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专题七

A专题七

A专题七
A专题七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过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84分)

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2.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3.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4.与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的俄国状况不相符合的是

A.农民将一切余粮交售给国家B.部分国有企业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

C.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D.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5.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6.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A.实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B.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商品经济发展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加速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非常措施

7.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斯大林模式

8.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试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9.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10.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投资的重点是

A.农业B.教育C.轻工业D.重工业

11.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确立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实现

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苏联通过新宪法

12.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D.斯大林体制时期

13.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14.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主要表明

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B.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

C.斯大林模式具有很高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D.斯大林模式产生于战争环境中15.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

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

16.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B.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有利

17.斯大林模式虽然使苏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它的弊端也很突出。揭开对斯大林模式改革序幕的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18.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是

A.重工业B.商业C.农业D.轻工业

19.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2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

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22.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苏联的改革首先从哪一领域开始

A.思想政治B.国民经济C.科技教育D.军事

24.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B.“八一九事件”C.各共和国的民族分离运动D.苏共丧失执政地位

25.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C.东欧剧变的影响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26.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27.苏联国旗降下已经17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28.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16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

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5)材料二、三、四,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及本质区别。

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单项选择题(83分)

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 A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2.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B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3.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C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4.与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的俄国状况不相符合的是

A

A.农民将一切余粮交售给国家B.部分国有企业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

C.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D.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5.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

路”的具体做法是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B

6.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B

A.实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B.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商品经济发展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加速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非常措施

7.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斯大林模式

8.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试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9.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B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10.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投资的重点是

D

A.农业B.教育C.轻工业D.重工业

11.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是

D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确立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实现

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苏联通过新宪法

12.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

D

A.沙皇统治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D.斯大林体制时期

13.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14.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主要表明

C

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B.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

C.斯大林模式具有很高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D.斯大林模式产生于战争环境中15.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

C

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

16.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D

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B.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有利

17.斯大林模式虽然使苏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它的弊端也很突出。揭开对斯大林模式改革序幕的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A

18.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是

C

A.重工业B.商业C.农业D.轻工业

19.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B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C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2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B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22.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C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苏联的改革首先从哪一领域开始

A.思想政治B.国民经济C.科技教育D.军事

24.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B.“八一九事件”

C.各共和国的民族分离运动D.苏共丧失执政地位C

25.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C.东欧剧变的影响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A

26.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C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27.苏联国旗降下已经17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28.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A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16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

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根源: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4)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5)材料二、三、四,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及本质区别。

(5)同: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区别:社会制度不同(或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对后来的工农联盟最能构成威胁的是

A、把大中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

B、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

D、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2、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政权联盟

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3、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

A、苏俄的社会性质所致

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

C、苏俄当时生产力水平所致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

4、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农民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量收集制

B、国家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着经济命脉

C、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5、1922年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没有哪个成员国()

A、俄罗斯

B、乌克兰

C、哈萨克

D、白俄罗斯

6、1926年起,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苏联面对着多方面的困难,以下最全面、准确的说法是()

①内部技术落后②资金短缺③外部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威胁④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确立的事件是()。

A、苏联的建立

B、苏联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C、联共十四大的召开

D、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8、著名的斯达汉诺夫运动是出现在苏联的什么时期()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9、“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

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

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很高涨

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10、以下有关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中,最全面和确切的是()

①促进了当时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②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③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从长远来看,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赫鲁晓夫上台后,对农业进行了初步改革,1955—1958年连续四年丰收,这助长了他的冒进思想,由于(),使苏联农业在1963年再度出现危机。

①瞎指挥②反复折腾③60年代初的恶劣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与美争霸,对外扩张

B、联合第三世界,孤立美国

C、打击资本主义,维护社会主义

D、打击美国、压制中国

13、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面对经济改革的困境,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心转向()领域。

A、思想意识

B、文化

C、政治

D、军事

14、以下国家中,不是1991年12月8日签订明斯克协议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乌克兰

C、白俄罗斯

D、哈萨克

15、苏联解体后,以下有关独联体的说法最确切的是()

A、是国家的联合组织

B、是一个国家

C、是国家的区域性组织

D、是各国之间联合的政治组织

16、材料一1921年底,列宁说:“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列宁全集》第二版第2卷第340页

材料二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目的是为了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同小资产阶级作斗争。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以外,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沟通城乡经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的需求。——《新编苏联史》第110~112页

(1)根据材料一,说说当时苏俄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说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并解释当时苏俄实行这种政策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

17材料一斯大林在1927年指出:“我们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出路就在于把分散的小农户转

变为以公共耕作制为基础的集体耕种制。出路就在于逐步地然而一往无前地不用强迫手段而用示范和说服的方法把小的以至最小的农户联合为公共的互助的集体的耕种制为基础的大农庄。”——《斯大林全集》第10卷第261页

材料二1930年1月21日,斯大林在《红星报》上发表《论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问题》一文,说明消灭富农阶级政策并不是限制政策的继续,而是党对富农政策发生了一个根本转变的结果。——《新编苏联史》第160页

(1)根据材料一,谈谈当时苏联是怎样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道路的?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2)根据材料二,说说苏联是哪年消灭富农阶级的,是怎样消灭的?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6年2月25日至3月6日,召开了苏共第二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集中讨论了苏联在1986~1990年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草案。戈尔巴乔夫提出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实行社会主义的人民自治”等政治体制问题,强调“管理民主化”和“决策民主化”。

——《苏联国事风云录》第704~705页

材料二1986年,戈尔巴乔夫的指导思想基本上还是改进和完善苏联原先的政治经济体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强调“民主化”和“公开性”,11月,在他会见印度记者时说“改革不容易,最主要的障碍是思维,需要改革多年形成的心理”,而“整个改革应当从党开始。——《苏联国事风云录》第708~709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单谈谈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民主化”和“公开性”?

(2)根据材料二,说说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心转到哪里,结果怎样?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复习课专题汇总

复习课一(2.1-2.4) 例1 计算: (1)(-34)-(-12)+(+34)+(+8.5)-13; (2)0-(-256)+(-527)-(-21 6)-????-657. 反思: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往往是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再利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化计算.灵活地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简化的关键,往往把互为相反数的先加,同分母的先加,同号的先加. 例2 计算: (1)(-3)÷????-134×0.75×73 ÷3; (2)(114-56+1 2 )×(-12); (3)(-24)÷??? ?-14+18-12. 反思: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往往是把乘除统一成乘法,再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化运算,在计算过程中还应注意结果的符号不要搞错.分配律的逆向使用有一定的难度,关键是找准相同的因数才能准确地计算. 例3 开学时,某校对七年级(1)班的男生进行了单杠引体向上的测验,以能做7次为达标标准,超过的次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表示,第一小组8名男生的成绩如下表:

(1)第一小组的达标率是多少? (2)平均每人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 反思: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分析清楚题意,选择正确的运算.运算过程中能用运算律的要使用运算律来简化计算. 1.计算:(-1)÷(-5)×(-1 5 )的结果是( ) A .-1 B .1 C .-1 25 D .-25 2.据探测,月球表面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而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根据以上数据推算,在月球上昼夜温差有( ) A .56℃ B .-56℃ C .310℃ D .-310℃ 3.下列计算:①0-(-5)=-5;②(-3)+(-9)=-12;③23×(-94)=-3 2;④(-36)÷(- 9)=-4.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凉山州中考)若x 是2的相反数,|y|=3,则x -y 的值是( ) A .-5 B .1 C .-1或5 D .1或-5 5.数轴上的点A 和点B 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且点A 对应的数是-2,P 是到点A 或点B 距离为3的数轴上的点,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所表示的数的和为( ) A .0 B .6 C .10 D .16 6.(1)(____________)÷4=-31 2 ; (2)比6的相反数小4的数是____________; (3)如果一个数除以它的倒数,商是1,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____. 7.(1)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且|c|=1,则a +b c +c 2 -cd =__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C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D .若 AC=BC ,则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 2.已知3x m =,5x n =,用含有m ,n 的代数式表示14x 结果正确的是 A .3mn B .23m n C .3m n D .32m n 3.-5的相反数是( ) A . 15 B .±5 C .5 D .- 15 4.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纸巾盒,它的平面展开图不可能的是( ) A . B . C . D . 5.倒数是-2的数是( ) A .-2 B .12 - C . 12 D .2 6.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a b a b --+的结果为( ) A .3a b + B .3a b -- C .3a b + D .3a b -- 7.下列合并同类项结果正确的是( ) A .2a 2+3a 2=6a 2 B .2a 2+3a 2=5a 2 C .2xy -xy =1 D .2x 3+3x 3=5x 6 8.下列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 ). A . B . C . D . 9.已知:如图,AB ⊥CD ,垂足为O ,EF 为过点O 的一条直线,则∠1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 .相等 B .互余 C .互补 D .不确定 10.如图,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重新折成正方体后,“会”字对面的字是( ) A .秦 B .淮 C .源 D .头 11.已知一个多项式与3x 2+9x 的和等于3x 2+4x ﹣1,则这个多项式是( ) A .﹣5x ﹣1 B .5x+1 C .13x ﹣1 D .6x 2+13x ﹣1 12.让人欲罢不能的主题曲,让人潸然泪下的小故事,让人惊叹不已的演出阵容《我和我的祖国》首日票房超过285000000元,数字285000000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2.85×109 B .2.85×108 C .28.5×108 D .2.85×106 13.一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底面是( ) A . B . C . D . 14.下列四个图中的1∠也可以用AOB ∠,O ∠表示的是( ) A . B . C . D .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ab ac =,那么b c = B .如果22x a b =-,那么x a b =-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期末专题 复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 1. 下列物体重力最接近1 N的是() A.一枚大头针 B.一头奶牛 C.两个鸡蛋 D.一张书桌 2. 如图K8-1所示,纸做的“不倒翁”小鸟翅膀上装有两个回形针,将鸟嘴放在指尖上转动而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回形针降低了小鸟的重心 B.装回形针升高了小鸟的重心 C.小鸟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上 D.小鸟不掉下来是因为鸟嘴上有胶水 3. 如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 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A. 大小有关 B. 作用点有关 C. 方向有关 D. 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4. 如图所示,四个力中的一个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5. 他,19岁进入剑桥大学,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他的伟大成就——光的色散、惯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学等,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人们赞誉他时,他却说:“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了纪念他对科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A. 力 B. 压强 C. 电流 D. 电阻 6. 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长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 换用质量大的重锤 B. 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 C. 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 D. 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年画的长边平行 7. 直升飞机沿竖直方向匀速升空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升力F、重力G和阻力f,下面关于这三个力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 F>G+f B. F<G-f C. F=G+f D. F=G-f 8. 如图所示,几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关于比较甲、乙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桌面受到的压力比图乙大 B.图乙中桌面受到的压力比图甲大 C.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相等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

专题运动和力专项练习含答案

专题一 运动和力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 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共40分) 1. 如图1—19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的作用 下而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 大小不可能为0 D.大小可能为F 2.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汁的定滑轮,绳一端系一质量 为M=10kg 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5 kg 的猴子, 从绳的另一端沿绳上爬.如图1-20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 开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l0 m/s 。) A .25 m/s B .5 m/s C .10 m /s D .0.5m/s 3. 物体B 放在物体A 上,A 、B 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1—2l 所 示,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 向上做匀减速运动 时 A . A 受到 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B. A 受到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C . A 、B 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D . A 、B 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 、B 表面的性质 4. 如图1—22所示,物块先后两次从光滑轨道的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然后从B 处进入水平传送皮带到达C 处,先后两次进入皮带的速度相 等,第一次皮带不动,第二次皮带逆时针转动,则两次通过皮带所用 的时间t 1、t 2的关系是 A .t l > t 2 B. t l < t 2 C .t 1 = t 2 D .无法确定 5. 地球上有两位相距非常远的观察者,都发现自己的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相对自己静止不 动,两位观察者的位置以及两颗人造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能是 A .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B .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C .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D .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6. 土星外层上有一个环,为了判断它是土星的一部分还是土星的卫星群,可以测量环中各层的线 速度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 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A .若R v ∝,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B. 若R v ∝2,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C .若R v 1∝,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D .若R v 1 2∝,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7. 一个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5个共点刀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 为15 N 和10 N 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七上数学动点问题专题

七上数学动点专题 23.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CD=2AB+3. (1)若点C是线段AD的中点,求BC-AB的值; (2)若BC=1 AD,求BC-AB的值; 4 (3)若线段AC上有一点P(不与点B重合),AP+AC=DP,求BP的长.

24.如图,数轴上,O点与C点对应的数分别是0,90(单位:cm),将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AB放在数轴上(A在B的左边),若将直尺在数轴上水平移动,当A点移动到B点位置时,B点与C点重合,当B点移动到A点的位置时,A点与O点重合. (1)(3分)请直接写出直尺的长为___cm; (2)(5分)如图2,直尺AB在数轴上移动,有BC=4OA,求此时A点所对应的数;

23.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在学习绝对值时,我们知道了绝对值的几何含义,如|5-3|表示5、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5+3|=|5-(-3)|,所以|5+3|表示5、-3 在数轴而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5|=|5-0|,所以|5|表示5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1) 满足|x-3|+|x+1|=6的x的值是___________ (2)|x-3|+|x+1|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3) 已知数轴上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8、4,若点A、点B和点P (点P在原点)同时向右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4、2、2个长度单位/分,问:多少分钟后P点分别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24.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分别是10和15,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同时点Q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1)当点P恰好运动到点B的位置时,求此时另一个动点Q表示的有理数; (2) ①当0 < t ≤ 5时,用含t的代数式填空:BP= ,AQ= ; ②当t=2时,求PQ得值; 1AB?如果存在,请求出t的值;如果不存(3)是否存在数t,使得线段PQ= 2 在,请说明 理由.

《第七章力》专题练习题

《第七章力》专题练习题 知识点回顾: 第一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力可以改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的改变)和物体的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和。 7、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 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第二节弹力 1、弹性:物体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 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 的有关。

4、弹簧侧力计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限度内,弹簧的与 成。 B、使用方法: “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 “调”:调零; “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 第三节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物体所受跟它的成。 ⑶重力的方向:,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点,球的重心在。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微专题46 等量同种或异种点和模型

等量同种或异种点和模型 1.考点及要求:(1)静电场(Ⅰ);(2)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Ⅱ);(3)电场线(Ⅰ);(4)电势能、电势(Ⅰ).2.方法与技巧:运用等量同种(或异种)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对称性特点:(1)两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及中垂线上关于O点对称的点的电场强度等大反向;(2)两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及中垂线上关于O点对称的点的电场强度等大同向. 1.(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性质的分析)如图1在两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中,MN为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a、b、c三点所在直线平行于两电荷的连线,且a与c关于MN对称,b点位于MN上,d点位于两电荷的连线上且靠近正电荷一侧.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图1 A.试探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点的电势能 B.a、b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b、c两点间的电势差 C.b点场强比d点场强大 D.b点电势比d点电势高 2.(等量同种电荷电场性质的分析)如图2,在M、N处固定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两电荷均带正电.O点是MN连线的中点,直线PQ是MN的中垂线.现有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 自O点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沿直线向Q点运动.若试探电荷q只受M、N处两电荷的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q将做匀速直线运动B.q的加速度将逐渐减小 C.q的动能将逐渐减小D.q的电势能将逐渐减小

3.如图3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分别固定在A、B两点,O 为AB连线的中点,MN为AB的垂直平分线,在MN之间的C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带负电的小球(可视为质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 图3 A.小球从C点沿直线MN向N端运动,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B.小球从C点运动至距离该点最远位置的过程中,其所经过各点的电势先降低后升高C.小球从C点运动至距离该点最远位置的过程中,其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若在小球运动过程中,两个点电荷所带电荷量同时等量地缓慢增加,则小球往复运动过

浙教版科学复习 运动和力专题

中考系列之运动和力复习 一、机械运动 考点一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 ①描述参照物的概念 a ②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a 1.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静止的物体是() 2.A.飞奔的猎豹 B.放在桌面上的书 C.慢慢爬行的蜗牛 D.站在上升扶梯的人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4.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 5.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6.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7.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考点二速度和平均速度 ①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a ②知道速度的概念 a ③知道速度的单位 a ④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c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 ② ③ 3.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 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 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 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 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 2)速度 ①计算公式:v=s/t ,变形s= ,t= 。 ②单位:m/s或者km/h,1m/s= km/h 4.下列运动物体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5.A.正在匀速通过拱桥的汽车 B.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6.C.地球绕太阳匀速转动 D.在空中匀速盘旋的飞机 5.对于公式v=s/t,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反比? B.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运动的时间成反比? C.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D.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 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 位置.下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 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 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 (1)求线段AB的长. (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 (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 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 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PA= 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 AB=14. (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 (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 (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

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 (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 (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 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完整word版)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doc

第七章力 知识点回顾: 7.1力 1、概念:力是的作用。 2、产生条件:①必须有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可以不接触)。 3、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4、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物体上。两物体 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力可以改变。 6、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7、力的三要素:、、和。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的线段把力的、、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 可不表示 , 在同一个图中, 力越大 , 线段应越。 7.2 弹力 1、弹性 : 物体受力发生,失去力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 : 在受力时发生,失去力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 : 物体由于发生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有关。 4、弹簧侧力计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限度内,弹簧的与成。 B、使用方法:“看”:、值、指针是否指; “调”:调零; “读”:读数 =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 7.3 重力 ⑴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表 示。施力物体是:。 ⑵计算公式:,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为。 物体所受跟它的成。 ⑶方向:,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⑷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上。 专题训练: 选择题: 7.1力

1.如下图所示的运动情景中,能够反映出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2. 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 离弦飞出的箭,在飞行过程中,不计空气的阻力,使箭运动状态改变的施力物体是()A.弦B.箭 C .地球D.不存在 4.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1m/s B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cm C.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为0.5N D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 5.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6. 下列实例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7.几位同学用一个弹簧拉力器来比试臂力,大家都不甘示弱, 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 , 则 A.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B.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8.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乒乓球撞到了墙上后又被反弹回来,是墙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B.交通事故中,人被车撞伤而汽车却没有什么损坏,是因为车对人的作用力大而人对车的作用力小 C.某同学用力将球踢向空中,球离开脚后仍可在空中运动,这是人的脚对球的作用力还没有消失 D.某同学用手拍球,由于是手主动拍球,因此手拍球的作用力是先产生的,球对手的作用力是后产生的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磁铁吸引小铁钉时,只有铁钉受到磁铁的吸引力作用 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D、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10.如下图所示的物理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力的单位的是:

2017版高中物理《加练半小时》全国配套Word版文档第七章 微专题51

1.考点及要求:(1)受力分析(Ⅱ);(2)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在电场中的应用(Ⅱ);(3)功能关系的应用(Ⅱ). 1.如图1所示,地面上某个空间区域存在这样的电场,水平虚线上方为场强E 1、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虚线下方为场强E 2、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从上方电场的A 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刚好到达下方电场中与A 关于虚线对称的B 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1 A .在虚线上下方的电场中,带电小球运动的加速相同 B .带电小球在A 、B 两点电势能相等 C .若A 、B 高度差为h ,则U AB =-mgh q D .两电场强度大小关系满足 E 2=2E 1 2.(多选)如图2甲所示,绝缘水平传送带与竖直放置的半圆形轨道底部平滑相接.半圆形轨

道绝缘、光滑,半径为R=0.45 m,处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半圆形轨道的竖直直径是 电场的左边界,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3 3×10 3N/C.一质量为0.1 kg,电荷量为+q=1.0×10-3C 的小物块自半圆形轨道某位置自由滑下,滑至底端并冲上传送带,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以向右为正方向,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g 取10 m/s2)() 图2 A.传送带至少长4.5 m,传送带速度最小为3 m/s B.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C.小物块开始滑下的位置与半圆形轨道底端的高度差为0.45 m D.小物块在半圆形轨道上滑动时对轨道的最大压力为2 3 N 3.如图3所示,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有一与水平面成60°角的光滑绝缘直杆AC,其下端(C端)距地面高度h=0.8 m.有一质量为0.5 kg的带电小环套在杆上,正以某一速度v0沿杆匀速下滑,小环离开杆后正好落在C端的正下方地面上P点处,ACP所在平面与电场E平行,g取10 m/s2,求:

盐城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0.2kg 的小球从弹簧上端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从它接触弹簧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其速度v 和弹簧压缩量?x 的函数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A 为曲线的最高点,小球和弹簧接触瞬间的机械能损失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5N/m B .当?x =0.3m 时,小球处于失重状态 C .小球刚接触弹簧时速度最大 D .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 .由小球的速度图象知,开始小球的速度增大,说明小球的重力大于弹簧对它的弹力,当△x 为0.1m 时,小球的速度最大,然后减小,说明当△x 为0.1m 时,小球的重力等于弹簧对它的弹力。则有 k x mg ?= 解得 0.210 N/m 20.0N/m 0.1 mg k x ?= ==? 选项AC 错误; B .当△x =0.3m 时,物体的速度减小,加速度向上,说明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 错误; D .图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由图可知,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选项D 正确。 故选D 。 2.如图所示,斜面体ABC 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倾角为37o,其质量为M=5kg .现将一质量为m=3kg 的小物块放在斜面上,并给予其一定的初速度让其沿斜面向上或者向下滑动.已知斜面体ABC 并没有发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10m/s 2,sin37o=0.6.则关于斜面体ABC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N 及摩擦力f 的大小,下面给出的结果可能的有( )

七年级数形结合数学专题训练

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形结合思想的平台 一、知识点: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2.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的定义; 3.各象限内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4.一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坐标特点; 5.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6.一维、二维坐标; 7、点的坐标与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8、坐标平面内线段长度与线段两端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9、面积割补法; 10、绝对值的性质; 11、图形面积公式; 12、平移的性质; 二、基本思想方法: 1、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算术法。 2、方法:画示意图、平移。 三、典型题目 (一)基础知识训练 称点是点C,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在x轴上,到原 2.(1)请在下面的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得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1),(1,-2); (2)在(1)的条件下,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M,在BM的延长线上截取MC=BM. ①写出点C的坐标; ②平移线段AB使点A移动到点C,画出平移后的线段CD,并写出点D 的坐标. (注:本题训练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与线段长度的关系,请尝试总结出公式) 3.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两点A(-2,-3)、B(3,-3),将点B向上平移5个单位到达点C,求: (1)A、B两点间的距离; (2)写出点C的坐标; (3)四边形OABC的面积.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0),B (5,0),C(3,3),D(2,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5.计算图中四边形ABOD的面积. 6.已知点A(-4,-1),B(2,-1) =12.求点C的坐标(写必要的(1)在y轴上找一点C,使之满足S △AB C 步骤); =12的点C有多少个?这些(2)在直角坐标系中找一点C,能满足S △AB C 点有什么特征? 7.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单位长度1. (1)写出多边形ABCDEF各个顶点A、B、C、D、E、F的坐标,说出各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并总结坐标平面内的点到坐标轴距离公式。(2)点C与E的坐标什么关系? (3)直线CE与两坐标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4)你能求出图中哪些线段的长度?(总结公式)哪些图形的面积? 8.如图,在△ABC中,已知点A(0,3),B(-2,-3),C(3,-5).(1)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 (2)将△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B′C′; (3)点B′到x、y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9.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0,a),B(b,b),C(c,a),其中a,b满足关系式|a-4|+(b-2)2=0,c=a+b. (1)求A、B、C三点的坐标,并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 (2)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COQ得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果在第四象限内有一点P(2,m),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四边形BCPO的面积.

人教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人教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一)词语运用专练 Ⅰ.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填写单词。 1.I think this book is very helpful(有用的) for students. 2.Mike is the ninth(第九) student in our class to have a computer. 3.My brother Bill's birthday is in February(二月). 4.Alice needs(需要) a pencil and an eraser. 5.Mr.White has three daughters(女儿) and they are teachers. 6.Anna's grandfather has two old radios(收音机). 7.We all like to eat healthy(健康的) food. 8.In my uncle's room,you can see things everywhere(到处). 9.The price(价格) of the sweater in the store is 40 yuan. 10.Betty likes history(历史) because she thinks it is very interesting. Ⅱ.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1.Tony and Mike watch TV for two hours(hour) every day. 12.December is the twelfth(twelve) month of the year. 13.Look!A pair of shoes(shoe) is under the bed. 14.Seven carrots(carrot) are on the table. 15.My pencil is long,but hers(she) is short. 16.Some women(woman) teachers are in our classroom. 17.They really(real) like this football. 18.He likes science because he thinks it is relaxing(relax). 19.Do you want to know(know) about my family? 20.Li Ming always plays(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Ⅲ.用方框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look,watch,your,free,one,help, they,vegetable,lesson,parent 21.—Where are my keys?I can't find them. —They are in your bedroom. 22.I have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 and two in the afternoon.

第七章 微专题50 库仑定律与带电体的平衡

1.注意库仑力的大小与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平 方成反比,对两个均匀带电球,r 为两球的球心间距. 2.库仑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问题,与纯力学平衡问题分析方法一样,受力分析是基础,应用 平衡条件是关键,都可以通过解析法、图示法或两种方法相结合解决问题,但要注意库仑力 的大小随着电荷间距变化的特点.要注意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 1.(2019·四川绵阳市第二次诊断)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视为点电荷),带异种电荷,带电 荷量绝对值之比为1∶7,相距r .将它们接触后再放回原来的位置,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大小变为原来的( ) A.47 B.37 C.97 D.167 2.(多选)(2019·浙江十校联盟测试)如图1所示,a 、b 、c 为真空中三个带电小球,b 球带电 荷量为+Q ,用绝缘支架固定,a 、c 两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处于平衡状态时三小球球心等 高,且a 、b 和b 、c 间距离相等,悬挂a 小球的细线向左倾斜,悬挂c 小球的细线竖直,则( )

图1 A .a 、c 两小球带同种电荷 B .a 、c 两小球带异种电荷 C .a 小球带电荷量为-4Q D .c 小球带电荷量为+4Q 3.如图2所示,光滑平面上固定金属小球A ,用长为l 0的绝缘弹簧将A 与另一个金属小球B 连接,让它们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弹簧伸长量为x 1;若两小球电荷量各漏掉一半,弹簧伸长量变为x 2,则有( ) 图2 A .x 2=12 x 1 B .x 2>14x 1 C .x 2=14x 1 D .x 2<14 x 1 4.(2019·四川达州市第二次诊断)如图3所示,两个带电小球A 、B 分别处在光滑绝缘的斜面和水平面上,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用水平向左的推力F 作用于B 球,两球在图示位置静止.现将B 球水平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A 球随之沿斜面向上移动少许,两球在虚线位置重新平衡.与移动前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理)初中物理运动和力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运动和力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运动和力 1.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脚和球同时会受到力的作用,故A错; B.球离开脚以后,就不再受到脚的作用力了,继续飞行是由于具有惯性,不是继续受力的原因,故B错; C.足球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所以运动状态是一定会改变的,故C正确;D.正在飞行的足球,如果受力全部消失,则它将会沿力消失时的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 2.如图所示,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几个力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地面的支持力和汽车的牵引力 B.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 C.重力和阻力 D.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地面的支持力向上,汽车的牵引力方向向前,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 B. 汽车的牵引力向前,阻力向后,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都作用于车,是一对平衡

力; C. 重力竖直向下,阻力水平向后,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 D. 汽车的牵引力水平向前,重力竖直向下,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点睛】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是个难点,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而相互作用力作用于两个物体,两对力的大小都是相等的. 3.下列情况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A.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 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 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 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方向不相反、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重力不是斜面对木块施加的。故这两个力不相互作用力;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是地球给苹果的,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是苹果给地球的,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对方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正确。 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4.如图所示,用F=12N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则物块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A.5N,向左B.7N,向左C.7N,向右D.17N,向右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以B为研究对象,B在水平方向受弹簧测力计对其向左的拉力和物体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因为B静止,所以这两个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所受摩擦力为5N,方向向右。 以A为研究对象,A在水平方向受B物块对其向左的摩擦力和地面对其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因为A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三个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物块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12N﹣5N=7N,方向向左。故ACD错误、B正确。

七年级数学压轴题专题

压轴题专题 1.(1)如图,点E 是AB 上方一点,MF 平分∠AME ,若点G 恰好在MF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NE 平分∠CNG ,2∠E 与∠G 互余,求∠AME 的大小。 A B C E D N M F (2)如图,在(1)的条件下,若点P 是EM 上一动点,PQ 平分∠MPN ,NH 平分∠PNC ,交AB 于点H ,PJ//NH ,当点P 在线段EM 上运动时,∠JPQ 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变,求出其值;若改变,请说明你的理由。 H A B C E D N M P J Q 2.如图,已知MA//NB ,CA 平分∠BAE ,CB 平分∠ABN ,点D 是射线AM 上一动点,连DC ,当D 点在射线AM (不包括A 点)上滑动时,∠ADC+∠ACD+∠ABC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说明理由,并求出度数。 C B E N A M D

3.如图,AB//CD ,PA 平分∠BAC ,PC 平分∠ACD ,过点P 作PM 、PE 交CD 于M ,交AB 于E ,则(1)∠1+∠2+∠3+∠4不变;(2)∠3+∠4-∠1-∠2不变,选择正确的并给予证明。 4 3 2 1 P C B E A D M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5,0),B ( 5.0),D (2,7), (1)求C 点的坐标; (2)动点P 从B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A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Q 从C 点出发也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 轴正半轴方向运动(当P 点运动到A 点时,两点都停止运动)。设从出发起运动了x 秒。 ①请用含x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P,Q 两点的坐标; ②当x=2时,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AQE 的面积与△APQ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x y C D A o x y B C A o Q P

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训练

一、字音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卖弄/弄堂应和/一唱一和落地/大大落落 B.高邈/礼貌烘托/供不应求肌肤/饥不择食 C.着落/着急空灵/空穴来风模仿/一模一样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拗断/执拗和蔼/和盘托出鄙薄/薄情寡义 B.静谧/谥号竦峙/毛骨悚然嶙峋/水波粼粼 C.喷出/喷香解释/不求甚解重复/拈轻怕重 D.殉职/询问捶打/唾手可得丝绸/风流倜傥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荫庇/树荫应和/随声附和哄堂大笑/一哄而起 B.徘徊/绯红棱镜/滴水成凌人声鼎沸/春风拂面 C.沉没/没落拮据/据为己有兴高采烈/望洋兴叹 D.静谧/谥号帐篷/蓬头垢面怪诞不经/垂涎三尺 二、字形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朗润粗旷惩戒花枝招展 B.健壮宽敞雕像人声顶沸 C.端庄碣石绵延美不圣收 D.诀别淡雅炫耀油然而生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抖擞喉龙干涩咄咄逼人 B.草垛拼凑惭愧泼泼洒洒 C.烂漫淋漓奥秘爆怒无常 D.分岐秕谷纯粹絮絮叨叨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绝别烘托热忱见异思迁 B.狭隘啄磨缥缈怒气冲天 C.恍惚轻捷勋章神彩奕奕 D.粗犷狼狈干涸人迹罕至 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严”和“爱”并不矛盾,爱学生并不等于________学生的不良行为。 ②鲁迅的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一个词就________着深刻的含义。 ③既然实现了国际贸易化,就要和国际接轨,就要改掉我们管理上的种种________。 A.怂恿包涵成规 B.纵容包含陈规 C.怂恿包涵陈规 D.纵容包含成规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________。 ②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________。 ③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________。 ④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地________在枝头。 A.装饰获益匪浅风采垂挂 B.点缀受益匪浅风韵吊挂 C.装饰收获匪浅风采垂吊 D.点缀获益匪浅风韵垂吊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些小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更增添了节日欢快的氛围。 B.有些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他们发表见解的时候太咄咄逼人。 C.他在床上翻来覆去,试着强迫自己入睡。 D.这里人迹罕至,连草坪都被踩烂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喜欢随声附和的人,总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