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脊柱结核患者麻醉苏醒期的临床观察_高景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脊柱结核患者麻醉苏醒期的临床观察_高景

#经验交流#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脊柱结核患者麻醉苏醒期的临床观察

高景 耿恩江

项目来源: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062761193)作者单位:050041 石家庄市,河北省胸科医院

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为新一代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其具有起效快、清除快、持续输注半衰期短等特点,其药理学特性适合临床输注给药[1]。靶控输注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通过计算和程序控制药物的输注,与传统给药方式比较,可控性高,更为简单精确。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并与静吸复合麻醉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择期行胸椎结核病清术的患者,男32例,女28例;ASA ?~ò级,年龄20~58岁,体重为标准体重的?15%。术前无精神、神经疾病史,未长期服用阿片或安定类药物,无言语障碍,心肺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 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 组),每组30例。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不使用术前药。入室后接无创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开放上肢静脉。A 组:诱导时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L g P L,异丙酚3mg P L ,意识消失后予维库溴铵0.1mg P kg 行气管插管,术中根据血压、心率、肌张力等指标判断麻醉深度,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

2.5~4.5L g P L,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4mg P L 维持肌松,术毕停药。B 组:麻醉诱导芬太尼3ug P kg,异丙酚2mg P kg,静脉注射后予维库溴铵0.1mg P kg 插管,切皮前5min 予1.5L g P kg 芬太尼静脉注射,术中持续吸入1.5%~3%异氟醚。2组患者均间隔30~45min 追加半量维库溴铵,手术结束前30~45min 停用肌松药。术中若出现心率减慢(<50次P min),给予阿托品0.5mg 静脉注射;如出现收缩压<90mm Hg,静脉注射麻黄碱5~10mg P 次。术后拔管指征为:能听从口头指令,能睁眼,潮气量300ml 以上,呼吸频率16~25次P min,SpO 2在95%以上。

1.3 监测指标 患者入手术室用美国产Dash 3000连续监测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心率(HR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 2);记录病人出现睫毛反射,睁眼,指令动作及拔出气管导管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 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组患者出现睫毛反射、睁眼时间、指令动作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3 讨论

本研究的2组患者手术方式相同,手术时间长短相近,A 组患者在麻醉结束6min 左右即可清醒,而B 组患者则需20min

表1 2组患者出现睫毛反射,睁眼,指令动作,拔管时间比较

min, x ?s 组别例数睫毛反射时间睁眼时间指令动作时间拔管时间A 组30***

*B 组3015.2?3.520.2?3.423.1?2.6

28.7?5.8

注:与B 组比较,*P <0.01

左右,A 组的气管拔管时间明显早于B 组(P <0.01)。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我们认为这一结果是符合瑞芬太尼的药代学特性的。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L 受体激动剂,在人体内1min 左右达到血-脑平衡,起效快,在组织和血浆中被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清除率是肝血流的数倍,主要以肝外代谢为主。不论滴注时间多长,时量相关半衰期均为3~5min [2],其代谢产物活性仅为瑞芬太尼的1P 4600,因其在体内维持时间短,故需持续输注给药。靶控输液(TCI)是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浓度来控制麻醉深度的给药系统,可控性高,使静脉麻醉的调控更为准确方便[3]。从本研究结果可见,A 组手术患者的睫毛反射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指令动作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B 组。Fleisher 等[4]认为瑞芬太尼麻醉后患者苏醒快,拔管时间早,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瑞芬太尼具有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短和可控性好等特点,是理想的静脉麻醉药[5]。瑞芬太尼和异丙酚之间药动学模式互补(镇静,镇痛),合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后,患者苏醒质量好,与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具有更好的前景;再者,脊柱结核患者大都长期应用抗结核药异烟肼,研究证实,异烟肼的代谢物之一)))联胺促进肝脏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的生成,加速体内卤族挥发药的脱氟基反应,从而增加氟离子的生成[6]。而血清氟离子增加到一定浓度,有可能引起肾毒性。另外,脊柱手术麻醉术毕要求患者能尽快苏醒。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快,拔管时间早,是脊柱结核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Mertens MJ,Engbers F H,Burm AG,et al.Predicti ve performance of computer -controlled infusion of remi fentanil during propofol P remifentanil anaes thesia.Br

J Anaes th,2003,90:132-141.

2 Johannsen EK,Manro AJ.remifentanil in e mergency caesarean secti on in pre -eclampsia complicated by thrombocytopenia and abnormal liver function.An -aes th Intensi ve Care,1999,27:527-529.

3 Glass PSA,Sharfer SL,Reves JG.Intravenous drug delivey s ys te m.In M iller RD.Anaesthesi a 15ed 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 tone,2002,377.

4

Fleis her LA,Hogue S,Colopy M,et al.Dose functional ability in the postoper -ati ve period differ bet ween remifentani-l and fentany-l bas ed anaes thesia?J Clin Anaesth.2001,13:401.

5 吴新民,叶铁虎,岳云,等.国产注射用盐酸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245.

6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7.

(收稿日期:2006-09-27)

837

河北医药2007年8月第29卷第8期 Hebei Medical Journal,Au g 2007,Vol 29,No.8

全麻手术后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全麻手术后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0-05-17T09:27:23.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6期供稿作者:黄国英[导读] 分析各种类型全麻患者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提出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黄国英 (黑龙江省森工总院 15004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217-02 【摘要】目的分析各种类型全麻患者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提出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548例全麻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引起躁动的原因。结果 548例患者中,有286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52.22%,结论护理人员重视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全麻苏星期躁动观察护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进入观察室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其临床表现为兴奋、高度烦躁多语多动,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强烈挣扎以致坐起不自主运动,不听指令,严重时可造成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及护理措施,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对348例全麻手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发生躁动的原因,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本组548例,其中男356例,女192例,年龄4-81岁,腹腔手术185颈部手术72例,开胸手术83例,乳腺手术76例,四肢手术32例。妇科手术92例,骨科手术18例,手术前均无并发症,均采用插管全麻,482例术后带气管导管入PACU,66例拔管后入PACU,平均复苏时间120min。 1.3 方法观察各种不良刺激引起躁动的发生率,不同手术类型苏醒期躁动的比例 1.4 结果各种有害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躁动的最常见原因,其中疼痛、尿管刺激、气管刺激较为常见。因麻醉镇痛药物作用逐渐消退而发生疼痛,导致患者无意识挣扎,不自主运动使血压升高,脉搏加快;麻醉减浅后,不能耐受气管导管和尿管刺激而导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拮抗催醒药物、酸碱平衡失调、低氧血症等亦是苏醒期躁动的诱因,患者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也是躁动发生的诱因。 2 讨论 2.1 引起躁动的原因(1)任何刺激都会引起躁动和不安,拔除导尿管,引流管、气管导管等。(2)体外循环等手术操作所致的微量空气造成脑血管的栓塞,可以引起术后精神运动以及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发生谵妄的机率高。(3)既往有酒精成瘾、阿片类药物成瘾,麻醉苏醒期会出现类似戒断综合症的表现。(3)手术体位不适引起的躁动,如胸科手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肢体受束,苏醒后取平卧位,疼痛难忍。颈部部手术后患者也会因为咽喉不适,气道堵塞或疼痛而引起躁动。(4)使用催醒药物后,也会引起躁动。(5)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低血压,心律失常。胃胀气,尿潴留等并发症均可以引起病人全麻苏醒期出现躁动,(6)术后止痛的不完善,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的不稳定,以儿童和老年人最为多见。(7)术前的焦虑状态,术前过度紧张,对手术及麻醉风险过度担忧,均可增加躁动的发生。 2.2 护理措施 2.2.1 首先要排除心脑血管意外、癫痫等脑部器质性病变,排除肌松药的残留作用及术后镇痛不完善,然后再根据躁动的情况来处理,加强防护,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2.2.2 心理护理术前的访视工作需要耐心细致,除了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及耐受能力意外,应该和病人进行良好沟通,尽量消除其对麻醉和手术的不解以及恐惧。 2.2.3 减少不良刺激,协助麻醉医生拔出气管导管,避免过度刺激,不符合拔管要求的,可遵医嘱给予小剂量咪唑安定或少量异丙酚镇静药物,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拔管后躁动者,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如解释也不能使患者安定,遵医嘱给予1mg咪唑安定静脉推注,使患者保持安静,切忌在呼吸循环不稳定的情况下使用镇静催眠药物。 2.2.4 安全护理胸科患者手术创面较大,术中被动体位,导致舒适的改变,手术后至麻醉清醒前患者取平卧位,专人护理,重度躁动患者,要防止坠床,软组织损伤,骨折等意外伤害。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呼吸、水电解质及各个系统的稳定以及平衡,在一些手术时间较长,病人情况较差,或者手术所致创伤较大的情况下,围手术期注意监测循环系统,血气,水电解质,防止因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其他的水电解质紊乱所致躁动、谵妄。 2.2.5 用药护理全麻苏醒时的躁动与麻醉药在体内的残留有关,患者出现呼吸表浅,急促而无力,表情痛苦,并伴有抽搐,应立即报告医生,打开气道,加压吸氧,增大氧流量。鼓励病人做有序和呼吸,同时做好气管插管和急救药品准备。同时遵医嘱给予新斯的明1mg+阿托品0.5mg静脉推注。由催醒药物所致的躁动,往往患者的意识恢复欠佳,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呼吸,心率血压积雪氧饱和度,妥善固定防止坠床,防止催醒药物作用消失后,残留的麻醉药物引起呼吸抑制。 3 小结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临床现象,分析躁动的相关因素,如何根据高危因素来评判躁动的发生,有效地预防患者躁动,以及对发生躁动患者的恰当处理,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全麻苏醒期躁动,不仅对患者本身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部分患者躁动非常严重时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熟悉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发病原因,对病人可能造成的损害,对术后恢复期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 刘新. 539例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10(10):42. [2] 尼新莉,徐继善.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原因调查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2(17):100.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作者:何丽娟洪国强王国友王莉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agitation;emergencedelirium)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施行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32例患儿中,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其他原因5例。结论: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很多,掌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和危害并进行妥当处理,可明显减少躁动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围麻醉期处理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则要经过四个阶段。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易出现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不合作、倔强,典型者会出现手脚乱动、哭喊、拔除输液管、定向障碍及偏执狂的思维等[1]。严重时导致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一些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心理及生理伤害,进而危及生命。因此,防止及控制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对保护患儿的健康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复苏室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

均年龄7.5岁。手术类型包括为头颈、胸腔、胃肠、泌尿外科等。其中经静脉麻醉21例,吸入麻醉8例,静吸复合麻醉3例。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给予安定10mg、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肌注。麻醉诱导为羟西酸钠 2.5g、安定10mmg、芬太尼0.1mg、2.5%硫奔妥钠 3.5~5.8mmg/kg体重、琥珀胆碱1.5~2mg/kg体重、丙泊酚2~2.5mg/kg。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0.5%~1.5%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阿曲库铵间断肌注以给持肌松。术后根据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情况给予新斯的明、氟吗西尼等催醒剂。 2结果 全麻患者中有32例发生术后躁动,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25%),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31.2%),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28.1%),其他原因5例(15.6%)。 3躁动发生的原因 3.1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的最常见的原因,如各种导管的刺激等。本组病例因有害刺激引起躁动19例,占59.3%。 3.2麻醉作用: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但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也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恢复后,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成恢复,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术前应用阿托品可导致术后谵妄[1]。吸入麻醉药具有容易控制、诱导和苏醒快的特点,但是有对气管的刺激作用,易导致病人在苏醒期出现躁动。芬太尼等易引起术后精神症状。 3.3其他原因:可能与手术部位有关,既往有耳、扁桃体、鼻、颈、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静脉镇痛的观察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静脉镇痛的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对比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静脉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 取在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83例骨科全麻手术患者,将其按照 手术时间分为两组,探究组(n=42)和参照组(n=41)。探究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参照组给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 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探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VAS评分都明显较低,P>0.05;探析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唤醒时间均较短,P>0.05;两组不良反 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静脉镇痛方面都具有良好 效果,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短了手术时间,患者术后唤醒时间较短,并且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较为安全,在进行治疗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关键词: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全麻手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麻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骨科术后的疼痛一方面来自手术创伤的疼痛,另一方面是术后需要制动所出 现的不适,往往导致患者难以忍受[1]。因此,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6年9月 ~2018年9月进行骨科手术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静脉镇痛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在2016年9月~2018年期间,来我院接受骨科全麻手术的8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无心、肾功能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精神正常。将 83例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探究组和参照组。探究组的42例患者中,男 性有25例,女性有17例,年龄在20~45岁之间,平均(30.15±2.26)岁;参照 组的41例患者中,有22例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在22~46岁之间,平均(30.23±2.18)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对,差异显示可比,P>0.05。 1.2方法 在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建立静脉通道,并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BIS 指标。首先进行麻醉诱导:瑞芬太尼(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1mg;批准文号:H20143314),将瑞芬太尼缓慢静脉注射2μg/kg,阿曲 库铵[生产厂家:上药东英(江苏)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mg;批准文号:国 药准字H20133373],静脉注射0.5mgkg,通过面罩给氧,并且在5分钟之内对患 者进行气管插管。在术中,采取瑞芬太尼对参照组持续麻醉,将50ml的生理盐 水中持续泵入30μg/kg的瑞芬太尼,对患者静脉注射;采取舒芬太尼(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1ml:50μ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54172)对探究组持续麻醉,将50μg的舒芬太尼注入100ml的生理盐水中, 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2]。在手术完成前5分钟,均对两组患者停止泵入麻醉药物。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的视觉疼痛(VAS)评分(采用专门的相关视觉疼痛评分(VAS)卡片进行评定,该卡片的中心标度在10厘米的滑线上滑动,滑动距离越 长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和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唤醒时间);(2) 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低血压、寒颤)。 1.4统计学方法

芬太尼类药物比较

太芬尼族类镇痛药物较比芬太尼族类镇痛药能激活μ型阿片受体,作用强度大大高于吗倍,而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100啡。芬太尼效价为吗啡的。芬太尼族类镇痛药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激和1:1.21:12效价比为型受体和δ受体,后2活μ1型受体介导的,但同时也会激活部分μ两者被认为主要涉及到对呼吸动力的抑制作用。芬太尼:为强效镇痛药,适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倍。由于80~是目前复合全麻中常用的药物。作用强度为吗啡的60也易从脑重新分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芬太尼的脂溶性很强,单次注射的作用时间短布到体内其他组织,尤其是肌肉和脂肪组织。暂,与其再分布无关。如反复多次注射,则可产生蓄积作用,其作用血药浓度可出现第二个较低的峰值。注药后20-90min持续时间延长。出现延迟性3-4h因此芬太尼如反复注射或大剂量注射,可在用药后呼吸抑制,临床上极应引起警惕。受-舒芬太尼:镇痛比芬太尼更强,安全范围广。舒芬太尼对μ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比芬太尼强好~体的亲合力比芬太尼强710倍。可同时保证足够的心肌氧供几倍,而且有良好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应。静脉给药后几分钟内就能发挥最大的药效,药理学研究结果中,同时不脑电图反应与芬太尼类同,重要的一方面是心血管的稳定性,存在免疫抑制、溶血或组胺释放等不良反应。舒芬太尼对呼吸也有抑引起胸壁僵硬的作用也相其程度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似,制作用, 似,只是持续时间较芬太尼长。但是另一方面,舒芬太尼的时量相关

舒芬因此也减少了蓄积的危险性。7倍,半衰期与芬太尼相比下降了太尼对呼吸抑制的时间短于镇痛时间,复苏时间也短于芬太尼。,是6min瑞芬太尼:是纯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清除半衰期仅恢复迅速,具有起效快,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作用时间短,超短时,无蓄积作用,麻醉深度易于控制等优点,适用于持续静脉输注。较之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等短小手术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及其副作领域中的应用已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分钟(1 用呈剂量依赖性。盐酸瑞芬太尼剂量高达30μg/kg静脉注射内注射完毕)不会引起血浆组胺浓度的升高。瑞芬太尼对呼吸也有抑制作用,其程度亦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似,但持续时间较短,停药后恢复更快,停止输注后3-5min恢复自主呼吸。也可引起肌僵硬,但发生率较低。 芬太尼注射液(国家基药)、舒芬太尼(农保目录)、瑞芬太尼(目录外)都可用于复合全身麻醉、神经安定镇痛麻醉、心血管“快通道”麻醉、门诊/日间手术麻醉(内窥镜检查、非住院手术麻醉)、术后镇痛等。舒芬太尼由于其心血管作用更为稳定,尤其适合心血管麻醉。瑞芬太尼药物消除不受肝肾功能的影响,肝肾功能不全者可选用瑞芬太尼。瑞芬太尼虽然安全系数较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高、剂量易控制,但三者作用机理相同,药效相似,是可以替代使用的。另外,芬太尼的常规用量为3-5支,合计金额为14.18-23.64元;舒芬太尼元;瑞芬太尼的常规用量为100.35支,合计金额为2的常规用量为 1-2支,合计金额为101.2-202.4元,由此可见三者中芬太尼的性价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8-14T16:10:22.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龙章凤[导读]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四肢血液循环,保证静脉回流良好,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龙章凤 (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分院手术室 4184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125-02 【关键词】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护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之一,病人注意力不能集中,对不良刺激高度敏感,以兴奋,躁动,定向障碍为特征,可出现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和妄想思维等症状。临床表现为焦虑和躁动,兴奋,极度烦躁,挣扎,有的病人试图翻身,坐起;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的刺激,有呛咳,企图拔出气管导管,尿管,胃管,输液管及伤口引流管;病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浅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小儿病人常表现为激惹,不能停止的哭闹和无法安慰等。全麻苏醒期病人出现躁动,如不及时处理,将引起各种并发症。增加麻醉后危险,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手术后的康复,延长了手术时间。 1 躁动的原因 1.1外源性刺激全麻患者在术后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时,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状态,任何刺激和疼痛不适都可引起躁动,如术后刀口疼痛,气管吸痰刺激,气管导管,尿管及各种其他引流管的刺激;都会引起躁动,临床表现为狂躁,呼喊,呻吟,不自主运动,企图拔除各种导管。 1.2手术时患者特殊的体位姿势骨科,脑科,普外科大型的手术,术中为了暴露手术野,患者经常处于各种特殊的体位姿势,术后留置的管路相对较多,如各种导管,患者在恢复清醒状态的过程中虽是平卧位,但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肢体的约束,导致舒适的改变,而且呼吸运动牵扯伤口引起剧烈疼痛,使舒醒过程中的患者难以忍受,诱发躁动。 1.3催醒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与麻醉药的作用及麻醉药物在体内残留有一定关系,如应用多沙普伦催醒会提高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因为多沙普伦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同时兴奋交感神经系统,用药后易使患者出现剧烈躁动,而肌松药在体内的残留也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和躁动。 2 躁动程度评价标准 躁动程度评估标准分5级:1级为睡眠,2级为清醒,安静,3级为激惹,哭闹,4级为无法安慰,不能停止的哭闹,5级为严重躁动,定向障碍。[1] 3 躁动程度分级类 轻度:拔管前,后在吸痰等强刺激下发生躁动,一旦刺激停止或拔管后言语安慰躁动即停止;中度:拔管前无刺激情况下发生躁动,拔管后意识欠清,言语安慰不能主动配合,需制动;重度:需药物和物理方法制动。[2] 4 护理 4.1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有研究表明,各种有害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躁动最常见的原因。[3]对于全麻苏醒期的患者,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适时拔出气管导管,避免过度刺激,对于带气管内导管的躁动患者,根据病情不适合拔管要求的,可根据医嘱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的眯唑安定或少量丙泊酚镇静,继续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防止因为躁动导致气管内导管脱出,造成患者窒息。符合拔管要求的患者,应协助麻醉医生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避免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个别拔管后出现躁动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和临床表现,对症处理。 4.2在患者全麻苏醒期,患者应取平卧位,保证呼吸道通畅。对于重度躁动患者要防止因躁动发生坠床,软组织损伤,骨折等以外伤害及自伤发生。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四肢血液循环,保证静脉回流良好,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4.3控制疼痛由于疼痛是患者术后躁动的主要原因,重度躁动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无痛,无虑和安眠。因此在处理患者重度躁动问题上,止痛剂的给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先疼痛控制,再给予镇静剂,唯有疼痛缓解后,镇静剂的作用才能完全发挥。 4.4加强非语言沟通技巧由于气管插管,病人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护士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动作,手势,表情等来观察判断病人的需要,并且耐心做好解释,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4.5全麻苏醒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因肌松药残留所致躁动,患者多呈腹式呼吸,呼吸浅,急促而无力,并伴有抽搐样挣扎,表情痛苦,此时,护士应立即汇报给麻醉医生,协助麻醉医生疏通患者气道,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及时运用肌松拮抗剂,同时做好插管急救准备。患者因催醒药导致的躁动,往往表现患者意识恢复欠佳,此时护士应妥善固定患者,防止坠床,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防等,防止因催醒药物作用消失后,残留的麻醉药作用引起呼吸抑制,并同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4.6针对手术类型进行有计划的护理,不同手术类型引起的躁动护理重点应有所不同。如对于耳鼻喉手术的患者,除了术前访视解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外,如病情允许,尽量选择全静脉麻醉;术后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同时要避免患者发生误吸引起缺氧而加重躁动;胸外科手术属较大手术,护理重点在于帮助患者取平卧位,保证呼吸道通畅及循环系统的稳定;乳腺手术多为女性,因此要针对女性的特点,加强术前访视和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全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35. [3]华勤学.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16(6):224~225.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 本1. 舒芬太尼临床应用 舒芬太尼于1970年合成,是芬太尼家族一个新的衍生物。它属于选择性的u受体激动剂,其镇痛效果是吗啡的1000倍,阿芬太尼的40~50倍。由于具脂溶性高(约为芬太尼的2倍),240 min输注后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 sensitive half time,CSHF)为33.9min,而能迅速进入脑髓和其他组织,快速分布半衰期为1~2 min,清除率为12.7ml.kg-1.min-1,消除半衰期约160 min(芬太尼200 min),分布容积是1.7L.kg-1。舒芬太尼在组织中无明显蓄积现象,在脂肪和肌肉组织易清除资料来源 :医学教育网。在脑中只有微量的非特异性结合,所以易于消除,没有持续的镇静作用。因此,长时间应用舒芬太尼镇痛不会有延长药效作用时间,此现象可由CSHT来反映。 (1) 舒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舒芬尼在平衡麻醉中的应用:气管插管前3-4分钟给予舒芬尼0.25-2µg /kg可以有效预防喉镜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诱发胸部肌肉僵硬或声门闭合。输注速率低于1.0µg /kg可以有效维持术后通气和镇痛;血药浓度低于0.2ng/ml时可以恢复自主呼吸;应在手术结束前45分钟停止输注;在拔管前的45分钟内不应给药. 舒芬尼用于心脏手术:舒芬尼是冠脉搭桥手术快通道麻醉的适合药物。在欧洲最常用的诱导剂量是:1.0-2.0µg /kg;维持剂量:1.0µg /kg/h,此剂量可以保证快速拔管; 资料来源 :医学教育网 舒芬尼用于颅内手术时的全静脉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效应部位浓度为3-5µg /ml;舒芬尼的初始单次给药剂量:0.3-0.6µg /kg;舒芬尼的输注速率:0.003-0.006µg /kg/min 直至关闭硬膜 ?手术结束后立即拔管. 资料来源 :医学教育网 舒芬尼用于ICU病人的镇痛和镇静用药量:机械通气时:0.75-1.0µg/kg/h;拔管时:0.25-0.35µg/kg/h (2)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30例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30例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6-06-22T09:49:30.9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作者:周娜 [导读] 分析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接诊的176例全麻手术术后进行麻醉恢复室的患者,并就其中发生苏醒期躁动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因素并探析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合计30例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7.5%;引起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包括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及尿管刺激;在手术类型方面,耳鼻喉手术、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类型患者(P<0.05);实施催醒药物及未使用止痛药物的患者,其躁动发生率也明显较高(P<0.05)。结论:引起全麻手术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因素较多,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术后苏醒期躁动因素的全面评估,做好相应的护理对策,这样方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 【关键词】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护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全麻苏醒期不恰当行为,是全麻手术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全麻手术患者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后,其会表现为兴奋、躁动、定向障碍并存,患者会不按指令行动,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可造成患者发生自身意外等不良后果,临床若不能及时的给予患者实施恰当的措施处理,则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经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全麻措施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这也导致了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如何预防或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成为了临床工作的重点。此次我院对近期内30例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了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接诊的176例全麻手术术后进行麻醉恢复室的患者,其中男91例、女85例;患者年龄16到83岁不等,平均年龄(46.2±4.8)岁;患者手术方式:骨科手术86例、腹外科手术37例、耳鼻喉手术21例、妇科手术15例、胸外科手术17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或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术闭13例患者带管进入麻醉复苏室,其余均拔管后进入复苏室,其中有40例催醒后拔管。 1.2方法:观察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总结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及与手术、催醒药物使用等的关系,同时探析总结相关有效的护理措施。 1.3躁动程度评价标准:躁动评估评分标准分为5级,1级为睡眠、2级为清醒安静、3级为激惹哭闹、4级为无法安慰不停哭闹、5级为严重躁动定向障碍,3级以上均可定为全麻苏醒期躁动。躁动程度分类,其中在强刺激下发生躁动,如吸痰等,一旦刺激停止则躁动停止的表示轻度;刺激情况下即发生躁动,但无需制动的表示中度;不自主运动,需药物和物理方法制动的表示重度[2]。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组间比对采取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本次观察的176例全麻术后患者中合计30例患者发生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7.05%,其中17例轻度躁动,占56.67%;10例中度躁动,占3 3.33%;3例重度躁动,占10%。引起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因素分析显示,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占据主要地位,分别为13例(43.33%)、8例(26.67%)、5例(16.67%),其次还包括心理应激2例(6.67)、制动不当1例(3.33%)及其他因素1例(3.33%)。 2.2苏醒期躁动发生特点分析:在手术类型方面,耳鼻喉手术、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类型患者 (P<0.05),详见表1;在药物使用方面,40例催醒药物使用患者中12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0%,未使用催醒药物的患者中18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3.24%,组间比对,差异明显(P<0.05);35例实施术后镇痛的患者中3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8.57%,未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中27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9.15%,组间比对,差异明显(P<0.05)。 注:与其他手术类型比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1手术因素,伤口疼痛、情绪紧张等是造成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胸外科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留置管道较多,加之胸外距离呼吸道较近,患者会因术后呼吸运动牵拉导致伤口疼痛,从而引起苏醒期患者难以忍受而发生躁动。耳鼻喉手术由于其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患者术后通气不畅,不能言语,因此易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患者会出现异常激动的现象,这也是引起患者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腹外手术术后通常会留置胃管、尿管等多种管道,患者会因管道刺激、呼吸运动牵拉等造成一定的疼痛,从而发生苏醒期躁动[3]。○2全麻患者在术后意识状态还未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其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较为敏感,因此任何外源性刺激和疼痛都会引起躁动的发生。○3药物使用因素,本研究显示催醒药物的实施会增加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催醒药物的应用会兴奋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及延髓呼吸中枢有关。 3.2护理措施:○1疼痛护理,疼痛是引起患者躁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术后护理方面,止痛剂的实施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先予以患者疼痛控制,给药途径可采取静脉注射,这样可根据患者反映做出剂量的调整,易于掌握有效剂量。同时注意给药时,要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及所需的治疗时间,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4]。○2减少各种不良刺激,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并适时的拔除气管导管并及时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气道畅通;对于尿管的刺激,护理人员应在麻醉前向患者做出解释以取得患者术后的配合,同时在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在情况允许下,应尽可能的及早拔除尿管,以减少刺激症状;术后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巡视,对固定不当引起的躁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方法总结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方法总结 发表时间:2014-05-22T15:59:41.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8期供稿作者:卢岩[导读] 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可能会有躁动现象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躁动、兴奋、不按指示行动 卢岩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 113000)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309例患者发生躁动61例,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后,症状缓解。结论护理人员要知晓躁动的原因,从而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躁动全麻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082-01 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可能会有躁动现象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躁动、兴奋、不按指示行动、定向障碍和不自主运动等[1],严重者可能造成自身的意外伤害,后果严重[2]。我们对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因躁动给患者带来的伤害,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行全麻患者309例,年龄10-71岁,平均4 2.57±7.21岁。手术科室:骨科51例,普通外科207例,妇产科42例,心胸外科8例。全部患者行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 2.护理2.1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其产生陈述性记忆,消除其心理顾虑,提高其心理承受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讲明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疼痛感,特别对于男性需要留置导尿的患者,需强调术后会有导尿管的刺激感和尿意,使患者心理有一定准备,当术后发生尿道不适时心理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需提前告知全麻患者,他们可能需要口腔防止口罩等,以消除术后可能出现的顾虑,减少躁动的发生。 2.2外源性刺激所致躁动的护理苏醒期的患者对外界的刺激敏感度高,即使是轻微的刺激或疼痛即可引起躁动的发生,例如吸痰、切口疼痛、导尿管和引流管等引起的刺激,患者表现为呻吟或狂躁,甚至是自行拔除插管。对此,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拔除相应的导管,消除刺激。对于不符合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可噂医嘱给予少剂量异丙酚或咪唑安定给予镇静,继续给予呼吸机通气,防止因气管脱出而造成的窒息;符合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协助医师将其拔除,清理好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拔管后,患者如仍发生躁动则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患者躁动伴有辗转反侧,可能是尿管的刺激,患者可能会试图拔扯导尿管,护理人员应及时制止,并解释出现这一症状的原因,并适当挪动导尿管,减轻患者这方面的心理负担。 2.3手术相关原因引起的躁动的护理上腹部或心胸外科手术创面较大,术中窗口暴露时间长,术后留置的管道较多。入ICU后虽然是平卧位,但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导致机体的舒适度发生改变,而且由呼吸运动而导致的疼痛一般非常剧烈,患者难以忍受。耳鼻喉外科的手术常因患者鼻腔塞满填塞物而导致通气不畅,患者容易产生恐惧感和不安。针对此类原因,我们将患者均取平卧位,专业护理人员监护。重症躁动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坠床、自伤、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等的发生。骨突处垫以衬垫。注意静脉输液情况,保证通畅,防止皮肤受压。因术后剧烈的疼痛所引起的躁动会造成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对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心功能差的患者,可根据疼痛的情况,噂医嘱给予止痛药处理。剧烈的疼痛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会导致呼吸受阻,此时可加大供氧流量,鼓励患者做深大呼吸,同时噂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用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意识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 2.4使用催眠药而致的躁动的护理有时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与麻醉药物在体内的残留相关[3]。研究表明,多沙普伦可以直接兴奋延髓上的呼吸中枢,用药后容易出现剧烈挣扎、躁动,增加机体躁动的发生率[4] 。针对此类原因,护士应注意与医生的交流,当患者急促而无力,表情痛苦并伴有抽搐动作时,要立即通知医生,给予面罩加压供氧,鼓励患者做有序的呼吸动作。由催醒药物所致的躁动,患者意识往往不好,此时,护理人员应将其四肢固定于床边,防止坠床的发生,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2.5因肌松药残留所致躁动的护理肌松药残留的患者会使呼吸的幅度变浅、频率变快,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托起患者的下颌,加大氧流量,医嘱给予阿托品、新斯的明静脉注射,鼓励患者进行规律呼吸,同时做好急救物品和气管插管的准备,严密注意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等的变化,防止药物残留所引起的呼吸抑制。 2.6加强患者的防护工作在未明确躁动原因前应加强患者的防护工作,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给氧,防止窒息,备好软垫和约束带,如躁动严重可以固定好患者的四肢,但要防止固定过紧造成患者的副损伤,而且过紧的束缚可能还会加重患者的躁动,所以,约束带的松紧要适宜,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四肢血运情况,保证静脉回流良好。 3.结果309例患者发生躁动61例,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后,症状缓解。 4.小结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较为常见,而发生躁动的原因很多,如手术部位、术后是否使用催眠药、肌松药、术后的不良刺激等、心律失常、胃肠胀气等。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加强患者安全意识,防止其坠床、自伤等的发生。术后尽量排净吸入的麻醉药,将麻醉药的浓度慢慢降低,谨慎使用止痛措施;如使用雷米芬太尼,在停药后要有后续的持续止痛措施;尽量减少能够引起躁动的因素,如导尿、吸痰、插管等;如已发生躁动,应给予适量的镇静镇痛药,加强通气;尽量避免引起躁动的可能因素;术中注意调控肌松药的用量,尽早停药肌松药,肌肉松弛后在一定麻醉深度下拔管,少量注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以减少躁动;注意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伤害等的发生,避免二氧化碳潴留。躁动是全麻苏醒期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手术效果、生理功能和术后恢复会产生重要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果断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当前,对于躁动发生的机制不清,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参考文献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1. 阿片类药物引起呼吸抑制的药理学基础 1.1 阿片受体与呼吸功能 阿片受体是介导内源性阿片肽生物学效应和外源性阿片类物质镇痛等药理学作用的受体。自1973年以来,国外学者相继发现在脑内和脊髓内存在着阿片受体,这些受体分布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行为相关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导水管周围灰质、内侧丘脑、杏仁核和脊髓罗氏胶质区等。经典的阿片受体可分为μ、δ、κ 3种类型,不同类型受体有不同的存在位点及生理作用。三种受体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该类受体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一个细胞外氨基端区域,七个跨膜域以及一个细胞内羧基端尾区。其中,μ受体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最为肯定,研究的也最多。它位于脊髓以上水平,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边缘系统、纹状体、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被激活后,可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等作用。Matthes等报道,给予镇痛剂量吗啡(6mg/kg)野生型小鼠出现呼吸频率下降,而MOR(μ受体的分子生物学命名)缺失小鼠没有改变。MOR缺失小鼠使用极高剂量(1600mg/kg)的吗啡出现死亡时也无典型的呼吸抑制。人的μ受体DNA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q24-25和第3号染色体的q26,与大鼠的μ受体有95%的同源性,含有400个氨基酸残基。在中脑、纹状体和丘脑中可以观察到高水平的μ受体mRNA的表达,而脑皮层则表达量很低。Pasternak等用3H标记放射性配基进行受体结合研究实验,发现纳洛酮能抑制放射性配基结合于μ1受体结合位点。体内研究表明,其能够选择性拮抗吗啡诱导的镇痛反应,不能对抗呼吸抑制和躯体依赖作用,因此提出μ型受体可能存在μ1、μ2两个亚型。μ1受体主要作用是镇痛,镇静,使心率减慢;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 阿片类药物引起呼吸抑制的药理学基础 1.1阿片受体与呼吸功能 阿片受体是介导内源性阿片肽生物学效应和外源性阿片类物质镇痛等 药理学作用的受体。自1973年以来,国外学者相继发现在脑内和脊髓 内存有着阿片受体,这些受体分布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行为相关 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导水管周围灰质、内侧丘脑、杏仁核和脊髓罗氏 胶质区等。经典的阿片受体可分为μ、δ、κ3种类型,不同类型受 体有不同的存有位点及生理作用。三种受体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该类受体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一个细胞外氨基端区域,七个跨 膜域以及一个细胞内羧基端尾区。其中,μ受体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最 为肯定,研究的也最多。它位于脊髓以上水平,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 系统,尤其是边缘系统、纹状体、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 被激活后,可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等作用。Matthes1等报道,给予镇 痛剂量吗啡(6mg/kg)野生型小鼠出现呼吸频率下降,而MOR(μ受 体的分子生物学命名)缺失小鼠没有改变。MOR缺失小鼠使用极高剂量(1600mg/kg)的吗啡出现死亡时也无典型的呼吸抑制2。人的μ受体DNA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q24-25和第3号染色体的q263,与大鼠的μ 受体有95%的同源性,含有400个氨基酸残基。在中脑、纹状体和丘脑中能够观察到高水平的μ受体mRNA的表达,而脑皮层则表达量很低。Pasternak等用3H标记放射性配基实行受体结合研究实验,发现纳洛 酮能抑制放射性配基结合于μ1受体结合位点。体内研究表明,其能 够选择性拮抗吗啡诱导的镇痛反应,不能对抗呼吸抑制和躯体依赖作用,所以提出μ型受体可能存有μ1、μ2两个亚型。μ1受体主要作用是镇痛,镇静,使心率减慢;μ2受体则与呼吸抑制,欣快感和生理依赖性相关。δ受体调控通过调节或拮抗μ受体所致的呼吸抑制而发挥其调节呼吸的功能。而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的κ受体对呼吸功能影 响较小。近年来也有报道阿片受体在外周组织如肺,气管,心,肾,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5-10-26T11:31:15.9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作者:马晓乐 [导读] 安阳地区医院手术室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实施手术室预防性、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躁动发生,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可以降低患者的腹部手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 马晓乐 安阳地区医院手术室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针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麻醉苏醒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性、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全麻苏醒期的血压、心率、躁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2.5%、32.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较大的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实施手术室预防性、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躁动发生,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可以降低患者的腹部手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腹部手术;麻醉苏醒期;护理;躁动 引言:腹部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出现的一些躁动表现,会造成患者的血压、心率出现异常,也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治疗,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腹部手术对患者的产生的创伤较大,对患者腹腔器官的干扰也非常大,所以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几率较大。为了提高腹腔手术患者的术后治疗,降低躁动的发生,需要对于患者实施预防性、针对性的麻醉苏醒期护理,本文针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4.5±3.6岁。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为44.6±3.4岁。所有患者均无脑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常规护理+针对性、预防性护理。(1)心理护理。在患者术前,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手术麻醉等进行简单的介绍,将麻醉后患者的感官出现的异常告知患者、患者家属,讲解导尿管的设置、引流管的设置的重要性和作用,将这些知识向患者说明之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安慰,让患者对麻醉、术后可能产生的表现有一个心理准备,坚强患者麻醉苏醒期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2)体位护理。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让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保证平卧,避免医疗器械对患者的血管、神经产生压迫,保障患者呼吸的通畅,在患者麻醉苏醒期,及时调整患者的体位,将病床的护栏升起,保护患者,有呼吸障碍等障碍的患者,加强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的监测。(3)镇静护理。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的几率非常高,在全麻手术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适当的镇静药物、镇痛药物,为减少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提供帮助。术后麻醉减退,患者的感觉神经将逐渐恢复,会因为腹部伤口的疼痛,而产生躁动的表现,针对患者的表现,要及时的报告给医生,根据患者的医嘱,对患者实施镇静、镇痛治疗,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4)不良反应护理。腹部手术全麻患者,会因为药物的作用,产生通气不畅、呼吸道梗阻的现象,进而引发一些病症,导致患者出现头痛、烦躁等表现,为此需要针对这些不良反应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3观察指标 血压、心率、躁动情况。躁动情况:0分:安静、无躁动;1分:在吸痰等操作时出现躁动,给予安慰、护理后,改善;2分:没有发生刺激时,会出现躁动,将各种导管、引流管拔除时,需要对患者实施制动;3分:强烈躁动,需要多人进行制动。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躁动情况评分中,1分、2分、3分例数,分别为3例、2例、0例,总的躁动例数为5例,躁动发生率为12.5%;对照组躁动评分中1分、2分、3分例数分别为3例、4例、6例,总躁动人数13例,躁动发生率为32.50%。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有显著差异,X2=4.5878,P=0.0322<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监测结果均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值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腹部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大,还会对患者腹腔器官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在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产生几率非常大,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及及时的护理,将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术后康复[1]。 在临床治疗中腹腔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产生的躁动较为常见,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产生严重的躁动,可能造成伤口缝合线的断裂,造成伤口出血等,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术后康复,所以需要对患者实施护理。在患者手术是麻醉苏醒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发生[2]。 在全麻苏醒期造成造成患者躁动的主要原因是疼痛,疼痛对患者产生的刺激,可能会造成高血压、心动过速,甚至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在患者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身体状况,实施疼痛护理,按照医嘱使用相应的镇静药物和镇痛药物。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患者手术前后均可以进行,术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让患者对术后产生的反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术后实施心理护理,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可以安抚患者的激动的心情,缓解患者紧张、交流的情绪等[3]。 本次研究中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实施预防性、针对性的合理,有效的降低了躁动的发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