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_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_982401612

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_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_982401612

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_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_982401612
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_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_982401612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危机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学号200921070129 经济管理学院 学年论文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危机题目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专业班级2009级金融1班 学生姓名田多佳 指导教师蒋继涛 职称 年月日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危机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作者:田多佳指导老师:蒋继涛 摘要:不断蔓延的美国次贷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 时, 危机也不可避免地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到影响。因此,我国需要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影响,从中吸取教训,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监管 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震惊世界。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次贷危机不断蔓延,美国金融体系受到重创,五大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因为资金链条断裂,流动资金受到巨大损伤,纷纷面临破产或倒闭,华尔街模式顷刻间不复存在。随后,次贷危机全面升级为美国金融危机,包括实体经济在内的美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而随着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美国经济的衰退,引发欧洲经济步入危机,亚洲国家出口急剧下降,全球股市深度下挫,实体经济受到强烈冲击,失业人数剧增,大宗商品价格纷纷下跌。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不是一种简单的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简单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深层原因。直接原因是美国利率的持续上升和美国房价的降低。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12次降息,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购房热情急剧上升。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购房者在购房后前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看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

当代资本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 看 ■龙在天/编写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各个领域的学者纷纷发表评论,阐述自己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看法。希腊学者萨瓦斯?迈克尔-马特萨斯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撰文认为,全球化只是资本主义世界性的新名词,这次金融危机是近20年来新自由主义的惨败,换句话说,是新一轮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而表明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历史性衰落。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全球化、俄罗斯和〈共产党宣言〉》,作者在1998年6月向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组织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研讨会提交了这篇文章。文章主要观点如下。 一、金融危机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 在这次亚洲危机中,所谓的“虎”们的经济“奇迹”破灭了,随后日本经济急剧恶化,一个即将到来的经济灾难的幽灵正在世界徘徊。英国首相布莱尔承认,世界经济正面临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困境。 欧盟和美国都对金融危机忧心忡忡。美国担心的不仅仅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还有他们的“战略利益”,换句话说,他们担心危机的革命性后续效应。在经济灾难的幽灵背后,另一个举世闻名的老幽灵———共产主义和革命的幽灵卷土重来了。 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推翻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是《共产党宣言》的中心议题。但是,在纪念《宣言》发表150周年的活动中,出现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所谓的“左派”、尤其是丧失斗志的后1991年左派赞扬《宣言》中有关资本主义“革命化”、“全球化”趋势的描述,而将其革命结论轻视为乌托邦和“有害的”

或“非所期望的”;而另一方面,有阶级意识的右派却发现这个所谓的“乌托邦”式革命的部分才是最令人害怕的! 但事实是,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预言和对革命的展望是不可分割的,前者导致后者,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当《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进步性或指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趋势时,并没有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意思。这里的要旨是要从“世界历史观点”出 发,把握资本主义的运动和暂时性特征。资本主义是以交换价值为取向的生产方式,因此它必须不断地对生产技术进行革命化,并使经济生活国际化,建立劳动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与此同时,社会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到达一定程度的历史成熟性之后,便与私人占有财产和利润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发生激烈冲突。资本主义带来的世界性趋势发现资本本身是自己的巨大障碍,于是要克服它,超越它。 马克思的预言可以概括如下:和资本与生俱来的世界性———或用流行的术语,作为一种过程的全球化———在一种资产阶级社会愈来愈不能控制或不能解决的螺旋式危机中与资本发生冲突,当所有的矛盾积聚到最高峰时,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发动作为世界性阶级的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解放被压迫的全人类,赢得一个新世界。 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本质 及在本世纪的四个阶段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的150年里,这一预言毫无疑问得到了证实。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候,现代生产力的世界性特征已经形成。作为真实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作为过去20年里帝国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卫道士所使用的神话的资本全球化,在我们所处的帝国主义腐朽的时代螺旋式地发展着。这一螺旋发展的每一次抑制都以资本的矛盾的总爆发、以世界经济危机而告终。然后,这个螺旋扩大了范围,寻求危机的出路。但是,每一次寻求危机出路的办法,“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之前,传统政治经济学居于中国经济学的垄断地位。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脱节,加之缺乏有效的短期分析工具,其解释和预测能力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传统政治经济学范式“衰落”了。面对挑战,政治经济学界作出了两种反应。 一种是消极的,即要么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的理论需求和中国经济学蓬勃发展的事实视而不见,对该范式自身的缺陷不去正视,固守传统不变;要么在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沿袭旧制,再加上一些当代资本主义的描述性材料,而在社会主义部分引入一个简写本的西方经济学(其蓝本大多数是新古典综合派)。后一种做法无疑漠视了一个理论范式内在逻辑一致性的基本要求另一种是积极的,即清除传统理论中的教条主义影响,以《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著作为主要理论依据,以中国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为理论源泉,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紧迫的理论需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创造了宽松的学术环境,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冲击,但一个挣脱了教条主义束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正展示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概念、范畴体系和分析方法是区分理论范式的两个最重要标准,也是一个理论范式自我完善的要点所在。在概念和范畴体系方面,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所有制、所有权、劳动、劳动力、剩余价值、剩余劳动、资本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概念之争,以求澄清概念,使讨论能在共同的基础上展开;其二,从现实中抽象出新的概念并将其增补进来,以使该范式具有更强的时代特色。在分析方法方面的发展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进一步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在研究中的方法论地位。虽然任何一本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宣称自己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两大研究方法,但由于受到教条主义的影响,它们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在,教条主义被逐步清除,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地位得以进一步确立和巩固。其二,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具有短期分析意义,有的学者试图为该范式的工具箱中增加一些新的分析方法。 多方面努力的成果被初步整合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理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性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早期关于价值规律以及市场与计划关系的探讨做了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并把这两个主题拓展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这一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主题。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大支柱,凝结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对经济科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创新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理论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列宁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概念的创始人,斯大林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和模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社会主义国家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创立的。马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分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分析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究竟应当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个无法回避和绕开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各有自己的聚焦点和研究题域,借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而排斥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者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否定西方经济学,都是错误的。 一、西方经济学聚焦资源配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聚焦劳动解放 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的主要聚焦点是资源配置问题,因而,它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经济学;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聚焦劳动解放,属于生产关系经济学。双方聚焦点上的这种差别,使其具有明显的互补效应。 资源配置的主要研究维度是稀缺性和最大化问题,这是贯穿西方经济学的一条轴心和主线。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尽管学派林立、各种观点和见解异彩纷呈,但是,各派西方经济学都在这一根本问题上殊途同归。对此,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曾明确指出:“经济学是把人类行为当作目的与具有各种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一种关系来研究的科学。” “我们的定义视经济学为研究稀缺手段配置的科学”。 既然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宗旨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问题,那么,经济学就必然具有价值中性、即非价值性或非目的性的“中立”特征。对此,罗宾斯进一步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用稀缺手段达到既定目的所引发的行为。因此,经济学对于各种目的而言完全是中立的;只要达到某一目的需要借助于稀缺手段,这种行为便是经济学家关注的对象。经济学并不讨论目的本身。” 这里隐含的逻辑前提是目的本身既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又是为全体人类所共同认可的。因而,不必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讨这些“常识性”的问题,经济学必须集中全部注意力来解决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一困扰着人类的根本问题。因为,人们追求生活幸福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能够满足这些欲望的资源要素相对于欲望本身来说则是稀缺的,因而,经济学就始终以这种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首要任务。 至于这些宝贵的资源会为什么人所“幸运”地获得和为谁带来更多的财富,这在他们看来则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次要问题,只要交给市场自由竞争来处理就行了。市场竞争是一种建基于机会公平之上的合理竞争,它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法则,能够确保筛选的结果是“胜者必优、汰者必劣”。可见,西方经济学在把资源配置确定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时,是以秉持“市场经济体制完美论”这一逻辑假设为自己的前提的。

2008金融危机简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极为严重,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称之为“金融海啸”。那么,此次金融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对我们 大学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何谓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 层面的动荡。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 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按揭贷款上的还款风险。这种做法是常规的做法。但是,由于美国过去7、8年以来新贷款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这种常规措施并没有得到普遍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大幅度增加,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转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

08年美国金融危机

选美国的原因: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波及到美国的抵押贷款业、投资银行业、保险业、银行业,并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在众多的原因中,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是最根本的。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可以使我们以后的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走的更稳更好。 美国金融危机背景 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国际收支失衡。首先,美国政府的经常项目和外债规模不断扩大;其次,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积累巨额的外汇储备。而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长期以来奉行凯恩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政府和美国公民早已养成提前消费的习惯。正是这个习惯加剧了全球的资本流动,为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而美国在经历互联网泡沫以后,急需寻找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带领国美经济走出低谷,而美国政府这时想到了从古至今都最容易产生泡沫的房地产行业。 08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一)对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经济开放程度很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的衰退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经济危机过后,美国、日本、欧盟的经济发展都在减速,但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二)房地产业受到巨大冲击 由于此次美国经济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量的次级贷款用于买房,而经济危机发生后,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回作为抵押的房子,但是卖不出去,银行等金融机构亏损致破产。受资金等的影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房价也纷纷下滑,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宣告了发达国家消费热潮的终结。 (三)失业率上升,就业危机严重 经济危机到来后,许多产业宣告破产,公司倒闭。公司倒闭所带来的一个最大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员工被迫离职。失业率迅速的上升。为了解决失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生活,失业的人们纷纷加入找工作的热潮中去。大量公司倒闭,市场上所提供的岗位依然非常的少,而需要工作的人十分多,就业危机严重。 08年经济危机给中国的启示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的经济危机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寻找有效的方法以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问题。 1、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08年经济危机造成了经济发展缓慢,人们对消费缺失信心。消费量大量下降,市场上的商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09经济一班郭建梅 200901402149 摘要: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便开始考察资本主义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现象。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经济规律之一。理论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马克思生产过剩的危机的可能性、必然性以及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规律。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于时下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具有极强的解释能力,其中有关经济危机的本质、经济危机的根源以及危机的周期性发生等方面的科学论断,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现实性、有效性和借鉴性。基于上述分析得出该理论对于中国认识危机、应对危机的挑战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危机,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俱来的现象。每当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就像受到一次瘟疫货战争一样被破坏,颓然陷入瘫痪和混乱的状态。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大机器工业时期以后,从19世纪初叶开始,每隔若干年就要经历一次经济危机。在危机期间,商品流通停滞,有大量商品由于找不到销路而堆满仓库,有些甚至被成批的毁掉; 很多工厂减产、停工甚至倒闭,生产猛烈下降; 信用

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 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急剧增长,劳动者的收入显著下降,生活困苦不堪。 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同的时期,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具体进程虽然不同,但是一般来说,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的生产过剩。关于经济危机,马克思说:“生产很快就超过了消费。结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所谓商业危机就来到了。”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 一方面有着堆积如山的找不到销路的过剩商品,另一方面却是广大人民的饥寒交迫。这种相对的生产过剩,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职能引起的。经济危机的最一般的额表现,是商品买和卖的脱节,也就是商品卖不出去。当商品交换还处于物物直接交换的时候,买和卖同时发生,商品所有者既是卖主同时又是买主,不存在买和卖的分离,也就不可能引发任何形式的经济危机。但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即商品流通出现以后,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裂成了两个互相独立的行为,一些商品生产者出卖了自己的商品之后不继续实行购买,就会有另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引起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商品买卖日益有更多的部分会采用赊购赊销的方式,即货币在两个不同的、彼此分开的时刻执行两种不同的职能。首先,货币作为价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导论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研究的出发点 1、 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1、劳动过程--生产力 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构成 2、 社会过程 --生产关系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它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对社会生产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所结成的关系的制度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横向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叫生产力。 1.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 1.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2.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3. 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特点:1.经济规律是不会长久不变的。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科学的抽象法 3.数学和统计方法 4.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 、什么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五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依次变革。 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它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它是封闭型经济 3.它是保守性经济 4.它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其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的利益主体所有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3.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4.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三、市场经济 1.资源配制市场化 2.企业行为自主化 3.企业产权商品化 4.宏观经济间接化 5.市场体系完善化 6.交易关系平等化 7.市场管理法制化8.经济生产国际化 特点: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 范畴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特征。 1、概念: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2、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 1、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物质资料生产上运用的产物。它是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体现的关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规律的理论体系;是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以及其他阶级的经济学相对的无产阶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作为阶级意识的理论表现,是近代以来无产阶级运动、革命实践的产物,并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思想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类社会发展看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这两个社会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物质资料生产的范围,规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狭义政治经济学)和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广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其哲学思想,提出了经济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包括: 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的辩证法,因而又称唯物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提示经济过程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 2、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论原理应用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一个自然的即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从而发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 3、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所谓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在理论的逻辑结构中再现现实经济运动的方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 始,美联储作出反应,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以增加市场信心,美国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维持,形势看来似乎不是很坏。然而, 被迫接管“两房”,以表明政府应对危机的决心。但接踵而来的是:总资产高达1.5万亿美元的世界两大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 也难以为继美国政府在选择接管AIG以稳定市场的同时却对其他金融机构“爱莫能助”。 房利美,即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成立于1938年,是最大的“美国政府赞助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用以扩大资金在二级 并让购房者能够获得资金支持。 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而2008年全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仅为0.1%,创下自195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国际商品价格一路骤降,而这成为全球性通货膨胀转为通货紧缩的关键原因 一、中美通胀差异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是一种货币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在封闭经济条件下, 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定会增加美国的流动性, 但从表一中可以看出, 美国的通胀率并没有随着货币的超发而大幅上升。事实上美国国内的货币供给量并不是特别高,没有出现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通胀现象。2009年, 美国M2 全年为8529 亿美元,2010 年为8816 亿美元, 同比增长3.365%,GDP 同比增长2.9%,CPI 同比增 长 1.366%,M2 增长率-GDP 增长率等于0.465%, 说明美国没有出现国内流动性泛滥以及通货膨胀。由此可见美国仍处于一 个低通胀预期中。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2012 年9 月美国CPI 同比增长 2.0%,环比增长0.6%, 其中, 食品和能源商品价格指数涨幅占总涨幅的2/3 以上。平均时薪增长了0.3%,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1%,GDP 增长率为2%。以上各种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朝着复苏的积极面转向,没有出现通货膨胀压力。在美国低通胀的同时,中国的通胀压力却在不断的上行。2007 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仅有2009 年的CPI 值较低,2011 年更是高达4.9%。2012 年9 月,中国的M2 为9.4 万亿人民币,与2011 年底的8.5 万亿人民币相比,上涨了10.59%,GDP 同比增长了7.7%,M2 增长率-GDP 增长率等于2.89%,中国通胀压力可见一斑。2012 年前三季度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IMF 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平均通货膨胀率为 3.25% 左右。同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何中美光景大不相同?为何美国能够在天量货币发行背景下保持M2 的低增速,为何美国民众能够仍能够感受到美元在国内的强劲购买力? 二、美国低通胀解读 (一)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世界很多国家均已出现通货膨胀, 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甚至是恶性通货膨胀。然而, 已开始实施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美国, 却没有通货膨胀压力。笔者认为必要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来寻找根源。美元的今天的国际地位,要追溯到1945 年。二战之后,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依托,在怀特计划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以美元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击败英镑、马克、法郎成为世界货币的霸主。布雷顿森林体制崩溃之后,与黄金脱钩的美元非但没有“非国际货币化”,反而来了一次“凤凰涅槃”,变成了真正的国际货币。次贷危机爆发前的2007 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为65.4%,在国际贸易结算中 所占比重超过80%,在外汇交易中美元占比超过40%。金融危机之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受到挑战。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欧 元自顾不暇。而日元融资套利交易导致日元承受巨大的贬值压力,难于美元匹敌。根据IMF数据显示,2012 年第二季度在已 知的大约5.8 万亿的外汇储备中,有61.9% 是美元。由此可见,美元仍是世界货币,是当之无愧的国际贸易结算币,是牙买 加国际货币体系下的霸主。为此,世界各国需要手中持有大量的美元。其原因之一是,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国际贸易的支付环节离不开,至少现在离不开美元;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均已美元为主,甚至还 有不少国家在制定汇率政策时以美元为锚货币。这样一来,美元在全世界横冲直撞, 超发的美元有相当一部分被全球的美元 持有者吸收掉。例如2008 年美国宣布开印钞机回购美国国债,中国为了防止美元大幅跳水,而选择继续增持美元, 如此一来,滥发美元所引致的通过膨胀风险大大降低,而增发美元所带来的铸币税却只有美国独享。也就是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滥发钞 票的量化宽松政策其实是输出型的,即输出国际流动性,将通货膨胀风险分散到美元债务的债权国。然而,并不是任何国家都 可以像美元一样超发却无通货膨胀,这一切的根源是美元在现今国际货币体系的超然地位。 (二)国际收支的特殊结构 美国国际收支结构表现为经常项目的持续逆差。观察表三美国贸易收支差额可知,美国商品贸易常年呈现持续的逆差。设想 美国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即便美元是国际货币,美元的滥发也只能在国内消化掉,这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下,美国人用手中持有的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购买商品。美联储在印了一轮钞票之后发现,美国反倒是凭空 多出了无数商品,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做不到的,所以唯有美国人可以一边印钞票,一边保持极低的通胀水平。在经常账户赤 字的同时,美国的资本项目保持高额顺差。由于美国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开放的、流动性很强的、资本收益较高的资本市场, 于是资本账户的顺差为美国的经常账户的赤字提供了融资。尽管有投资者主观上不愿意继续为美国的赤字提供融资,但是实际

浅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对现代西方经济危机的解释

浅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对现代西方经济危机的解释 【摘要】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对西方现代所发生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做出的分析,从历史和理论两个方面批判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观点,指出了现代西方经济危机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的缺陷。从马克思的角度给出了经济危机的合理解释和解决方案,以及在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上与新自由主义的相似性。【关键词】现代西方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曾有深入的研究。他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出发去寻求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存在的根源。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定的历史现象,也是资本主义历史性和局限性的表现。经济危机的克服是以生产力的破坏为代价的,其真正消除只能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而如果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讨论的话,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因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含4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而其中危机阶段是必经的阶段。 西方的经济危机理论一直试图寻求克服经济危机并使其不再发生的方法,这与马克思的观点显然是相悖的,历史上诸多经济危机的结果也显示了其理论缺陷。 一、凯恩斯主义与西方经济危机理论的缺陷 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现行经济政策是基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定的,其主要手段是将国家干预和宏观调控深入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起源于1929-1933年发生的大萧条,这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 M. Keynes)发表 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创造需求,以实现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运行,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罗斯福总统采纳了这种方法,推行“新政”化解了经济危机。然而,凯恩斯的理论并没有彻底解决西方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1,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这两个负 相关的指标同时大幅度升高。油价暴涨,迫使中央银行使用过度的刺激政策对抗经济衰退,形成物价/薪资螺旋2。尽管后来弗里德曼(M. Friedman)提出了货币主义来替代早期凯恩斯主义,将调控失败归因于货币因素。萨缪尔森(P. Samuelson)提出了“乘数-加速原理”,连同哈耶克(F. Hayek)基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3,为已经发生的经济危机提供了一些较合理的解释。但这些理论本质上并未揭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稳定性的根本原因。 在20世纪初至今的几次经济危机中,政府基于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所使用的一系列对策都没有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每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有新的理论产生,试图解释之前发生的一系列现象,但这些看似完善的理论在之后一次经济危机中又失灵了。这本身说明了西方现代经济学的理论缺陷。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西方经济危机的发生实际上起源于生产过剩。而生产过剩很大程度上是由宏观调控过度所导致的,即“看得见的手”把“看不见的手”要 1即停滞性通货膨胀,英文stagflation,是stagnation和inflation的合成词 2price/wage spiral,指工资提高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又促使工资提高的螺旋式的通货膨胀状态 3其主要理论见哈耶克《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前言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大宗商品都经历一轮过山车似的下跌行情,至今仍在底部徘徊。然而白糖却特立独行,率先触底反弹,节后郑糖持续上涨,截至3月13日909主力合约报收于3819元/吨,较历史最低价2928元/吨上涨了30%。那么这轮涨势是新一轮牛市的起点还是短期的反弹行情,其内在的原因又何在 第一部分行情回顾 白糖自2006年上市以来俨然已经成为商品期货市场里一颗耀眼的明星,大受市场资金的青睐,交易量由2006年亿手,猛增至2008年的亿手,增幅超过倍,强烈吸引着市场的目光。从郑糖指数走势图上来看,白糖自上市以来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上涨和两次大的下跌行情。 图1:郑糖指数2006-2009年周K线走势图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三次上涨 第一次,从2006年1月6日-2006年2月6日,郑糖指数从4720涨至6239,涨幅为32%。然而这轮上涨行情仅仅维持了1个月的时间。导致这轮价格快速上扬的原因是04/05榨季受严重干旱影响,全国共生产白糖万吨,同比下降%,期末库存压力大大小于往年;另一方面,由于本榨季开榨时间推迟了15-30天,短期供应量减少,因此阶段性产销形势紧张引起糖价上涨。此外,由于是新合约上市,投资者炒多热情旺盛。 第二次,从2008年1月22日-2008年3月4日,郑糖指数从3755涨至4857,涨幅为29%。这轮上涨行情同样也只持续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这轮暴涨行情主要

得益于08年初南方发生的大规模的雨雪冰冻灾害。这次灾害性天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南方多数地区为五十年一遇。至1月中旬以来广西各地长时间处于低温冰冻天气,给广西的甘蔗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市场对白糖减产预期的强烈刺激下,白糖一路飙升。 第三次,从2009年1月-至今,郑糖指数从2889涨至3815,涨幅为%。导致这轮上涨行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预期08/09榨季白糖减产或超预期,在资金的大力推动下持续走强。 二次下跌 第一次,从2006年2月-2006年8月31日,郑糖指数从6239跌至3328,跌幅为%。前期糖价的快速上涨,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家为稳定国内市场价格,国储重拳出击,连续以竞拍的方式向市场抛糖,糖价终于在国储连续12次公开拍卖白糖之后回归平静。国家大量抛储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前期产销紧张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糖价向其基本面回归。 第二次,2008年3月-2008年10月,郑糖指数从4857跌至2774,跌幅为%。此阶段国内白糖价格可谓一路下跌,主要是因为雪灾过后,非但没有出现之前糖协公布的大幅减产的情况,反而奇迹般的增产了280多万吨。这也是这轮下跌行情的直接导火索。此后在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下,需求萎缩,同时由于连续几年增产,导致白糖严重的供过于求,白糖持续下跌。 第二部分基本面分析 一、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1、白糖的季节性规律 回顾白糖上市以来的行情走势,我们会发现郑糖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上涨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看美国金融危机

【摘要】2007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导致的金融海啸逐渐地发展成为全球的经济危机,直到现在许多国家的经济仍然没有得到繁荣发展。我们要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心。 【关键词】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本主义 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自1825年资本主义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来,每隔若干年就要爆发一次经济危机,扰乱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过程。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具有阶段性。 一、经济危机理论 面对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西方学者展开大量的经济研究,试图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关键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经济危机问题也做出了全面系统的科学论述,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一)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进而会导致失业率上升,使得社会处于非充分的就业状态。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她积极的探讨如何有效的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有效的消除非自愿失业。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文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机器化大工业迅速发展,机器化的大生产促进了社会化的大生产,生产资料有资本家们控制,工人和无产阶级创造的财富被资本家们所掠夺。随着社会化的程度越大,它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就越发的激烈,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会重新激化,导致经济危机再一次爆发。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处于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样的几个阶段,危机和高涨既是起点,也是终点。 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分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就要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 (一)金融危机爆发的本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经济的平稳运行,进入到21世纪,美国的经济未能及时的找到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动力。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迅速的发展起来,为了促进消费,美联储大胆的进行了各种创新,尤其是在住房按揭贷款上面。2004年开始,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加速了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各种骤然的政策加剧了房地产的泡沫,从而直接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马克思主义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解释 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马克思还指出,“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因而此次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房地产泡沫引起的,但实际上却是由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所导致,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中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应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并积极主动的参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建,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心。 (一)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 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 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抽象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即首先收集和 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 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分析,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因此,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首先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后才能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阶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资料的生产又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这一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这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过程。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这一整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所谓生产,是指以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这一生产关系既包括劳动者在分工协作基础上互相交换其活动与能力的关系,也包括社会生产各部门、企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协作关系以及人们对生产进行组织管理方面的关系。首先,生产决定分配,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就有与其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分配的结构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它体现人们对产品的所有权关系。其次,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前者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后者则是联结生产、分配、消费的中间环节。没有生产发展和社会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