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高校实践教学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高校实践教学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高校实践教学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高校实践教学

摘要:实践性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实践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实践教育的目的和模式被打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教育观占据教育的主导地位,实践性教学的目的背离了实现人的发展这一教育的本义,即人本主义。功利主义只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安排实践教学,人本主义根据人的发展的需要确定实践教学模式;功利主义在实践教学设计上就事弄事,人本主义注重学生潜能和创造性培养;功利主义在实践过程中只重动手操作,人本主义将培养学生的心智和思维培养作为重要目的。要发挥实践教学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的功能,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键词:人本主义;实践教育;教育方针;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教学模式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内涵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上的人本化,坚持学生第一位,切实保障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二是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化,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三是教育管理上的人性化,体现服务与关爱,使学生愉快合作、心情舒畅、健康成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运用在大学教育中,要求我们充分发掘大学生的自身潜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鼓励学生的探索创新。

二、我国的教育方针重视实践教育、突出以人为本

实践教育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始终贯穿在我国各个发展阶段的教育方针中。其共同特点都体现了教育方针尊重人,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的宗旨。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方针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都没有遭到破坏。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将教育方针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多次明确指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然而,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

三、实践教育目的和模式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不难发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时代,对实践教育目的认识有各种各样的答案,因而也为实践教学赋予了不同的模式。

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前,实践教育主要以毛泽东教育思想为指导。1958年,他在一次讲话中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在毛泽东这一思想影响下,实践教育作为教育人、改造人的手段,具有很强的政治因素。毛泽东教育思想还特别突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并将其浓缩为“理论——实践——理论”。这就决定了实践教学作为验证理论的手段成为一种主流,并对我国教学模式

产生了重要而长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来自劳动力市场的信息表明,市场更需要具有一定实践知识,上岗后就能立刻从事相关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社会对技能型、生产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大。在这样的形势下,高等学校实践性教学的主要目的自然就转向了以训练职业技能、对接就业为出发点和归缩。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纷纷适应这一要求而不断改革。实践不仅仅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还要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各类高等学校的共识。

四、两种主要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在学生培养中的局限性

实践教育目的和教学模式尽管在不断变革中发展,但归结起来还是离不开二种主流模式,即理论验证式和技能训练式。

理论验证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过程作为增强感性认识、验证理论知识、理解课本概念的途径,其对应的实践形式是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作为应用专业知识、锻炼操作能力、对接职业岗位的途径。

这两种实践模式既然是主流,自然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基础,但如果我们不能认清其在人才培养上的局限性,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找出应对措施,教育实践将会慢慢演变成一种有名无实的过场,甚至会误导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实验室操作模式,已经演变得越来越机械和形式化了。教师在课前把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和要求都设计好,实验过程基本上是先让学生观察几种现象,然后按照规定的步骤完成预定的操作。整个过程学生都处于一种被动的、观望的状态,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

技能训练形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目前高等学校的主流模式。具体实施方法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按照某一具体技能设计一个实践项目,每一次实践教学对应于某一具体的操作训练,学生没有选择机会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更不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技能训练的另一种形式是将学生派往企业生产线上去顶岗,顶岗实习没有具体的目标和对应的指导,放任自由,甚至不能结合专业,更谈不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

高校实践教学论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探究

高校实践教学论文-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探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广西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该门课程500多份实践性论文和调研报告,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所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2005]5号)(简称“05”方案),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05”方案颁布后,实践教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调研了该门课程500多份实践性论文和调研报告。调研范围为2007级、2008级学生,其中2007级173份,2008级327份,院系为全校17个学院的38个专业,主要采用归纳分析法,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组织 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可使学生深入生活、走向社会,在实践体验中树立崇高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知识内化为思想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校内的实践教学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教学,具体表现形式有:课题研究、参观考察、专题调研、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团活动、主题活动等。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各种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更突出的是它的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教学特点。同时,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时,还要求实践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实践性教学形式要多样性、灵活性;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要具体化、规范化;实践教学评价方式要科学化、合理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明显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高素质人才。 例如,广西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长期坚持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广大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受到很好的教育和引导,陶冶了情操,心灵受到震撼,唤起爱国爱民强烈意识;加强了环保意识,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提高和锻炼了洞察能力、社交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活动能力、分析和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初步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步骤、格式,为四年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训练就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还培养了一些不能主动参与实验的同学提供的方便。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2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管理过死,条条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我们置于教学大门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很少交流。 2.2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报告批改,特别是野外教学生产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个别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应付过关了事。 3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容 (1)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素质;三是创业能力;四是职业资格证书。 (3)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 调整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

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3.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目标。 4. 制定专业技能规范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 5. 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关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

关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反映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的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实施依据。为贯彻落实我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及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背景,紧紧围绕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锻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队伍和实践教学管理四部分构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①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尤其是不能脱离能力培养目标;②系统化原则。遵循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结合各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③整体优化原则。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和互相渗透,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④规范化管理原则。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规范实践教学的管理与实施流程,创新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标准和要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总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我校的地方性特征和办学特色。以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关系确定层次,以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环节确定模块,以项目驱动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途径更加清晰,目标指向性更加明确,环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内容与实际结合更加密切,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层次的基本内涵 层次主要是指:基础技能层次,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职业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面向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综合实践层次,以综合性、设计性项目、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结合第二课堂内容,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能力培养。 2.模块设置及作用 模块主要包括: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创新实践模块。 ①基础技能模块:包括计算机应用、外语听说、两课实践、社会实践、军训、素质拓展项目等项目,以提高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品德修养、团队精神、人文素养为主。 ②专业技能模块:包括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训课程、认识实习、专业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教高司[1998]33号) 一、总则 1.为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保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要点。 2.教学工作的地位。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3.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基本建设的管理。 4.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5.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唯物辩证法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意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管理手段等,避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要注意现代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6.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图书情报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卫生保健系统等。高等学校各个部门都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是合格人才为中西心,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7.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学校要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中占有合理的比例。要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要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并随着收集制度的改革,逐步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8.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着眼于更好地调动各种类型的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发展志趣和特长提供机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计划管理 9.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是在国家教委宏观指导下,由各校组织专家自主制定的,它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得进行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10.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必须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国家教委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学校实际,体现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要求、体现不同层次、不同学校的培养特色。 11.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原则,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 12.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作者:张永鹏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06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带来许多的便利,满足人们对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的需要,基于此,高校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互联网理念,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希望为推动高校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校;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15-01 近些年,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给现代高效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之中应重视融入互联网理念,实现对传统高校教学课堂的变革,然而,现阶段大多数的高校教育工作人员缺乏对互联网全面的认识,为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为高校的教育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一、基于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因此,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充分的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优势,积极的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然而,由于互联网理念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起步较晚,各方面还有待于成熟,导致高校的实践教学中面临着许多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多媒体综合教室 就多媒体教室来看,其主要包括五种类型:一基于Web型,二多功能型,三标准型,四学科专业型,五简易型等,大多数的高校目前主要采用简易型的多媒体教室,大致包括下面几点内容:一投影仪,二幕布,三音响,四计算机,五话筒等。然而,当前的多媒体教室面临着教学硬件设备不足的问题,给高校多媒体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带来巨大的阻碍。 (二)互联网资源利用率不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应用互联网技术,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然而,由于受到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限制,大多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年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 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 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改革。校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则在当地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打破教学时间限制,灵活安排见习、实训和实习,让学生在中小学、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全面训练,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走“校校结合”和“校校交替”的人才培养之路,使学生在“校校交替”中逐步形成从事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实际技能和能力。通过改革与实践,学校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程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全程实训为两翼”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师职业岗 位适应能力。上,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二、增加教师教育 类课程门类,加强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事关教育的质量和生命,因此,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首先必须从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手。针对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门类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 从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着眼,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 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师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当前颇为紧要的任务。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由于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使得目前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3)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4)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5)实验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首先是实验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其次是实验教学时间安排的随意性。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1)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2)实用型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大步进行构建。 (3)混合型原则

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三、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化建设 (1)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 从多方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如实验实训教学考核、实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耗材的管理、实验室环保工作、信息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不同实验管理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量。 (2)因“室”施“法”定条例 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实训室,建立对应的实验设备管理条例。机电信息实验实训室类型较多,主要有计算机类实验室、机电类实验室、现代先进制造实训中心等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设备的状况和实验的性质,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实训管理条例。 (3)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对实验实训室的各种信息及时进行记录,并做好统计、分析和归档工作,及时向学院和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实验实训室的准确数据。 (4)加强安全教育 制订安全教育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实验实训前,对参加实践教育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签定安全教育责任书,最大程度上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四、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体系 (1)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在高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我院构建了开放式实验室。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分院设立了计算机项目工作室、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室、开放机械加工实验室、现代制造实训中心,为学生在课外实训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在各个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等。在近几年计算机类和机电类的竞赛中我院取得较好的成绩。 (2)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

高校教务处工作思路

高校教务处工作思路 年是学校固化评估成果,促进内涵发展的关键年。教务处基本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高等教育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和年整体工作部署,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以强化教学管理为主线,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以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管理意识、明确管理职能、加强制度执行力 管理是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梳理管理制度,删繁就简、去伪存真、适当整合,形成我校特色的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划分二级管理职能,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推进管理现代化,充分利用教务系统和网络资源,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二、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修订和完善课堂教学管理相关规定,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严格停调课制度,加强教学秩序检查,确保教学秩序稳定;突出“三期”检查重点,强化督导和评估;继续开展试卷、论文检查,规范试卷、论文工作,确保质量;加强青年教师教育和帮扶,着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较快提升授课水平;鼓励和支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搭建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促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深入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质量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我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结合学校实际,以问题为中心设置研究项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建设;引导和支持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继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促进内涵发展

初探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评教体系

初探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评教体系摘要: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评教工作,是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阐述如何构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评教体系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学生评教;实践教学环节;指标体系;教学质量 高等学校的责任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质量的核心,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通常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师自评及督导评价等几种方式。因此,课堂教学是目前各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其中,学生评教因其相对更为全面、客观,已成为高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主要、最有效的监控手段。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实施的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教为例,阐述学生评的价基本内涵。 一、实践教学的学生评教现状 大多数高校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大都有一套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方式包括网上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及纸质问卷调查等。但是,大部分学校缺乏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完善的学生评教体系。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由实验员来完成,使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也缺乏较完善的实践教学指标体系,让学生对其进行评价。部分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方面只重结果,未足够重视教学过程。 二、学生评教在实践教学中的必要性 教育部提出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体现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重视。高校应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学生评教体系,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评价,使师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通过学生评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在大学期间的重要性并不低于甚至高于理论课,让学生不再忽视实践教学。通过学生评教的实施,提高和完善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将精力大力投入到实践教学研究中,逐渐理顺教学思路,创新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质量的总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1]。 三、实践教学的学生评教原则 (一)目标性 建立实践教学学生评教体系要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这一教学活动总目标,合理地选择学生教学评教体系要素,组织协调各种保障力量以有效达成培养目标[2]。 (二)监控性 一般高校都结合本校实际设置了不同的实践环节,如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但大部分都没有起到实质作用,没有真正达到拓展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原因主要在于实践过程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而学校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又较薄弱。因而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才能起到相应的促进和监控作用。 (三)可操作性 构建实践教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除了要满足考察和监督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还要做到可操作性强、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1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增强“教育为业界服务”的理念 教育不是目的,是培养人才的途径和手段,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教育而 去教育,而应树立“教育是为业界服务”的理念。软件产业的迅速发 展对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高端软件人才的培养却并不尽 如人意,大多数高校的专业教学仍习惯于按照传统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个人动手能力的实验实习,但这还远 远不够,若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业界从业者,应做到“知己知彼”。所 谓知己,即引导帮助学生尽量充分了解、挖掘自身专业兴趣爱好、特长;所谓知彼,即要充分了解行业本质、特点、规律,特别是发展的 动态趋势对从业者在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软件工程专业特点使 得学生的工程能力以及职业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训练尤为重要,但由于 目前实际工程项目运作及工程环境训练不足,学生往往对专业学习始 终有那种画饼充饥、雾里看花的感觉,投入感和真实感大打折扣。激 发教育首先要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方案,提供多种人才成 长模式,使学生依据自身个性进行合理定位,从而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实现志向性激励,“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避免培养出的学生与产业界 需求相脱节,并努力帮助每个学生依据兴趣、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成 长之路。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工程性、创新性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更 要结合软件工程行业特点,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良 好的创新意识、优良的职业化素养,因此将工程化教学理念作为人才 培养的核心任务是迫切和必要的。软件工程主要目的是将工程方法应 用到软件分析、设计、开发与维护,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也应 具有系统化和整体性,并注重阶段化、模块化培养策略。分阶段课程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 [摘要]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而实践教学环节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不同的特点,文章分析了现有传统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实践环节的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国内高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组织与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①。 1.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是人类在一定社会组织中,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人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的经验知识,这是认识的基础与发端。由于人类在历史的社会实践中已积累了大量的认识成果,而个体直接经验总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通过教学去传承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 实践教学正是根据认识的本质与规律、实践的特点以及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实践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主要包括:科学实验、工程训练、工程实习、学年论文、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 2.实践教学的特点。在高等教育活动过程中,每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都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应,而且每个实践教学环节既具有相对独立特性,又紧密结合,将各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联系到一起,形成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它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广泛性、多样性、灵活性、社会性等特点。

实践教学几点思考

1.您认为现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是什么? 人才培养规格 (1)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道德品质,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与人 合作的能力。 (2)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3)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4)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职业转型能力。 (5)取得本专业的普通话、声乐或钢琴或舞蹈等级证。 专业基本能力 (1)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 (2)掌握开展群众艺术活动及文化传媒活动所需要的艺术、礼仪、语 言表达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技巧。 (3)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公关协调。 (4)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文字录入与处理,能设计 制作简易的电教软件,正确使用常见的电教设备。 (5)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及技巧,具有绘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手段。 能创制简易的教具,掌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一般知识和方法。 作为应用型本科侧重点应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理论知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和出发点,在理论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和目标。同时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充分利用学前实训楼中的器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其感兴趣的地方,让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改进。 2.您更希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什么样的能力? 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理论知识,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3.您对学院目前的课程设置有什么看法? 学院目前设置的课程比较多,导致学生压力大。学生的学习没有缺乏自主性,更多时候是由教师引领着往前走。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适合其发展的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考核和学生考核应该多元化。 4.学生实习过程中,作为指导教师,您做了哪些方面的专业指导?效 果如何?您在学生实习指导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建议? 对学生实习的心态、保育工作问题、实习中教学方案的设计与修改、与园长和教师、家长的沟通、与幼儿的相处、未来职业规划等进行了指导。通过一个学期的实习,学生逐渐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特点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去体验幼儿园生活。实习过程中多次参加幼儿园的培训活动和演讲活动,提高了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学会了与同事、领导和家长的相处方式。能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并组织实施。同时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 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1)保育工作太多太繁琐 (2)家长工作难做

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发表时间:2018-04-27T13:59:43.31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作者:马嘉优 [导读]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逐渐实施的越来越好,但是在教学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马嘉优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逐渐实施的越来越好,但是在教学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缺点。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现在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高效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是关键,。改革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多增加高校的事件教学,发现实践教学实施后的积极效应,实践教学在很多方面都有帮助,对于舞蹈专业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事件教学能从创新精神和实践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告诉铁道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研究 课题编号:GG170115 前言: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系统是以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为基础,结合高校教学的实际结合各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估。实践教学体系是将事件教学的目标、内容、管理等方面的条件整合成一个整体,构建一个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为学生在竞争市场上提高竞争实力,减少失业率。 1.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1基础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是与传统教学观念很不同的,实践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创新性和实践性能力强的人才。基础实践性教学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单门实验所安排的课程,具体内容就是三种,课程中的实验和单独开设的实验,单独开设的实验一般是安排在课堂上的内容结束后的课后。还有一种就是根据实际需求,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安排实验,多进行实践练习,增强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也不要忘了理论学习,老师在教授实践课程的时候,将理论渗透在实践中,强调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不能只是学习实践而忘了理论。在实践的基础教学中,很多都是基本课程上所学的,有一些是需要课后实践积累的,基础实践教学还是占大部分的。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也是基础实践教学应该教授的问题,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艺术活动、青年志愿者等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也为以后社会实践积累经验。 1.2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高效中多举办有关创新创业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多搞一些科研课题,科研作业等。让学生自己充分利用学校里丰富的科研资料、科研成果和老师们的科研经验,经过老师指导后学生自己开始实验。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多进行科研创新,将创新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效果。多接触科学实验的前沿,才能了解最新的科研情况,最快的掌握新出的科研资料,了解科学发展的动态,才能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强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精神,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 1.3综合性的实践教学 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的环节综合在一起,做出最适合学生的事件教学方案,将实践教学的作用放大,促进学生在实践上的进步。综合性的事件教学需要将前段时间学习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知识的整合,将前期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种系统的训练。主要就是想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事件教学的概念,不要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偏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2.1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 要想建立一个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做好,就要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在制度上做好管理,才能让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系统化,有规矩。实践教学应该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都提前做一个策划,然后实践教学过后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找出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之后再改正。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能只针对老师或者只针对学生,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应该是针对师生的,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课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为学生实践学习和教师实践教学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大力监督学生的事件学习情况。 2.2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 已经实施了很好的实践教学计划,自然就要对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防止教师出现懒惰懈怠教学的情况,也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有序高效的进行。监督应该定期的进行,而且应该设置一些奖励和惩罚制度,激励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上的努力意识,促进高效实践教学的构建和实施。在做好管理与评价制度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加强并落实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与监督,注意收集、整理和督促检查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质量监控文件,做好质量的把关。 2.3创造个性化的实践教学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的话,那学生很难学好,所以创造个性化的事件教学课堂是重要任务。学生需要的是有激情的课堂,应该在课堂上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少保证学生的基础实践知识的学习,还要努力为学生创建社会实践的课堂,学生在课后可以自己进行很好的社会实践,发挥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发散思维,创造新型的社会实践内容,达到高质量的实践学习效果。学校应该发挥主体作用,多为学生举办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实践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3.结语 高效的实践教学的构建和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需要将实践教学长期的实践在学生的学习中,加强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点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点 教育部高教司[1998]33号 一、总则 1、为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要点。 2、教学工作的地位。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 4、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5、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唯物辩证法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意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手段等,避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要注重现代化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6、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图书情报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卫生保健系统等。高等学校各个部门都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7、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学校要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总经费中占有合理的比例。要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要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并随着收费制度的改革,逐步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8、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着眼于更好地调动各种类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开展志趣和特长提供机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计划管理 9、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是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由各校组织专家自主制订的,它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