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七宝第二中学功和机械能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上海七宝第二中学功和机械能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上海七宝第二中学功和机械能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上海七宝第二中学功和机械能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上海七宝第二中学功和机械能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AB=3AE,AC=2AE,AD=1.5AE。若把物体沿AB、AC、AD三个斜面匀速地拉到顶端A时,(不计摩擦)则()

A.沿着AB用的拉力小,做功多B.沿着AC用的拉力小,做功多

C.沿着AD用的拉力大,做功少D.沿着三个斜面用的拉力不相等,做功一样多

2.如图所示,重为60牛的物体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与重为6牛的物体乙用细绳相连,绳的重力和滑轮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当物体乙恰好能以0.2米/秒的速度匀速下落时,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绳拉甲物体的力为6牛

B.甲物体的速度为0.2米/秒

C.5秒内绳的拉力对甲物体做的功为60焦

D.绳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W

3.如图所示,轻质均匀杠杆分别挂有重物G A和G B(G A>G B),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当两端各再加重力相同的物体后,杠杆

A.仍能保持平衡

B.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C.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D.不能确定哪端下沉

4.如图所示,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分别将A、B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G A>G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η乙(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B.甲滑轮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

C.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D.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比乙的重

5.关于定滑轮、动滑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而动滑轮实质是不等臂杠杆

C.又省力又少移动距离的动滑轮是无法实现的

D.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只能省一半力

6.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B.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C.机械做功时,工作时间越短,功率一定越大D.利用机械做功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7.用4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2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绳的自由端用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同

B.F1大于F2

C.v1大于v2

D.F1和F2做的功不相等

8.工人师傅用拉力F1将重物匀速搬运到h高处,对重物做的功是W1;若工人改用动滑轮将该重物匀速提升到h高处,拉力为F2,对重物做的功是W2(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力可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B.F1

C.W2>W1D.W2=W1

9.如图所示,一根直硬棒被细绳系在O点吊起.A处挂一实心金属块甲,B处挂一石块乙

时恰好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计硬棒与悬挂的细绳质量,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甲的质量和密度都比乙大

B.O点绳子拉力一定等于甲、乙重力之和

C.如果甲浸没在水中,硬棒会逆时针转动

D.如果甲浸没在水中,要使硬棒水平平衡,可将乙向右移动

10.如图所示杠杆,力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当此杠杆在动力F作用下,将一个由细绳系的物体由图中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则

A.F大小始终不变B.F先变大后变小

C.F先变小后变大D.无法判断F大小的变化

11.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的大小为()N,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N.

A.200N;10N B.200N;20N C.20N;10N D.20N;20N

12.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A和B,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且G A>G B,此时杠杆平衡,如图(a)所示,若将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如图(b)所示,杠杆将会()

A.A物体下移,B物体上移B.A物体上移,B物体下移C.仍将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一种轮式垃圾桶,拖动时它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垃圾桶底部的小轮子是为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若拖动时垃圾桶总重为120N,且动力臂为阻力臂的3倍,要保持垃圾桶平衡的拉力F为______N。

14.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在此过程中,测力计上升的高度s为0.2m.物块重G为1.5N,物块上升的高度h为0.3m,杠杆的机械效率为75%,则测力计的示数

F=______N,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是______。

15.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圆柱形的),重是100N,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的一端微微抬起,所需的最小力是 _______N。

16.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________W,物体A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17.如图6,长为3米的匀质平板的中点能绕固定的支点转动,平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在板上站两个小孩.已知20千克的甲小孩位于板的中点,30千克的乙小孩位于板的左端.现两个小孩均以0.1米/秒的速度同时向右慢慢移动,_____ s时间后平板开始转动;乙小孩在这一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 W.(g=10N/kg)

18.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 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 N,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N,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 N.

19.如图,一个轻质杠杆可绕O点转动,甲、乙两物体分别用细线悬挂在杠杆的A、B两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甲物体重10 N,则乙物体重_____N。如果将支点O向A端移动,____端将下沉(选填“A”或“B”)

20.如图所示,某人用一个定滑轮将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60 kg的物体往上拉,此人的质量为50 kg.当此人用450 N的拉力拉物体时,则物体________被拉上来(填“能”或“不能”),此时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N.若此人用650 N的拉力往上拉物体,则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物体拉上来(g=10 N/kg).

三、实验题

2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验次数123

G446

钩码重/N

h0.10.10.1

钩码上升的高度/m

F 1.8 1.6 1.8

绳端拉力/N

s0.30.4

绳端移动距离/m

.

机械效率η74.1%625%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_____(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2)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3)小组同学再用第2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s漏记,但仍然计算出第3次的机械效率η=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4)用同一个滑轮组装置提升重物,所提物体越重,机械效率____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在测量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杠杆两边挂上钩码后发现杠杆不平衡,则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表为某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实验方案

动力

(牛)

动力臂

(米)

阻力

(牛)

阻力臂

(米)

1挂等量的钩码,分别作为动力和阻

力.

20.0520.05

2挂不等量的钩码,分别作为动力和

阻力.

40.0360.02

3挂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分别作

为动力和阻力.

30.02 1.50.04

4挂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分别作

为动力和阻力.

5.80.0450.04

a、该同学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实验序号4的数据显然发生错误,若记录无误,则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4)该同学在学习了机械功后,认为力×力臂的单位恰好是“牛×米”,那么就可以将“力×力臂”的单位合写成“焦”.你认为该同学的认识是__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23.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先后组成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个滑轮组并用这三个滑轮组各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将表格中的数据①②补充完整.①_____;②_____。

(2)已知实验次数3中的数据是通过滑轮组丙实验得到的。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次数2中的数据是通过滑轮组_____实验得到的。

(3)分析实验次数2和3的数据可初步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时,提升的物体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24.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F A×OA=F B×OB.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

理?________.为什么?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

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继续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将总重为G的钩码挂在杠杆A处,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其移动的距离为S,则杠杆的机械效率η=___(用题中字母表示).若将钩码移动到B点,仍将它匀速提升h的高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 (>/=/<) F,杠杆的机械效率η′_____ (>/=/<)η25.小明使用几个相同的滑轮分别进行机械效率的测定,如图所示。他将测得的钩码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计算得出的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和机械效率η等数据一并记入下表:

实验次数G/N F/N h/m s/m W有用/J W总/Jη

12 2.10.10.10.20.2195.2%

22 1.20.10.20.20.2483.3%

320.90.10.30.20.2774.1%

420.90.30.90.60.81★

520.60.10.50.20.3066.7%

(2)比较1、2次实验数据可知:第2次的机械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

(3)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

(4)比较3、5次实验数据可知:在被提升的重物一定时,所用滑轮组的动滑轮越重,滑轮

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26.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钩码

重/N

钩码上升

的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的

读数/N

弹簧测力计上

升的距离/cm

机械效率

1280.82483.3% 245 1.515①______ 3610②______③______90.9%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3)从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做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______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5)若不考虑绳重的摩擦,本实验序号1中动滑轮的重为______N。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由图可知,斜面AB倾斜角度最小,所以沿着AB用的拉力最小;斜面AD斜角度最大,沿着AD的拉力最大;不考虑摩擦,额外功为0,利用斜面做的功都等于提升物体做的功,所以拉力在三斜面上做功相同;由以上分析可知,沿着三个斜面用的拉力不相等,做功一样多。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C

解析:C

【详解】

A.图示滑轮为定滑轮,绳的重力和滑轮处的摩擦忽略不计,乙匀速下落,所以绳拉甲物体的力

F=G乙=6N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示滑轮为定滑轮,甲、乙物体移动的速度相同,甲物体的速度v甲=v乙=0.2m/s,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5s内甲物体移动的距离

s=v甲t=0.2m/s×5s=1m

绳的拉力对甲物体做的功

W=Fs=6N×1m=6J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绳的拉力对甲物体做功功率

P=W

t

=

6J

5s

=1.2W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C

解析:C

【详解】

杠杆原来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分别为G A和G B,其对应的力臂分别为l A和l B,如图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 A l A=G B l B;

已知G A>G B所以l A

(G A+G)?l A=G A l A+Gl A

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

(G B+G)?l B=G B l B+Gl B

由于l A

所以:

G A l A+Gl A

即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较大,所以杠杆不能平衡,向右端下沉。故选C。

4.D

解析:D

【详解】

A.两个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h时,甲滑轮组动滑轮上有三段绳子,所以F甲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h,乙滑轮组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所以F乙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h,故A错误.B.根据公式W有=Gh,由于两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但是G A>G B,所以W有甲>W有乙,故B错误;

C.W有甲>W有乙,η甲<η乙,结合

W

W

η=有

知,W总甲>W总乙,时间又相等,由P=

W

t

知,

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大,故C错误;

D .根据W W W η=

+有有额

,得1

η=1+W W 额有,因为η甲<η乙,所以W W W W >额甲额乙有甲有乙,又因为W 有甲

>W 有乙,所以W W >额甲额乙,再根据W G h =额动得,G G >动甲动乙,故D 正确。

故选D 。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关键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以及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 【详解】

动滑轮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A 、B 正确,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说又省力又少移动距离的动滑轮是无法实现的,故C 正确。 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动滑轮上最多可以有3段绳子,也可以说拉力是物体重力的1

3

,故D 错误。 故选:D 。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使用机械时,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物体在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 (3)由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详解】

A 、功率越大,表示机械做功越快,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越多,但机械效率不一定就高,故A 错误;

B 、从 100%W W η

=?有用总

可知,有用功多,机械效率的大小还要看总功的大小。故B 错

误;

C 、从W

P t

=

可知,工作时间短,功率的大小还要看做功的多少,故C 错误; D 、利用机械做功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故D 正确。 故选:D 。

7.B

解析:B 【解析】

A. 如图,甲滑轮组由两段绳子承担物重,则F 1移动的距离为:12s h =;

乙滑轮组由三段绳子承担物重,则F 2移动的距离为:23s h =,所以21s s >,故A 错误; B. 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112F G G =+物动;()21

3

F G G =+物动, 所以F 1大于F 2,故B 正确;

C. 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由于21s s >,根据s

v t

=得,v 1小于v 2,故C 错误;

D. 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 1和F 2做的功都为:()

W G G h =+物动,即做功相等,故D 错误; 故选B .

8.D

解析:D 【解析】

拉力直接对物体做功为:,

工人改用动滑轮将该重物匀速提升到h 高处,对重物做的功是:;

即,故D 正确,C 错误;

但使用动滑轮时,可以省一半力,即

,故AB 错误; 故选D .

点睛:重点是理解直接对物体做功和使用机械对物体做功是相等的,因为使用机械对物体做的功为有用功,不同的是使用机械做功时,总功会大于有用功.

9.B

解析:B 【解析】

A.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OA>OB ,所以F A

B. 图中杠杆保持静止,受力平衡,所以O 点绳子向上的拉力一定等于甲、乙重力之和,故B 正确;

C. 如果甲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F A 会减小,硬棒会顺时针转动,故C 错误;

D. 如果甲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F A 会减小,L A 不变,F B 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要使硬棒水平平衡,L B 应减小,即可将乙向左移动,故D 错误; 故选B .

10.A

解析:A 【解析】

如图,当杠杆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

因为动力、阻力作用点不变, 所以

OA OC

OB OD

L L L L =不变; 又因为阻力(物重G 不变),由OB OA L F L G =得:

OA OB

L G

F L =. 所以当杠杆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动力F 的大小不变.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不变,而阻力臂不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知道动力不变.

11.C

解析:C 【解析】

解答本题需掌握物体A 匀速运动,受到的合力为零,故A 物体所受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拉力F 是A 所受摩擦力的2倍. 解答: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B 测出了动滑轮上的绳子上的拉力为10N ;又因为动滑轮上承担物重的两段绳上的力是相等的,所以A 受到拉力为10N ;又因物体A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 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与物体A 受到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摩擦力大小也是10N ; 拉力F=2f=2×10N=20N. 故选C.

12.C

解析:C 【详解】

杠杆两端分别挂上体积不同的两个金属块A. B 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因为杠杆平衡,m =ρV ,所以G A ×OA =G B ×OB ,m A g×OA =m B g×OB ,ρV A g×OA =ρV B g×OB ,即:V A ×OA =V B ×OB;若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则:左端=(ρV A g?ρ水V A g)×OA =ρV A g×OA?ρ水V A g×OA ,右端=(ρV B g?ρ水V B g)×OB =ρV B g×OB?ρ水V B g×OB ,

又因为V A ×OA =V B ×OB ,所以ρ水V A g×OA =ρ水V B g×OB ,即ρV A g×OA?ρ水V A g×OA =ρV B g×OB?ρ水V B g×OB ,因此杠杆仍然平衡.

二、填空题

13.省力 减小 40

[1]由图知道,拖动所示垃圾桶时,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所以,相当于是一个省力杠杆。

[2]垃圾桶底部安装小轮子,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了摩擦

解析:省力 减小 40 【详解】

[1]由图知道,拖动所示垃圾桶时,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所以,相当于是一个省力杠杆。

[2]垃圾桶底部安装小轮子,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了摩擦力。

[3]根据题意知道,垃圾桶总重是G =120N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所以,由杠杆原理Fl 1 =Gl 2知道,保持垃圾桶平衡的拉力是

22

12

120N 40N 3GL L F L L ?=

== 14.由于使用杠杆时需要克服杠杆自重(克服摩擦力)等做功

【分析】

本题考查机械效率的应用。

【详解】

[1]杠杆在使用过程中,所做的有用功

W 有=Gh=1.5N×0.3m=0.45J

根据得

解析:由于使用杠杆时需要克服杠杆自重(克服摩擦力)等做功 【分析】

本题考查机械效率的应用。 【详解】

[1]杠杆在使用过程中,所做的有用功

W 有=Gh =1.5N ×0.3m=0.45J

根据W W η=

得 0.45J

=

=

0.6J 75%

W W η

=有

总 而W 总=Fs ,所以

0.6J

=3N 0.2m

W F s =

=总 [2]杠杆本身有重力、支点与杠杆之间有摩擦,使用杠杆过程需克服这些做功,于是便出现了额外功。

15.50

根据题意知,此时可以将木棒看做是一个以木棒没有离地端为支点的杠杆,阻力是木棒的重力,为100N ,因为木棒是均匀的,所以动力臂等于木棒长L ,阻力臂是木棒长的一半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

解析:50 【详解】

根据题意知,此时可以将木棒看做是一个以木棒没有离地端为支点的杠杆,阻力是木棒的重力,为100N ,因为木棒是均匀的,所以动力臂等于木棒长L ,阻力臂是木棒长的一半为

1

2

L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所需要的力为 22

11

100N 2==50N L

F L F L L

?

=

故所需要的最小的力为50N 。

16.2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拉着动滑轮移动时,绳子的拉力为F 的一半,由可求得绳子拉物体A 的功率;

(2)由图可知,B 物体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和水平向左的拉力是

解析:2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拉着动滑轮移动时,绳子的拉力为F 的一半,由P Fv =可求得绳子拉物体A 的功率;

(2)由图可知,B 物体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和水平向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B 受到的摩擦力与A 受到B 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据此求出B 给A 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对物体A 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出地面与A 间的摩擦力; 【详解】

(1)由图可知,滑轮为动滑轮,绳子的拉力为F 的一半,即

11

10N 5N 22

F F '=

=?=, 则绳子拉物体A 的功率:

5N 0.2m/s 1W W F s P F v t t

'=

=='=?=; (2)由图和题意可知,B 物体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和水平向左的

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由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B 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为f B =3N ;因B 受到的摩擦力与A 受到B 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B 给A 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3N BA B f f ==;

因物体A 匀速运动,且A 受到水平向右绳子的拉力和水平向左B 给A 的摩擦力、地面对A 向左的摩擦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BA A f f F 地+=,则物体A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5N 3N 2N A BA f F f =-=-=地。

17.15 【解析】

G 乙l1=G 甲l2,∴m 乙( ?vt)cos30°=m 甲Vtcos30°,即m 乙( ?vt)=m 甲vt ,可得30kg×(1.5m?0.1m/s×t)=20kg×

0.1m/s× 解析:15 【解析】

G 乙l 1=G 甲l 2,∴m 乙(

2l ?vt)cos30°=m 甲Vtcos30°,即m 乙(2l m 甲30kg×(1.5m?0.1m/s×t)=20kg×0.1m/s×t ,所以t =9s.乙小孩在这一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P =

G h W t t 乙= =m gh 30kg 10N /kg 0.1m /s 9s 129s

t ????乙==15W. 点睛:已知平板长和平板与地面夹角,以及小孩的速度和质量可画出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时间,根据乙小孩移动距离可求升高的高度,还知道时间,从而求出功率.

18.10 【解析】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B 测出了动滑轮上的绳子上的拉力为10N ;则物体A 受到拉力为10N ;又因物体A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 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与物体A 受到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摩擦

解析:10 【解析】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B 测出了动滑轮上的绳子上的拉力为10N ;则物体A 受到拉力为10N ;又因物体A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 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与物体A 受到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摩擦力大小也是10N ; 拉力F =2f =2×10N=20N . 故答案为20;10.

19.B 【详解】

[1]∵F2=10N ,L2=0.4m ,L1=0.2m ;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

[2]如果将支点O 向A 端移动,则F1L1>F2L2,所以B 端将下沉。

解析:B 【详解】

[1]∵F 2=10N ,L 2=0.4m ,L 1=0.2m ;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得

221110N 0.4m

20N 0.2m

F L F L ?=

== [2]如果将支点O 向A 端移动,则F 1L 1>F 2L 2,所以B 端将下沉。

20.不能 150 不能 【解析】

(1)当此人用450N 的拉力拉物体时,绳子上的拉力为450N,此时物体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故物体不能被拉上来,物体此时受到了绳子对物体

解析:不能 150 不能 【解析】

(1)当此人用450N 的拉力拉物体时,绳子上的拉力为450N ,此时物体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G mg 50kg 10/600N kg N ==?=,故物体不能被拉上来,物体此时受到了绳子对物体向上拉力,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本身的重力,因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受力平衡,所以F N G +=,故N G F 600N 450N 150N =-=-=

(2)若此人用650N 的拉力往上拉物体,拉力大于了人的重力500N ,则不能将物体拉上来.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不能;150;不能.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定滑轮两端拉力大小相等,可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和力作用的相互性进行分析.

三、实验题

21.乙 越低 83.3% 越高 【详解】

(1)[1]实验2中,20.4m s =,20.1m h =,所以

2220.4m

=40.1m

s n h =

= 所以实验2是用乙图做的实验。

(2)[2]实验1中,10.3m s =,10.1m h =,所以

1110.3m =30.1m

s n h =

= 所以实验1是用甲图做的实验,由表中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即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3)[3]由表中第2次实验数据可知,绳端移动的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4倍,第三次实验使用同样的装置,则第3次实验绳端移动距离

440.1m=0.4m s h ==?

机械效率

6N 0.1m =100%83.3%1.8N 0.4m

W Gh W Fs η?=

=

?≈?有用总

(4)[4]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用同一个滑轮组装置提升重物,所提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22.便于测量力臂 通过加减钩码或调节钩码的位置来使其平衡 得出普遍性结论,避免偶然性 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动 错误 【详解】

(1)[1]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才正好在杠杆上,也就是正好等于相应杠杆的长,这样测量起来会比较方便;

(2)[2]在挂上钩码后,如果出现不平衡,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应通过加减钩码或调节钩码的位置来使其平衡;

(3)[3]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结论,避免偶然性;

[4]拉力没有与杠杆垂直,导致动力臂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阻力、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变小,动力就会变大,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4)[5]“焦”是功的单位,是力与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乘积;由于力与力臂垂直,所以“力×力臂”的单位不能合写成“焦”,故该同学的认识是错误的; 23.7% 5 甲 越重 【详解】

(1)[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N?0.03m

=

=

=66.7%4.5N?0.06m

W Gh W FS η=有总

[2]由第3次机械效率可以得到

12N?0.03m

=5N 80%?0.09m

G h F s η''''=

'= (2)[3]实验次数2中绳子的段数

6cm

=23cm

s n h =

= 实验次数2中的数据是通过滑轮组甲实验得到的。

(3)[4]分析实验次数2和3的数据,初步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时,第3次实验提升物体的重力大,机械效率高,故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24.不合理 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杠杆有自重 GH/Fs > > 【解析】

(1)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 1L 1=F 2L 2;实验中只有一次实验就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很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因此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合理.

(2)图乙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自身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

F 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 (3)杠杆的机械效率:W Gh W Fs

η=

=

有总

; (4)根据图示可知,将钩码移动到B 点时,阻力和动力臂都不变,阻力臂增大,由

F 1L 1=F 2L 2可知,动力将增大,即F ′>F ;将钩码移至B 点,提升相同高度,有用功相同,

弹簧测力计竖直移动的距离不同,B 点时杠杆上上升的高度小些,做的额外功小些,所以机械效率变大,即η′>η.

故答案为(1). 不合理 (2). 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3). 杠杆有自重 (4). W Gh

W Fs

η=

=

有总

(5). > (6). > 25.74.1% 动滑轮自身重力 无关 低 【详解】

(1)[1][2]由s =nh 可得

0.9m 30.3m

s n h =

== 而图乙中提升物体绳子条数为3,故选择装置3;第4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0.6J

100%74.1%0.81J

W W η=

?=

≈有用总

(2)[3]读图可知,第2次实验中滑轮为动滑轮,因此,由于动滑轮自身重力的存在,使额外功增加,机械效率降低。

(3)[4]分析第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两次实验提起钩码重相同,钩码和弹簧测力计上升高度不同,但机械效率相同,所以可得结论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4)[5]实验3、5中,提升钩码重相同,动滑轮的重力不同,动滑轮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低,因此可得出:在被提升的重物一定时,所用滑轮组的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26.9% 2.2 30 匀速 增大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动滑轮重力 0.4 【详解】

(1)[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时,滑轮组效率,

222224N 0.05m

100%100%100%88.9%1.5N 0.15m

W G h W F s η?=

?=?=?≈?有总 [2]由图示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2N ,示数为2.2N 。

[3]由图示滑轮组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股数n 为3,测力计移动距离

s =3h=3×10cm=30cm

(2)[4]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弹簧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拉力的大小。

(3)[5]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钩码重力越大,滑轮组效率越高,由此可知,增大被提升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6]动滑轮重力、摩擦都可以影响滑轮组的效率。

(5)[7]若不考虑绳重及摩擦,根据

1

F G

n G

=+

()

可得,动滑轮的重

30.8N2N0.4N

G nF G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