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等水准GPS测量实习报告

二等水准GPS测量实习报告

二等水准GPS测量实习报告
二等水准GPS测量实习报告

姓名:唐福俊

班级:地信1101

学号:2011020142 指导老师:李建辉

目录

一、实习概述……………………

二、实习参考资料………………

三、实习实施……………………

1、平面控制

2、高程控制

四、实习成果……………………

1、GPS控制网图

2、三维点坐标

3、二等水准路线图

4、GPS外业观测手簿

一、实习概述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二等水准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以及GPS动静态测量实习。线路是围绕学校绕一圈进行往返二等水准测量及GPS动静态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更加为了满足我们课程的需要,我们地信1101班在李建辉老师的指导下,对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采取GPS动静态测量及二等水准控制测量,全长1公里左右。

二、实习参考资料

已有资料

黄河水院校内已有埋石控制点成果见下表,各测量组根据需要,认真检查核对后选用。

三、实习实施

实施计划

暂定计划第一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第二周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具体日程安排见表1。

表1 项目作业日程安排

第6周第7周

周一上

①项目开工动员,接收任务,

搜集资料;

②星历预报。

①领取S1水准仪;

②讲解仪器检验和后段作业。下

③GPS控制网选点、设计施测

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

③进行i角检验;

④学习规范和指导书,明确第

二天的作业任务,并制定日计

划。

⑤学习规范和指导书,明确第

二天的作业任务,并制定日计

划。

周二上

⑤GPS静态观测,熟悉作业流

程;

⑥实训场集中练习强化二等水

准测量外业作业方法;

⑥8320、8321传输数据,检查

仪器。

选定二等施测路线,绘制点之

记。

⑦学习规范和指导书,明确第

二天的作业任务,并制定日计

划。

⑧学习规范和指导书,明确第

二天的作业任务,并制定日计

划。

周三上

⑧GPS静态观测,正式施测一

遍。

⑨施测二等水准,并计算。

⑨8318传输数据,讲解内业处

理。

⑩施测二等水准,并计算。

⑩学习规范和指导书,明确第

二天的作业任务,并制定日计

划。

⑾学习规范和指导书,准备明

天的项目技能考核。

周四上

⑾GPS静态观测,进行补测或

重测。

⑿补测二等水准,并进行概算。下

⑿8318进行内业平差处理。⒀补测二等水准,并进行概算。

⒀学习规范和指导书,明确第

二天的作业任务,并制定日计

划。

⒀学习规范和指导书,明确第

二天的作业任务,并制定日计

划。

周五上

⒁GPS-RTK作业练习,边讲边

练。

⒂归还仪器,实习总结会。

⒂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成果整

理。

⒃整理控制测量成果并于规定

时间按时按质按量上交。

上 ⒃休息。 ⒄写实习总结,整理互查项目资料,于规定时间按时按质按量上交。

备 注

1、平面控制

.3.2 卫星定位测量

(Ⅰ) 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2.1 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3.2.1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边长(km ) 固定误差A (mm ) 比例误差系数B (mm/km )

约束点间的 边长相对中误差 约束平差后

最弱边相对

中误差

二等 9 ≤10 ≤2 ≤1/250000 ≤1/120000 三等 4.5 ≤10 ≤5 ≤1/150000 ≤1/70000 四等 2 ≤10 ≤10 ≤1/100000 ≤1/40000 一级 1 ≤10 ≤20 ≤1/40000 ≤1/20000 二级 0.5 ≤10 ≤40 ≤1/20000 ≤1/10000 3.2.2 各等级控制网相邻点间的基线精度,可用公式3.2.2表示。

22)(d B A ?+=σ (3.2.2) 式中 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 );

A ——固定误差(mm );

B ——比例误差系数(mm/km ); d ——平均边长(km )。

3.2.3 GPS 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GPS 网的测量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

?

???=

n WW N m 31 (3.2.3-1) W =2

z 2

y 2

x W W W ++

式中 m —— GPS 网测量中误差;

N —— GPS 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n —— 异步环的边数;

W —— 异步环的环闭合差;

W x W y W z —— 异步环的各坐标分量闭合差。

2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并符合(3.2.3-2)式的规定。

m ≤ (3.2.3-2)

(Ⅱ)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

3.2.4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设计;

2首级网布设时,宜联测2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长边,宜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

3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6条;

4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量的1.5倍;

5加密网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

6对于采用GPS-RTK测图的测区,在控制网的设计中应顾及参考站点的分布及位置。

3.2.5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应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

2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3 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

3.2.6控制点埋石要求见附录B,并绘制点之记。

(Ⅲ)GPS观测

3.2.7 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7的规定。

表3.2.7 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等级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

接收机类型双频或

单频

双频或

单频

双频或

单频

双频或

单频

双频或

单频

仪器标称精度10mm+2p

pm

10mm+5p

pm

10mm+5p

pm

10mm+5p

pm

10mm+5p

pm

观测量载波相

载波相

载波相

载波相

载波相

卫星高度角(°)静态≥15 ≥15 ≥15 ≥15 ≥15 快速

静态

———≥15 ≥15

有效观测卫

星数静态≥5 ≥5 ≥4 ≥4 ≥4 快速

静态

———≥5 ≥5

观测时段长静态≥90 ≥60 ≥45 ≥30 ≥30

度(min )

快速

静态

— — — ≥15 ≥15

数据采样间

隔(s ) 静态 10~30 10~30 10~30 10~30 10~30

快速

静态

— — — 5~15 5~15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

因子(PDOP ) ≤6 ≤6 ≤6 ≤8 ≤8

注:当采用双频接收机进行快速静态测量时,观测时段长度可缩短为10 min 。 3.2.8 规模较大的测区,应编制作业计划。

3.2.9 GPS 控制测量测量作业,应 满足下列要求:

1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电池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

2. 天线安置的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天线高量取应精确至1mm 。 3.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讯工具。

4.作业同时, 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等相关的测站信息。

(Ⅳ) GPS 测量数据处理

3.2.10 基线解算,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起算点的单点定位观测时间,不宜少于30min ;

2 解算模式可采用单基线解算模式,也可采用多基线解算模式;

3 解算成果,应采用双差固定解。

3.2.11 GPS 控制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异步环及复测基线检核,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列各式要求:

X

W σ5

n ≤

(3.2.11-1)

Y

W σ5

n ≤

(3.2.11-2)

Z

W σ5

n ≤

(3.2.11-3)

2Z 2

Y 2X W W W W ++= (3.2.11-4)

σ5

3n

W ≤

式中 n ——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W ——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

2 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列各式要求:

σ

n W 2X ≤

(3.2.11-6)

σ

n W 2Y ≤

(3.2.11-7)

σn W 2Z ≤ (3.2.11-8)

2Z 2Y 2X

W W W W ++= (3。2。11-9) σ

n W 32≤

(3.2.11-10)

式中 n ——异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3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下式要求:

σ22≤?d (3.2.14-11)

3.2.12 当观测数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并舍弃不合格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所构成异步环的边数不应超过3.2.4条第3款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有关的同步图形。 3.2.13 外业观测数据检验合格后,应按3.2.3条对GPS 网的观测精度进行评定。 3.2.14 GPS 测量控制网的无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WGS —84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并提供各观测点在WGS —84系中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及相关的精度信息等;

2 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等级的基线长度中误差的3倍。

3.2.15 GPS 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中进行二维或三维约束平差;

2 对于已知坐标、距离或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3.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3 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二维或三维坐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角及相关的精度信息,需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4 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3.2.1中相应等级

(二)高程控制测量

4.2 水准测量

4.2.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表4.2.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千米

高差全中误差(mm )

路线长度(km ) 水准

仪型

号 水准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

或 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平地(mm) 山地

(mm) 二等 2 - 1DS 因瓦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

一次

L 4 -

三等 6 ≤50 1DS 因瓦 往返各一

次 往一次

L 12 n 4 3DS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四等 10 ≤16 3DS 双面 往返各一

次 往一次 L 20

n 6 五等 15 - 3DS 单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L 30 -

注:1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 倍;

2 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n 为测站数;

3 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相同。 4.2.2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 ,DS 1型不应超过15″;DS 3型不应超过20″;

2 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α?,对于二等水准不应超过0.2″,三等不应超过0.5″;

3 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 ;对于条形码尺,不应超过0.10mm ;对于木质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 。

4.2.3 水准点的布设与埋石,除满足4.1.4条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将点位选在质地坚硬、密实、稳固的地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当采用数字水准仪作业时,水准路线还应避开电磁场的干

扰;

2 宜采用水准标石,也可采用墙水准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应按本规范附录D 执行;

3 埋设完成后,二、三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它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必要时还应设置指示桩。

4.2.4 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各等级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4的规定。

表4.2.4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型号 视线长度(m) 前后视较差(m) 前后视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m) 基、辅分划

或黑、红面

读数较差

(mm)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1DS 50 1 3 0.5 0.5 0.7 三等 1DS 100 3 6 0.3

1.0 1.5 3DS 75

2.0

3.0 四等 3DS 100 5 10 0.2 3.0 5.0 五等 3DS 100 近似相等

— — — — 注: 1 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 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 ;

2 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

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3 数字水准仪观测,不受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指标的限制,但测站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

4.2.5 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对于二等水准应选取两次异向观测的合格结果,其它等级则应将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4.2.6 当水准线路需要跨越江河(湖塘、宽沟、洼地、山谷等)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准场地应选在跨越距离较短、土质坚硬、密实便于观测的地方;标尺点须设立木桩;

2 两岸测站和立尺应对称布设。当跨越距离小于200m 时,可采用单线过河;大于200m 时,应采用双线过河并组成四边形闭合环。往返较差、环线闭合差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3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6的规定;

表4.2.6 跨河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跨越距离(m ) 观测次数 单程测回数 半测回远尺

读数次数 测回差(mm ) 三等 四等 五等

<200 往返各

一次 1 2 — — —

200~400

往返各

一次

2 3 8 12 25

注: 1 一测回的观测顺序:先读近尺,再读远尺;仪器搬至对岸后,不动焦距先读远尺,再读近尺;

2 当采用双向观测时,两条跨河视线长度宜相等,两岸岸上长度宜相等,并大于10m ;当采用单向观测时,可分别在上午、下午各完成半数工作量。

4 当跨越距离小于200米时,也可采用在测站上变换仪器高度的方法进行,两次观测高差较差不应超过7mm ,取其平均值作为观测高差。 4.2.7 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每条水准路线分测段施测时,应按4.2.7-1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1/2;

??

???????L n M 41=

(4.2.7-1) 式中 ?M ——高差偶然中误差(mm);

Δ——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 ——测段长度(km); n ——测段数。

2 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按4.2.7-2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

?

????L WW N M 1=

(4.2.7-2) 式中 ?M ——高差全中误差(mm);

W ——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L ——计算各W 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N ——附合路线和闭合环的总个数。

3 当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高山地区除应进行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修正外,还应进行其重力异常的归算修正;

4 各等级水准网,应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5 高程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应精确至0.1mm ,三、四、五等水准应精确至1mm

四、实习成果

1、GPS 控制网图

2、三维点坐标

站名北向(x)东向(y)高程(m)

H048 53341.0790 47522.3960 73.7820

H049 53511.3105 47507.7766 73.9567 H051 53434.1643 47674.7367 73.9176 H052 53271.4322 47692.3640 74.0043 H084 52768.9313 47281.1134 73.7810 H087 53433.1002 47297.6427 74.0995 H091 52847.8933 47473.5788 73.9336 H100 53126.3385 47753.9132 73.7689 H103 52794.3278 47647.7345 73.8266 HY30 53523.7468 47825.9076 74.0575 HY52 53094.3091 47593.1036 73.9161

Z008 53127.8323 47266.6023 74.0004

二等水准技能竞赛规程

二等水准测量技能竞赛规程 举办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技术创新意识及能力,充分展示安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教产结合,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为安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一、参赛对象 在籍的高职院校学生。 二、竞赛内容与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两个环节。竞赛以组为参赛单位,要求参赛选手在理论考核时独立完成竞赛规定的理论考核环节内容,在实践技能考核时以组为单位团结协作完成竞赛规定的实践技能考核环节内容。 (一)理论知识(占总分的20%) 考查学生对测量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理论知识考核,所有参赛选手随机抽签,根据抽签号码,确定选手座次,不得随意调整。 1、理论考核知识点具体如下: (1)测量的基本知识(7分) ①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基准面; ②铅垂线、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水平面的定义;

③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象限编号; ④我国的高程系统、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 ⑤高程与高差的换算; ⑥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高程的影响; ⑦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测量工作的原则; ⑧测设和测定的区别。 (2)水准测量(15分) ①水准测量的原理; ②前、后尺读数与高差的关系; ③视线高及其立尺点高程和水准尺读数的关系; ④转点及其作用; ⑤高差总和与前视读数总和及后视读数总和的关系; ⑥水准管轴、视准轴、十字丝视差的概念、十字丝视差消除方法及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的检验与校正; ⑦单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⑧一测站普通水准测量的观测程序; ⑨普通水准测量的记录、计算和检核; ⑩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高程计算。 (3)角度测量(10分) ①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水平角与竖直角的测角原理; ②全站仪或经纬仪的安置步骤; ③测回法测角的步骤、记录和计算;

二等水准测量实习报告

二等水准测量实习报告 目录 一、实习目的 (2) 二. 实习任务 (2) 三、实习的组织与准备 (2) 四、实习要求 (2) 五、仪器及工具 (2) 六、实习步骤 (4) 七、主要技术要求 (6) 八、注意事项 (6) 九、实习心得体会 (7) 一、实习的目的 控制测量学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种工程建设、城镇建设和土地规划与管理等工作。它是各种测量学的基础。所以控制测量的实习非常重要。控制测量学集中学习是在课堂结束之后在实习地集中的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的综合应用,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

了解到了控制测量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检校、待定点计算的基本技能,而且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的锻炼。通过一条水准环线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使所学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在实习中培养了我们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塌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二. 实习任务 利用精密水准仪围绕本学校的篮球场测一圈。每个组员都要轮换进行观测,拉尺,举尺还有就是记录数据并行结算。尽量做到人人都能熟练掌握精密水准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和技巧,并能快速准确无误的记录和处理结算处正确的结果。 三、实习的组织与准备 了解精密水准测量的规范,掌握规范要求和注意点,了解精密水准测量记录纸的观察记录顺序。 对班级人员分组,精密水准测量分组情况(共6人): 本组组员:许勤肖燕赵建新钟万红邓灯余朱立成 (三)、实习的仪器和工具 精密水准测量:自动安平水准仪J2一台,数码水准尺一对,测绳,二等水准测量记录纸四、实习要求 1、每组选定一条-的闭合水准环线,每人完成不少于一个测站上的观测、记录、扶尺、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 (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视距之差(11)=(9)-(10) 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4)+K -(7),(k=30155或60655视标尺而定) (14)=(3)+K -(8)基本分划高差(15)=(3)-(4),辅助分划高差(16)=(8)-(7)高差之差(17)=(14)-(13)=(15)-(16)平均高差(18)={(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4。 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

之差 m m 点 高差 之 差 mm 段 往返测 高 差 不符值 二 DS1,D S05 <= 50 < =1 < =3 > <= <= < =1 ±4 注: 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测自-______至________ 20 年月日时间始______时______分末______时______ 分成像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云量 ______________ 风向风速____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土质______________ 太阳方向______________ 测 站编号后 视 下 丝前 视 下 丝 方 向 及 尺 号 标尺读数 基 +K 减 辅 备 注上 丝 上 丝 后距前距 基 本分划 辅助分划 视距差d 视距差累计 (1) (5) 后(3) (8) (13) (2) (6) 前(4) (7) (14) (9) (10) 后 -前 (15) (16) (17) (11) (12) h (18) 后 前 后 -前 h 后 前 后 -前 h (5)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包括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其概算包括水准尺每米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一般不作

等水准测量记录方法

.实训三四等水准测量 (双面尺法) 一、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视线高度>;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5mm。 二、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记录板1块。 三、方法与步骤 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

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 (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路线长度200~400米,设置4~6站,视线长度30m左右。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 } 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 }

视距之差⑾=⑼-⑽ ∑视距差⑿=上站⑿+本站⑾ 红黑面差⒀=⑹+K-⑺,(K=或) ⒁=⑶+K-⑻ 黑面高差⒂=⑶-⑹ 红面高差⒃=⑻-⑺ 高差之差⒄=⒂-⒃=⒁-⒀ 平均高差⒅=1/2{ ⒂+⒃ } 每站读数结束( ⑴~⑻ ),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⑼~⒃ ),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 (4)依次设站,用相同方法进行观测,直到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20√L mm,L为线路总长(单位:km)。 四、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

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

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 1、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1)瞄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2)瞄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3)瞄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4)瞄准前视尺红面,令气泡重新准确符合,读取中丝读数。 以上四等水准每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黑)——后(红)——前(黑)——前(红)。对于三等水准测量,应按后(黑)——前(黑)——前(红)——后(红)的顺序进行观测。 2、测站上的计算及校核 (1)视距部分 后距=[(1)项—(2)项]×100,记入第(9)项; 前距=[(5)项—(6)项]×100,记入第(10)项; 后、前距差d=(9)项—(10)项,记人第(11)项; 后、前距差累积值∑d=本站(11)+前站(12),记入第(12)项。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2)高差部分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因此应根据红、黑面读数进行下列校核计算: A、理论上讲,同一把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K值减去红面读数应为零。 即: 后视尺(3)项+K—(4)项=(13)项; 前视尺(7)项+K—(8)项=(14)项; 其中K为水准尺红、黑面起始读数的差值,系一常数值。在本例中47号尺的K=4.787米;46号尺的K=4.687米。由于测量有误差,(13)项和(14)项往往不为零,但其不符值不得超过±3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2毫米)。 B、理论上讲,用黑面尺测得的高差与用红面尺测得的高差应相等。 (3)项—(7)项=(15)项(黑面尺高差);

(4)项—(8)项=(16)项(红面尺高差)。 因为两把尺的红面起始读数各为4.787米和4.687米,两者相差0.1米,所以理论上在(16)项上加或减去0.1米之后与(15)项之差应为零,但由于测量有误差,往往不为零,其不符值不得超过±5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3毫米),并记入第(17)项。 (17)项=(15)项—[(16)项±0.1米] 表中第(17)项除了检查用黑、红面测得的高差是否合乎要求外,同时也用作检查计算是否有误,这是因为: (17)项=(15)项—[(16)项±0.1米]=(13)项—(14)项 当以上计算合格后,再按下式计算出高差中数: 高差中数(18((15)项+(16)项±0.1米)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1 一般规定 4.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高程系统相一致。 4.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网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现有城市一、二等水准点间距小于4km时,应一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二等水准网。 4.1.3 水准网应沿线路附近线路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节点网。二等水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一、二等水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4.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高差中数 中误差(mm) 符合水准 路线平均 长度 (km) 水准仪 等级 水准尺观测次数 往返较 差、附合 或环线闭 合差 (mm)偶然中 误差M △ 全中误 差Mw 与已知 点联测 附合或 环线 一等±1±2 35~45DS1瓦尺或 条码尺 往返测 各一次 往返测 各一次±4 二等±2±42~4 DS1瓦尺或 条码尺 往返测 各一次 往返测 各一次±8 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4.1.5 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水准点。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4.1.6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且视线长度小于100m时,可采用一般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进行跨河水准测量。跨河水准测量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相关规定。

水准测量规范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 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须的高程控制。精度低于四等的水准测量称为等外水准测量。本节阐述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布设形式、技术要求、选点埋石、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等有关内容。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水准路线每隔一定的距离需要埋设一个固定点,称为水准点。水准测量的目的就是以已知高程点为起算点,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根据已知水准点的情况和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水准路线可以布设成以下三种形式。 (1) 附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 (2)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环形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定沿线上水准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该水准点。 (3) 支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水准路线测定沿线上其他水准点的高程,最后不与任一已知高程点连测。为了提高成果的精度及其可靠性,规范规定支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且应限制支水准路线的长度。 (4)水准网 二、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水准测量对所使用的仪器类型、水准路线长度、不符值或闭合差的限差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其中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4-27所列。 三、水准路线选线和水准标石埋设 (1)收集资料 在确定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之前,首先要收集已有的水准测量资料,包括水准路线图、水准点“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而且还应到实地调查,确

二等水准测量

沉降观测(二等水准测量)实训 一、目的 1、通过一条水准环线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 测和记录,使所学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作业规程。 二、要求 1、熟悉D S1型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铟瓦尺的读数方法及掌握测量过程中的技术要领; 2、掌握计算环线闭和差。 三、仪器及工具 D S1型精密水准仪一台,铟瓦水准尺一对,尺垫一副,扶杆四根,50m皮尺一把,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小刀和记录手薄。 1、精密水准仪的构造 精密水准仪主要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和高精度的工程测量中,例如建筑物沉降观测,大型精密设备安装等测量工作。 精密水准仪的构造与D S 水准仪基本相同,也是由望远镜、 3 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其不同之点是:水准管分划值较小,一般为10"/2m m;望远镜放大率较大,一般不小于40倍;望

远镜的亮度好,仪器结构稳定,受温度的变化影响小等。

为了提高读数精度,精密水准仪设有光学测微器,如 所示是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它由平行玻璃板、传动杆、测微轮和测微尺等部件组成。平行玻璃板装臵在望远镜物镜前,其旋转轴与平行玻璃板的两个平面相平行,并与望远镜的视准轴成正交。平行玻璃板通过传动杆与测微尺相连。测微尺上有100个分格,它与水准尺上一个分格(1c m或5m m)相对应,所以测微时能直接读到0.1m m(或0.05m m)。当平行玻璃板与视线正交时,视线将不受平行玻璃板的影响,对准水准尺上B处,读数为146(c m)+a。转动测微带动传动杆,使平行玻璃板绕旋转轴俯仰一个小角,这时视线不再与平行玻璃板面垂直,而受平等玻璃板折射的影响,使得视线上下平移。当视线下移对准水准尺上146c m分划时,从测微分划尺上可读出a的数值。 如所示是我国北京测绘仪器厂生产的D S 级水准仪,光学 1 测微器最小读数为0.05m m。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 (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视距之差(11)=(9)-(10) 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4)+K -(7),(k=30155或60655视标尺而定) (14)=(3)+K -(8)基本分划高差(15)=(3)-(4),辅助分划高差(16)=(8)-(7)高差之差(17)=(14)-(13)=(15)-(16)平均高差(18)={(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4。

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 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测自-______至________ 20 年月日时间始______时______分末______时______ 分成像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云量______________ 风向风速____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

[实用参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全国建立一、二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布测。区域性的精密水准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161光学经纬仪 GB/T10156水准仪 GB/T1681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50007-20RR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CH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1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20RR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 CB/T20RR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 JJG8水准标尺检定规程 JJG414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 JJG425水准仪检定规程 JJG703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

JJF1118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结点node 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3.2 水准路线levellingline 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 3.3 区段section 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3.4 测段levellingsection 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3.5连测connectlevelling 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的观测。 3.6 支测branchlevelling 自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起,至其他任何固定的观测。 3.7 接测adjioninglevelling 新设水准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3.8 检测checklevelling 检查已测高差的变化是否符合规定而进行的观测。 3.9

GBT 12897-200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学习笔记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1、术语: ?结点:水准网中至少连接3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水准路线:同级水准网中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 ?区段: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测段: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连测: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观测。 ?支测:自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接测:新设水准路线上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2、水准网 ?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起算。青岛观象山国家原点高程为 72.260。岛屿也应采用这一系统与基准,确有困难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 验潮资料求得平均海水面确定其高程基准。凡是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求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测量精度 ?布设原则 1)一等水准路线尽量沿公路布设,水准路线应闭合成环,并构成网状。一等水准环线 的周长,东部地区应不大于1600km,西部地区应不大于2000km。山区和困难地 区可酌情放宽。 2)一等水准网每隔15年复测一次,每次复测的起讫时间不得超过5年。 3)二等水准网在一等水准环内布设。二等水准路线尽量沿公路、大河及河流布设。二 等水准环线的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不应大于750km,山区和困难地区可酌情 放宽。 4)水准线路附近的验潮站基准点应按一等水准测量精度连测。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基本 网点和连续运行站、国家基本重力网点、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基准点、城市及工业区 的沉降观测基准点应列入水准路线予以连测,若连测确有困难可以支测,施测等级 与布设路线等级相同。 5)路线附近的其他大地点、水文点、气象站等其他固定点,可根据需要列入路线予以 连测或支测。支线的施测等级可按使用单位的要求确定。 ?水准点布设密度 水准路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应布设水准点,水准点分为基岩水准点、基本水准点、普通谁准点三种类型。各种水准点的间距及布设要求应按表2规定执行。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全国建立一、二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布测。区域性的精密水准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161 光学经纬仪 GB/T10156 水准仪 GB/T1681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B/T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CH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1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T100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2004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 CB/T2006 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 JJG8 水准标尺检定规程 JJG414 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

JJG425 水准仪检定规程 JJG703 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 JJF1118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结点 node 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3.2 水准路线 levelling line 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 3.3 区段 section 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3.4 测段 levelling section 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3.5 连测 connect levelling 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的观测。 3.6 支测 branch levelling 自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起,至其他任何固定的观测。 3.7 接测 adjioning levelling 新设水准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3.8

一二等水准测量

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 精密水准测量一般指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在各项工程的不同建设阶段的高程控制测量中,极少进行一等水准测量,故在工程测量技术规范中,将水准测量分为二、三、四等三个等级,其精度指标与国家水准测量的相应等级一致。 下面以二等水准测量为例来说明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 一精密水准测量作业的一般规定 在前一节中,分析了有关水准测量的各项主要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根据各种误差的性质及其影响规律,水准规范中对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作出了各种相应的规定,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或减弱各种误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 ( 1 )观测前30 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观测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 ( 2 )仪器距前、后视水准标尺的距离应尽量相等,其差应小于规定的限值:二等水准测量中规定,一测站前、后视距差应小于 1.0m ,前、后视距累积差应小于3m 。这样,可以消除或削弱与距离有关的各种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如i角误差和垂直折光等影响。 ( 3 )对气泡式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作标记,随着气温变化,应随时调整置平零点的位置。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须严格置平。 ( 4 )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以避免倾斜螺旋和测微器隙动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 ( 5 )在两相邻测站上,应按奇、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进行观测,对于往测奇数测站按“后前前后”、偶数测站按“前后后前”的观测程序在相邻测站上交替进行。返测时,奇数测站与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与往测时相反,即奇数测站由前视开始,偶数测站由后视开始。这样的观测程序可以消除或减弱与时间成比例均匀变化的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如i角的变化和仪器的垂直位移等影响。 ( 6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应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7 )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水准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在水准路线上每一测段仪器测站安排成偶数,可以削减两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 (8 )每一测段的水准测量路线应进行往测和返测,这样,可以消除或减弱性质相同、正负号也相同的误差影响,如水准标尺垂直位移的误差影响。 (9 )一个测段的水准测量路线的往测和返测应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进行,如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观测。 (10) 使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的操作程序与水准器水准仪相同。观测前对圆水准器应严格检验与校正,观测时应严格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11 )水准测量的观测工作间歇时,最好能结束在固定的水准点上,否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水准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加以标记,间歇后,应对两个间歇点的高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符合限差要求(对于二等水准测量,规定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应≤1.Omm ),就可以从间歇点起测。若仅能选定一个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则在间歇后应仔细检视,确认没有发生任何位移,方可由间歇点起测。 二精密水准测量观测 1. 测站观测程序 往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水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二等水准测量考评要求及表格

测量员 职业技能竞赛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为了正确评价参赛选手的作业过程和最终成果,特制定测量员竞赛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一、成绩结构 技能操作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其中:仪器操作分值50分,观测时间分值35分,内业计算分值15分。外业施测根据竞赛选手对仪器操作、作业流程、作业技巧的掌握熟练程度,以及观测方法的规范性等测评项完成的质量情况,综合观测所用时间进行评分;内业计算根据计算表格填写的质量、数据取位、数据计算正确性、计算成果是否满足要求等项进行评分。 二、技能操作考核 (一)考核时间 总时间50分钟,其中操作35分钟,计算15分钟 (二)二等水准观测考核 竞赛主要对参赛选手二等水准观测的规范性、熟练程度、观测技巧等方面进行考核。技术工作组根据竞赛内容设置测评点,并为每个测评点预置一定分值。竞赛中,裁判员根据参赛选手在竞赛中对测评点完成的质量情况进行评分。 1、观测技术指标及要求如下: (1)测段、线路往返测高差不符值≤±4K mm,K为测段、线路长度,单位为km。 (2)符合路线不符值、水准路线环闭合差≤±4F mm ,F为符合路线、环线长度,单位为km。 (3)测站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视线长度≤50m; ◆前后视距差≤1m; ◆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差累积≤3m; ◆视线高度≤2.80m且≥0.5m。 (4)测站观测顺序为: ◆往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后视→前视→前视→后视 ◆往测时,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前视→后视→后视→前视 ◆返测时,标尺与往测互换一下,使用数字水准仪自带程序 (BFFB)进行观测数据采集时,奇、偶测站照准标尺顺序同往测。 (5)测站观测限差应符合: ◆同一标尺读数差≤0.5mm; ◆所测高差差≤0.7mm。 2、二等水准观测考核总分为50分,各测评点内容、分值设置及评分标准如下表: (三)二等水准内业数据处理 选手统一使用赛区竞赛委员会提供的2H铅笔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二等水准内业数据处理总分为15分。按以下技术要求、精度指标进行考核、评判: 1、计算取位应符合: (1)往(返)测距离总和/km,取位:0.01; (2)测段距离中数/km,取位:0.1; (3)各测段高差/mm,取位:0.01; (4)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及允许值/mm,取位:0.01; (5) 测段高差中数/mm,取位:0.01; (6)路线往返测不符值及允许值/mm,取位:0.01;

水准测量记录表实例.doc

贵州公路建设项目 梵净山环线公路冷家坝至杨柳沟段一般水准测量记录 测表-06 测表-06 承包单合同 编号: 位:贵州号: 监理单测量 位:贵州范围 项目名称K0+495 右侧平交道挡土墙范围BK0+001.15 ~BK0+085.43 左挡墙基坑 测点水准尺读数 仪器高 (m) 标高 (m) 备注(挡墙基坑外边线 ) 后视前视(设计高程 ) BM2 0.758 834.276 833.518 ZD1 0.835 2.543 832.568 831.733 BK0+002.035 3.163 829.405 829.42 BK0+004.25 2.108 830.46 830.48 BK0+007.915 3.546 1.044 835.07 831.524 831.53 BK0+012.145 2.084 832.986 832.98 BK0+019.04 1.763 833.307 833.34 BK0+029.04 1.768 833.302 833.34 BK0+041.54 1.357 833.713 833.72 BK0+056.54 1.016 834.054 834.07 BK0+069.04 0.752 834.318 834.34 BK0+079.735 3.46 831.61 834.63 ZD2 2.277 2.673 834.674 832.397 BM2 1.163 833.511 833.518 闭合差: f h 后视前视 7.416 7.4230.007 (m)7mm 允许误差: f 允12 n12 424(mm) f < f h h h 允 满足精度要求。 测量:复核:监理工程师:日期:

二等水准测量及平差计算操作教程

二等水准测量及平差计算操作教程 一、前言 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主要作为大城市的高程控制;地面沉降;精密工程测量。 二、主要技术标准 执行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三、主要内容 作业流程图

1、首先进行现场地形和控制点勘察,查看控制点具体位置并记录(可在奥维地图上标记),查看是否有控制点被破坏,周围地形是否便于测量。 2、勘察完成后,根据施工需求按规范要求埋设加密点,加密点要埋设在坚实牢固的土质上,防止后期沉降。 3、根据勘察情况,制定测量路线,尽量选择距离最短、高差较小、土质坚硬的线路。 4、设置测量参数开始测量,以徕卡LS10为例: 4.1测量前首先校验仪器和水准尺零点误差,测量时仪器水准气泡对中整平,然后在主菜单中选择工具-区域设置-单位设置,距离单位米,高程位数为5位,距离位数为3位,温度℃。 4.2在主菜单中选择工具-区域设置-模式设置,模式有

五种:单次、平均、平均S、中值、跟踪。选择平均。 4.3设置作业:在主菜单界面选择程序-线路测量进入配置界面,点击设置作业。

新建一个作业,输入作业名称,作业员名称。 4.4设置限差:按照二等水准标准设置限差,最小视距为3米(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要大于3米),最大视距为50米,前后视距差为1.5米(后视水准尺到仪器的距离与前视水准尺到仪器的距离之差不大于1.5米),累计视距差为6米(本次的前后视距差+往次所有的前后视距差之和不大于6米),最高视线2.8米(仪器望远镜十字丝横丝与水准尺水平视线不超过2.8米,2米的水准尺则输入1.8米),最低视线0.55米),B1-F1/B2-F2 0.00030m(第一次后视读数-前视读数与第二次后视读数-前视读数不大于0.3mm)。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1. 水准网的布设 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 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表 1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 2.1选点 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 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表 2

4.仪器的技术要求 4.1仪器的选用 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表3 4.3仪器技术指标 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