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最新】

历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最新】

历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最新】
历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最新】

历史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其完美人格的塑造,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体现,教师如果仅仅照本宣科,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只有教师本人真正的意识到历史对学生教育的根本作用,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才有可能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的培养国家公民的作用。

教育能使学生融入不同层次的社交圈,渐渐成为社会人历史教学为学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学识基础。首先,历史教学最先呈现给学生的是历史知识。中学阶段的历史知识包括古今中外不同阶级、阶层的历史人物、不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从某个角度看,学生获得这些历史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们融入不同层次社交圈的过程。因为历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了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学会了对社会现象做出公正、合理的判断。其次,历史教学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过去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理解当今重大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满足自身的需要,更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有拥有了历史知识,拥有了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才能理解各种媒体上所说的问题,才能与别人谈论有关共同的问题,使自己融入社会群体之中,成为社会人。使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塑造独立的人格,成为心灵的主人历史教学是个性化的,是促进个人成长的。历史学科教育所蕴含的情感性、形象性、思想性和生命性等,无不流露出鲜明的个性特征。比如,中外历史上那些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人物,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现象,以及蕴藏其中的千差万别的情感等,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

取之不尽的良好素材。但是这些历史事物经过时间的磨砺,已变得模糊不清,它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接近乃至还原到本来面目。而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形成是学生不断吸取历史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生活积累,丰富人生阅历,提高人生修养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发展个性,塑造独立人格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心灵的主人。使学生能与古今中外的贤人雅士对话,成为人情练达的明白人历史教学的载体是历史教科书。而历史教科书,它是时代历史的河床,是中外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写真,是古今中外历史大事的万花筒,是不同历史人物的写真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是在历史的河床上拣拾闪光的贝壳;或是在各个国家的画册中总结出历史的深度和智慧;或是在世界万花筒中窥探古今中外轶事的异同,吸其精华为我所用;或是在不同历史人物的写真集中吸取多种人物的精华并有所创新,在丰富自己的阅历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个性。总之,历史学习不同于其他任何课程的学习,它既不是专为学习历史知识,也不是光为培养能力,它为的是丰富学生的阅历,丰满学生的情感,丰厚学生生活,丰收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能驾驭生活的能人,主宰自己的强人,深谙世事人情的明白人。使学生能欣赏并追求真、善、美,成为高雅且富有情趣的人历史新课程特别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因素,其中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认识和了解了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什么”;另一方面又要对其作出价值和道德判断:是好的还是坏的,是美的还是丑的,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好的学习,坏的避免。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说:“历史最好的职能就在于赏善罚恶。”学生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真善美、假恶丑的鉴别过程中,完全可以将自己融入其中,接受历史上美的感染、情的熏陶、理的启迪,逐步让自己成为高雅且富有情趣的人。

一、历史教学是树人的教学

历史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学生学习历史,能够使自己更好地认识社会生活,进而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展现独特个性,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历史知识是在政治方面具有明智才能的前提。没有历史知识,一个民族就不能分享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知识,一个人无法明智地研究社会中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就无法成长为一个见多识广的、全面发展的人。学生怎样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历史知识呢?这就需要有“品”的教学策略。通过细细品味历史知识,学生才能按其内在的联系使其系统化;才能形成对历史的记忆;才能具有完整的自我意识以及共享社会的意识(而这些意识恰恰是个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基点)。但是,教师要想通过“品”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系统,首先,教师不要就某个历史知识点给学生贴任何标签,以免对学生产生心理诱导;其次,要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对比前后的历史知识,细细品味;再次,在学

生如何品上,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辨,学会理解。

学习历史的过程,不仅仅是记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也是体验

与感悟历史的过程,那么如何体验与感悟?历史是已经消失的过去,

要让中学生认识那些发生在遥远年代的人物和事件,需

要学生的一种想象与理解。只有合理的想象与理

解,学生才能体验并感悟到“历史是什么”,“历史在

“历史对今天生活的影响”,而合理的想象与理解需要哪里”,

学生具有“悟”性。悟,作为策略,似乎难以操作。然而,历

史作为一门叙述过去事情的课程,在其学习过程中,似乎又不能没有

“悟”。悟,用心也。是用心获得的某种感受,用脑去建立的某种联

系,用情去寻找的某种共鸣,用意去探求某种规律,用“行”去体现

对历史情境的体验与感悟。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但是学生从历史中学到的知识,在

生活中不是能直接运用的,而是通过个人整体的生活素养体现出来。

而生活素养的形成,是以学生对历史精神内涵的认同与内

化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教学要达到树人的目

的,还需要有“化”的教学策略。

历史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

在于让学生获得一种做人的快乐。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学习过程的

本质是体验与理解,其最终走向是对其精神内涵的认同与内化。因此,

“化”实际上是在“品”与“悟”的基础上将历史知识、历史的体

验转化成个人的精神财富,并在个人的生活中的所有细节中流露出来。

化的过程就是再生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

如何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是件极容易的事,无非是采用讲解、复述、记忆等策略。而对于学生来说,关键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人,能够为自己赢得自主发展的空间。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实践便是运用历史知识的过程。因此,如何运用历史知识,无疑应该成为教师选择何种教学策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具有启发、探究特点的教学方法所替代。可以说,在如今的任何一堂历史课上,我们都能感受到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良苦用心。然而师生们所着力解决的,大多还是某个具体历史问题,其意图之

一是让学生识记或理解某个历史问题或历史事件。但不管从教学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事物的内在联系,寻求解决某类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而掌握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这就使得方法上升到了策略的层面。而掌握了解决某类问题的策略,对一个人的做人做事和终身发展将大有裨益。

把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历史不能与现实生活脱离开来,“以史为鉴”就是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记住过去的东西,而是从过去的事情中吸取智慧,更好地处理当今的重大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用历史的思维来分析、看待一些问题。站在终极目标审视我们的历史教学,应该从学生的成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因为学生是伴随着学习过程成长的。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便是他们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认识人生、体验人生、学会做人的过程。从这一认识来研究历史教学方法,我们所探讨的就不仅仅是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而是要研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人文修养等一系列关于学生做人与自我发展的策略性问题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