在情感策略的管理方面,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态度、对教书育人的热情以及敬业精神等。教师的职业情感是决定教师能否促进学生个人人格健康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其中,是否善于理解学生是判断教师情感成熟的重要标志,而理解的关键是老师对学生的移情和同情,所谓移情和同情,是以学生的立场思考学生的一些言行和心理需要,从而体悟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并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成长。

(3)在行为规范的修练方面,教师职业的行为与人们日常行为应有不同。首先,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喜怒哀乐不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出来,其行为应该是理性的、积极的,即使是对行为不良或品格存在某种缺陷的学生,也应慎用惩罚的措施。其次,教师的教书

育人工作中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而亲疏褒贬学生,而应把平等对待一切学生、爱护学生和尊重学生作为自己职业行为规范。

教师作为研究者所研究的上述三方面内容涉及教师专业化所有内容。可见,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行动研究——自主建构”的本质与前提。

2.“行动研究——自主建构”的核心:持续自我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关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焦急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据此,波斯纳总结出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已完成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的一种重要教研形式,也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回顾、分析、思考,并把它简要地记录焉。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坚持写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写好教学反思,主要记些什么?对此笔者谈些个人看法。

(1)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四个“着眼点”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教学实施时会出现在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示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

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提升。

第一点:反思“成功点”——“预设”是怎样“生成“的?

一堂课结束后,教师总会觉得有些地方上得比较顺手,达到目的了预期效果,引起师生教学共鸣。教师要及时把这些“成功点“记录下来后进行反思:“预设”是怎样“生成“的?

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思考:本节课它体现了哪些新理念?①预设的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的?②如何恰当恰当处理预设内容的?③采取了什么手段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④哪个教学环节“生成”效率最高?为什么?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⑥在灵活调控课堂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等等。第二点:反思“失误点”——“预设”为什么“未生成”?

尽管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力求准确完善,但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就使教师难以真正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如果引导不得法,还会出现“预设未生成”而走向“强行灌输”的尴尬局面。当教学出现失误时,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展开反思:①预设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基础?②预设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③教学重

难点为什么不突出?④教法与学法的选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⑤学生为什么缺乏兴趣或启而不发?⑥实际教学是否死扣教案缺乏灵活性?⑦“主体”和“主导”是否辩证统一了……对以上问题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寻找原因,采取对策。

第三点:反思“创意点”——怎样促使“非预设生成”?

由于数学的开放性,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面对这些预设之外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突破原先教学预设的框框,捕捉临时生成资源中的有意义万分及时调整教学,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非预设生成”(事先没有预设,却有效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课后要对这些师生之间的智慧闪光点进行深刻反思,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上升到一定高度获得规律性认识,以使今后面临“意料之外”时,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尽可能取得“非预设生成”的良好结果。

第四点、反思“后续点”——为了生成该怎样“预设”?

大量实践证明,成功的教案不在课前,而在课后。教师教一堂课,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与反思后,会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然后根据这些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寻找到实际教学与教学预设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对原来教学预设进行修改完善,能为以后再教该内容提供实践上的保障。同时,也为后续同类题的教学预案设计提供了经验借鉴。经过这样多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后续教学的失误会越来越少,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会逐渐走上良性的循环之路。

(2)持续自我反思,有助于自省、自悟

伴随分析和解决问题循环递进的持续自我反思活动,能培养善于深思的习惯,能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与自我教育意识,养成善于自我批判的作风。因为反思不仅是指对自己过去的策略、行为及其结果进行的反观和思考,同时还要求教师要反思教学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景知识的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予以检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因此,它既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作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必然会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技能的自主建构。

(3)反思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的学习方式常常囿于“个人经验的无意识积累”和“理论——实践”两种模式,前者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后者常常使教师有一种“距离感”,因而难以有效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教师必须针对自身的知识基础、个性气质、专业功底、教学特点,扬长避短,不断反思,改进自身的学习方式:一是由被动乏味的理论学习转变为在学习中发现实践的问题,应用理论审视实践,进而提升自身理论学习的的意义与价值;二是由自发盲目的理论学习转变为从自身教学实践的理论困惑出发,主动寻求先进理论的指导,进而解决实践中的理论困惑;三是由模仿式的观摩学习转变为针对自身实际的批判借鉴,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而提升实践智慧;四是由无意识的实践积累转变为对自身教学行为的解剖分析,逐渐自主建构教学技能,进而形成自身的教学个性。

(4)做反思型教师的要求

成为反思型教师的要求,不是针对教师个人的,它是指向传统的教育模式,指向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设计、教育方式以及教育要求,它要求教育者从自身受教育及从事教育的经验中跳出来,从精英群体的集体无意识中跳出来,真正从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观察与研究入手,去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认识教育过程以及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在我看来,做反思型教师的最大困难,在于要学会怀疑自己。对多数教师而言,谁都不能充分预知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困难,也难以全面把握各类不同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在实施中碰到阻力、难于完成,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这种教学上的失败,会不会或能不能从这种失败中发现教师本人在认识上或方法上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碰到冲突时埋怨学生,或者通过强制性反复训练来勉强达标,而不太情愿置疑自身的教育观念或教学设计。现在需要的,恰恰是这种首先怀疑自己的精神,是这种观教学设计原点的重新思考,是从这种重新思考出发去重新观察、发现和总结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学习特点,并重新设计适合于他们的,有多种选择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式。因此,做反思型的教师,就是要做发现者和研究者;发现,是发现个人固有认识与学生实际状况的矛盾;研究,是研究这种矛盾产生的深层原因及解决办法。当然,从我们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出发,这种原因和方法的探寻固然要从教与学的两方着手,但教学组织的主动权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学习,我受益匪浅,教师的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结合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应该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 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 / 7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4.自我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三年多来,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参与改革的专家学者,不断呼吁教师观念和行为要有切实的转变。 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从教室中的权威变为平等的合作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最终,要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受到基础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把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全部砝码压在教师身上无疑是不公平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统筹考虑改革的要素和条件,但就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运行状况而言,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巨大和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构成新课程改革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面。 那么,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应对哪些挑战?从当前改革的迫切性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分析,新课程对教师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理解、领会和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开发能力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其职业生涯中新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倪士昌杨燕槐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学校具有教师发展的功能,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一、以校为本的师训——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近年来,“校本培训”已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我校的教师培训以学校为主阵地,结合教师工作实际进行再学习、再提高,构建了以“培”“研”“赛”“评”为主体的教师立体培训体系。“培”。既有集中进行的暑假教师培训班、专家研训、外出学习,学科骨干教师开设的专题讲座,也有针对青年教师每月举行的专项培训以及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还有各处室轮流进行的每周一次的校本培训。“研”。教学研究的常态化,能让教师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获得专业成长。我校除了落实每周两个半天的常规的备课组集智研讨外,还推出“五课一讲堂”的特色研讨模式。“五课”即“高效课堂名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上示范课、新聘老师和青年教师上入门过关课、学校和各学科组定期推出的研讨课、自己主动向学校申请“优秀”的申报课、每学期集中举行的展示课。“一讲堂”是由教师自己主讲的草根讨论——“十中大讲堂”,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由各学科组共同探究后选送老师主讲。“赛”。竞赛是培训教师、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需要,我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包括高效课堂知识竞赛、导学案设计比赛以及“教材、考纲在我心中”的说教材比赛与考纲研讨比赛,还有教师业务考试、高效课堂大奖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各年级各学科自主组织的教学比武和片段教学竞赛等。“评”。即评比表彰各类课堂教学的典型。评比项目包括“高效课堂名师”“高效课堂优秀研究员”“高效课堂示范班级”“高效课堂优秀学科组”“青蓝工程优秀师徒”等。评价是杠杆,健全评价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校完善了奖励机制,建立了督导机制,制订了动力机制,把学校评价、岗位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校长评价等多元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避免负面效应,使评价的功能直指教师本身的成长。精心设计的培训目标明确、管理严格、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真正让教师们感到受益匪浅,使教师由“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真正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二、教研技能的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点1.坚持阅读学习,以理论提升为发展奠基理念认同是前提,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加强理论修养。为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习惯,学校购买了大量教育教学类专著,每年还订购2万多元的专业性报刊。每学期开学前重点推荐一些书目供老师们阅读,如《苏霍姆林斯基全集》《陶行知文集》《多元智能理论》等,每周安排两位教师进行推荐。在荐读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撰写读书心得,悟大师心语,寻教育真谛。并要求每位教师把这些读书心得发布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鼓励其他教师自由跟帖,一起交流,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学校还配有专人在校园网上推荐《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上比较前沿的文章,供教师学习研讨。学校还专门开通了网上“数字化校园平台”,为教师挖掘网上丰富资源;鼓励教师多读教育教学杂志或理论专著,多去图书馆、阅览室充实自己。如今,教师理论学习蔚然成风,校园洋溢翰墨书香。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广大教师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也推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2.倡导“课例研究”,以能力提升为发展助力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中的真实问题及提升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要。我校研究倡导基于“课例研究”方式的“研究课”,即围绕课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备课”(个人或集体),根据课例预设的目标和策略“说课”,围绕课例问题解决的思路“上课”;有针对性地组织“观课”;通过比较课例的预设与教学的生成,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并组织同行和专家“议课”。以“发现问题一查阅资料一编制研究方案一根据方案去行动一反思总结”的方式,以某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认识 及自身专业水平分析和发展规划 随着人类文明飞越式的发展进程,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价值有着更为理性,客观的认识,对教育的期望正逐渐升高、膨胀。由此,对老师是的价值有了深层的认识,继而对教师的期望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不单是教育界所关注的话题,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以往对我“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概念是模糊的,认识是浅显粗略的,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让我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 总体来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师专业性的过程"是其两者强调的共同体。 细化说来,二者又有些许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关注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发展方向。所以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化已成必然趋势 (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变革与挑战已经是21世纪的代名词,各行各业的都在一片改革声中崛起,创新。教育界的改革可谓轰轰烈烈,世界范围内的大变革已经掀起的惊天巨浪,各国都在不断的互相学习,交流,借鉴成提功的经验。与此同时,教师成为教育变革中最受关注的因素。教师即是教育改革的前沿实施者,也是改革中改进和提高的先锋。同时,教育改革的契机,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因此,不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指出: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到具体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课程、教学、学校的“文化震荡”。在这震荡中明白教师是这个舞台的“领舞者”。变革为教师提供发展成长的阳光和水、为其专业发展创造实践活动,践行实践智慧,让教师们跃上时代的新舞台。可以说课程改革也为教师设置了“最近发展区”,让教师“跳一跳”收获成长的“果实”。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契机。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集中体现。推行素质教育关健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不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程

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使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学校、教师在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上要迅速转换成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评价者和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而学校应该努力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创设环境和条件,关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师德修养为抓手,以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一体化建设为重点,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教师人力资源保障。 二、现状分析 作为一所乡镇小学,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专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十足;学校有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以及多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追求;学校课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不少,虽然学科内教师存在差距,但语、数、英、术科学科各有专业水平比较过硬且具有辐射能力的教师。 三、发展目标 总目标:积极推进优秀教师群体建设,努力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打造乐于奉献、不断追求、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教师团队;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专长”三步走成长历程,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教师;以本方案为核心,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 四、实施策略 1、通过师德建设活动、教师的读书活动、文化建设、外出教育教学考察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转变、优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使每一个教师能自觉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和爱心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2、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课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年每位教师读1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撰写1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2)抓备课: ①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 ②通过集体备课,积极倡导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③开展“让读书成为生命中的血液”教师读书活动,倡导教师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我见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 展之我见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我见 【内容摘要】农村教师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增强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势在必行。因此,解决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问 题,找准发展方向,找到发展途径,打造良好平台,才能促 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体和办学的依靠力量。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由于受到办学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严重滞后。但在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背景面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呢下面谈谈我个人肤浅的想法: 一、洗脑子——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问题 意识决定出路。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树立良好的专业化发展意识,是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对教育事业是否忠诚、能不能持久的保持对农村教育事业的热情并全身心投入其中,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很难设想一个不能吃苦,对农村教育工作缺乏坚守精神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积极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农村的教育正面临着这一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职业理想严重缺失。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增强农村教师的事业心,强化教师职业理想,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教师才会想发展、求发展,从而自觉树立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 二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态度。影响教师工作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职业态度。农村教师职业态度的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奉献意识。作为一个农村教师,有很多很多的理由让我们陈述农村教育的艰辛和困难,但任何理由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对教育疏忽的

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年”活动旨在激发学校内生活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引领教师形成专业发展习惯,促进师德生成名师工程的开展。他是师德生成名师的重要举措。现介绍一下我校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只是一个动员会的问题,将“要我成长”变为“我要成长”不是只喊喊口号就能解决的,我校在提高教师认识上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思考 红烛精神的思考。要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还是成为照亮别人也辉煌自己的太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精力更是有限的,你愿为了教育事业而放弃自己、孩子、家庭的幸福吗?有没有事业与家庭幸福兼得方法?有。那就是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李元海 副组长:王娟、王凯 成员: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三、具体做法 (一)研读课标 1.给自己定位,给学生定位。 新课标下的教师定位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定位的有区别的,只有在新课标指导下找准教师在社会、学校、学生中合理角色,教育才

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才能实现更好的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2.明确“我要做什么?”。 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完成课程内容,通过研讨、研究新课标让老师明确每个教学段的任务,每个单元的任务,以致每节课的任务。教师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包括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资料的准备、不同程度的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设计合适的教学课件等,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3.作为教师,你够专业了么? 教师是一项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不是一个仅靠热情和勤奋就能干好的职业,它需要很高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智慧。每学期一次的课标测试,让老师时刻提醒自己打铁先需自身硬。 (二)研读教材 1.集体备课, 教研组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对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教学困惑进行研究讨论,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2.同课异构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兄弟学校建立校际联盟,在同课异构活动中老师一比高低的同时,而是共同求索最好的,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同课异构”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研讨课研讨课为教师在教学上的困惑性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方向,执教教师不必考虑涉及自身利益的功利性问题,所以承担做课的授课

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及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 自从担任了九年级化学之后,觉得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有些陈旧,认识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朝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努力,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的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化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内容背后,看到化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化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掌握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教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心得体会1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后,我获益匪浅,尤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成为专业发展型教师。现就参加新课程学习的一些感悟,谈谈自己对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提升发展的动力 一切语言活动都是思想、思维的表现形式。如果一个教师处于“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之中,那么他就把自己看作了社会中的一分子,他所做的工作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更看重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好处。这样,他从事的教育工作,都变得具有意义。他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为学生的成长感到快乐,在付出与给予中感到满足。他往往首先是教育了自己,然后再来教育学生,或者他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这样的教师,他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并且是出于自觉去做。教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一个教师把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他就完全超越了世俗的功利,超越了自身的道德伦理价值,从而达到了一个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二、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个创新专业型的教师,必须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认清形势,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使读书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特有的生存习惯。 第一学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

思想和依据,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教育实践,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因此,我们应加强理论学习,如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深刻领会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注重学生需要、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现代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要求人的一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优秀教师也只有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才能实现教育实践的科学性。 第二,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是中小学优秀教师从事高质量教育活动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量的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基础教育学科综合发展的态势,又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拓宽知识渠道,加快信息获取速度,以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有了文化才有高度,才有广度,才有视野。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群体有个现实的问题,即文凭不高,文化知识欠缺。因此,应该好好补一补文化的课。要了解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对本民族文化发展的精华、糟粕有准确的清晰的认知。我们的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如主题怎么把握,价值观怎么把握,都与文化功底不深有关。同时对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也要有一定了解,能够正确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通过这次的培训,通过对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学习,让我对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其中包括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动因等等各个方面,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首先,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提出,首要的动力来自社会发展,而不是教育体系内部对传统教育制度或行为的理性自觉。外部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使人们越发认识到教育的价值,进而认识到教师的价值。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次,教师专业化产生有它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三点: 1、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每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人类带进了一个新的科学技术的时代。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不但提出了量的要求,更提出了质的的要求。因此,传统“一次性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关键在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所以,变革教师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教育能力,成为教育改革不得不首要解决的问题。 2.终身教育思潮的提出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认为,千百年来社会把人的一生划分为两半部分,前半部分接受教育,后半部分从事职业活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更不符合未来的要求,教育应贯彻于人的一生。在现代,任何人都不能指望他在青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能享用一生。因此,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吸取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转嫁于教师 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认识中,教育一般被定位于“传承”社会文化。后来,人们开始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科技发展等等社会问题和青少年成长问题与教育联系起来,把社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教育,希望教育界承担起更多的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观念就是这一认识的真实写照。由于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所以,这些期望又“顺理成章”地转化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开拓的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等等。因此,教师专业化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再次,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一直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分别从80年代后期开始加大教师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的共识。由上可见,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经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何为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一个大家公认的教师专业化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但是,根据以上有关专业化的概念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

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计划

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计划 教师是保证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力量的主体,是教学改革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因素。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一项长期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基本建设,特别是当前学校教师队伍正处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建设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上勤于研究,勇于探索,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关系到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大事。为此制定我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一、现状分析:我们学校师资队伍呈现断层状态。年轻教师工作时间不长,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虽有上进意识,能吃苦,讲奉献,但缺乏专业引领;剩余教师仅满足现状,职业倦怠较重,新调入教师缺乏打磨,不能适应校本培训要求。 二、指导思想 1.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成熟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基地、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实践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建立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2.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在学校的指导下自主发展,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实现科研型和智慧型的教师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坚持“教师为本”、“行动为本”和“学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原则。 “教师为本”,即尊重教师的主体精神,满足教师“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心理需要,引导教师自主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行动为本”,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等实践活动,以课程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为抓手,引导教师在不断探究和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为本”,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改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在实践中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 4.构建发展和成功的环境,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5.加强不同年龄段教师梯队建设,重点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在年龄段上的延续性。 三、发展目标 (一)共性化目标 1.将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师德群体;加强学科教师群体建设,尽快形成一支以学科骨干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 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振兴国家、民族的根 本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 必由之路。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既是一种认识、一个奋 斗过程,更是一名教师自觉追求的终身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认识的提高,我认为要想促进教师 的专业化成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实践与认识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的认识 才能科学的指导实践。换句话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也就是"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不断升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发展最具积极性的因素。反思是总结、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审 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失与遗憾。从目前实践看,教师的各 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

而且,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因为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有"高原现象"。有些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仍然没有多大的长进,教学方法老一套,老经验,一用几十年,他们是经验主义者,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但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不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只是一味的“灌”。他们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只是一味的争课时,加班加点。他们不去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结构,只是一味强调教材的变化太快……我们现处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陈旧率周期进一步缩短的年代,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生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为了迎接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批判性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走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形成性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表现做出价值判断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连续历程。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一部分。通过评价,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优点、缺点和专业发展中所欠缺的能力,促使教师的自我进修和自我专业发展。一般来说,教师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形成性目的,以促进教师发 展为目的,通过评价使教师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和需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根据考试系统自动生成其中10道,难度系数:轻易 4道;适中: 12 道;较难:4道) 1、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A )难度系统:容易 A. 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B. 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 A. 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 B. 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 2、凯尔·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B )。难度系统:较难 A. 牧师、医生和教师 B.牧师、医生和律师 C. 医生、教师和律师 D. 牧师、医生和教师 3、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 B )难度系统:适中 A、初师、中师、师专、本科 B、中师、师专、本科 C、幼儿、小学、中学 D、以上都不对 4、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B )难度系统:适中 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C、A和B D、以上都不准确 5、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 C )难度系统:适中 A、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B、职业道德精神 C、A和B D、以上都不正确 6、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D )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7、优秀教师的前提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8、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准备期 B、专业形成期 C、专业成长期 D、专业更新期 9、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 D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形成期 B、专业成长期 C、专业更新期 D、专业成熟期 10、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B、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C、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D、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 11、( A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难度系统:适中 A、教学反思 B、教学实践 C、课堂教学 D、校本培训 12、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要害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A )难度系统:适中 A、在职教育 B、教学实践 C、校本培训 D、教学反思 13、( A )教师专业发展的“降压阀”和“转换钮”。难度系统:适中

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三年发展规划三年发展规划教师

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三年发展规划三年发展规 划教师 一、自身专业化发展现状:㈠自身优势: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一直与学生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一直以来,能够积极协助班主任做些班级管理方面的工作,比如“班规”的制定,班级图书角的规划和管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等。因为自己有着四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自觉也非常热爱班主任工作,尤其是对教育家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理念非常的佩服和认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自我管理的积极向上的风气,一直以来是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的。教学工作:最近两年来,我一直坚持书写博客,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教师,从他们那里逐渐学会了对自己工作的谋划和设计,大到三年规划,小到学期规划,一日规划。从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在教学工作方面,由于肩负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比较多,接受的新鲜理念也比较丰富,自己又一直没有放弃教学工作,因此,在个人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新理念,不断探索新方法,成为我工作的乐趣,从中也收获了很多。在我的博客中,也记录了几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走过的每一步。有学生成长记录,学生个案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等等。总的感觉,虽然自己时间上靠不太上,但我觉得学生能够从我的课中体会到新颖,

感受到语文的乐趣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未来三年,是我探索作文教学改革,消除学生谈作文色变的状况的关键年。为此,我从二年级接这个班开始,就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大语文”观培养实施方略。相信经过三年的培养,我最起码不会把学生培养成为对语文厌倦的人,而要让每一个孩子,在提到“语文”“作文”时,他们展现出来的是从容、喜欢,是一份自信的心态和笑容。其它工作:在教学管理方面,将继续将学习洋思课堂理念不断深化和落实,每学期初订好目标和规划,经常反思总结,努力将洋思“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如何学”的理念深入贯彻到每一位一线教师的头脑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后进生辅导、补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集体备课等,将作为重点工作落实实施。 (详细规划见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之教学、科研)⑵自身存在的问题: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与班主任配合不够密切的情况;对学生管理不够系统化的情况;对后进生的管理上还不能够完全靠上抓。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对后进生辅导规划不足,落实不够的情况;教学成绩还没有表现出优势;另外,虽然也认识到很多的问题,制定了规划,但经常受到事务性工作的冲击,而不能够长期坚持。其它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方面,感觉自己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不能够坚持,自己能够认识到很多问题的所在,但往往会受到情绪和环境的影响而放弃。二、专业化发展环境:身处农村小学,地理位置偏僻,环境

教师发展历程

第一节教师 [教学目的要求]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通过本节教学,力求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明确教师的概念;二是对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有大致的了解;三是使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有全面的认识,为后面的章节做铺垫,培养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本章注意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师范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1、教师概念(广义、狭义) 2、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他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以教师为题材的电影导入 2.通过影片你们发现这些老师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或者联系自己说说你喜爱的 老师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孔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高尔基认为“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相信你们也能成为那样的老师,我们天天都在谈教师、说教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是教师呢?作为师范生的你们对于教师职业的了解有多少?——引入教师的概念 二、教学的内容/流程 1.概念 (1)教师的概念与教育和教师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词;从狭义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总结不同版本的教材关于教师的定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这一社会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和教师教育的发展变化一脉相承。从教育活动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非职业化阶段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融合在一起,教师不是独立的职业。据我国古籍记载,原始社会的燧人氏"教民熟食",伏羲氏"教民畋猎",神农氏"教民农作"等传说,说明当时的氏族首领承担了教师的职责。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是在学校出现之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学校教育的萌芽"庠",则是长者为师、能者为师。我国社会发展到奴隶制社会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所以夏商时期的庠、序、校、瞽宗都是官办的"国学",西周时期,政教合一,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西方社会的教师也大多由僧侣兼任。分析古代教育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教师由其他行业的人员兼任,也就是说,教师职业的早期是融合在其他行业中的,还没有分离出来,还不是一种独立的职业。 2、职业化阶段

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工作计划.doc

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_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 西八里小学许维生 专业化发展要增强学习意识,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专家学习,拓展知识,提升专业理论,积累实践经验。 一、认真学习,更新观念,促使理论素养专业化

1.从学科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自己的教学经验,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的教学行为。从”传统”与”现代”这两个角度来熟悉并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既能掌握本学科的传统理论,又能站在学科的前沿,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教材和运用学科理论上做到运筹帷幄。 2.强化教学反思能力。通过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关键性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这些问题是关键性问题?如此等等。而要具有这种反思能力,则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其理由有四:一是促使教师产生教育的自觉性,并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二是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三是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产生坚定的教育信念;四是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二、努力探索,大胆实践,促使教学实践专业化

1、用富有活力而扎实有效的教学艺术充实课堂 实践性知识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是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实践性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https://www.doczj.com/doc/036354216.html,)因此,我想在教研组通过问题探究、自修反思、研训互动、示范模仿、现场诊断、情境体验、参与分享等方式来发挥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强化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使教研组活动成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活动,由原来的一成不变的会议式更多地转为课堂教学观摩、实验、争鸣。 2、学会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用方法说话,提高课题研究的科研含量,寻找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切入点。

教师专业化发展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化发展心得体会 古镇小学李云玲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生的转变。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和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教育质量。只有发展每一个教师,才能成就每一个孩子。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成为专业发展型教师。现谈谈自己对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提升发展的动力 一切语言活动都是思想、思维的表现形式。因此,教师的思想素质非常重要,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修养。阎学老师说的好,如果一个教师处于“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之中,那么他就把自己看作了社会中的一分子,他所做的工作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更看重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好处。这样,他从事的教育工作,都变得具有意义。他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为学生的成长感到快乐,在付出与给予中感到满足。他往往首先是教育了自己,然后再来教育学生,或者他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这样的教师,他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并且是出于自觉

去做。教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一个教师把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他就完全超越了世俗的功利,超越了自身的道德伦理价值,从而达到了一个与天地合一的境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要真正当好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提高思想文化修养,态度谦虚谨慎,气量大度容忍,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沟通,擅长调整人际关系,自我调控和调节的能力较强,淡化得失,把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会享受职业生活,增强职业的幸福感,从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寻找持久有效的动力。 二、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著名画家张大千曾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教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创新专业型的教师,必须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认清形势,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使读书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特有的生存习惯。 一、学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思想和依据,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教育实践,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因此,我们应加强理论学习,如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深刻领会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建

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芮秀荣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之本,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之基,校本教研是教师能力形成之源。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形式,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来保障的。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 校本教研包括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三个部分,教师通过校本教研的实践反思、校本科研的伙伴合作、校本培训的专业引领等实践形式,将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进修密切结合,尝试探究性、合作性、研究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学校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 一、“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 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跨学科课程研究所所长刘定一说:“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学科知识,也要精通教育,从而使教师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不只是知识传递者,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及更是学生心灵火花的点燃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传统教师专业培训认为只要掌握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知识就能胜任教育工作,事实上只强调知识传递功能的传统教师培训不能代替教师专业化发展。他强调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师专业品质是当前教师发展的主流。教师专业能力是他为公众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依赖于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更依赖于他积累的教学经验。“名师”与“新手”最好地表达了这种差别。教师专业品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常常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态度。在教师专业品质中最重要的是“勤于实践——反思”的精神。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修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现在学习型社会要求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