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蛇妖何时变成人

白蛇妖何时变成人

白蛇妖何时变成人
白蛇妖何时变成人

白蛇妖何时变成人

——也论白娘子在白蛇戏中的演变广西师范学院古典文献学 20101070 曹凤群

摘要:白蛇故事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四大民间神话故事之一。在经过笔记小说、唐传奇,话本、弹词、宝卷、戏曲、章回小说的不断发展,白娘子这一文学形象逐渐纷繁复杂。在白蛇戏中,黄图珌和方成培、田汉等人的创作改编使得白娘子日益从蛇妖走向人性化发展。她的形象演变由历史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作者与受众等多种客观因素及文学本身发展的主观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

关键词:蛇妖;人性;白蛇戏

从白蛇妖到白娘子,其间是经历了无数曲折的过程的,而这个过程,对于我们掌握整个白蛇传的研究意义深远。首先,白娘子这个艺术形象最初来自哪里?是不是像一些研究者认为的那样来自印度或者是欧洲?可是无论是印度说还是欧洲说,都还缺乏有力的证据。因此,我们并不主张“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地远涉重洋寻找白娘子的源头,因为许多史料和传说都显示出了这样一个事实:白娘子在我们本土就自有她根深蒂固的渊源,从上古图腾到许多以白蛇妖为题材的文学、传说作品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当然,故事传说的相似是存在的,这并不能证明他们的源流关系,而可能只是相似的文化背景产生出相似的文学作品。其次,从一个妖异气氛浓厚的蛇妖到翩若惊鸿的女仙

白娘子,这中间,这个人物形象究竟经过了多少变化?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她的形象流变?这是一个曲折复杂却有脉络可寻的过程。和所有的文学形象流变相似,白娘子形象的萌芽、发展、衰落和复兴都依赖两个因素:时代环境、创作者。不一样的创作环境衍生形态各异的作品,创作、改编者在吸收前人成果和主观才能方面的合力作用下,又创作出不一样的白娘子。

一、白娘子形象素材来源及相关文学作品概述

关于白娘子形象素材来源的考证,比较统一的观点是源于唐朝谷神子《博异志》中所载《李黄》《李琯》两个蛇妖故事,这两篇传奇后来被收在宋李昉编的《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五十八《蛇三》中,《李黄》中已经出现了“白衣姝”“青服老女郎”,与白娘子和小青的外形相似。这是可见文献中最早记述白蛇化为女妖祸害年轻男子的作品,对于白娘子形象的形成具有直接的素材意义。至少,其后的白蛇系列文学作品对于白娘子形象定位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两个故事的影响。真正最早的白娘子故事是收在明人洪楩的《清平山堂话本》里的一篇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这个话本离我们熟悉的白蛇故事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故事地点被转移到了杭州,并出现了断桥、奚真人、镇压等关键因素,成为此后白蛇故事的生发点。至明代,出现了《白蛇传》的定型性作品《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篇话本收在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里,这篇小说不仅在情节上对前人蛇妖故事进

行了总结使之内容大大丰富,也对白娘子形象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颠覆、再创造,让白娘子成为一个更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成为此后小说、戏剧改编、敷衍的依据。

在以白蛇故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中,戏剧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有研究者认为“关于《白蛇传》故事的戏曲,最早将之搬上舞台的是明初洪武年间邾经的《西湖三塔记》雏剧(《录鬼簿续编》)”1无法见到全剧,不知是否就是《清平山堂》本的《西湖三塔记》,话本《西湖三塔记》故事很简单,只是说奚宣赞因救了一个女孩卯奴,见到了女孩的母亲——穿白衣服的妇人,与之同居数日,险被杀害,得卯奴相救,后那些妖精都被奚宣赞的叔叔奚真人镇压。若邾经与此本一样,或是略为改编,则作为戏曲的《三塔记》应该是相当淡薄和情节简陋的。比较公认的最早关于白蛇故事的剧本是明万历年间陈六龙的《雷峰塔传奇》,可惜也已经散佚。现在可见最早的白蛇戏是乾隆三年(1738年)刻本《看山阁乐府雷峰塔传奇》(以下简称黄本),上下两卷三十二出,作者是黄图珌。“方脱稿,伶人即坚请以搬演之。……悦观听之耳目,盛行吴越,直达燕赵。”2因此这个版本其实应该是当时流行甚广的白蛇戏。当时黄本在上演之初就一直伴随着民间其他艺人的改编增损,在同一集中《南曲》中有《观演雷峰塔传奇·引》提到“好事者”的续作,引起了黄图珌的极大不满。又有陈嘉言父女的舞台演出本,称为梨园旧钞本,虽然是一个残本,但是在可见的部分中,可以判断出,正是在这些在演出实践中形成的白蛇戏,

1穆欣欣.从妖到人—论中国戏曲中白娘子艺术形象的转变[J].戏曲艺术,1997(3). 2转引自阿英编.雷峰塔传奇叙录及其他[M].上海杂志出版社, 1953.

才能使白娘子的形象符合舞台演出,更加饱满丰富。但是因为是民间戏班子的演出脚本,这些白蛇戏多欠缺所谓的文雅富丽、精致流畅。正是这些原因,方成培在乾隆三十六(1771年)重新改编了梨园旧本,是为水竹居刊本《雷峰塔传奇》(以下简称方本)。方本较此前的白蛇戏在艺术上要精到和丰富,在语言上,方成培说他“曲改其十之九,宾白改十之七”,雅化了舞台剧本,同时也修改了若干矛盾冲突之处,对白娘子形象的流变有颇大作用。但是客观地来看,其实方本的主要故事构架几乎全部继承原有本子,且删去了很多适合舞台演出的情节,白娘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雅正”显得脱离生活。所以不能片面地贬低黄本、陈本而特意拔高方本。在这些本子的流行期间,民间还创作了若干小说、弹词、宝卷、鼓子词形式的文学作品。在戏曲方面,一直到二十世纪中期,则又出现了影响较大的白蛇戏剧目,田汉创作的十六场京剧剧目《白蛇传》(以下简称田本)被称为:“完全去掉白蛇身上存留的妖性,以肯定、歌颂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不恋仙界,对人间向往、追求真爱的白娘子。”3

二、白娘子形象流变探析

(一)黄本中的白娘子

黄本《雷峰塔传奇》脱胎于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篇话本小说讲述的是南宋绍兴年间,药铺主管许宣清明祭祖回家途中遇到白娘子主仆,因下雨将伞借给她,取伞时与白娘子议定亲事并接受其五十两赠银。不想却是邵太尉库中失银,许宣因此被发配苏州。

3穆欣欣. 从妖到人——论中国戏曲中白娘子艺术形象的转变[J].戏曲艺术,1997(3).

白娘子与青青寻至,与许宣成亲。四月初八时,许宣因穿了白娘子所盗的衣服出游再次被捕发配镇江,又在李克用的说和之下与白娘子重修于好。李克用迷恋白娘子被其设计吓晕,后许宣遇上法海被告知原委,白娘子索夫不成潜水逃至杭州。许宣也遇赦回杭,白娘子威胁许宣与其和好,万般无奈的许宣请人来捉蛇未果,欲投湖自尽。法海赶到,用钵盂收服了白娘子,镇压于塔下,并留诗劝诫后人。黄本在整体情节上沿用了该话本,只增添了若干次要情节,《慈音》、《舟遇》、《回湖》、《彰报》、《忏悔》、《插标》、《求利》、《药赋》和《法劝》等情节。虽然故事情节大同小异,但是对白娘子形象的塑造,有个明显的改造。首先,他删去了所有对白蛇“妖形”的描述。在话本中,白娘子面目丑陋:“那员外眼中不见如花似玉体态,只见房中蟠着一条吊桶来粗大白蛇,两眼一似灯盏,放出金光来。”4“一条吊桶来大的蟒蛇,睡在床上,伸头在天窗内乘凉”5这幅尊荣只能是吓人的妖,黄本没有类似描述。其次,是她的所作所为。在话本中,白娘子还是一个外表妖娆,心如蛇蝎,几次三番陷他人灾难中的美女蛇。到了黄本中,作者有意改变了这个形象。前文提到的增加的“次要”情节正是作者为了修正白娘子形象所致。《慈音》一节,说明白娘子下嫁许宣是因为有“夙缘”而非一味贪欲。《彰报》显示了她为妖善良的一面,为了湖中枉被生杀的生灵报仇,但对渔人网开一面。还说“幸被法海禅师宣扬戒律,俱各皈依向化。今之西湖,徒成极乐

4、5冯梦龙编,严敦易校注.警世通言(下) [M].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01.第437 、442页。

世界,孩儿们得以安然度日了。”6西湖文献集成而许宣两次陷牢狱之灾,白娘子都立即表示忏悔,责怪自己的“一时昏昧”、“失于检点”。她一直表示“可怜千年修炼,并未伤生害命”7但纵观全剧,黄图珌并没有将她的妖性净化完全,他没能处理许宣和一条蛇妖人妖殊途的矛盾,他也不能放弃通过佛道来拯救许宣的结局,她甚至也不能割舍白娘子身为蛇妖的本质。在冲突无法解决的时候,白娘子还是要回到妖的恶劣威逼道:“我今老实对你说了,你快快收心,与我和睦,万事皆休。倘然还似这等狂妄,我叫满城百姓俱化为血水。不要带累别人,丧于非命,你自去想来。”8如此,被镇压才是合理的。(二)方本《雷峰塔传奇》

但影响最大的是方成培据当时的舞台演出本改写的水竹居刊本《雷峰塔传奇》,这是白娘子形象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本子。方本是根据当时的淮商祝嘏本改编的,在方成培的自序中他对改写情况作了颇详细的说明:“余于观察徐环谷先生家,屡经寓目,惜其按节氍毹之上,非不洋洋盈耳,而在知音翻阅,不免攒眉,辞鄙调讹,未暇更仆数也。因重为更定,遣词命意,颇极经营,务使有裨世道,以归于雅正。”9方成培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雅正”白蛇戏,不仅从文字上,也从思想上。部分研究者对之评价很高,认为:“可以说,白娘子的形象是从方成培《雷峰塔》传奇出现后才成熟的。”10

6、7、、8、9王国平.西湖文献集成(第8册) [M].杭州市:杭州出版社, 2004.10. 第59-60页、第94页、第92页、第101页。

10袁益梅,王昭.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中白娘子形象成因[M].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5(6).

无论是从人物行为、语言、思想方面看,都达到了集大成的艺术高度,且曲词宾白都非常优美典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首先,他大大的删改了前面版本中有损白娘子形象的情节,净化了她的妖性。例如,在前面故事里,白娘子要么是想要吃人心肝,要么是春心荡漾,而方本中,白云仙姑下山最初的动机只是要寻“有缘之士”跟她一起修炼成仙。八宝明珠被盗一案,也是她由于自己疏忽,将手下人献的八宝明珠巾给许仙戴的,并将白娘子威胁许仙要使全城百姓死于非命的劣迹也删去了。其次,方成培对白蛇传故事贡献并不仅在于修改润色了里面的曲词与宾白,更重要的是他极大丰富了白娘子的形象内涵。增加了《出山》、《收青》、《端阳》、《求草》、《疗惊》等情节,空前的将白娘子完美化。较黄本而言,方本的白娘子拥有更多让人同情和悲悯的成分。戴不凡先生总结说道:“白蛇脱尽了妖怪气,完全成为一个温柔、善良、很懂得爱情的人间妇女形象;……她坚决勇敢、不顾生死、誓为爱情幸福而斗争的性格……”11白娘子名白云仙姑以及最后的《佛圆》升天表明,白娘子这一人物形象已经从前面的人性化升华为仙性。第三个方式是用许仙的自私、懦弱、薄幸来反衬白娘子内心的善良和宽容、忠于爱情的品性。助夫开店,续许氏香火却换得许仙的假仁假义,一味的想将自己的娘子除之而后快的结局。但要看到,方本也并不是完美的。拔高白娘子形象不能说明文学文本的质量提高。人物形象的纯粹化是戏剧迎合观众审美的直接产物,人们愿意看到纯粹的戏剧由来已久,所以,白娘子发展到方本中的程度是被11戴不凡等著,陶玮选编.名家谈白蛇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01.第4页。

理想化了的。在片面强调白娘子人性升华之后,人物塑造不免落入窠臼。

(三)田本《白蛇传》

田本系根据方本《雷峰塔》整理改编而成,作为一个革命作家,田汉的创作态度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反封建改造思想。《白蛇传》在他的手中被大刀阔斧的删改,例如将盗银、散瘟等有损白娘子形象的情节删去,也把许士麟祭塔、白素贞皈依佛门等封建迷信情节也删掉。突出了白娘子坐堂行医的美德,力图把白娘子形象升华为一名拥有极坚韧斗争性的侠女英豪。在第十二场《水斗》中,白娘子对冷酷无情的法海苦劝不成后揭竿而起。试看田汉给白素贞的这段唱词:仗、仗、杖法力高,

仗、仗、杖法力高,

夫、夫、夫、夫妻们卖药度晨宵。

却、却、却、却谁知法海他来到,

教、教、教、教官人雄黄在酒内交。

俺、俺、俺、俺也曾到蓬莱盗仙草,

却、却、却、却为何听信那谗言诬告,

将、将、将、将一个红粉妻轻易相抛!

多、多、多、多管是老秃驴他妒恨我恩爱好,

这、这、这、这冤仇似海怎能消!12

12田汉.白蛇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167

这是对法海的控诉,也是对不公平社会的痛斥。她的斗争是自觉地、满腔怒恨的。脱尽妖气的白娘子真正变成一个素雅忠贞、清纯脱俗的女仙,“蛇妖”只剩下一个符号停留在文本中。白娘子形象在章回小说里一度停滞回落以后,又在近代革命作家田汉的剧本里重新升华。在其后的文艺作品里,对白娘子的形象定位基本上都以此为重要的参照本。如李碧华的《青蛇》和央视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及刘涛版的《白蛇传》,白娘子的形象继续升华、净化。

三、白娘子形象流变的原因探析

白娘子从一个如花似玉却吃人心肝的蛇妖转变为美丽善良的女仙形象,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蜕变过程。其形象演变存在着历史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作者与受众等多种客观因素及文学本身发展的主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想要深入了解“蛇妖”形象流变历史,我们需要对促使其流变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客观的社会原因

马克思的《资本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艺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必然带有深刻的时代特征,这就是作品的时代性。也是白娘子在各个不同时代具备不同姿态的最深层的原因。《李黄》、《李琯》中李黄二人风流一度后暴亡的故事,与唐代的社会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虽然唐代是一个公认比较开放自由的时代,但是这种自由是建立在男子主权的前提之下的,在正统观念里,女人只是一个传

宗接代的工具,除此以外,女人就指代着欲望。他们对女人的恐惧在蛇身上找到了相似点,以蛇妖祸害人的故事来劝诫世上男子不要贪色害己。把风流的罪过归咎于女人,把女人妖魔化来为自己开脱。为妖所害的结局处理是“红颜祸水”的封建理论在起作用。如唐传奇里的《莺莺传》,始乱终弃的张生称莺莺是“尤物”、“必妖于人”、而他的行为也被朋友们称为“善补过”,唐朝女人的处境可见一斑。

乾嘉时期是封建帝制回光返照的盛世时期,满洲入主中原后推崇汉学,以正统的儒学为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再一次成为控制人民思想的重要武器,人伦礼乐观念加强了对文学创作领域的主导态势。因此,白娘子进一步减退妖性成为符合儒家“贤妻良母”的女子。同时,方本也积极响应了儒学大团圆理念,“中状元”“奉旨完婚”“白日升天”的美好理想被植入剧中。同时,方本也依然延续了前剧佛教的色空、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在开篇第一出即宣扬“再世菩提,白蛇妖孽,宿友根源”。在文中亦贯穿“旧有宿缘”等说辞。可见该作品在将白娘子改成白云仙姑的同时,也没有忘了宣扬法力无边、了却尘缘皈依三宝方是正道的创作理念。

(二)创作、改编者因素

不同的社会背景打造出不同的创作者,因此各个时期的作品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时代特征。但是除了时代特征不一样以外,编创者的个人思想、文化气质之别也对作品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不同经历的生活,各异的个性心理,必然造成作品之间的差异。

对于黄图珌来说,他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卫道者”,所以他塑造的白娘子不可能称高于“道”。他甚至对他人改编其作,续《白娘子生子得第》一节,批评戏场窠臼。故有“白娘,妖蛇也,而如衣冠之列,将置己身于何地邪?我谓观者必掩鼻而避其芜秽之气”13之说。田汉。他是一名爱国人士,也是一个优秀的文艺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也从事文艺活动。1930年3月,他与许多爱国人士共同发起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成为7人执行委员之一,1932年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将文学创作与革命结合起来,以反封建的最高创作主题指导了《白蛇传》的创作。1944年,田汉在桂林作了《金钵记》,时处于抗日战阵后期,田汉保留了“盗银”“散瘟”的内容,用意是隐射日寇对中国的侵略。解放以后,他再度修改剧本,恢复原剧名《白蛇传》,主题也随之改为反对封建主义。可见,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个人理想对田汉《白蛇传》的创作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宋)李昉编.太平广记[M].上海:中华书局,1961.9.

[2]朱眉叔.白蛇系列小说[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3](明)洪楩(编).清平山堂话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王路平.从传奇《雷峰塔》几种版本看白娘子形象的擅变[J].

戏曲研究,2007(2).

[5]王国平.西湖文献集成[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10.

[6]戴不凡等著,陶玮选编.名家谈白蛇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13转引自阿英.雷峰塔传奇叙录及其他[M].上海杂志出版社,1953.07.第7页。

版社,2006.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