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教版 第六章 溶解现象 教案

上教版 第六章 溶解现象 教案

上教版  第六章 溶解现象 教案
上教版  第六章 溶解现象 教案

第6章溶解现象

)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

;②。

)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 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

共同讨论分析]: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E ,F 。

(2)蒸发溶液应选用的容器是(填仪器序号),在粗盐提纯实验中,

(填操作名称)。用提供的仪器进行以上两项操作时,都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某课

﹪的硝酸钾溶液用于配制营养液。

1.0g/cm3)

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

%的浓硫酸。试计算:

与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能制得氢气质量为多少?

饱和溶液

____________的方法结晶。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将

t℃,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水的味道(溶解现象)

活动生成玩水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了解水的特性是不容易的。应该通过实验、操作,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的特性一一显露出来,让幼儿在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中理解水、认识水。物质在水中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本活动旨在通过体验水的味道的变化让幼儿探究、了解某些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物理现象。采用变魔术的形式,是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的;让幼儿在探索后通过标记记录两种“变”的方法,实际上是对科学探索方法的隐性引导,激发孩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相同的结果。孩子们在活动中始终充满好奇,积极探索,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白糖、橘子粉、草莓粉溶解在水里后水会变味。2.通过操作感受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物理现象,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达出来。3.愿意参加实验活动,对实验操作有兴趣。活动准备1.水壶,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标记图。2.白糖、橘子粉、草莓粉每组一份。活动过程一、观察、尝试活动,导入主题。1.让小朋友品尝白开水。师:这是小朋友们平时喝的水。有没有什么味道?介绍:这是白开水,淡淡的,没有味道。我们每天都要喝适量的白开水,身体才会健康。(很多孩子不喜欢喝白开水,所以有必要在生活中经常提醒孩子多喝白井水,知道这样有利于健康。)2.感知水的奇妙。教师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后将白糖和水混合,然后让小朋友猜猜水会变成什么味道。教师语言参考:我是魔术师,我来变魔术:“摇摇摇,变变变,一二三,变!”(用变魔术的方法能激起小朋友更大的兴趣,还可以不让他们看到老师的操作过程,避免他们操作时都按老师的方法,没有自己的探索和思考。用儿歌形式的语言实际上是让糖有溶解的时间。)请个别小朋友尝一尝,告诉大家水变成了什么味道。(让小朋友尝时一定要注意卫生,每人一只杯子。)3.交流谈话:淡淡的水怎么会变成甜甜的水?根据幼儿的反应再次加入糖:用小勺取一点糖,放在杯子里,“摇摇摇,变变变,一二三,变!”观察糖到哪里去了?4.小结:糖碰到水,就被水溶解了,眼睛看不见它了,可是用嘴巴一尝就能尝到它的甜味。二、幼儿探索:变甜甜的水1.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只杯子,用白糖把淡淡的水变出甜甜的水。(提供的杯子上可以贴上不同的标记,便于小朋友在二次操作时都认好自己的杯子,保持卫生。并提醒孩子:“轻轻地拿哦,太用力了杯子的肚子会瘪的。”)2.交流:你刚才是怎么变的?先拿什么?然后做什么?加什么?用标记图表示出幼儿操作的过程。(空杯子一加糖一加水一糖水;空杯子一加水一加糖一糖水。)(科学活动是为了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科学规范的操作是孩子学习的基础。用标记图展示两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们直接感受到不同的顺序,同样的结果。)3.小结:真奇妙,淡淡的水中加入糖就变成了甜甜的糖水。三、再次探索:变不同味道的水1.谈话:你还喝过什么味道的水?是怎么变成的?2.出示橘子粉、草莓粉:这是什么颜色的?什么东西?让幼儿闻一闻、猜一猜。师介绍:这是饮料粉,可以做饮料。淡淡的水中加入它们会变成什么味道呢?(让孩子们看看、闻闻两种饮料粉颜色、气味的不同,激发孩子操作的欲望。)3.幼儿再次操作,交流自己的发现。淡淡的水中加入它们会变成什么味道。(提示幼儿边操作边说“摇摇摇,变变变……”的儿歌,让饮料粉有溶解的时间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溶解的过程。在小朋友交流水变成了什么味道时,由于每个幼儿放的饮料粉量不一样,味道就有不同;有的说甜甜的,有的说橘子粉酸酸的,都是表达了个人的感受。)4.小结:淡淡的水中加入黄色的橘子粉,水就变成橘子味道了,酸酸的,甜甜的。淡淡的水中加入粉红色的草莓粉,就变成草莓味道了,甜甜的。四、活动总结淡淡的水中加入糖、橘子粉、草莓粉,就会变成不同的味道。活动延伸提供食盐、咖啡、豆奶粉等,让幼儿品尝变成各种味道的水。也可以尝试把两种饮料粉同时加入水中,观察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品尝一下水的味道。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与乳化》知识梳理(含答案)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课时1 溶解与乳化 知识点1 溶解和溶液 1.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无色 B.透明 C.能导电 D.均一、稳定 2. 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3. 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从100 ml溶液中取出10 ml后,剩余溶液浓度变小 4. 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消失了,其原因是( ) A.彻底消失了不见了 B.生成了新的物质 C.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了水中 D.被水分子遮挡住了 5.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 A.无色透明的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会分离 知识点2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6. 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 ..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 A.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 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 C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 D.加入更多的硝酸钾固体 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几个实验。

(1)实验一探究的是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2)实验二中观察到丁中的食盐比丙中溶解得快,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三中观察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的颗粒越小,溶解 得越快。 知识点3 乳化 8.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水清洗沾在手上的蔗糖 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稀盐酸清洗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烧杯 9. 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 ..的是( ) A.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 B.化妆品及乳制饮品的配制 C.用洗发水清洗头发上的油脂 D.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 10. 下列关于溶解和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乳化作用将油污溶解而除去 B.向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乳化剂,可得到溶液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利用了乳化原理 D.用肥皂洗衣服利用了乳化原理 11. 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 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③④用洗涤剂清洗后,再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冲洗 干净)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你的理由 是。 (3)用下列选项填空: A.溶解 B.乳化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填序号,下同)作用。 ②小刚认为汽油、氢氧化钠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其中汽油可以油 污,而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作业精选】 1. 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面粉、②味精、③植物油、④食盐、⑤酒精、⑥牛奶分别加入适量的 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 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 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 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第六章溶解现象知识要点

化学复习:知识要点(第六章) 溶解现象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但都 属于混合物。 溶液大多数为无色,但如:含Cu2+,蓝色、含Fe3+,黄色、含Fe2+,浅绿色。 常见溶液:食盐水、石灰水、稀盐酸等。悬浊液:石灰浆、钡餐、面粉或粉笔灰放入水中、泥浆水等。乳浊液:牛奶、油水混合物等。 2.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工业上污水的处理,农业上配制农药,生活 中洗洁精能去油污。 3.注意:汽油洗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NaOH、纯碱等洗去油污属于化学反应。 4.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通常伴随热量变化。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硝酸铵 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生石灰、浓硫酸、氢氧化钠 一般可用搅拌、振荡、研碎、加热等方法加快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水溶液的性质:(1)使稀溶液沸点上升。应用:高山上煮鸡蛋 (2)使稀溶液凝固点降低。应用: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 (3)具有导电性。一般溶液会导电,但酒精溶液、蔗糖水不 导电。应用:电解水

7. 配制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所用仪器: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药匙。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所用仪器: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8. 量筒的正确读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读数:测量值 < 实际值 俯视读数:测量值 > 实际值 (仰多俯少) 9.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质性质(如:油和食盐在水中溶解性不同) (2)溶剂性质(如:食盐在水中和在油中溶解性不同) (3)温度(如:KNO 3在0℃和100℃时溶解性不同)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外界因素:温度。 如:温度升高,KNO 3溶解度变大 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外界因素:温度、压强。 如:温度升高,CO 2在水中溶解度变小;压强变大,CO 2在水中溶解度变大。 10. 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一般方法:该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同种溶质,发现 不能溶解,说明原溶液饱和。 注:一定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不能再溶解NaCl ,但还能溶解少量其他溶质如 KNO 3。 11. KNO 33不饱和溶液 12.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同一温度下,同一溶剂中,饱和溶液是浓度最大的溶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物质的溶解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1节物质的溶解 一、选择题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葡萄糖注射液B.冰水混合物C.泥水D.牛奶2.(2007·福建厦门)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植物油C.二氧化碳D.酒精3.(2009·江西南昌)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硬水B.油水C.泥水D.蒸馏水 4.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A.沸点B.导电性C.颜色D.水分子的构成5.(2008·甘肃兰州)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面粉、②白糖、③植物油、④纯碱、⑤白酒、⑥牛奶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④⑤⑥D.全部6.(2008·江苏南通)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 A.碘加入汽油中B.面粉加入水中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D.植物油加入水中7.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8.以下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 A.用洗涤剂清洗油污B.将冰块放入啤酒中 C.将泥土放入清水中D.自制冰激凌时使用稳定剂使各种成分均匀分散9.(2009·湖北襄樊)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洗涤水垢10.(2009·江苏苏州)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 ...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11.2008年春节前,我市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的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 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B.盐水的沸点较高 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D.盐与雪发生反应 12.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

溶解现象及其解释

溶解现象及其解释 溶解本来表示固体或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相混合,同时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一种过程。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是描述液体状态的一些物质之间的混合,金与铜、铜与镍等许多金属以原子状态相混合的所谓合金也应看成是一种溶解现象。所以严格地说,只要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相混合组成一个相的过程就可以称为溶解,生成的相称为溶液。一般在一个相中应呈均匀状态,其构成成分的物质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原子状态相互混合。 溶解过程比较复杂,有的物质在溶剂中可以以任何比例进行溶解,有的部分溶解,有的则不溶。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与溶解过程有关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相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与不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的相互关系(主要是范德华引力); ⑵分子的极性引起的分子缔合程度; ⑶分子复合物的生成; ⑷溶剂化作用; ⑸溶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⑹溶解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组成类似的物质相互容易溶解,极性溶剂容易溶解极性物质,非极性溶剂容易溶解非极性物质。例如,水、甲醇和乙醇彼此之间可以互溶;苯、甲苯和乙醚之间也容易互溶,但水与苯,甲醇与苯则不能自由混溶。而且在水或甲醇中易溶的物质难溶于苯或乙醚;反之在苯或乙醚中易溶的却难溶于水或甲醇。这些现象可以用分子的极性或者分子缔合程度大小进行判断。纤维素衍生物易溶于酮、有机酸、酯、醚类等溶剂,这是由于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这类溶剂中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的纤维素衍生物在纯溶剂中不溶,但可溶于混合溶剂。例如硝化纤维素能溶于醇、醚混合溶剂;三乙酸纤维素溶于二氯乙烷、甲醇混合溶剂。这可能是由于在溶剂之间,溶质与溶剂之间生成分子复合物,或者发生溶剂化作用的结果。总之,溶解过程能够发生,其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应低于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才有可能实现。

四年级科学上册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1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1教案 教科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 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2、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3、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1、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2、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3、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4、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5、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6、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7、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三、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1、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2、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第六章溶解现象作业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味精 B.面粉 C.精制油 D.石灰石 2.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其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白醋 B.牛奶 C.消毒酒精 D.蔗糖水 3.对溶液的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植物油溶入汽油中可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D.一杯完全溶解的糖水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上半部分一定比下半部分甜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乳化在日常生活或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残留的油污B.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洗衣粉洗去棉织物上的油污D.用食醋清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5.下列各种生活应用巾,不属于溶液的应用的是( )。 A.医院里使用消毒酒精对皮肤、体温计等消毒 B.用熟石灰粉等物质配制粉刷内墙的涂料 C.长跑运动员赛跑途中服用葡萄糖口服液来补充能量 D.夏秋季节,如果皮肤上生了疖子,可用碘酒涂擦患处 7.把下列物质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A.冰加到水中 B.植物油加到水中 C.碘加入酒精中 D.面粉加到水中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9.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A.蔗糖溶液 B.食盐溶液 C.酒精溶液 D.硝酸钾晶体10.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 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烧碱 C.食盐 D.熟石灰 13.一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固体,则小球将() A.上浮 B.下沉 C.不变 D.无法判断 11.从一杯高锰酸钾溶液的上层取出少量液体,测得它的密度是“a g·cm-3,再从高锰酸钾溶液的 下层取出少量液体.经测定它的密度是_____g·cm-3。通过这一实验,你对溶液的认识是___ __。 12.金属能导电,是因为__ __;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如____、____也能导电,是因为__ __。而____、____等不能导电,是因为____ _____。 13.请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冬季建筑工地施工时,为什么往砂浆中掺入少量氯化钙可以防冰冻? 。 (2)为什么用湿手接触正在工作的电器设备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 (3)冬天向雪地撒盐,使雪很快融化;冬天汽车驾驶员向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可以 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 14.将少量①味精②酒精③面粉④食用油分别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静置一会儿,会出现沉淀的 是,液体出现分层的是,均一、稳定的是。 15.FeCl3溶液是色的,FeCl2溶液是色的,CuSO4溶液是色的,KMnO4溶液是 色的,NaCl溶液是色的。 16.大量实验表明,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的,凝固点比纯水的。 这一性质常为人们利用。例如,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 水;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 17.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 18.日常生活中腌制咸蛋时常用大颗粒的粗盐,欲使其快速溶解,经常采用下列方法 、、。

溶液及溶解度学习知识点情况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1、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科学教案 动手搅一搅(溶解现象)

小班科学教案:动手搅一搅(溶解现象) 活动目标: 1、能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溶解变化。 2、能分辨哪些东西能在水中溶解,哪些东西不能在水中溶解。 活动准备: 勺子、糖、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品尝糖水,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一杯白开水和一杯糖水,请幼儿观察。 “这两杯水一样吗?”(一样) 2、请幼儿品尝,并说出味道。 “我请小朋友尝一尝,看看这两杯水到底一样不一样。” “你喝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二、引导幼儿讨论,并探索哪些东西可溶在水中。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为什么这杯水喝起来是甜甜的?” “糖到哪里去了呢?” “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溶到水里去呢?” 2、请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并适当指导,提醒幼儿不要用嘴巴尝。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去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可以溶在水中,哪些东西不能溶在水中,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3、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验证幼儿的操作结果。 ①带着幼儿一起检查并验证一张记录单。 ②教师小结。 ③请幼儿自由检查。 三、自然结束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 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 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 (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 (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 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 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探究溶解现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探究溶解现象》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探索的乐趣。 2.言能仔细观察并发现溶解现象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进行表 达。 【小班科学教案/xiaoban/kexue/】3.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活动难点: 能仔细观察并发现溶解现象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进行表达。活动准备: 温水,一次性杯子若干,小石头块若干,白砂糖和红糖若干,小勺若干,蛋糕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题:教师提出"溶解"现象 1.出示白砂糖,大胆猜测。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白砂糖)请小朋友猜一猜,白砂糖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幼:自由回答。 师:白砂糖放到水里到底会发生什么的变化呢,下面就请小朋友 动手操作。请小朋友们把白糖放在水里轻轻地搅拌,看一看有什 么变化?白糖可以从水里取出来吗?它去了哪里?(可以尝一尝,感 知变化)注:在操作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桌面和地面的卫生,搅拌的时候要一只手扶着杯子一手拿着小勺,不要把水弄洒了。 2.请幼儿品尝糖水。 师:请小朋友尝一尝水有什么变化呢?(轻轻地抿一小口) 3.小结:糖宝宝不见了,它融化到了水里,这种现象我们用一个 词来表示"溶解",溶解在水里,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解呢?

二、幼儿自己探索"溶解"现象 1.师:老师还另外准备了两样材料,你们认识它们吗?大声说出 它的名字吧!(石头、红糖)老师今天要请小朋友利用这两样东 西来做实验,在做实验之前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样材料放到水中,经过搅拌,它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幼儿大胆猜测。 3.验证猜测,感知实验结果。 师:先请小朋友把桌上的石头放到水里用力搅拌,它有什么变 化?(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沉在水底)然后小朋友们试一试石头能不 能从水里拿出来? 师:在请小朋友把红糖放在水里用力搅拌,看一看水有什么变化? 红糖能不能取出来? 三、分享实验结果 师:实验完成了,那小朋友们把两样东西(石头、红糖)放在水里,发生了什么样的现象呢?

初三化学第六章测试题

初三化学《溶解现象》测试题 班级座位姓名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Zn:65) 一、选择题(共40分) 1.下列家庭中常见的调味品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食盐 C.白醋 D.白糖 2、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A、蔗糖溶液 B、纯净水C、食盐水D、酒精溶液 3.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葡萄糖注射液 4、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NaCl B、FeSO4 C、CuSO4 D、FeCl3 5.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剂的质量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 A.溶解、计算、称量B.溶解、过滤、计算 C.计算、称量、溶解D.计算、溶解、称量 7.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它表示( ) A.100g水溶解7.4g氯酸钾达到饱和状态 B.20℃时,l00g氯酸钾溶液中溶解氯酸钾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 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氯酸钾7.4 D.20℃时,l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4g氯酸钾 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9.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熟石灰 10.20XX年元月,我国南方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的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 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B.盐水的沸点较高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D.盐与雪发生反应11 . 50℃时,NH4C1的溶解度为60 g,50℃时,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 A.3:8:5 B.3:5:8 C.8:5:3 D.8:3:2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 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 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 也可代入分式(2) 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 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 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

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 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 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设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饱和溶液需要水为xg 答:在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111g。 四、计算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溶需要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的质量 例4 已知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150g20%的硝酸钾溶液,欲想使其恰好饱和,应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 解:先计算150g20%的KNO3溶液里含KNO3的量为150×20%=30g,含水为150-30=120g,则欲使之饱和,所要加进溶质或蒸发溶剂后的量之比与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比相等进行列式。 设要使20℃150克20%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x克KNO3或蒸发yg水,依题意列式: 答:要使20℃150g20%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KNO37.92g,或蒸发25.1g水。 五、计算温度升高时变成饱和溶液需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的质量 例5 将20℃时263.2g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至60℃需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才能变为饱和溶液?(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60℃为110g) 设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xgKNO3或蒸发yg水后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先计算20℃此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量,设含溶质为ag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 1、科学概念: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2、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的实验器材:4个80毫升的烧杯,3个50毫升的烧杯、两把勺子、1根搅拌棒、胶水、洗发液、醋、食用油、实验记录单; 2、教师的实验器材:高锰酸钾、装有清水的玻璃杯、搅拌棒、洗涤剂。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观察高锰酸钾溶解实验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看魔术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做个小魔术,大家看这是一杯水,注意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出示一杯水,在盖子的上面放点高锰酸钾,摇晃使高锰酸钾溶于水,变色。)你们知道什么原因造成的吗?生:可能是高锰酸钾溶于水造成的。(目的:复习溶解的特征,让学

生明确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是均匀的、没有沉淀物的、是不能够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 2、引入主题师:是的,像高猛酸甲、食盐等固体物质能在水中溶解,那么如果把液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板书课题 二、探究胶水与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出示胶水和洗发液师:这是什么?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小组讨论,猜测实验现象 3、出示实验要求,明确实验目的步骤 一、用勺子从杯中取出一勺胶水或洗发水倒入装有水的烧杯里。步骤 二、仔细观察它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步骤 三、静静地观察,记录它们是怎样在水中扩散的。步骤 四、记录好之后,再用小棒轻轻搅拌一下,记录发生的变化步骤 五、最后用小棒充分地搅拌,观察它们是否溶解。 4、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溶解过程洗发水胶水在水中是飘浮还是下沉在水中有没有扩散?如何扩散的?轻轻搅拌一下,产生了什么变化充分搅拌后,是否溶解 5、汇报

第六章 溶解现象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豆浆 B.牛奶 C.矿泉水 D.果酱 2.下列因素:①水的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打开汽水瓶盖时会冒出大量气泡,喝下去后常常会打嗝,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A.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降低而增大4.将浓度为38%、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10%稀盐酸,需用到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 B.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 C.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D.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要使50℃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B.倒出少量的溶液 C.降低溶液温度到室温D.恒温蒸发部分水分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用适量的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7.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应是 A.硝酸铵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食盐固体 D.氧化钙固体 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现有t1℃ 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2℃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B. a、b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C.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

溶解度/g t/℃ 21O m 3 m 4 m 1 m 2 B c a b A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2: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相互转化: 1、 溶解度曲线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 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溶解度曲线线 溶解度/g C B A O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1 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M点处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向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22 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 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D.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3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 l℃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四年级科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四年级科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四年级科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 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 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 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 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 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

有趣的溶解现象精品教案

有趣的溶解现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2.通过参与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等系列实践活动,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小课题研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实验研究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质疑、判断、操作和归纳的能力。 3.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每名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地对比、分析,并推广为数学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教具准备: 课件、食盐、石块、玻璃棒、量筒、自来水、抹布、烧杯、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量筒,都装了一些水,现在我把一些沙子放到一个量筒中,你看有什么变化? 生:老师,我们发现水面升高了。 师:为什么水面升高了? 预设:因为沙子占有一定的空间,沙子放进水里就要排开同样体积的水。所以水面升高了。 提出要求:利用前面学过的数学方法,想办法测算算出沙子的体积,再具体地说说你们的方法或过程。 (学生活动:利用工具分组测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然后先小组内交流具体测量、计算方法及结果,再班内汇报交流,重点交流测算根据。)质疑:那么现在杯中水与沙子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预设:水的体积+沙子的体积=沙子和水的体积和。(板书)

2.演示实验,揭示课题 提出问题:老师现在把食盐放到水中,搅拌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食盐消失在水中,变成盐水了。 小结:对,像食盐这样均匀的分布在水中就称为溶解。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溶解现象”。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 1.提出猜想,设计方案 谈话:将适量的盐放入适量的水中,盐和水会变成盐水。试着猜想一下,盐水的体积跟食盐的体积和水的体积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预设猜想:水的体积+食盐的体积=盐水的体积 追问:你打算怎样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想?请简要设计一下实验方案。 预设方案:先用量筒分别测量盐的体积和水的体积,然后将盐放入水中,溶解后用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 2.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根据学生交流的想法小结并提出实验要求: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必须依靠实验来验证。按照你们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们做实验来验证一下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 (1)出示探究目标及要求: ①小组做好分工,选好测量员、记录员、汇报员; ②取适量的水和适量的盐,想办法测算出它们的体积; ③将盐倒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盐水,测算出盐水的体积; ④比较水和盐的体积之和与盐水的体积是否相等。 ⑤实验的过程当中,要注意随时记录好《实验记录》。 ⑥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爱护实验仪器,轻拿轻放。 课件出示实验记录单: 实验记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