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物物理化学分选

矿物物理化学分选

矿物物理化学分选
矿物物理化学分选

矿物物理化学分选

浮选:依据矿物表面性质差异,在矿浆中借助于气泡的浮力将矿物分开的过程。浮选过程。

矿物内部结构键能:离子键,分子键,共价键以及金属键。

等电点:电动电位改变符号或电动电位恰好等于零时的电解质活度负对数值称为等电点。

浮选原则流程:浮选原则流程即只指出了处理各种矿石的原则方案,如段数、循环和矿物的分选顺序。

零电点:矿物表面的正电荷数恰好等于负电荷数时(或矿物表面的静电荷为零时),溶液中定位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称为该矿物的零电位。

浮选: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使矿物颗粒选择性向气泡附着的选矿方法。

调整剂:用于调整其他药剂和矿物表面的作用,调整矿浆的性质,提高浮选过程

选择性的物质。

矿物的物理不均匀性:矿物在生成及经历地质矿床变化过程中,矿物表面呈现的

宏观不均匀性和晶体产生各种缺陷,空位,夹杂,错位以致镶嵌现象,统称物理不均匀性。

影响浮选工艺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①矿物的物理组成和化学组成;②矿浆制备;③浮选药剂制备;④浮选机所造成的工作条件;⑤浮选工艺流程。

简述影响浮选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归纳起来,影响浮选速率的因素可分为四类:

1、矿石和矿物的性质,如矿物的种类和成分、粒度分布、粒度形状、单体解离度、矿物表面性质等:

2、浮选化学方面诸因素,如捕收剂的选择性、捕收剂能力强弱、活化剂、抑制剂、起泡剂的种类和用量、介质PH值、水质等;

3、浮选机特性,如浮选机特性,如浮选机结构和性能、充气量、气泡尺寸分布及分散程度、搅拌程度、泡沫的厚度层及稳定层、刮泡速度等;

4、操作因素,如矿浆浓度、温度等。

1.浮选:依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分选的方法。

2.泡沫浮选:以泡沫为载体依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分选细粒物料的方法。

3.可选性:矿物浮选的难易程度。

4.品位:目的物在矿石中所占有的百分比。

5.精矿产率:矿物浮选精矿产品在原矿中所占有的百分比。

6.润湿:润湿是自然界中常的现象,是由于液体固体表面排挤在固体表面所产生的一种界面作用。

7.三相润湿周边:当气泡附着浸入水中的矿物表面,达到润湿平衡时,气泡在矿物表面所形成三相接触点围成的周边。

8.润湿接触角:过三相润湿周边上任一点P作气液界面的切线,与固液界面之间所形成的包括液相的夹角。

9.润湿阻滞:润湿过程中,润湿周边展开或移动受到阻碍,使平衡接触角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润湿阻滞。

10.水化作用:水分子在矿物表面(或离子表面)定向排列。

11.疏水矿物表面:润湿性差、接触角大的疏水表面。

12.亲水矿物表面:润湿性好、接触角小的亲水表面。

13.疏水性矿物:矿物表面极性弱,对水分子的引力小,水化作用弱的矿物。

14.粘附功:矿粒与气泡附着只有单位面积时,附着前后体系的自由能的变化。

15.定位离子:在双电层内层吸附的离子。

16.配衡离子:颗粒表面带电后,吸引溶液中的反号离子,即双电层外层吸附的反号离子。

17.总电位:指矿物表面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也称表面电位。

18.斯特恩电位:斯特恩层与溶液的电位差。

19.动电位:滑动面上的电位和溶液内部的电位差,也称Zate电位。

20.零电点:矿物表面的静电荷为零时,溶液中定位离子的负对数值。

21.等电点:矿物表面电动电位为零时,溶液中定位离子的负对数值。

22.正吸附:吸附后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大于溶液内部的浓度,这种吸附称为正吸附。

23.负吸附:吸附后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小于溶液内部的浓度,这种吸附称为负吸附。

24.物理吸附:由分子间力引起的吸附。

25.特性吸附:双电层吸附中除静电吸附以外的吸附。对溶液中某种组分有特殊的亲合力。

26.半胶束吸附: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矿物表面吸附捕收剂的非极性端发生缔合作用形成类似胶束的结构。

27.捕收剂:作用在固液界面上,且有选择性可以固体表面提高疏水性,增加可浮性,促使气泡附着,增强附着的牢固性浮选药剂。

28.起泡剂:作用于气液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具有起泡作用的表面活性物质。

29.三相泡沫:由液、气、固三相构成的泡沫。

30.两相泡沫:由液、气两相构成的泡沫。

31.抑制作用:破坏和削弱矿物对捕收剂的吸附,增强矿物表面的亲水性,从而降低矿物可浮性的作用

32.活化作用:能促进和增强矿物与捕收剂的相互作用,提高矿物的可浮性。

33.气泡矿化:浮选过程中,颗粒附着在气泡上的现象。

34.矿化气泡:附着矿粒的气泡。

35.浮选动力学:泡沫产品随浮选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

36.浮选速度常数:浓度为1时的浮选速度。是一个比例常数。

37.接触时间:从碰撞瞬间到发生脱落瞬间所经历的时间。

38.诱导时间:从碰撞瞬间到发生附着瞬间所经历的时间。

39.接触曲线:同一种矿物,同一种药剂,气泡能否与矿物附着的药剂用量与pH 值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接触曲线。

40.充气量:浮选机正常工作,单位时间、单位浮选槽面积所能吸入气体的数量。

41.矿浆通过能力:浮选机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矿浆量立方米数。

42.充气均匀度:气泡在矿浆中分布的均匀性。

43.浮选段数:浮选中磨矿与浮选相结合的次数。

44.浮选循环:回路,经过一次浮选,得到一种产品称一个循环。

45.浮选流程:矿石浮选时,矿浆流经各作业的总称。

46.二次富集作用:在泡沫层中上层气泡破灭和机械夹带的水形成下泻水流,随下泻水流机械夹带的非目的物重新返回矿浆中,这种在泡沫层中发生的富集作用称为二次富集作用。

47.精选作业:对处选粗选作业的精矿进行分选的作业。

48.扫选作业:对粗选(或扫选或前序浮选)作业的尾矿进行的分选作业。

49.粗选作业:浮选工艺中第一次对矿浆进行的分选作业。

(二)简述题

1、浮选及其在矿物分选中的作用。

浮选:是按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分离各种细粒的方法。

作用:

(1)浮选的适应性强

(2)浮选的效率高,且适于处理细物料

(3)有利于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

2、浮选过程及其三相在分选中的地位。

浮选过程:在气、液、固三相体系中完成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其实是疏水的有用矿物粘附在气泡上,亲水的脉石矿物留在水中,从而实现,从而实现彼此分离。

在矿物的浮选过程中,固相是分选对象,液相是分选介质,气相是分选载体。因此,本章重点学习浮选各相的结构和性质。

3、晶体的分类、结构。

(1)离子晶体

(2)分子晶体

(3)原子晶体

(4)金属晶体

4、矿物表面极性产生的原因及类型和对可浮性的影响。

组成矿物晶体的质点不仅按一定空间几何图形进行有序排列,而且通过某种键力使各顶点彼此联结在一起。位于晶体表面与位于晶体内部的质点彼此所处状态则不尽相同。内部的均处于平衡,断裂面上质点具有不饱和键力且因位置不同,

键力的不饱和程序也很不相同,显示出不同的吸附能力和作用活性。特别是矿石经破碎细磨后,比表面积随之增大,所形成的棱角增加更多,形成的吸附其它物质的“活性中心”更多,因些矿石磨细越细,吸附能力和作用活性也越强烈。

(1)强键合力: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

断裂面上的质点以此键,具有较强的极性和化学活性,极性表面,对偶极水分子有较强的吸引力,易被水润湿,亲水性强天然可浮性差。此表面亲水表面。天然可浮性差。

(2)弱键合力:

断裂面呈现的不饱和键力主要为分子间力,极性较小,称为非极性表面,与偶极水分子的作用较弱,不易被水润湿,表现疏水易向气泡吸附,天然可浮性较好。

5、煤炭的结构模型及其主要成分对可浮性的影响。

结构模型:

煤是一种由大量苯核结合的多环香族高分子化合物,由多层平面碳网组成,并存在有含氧基团和烷基侧链。

对可浮性的影响:

煤属于非晶形结构,不均一,以有机体为主,主体表面疏水,可浮性好;在芳香核上含有数量不等的侧链,具有亲水性。

煤的结构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矿物质,使煤表面局部具有极性,亲水;

煤的变质程度对煤的可浮性有很大影响;

煤易氧化。

6、水的性质及其在浮选中的作用。

基本性质:

(1)4℃时水的密度最大。4℃为略高于冰点。

(2)具有很高的价电常数。

(3)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

(4)导电率低,但对其它化合物有较大的电极能力。

(5)有较疝的偶极矩,缔合作用强。

(6)有形成氢键的特性。

水对浮选过程的影响:

(1)水分子之间的缔合作用:氢键缔合、偶极缔合。

(2)水分子与矿物表面的作用:作用的结果是矿物表面水化或湿润。

(3)水的溶解能力:在浮选过程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改变矿物表面的化学组成,界面电性,液相的化学组成而改变,近而改变矿物在浮选过程中的行为。

7、空气的性质及对浮选的影响。

空气是混合物,典型的非极性物质,是有对称的结构。易合非极性表面结合。

空气在矿浆中的溶解度与压力,温度和水中溶解的其他物质的浓度有关。对浮选有意义的是压力与溶解度的关系。

气相在浮选中作用与影响

(1)载体作用

(2)主要组分能活跃地被吸附在矿物表面产生特殊作用,并直接影响矿粒的可浮性。活化剂作用,其中最活跃的是氧。

8、何为润湿接触角,接触角与界面张力的关系,对可浮性的影响。

润湿接触角:过三相润湿周边上任一点P作气液界面的切线,与固液界面之间所形成的包括液相的夹角。

接触角的大小,与接触的三相界面所具有的和界面张力有关,当和界面张力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时,有

接触角是三相界面张力的函数。不仅与矿物表面性质有关,而且与液相、气相的界面性质有关。

凡能引起改变任何两相界面张力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矿物表面的润湿性。

当大于900时,矿物表面不易被水润湿,具有疏水表面,其矿物具有疏水性。可浮性好。

当小于900时,矿物表面易被水润湿,具有新水表面,其矿物具有新水性,可浮性差。

9、润湿阻滞,润湿阻滞对浮选的影响。

润湿过程中,润湿周边展开或移动受到阻碍,使平衡接触角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润湿阻滞。

润湿阻滞的两种阻滞效应:水排气和气排水时的阻滞效应

润湿阻滞对浮选的影响

浮选过程中,矿粒向气泡附着时,属于排水,即在矿物本身可浮性不变的情况下,附着过程难,对浮选不利。而矿粒从气泡上脱落时,属于水排气,使水难于从矿物表面将气泡排开,防止矿粒从气泡上脱落,对浮选有利。

10、粘附功及其与润湿接触角和可浮性的关系。

粘附功:矿粒与气泡附着只有单位面积时,附着前后体系的自由能的变化。

粘附功ΔE=σAW(1-cosθ)

润湿性=cosθ

可浮性=1-cosθ

ΔE>0,体系自由能降低,自发进行。θ越大,ΔE越大矿物表面越疏水,固着到气泡上的自发趋势越显著。

11、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解析气泡碰撞矿化。

碰撞矿化自由能变化

假设:矿粒和气泡附着面积为1个单位。

附着前自由能:

附着后自由能:

自由能变化:

结论:通过分析,疏水矿物能与气泡粘附,亲水矿物不能。

12、水化层的结构及特点。

水化层的结构:

水化层具有扩散结构:水化层内水分子的定向排列程度随着矿物表面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弱。水化层是介于矿物表面和普通水之间的过渡区域(界间层),类似固体表面的延续。

水化层的特点:

(1)粘度比普通水大。

(2)稳定性高。

(3)具有一定的能量。

(4)溶解能力降低。

13、矿物表面的水化作用及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水化作用:水分子的定向排列。

矿物表面的水化作用:水分子在矿物表面的定向排列。

水化作用对可浮性的影响:

水化作用与矿物表面的润湿性一致,与可浮性相反。极性矿物表面水化作用强,水化层厚,水分子排列紧密;非极性矿物表面水化作用弱,水化层薄,水分子排列稀疏。

矿物表面的水化性不仅取决于矿物表面晶格本身的特点,而且也取决于矿物表面所吸附的分子或离子的性质。

14、矿物表面电性的起因。

(1)离子的选择性吸附

矿物表面和水对不同离子的新合力不同,导致矿物表面对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的不等量吸附,促使矿物表面带电。

(2)矿物表面组分的选择性解离

组成固体的正负离子在介质中的溶解能力常常不同。部分矿物和水后,在两相界面上生成新的物质,界面电性与生成的新产物有密切关系。

(3)矿物晶格缺陷

由于矿物破裂,缺乏某种离子,或非等量的类质同像替换,也促使矿物表面的电荷不平衡,进而使矿物表面荷电。

15、斯特恩的双电层结构模型,双电层中的电位及零电点和等电点。

斯特恩在双电层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在扩散层中存在紧密层即斯特恩层,此模型是电三层理论模型。

双电层中电位:

(1)表面总电位:是矿物表面与溶液间的总电位差。

(2)电动电位Zate:滑动面上的电位和溶液内部的电位差。

(3)Stern电位:Stern界面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

零电点和等电点:

(1)零电点PZC或ZPC

矿物表面静电荷为零时,溶液中定位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如定位离子为

H+或OH-,则此时的PH值即为零电点。

(2)等电点PZR或IEP

电动电位为零时,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负对数值。或溶液的PH值。

16、矿物表面双电层对矿物悬浮液絮凝和分散的影响。

降低、压缩电位,使矿物悬浮物絮凝―失稳

升高、扩大双电层,使矿物悬浮物分散―稳定

17、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特征。

吸附:液体(或气体)中某种物质在相界面上产生浓度增高或降低的现象。

凡由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

凡由分子键力引起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热效应小、无选择性、吸附速度快、吸附可逆、可以形成多层吸附,

分子吸附,双电层扩散层吸附,半胶半吸附。

化学吸附:热效应大、选择性强、吸附速度慢、吸附不可逆、形成单层吸附,离子吸附,双电层内层吸附和特性吸附。

18、烃类油捕收剂作用及机理。

作用:提高疏水性,增加可浮性,促使气泡附着,增强附着的牢固性。

机理:

(1)烃类油与水之间的作用,油不溶于水,有很好的疏水性,在水中以油滴形式存在;

(2)烃类油与矿物之间的作用在疏水表面展开,提高疏水性;

(3)吸附在三相润湿周边上,提高矿化气泡的牢固性。

19、硫化矿物常用的捕收剂是什么类型的药剂?其特点是什么?列出三种典型药剂。

硫化矿浮选时常用的捕收剂:疏基类阴离子型捕收剂。

特点:烃链短,分子量小,极性率固基含有两价的硫离子水解后生成SH基的产物,解离出阴离子具有捕收作用,属于杂极性物质。

代表药剂:黄药类、黑药类、白药类。

20、起泡剂的作用及机理。

起泡剂的作用:

(1)降低气液界面的张力,改盖气泡的分散度

(2)阻碍或减轻气泡的相互兼并

(3)增大气泡的机械强度,提高气泡的稳定性。

(4)降低气泡在矿浆中的升浮速度

起泡剂的作用机理:

(1)单纯起泡剂的作用

(2)起泡剂与捕收剂的共吸附作用

21、两相泡沫及其特点和不稳定的因素。

两相泡沫:由气相和液相构成的泡沫。

两相泡沫是气相在液相中的分散的一种形式,是两元分散不稳定体系。

特点:气相体积远大于液相体积,气相之间以呈薄层状的液相分割。

不稳定因素:脱水作用和气泡的兼并作用。

22、三相泡沫及其稳定的原因。

由液、气、固三相构成的泡沫称为三相泡沫。

稳定原因:

(1)颗粒的装甲作用;

(2)药剂的作用;

(3)颗粒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23、调整剂作用及其种类。

作用:

(1)提高矿物与捕收剂相互作用的选择性和改盖矿浆的浮选性质,

(2)调整剂对浮选泡沫的调节和影响

(3)调整剂对矿粒向气泡粘附速度的影响。

种类:抑制剂、活化剂、PH值调整剂、分散絮凝剂。

24、抑制作用及其抑制方式。

抑制作用:破坏和削弱矿物对捕收剂的吸附,增强矿物表面的亲水性,从而降低矿物可浮性的作用。

抑制作用方式:

(1)在矿物表面形成亲水膜或胶粒。其次与捕收剂在矿物表面发生竞争吸附,相互排挤,使捕剂从矿物表面解吸或阻碍捕收剂的作用吸附,两者可能同时

发生。

(2)溶去矿物表面由捕收剂所形成的疏水性覆盖膜。

(3)溶去易与捕收剂作用的矿物表面活性质点或活化膜。

(4)除去矿浆中的活化离子。

25、活化作用及其活化方式。

活化作用:能促进和增强矿物与捕收剂的相互作用,提高矿物的可浮性。

活化方式:

(1)溶去矿物表面的抑制剂膜、污染物或溶蚀矿物晶格框架以露出新鲜表面或活性质点。

(2)在矿物表面形成难溶且有利于捕收剂作用的活化膜。

(3)活化离子在矿物表面吸附,形成或增强了矿物表面与捕收剂作用的性质点。

(4)改变矿浆中的离子组成。降低有害离子的浓度,消除有害影响。发挥捕收剂的浮选活性。离子组成的影响复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加入矿物晶体,降低矿物的溶解度。

26、PH值调整剂的作用及常用药剂。

作用:

(1)直接或间接下地影响矿物的可浮性;

(2)影响药剂的浮选活性;

(3)影响矿浆中的离子组成;

(4)影响矿浆矿泥的分散和凝聚。

常用药剂:石灰、硫酸、苏打等。

27、分散和聚集在分选中的作用。

通常,细泥容易聚团,并相附到粗粒及气泡的表面,影响分选效果。因此,浮选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矿浆中颗粒处于分散状态,特别是细泥含量较多的情况下,矿粒的分散更加重要,否则,由于细泥的覆盖和聚团将严重恶化精矿质量和恶化浮选的分选效果。为了使颗粒处于分散状态,可以在矿浆中添加分散剂。

分选中也可以利用凝聚现象。如果絮凝剂或凝聚剂,对矿浆中某一组分有选择性的凝集作用,则可以利用此性质,使絮凝剂分子吸附在某种矿物组分的颗粒表面上,使其絮凝沉淀。其余组分仍然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怒,从而达到分离目的,该方法称选择性絮凝。

28、接触曲线及其如何才能绘制出接触曲线。

同一种矿物,同一种药剂,气泡能否与矿物附着的药剂用量与pH值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接触曲线。接触曲线是矿物能否与气泡附着的分界线。不同矿物、不同药剂有不同的接触曲线。

矿物在某个pH值下可以浮起,超过某个值则不能浮起。各种药剂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当条件改变时,其作用也改变。改变药剂的用量,可以改变矿物的可浮性。改变矿浆的pH值也可以改变矿物的可浮性。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临界pH值。同一种矿物,改变药剂种类或药剂用量,其临界pH值也随之改变。依此绘出接触曲线。

29、浮选过程的组成。

浮选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接触阶段,矿粒在流动矿浆中以一定的速度和气泡接近,并进行接触。

第二阶段为粘着阶段,矿粒与气泡接触后,表面疏水的矿粒和气泡之间的水化层逐渐变薄、破裂,在气、固、液三相之间形成三相接触周边,实现矿粒与气泡的固着。

第三阶段为升浮阶段,已经附着的气泡和矿粒即矿化气泡,互相之间形成矿粒气泡的连合体,在气泡上浮提升力的作用下,进入泡沫层。

第四阶段为泡沫层形成阶段。最后形成稳定的泡沫层,并及时刮出。

30、碰撞矿化过程及系统自由能的变化规律。

过程:矿粒与气泡接近、排挤普通水;水化膜接触、薄化;水化膜破裂,实现三相接触,气泡矿化。

自由能变化规律:

1—强水化性矿物表面碰撞矿化系统自由能变化;

2-中等水化性矿物表面碰撞矿化系统自由能变化;

3—弱水化性矿物表面碰撞矿化系统自由能变化;

31、析出矿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析出矿化的过程:

(1)气体分子移动:减压瞬间,气体分子向易于聚合起来的区域移动,间断水分子间力的阻碍。

(2)生成“气泡晶核”:气体分子在范德华力作用一相互聚合,形成气泡晶核,半径为R最小(即能稳定地存在于液相中的气泡最小半径)。

(3)初生气泡长大。

影响因素:

(1)气体的溶解度;

(2)压力的降低程度;

(3)有无形成微泡的中心。

32、何为浮选速度方程,写出一级浮选速度方程,研究浮选动力学的意义。

浮选速度方程:表达泡沫产品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的方程;

一级浮选速度方程:;

意义:改善浮选工艺;改进浮选机设计;并可根据实验室和半工业性试验结果进行放大;有利于浮选槽和浮选回路的最佳控制及自动化等。

33、浮选矿浆的充气过程。

(1)气泡的生成;

(2)气泡的兼并和溶解;

(3)气泡的升浮运动。

34、浮选设备常用的评价指标。

(1)充气性能指标:充气量、充气均匀程度、气泡的弥散程度;

(2)加料性能指标:干矿处理量、矿浆通过能力;

(3)动力消耗指标:功率消耗、动力指数;

(4)其它指标:药剂消耗、破碎度。

35、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优缺点。

优点:

(1)选别难选矿石或复杂矿石,或者希望得到高品位精矿时,可以保证得到出

较好和比较稳定的技术指标;

(2)矿浆搅拌强烈,可以保证密度较高,粒度较粗的矿粒呈悬浮状态;

(3)搅拌强烈,并可以促使难溶药剂在矿浆中的均匀分散与乳化,有利于药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

(4)对选别多金属矿石的复杂流程,机械搅拌自吸式浮选机,可以依靠叶轮的吸浆作用,实现中矿返回,省去大量砂泵。

缺点:

(1)结构复杂,单位处理量的设备费用较高。

(2)为保持矿粒悬浮并起到吸气、叹浆的作用,运动部件转速较高,因此磨损严重,维修费用高,由此造成的动力消耗较大。

36、粗粒浮选的工艺措施。

(1)调节药方:选择捕收能力强的药剂,合理增加药剂浓度。

目的:增强矿物于气泡的固着强度,加快气泡的升浮速度。

(2)调节充气情况:提高充气量,提高充气质量。

目的:产生一定数量的大气泡,提高升浮力;同时有微泡存在,实现群泡或气絮团浮选。

(3)选择浮选机:搅拌力强,选用浅槽分选设备。

目的:改善粗粒物料的悬浮状态,减少颗粒的停留时间,提高粗粒的回收率。

37、细粒浮选的工艺措施。

I、调节药方

1)药剂的选择

细粒分选要注意提高过程的选择性,选择药剂时,应选取选择性强的药剂。选择起泡剂应选取脂肪醇或醚类药剂,这些药剂所形成的泡沫较脆,含水量较大,有利于二次富集作用,提高精矿质量。

2)加药方式

应该采用分段分批加药,使药剂随时在矿浆中保持最低的合理浓度。一次加药使大量药剂吸附在矿泥上,降低药剂的选择性,并使药剂消耗量增加。

3)添加矿泥分散剂

将矿泥分散,消除矿泥在其他物科上的覆盖,影响这些物料的分选。

II、操作因素

1)浓度调节

通常采用较稀的矿浆浓度,一方面可以避免矿泥污染精矿泡沫;另方面降低矿浆的粘度,提高分选过程的选择性。

2)喷洗泡沫产品

对精矿泡沫产品适当喷洒清水,洗涤精矿,可加强二次富集作用,降低细泥污染,提高精矿质量。

III、预先脱泥

脱泥是根除矿泥影响的方法,常用旋流器进行分级达到脱泥的目的。

IV、其他细粒分选方法

1)选择性絮凝,2)载体浮选,3)团聚浮选,4)絮凝浮选,5)微泡浮选。

38、矿物浮选时,如何选择药剂。

(1)捕收与抑制的关系:表现在捕收剂与抑制剂用量的多少和捕收抑制作用的强弱;

(2)活化与抑制的关系:量与作用的矛盾关系;

(3)捕收与起泡的关系:多功能药剂、捕收剂的消泡作用、药比及用量与产率关系;

(4)分散与团聚的关系:非目的物被抑制而分散,目的物被捕收疏水而易团聚;但必须掌握适度。

原则:根据矿物可浮性的差异,确定捕收、抑制、起泡、分散适度的药剂,并掌握好其搭配和用量,保证浮选过程进行最合理,效果最理想。

39、矿浆浓度及对浮选的影响。

矿浆深度指矿浆中固体矿物与液体(水)重量或体积的关系,选矿厂常用液固比或固体浓度表示。

矿浆浓度对浮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矿浆的充气,矿浆中药剂的浓度和生产量等方面。

(1)对充气量的影响

浮选机的充气量随矿浆浓度而变化,过浓和过稀的矿浆均导致充气恶化。

(2)药剂浓度

加药量一定的条件下,矿浆浓度大时,药剂浓度也大,所以采用矿浆浓度,可以适当减少加药量,而在低浓度分选时,应适当增大药量,因此,高浓度浮选时,可以节省药量。

(3)生产量

矿浆浓度增大,如果浮选机的体积和生产率保持不变,矿浆在浮选机中停留时间就可以相对延长,有利于提高回收率,相反,如果浮选时间不变,增大矿浆浓度,可以提高浮选机的生产率。

40、浮选回水的特点。

(1)有药剂残留,组成复杂;

(2)含有较多的固体物质,特别是细泥。

(三)论述题

第1题、矿粒和气泡粘着的因素及气泡不脱落概率和气泡稳定性概率的影响因素。

浮选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接触阶段,矿粒在流动矿浆中以一定的速度和气泡接近,并进行

接触。

第二阶段为粘着阶段,矿粒与气泡接触后,表面疏水的矿粒和气泡之间的水

化层逐渐变薄、破裂,在气、固、液三相之间形成三相接触周边,实现矿粒与气泡的固着。

第三阶段为升浮阶段,已经附着的气泡和矿粒,即矿化气泡,互相之间形成矿

粒气泡的连合体,在气泡上浮提升力的作用下,进入泡沫层。第四阶段为泡沫层

形成阶段。最后形成稳定的泡沫层,并及时刮出。

矿粒和气泡能否粘着,即粘着概率的大小则与矿粒表面疏水程度、碰撞速度及气泡与矿粒的碰撞角度等有关。气泡升浮运动中的不脱落概率,和气抱与矿粒粘着的牢固程度关系密切。气泡不脱落概率受气泡和矿粒粘着面积、气泡给予矿粒的提升力、矿浆运动速度及其它矿粒对它的干扰程度等因素影响。稳定性概率主要受气泡寿命及气泡与矿粒粘附牢固程度的影响。

第2题、论述题气泡矿化的方式及途径,气泡矿化的基本形态以及析出矿化的作用。

方式途径:碰撞矿化、析出矿化、气絮团

基本形态:单泡浮选、群泡浮选、气絮团

析出矿化的作用:群泡或气絮团浮选,促进矿粒与气泡附着,提高目的物的回收率,特别是粗重粒的回收率和浮选速度,改善细粒矿物的选择性。

第3题、图示说明XJM—4型浮选机充气搅拌机构的结构及该浮选机的特点。

结构:1、定子;2、套桶;3、轴承座;4、进气管;5、调整盖;6、调整片;

7、叶轮;8、中空轴;

9、皮带轮。

特点:

1、层伞形叶轮定子组作充气搅拌机构,同时完成吸浆、吸气和循环矿浆作用;强化浮选过程,双系统吸气,易于调节;“W”形矿浆运动,降低速度,保证矿化时间和液面平稳。

2、采用浅槽,提高充气量,降低功率消耗。

3、采用小直径高转速的叶轮,降低功率消耗和提高充气量。

第4题、图示说明XJM—4型浮选机充气搅拌机构定子叶轮组的结构及矿浆、气体运动特点。

图示说明:

1、定子,

2、叶轮,

3、混合室,

4、吸浆室,

5、吸气室。

特点:

采用多层伞形叶轮定子组作充气搅拌机构,使之能够同时而且互不干扰地完成吸入矿浆、吸入空气和吸入浮选机内的循环矿浆;由于伞形叶轮上下锥面锥角的不同,使下锥面叶片甩出的新鲜煤浆、上叶片甩出的循环矿浆和中层叶轮甩出的空气交叉相通,对新鲜矿浆与循环矿浆的矿化极为有利,因而能够强化浮选过程;从套筒和空心轴同时吸入空气,增大浮选机的充气量,并易于调节;伞形叶

轮使矿浆在浮选机内呈w型运动,使矿浆先甩到槽底,失去部分动能再上升,降低了运动速度,既能保证足够的矿化时间又能保证液面乎稳。

第5题、图示说明XJX—T12型浮选机充气搅拌机构的结构及该浮选机的特点。

图示说明:

1、空轴,

2、套筒,

3、倒锥筒,

4、叶轮,

5、定子,

6、调整片。

特点:

1、采用双偏摆倾斜叶轮;

2、矿浆在浮选槽中进行立体循环;

3、采用新的加药方式;

4、直流给料;

5、增设中心入料管;

6、增设中矿箱。

第6题、图示说明XJX—Z8型浮选机充气搅拌机构定子叶轮组的结构及矿浆、气体运动特点。

在双偏摆倾斜叶轮旋转过程中,矿浆交替受到挤压和扩散作用,加强了矿粒与气泡的接触,井有利于微泡的析出,强化了气泡的矿化作用,由叶轮中甩出的矿浆在其周围的位置正弦曲线形状,提高搅拌作用,可以降低叶轮转速,减少功率消耗。

由于倒锥循环筒和假底的作用,浮选槽内中、上部未经矿化的矿浆进入倒椎循环筒循环,而槽内底部和侧壁的矿浆由假底再次进入叶轮又进行循环,得到再次矿化,这种加强的槽内循环路线,有利于粗粒物料的分选,避免了在套筒上开设循环孔使浮选机充气量下降和功率消耗增加的问题。

矿浆在浮选槽中进行立体循环

第7题、图示说明XPM—8型浮选机充气搅拌机构的结构及对浮选设备发展的贡献。

图示说明:1、吸气管,2、混合室,3、喷嘴,4、喉管,5、伞形器

特点:

1、实现微泡浮选;

2、增加循环量,提高了处理量;

3、为浮选设备气体的引入做出了有力的尝试,在此基础上,研发的浮选旋流器、浮选柱和浮选床均借鉴了该充气方式。

第8题、图示说明浮选柱结构及浮选柱工作特点。

图示说明:1、充气器,2、下体,3、上体,4、中间筒体,5、风室,6、给料器,7、尾矿管

工作特点:

(1)分选选择性较高,这是因为在分选过程中,矿粒和气泡呈对流运动,削弱了脉石

附着到气泡上和在气泡中央带的机会;由于本身没有运动部件,浮选柱内湍流程度比较低,泡沫层比较厚,因泡沫层中气泡的兼并,利于二次富集作用的发挥;

(2)适于浮选细粒和微细粒物科,浮选往中气泡是由压缩空气通过微孔的充气器形成的,其宜径小,根据微细粒物科和气泡的非惯性碰撞矿化机理,对微细粒物科分选有利;

(3)节省药剂用量,特别是起泡剂。浮选柱中泡沫层厚,实际上是泡沫柱,气泡不如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中密实,起泡剂主要用于控制气泡的大小,因此,用量可以小些;

(4)构造简单,制造容易,占地面积小,维修方便,操作容易,节省动力;

(5)矿浆的运动状态,总的来说是矿浆和气泡作逆向运动,实际矿浆在柱内是上下翻腾,运动状态比较复杂,控制不好时;操作极不稳定,对浮选效果有一定影响;

(6)充气器的孔径极小,容易堵塞和失效。堵塞后使气泡在浮选柱中的均匀度降低,影响分选效果;

(7)粗粒物料回收率较低,特别是+28目的物料。一般情况下,用浮选柱分选时,精煤产率较低,但精煤的质量较好。

第9题、选择浮选药剂时如何解决捕收与起泡的关系。

捕收剂与起泡剂的作用常常不是孤立的,除了有些药剂兼具两种性质外,本身也是互相影响。

捕收剂用量一定时,当其他药剂用量不变,只增加起泡剂用量就可以便浮选泡沫的产率增加。有的矿物被抑制,而抑制又不十分强烈,有时稍增加起泡剂的用量,就可以使被抑制的矿物浮起。

浮选过程中,如果起泡剂使用的恰当,保证数量合适、粘度合乎要求的泡沫,有利于提高浮选过程的选择性。如果浮选过程产生过粘的泡沫,往往得不到高质量的精矿。

确定起泡剂的最佳用量还应该考虑到与其配合使用的捕收剂情况。若捕收剂具有一定起泡性能时,应少加或不加起泡剂,若捕收剂具有消泡作用,应适当增加起泡剂。

第10题、什么是二次富集作用,如何强化二次富集作用。

二次富集作用:

在泡沫层中上层气泡破灭,破灭气泡壁的水和机械夹带的水形成下泻水流,随下泻水流机械夹带的非目的物重新返回矿浆中,这种在泡沫层中发生的富集作用称为~。

强化措施:

(1)增加泡沫层的厚度;较厚的泡沫层,有利于二次富集作用的进行,有利于精矿质量的提高;泡沫层过薄,没有二次富集作用,非目的物进入精矿,影响精矿质量。

(2)喷淋泡沫层。喷淋泡沫层可以增强下泄水流,改善精矿质量;并使表层气泡直径减小,气泡总表面积增加,有利于粗粒物料的回收,提高回收率。

(四)综述题

第1题、浮选方法应用领域及其作用。

1、矿物加工业中应用;

2、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3、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4、医药微生物方面的应用;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大全

《生物化学》题库 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__色氨酸__3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因而使蛋白质在 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_α-螺旋结构__和___β-折叠结构__。前者的螺距为 0.54nm,每圈螺旋含_3.6__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__0.15nm____。天然 蛋白质中的该结构大都属于右手螺旋。 3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__蓝紫色____色化合物,而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 生成黄色化合物。 4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两性离子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负 离子形式存在。 5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因素有:碱基堆积力;氢键;离子键 6酶的活性中心包括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个功能部位,其中前者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 专一性,后者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 72个H+或e经过细胞内的NADH和FADH2呼吸链时,各产生3个和2个ATP。 8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2________分子ATP。 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9。 10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σββα'2组成;核心酶的组成是'2ββα。参

与识别起始信号的是σ因子。 11按溶解性将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性维生素,其中前者主要包括V B1、V B2、V B6、 V B12、V C,后者主要包括V A、V D、V E、V K(每种类型至少写出三种维生素。) 1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mRNA作为模板,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蛋白质合 成的场所是 核糖体。 13细胞内参与合成嘧啶碱基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 14、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延伸阶段,氨基酸是以氨酰tRNA合成酶?GTP?EF-Tu三元复合体的形式进 位的。 15、脂肪酸的β-氧化包括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4步化学反应。 二、选择题 1、(E)反密码子GUA,所识别的密码子是: A.CAU B.UG C C.CGU D.UAC E.都不对 2、(C)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的性质之一? A.处于等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 B.加入少量中性盐溶解度增加 C.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D.有紫外吸收特性 3.(B)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解析版)

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1.[2019新课标Ⅰ]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 A.B.C.D. (2)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 是、。乙二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填“Mg2+”或“Cu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氧化物Li2O MgO P4O6SO2 熔点/°C 1570 2800 23.8 ?75.5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答案】(1)A (2)sp3sp3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Cu2+ (3)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力(分子量)P4O6>SO2 (4 23 330 A 824+1664 10 N a- ?? ? 【解析】(1)A.[Ne]3s1属于基态的Mg+,由于Mg的第二电离能高于其第一电离能,故其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高; B. [Ne] 3s2属于基态Mg原子,其失去一个电子变为基态Mg+; C. [Ne] 3s13p1属于激发态

生物化学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就是( E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D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就是( B ) A、磷酸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首先合成的就是( A ) A、IMP B、AMP C、GMP D、XMP E、ATP 6、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的方式就是( B )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脱水脱氨基作用 7、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条不正确( D ) A、产生NADH与FADH2 B、有GTP生成 C、氧化乙酰COA D、提供草酰乙酸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运转 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就是( C )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9、下列何种酶就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D )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 E、3一磷酸甘油脱氢酶

10、DNA二级结构模型就是( B ) A、α一螺旋 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 C、三股螺旋 D、走向相反的左手双螺旋 E、走向相同的右手双螺旋 11、下列维生素中参与转氨基作用的就是( D ) A、硫胺素 B、尼克酸 C、核黄素 D、磷酸吡哆醛 E、泛酸 12、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就是( B ) A、尿素 B、尿酸 C、氨 D、β—丙氨酸 E、β—氨基异丁酸 1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信号就是( D ) A、UAG B、UAA C、UGA D、AUG E、AGU 14、非蛋白氮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就是( D ) A、氨基酸 B、尿酸 C、肌酸 D、尿素 E、胆红素 15、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的方式就是( B ) A、在一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B、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C、在三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D、在核苷水平上还原 16、妨碍胆道钙吸收的物质就是( E ) A、乳酸 B、氨基酸 C、抗坏血酸 D、柠檬酸 E、草酸盐 17、下列哪种途径在线粒体中进行( E ) A、糖的无氧酵介 B、糖元的分解 C、糖元的合成 D、糖的磷酸戊糖途径 E、三羧酸循环 18、关于DNA复制,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D ) A、真核细胞DNA有多个复制起始点 B、为半保留复制 C、亲代DNA双链都可作为模板 D、子代DNA的合成都就是连续进行的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烃

专题9 有机化合物 Ⅰ—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2017?北京-7)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且多数难溶于水;无机 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据此分析。 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A正确;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 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 【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硅及其化合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点评】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难度不大,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Ⅱ—有机结构认识 2.(2017?北京-10)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式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为CO2+H2=CO+H2O,则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反应②生成烃类物质,含有C﹣C键、C﹣H键,故B错误; 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C正确;D.图中a烃含有5个C,且有一个甲基,应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考点】碳族元素简介;有机物的结构;汽油的成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菁优网版权【专题】碳族元素;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碳循环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化 学反应的特点,把握物质的组成以及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难度不大。 C H, 3.(2017?新课标Ⅰ-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6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A.(b)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两种,如,故A错误 B.(d)的二氯化物有、、、、、, 故B错误 KMnO溶液反应,故C错误 C.(b)与(p)不与酸性4 D.(d)2与5号碳为饱和碳,故1,2,3不在同一平面,4,5,6亦不在同 一平面,(p)为立体结构,故D正确。 【考点】有机化学基础:健线式;同分异构体;稀烃的性质;原子共面。 【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 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以及空间构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Ⅲ—脂肪烃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 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 大小分为非极性侧链氨基酸和极性侧 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 疏水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亲水 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3种,它们分别是赖氨 基酸和精。组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天冬 氨基酸和谷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 白质分子中含有苯丙氨基酸、酪氨基酸或 色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OH ;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SH ;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氨基,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 的颜色是蓝紫色;因为脯氨酸是 —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 应则显示黄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肽键,次级键有、 、

氢键疏水键、范德华力、二硫键;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二硫键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极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非极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异硫氰酸苯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从N-端依次对氨基酸进行分析鉴定。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氢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次序、、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a-螺旋往往会中断。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分子表面有水化膜同性电荷斥力 和。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解析版)

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19新课标Ⅰ]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题。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5×10?3 mol·L ?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 ?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垐?噲?H ++Cl ?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详解】A 项、由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A 正确; B 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设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所得溶液质量为18g/mol× 1mol=18g ,则溶液的体积为18g/mol 1m 0.9ol g/mL ?×10—3L/ml=2.0×10—2L ,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 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10 —4 mol ,则氢离子浓度为-4-2102.l 010L mo ?=5×10—3mol/L ,故B 正确;

C项、由图可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故C正确; D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HCl 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不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氯化氢气体在冰表面的吸附和溶解。侧重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能够明确图像表达的化学意义,正确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为解答关键。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B 【解析】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 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 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 故选B。 3.[2019江苏]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 A.钝化反应应注意必须注明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 B.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应注意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C.过量与少量问题应以少量物质为基准书写产物;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专练1 物质的量 两年高考真题演练 1.(2015·课标全国Ⅰ,8)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 g D 2O 和18 g 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 .2 L 0.5 mol ·L -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离子数为2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NO 与1 mol 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2.(2015·课标全国Ⅱ,10)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0 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 B .1 L 0.1mol ·L -1的NaHCO 3溶液中HCO -3和CO 2-3的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 D .235 g 核素235 92U 发生裂变反应:235 92U +10n ――→裂变9038Sr +136 54Xe +1010n ,净产生的中子(10n)数为10N A 3.(2015·四川理综,5)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 g H 182O 与D 2O 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 B .常温常压下,4.4 g 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7N A C .标准状况下,5.6 L CO 2与足量Na 2O 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 D .50 mL 12 mol/L 盐酸与足量MnO 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4.(2015·广东理综,10)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 g Na 与足量H 2O 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 A 个H 2分子 B .1 mol Cu 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 A 个SO 3分子 C .标准状况下,22.4 LN 2和H 2混合气中含n A 个原子 D .3 mol 单质Fe 完全转变为Fe 3O 4,失去8n A 个电子 5.(2014·江苏化学,6)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 g 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 A B .0.1 mol 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 A D .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 mol 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6.(2014·广东理综,10)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 mol 甲苯含有6n A 个C —H 键 B .18 g H 2O 含有10n A 个质子 C .标准状况下,22.4 L 氨水含有n A 个NH 3分子 D .56 g 铁片投入足量浓H 2SO 4中生成n A 个SO 2分子 7.(2014·四川理综,5)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下,0.2 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 2分子数目为0.3N A B .室温下,1 L pH =13的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 - 离子数目为0.1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 .5NH 4NO 3=====△2HNO 3+4N 2↑+9H 2O 反应中,生成28 g N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 N A 8.(2014·江苏化学,18)碱式碳酸铝镁[Mg a Al b (OH)c (CO 3)d ·x H 2O]常用作塑料阻燃剂。 (1)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是由于其受热分解需吸收大量热量和________。 (2)Mg a Al b (OH)c (CO 3)d ·x H 2O 中a 、b 、c 、d 的代数关系式为________。 (3)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3.390 g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 2 0.560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②另取一定量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 ×100%)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样品在270 ℃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 ℃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生物化学题库(含答案).

蛋白质 一、填空R (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H2N-C-COOH 。 (2)组成蛋白质分子的碱性氨基酸有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酸性氨基酸有天冬氨酸、谷氨酸。 (3)氨基酸的等电点pI是指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 (4)蛋白质的常见结构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 (5)SDS-PAGE纯化分离蛋白质是根据各种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不同。 (6)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时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阴_离子形式存在,在pH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 常用化学计量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 常用化学计量(必修1) Ⅰ—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 1.(2017?新课标Ⅱ-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 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 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 【答案】D 【解析】A.铵根易水解,所含NH4+数小于0.1N A,故A错误; B.n(Mg)=0.1mol,Mg与H2SO4反应生成Mg2+,则1molMg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故0.1molMg参与反应转移0.2mol电子,即0.2N 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1mol,故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1mol,即0.1N A,故C错误; D.H2+I22HI这是一个反应前后分子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故反应后分子总数仍为0.2N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气体摩尔体积指的是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为22.4L. 2.(2017?新课标Ⅲ-10)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的11B中,含有0.6N A个中子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 A个H+ C.2.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个CO2分子 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 A个P﹣Cl键 【答案】A 【解析】A.11B中含有中子数=11﹣5=6,0.1 mol 的11B中含有0.6mol中子,含有0.6N A 个中子,故A正确;B.没有告诉pH=1的H3PO4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就数目,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苯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C错误; D.PCl3与Cl2生成PCl5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则生成PCl5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增加的P ﹣Cl键小于2N A,故D错误;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计量;物质结构。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B为易错点,注意缺少溶液体积。 3.(2017?浙江-22)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5 N A B.1 L 0.1 mol?L﹣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 N A C.0.1 mol KI与0.1 mol FeCl3在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4)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4) 第四章糖代谢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糖酵解(glycolysis)11.糖原累积症 2.糖的有氧氧化12.糖酵解途径 3.磷酸戊糖途径13.血糖(blood sugar) 4.糖异生(glyconoegenesis)14.高血糖(hyperglycemin) 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5.低血糖(hypoglycemin) 6.三羧酸循环(krebs循环)16.肾糖阈 7.巴斯德效应(Pastuer效应) 17.糖尿病 8.丙酮酸羧化支路18.低血糖休克 9.乳酸循环(coris循环)19.活性葡萄糖 10.三碳途径20.底物循环 二、填空题 21.葡萄糖在体内主要分解代谢途径有、和。 22.糖酵解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在,最终产物为。 23.糖酵解途径中仅有的脱氢反应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受氢体是。两个 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分别由酶和酶催化。 24.肝糖原酵解的关键酶分别是、和丙酮酸激酶。 25.6—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变构激活剂是,是由6—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生成,该酶是一双功能酶同时具有和两种活性。 26.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分子ATP,净生成分子A TP,其主要生理意义在于。 27.由于成熟红细胞没有,完全依赖供给能量。 2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含有维生素、、、和。 29.三羧酸循环是由与缩合成柠檬酸开始,每循环一次有次脱氢、 - 次脱羧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分子A TP。 30.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的酶分别是和。 31.糖有氧氧化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和。1分子葡萄糖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或分子ATP。 32.6—磷酸果糖激酶—1有两个A TP结合位点,一是ATP作为底物结合,另一是与ATP亲和能力较低,需较高浓度A TP才能与之结合。 33.人体主要通过途径,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 34.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分别是和。在糖原分解代谢时肝主要受的调控,而肌肉主要受的调控。 35.因肝脏含有酶,故能使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而肌肉中缺乏此酶,故肌糖原分解增强时,生成增多。 36.糖异生主要器官是,其次是。 37.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和。 38.糖异生过程中的关键酶分别是、、和。 39.调节血糖最主要的激素分别是和。 40.在饥饿状态下,维持血糖浓度恒定的主要代谢途径是。 三、选择题

(2010-2019)十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化学能与热能(学生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化学 专题9 化学能与热能 题型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1) 题型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理 (7) 题型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1.(2019·江苏)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是氢能源应用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2H2(g)+O2(g)2H2O(g)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ΔH<0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常温常压下,氢氧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消耗11.2 L H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3 D.反应2H2(g)+O2(g)2H2O(g)的ΔH可通过下式估算: ΔH=反应中形成新共价键的键能之和?反应中断裂旧共价键的键能之和 2.( 2018·北京)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3.(2018·江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反应4Fe(s)+3O 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 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4.( 2016·海南)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H为() A.3.8×104kJ·mol-1 B.-3.8×104kJ·mol-1 C.3.4×104kJ·mol-1 D.-3.4×104kJ·mol-1 5.(2016·海南)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修1) Ⅰ—离子共存、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2018江苏卷-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L-1KI 溶液:Na+、K+、ClO-、OH- A. 0. 1 mol· 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42- B. 0. 1 mol· L-1HCl 溶液:Ba2+、K+、CH3COO-、NO3- C. 0. 1 mol· 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 D. 0. 1 mol· 【答案】B 【解析】A.I-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I-+ClO-=IO-+Cl-,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Fe3+、SO42-、Cu2+、NH4+、NO3-、SO42-在溶液中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 C.CH3COO-能与H+反应生成CH3COOH,在HCl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D项,Mg2+、HCO3-都能与OH-反应,Mg2+、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考点】次氯酸盐的强氧化性;醋酸为弱电解质;氢氧化锰难溶于水;碳酸氢盐与碱 反应。注意: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有如下几点原因:①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沉 淀或气体,如题中C、D项;②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题中A项;③离子间发生双 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等;④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⑤注意题中的 附加条件。 2.[2018浙江卷-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 B.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MnO4-+4Cl-+8H+==Mn2++2Cl2↑+4H2O C. 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O2+H2O+ClO-=SO42-+Cl-+2H+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OH-+Ca2++HCO3-==CaCO3↓+2H2O 【答案】D 【解析】大理石与醋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 +H2O+CO2↑,A错误;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MnO4-+10Cl - +16H+=2Mn2++5Cl2↑+8H2O,B错误;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离子方程 式为:SO2(少量)+H2O+3ClO-=SO42-+Cl-+2H ClO,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 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Ca2++HCO3-=CaCO3↓+2H2O,D正确。 【考点】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3.[2018浙江卷-25]某绿色溶液中含有H+、Na+、Mg2+、Fe2+、Cu2+、SO42—、Cl—、CO32—和HCO3—离子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可溶于酸) ①向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过滤,得到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和绿色滤液B; ②取滤液B,先用HNO3酸化,再滴加0.001mol/L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A中一定存在H+、SO42-和Cl— B.溶液A中不存在Mg 2+、CO32-和HCO3—,不能确定Na+的存在 C.第②步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只有AgCl,没有Ag2CO3 D.溶液中存在Fe2+与Cu2+中的一种或两种,且可以用NaOH溶液判断 【答案】B

常见矿物物理性质及鉴定特征

常见矿物物理性质及鉴定特征 自然金:物理性质:颜色和条痕均为金黄色,金属光泽、无解理;硬度2 -3,比重15.6-18.3,纯金为19.3,具有延展性。鉴定特征:金黄色、强金属光泽、比重大、富延展性;在空气中不氧化、化学性质稳定,只溶于王水。 自然硫:物理性质:硫黄色,条痕白色至淡黄色,晶面呈金刚光泽,断口 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鉴定特征:黄色、油脂光泽、硬度小、性脆,有硫臭味,易溶于CS2,易燃、火焰呈蓝紫色。 石墨:物理性质:铁黑至钢灰色,条痕光亮黑色,金属光泽,隐晶集合体 呈土状者光泽暗淡,不透明。性软,有滑腻感,易污染手指。鉴定特征:铁黑色、条痕亮黑色,一组极完全解理,硬度小、染手。与辉钼矿相似,但辉钼矿具更强的金属光泽、比重稍大,在涂釉瓷板上辉钼矿的条痕色黑中带绿,而石墨的条痕不带绿色。 辉铜矿(Cu2S):物理性质:新鲜面铅灰色,风化表面黑色,常带锖色;条 痕暗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110}不完全,硬度2.5-3,比重5.5-5.8,略具延展性。鉴定特征:铅灰色,硬度小、弱延展性,小刀刻划可留下光亮沟痕。 方铅矿(PbS):物理性质:铅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有平行{100} 三组完全解理解理面互相垂直。鉴定特征:铅灰色,黑色条痕,强金属光泽,立方体完全解理,硬度小、比重大。有Pb的被膜反应,溶于HNO ,并 3白色沉淀。 有PbSO 4 闪锌矿(ZnS):物理性质:颜色变化大,从无色到浅黄、棕褐至黑色,随 成分中铁含量的增加而变深,亦有绿、红黄等色、系由微量元素引起;条痕由白色至褐色,松脂光泽至半金属光泽,透明至半透明,具平行{110}的六组完全解理,硬度3.5-4、比重3.9-4.2,不导电。鉴定特征:颜色变化大,可据晶形、多组解理、硬度小鉴别。 辰砂(HgS):物理性质:鲜红色,表面呈铅灰色之锖色;鲜红色条痕;金 刚光泽,半透明。鉴定特征:鲜红色的颜色和条痕,比重大。 黄铜矿(CuFeS2):物理性质:黄铜黄色,表面常有蓝、紫褐色的斑状锖 色;绿黑色条痕;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4,比重4.1-4.3,性脆。鉴定特征:黄铜矿与黄铁矿相似,可以其较深的黄铜黄色及较低的硬度区别;以其脆性与自然金区别。 斑铜矿(Cu5FeS4):物理性质:新鲜面呈暗铜红色,风化面常呈暗紫或蓝

生物化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B(每克样品*6.25)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E A.精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 D.色氨酸 E.谷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D A.盐键 B.疏水键 C.肽键D.氢键 E.二硫键(三级结构) 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B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E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 A.溶液pH值大于pI B.溶液pH值小于pI C.溶液pH值等于pI D.溶液pH值等于7.4 E.在水溶液中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D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 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D 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 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9.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B A.8 B.>8 C.<8 D.≤8 E.≥8 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E A.半胱氨酸 B.蛋氨酸 C.胱氨酸 D.丝氨酸 E.瓜氨酸二、多项选择题 1.含硫氨基酸包括:AD A.蛋氨酸 B.苏氨酸 C.组氨酸D.半胖氨酸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ACD A.组氨酸B.蛋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 3.芳香族氨基酸是:ABD A.苯丙氨酸 B.酪氨酸 C.色氨酸 D.脯氨酸 4.关于α-螺旋正确的是:ABD A.螺旋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 B.为右手螺旋结构 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氢键) 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ABCD A.α-螺旋 B.β-片层C.β-转角 D.无规卷曲 6.下列关于β-片层结构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BC A.是一种伸展的肽链结构 B.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 C.也可由两条以上多肽链顺向或逆向平行排列而成 D.两链间形成离子键以使结构稳定(氢键) 7.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BCD A.肽键B.疏水键C.离子键D.范德华引力 8.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的溶液中带正电荷?BCD(>5) A.pI为4.5的蛋白质B.pI为7.4的蛋白质 C.pI为7的蛋白质D.pI为6.5的蛋白质 9.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AC A.中性盐沉淀蛋白 B.鞣酸沉淀蛋白 C.低温乙醇沉淀蛋白D.重金属盐沉淀蛋白 10.变性蛋白质的特性有:ABC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常用化学计量含

化学高考题分类目录 A 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 A1 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 5. [2014·四川卷] 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下,0.2 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 2分子数目为0.3 N A B .室温下,1 L pH =13的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 -数目为0.1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 .5NH 4NO 3=====△2HNO 3+4N 2↑+9H 2O 反应中,生成28 g N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3.75N A 5.D [解析] 根据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则0.2 mol Fe 参与反应生成415 mol H 2 ,A 项错误;pH =13的NaOH 溶液中,溶液中c (OH -)=0.1 mol/L ,c (H +)=K W c (OH -) =10-13 mol/L ,则水电离出来c (OH -)=c (H +)=10 -13 mol/L ,B 项错误;氢氧燃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 + 4H + + 4e -===2H 2O ,则1 mol O 2被消耗,电路中有4N A 的电子通过,C 项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3价的氮元素升高到0价,失去3个电子。+5价的氮元素降低到0价,得到5个电子,即每生成4 mol 氮气,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则生成28 g N 2(即1 mol 氮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5 mol÷4=3.75 mol ,D 项正确。 7. [2014·全国卷] 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FeI 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B .2 L 0.5 mol·L -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C .1 mol Na 2O 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 D .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 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 A 7.D [解析] 1 mol FeI 2与足量Cl 2反应时,Fe 2+被氧化为Fe 3+,I - 被氧化为I 2,转移电子3N A ,A 项错误;2 L0.5 mol·L -1的硫酸钾溶液中n (SO 2-4)=1 mol ,所带电荷数为2N A ,B 项错误;Na 2O 2由Na +和O 2-2(过氧根离子)构成,1 mol Na 2O 2中的离子总数为3N A ,C 项错误;丙烯和环丙烷为同分异构体,其分子式均为C 3H 6,最简式为CH 2,42 g 混合气中的氢原子个数为42 g 14 g·mol -1 ×2N A =6N A ,D 项正确。 27. [2014·安徽卷] LiPF 6是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电解质。某工厂用LiF 、PCl 5为原

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糖习题 一选择题 1.糖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B)(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A.次要来源B.主要来源 C.唯一来源D.重要来源 2. 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是(B)(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A。杂合多糖 B.葡萄糖C.直链淀粉 D.支链淀粉 3. 下列那个糖是酮糖(A)(中科院1997年) A。D-果糖 B.D—半乳糖 C。乳糖 D.蔗糖 4。下列哪个糖不是还原糖(D)(清华大学2002年) A. D—果糖 B. D-半乳糖 C.乳糖 D.蔗糖 5。分子式为C5H10O5的开链醛糖有多少个可能的异构体(C)(中科院1996) A。2 B.4 C。8 D.6 6. 下列那种糖不能生成糖殺(C) A。葡萄糖B. 果糖C.蔗糖 D。乳糖 7. 直链淀粉遇碘呈(D) A. 红色B. 黄色C. 紫色D。蓝色 8. 纤维素的组成单糖和糖苷键的连接方式为(C) A。葡萄糖,α-1,4—糖苷键B。葡萄糖,β-1,3—糖苷键 C. 葡萄糖,β-1,4糖苷键D. 半乳糖,β—1,4半乳糖 9。有五个碳原子的糖(C) A.D-果糖B. 赤藓糖 C. 2—脱氧核糖D. D—木糖 10.决定葡萄糖是D型还是L型立体异构体的碳原子是(D) A.C2 B.C3 C。C4 D. C5 二填空题 1. 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葡萄糖___,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肝糖原___,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肌糖原__。 2. 蔗糖是由一分子___D-葡萄糖__和一分子__D—果糖__组成的,他们之间通过_α-β—1,2-糖苷键___糖苷键相连。 3。生物体内常见的双糖有__麦芽糖__,__蔗糖__,和__乳糖__。 4. 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__5号___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5。乳糖是由一分子___ D-葡萄糖___和一分子___ D-半乳糖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β—1,4糖苷键___糖苷键连接起来。 6.直链淀粉遇碘呈____蓝___色,支链淀粉遇碘呈____紫红___色,糖原遇碘呈____红__色。 三名词解释 1.构象分子中各个原子核基团在三维空间的排列和分布。 2.构型在立体异构中取代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取向。 3.糖苷键半糖半缩醛结构上的羟基可以与其他含羟基的化合物(如醇、酚类)失水缩合 而成缩醛式衍生物,成为糖苷,之间的化学键即为糖苷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