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第一章_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答案

1第一章_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答案

1第一章_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答案
1第一章_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答案

第一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填空题

1.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遗传素质和环境与教育个人内在动力。

2. 先天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发展的可能性、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使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快速性性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

4.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过渡性动荡性社会性隐蔽性。

5.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二、单选题

1.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观点有(A)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2.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观点有( B )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3.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差异性的观点有(D )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4.智力发展的最好时机(B )

A. 学前期

B. 小学C初中 D.高中

5.表情变化如同“晴雨表”的时期是。(B )

A. 学前期

B. 小学C初中 D.高中

6.形成良好的品德时期是(C )

A. 学前期

B. 小学 C 初中 D.高中

8.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中,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的时期是( C )

A.儿童早期

B.学前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

9.“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D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冯特

D.维果斯基

10.最近发展区是指(D )

A.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

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D.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B )

A.认知发展理论

B.人格发展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社会发展理论

12.认知主义学派的代表皮亚杰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A )

A.认知发展理论

B.人格发展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社会发展理论

13.维果茨基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C )

A.认知发展理论

B.人格发展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社会发展理论

14.埃里克森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D )

A.认知发展理论

B.人格发展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社会发展理论

15.本我遵循的原则是:( A )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直观原则

D.道德原则

16.自我遵循的原则是:(B )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直观原则

D.道德原则

17.超我遵循的原则是:(D )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直观原则

D.道德原则

18.中学生认知水平处于:( C )

A.前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9.维果茨基认为形成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工具是( A )

A.语言

B.记忆

C.想象

D.情绪

20.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 A )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适应

三、多选题

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BCD )

A.顺序性方向性

B.不平衡性

C.差异性

D.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有(ABCD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 教育

D. 个人因素

3 遗传因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ACD )

A 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B.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

C.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

D. 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4.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是(ABCD )

A.成熟

B.练习与经验

C.社会性经验

D.平衡

5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ABD )

A.自我

B. 本我

C.特我

D.超我

6人的心理发展包括。(ABCD )

A.个性发展

B.认知发展

C.社会性发展

D.人格发展

7.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BCD )

A.前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8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有:(BD )

A.认知发展水平

B.现有的发展水平

C.评价发展水平

D.潜在的发展水平

四、辨析题

1.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2.中学生心理发展处于成熟、半成熟的阶段。√

3、心理机能总是由高级向低级转化的。×

4、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遗传决定了人的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5、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过程。√

6、成人感是在高中阶段产生的。×

7、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一个好时机。√

8、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

9、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是儿童主体的图式在与外界环境相互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同化与顺应,达到平衡的过程。√

10、皮亚杰认为11岁以前的思维以具体事物来进行的。√

五、名词解释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整个生命历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过程。

图式:指个体对世界的认知,解释和思考。

最近发展区

六、简答题

1.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2.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如何理解教育起主导用途的因素?

遗传因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等主要

3、简述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过渡性,动荡性,社会性,闭锁性,文饰性

4、有代表性的心理发展理论有哪些?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人格结构理论:提出了本我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

性心理发展理论:将人发展成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生殖期(11,13-20岁)

认知发展理论:

5、如何利用关键期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七、案例分析

案例1、

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说有一位名叫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有的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过了十几年后,方仲永的表现和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问题:1、方仲永的为什么最终成为一般人?

2、你在这个故事得到什么启发?

答:1、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就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条件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他最终成为常人,

就是因为他的父亲看到方仲永所做的诗文得到很多的实惠,对此他感到有利可图,因此父亲每天拉着仲永

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的才能没有通过后天教育继续提高

所造成的。

2、自己答。

案例2、

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

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由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

行动!”公西华不明白教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

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

问题:1、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有何启发?

回答要点:1、(1)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差异。从心理学角度看就是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学生的能力、兴趣、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文中子路总是一个好胜之人,冉由是一个畏缩,孔子根据学生的特点,主要采取了补偏救弊教育方法:孔子对子路采取“退”的方法,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对冉求有点畏缩就采取“进”的方法。这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在孔子的教育下,他的许多学生如颜渊、子贡、季路、子游等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方面都有拔尖人才。

(2)孔子这样这样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因材施教就是

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组织和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这里的“因”是根据、适应的意思;“材”

就是学生的实际,“因材”是“施教”的基础,“施教”是“因材”的必然要求。“因材”是手段,目

的是为了“施教”。然而,由谁来“因材”,有谁来“施教”呢?这当然是教师也即人来完成。因此,孔

子先认识“材”了解“材”(子路总是好胜,冉由畏缩),进而根据“材”的不同去实行不同的教育(子

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使“材”各得其所,各遂其志,迅速成长。

2:启发要点; A 了解学生和培养学生相结合

在教学中,要观察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他们的气质特点,把他们“分门别类”,然后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性格、气质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因势利导,取长补短,用不同的手法达到统一的教学目的。

B、统一要求和个别对待相结合

在教育和教学中,必须根据个性和共性辩证联系的观点,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个性中概括和把握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

但是共性寓于个性中,并且共性只能大致地而不能完全地包括一切个性。因而还要有相应的教育措施以适应学生个性的不同。

c、培养优秀生和面向全体学生相结合

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精心培养优秀生,热情帮助后进生。因材施教的“材”没有优差的意思,只是“实际”、“特殊性”的规定性,后进生也具有“实际”,这也是个别施教的充分前提。

D、因材施教和因教而学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存在着相互适应的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根据学生实际施教,主导的关键正是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而学生的适应如果是能动的,必然会对教师的影响择善而从,不善而改。

案例3、跳一跳就摘到

张老师根据学生王军的个性特点,为他设定“跳起来,摘桃子”的方案,即设定一个个经过努力可以达

到的目标,一个目标实现就兑现他需要的东西:如一件心仪的学习用具、体育用品、玩具等等。王军一直

按照这计划坚持到高考,最后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问题:1、张老师所设定“跳起来,摘桃子”的方案体现了维果茨基的什么理论?

2、请点评张老师的方案。

答:1、体现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张老师根据王军的实际情况,为他设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种“跳起来,摘桃子” 的设计

方案正是“最近发展区”反映,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心理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或称今天的)

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的(或称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

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桃子”就是目标(潜在的发展水平),对学生具有相当的诱惑力;“让”就是教师的诱

导;“跳一跳”就是挖掘学生的努力程度;而“摘”就是让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地获取知识。王军按照所定的

目标不断地努力,凭着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不停地探索,不断地体验成功,激发求知欲

望,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最后取得较好的结果。当然,张老师所设计的方案中的目标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范

围内再稍作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太高,连跳数次仍然摘不到桃子,人们会认为努力也是白费劲儿,最终

丧失信心;目标太低,无须跳就能摘到桃子,就使人们失去了跳的动力,不利于发掘潜能。所以目标太高

或太低都不利于个体才能的有效发挥。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就是强调让学生经过努力,自主地获得知

识,这个“桃子”是学生自己摘到的,而不是教师摘下来塞给学生的,学生“跳一跳摘到了桃子”自然就

得到了锻炼,不仅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而且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

案例4、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一学生:

师:“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生:“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师:“不犯。” 生:“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师:“确定。”生:“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师:“没有。”(心想:这学生这么罗嗦,真讨厌。) 生:“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师:“没有。” 生:“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鸟?”

师:“没有。”生:“有没有残疾的或饿的飞不动的鸟?”

师:“没有。”生:“算不算怀孕肚子里的小鸟?”

师:“不算。” (已经满脑门是汗,且下课铃响)但他继续问“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师:“不会。(生气地说)生:“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师:“完全可以。” 生:“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的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老师当即气晕倒!

问题:1、案例中体现了学生心理发展的什么特点的?为什么?

2、面对这样的学生,你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办?

答:1、案例中体现了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快速性、协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面对问题时他能够提出很多新问题,从各方面来提出假设,说明他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思维灵活,心理发展进行快速期;思维、情绪表现直接外显,没有刻意掩饰,体现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协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2、自己回答。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 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 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 2.实践意义: 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 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可变性的表现: 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发展速度有变化)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 理论的启示: 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不定项选择题 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 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4.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 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 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7.Piaget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 8.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 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9.Vygotsky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10.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 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 11.个体认为别人总是无理由的取笑自己是()阶段危机没有解决的表现。 A.信任对怀疑B.自主对羞愧C.主动对内疚D.勤奋对自卑 1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Vygotsky 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13.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深思型 14.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有意义学习 15.场独立且沉思型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A.数学B.历史学C.教育学D.心理学

中小学生安全常识100条

熨斗中学校园安全常识制度 一、交通安全篇 1、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 2、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来往车辆,不准追逐、奔跑。 3、没有行人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 4、不准爬越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6、不要进入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或者有人行隔离设施的机动车专用道。 7、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不满16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电动车。 8、骑车时要集中精神,谨慎骑车。 9、不打伞骑车,不脱手骑车,不骑车带人,不骑“病”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平行骑车,不在恶劣天气骑车。 10、骑车转弯要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 11、掌握不同天气的骑车特点,做到:“顺风不骑快车,逆风不低头猛踏,雾天控制车速,冰雪天把稳龙头,雨天防止行人乱穿。 12、不要在禁行道路、路段或机动车道内骑车。 13、骑车时不要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14、维护乘车秩序,不争先恐后。 15、乘公共汽车要停稳后上下车,在车上要抓好扶手。 16、头、手等身体部位不能伸出窗外,管好身边物品,防止扒窃。 17、乘坐二轮摩托车必须头戴安全头盔,不准倒坐和侧坐。 18、乘高速汽车要系安全带,不乘超载车。 19、过铁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不穿越封闭的铁路道口。 20、遇到交通事故,及时报警,求助“122”。 二、溺水防范篇 21、下水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22、远离河道,严禁去水库游泳,单身一人不外出在江河湖泊游泳。 23、身心情况欠佳时,如疲倦、饱食、饥饿、生病、情绪不好时不宜游泳。 24、身体患病不游泳,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立即游泳。 25、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不游泳,恶劣天气不外出游泳。 26、设有“禁止游泳或水深危险”等警告标语之水域,严禁游泳、戏水。 27、游泳池边不要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伤。 28、游泳池边不可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边受伤。 29、游泳戏水时,不可将他人压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呛水而窒息。 30、水中活动,感到有寒意时,或将有抽筋现象时,应登岸休息。 31、若在水中发现自己体力不支,无法游回岸边,应立即举手求救,或大声喊叫,等待救援。 32、发现有人溺水时,即刻发出“有人溺水”呼救或拨打“110”请求支持,儿童少年不可冒然下水施救。 33、发生溺水事件时,必须镇定冷静,了解自己所处环境,并利用本身浮力或身边物来自救求生。 34、发生溺水事件时,不太熟悉水性者应采取仰卧位,头部向下,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切忌慌张,将手臂上举乱扑动,加速身体下沉。 35、发生溺水事件时,会游泳者,如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36、溺水者救起后,要清除口鼻喉内异物,排出溺水者胃肺部水,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迅速拨打

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题及答案(一) 对表示(R),错表示(W) 一、判断 41.骑车可以推行、绕行闯越红灯。(W ) 42、小学生不应直接参预扑救火灾。(R ) 43、使用液化气要遵循“火等气”的操作规则,不能“气等火”。(R ) 44、看完电视后,可以用湿冷抹布擦拭后盖及荧光屏。(W ) 45、雷雨天可照常开电视机。(W ) 46、电扇运转中发出焦味或冒黑烟,可正常使用。(W ) 47、洪灾发生时,可以向高处走,并等待救援小组有序撤离。(R ) 48、学生在校外遭遇暴力侵害时,先是逃跑,必要时采取防卫,同时一定要记住施暴者的体貌特征,并及时报告警察和老师。(R ) 49、学校必须制订《突发事故应急预案》。(R ) 50、可以购买无行驶证与发票的二手自行车。(W ) 51、网上的不良内容不仅造成人的心理伤害,生理上也会出现伤害。(R ) 52、脱臼的处理:动作轻巧,不乱伸乱扭,先冷敷,扎上绷带,使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R ) 53、抽筋的处理:运动时抽筋,可将肌肉轻轻拉直,加以按摩。(R ) 54、室内着火,火势较大,如果当时门窗紧闭,应立即打开门窗。(W ) 55、当人触电后,须先立即使病人脱离电源后,方可抢救。(R ) 56、沙眼是不会传染的眼病,因此可以使用患者的毛巾,手帕等。(W ) 57、近视形成的原因除了环境因素外,还有可能是遗传原因。(W ) 58、甲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乙型肝炎主要通过注射途径和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R )

59、同学之间早恋者,一经发现,学校对其进行教育、处分的同时,要报派出所备案。(W ) 60、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R ) 61、机动车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时可以拨打手提电话。(W ) 62、轻便摩托车上路行驶时,应戴好安全头盔。(R ) 63、发生火灾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救火。(W ) 64、饮水讲卫生,不喝生冷水。(R ) 65、打雷时,要就地蹲下,远离旗杆、高塔、烟囱、大树等。(R ) 66、被火烧伤或被开水烫伤时,如果身边有冰块,可以用冰块冰敷伤处,不需要再去医院。(W ) 67、在火场中逃生,要注意防止烟熏,要低头弯腰快速逃离现场。(R ) 68、四条机动车道以上的公路要求骑自行车人在人行道推车横过马路。(R ) 69、吸烟既危害健康,又容易引起火灾。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要求在校学生不要吸烟。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等剧毒物。(R ) 70、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未满16周岁人员进入网吧。(R)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过没有人行道的马路时要靠右侧路边行走。()√ 2、火灾逃跑时,遇到浓烟,应直立行走。()× 3、用煤气煮饭时,火被风吹灭,可以用打火机重新点燃。()× 4、在室内发现煤气味,要立即打开排气扇。()× 5、家里起火时,可以往身上浇水,以免引火烧身。()√ 6、游泳时,千万不要在水中打闹,以免呛水或受伤。()√ 7、上体育课时,穿不穿运动服装和运动鞋无所谓。()× 8、不带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如别针、小刀等金属、硬物上体育课。()√

有关中小学生安全知识

有关中小学生安全知识 一、交通安全:平时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同村同路学生要结伴而行;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 交通的行为;不乘坐超员车辆、带病车辆,不乘坐酒后或无证驾驶车辆;雨雪天气不走沟坡小道,不骑车上下学。 二、取暖安全:师生宿舍严禁私拉乱扯电线,严禁使用电炉、电饭锅、电炒锅、电暖气、电热毯、电脑、热水器、热的快等禁用器具。室内严禁用蜂窝煤取暖;采用燃煤取暖的一定要安装烟筒和风斗,并保证排烟管道通畅、不漏气,严防一氧化碳积聚造成中毒。 三、饮食安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餐具要卫生,要有自己的专用餐具;不购买“三无”食品;不买不吃 不新鲜和腐烂变质的食品;不买无证摊贩处食品;不喝未经消毒、煮 沸的水。 四、卫生安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不要直接面对他人打喷嚏、咳嗽;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五、用火安全:学生不携带火种、火具、火药及易燃易爆物品; 坚决禁止学生野炊、烧烤、燃放烟火、随意玩火等野外用火活动;严 禁组织中小学生、幼儿参加扑救森林火灾。 六、人身安全:严谨学生将棍棒、刀具等各类违禁物品带进校园,更不得带进教室;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情况和信息,谨防上当 受骗。 一、问答题 1、扑救电器火灾应首先做什么?答:切断电源。 2、发生火灾拨通“119”后,应向“119”台报告哪些情况?

答:应报告失火部位所在的区县、街道,燃烧的物质,火势大小,所威胁的物质,报警人姓名、单位、电话号码等情况,并派人到路 口迎接消防车的到来。 3、.当你发现液化石油气瓶、灶具漏气时应怎么办? 答:(1)、首先关闭气瓶角阀,并开窗通风,使可燃气体散 开;(2)、严禁动用电器和一切火源;(3)、立即找液化石油站及时修 理或更换。 4、液化石油气钢瓶为什么不能用火烘烤或其他方式加热? 答:液化石油气本是气体,采用增加压力的方法,才变成液体,所以钢瓶内的饱和蒸汽压比一般液体的大,而且随温度的升高,瓶 内液体迅速气化,压力更会急剧增加,当超过气瓶的耐压强度时, 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5、有一个地方着火后,一个同志扛起泡沫灭火器就跑去救火, 他这么做行吗?为什么? 答:不行。因为:当他扛泡沫灭火器后,灭火器筒内的化学药剂发生化学反应生产二氧化碳气体的泡沫,并以一定的压力从喷嘴喷出,这样就达不到灭火的目的。 6、泡沫灭火器不能扑救什么火灾? 答:(1)、不能扑救电器火灾;(2)、不能扑救忌水性物品火 灾;(3)、贵重物品、仪表火灾。 因为泡沫中含百分之九十七的水分,因此不能扑救电器火灾(水 有导电性)和忌水物质火灾(与忌水性物品连触能燃烧),和贵重物品、仪表火灾(留有污迹)。 7、怎样使用干粉灭火器? 答:先拔掉保险销,一手握住喷嘴对准火点,另一手压下压把。 8、使用电褥子怎样注意防火?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100分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100分 一、选择题(40分) 1 5分 得:5 分 用冰箱保存保藏食品不正确的做法是______。 A .冰箱内的生熟食物必须分开放置 B .准备放入冰箱的生熟食物要清洗干净 C .冰箱内的食物都可以存放较长时间,因为冰箱中温度低,所以不必担心食物变质 D .存放在冰箱内的熟食在食用前要再次加热 2 5分 得: 5分 交通信号灯中的黄灯表示什么? A .禁止通行 B .准许通行 C .警示

5分 得:5 分 当你发现有人触电倒下时,应立即采取的方法是: A .迅速用手拉触电者 B .迅速用铁棍挑开电线 C .迅速用竹竿或木棍挑开电线 D .以上都不可以 4 5 分得: 5分 单位或家庭维修中使用溶剂和油漆时除了杜绝一切火种,还应该注意______。 A .湿度 B .温度 C .通风 5 5 分得:5 分 发生煤气泄漏时不能______。 A .打电话 B .开窗 C .关闭阀门

5分 得: 5分 发现有人准备跳楼轻生,你应该拨打_____。 A .120 B .119 C .110 7 5分 得:5 分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或疑似病例时,如何有效预防疫情蔓延? A .注意个人卫生、不到人多的拥挤的地方 B .与同学一起共用餐具 C .防止感染H1N1、关好门窗。 8 5 分得: 5分 图中标志为______标志。 A .注意儿童

B.人行横道 C.学校二、判断题(40分) 1 6分 得:6分 ()常吃黄色、绿色蔬菜及动物肝脏、鸡蛋、红薯等食品,可以保护视力。 2 6分 得:6分 ()出行时可以坐在货车车厢内。 3 6分 得:6分 ()焊接管道和设备时,必须采取防火安全措施。 4 5分 ()不要随便采摘、食用蘑菇、野菜和野果,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的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善,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个体心理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3、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方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4、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2)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在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不断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要求引起新的需要,新需要与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是个体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为什么说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积极影响过程。教育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提出全面而具体的要求,教育可以加速或者延缓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合理的要求和良好的教育条件能够加快心理发展的进程。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等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5、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①过渡性②动荡性③社会性④闭锁性和文饰性 6、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①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②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指的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7、费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1)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是由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组成。·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以动态的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①口唇期(0~1岁)②肛门期(1~3岁)③性器期(3~6岁)④潜伏期(6~11岁)⑤生殖期(11或13~20岁) 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信任对不信任(0~1岁)·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3~6岁)·勤奋自取对自贬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友爱亲密对孤独疏离(18~25岁)·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25~60岁)·完善无憾对悲观绝望(60~死亡)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发展的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期) 10、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 ①文化历史发展理论;②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为中介的;③心理发展的活动说;④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心理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有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合作伙伴合作时,儿童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保持功能③调节和监督功能 3、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 4、注意的种类:①无意注意②有意注意③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有必要时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感知的含义: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6、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7、记忆的含义:记忆是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其内容可以是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记忆使心理活动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 8、记忆的种类:①形象记忆②情景记忆③语词-逻辑记忆④情绪记忆 ⑤运动记忆 9、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 再认和回忆;遗忘 遗忘的原因:①衰退理论②干扰理论③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④动机性遗忘理论 第三章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1、思维的含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问题情境②知觉特点③知识经验 3、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总发展趋势:从具体到抽象,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到高级。 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1)抽象思维逻辑在逐步发展,但任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抽象思维逻辑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是任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3)思维的发展再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4)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2思维的基本过程逐渐发展并日趋完善。3初步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辩证逻辑思维开始萌芽。4思维的品质不断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个体性差异。 5、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有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2)形式逻辑思维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 (4)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6、想象的含义:想象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7、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它是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想象。 有意想象:是由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创造性的程度不同,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产生所具备的两个主要条件:①要正确理解语言及图样标志的意义。既然再造想象是有一定的语言和图样的标志所引起,因此,语言符号的使用应清晰准确,符合事物的真相。②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表象是再造想象的基本材料,已有表象数量越多,再造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已有表象质量越高,再造想象的内容越正确。 创造想象的产生所具备的条件:①创造需要与动机②表象的积累与储备③积极的思维活动④灵感与艰苦的劳动 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 第四章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1、情绪与情感的定义: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狭义指有机体受到生活环境的刺激时,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较剧烈的态度及其体验。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体验。 2、情绪与情感由三种成分构成:①主观体验②生理唤醒③情绪产生时的外部反应 3、情绪情感的功能:①信号功能②感染功能③动机功能 4、情绪状态(理解就好) 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感染上某种侧色彩的、较持久的、微弱而平静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情感的种类:①道德感②理智感③美感 (理解)美感: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第五章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1、个性的概念:个性是个性心理的简称,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个性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制约性 3、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子系统。 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活动的内在动力,它标志着个性活动的方向性和指向性,具体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成分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个性倾向性较少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 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4、气质的概念:气质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的独特色彩,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5、气质的心理特征:感受性耐受性反映的敏捷性行为的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向性 6、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性格是个性的核心。 7、性格的结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8、能力的概念: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9、能力的种类 (1)按其适应的活动范围,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根据活动中能力的创造性程度的大小不同,分为:模仿能力和创 造能力。 (3)根据能力在人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和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4)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10、智商=智力年龄(MA)/生理年龄X100% 11、自我意识的概念: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的一般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 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主要指的是人类的学习。 理解学习定义要把握的几点: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行为的变化是相对一致的变化; (3)学习是基于反复经验引起的。 2、学习分类 (1)依据学习结果分类(美国·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2)依据学习目标分类(美国·布鲁姆): ①知识,指能对具体事实、定义、原理等知识的简单回忆。 ②领会,指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③指在特殊和实际情况下应用概念和原理。 ④分析,指能区别和了解事物间的内部结构、内部联系。 ⑤综合,指把已有经验中的各部分或各要素组合成新的完整思想,从而产生新的知识结构。 ⑥评价,指根据内在证据和外部标准对所学的材料能作出判断,确定所学知识的价值。 (3)依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类(美国·奥苏泊尔):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4)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须知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须知 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家庭的安全, 是孩子平安、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那么,怎样来保障家庭和孩子的安全呢?下面本人为大家整理了相关中小学生安全知识须知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须知 前言 “安全无小事”,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这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儿童和少年的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儿童和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跨世纪的接班人。儿童和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做好儿童和少年的安全工作,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近年来,中小学的安全事故仍十分严重,火灾、溺水、中毒、交通事故、校舍倒塌等时有发生。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安全意识,没有进行安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一定要吸取这些血的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做好儿童、少年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教给他们一些应知的安全知识和防范的办法,培养他们自救自护的能力。 第一章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及电话报警常识 一、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1、保持镇静 在突然遇到危险,人们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惊慌,

这是正常的,但在惊慌之余必须保持清醒的理智,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才可能趋利避害,化险为夷。 2、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运用适当的自救方法保护自己是临危逃生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训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及训练。 3、不断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当处于危险之中,在进行自救的同时应该不断设法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尽快得到外界的援助,让损失和伤亡降低到最低点。 二、四种电话报警方法 在城市中发生各种危险,都可以通过打报警电话而获得相关部门的有效和及时的求援。因此,人人都应学会使用电话报警。 1、“119”火警电话 报警时,拨通“119”后,要讲清着火的单位名称、 详细地址、着火物质、火情大小以及报警人的姓名与电话号码。 2、“110”报警电话 遭遇坏人袭击或发现有人盗窃时,利用一切机会及时拨打“110”电话,讲清自己的姓名,发生情况的地点及所使 用的电话号码,然后将案情简要报告,包括犯罪分子的人数、面貌与衣着牲、作案手段、逃逸方向等,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并保护作案现场。 3、“120”急救电话 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现危重病人或意外伤害事故,都可拨打“120”电话,请求急救中心(丫)进行急救。通话中,要 讲清病人的姓名、年龄、目前病情、详细地址、电话号码以及等待救护车的确切地点,最好讲清房外易识别的建筑物。意外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含答案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题目( 3 套)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华民族有着尊老爱幼、文明礼让的传统美德。丽丽外出购物乘坐公交车时,下列行为中不文明的是(C)。 A.依次按秩序上下车 B.礼让老弱病残 C.拥挤、抢座、追逐 2、小明上高中了,学校离家较近,他想节约路上时间,可以使用(C)作为道路交通工具。 A.滑板 B.旱冰鞋 C.自行车 3、骑自行车应当在什么车道内通行?(B) A.在机动车道内 B.在非机动车道内 C.在人行横道上 4、周强雨天骑自行车去看足球比赛,他穿(C)的雨衣是最安全的。 A.灰色 B.黑色 C.黄色 A.知道不好,但从来没有见过,很好奇先保存下来,以后偷偷琢磨。

B.退出窗口或删除,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 C.点击退出,并且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 6、如果在网上有人在聊天室或者写信骂你,威胁你,对你做一些让你不痛快的事情,你的选择是(C)。 A.以毒攻毒,用更加难听的话把他骂回去,吓唬回去,让他罢手。 B.离开聊天室或删掉邮件,并且关掉电脑。一个人呆着,自己给自己消气。 C.离开电脑不过不要关机,马上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正在发生的这一切。 7、在网上遇到违法犯罪的事情怎么办?(C) A.及时报告学校或家长 C. A和B都正确 8、明明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班主任在班上不点名地批评了他,说个别学习好的同学,因为沉迷于上网而耽误了学习。明明很不服气,心里想着要做这样几件事情。如果是你,你会赞同他的哪一种做法呢?(B) A.赶紧回到家,在日记上写道: 如果不能拿回全班第一,就再也不上网了! B.明明决定与爸爸好好地谈一谈,希望爸爸能给点好建议。 C.明明拉好朋友咪咪一起去逛公园、溜旱冰,准备让自己换一换心情。 9、油锅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B)。 A.用水浇 B.用锅盖盖灭 C.赶快去端油锅 10、"火场逃生的原则是(B)。 A.抢救国家财产为上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1)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又具有阶段性。 (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个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间具有质的差异。 (4)前后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5)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的方面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水平是相当的。 (6)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个体都将按着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 2、教育应该遵循的规律 教育的发展应当遵循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既要看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注重选择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要考虑认知发展的连续性,教育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效果。 (二)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1、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的人格随着年龄的变化体现出一般规律。埃里克森将人格的 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 的解决过程就是人格发展的过程:婴儿期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儿童早期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学前期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 疚感;学龄期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青年期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 一感混乱;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成年中期获得繁殖感 而避免停滞感;成年晚期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 2、教育应遵循的规律 埃里克森这个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 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他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维性的纵向 发展观---一个阶段不发展,另一个阶段就不能到来;而是多维性的, 每一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 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的。 因此,教育要注意根据个体人格发展阶段的特点,为个体解决心 理危机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个体的人格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习题.doc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o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 12岁 B. 11、 12?14、 15岁 C. 14、 15?17、 18岁 D. 3?6、 7岁 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o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木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 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 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o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认识 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o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 12岁 B. 11、 12?14、 15岁 C. 14、 15?17、 18岁 D. 3?6、 7岁 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性 D.勤奋感 1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A.是稳定时期 B.是最佳时期 C.是较慢时期 D.己开始有 所下降 14.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考试试题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考试试题 校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60分) 1、每学期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周”是在哪一周?() A、第十周 B、第一周 C、学期最后一周 2、火警电话是()。 A、110 B、119 C、122 3、当你单独一人在家时,遇有陌生人敲门,你认为最好的做法是()。 A、把门打开问他有什么事 B、打开门,让他进来 C、始终不开门 4、如果在校外有人向你敲诈要钱,你认为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A、找几个同学教训他一顿 B、尽快告诉父母和老师 C、不告诉别人,免得遭报复 D、身上准备些钱,免得没钱挨打 5、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信号是()。 A、红灯亮 B、绿灯亮 C、绿灯闪烁 6、在火灾现场,未成年人要坚持的原则是()。 A、先救火再逃生 B、先逃走 C、边救火边逃生 7、乘坐公共汽车时,要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待车停稳后,()。 A、一齐上下 B、先下后上 C、先上后下 8、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时,不准携带()。 A、易燃易爆物品 B、食品 C、饮料 9、坐在客车上,对面的叔叔请你喝他带的可乐,你认为最好的做法是()。 A、接过可乐,并向他道谢 B、不要理他,保持沉默 C、向他表示感谢,但不接受他的可乐 10、发生食物中毒,自己能采取的最有效的应急措施是()。 A、多喝开水 B、催吐 C、找解毒药 11、如果家里有人突发危险疾病,应拨打的电话是()。 A、110 B、120 C、119 D、122 12、在没有人行道的公路上,下车要横穿公路时,必须从()走。 A、车前 B、车后 13、人们吃了(),会引起食物中毒。 A、韭菜 B、小白菜 C、已发芽的土豆 14、交通信号灯由红、绿、黄灯组成,绿灯表示()。 A、警示 B、禁止 C、准行 15、如果你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你时,你应该()。 A、紧抓往来人的胳膊或腿 B、身体放松,让来人托着你的腰 C、双手抱往来人的身体 16、乘坐出租车要在车停稳后从()门下车。 A、左边的 B、右边的 C、随意的 17、未满()岁的儿童,不能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A、10 B、11 C、12 D、14 18、点燃的蚊香应放在()。 A、地板砖上 B、窗口 C、桌子上 19、地震到来时,如果在室内,下面的躲避方法哪种是不正确的() A、躲在坚固家具附近或桌、床下 B、躲在内墙的墙根、墙角 C、躲在厨房、储藏室开间小的地方 D、躲在吊顶、吊灯下 20、一个未成年人被绑架,对他自己比较有利的做法是()。 A、大声斥责歹徒 B、绝食抗争 C、假装与歹徒合作,然后伺机逃跑 21、遇到交通事故,应拨打的电话是()。 A、110 B、120 C、119 D、122 22、父母还没有下班,如果你放学回家时发现门开着,屋里东西很乱,这时你应该()。 A、叫小区的小朋友一起进去 B、赶快想法打110报警 C、赶快进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3、我国的道路通行原则是()。 A、右侧通行原则 B、左侧通行原则 C、中间通行原则 24、如果看见有汽车撞人后要逃跑,你认为应该立即()。 A、告诉老师或家长 B、记下车牌号并报警 C、去追车

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交通信号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2、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 周岁。 3、火警电话119 、匪警电话110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 。 4、非机动车道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未设停放地点的,非机动车停放不得妨碍其它车辆和行人通行。 5、学校、幼儿园门前的道路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提示标志。 6、机动车行经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7、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8、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未满18 周岁人员进入网吧。 9、吸烟既危害身体健康,又容易引起火灾。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要求在校学生不要吸烟。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等剧毒物。 10、体育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胆识,培养同学们的耐力和毅力。上体育课前穿戴要检查,请列出不可配戴的东西: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章、证章等;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手腕、手指、耳垂儿、脚腕上不要戴各种金属的或者玻璃的、塑料的装饰物。戴眼镜的同学,如果摘下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不要戴眼镜;如果不可以,做动作时要加倍小心;做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衣、裤的兜内不要装小刀、钩针等锋利的物品;必须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不要穿皮鞋或塑料底鞋。 11、正确的止血方法有加压包扎法、填塞止血、手压止血、止血带止血法等。止血带上好后要有标记,用纸片或布条写上使用上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并立即送医院,运送途中,要每隔一小时放松止血带一次,间隔1-3 分钟再绑上。当给伤员放松止血带时,要先压住血管,缓缓放开,不要使伤口随意出血。 12、电器打开时,不要用湿布擦拭,也不要用湿手按开关或拔插头,这样都容易触电。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是什么?①生物因素:遗传先天素质生理成熟②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③主观心理状态:主观因素活动因素④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为什么说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儿童的主观心理状态?因为儿童心理是开放的自组织结构,任何外部因素都通过该组织系统发挥作用。心理一经产生便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具有自己的组成要素,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任何环境因素,必须通过儿童已有的心理发展系统和心理状态才能发生作用。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主观心理状态更重要的作用是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以及未来发展的状态作出解释和判断,并主动采取措施向着预期的方向改变。 为什么说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的特征?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这种上升如爬楼梯一般,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不断升高,构成了有阶段的连续过程。以思维的发展为例,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正是思维发展的3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出现为后一阶段做好准备,后一阶段的出现又包含着前一阶段的特征。 如何认识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特征:品德与个性发展的过渡性;学习与认知发展的过渡性;自我与社会性发展的过渡性。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特征:心理整体发展的加速与不平衡过程(认知能力发展个性成熟情绪情感意志言行的特征;心理发展的矛盾过程(闭锁性与开放性独立性与依赖性求知欲强与市别力低情感与理智理想与现实稳定性与 可塑性性意识发展与道德规范的矛 盾。高中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特征: 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情绪体 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 易形成各种心境,并具有一定的连续 性;意志和动机的主动性,目的性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