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P化学 Chemistry 教材 书 Raven Biology Correlation

AP化学 Chemistry 教材 书 Raven Biology Correlation

医用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习 题 解 答 第一章 溶 液 1. 温度、压力如何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2. 何谓亨利定律?何谓气体吸收系数? 3. 亨利定律适应的范围是什么? 4. 20℃,10.00mL 饱和NaCl 溶液的质量为12.003g ,将其蒸干后,得到NaCl 3.173g 。求: (1)质量摩尔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Cl 的相对分子量为:58.5 NaCl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05424.05.58173 .3=== (1) NaCl 的溶解度:)100/gNaCl (93.35100173.3003.12173 .3水g =?- (2) 质量摩尔浓度:).(143.61000 /)173.3003.12(5.58/173.31-=-== kg mol W n m B B (3) 物质的量浓度:).(424.51000 /105.58/173.31-== L mol V n c B B 5. 将8.4g NaHCO 3溶于水配成1000mL 溶液,计算该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HCO 3相对分子量为:84 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1.084 4.8=== Na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1.01000 /10001.01-=== L mol V n c B B 6. 欲配制10.5mol ·L -1 H 2SO 4 500mL ,需质量分数为0.98的H 2SO 4(密度为1.84)多少毫升? 解: H 2SO 4的相对分子量为:98 所需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mol V c n B B 25.51000/5005.10=?=?= 设所需的0.98的H 2SO 4V (ml ),则H 2SO 4溶液的质量为V ×1.84(g ),所以含有的纯H 2SO 4为V ×1.84×0.98(g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精选版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精选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化学学科的上述特征,对新时期化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课程性质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图所示。 1.依据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 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具体体现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并据此制订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课程实施建议。

医用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习 题 解 答 第一章 溶 液 1. 温度、压力如何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2. 何谓亨利定律?何谓气体吸收系数? 3. 亨利定律适应的范围是什么? 4. 20℃,10.00mL 饱和NaCl 溶液的质量为12.003g ,将其蒸干后,得到NaCl 3.173g 。求: (1)质量摩尔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Cl 的相对分子量为:58.5 NaCl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05424.05.58173 .3=== (1) NaCl 的溶解度:)100/gNaCl (93.35100173.3003.12173 .3水g =?- (2) 质量摩尔浓度:).(143.61000 /)173.3003.12(5.58/173.31-=-== kg mol W n m B B (3) 物质的量浓度:).(424.51000 /105.58/173.31-== L mol V n c B B 5. 将8.4g NaHCO 3溶于水配成1000mL 溶液,计算该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HCO 3相对分子量为:84 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1.084 4.8=== Na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1.01000 /10001.01-=== L mol V n c B B 6. 欲配制10.5mol ·L -1 H 2SO 4 500mL ,需质量分数为0.98的H 2SO 4(密度为1.84)多少毫升? 解: H 2SO 4的相对分子量为:98

所需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mol V c n B B 25.51000/5005.10=?=?= 设所需的0.98的H 2SO 4V (ml ),则H 2SO 4溶液的质量为V ×1.84(g ),所以含有的纯H 2SO 4为V ×1.84×0.98(g )。 25.598 98.084.1=??==V M m n B V =285.3ml 7. 某病人需要补充钠(Na +)5g ,应补给生理盐水(0.154mol ·L -1)多少毫升? 解: 设需要生理盐水Vml ,则含有NaCl 的物质的量为:V ×0.154/1000(mol ),所以含有的 Na +的物质的量为:V ×0.154/1000(mol )。 5gNa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217.023 5 === V ×0.154/1000=0.217 V =1409.1(ml )。 8. 下列溶液是实验室常备溶液,试计算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 (1)浓盐酸(HCl )相对密度1.19,质量分数为0.38。 (2)浓硝酸(HNO 3)相对密度1.42,质量分数为0.71。 (3)浓硫酸(H 2SO 4)相对密度1.42,质量分数为0.98。 (4)浓氨水(NH 3)相对密度0.89,质量分数为0.30。 解: (1) 设有浓HCl 体积V =1000ml ,则浓HCl 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19(g ),所 以纯HCl 的质量为:m =1000×1.19×0.38(g ),纯HCl 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19×0.38/36.5(mol ) 浓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设有浓HNO 3 体积V =1000ml ,则浓HNO 3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42(g ),所 以纯HNO 3的质量为:m =1000×1.42×0.71(g ),纯HNO 3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42×0.71/63(mol ) 浓HNO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1 63 /71.042.110001-=??==L mol v n c (3) 设有浓H 2SO 4 体积V =1000ml ,则浓H 2SO 4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84(g ), 所以纯H 2SO 4的质量为:m =1000×1.84×0.98(g ),纯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84×0.98/98(mol ) 浓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 设有浓NH 3 体积V =1000ml ,则浓NH 3的总质量为:m 总=1000×.0.89(g ),所 以纯NH 3的质量为:m =1000×0.89×0.3(g ),纯NH 3的物质的量为:n =1000×0.89×0.3/17(mol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化学_九年级(上册)_-教师教学用书(附课本习题答案及讲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 价值。 2.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绪言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像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使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课本基本知识点汇总(上册)

上册知识点总汇(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一种_______,主要是由和组成。空气的成分得出按_________分数计算,大致是______占21%,氮气占_____,_______占0.94%,_______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空气污染可分为两类,有害气体如、、等和粉尘。污染源有_________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________,汽车的等。NO2、 SO2进入大气后,易形成_________。防治污染的方法:、、 注意:空气质量日报计入空气污染物的有害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和______。二氧化碳虽能造成温室效应,但不是质量日报所报告的。 3、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使用的药品是,该物质燃烧时有大量的______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_______,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以上实验测定氧气的含量往往偏低,引起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①;② ③;④ 该实验不能用燃烧后生成_________的物质(如碳、硫等)代替红磷,也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因为。 考点二、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溶于水,液态和固态的颜色为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的化学性质的气体,具有________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氧气不足,碳与氧气反应则生成__________。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火焰,生成一种 的气体,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____色的________(填化学式),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 注意:在硫燃烧的集气瓶中要加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铁燃烧的集气瓶中加水或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氧气的两个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4、危害:氧气对人也有有害的一面,如缓慢氧化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火焰是气态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特有现象。一般可燃性气体和熔沸点较低易汽化的固体、液体,燃烧时有火焰,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易汽化的固体物质,如_______、_______等,燃烧时没有火焰。 考点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氮气和氧气的不同,属于变化)

医用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略; 2. 略; 3. 液NH 3既是酸又是碱;因在此反应中液NH 3既是质子的接受体又是质子的给予体;NH 3中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高,接受质子的能力强。 4. 略。 5. (1)双键,烯烃,sp 3,sp 2;(2)羟基,酚;(3)羟基,醇;(4)叁键,炔,sp 。 第二章 1.(1)2, 2-二甲基丁烷 (2)2, 3, 5-三甲基庚烷 (3)2,4-二甲基-5-异丙基壬烷 (4)3,4-二甲基-5-乙基辛烷(5)2- 乙基-1 -丁烯 (6)3, 5 -二甲基- 3- 庚烯 (7)4 –-乙基 - 2 – 己炔 (8)3,3-二甲基-1-戊炔 (9)4-甲基-1-庚烯-5-炔 2. (9种) 3. (6种) (CH 3CH 2)2C (1)Br CH 2Br CH 3CH 2CH (2) Cl CH 3(3)CH CHCH 2CH 3CH 2CH 3 6. (4)CH 2BrCH 2CH 3(5)CH 3C O CH 3 CH 3 CH (6)CH 2Cl CH 3CH 2CH (7)OH CH 2OH (8)CHO CH 3CH 2CH (9)OH CH 3 8.CH 3 CH CH CH 3 CH 3 CH 2 CH CH 2 9.(B ) CH 3CH 2CH 2CH 2CH 3(A )CH 3CH 2CH 2CH CH 2 (C )CH 3CH 2CH 2COOH (D )CH 3CH 2CH 2CHO (E )HCHO CH CH 3 CH 2 Cl 2CH CH 2CH 2 Cl 10. CH 2CH CH C CH CH 2 2243 2CH 2CH CH CH 2 CH 2 CH CH CH 2CH 2Cl ? CH CH 2 CH 2 Cl +

教育资源 初中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试用课本 化 学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沿海地区 编

本套教材是受国家教委的委托,依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试用稿)”编写的。教材编写立足于当代我国,特别是沿海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的实际,着眼于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素质,在编排体系和内容结构上力求创新。经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本套教材已被确认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推荐全国选用。 初中化学教材分《化学》和《化学实验》两册。此外,编有《化学课外自学训练》、《化学教学参考书》。本书初版于1995 年,这次再版时,按“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作了修订。 初中化学教材编委会由江琳才任主编,龚行三任副主编,刘立寿、吴琦、陈章盛、高永裕、曾灼先任编委。《化学》第一版的执笔人是:刘立寿、江琳才、陈章盛、龚行三;第二版修订由江琳才完成。 本教材初稿编出后,承梁英豪、梁远明、郭素文、蔡传哲等同志评审,并有许多同志提供了图片或意见,特此致谢。我们要特别感谢广大的积极使用和支持本教材的中学老师们,他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本版修订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意见。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沿海地区) 编写委员会

当同学们翻开这本书,开始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大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譬如,化学是什么?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好化学? [实验0-1] (1)“喷雾显字”事先用毛笔蘸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待干后,用装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发生的现象。 (2)“钠珠戏水”切取一小块金属钠①,用滤纸揩干表面的煤油,投入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发生的现象。 以上两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实际上都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这些变化和大家在物理课中学习过的碘的升华、酒精蒸发等变化不同。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实验0-2] 取冰一块,放在烧杯里,加热使冰熔化。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干净的玻璃片放在烧杯口上方,观察发生的现象。 大家知道,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仍然是水,见图 0-1。铁熔化成铁水,或铸成铁锅,仍然是铁。固态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仍然是蜡。在这些过程中,物质的形状和状态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其它新物质。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衣服由湿变干、云层化雨、玻璃由整块碎成小块、花香四溢等。 2.化学变化 [实验0-3] 取一段镁条,经砂纸擦亮后,用坩锅钳夹住,点燃。观察镁条的燃烧现象(见图0-2) 〈观察〉 (1)镁条燃烧前是______色的______。 (2)镁条燃烧时,发出______光,并且______热。 (3)镁条燃烧后生成的是______色的______状物质。 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大量放热,并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氧化镁,这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这个变化可用文字表示如下: 镁+氧气氧化镁 (Mg)(O2)(MgO) 式中括号里给出的是相应物质的化学符号。 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在镁条燃烧的实验中,哪种现象最能说明镁条发生了化学变化? (A)发出耀眼白光(B)大量放热 (C)生成新物质氧化镁(D)形状改变 铁器生锈、蜡烛燃烧、燃放烟花和照相底片感光等都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变化的共同特征是:物质的本质发生根本变化,产生出性质完全不同的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第10页: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7)酒精能燃烧。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酒精能挥发。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答: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能溶解在水和油中。 第23页: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A B C D 【分析】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实验操作。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解析(全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参考(全册) 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P10 习题:1、(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2、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3、(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 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9月补考《医用化学》考查课试题-学习资料答案

2020年9月补考科目:医用化学补考--医用化学补考 学校名称: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单选题 1.下列化合物不属于脂环烃的是(分数:1分) A--环己炔 B--2-甲基环己烯 C--甲苯 D--1,2-二甲基环己烷 [正确答案]:C 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分数:1分) A-- HCOOH B--CH3COOH C--CH3CH2OH D-- CH3CHO [正确答案]:D 3.一封闭系统,当状态从A到B发生变化时,经历二条任意的途径,则(分数:1分) A--Q1=Q2 B--W1=W2 C--Q1+W1=Q2+W2 D--Q1-W1=Q2-W2 [正确答案]:C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分数:1分) A--所有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都等于零 B--氧气和氮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热都等于零 C--二氧化碳的标准摩尔燃烧热等于零 D--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热就是气态水的标准摩尔生成热 [正确答案]:D 5.通常市售的硫酸是密度为1.84kg·L-1,它的物质的量浓度c(H2SO4)为18 mol·L-1,H2SO4的质量分数是(分数:1分) A--86% B--49% C--1 D--0.96

[正确答案]:D 6.下列物质哪一种物质的溶液的pH与浓度基本无关?(分数:1分) A--NH4CN B--Na3PO4 C--NaAc D--H3PO4 [正确答案]:A 7.用半透膜将两溶液分开,其溶剂渗透方向错误的是(分数:1分) A--向渗透浓度高的方向 B--向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多的方向 C--向渗透压力高的方向 D--向单位体积内溶质粒子数多的方向 [正确答案]:B 8.下列混合溶液中,不属于缓冲溶液的是(分数:1分) A--0.1mol·L-1H3PO4与0.15mol·L-1NaOH等体积混合溶液 B--30mL0.1mol·L-1KH2PO4与20mL0.15mol·L-1Na2HPO4溶液 C--30mL0.1mol·L-1HAc与20mL0.15mol·L-1NaOH溶 [正确答案]:C 9.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抗酸成分是(分数:1分) A--H2PO4- B--HPO42- C--H2CO3 D--HCO3- [正确答案]:D 10.用ΔrGm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条件是(分数:1分) A--等温 B--等温等压 C--等温等压且不作有用功 D--等温等压且不作膨胀功 E--等压 [正确答案]:C 11.反应CO(g)+H2O(g) CO2(g)+ H2 (g)在某温度时的=0.50,当各物质分压都为200kPa时,反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0月补考《医用化学》考查课试题【辅导资料答案】

科目:医用化学试卷名称:2020年10月医用化学补考 学校名称:中医大网络教育 提示:每学期的题目都会有变化,请确保本资料是您需要的在下载!! 单选题 1.下列化合物不属于脂环烃的是(题目总分:1分) A--环己炔 B--2-甲基环己烯 C--甲苯 D--1,2-二甲基环己烷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C 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题目总分:1分) A-- HCOOH B--CH3COOH C--CH3CH2OH D-- CH3CHO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D 3.一封闭系统,当状态从A到B发生变化时,经历二条任意的途径,则(题目总分:1分) A--Q1=Q2 B--W1=W2 C--Q1+W1=Q2+W2 D--Q1-W1=Q2-W2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C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题目总分:1分) A--所有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都等于零 B--氧气和氮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热都等于零 C--二氧化碳的标准摩尔燃烧热等于零 D--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热就是气态水的标准摩尔生成热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D 5.通常市售的硫酸是密度为1.84kg·L-1,它的物质的量浓度c(H2SO4)为18 mol·L-1,H2SO4的质量分数是(题目总分:1分) A--86%

B--49% C--1 D--0.96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D 6.下列物质哪一种物质的溶液的pH与浓度基本无关?(题目总分:1分) A--NH4CN B--Na3PO4 C--NaAc D--H3PO4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A 7.用半透膜将两溶液分开,其溶剂渗透方向错误的是(题目总分:1分) A--向渗透浓度高的方向 B--向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多的方向 C--向渗透压力高的方向 D--向单位体积内溶质粒子数多的方向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B 8.下列混合溶液中,不属于缓冲溶液的是(题目总分:1分) A--0.1mol·L-1H3PO4与0.15mol·L-1NaOH等体积混合溶液 B--30mL0.1mol·L-1KH2PO4与20mL0.15mol·L-1Na2HPO4溶液 C--30mL0.1mol·L-1HAc与20mL0.15mol·L-1NaOH溶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C 9.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抗酸成分是(题目总分:1分) A--H2PO4- B--HPO42- C--H2CO3 D--HCO3-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D 10.用ΔrGm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条件是(题目总分:1分) A--等温 B--等温等压 C--等温等压且不作有用功 D--等温等压且不作膨胀功 E--等压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内封版权页编写人员目录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课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 课题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题3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课题1 氧气2 课题 制取氧气课题3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水的组成课题1

分子和原子2 课题 水的净化3 课题 爱护水资源课题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品质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

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要掌握的知识点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圆柱形、乳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马边第一初级中学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摘要如何在化学课程中融入化学史,一直是化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关注的重要内容。化学课程融入化学史表现在各个层面,化学教科书中的融入是一个中间环节,它既是教育理念、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又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史的提示和指导。本文从教科书中化学史的内容、呈现方式、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学习方式等几个角度,对我国义务教育4个版本化学教科书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当展现科学家形象;描述真实的科学发展过程;寻求内史与外史的有机整合;内容组织时考虑多种学习活动方式的结合几个教材编写建议。 关键词教科书化学史分析 由于化学史教育内容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化学课程中融入化学史,一直是化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关注的重要内容。 化学课程融入化学史教育内容表现在各个层面,教育理念上的倡导,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教科书中的融入和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化学教科书中的融入是一个中间环节,它既是教育理念、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又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育内容的提示和指导。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为教师和学生展现了怎样的化学史?化学史教育内容在化学教科书中的量、呈现方式和组织功能又是怎样的?对此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对教科书中化学史内容的灵活、能动使用,也能为教材编写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融入化学史的统计分析 本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的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R1)、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R2)、广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G)、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S)4个版本的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为分析 对象。参考Laurinda Leite的分析量表[1] ①,结合我国化学教科书的具体状 况,设计了4个相关维度:所呈现的化学史内容、呈现方式、化学史内容在教科书中的地位以及化学史内容的学习方式,并且对每个维度都进行了细化,设计了它的下位尺度。在此基础上对所选教科书中的化学史内容进行了分析。

智慧树知道答案医用化学课后作业答案.docx

智慧树知道答案医用化学课后作业答案问:曾国藩的“不要钱、不怕死”六字出自于《与湖南各州县公正绅耆书》。() 答:错误 问:梁启超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著有《饮冰室合集》。()(4.0分) 答:正确 问:在拉普拉斯的专著《天体力学》的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序言里,都谈到了什么? 答:暗星 问:治乱世当用重典是曾国藩的治世思想。() 答:正确 问:关于《红楼梦》后半部分的写作情况可以由脂评本提供给我们。() 答:√ 问:()著有《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作者。 答:李约瑟

问:赤潮发生后,蓝细菌大量死亡的时候会导致水中氧气含量大幅度增加,对水中其他生物产生威胁。() 答:错误 问:波兰钢琴学派对民间音乐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本民族音乐的特点。 答:正确 问:调查计划是调查安排的依据,调查安排是调查计划的具体化。 答:正确 问:发现正电子的科学家是杨振宁和李政道。() 答:× 问:()是中国第一位国际科学史主席。 答:刘钝 问:()是湘军为解决运输问题而专门设立的。 答:长夫 问:美国学派只吸取德奥学派的精华加以融合。 答:错误

问:西多奥里把威廉奥卡姆的实验法应用到对虹的观察中。() 答:× 问:湘军新制中对于兵源的要求非常严格,规定有农夫土气者不可录用。()答:× 问:湘军新制中,绅士、文生是军官主要担任者。() 答:√ 问:()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答:诗歌、绘画、音乐、建筑 问: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是 ( ) 。 答:第一空:人文主义 问: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提出,爱与性的关系是什么? 答:节制 问:戏剧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复杂。() 答:×

医用化学第二版答案

医用化学第二版答案 【篇一:医用化学习题答案】 lass=txt>(1) 3-甲基-5-炔-1-庚烯(2)(e)-4-溴-3-庚烯(3) 1-异丙基-2,4-环己二烯(4)顺-1-甲基-4-叔丁基-环己烷 (5)顺-1-苯基-1-丙烯;或(z)-1-苯基-1-丙烯(6)2,6-二甲基 萘 2、(1) cl cl cl cl clclcl (2) 2+24 oh o ( 3) hbr br (4) 1 br + br2 + br 4、 先加入agno3溶液,环己基乙炔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炔银沉淀;再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环己基乙烯使其褪色;与br2/febr3加热 反应,其中2-环己基丙烷不反应;与kmno4反应,甲苯使溶液褪色。5、 为 2 cooh kmnocooh no2 +

6、(1) 3)2 23 (2) h33)3 no2 3 (3) 3 第八章 pp106 2、(1)37c2h5 br h c3h7 r (2) 37 c2h5 h brc3h7 s 4 3 h oh ch3 r (3) ch3 hclh br c2h5 (4) cooh hohho hcooh 第九章 pp114 3 ho

h ch3 s 5 【篇二:[护理学专科]医用化学习题册答案】 ss=txt>专业:层次: 无机部分 第一章溶液 一、是非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入括号) 相等( - ) 4.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所得溶液在临床上必定是等渗溶液( + ) 5.临床上,渗透浓度高于320 mmol?l-1的溶液称高渗液( + ) 6.在相同温度下,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与0.3 mol?l-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是相等的( + ) 二、选择题 1.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 a.葡萄糖b.naclc.cacl2d.无法比较 3.使红细胞发生血栓的溶液是() a.葡萄糖 b.nacl c.cacl2d.无法比较 a.葡萄糖 b.nacl c.cacl2d.蔗糖 三、填充题 为___________ kpa,红细胞在该溶液中会产生________现象。 2.产生渗透现象的必需条件是(12渗透方向为。 产生________现象。 四.计算题 中由葡萄糖所引起的渗透压。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一、是非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入括号) 1.当温度升高,总分子数增加,使反应速率加快() 2.对同一反应,不管用哪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其反应速率的大小都 完全一样() 3.对于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等于一() 4.内能的绝对值无法精确测定()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解析(全册)教学内容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解析(全册)

精品文档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参考(全册) 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P10 习题:1、(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2、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3、(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 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