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心理辅导试题

学校心理辅导试题

学校心理辅导试题
学校心理辅导试题

《学校心理辅导》考试试题

姓名:赵玲学号:1050220037

一、试结合自身的成长经验谈谈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异同以及联系。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的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立场及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观不同。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都是针对学生的。小学时的德育工作者往往把学生当作塑造对象,把自己视为“美好心灵的塑造者”,而中学大学的辅导人员则把学生视为有着自身需要的“当事人”,把自己看作从旁提供帮助的服务者、协助者。在师生关系上,德育工作中的教师是我们心中的权威;辅导教师则更像是我们的参谋、朋友,甚至是我们的“同伙”。

(2)内容不同。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都包含一些他方包含不了的东西。如学习辅导,择业辅导中就有一些内容不属于德育工作的范围。小学时的德育工作一般也不给我们处理和解决诸如神经过敏性焦虑、强迫观念、厌食等纯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反过来,心理辅导一般不直接解决,也不能直接解决政治观点、立场问题。

(3)目的不同。德育工作重视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而心理辅导还特别重视个人心理平衡与主观感受,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德育工作要求我们按照我们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去行动;而心理辅导则要求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同周围环境及他人保持心理上的适应。

(4)原则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往往要求旗帜鲜明,而心理辅导员人员则不代替当事人作价值判断。思想政治工作中鼓励我们有勇气公开承认错误,心理辅导却强调要为我们严格保守秘密,以保护当事人的自尊。思想教育要求我们面对现实,心理辅导在特殊情况下却允许采用心理防卫机制。

(5)方法不同。德育工作方法很多,伦理谈话、提供榜样、实践锻炼等都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心理辅导的方法有会谈、心理测量、生活技巧训练、角色扮演、行为娇正、沟通分析等,其中有许多方法是我们以前在德育工作中没有经历过的。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首先,他们具有共同的教育目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都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宗旨的。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德育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有不成熟到成熟过渡的关键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期间面临诸如知识学习与培养能力、人际关系、恋爱与性等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这些都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形成良好政治、道德品质的基础。高中时期的我们又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高中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于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高中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其能否顺利成才和全面发展。显然,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大德育视野中的内容。

再者,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德育过程就是促进我们的思想内容矛盾转化的过程。我们思想内部的矛盾在深层次上就体现在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因素中,表现为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对于我们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为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内在发展的环境,从而提高了德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可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是相通的。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德育除了坚持以往的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浅谈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在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教育性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指心理辅导工作者在进行学生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是指学生心理辅导要面向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极少数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辅导的对象与参与者,这一原则已经成为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个基本要求。

3、保密原则

学校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对学生的咨询内容给予保密,来访者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只有这样来访学生才会打消顾虑,将积压在内心的难以向他人启齿的内心“秘密”。如因工作等特殊需要不得不引用咨询案例时,也须对材料进行适当处理,不得公开当事人的真实姓名、班级或具有明显个人特征的信息。保密是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

4、尊重理解原则

这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对待学生态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这也是人际关系的首要原则。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师生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

5、共情性原则

共情:也叫同感,同理心。即“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对方的感受,并把这份感受传达给对方,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是关注、接纳和理解的,从而建立一份信任和支持,并激发他进一步倾诉的意愿”。最重要的尝试改变自己的立场,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

6、助人自助原则

心理咨询是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所谓“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助人自助,在一般的理解中,是基于一种人本主义的理念。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很多潜能,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种种环境条件制约而未能有效发挥出来,所以,心理咨询的功能就是帮助来访者发现他们本身生命中的潜能,以自我改变,追求新的更美好的人格与人生境界。心理咨询师所扮演的是一

个陪伴者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替代当事人作决定。换言之,“助人自助”的含义是“助人达到自助”。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老师也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主体、参与者,引导学生达到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7、来访者自愿的原则

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咨询的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询关系的先决条件。没有咨询愿望和要求的人,咨询者不应主动去找他(她)并为其心理咨询,只有自己感到心理不适,为此而烦恼并愿意找咨询人员诉说烦恼以寻求咨询者的心理援助的人,才能够获得问题的解决。但是符合危机干预条件的必须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危机干预是指当事人的行为可能威胁到其自身或是他人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安全。其他情况一般来说班主任只能采用“建议”学生来咨询,也可以陪同过来。

8、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既要帮助学生学会调适,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又要协助学生寻求发展,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学生达到心理健康。

9、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心理辅导工作者在心理辅导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以学生为出发点,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这一原则集中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本质特征。

10、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学生心理辅导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针对性强的心理辅导活动。这一原则是学生心理辅导的精髓。

11、整体性发展原则

整体性发展原则是指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工作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心理辅导工作,注重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心理问题作出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片面性倾向。

12、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辅导要重视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在心理辅导进行的过程中,尽量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且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

13、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是指学生心理辅导要以学生充分的参与和心理辅导工作者平等的参与为条件。

14、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心理辅导的具体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的、富于变化的,并且在辅导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的答案也应该是开放性、多样化的,并不是非此即彼或唯一的。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哪些?

(一) 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

(二)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2、班主任工作要面向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三)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1、主题班会具备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条件

2、班会心理课要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四)个别辅导

(五)小组辅导

(六)心理训练

(七)心理学常识讲座

(八) 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九) 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十) 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1)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2)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

(3)利用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需求。(4)利用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影响学生的心理,化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扰。

(5)重视教师人格的力量。

(十一)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四、什么是心理辅导中的辅导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者或教育者与来访的当事人或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帕特森曾写道:咨询或心理治

疗是一种人际关系,请注意,我不是说咨询或治疗涉及人际关系,我是说它就是一种人际关系。辅导者与来访求助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中最重要的方面,更是决定咨询与辅导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建立良好关系过程中,咨询与辅导人员的态度和相应技术起着主导作用。基本条件是共情、尊重和真诚,除此之外,还有具体化、即时性、对峙等。

(一)共情

1.要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系出发,设身处地体验他的内心世界;

2.要以言语准确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

3.可借助非言语行为如目光、表情、姿势、动作变化等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

4.表达共情应适时,适度,因人而异;

5.重视来访者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可直接询问对方是否感到被理解了。

(二)尊重

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一个人,包括他身上的消极面和缺点;

2.尊重意味着以真诚为基础,并非无原则的迁就;

3.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不管男女、贫富、出身、职位;

4.尊重意味着以礼相待,对来访者热情相待,礼仪周全;

5.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6.尊重意味着保护对方隐私。

(三)真诚

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真诚与实话实说有联系,但不能相提并论。真诚应符合对来访者负责,有助于来访者成长的原则,所以真诚不是什么都可随意的、直接的说出来,有时实话未必要实说。

2.真诚不是自我的发泄,应适度,过多地宣泄自己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真诚应实事求是,不必在来访者面前过多表现自己的完美,增加修饰成分,要实事求是,不妄自菲薄。

(四)积极关注

1.应避免盲目乐观和过分悲观。片面理解积极关注的辅导员,会表现出对来访者过分乐观,淡化来访者的问题性质,对来访者保证“天下太平”。另有一些辅导员被来访者的自我描绘所迷惑,自己也感到沮丧无望,消极悲观,从而强化了来访者的消极悲观面。

2.要立足于实事求是,以事实为基础。积极关注不能无中生有,要符

合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否则来访者会觉得辅导员只是哄自己、安慰自己、取悦自己,是辅导员无能的反映,这样的积极关注会适得其反。

3.要促进来访者自我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从而促进自我成长。

(五)具体化

1.要澄清具体事实。若来访者所叙述的事件是模糊的,辅导员要设法搞清楚对方所表达的真正含意。

2.要明确词汇概念的具体含义。因为来访者对某些词汇概念的理解不同,使之与其原意相差太远。例如某个学生没有把所想的告诉当事人,结果当事人认为这个学生“很虚伪”,这显然使用概念不当。对此要层层解析,予以澄清。

(六)即时性

1.引导来访者及时表述现时的想法和感受,避免过分注意过去和将来。

2.辅导员对来访者与自身的辅导关系要敏感,对来访者的言行要作即时的反应和反馈。

3.在辅导过程中更多地运用“现在”、“这会儿”、“刚才”等此类副词,供来访者时时注意到此时此刻的想法和感受。

(七)对峙

1.对峙应建立在良好的辅导关系基础之上。

2.对峙可以是尝试性的,使用“或许”、“似乎”等不肯定的词来指出来访者的矛盾可能更好。

3.对峙一定要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避免无中生有,造成伤害,中断辅导关系。

4.对峙不能追求发泄和无情攻击,应注意温和、婉转、适度。

5.对峙要和支持结合起来,没有支持的对峙会产生危害,而没有对峙的支持则是无力的。

二.倾听的艺术

第一,充分运用开放性提问

第二,恰当运用封闭性问题

第四,准确运用说明

第五,有效运用情感反应

第六,避免倾听时容易犯的错误

三. 影响的技术

1.指导

其一,是指导言语的改变,就是指导来访者改变言语表达。如要求来访者把“我应该”改为“我希望”。其二,是给予特殊的建议和指导,如对考试焦虑的学生建议修改作息制度,每天坚持适量的娱乐和锻炼。其三,自由联想式指导,如对有强迫观念的来访者,指导他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回想童年时经历等。其四是角色指导,采用分色扮演、角色替代等方法,指导来访者获得新的经验。其五是训练性指导,如松弛训练、脱敏训练、宣泄训练等。

2.解释

第一,要注意了解情况,准确地把握问题,根据来访者特点因人而异,确定解释的理论和依据。第二,要注意解释不能强加于人,最好在来访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时进行解释。第三,解释不能过多,防止来访者否认辅导员的参照体系。

3.忠告和提供信息

第一,防止这一技术技巧给会谈带来潜在的危害。如来访者对建议或忠告不以为然,这会妨碍辅导进行。第二,建议和忠告的话语要含蓄而委婉。例如“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第三,提供的忠告和建议一般不宜太多,过多使用会失效。

4.自我开放

第一要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第二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四. 非言语技术

会谈并非只是说和听、问和答,人们不仅用口头语言说话,还要通过非言语的表情、声调、姿态、手势等进行交流。心理辅导是言语内容和非言语行为交互作用而达成的,许多时候,非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信息比言语表达的信息更多、更准确、更真实。

1.目光注视

2.形体动作

3.声音特征

4.距离和角度

五、设计一次3个小时的团体辅导,要求写明:小组名称;小组性质;人数:地点;辅导目标;活动过程以及每个步骤的意义。

团体名称:牵手自信,把握青春

团体性质:封闭式的、同质性的、成长性的

团体规模:8-10名大学生

辅导地点:心理咨询室

辅导目标:通过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使学生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寻找、摆脱自卑的束缚,找到自信的依据,建立理性的自信系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悦纳自我,拥有成功的人生。

活动过程:

第一单元:简介团体目的与目标;连环自我介绍;个性名片;订立团体契约。

设计这次活动的就是让成员初步认识团体,澄清小组目标;初次认识小组其他成员,体会与人初步交往的各种感受,扩大交往范围,引发个人参与团体的兴趣;把自己最想与他人交流的信息简洁明了地公布出来,学会推荐自己;通过“个性名片”的交流,让学生了解他人,尽快地彼此熟悉;组员之间通过互相反馈,可以建立信任关系,消除陌生感。最后的团体契约就是这个团体的规章制度,每个人都要遵守,以便更好的进行团体活动。

第二单元:可怜的小猫;你猜,我猜;领导者总结。

首先通过《可怜的小猫》活跃团体气氛,提高成员合作默契,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你猜,我猜》活动,让成员思考自己的性格特征,并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进行描述。让团体成员更加开放自己,并可以对其他成员映象加深,促进彼此交流。然后通过《积极附义》让成员了解到负词也有积极的一面,把这部分化作动力,促进自己发展;最后总结这次活动的中心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一种性格都有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性格本身无所谓好坏,环境不同,同一种性格特征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所以,只要能在适当的场合恰当地应用,任何一种性格的人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第三单元:同舟共济;我是谁;情绪A—B—C;领导者总结。

首先玩《同舟共济》的游戏热身,让成员感受团体的力量;然后通过《我是谁》协助成员更加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探索自己;之后让成员学习理性情绪A—B—C理论,纠正成员对自信的不合理信念,让成员对自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最后总结:利用团体的力量寻找自卑的根源,学习和非理性信念对质的方法,从而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促使成员与他人的沟通和互动,增强主动交往的能力和勇气。

第四单元:口香糖,粘什么;优点轰炸;自我寻宝;领导者总结。

首先玩《口香糖,粘什么》的游戏热身,打破彼此的距离感,增

进亲密度,激发活力;然后通过《优点轰炸》让成员看到自己的更多

的闪光点,体会被别人称赞是的感受。《自我寻宝》了解成员对友情

和爱情的界定,让组员了解到友情与爱情的差别,学会把握好两种感

情的度。领导者总结:寻找自信的支点,开发自身的潜能,在认识自

我的基础上悦纳自我。

第五单元:瞎子背瘸子;秘密大会串;自信百宝箱;领导者总结。

首先通过《瞎子背瘸子》活跃团体气氛,增强沟通配合能力;《秘

密大会串》帮助成员面对与处理目前的困扰,使其能拥有较愉快的生活,并能顺利发展未来。《自信百宝箱》进一步了解成员不自信的具

体表现,帮助其改正,让成员共同成长。领导者总结:利用团体的力

量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第六单元:比一比;同一首歌;温馨祝福:赠言卡、合影留念;我的

收获。

首先通过《比一比》热身,活跃气氛,感受团体力量;大家齐唱《同一首歌》,在歌声中回顾走过的风雨成长心路,感受团体的力量;相互在赠言卡上写出自己的祝福语,然后照相留念;最后让大家谈谈

自从参加团体心理辅导以来自己的收获:反思总结收获,自信人生;然后评估团体,结束团体。

六、谈谈你对网络成瘾的看法或者对于大学生自杀的看法!

任选一题。不少于500字。

近年来出现大学生自杀有增多趋势,大学生自杀是一高危人群。从关心和帮助学生成长,培养学生成才的目标出发,建立学校的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计划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学习压力过大。

2,人际关系紧张。入大学后,首先要面临处理同学的关系、师生关系以及与异性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会影响整个大学生活,易使一些同学很苦恼,久而久之就会感到自己很孤独、很无能,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而导致在杀。

3,家庭的不幸。家长的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差,适应能力差。此外,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缺乏社会责任和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遇到挫折可能采取极端行为。

4,身患疾病。躯体疾病常见于患有绝症的人。其中抑郁症是大学生较常见的精神疾病,并且容易导致自杀行为。

5,恋爱受挫。失恋引起的主要情绪就是痛苦和烦恼。而大多数失恋者都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失恋所带来的挫折和烦恼,导致心理失衡,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

6,个人的性格特征。某些个体具有抑郁的、冲突的、极端的性格特点。在遇到激化性的事件时,个体的气质与个性便影响着个体对对激化性事件的态度、看法和解释。一般来说,冲动性自杀致死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发生的突然,难以预测和防范;理智型自杀发展则比较缓慢,虽然隐蔽,也总会有某些异常的迹象和征兆,容易发现,便于进行危机干预。

另外如社会压力、就业压力、遗传因素的影响等等都是引起大学生自杀的因素。

对大学生的自杀心理危机和现象进行预防和干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警惕征兆、及时识别。判定是否有自杀倾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①具有明显的外部因素刺激;②情绪低落、悲观抑郁,对自己产生自责自罪,有强烈的罪恶感和缺陷感;③性格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的感情交流;④有严重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⑤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和信心,易产生悲观失望的体验;⑥诉说准备自杀的想法或过去有过自杀企图。如果一名学生明显具有上述表现则可认为他有较高的自杀危险性,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 国家支持、社会关心。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开设的“希望热线”、中国青年报在北京设立的“青春热线”等,都对预防自杀起了一定的作用。自杀预防需要全社会广泛开展科学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促进形成全社会互相关心的风尚。

3. 学校重视、教师引导。我们必须把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内容。一个心理失调、人格上有缺陷的教师不仅难以与学生建立正常的教学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学生产生不良心理。每位学生工作者必须具备了解学生心理、帮助克服心理障碍、有效铸造人类灵魂的能力。我们必须改变“一间房子两张凳子”这种单一的心理咨询方式,灵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声、文、图、像将枯燥抽象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把复杂的理论体系简洁地展现出来。通过开通热线电话、建立校园网上聊天室,借助计算机采用多因素分析等统计技术,引进现代统计分析软件包,以增强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用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熏陶、

激励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是降低自杀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4. 家庭教育、任重道远。环境和教育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多数家庭,给孩子创造了最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各种力所能及的生活服务,甚至连高考志愿表都由父母代办。由于家长忙于工作便很少与子女沟通,加上父母不和甚至离婚等原因就很容易导致子女跌入绝望的深渊。家庭教育中必须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以消除大学生自杀隐患。

5. 亡羊补牢、注意监护。自杀问题是一门涉及到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对发现有自杀企图特别是那些有过自伤自毁的同学,应予以特殊的监护,必要时可送医院治疗。万一已经采取自杀行动,情况严重者应尽快送往医院抢救,并尽可能向医生提供病人自杀的确切时间及服药的品种和剂量,便于及时制定抢救方案。已经有过自杀史的同学,自杀的危险性还会增大,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监护的责任将愈加沉重。值得一提的是,对个别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同学来说还须借助药物治疗才能收到效果,切勿耽误治疗。

6. 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大力开展学术交流,积极慎重地借签国外经验。在我国,针对自杀预防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当前心理咨询工作基本上以实践为主,所发表的论文也多限于介绍国外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学理论与方法。这在发展初期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但今后应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针对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举办研讨会、交流会,以便互通情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小学生心理健康 的内容 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那么,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1.正常的智力。 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正常的智力是小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如果一个小学生的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的水平,则属于智力发育不正常,一般认为智商在90;110之间为中等,在110;120之间为偏上,在120;130之间为聪明,在130以上者为天才。相反,当智商在80;90之间为偏下,在80以下为弱智。通常我们会把智商在90以上者都看成是正常。 2.稳定的情绪。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时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适度的反应。 人的行为反应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反应敏捷,有的反应迟缓。但是,这种差异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正常了。反应敏捷并非反应过敏,反应迟缓不等于无反应。对事物的反应强度应视事物的作用的大小而定。反应异常敏感或异常迟钝都属不健康的表现。对外界事物毫无反应,这是患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对重大刺激无动于衷,反应微弱也是不正常的现象;而对任何事物都反应强烈,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心惊肉跳,稍有意外就惶惶不可终日,偶遇挫折就无法忍受等,都是心理反应不良的表现。 4.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备健康心理的小学生,善于理解、尊重、信任和帮助他人,以真诚、谦让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相反,远离亲友、集体,独来独往,可能意味着开始出现人际关系的失调。与集体总是格格不入,没有友伴,很少与人往来,是人际关系不良的表现。 5.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具有与自己年龄特征相符的心理和行为。如果心理和行为经常偏离自己所属的年龄特征,如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或天真撒娇,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都是不正常的。 6.能够适应学习生活。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

福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一分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V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 A. 问题学生 B. 品德不良的学生 C. 正常的学 D. 学习困难的学生 满分:2 分 2. 既是学校心理咨询的重点,又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基础的是()。 A. 适应性心理咨询 B. 障碍性心理咨询 C. 发展性心理咨询 D. 适应性心理咨询 满分:2 分 3. 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包含() A. 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B. 代替──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应出面解决 C. 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D. 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满分:2 分 4. 作为学校,在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其内容包括:() A.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B. 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C. 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治疗 D. 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满分:2 分 5.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把人的个性类型划分为现实型(R型)、研究型(I型)、艺 术型(A型)、社会型(S型)、企业型(E型)和常规型(C型)

A. 卡特尔 B. 霍兰德 C. 埃里克森 D. 詹姆士 满分:2 分 6. ()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瓶颈”。 A. 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 B. 校内各部门的紧密配合 C. 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 D. 理论研究滞后 满分:2 分 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首先要注意()与防治性目标的统一 A. 发展性目标 B. 基本目标 C. 基础目标 D. 终极目标 满分:2 分 8. ()是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A. 校园的物质文化 B. 校园的精神文化 C. 校园的文化活动 D. 校园的舆论环境 满分:2 分 9. 2002年,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所下发的文件是()。 A.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B.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一、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 1、学校心理辅导的概述:我们认为,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2、学校心理辅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学校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1)以积极的人的发展为理念。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具有建设性的,可能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2)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3)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3、学校心理辅导是以咨询心理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的教育方法与技术。(1)它不是一种带有指示性的说教,而是耐心细致的聆听和诱导。(2)它不是一种替代,而是一种协助与服务。 4、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与内容: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从积极意义上讲,叫发展性目标,即通过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心理健康。从消极意义上讲,叫防治性目标,即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心理辅导应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防治性目标为辅。 5学校心理学辅导的内容: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5、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一条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途径,另一条是针对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途径。心理教育的功能是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防治性目标为辅,而心理咨询功能则是以防治性目标为主,发展性目标为辅。 6、人的心理问题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般的心理状态失调或行为问题,如焦虑、自卑、多动、攻击等,第二类是各种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孤独症等,第三类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心理健康比较强调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结合,需要班主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 7、现代社会变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升学压力、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利的家庭环境、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8、心理健康标准的确立的意义:有助于明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有助于明确学生心理辅导的任务和内容;有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和诊断。 9、心理健康标准的概括(与认识):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心理状态、成长发展、社会适应和道德伦理。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体是指对自己能自知、自控、自律,从而使自己保持无私、宁静、愉快的情绪,积极的思维,充满自尊、自信。2、具有良好的社会应性。3、具备积极的成长发展趋势,以及对挫折的承受力。4、具有高尚的伦理道德精神。 1、心理健康标准的(概括与)认识、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要求。 2、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社会适应。 3、心理健康是健全的人格发展,即人心理是知、情、行统整的过程。 4、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2、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经验标准、社会规范标准、临床诊断标准、统计学标准。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势 1、早期职业辅导运动的代表人物帕森斯,1908年在波士顿成立了波士顿职业指导局,出版了《选择职业》, 2、三因素理论:对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了解;对自我爱好和能力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匹配。 3、精神卫生运动的创始人为比尔斯,《一颗自我发现的心》。

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作业

专题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途径 作业标题:思考并回答(必做) 作业要求: 以下是一封高三学生的来信,看完信后请您写一封回信解答他的疑惑,回信着重于问题诊断和解决问题措施。 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高三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一向是很好的,所以总好像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初中阶段有时候一不努力,成绩就会掉下去,所以我平时读书很认真,以保持好的成绩。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但同时我发现自己又自以为是,猜忌心理特别强,所以三年以来同学关系都没搞好,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帮助。 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说笑的人,但是说起别人来不在心上,而别人说自己时却总是放不下,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很孤僻的。在高一时与同宿舍的同学闹了一些矛盾,他们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可能是我心理素质不行,所以整整一星期都情绪低落,后来我去找我们的班主任,说要调班级,他说我调走后太可惜了,就说让我放心学习,他会解决这件事情的。就这样我又活跃了一阵,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但是我的成绩却来了个大滑坡。 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想改变一下,可是我现在除了会讲一些笑话吸引听众外,其他不知该讲些什么,以至于现在我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即使有了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关心他。我现在很苦恼,现在又快考大学了,我也不希望坏心情影响高考。 人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就足够了,我与其他班的同学交往时开始都不错,但后来觉得没有话说,就这样疏远了,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点。还有,是不是一个看上去很圆滑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吃得开?我现在也搞不清楚我的性格是什么,好像是随着别人转的,没有主见,没有勇气。我这个人是不是毛病很多?作为一个高三学生,我诚恳地向您请教,希望您能帮一下这个从小就“很听话”的成年人,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淘汰。 谢谢! 回信如下: 同学:

[0795]《学校心理辅导》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795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现代学校不仅仅是为青年一代“传道、受业”,更重要的是“解惑”;不仅仅让他们拥有今后工作与继 . A. 社会生活的适应性 . B. 良好的学习心态 . C. 健康的情绪情感 . D. 健全的人格品质 判断题 2、阻抗是指病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无意地使治疗的重心偏移。有意识的阻抗可能可消除阻抗。无意识的阻抗则表现为对治疗的抵抗,而病人自己却并不能认识也不会承认。阻抗一方面是治疗 . A.√ . B.× 3、同感性理解(empathic understanding),就是设身处地的意思。罗杰斯描述为:“感受当事人的私人关重要的,感受当事人的愤怒、害怕和迷乱,就像那是你的愤怒、害怕和迷乱一样,然而并无你自己的愤怒、 . A.√ . B.× 4、力求成功倾向的学生,一旦受挫,成就动机增强,会倾向于选择中难度的任务,有一定挑战性但是又不高难度任务,即使失败也可归因于难度,不会受责备,一是选择低难度的任务,容易成功. . A.√ . B.× 5、活动是心理辅导课的主要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一个乐学、合群的适为主,创设一个勇于自我探索、敢于挑战自我、善于自我调节的氛围和场所。 . A.√ . B.× 6、团体辅导能够提供给成员丰富的接受反馈的机会。团体中的他人建议、反应和观点往往是很有价值的。 . A.√

. B.× 7、教师职业面临着诸多的困惑、承担着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长期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就很容 . A.√ . B.× 8、心理辅导工作者是心理辅导工作的权威,是心理辅导专家,他不仅承担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疏 . A.√ . B.× 9、心理测量室的功能是根据心理测量结果和对当事人的谈话综合鉴定,确定咨询方式,记录和存放学生心 理疾病的学生转介服务时做准备。 . A.√ . B.× 10、建设积极的学校组织文化。积极的学校组织文化,是教师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力量,它可以吸引人、凝 . A.√ . B.× 11、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问题与其所受压力有关,教师的压力源与教师工作的外环境和教育政策密切相价的单一,舆论导论的片面;来自工作的压力,比如工作内容的单调和重复,工作对象的多变和差异,工作要 角色的转换不自如等等。 . A.√ . B.× 12、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构建设备不一定要很多,要求也不一定特别高,但心理咨询室有其特殊要求,心理咨的布置要让学生感受到和谐、亲切、放松、安全。 . A.√ . B.× 13、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构建设备不一定要很多,要求也不一定特别高,但心理咨询室有其特殊要求,心理咨的布置要让学生感受到和谐、亲切、放松、安全。 . A.√ . B.× 14、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

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

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初步建立起学校心理咨询室环境与硬件设备 (二)建立完整的心理咨询(辅导)管理制度 (三)初步开展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工作(宣传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开设专题讲座、专项辅导、个别咨询、学生干部培训、心理委员培训、班主任培训、心理主题班会、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手语舞蹈培训、心理剧培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月策划与实施等、专业教师在职学习培训与参观交流等) 二、硬件建设(相当于五间专门的心理辅导室) (一)综合性心理咨询室(要封闭隔音,确保保密性,为重点建设项目,最好一步到位,马上体现上专业性,领导高度重视特性) 1、新电脑一套(3500元):22寸液晶屏幕,刻录机,音响主要用于心理建档与网络学习、沟通、网站论坛建设与维护;能上网。配套心理测试软件一套2800元(后附有参考资料)。 2、彩色喷墨打印机一台(500元)(空光碟与打印纸若干) 3、书桌一个,椅子两个(200元) 4、躺式放松床一个(主要用于音乐放松,催眠等) 5、资料柜一个(主要用于存放心理档案与常用心理专业书籍)(300 元) 6、彩色(绿、蓝色)窗帘 7、彩色沙发一套(或两个,成直角摆放)(1200元布艺类,夏天可上置入垫子)(可参考相关图片) 8、小茶几一个,上摆放小花篮,纸筒 9、墙上挂上若干心理挂图 10、空调机一部(1500元)

11、 咨询室里预留空间存放沙盘与沙具(约 16000元) (二) 宣泄室(具体可以到广西大学心理宣泄室参观学习) 1、 悬挂武术散打专用沙袋(300元) 2、 站立式不倒翁沙袋(300元)(广西大学有,可咨询) 3、 拳击手套两幅 4、 飞镖一幅,挂墙上,气球若干 5、 墙上挂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报板,放木框 6、 墙可涂成冷色(蓝色) (三) 心理书籍阅读室(可兼作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室) 1、 心理杂志 2、 心理报纸 3、 心理科普读物(目前出版社、书店有很多) 4、 大书桌两张,椅子若干 5、 电视机一台(1000元),音响一套 6、 新式DVD —台(300元) 7、 基本团体辅导设备(如在白纸、彩色笔、绳子等各种团辅材料) 口 nJ An 沙 盘 沙盘 柜 沙 盘 柜 沙盘柜 放 松 床 来访者 茶几 0 桌 、

《小学生心理辅导》作业

《小学生心理辅导》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卫生 2. 适应性辅导 3. 阻抗 4. 心理冲突 5. 厌恶法 6. 角色扮演法 二、填空题 1. 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其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2. 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包括_______、社会功能良好、________和积极劳动实践四个方面。 3. 代币法是—种通过而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的方法。 4. 人格障碍是指自童年或少年时期发展起来的人格明显。 5. 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有______、冲突、挫折和防御机制及人格类型特征。 6. 心理辅导的巩固结束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巩固效果和_________。 7.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由________、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8. 认知重建法的理论假设认为人的_________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 9. 常用的行为强化法包括奖励、惩罚和__________。 10. 一般认为智力水平正常的标准是智商在___________以上。 11. 冲突性沉默可能是来访者由于害怕、愤怒或愧疚而引起,也许是内心正经历某种_________。 12. 学校心理辅导常用的心理评估法主要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_________。 13. ________年,在伦敦召开国际心理健康代表大会,发表了纲领性文件__________。 14. 心理健康的人能建立积极的适应机制适应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的变化。 15. 指导与帮助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三项,即制定辅导目标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 16. 谈话法是辅导员根据的目的和任务,通过与来访者面对面交谈方式,直接收集________的方法。 17.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________,创始人是_________。 18. 制定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要从发展与_________的观点出发,遵循________和适用性的原则。 19. 认知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________的认识;二是对________的解决。 20. 间接宣泄法就是不把发泄的对象指向_________的人或事物,而是通过使不良情绪释放出来。 21. 嫉妒心理长时间的存在会导致________功能失调,________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22. 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主要有自我赞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情调节等。 23. 个性心理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_______,他代表着一个人的基本______。 24. 小学生在道德发展方面,道德言行从比较__________到逐步__________。 25.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从_______评价发展到有_______的自我评价,且评价的________随年级不断增高。 26. 学会对学习进行调节,实际上就是学会_______,学会_________。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最新资料推 荐…………………………………………………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责任之一。 新修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根据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2.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3.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5.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 3.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绪; 5.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6.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2.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学校心理学作业

1、用实例说明学校心理学的五大观念。 答:1)综合性、发展性原理,教师和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学校教育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学习障碍的,也有适应困难的,有人格问题的,也有神经症问题、家庭亲子关系问题,以及异性交友等问题的,如果用精神分析法去解决适应困难的问题,这就会导致问题无法解决,我们应该综合掌握、使用各种学习心理辅导和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并且从发展的观点来把握它们; 2)心理辅导和咨询中人生哲学的原理;作为一个学校心理学研究者或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咨询、心理援助时,必须确立自我的人生哲学观。心理咨询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是自我开示,没有人生哲学的人,其自我开示的内容是贫乏的,苍白无力的,不会对咨询对象产生任何适当的认知刺激,也不会给人以感动或启示。再者,没有自我人生哲学观的人,在对某种行为作出选择、抉断时,常常会陷入盲目之中;3)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的原理;学校心理辅导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问题儿童”或者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一般学生和正常儿童也需要进行心理保健教育,面向心理健康的学生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如进行考试对策、升学计划、自我方法、人际关系、异性关系、亲子关系、人生观、读书指导法等教育专题辅导;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则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优秀的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必须懂得如何把握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分寸; 4)教育性与人性的原理;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理辅导老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指导者、教育者对被指导者、受教育者的关系;另一种是平等的个人对个人的关系,前者称为教育性关系,后者称为人性关系,心理辅导老师对自我的感情不仅不压抑,而且能明确的意识并正确的表达出来,尊重每一个孩子,相信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自我成长的促进力; 5)从“矫正的心理辅导”到“培育的、发展的心理辅导”的原理;学校教育中会遇到心理有问题、不适应的学生,不过更多接触到的是健康、正常的学生,对于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可以采用心理咨询中矫正、治疗的方法,但对于健康、正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就必须采取与治疗神经症者、人格偏常者不同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也就是说应该采用培育、发展的心理辅导方式; 2、举例说明学校心理咨询的原则。 答:1、理解支持原则,无论学生碰到怎么的心理问题,作业心理工作者都要无条件的理解和支持学生;2、保密性原则,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心理工作者要绝对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保密;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的原则,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后可能不愿意告诉别人,心理老师应该耐心的倾听学生的陈述,而且也要细致的询问发生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的原则,学生是心理成长的时期,有些问题无法认知,所以心理老师要疏导抚慰并启发学生,达到启发教育的作用;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心理老师在指导工作并不是告诉学生要这样或者那样做,只是启发学生问题的原因,让他自己做出判断;6、咨询、治疗和预防相结合原则,就是把咨询、治疗和预防相结合才能有效的解决心理问题; 3、谈谈中小学生存在哪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答:第一、学习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问题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认知技能、知识障碍、动机、情绪等,狭义的学习问题是对学生经历学习挫折或困难时产生的心理困扰和行为障碍的问题; 第二、人格问题,这里的人格是指个人对己、对人、对事方面的个性心理品质问题。人格问题着重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的自我调适、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沟通、群体协作的技能等问题;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填空题

《现代学校心理辅》填空题 第一章导论 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当事人中心)咨询理论,受到许多学校心理辅导专家的赞同。 2、学校心理辅导应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等四方面的内容。 3、学校心理辅导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另一条是针对有心理困扰和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途径。 4、综观古今中外学者有关心理健康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心理状态、成长发展、(社会适应)和道德伦理这四方面上。 5、(青春期)被认为是个体成长阶段中的“风暴和紧张”期。 6、高中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包括(异性交往)、人生观与价值观、(升学与择业)等。 7、各种学校心理辅导形式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的两大类问题:一类是(共同性心理问题),另一类是个别性心理问题。 8、学校心理辅导以积极的人的发展观为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第二章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 1、早期职业辅导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 2、心理辅导史上的第一个科学的职业选择理论是(职业选择的三因素理论)。 3、精神卫生运动的创始人为(比尔斯)。 4、由于罗杰斯治疗模式的影响,学校心理辅导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以职业辅导为主的学校心理辅导转变成以(情绪人格辅导)为主的心理辅导。 5、在埃里克森的生命全程发展观的影响下,(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全世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所认同。 6、目前国内心理辅导事业呈现出三个方面的问题:(师资培养问题)、信息与技术缺乏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辅导的重视程度不足。 7、对传统的以咨询者为中心的方法提出挑战,在理论上开创心理咨询新纪元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 8、帕森斯的工作和他所创立的“波士顿模型”在当时的美国影响很大,被称为(“心理辅导之父”)。第三章学习辅导 1、学生的学习是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在(能力)或倾向方面较为持久的历程或结果。 2、学习辅导不仅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还要让学生自己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 3、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着眼于加强对学生一般能力的训练;二是着眼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非智力因素或情商))。 4、学习辅导目标主要是通过辅导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5、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和维持学习的心理动因,基础是(学习需要)学习。 6、学习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7、学习动机有两个主要作用,即(动力作用)与维持作用。 8、认知内驱力又称(认知的动机),是以求知作为目标,以了解、理解要解决的知识为目的的求知欲望,主要包括好奇心与(求知欲)两个因素。 9、学习情绪是指个体对(学习情感)的意识倾向,表现为对学习的喜恶感受和体验。 10、(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也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11、自学能力是一种依靠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结构中主要包括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12、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元认知知识;(2)元认知体验;(3)(元认知监控)。 13、学习策略主要包含三个因素: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和控制以及(元认知)。 14、学习能力的辅导包括(自学能力)的辅导、学习习惯养成能力的辅导和学习策略能力的辅导三块内容。 第四章人格辅导 1、自我意识的心理成要有:(1)自我认识;(2)(自我体验);(3)自我控制 2、自我意识发生的衡量标志是:(1)个体的物—我感觉分化;(2)人—我知觉分化;(3)(有关自我词的掌握) 3、影响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因素有:(1)文化背景因素;(2)社会背景因素(3)(心理因素);(4)人承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4、人格辅导的目标,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促进适应)、铸造人格。 5、自我认识主要包括个人自我概念、社会自我概念、自我理想和(自我评价)等四方面的内容。 6、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经注地位、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及社会群体等。 7、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杠杆。 8、自我意识辅导的具体内容可分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自我控制两部分。 第五章生活辅导 1、生活辅导主要是通过休闲辅导和(消费辅导)等,来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主题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适宜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重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促进”的功能。 4.差异性原则。不仅要尊重个体差异,还应尊重年级差异。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 5.活动性原则。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心理教育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 (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误区的剖析 误区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关于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布置及开放

关于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布置及开放 1. 心理辅导室的布置: 心理咨询室的装饰装修布置,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室的布置要首先考虑让咨询对象安心、放松、舒适、注意力集中和易于保守秘密。心理咨询室一般应光线柔和、色调和谐、淡雅温馨,不必追求心理咨询室的豪华。 配置要求 (一)房子要求: 15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一间,最好选在较为宁静之处,如有、外两间连为一体则更好,外为候询室为谈话室。若没有,可用屏风等隔开。(学校心理咨询室应设在学生便于访问的地方。为了防止噪音,最好避免与音乐室、体育场所较近的地方,也不应与校长室,政教处过近,最好选择学生经常出入的图书阅览室附近) (二)房间布置 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部分设施,但应特别加以用心的是咨询

室一定要保持环境幽雅、宁静,应使学生松弛,有安全感,放心地倾诉。咨询室的布置可在如下几方而特别留意。 1)咨询室的整体氛围要宁静,不应布置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物件。`房间布置不要太复杂,要注意少在房间布置有锐角型的东西以及干脆的直线。 2)采光,通风条件要好,最好冬暖夏凉,咨询室要给人以明朗、愉快的感觉。整个房间色调宜淡雅柔和,灯具、窗帘及办公用品以浅色为宜。不必太过豪华,产生距离感、沉重感。 3)咨询室可适当地用鲜花、图画装饰环境(最好山水风景画,也可以用一些心理图片,最好不用油画,个人感觉太满了,有压抑感),给学生以休息,安定的感觉。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布置要有童趣和玩具以及比较高雅的装饰画或儿童画。 4)小揭示版,板架、图书等应便于学生阅读。 5)学生的位置应避免门窗方向,不应让学生与突然来访的外人照面。设施要好。(可用屏风、布帘。要不要关门的问题。一般应关门,但不能锁门,特别是女同学,造成不安全感。来访者自己有一个手势。门外:请进、辅导中) 6) 墙上配置来访者须知,辅导员守则(具体)等。 7) 面谈室不易过大。(8—10平米)室还应配置沙发或椅子(不一定要沙发。皮制较单薄的椅子,椅背低但稳当、舒服。90度角左右,不应面对面。因为这样的位置关系会给人一种对立的感觉。特别是会加重那些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怀着不安与焦虑的心情第一次来心

学校心理辅导作业

积极应对压力教案设计 79姚世玲

教学目标: 1、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 2、通过心理游戏,领悟压力的内外原因 3、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惯用的应对方式,树立积极应对压力的观念 教学重点: 树立积极应对压力的观念,在体验中释放压力 教学难点: 营造真诚融洽,学生愿意沟通的氛围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脑力激荡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扑克牌、硬币、轻音乐 教学对象: 高三 时间: 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暖身:我愿意理解你 (设计理念:针对学生反馈,高三阶段跟朋友、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引起心情不佳。其实,理解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的,有愿理解的心,也要有被理解的心的双方,才能有效沟通,有效相处。该暖身与结束相呼应。) 师:大家都会握手吗?今天,我教大家一个新的握手方式,一会你们可要跟身边尽量多的朋友练习的哦!(示范,并集体按指令活动) 指令:集体起立,伸出双手,握住对方的双手,互相大声重复三遍“我愿意理解你”。(背景音乐:《唯一的请求》) 二、约定 握手的感觉如何?生活中有说过这样的话吗?有尝试过理解他人吗?课前,我们做几个小约定,我每读一条,大家同意的举起双手,回答“我愿意”。 1、今日,我会一切听从指挥。 2、对于班级成员在活动中所言所行我绝对保密,活动外我不做任何有损班级成员利益的事。 3、班级活动时,我对其他成员持信任态度,愿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对他人的表露,我愿提供反馈信息。 4、班级活动时,我决不会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5、班级活动时,我不做任何与班级活动无关的事。 三、我的“压力源” (一)寻找压力源 好,都同意了哦,那现在我就来告诉大家,今天的课是有关于什么的,有关于应对压力的。 作为高三的学生,难啊。学习上有烦恼、生活中也有,想学习有压力,不想学了同样烦心,与同学相处有矛盾,而家长似乎也不理解我们,老师呢,天天在耳边念叨,好烦阿!这一切就像一根根绳子一样捆着我们,捆得喘不过气来!怎么办?怎么办啊??? 今天,我们就跟我们的烦恼、我们的压力面对面地好好谈谈,让他们放过我们好不好?先请大家准备好两张纸,我们今天需要用两张纸。 应对压力第一招:找出压力源,干掉它。现在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在一张纸上写出我的压力来源。 我的压力源:这段时间里:1、我都感到了哪些压力? 2、近期都有哪些烦恼? 3、我的压力、烦恼都来自哪里? (二)压力因心而生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案例题

初一年级的张华平时学习很认真,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但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过于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最后考试总考不好。请 结合案例论述如何消除学生的学习过度焦虑。 答:1、学习过度焦虑又叫考试焦虑,主要反映在考试怯场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当事人在考试前夕普遍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担心考试考不好。(2)考试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甚至头脑一片空白。(3)当事人一般都曾经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4)当事人受到考试的压力比较大。 过度的学习焦虑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消除学习的过度焦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认知辅导。让当事者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担心是没有根据的,而且是有害的。 (2)松弛训练。运用暗示方法,自己给自己下达松弛的指令,按照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双手—双脚的顺序。每天做一次,每次大约10分钟。(3)自我暗示。让当事者自己编一名提高自己信心的话,在重大考试前5—7天,每晚临睡前默念三遍。平时在脑海中有担心考不好的念头出现时就用这名话来压倒它。 (4)劳逸结合。考试前夕一定要注意休息。在重大考试前要休息3—5天,要复习的内容在3—5天前复习好。考试前要适度放松、休息,这样在考试时才会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 上述消除过度焦虑的方法是一个统一整体,要综合运用。运用上述方法的前提是要把所学的知识牢固掌握,这是考试的基础。运用上述方法,一般的考试焦虑都能消除,个别实在严重要用催眠等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注: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回答。) 1.下面辅导活动的设计有哪些优点?实施该活动时就注意什么问题? 这是一则为小学生设计的、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自信心辅导活动。此次活动的题目是 “优点`轰炸`”,主题是自信心训练。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让学生省察、叙述自己的优点,也通过他人对优点的评价,充分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从而提高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是借相互评价的机会,认识同伴的长处,从而欣赏同伴,增强对同伴的了解和感情。活动主要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将全班分为每组4—5人的小组,将游戏与讨论结合在一起。活动过程主要有:分组、自我评价及同伴评价(亦称之为“优点…轰炸?”),小组讨论,班组集体汇报,教师小结。 答: 1、这一活动设计的特点在于:第一,它有一个新颖的、吸引小学生的标题。这一标题既概括了此次活动的中心内容和主旨,又别出心裁,带有强烈的游戏活动性质,容易抓住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第二,它巧妙地选取了恰当的活动方式,借助自我对自身优点的省察和同伴的评价,为学生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提供了社会比较、社会互动和分享的机会,其结果不仅使学生认识了自己,也使学生全面正视和认识同伴的长处,对增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谓收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 第三,小组活动之后的班级集体汇报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拓展了活动的影响面和影响深度。 第四,教师的小结既为本次活动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反馈和巩固的机会,指出了活动的深层意义。 当然,此活动也有其难度。这主要是如何创造友好的、建设性的、没有顾忌和压力的活动氛围。这一点通常可以通过引导团体成员共同参与制订有关的活动规则和纪律,外加教师引导得法,并有意识培养小组组长来解决。如果此次活动围绕“轰炸”这两个字,设计、布置一定的情境、情节,加强活动的游戏性质,则效果会更好。 此次活动的特征是: 第一,它采取的形式活泼,具有游戏的性质,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 第二,它给学生的自我小结保留一席之地,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的情绪认识和体验更清晰、明朗; 第三,教师的小结不仅起到点题的作用,亦是教师分享、分担情绪的示范机会,还为学生分享、分担他人的情绪提供了观察模仿的机会。 此次活动如果能在学生言语表达或图示自己情绪的基础上,教师再辅之以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等活动指导,效果会更好一些。2.下面辅导活动的设计有哪些优点? 实施该活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这是一则为初中生设计的,融游戏、 作业为一体的小组辅导活动。此次活 动的题目是“了 解自己的情绪”,主题为正视并表达自 己的情绪,主要目的相应地分为两个 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学会承认并正视 自己的情绪体验,二是帮助学生认识 并表达自己的情绪。活动主要有下述 几个步骤:一是请学生勾勒自己一段 时间内的“情绪天气图”,主要借助一 组情绪词条让学生清理自己的情绪体 验类型及性质;二是借助一切“情绪蛋 糕”的方式,帮助学生清理以上各类情 绪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程度,即它们分 别在你的心中占据了多少时间,以上 两个步骤还同时辅之以学生的自我小 结及陈述;三是教师小结。 答:此次活动的特征是: 第一,它采取的形式活泼,具有游戏的 牲质,有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 第二,它给学生的自我小结保留一席之 地,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感性认识 进一步深化,使学生的情绪认识和体验 更清晰、明朗; 第三,教师的小结不仅起到点题的作 用,亦是教师分享、分担情绪的示范机 会,还为学生分享、分担他人情绪提供 了观察模仿的机会。 此次活动如果能在学生言语表达或图 示自己情绪的基础上,教师再辅之以面 部表情、体态语言等活动指导,效果会 更好一些。 3.“自我控制”为题,为高中生设计一个 将情景表演、小组讨论及专项训练等 形式融为一体的辅导活动。主题是学 会松弛方法,从而调控自己的情绪, 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 答:步骤主要有: 一是阅读有关的故事情节及关于情绪 调控的基础知识; 二是设置一个引发学生紧张情绪的故 事情景,让学生关注自己的情绪感受; 三是小组交流,分享、分担刚才的情 绪感受,并提出问题;面对紧张怎么 办? 四是教师讲解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先 是教师讲解情绪自控的策略与技巧,如 暗示、转移、自慰等,然后借助描述肌 肉放松的音像带,现场指导和训练学生 借助肌肉的放松来阻抗心理的紧张和 焦虑。 (注: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 践回答) 4.恐怖有何表现?如何对下面案主进 行辅导? 案主:A 男初中二年级学生 该生从小在外祖父母处长大,父母长 年在外地工厂工作。外父母视他为掌 上明珠,爱抚有加。在家里他称王, 但是在外面社交场合,他就畏畏缩缩, 害怕与人接触,不敢用正眼去看人, 一直沉默寡言,在不得已讲话时就面 红耳赤,汗流满面。在学校上课时从 不举手发言,老师要他回答问题时紧 张得很,话也说不清楚。 答:主要表现: (1)在一对一的社交场合,会产生强 烈的不安;(2)强烈不安常常伴有 体象发作,如脸红、出汗、恶心、打隔、 颤抖,严重的还会晕倒;(3)怕看人家 的眼睛,往往用眼睛的余光看人。 十预措施有:(1)松弛训练;(2) 系统脱敏;(3)行为改变技术。(注: 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回答) 1.五年级一班的学生最爱铺张浪费,只 要班里一有同学过生日,其他同学就 送各种礼物相互攀比;一个同学穿了 什么名牌衣服,其他同学就跟着买。 请结合案例分析如何对他们实施消费 辅导。 答:根据五年级这个班级的实际情况, 对这个班可以进行消费辅导,可采用的 策略如下: 第一,帮助学生了解消费的一般常 识。(1)了解商品的种类价格,学 会如何识别伪劣商品、发现伪劣商品, 商品有质量问题时如何处理,如何保护 自己的消费权益。(2)帮助学生学 会如何选购商品,尤其是与自己日常生 活、学习密切相关的用品,如文化用品, 包括钢笔、铅笔、圆珠笔、书包、文具 盒;玩具,包括了解玩具的种类和功能; 生活用品,包括牙膏、牙刷、护肤品、 鞋、伞、肥皂;食品,包括糖果、糕饼、 饮料、水果、罐头等。 第二,培养合理的消费行为。人的 消费行为受到其消费观念的导向和消 费动机的支配,并在消费活动中养成。 因此,要培养中小学生合理的消费行 为,就必须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消费观 念、合理的消费动机,并在日常消费活 动(节日活动、双休日活动、生日活动 等)中加以引导。 2.学生的休闲时间主要包括双休日和 寒暑假,其中寒暑假的休闲时间较长。 不少学生在假期来临之时满怀希望和 憧憬,而到假期结束时却发现不少期 望并未实现,感到一事无成。请针对 这一实际设计一个休闲辅导活动课, 帮助学生度过一个身心愉快的假期。 答:『活动主题』“愉快的假期” 『活动意义与目的』学生的休闲时间, 主要包括双休日和寒暑假,其中寒暑假 的休闲时间较长。如何帮助学生度过一 个身心愉快的假期,不仅是学生关注的 问题,也是教师、家长关心的问题。不 少学生反映,假期来临之时满怀希望和 憧憬,而到了假期结束却发现不少期望 都未实现,感到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不知道 如何通过制定计划来实现自己的活动 目标。学生往往过于考虑的是自己的主 观需要,不太考虑实现这种需要的客观 条件。二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 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考虑自己的计划, 于是也不可能使自己的休闲活动丰富 多彩。本活动正是从这两方面,帮助学 生设计一个愉快的假期生活计划。 『活动过程』 指导学生填写“假期生活计划表”,然 后讨论、交流,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 的方案。 你期望的活动你决定选择的活动 (1)你认为很好玩的,并打算假期里 去的地方(2)你必须做的,但不 太有趣的事情 (3)你想看的书,并写出书名和作 者(4)你想学的技能(5) 你想取得的成果 第一栏,请学生写下自己认为很好 玩的,并打算假期里去的所有地方。如 旅游胜地(海边、名山大川、城市等), 亲朋好友家(亲戚、朋友、同学等), 娱乐场所(少年宫、音乐厅、电影院、 运动场等)。 第二栏,请学生写出自己必须做的, 但不太有趣的事情。如家务活(帮父母 整理房间、烧饭、洗菜等),暑假作业 等。 第三栏,请学生写出自己在假期里 想看的书。 第四栏,请学生写出自己想得到的 成果。如完成了一幅画,得到了一本好 书,身体更结实了,人又长高了。 在每一栏中,最多选两项,作为自己 暑期活动的目标。对每一目标制定实施 计划时,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完成这件事,还需要哪些条件? (2)有没有人可以帮你的忙? (3)你第一步应该如何 做?(4)你应该如何制定具体 步骤来实施计划? 通过引导学生在这项活动中亲手制 定计划,相互交流、启发,可以帮助他 们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活动,同时也 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休闲态度,克服以 往懒懒散散、光想不做的不良习惯。 厌学有何表现?如何对下面的案主进 行辅导? 案主:A,男,XX市某初中学生 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小 动作不断,经常不带书本和作业本, 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或家 长盯着才勉强动笔,多次劝告、批评 都有不起作用。 答: A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的学生, 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做小 动作,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 或家长盯着才会勉强动笔。 辅导方法: 在辅导过程中,可以用以当事人为 中心的辅导方法,用关注、倾听、理解、 同情,与当事人更好地沟通与交流。每 个孩子的内心都有蕴藏着积极的资源, 辅导的目的就在于开发这些内在资源, 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念。 同时在一步步建立起信任的基础 上,给予家庭辅导,解决因家庭因素造 成的问题,以减少当事人的压力,从而 解开一个又一个系在心底的结扣。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在不同阶段采 用适当的辅导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行 为,如自我暗示法和代币制等,来帮助 当事人重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 请以学生不交作业行为为例,论述行 为改变技术的使用方法。 答:行为改变技术是指辅导员与当事人 商定一套有明确目标、有系统的行为改 变策略,以改变或消除当事人的不良行 为的过程。这项技术基于两个信念:一 切行为均是学习得来的;行为本身无好 坏之分,完全由情景的适当与否而定, 行为是由环境因素所制约的。 针对学生不交作业行为,可采用行为 改变技术,其程序为: (1)确定终点行为:半学期(8周) 内消除不交作业现象。 (2)分析起点行为:该学生第一周内 不交作业不超出10次。 (3)设计有利情景: A选择增强措 施,达到某项标准即可得到相应奖励。 如第一周内不交作业减少9次即获1 分。超过上述标准,视情况增加奖 励。 B与家长联合,告之辅导方案, 争取家长配合。 (4)选择适当策略: A增强。与学生约定每周不交作业的 次数逐步减少的最低标准。每周评一 次,减少多少次相应给几分,达到何种 分给何种奖励。 B逐步养成。从第1 周至第8周依次订出减少不交作业的 目标。在8周内如果达到预定的目标, 不定期地给予适当奖励。 C剥夺。某 周没有达到预定的指标,即剥夺某项喜 爱的活动。 (5)分析效果:每周都要进行分析评 价,如不交作业行为达到预定目标,继 续按原计划执行;如果达不到预定目 标,就要重新考虑增强物、增强强度是 否适当,是否要进行修改。 以培养小学生合作心理为例,设计一 个学校团体游戏辅导的活动方案。 答:对于儿童的团体辅导,游戏是最好 的一种形式。儿童生性活泼好动,游戏 不仅能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而且可使 他们在轻轻松松的嬉玩中,观察学习良 好的行为,增进各项技能的发展。游戏 辅导的设计,一般有以下这些步骤: 第一,选择游戏。教师根据学生年 龄的特点,因人、因事、因地、因时选 择最合适的游戏。如培养小学低年级学 生合作心理,可以设计“和尚抬水”、“与 你同行”等游戏活动。 第二,学习规则。每个游戏都有一 定的规则,游戏之前,教师必须具体说 明本游戏的规则,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学习游戏规划,无形中也在学 习良好的行为。 第三,观察行为。教师必须在游戏 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表 现,这不仅是为了保证游戏的正常进 行,也是为了能更详细地了解学生。 第四,澄清讨论。游戏之后,教师 可以对刚才观察到的学生行为发表看 法,也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但是提 出的问题必须是与游戏活动密切相关 的,而且是学生关心而有兴趣的。 第五,重复游戏。经过澄清讨论, 学生一般都有在道理上认识了一些问 题,但诸如人际关系相处和输赢风度等 问题却不能只是口头上会讲,必须要在 类似情境下实践体验才能化为行动。因 此,游戏可以重复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