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初级质量工程师笔记整理

2012初级质量工程师笔记整理

2012初级质量工程师笔记整理
2012初级质量工程师笔记整理

2012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

基础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初级)

上篇质量专业相关知识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基本知识

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体系等)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通常分为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四类。

●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

常用的质量特性分类方法是将质量特性或分为关键、重要和次要三类,它们分别是:

●关键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重要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将造成产品部分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次要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暂不影响产品功能,但可能会引起产品功能的逐渐丧失。

3、质量概念的发展

具有代表性的质量概念主要有:“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和“广义质量”;

●符合性质量以“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

●适用性质量的概念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

●广义质量的概念:即为,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一定义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既反映了要符合标准的要求(是一种狭义的质量概念),也反映了要满足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是一种广义质量的概念。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1、熟悉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了解管理的幅度和层次

主要有: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三个层次)、组织活动(分为作业活动、战术活动和战略计划活动,分别由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者负责执行)、管理技能(分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较强的概念技能、中层管理者更多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主要需要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

3、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1 -

改进等)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方针是指有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质量方针的基本要求应包括组织目标和顾客的期望和要求,也是组织质量行为的准则。

●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组织质量方针的具体体现,目标既要先进,又要可行,便于实施和检查。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4、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含义为: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最早见于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发展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

5、了解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

主要分为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6、熟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7、熟悉过程方法模式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资源是过程中的活动所必须的条件。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熟悉课本P14页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图

●过程方法的基本要点:系统的识别组织所应用的过程;具体识别每一个过程;识别和确定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管理过程及过程的相互作用;ISO 9000族标准表述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8、掌握顾客、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的概念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营销管理的核心。识别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员工、供方、所有者、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了解顾客的要求,以获得竞争优势并以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去实现,是企业质量管理和经营的关键;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就要求从顾客的角度要求组织提供的产品必须满足或超过某一标准(顾客要求)。

●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是一个组织,也可以是指组织内部的一部分。

●顾客类型:按接受产品的所有者情况分有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两类;按接受产品的顺序情况分有过去顾客、目标顾客和潜在顾客。

●相关方: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者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顾客要求是一种特定的要求,是由明示的、或者是不言而喻的惯例即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顾客需求或期望组成。

●需求是指对有能力(获得)某个具体产品所有的希望(预期达到的);影响期望的因素有:标记、信息、资料、推荐、知识。

●顾客需求或期望反映了顾客要求,即决定了认知质量。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即使规定的顾客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 2 -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 3 -

9、了解顾客要求的识别与确认

获得顾客的要求及其信息数据是实现顾客满意的难点之一。对每项产出和工作过程中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仔细、完全的描绘和分析:分析与过程输出相联系的、对顾客要求至关重要的产品要求,分析组织过程与顾客间相互作用的“服务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输出要求和过程。实现顾客满意的前提就是要使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要求

●抓住顾客心声(VOC )的六种主要方式:(1)针对顾客的大规模满意度调查,一般抽样为200或更多;(2)在某种类型的事件后进行事务调查;(3)从顾客对产品和服务问题的抱怨中得出;(4)对失去的顾客的分析;(5)积极地联系顾客,去调查有关顾客怎样使用产品和服务,怎样去感觉产品或服务的好坏的信息;(6)开展顾客关系管理。

10、了解顾客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指标

顾客满意度是对顾客满意程度的定量化描述。P21

11、掌握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目的、适用范围

●目的:一是用于国家质量奖的评价,二是用于组织的自我学习,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并通过评定获奖组织、树立典范并分享成功的经验,鼓励和推动更多的组织使用这套标准。

●使用范围:GB/T 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T 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是一对联合使用的标准。前者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后者对前者的内容作了详细说明,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实施指南。两者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规定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12、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结构和内容概要

●卓越绩效结构图详见

P22

●?4.1领导?评价组织高层领导在价值观、发展方向、目标、对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关注、激励员工、创新和学习等方面的作为,以及组织的治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4.2战略?评价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制定、部署及其进展情况。

?4.3顾客与市场?评价组织确定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期望和偏好的方法,建立顾客关系、测量和改进顾客满意度的过程。

?4.4资源?评价组织高层领导为确保战略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为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所配臵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及财务、基础设施、相关方关系、技术、信息等其他资源。

?4.5过程管理?评价组织过程管理的主要方面,包括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

?4.6测量、分析与改进?评价组织选择、收集、分析和管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方法,充分和灵活使用数据、信息和知识,改进组织绩效的情况。

?4.7经营结果?评价组织在主要经营方面的绩效和改进,包括主要绩效指标的当前水平和趋势、与竞争对手和标杆对比的结果。

13、了解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关于质量的理论)详见P25

二、质量与标准化

(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础知识

1、掌握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是一种文件,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是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2)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3)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定的文件;(4)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5)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

●标准化定义为: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标准是标准化的产物。

2、了解标准化的作用

作用:(1)生产社会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基础;(2)提高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3)发展市场经济,促进贸易交流的技术纽带。

3、掌握我国标准的分级和标准的性质

●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中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行业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

●标准的性质P29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是指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手段加以实施的标准。违反强制标准就是违法。

推荐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又称自愿性标准。(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掌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在未经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家组织的标准、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区域性组织的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和企业(公司)标准中的先进标准。

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是技术引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采用国际标准是指将国际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等同或修改转化成我国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按我国标准审批发布程序审批发布。我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分为两种:等同采用和修改采用。

(三)企业标准化

1、掌握企业标准化的概念和基本任务

●所谓企业标准化是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搞好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等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企业标准化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企业标准化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第二,企业标准化贯穿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第三,企业标准化是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项:(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2)贯彻实施有关的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上级标准;(3)正确的制定、修订和贯彻实施企业标准。在制定修订企业标准时,注意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4)积极承担上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任务;(5)建立和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并使之正常、有效运行;(6)对各种标准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

所谓企业标准体系是指企业内部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技术基础标准、设计标准、产品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 4 -

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工装标准、原材料及半成品标准、能源和公用设施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设备技术标准、零部件和器件标准、包装盒储运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等。

企业管理标准主要包括:管理基础标准、营销管理标准、设计与开发管理标准、采购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设备管理标准、产品验证管理标准、不合格品纠正措施管理标准、人员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和质量成本管理标准等。

企业工作标准主要包括: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一般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和操作人员通用工作标准等。

3、熟悉对企业标准贯彻实施的监督

对企业标准贯彻实施进行监督的主要内容是:(1)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不符合请执行标准的产品禁止出厂和销售;(2)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按标准进行检验。经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签发合格证书。(3)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都必须进行标准化审查;(4)企业应当接受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企业实施标准状况进行的监督检查。

(四)了解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TBT协议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两条,即:(1)各成员要保证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批准和实施不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2)各成员要保证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透明度。

●基本原则:(1)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技术壁垒原则;(2)非歧视原则;(3)标准协调原则;(4)同等效力原则;(5)互相承认原则;(6)透明度原则。

三、产品质量法和职业道德规范

(一)产品质量法

1、熟悉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原则

●《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为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的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立法原则:(1)有限范围原则;(2)统一立法、区别管理的原则;(3)实行行政区域统一管理、组织协调的属地化原则;(4)奖优罚劣原则。

2、掌握产品质量法的适用产品范围

《产品质量法》使用的产品范围,是以销售为目的,通过工业加工、手工制作扥生产方式所获得的具有特定使用性能的产品。即指用于销售的经过加工制作的工业产品、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包括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和设备。初级农产品(如小麦、水果等)、初级畜禽产品、建筑工程等不适合本法规规定。未投入流通领域的自用产品、赠与产品等也不适用于本法规定。

3、熟悉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

●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其他对产品质量负有责任的人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产品质量法是一种综合的法律责任。

●一般来说产品存在缺陷,即产品存在“不合理危险”,大致有以下情况:一是产品本省不应当存在危机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如儿童玩具),但因涉及、制造上的原因,导致产品存在危机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这种即为“不合理的危险”。二是某些产品因本身的性质而具有一定的危险(如易燃易爆产品),但如在正常合理使用情况下,不会发生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但因产品涉及、制造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该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也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这种危险就属于“不合理危险”。

4、掌握判断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

●一是因为产品设计上的原因导致的不合理危险(也称设计缺陷);二是制造上的原因产生的不合理危险(也称制造缺陷);三是因告知上的原因产生的不合理危险(也称告知缺陷、指示缺陷、说明缺陷)

5、掌握《产品质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

●基本要求:即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5 -

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6、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包括四个方面:保证内在质量,保证产品标识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产品包装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严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

●销售者是产品质量义务包括四方面: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保持产品原有质量,保证销售产品的标识符合法律规定要求,严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7、熟悉《产品质量法》明令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

●包括:(1)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2)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3)产品或其包装上标注的厂名、厂址必须真实,禁止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4)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产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8、熟悉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

●产品只来那个担保责任是产品销售者、生产者不履行产品质量担保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属于买卖合同的范畴;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是依据《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建立的产品质量民事责任制度;产品质量担保责任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要是销售者与消费者,或者销售者与生产者、供货者等平等主体之间,在产品买卖过程中发生的民事法律责任。

●只要销售者销售的产品违反了其所做的的产品质量担保,销售者就应当承担产品质量但保证责任。

●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的方式:修理、更换、退货和赔偿损失。

●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的期限为生产者、销售者明示的产品质量担保期限或产品质量保证期。

●依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销售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销售者依法想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承担了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后,属于产品生产者或者供货者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供货者追偿。追偿的依据是销售者与生产者,或者供货者之间的产品买卖合同。

9、熟悉《产品质量法》对企业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

《产品质量法》对企业及产品质量主要采取了五方面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一是推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二是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三是实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四是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五是实行奖励制度。

(二)职业道德及专业能力要求

1、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行为准则:一是行为准则:(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全面提高质量、改善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国民质量意识、搞好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2)诚实、公正、全心全意的为企业(组织)、顾客和公众服务;(3)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不断增强服务能力;(4)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切实增进社会公益和公用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相关要求:(1)处理好公共关系:①提高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管辖范围内所有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②努力宣传质量工作对社会公众利益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③实事求是的介绍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的义务和权利;④在发表公开言论时,要事先明确说明自己的身份及受委托的对象或被授予的权限。(2)处理好与企业(组织)、顾客的关系:①在专业领域内,忠实的代表每一家企业或每一个顾客的利益;②事关与质量专业技术人员有商业联系、商业利益,以及在可能影响其判断或服务公正性的情况,要向企业(组织)或顾客如实说明情况;

③须向企业(组织)或顾客说明,如果无视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判断将会长生的不利后果;④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得泄露与顾客(包括过去和现在的顾客)有关的任何商业或技术信息;⑤没有得到有关各方面的同意,对同一服务不得接受一方以上的报酬。如果被聘或受雇,为得到聘用企业、组织或雇主的同意,不得进行另外的咨询服务。(3)处理好同事关系:①要注意对他人在工作中的贡献给与肯定;②努力帮助所管理或指导的人员在专业上不断成长和提高;③不进行不公平竞争,与所有的同行或有业务来往的认识发展友好关系,增进信任程度。

2、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P44

需具备以下专业胜任能力:(1)企业内部要求:①质量评定;②质量检验;③产品开发和质量改进;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 6 -

④质量审核;⑤安全、环境鉴定;(2)社会评价要求:①质量认定;②质量监督;③质量仲裁;④质量咨询。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

(一)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理解要点:(1)“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3)质量管理体系也可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4)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是以指挥和控制组织质量方针、目标的建立与实施,目的是实现质量目标,结构和内容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熟悉供方、相关方、程序、文件、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记录等概念

●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个人。

●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1)程序指的是一种方法、途径;(2)方法、途径未必是程序,程序是一种规定的方法、途径,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可能有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其中所规定的一种方法或途径就是程序。(3)程序不是文件,但程序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

●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1)质量手册的内容是质量管理体系;(2)组织编制质量手册的目的是通过文件的形式来规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3)满足GB/T 19001-2000标准要求的质量手册的内容至少应包括:①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②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或对其引用;③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

●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和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从而能给组织带来最大的益处。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体现在:(1)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2)质量管理体系能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相信组织能够持续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

2、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的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不是针对某种类别的产品,适用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的产品是何种类别。

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由法规规定。产品要求集中归结为顾客要求,并在规范中表述。如果提供产品的组织体系不完美,那么规范本身就不可能始终满足顾客要求,从而导致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产生,作为对规范中有关产品要求的一种补充。

3、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1)确定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2)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4)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其产生原因的措施;(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4、熟悉过程方法的概念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7 -

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5、熟悉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作用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的焦点。两者确定了预期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其资源达到这些结果。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方针应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质量目标要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他们的实现是可测量的,通常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分别规定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的实现对产品质量、运行有效性和财务业绩都有积极影响,对相关方的满意和信任也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6、了解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作用:(1)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通过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在整个组织内促进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3)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要求;(4)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5)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质量目标;(6)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7)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8)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9)决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7、熟悉文件的价值和类型

●文件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文件的使用有助于:①满足顾客要求和质量改进;②提供适宜的培训;③重复性和可追溯性;④提供客观证据;⑤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适宜性。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的文件类型:①向组织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手册;②表达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计划;③阐明要求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规范;④阐明推荐的方法或建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指南;

⑤提供如何一致的完成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包裹形成文件的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图样;⑥对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记录。

8、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方法和方式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基于过程。在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时,应对每一个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四个基本问题:①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②职责是否已被分配;③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④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审核用于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度,也用于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2)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最高管理者的一项任务是就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评价。这种评审可包括考虑修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需求以响应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变化。评审包括确定采取措施的需求;(3)自我评定:组织的自我评定是一种参照质量管理体系或优秀模式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审。自我评定可提供一种对组织业绩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成熟程度总的看法,它有助于识别组织中需要改进的领域并确定优先开展的事项。

9、了解持续改进的目的和步骤

持续改进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持续改进原则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时,其目的在于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可采取下列步骤:(1)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2)确定改进目标;(3)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4)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5)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6)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7)正式采纳更改(即形成正式的规定);(8)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

10、熟悉统计技术的作用

应用统计技术可帮助组织了解变异,从而有助于组织解决问题并提高有效性和效率。这些技术也有助于更好的利用可获得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决策。

在许多活动的状态和结果中,甚至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均可观察到数据的变化或差异。这种变异可通过产品和过程可测量的特性观察到,并且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从市场调研到顾客服务和最终处理)的各个阶段,均可看到其存在。

统计技术有助于对这类变异或有差异的数据进行测量、描述、分析、解释和建立模型,甚至在数据量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对更好的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提供帮助。从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 8 -

而有助于解决,甚至防止由变化引起的问题,并促进持续改进。

11、了解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

一个组织的各部分管理体系,互有联系,具有共同要素。最理想的是把他们整合成一个管理体系,尽量采用相同的要素(如文件、记录等)。这将有利于总体策划、资源配臵、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织的整体有效性。

1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的关系

●二者的共同点是:(1)使组织能够识别它的强项和弱项;(2)包含对照通用模式进行评价的规定;(3)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4)包含外部承认的规定。

●差别在于二者的应用范围不同。GB/T 19000族标准提出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业绩改进指南,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可确定这些要求是否得到满足。优秀模式包含能够对组织业绩进行比较评价的准则,并能适用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和所有相关方。优秀模式评定准则提供了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业绩相比较的基础。

二、ISO 9000 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了解ISO 9000族标准的由来P55

2、熟悉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结构与特点

●结构:第一部分:核心标准:

ISO 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 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 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 19011 2002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第二部分:其他标准:

ISO 10006:2003 质量管理体系项目质量管理指南

ISO 10007:2003 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ISO 10012:2003 质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ISO 10015:1999 质量管理培训指南

第三部分:技术报告和技术规范

第四部分:小册子

●特点:(1)标准的结构与内容更好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2)强调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引导组织关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产品与过程,而不仅是程序文件与记录;(3)对标准要求的适用性进行了更加科学与明确的规定,在满足标准要求的途径与方法方面,提倡在确保有效性的前提下,给予组织更多的灵活度;(4)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得到充分体现,便于从理念和思路上理解标准的要求;(5)采用“过程方法”的结构,体现了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有助于组织结合自身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来采用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6)更加强调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7)强调对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或不满意信息的监视应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重要的手段;(8)突出“持续改进”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途径;(9)对形成文件的要求更加灵活,强调文件应能够对过程带来增值,记录只是证据的一种形式;(10)强调ISO 9001标准与ISO 9004标准是一对相互协调的标准,有助于组织业绩的持续改进;(11)提高了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相容性。

3、掌握2008版ISO 9000族核心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

(一)GB/T 19000/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描述了ISO 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确定了84个相关术语及其定义。标准明确提出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强调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 9000族标准的基础。标准提出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鼓励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

(二)GB/T 19001/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证实组织有能力稳定的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9 -

程已经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进顾客满意。

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该标准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三)GB/T 19004/ISO 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标准提供了超出GB/T 19001要求的指南,以便组织考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而考虑靠发组织业绩的潜能。与GB/T 19001相比,该标准将顾客满意和产品质量的目标扩展为包括相关方满意和组织的业绩。对于最高管理者希望通过追求业绩持续改进而超越GB/T 19004推荐了指南。

标准强调实现持续改进,适用于组织的各个过程。标准不拟用于认证、法规和合同目的,也不是GB/T 19001标准的实施指南。

(四)GB/T 19011/ISO 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标准为审核原则、审核方案的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提供了指南,也对审核员的能力和评价提供了指南。

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五项审核原则,包括与审核员有关的三项原则和与审核活动有关的两项原则,强调标准所给出的指南是建立在这些审核原则基础上的,审核的特征就在于其遵循这些原则。

标准适用于需要实施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或外部审核、或管理审核方案的所有组织。标准原则上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审核,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在这种情况下需特别注意识别审核组成员所需的特定能力。

表2.2-1 ISO 9001与ISO 9004的主要区别

ISO 9001 ISO 9004 内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

目标顾客满意和产品质量的目标扩展为相关方满意和组织业绩

效果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和高效

用途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用于追求业绩的持续改进

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术语

●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

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审核准则: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审核发现: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审核结论: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的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审核结果。

●审核委托方:要求审核的组织或人员。

●能力:经证实的个人素质以及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分类

●审核目的:(1)确定受审核方管理体系或其一部分与审核准则的符合程度;(2)评价管理体系确保

满足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的能力;(3)评价管理体系实现特定目标的有效性;(4)识别管理体系现在的改进方面。

●审核分类:(1)第一方审核,亦称内部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出于管理评审或其

他内部目的,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2)第二方审核由对组织感兴趣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组织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3)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如提供符合GB/T 19001标准和GB/T 24001标准要求的认证的认证机构。

3、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及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1)审核的启动:①指定审核组长;②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③确定审核的可行性;④选择审核组;(2)文件评审的实施;(3)现场审核的准备:①编制审核计划;②审核组工作分配;

③准备工作文件;(4)现场审核的实施:①举行首次会议;②审核中的沟通;③信息的收集和证实;④形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 10 -

成审核发现;⑤准备审核结论;⑥举行末次会议;(5)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6)审核的完成

4、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别及联系

●(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包括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全部活动;(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和核心;(3)审核仅需要提交审核报告,而认证需要颁发认证证书;(4)当审核报告发出后,审核即告结束;而颁发认证证书后,认证活动并未终止;(5)纠正措施的验证通常不视为审核的一部分,而对于认证来说,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6)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不仅只是第三方审核,而对于认证来说,所进行的审核就是一种第三方审核。

四、质量认证

(一)合格评定

1、熟悉合格评定的概念和分类

合格评定是指对产品、过程或管理体系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检查和确认的活动。世界贸易组织关于贸易技术壁垒协议(WTO/TBT)更明确的指出了合格评定是指“为证明符合相关技术法规或标准进行的第一方声明、第二方验收、第三方认证以及认可的活动”。合格评定包括认证和认可。

2、了解认可的概念和分类

认可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

3、掌握认证的概念和分类

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1)认证的性质是由认证机构进行的一种合格评定活动;(2)认证的对象是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3)认证的依据是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标准;(4)认证的内容是证明认证的对象符合认证的依据。

(二)产品质量认证

1、掌握产品质量认证的概念

产品质量认证是指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由产品认证机构对某一产品实施合格评定,并通过颁发产品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要求的活动。

2、了解质量认证的发展P64

3、了解质量认证制度的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1)型式试验;(2)型式试验加认证后监督——市场抽样检验;(3)型式试验加认证后监督——企业现场抽样检验;(4)型式试验加认证后监督——在市场和企业抽样检验,即检验所用的样品,从市场上购买或到生产厂随机抽取;(5)型式试验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评定,再加认证后监督;(6)只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定和认可;(7)对一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8)百分之百检验。

4、掌握我国强制认证的标志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CCC)(图2.4.1)、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2.4.2)、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2.4.3或2.4.4)、中国饲料产品认证标志(2.4.5)、中国能源效率标识(2.4.6)

(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概念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11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指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由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合格评定,并通过颁发体系认证证书,以证明某一组织有能力按规定的要求提供产品的活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亦称质量管理体系注册。

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发展P66

3、掌握认证认可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2003年9月3日由国务院公布、1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规定,国家对认证认可工作实行在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下各有关方面共同实施的工作机制;认证认可活动应当遵循客观独立、公开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国家对必须经过认证的产品,统一产品目录,统一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标志,统一收费标准;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的人员,应当经认可机构注册后,方可从事相应的认证活动;认证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认证机构执业等等,这标志着我国认证认可(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入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4、熟悉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关系

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照表

项目产品质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对象特定产品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

获准认可条件(1)产品质量符合指定标准要求;(2)制造厂质

量保证能力(由认证机构视产品而定)

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申请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GB/T19001)和必要的补充要求

证明方式产品认证证书;产品认证标志体系认证证书;体系认证标志

证明的使用证书不能用于产品,标志用于获准认证的产品上证书和标志都不能用在产品上,但可用于正确的宣传

性质自愿/强制自愿

5、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及内容

主要活动:(1)认证的申请与受理;(2)审核的启动;(3)文件评审;(4)现场审核的准备;(5)现场审核的实施;(6)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发布;(7)纠正措施的验证;(8)颁发认证证书;(9)监督审核与复评。

第三章质量检验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

1、掌握质量检验的定义

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1)对产品而言,是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比较,判断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2、熟悉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P72

3、了解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和基本任务

(二)质量检验的功能、步骤、形式

1、熟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鉴别功能(鉴别是把关的前提。鉴别主要由专职检验人员完成)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 12 -

2)“把关”功能(是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

3)预防功能(现代的质量检验是起到预防的作用)

4)报告功能

*2、掌握质量检验的步骤

(1)检验的准备;(2)获取检测的样品;(3)样品和式样的制备;(4)测量或实验;(5)记录和描述;(6)比较和判定(7)确认和处臵

3、熟悉质量检验的形式

(1)检查原始质量凭证;(2)实物检验;(3)派员进厂(驻厂)验收

二、质量检验的分类

(一)按检验阶段分类

1、掌握按产品形成阶段划分检验的分类及基本概念

●(1)进货检验:①进货检验亦称进货验收,是产品的生产者对采购的原材料、产品组成部分等物资进行入库前质量特性的符合性检查,证实其是符合采购规定的质量要求的活动;②进货检验是采购产品的一种验证手段,进货检验主要的对象是原材料及其他对产品形成和最终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采购物品和物资。其目的在于防止不合格品投入使用,流入作业过程(工序),影响产品质量;③产品生产者应制定进货检验的职能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检验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受控物资、物品的类型、范围和控制程度,列出明细和清单;制定检验规程(细则),规定检验依据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文件、检验项目、抽样方案(或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判定和接收、拒收的准则;④进货检验的具体步骤:Ⅰ、检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凭证;Ⅱ、有包装和标签的,查看实物状态,核对实物数量,确认是否文实相符;Ⅲ、按检验规程(细则)要求进行实物及样品的外观检查,有无诸如腐蚀、发霉、变色、划痕、碰伤、变形、裂纹、气泡、缺损、夹杂、污染等质量问题;Ⅳ、按照检验规程(细则)规定进行检验、试验,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照规定判定是否合格;Ⅴ、记录检验、试验数据和结果,确认保存;Ⅵ、对不合格品采取隔离措施,并按规定做出处理决定;Ⅶ、进货检验一般由采购方质量检验及相当机构负责执行;Ⅷ、采购物资、物品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验证而需要放行的,应对该产品做出明确标识,做好记录,经规定的授权人员签字,并在检验证实不符合质量要求时能及时追回和更换的情况下,才允许放行,投入作业过程(工序)。

(2)过程检验:①过程检验是指对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一或多个过程(工序)所完成的中间产品、成品通过观察、试验、测量等方法,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②过程检验对象时本过程(工序)完成的产品,目的是判断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并证实过程(工序)是否受控,未经检验和验证复合型的在制品不能转入下一过程(工序),以避免给下一过程(工序)作业(工艺)造成困难或由不合格品(如零部件)装配交付,影响成品质量;③产品生产者根据自身作业规模、能力和管理形式制定出检验制度、检验规程(文件);④过程检验中根据过程的各阶段又有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和过程(工序)完成检验之分。

(3)最终检验:①最终检验是对产品形成过程最终作业(工艺)完成的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检验,并为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特性要求提供证据;②最终检验应在所有规定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都已完成,其检验结果满足规定要求以后才能进行;③根据产品结构和性能的不同,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内容、方法也不相同;④最终检验和试验,一般根据产品生产规模和批量大小以及产品结构的复杂程度,重要性和质量水平的不同,具体确定对整机和不见全数(逐台、逐件)、全项检测和试验,或进行抽样检验以及决定样本的大小;⑤最终检验由质量检验部门的专职检验人员负责;⑥包装检验是最终检验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为保护产品从交付到接收、使用期间不因贮存、运输等过程而发生损坏、变质等质量变异,对于有包装要求的产品在包装完成后,应检查包装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Ⅰ、检查被包装物品(件)的防护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如防潮、防震、防锈、防腐、防碎等);Ⅱ、检查包装材料、容器、箱、袋等是否严密、牢固、无破损,其规格符合技术标准和技术文件要求,能够保证物品安全运达目的地;Ⅲ、复核包装箱(装)内物品的品种、数量、质量(重量)符合规定要求,确认质量合格的标志、证明、证件齐全、无误;Ⅳ、检查随带物品品名、使用技术文件和数量与装箱(袋)单的一致性;Ⅴ、检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13 -

查包装的贮运标识是否清晰、齐全、完整,到发地点准确无误。

2、熟悉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内容(见上面)

(二)按检验场所分类

1、掌握按检验场所划分的检验分类及基本概念

●(1)固定场所检验:固定场所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的作业场所、场地、工地设立的固定的检验站(点)进行的检验活动;(2)流动检验(巡回检验):流动检验是作业过程中,检验人员到产品形成的作业场地、作业(操作)人员和机群处进行流动性检验。

2、掌握固定场所和流动检验的适用范围和缺点

●固定场所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仪器设备不便移动或使用较频繁的情况。固定检验站相对工作环境较好,也有利于检验工具或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流动检验的工作范围有局限性,一般适用于检验工具比较简单,精度要求不很高的检验,适用于产品重量大,不适宜搬运的产品。

(三)按检验产品数量分类

1、掌握按检验产品数量划分检验的分类及基本概念

●(1)全数检验:产品形成全过程中,对全部单一成品、中间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逐个(台)检验为全数检验;(2)抽样检验:是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的从一批或一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构成一个样本)进行检验。其目的在于判定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2、熟悉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的优缺点

●全数检验的优点:能提供产品完整的检验数据和较为充分、可靠的质量信息;缺点:检验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检验的周期长;需要配臵的资源数量较多(人力、物力、财力),检验涉及的费用也较高,增加质量成本;可能导致较大的错检率和漏检率。

●抽样检验的优点:相对全数检验大大节约检验工作量和检验费用,缩短检验周期,减少检验人员,特别是属于破坏性检验时,只能采用抽样检验方式。其主要缺点是:有一定的风险,尽管由于“数理统计”理论的应用,使现代的统计抽样方法,比旧式的抽样方法(如百分比抽样)大大的提高了科学性和可靠性,但只要是抽样检验,就会有错判的概率,要得到百分之百的可靠性是不可能的。

(四)按检验的执行人员分类

1、了解自检、互检、专检的含义P80

2、了解自检、互检、专检的适用范围P80

(五)按对产品损害程度分类

1、了解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检验的含义P81

2、了解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检验的特点P81

(六)按检验技术手段分类

1、掌握理化检验、感官检验、生物检验的基本概念

●理化检验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技术手段,采用理化检验用计量器具、仪表仪器和测试设备或化学物质和试验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而或许检验结果的检验方法。理化检验通常可以得到定量的数值。

●感官检验使依靠检验人员的感觉器官机型产品质量评价或判断的检查。一般使通过人的自身器官或借助简便工具,一检查产品的色、味、形、声响、手感、视觉等感觉来定性的判断其质量特性。

●生物检验P83

2、熟悉感官检验的重要性和优缺点P82

3、熟悉感官检验结果地表示方法

数值表表示法、语言表示法、图片比较法、检验样品比较法

4、熟悉生物检验的特点83

5、了解物理、化学、生物检验的分类

第四章计量基础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 14 -

一、基本概念

(一)计量基本概念

1、掌握计量的定义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的对象主要是物理量。

2、了解计量的内容

3、熟悉计量的分类

可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三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二)熟悉计量的特点

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

(三)计量法律和法规

1、了解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2、熟悉《计量法》的基本内容

(1)计量立法宗旨;(2)调整范围;(3)计量单位制;(4)计量器具管理;(5)计量监督;(6)计量授权;(7)计量认证;(8)计量纠纷的处理;(9)计量法律责任等。

二、计量单位

(一)概述

1、了解计量单位的定义

是指为定量表示同种量大小而约定的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为给定量值按给定规则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成为计量单位制。

2、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

是指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1、了解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2、熟悉SI基本单位(7个)

长度m(米)、质量kg(千克/公斤)、时间s(秒)、电流A(安培)、热力学温度K(开尔文)、

物质的量mol(摩尔)、发光强度cd(坎德拉)

3、熟悉SI导出单位和SI单位的倍数单位P93

4、了解可与SI单位并用的非SI单位

(三)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P95-96)

三、量值溯源

(一)量值溯源性

? 1、掌握量值溯源性的概念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明确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志(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量值溯源性。

2、了解量值溯源体系的构成

3、熟悉量值溯源等级图的作用

(二)测量标准及其管理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15 -

1、掌握测量标准的概念

测量标准,在我国也称计量标准,是指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2、熟悉国际测量基准和国家测量基准的概念

●经国际协议承认的,在国际上作为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志定值的依据的测量标准,称为国际?测量?标准。

●经国际决定承认的,在一个国家内作为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志定值的依据的测量标准,称为国家?测量?标准。

3、了解参考标准、工作标准和传递标准的概念

●参考标准是在给定地区或给定组织内,通常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的一种测量标准,在该处所做的测量均从它到出。

●工作标准是指用于日常校准或核查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或参考物质的一种测量标准。

●传递标准是指在测量标准相互比较中用作媒介的一种测量标准。

(三)校准和检定

1、掌握校准和检定的概念

校准: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其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检定:测量仪器的鉴定,则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2、熟悉校准和检定的依据

校准依据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

检定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3、了解校准和检定的作用

(四)检测和检验

1、掌握检测和检验的概念

检测有时也称测试或实验,是指对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象、工艺过程或服务,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

检验是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实验,并将其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的合格情况所进行的活动。

2、了解检测和检验的作用

四、测量数据的修约

1、熟悉数值修约的基本概念

2、掌握正数、负数的修值方法及其他数值修约规则

正数:“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负数:先按他的绝对值修约,然后在所得值前加上负号。

五、测量结果

(一)测量误差

1、掌握误差的概念

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所得的差,即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

测量结果是指通过测量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 16 -

2、熟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概念

3、了解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概念

(二)测量结果修正

1、掌握修正值和偏差的概念

3、熟悉测量结果修正的方法

下篇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

第五章概率统计基础

一、概率的基础知识

(一)事件及其概率

1、掌握随机现象与事件的概念

?(1)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是出现相同结果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特点:1)随机现象的结果至少有两个;

2)至于那一个出现,事先并不知道。

只有一个结果的现象称为确定现象。认识一个随机现象首先要罗列出它的一切可能发生的基本结果。这里的基本结果称为样本点,随机现象一切可能的样本点的全体称为这个随机现象的样本空间(常记为Ω)。(2)随机现象的某些样本点组成的集合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

2、熟悉事件运算

3、掌握概率的统计定义及其性质

1)与事件A有关的随机现象是允许大量重复实验的;2)若在n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n次,则事件A发生的频率为:fn(A)= kn/n=事件A发生的次数/重复试验次数

4、熟悉事件的独立性及其性质

(二)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

1、掌握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概念

随机变量表示随机现象结果的变量;

随机变量的取值是随机的,但内在还是有规律性的,这个规律性可以用分布来描述。

2、熟悉二项分布的概念及其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3、熟悉利用二项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4、掌握正态分布的概念及其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4、掌握正态分布表及有关正态分布的计算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17 -

二、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样本与统计量

1、掌握总体、个体、样本及统计计量的概念

2、熟悉数据的整理方法

3、掌握样本均值、中位数的概念及计算

4、掌握样本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与计算

(二)参数估计

1、了解点估计及其无偏性的概念

2、掌握整台分布均值、方差、标准差的常用点估计

3、熟悉正态概率值的使用

三、回归分析

(一)散布图及相关系数

1、掌握散布图的概念和做法

2、熟悉样本相关系数的定义、计算及其检验

3、掌握相应不同相关系数散布图的类型

(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计算

2、熟悉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在预测中的应用

第六章抽样检验

一、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抽样检验

1、掌握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抽样检验是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一批产品或一个生产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的检验。其目的在于判定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是否可以被接收。

2、熟悉抽样检验的特点和分类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 18 -

抽样检验特点:检验对象是一批产品,根据抽样结果应用统计原理推广产品批的接收与否。不过经检验的接收批中仍可能包含不合格品,不接收批中当然也包含合格品。

A.按检验特性值的属性可将抽养检验分为:

(1)计件抽样检验(根据被检验样本中的不合格产品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

1)计数抽样检验{

(2)计点抽样检验(根据被检验样本中的产品包含的不合格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2)计量抽样检验是通过测量被检样本中的产品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并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

B.按抽样的次数也即抽取样本的个数(不是指抽取的单位产品个数,即样本量)

1)一次抽样检验

2)二次抽样检验

3)多次抽样检验

4)序贯抽样检验(不限制抽样次数)

3、掌握单位产品、(检验)批、批质量、批量、批接收性的概念与定义

A单位产品:为实施抽样检验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产品单位。

B检验批:指提交进行检验的一批产品,也是作为检验对象而汇集起来的一批产品。

C批量:检验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常用N表示。

D不合格:指单位产品的任何一个质量特性不满足规范要求。

E不合格品: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不合格打单位产品,称为不合格品。

F批质量:指单个提交检验批产品的质量,通常用P表示。

4、掌握不合格及不合格品的概念及其分类

不合格是指单位产品的任何一个质量特性不满足规范要求。

不合格品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不合格的单位产品。

2、掌握生产方风险α、使用方风险β、接收质量限AQL、极限质量LQ的基本概念

4、了解接收概率的含义和依次抽样方案OC曲线的变化规律

5、熟悉过程平均的概念及其估计方法

二、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及GB/T 2828.1的使用

1、掌握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的适用范围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是根据过去的检验情况,按一套规则随时调整检验的严格程度,从而改变也即调整抽样方案。(是一个抽样体系)主要适用于连续批检验。

2、掌握一次与二次抽样方案的判断程序

3、掌握过程平均级接收质量限AQL的基本概念

接收质量限(AQL)是当一个连续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19 -

4、掌握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GB/T 2828.1的使用程序

1)连续5批或不到5批中就有2批不接收,则从下批起转到加严检验;

2)进行加严检验时,如果5批初次检验接受,则从下批起恢复正常检验;

3)从正常检验到放宽检验;

4)从放宽检验到正常检验;

5)暂停检验(加严检验开始,累计5批加严检验不接收时,应停止抽样检验)。

5、掌握GB/T 2828.1的转移规则

6、熟悉检验水平及其确定方法

7、熟悉检验批的组成

8、了解几种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

9、熟悉AQL的确定方法

10、了解交检批的处理方法

三、孤立批计数抽样检验及GB/T 2828.2的使用

1、掌握孤立批的概念

孤立批是指生产不稳定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批,包括新产品试制,单批生产以及对生产过程质量还不够了解的产品批。

2、熟悉使用GB/T 2828.2的检验程序

孤立批抽样检验方案:

1)规定单位产品需检验的质量特性,并规定不合格的分类;2)根据产品批的来源选择合适的抽样模式;3)规定检查方案所需的要素,检查抽样方案。

第七章统计过程控制

一、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

1、掌握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

统计过程控制(SPC):是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并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符合规定要求的一种质量管理技术。

2、了解统计过程控制的特点

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工序)对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的监控与评估。是一种预防性的方法。

二、常规控制图

1、掌握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监察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2、掌握统计控制状态的基本概念

1)统计控制状态,也称稳态,即过程中只有偶因而无异因产生的变异状态。

2) SPC(统计过程控制)就是以统计控制状态(稳态)作为基准的。

3、熟悉常规控制图的作用、类别和用途

4、熟悉3α原则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内部)

- 20 -

(完整版)[整理]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知识》练习.

推荐:一级结构工程师模拟试题 单选题 1.蒸汽采暖系统宜采用哪种散热器? A.钢制柱型 B.铸铁柱型 C.板型 D.扁管型 答案:B 2.当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装置采用热量表时,系统的公用立管和入户装置应设于何处? A.明装于楼梯间 B.设于邻楼梯间或户外公共空间的管井内 C.明装于每户厨房间 D.设于邻厨房的管井内 答案:B 3.分户热计量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没必要设置何种装置? A.加压泵 B.热量表 C.流量调节装置 D.过滤器 答案:A 4.哪种民用建筑的采暖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A.办公楼 B.高层住宅 C.学校 D.幼儿园 答案:D 5.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对最大传热阻有要求 D.对最小传热阻有要求 答案:D 6.当发生事故向室内散发比空气密度大的有害气体和蒸汽时,事故排风的吸风口应设于何处? A.接近地面处 B.上部地带 C.紧贴顶棚 D.中部 答案:A 7.对于放散粉尘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和蒸汽,而不同时散热的生产厂房,其机械通风方式应采用哪一种? A.下部地带排风,送风至下部地带

B.上部地带排风,送风至下部地带 C.下部地带排风,送风至上部地带 D.上部地带排风,送风至上部地带 答案:C 8.对于系统式局部送风,下面哪一种不符合要求? A.不得将有害物质吹向人体 B.送风气流从人体的前侧上方倾斜吹到头,颈和胸部 C.送风气流从人体的后侧上方倾斜吹到头,颈和背部 D.送风气流从上向下垂直送风 答案:C 9.高大空间空调送风口,宜采用何种形式? A.散流器或孔板 B.百叶风口或条缝风口 C.格栅或圆盘 D.旋流风口或喷口 答案:D 10、构件正常工作时应满足的条件是指: (A)构件不发生断裂破坏; (B)构件原有形式下的平衡是稳定的; (C)构件具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D)构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答案:(D) 1.当中庭高度大于12m时,应设置什么防排烟设施? A.屋顶自然排烟 B.侧墙自然排烟 C.机械加压送风防烟 D.机械排烟 答案:D 2.居民生活用气设备严禁安装在何处? A.卧室 B.厨房 C.卫生间 D.门厅 答案:A 3.地下室、半地下室25层以上的建筑,燃气引入管宜设采用何种阀门? A.截止阀 B.闸阀 C.安全阀 D.快速切断阀 答案:D 4.设在高层建筑内的通风、空调机房门应采用() A.甲级防火门 B.乙级防火门 C.丙级防火门

最新AutoCAD认证初级工程师考试大纲汇总

A u t o C A D认证初级工 程师考试大纲

专业级(Professional Level) 一、概述(30题) 考试内容 安装AutoCAD 2007系统所需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环境,新建、打开、保存图形文件,基本术语与图形界面,清除屏幕(专业模式),工作空间的概念,菜单系统,传统的帮助和实时助手。 考试要求 1、了解AutoCAD发展史、了解安装AutoCAD 2007系统所需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环境、使用清除屏幕(专业模式),AutoCAD2008支持的操作系统平台(2008版新增),AutoCAD2009支持的操作系统平台(2009版新增) 2、熟悉AutoCAD的基本术语和用户界面(工具栏、工具选项板、状态栏、工作空间、面板(2007版新增)、功能区(2009版新增)、快速访问工具栏(2009版新增)、菜单浏览器(2009版新增)),熟悉菜单的使用(下拉菜单、快捷菜单等)(2009版部分新增) 3、用户界面的增强功能(工作空间、面板、选项板增强,图形状态栏,通过信息中心获取信息)(2008版新增)(2009版部分新增) 4、熟悉动作录制器的使用(2009版新增) 5、熟悉文件的新建、打开与保存(2009版部分新增) 6、了解工作空间及多文档设计环境(2009版部分新增) 7、熟悉在线帮助和实时助手的使用、了解图形的局部打开,了解AutoCAD与Internet连接(2007版新增),了解快速查看(2009版部分新增) 二、基础操作(25题) 考试内容

用户坐标系、世界坐标系的概念和坐标输入,动态输入,图层的基本概念及使用,视图的概念及使用,模型空间、布局的概念及创建(切换),对象捕捉、追踪和极轴追踪,设置、查询对象的特性和查询图形信息,视窗显示控制,样板文件的创建及使用,多文档设计环境、图形的局部打开。 考试要求 1. 掌握用户坐标系、世界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在绝对坐标、相对坐标、极坐标下的坐标输入方法,掌握动态输入的概念、动态输入的开关以及指针输入和坐标输入。 2. 掌握图层的基本概念及使用,掌握创建图层的方法 3. 图层的改进——按视口替代图层特性(2008版新增)(10题) 4.图层管理器的增强,DWF参考底图图层控制、降低视觉复杂程度(2008版新增)(15题) 5. 熟悉视图概念及使用 8. 了解模型空间、布局的概念及创建(切换) 6.掌握AutoCAD中对象几何特征点捕捉的功能和极轴追踪,如栅格、正交、自动捕捉、对象捕捉、对象追踪等 7. 掌握查询(设置)对象的特性,如图层、颜色、线型和线宽及用对象特性管理器修改对象的特性,了解查询图形信息,能使用查询命令获取对象的数据库信息(如距离、面积)等,掌握快捷特性的使用(2009版新增) 8. 熟悉应用各种命令、工具栏按钮、菜单方式对视窗缩放、平移等操作 9. 掌握应用向导、样板图、默认设置,创建用户自己的绘图环境 三、基本绘图与编辑方法(80题) 考试内容 各种二维绘图命令,图案填充,各种图形编辑命令,基本3D实体建模及综合建模的绘制,3D实体的编辑,创建和修改材质,相机的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技术实务笔记整理》第一篇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技术实务笔记整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2、氧化剂(助燃物):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3、引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1.直接火源——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 2.间接货源——高温、自燃起火 4、链式反应: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一定的助燃物浓度 一定的点火能量 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第二节:燃烧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1、闪燃: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却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闪点即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2、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着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着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即燃点。 3、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可将自燃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 受热自燃是指没有外界明火的直接作用,而是受外界热源影响引起的自燃。引起受热自燃的主要原因有接触灼热物体 4、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的剧烈膨胀等现象。(压力突变)。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1、闪点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意义: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闪点应用: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 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2、燃点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燃点与闪点的关系: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对于闪点在100℃以上的可燃液体,闪点和燃点差值达30℃,这类液体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闪燃,

初级工程师试题

2003年质量工程师考试(模拟考试下午题) 一、单选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1.设A、B是两个事件,P(A)=1/2,P(B)=1/3,P(AB)=1/4,则P(AUB)为:( ) a:7/12 b:1 c:5/6 d:3/8 2.A、B、C为三个事件,若A发生,而B与C都不发生的事件要表示为:( ) a: b: c: d: 3.10件产品中有2件不合格品,现从中随机抽取3件,则其中最多有一件不合格品的概率为) a:1/15 b:2/15 c:10/15 d:14/15 4.同时掷二颗骰子,用X表示二颗骰子点数之和,则X的的可能取值有( )个。 a.6 b.11 c.26 d .36 5.某生产小组由5人组成,现从中选正、付组长各一人(一人不兼二职),将所有选举的结果构成样本空间,则其中包含的 样本点共有:( ) a.5 b.10 c.20 d .15 6.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则: 则:P(1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 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

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 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五者一社区记忆技巧: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二)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和综合能力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有焰燃烧还需具备链式反应自由基。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一定的助燃物(氧化剂)、一定的引火源(温度)和不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第二节燃烧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 燃烧的 类型 着火 燃烧的开始,出现 火焰为特征 定义可燃物+空气+一定温度和引火源-引起燃烧-着火源离开后继续燃烧 分类 点燃 (强迫着火、引燃) 定义:从外部能源(如电火花)得到能量-使混气 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燃烧波传播 自然 定义: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 类型:(1)化学自然:常温下发生 (2)热自然:可燃物与氧化剂预混+加热(不 是点火) 爆炸 定义 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 放出巨大的能量 特质 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 原因。 说明:燃烧类型之一的爆炸主要指化学爆炸(而不是物理爆炸) 三、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闪燃 定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一闪即灭)的液 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 意义 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因为越容易达 到)。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若液体的温度低于 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发生着火。 应用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 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燃点 定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外部热源(引火源)使物质(固、液、气)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 所需的最低温度 意义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因为越容易达到) 应用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 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固体的火灾危 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自然点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不需要外部引火源)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1.胶体结构的材料与晶体、玻璃体结构的材料相比,其: (A)强度较高、变形较小 (B)强度较低、变形较小 (C)强度较低、变形较大 (D)强度较高、变形较大 2.材料属憎水性或亲水性,以其: (A)孔隙率%为0或>0划分 (B)润湿角Q>1800或≤1800划分 (C)填充率%为100或<100划分 (D)润湿角Q>900或≤900划分 3.要求干缩小、抗裂性好的厚大体积混凝土,应优先选用: (A)普通硅酸盐水泥 (B)硅酸盐水泥 (C)快硬硅酸盐水泥 (D)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4.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o与设计强度f cu,k的关系是: (A)f cu,O=f cu,k-tσ(t< 0 (B)f cu,O=f cu,k+tσ(t<o) (C)f cu,O=f cu,k (D)f cu,O<f cu,k 5.在不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当混凝土的流动性太小或太大时,调整的办法通常是:(A)增减用水量 (B)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减水泥浆量 (C)增大或减小水灰比 (D)增减砂石比 6.软化点表示石油沥青的: (A)防火性 (B)温度敏感性 (C)粘滞性 (D)塑性 7.钢材经过冷加工、时效处理后,性能发生了下列何种变化? (A)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 (B)屈服点降低,抗拉强度、塑性、韧性都有提高 (C)屈服点提高,抗拉强度、塑性、韧性都有降低 (D)屈服点降低,抗拉强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8.确定地面点位相对位置的三个基本观测量是水平距离和以下哪项? (A)水平角和方位角 (B)水平角和高差 (C)方位角和竖直角 (D)竖直角和高差 9.DS3光学水准仪的基本操作程序是: (A)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B)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C)粗平、精平、对光、读数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需要准备什么及心得经验

1、复习班:参加与否视自己情况,在校生或者刚毕业没几年的大可自己复习,有总结题型、总复习作用。参加复习班之前,一定要大略看一遍教材,否则不如自己看。 2、教材:个人推荐天大版。建工版虽详细,但不适合短期复习。且天大版习题一般均为历年考题。 3、时间与心血:一两周的复习时间只对基础功扎实的人适用。 4、周云的题:一定要做一遍,通过做题总结与反思。 5、模拟题:找三套,考试前一个月做一遍。判断一下自己的水平,找到薄弱环节。 6、考试知识点:比如某科某章占几分,一定要统计出来,有重点的看,做到心中有数。来源有二:一为通过辅导班老师渠道;二为通过往年考题自己统计。 7、历年考题:一定要搞到最新的一套,有的书会附一套考题。 8、高数:占24分,重点。辅导班的老师讲课对基础薄弱的人可一周内提高5~10分。自己应作重点看一遍原书+周云习题。只要掌握各章分数分布,参照去看,即可得分,本门课一定要花时间重点去看,且必须大量做题。 9、物理:根据天大版看,做好题,题型一般不难,只是根据原理变化出题。 10、化学:严格掌握参考书各条规律,做好每一道习题并反思到化学规律上去。此门课最好听一下辅导班,有几个总结的公式是老师直接总结的最后结果,如自己算要10分钟左右,如Ksp与S的关系式等。本课关键是要弄懂化学原理并灵活运用。 11、理力:理科拿分的地方。学习班的老师会给你很大益处。 12、材料力学:很多部分要看一下原书。弄懂原书例题,做好周云习题。 13、流体力学:很多人没有学过这门课。实际上这门课只要花三周是最容易拿分的。(最好有一本原版教材看一遍,便于全面理解)天大版的教材很好,涉及了各方面,不要做太复杂的题,会有一道较复杂的而已。量纲分析一章较难,简单涉及以下即可。 14、建筑材料:主要拿分的地方。一定要把所找到的题做一遍,知道考点。因为天大版虽然很全,但这门课考点可能需要你一句一句的细看。不作全题是不行的。 15、电工学:即使不看书,对照考试手册,也会有4分左右可拿,连续两年如此,不知明年会否改革。 16、工程经济:换了新大纲,基本上全是计算题,要会做题,不是以前考概念题的样子了。 17、计算机:白给的分。考98了,数值方法删了,一般有一道较难的,正常人会得7分左右。建议:98题看一遍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教程(考工程师发的那本),程序语言看谭浩强版的FORTRAN程序设计(二级)教程。这门课程序方面听辅导班的收获不大。 18、结构力学:少看计算,多看概念,以分析为主。很多题是具有迷惑性的,看了结构原理不等于会用他做题。重点,占30分,一定要拿下。要看原书。 19、土力学:做结构的没有避开的,都熟悉。找清知识点分布,最好看一遍原书,今 年就有一道原书上原话的,辅导书就没有。 20、工程测量:一定要通过《做题》掌握好复习参考书各章内容。 21、混凝土、砌体、钢结构:少看计算,基本不考(2004年以前),均为概念性题,看一下原书(教材),以及规范那些概念和构造的东西。 22、施工:有不少概念题,按知识点复习。 23、试验:天大版+周云足已。 24、法规:把主要的几个法规(网上有),打印下来,考前几天浏览一遍,做几个题型了解一下即可。 25、模拟题:一定要做,通过模拟题掌握速度、自己答题的缺点、目前水平等。注意,很多题看似简单,但如不仔细审题,极易错误。一时马虎,考后后悔。 26、时间:基本上午没时间检查。下午2个小时答完,这个样子。 27、考试手册:数学公式很全,基本全有,可直接得几分;物理仅有几个基本公式(声强、速率分布、速率、碰撞频率、绝热做功表达式);化学几个(蒸气压渗透压、沸点、凝固点、尼乌斯、速率与温度、平衡常数与温度、能斯特、周期表、电极电势表);理力有汇交力系的合成、平衡方程、滑动摩擦、摩擦角、自

助理工程师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建筑工程类初定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复习题(工民建) 一、选择题(120题) 1、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属于建筑物。 A、住宅、堤坝等 B、学校、电塔等 C、工厂、水塔 D、工厂、展览馆等 2、一般民用建筑的屋顶防水层使用年限为()。 A、5年 B、10年 C、15年 D、25年 3、下列哪项属于下沉式天窗的一种()。 A、井式天窗 B、矩形天窗 C、矩形避风天差窗 D、井式避风天窗 4、为保证楼梯的正常通行需要,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且不能小于( )。 A、1.2m B、1.3m C、1.4m D、1.5m 5、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基础的稳定性,基础埋深不能少于( )。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6、基本模数的数值为( )。 A 、600mm B 、300mm C 、100mm D、50mm 7、当门窗洞口上部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其过梁可选用()。 A、平拱砖过梁 B、弧拱砖过梁 C、钢筋砖过梁 D、钢筋混凝土过梁 8、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是( )。 A、使墙角挺直 B、加快施工速度 C、增强建筑物的刚度 D、可按框架结构考虑 9、屋顶的坡度形成中材料找坡是指( )。 A、利用预制板的搁置 B、选用轻质材料找坡 C、利用油毡的厚度 D、利用结构层 10、有关楼梯设计的表述,哪一条不恰当?()。 A、楼梯段改变方向时,休息平台处的宽度不应小于楼梯段宽度。 B、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20级,亦不应小于3级。 C、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m。 D、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梯井净宽不应大于200mm,栏杆垂直净距不应大于110mm。 11、民用建筑的主要楼梯一般布置在( )。 A、建筑物次要入口附近 B、门厅中位置明显的部位 C、一定要在房屋的中间部位 D、一定要在房屋的端部 12、钢结构的特点在于( )。 A、防火性能好 B、较经济 C、强度高、施工快 D、构造简单 13、管线穿越楼板时,何种管线需加套管( )。 A、下水管 B、自来水管 C、电讯管 D、暖气管 14、建筑的构成三要素中()是建筑的目的,起着主导作用。

完整word版一级消防工程师重点学习笔记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1.燃烧的必要条件-点火三角形-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 2.燃烧的必要条件-点火四面体-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链式反应自由基。 3.直接引火源包括: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高温、自燃引火源不属于直接引火源。 第二节燃烧类型 4.燃烧分为两种,着火和爆炸,点燃和自燃都属于着火。 5.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闪点<28℃的为甲类,28℃≤闪点<60℃的为乙类,闪点≥60℃为丙类。 6.对于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表面积与体积比等因素的影响。而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燃烧方式及其特点 7.气体燃烧分为扩散燃烧与预混燃烧。 8.液体燃烧分为闪燃、沸溢、喷溅三个阶段。

固体燃烧分为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9. 燃)、动力燃烧(爆炸)。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10.火灾的定义: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11.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火灾分为: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可溶化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火灾)。 12.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火灾可以分为: 13.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第二节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14.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纵火。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2010 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基础考试大纲 一、高等数学 1.1 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及混合积;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直线方程;平面方程;平面与平面、直线与直线、平面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点到平面、直线的距离;球面、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旋转轴为坐标轴的旋转曲面的方程;常用的二次曲面方程;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方程。 1.2 微分学 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的性质及无穷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及其类型;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高阶导数;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切线及法平面和切平面及切法线;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曲线的凹凸性、拐点;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二阶偏导数;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多元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及其简单应用。 1.3 积分学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广义积分;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和应用;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和旋转体的体积。 1.4 无穷级数

助理工程师考试试题(基础理论)

、判断题 1、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间距是相同的。(X ) 2、大中型商场建筑的选址应有不小于1/6 的周边总长度和建筑物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与一边城市道路相邻接。 ( X ) 4、人口毛密度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 )0 ( V ) 5、城市煤气管网布置中,不允许将煤气管和其他管线布置在同一地沟内。 (V) 6、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的内容有总则、城市性质、城市规模0 ( X ) 7、我国总人口增长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之间的关系是自然增长率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相对较慢0 ( X ) 8、唐长安城采用的是中轴线对称布置的格局0 ( V ) 9、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0 ( V ) 10、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的道路、广场和停车等用地属于对外交通用地0 ( X ) 12、超过3000座的体育馆,超过2000座的会堂,占地面积超过3000川的展览馆、博物馆、商场,宜设环形消防车道0 ( V ) 13、客运交通枢纽与城市客运交通干道无密切的联系,但不能冲击和影响客运交通干道的畅通0( X ) 14、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开始之前最先应取得施工许可证0 ( X ) 15、在总体规划中,应确定各级道路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及标高。

(X ) 16、小区内的老人、青少年活动用地应该参与居住区用地平衡。 ( V ) 18、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商的方式。( V ) 19、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对已经不存在的历史文化古迹不提倡重新建造。( V ) 20、城市规划的实施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也关系到公民和法人和社会团体方方面面的根本利益。 ( V ) 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由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V) 20、现代城市规划较为完整理论体系的出现是以“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为标志。(V) 30、城市设计手法通常只在编制城市详细规划时加以应用。(X ) 31、设计等高线法是竖向规划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V) 2、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V ) 3、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V)

教资-综合素质-笔记整理

( 综合素质教资 5天:真题大题整理(上下午)→书(晚+上午)→作文(下午晚上+上午)→选择题文学常识外刷(下午晚上)→背(上下午)→文学常识(整理公务员历史文化艺术常识,两天,法律常识整理,其他来不及算了)。 加粗为常考点 一、单选(29题,2分/题) 1-5题,考查第一章职业理念,常见设问老师的做法正确的是、不恰当的是。6-12题考查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根据题干选择合乎法律的选项。13-16题考查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涉及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常问老师行为正确的是。17-25题考查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见某学说的提出者、诗词作者、历史地名、历史典故、艺术、正确的理解等。26-29题考查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涉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简单操作,逻辑关系是否一致、数学规律各设一道。 下面的是常考的点,侧重应用,不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 1、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 2、素质教育观基本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社会实践╳) , 4、素质教育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促进个性发展。 5、新课改的教学观/更新教育理念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过程、关注体验、评价多元化) 6、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因为素质教育主渠道还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 1、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材料题)

2020年消防工程师考试考点重点笔记总结资料

2020年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实务考点重点笔记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1.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现象。 2.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3.大部分燃烧产生和发展需要4 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 度) 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口诀:可助火势) 4.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为着火和爆炸。 5.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6.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7. 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和动力燃烧(爆炸)。(口诀:发表意见时发烟才有动力)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1.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 放火和雷击。 2.灭火的方法有冷却、隔离、窒息和化学抑制。 3.火灾分A、B、C、D、E、F 六类。A 类固体、B 类液体、C 类气体。 4.火灾按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记忆方法:313,151) 特别重大火灾:死30 人,伤100 人,损1 亿。 重大火灾:死10 人至30 人,伤50 人至100 人,损5000 万至1 亿。 较大火灾:死3 人至10 人,伤10 人至50 人,损1000 万至5000 万。

一般火灾:死3 人,伤10 人,损1000 万。 5.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口诀:防(放)备吸烟的不玩雷电)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递、热对流和热辐射(太阳向地球表面热传递的过程)。 (口诀:传对幅) 7.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闷顶内、外墙面。 (口诀:管缝内外开) 8.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轰燃)和衰减阶段。 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 0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 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02.粉尘爆炸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 (3)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03.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 围扩大;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04.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其爆炸极限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 外界条件下,其爆炸极限也不同。如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要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下限会降低。 05.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最新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基础部分)总结

2012年最新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试大纲 基础考试大纲 一高等数学 1.1 空间解析几何(就这个而言,掌握直线与面的方程中其分母的意义,一个是法相,一个是直线方向。考过两次两次都是基本概念,很简单!) 向量代数直线平面柱面旋转曲面(注意绕哪个轴转,用什么替换什么)二次曲面空间曲线 1.2 微分学(考的很基本知道求导什么意思就可以,基本公式都能在那本书上找到。当然很基本的东西还是记记吧,免得费时间,上午的时间不是很宽裕。其中有一次考了偏微分,不过也是很简单的那种。) 极限(有一道题,重要极限,等价代换,罗毕塔法则)连续导数微分偏导数(考过,直接套公式)全微分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1.3 积分学(个人认为积分不会考到面积分与体积分,看看最简单的积分和二型线积分,几乎就是直线组成的三角形)不定积分定积分广义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平面曲线积分积分应用 1.4 无穷级数(我是放弃了,考过幂级数的展开,以一个函数为基本,凑成那种样子就可以了,到了考试的时候来凑能凑出来) 数项级数幂级数泰勒级数傅里叶级数 1.5 常微分方程(会个变量分离就是了,常系数线性方程要知道,我记得这个书上都是给了的)可分离变量方程一阶线性方程可降阶方程常系数线性方程 1.6 概率与数理统计(古典概型会有一道吧,这个应该问题不大。数理统计这个地方我都是考前死记硬背,确实学的不好不能理解) 随机事件与概率古典概型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一元回归分折 1.1.7 向量分析 1.8 线性代数(行列式肯定有,一般考的是求逆什么的,直接套公式,特征值和线性相关也考,要是这两个考到了就自求多福吧,这里我也希望看到了的能教教我线性相关的问题,用自己理解的话说一下,我到现在为止也只能死记概念,什么意思都不真切,做题是不会的) 行列式矩阵 n 维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 二普通物理(嘿嘿,物理我觉得不用花什么时间,我把几个勾出来自己看看就行了, 这个是花了很长时间也拿不了什么分的)2.1 热学(就那个什么啥等压变换啊,等温啥的……那个看看,) 气体状态参量平衡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的统计解释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内能 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功热量 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 气体的摩尔热容循环过程热机效率(这个要考的那书上有,在后面绝对能翻到)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电子类初级工程师考试

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考试说明 前言 为了推动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社会化,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服务,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经中国科协批复,中国电子学会开展电子信息类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性质属于同行认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标准、注重能力,追求最大的社会认可度和最终的国际互认。 电子设计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项目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为了促进电子设计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项目的开展,在中国科协和中国电子学会的领导下,由中国电子学会电子设计工程师专业技术认证委员会和认证项目办公室会同相关专家共同编写了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全国统一考试说明。 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的宗旨是着力提高被认证者的实践能力。该认证以能满足企业对电子工程设计人员的要求为最终目标,以企业电子设计实际工作内容为主导,使通过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者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所用。 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采取统一认证标准、统一师资培训、统一技术资源、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管理、统一证书发放的六统一模式。 认证考试采取考培分离原则、实施全国统一考试,认证考试由经学会认可的考试中心进行,考试分综合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综合知识考试通过智能化考试平台完成(网考),实操考试又分为机考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实操机考部分与综合知识考试一样,通过智能化考试平台完成(网考),而实际操作部分通过电子设计工程实训实验平台完成。 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为全国性统一考试,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缩小学校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差距,加强认证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使被认证的学员满足社会对电子设计人才的需求。 考试说明对认证综合知识考试及实操考试的题型、考试内容、考试方法都做了较详细的介绍,相信本说明对培训、认证机构的业务开展,被认证学员更好的准备好认证考试会带来极大的帮助。 由于时间仓促,在编写过程中难免疏漏,恳请各位专家、同仁和学员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设计工程师专业技术认证委员会 二○○九年八月 综合知识考试 一、考试性质 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综合知识考试为全国性统一考试。综合知识考试着重考查考生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知识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提

(word完整版)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综合素质 模块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素质教育) 1. 素质教育观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 质”一一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⑸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 素质教育观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 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_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4. 素质教育观产生 20C 80-90年代末提出。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 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 素质教育观发展 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 _ 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629,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 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 中学素质教育 (1 )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 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