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学科思考(高中语文)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学科思考(高中语文)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学科思考(高中语文)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学科思考(高中语文)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学科思考(高中语文)

2009年新课程高考方案的颁布,对现今的教育和教学将带来一次极大的冲击和革命。客观接受,积极面对,有效尝试,平稳过渡,应该成为“新高考时代”学校教学的重心。

一、带来的冲击

新课程高考实施意见颁布,无论对学科,还是对教育管理科评价,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首先,体现在学科教学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贯的高考“程序”和“内涵”发生了几乎根本性的颠覆,学科教学既无“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常规和考试传统不得不经受改革的洗礼。在考试大纲还没有公布前,学校、教师连最基本的考试形式都难以琢磨的情形下,教学尤其是高三教学不仅仅是摸着石头过河,几乎全是在“黑暗中摸索”。

其次,体现在教育教学管理上。选修模块的选定、走班形式的开展、师资合理的配备、以及家校关系的磨合等方面,集中在学校科学、严密的管理这一焦点上。课程是新的,考试是新的,管理同样也是新的,缺少了“参考性”,也就往往没有了“可控性”。

最后,体现在对学业、考试评价上。学业是通过考试体现的,考试是以成绩论英雄的,新课程高考照样“以分定人”,但由于在模块的选定、考查的形式和层次的分类上有了很大的改动,学校不可能再采用传统的、常规的、一刀切的考核评价的机制,换言之,不可能再驾轻就熟。如何适应,如何革新,如何评价,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

二、学科指导建议

2009年高考语文以苏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为考试“基础”,以选修IA的《<论语>选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外国小说欣赏》为考试“延伸”,以IB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为“选修”,古今中外,广为覆盖。具体的教学(或者复习)过程中,针对这三大系列,应该各有侧重,简单地说:必修——突出“人文”;选修IA——强调“鉴赏”;选修IB——注重“配合”。也就是说,要像会考复习那样对必修和“必须选修”模块进行梳理、落实,要像高考复习那样利用IB选修模块进行拓展、深入。

考虑到IB模块为2009年课程高考的亮点或者卖点,尤得注意。

ⅠB两个选修模块与高考语文有着相当高的关联度。现今高考语文(浙江卷)中,“古代诗文欣赏”占了很大的分值,约为30分(包括古代诗文名句默写),而“现代文阅读”中又以现当代散文居多,约为18分。从高考复习的角度看,ⅠB两个选修模块既可作为高考复习的外延拓展,而必修模块的复习同样可以使ⅠB两个选修模块的学习和复习落到实处,落在紧要处。

值得重视的是,在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考纲公布的情况下,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熟悉、落实省编的“学科指导意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浙江省2009(及以后)高考的纲领性的重要的学科考试依据。

三、相关的建议

1.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尽可能的多开设IB选修课,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有最大可能的选择余地。这既符合学生“自我学习”的新课程要求,也为学校在高考中能取得实效开辟了多种渠道。还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设置必要的课外阅读课、专题文学讲座等活动,让学生身处“现代语文”的氛围中。

2.教师要针对必修、选修模块内容、形式、层次的不同,加强对学科内容的落实和研究,要发挥备课组的团队优势,做到“观念共享,资源共享,问题共享,诊疗共享”。要树立“语文”、“人文”、“美文”——即语言文字是基础、人文素养是发展、美文鉴赏是重头的语文教学“三文观”。

另外,帮助、指导学生理性选课也是教师权威和能力的体现。

3.对学生的选修的建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A.通过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散文名篇,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B.通过本模块学习,初步把握古代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学会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注重语感、展开想象、深入体验、力求领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C.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集中地阅读和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的优秀篇章,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吟诵涵泳,感悟深思,可以激发对现代诗文的浓厚兴趣,深化对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的体验,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可以更熟练地运用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把握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由作家诗人个案或同类风格作品研究或不同风格作品等研究中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在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中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有助于发挥个性特长,充分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模块内容有助于同学们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结合上述两个选修模块,应该做到:

(1) 认识到ⅠB两个选修模块不是“选择性”的,落实到其中一位学生,便是“必修”,所以要对这两个选修模块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在高考中只浓缩成一道题,从这个层面上说,“修”的重视程度得更高。

(2) 如果同高考的整体复习结合起来考虑,选择适合自己喜爱的擅长的一个模块,会更有针对性。相对而言,《中

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学生更具亲和力。

(3)在学习方法上,建议通过对选修模块的学习进而回顾必修知识、或是将选修模块作为高考复习的落点。

(4)重点掌握一些“欣赏”(鉴赏)的基本规则和专门用语,尝试着将欣赏跟写作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感觉”。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学科思考(高中数学)

一、高中数学选修ⅠB模块(共2个模块)内容简介

《数学史与不等式选讲》

一、模块内容

(一)模块概况

浙江省高中数学选修ⅠB模块《数学史与不等式选讲》由数学史选讲与不等式选讲二个专题组成.数学史是研究数学产生、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史,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数学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数学成果、重要的数学家人物和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等因素.如数学各分支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数学教育,数学家列传,数学经典论著等.数学史选讲由若十一个讲座组成,这十一个讲座没有严格的逻辑体系,都是些中学生可接受的数学典故、数学史料、数学名题,此前本专题从未列入过中学数学课程,是首次进入课堂,我省根据课标精神,选择六个讲座构成数学史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是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不等式选讲是由大纲教材中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基本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及新增的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组成,介绍了一些重要的不等式、数学归纳法及其简单应用,学习目标是进一步认识不等式,提高逻辑推理与不等式论证能力.

(二)内容要点

1.数学史选讲

⑴早期算术与几何——计数与测量

◆早期的算术与几何由古埃及的数学◆两河流域的数学◆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

⑵古希腊数学

◆古希腊数学由希腊数学的先行者◆毕达哥拉斯学派、欧几里德与《原本》◆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⑶中国古代数学瑰宝

◆《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九章算术》◆大衍求一术◆中国古代数学家

⑷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数与形的结合

◆解析几何的产生由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笛卡儿坐标系◆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

◆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

⑸微积分的产生——划时代的成就、近代数学两巨星——欧拉与高斯

◆微积分的诞生由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⑹千古谜题

◆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伽罗瓦与群论

◆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

2.不等式选讲

⑴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

⑵证明不等式

◆由比较法◆综合法与分析法◆反证法与放缩法

⑶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

◆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

⑷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二、学习意义

1.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习数学史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人类数学文明的发展,阐述中外文明的交互影响,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数学的连续性和不断完整性.简言之,追溯数学的过去,了解数学的现在,预见数学的未来.通过学习可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2.不等式选讲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自然中的等量关系与不等量关系认识,明确相等是相对,不等才是绝对的.许多重要的不等式有深刻的数学意义和背景,通过学习学生可深刻理解不等式的实质,理解不等式证明的数学思想与使用策略,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提高对较复杂的不等式求解、证明、应用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与数学素养.

《矩阵变换与极坐标参数方程》

一、模块内容

(一)模块概况

浙江省高中数学选修ⅠB模块《矩阵变换与极坐标参数方程》由矩阵与变换、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二个专题组成.矩阵是研究图形(向量)变换的基本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许多数学模型都可以用矩阵来表示.本专题将通过平面图形的变换讨论二阶方阵的乘法及性质、逆矩阵和矩阵的特征向量等概念,并以变换和映射的观点理解解线性方程组的意义,初步展示矩阵应用的广泛性.在过去的教学中该内容从未正式列入中学课程,但它作为从向量集合到向量集合的一种特殊的映射,构成几何变换的代数表示,已是现代数学中的基本表示工具,可培养学生从变换和映射观点理解二阶矩阵的简单性质与应用.学习目标了解二阶矩阵的概念、性质、运算及旋转变换、反射变换、伸缩变换、投影变换、切变变换的概念与矩阵表示,初步掌握矩阵与变换简单应用.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专题是解析几何初步、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内容的综合应用和进一步深化.极坐标系和参数方程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对于柱坐标系、球坐标系等只作简单了解.学习目标是掌握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的基本概念,了解曲线的多种表现形式,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内容要点

1.矩阵与变换

⑴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

◆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

⑵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

◆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矩阵乘法的性质

⑶逆变换与逆矩阵

◆逆变换与逆矩阵◆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⑷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

◆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的应用

2.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⑴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

⑵参数方程

◆曲线的参数方程◆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直线的参数方程◆渐开线与摆线

二、学习意义

1.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矩阵表示,因而矩阵有着广泛的应用.本专题是从实例引入矩阵的概念和二阶矩阵的运算.由于映射是讨论两个集合之间对应关系的工具,一个集合到自身的映射称为这个集合的变换,在现实世界中变换是无处不在的.本专题从平面图形的变换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平面上点的变换以及几类常见变换对应的矩

阵,进一步介绍了复合变换、逆变换与对应矩阵间的运算关系和应用.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矩阵的概念和运算,

了解特征值、特征向量与线性变换、矩阵间的关系,并能利用矩阵表示和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逐步形成用数学

的眼光认识事物、用数学方法描述客观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神奇与奥妙.

2.几何学主要是讨论图形的形状、性质和位置,如何刻画一个图形的位置?坐标系的方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坐

标系的思想是现代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思想之一,它是联系几何与代数的桥梁,充分地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

坐标系,我们就可以把图形用代数的方法表示出来.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在极坐标系中,

学习用极坐标刻画点,可体会极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区别,并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体会在用方

程刻画平面图形时选择不同坐标系的意义.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的动点(x 、

y )的坐标x 、y 之间的关

系可直接表示,那么得到的就是普通方程x f (、0)=y ,如果直接关系难以找到,可引入第三个量t ,而把x 、y 表示成t 的关系式???==)()(t g y t f x ,从而得到了x 、y 的间接关系,即参数方程,参数方程有很多优越性,它使我们从另一个视角认识了圆锥曲线,许多难以用普通方程表示的曲线也得到表述,也让我们欣赏到奇异纷呈的优美曲线,如心脏线、螺线、玫瑰线、叶形线、平摆线、渐开线等,并体会到了参数的作用.通过坐标系和参数方程学习,可丰

富处理解析几何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相对与绝对、运动与变化、分解和综合等思想方法,锤炼创新思维和

发散思维,进一步提高解决解析几何综合问题的能力,巩固已有的知识。

二、新高考对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带来的影响

新高考的实施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课标新增知识储备不足,还不能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教师对课标新增的数学史选讲、矩阵与变换知识储备不足.大部分高中骨干教师的教龄都

在十年以上,普遍感到所学的知识已经老化,需要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三、应对措施及教学建议

1.重视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数学(文科/理科)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

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相应科目的必修

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IA )的范围.”“自选模块考试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

围命题,不超出相关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自主选修模块(IB )的范围.”

省高中数学新课程调研小组曾对全省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对《教学指导意见》的有关情况做了问卷调查:

从调研结果的结果来看,有不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翻阅课标,没有钻研学科指导意见,有的甚至没有参

加新课程培训,他们只是在一些教辅资料的指引下,凭着老经验备课、上课.希望教师们认真领会、研读《学科教

学指导意见》, 希望教师们按照如图流程图进行日常教学.

2.面对新课程新高考,教师们应理解教学依据

面对新课程新高考,教师们要研究:

⑴对传统内容,要研究在内容上的变化(增加、删除、量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变化的目标,变化的科学性,对教学重新定位.不随意补充删除的内容,注重核心概念、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⑵研究在教学目标上如何定位:如对新增内容,首先要关注的是内容的选择与确定,还要注意新增内容的难易程度.选修内容要突出主干知识;

⑶面临知识储备不足,特别是选修内容,教师们要不断学习.向教师们推荐三本有关数学史专著:《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汪晓勤,韩祥林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张维忠,汪晓勤等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中学数学简史》(徐品方,张红,宁锐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研究新课程试卷

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中指出:“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加测试研究型能力.”在教学中可参考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的新课程卷、具有前瞻性的上海市有关试卷中开放性、综合性题型,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这一类问题的指导.

面对新课程新高考,不能把原来探索出来的好经验抛置一边,许多学校和教师长期摸索出来的做法,还是很有借鉴作用的.主要是我们如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单位时间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学科思考(高中英语)

一、新高考对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带来的影响

新高考的实施将对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自选模块的开设与高考听力测试的恢复真正体现了《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课程总目标。尤其在语言技能的维度上,听力的加试显然对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新高考方案为高中英语教师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舞台。

当然,恢复听力测试也在同时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必须为听力测试的顺利实施提供播放设施、技术、音像资料等方面的支持。为此,在相关硬件建设方面,薄弱学校应及早考虑,早做准备;同时,也需要对英语自选课程的设置、课时的设置、日常英语学科教学评价方式、晨读(或晚读)的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其次,选修课的开设与听力的恢复更是对教师的现有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教师不仅需要研究阅读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说写教学以及近年高考试题,更需要研究听的有效教学与PETS二级听力试题;教师不仅需要研究必修课内容的教学,更需要研究选修课内容的教学;教师不仅需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高考试题,更需要研究基于选修课内容的开放性试题与综合性试题;教学不仅需要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进一步充实与学科相关的英美概况、英美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储备。而对学生来说,恢复听力测试以及加试自选综合更是对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全、更高的要求。

二、实施对策及教学建议

(一)实施对策

1、高度重视,早做准备。听力测试分值为30分,占总分的1/5。为此,各学校务必首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听力,把听力教学作为日常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早采取措施,制定计划,迎接08年9月份的首次高考听力测试;

2、完善设施,确保听力测试的顺利实施。各校应进一步完善听力教学所必需的相关设施和设备,为日常听力教学及高考听力测试的顺利实施提供硬件保障,建议各校要抓紧抓好以下两件事情:一是为每个英语教师配备好录音机,以便进行日常听力训练;二是各校应进一步完善广播系统,以保证听力测试的效果;

3、配备资料,加强日常训练。因高二学生在9月份就要参加听力测试,且听力部分所占比分较大,为此,各普通高中应尽快加强听力的日常训练,安排统一的训练时间,并配备与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测试相关的训练资料、音像资料,以保证听力训练日常化、定期化。有条件学校也可以每周安排一节听力课进行专项训练;

4、根据实际,灵活安排选修内容。到高二下为止,高二学生已修完模块1—7的全部内容,且选修8与选修9为顺序选修,因此,高三上学期各校可把英语选修ⅠB中的模块8作为常规教学内容进行处理,而选修9模块则可在学习选修8模块的的基础山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安排选修课或者将选修9中的有关单元内容整合在平常的高三语篇复习中进行教学;

5、调整评价方式,保证测评方式与新高考同步。及时调整日常英语教学测评方式,一是听力测试要及时跟进,在平常的期中测试、期末测试或单元考试、模块考试中增加听力测试的内容;二是从高一、高二起增加对语篇开放性、综合性测试的内容,提高学生对这类题型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6、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关注对选修课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后作业、选修课的考试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二)教学建议

1、选修8—9模块教学建议

(1)因自选模块(选修8、选修9)的测试重在测试考生的研究型能力,即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测试题型将主要采用主观性、开放性、综合性题型。为此,在选修课过程中,一是要关注此类题型的练习,训练可参考广东省高考中的语法填空、山东省的阅读表达、湖南省的阅读短文简要回答问题等题型;二是在平常的学习中

重视教师布置的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学习内容,抓住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尽可能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去做一些具体事情;三是关注与选修教材中各单元话题相关的一些语篇的阅读、学习与拓展。

(2)1—6模块的教学重点在于基础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7—9模块的教学重点则在于为高考做准备,这既是语言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专项训练及突破的过程。因此,这一阶段应以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为总体目标。由此,每单元的课时及课型设计可主要为:阅读课、词汇语法课、复习及听说课、专题写作课、课外阅读指导课、单元测试或讲评课。

(3)通读全书,善于结合实际需要,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

2、听力教学

(1)加强对听力教学及听力测试的研究。近阶段,各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要把研究听力教材内容的处理、听力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英语学科的教研重点。

(2)因自选模块(选修8、选修9)的测试重在测试考生的研究型能力,即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测试题型将主要采用主观性、开放性、综合性题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关注此类题型,在教学中要参考广东省高考中的语法填空、山东省的阅读表达、湖南省的阅读短文简要回答问题等题型,从高一年级开始就重视对这一类问题的训练。

(3)充分认识听力教学中听的基本技能目标:听大意和主题、抓关键词、预测下文内容、确定事物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判断语段深层含义、评价所听内容、听并执行指示语以及排除口音和背景音等干扰等,并将以上目标自觉体现在日常的教学目标设计中。

(4)在听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听力策略的指导、训练与体验,逐步形成听力理解能力和听力策略。

(5)避免“放音—做题—对答案”的单一教学形式,通过听前活动(情景介绍、看图讨论、问题讨论、学习生词、理解话题等)—听时活动(听主题大意、判断真伪、边听边做笔记、选择、填空、简答、连线配对、画图、判断、补全信息等)—听后活动(问题讨论、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口头或笔头转述或续写、根据笔记写出梗概、根据所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等,把听与说、写等语言表达活动结合起来。

(6)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对听力材料的难度作适当调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全到逐步完全,由单项听到综合听,使学生逐步适应。在备课过程中充分预设听力材料中的难点,通过将难度较大的听力材料改编成听写填空(挖空可以是词、短语或句子)、提问、填写表格等形式降低难度;或者在听时进行分块处理、分段处理甚至分句处理来降低难度。

(7)将训练听力与平时的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多得到听的机会,以弥补由于缺乏英语环境而造成的英语交流机会少的问题。为此,除了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解释英语外,教师须尽可能用英语进行课文整体教学,将听、说、读、写贯穿着整个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听力水平。

(8)抓好日常听写。听写是训练听力能力的一种好手段,学生既要能听懂又要能用文字记录下来,就必需要具备听力、拼写、词汇和句型结构等技能与知识。听写的方式可以是听写词语(组),也可以是填词,写句子、段落或课文改写、缩写等。书面表达的参考答案也可以作为听写的形式。

(9)听力训练必须循序渐进。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①辨音练习阶段;②不需要记忆的辨别和选择阶段;③需要短暂记忆的辨别和选择阶段;④需要较长记忆的辨别和选择阶段。为此,教师应分阶段按不同要求训练学生,明确目标,内容的难度由浅入深,语速由慢到快,针对各阶段的目标和侧重点有的放矢,各个击破。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学科思考(高中物理)

浙江将在2009年实行新高考方案,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读一本、二本、高职高专等不同大专院校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不同的模块学习,另外,在具体课程上,学生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这对学校管理有很大的冲击.

1、新高考方案对于高中师资结构是一个很大冲击,“自主选择”对学校传统的教学秩序是一大挑战,对学校教学秩序是个大考验,在自主选择权指导下的新高考必然会增加学生自主选课权,普通中学的师资、教室很可能跟不上,无力开设全部选修课程。

2、新高考设置的自选科目很多,那么究竟选择开设哪几门课程?这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3、很多考生可能都选自己学得比较好的科目,使有些科目考试人数相对集中,并且形成硬碰硬的局面,从而使竞争更加激烈,考生的心理压力也更大。这些都是需要应对的问题。

4、高校的招生也可能会对高中生的选课造成影响。“比如领军的高校在录取学生时如果明显地偏向某几门课程,那就很可能在下一年的高中选课中造成一窝蜂的局面。”

5、B模块选修课的教学及会考与A模块必修课复习教学的课时怎样安排才更为合理?

6、走班开始时班主任如何安排?

7、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带来更大的困难。

8、学校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对高考新方案的应对之策

一、统一思想,准确解读2009年高考新方案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总会受到质疑和误解。2009年高考新方案已出台,但由于它对现行的高中教学管理体制、考核评价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加上依据考试方案而制定的相关考试说明尚未出台,不可避免地还会带来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为此,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研读和积极宣传新高考方案应成为我们的首要工作。可以成立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2009高考方案研讨小组,认真学习新高考方案,分析利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坚持三个“有利”。

要及时召开学生会、家长会,印发不同对象的“应会应知”的基本常识等形式广为宣传,澄清误解。及时向社会及家长发布有关新高考方案的信息以及对新方案的解读和对家长的要求等等,以求得家长的积极的配合。

二、积极探索,主动应对。调整策略,力争全面发展

1.调整课堂教学。2009高考方案是新的教学评价方案,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课程改革的助推器。因此,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才是应对新高考的最佳方案。要引导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努力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度生命的历程,一起品尝知识的甘甜,一起获得成功的喜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合作的能力;提倡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积极探索ⅠB模块选修课和ⅠA模块课复习教学的方式。

2.调整课时安排。依据新高考方案,在教学中要合理调整ⅠB 模块选修课的教学及会考与ⅠA模块课复习教学的课时安排等等。有意识有目标地增加学生的活动,通过邀请术有所攻的知名中学教师甚至大学教授开设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适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3.调整教学评价。高考改革也推进了学校评价机制的改革,要依据高考新方案,调整和制定考核方法和标准。控制学科考试次数,对老师的考核要实行“个人考核与捆绑考核”相结合,以促进相互协作、和谐竞争。

4.调整作业布置。知识的巩固往往是借助于作业的布置、完成来体现的,在新高考方案的背景下,各学科作业量的合理性显得尤其重要。要建立作业布置统一监督机制,力求合理安排各学科的作业量。

5.提升教师素养。新课改与新高考的实施,离不开教师水平的提升,也决定了教师不能旧瓶装新酒,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深度的思考。因此学校要通过参加培训、听讲座、观摩课、看录像等形式加强对教师“课改”理论的培训。要高度重视校本研修。

6.提高教师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多学习研究和反思。①加强对新教材系统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探讨;②每人开发一个章节内容的相关课件;③上好一节研讨课;④出一份测试卷。全体高三教师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和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使老师明确教学方向。

三、拓展内涵,追求办学效益最优化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全体师生思想与行动的集合体。为了取得2009年高考的成功,为了学校取得最大的绩效,每一位老师要

1.疏导学生心理。2.指导学习方法。3.搭建教师和学生施才平台。

四、强化队伍管理

在高三的管理中,我始终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达到一定的水平的时候,成绩的好坏,分数的高低,不再由知识的多寡而决定,而是受制于个人的意志、个性、心理、情绪、习惯等一些非智力因素,尤其在高三的后期,表现得尤为明显。高考成功的班级后面一定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走班开始时班主任的安排一定要注意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可以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确定班主任并配备若干助理班主任,使师生双方有更多的接触机会,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情况,对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进而不会对高三的学习埋下隐患。

对物理教学和复习的建议

2009年的高考是实施新课程的首次高考,所以09年的高考应该是继承原有特点的基础上还具有新的特点,新课程的目标和理念会在考题中有所体现。所以在备考过程中,总的指导思想是如何做到“稳中求变”。

1、加强学习、研讨、思考领会新课程标准、教材、考试大纲和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明确方向。在调研中发现有不少老师没有认真学习教学指导意见,只顾按教科书进行教学,这是非常低效的一种教学。教学中要狠抓基础,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性的总结指导只有牢固地掌握了学科基础知识,才能促进相关能力的发展。

2、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

按照课改的要求,学生学习方式一定要多元化,通常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还包括传统教学中为主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其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特别倡导的。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操作上我觉得应注意这些问题:

(1)合理选取探究的问题。我们要十分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但决不是把探究性学习看作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

另外,是否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开展物理学习,取决于所学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当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丰富的“直接经验”的储备时,教学就没有必要采用“探究”的方式了,只要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原有经验的记忆,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即可。当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缺乏直接经验的支持的时候,就需要通过“探究”教学的设计,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并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再就是,对一些能让学生获得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得到终生受用的东西,这些内容也是值得探究的。

(2)合理选取探究的侧重点。因为教学的总课时数是一定的,要想使每节探究课各方面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难度相当大。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思路进行。如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有以下几个难点:①控制变量法研究的思路和方法;②实验原理的理解;③实验器材的选取;

④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⑤通过图象探究规律。在这个实验里,我们可以把侧重点放在对“控制变量法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及“实验器材的选取”的训练上。通过重点突破这两点来带动整个实验的完成。将描点、画图、数据处理放在其它课中去重点训练。每节课都有训练的侧重点,最后从整体上来看,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是可以得到全面发展的。

(3)注重探究的层次性。如物理必修1中第二章,教材先安排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及其规律,第三节由自由落体运动过渡到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样安排由特殊规律到一般性规律,符合高一新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更易接受。这正是新教材独具匠心之处。

(4)在理论探究中,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可以说是浓缩了的知识点。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教师就应该将它

的形成过程重新“还原”,使浓缩的物理意义充分“稀释”。而物理规律反映的是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物理规律是压缩了的知识链。教学中我们不能急于把前人获得的结论直接端给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和推理过程,最后才得出结论。总之,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应该以浓缩的时空和必然的形式重演人类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让学生去亲历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的启迪。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领悟思想方法,陶冶科学精神,从而全方位地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在09年高考备考中要加强新课程理念的渗透重视并挖掘出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材中的习题的导向作用。

3.合理处理好必须模块和选修模块的教学和复习。

4.加强以模块教学为核心的各个专项的备考适应性训练、一题多解,提高能力

过去,很多师生一直坚信题海战术,但从高考试题的设计以及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战术显然不再合适,这就提醒老师要思考教与学的新思路。一题多解是培养能力的有效措施,平常做某道习题,不要满足于“会”做这道习题,而要努力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渠道,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正是能力高的表现,也是具有创造精神的体现,对于知识的系统化、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都大有好处。所以高三复习中,不要单纯追求做习题的数量,而更要重视质量,能把一个习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远胜于一知半解的记住大量习题的解题方法和具体结论。

5.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科技前沿发展动态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物理课程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崭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物理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物理知识进行立意命题,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地模拟训练,对一些联系实际的习题,不要只把它当作一道习题,而要把它作为联系实际的教材,看它与实际的具体情况是否相符、作了哪些简化、这些简化是否合理等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基本实验,但注意在内容和水平上要有拓展和提高

复习实验切忌“纸上谈”要做到“一明四会”:即明确目的,理解原理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会控制实验条件和排除实验故障;会分析处理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会进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复习中可采用“一器多议”、“一器多用”或“一器多变”等方式,通过“导、问、议、变、练”等多种手段,切实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7.注意审题,严格解题规范

审题包括阅读信息及获取信息、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平常要注意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审题时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对干扰因素的排除等,可通过专题课的形式有计划地加以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有序性,规范化解题。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学科思考(高中化学)

冲击

1.新高考方案对本学科的冲击

面对浙江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与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相比,不难发现,浙江省新课程高考新方案对化学学科的影响和冲击相对较小。江苏省2008年高考新方案在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成绩基础上,按语、数、外总分划线录取,相对弱化了其他科目的作用,化学学科的地位在高考中的作用有所下降。而浙江省将在全科会考基础上分类测试、分层选拔第一层次招生院校、专业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高校等)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第三层为高职高专院校。

第一、第二层次的招生中化学学科在高考中的作用没有大的变化。而为了充分引导学生重视技术课程的学习,同时为了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第三层次考生将不设文综、理综考试。文综、理综所对应的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结果的评价任务,则由高中会考和学校考试承担。由于第三层次的院校招生不设综合学科的考试,从高二上学期化学会考结束后,相关学生将可以不选修化学了,因此,如果是生源欠佳的高中学校,学生报考第三层次院校比较多,会出现学生不重视化学等综合学科学习的情况,而化学等综合学科教师也会出现“没课上”的情况。在这一点上,重点高中生源优秀,报考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学生较多,对化学等综合学科的影响相对较小。

2.学校可能会出现的哪些变化

在学校管理方面,由于新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必将在传统的行政班基础上派生出教学班,只要容许学生可自主选择,教学班就必然存在,这无疑是对传统的单一的行政班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随着“走班制”教学的逐渐实施,教学班的学生管理将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学生评价方面,新课程要求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生学业评价在新课程方案中有明确要求。以模块为单位进行学分认定,实行学分制管理,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模块学分认定的科学、公正和严谨。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这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采取何种方式评价、如何记录、如何体现成长记录的价值以及如何避免弄虚作假,这些都有待于探讨、研究和确定。

3.目前的评价教育制度观念有哪些可以反思。

许多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受“考试”、“补课”的折磨,其目的只有一个:上大学。而怎样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情操、素养的公民,却往往被忽视,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评价的错误导向所致。

教育的评价功能有多种,但主要表现为甄选功能和发展功能。人们对评价的甄选功能比较重视,通过它来体现教育的人才分配作用,而对评价的发展功能研究得不够,人们希望通过甄别选拔考试,对学习者按智力水平层层选拔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堆砌“象牙宝塔”。因此,学习者的升学竞争异常激烈,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由于评价的甄别功能被不恰当地提高,造成了我国中学教育围绕考试评价运作的情景,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满堂灌,作业满天飞,为追求高分而牺牲学生的兴趣、生活追求和情感生活,用题海把学生训练成解题和应试的机器。所以,把升学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考试评价作为左右教育的指挥棒,对教育的制约和干扰作用十分明显。

教育评价观念的更新,主要表现在应从重视评价的甄选功能转变到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上来,让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让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注意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调节教与学的进程,让评价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手段,但不论是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系统性评价,都应遵循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说的“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于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则必须及时采取什么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

建议

1.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

实施新课程后的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建议:(1)因选课形成的教学班由任课教师处理与本课程学习相关的事宜,

不需提交给其他人解决;(2)继续保留行政班,每个行政班设2个导师,每人负责若干个学生,主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3)学校成立学生辅导中心,配若干专职人员,负责“班会”、学生集体活动等专业化的教育活动,每个人负责2~3个单元(每个单元有3个行政班)。每年高一新生入学,还有高年级的“学长团”提供辅导。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避免了班主任工作量过重的情况;二是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教育和服务;三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四是职责分明,各尽其责。

选课后形成的教学班管理建议:高中新课程推行选课制后,教学班与行政班有所分离,管理的主体和客体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其教学管理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教学班的管理重心可放在学生选课的学习管理上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任课教师对教学班的管理负重大责任,除了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新课程教学以外,还必须更加独立地对学生参加学习、教学班的上课纪律等进行管理,要指导教学班的班委会开展工作;要与各行政班的班主任加强联系,及时向他们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另外还要创造性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把班主任叫来了事。此外,学校还应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教学班的组建、教学班的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教学班与行政班关系的处理和协调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另外,对于推行选课制后学生可能出现的“空堂”情况,学校在作制度设计时也必须加以考虑。

2.对学校教研工作的建议

由于没有合适的复习资料,市面上可以供学生使用的复习资料几乎都是陈旧的内容,只是大致的按照课改教材的专题体系对以往的习题重新编排进行。其中,有相当多的陈、旧、难、偏、繁的习题,根本就没法使用。这样的资料无法体现课改精神,更谈不上与高考方案相匹配了。而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又没有过多的精力自己编写单元习题,尤其在没有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就更加困难。因此,学校可以开展教师合作备课、资源共享等途径解决问题,对于师资较弱的学校,也可以开展校际合作教研资源共享以解决存在困难。

3.对高一、高二本学科教学的建议,对高三复习教学的建议。

在高一、高二本学科教学中,要把握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高中阶段教学时间总是有限的,而要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又很多,有效能的教师会把绝大多数的时间花在与课程有关的教学或活动之上。他们所安排的教学活动,总是具有相当程度的挑战性和刺激性,因而可以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不至于无聊或是分心而打断学习。成功的老师能清楚而一致地表达其对学生的要求。这些教师不只会设法增加学生专注于课业的时间,也会花费大量时间以生动的方式讲解教学内容,并协助学生理解所学,进而将所学化为能活用的知识,在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比较少的看到学生自己在座位上做自己的功课,而比较多见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着有意义的交流。

在高三的复习中,由于第一层次院校的招生中,要求自选模块,有60分的分值。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在高三复习中,必考与选考内容复习是否采取同步?有的学校采取穿插在必考内容复习中一起讲解,这样违背了课改精神,不能因材施教。有的学校计划在必考内容复习结束后,再安排专门的复习选考内容。第二种做法可能更适合普通中学开展针对性地复习。

此时的复习,有些老师认为仍然要依托于课本,认为课本仍是主要的复习资料。由于教材的编写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各种版本有较大区别,对于有争议的、难以把握的知识,我个人觉得都要以考试说明为准。另外,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各版本教材,均采用能突出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的模块教学,而淡化了化学科的知识体系,如果完全依照教材复习,则不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考试说明的要求。

所以,对于复习工作的开展,应该以本省的考试说明为准,不应该过分的依赖教材。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参照考试说明的体系,安排复习计划。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学科思考(高中生物)

1.新课程高考新方案的实施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冲击:

为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好地选拔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扩大高校的自主选择权;坚持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坚持有利于高校招生的公开、公正、透明,实现教育公平。浙江省特制定从2009年开始实行的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该方案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即在现有的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学科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以文、理两大科类为主线,按考试科目和内容将测试和选拔分为三类: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加测试研究型能力;二类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重点测试通用型知识和能力;三类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侧重测试技能型能力。

1.1新高考方案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影响

考试科目与内容

(一)考试科目

1

2、艺术、体育类考试科目

(二)考试内容

综合考试内容:文科综合为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必修模块+选修1A的内容;

理科综合为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的必修模块+选修1A的内容。

理科综合中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为:①生物必修模块:必修1、必修2、必修3。

②生物选修1A: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自选模块考试内容(仅限于报考第一层次的学生):选自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自主选修模块(IB)的内容。每个模块编制1 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意选答6题,总分60分。

自主选修模块(IB)中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为: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报名、填报志愿与录取工作

(一)报名:社会化报名为主,学校报名为辅,由学生自主选择报名方式。学生在报名时确定报考科类和考试类别,各类别可以兼报。

(二)划定分数线:分类分批划线。根据当年招生计划数和考生的考试成绩,按不同类别考试科目组合计算总分,逐类逐批划定分数线,在上一批录取结束后,划定下一批分数线。

(三)填报志愿:分类分批进行。在上一批录取结束后,填报下一批志愿。

(四)录取:在每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按照有关规定,根据考生分数和志愿投档,由学校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

上述高考新方案与现行的高考方案有较大的区别,报考第一层次的学生在生物学科的考核内容上有必修1、2、3共3个模块、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如果该类学生在18个自主选修模块(IB)中选择生物的两个模块,则其还要自主选修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与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这样该类学生要学完生物共6个模块的内容。当然该类学生在自主选修模块(IB)中也可以只选修生物的1个模块或不选修生物的任何模块。报考第二层次的学生在生物学科的考核内容上有必修1、2、3共3个模块外加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报考第三层次的学生不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就都不用进行生物选修教材内容的学习了。但是由于新方案中考生可以兼报3+综合+自选模块或3+综合或3+技术,届时将逐类逐批划定分数线、填报志愿、择优录取。也就是说报考第一层次并不影响后面几个层次的录取与招生,这样,大多数家长与学生是不会放弃报考第一层次的,那么大多数学生就要从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自主选修模块(IB)中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比较好的6个模块进行选修。新方案将体现“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选择地学习,有个性地发展”的思路,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与问题。

1.2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学校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

目前高考只有两个选择:文科或理科。新高考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报考“一本”、“二本”、“高职”等不同院校,学生可以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难度不同的模块或具体课程进行学习。而此前,我省已在高中增设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选修课分为“选修ⅠA”和“选修ⅠB”,其中“选修ⅠA”是根据学生选文科或理科开设;“选修ⅠB”中,语文、英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个科目各为学生提供两个知识模块,共18个模块,任学生选择。但学生至少选择6个模块,以完成12个学分。“自主选择”对学校传统的教学秩序是一大考验。在自主选择权指导下的新高考方案必然会增加学生自主选课权,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接下来的两个学期里合理、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模块。比如擅长语文的学生可以语文的两个模块都选,如果文科生喜欢理科的也可以选相应的理科模块,但前提是选择6个模块成绩要理想。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到时候一些普通中学的师资、教室很可能跟不上,无力开设全部选修课程。新高考方案设置的自选科目很多,未必每个中学都能全部开全,那么究竟选择开设哪几门课程?或者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自主选修模块(IB)中有些模块年段里选修的学生很少,那么这些选修模块究竟要不要开设呢?又如在高三阶段既要进行总复习的教学,又要进行选修模块的教学,学校里的师资力量如何分配?最后还有可能很多考生都选自己学得比较好的科目,使有些科目考试人数相对集中,并且形成‘硬碰硬’的局面,从而使竞争更加激烈,考生的心理压力也更大。这些可能都是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学校里会出现的新情况。以高中生物的选修教材为例,自主选修模块(IB)中共有2个模块,分别是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与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其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共有16个学生课题与研究,涉及到多种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如:植物组织培养、传统发酵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蛋白质电泳技术以及DNA扩增(PCR)技术等。这些技术如果光靠理论讲解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的,必须要实验室中利用相应的实验设备,通过实验操作才能真正理解。但是,当前中学生物实验室的条件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法满足这些技术条件。假如最后真的开设生物的两个模块选修课,那么在高三阶段既要开设正常的高中生物复习课,又要同时开设两个模块的自主选修课,学校里生物教师的数量就可能缺乏了。

1.3新高考方案的优点及对目前教育观念、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

新课程的推行使得高考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的标志之一就是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使得高考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回到如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上。”“选择权”是高考改革的主方向,这也正是新课改的精神。新高考方案实行“模块式”的方案,让读一本、二本、高职等不同大专院校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不同的模块学习,另外,在具体课程上,学生可能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其次,高考的另一目的仍然是为一个老生重谈的问题:减负。通过选择性的课程、选择性的考试,让学生减轻负担。新的高考方案必然会引起目前的教学评价制度、教育观念等发生变化,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目前正由精英转向大

众,本科教育越来越重视“厚基础”和“宽口径”,在专业与课程设置上逐步由原来的学科过细、专业过多向学科综合、科际整合的方向发展,尤其在大学起始阶段,淡化专业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贯通和融合已成发展趋势。因此,高考不仅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文化素质的考查,而且还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为高校选拔那些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学生。拓宽高考考查的知识与能力范围,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应努力改进的方向之一。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现个性。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高考竞争的重点已由原来能否上大学转移到了上什么样的大学。新课程下的高考改革应该深入研究如何区分能力、考出素质,以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体特质。高考新方案中的题型或科目的设置应在坚持统一与公平的基础上,基本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让考试变成每个人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过程,赋予考试人性化的意义。第三,有利于高考的公平、有效,即高考改革应有利于高考制度自身的完善。公平性是高考制度得以坚持与完善的生命线,但公平总是相对的,对公平性的追求,不能超越时代的制约。高考能够提供的是机会平等,而不是过程平等与实质平等。明白这一点,才能深刻理解高考与高考公平,才能不断完善高考制度。我们要在为考生提供更多的过程平等与实质平等的基础上,追求高考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另外,实施新课程改革不是否定高考,而是继续改进、完善高考。新课程改革与高考必须实现有机结合、平稳过渡,高考政策或方案一经公布就不能轻易修改,以维护高考的公正性、稳定性与有效性。因此,新课程高考改革的公正、有效,还应被赋予坚持与稳定的内涵。新高考方案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学生综合素质测试和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三位于一体。“三位一体”中,会考将作为分类测试的基础,会考成绩显示在学生最后的电子档案中,作为高校录取的依据之一。高校可以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设置11门高中会考成绩等第的具体要求,还可以作为自主招生重要依据。其次是分类测试,分批选拔。即保持目前的3(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综合不变,分三类进行测试。重点高校3+文/理综合+试选修课ⅠA的6个模块(由学生在9个学科18个模块中自主选择),一般普通本科3+文/

理综合,高职高专科3+技术(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体育(艺术)本科3+文/理综合+术科成绩,专科3+术科成绩。高校录取时分重点高校、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分别公布分数线,分批进行志愿填报。最后是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目前采用的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将改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6个模块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其中前两个模块以评语方式进行定性描述,后四个模块由学校进行等级考核,省教育厅以区市和县(市)为单位,确定A等(优秀)比例有严格的上限要求。

基于上述新高考方案的特点,当前“树立全面发展、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科学地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制订选课方案,进行有选择地学习”等教学理念应该成为接下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新课程高考新方案实施后对学校教学管理及学科教学的一些建议

2.1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

选课、走班、学分制……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对目前已步入高二下学期的学生来说,本学期开始的选课将是他们完成学业和跨入大学前至关重要的一步。模块化、选课制、走班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个动态的教学组织过程,需要进行人员、场地、教学资源的动态管理,合理调配,科学协调。学生选课是高中新课改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一个难点和突破口。在2009年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如何设置选修课程?如何指导学生选课?如何设立学生选课的若干配套制度?选课在具体的实践中又遇上了哪些困扰?这些都是学校平常的教学管理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刘宝剑主任指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旨和核心价值就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认为新课程在结构设计上,为课程的选择打下了基础,新课程在制度建设上,为课程的选择性提供了保障,新课程在实施组织上,为课程的选择性创新了策略。同时他也对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的工作要求如下:1.制订学校的课程方案,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确保学生学习任务的全面完成。2.成立由校级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科负责人等组成的选课指导委员会。3.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选课机制,包括制订学生选课的课程清单、建立导师制和选课规程等。4.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课程政策、选课的目的、供选课程的简介、选课的规程和方法以及与选课相关的表格等。5.实施选课指导。下面以高中生物的选课为例,谈谈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首先,应该向学生说明新高考方案的特点及生物选修教材的内容与特点。目前浙江省教育厅安排生物会考在高二学年结束时进行,三个选修模块只能在高三学年开始时进行选课。由于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是报考第一、二层次必须要考核的内容,而且原本心里打算报考第三层次的学生也可能会先报考第一、二层次。因此,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是绝大多数理科学生都要选修的模块,所以我们可以考虑进入高三时首先开设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课程。等选修3

课程结束后,再介绍生物选修1、2的内容特点及作用,在学生正确理解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其次,学生在进行自主选择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四种情况:①年段里无人选修;②部分学生选择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③部分学生选择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④部分学生选择生物选修1与生物选修2。我们可以同时开设两门选修课程,也可以先开设必修1的课程然后开设必修2的课程。由于每个选修模块需要18个课时进行教学活动,建议学校里要同时开设两门选修课程,并且每周要排在不同的节次,要安排至少两位生物教师各负责一门选修课程的授课活动。这样,在高三上学期既要安排教师负责正常的高中生物复习课,同时还要安排教师负责两门生物选修课。所以,高三生物教师数量以及高三学生生物周课时数都将增加。最后,开设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程时对生物实验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学校里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配置相应的实验室器材与设备,同时还要让教师去参加专业的实验操作培训。

2.2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高三复习迎考的建议

对于学科教学来说,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探讨新课程的三种教学机制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一)基础学科必修课程的分层教学。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一件易事。新课程大多学科课程目标极高,这些目标在以往高中各科教学课程目标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生物学科的教学要以思维培养为中心,以展示问题背景提出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守住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肯定不行。生物教学在坚持“起点适度、强化能力、分层辅导、即时反馈”的教学策略基础上,不仅讲问题、讲过程、讲方法、还要讲背景、讲运用、讲文化,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乐于表达,真正创建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成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三个转变——变知识讲授为知识建构、变教案执行为学程设计、变课堂操练为主动探究,都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四个“度”:即教学组织的和谐度、教学设计的达成度、教学过程的参与度、课程资源的新颖度。(二)基础学科拓展探究活动的分组教学。探究活动分两个方面:第一,学科内的拓展探究学习。生物学科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教学进度,指导学生组织开展课题拓展探究活动。第二,综合课题拓展探究学习。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课题探究活动。拓展探究课程必须显示下列特点:学生拓展探究学习课题生成源于课堂、源于生活。拓展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下,确定研究问题,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延展课堂教学的内容,纵深学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拓展探究学习过程的自主探究性。探究活动学习过程是开放的,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媒体,走访社会有关部门、单位,采访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等多种途径学习;学习结论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拓展探究学习活动实施具有规范性。学校为让拓展探究学习活动课程化,形成了“设计选择课题题目——课题方案设计——课题实施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评价”的流程探究学习操作规范。(三)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分类教学。生物学科选修1、2、3课程设置我们将认真根据下列原则进行探究:第一,新高考的考试要求;第二,学生学习的兴趣特长;第三,学校的教学资源;第四,教师的专业素养。具体可以按下列步骤稳妥实施:第一,在高二学生中实行普遍的选课意向调查;第二,根据上述原则指定关于生物选修1、2、3的课程设置方案;第三,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研讨,探讨生物选修1、2、3模块选修课程教学的最佳方案。在目前的情况下,学生在高二一学年中要完成生物必修1、2、3模块的内容,然后参加学年末的浙江省高中证书会考。理科学生在高三一学年既要完成选修1、2、3模块的内容,同时又要完成整个高中阶段生物学知识的复习内容,而且两方面又要同时进行,要不然只靠高三一学年的时间远远不够。这样,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很重的。所以,我认为能不能在高一学年就开设生物必修课程,完成生物必修1、2的模块内容,在高二上学期完成必修3模块的内容后参加省高中证书会考。在高二下学期完成生物选修1、2、3模块的内容,高三一学年完成高中生物学知识的总复习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有利学生更加充分牢固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学科思考(高中思想政治)

一、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主要成绩与问题

(一)主要成绩

1.教师理念逐步转变。新课程实施以来,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政治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科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初步树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校本教研得到重视并取得初步成效。新课程实施以来,各校加强了备课组、教研组建设,以集体备课为载体,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互相交流、学习,主动探索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规律,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逐步转变。

3.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努力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关注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迫切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甚至积累的学科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思想政治新课程需要的是有现代感、文化感、学者型的教师。目前,教师有加强学习的意识,但缺少学习的时间和动力;教师有学生主体的意识,但缺乏活泼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有研究的欲望,但忙于工作而缺少及时深刻的反思。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尽管不断培训,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在教学实践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形式主义严重,热闹多、门道多,但实效性不高;课堂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支撑,还未能完全改变“笨教”、“笨学”的状态。另外,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基本处于粗放型,对学生的要求千篇一律,缺少有效的指导。

3.学校对政治学科的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学校只重视高考年段的政治课教学,而对高一、高二尤其是理科班的教学(个别的学校也有理科班一星期只开一节的现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对政治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不科学;有的学校在安排上课时间上也不甚合理。

4.教学资料配套系列不到位。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教学资料(教辅、网站、课件、教学用书等)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新课程要求相距甚远,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由于政治学科的特殊性,政治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教材内容,还必须了解国内外形势以及党和国家重大的方针政策路线,而学校给政治教师时政资料的配备明显不足。

5.学科教学评价体系严重滞后。

二、几点建议

新高考方案的公布,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利好是其基本面。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保证必修课的正常开设,提高课堂实效和会考成绩

1.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现设四个必修模块,它们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根据教育部和省编学科指导意见,这四个模块需均衡开设,即分别在高一、高二的四个学期按序进行教学。所以,各高中首先应严格按要求开设必修课的四个模块,且必须保证每星期2节课的教学时间(尤其是理科班不得少开课时)。

2.根据新高考方案,报考Ⅰ类的考生在录取时会考成绩将作参考依据,而现实的情况可能是只有报考ⅡⅢ类水平的考生也会有相当的人去报考Ⅰ类,这在客观上会促使理科学生也重视该学科的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考不仅具有水平测试的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考的录取。所以,学校应重视政治课教学,力求提高会考成绩。

(二)科学指导学生选课,提高高考成绩

1.文综政治高考除了必修四个模块外,还包括选修ⅠA《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内容,所以,对于文科考生而言,ⅠA其实是选修中的必修。这一选修模块要求在高二第二学期开设(这样高二文科在该学期要同时开设必修和选修)。

2.思想政治IB选修为《经济学常识》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具体分析与建议如下:

(三)重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和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保证开足开好学科课时,特别要加强政治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合理安排工作量(一般周课时应为12-14节)和科学计算工作量(政治教师虽然周备课数不多,但由于要联系现实,备课的量很大)。二是要给政治教师配备必要的教学资料。各高中至少要给每个政治组订有《半月谈》、《时事资料》,最好给每位政治老师订高中《时事》(以上三种资料均为中宣部编)。三是要加快建立起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公平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很关键的。另外,能提供必要的学习交流机会。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学科思考(高中历史)

一、新高考方案带来的冲击

1.学科层面

历史学科将进向两极化方向发展,对于Ⅲ类学生来说,高考不要求,对其制约因素主要是会考,历史学科势必向边缘化方向发展。而对于Ⅰ、Ⅱ类,特别是Ⅰ类学生来说,由于历史学科入门相对容易,得分不确定性比较低,容易获得保底分数。再加上学科趣味性较强,选修与必修关系紧密(从目前的历史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是历史的纲,而选修模块是历史的目,选修模块的学习对于从具体的角度理解历史有非常大的帮助,选修内容常常会成为历史的命题点),特别是选修ⅠA与必修,ⅠB《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与必修和选修ⅠA的内容有相当的联系的事实,使历史学科学习成本降低。这些因素不但将吸引部分Ⅰ类学生选修历史学科,而且历史学科将成为文科的重要支撑点。

2.管理层面

一是学生选择权与选择机会增加与学校、教师指导水平相对低下的矛盾。如一些Ⅲ类学生报考Ⅰ类学校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如学生同时选修一学科的两个模块带来教学时间难以安排的问题。二是学生进一步分化对学科教学的冲击。如对Ⅲ类学生学科会考所产生的冲击,如对Ⅲ类学生研究性学习主动性所产生的冲击,如对学校德育工作所产生的冲击。三是新课程要求与学校课程资源相对欠缺的矛盾,ⅠB模块的课程资源欠缺更加严重。如图书馆资源的更新、网络资源的利用、教师的培训等,特别对一类重点中学来说,由于学生选课多元化,师资、资料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四是学校之间、班级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利益冲突将更严重,走班制带来的教学班与行政班矛盾也将进一步显现。

3.评价反思

一是会考的评价地位与高考相比过低,如有些学校会考比高考评价尺度过高,奖金过低,受奖面过小,影响力不强。二是中期评价仍以统考分数为唯一依据,不能把过程评价量化成师生考核依据,已经在做的,也是区分度过低,随意性过强。目前的过程性评价只体现在课堂教学比武等项目,对教学影响力度低面积小。三是反馈性评价过少,反馈性评价对文科,特别是历史学科更重要,如我们改卷匆匆忙忙踩点得分,不顾及命题意图与学生的答题思想,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缺乏必要的课后指导,作业随意性强等等。

二、历史学科指导

1.要厘清历史新课程各个模块的特点,总体把握历史教材。

历史新课程在文明史观指导下,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形成主流价值观。其一共由必修3个模块选修4个模块,共7个模块构成。三册必修内容是按政治、经济和文化分类,把通史整合成《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专题,这三册必修为高一学段内容。IA由《中国历史人物评说》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两个模块构成,前者设置六个单元,提供孙中山等中外政治、经济、思想上有突出贡献的22位人物,供学生探讨。后者则以六个单元介绍了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的世界形势。IB由《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两个模块构成,前者列入的内容有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和近代现代欧洲文明及古代中国著名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后者列入的内容则有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等古今中外9个改革案例的背景、内容、过程与结果,要求学生理清历史上重大改革的纵横架构,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历史上的改革。

2.要厘清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必修首先涉及到会考,高一历史教学要严格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既要严格按照省教研室编写的教学指导意见进行教学,做到不加深少拓展,确保进度,又要灵活落实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能一味按会考条纲开展教学活动,甚至把阅读内容全部删除,切断历史,盲目加快速度,大量时间来炒冷饭式复习。选修部分则要在教学指导意见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联系必修部分,特别是其阅读内容部分,运用学科研究性学习等手段,进行适当地挖深拓展。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 堂教学有效性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需要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成分;需要教师把促进全体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高中生学习效率提高、能力培养的做法。作者在践行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促进高中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使高中生在语文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全体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需要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成分;需要教师把促进全体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高中生学习效率提高、能力培养的做法。教师要发挥高中生的学习能动性,发挥高中生主体作用,通过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参与和自主探究,强化教育教学效果。

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践行新课程改革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有效组织和引导促进高中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使高中生在语文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不仅关注高中生当前的发展,还关注高中生未来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施才得以实现的。教师能否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让高中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得到发展是决定课堂有效性高低的关键所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强化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下面我结合这几年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谈谈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和体会。 一、创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程教学改革强调教育教学要发挥高中生的学习能动性和高中生的主体作用,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教学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采用强迫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强迫高中生被动接受学习。因为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建立在高中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高中生的学习是没有学习兴趣支撑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把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完成。这就需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热情,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例文(新编版)

编号:YB-TH-0598 ( 心得体会)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例文 (新编版) Being good at summarizing can enable you to choose the most reasonable ability to handle affairs when encountering the same or similar problems.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例文(新编版) 心得体会作用:善于总结可以使你在遇到相同或类似问题的时候可以选择最合理的处理事务能力,可以锻炼 你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一个善于总结的人是很少会犯错误。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例文一 审美感知在整个审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全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因此,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绘画、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习作、借助移情等,建设转化审美对象,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达到“会心”的中级审美体验。美感应称这阶段这“启迪效应”或“感染效应”。 一、借助物像 物像是记忆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作彩色幻灯片,或选用、自制一些挂图,并联系

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方法

语文:每天保证半小时阅读 变化:高中语文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跳跃,强调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变“要我读,要我写”为“我要读,我要写”。因此,学习高中语文,一要善于“发现”,二要善于“表达”。 方法:要留意体察自然、社会和人生,关注文化生活,获得许多发现,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在阅读优秀作品时,也要学会发现:品味语言,感受作品思想、艺术的魅力;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提出自己的新看法。对自己的新发现,要学会不断追问,懂得联想和想象。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对高中生来说十分必要,从字音、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等方面进行整理,搜集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内容,构建起自己的语文知识框架体系。 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是“积累”和“转化”。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背诵,把若干重要的文言篇章熟记于心,文言的实词意义、虚词应用、各种句式的变化其实就已经包含其中了。转化是指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能力,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掌握文言文的学习规律和方法,从而能够自己阅读比较浅显的陌生文言文。 此外,要学好语文,光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学习的计划当中。高一正是广泛涉猎课外书籍的好时机,每天至少用半个小时阅读课外书。 数学:耐心+恒心+毅力 变化:高中数学在知识的深度、能力的要求上都比初中有了质的飞跃,内容难度大、抽象,对分析能力的要求高。所以进入高中后,成绩有所下降是正常的,大可不必为没拿到高分而烦恼。当然,态度决定一切,既有耐心,又有恒心和毅力,相信是能够把高中数学学好的。 方法:学会听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上课听老师分析问题时,应注意思路、方法,掌握了原理,一节课就有收获了。记笔记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但不能因此影响听课,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跳过去。如果发现听课吃力,则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学数学的本质是学解题,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反复思考,理解后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在理科的学习中,树立自学的意识非常必要。此外,多做练习对学好数学有很大帮助,但是应该强调“适当”,而不是多多益善,搞题海战术。 英语:语法和词汇是两大要素 变化:进入高中后,英语教材的内容增多,跨度大,不像初中一节课就可以把知识点反复操练到完全掌握,所以更要注意自学,温故而知新。高中英语非常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需要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对语言、文章的理解之中。这除了一定的练习之外,还需要大量的自主阅读。 方法:高一,重在培养兴趣,树立信心,锻炼听说能力,掌握几个重要的语法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二,坚持听说联系,着重扩大单词量和阅读量,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高三,提高语言知识的准确性和综合性,通过适当的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此外,语法和词汇是学习英语的两大要素。“语法万能唯一论”和“语法无用论”都不可取,语法应坚持结合语境中体会学习。对于词汇的学习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在阅读中主动记忆。在初记单词时,鼓励结合拼读规则,达到“读其音,知其形”的境界。另外,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夯实锻炼,通过背诵经典课文,主动参与类似英语角的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高中语文第五册内容梳理

高中语文第五册内容梳理 现代文词语网络 一、常见常用字音的分辨 1.多音字的分辨方兴未艾(ài) 扛鼎之作(gāng) 艾自怨自艾(yì) 扛扛枪(káng) 长吁短叹(xū) 窥伺(sì) 吁吁请(yǜ) 伺伺候(cì) 涤纶(lún) 龟裂(jūn) 纶纶巾(guān) 龟龟卜(gūi) 症结(zhēng) 模式(mó) 症症结(zhèng) 模模具(mú) 唠叨(dāo) 数典忘祖(sh ǔ) 叨叨教(tāo) 数劫数难逃(shù) 数见不鲜(shuò) 2.形近字的分辨狙击(jū) 舐犊(shì) 阻击(zǚ) 舔盘子(tiǎn) 账簿(bù) 篡著(zuǎn) 鄙薄(bó) 篡改(cuàn) 檄文(xí) 讣告(fù) 缴获(jiǎo) 仆倒(pū) 收讫(qì) 为虎作伥(chāng) 迄今为止(qì) 怅惘(chàng) 怙恃(hù) 同侪(chái) 沽酒(gū) 共济(jì) 相形见绌(chù) 咄咄逼人(duō) 常见常用字形的分辨寞(寂寞) 伸(伸张) 膜(隔膜) 申(引申) 栩(栩栩如生) 坦(坦诚) 诩(自诩) 袒(袒护) 邪(邪气) 贸(贸然) 斜(歪斜) 冒(冒险) 盈(盈利) 诙(诙谐) 营(经营) 灰(灰暗) 相(真相大白) 叠(叠床架屋) 像(画像) 迭(迭挫强敌) 罄(告罄) 砭(针砭) 磬(钟磬) 贬(贬低) 附(附和) 震(震撼) 符(符合) 振(振作) 二. 词语解释 1.伫立: 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2.伉俪: 夫妻. 3.风烛残年: 风中之烛易灭. 喻指老人的残年,不久于世. 4.格格不入: 相互抵触. 5.目不暇接: 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 6.耿耿: 老想着,心情不安. 7.释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5篇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 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搜 集的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从20xx年秋季开学至今,我们学校的高一级语文科备课组把课外读写当作学生的一项常规作业来开展。各班语文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每周定量的课外阅读、写读书 笔记,开展多阅读佳作经典、勤练笔、人人争当“读写之星”的活动。 学生根据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每周完成课外阅读2000字以上,摘抄、写读书 笔记800字以上。每周教师要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我们 给活动定个主题:多读书,读好书,让生命溢满书香。目的是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写作水平。 上学期,高一级已经开展了两次“读写之星”的评比活动。从学生写的读书笔记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做好,而且越来越认真、重视,取得的效果还不错。 关于这项常规作业的安排,我们是考虑到一些现实情况,如下。第一,高中三年 的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要有一个总规划、统筹,从高一起就抓好阅读写作,强化阅读写 作训练,一直持续到高三。 第二,金中的学生一贯重理不重文,平时,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理 化学习中去,无暇光顾经典名作,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面狭窄,缺乏积累,思维较简单,看问题不透彻,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写起文章来,语言干巴,内容空洞。阅读 的贫乏,带来了明显的后劲不足。第三,高考能上130分以上的极少,一些语文尖子 生的高考成绩就集中在125到129分之间,这是一个瓶颈,从阅读写作入手,也许能 突破这个瓶颈。 基于上述的情况,我们规划好三年的阅读教学,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同时,引 导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注重素材、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是我们阅读写作教学的一些策略和做法。

2019进入高中如何学习数学语文

进入高中如何学习数学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教好高中数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学会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和善于学习。它不仅指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中能克服困难并能持之以恒;更强调学习者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将思考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学习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而很多从初中进高中后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不理想。 如何学习数学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区别 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学生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还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另外,因为数学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

成板块,便于记忆。 二、数学八环节学习方法 学好数学需要注意抓好下列环节:⑴制订计划,⑵课前预习,⑶认真听讲,⑷及时复习,⑸独立作业,⑹解决疑难,⑺系统小结,⑻课外学习。一个学生只要能够按照这八个环节学习,步步落实到位,那么这个学生就将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成为班上的优秀学生。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 ——黑格尔 三、数学四大要素学习法 把数学知识看成是一个系统,那么数学知识结构具有四大要素,即感知、理解、应用、系统化。具体来讲这四大要素具有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⑴感知:感知是数学学习的开始、是基础,一切数学学习活动只有知道了“是什么”,才能进一步地探索“为什么”从而才能理解和应用知识。⑵理解:为了对一个数学结论能够理解,必须明确它的原理,它的来龙去脉。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结论的解释等,都要弄懂搞明白,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事实的原理。⑶应用:数学教材当中,对例题的总结,练习题的解答,及课外作业的完成过程,都是“应用”掌握的过程。 ⑷系统化:“系通化”指的就是“知识体系”。数学学习材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

|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1—4《烛之武退秦师》) 2、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1—4《烛之武退秦师》)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1—4《烛之武退秦师》)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1—4《烛之武退秦师》) 5、行李:出使的人。原写做“行吏”,后习惯写做“行李”。(1—4《烛之武退秦师》) 6、卿:古代对人的敬称。(1—5《荆轲刺秦王》) 7、竖子:对人的蔑称。(1—5《荆轲刺秦王》) : 8、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1—5《荆轲刺秦王》) 9、七音: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1—5《荆轲刺秦王》) 10、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1—5《荆轲刺秦王》) 11、陛:殿前的台阶。(1—5《荆轲刺秦王》) 12、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1—5《荆轲刺秦王》) 13、郎中:宫廷的侍卫。(1—5《荆轲刺秦王》) 14、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视傲慢对方的姿态。(1—5《荆轲刺秦王》) 15、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终于失败自杀。(1—6《鸿门宴》) \ 16、关中: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1—6《鸿门宴》) 17、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1—6《鸿门宴》) 18、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1—6《鸿门宴》) 19、季父:叔父。(1—6《鸿门宴》) 20、张良: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1—6《鸿门宴》) 21、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1—6《鸿门宴》) 22、河:黄河。(1—6《鸿门宴》) 23、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亚,次。(1—6《鸿门宴》) 、 24、跽:跪直身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1—6《鸿门宴》)

温儒敏最全解析:“新高考”语文的7点变化及应对策略

温儒敏最全解析:“新高考”语文的7点变化及应对策略 2018-10-24 21:55 历史/阅读/高考 10月11日,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教版语文教材及统编本(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以《“三新”与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新教材与新高考》为题,在深圳市作了专场讲座。 目前,高考变动已势不可挡,因势而动的新课标也对语文教学提出诸多要求,然而新高考究竟注重考查学生何种能力?又应当在实践中以何种科学方法应对为宜?希望本篇能助诸君在前行中涤清迷雾…… “高考正在变动,一个是招生制度的改革,一个是考试内容的改革。未来几年,全国高考主要是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科目上有大改革,招生制度的改革还是很谨慎,但其实招生制度改革才是根本性的。 高考改革,对高中老师来说,教学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我提一些建议,完全是个人学术研究的一种看法,而且这个看法可能还不全面。” 新高考 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 五年前,高考语文试卷面大概是6000-7000字,现在已经到8000-10000字。 去年比前年,今年比去年,每年卷面的字数都会略增,基本上是3%-8%的幅度。阅读量大,文字量很大。如果学生总是刷题,阅读速度很慢,无法一目十行,这样是不行的。 那我们教高中语文,怎么办呢?教学中需要把精读略泛快读结合起来,也就是“1+X”(注:下文有详细说明)。 譬如说一篇古文用60%的时间去教,剩下的时间就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古文。我们也要教学生方法,如中轴线、不动唇、不指读等等。 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随着高考命题材料面拓展这一改革,一线教学需要调整思路,让课堂教学多往课外阅读延伸,多鼓励广泛读书,多关注社会,不能处处围绕考试只读那么一个小的范围。 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考试几乎没有鸡汤文,《读者》《意林》等不太有用。

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5篇

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搜集的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1)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凭借教师的语言魅力,牢牢吸引住学生。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要使课堂语言少而精,一定要在课前把握不同课文的特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要设计好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点,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有想解决,往往结果却是什么都解决不好。对讲授每一个问题,也尽可能对用语事先作一番准备,要使用的几个关键词语,应该经过推敲和筛选,提高它对阐释问题的命中率。 处理课堂临时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的“即席”用语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对学生的刺激才强烈,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好处很多,例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语言: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的,几乎都在心底留下了这个旧社会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运用了怎样的鬼斧神工来塑造了这个艺术形

高中语文和数学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和数学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学习 心得体会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叫管璐,是xx学校的学生。下面就由我跟大家分享一些学习语文、数学的心得体会。 先说说语文。我觉得语文的两大关键词就是积累和理解。 首先说积累,积累包括课内的积累与课外的积累。课内的积累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和一些古诗文的默写上面,还有作文中运用课内素材。这些必须全部掌握,就要多看多记,关注课本和回归课本。高三的时候,我们在教室里一般都会有《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遇到不懂的字词或觉得有疑问的字词马上就查,并记到本子里,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比如大家碰见“列祖列宗”这个词的时候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大家能马上反应过来这个“列”是什么意思吗?其实它是各位的意思。那么这个就要求我们发现和积累。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所以课外的积累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留意身边的一些人、一些事,拥有一份关心国家,关心他人的情怀。比如我家旁边有一个制衣厂,名字叫做“领与袖制衣厂”,就是把领袖二字拆开来,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觉得高三不应该是完全封闭的,应该与外面有一些接触。比如我以前的一个习惯就是吃午饭的时候跟爸爸妈妈聊一些学校里的事情,听听他们讲的外面发生的故事,有时还把我听到的一些故事放到作文里。我身边有一些同学,

每到语文考试前就疯狂背书,但是成绩仍然不怎么理想,停滞不前,而有一些同学显得很轻松,平常也不怎么花时间,但是成绩又非常好。在看我觉得这就和积累有一定的关系。我觉得考试前花大量时间疯狂背书,攻克默写填空是不怎么明智的。默写是不是我们上这篇课文或者早读的时候就应该解决的问题,花那么多时间是否会有些本末倒置,默写不过只有8分。我觉得考前更重要的是熟悉熟悉题型和解答过程等等。语文是一门灵动的学科,也有很强的技巧。对于语文的记忆和积累,每次少记几个,多记几次,效率会更高。我觉得少记几个,多记几次是语文和英语记忆的小窍门。 接着说第二个关键词理解。这里就结合语文的题型跟大家说说。语文里面的理解,反映在题目里面就是现代文、文言文、古诗文和作文题目的理解。理解就是让自己最大程度地贴近原作者的所思所想。对于文言文阅读,其实就是做好两个工作,一是课本内的积累,二是做题时要联系上下文。大家可以在课外找一些文章,当时我周围的许多同学都会读《古文观止》和读一些高考的文言文篇目,增强语感。这不仅对文言文很有帮助,并且许多同学还渐渐喜欢上古代文学。 对于古诗文现代文来说,其他的就不多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题型的分类整理。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并且一定要大家亲手做。怎么做,就是拿做过的题目和答案进行题型分类,特别是拿高考原题。比如题目是考察文章内容,文章主旨思想,文章结构,还是其他方面,考察这些点,它的问法有什么异同,问法不同,答案有哪些异同。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规律,也就能形成许多答题的模板,包括从哪

高中语文前五册课文整理

高中语文前五册课文整理!! 第一册 第一单元 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独特的。青年毛泽东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居里夫人站在智慧的高地,坚守理性的美丽。即使是普通人的生命也各有其精微和美妙,不可重复。体悟创造生命之美,是每个生命个体的意义所在。 一、沁园春·长沙 “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这是柳亚子先生赠毛泽东主席的词句,可谓对 毛主席诗词的千古定评。《沁园春·长沙》意境开阔,气势宏大,是诗人气质和革命气度的完美结合。 鉴赏这首词,要反复诵读,理解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特点,感受毛

泽东早年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二、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百多年前,年轻的居里夫人经历了长久的艰辛,发现了一种闪烁着蓝色荧光的放射性 元素——镭,由此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遗产。在这篇表现和赞美人物崇高精神的文章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居里夫人的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辉,渐渐靠近她的高贵的心灵。 文章朴素大气,意蕴丰赡,精彩的比喻不时涌出。 三、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第二单元: 亲情出于人的自然本性,与生俱来。“边城”里亲人的爱,自然、明净而深沉,甚至令人伤感。母爱更是无私,博大,子女永远无法全然报答。我们要细心领悟亲情,学会感恩,让美好的感情贮满心灵。

《边城》 清丽的语言、抒情的调子,传达出作者对真善美得最深切的追求。祖孙之间相依为命的亲情,少女成长中的伤感,乃至与过渡人之间的淳朴乡情,都是那样的优美、自然和合乎人性。 《合欢树》: 伟大的母爱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然而看过《合欢树》,我们依然为之唏嘘不已。母亲不仅给了作者第一次生命的资格,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勇气。合欢树是一段生命体验的见证,在它的生长中,母亲的身影无处不在。 《合欢树》是作者用刻骨铭心的体验写就的独白式的文字,看似淡然的叙述背后,是作者难以抑制的悲伤和思念。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浅谈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 目前,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在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方法以及教师教学方式方面给出了建议。根据新课标要求,为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经验与做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课堂教学环节入手探索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在此提出,供大家参考。 一、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探索 1.演讲的形式。 学生课前自主准备演讲内容和形式,可以讲故事,可以背诵散文名句或名段,可以背诵古诗词……通过课前演讲,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2.积累知识的形式。 学生每天理解并记忆10个左右的成语,或阅读一首诗歌或短文,这样长期坚持,必将大大增加知识储备,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语的探索 课堂导语要短小精妙,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就说过:“课的开始,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便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状态之中。 2.短小精悍,触及重点。 课堂上的导语不仅要短,还要触及重点,切中要点,将学生一下子就引导到教学的枢纽地带,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学目标。 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设计导语时,教师除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三、教学过程的探索 1.课堂提问。

高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高中语文培训心得(2119字) 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语文新课程的学习中,我颇有收获。一、在语文新课程中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同时着眼“全面”。 语文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 的语文素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抓“尖子生”,不能只针对一小部分学生安排教学计划。教师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既要给优生“发展性匹配”,即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识和新方法,让学生感知最新信息,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又要给中差生“适应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断获得成功,逐步增强信心,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切实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备课包括教材内容的加工,课外信息的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启发性问题和讲解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要统筹考虑。备课给各层次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上课时还要机动灵活地落实。每节课要通过对学生的质疑、答疑、讨论或练习等判断学情,了解每个学生新的“惑”和新的,

使教学有的放矢。依据层次目标,设计有梯度的问“需” 题或训练题,要遵循以下三个前提: 1、掌握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使设计的问题和训练题 与之“衔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2、能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各层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3、使学生有认识上的困难,值得思考与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证使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全面充分地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争取大面积 地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全面”指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读写听说每一方面又有多种方式。读,学生可以朗读、默读、读熟;教师可以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体验和感受。学生也可根据内容略读或精读。学生精读时要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点和看法等,并在“讨论”和“训练”时,说或写出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讨论、互助,排除学生对课文理解、领悟的障碍。在讨论时让学生见仁见智,遇到有价值、有话可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辩论,活跃学生思维,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辩论双方(或多方)必须要专注地听,听出对方的观点,听出对方的漏洞,还要在听的过程中观颜察色,辨析语气语调等;辩论时,学生必然要快速及时地组

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

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指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根本属性。它对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制约作用。语文课程性质的演变过程,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过程。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二是什么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三是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1 )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叶老的“工具论”把语文课程定性为基础工具,认为语文是学习其它一切学科的工具,这个论断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只有学会熟练地使用语言,才能进行的阅读与表达,这是其它学科学习所必备的条件。有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解答数学应用题中起主要作用。尽管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对于成功地解答应用题都起作用,但阅读能力比计算能力起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说,学生阅读能力强,他的数学成绩也会相对地好,由此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凡是以言语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其学习成绩与语言学科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 那么,作为学习语言的语文课程,如何充分发挥其认知工具的作用呢?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利用这些能力进行语言交流、解释和记忆。这种认知工具具有再认知的特点,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文能力,才能再学习。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自学方法。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两者密不可分,又因为任何学习方法都是和思维方法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获取自学方法的过程。学生一旦获得了自学的方法,就能大大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第二,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和数学都是属于工具性课程,那么,这两门课程在体现工具性的作用上有什么不同呢?数学是通过对数与形的计算来体现工具作用的;而语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编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编 《烛之武退秦师》(一P16)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因为贰:从属二主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假如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犹:尚且 4.许之(答应了这件事)许:答应 5.郑既知亡矣既:已经 6.越国以鄙远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7.焉用亡郑以倍邻 焉:何用:介词,表原因倍:增加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9.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10、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11、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许:答应给予济:渡河 1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弱 13、唯君图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15、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凭借敝:损害 16、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 17、以乱易整易:代替 18、吾其还也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荆轲刺秦王》(一P18) 1、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假如没有谒:请 4、秦王购之千金购:重金征求 5、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 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毒 7、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 8、秦王必喜而善鉴臣善:好好地 9、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把:握,抓住揕:刺10.燕国见陵之耻见:被陵:侵犯、欺侮 11.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1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13.以试人,血濡缕濡:浸湿,沾湿 14.人不敢忤视忤:逆 15.往而不反,竖子也竖子:对人的蔑称 16.入不测之强秦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17.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辞决:辞别,告别18.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19.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20.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并、列给:供 21.唯大王命之唯:“希望”的意思

新高考高中语文试题原创卷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如今很多基层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本领恐慌”。很多人觉得自身知识、素养、眼界、能力跟不上形势变化,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其实,基层干部感到一些本领恐慌不是坏事,多一些学习意识,增强紧迫感,才能在一线干好工作。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 风云变幻,时移世易。我国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各级领导干部产生本领恐慌以及由此带来的紧迫感与日俱增。 ——新华社新媒体材料二: 适当的“本领恐慌”是一个“增压器”,既能产生压力,也能提升动力。但是,一些领导干部患上了“本领恐慌症”,主要症状可以概括为“三化”:观念钝化、知识老化、能力弱化。观念钝化则“不想为”,知识老化则“不善为”,能力弱化则“不能为”。领导干部一旦“为官不为”了,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会产生巨大伤害。只有找到了病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人民论坛网材料三: 当前很多基层领导干部对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非常了解,讲起理论“头头是道”,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却与实际脱节。比如,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党的理论和大政方针的把握只停留在概念的表层意义上,不能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导致一些良好的发展理念不能落地生根,发展成效不能很好彰显。 新时代对于发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基层领导干部“身心并用”,但有的领导干部身体步入新时代,思维却仍停留在旧有的、传统的方式上。思维方式转换的滞后性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领导干部在新环境下创新能力的不足。 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在改革创新和推进工作中,对政策把握不够精准,应变能力不足,应对方法捉襟见肘,“手里掐着政策,桌上摆着文件”,在狠抓落实上缺乏手段和方法创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要求。 新时代需要在新技术革命的制高点上推动产业升级、发展转型,一旦基层领导干部对这些方面的“嗅觉”差,就可能错过发展的大好机遇。有些基层领导干部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成果,由于“接触少、存货不多、不会用”,不能及时推进新兴产业和服务的配套管理建设、实现实体经济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对接。 随着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在法治框架内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简单粗暴地 回应群众的利益关切,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加深了群众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隔阂。更有甚者对公众情绪的表达具有一种天然的恐惧,集中表现为害怕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缺乏接受群众监督落实的意识,尤其在面对群众诉求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缺乏有效应对方法和手段,缺少依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人民论坛网《基层领导干部的本领恐慌具体表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基层干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并因此引发本领恐慌,导致很多人觉得自身知识、素养、眼界、能力跟不上形势变化。 B. 既能产生压力,也能提升动力的“本领恐慌”能够使基层干部增强紧迫感, 便于基层干部在一线干好工作。 C. 领导干部患上了“本领恐慌症”,主要症状为“三化”:观念钝化、知识老化、能力弱化。观念钝化则“不想为”,就会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会产生巨大伤害。 D. 很多基层领导干部虽然对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非常了解,但是不能因地制宜地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导致一些良好的发展理念无法落地生根。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论述了本领恐慌的危害和解决办法,既有理论认知也有具体分析,增强了文章的客观性。 B.材料一引用毛泽东的观点,表明了本领恐慌与经济恐慌和政治恐慌不同,并用“铺子”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本领恐慌的含义及其危害。 C. 虽然材料二谈到了本领恐慌的促进作用,但是一些领导干部的“本领恐慌症”却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巨大的伤害。 D.材料三从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基层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具体表现,使读者对于基层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危害有了直观的认识。 3.通过对三则材料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A. 我国进入新时代, 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 各级领导干部产生本领恐慌以及由此带来的紧迫感与日俱增,故应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和素养。 B. 基层干部感到本领恐慌不是坏事, 可以增强学习意识, 增强紧迫感。而过度的本领恐慌则会带来危害。 C.面对“本领恐慌症”,只要找到了病因,明确自己的定位,发现自身的问题,就能“对症下药”,化解“三化”问题。 D. “手里掐着政策,桌上摆着文件”,基层领导干部如果对政策把握不够精准,应变能力不足,会让国家的政策难以落实。 4.结合材料三,谈一谈基层领导干部应如何克服本领恐慌?(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诗,完成5-6题 好的故事 鲁迅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 海城市高中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命题:腾鳌高中张元世审校: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5篇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一:参加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10月14—25日,有幸参加了杭州师范大学举办的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研究专题培训班学习,按照学习计划我有序地完成了培训学习的任务,收获颇多。 在这期间,共观摩了来自四所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八位优秀语文老师精彩而有特色的优质课;还聆听了三位大学教授和六位特级教师或省内名师的讲座。他们是构建浙派语文教育的领军人物和理论的创导者。从张纪良特级教师处,看到了一位名师的成长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乐趣无穷,榜样的力量在激励着自己;胡勤等老师的讲座,又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理解;王光龙教授的讲座从一定理论高度对语文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做了阐述,加深了对学习方式转变的认识;彭小明、蔡伟两位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具体实践操作的指导,深入浅出,非常有指导意义;另外四所重点高中的教研组长的讲座,体现了各自的语文教学的特色,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由衷感谢组织者的精心安排。 当中感受最深的是杭二中钱增兴特级教师的讲座,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钱老师《阅读教学设计主问题策略探究》讲座,从两大方面做了阐述。一是课堂教学问题,二是主问题设计三步曲。有理论研究,又有具体事例分析,既有高度,又有实际操作,非常实用。试摘录部分观点:教学中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称之为“主问题”设计。它是对大面积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1、“主问题”是对文本的概括和提炼,是一种整体阅读的问题设计。 2、“主问题”是在教师对文本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设计的,几个重要的“主问题”之间,是科学有序。 3、“主问题”的设计着眼于学生长时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所以,“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质高意远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具有“一问抵许多问,一问领多思”效果。然而,“主问题”的设计必须关注语文学习的读、写、说、思活动,关注学生更全面更自主的发展。因此钱老师将主问题设计概括为九个字,即聚焦准、脉络清、探究深,非常准确。 杭二中两位老师的公开课正好是钱老师这一教学理念的很好注脚。如上《记念刘和珍君》的老师,整堂课紧紧抓住两个词语:哀悼和愤怒,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教学非常完整流畅,赏心悦目。 另外还引发我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就是多媒体与黑板的关系。自从使用多媒体以来,许多老师就很少甚至不用多媒体了,所有的内容都在课件上,意味着所有内容都有了老师的预设,对课堂的生成置之不理或一棍子打死,因为不那样就与原来不一致了。而杭二中两位老师的幻灯片都不超过十张,而都使用了黑板,我想这是主问题策略的必然:主问题用多媒体显示,这是预设;小问题不能都做预设,要那样就禁锢了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思考。 通过学习有了很多的想法,但思考都还不成熟。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专家们地引领、点拨,是对我原有的教育观念的一次“洗脑”,摒弃了许多旧观念,旧方法,给予我的是更多的反思、

高考语文《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 人教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用)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