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老师名单及简介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老师名单及简介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老师名单及简介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老师名单及简介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老师名单及简介

刘和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技术支持专家;重庆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主任;重庆大学—美国微芯公司PIC单片机实验室主任。

赵霞,博士,副教授。主讲“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专业英语”及Power System Analysis全英文硕士课程;从事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电力系统风险评估及新能源接入方面的研究。

杨丽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大型电力变压器内绝缘老化机理及寿命预测、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抗干扰技术、绝缘材料改性等方面研究。

韩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奖励各1项,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培养研究生30余人。

李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系主任。

周雒维,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IEEE高级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首届电力电子学科学术带头人;《电路原理》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中国电源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电工技术学报》、《电源技术学报》、《电源技术应用》等杂志编委;2002-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USA 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亚洲联络人。

王正勇,电力电子与新技术系老师,主讲电路原理1.2。曾担任本科生毕业设计导师,其毕业设计方向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与研究等。

张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主持“国家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创新性实验”项目1项,参加国家及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两次荣获重庆大学教学效果好前50名教师称号;2008年荣获电气工程学院“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获得重庆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廖瑞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高电压输配电装备安全与新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

唐炬,973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公开4项,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和EI等收录60篇。

王婧,目前系电气工程学院2008级本科8-15班辅导员。

王韶,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张占龙,工学博士,副教授,国际电磁计算学会会员、国际电磁场学会会员、IEEE 会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主研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军工专项1项;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2项、访问学者基金2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2项、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创新基金1项;获权专利17项。

郑连清,教授,工学博士(电气工程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持和主研过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了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省部级奖2项。

李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专项1项、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项、重庆市集成示范类项目1项;参研欧洲联盟Up-Wind项目以及国家863计划项目各一项;主持横项课题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10篇和EI检索3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参与出版专著1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

毛玉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会员,加拿大Concordia 大学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研究中心(Center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CENPARMI) 访问学者。近年来,作为负责人承担了8项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主研了6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申请发明专利8项,发表科研论文30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

周念成,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杂志审稿人。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论文42篇)。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及授权的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上基金2项;参与863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姚陈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测试技术及仪表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电磁学专委会委员,

IEEE PMHVC 技术委员会委员,IEEE tra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Power Delivery等期刊审稿人。

何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委员,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邀评委,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国家、部省级和横向项目20余项。在国内国际知名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在国外出版专著一部。

赵渊,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大电力系统概率风险模型和算法研究”,教育部2005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电力系统潮流分析的理论及应用研究”,重庆市2009年度自然科学三等奖,“电网运行风险理论及其辨识技术”,重庆市2011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

颜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压无功运行的评估与优化及无功规划,不良数据的辨识、参数估计和状态估计,电力系统中期、短期发电调度与交易计划及实时发电控制的评估与优化,新能源发电系统的仿真控制及考虑新能源发电的电网规划。

熊小伏,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委员会委员;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

员;全国直流输电工程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电力系统配电技术协作网配电网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专家组成员;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电网专家组成员。

但晓群,历史学硕士,讲师,现任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兼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副科级)。主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就业指导等课程。

夏鸣风,高级工程师,自1984年3月站上讲台,开始从事《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制作与安装》等实践教学课程。

张志劲,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研人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及青年基金)、973子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先后在IEEE Tran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

陈民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T、IEEE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控制学会理事。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重庆市计算机开发应用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发明专利一项,已发表科研论文90多篇,其中SCI、EI检索60多篇。并为"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Fuzzy sets and Systems" ,“控制与决策”等学术刊物评审专家,《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版)编委。

雍静,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勘察设计注册电气(供配电)工程师。IEC T64 MT17 工作组成员;全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化委员会技术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业与建筑应用专委会西南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理事。

卢伟国,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AS I /IA, IJCTA以及电工技术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审稿人。目前主要从事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及控制和磁谐振无线电能驱动小功率系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2项,参研了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30多篇。

米彦,男,湖南岳阳人,1978年生,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

陈伟根,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电气工程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首届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入选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压电器专委会委员;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技术专委会委员。

王主丁,博士,教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星能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被美国移民局认定为杰出人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五十余篇论文(含多篇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 Delivery论文),是IEEE Trans.论文评审专家。在美期间,曾任职于著名的电力系统仿真与分析计算系统开发商OTI和SKM。

王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精通DSP(C2000,C6000系列)、超大规模FPGA、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并亲自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等均获得全国“二等奖”多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项目2项,作为主研人参与国家“863”项目,中俄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已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其中EI核心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计10余项,其中6项已获授权。

付志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系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委员,四川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电工技术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主任委员,IEEE和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ociety 会员,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高校博士点基金1项、重庆市科委攻关等省部级项目5项,主持和参加其它课题4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授权發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60余篇。

汪泉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系教师。先后在国际一流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国内核心刊物《电工技术学报》、《传感技术学报》、《控制与信息》、《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以及国际会议、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各类文章4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Ei 检索。培养工学硕士20余名、工程硕士7名。

黄嵩,博士,副教授,参与编写专著1部,参与“863”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及军工项目多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2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

杜雄,副教授。所教课程:电工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领域: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结构、控制与建模、可再生能源发电。

王晓静,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基础”和“照明技术”的课程负责人。2007年秋季和2008年秋季均获得重庆大学上课效果前50名。2010年获得电气学院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研究方向:绿色照明研究、气体放电去除有机物污染。

卢继平,副教授,现为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系主任。执教《电力工程》、《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力系统自动化》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微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

方向的科研工作。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

王明渝,教授。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并留校任教。1993年-1995年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1995年-1999年在英国利物浦约翰莫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电力电子变换器、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电力电子系统仿真、人工智能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承担过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IEEETransactions、《中国电工技术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10篇被SCI和EI检索系统收录。

罗建,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继电保护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理论电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近年来,一直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相关课题的研究开发,主要内容有电力系统智能化保护的研究、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接地选线的研究、配网电缆测距的研究、电力系统数据传输国际标准的研究、现场数据传输服务器的研究、电力系统信号处理的研究、DSP实时操作系统的研究等。

余娟,博士,副教授,硕导,IEEE member。在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Electric Power Components and System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和重庆市自然科学

基金纵向项目各1项。主持和参与其它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申请和获权发明专利10项。获得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熊兰,副教授,博士,重庆大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系副主任。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和横向项目10余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级项目研究7项,省部级项目6项,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EI收录近20篇;获得发明专利证书6项。长期承担重庆市精品课程《电子技术》课程和重庆市精品课程《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作为副主编和参编编写教材7本,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0余篇。获得市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7项,获得校“十佳”教学工作优秀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表彰,2004-2005学年度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09年度全校双语教学讲课比赛二等奖,4次荣获全校教学综合测评前50名。

李成祥,博士,副教授。主讲“高电压实验技术”,从事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电力系统绝缘状态在线评估与预警的研究。

徐征,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计算电磁学会会员。研究方向: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人工电磁材料医学电磁成像核磁共振技术开发和应用微弱信号测量系统设计。教学情况:本科《电磁场原理》本科《电磁兼容》,研究生《现代电工工程问题建模与仿真》

罗全明,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IEEE Member,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中国电源学会照明电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电力电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不间断电源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近三年以第1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IET Power Electronics,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发表及录用论文5篇,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发表及录用论文7篇。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面上项目2项,主研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计划)课题1项,参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及面上项目3项。

李北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教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孙韬,副教授,博士,目前是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系电工学课程组教师,主要讲授《电工学》系列以及《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课程。作为主要成员一直负责《电工学》精品课程、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和“电工电子基础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网站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姚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军工项目各1项、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3项;作为主研人参与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庆市科委科技计划攻关项目3项;主

持横向课题5项,参与军工企业重点项目以及重大横向项目10余项。在IEEE Transaction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国内外高水平电工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已获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肖冬萍,博士,副教授,曾获重庆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教师,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04、08年重庆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参加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省部级3项。

陆治国,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系副教授。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小波变换的阻抗变换理论”和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集成布式电源系统(IDPS)EMI特性研究”,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罗辞勇,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主持承担过横向课题6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近年来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电机控制与优化设计、智能系统建模与多目标优化等。已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其中EI检索1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出版专著1部,软件著作权1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李春燕,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参研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参与电路原理精品课程建设与研究,获重庆大学2004年教学成果二等奖。获2005年重庆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06年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案评比二等奖。

杨帆,博士、博士生导师。自2010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1项,重大横向课题1项,国家安全支撑项目1项,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其他横向课题10 项。作为主研人员参加973计划课题1项。近5年来在IEEE Transactions,ACE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张晓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状态监测与安全评估中心副主任。近年来,作为负责人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项目3项、主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等国家级、部省级项目10余项;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重庆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与国际会议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12项。

侯世英,副教授,现任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系副主任及党支部书记。主编并参编电工学类相关教材6本,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5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电力电子新技术及应用、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和主研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取得科技成果多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

舒立春,1981年考入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分别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电气工程领域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参加(含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和IEEE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3项。

刘强,九五年进入重庆大学,就读于自动化学院,毕业后留校,现读博。所教课程为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和电气控制技术,所带本科毕业设计方向为建筑电气的综合布线及安防等弱电工程设计以及电力电子的谐波检测与补偿等。

明兴建,副研究员,现主要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教育管理、思政工作和师生心理学研究,已出版专著4本、发表论文30余篇,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奖。

唐治德,重庆大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理论电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执教本科

生和研究生课程6门,承担国家电工电子基地建设子项目、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重庆市教学改革项目、重庆市社科院项目等教学研究项目多项,还承担教育部春晖计划中的汽车点火系统参数与尾气污染关系的研究、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装置、卷黄机微机变频控制柜、医学图像归档与通信研究等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15篇、教学论文7篇。主编教材2本。曾被评为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教学工作优秀教师(重庆大学十佳教师)”、“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孙才新,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电压工程(高电压与绝缘及故障诊断技术)专家。出生于重庆市垫江县,196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曾在原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访问研究。曾任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重庆大学副校长,现任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严欣平,现任重庆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理论电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主持或主研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等纵横向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奖4项。主编或参与主编了《电机拖动基础》、《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市场条件下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培养、就业管理研究》、《重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电机学》和《电机传动与控制》等著作或教材,正式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获得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胡建林,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师从著名电气工程领域专家孙才新院士。其博士论文《低气压下覆冰绝缘子(长)串闪络特性及直流放电模型研究》入选2011年度全国“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百篇优博)。作为项目主研人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973子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

王有元,男,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教授。主要从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设备绝缘在线智能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和状态维修决策技术,电气设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智能传感器技术等相关研究工作。负责或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各一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多项,横向科技项目30多项。

周家启,1961年7月重庆大学电力专业本科毕业,1981~1983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电气及计算机工程系访问学者。发表译著《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和《工程系统可靠性评估》。现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可靠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从事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运行风险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制定我国首个《电力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国家行业标准;出版译著2部,在IEEE、IEE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

以下是没有详细介绍的老师名单:

谢开贵孟繁漪陈刚薛育余林莉杨永明罗敏段永霞陈曾汉陈

明英孙睿邓晓琳苏向丰吴茂琼艾冰徐嘉玲黎孝玲汪洋冯方碧邹茂华串禾张岗李佑光吕彩霞李建军刘影黄永林德全

贺先碧郭竟廖品常李庆明彭文雄余传祥周辉李利毛小庆申利平吴元洪陆帅李昌春张斌向红兵王明昌卢至江泽佳靳小英沈勇玲罗万鑫俞集辉吴言荪吕厚余林岚刘翔宇张立群廖琴枚李玉莉熊燕李盛才王正勇巫宣文刘嶶谢仁戈应佳廖品渝黄永嘉夏天冉立李想刘洋李强沈晗刘凡李丞杰韩玉婷邹琳喻惠李惟卫李璀姚加飞夏松曾礼强王倩杨鹤举王晓燕

周殿书金培光黄选发邱道平唐昆明朱庆华姜杰魏灵玥胡力方杨桦张淮清张莉杨浩郭珂向大为刘卫华李远树李景灿胡雪松龙利李培蓉左为恒汪金刚罗亦军张红春彭光金杨庆司马文霞廖勇沈智健刘渝根李永明薛大金周林杜林蒋兴良李家祥周湶

(注:凡属于电气工程学院的老师,未出现在上述名单中也可以提名)

重庆大学---2008-2009-06级高电压技术_A答案

重庆大学 高电压技术 课程试卷 2008 ~2009 学年 第 2 学期 开课学院: 电气学院 课程号: 6000490 考试日期:16/5/2009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1分/每小题,共10分) 1. 下列各项中与电晕放电无关的是 A 。 A .均匀电场 B .自持放电 C .进线段保护 D .电能损耗 2.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与极性效应无关的是 B 。 A .空间电荷 B .非自持放电 C .电晕放电 D .正负50%放电电压 3. 直流电压分别作用于以下四种距离均为10 cm 的气体间隙时击穿电压最低的是 A 。 A.针(+)—板(–) B.针(–)—板(+) C.针—针 D.球—球 (球径50cm) 4. 均匀电场中的同一间隙, 当介质为 B 时其沿面工频闪络电压为最高。 A .空气 B .石蜡 C .玻璃 D .陶瓷 5. 通过绝缘电阻的测量可发现电气设备绝缘的缺陷是 D 。 A .气泡 B .杂质 C .分层脱开 D .瓷质绝缘表面污秽 6. 工程上直流高电压电压值的测量不能采用 C 。 A .球隙 B .电阻分压器 C .电容分压器 D .静电电压表 7. 电力工程中电气设备最常见的耐压试验是 B 耐压试验。 A .直流 B .工频交流 C .雷电冲击 D .操作冲击 8. 雷直击110kV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时的耐雷水平大约是 D 。 A .3.5kV B .3.5kA C .7kV D. 7kA 9. 变电站中变压器到避雷器的最大允许电气距离与 D 。 A.侵入波的幅值成反比 B.避雷器残压成正比 C.变压器的冲击耐压值成反比 D.侵入波陡度成反比 10. 不带高压并联电抗器的空载长线路沿线工频电压的分布按 B 。 A.直线规律 B.余弦规律 C.正弦规律 D.指数规律 二、 填空题(1分/每小题,共30分) 1. 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途径主要来自气体(空间游离)和 电极(表面游离)。 2. 解释气体放电机理的基本理论主要是 汤逊理论 和 流注理论 。 3. 非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放电电压应该进行 温度、湿度 及气压(海拔高度) 的校正。 4. SF 6气体具有优异的 绝缘 性能和 灭弧 性能而被广泛用于高压电器中。 5. 电压作用下介质的基本电气性能有 极化 、 电导 和 介质损耗 。 6. 电气设备中固体介质不仅电气上要起 绝缘 作用而且往往还要起 机械 作用,固体介质的击穿除了 电 击穿和 热 击穿外主要是 电化学 击穿引起 的。 7. 可用 球隙 、 静电电压表 和 分压器+低压表 对交流高电压进行测量。 8. 多级冲击高电压的产生原理是先对电容器 并联 充电, 然后利用点火球隙 的 放电再通过电容器 串联 放电来实现的。 命 题人:刘渝根 组题人:刘渝根 审题人:司马文霞 命题 时间 : 2009.5 教 务处制 学院 专业、班 年级 学号 姓名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 封 线 密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老师名单及简介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老师名单及简介 刘和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技术支持专家;重庆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主任;重庆大学—美国微芯公司PIC单片机实验室主任。 赵霞,博士,副教授。主讲“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专业英语”及Power System Analysis全英文硕士课程;从事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电力系统风险评估及新能源接入方面的研究。 杨丽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大型电力变压器内绝缘老化机理及寿命预测、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抗干扰技术、绝缘材料改性等方面研究。 韩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奖励各1项,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培养研究生30余人。 李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系主任。

周雒维,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IEEE高级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首届电力电子学科学术带头人;《电路原理》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中国电源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电工技术学报》、《电源技术学报》、《电源技术应用》等杂志编委;2002-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USA 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亚洲联络人。 王正勇,电力电子与新技术系老师,主讲电路原理1.2。曾担任本科生毕业设计导师,其毕业设计方向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与研究等。 张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主持“国家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创新性实验”项目1项,参加国家及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两次荣获重庆大学教学效果好前50名教师称号;2008年荣获电气工程学院“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获得重庆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廖瑞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高电压输配电装备安全与新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

高电压技术领域的院士

高电压技术领域的院士 徐士高 高电压技术专家。山东黄县人。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1943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著作有《变压器油问题》、《变压器油的混合问题》、《链条炉排锅炉的燃烧与改装》、《先令电桥和介质损失与电气设备的检验》等。 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郑健超 郑健超(1939.10.6-)高电压技术专家。广东省中山市人。1963年2月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1965年9月该校研究生毕业。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高电压外绝缘、防雷和高电压测试技术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系统阐明了温度、压力、湿度对外绝缘强度的联合作用,为改进放电电压的气象修正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主持了我国航天工程的防雷试验研究,为保障运载火箭和发射场的防雷安全提出了重要改进措施。曾负责一系列有关绝缘子机电性能的研究课题,为超高压交直流线路绝缘子的国产化和质量改进做出了贡献。是我国第一台6000千伏户外式冲击电压发生器的主要设计者之一。近年来曾主持或参与了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电力系统故障电流限制技术和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成果。参与了我国能源、核电发展战略的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雷清泉 雷清泉(1938.7.23 -) 绝缘技术专家。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地区。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曾任哈尔滨电工学院教授。现任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程电介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它科研课题12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在利用热激电流技术研究绝缘高聚物中的电子运动规律、评定其耐电老化特性和指导材料的改性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且达到了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发明了共缩聚制备新型省醌黑高聚物粉末材料的新方法,发现了新的导电规律,制成了原始创新的压力温度双参数传感器,解决了国际上半导电高分子粉末材料在传感器领域长期未获应用的多项技术难题,成为此领域的开拓者,为推进其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新型传感器与大庆的采油电泵机组配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胡兵导师简介

胡兵导师简介 胡兵(1971-),男,肿瘤学博士、博士后,龙华医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Array师,上海市第十二届银蛇奖获得者。先后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华 西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 学)等校学习、工作,获中西医结合肿瘤硕士学位、肿瘤学博士学位。中 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Cancer Biotherapy and Radiopharmaceuticals》、《中西医结合学报》审稿专家。 先后在肿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等实验室从事肿瘤 基因治疗、中西医结合肿瘤、肿瘤生物学、肿瘤功能基因组、以及中药新药开发等领域研究 工作,现致力于肿瘤生物学与中医药抗癌研究,临床长于中西医结合抗癌、抗转移及肿瘤康 复治疗。主研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 持完成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项目等项目多项,在研 上海市中医三年行动计划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西部开发合作项目、“龙医学者、龙医团队” 项目等项目多项。 在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J Immunother、Anticancer Drug、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Oncol Rep、Exp Ther Med、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肿瘤、癌症、中西医结合学报、生命科学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10余篇,EI收录4篇,PubMed 收录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2项),第一发明人2项。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v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高电压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从事电力系统设计、运行、电气设备安装、绝缘试验、检修、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所需的高电压技术知识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可以学到高压电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可以满足企业提出的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本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其前导课程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系统分析》等。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电力设备绝缘性能、试验方法和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处理电力系统中过电压与绝缘这一对矛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高压电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压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与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使学生具备成为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从而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高电压下气体、液体以及固体绝缘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掌握绝缘电阻、吸收比的测量原理,接线、测量方法以及测量 结果的分析判断; ●掌握泄露电流试验的原理,接线、微安表的保护、实验结果的 分析判断; ●掌握高压西林电桥测量介质损失角正切的原理,消除干扰因素 影响的措施,注意事项及分析判断的方法; ●了解局部放电测试原理; ●掌握交流耐压试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接线及试验方法; ●掌握直流耐压试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接线及试验方法; ●了解冲击耐压试验; ●掌握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产生原因;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涯人物访谈报告(优秀)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xxx 学号:xxx 班级:电气xx班 2015年4月20日

生涯人物访谈人物简介 访谈时间:4月8日18:30—19:30 访谈方式:面对面交流 人物姓名:xx 工作单位:国网xx江北供电公司 岗位及职务: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指挥班班长 前言: 在2014年学院举办的暑期实践活动中,我有幸可以通过此次机会到国网xx 江北供电公司实习,并且在电力调度指挥中心进行的为期45天实习中,很幸运的认识了部门管理汪班长。于是通过电话询问并确定了可以进行访谈的时间,在访谈过程结束后,我受益匪浅,这不仅让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同时也懂得了自己在大学里面应该怎样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更加看清了当代高等教育给与我们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似乎更应该去了解一下自己周围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形势,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在进入社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应对社会就业形势的巨变,让自己在茫茫人海中占有一席之地。 访谈主要内容 1.请问你是怎样决定自己的职业的?你做了哪些准备? 答:在进入国家电网工作前我是在部队担任职务,任职期限满以后部队可以分派我们到自己家乡工作,同时因为当时有亲戚在江北供电局工作然后就委托家里人

帮忙为我争取到了在国家电网工作的机会。我记得当时挺年轻气盛的,干劲十足,估计是为了自己以后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吧,我在得知自己可以去工作以后在网上查找了很多与电网相关的资料等,还时常请教在电网工作的老前辈关于工作上面的问题。在多年的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以后,如今也是担任了电力调度中心抢修指挥班的班长,我很感谢年轻时候对自己的高要求和高标准,如果以前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自己也还只是一个小职员。 2.您认为这个工作一开始要求什么技能,知识?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求什么? 答:最开始要求的技能还是比较基础的,大概就是熟悉一些电脑办公软件,然后知道并熟悉公司的运作流程,学会对平时的工作进行总结。后期要求的技能就比较专业化一点了,我要掌握电工及电力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班组建设组织能力等。除了专业知识,电力工作人员最需要具备的技能要有:一、很强的安全意识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二、对集体、对群众都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三、具备默契的、和谐的团队精神。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两方面的知识:安全生产知识、操作规程知识等。要知道在进入企业前的一个月培训期间必须要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最后安全生产知识考试中必须要获得优异的成绩后才方可被公司录用,所以除了专业知识外,这些安全知识也是十分看重的。 3.目前行业从事此工作要求什么样的教育和培训背景? 答: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企业文化等教育和培训,同时也要具备同其他工作人员正常沟通交流的能力。 4.工作中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我从事的电力调度抢修指挥工作,每天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江北片区哪些线路会存在断电或者抢修的工作,然后分派任务给部门工作人员相应任务,去及时解决市区群众提交的事故抢修情况,最后就是需要向上级领导提交前一天的工作情况。除了每天的日常工作,我还要负责自己班的班组建设,主要内容就是定时召开班组会议以及创建班组独特文化等。

重庆大学导师介绍

一、结构工程 1、钢筋混凝土基本性能与动力反应: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再者是付剑平教授 2、结构非线性分析:首先张川教授,其次是王志军教授,有精力在学校可以请教周基岳、刘南科以及肖允徽教授 3、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以及可靠度研究:陈朝晖教授 4、钢筋混凝土抗震分析: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赖明、黄宗明、张川、李英明教授 5、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首选王志军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 6、预应力混凝土:首选王正霖教授、其次是李唐宁、简斌、秦士洪教授 7、砌体结构:骆万康教授 8、框支结构:全学友教授 9、高强混凝土结构:李立仁教授 10、钢结构稳定理论:李开禧教授 11、钢结构可靠度:戴国欣教授 12、钢结构其他:催佳教授 13、木结构:黄绍胤教授 二、防灾减灾 1、地震工程学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首选赖明教授,其次是黄宗明、李英民教授 因此学科设置时间与结构工程相比时间不长,因此此方面还是以结构抗震分析等为主,对与地震工程学复杂的知识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所以及工力所学习最为合适。 三、岩土工程: 1、岩土力学与动力学:首选吴德伦教授,其次可以选张永兴教授、刘东燕、阴可教授 2、地基与基础:首选邓安福教授,其次是胡岱文、樊泽宝教授 3、边坡工程:首选胡岱文、张四平教授 4、地下洞室首选张永兴教授,其次是阴可等 四、工程力学 1、岩土、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首先:吴德伦教授、其次是孙仁博、武建华、李正良、游渊教授 五、桥梁工程 学科增加的时间不长,建议现在还是专门考开设时间长的学校为宜。 以上只是我在学校时一点认识,时间过了很久,人员会有些变化,研究专长也可能在转变,所以只能仅供你参考。 1、张永兴学术团队 (1)负责人:张永兴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

重庆大学电气学院认识实习优等报告打印版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实习报告 摘要 2012年9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组织了2010级同学参加认识实习,从而使同学们对电力设备的生产及电力的生产和配送产生直观的认识,以便于后期学习的开展,本文详细记录了本人在认识实习期间的收获与心得,在本次认识实习中,本人共参观了九龙电厂、重庆大学主教学楼、巴山变电站、重庆ABB 变压器有限公司、重庆电机厂等五个场所,同时接受了两次视频学习,在文章中,包含了本人对每个场所的概况介绍,实习过程和收获,实习小节等三个部分。并在最后进行了本次实习认识的总结,提出进一步加深自身基础理论学习,同时更好地将理论结合实践学习的想法。 关键字:认识实习概况介绍总结理论结合实践

目录 目录 1、实习目的及性质: (3) 2、实习内容: (3) 3、实习日程: (4) 4、参观过程: (4) 4.1、实习动员大会 (4) 4.2九龙电厂 (5) 4.2.1九龙电厂概况 (5) 4.2.2实习过程及收获 (5) 4.2.3实习小结 (7) 4.3重庆大学A区主教 (7) 4.3.1主教概况: (8) 4.3.2实习过程及收获: (8) 4.3.3实习小结 (9) 4.4 巴山220KV变电站 (9) 4.4.1 巴山220KV变电站概况 (9) 4.4.2实习过程及收获 (9) 4.4.3实习小结: (10) 4.5教学录像观看 (10) 4.5.1实习过程及收获 (11) 4.6重庆ABB变压器有限公司 (13)

4.6.1重庆ABB变压器有限公司概况 (13) 4.6.2实习过程及收获: (13) 4.6.3实习小结 (14) 4.7重庆电机厂 (14) 4.7.1重庆电机厂概况 (14) 4.7.2实习过程及收获 (15) 4.7.3实习小结 (15) 5、实习总结: (15) 6、参考文献: (16) 1、实习目的及性质: 现场认识实习为重庆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必修实践教学环节,在同学们掌握基础课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参观生产企业、听取学术讲座和观看教学录像片,结合工程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各种主要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电能的生产和输配方法、电气设备的控制与检测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通过现场实习,让学生学习工厂工作人员的优良品质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初步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仪器、仪表和设备,熟悉企业的生产、运行和管理等情况,培养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勤奋学习、树立为我国电气工程发展作贡献的思想品质和业务素质。 2、实习内容: 1、学习和了解主要电气设备(含建筑电气设备)的种类、名称、结构、作用、和主要参数。 2、学习和了解变电站主控制室和开关的作用和布置方式,电气主接线类型。

重大项目管理系统需求及原型设计说明书

重大项目管理系统需求及原型设计说明书 XX市东城区重大项目管理系统三期需求及原型设计说明书 一、背景 经过XX市东城区重大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两期项目的建设,目前东城区重大项目协调办公室已经拥有一套较为基础的信息化平台,完成了数据的采、管、用全流程,但是随着信息化应用程度的不断发展深入,新型的业务手段不断拓展如;移动端APP、微信等方式。项目前两期建设主要是以数据信息的采集、汇集、为主,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和发展,便于使用者摆脱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追身办公,亟需将数据的应用分析内容、成果以移动端服务的形式推送给各级数据使用者。 二、主要需求 项目以web+app形式开发,项目分为前端用户app和后端管理系统(web)两部分,前端app主要负责项目巡查人员通过手机照相等手段随时、随地、方便地进行项目进度申报、主要领导随时、按期进行项目进展情况查看,项目申报提醒等功能。后端采用web方式,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系统管理、项目初始化(项目名称、位置、负责人、基础信息录入)等工作。项目部属于XX市东城区电子

政务外网DMZ区,以便工作人员在互联网可以使用本app进行项目进展申报。具体功能如下: 1、项目展示和管理: App首页为项目展示和管理,项目基础信息由后台进行初始化录入工作,并进行权限分配,以确保人与项目的对应关系。领导和主管人员可在首页看到所有项目,点击任何一个项目,即可进入该项目的项目页面,包括项目基础信息,项目位置地图截图,卫星图截图,以及项目历史进展情况及当前项目进展情况。现场项目负责人则只能看到本人所负责的项目,点击项目进入项目具体情况后,可看到项目基础信息,便于查阅,同时可看到自立项起该项目的历史进展记录,还可通过点击项目信息维护(+号)按钮,新增最新项目信息。 此页面显示项目的数量,取决于登陆用户的权限,领导及主管部门可以全部可见,项目巡查人员则只能看到与自己相关的项目。每个项目均链接到项目详情页。 上述两个页面的内容,由管理后端进行数据的初始化工作,并在app前端进行展示。 项目详情页的第三页,是项目进展页,项目进展页则由具体使用app的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上传现场照片和说明文字。项目进展页如下图所示:

重庆大学、清华大学高电压技术习题

高电压技术课程习题 第一章气体的绝缘强度 1-1 空气主要由氧和氮组成,其中氧分子(O2)的电离电位较低,为12.5V。(1)若由电子碰撞使其电离,求电子的最小速度; (2)若由光子碰撞使其电离,求光子的最大波长,它属于哪种性质的射线;(3)若由气体分子自身的平均动能产生热电离,求气体的最低温度。 1-2 气体放电的汤森德机理与流注机理主要的区别在哪里?它们各自的使用范围如何? 1-3 长气隙火花放电与短气隙火花放电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形成先导过程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长气隙击穿的平均场强远小于短气隙的? 1-4 正先导过程与负先导过程的发展机理有何区别? 1-5 雷电的破坏性是由哪几种效应造成的?各种效应与雷电的哪些参数有关?雷电的后续分量与第一分量在发展机理上和参数上有哪些不同? 1-6 为什么SF6气体绝缘大多只在较均匀的电场下应用?最经济适宜的压强范围是多少? 1-7 盘形悬式绝缘子在使用中的优缺点是什么? 1-8 超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上的保护金具有哪些功用?设计保护金具时应考虑什么问题? 第二章液体、固体介质的绝缘强度 2-1 试比较电介质中各种极化的性质和特点? 2-2 极性液体和极性固体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电压频率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2-3 电介质导电与金属导电的本质区别为什么? 2-4 正弦交变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的等效电路是什么?为什么测量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时,需要按标准规范的时间下录取,并同时记录温度? 2-5 某些电容量较大的设备经直流高电压试验后,其接地放电时间要求长达5~10min,为什么? 2-6 试了解各国标准试油杯的结构,并比较和评价。 2-7 高压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绝缘破坏,从而引起跳闸或爆炸事故是很多的,请注意观察和分析原因。 第三章电气设备绝缘实验技术 3-1 总结比较各种检查性试验方法的功效(包括能检测出绝缘缺陷的种类、检测灵敏度、抗干扰能力等)。 3-2 总结进行各种检查性试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3-3 对绝缘的检查性试验方法,除本章外,还有哪些可能的方向值得进行探索研究,请举例说明其适用的电气设备和探测的缺陷等。 3-4 现行的绝缘子离线检查性试验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试说明。 3-5 某试验变压器额定功率为10KV A,额定电压为100000/380V,额定电流为0.1/263A,阻抗电压为9%(其中高压绕组占2/3,低压绕组占1/3)。输出端外接保护电阻值为10KΩ。附设测压绕组的变压比(对高压绕组而言)为1/1000。被试品为容性,电容量为2000pF,要求实施试验电压为75Kv,求此时测压绕组输

郑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范文

韩捷,男,博士,教授,1957年生,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 河南省优秀教师, 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故障诊断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设备故障机理及智能诊断技术的教学、研究和产品开发。指导研究生30 余名。主持或参与完成包括国家“八五”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商品化示范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 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 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0 项,化工部科技进步奖1 项等。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其中EI 收录15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 部。 多年来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坚持走与企业结合及应用产品开发之路。累计开发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类产品3 大系列10 余种,其应用覆盖包括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武汉钢铁集团、洛阳炼油厂、长城铝业公司等数十家特大企业在内的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十余项,其中包括“863”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 余项 张琳娜,教授,女,1957年生,1989年获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及 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CAD/CAE/CAM应用技术、网络化精度CAD/CAE/CAT、工序精度CAPP及开发工具技术、面向制造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集成系统(CAQS)及其关键技术、几何精度的数字化设计与计量认证技术研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理论及集成应用工具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基于GPS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GPS不确定度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等等。围绕主导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有多篇被EI、ISTP收录;出版著作及工具书5部;取得主要科研成果10项,其中包括国家“八五”重点攻关、“863”子项、省部重大攻关及重大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多项。目前承担有国家“十五”攻关、省重点攻关项目多项。 黄士涛,教授,男,1946年生,196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1981年获清 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学硕士学位。1983年到郑州大学工作至今。1986年作为国家公派的访问学者在美国堪萨斯州立进修学习。本人长期研究非线性振动、机械故障分析及其识别方法的研究。机械故障分析,就是在机械发生异常或故障时,对于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正在研究的数据挖掘方法,在机械故障分析方面,是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 马胜钢,教授,男,1954年生,1988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 流体传动与控制、机械加工自动化。国内首创产品“CNC通用感应淬火机床”、“高精粒度检验筛”、“散粮车自卸平台”分别在洛拖集团、上海宝钢集团等企业和国内近百家大型粮库获得应用,“液控振动筛”、“磨粉机”等项目即将全面推广应用。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奖4项。 张明成,教授,男,1945年生,1970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机械制造及设备专业。已完成 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有:活塞椭圆车床的研究、设计与制造;活塞群部等截面及变截面成型机构的研究;行星锥无级变速器的研究与设计;滚动轴承球推式行星减速器的研究与制造;磁驱动旋涡泵的研究、设计;W调速离合器的研究等专利2项。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获厅局级、省级优秀论文奖。科研成果获厅局级科研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级星火三等奖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目前主持在研省级攻关项目2项。 华绍杰,教授,男,1944年生,1967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研究方向为润滑理

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作业高电压技术第3次13715008-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参考资料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作业高电压技术第3次-参考资料 请认真阅读一下说明然后下载:题库有可能会换,不保证全部都有!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 本文档的说明:如果题目顺序和你的试卷不一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预祝您取得好成绩百! 一、填空题 (共 6 题、0 / 30 分 ) 1、 雷电冲击波作用下,变压器绕组起始电位大部分压降降落在绕组附近,雷电冲击波越大越大,变压器绕组纵绝缘上承受的电压越高,变压器绕组稳态电位分布与变压器的方式有关。三角形接地的三相变压器在三相同时进波的暂态过程中绕组中部处的电压幅值最高。 参考答案是:首端;陡度;中性点接地 2、 实际输电线路,一般由多根平行架设的导线组成,各导线之间有,电磁过程较复杂,故通常先从单导线着手研究输电线路波过程。 参考答案是:电磁耦合 3、 固体介质受潮后击穿电压迅速,对易吸潮的纤维影响特别大。 参考答案是:下降 4、 雷电放电的形状一般有、和。 参考答案是:线状雷;片状雷;球状雷 5、 沿脏污表面闪络的必要条件是的产生,而流过污秽表面的电流足以维持一定程度的热游离是闪络的充分条件。 参考答案是:局部电弧、泄漏 6、 在超高压系统中,绝缘子串很长,通过安装可以改善电压分布,提高闪络电压。参考答案是:均压环 二、名词解释题 (共 4 题、0 / 20 分 )

1、 吸收比 参考答案是:加压60秒测量的绝缘电阻与加压15秒测量的绝缘电阻的比值 2、 输电线路耐雷水平 参考答案是:雷击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3、 50%冲击放电电压。 参考答案是:多次施加同样的电压幅值的冲击电压时,气体放电的概率为50%的电压。4、 工程纯液体 参考答案是:净液体电介质的击穿场强虽然很高,但其精制、提纯极其复杂,而且设备在制造及运输中又难免产生杂质,所以工程上使用的液体中总含有一些杂质,称为工程纯液体。 三、计算题 (共 4 题、0 / 20 分 ) 1、 某电厂原油罐直径为10m,高出地面10m,现采用单根避雷针保护,针距罐壁最少5m,试求该避雷针的高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是:解:设针高h<30m 则p=1,物高hx=10m,保护半径rx=10+5=15m 若 h≦2hx(即h≦20m) 由rx=(h-hx)p 代入数据得:15=(h-10)×1 解得h=25m(与h≦20m 不符,舍去)若h>hx(即h>20m), 由rx=(1.5h-2hx)p代入数据得:15=(1.5h-2×10)×1 解得h=23.34m 由此得该避雷针的高度应为23.34m。 2、 某台电力变压器需进行72KV的工频耐压试验,tgδ试验时测得其等值电容Cx=4200pF。现有数台容量不同的100/0.4(kV)的工频试验变压器,应选择一台额定容量为多少的试验变压器才能满足试验的要求? 参考答案是: 解:被试品的电容电流 I c=ωcU=0.095(A)≈0.1(A)

2014年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复试之电磁场研究生复试

1、选择题 04(1) 1、下面哪一个矢量恒等式是正确的()? ( a ) ; ( b ); ( c ) 。 2、静电场中电位的零值点,其电场强度()。 ( a ) 为零; ( b )不为零; ( c ) 不一定为零。 3、电位的偏微分方程(泊松方程或拉普拉斯方程)只适于()介质区域。 ( a ) 各向同性、线性; ( b ) 各向同性、非线性;( c ) 各向同性、线性、均匀。 4、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为()。 ( a ) ; ( b ) ; ( c ) 。 5、恒定电场中,流入或流出闭合面的总电流等于()。 ( a ) 闭合面包围的总电荷量;( b ) 总电荷量随时间的变化率; ( c ) 零。 6、选出错误的描述()。 ( a ) 空间任意一点的能流密度由该点处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确定; ( b ) 理想导体内部不存在时变的电磁场; ( c ) 在分界面上磁感应强度的法向分量是不连续的。 7、透入深度d 表示电磁波衰减到表面值的()时所经过的距离。 ( a ) 63.2%; ( b ) ; ( c ) 。 8、称导电媒质为色散媒质是因为()。

( a ) 电磁波是衰减波; ( b ) 超前; ( c ) 相速与频率有关。 9、当电磁波在均匀导电媒质中传播时下面哪一种现象不会发生()。 ( a ) 体电荷密度; ( b ) 集肤效应; ( c ) 去磁效应。 10、时变电磁场的波动性是指()。 ( a ) 时变的电场和磁场互相激励,彼此为源,由近及远向外传播。 ( b ) 电场以电荷为源,由近及远向外传播 ( c ) 磁场以电流为源,由近及远向外传播。 (2)2007 ~2008学年第 2学期A卷 1. 静电场中的介质产生极化现象,介质内电场与外加电场相比,有何变化?( ) ① 变大 ② 变小 ③ 不确定 2. 在恒定电场中,分界面两边电流密度矢量的法向分量是(); ① 不连续的 ② 连续的 ③ 不确定的 3. 虚位移法求解磁场力的原理依据是( ) ① 安培环路定律 ②毕奥--沙伐定律 ③ 能量守恒定律 4. 矩形波导中的截止波长与( )有关; ① 波导尺寸 ② 频率 ③ 波导尺寸和模式 5. 单元偶极子的近区场的条件是( ): ① r << λ, r << 1 ②r << λ, r >> 1 ③r >> λ, r >> 1 6. 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相速代表信号的能量传播的速度 ② 在导电媒质中,相速与 频率有关 ③ 相速是指等相面移动的速度 7. 滞后位的概念反映了( ); ①电场的变化滞后于磁场的变化 ② 场的变化滞后于源的变化③

(精选)重庆大学数电试卷合集

重庆大学《数字电子技术(Ⅱ)》课程 试卷 A卷 B卷 2012 ~2013 学年第 2 学期 开课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课程号:考试日期: 2013-6 考试方式: 开卷闭卷 其他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设计题(20分): 采用同步置数的方式,利用74LS160设计365进制的计数器,各位之间为十进制关系。 解: 二、分析题(20分): 下图为16×4位ROM和同步十六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1组成的脉冲分频电路。在CLK信号作用下,输出波形如 图所示。计算ROM中的数据表。 解: 三、设计题(10分): 用D触发器设计一个同步串行数据检测电路,当连续输入3个或3个以上1时,电路的输出为1,其它情况下输 出为0。例如: 输入A 101100111011110 输出Y 000000001000110 解:1)画出原始状态图 2)状态化简 3)状态编码 原始状态图化简以后的状态图 1/0 A/Y 0/0 1/0 0/0

由状态图可得到复合卡诺图图: n AQ Y 1 = n n n n n n Q Q A Q AQ AQ Q 0 110 1011?=+=++ D 触发器的特性方程为1,01 ==+i D Q i n i 得: n n n n Q Q A D AQ AQ D 010101?=+= 5) 检查自启动: 可以自启动。 6)画逻辑图 四、分析题(10分): 试分析下图时序电路的功能。 解: 1)) () () (2 10120111 0210↓=↓=↓?=+++CP Q Q Q Q Q Q Q CP Q Q Q n n n n n n n n n 2) 画出波形图:(略) 3) 画出状态图 异步五进制加法计数器 1D Q FF 1 C1 & CP A Y 1D Q FF 0 C1 ≥1 11 011 00 1/1 0/0 11+n Q 的卡诺图 n n Q Q 01 00 01 11 10 A 0 0 0 ╳ 0 1 0 1 ╳ 1 n n Q Q 01 00 01 11 10 A 0 0 0 ╳ 0 1 1 ╳ 10+n Q 的卡诺图 二进制状态图 00 01 10 1/0 A/Y 1/0 1/1 0/0 0/0 0/0 复合卡诺图 n n Q Q 01 00 01 11 10 A 0 00 0 00 0 ╳ 00 0 1 01 0 10 0 ╳ 10 1 n n Q Q 0 1 00 01 11 10 A 0 0 0 ╳ 0 1 0 ╳ 1 输出Y 的卡诺图 000 /0 001 010 011 100 111 110 101 /0 /0 /0 /1 /1 /1 /1

招生导师简介

招生导师简介 一、个人简介 1986年毕业于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学研究所获硕士 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病毒肝炎室主任。 多次承担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 “十二五”攻关和973、863重大专项等课题研究。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免疫诊断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肝炎基金会理事、中国遗传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副主编编委、中国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自然基金委员会评委、病毒学报编委等社会兼职。曾荣获戊型肝炎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卫生部一等奖;戊型肝炎病毒学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丙型肝炎分子生物学、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丙型肝炎分子生物学、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戊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血清学及散发性戊型肝炎研究的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丙型肝炎分子生物学、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以及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奖等。在国内外发表科学论文百余篇,对我国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本专业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二、主要研究方向 肝炎病毒免疫及其在预防控制中的应用 肝炎基因工程疫苗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考核评价 生物工程上游技术与下游技术的连接途径 新型病原实验室应对方法和快速反应技术 三、代表性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手足口病(EV71型)疫苗的研制 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保护效果及免疫持久 性的系统评价 北京市科委:乙肝疫苗免疫评价与新型疫苗的研发 四、代表性论文、成果(2012年以来) 1.Genotyping of acute hepatitis A virus isolates from China, 2003-2008. 2011 Jul;83(7):1134-41. 2.Hepatitis C virus-specific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with a multi-epitope fusion protein. Int J Mol Med, 2012, 29(1): 12-17. Epub 2011 Sep 28 3.Epidemiological changes in hepatitis B prevalence in an entire population after 20 years of the universal HBV vaccination programme.2011,139:1159-1165 4.Effectiveness of a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derived hepatitis B vaccine in Chinese Rural Communities. Vaccine,

重庆大学网教作业答案-工程项目管理 ( 第1次 )

第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承包商索赔事件发生之后的( )天内,要将他的索赔报告提交监理工程师 A. 14 B. 42 C. 56 D. 28 2. 建设单位领取施工许可证后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发证机关 说明理由,申请延期.延期以( )为限 A. 一次 B. 两次 C. 三次 D. 四次 3. 在质量管理所包括的四组环节之中,( )是构成质量管理的最重要的核心环节. A. 质量策划 B. 质量控制 C. 质量改进 D. 质量保证 4. 为了最大限度和高效率地使用各参与方所拥有的资源和技术,为了共同的商 业目的,两家或多家公司在共同的承诺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包,这是指( ) A. 管理承包方式 B. 设计施工一体化方式 C. 管理咨询方式 D. 伙伴方式 5. 有88%的安全事故是由( )所造成的. A. 人的错误行为 B. 人的不安全行为 C. 物的不安全状态 D. 违章 6. 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是指按照合同规定( )享有的中止履行义务的 权利. A. 合同当事人双方 B. 后履行义务方 C. 先履行义务方 D. 合同担保人 7. 信息流就是信息在( )之间的流通 A. 项目参加者 B. 项目指挥者 C. 项目策划者 D. 项目提供者 8. 业主通过招投标以合同的方式任命承包商,该承包商根据业主的要求全面负 责设计和施工,这是指( ) A. 传统发包方式

B. 管理承包方式 C. 设计施工一体化方式 D. 管理咨询方式 9. 项目前期的控制影响效果比项目实施阶段控制效果要( ) A. 一样 B. 差 C. 好 D. 可能好,也可能差 10. 下列不属于承包商对工程建设项目基本职能的是()。 A. 成本控制 B. 工期控制 C. 质量控制 D. 决策职能 11. 会审图纸有三方代表,不包括()。 A. 建设单位 B. 设计单位 C. 施工单位 D. 材料供应商 12. 建设工程的主体只能是()。 A. 承包人 B. 项目经理 C. 个人 D. 法人 13. 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与计划是施工项目成本的( ). A. 事前控制 B. 事中控制 C. 事后控制 D. 计划控制 14. 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 A. 目标控制 B. 成本控制 C. 投资控制 D. 进度控制 15. 劳动力不均衡系数指的是( ) A. 施工期高峰人数/施工期最少人数 B. 施工期高峰人数/施工期平均人数 C. 施工期平均人数/施工期最少人数 D. 施工期平均人数/施工期高峰人数 16. “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能很好地适应动态管理和优化组合”,这种组织形式是( ) A. 直线型组织结构 B. 职能型组织结构 C. 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 D. 矩阵型组织结构

重大导师简介

阴可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主要从事岩石动力特性、特殊岩石基础计算和设计、岩质边坡和地下洞室稳定性、滑坡防治及埋入式抗滑结构、建构筑物质量检测技术及加固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先后负责主持国家、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主研各类重大、重点工程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5余篇被EI检索系统收录;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谢强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CSRME)会员,《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责任编辑。主要从事岩土力学基本理论、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路基路面工程等方向的研究。主持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十一五”子课题)1 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主研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重点工程科研项目1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EI检索系统收录;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1项,行业学会奖1项。 刘新荣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隧道与地下空间研究所所长、《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等,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土木工学科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稳定性、岩土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EI 收录40余篇。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重庆青年科技奖”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和“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等。 胡岱文(女 现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系主任、副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主要从事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岩土边坡工程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刘先珊女 博士,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