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燕晓_12012002282_我国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评价研究(定稿)(参考)

李燕晓_12012002282_我国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评价研究(定稿)(参考)

分类号 密级 公开

UDC 编号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题 目 我国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评价研究

学院(所、中心)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专业名称 应用统计学

研究生姓名 李燕晓 学号 12012002282

导师姓名 殷溪源 职称 副教授

2014年 4

扉页: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日期:

论文使用和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云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和论文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循此规定)

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本人及导师同意将学位论文提交至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进行电子和网络出版,并编入CNKI系列数据库,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按《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中文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发达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也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近年来诸多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便利。而由此,也使得科学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愈加重要。以科学技术为主要支撑的高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对于促进国家及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已逐渐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部分。科学地判断和评价高技术企业的成长能力,对于全面促进高技术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提高国家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于高技术企业成长理论及实证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抓住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这一关键点,阐述了不同国家对高技术企业含义的界定及其产业特点。然后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及科学技术部联合出版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从高技术企业规模、研发实力和创新潜力三个方面选取了12个指标来反映高技术企业发展情况。首先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29个省市高技术企业进行分类,分析我国各省市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情况;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主因子,并根据因子综合得分排名,进一步分析和评价我国各省市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情况;之后再选取主营业务收入为因变量,作为衡量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以因子分析所提取的影响高技术企业成长的两个主因子为自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得出两个主因子对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大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提高我国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技术企业;成长理论;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

I

Abstract

Develop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lose to people's live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emergence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ny new products and new technology have brought great convenience to our work and life. And th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People's Daily life.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 which are supported mainly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nd also in promoting national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other side,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 has gradual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o it’s very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ce to judge and evaluate the growth ability of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 scientifically, and also very important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With the key that the growth abilit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this paper has done many study and research on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n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nd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intly published the 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 on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2013), from the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 sca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ength and the innovation potential 12 indexes to reflect these three aspects: the selection of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 development. First apply the k-means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to classify 29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our country high-tech enterprise, analysis the growth of high-tech in the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our country; Then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 growth

II

ability, and according to the factor composite scores ranking, further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e growth of the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our country high-tech enterprise; Then select advocate business income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s a measure of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 growth ability by factor analysis to extract the influence of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 growth of two main facto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o see that how the two main factors impact on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 growth abilit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put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ward to improve the growth ability of high-tech enterpris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High-tech enterprises Growth theory Factor analysis Clustering analysis Analysis of regression

III

目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 I 第1章前言 (1)

1.1背景、目的及意义 (1)

1.1.1背景 (1)

1.1.2目的 (3)

1.1.3意义 (3)

1.2高技术企业理论及企业成长理论阐述 (3)

1.2.1高技术企业理论阐述 (3)

1.2.2企业成长理论阐述 (5)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3.1国外研究现状 (5)

1.3.2国内研究现状 (6)

1.4写作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 (6)

1.4.1总体思路 (6)

1.4.2研究方法 (7)

1.4.3创新之处 (7)

第2章研究方法阐述 (8)

2.1K-均值聚类分析法 (8)

2.2因子分析法 (8)

2.2.1.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8)

2.2.2.因子分析步骤 (9)

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10)

第3章实证分析过程 (11)

3.1指标选取及解释 (11)

3.2实证分析过程及结论 (13)

3.2.1聚类分析 (13)

3.2.2因子分析 (16)

3.2.3回归分析 (26)

第4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31)

4.1研究结论 (31)

4.1.1聚类分析法研究结论 (31)

4.1.2因子分析法研究结论 (31)

4.1.3回归分析法研究结论 (31)

4.1.4综合研究结论 (32)

4.2政策建议 (32)

4.2.1提高规模型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政策建议 (32)

4.2.2提高创新型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政策建议 (33)

4.2.3提高均衡型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政策建议 (34)

附录 (35)

参考文献 (37)

致谢 (38)

第1章前言

1.1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不仅打开了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大门,也打开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大门。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充分验证。胡锦涛同志也曾说道:“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国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对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高技术产业作为一种以拥有先进科学技术为背景的特殊产业,所具有的高知识、高技术密集度的特点,使其在发展中备受人们的关注,其发展的先进程度也被人们视为是一国科学技术先进程度的象征。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7月中国第一个标志着高技术企业向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科技工业园开园。之后我国曾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国家科技重点攻关计划”和“火炬计划”,这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发展,为之后高技术企业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截止到2012年,我国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高技术企业有24636家,较2011年增长13.62%,高技术企业数量是2000年的2.5倍;2012年高技术企业年均从业人员有1269万人,较2011年增长10.61%,年均从业人员规模是2000年年均从业人员的3.3倍;2012年高技术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86亿元,较2011年上升17.95%,是2000年利润总额的9.2倍。由此可以看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WTO)后,我国高技术产业在规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看到我国高技术产业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高技术企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我国高技术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不再明显,缺乏核心技术支撑逐渐成为高技术企业成长的瓶颈。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技术企业发展之初,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开放程度不高,国外先进的高技术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较少,国内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较小,且人力成本较低,这些相对有利的条件促进了高技术企业在规模和效益上的快速增长,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此时应运而生。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经贸上的往来日趋频繁,特别是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高技术企业来华发展,更加先进的技术和高科技人才给国内的高技术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而在发展之初,国内高技术企业所占据的劳动力成本和市场竞争优势已经不再明显,着力开发新技术、占据先进技术优势成为国内高技术企业成长和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点。

其次,我国高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较低。研发投入强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研发投入总量与该国或地区的生产总值之比。国际上通常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投入水平,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强度被视为是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1]。《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给出了部分国家和地区R&D经费支出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和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两项指标,本文用这两个指标来近似代表研发投入强度。2012年我国R&D经费支出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仅为1.68%,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6.01%,而美国2012年在这两项指标上的数据分别为:19.74%和39.07%,日本2012年在这两项指标上的数据分别为:10.50%和31.29%,韩国2012年在这两项指标上的数据分别为:5.86%和22.06%。由此可以看到,我国高技术产业在研究开发强度上不仅低于美日这样的发达国家,与韩国相比也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我国高技术产业亟需提高研发投入,增强研发投入强度,从而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随着国际上众多高技术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所带来的R&D全球化程度加深,我国高技术企业在迎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因此要抢占市场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势必要增强研发投入强度,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1.1.2目的

高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各省市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各地区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影响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各省市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1.1.3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科学地判断和评价高技术企业的成长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部门和高技术企业自身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高充分的实证依据,对促进各地区高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提高高技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高技术企业理论及企业成长理论阐述

1.2.1高技术企业理论阐述

“高技术”也称为“高新技术”,最先起源于美国,是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核能的利用和电子计算机的问世而逐渐被人们使用的一个术语。不同国家对高技术一词的定义不同,美国《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辞典增补9000词》将其定义为使用或者包含尖端技术或仪器用途的技术;日本学者津曲辰一郎将其定义为提高现有商品功能的必要的中心技术;具有能赋予产品以新功能的主导技术;构成下一代产品基础的技术。我国对于高技术一词的定义范围较为广泛。国家科技成果办公室在征询国内专家学者的意见后,将高技术一词定义为: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技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和增强国家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高技术具备明细的战略性、国际性、增值性和渗透性等特征,是知识人才和投资密集的新技术群。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部颁布了《高新技术认定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进一步将高技术的范围划定为: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八种类型[2]。

高技术企业是以高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经济实体。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它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高技术产业界定为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器材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专用科学仪器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3]。美国将研发强度(即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科技人员占劳动力的比重这两项指标大于10%的企业界定为高技术企业。我国于2008年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该认定管理办法将高新技术企业定义为: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而由于数据统计资料来源的限制,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对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统计数据主要是分为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五种行业来统计。

由上述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高技术和高技术企业两个概念的界定,可以总结出其不同于其他传统企业的一些特点:

(1)知识技术密集。高技术企业是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基础上的企业,通常需要有多种学科、行业的互相配合,才能产生创新,从而形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而这种多学科、行业的融合,则要求高技术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术储备,这种知识技术的密集是高技术企业最基本的特点。

(2)高投入。高技术企业的竞争通常以自身所具备的核心技术优势取胜。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要始终保持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就需要不断的进行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技术研发和创新的背后不仅是人力的高投入,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一旦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不足,被竞争对手赶超,势必将面临倒闭的危险。因此,这种高创新、高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得高技术企业在人员、技术等方面都必须是高投入。

(3)高风险。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研究的失败率远远大于成功率,而即使在技术研究成功时,也需要面临市场选择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也使得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往往具有高风险特点。

(4)高回报。尽管高技术企业通常都需要高投入且具备高风险,但企业技术

产品所带来的不同于传统行业的差异化和高附加值,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高额回报。

1.2.2企业成长理论阐述

对于企业成长的分析最早出现在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之后马歇尔、斯蒂格勒、熊彼特等多位经济学家都曾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成长的环境及其影响因素做过研究。但第一次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企业成长理论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安蒂斯·潘罗斯。1959年潘罗斯《企业成长理论》一书的问世,奠定了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的基础。在该书中,潘罗斯认为企业的总目标就是将企业的自有资源与企业外部获取的其他资源组织起来而进行生产、销售,从而获得利润;而企业成长就是企业有效地协调其资源和管理职能的结果[4]。最后潘罗斯指出不断挖掘企业未利用资源,有效地利用企业现有知识水平,释放企业管理能力对于企业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国内学者对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相对较晚,最早系统性的研究企业成长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杨杜(1995)在他的《企业成长论》一书中把规模经济、成长经济和多样化经济及它们的复合状态作为成长理论的核心,并认为企业的最终目的即为追求上述三种经济状态最大限度的符合经济效益,并在产业层面上对汽车、钢铁和电视机三类代表性中日企业的成长进行了比较研究[5]。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的研究起源于对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研究,之后才开始有学者研究有关影响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因素。主要的研究有:MacMillan在《Power is the great motivators》中指出高技术企业的成长主要受以下六种因素影响:企业家的素质、企业家的经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企业的内部财务和企业的团队合作能力[6];Sandberg M R在《New Venture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strategy and industry structure》中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指出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有重要影响[7];Kakati 在《Success criteria in high-tech new ventures》中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27个经

云南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历过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投资成功和失败的创业投资者的投资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最后指出企业家的素质、采取的竞争战略和以资源为基础的能力水平是高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8]。

1.3.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高技术企业的研究更多的是倾向于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方面的研究,侧重于对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研究的主要有:李柏洲、李海超在《层次分析法在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力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从高技术企业的成长环境、成长能力、成长潜力三个方面对企业成长力进行研究。指出成长环境包括高技术企业所享有的政府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所属行业的成长性三项指标;成长能力包括企业销售成长、利润成长、产品组合成长和规模成长四个方面;成长潜力包括企业的设备技术、信息化水平、资产安全性、市场营销能力、和企业人员素质五项指标[9]。席升阳在《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模式的战略选择》一文中指出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的产权制度、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员工激励机制、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风险管理、营销管理和企业文化等七个方面会影响高技术企业的成长[10]。王宏伟在《论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成长阶段和成功要素》中指出高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成长主要受企业研发能力、市场判断力、研发与产销的结合度、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及产学研信息交流程度等五个方面的影响[11]。

总之,无论是国外学者对影响高技术企业成长因素的研究,还是国内学者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相关方面的评价研究,归纳起来,可以大致得出影响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因素有:企业外部政策环境、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企业市场判断力、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等方面。

1.4写作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

1.4.1总体思路

本文的总体思路是:第一章对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研究背景和目的、高技术企业成长理论以及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详细叙述本文所使用的实证分析方法,为后续数据分析做好理论准备;第

第1章前言

三章对我国29个省市的高技术企业在12个指标上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各省市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分析高技术企业整体的发展水平。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高技术企业成长的主因子,并依据主因子及综合因子得分评价各省市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情况;最后,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因变量,作为衡量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以因子分析得到的主因子得分为自变量,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主因子对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大小。第四章在结合第三章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提高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和发展水平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1.4.2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以反映高技术企业发展情况的12项指标为基础,对我国29个省市的高技术企业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29个省市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各地区高技术企业的成长现状;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公共因子,并得出主因子及综合因子的得分及排名,具体评价各省市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情况;最后以主营业务收入这一衡量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为因变量,提取的公共因子得分为自变量,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主因子对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大小。

1.4.3创新之处

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K-均值聚类的方法分析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两种方法,深入分析和评价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情况,并分析公共因子对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

云南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研究方法阐述

2.1K-均值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就是将相似性较大的个体或对象聚合为一类,从而使得同一类内的个体或对象同质性最大,使不同类之间个体或对象的异质性最大。根据聚类对象的不同,聚类分析可以分为对样品进行聚类的Q型聚类分析和对变量进行聚类的R型聚类分析[12]。

K-均值聚类分析法又称为快速聚类分析法,是麦克奎因(Macqueen)于1967年提出并命名的一种动态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每个样品聚集到最近样品中心(均值)中去。其具体分析步骤至少有以下三步:

(1)将样品(数据通常为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粗略的分成K个初始类,并将K个初始类的重心(均值)作为K个初始凝聚点;

(2)对除这K个初始凝聚点之外的所有样品通过欧氏距离归入到凝聚点离它最近的那个类中;

(3)重复(2)步骤,直到所有的样品都归了类,不能再分配为止。

2.2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的思想始于1904年查尔斯·斯皮尔曼(Charles Spearman)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研究。其基本思想是:按照原始变量间相关性的大小将其分组,从而使得同组内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大,不同组间变量的相关性较小。相似性较大的变量组可以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称该综合变量为公共因子。而每个原始变量也都可视为是由一个或几个公共因子和一个与公共因子无关的特殊因子两部分组成。同聚类分析类似,因子分析也可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分为研究变量间相关关系大小的R型因子分析和研究样品间相关关系大小的Q型因子分析。2.2.1.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设有N个观测样品,每个样品有P个指标,且P个指标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为消除指标间不同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需要先对样品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终使标准化后的变量满足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要求。标准化后的变量用X表示,X=(x1,x2,…x p);用F1, F2,…,F m(m

第2章 研究方法阐述

(1)随机变量X 的均值向量E(X)=0,协方差矩阵Cov(X)=∑,并与相关矩阵R 相等;

(2)不可测公共因子F=(F 1, F 2,…,F m )’(m

(3)特殊因子ε=(ε1,ε2,…,εp )’与公共因子F 相互独立,且其均值向量E(ε)=0,协方差矩阵∑是对角阵:*2*2*212(diag(,,,)p Cov εσσσ=)L ,即各特殊因子之间也是相互独立的。

则有因子模型一般形式:

1111122112211222221122m m m m p p p pm m p X a F a F a F X a F a F a F X a F a F a F εεε=++++??=++++????=+++?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2.2.1)

式2.2.1中:

111212122212m m p p pm a a a a a a A a a a ?? ? ?= ? ? ???L L M M L 称为因子载荷矩阵,ij a 称为因子载荷,即表示变量

i X 与公共因子j F 之间的相依程度大小。ij a 的绝对值ij a 越接近1,则变量i X 与公共因子j F 之间的相依程度就越大。

2.2.2.因子分析步骤

(1)选取原始变量并标准化数据,

标准化公式:[(=1,21,2,i i X i x E x n i ααα=-=,……;……p ;

(2)计算标准化后变量的相关矩阵,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

(3)因子的共同度分析,分析因子从变量中提取的信息量大小;

(4)求解相关矩阵的特征根、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5)确定因子个数并求解初始公共因子载荷矩阵

(6)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使得各公共因子的载荷值尽可能向1或0转化,从而使各个公共因子所代表的变量信息更明确。

云南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7)说明各个公共因子的实际含义;

(8)计算样品各个因子得分;

(9)根据相关矩阵方差贡献率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得到样品综合因子得分排名;

(10)根据因子得分值进行进一步分析。

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较为常用的一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用来处理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变量之间的线性模型并以此做出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的分析。一般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形式为:

01122t t t k kt t Y X X X ββββμ=+++++K (2.3.1)

其中Y t 表示第t 个样本因变量的观测值,X kt 表示第t 个样本在第k 个自变量上的观测值,k β为模型参数,表示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第k 个解释变量的单位变动对因变量均值的影响,t μ为随机误差项[13]。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方便地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通常需对模型先做出一些假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如下:

(1)解释变量X 1,X 2,…,X k 为确定性变量,非随机变量,且要求样本量要大于解释变量的个数,即矩阵X 是满秩矩阵。

(2)高斯-马尔柯夫条件。即假定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和等方差。

(3)正态分布假定。即假定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且相互独立。

(4)不相关假定。即随机误差项与解释变量之间不相关。

(5)非线性假定。即假定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以上假定条件称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假定。在实际问题中,有些假定条件可能不成立,这时就需要对模型进行进一步检验和识别,从而得出正确的回归模型。

第3章实证分析过程

3.1指标选取及解释

高技术企业的成长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为增强指标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本文选取的指标均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3年)。该年鉴的编著始于2002年,由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科学技术部联合编著,年鉴数据与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关于高技术产业的界定范围和指标解释基本吻合,故亦可用于国际、国内高技术企业间的成长比较。

为全面反映高技术企业的成长能力,分析影响高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因素,本文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可靠性,首先从企业发展规模、企业创新实力和企业创新潜力三个方面选取了12个指标来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然后选取主营业务收入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由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两个省份相关数据多为空值,其结果会对实证分析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故本文在实证分析中将这两个省份予以剔除,分析了其他29个省市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情况。指标选取及解释如下:

(1)反映高技术企业发展规模的指标。根据高技术企业高知识和高技术密集性的特点,可以知道高技术企业发展规模的大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人员投入规模和技术投入规模。

根据统计年鉴中所提供的指标数据,本文选取了企业数(x1)和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x2)两项指标来反映高技术企业的人员投入规模。根据统计年鉴对指标的解释,本文所选取的企业数(x1)和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x2)这两项指标,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14],本文所选的其他指标也是基于这一统计口径基础上的。

选取高技术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x3)和R&D经费支出(x4)两项指标反映高技术企业的技术投入规模大小。高技术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x3)是指全时人员数加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15],反映了企业在科技活动中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R&D经费支出(x4)是指高技术企业用于研发的

经费投入水平,包括高技术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经费外部支出,该指标在国际上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投入强度和科技发展水平。

(2)反映高技术企业创新实力的指标。高技术企业是否具有高成长能力,是否可以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处于优势地位,其根本决定因素要看高技术企业的创新实力如何。而高技术企业的创新实力也可以从两方面来反映,即高技术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情况和专利研发情况。

本文选取了新产品开发项目数(x5)、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x6)、新产品销售收入(x7)和新产品出口额(x8)四个指标来反映高技术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新产品开发项目数(x5)是指一个统计区间内高技术企业对新产品的投入开发强度。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x6)是指高技术企业用于新产品研发的经费投入水平,反映了高技术企业对新产品创新的投入情况。新产品销售收入(x7)是指报告期高技术企业销售新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反映了高技术企业研发新产品的成果,即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新产品出口额(x8)是指高技术企业研发的新产品出口创汇额,反映了高技术企业研发成果即新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大小。

选取专利申请数(x9)和有效发明专利数(x10)两个指标来反映高技术企业的专利研发情况。专利申请数(x9)是指企业的发明创造向专利机构申请专利权的技术数量,反映了一定时期内高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和设计成果情况。有效发明专利数(x10)是指专利经申请被授权后处于有效状态的专利数量,该指标可以反映一定时间段内高技术企业所具备的专利技术实力水平。

(3)反映高技术企业创新潜力的指标。为取得长远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高技术企业通常会引进一些国际先进技术并将其转化为本企业核心技术,或者对原有技术进行更新改造来提高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潜力。本文选取了高技术企业技术转化能力(x11)和技术改造能力(x12)两个指标来反映高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水平,进而体现高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潜力上的大小。技术转化能力(x11)用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之和代表,反映了高技术企业在引进消化新技术上的投入水平;技术改造能力(x12)用企业技术改造费用支出来代表,反映了企业在改造已有技术上的投入水平。两项指标分别反映了高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上的投入程度。

(4)主营业务收入指标(Y )。程惠芳在《中国科技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

规模与成长企业成长性》一文中指出主营业务收入代表着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发展和成长的指标[16],故本文选取主营业务收入作为反

映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而选取的反映企业发展规模、企业创新实力和企业创新

潜力的12个指标会影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大小。

3.2实证分析过程及结论

3.2.1聚类分析

(1)首先,为消除多个指标间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本文使用SPSS16.0对

选取的12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见附录)。

数据标准化处理公式:

[(=1,21,2,i i X i x E x i ααα=-=,......29; (12)

得到的标准化数据如下:

表1.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

地区 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X 9 X 10 X 11 X 12 北京 -0.07 -0.19 -0.03 0.39 0.55 0.37 0.23 0.04 0.63 0.34 1.16 -0.40 天津 -0.22 -0.18 -0.23 -0.19 0.23 -0.25 0.15 0.19 -0.11 -0.12 0.42 -0.43 河北 -0.34 -0.32 -0.32 -0.38 -0.35 -0.42 -0.39 -0.35 -0.43 -0.28 -0.49 -0.39 山西 -0.59 -0.36 -0.43 -0.49 -0.56 -0.48 -0.45 -0.37 -0.46 -0.33 -0.61 -0.52 内蒙古 -0.62 -0.51 -0.48 -0.53 -0.68 -0.53 -0.47 -0.37 -0.50 -0.35 -0.61 -0.55 辽宁 -0.09 -0.28 -0.26 -0.12 -0.38 -0.26 -0.29 -0.33 -0.30 -0.21 -0.60 -0.09 吉林 -0.37 -0.35 -0.40 -0.46 -0.53 -0.46 -0.42 -0.37 -0.44 -0.30 -0.49 -0.35 黑龙江 -0.57 -0.45 -0.36 -0.36 -0.47 -0.39 -0.45 -0.37 -0.42 -0.30 -0.61 -0.17 上海 0.15 0.20 0.03 0.36 0.24 0.43 -0.02 -0.03 0.20 0.08 0.89 0.00 江苏 3.09 2.56 1.57 1.70 2.30 2.49 2.70 2.94 1.43 0.60 2.97 4.82 浙江 1.07 0.26 0.64 0.49 0.99 0.34 0.26 -0.03 0.66 0.17 0.26 0.81 安徽 -0.09 -0.31 -0.27 -0.33 -0.10 -0.25 -0.27 -0.29 -0.14 -0.21 -0.57 -0.27

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论文

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论文 大专生毕业作业作业提纲 题目名称:《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作业提纲: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已备受人们关注。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那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息息相关。但同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缺陷和障碍,而只有通过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障碍。本文在对中小企业及其国际竞争力进行论述后,对从中小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现阶段的不足,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 19 世纪及20世纪上半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小规模生产只是工业化早期的特点,进入中后期,大型企业将占统治地位。然而,近几十年世界发展的事实是不但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在被大企业左右的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它们与大企业一道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快车上两个不可缺少的车轮。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得以提升,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成为理论界与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培育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理论界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并且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引起人们的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已逐渐发展、壮大,不容我们忽视。所以本文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心,阐述了相关理论及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关于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章与书籍逐步多了起来。 林汉川、魏中奇在《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一书中着重探索了中小企业的在理论、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共生模式与战略、中小企业的群落理论、中小企的产业与区域定位、中小企业的生命模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与战略体系、小企业的核心能力培养、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持体系等题。史忠良在《小企业发展研究》中,从政策角度指出: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创环境、进行产业导向、提供政策扶持和形成服务体系上。严红、李青在《小企业经营宝典》中,针对小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冲突问题上进行了论述。如小企业的成长之路、小企业的经营战略、用人之道、营销策略理财战术、创新、全球化经营等专门作了阐述。 综上,国外学者对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得比较深入,但是他们的 研究背景大多以欧美国家的中小企业为主。针对中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得不多。 2 中小企业及国际竞争力概述 目前在中国,中小企业不仅仅是一个概念问题,而且是一个如何界定企业规模的实践问题:中小企业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大企业而言的概念。加入 WTO,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特点及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变得尤为重要。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是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市场地位的提高,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通过完善内部各要素系统,并兼顾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社会、经济、环境目标,可持续地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发展能力。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的目的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各利益相关者都至关重要: 1.股东:衡量企业创造股东价值的程度,为采取下一步战略行动提供依据。 2.潜在投资者:评价企业的成长性,选择合适目标,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经营者:发现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和财务策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债权人:判断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 三、分析内容 1.分析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分析企业负债变化的趋势 3.正确预测企业未来发展速度和企业对策 4.分析企业的资源情况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四、影响因素 1.营业收入:只有营业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才能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充足资金。 2.资产规模:资产是企业经营的前提,是取得收入的保证。 3.净利润:净利润的增加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形成留存收益,保证扩大再生产,是企业价值增长的源泉。 4.财务杠杆系数:适度的利用财务杠杆,满足发展所需资金。 5.股利分配:选择适当的股利分配政策,即重视股东需求,有留存部分进行累积,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五、指标分析 一、股东权益增长率分析 股东权益增长率是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与股东权益期初余额之比,也叫做资本积累率。 1.计算公式 %100-?= 期初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期末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增长率

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经济布局是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抓大放小”的战略,本着“放中求活”的原则,加大了中小企业放开搞活的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全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运行质量的提高。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变化的情况,深入地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发展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省企业调查队、省经贸委共同对全省确定的100户重点扶持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并对收到的74户有效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省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增加,并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调查企业基本情况及现状 (一)、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调查的74户成长型中小企业,从注册类型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占比例最高,为76%。国有企业占6.8%。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例均为4.1%,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其他企业共占4.1%;从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35户,占调查企业的47.3%,2002年资产总额为37.6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小型企业31户,占41.9%,2002年资产总额为12.3亿元,从业人员0.4万人。其余8户企业未划型;从地区分布看:52.7%的调查企业分布在西安,位于宝鸡、咸阳和汉中的企业分别占总体的14.9%、10.8%和6.8%,分布在其他地市的企业相对较少;从控股类型看:国有和集体控股的企业仅占37.5%,63.5%的调查企业属于其他控股类型。 (二)、企业规模扩大,业务收入增加,总体经济效益下降 调查企业2002年资产总额达到5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1%。主营业务收入为34.4亿元,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最大,较上年同期上升20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中型企业。 虽然企业总体规模扩大,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但由于11户企业亏损,亏损面达到14.9%,使得调查企业盈亏相抵后仅实现利润总额1.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其中,陕西百特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五0五药业有限公司和陕西铜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亏损幅度最大,三户企业当年共亏损0.23亿元。企业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营业务成本增加,2002年主营业务成本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5%;二是企业存货跌价损失和营业、管理、财务等费用上升了12.3%;三是调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较上年同期增长5.1%,企业支付的劳动报酬随之上升了近8个百分点。 (三)、负债水平适度,流动资产流转速度加快 企业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企业负债偿还能力和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保守的经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1、? 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分析: (1)含义:企业可动用的资金总额减去本期新增加的流动资金需求及上缴所得税 和年终分红,也就是企业期末自我发展能力。 (2)计算: A、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加上有实际现金收入的其他各项收入和费用,减实际引起现金 支出的各项费用: 企业可动用资金总额=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金融投资收入+营业外收入+ 固定资产盘亏和出售净损失+折旧费+计提坏账-其他业务支 出-金融费用支出-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盈和出售净收益 -上缴所得税-收回未发生坏账

B、以税后利润为基础,加上不实际支出的费用,减去不实际收入: 企业可动用资金总额=税后利润+折旧费+固定资产盘亏和出售净损失+计提坏账准 备-固定资产盘盈和出售净收益-收回未发生坏账 (3)表外筹资: A、分类:直接表外筹资和间接表外筹资。 B、直接表外筹资:是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 如: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但融资租赁属于表内筹资。 C、间接表外筹资:是用另一个企业的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使得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 度内,最常见的是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和附属公司。

D、企业还可以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把表内筹资 转化为表外筹资。 E、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筹资行为,利用表外筹资可以调整资金结构、 开辟筹资渠道、掩盖投资规模、夸大投资收益率、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加大财务杠杆 作用等,还可以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方便。 (4)企业可持续增长速度: A、定义: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 B、计算: a、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 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股东权益本期增加/期 初股东权益

浙江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

浙江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 指导性意见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创业群体,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重要基础。为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加强精准服务,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将其培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对象,根据我省“十三五”全省科技重点工作安排,启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千企攀高”计划。为做好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遴选评价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评价对象和条件 按照《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经各设区市认定并报省科技厅备案通过,且纳入创新云平台管理和服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不再纳入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范围。纳入评价范围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至少有2个会计年度的企业发展情况统计和相关财务数据。 (二)企业主营产品(服务)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规定的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三)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与主营产品(服务)紧密关联。 (四)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

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各设区市科技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具体条件设置。 二、评价组织 评价活动由省科技部门统一部署,根据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程序,由各设区市科技部门负责组织具体评价工作。各设区市科技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价。各县(市、区)科技部门配合所在设区市科技部门做好有关组织工作。 根据各设区市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量,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名额分配:杭州市300家,宁波市300家,温州市150家,湖州市100家,嘉兴市120家,绍兴市150家,金华市110家,衢州市50家,舟山市50家,台州市120家,丽水市50家。 在汇总各设区市评价推荐基础上,省科技部门按同一评价标准,对汇总的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再行评价和排序,发布年度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在省科技厅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告,同时在技术研发推广、融资需求推介、高企辅导培训等方面做好精准服务。 三、评价程序和时间安排 评价过程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一)工作部署。省科技部门提供统一的企业数据采集平台。设区市科技部门启动相关工作。在3月底前完成。 (二)组织评价。设区市科技部门做好数据采集、核实和评价。各县(市、区)科技部门按照设区市科技部门的具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报告评述及展望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 学术论文发表时间:2018-08-10 08:30论文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0f5113231.html, 论文发表者:毕业论文网点击:84次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YU Qun-e, MENG Y u (1.Finance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2, China。2.Finance Study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 【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YU Qun-e, MENG Yu (1.Finance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2, China。2.Finance Study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074, China> 【标题注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度重点工程<02JAZ790011) 【文章日期】2004-01-06 【作者】虞群娥/蒙宇 【作者简介】虞群娥,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蒙宇,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74 虞群娥<1964-),女,浙江宁波人,教授,博士生;蒙宇<1976- ),男,四川成都人,博士。 【内容提要】自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来,日益引起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系统地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申请信息表

系统填报号: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 企业名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企业注册地区:省市(区) 企业注册类型: 企业所属行业: 填写日期:年月日 声明:本表中填写的有关内容和提交的资料均准确、真实、合法、有效、无涉密信息,本企业愿为此承担有关法律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名): (企业公章) 科学技术部 二○一年月

一、企业自评表(必填)

二、企业主要数据表(必填)

三、企业知识产权情况表(必填) 四、企业人力资源情况表(必填)

五、企业近五年内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情况(没有可不填写) 六、企业拥有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情况表(没有可不填写) 七、企业近五年内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情况表(没有可不填写) 注:请附证明文件 八、其他

填报说明 1. 企业应如实填报所附各表。要求文字简洁,数据准确、详实。 2. 各栏目不得空缺,无内容填写“0”;数据有小数时,保留小数点后2位。 3. 资产总额应以企业上一年度会计报表期末数为准。 4. 科技人员和研发投入指标,采用上一会计年度财务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评价。 5. 企业科技人员是指企业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管理和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兼职、临时聘用人员全年须在企业累计工作6个月以上。 6. 企业职工总数包括企业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在职人员通过企业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或缴纳社会保险费来鉴别,兼职、临时聘用人员全年须在企业累计工作6个月以上。 7. 企业职工总数、科技人员数均按照全年季平均数计算。 季平均数=(季初数+季末数)÷2 全年季平均数=全年各季平均数之和÷4 9. 企业销售收入为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收入之和。 10. 当年注册的企业,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会计年度确定相关指标。 11. 知识产权采用分类评价,其中: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按Ⅰ类评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按Ⅱ类评价。 12. 近五年包括填报当年。 13. 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是指企业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标准化组织等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中排名起草单位前五名。 14.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包括国家(省、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省、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省、部)工程实验室、国家(省、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省、部)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省、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doc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化,人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我国加入WTO 以来,面对国外企业强劲涌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现状,我国企业寻求长期生存与发展之路尤为紧迫。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有挑战,也有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思想打造我国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去迎接挑战,成为我国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这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企业入住本国,这些企业所带来的全球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与体制的革新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才能确保企业在众强林立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关键点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和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拥有五个特点,即:价值性、难以模仿性、独特性、难以替代性、可延展性。一个企业要想培育自身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获取两方面入手。内部培养这一块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对企业内部职能各个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评价和整合,从而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进而帮助企

业管理者在生产和产品设计研发决策中提供相关的参考。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快速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帮助企业迅速的整合相关资源,进而完成组织既定战略目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表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累积性资源和学识,特别是那些灵活运用、整合这些资源的独特能力。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之基就是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质。 首先,它具有异质性,它组织内独一无二,有别于其它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和认定,如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刷新理念,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优先,中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物美价廉等。而核心竞争力还表现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内的独有性,它是其他行业、企业所买不到、偷不来、带不走的有形或无形的企业财富。 其次,它具有不易识别性。它可能是有形的,可度量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度量的。通常核心竞争力比较容易从企业外部得到评价,常用的一种做法,称为“对标”,即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的企业进行对比,通过一堆堆的数据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差距,精确获得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选定的一系列对比分析指标可以是公司规模、持续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抗风险能力等方面。 另外,它具有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着的过程,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企业有一定的全方位积累之后,企业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其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涉及规模效益、产品差异化水平、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概念:企业的发展能力,也称企业的成长性,它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企业能否健康发 一、企业的发展能力分析的思路: 以价值衡量企业发展能力的分析思路。 1、企业发展能力衡量的核心是企业价值增长率。 通常用净收益增长率来近似地描述企业价值的增长,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标。 净收益增长率是指当年留存收益增长额与年初净资产的比率。 2、净收益增长率的因素分析: 净收益增长率=留存收益增加额÷年初净资产 =当年净利润×(1-股利支付比率)÷年初净资产=年初净资产收益率×(1-股利支付比率) =年初净资产收益率×留存比率。该公式表示企业在不发行新的权益资本并维持一个目标资本结构和固定股利政策条件下,企业未来净收益增长率是年初净资产收益率和股利支付率的函数表达式。企业未来净收益增长率不可能大于期初净资产收益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留存比率是影响企业净收益增长的两个主要因素。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净收益增长率也越高。企业留存比率越高,净收益增长率也越高。 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重要作用,在实际运用中经常把净收益增长率扩展成包括多个变量的表达式,其扩展式为: 况下,只能以g的速度每年增长(该增长率是可持续增长率),当企业增长速度超过g时,上述四个比率必须改变,也就是企业要超速发展,就必须要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总资产周转率),要么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销售净利率),或者改变企业的财务政策(股利政策和财务杠杆),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调整经营效率、获利能力及财务政策来改变或适应自己的增长水平。 在实际情况下,实际的净收益增长率与测算的净收益增长率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上述四项比率的实际值与测算值不同所导致的。当实际增长率大于测算增长率时,企业将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当实际增长率小于测算增长率时,企业存在多余资金。 3、评价 以净收益增长率为核心来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其优点在于各分析因素与净收益存在直接联系,有较强的理论依据;缺点在于以净收

钢铁企业竞争力分析评价的实证研究

钢铁企业竞争力分析评价的实证研究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作为支柱产业的钢铁行业带来重创。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最关键的一点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如何缔造竞争优势,评价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所关心的首要问题。企业的竞争力研究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助于企业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竞争力培育和提升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标签:钢铁行业企业竞争力因子分析评价体系 0 引言 钢铁工业亦称黑色冶金工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冶金工业的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标志。钢铁工业是庞大的重工业部门。它的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资源状况,影响着钢铁工业规模、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布局方向。钢铁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 1 本文选取的指标体系 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选取了如下的指标进行分析如表1: 因此,构建竞争力分析的因子分析的模型如下: Y=W1X1+W2X2+W3X3+W4X4+W5X5+W6X6+W7X7+W8X8+W9X9+W10 X10+W11X11+W12X12+W13X13 1.1 变量描述 1.1.1 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使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的核心指标。 1.1.2 净资产收益率是从所有者角度来考察企业盈利水平高低的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1.1.3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十大指标之一,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了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该指标表示企业当年资本在企业自身的努力下的实际增减变动情况。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企业发展后劲越强。

(加计扣除)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企业操作手册

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 用 户 手 册 2017年10月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文档适用范围 (2) 2.功能模块简介 (2) 2.1企业用户功能模块 (2) 3、运行环境 (2) 4.使用说明 (2) 4.1账户注册登记 (3) 4.1.1企业注册登记承诺书 (3) 4.1.2用户注册登记 (4) 4.1.3密码找回 (5) 4.1.4邮箱找回 (8) 4.2系统主界面 (10) 4.2.1修改密码 (10) 4.3用户信息管理 (11)

4.3.1企业注册登记 (11) 4.3.2企业信息管理 (14) 4.4评价信息管理 (15) 4.4.1企业填报材料 (15) 4.4.2填报材料保存 (20) 4.4.3自评结果 (21) 4.4.4上传封面文件 (22) 4.4.5提交填报信息 (23) 4.4.6填报材料状态 (24) 4.5审批进度查询 (25) 4.5.1查看当前状态 (25) 4.5.2查看审批进度 (26)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用户手册对如何使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做了详细介绍。文档主要包括引言、功能简介、用户操作说明等内容。

1.2文档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该系统中注册登记的所有用户。 2.功能模块简介 2.1企业用户功能模块 (1)用户信息管理 (2)评价信息管理 (3)审批进度查询 3、运行环境 (1)IE11; (2)Google Chrome; (3)360极速模式(9.1版本或以上); (4)360兼容模式(内核IE9以上); (5)firefox(建议使用Google Chrome或360极速模式)。 4.使用说明 (1)打开浏览器,在网址栏输“https://https://www.doczj.com/doc/0f5113231.html,/techBased”。(2)打开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网站页面,如图4-1所示。

最新发展能力分析指标案例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指标,发展能力分析指标案例发展能力是指企业通过白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发展能力分析指标用内部形成的资金不断积累面形成发展能力.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和资本实力是衡量和评价企业持续发展的依据。通过企业发展能力的分析.能够使经背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其体而忙.其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I)发展能力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企业的经营规棋发展状况。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不断地增长才能使企业的经背规模不断扩大,政利能力不断增强.对营业收入增减变化进行分析.将为企业研发新产品,开拓市场.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典定基础。 (2)发展能力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企业的资产规模和发展水平。企业生产经营的增长表为资产的增长.资产的增长是企业发展的物质保降.也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基础,企业资产规模的增加可以反映企业发展的水平。 (3)发展能力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方面.企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表明企业经济实力的逐步提升.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为企业的薄资计划提供保障:此外.留存收益的不断积峨也为企业扩大径背规模.以及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对企业来说,初期的创立需要积极培育自己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在以后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维持和创造自己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都必须以一次次培育、维持自己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挖掘是任何企业都无法也不可能回避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内涵与特征 (一)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相对于其它竞争对手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总和。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在竞争中,在有效利用甚至在创造企业价值的基础上,与竞争对手相比,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领域以及在产品的价格、质量、服务和满足消费者需要等方面,为企业创造利润,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它不仅是企业外部的市场表现和创新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内部的支撑能力和控制力。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竞争与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产生的,有了竞争力不等于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竞争力在企业参与未来的竞争中还不足以支撑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换句话说,竞争力的层次还较低,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就升华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能力,形成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 (二)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内涵

中小企业领导风格评价

目录 内容摘要 (2) 一、概述 (2) (一)以往研究的回顾 (2) (二)魅力型领导理论 (3) 二、领导力的相关理论 (4) (一)领导力的定义 (4) (二)领导力的本质 (4) (三)领导力与文化关系 (4) (四)领导力与变革关系 (5) 三、以往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构思 (5) (一)以往研究的不足 (5) (二)本研究的构思 (6) 四、访谈和案例分析 (6) (一)访谈研究 (6) (二)访谈结果 (6) (三)案例分析研究 (7) 五、增强领导力的建议 (7) (一)充分重视领导力在传统文化体系下的重要性 (8) (二)培育企业各阶段适合的领导方式和风格 (8) (三)提升各个管理层的领导力水平 (8) (四)注意内外部原因导致的管理层领导力变化 (9) 参考文献 (9)

中小企业领导风格评价 [内容摘要]本研究在回顾总结以往关于领导风格的基础上,分析了领导力的相关理论,找出来以往研究的不足。研究运用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选取中小企业为主要样本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增强领导力的建议。 [关键词领导风格;领导行为;领导力 一、概述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国有企业己经摆脱了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纯生产性组织的侄桔,其运作方式也正由生产型向经营、开拓创新型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推行,各种私营、乡镇、三资等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占据半壁江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即将实现与国际经济的接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这一方面意味着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又意味着竞争的增多和加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更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如何加强管理和领导摆在了中国企业面前。 企业领导是企业的核心,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从企业产生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中,企业领导的经营哲学、战略意识、竞争观念、领导者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以往研究的回顾 对以往的研究文献做整体上的概要回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对领导理论的研究回顾 这部分研究回顾主要以时间为主线对领导理论做简要回顾。领导问题的研究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结合本研究的构思,回顾以下研究:①上下级关系、组织支持与领导风格的研究②下级行为与领导风格的关系研究③企业阶段、管理层次与领导风格的关系研究④组织层面上对领导风格的研究。 2.有关绩效理论的研究回顾 自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内外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领导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过去70多年里。己经发表了大量有关领导的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对领导进行研究。传统的领导特质论认为,领导特质是天生的,在早期美国管理学家Edwin E .Ghiselli提出了八种个性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后来,Stogclill等认为领导者的特质应包括16种特质。 近年来,又有一种“新特性论”。1 传统特性理论:主要观点为领导者所具有的特性是天生的,

企业竞争力评价

企业竞争力评价 建立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原则 --------------------------------------------------------------------------------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由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简单地把它分解为各个指标逐个分析显然是不够的,但不构建指标体系又不能进行细致研究,因而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化的、逻辑清晰合理、结构完整严谨的指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1、逻辑性、结构性、系统化与全面性原则 逻辑性 硬指标的定义规定与其计算和数据获取逻辑上一致 软指标的内涵确定与评议的内容及其标准逻辑上一致 指标选取及其表征企业相应的方面逻辑一致 结构化 一组指标与其他组指标呈结构性联系 可以分别表征企业的各个不同领域(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 系统化 指标设计和选取成一个完整体系 系统内的要素即指标的选取增加则重复,减少则失去完整性 对指标的分析和评估也要系统化 2、科学性原则 各指标的定义、规定、描述、计算、问题设计与评议标准等具有科学性、准确性 3、实践性与熟悉度原则 指标体系符合不同行业中不同类型的企业情况,能在企业实践中去应用和检验,而不是纯理论、纯逻辑的抽象的东西 指标应为行业从业人员及用户所熟悉,便于评价 4、可行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数据包括对标企业的数据是可以收集和分析到的,并且是可以比较的 5、代表性和相对独立性原则 指标间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并清楚其一定的相关性, 指标必须有明确的代表性,并尽量用最少的指标反映重大而全面的问题 6、前瞻性原则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竞争力项目组设计) 本体系吸收了世界经济论坛、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就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指标以及国内外关于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方法,建立了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五大分类 一级指标5项 二级指标27项 三级指标79项 1、规模竞争力 资产规模竞争力——总资产 营业收入竞争力——营业收入 无形资产竞争力——无形资产

财务分析[第十一章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课程复习

第十一章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一、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目的 企业发展能力通常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也可以称之为增长能力。从形成看,企业的发展能力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主要依托于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不断增长的营业收入和不断创造的利润等。从结果看,一个发展能力强的企业,应该是资产规模不断增加,股东财富持续增长。 企业所追求的目标通常被概括为生存、发展与获利,从中可以窥见发展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如果说生存是企业实现盈利的前提,那么发展就是企业实现盈利的根本途径。因此要着眼于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和预测企业的发展能力。 企业能否持续增长对股东、潜在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相关利益团体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发展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目的在于: 1.对于股东而言,可以通过发展能力分析衡量企业创造股东价值的能力,从而为采取下一步战略行动提供依据。 2.对于潜在的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发展能力分析评价企业的成长性,从而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对于经营者而言,可以通过发展能力分析发现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和财务策略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 4.对于债权人而言,可以通过发展能力分析判断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从而作出正确的信贷决策。 二、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内容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内容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1.企业单项发展能力分析。企业价值要获得增长,就必须依赖于股东权益、利润、收入和资产等方面的不断增长。企业单项发展能力分析就是通过计算和分

析股东权益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等指标,分别衡量企业在股东权益、利润、收入、资产等方面所具有的发展能力,并对其在股东权益、利润、收入、资产等方面所具有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 2.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分析。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增长,就必须在股东权益、利润、收入和资产等各方面谋求协调发展6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分析就是通过对股东权益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等指标进行相互比较与全面分析,综合判断企业的整体发展能力。 三、股东权益增长率计算与分析 (一)股东权益增长率内涵和计算 股东权益增长率是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与股东权益期初余额之比,也叫做资本积累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股东权益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本期股东权益增加得越多;反之,股东权益增长率越低,表明企业本年度股东权益增加得越少。 (二)股东权益增长率分析 由于股东权益变动表反映了股东权益在会计期间发生增减变化的原因,因此可以结合股东权益变动表对股东权益增长率进行分析。综合而言,股东权益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融资活动产生的股东净支付以及直接计入股东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所谓的股东净支付就是股东对企业当年的新增投资扣除当年发放股利。这样,股东权益增长率还可以表示为: 公式

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分析 一、指标选取及原因:反映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指标有四个:1、是营业收入增长率与 可持续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是反映企业销售增长情况的财务指标,它是将本期的营业收入与上一期的营业收入相比较,以说明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情况。营业收入增长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判断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企业可持续增长率,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2、是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是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表明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企业发展后劲的影响。3、是资本积累率,资本积累率是本年所有者权益增加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余额的比率,是企业当年所有者权益总的增长率,反映企业净资产当年的变动水平。四是营业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同上年营业利润的比率。营业利润增长率表示与上年相比,企业营业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经营发展和盈利能力状况的综合指标。 二、数据调整及指标计算 计算公式:营业收入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100% 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本期增加/期初股东权益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资本积累率=本年净资产增长额/年初净资产数*100%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100%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100% 1、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 从表中可以看到万科集团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从20008年到2009年是增长的,且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10%,2010年的营业增长率急速下降,只有约3.7%,低于5%,但是2011年到2012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企业成长能力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的能力,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编辑]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是对企业扩展经营能力的分析?用于考察企业通过逐年收益增加或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获取资金扩大经营的能力? 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分析,也可以判断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 通常,一个企业要发展,长期资产的规模必须增加,其投资活动中现金净流出量就会大幅度提高。对内投资的现金流出量大幅度提高,往往意味着该企业面临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对外投资的现金流出量大幅度提高,则说明该企业在通过对外投资来寻求新的获利机会或发展机遇。在分析企业成长能力时,常常将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联系起来考察和分析。如果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在本期的数额都相当大,说明该企业在保持内部经营稳定进行的前提下,从外界筹集了大笔资金以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反之,如果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在数额上比较接近且数额较大,说明企业在保持内部经营稳定进行的前提下,收回大笔对外投资的资金支付到期债务,意味着企业没有扩张动机。 [编辑]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企业的长远扩展能力,企业未来生产经营实力。评价企业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有: (1)主营业务增长率,即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之差再除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通常具有成长性的公司多数都是主营业务突出、经营比较单一的公司。因此,利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这一指标可以较好地考查公司的成长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

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 10工商管理2班李超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迅猛地发展起来,越来越表现出惊人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企业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关键词:【概念】、【优越性】、【平均寿命】、【有效的管理办法】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迅猛地发展起来,越来越表现出惊人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企业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小企业的接顶标准:首先,从地域上看,不同的国家,由于其经济规模大小不同,对小型规模的接顶标准不同,一般来说,从业人数是企业大中小规模普遍选用的指标。但一个国家的中型企业,在另一个国家就有可能被视为小型企业,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其次,从行业上看,小型企业的时间规模在不同的行业,差异也是较大的。无论是采用企业员工人数、实际收费本领或者是以企业经营额作为标准,小企业的实际规模总是与行业差别密切相关的。因此,中小企业或小企业的规模标准也就基本能反映到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第三,从时间上的相对性看,中小企业或哦小型企业的概念,也是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变化而不断变动的,虽然确定一个企业的大小规模一般都是采用诸如就业人数、销售收入、营业额、资产额等一些较为客观的数据指标来划分,但用这些数据所确定的企业规模标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概念,从理论上讲,小型企业是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或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特点:(1)企业数量众多,分布面广;(2)体制灵活,组织精干;(3)管理水平相对较低;(4)产业规模小,竞争力较弱;(5)“家族”色彩浓。作用:1、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上市场力量演发的催化剂; 2、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小企业是培养企业家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家的摇篮; 3、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小企业是创造性破化的主体; 4、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小企业是融资制度创新的载体; 5、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小企业是民族经济的晴雨表。 通过观察分析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创办小企业的动机或者说创办小企业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一些掌握一定专业技能或是者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和特长,获取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自创企业,谋求发展;(2)争取更高的利润,改善生活状况。赚取更多的金钱以改善生活状况,是人们创立小企业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动机;(3)拥有自己的企业,可以独立自主,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有些人由于性格使然,他们不甘心屈居他人之下,主张自我支配生活;(4)争取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的工作时间。自创企业可以自己争取一个较自由、较灵活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无拘无束的享受生活,这也是引发人们创办小企业的主要动机之一。风险是由于因素复杂性使实际结果和预期发生背离而导致的利益损失的可能性。(1)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回避和消除的;(2)风险是相对的、变化的;(3)风险是可测量的;(4)风险伴随着收益。综上所述,企业的创业风险是指企业对外部环境因物估计不足或无法适应,或对技术创新过程难以有效地控制而造成技术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创业风险的来源: 1、技术风险。(1)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2)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3)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4)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5)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 2、市场风险。(1)难以确定的市场接受能力;(2)难以确定的市场的接受时间;(3)难以预测创新的扩散程度;(4)难以确定竞争力。 3、管理风险。(1)意识风险;(2)决策风险;(3)组织风险。 4、资金风险,是指因资金不能及时供应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 5、其他风险。除上述风险以外,企业外部环境的社会、政治、法律、政策等条家得便化,也给创业的小企业带来了风险。创业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