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2018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2018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2018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二、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第1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7~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

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2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

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

分4份。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分一份,8个分成这样的4组,就要分4份。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二第6题。

(1)、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第3课时《平均分》练习课

教学内容:“平均分”综合练习课。教材第12页练习二的第7~9小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7小题。

(1)有15个木块,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木块,先想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均分的哪一种分法,

再动手分一分,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最后填空。

(1)有15个木块,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 5 )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3 )个木块。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8小题。

上面一共有()张风筝画片。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个。

(1)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让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有6组风筝画片,每组有4张。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求“一共有()张风筝画片?”第二个问题其实是把 24张风筝画片每6张分成一份,做成一个风筝,问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风筝?

(2)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一填,集体订正、评价

3、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9小题。

把18个平均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

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动手分一分,最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出孩子们的不同分法,并引导学生对比各种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通过今天对平均分的进一步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判断是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还是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

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5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

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6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16、17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

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7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

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

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

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8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2,练习四第4~6题。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个笼屉放4个包子,6个笼屉一共放多少个包子?

*一共包了24个包子,每个笼屉放4个包子,需要多少个笼屉?

*一共包了24个包子,需要6个笼屉,每个笼屉放多少个包子?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引导学生完成19页做一做1、2。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9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1、22页,练习四7--1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

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出示4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10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3,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

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例3主题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引导学生完成P24页“做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11课时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

课本P24-25页,练习五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

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xx小学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人教版2018年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8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1、运动会上,共有880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约为()人。 2、一个鸡蛋的重量比一个西瓜的重量()得()。 3、一万里面有()千。 4、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它们相差()。 5、由9个千、五个十组成的数是(),读作()。 6、299前面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7、 写作:() 写作:() 读作:() 读作:() 8、“神八”升空是()现象,“神八”绕地球飞行是()现象。 推拉玻璃窗是()现象,电风扇扇叶转动是()现象。 9、用2、0、9、6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组成的最小四位数是()。 10、填>、<或= 98千克()980克 7千克()700克 999()1021 3000()1300 11、24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个,还剩()个。 12、在下面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2-5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A 是() B 是() 如图: 二、选择(5分)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8,余数最大是() A 、7 B 、8 C 、6 D 、9 2、妈妈体重大约是() A 、60克 B 、600克 C 、6000克 D 、60 千克 3、下面数中,一个0也不读的是() A 、5002 B 、1050 C 、10000 D 、3604 4、7个一5个十和6个万组成的数是() A 、756 B 、657 C 、6507 D 、60057 5、男生有120人,女生比男生多得多,女生有()人。 A 、350 B 、90 C 、210 D 、128 三、判断(5分) 1是轴对称图形 2比9480中的8表示的数大 3、计算56除以8和7乘以8用同一句口诀 4、5076读作:五千七十六 5、由8个十和6个千组成的数是6080 四、计算(27分) 1、直接写得数(5分) 24÷8= 9÷9= 1500-700= 9000-4000= 800+900= 7×9= 50+70= 45÷5= 48÷6= 27+8= 2、竖式计算(10分) 32÷4 46÷6 27÷9 22÷3 60÷7 3、脱式计算(12分) 4×(9-6) 52+8×4 7×9-5 48÷(24÷4) 五、看图回答问题(8分) 线

2018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2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试卷(二) 班级姓名等级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 1.用“2”、“4”、“0”、“0”组成的四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是(),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 2.七千零八十写作()。2008读作()。在8786中,从右边数第二个8在()位,表示()。 3.和8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15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个,还剩()个。 5.平邑县高速路口收费站昨天通过7006辆汽车,约是()辆;一本书有597页,约是()页。 6.5000克=()千克 3千克=()克 7.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袋方便面重110();一桶花生油重5()。 8.56÷7和56÷8都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 9. 风车被吹动时是()现象,国旗徐徐升起是()现 象。 10. 72÷8=()读作(),表示()里面有()个( );还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二、我是小法官,对错公证判。(对的画“√”,错的画“×”) 1.1000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2.两个锐角拼在一起一定是钝角。() 3.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一定还是两位数。() 4.被除数是6,除数是2,商是3。算式是6÷3=2。() 5.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2. 下面四个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A、6320 B、1000 C、3009 D、5600 3. 千位上的5比百位上的5()。 A、多4500 B、少4500 C、同样多 4. 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式子是()。 A、12÷6和3×4 B、36÷4和4×9 C、4×6和3×8 5. 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A、10 B、1 C、99 D、100 四、看准题目仔细算。 1.计算。 63÷9 = 9÷9= 59+38= 48÷8= 56÷7= 38+25= 60-14= 47-19= (36-6)÷5= 57+2×5= 26+(40-15)=46-(9+21)= 30-20÷5= 20÷4×8= 72÷9÷2= 66-25+39= 7×9-12= 2.用竖式计算。 24÷5=66÷9= 45÷8= 3.分别排列下面各数 8880 888 8800 8080 () < () < () < () 7000 7099 7989 7899 () > () > () > () 五、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在轴对称图形下面的括号里画“√” ()()()() ()() ( ) ( ) 六、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2018年苏州市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二年级数学学业检测试卷 一、认真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16分) 9×3= 90-34= 200+800= 2000+400= 40÷5= 81-18= 170-90= 7200-7000= 42-4= 36÷5= 9900-900= 3000+5000= 46+35= 65+24= 9999+1= 6000-4000= 2.用竖式计算(带★的需写出验算过程)。(14分,带★每题4分) ★ 327+673= ★403-304= 60÷7= 82÷9= 934-586+83= 二、细心填空(25分,其中第8题4分) 1. 看图写数并比较大小。 ( ) ( ) 2. 接着写数。 2996、 2997、2998 、 2999、( )、( )。 6040、6030、6020、6010、( )、( )。 3.在( )里填合适的单位。 刷一次牙大约用4( ) 中国象棋棋盘厚15( ) 乒乓球桌高76( ) 夏天午睡大约用1( ) 4. 一个数,千位是8,十位是5,其它数位上是0,这个数是( ) 。 5.★÷6=5……▲,▲最大是( ),这时★是( )。 6. 有一串珠子是这样排列的●●●○○●●●○○●●●○○…… 想一想,第32个珠子是( ),第45个是( )。 7. 图上所示的线段长度是( )毫米,大约是( )厘米。 8.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 : 9. 在5、0、9、4、6中选择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 ), 组成一个最接近5000的四位数( )。 10.把10张纸摞起来大约厚1毫米,100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大约厚( ) 毫米,就是( )厘米,10000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大约厚1( )。 三、择优录取 (在正确答案前的方框里画“√”)(10分) 1.每枝钢笔9元钱,用50元买6枝钢笔,还差( )元钱。 4 6 9 2.小刚从家去学校往西北方向走,他从学校回家往( )方向走。 东北 东南 西南 3.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

2018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试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测试题 、口算: 5X 8= 6 X 4= 7 X 3= 5 X 6= 4 X 8= 5X 2= 2 X 3= 9 X 7= 9 X 6= 2 X 8= 5X 4= 6 X 7= 4 X 3= 3 X 6= 7 X 5= 二、下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生活情况统计表 (1) 最喜欢()的人多,做喜欢()的人少。 (2) 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 )人。 (3) 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 )人 (4) 这个班一共有()人。 三、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的天数最多,()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四、下表是二(2)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 (1) (2) 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 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下表是11月二(2)班在学校图书室的借书情况: (2) 11月二(2)班在学校图书室共借书多少本? (3)学校图书室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有()个 列式: 分成()份。 列式: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计算(18) ()-6=3 36 - -()=6 4 X()=24 ()-15=27 ( )-仁84十()=1 9-仁18 - 9= 27-3= 21-3=35 w5= 24—6= 10-2= 20 - 5= 36-6= 25-5=9 - 3= 6—6= m三、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 )(6 分)< D 1 、 在算式24 - 6 = 4中, 6是除数,24是被除数,4是商。( ) 2 、 算式12宁6 = 2,表示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 ) 3、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列式是 18- 6 = :3 。( ) 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卷 .我会填:(16) 1、如果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 2、每份分得()叫平均分。 3、28里面有()个7. 36 里面有()个4. 4、30 读作:( w. X k b 1.c ?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 亠有()每()个为一份,平均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设计(全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 期末考试卷 满分:100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学生 __________ 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3 分) 1、736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题。 数数图中有( )个直角,( )个锐角,( )个钝角,用符号把直角表示出来。 3、9999 8900 9990 8909 10000 ()<()<()<()<() 4、按要求填数。 (1)在3000和4000之间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4000大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4000比较接近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读一个零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一想,填一填。 6、在计算683-125+324时,先算( )法,再算( )法。在计算891-(91+152)时先算( )法,再算( )法。 7、在估算691+243时,可以把( )看作700,把( )看作200,估算结果是( );也可以把( )看作250,估算结果是( )。 8、721+( )=836 532-( )=365 9、5427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4在()位上,表示()。 10、6725,6825,________,________,7125。 11、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 ),南北长880( )。 12、数一数,画一画。 图中有( )个直角; 有( )个钝角; 有( )个锐角。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 分) 1、( )×5<38 A.5 B.6 C.7 2、4×( )<33 A.7 B.8 C.9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下册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2例1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 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018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_ _ _ _号学 _ _ _ _ _ _ _名姓 _ _ _ _ _级班 _ _ _ _ _ _ _ _ _ _ _校学线 订 装 2017-2018学年度 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5分) 1.2500里面有()个百,36个百是()。 2.一个数由5个千、3个百、7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3. 一袋洗衣粉重100克,()袋洗衣粉正好是1千克。 4.□6÷=4……△,△最大是(),这时□是()。 5.每位小动物一双筷子,12根筷子能分给()位小动物。 6. ×=÷=÷= 7.光明小学一共有学生1607人,约是()人。 7.57名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要租()条船。9. 照这样排下去,第23个图形是(),第32个图形是()。 10.填上合适的单位。 约重150()约重3()身高130() 11.在里填上“>”、“<”或“=”。 45÷954÷9325032052000克2千克 6×636÷61000099991千克900克 12.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 3 2 4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出现一 次。A应该是(),B应该是() 3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拉抽屉是旋转现象。() 2.54-8+22与54-(8+22)的得数一样。() 3.42÷6=7,这个算式表示把42分成6份,每份是7。() 4.这不是轴对称图形。() 5.1千克铁和1000克棉花同样重。() 三、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 一个四位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时,()。 ①只读一个零②读两个零③一个零也不读 2.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华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 吃橘子。”小明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大伟吃()。 ①苹果②橘子③香蕉④不能确定 3.5□ 31□<5129,□里应填()。 ①0②1③ 2 4.÷4=……,余数可能是()。 ①3、2、1②4、3、2、1 ③4、3、2、1、0 5.看一看算盘上面的数表示()。 ①9990②5555 ③9999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 1. 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共20分) 42÷6=50÷6=9÷1=600+800= 36÷4=35÷5=0÷3=7800-7000= 8×8=45÷9=45-40=1600-900= 17÷2=3×4=48+8=300+400= 20+32=22÷7=34÷5=4000-2000= _ _ __ _ _ _ __ _ _ _ __ _ _ _ _ _ __ A 1 B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做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出示统计表) 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最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2018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8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 1、一千里面有()个百。 2、940是由(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 3、4个百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4、2356是由( )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5、写出下面各数。 2个百、5个十和6个一( ) 4个百和8个一( ) 6、2018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它们相差()。 7、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

8、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 9、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 10、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11、一个梨重150() 一个南瓜重4() 一个排球重450() 一袋方便面重() 12、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00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13、找规律。 2 4 8 14 22 ___ 44 58 14、按规律填空。 □■△□▲△□■

△▲▲■■□ _______ △▲ 15、一枚2分硬币约重1( ) 小明体重约30( ) 一个鸡蛋重大约70( ) 一个西瓜约重5( ) 一块糖约重5( ) 一头山羊约重( ) 一瓶矿泉水约重( ) 一碗米饭大约重10 ( ) 16、一只鹅重6千克 1只鹅的重量等于2只鸭的重量 2只鸭的重量等于3只鸡的重量 1只鸭的重量等于( )千克; 一只鸡的重量等于( )千克17、9621=( )+( )+( )+( ) 6080=( )+( )+( )+( )

2018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A4打印版)

2018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12分) 45-23= 120-30= 500+700= 52-29= 67+18= 70-47= 8600-600= 37+22= 80+90= 80+400= 1800-900= 46+34= 二、用竖式计算,有*的题要验算。(12分) 70÷8 *257+138 *847-767 596+506 512-374 904-406 三、填空(19分) 1.写出下面各数。 ()()() 2.10个一千是();3个千、5个十合起来是()。 3. ),最接近9000的数是(),最接近7000的数是()。 4.在○里填“>”“<”或“=” 7805○7850 6米○6分米5厘米4毫米○54毫米5.在()里填合适的单位。 (1)一个十字路口,红灯一次亮的时间是50()。 (2)一块橡皮大约厚9()。 (3)一集动画片放映的时间大约是25()。 (4)一张电脑桌大约高8()。 6.右边的五边形中有()个锐角, ()个直角,()个钝角。 四、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画“√”(16分) 1.□÷5=6……□,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34□35□36□ 2.哪个钟面上的时间是7时55分? □□□ 3.小明家在学校的南面,学校在小明家的哪一面? 东面□西面□北面□ 4.2640这个数,6表示什么? 6个千□6个百□6个十□ 5.哪一个数接近八千? 6998□7990□8800□ 6.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比梨树多一些,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少得 多。哪一种果树最多? 桃树□梨树□苹果树□ 7.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大约长多少毫米? 6毫米□60毫米□600毫米□ 8.一块三角尺的三个角中,最小的角是什么角? 锐角□直角□钝角□

人教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末)2019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 --- _ 中卫四小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 _ _ _ _ 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100 分) _ _ _ _ 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_ _ _ _ 得分 _ _ 线 一、我会填。(每空 1 分,共计 35 分) 号 场 1、写出下面各数。 考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_ _ 题 _ _ 2、由 2 个千、 3 个百和 5 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 _ 答 名 要 3、一架钢琴的售价 9888 元,约是( )元。 姓 不 内 4、49 里面最多有( )个 8。 线 订 装 订 5、○▲□○▲□○▲□○??第 20 个图形是( )。 6、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 7、在括号里填上“ kg ”或“ g ”。 号 4( ) 20 ( ) 1 ( ) 8、 5 千克 =( )克 4000 克=( )千克 考 9、在下面的○里填上“>” 、“<”或“ =”。 5892 ○ 5982 1kg ○ 800g 21 ÷7 ○ 30÷9 4004 ○ 4400 3200g ○ 3kg200g 9 ×6 ○ 72 -28 10、打算盘时,算珠的移动属于( )现象;小朋友坐旋转木马属 级 装 于( )现象。 班 11、有语文、数学、品德三种书,小明、小丽、小红各拿一本;小明 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小红拿的是( ) 书;小丽拿的是( )书。 12、35 个小朋友坐船,每条船坐 8 人,至少要( )条船。 13、把 7903、7930、9730、973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校 ( )<( )<( )<( ) 学 14、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最高位是百位的数是 ( 位数。 15、一个四位数,它的千位上是 8,十位上是 5,其它数位上是 个数是( ),读作( )。 16、12+8=20 20 ÷5=4 列综合算式是( ) 17、□÷ 6﹦□??□,在这道算式中,余数最大是( ); 18、与 999 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二、我是小判官。正确的在后面括号里画“√” ,错的画“×”。(5 分 1、路上行进中的小车,小车运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 ( ) 2、把 24 颗糖分成 6 份,每份一定是 4 颗。 ( ) 3、5 月份有 31 天,它有 4 个星期多 3 天。 ( ) 4、1 千克铁比 1 千克棉花重。 ( ) 5、5500 中的两个 5 所在的数位不同,但是表示的意义相同。 (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的数字序号填在括号里。 (共计 5 分) 1、3608 中的“ 6”表示( )。 A. 6 个一 B. 6 个十 C. 6 个百 D. 6 个千 2、下面的图形不是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在右边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 1~4 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 现一次。 A=( ),B=( )。 A. 1 B. 2 C. 3 D. 4 4、在□÷ 4=5??△中,△最大是( ),此时□是( )。 A. 3 B. 4 C. 23 D. 24 5、用一堆小棒摆□,如果有剩余,最多可能会剩( )根。 A.1 根 B. 2 根 C. 3 根 D. 4 根

(完整版)2018--2019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8--2019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49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4 人,同学们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少数学生在计算速度、正确性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一),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人教版2018-2019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1 2 2 1 2018-2019 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二、我是填空小专家。 (每空 1 分,共 32 分) 1、 题 号 一 二 得 分 三 四 五 总 分 评卷人 一、我是计算小能手。(34 分) 1、直接写得数。(12 分) 除法算式: 被除数是 ( ),除数是( ),商是( )。表示把( )个圆片平均分成( ) 份,每份是( )个。 100+900= 8×8= 1200—300= 54÷9= 5×8= 48÷6= 32÷8= 7×3= 9×3= 7000+3000= 7÷7= 1600-1000= 32÷8= 36÷6= 16÷2= 45÷5= 56÷8= 63÷9= 3000-1500= 9×9= 1000 +800= 81÷9= 2500—1500= 21÷3= 2、用竖式计算。(10 分) 19÷2 = 77+13= 49 ÷7= 63÷8= 86—37= 3、脱式计算(12 分) 60-15+35 53+3×9 35+14÷7 2、 一百一百地数,10 个一百是( );一千一千地数,10 个一千是( )。 3、 用 3、5、6、7 组成一个四位数,最大的数是( ),它是由( )个 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4、 九千九百写作:( );4090 读作:( )。 5、4308=( )+( )+( ) 6、2500 里有( )个百,36 个百是( )。 7、 台笔记本电脑约重 ( ), 袋盐重 1000( ),也可以说重 ( )。 8、与 9999 相邻的两位数分别是( )和( )。 9、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是最轻的。你能写 出它们的名字吗? 7 千克重的是( ) 5 千克重的是( ) 9 千克重的 是( ) 10、按照下面的规律摆,第 28 个图形是 ,一共摆了 个 , 个 。 = = = = = = 8×(45-25) (4+36)÷9 81÷(26—17) = = = = = = 三、我是公正小法官。 (对的打“√”,错的打“╳”)(5 分) 1、计算 8×6 和 6×8,48÷8 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