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市较大级地质灾害一览表

厦门市较大级地质灾害一览表

厦门市较大级地质灾害一览表
厦门市较大级地质灾害一览表

目录

一、总则 (1)

二、地质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形势 (2)

(一)地质灾害现状 (2)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4)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5)

(四)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6)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8)

(三)规划目标 (10)

四、总体部署 (12)

(一)北部、西北部中低山~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区(Ⅰ) (12)

(二)南部低丘~台地、阶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区(Ⅱ)…………………………

13

五、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危险区的划定 (14)

(一)易发区、危险区划定主要依据 (14)

(二)易发区、危险区的划定 (15)

(三)易发区、危险区的管理 (16)

六、主要防治任务 (17)

(一)加强基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科研工作 (17)

(二)建设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 (19)

(三)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和建设工程防灾工作 (29)

(四)建立并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预报制度 (30)

(五)制订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与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1)

(六)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区 (32)

(七)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32)

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5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监督管理 (35)

(二)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和制度建设 (36)

36

(三)加强宣传培训,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36)

36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37

37

(五)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规划实施 (37)

37

八、附则 (3939)

附表

1、厦门市较大级地质灾害一览表

2、厦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一览表

3、厦门市地质灾害危险点(市级)一览表

4、厦门市地质灾害危险点(市级)治理规划表

附图

1、厦门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2、厦门市地质灾害现状及易发区危险区分布图

一、总则

厦门市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地质灾害每年都有发生。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土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其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的威胁日趋严重。尽快编制《厦门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组织实施,对加强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与监督,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年)》、《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省国土资源厅《设区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指南》,《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汇编》(2001年)及《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实施纲要》(2002年),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特点及防治要求制定。

《规划》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宏

观性、政策性、指导性文件,是各区编制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主要依据。各区应以本规划为指导,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本规划内的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灾害作用有关的灾害。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本市所辖的行政区域。

本规划基准年为2002年,近期规划为2005年,中期规划为2010年,展望到2015年。

1.1二、地质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形势

1.1.1(一)地质灾害现状

厦门地处沿海地区,境内地形变化较大,地势总体由北西向南东倾斜。中山和低山约占全市面积的35%,丘陵约占15%,台地、阶地约占40%,港湾滩涂约占10%,自然斜坡较发育,构造条件较复杂,岩石风化较强烈,滩涂软土较厚,具备发育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加上气象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的日益频繁等

影响,导致我市地质灾害发生。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另有小范围的地面沉降。北部、西北部中低山、丘陵地区是我市的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1975年以来,我市已发生地质灾害近200处,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和许多房屋倒塌等财产损失。最近对全市村(居)民住地等进行的地质灾害调查表明,目前有9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着1106人和2020万财产的安全,地质灾害的防治形势比较严峻。

我市发生的地质灾害,总体上有北多南少、雨季多旱季少、突发性多渐变性少以及规模较小、人为引发多的特点。

1、滑坡

截止2003年,全市已调查的滑坡33处,占已调查地质灾害总数的34%,主要分布于北部、西北部的中低山、丘陵地区,以小型土质滑坡为主。山区居民点房前屋后存在着较多的因削坡建房而引发的小型滑坡,由于致灾体距离建筑物近,运动速度快,突发性强,危害性大。1983年6月同安区汀溪镇褒美小学发生

的滑坡,造成了3人死亡的较严重伤亡事件。滑坡是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

2、崩塌(包括不稳定斜坡)

截止2003年,全市已调查的崩塌37处,不稳定斜坡26处,占已调查地质灾害总数的66%,崩塌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前地带的房前屋后和公路沿线,以小型土质崩塌为主。由于突发性强,防范难度较大,极易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件。我市山区或近山坡地带人工削坡,易造成不稳定斜坡(高陡边坡),也是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

3、地面沉降

区内小范围地面沉降发生于软土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厦门岛员当湖沿岸以及海沧东屿等沿海地带。由于工程建设土方回填或地下工程降水施工等导致软土固结引起,属渐变性地质灾害。是我市软土地区应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

1.1.2(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1、基础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

厦门市曾做过大量的区域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

另外,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的首次全市性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对全市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危害特征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2、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正在进行

我市同安区已初步建立了群测群防网络,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工作,通过防灾预案、防灾明白卡等已逐步落实到位。

其他区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正有计划的推进。

3、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正逐步开展

通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一些高陡边坡地灾隐患点和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点得到了初步的治理或避让,截至2002年底,本市各地共投入治理(搬迁)资金上千万元(不包括新建工程对高陡边坡和预防地面沉降的治理),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效益。

4、防治机构及管理制度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为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成立了市和部分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的一些镇也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并落实相关职责。初步建立实施了防灾预案、灾情速报、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等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制度。

1.1.3(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地质灾害防治上做了不少的工作,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防灾减灾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和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有些区地质环境管理职能机构和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也不够完善,同时区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尤其是专业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给实际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2、防灾预警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防灾预警体系的群众监测网络建设还未完善;市级地质环境监测站还未成立,专业性的监测网络及专门性的单体监测点基本没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系统尚未健全;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建立,市与省、市与区之间的地质灾害信息传输网络尚未形成。另外,尚未成立市级统一的自然灾害防治指挥中心,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厦门市其他防灾预警体系(如防汛、抗震等)的联动尚未建立。

3、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机制不完善,防治经费不足

我市对已有地质灾害的防治资金投入基本仍以各级财

政为主,还未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投入格局,同时,各级财政尚未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制度化。由于防治经费严重不足,一些危险点、隐患点得不到监测与治理或搬迁,仍在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4、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水平较低

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等防灾减灾现代化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手段较落后,灾害信息的获取、传送、分析、发布等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科学预测、预报灾害能力不强,汛期通讯、交通、应急监测设施较落后,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速度不快,效率不高。

5、地质灾害防灾意识不强

防灾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干部防灾意识不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视不够,或者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只重救灾,不重防灾;许多群众缺乏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防灾减灾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存在依赖政府统包统揽的思想。

1.1.4(四)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根据《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实施纲要》(2002年),厦门城市建设重点将从岛内转向岛外海湾地区,加大岛外的开发力度,促进城市由海岛向海湾演化拓展,到2010年,基本建成海湾型城市框架,崛起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港

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0km2。由于建设海湾型城市范围广、力度大,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地质环境造成较多负面影响;另外,随着山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也会对地质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此,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地质灾害发生将会明显增多,并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地质灾害将主要发生在山区、山前地带以及海湾的工程建设地段,如发生在新建高速铁路、市政道路及其它市政工程设施经过的山体地段和通过的海湾地段,发生在山前或海湾内的新建住宅区、工业区和海港码头,发生在山区的新建住宅、加工厂(场)等。地质灾害类型将主要为小型滑坡和崩塌,另有一些地面沉降等。规划期内,应大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确保建设海湾型城市的顺利开展。

1.2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1.2.1(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

设海湾型城市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战略目标,以科学的发展观构筑我市防灾减灾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行动中的主导地位,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总原则,建立健全具有厦门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1.2.2(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为主要内容,首先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将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厂矿、村庄、学校、重要工程设施等人类活动聚集地作为重点进行防治。同时发动群众,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能够“知灾、识灾、报灾”,进而主动地“防灾、治灾”,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实行预防为主,把消极被动的应急避灾转变为积极主动的防

灾减灾,从灾害的发生源开始,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并视地质灾害体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工程治理或避让,控制地质灾害的出现和加剧,实现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避让)的协调统一。

3、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要从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地区的成灾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重点要建立起具有厦门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优先安排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综合治理和避让工程。做到近期与长远结合,地质环境保护与区域环境治理结合。

4、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

地质灾害的防治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保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应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兼顾生态景观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5、坚持“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

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必须明确治理地质灾害的责任。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引发者承担监测、勘察、治理责任,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自然形成的地质

灾害,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提出治理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受益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必须出人、出资参与监测、勘察、治理。交通、水利、旅游、林业等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由该主管部门联合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地质灾害调查、规划、治理。

6、坚持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负总责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人命关天,责任重大,是一项公益性工作,同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许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因此必须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和领导,由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具体工作,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通过行政手段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1.2.3(三)规划目标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总目标:计划用10~12年的时间,围绕厦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建立符合厦门市特点的地质灾害防治运行机制和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研究程度;严格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预防和减少自然地质灾害,有计划、按步骤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治理。将防治工作从过去分散的、被动

应急的状况转变为有组织的、专门的、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工作,使我市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明显减低。

1、2005年规划目标(近期目标):

(1)基本建立市、区二级行政管理部门地质灾害监督管理体系。

(2)完成全市的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完成区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3)初步构筑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覆盖全市,基本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系统,建成相对完善的全市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设同安区莲花镇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区。

(4)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和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规划、村庄与集镇规划时,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有效地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5)全市需要治理(避让)的地质灾害危险点有20%基本得到治理(避让)。

2、2010年规划目标(中期目标):

(1)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区二级行政管理部门地质灾害监督管理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地方地质灾害防治规章制度。

(2)完成铁路、主要公路、水利设施和旅游区、矿区专项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开展山前地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完成全市地质灾害综合风险区划。

(3)协助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在我市成立专业监测机构,建立群专结合防灾网络,基本建成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防治手段,配备现代化的设备,建设应急反应快速、高效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

(4)全市需要治理(避让)的地质灾害危险点有40%基本得到治理(避让)。

3、展望2015年(远期目标):

(1)形成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法规和规划体系,实现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

(2)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研究水平达到较高的程度,并在地

质灾害的防治技术、预报方法上有所突破。

(3)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更趋完善,应急反应更为灵敏高效。

(4)全市地质灾害危险点有60%得到有效的治理(避让)。

1.3四、总体部署

根据我市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生、分布等特点,将全市划分为北部、西北部中低山~丘陵山地区、南部低丘~台地、阶地区两个地质灾害防治区(详见附图《厦门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并结合各区的地质灾害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地质灾害防治部署。

1.3.1(一)北部、西北部中低山~丘陵地质灾害防治

区(Ⅰ)

本区包括厦门北部、西北部,面积约709.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42人/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454毫米。区内以构造侵蚀中低山、高丘为主,山高坡陡,地形地貌复杂。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村、场建设、采矿、垦殖、公路建设等,山区农村削坡

建房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区主要发生滑坡、崩塌突发性地质灾害,已经调查的地质灾害共计68处,占全市地质灾害总数的68%,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超过770人。区内的汀溪镇、莲花镇是本市地质灾害的重灾区。本区单个地质灾害点的危害程度较小,但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灾工作重点为山区居民削坡建房引起的“房前屋后”滑坡、崩塌。

本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地质灾害的防治上应加强防灾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和落实,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总体方针。一是要加强对山区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加强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监测防灾网络的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发展动态和采取避险防灾措施;二是要做好强降雨时的防灾工作,及时组织危险灾点群众临时避让;三是对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勘察、治理或搬迁;四是对一些重点矿山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并注意将防灾与矿产开发利用紧密结合起来,走开发性治理的道路,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效益。

1.3.2(二)南部低丘~台地、阶地地质灾害防治区

(Ⅱ)

本区包括同安区、集美区、翔安区的南部,以及海沧区、思

明区、湖里区,面积855.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1236 人。区内以剥蚀低丘、台地、阶地为主,地形地貌相对较简单,地势较为平坦。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388毫米。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城市建设、公(道路)建设、采矿等,农村削坡建房的现象亦较为普遍。该区是建设海湾型城市的重点地区。

本区地质灾害以突发性为主,比较突出的是因城乡建设、公(道)路修建、采矿等引起的崩塌、滑坡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软土分布区存在少量渐变性的小范围地面沉降,主要为工程建设堆填、降水等引起。地质灾害的防治重点为工程建设引发的滑坡、崩塌和部分村、居民削坡建房引起的“房前屋后”滑坡、崩塌。

本区经济发达,城镇密集,人类工程活动活跃,国土开发强度大,地质灾害危害性较高,同时本区又是海湾型城市建设的重点地区,随着海湾型城市建设的推进,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将进一步加剧,地质灾害的防治上应加强防灾减灾工程措施,采取“治理为主,防治结合”的总体方针。一是对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

全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勘察、治理或搬迁;二是要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新建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将地质灾害治理列入总体设计和工程预算,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三是对本区农村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普及,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做好强降雨时的防灾工作。四是对重点矿山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并注意将防灾与矿产开发利用紧密结合起来,走开发性治理的道路,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效益。

1.4五、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危险区的划定

1.4.1(一)易发区、危险区划定主要依据

为了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的背景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可能危害程度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地区。根据省级《规划》统一标准,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确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的划分依据如下:

1、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矿街道发〔2011〕号 兰州市红古区矿区街道办事处 关于二〇一一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 通知 各村、机关各部室: 为了做好我街道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兰州市红古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度的通知》和《红古区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现结合我街道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街道地质灾害以降雨诱发突发性的滑坡、泥石流和沉陷区地面塌陷为主。从灾害发生原因上分析,人为因素占据重要作用,而灾害的诱发因素均与降雨密切相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直接与降雨有关。辖区滑坡、泥石流预防地段为省道301线峡口至大湾段、山根截路沟社、红沟至炭洞沟个体煤场地带;地面塌陷主要预防地带为滩子村、截路沟及复垦区一带;人为危险点预防地段为滩子村村委会对面一带及铁路以西原陶瓷厂至国税局段,形成原因为村民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私自建房。 二、地质灾害重点预防期 我区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份,是地质灾害主要防范汛期,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预防期,如短期出现强降雨,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沉陷区地面塌陷等突发性灾害发生。各村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及时进入重点预防状态,加强对各隐患点的巡查,实时监测预防,认真执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汛期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辖区滑坡、泥石流预防地段为省道301线峡口至大湾段、山根截路沟社、红沟至炭洞沟个体煤场段;地面塌陷主要预防地带为滩子村、截路沟及复垦区一带;人为危险点预防地段为滩子村村委会对面一带及铁路以西原陶瓷厂至国税局段。上述地质灾害

厦门大学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统计学原理》复习题 、单选题 1、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 A ) A .经常性抽样调查 B.必要的统计报表 2、考虑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 A .产业分类 B.职工人数 C.劳动生产率 3、某地区抽取3个大型钢铁企业对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4、下列这组数列15,17,17,18,22,24,50,62的中位数是(C )。 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贝刑关系数越( 接近+1 B 接近-1 接近0 8、假定其他变量不改变,研究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是( 9、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 8元,12元,则两个企业职 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A ) 10、( C 。是标志的承担者。 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 D.周期性普查 D.所有制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 A.17 B.18 C.20 5、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极差 B.平均差 &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A. C. D.22 C. B. D. 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 组数多少不同 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7、 A.偏相关 B.正相关 C.完全相关 D.复相关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 一样的 D.无法判断

11、 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 ) A.年龄 B.学历 C.民族 D.性别 12、 某商品价格上涨了 5%,销售额增加了 10%,则销售量增加了( C ) A. 15% B. 5.2 % C. 4.8 % D. 2 % 13、某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 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是 480,则该组 的组 中值应为(D )0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20、现象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是( A ) A.变量 B.总体 C.总体单位 D.指标 A. 490 B. 500 C. 510 D. 520 14、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所配合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使( B )0 无 (Y -Y?)2 为最小 送(Y -Y?) = 0 A S (Y -Y ) = 0 C 送(Y -Y )为最小 15、 以下不是统计量特点的是( A.不确定 B.已知 16、 不属于专门调查的有(A A.统计年报 B.抽样调查 C.未知 C 普查 17、 今有N 辆汽车在同一距离的公路上行驶的速度资料, Z xf B. ----- Z f C 旦 C 7 x D.不唯一 D.典型调查 m 表示路程,x 表示速度, ) D. 18、 抽样推断的特点有(B )0 A.事先人为确定好样本 C.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9、 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B.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D.事先无法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A.变量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A.众数 B.中位数 C.平均数 D.频数 2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C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22、平均指标不包括(A ) 0 A.标准差 B.调和平均数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 金世胜 安徽师范大学GIS实验室 二○○二年八月 第一章用户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实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公开化,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治理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地质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已有的地质环境调查、勘查、灾害防治信息,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统计信息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集信息查询、浏览、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系统。 根据用户的需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将发挥GIS可视化的优点,能迅速向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发生地质灾害所在地的地质环境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实时显示地质灾害的现场情况,及时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预测,为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的重点放在信息处理、查询、图形显示、统计和简单的分析上。 一、需求概述 1、基础信息管理需求

数据管理是整个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如何管好数据,进一步进行分析利用,提高数据的附加价值。 对于数据管理的需求,首先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数据分析利用是建立在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之上的高级应用。用户普遍反映,需要对地质环境数据进行深度加工,需要一个相对灵活的分析工具,能够通过使用该工具来实现自己的一些分析思路,并打印出相应的数据报表。只有实现了数据分析,才能充分挖掘出基础信息管理的功效,真正产生效益。 2、地理信息系统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大量地质环境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可以完成统计报表处理、属性数据查询等工作,但无法处理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从而不能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需求是把各种环境信息同地理位置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从而把各种环境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把结果提交给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 通过调查、交流,用户对GIS在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应用非常重视,希望结合当前地质环境管理重点工作将GIS用于地质环境管理和决策中,结合GIS技术网上发布地质环境信息。 3、信息共享和发布需求 用户迫切地需要有一个灵活的数据查询环境,将各种数据源集成到一起。因此构建一个地质环境信息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心任务之一。 此外,为适应网络化的发展,建议开发WEBGIS,以便于普通用户用浏览器界面进行数据查询。浏览器界面具有美观、灵活、易用的特性,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大多数只具有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而互联网上的浏览器应用正好

地质灾害资料

中国地质灾害种类与分布概况 【摘要题】中国地质环境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全国共发育有较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泥石流2000多处,中小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则多达数十万处。全国有350多个县的上万个村庄、100余座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000多公里铁路线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省、区、市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0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多平方公里。全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地裂缝出现在陕西、河北、山东、广东、河南等17个省(区、市),共400多处、1000多条。据统计,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300-400人死亡,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每年造成1000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一些地区和县(市)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其危害程度与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格局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与方式,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气象水文及植被条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及其强度等有着极为密切关系。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玛拉雅构造带聚汇部位,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印度板块向北对亚洲板块的碰撞使中国大陆承受着最主要的地球动力作用。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边界上产生了世界上最高的喜玛拉雅山脉,并使青藏高原受压隆起,东部因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了华北、东北地壳向东拉张,形成华北和松辽沉降大平原。这两种活动构造带汇聚和西升东降的地势反差,不仅形成了中国大地构造和地形的基本轮廓,同时也是形成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的根本原因。东西向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的交叉,使中国在大地构造和地形(主要表现在山脉和盆地的走向上)上形成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分区特点,从而使我国地质灾害的区域空间分布同样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亚带成网的特点。 从西向东,大体可以以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雪峰山为界分为三大区。西区为高原山地,海拔高,切割深度大,地壳变动强烈,构造、地层复杂,气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最新)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我市地处X地区,中低山、丘陵及峰林、峰丛广布,全市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且雨量充沛,是X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X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340起,其中崩塌118起,滑坡163起,泥石流37起,地面塌陷17起,地裂缝5起,直接经济损失达1179X万元,灾害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我市地质灾害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地质灾害点分布面广;二是受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发生时间相对集中;三是新增地质灾害点多;四是滑坡和危岩崩塌发生相对频繁;五是受气候和地域条件影响,地质灾害呈突发态势。为进一步做好我市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X〕20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X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一)X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测 预计X年全市年总降雨量1500—2500毫米,与往年相比,比正常情况偏多1—3成。预计X年冬春季雨量偏少2成左右。前汛期(4—6月)雨量700—1300毫米,偏多2成左右,局部出现暴雨洪涝的可能性较高。后汛期(7—9月)雨量300—450毫米,偏少1成左右。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地质灾害发生与降雨关系密切,雨季开始后,地表岩土层含水逐渐增多以致饱和,在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岩石破碎、土层松散(破碎)、土层厚度大、坡度大、人类工程活动较多的山区,当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秋冬季节雨量偏少,部分地区会出现干旱现象,在岩溶地区由于岩溶发育、土层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大量抽排地下水和剧烈震动等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地区可能会诱发岩溶地面塌陷。预计X年雨量较多的前汛期(4—6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高发的重要时段,其次由于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尤其台风带来的持续降雨及强降雨的阶段性、局部性,洪涝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因此,我市X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主要在4—9月。 二、X年汛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分布区域 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全区地质灾害类型和重点预防区域的 划分,我市的X县东南部、X县西部中北部、X县西部、X县南部、X 县东北部、X县、X县、X县西北部、X县北部、X族自治县东北部和东南部、X区东南部属碎屑岩和花岗岩预防区,此类地区岩石风化作用强烈节理裂隙发育,覆盖层厚薄不一,山高坡陡,河流切割强烈,属地质灾害易发区。我市X县、X区和市城区属碳酸盐岩预防区,这些地区岩溶发育、土层较薄,危岩分布范围广,多分布于山体的中上部,相对高度高、稳定性差、监测困难,群测群防工作很难到位,一旦受到降雨、气候变化、震动等影响,就有可能成灾。具体情况如下:

厦门大学436资产评估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学术型 初试专业课:806宏微观经济学 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 《宏观经济学》曼昆 806宏、微观经济学考试内容范围: 微观部分: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消费者、生产者与竞争性市场;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要素市场;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信息、市场失灵与政府政策。 宏观部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变量;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厦门大学大多数经济学类的专业初试考的绝大多数专业都是806宏、微观经济学,指定的参考书相对高鸿业版本的难度要大一些。厦大的806宏、微观经济学不论从题量还是难度上都是很具有挑战性的,试卷的题量很大,许多考生反映时间不够答不完试卷,而且像是分析题的难度很大,所以建议考生平时多做模考训练。 专业硕士 431金融学综合 《公司理财》罗斯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 《金融市场学》张亦春 《国际金融》姜波克 432统计学 《统计学》黄良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茆诗松 《统计学》贾俊平 433税务专业基础 《税收学》黄桦 《税收管理》吴旭东主编 《中国税制》马海涛主编 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国际商务》希尔 《国际贸易》海闻 《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 435保险专业基础 《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高鸿业 《金融学》黄达 《保险学》魏华林

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 《资产评估学教程》朱萍 《财务管理学》刘玉平 厦门大学没有指定参考书目,以上书目是结合以往经验给出的,同学们一定要结合考试大纲来复习这些教材。431金融学综合、432统计学、433税务专业基础、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435保险专业基础、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参照教育部相关教指委公布的考试大纲。

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预防地质灾害教育主题班会 1.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 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 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2.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 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3.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2)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4.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旧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依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由冒出热气(或冷风)。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最新)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全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X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安全第一、常抓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和“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坚持从全区实际出发,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手段,以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人与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3.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 4.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对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负责治理。 5.坚持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协调稳定发

展。 二、全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境内沟壑纵横,谷深坡陡,地形破碎,植被稀疏,地表为黄土质粘土层,质地疏松,遇有暴雨或连阴雨天气,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土建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明显增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全区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56处,其中滑坡39处,崩塌16处,泥石流1处,危及173户、602人、591孔窑房、6.6公里公路(其中地方道路1.49公里,省道5.11公里)。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点段 X—X—X—城区—X—X—X—X等区段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土质疏松,地质环境相对脆弱,切坡建窑比较普遍,黄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极易发生。 (二)可能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的城镇 城区、X镇、X镇、X镇、X镇、X镇等城镇,由于水蚀、深切作用强,山体相对高差和后缘压力较大,加之人口稠密,人类活动影响严重,引发重大地质灾害的机率较高。 (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矿山 重点是油区井场、砖厂和采石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取土不规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1. 何渭地质灾害?如何分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上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如此等等. 2. 什么是滑坡?它山哪些要素组成?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 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 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滑坡床一指滑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体,简称滑、床; 滑坡舌一指滑坡体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 滑坡台阶一指滑体滑动时由于各段土体滑动速度的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台; 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滑坡洼地一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成的沟槽,域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 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技术推广 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柳旭光罗飞 (山东金山地质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5400) 摘要:环境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类型,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妥全及财产安全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及危害,有效防止环境地质灾害也就十分必要,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价值。为能够有效避免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危害,相关人员应当对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加强认识,并且要提出相关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从而使环境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使人们的生命财政安全得到更好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地质灾害;现状;防治措施 就目前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率表现出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并且环境地质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也越来也高,因而环境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也就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中主要针对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环境地质灾害实际青况,并且实现环境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进而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发展。1常见的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类型 1.1泥石流 在目前的环境地质灾害中,泥石流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这种灾害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突发性,并且发生比较快 objExcelApp.ActiveSheet.Cells.Clear objExcelApp.ActiveWorkBook.Saveas<4E:W"& str&".xls" objExcelApp.WorkBooks.C lose objExcelApp.Quit Set objExcelApp=Nothing 2.4报表选择性显示及打印 图1报表查询画面速,同时在较短时间内会冲出大量泥沙以及石块,在较宽阔的堆积区域内会不断漫流堆积,其属于洪流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通常情况下都是在山区沟谷中出现,一般都是由于冰雹、暴雨及融水等因素激发而得以形成。对于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而言,其对于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产生毁灭性灾害。目前,我国仍有很多泥石流沟存在,在这些区域内泥石流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并且规模也比较大,所产生的危害比较严重,泥石流甦的宜甌因就是人们不合理开发。所以,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实际开发过程中,需要对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加强重视,以避免环境地质灾害产生不利影响。 1.2地震 在各种环境地质灾害中,地震属于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在地震发生会有较大范围的影响产生,很容易有社会事件形成。对地震这一环境地质灾害而言,其作用过程主要就是地球内部应力调整以及平衡,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为三大板块相軫汇之处,地郴造运动鹹比较活跃,大部分的活动都处于地壳内部的不稳定断裂带,还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接触的部位。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很多区域均属于地震多发区,并且还有很地区的强震概率出现较高。 为了在运行系统下,直接显示报表,便于数据査询,通过WinCC画面编辑将所有报表,如作业报表、日报表、月报 表和年报表,用1个下拉菜单进行选择。通过从SQL Ser-ver2005数据库中将数据调出来显示在用户归档表格控 件中,直接进行打印,报表查询画面如图1所示。也可以通过打开Excel应用程序从硬盘中选取所存储的Excel文件,在项目未激活状态时,可以直接打开Excel应用程序,访问硬盘中存储的报表。 3结束语 本文通过用户归档实现了自定义报表的记录、保存、查 询及打印,有效解决了WinCC自身报表的局限性,此方法可以用于其他监控系统中。 参考文献: [1]苏昆哲.深入浅出西门子WinCC V6(第2版)[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晓黎,张巍.Visual Basic+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系 统开发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19-05-28) 《湖北农机化》2019年第15期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1.牢固树立“居安思危、防范未然”的忧患意识,早布置、早落实、早安排,切实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汛期前组织了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从排查情况看,市中区共有2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潜在威胁1105户4654人。所有的271处地灾隐患点全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发放了“一表两卡”,并将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信息录入到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措施网上填报系统,并上报市局。 2.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主要诱发因素及危险程度,认真制定了《内江市市中区xx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内江市市中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内市区府办发[xx]35号),确定了11个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为区级防御重点,建立并完善了《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等各项制度。各镇(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辖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主要诱发因素及危险程度,都制定了《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督促各镇(乡)在预案中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显眼处设立了警示标志,要求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随时监测隐患点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建立了群测

群防的地质灾害防治网络体系,在区、镇(乡)、村、社四级都确定了专人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认真落实了汛期24小时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应急调查等地质灾害防灾制度,坚持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各项工作、会议、电话等作好了记录,确保了防灾指令和灾情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汛期每天上网查询地质灾害预报和重大的天气预报,及时将灾害性天气情况通知到镇(乡),使上下做好预防准备。汛期以来,区国土分局值班室对全区560余人次地质灾害隐患监测人员履职情况进行了电话抽查,了解相关工作情况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现状,强化和提升了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促进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5.开展了地质灾害督导工作,按照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驻守督导工作 __》(川国土发【xx】29号)文件要求,择优邀请四川盐业钻井大队担任我区地质灾害督导工作,重点对市中区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落实情况、监测人员上岗值守情况、防灾预案是否完善及相应防灾措施到位情况等进行全方位检查,同时做好监测人员的宣传培训工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核查、巡查、排查,评估灾情、险情情况,并预测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提出行之有效的防灾措施建议,为汛期防灾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和保障。截止目前督导已完成13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核查),应

厦门知名企业名单

厦门知名企业名单 1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 2 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 3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 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 6 翔鹭石化企业(厦门)有限公司 7 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8 厦门夏商集团有限公司 9 明发集团有限公司 10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 11 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2 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 13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14 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5 厦门卷烟厂 16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17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18 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19 厦门TDK有限公司 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厦门石油分公 21 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 22 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23 厦门海沧投资总公司 24 厦门市路桥工程物资公司 25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6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27 厦门建松电器有限公司 28 厦门市中信隆进出口有限公司 29 NEC东金电子(厦门)有限公司 30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31 福建省烟草公司厦门分公司 32 厦门古龙集团有限公司 33 厦门银鹭集团有限公司 34 厦门宝龙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35 鑫东森集团有限公司 36 厦门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37 厦门多威电子有限公司 38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 39 联发集团有限公司 40 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有限公司 41 厦门市嘉晟对外贸易有限公司 42 厦门海澳集团有限公司 43 厦门市国光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44 厦门集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45 厦门嘉联恒进出口有限公司 46 厦门源昌集团有限公司 47 厦门正新海燕轮胎有限公司 48 福建省五金矿产厦门进出口公司 49 厦门中盛粮油企业有限公司 50 厦门华融集团有限公司 51 厦门ABB低压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52 厦门新景地集团有限公司 53 厦门通士达有限公司 54 厦门进雄企业有限公司 55 厦门公交集团有限公司 56 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 57 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58 厦门中宝汽车有限公司 59 福建省厦门医药采购供应站 60 厦门中铁建设有限公司 61 厦门三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62 厦门涌泉集团有限公司 63 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4 厦门星鲨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65 厦门富士电气化学有限公司 66 利胜电光源(厦门)有限公司 67 钛积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司 68 厦门中禾实业有限公司 69 厦门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 70 厦门育哲进出口有限公司 71 厦门众达钢铁有限公司 72 厦门嘉鹭金属工业公司 73 厦门华诚实业有限公司 74 厦门中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75 厦门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76 鹭燕(福建)集团有限公司 77 厦门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78 厦门永乐思文家电有限公司 79 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80 厦门万里石有限公司 81 厦门住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2 大北欧通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83 厦门太平货柜制造有限公司 84 厦门电力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85 厦门市明穗粮油贸易有限公司 86 信华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87 厦门大洲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1.以下哪项不是防治岩溶塌陷的措施?()(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提高塌陷岩(土)体力学强度 o B.改善岩(土)体的原有结构 o C.增加岩(土)体的水动力作用 o D.控制岩(土)体的应力与荷载 ?2.根据流动物质组分,泥石流可分为()。(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河谷型泥石流和山坡型泥石流 o B.水川型泥石流和降雨型泥石流 o C.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 o D.滑坡泥石流和溃决泥石流 ?3.规划地下空间开拓的重要基础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人文环境 o B.地质—生态环境 o C.合理的规划方案 o D.风险评估 ?4.世界上生物承载力最大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美国 o B.巴西 o C.中国

o D.俄罗斯 ?5.以下水资源中,不属于地下水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孔隙水 o B.裂隙水 o C.融雪水 o D.岩溶水 ?6.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效益不包括()。(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工程直接经济效益 o B.环境影响方面效益 o C.社会影响方面的效益 o D.治安影响方面的效益 ?7.武隆2001年“五一”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3分)得 分:3分 o A.排水不畅 o B.人为原因 o C.预警不及时 o D.连续的降雨 ?8.地震过程中会产生地震波,其中最先到达震中的地震波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纵波

o B.横波 o C.面波 o D.剪切波 ?9.工程建设的原则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工程建设的理念,要以人为本 o B.工程建设的理念,要效率优先 o C.工程建设的理念,要注重效益 o D.工程建设的理念,要结合实际 ?10.公元79年,意大利的庞贝城毁于哪种地质灾害?()(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A.地震 o B.滑坡 o C.泥石流 o D.火山爆发 ?11.地下空间开阔要重视地质—生态环境效应,具体来说,应该做到()。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应以考虑大都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原则 o B.应加强科学程序与协作 o C.要注意诱发灾害的防微杜渐 o D.要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公共管理专题

第7章地质灾害防治公共管理 7.1 基本认识 7.1.1灾难与教训 1975年8月4~8日,第3号台风低压和西风带冷空气共同影响的河南省中部4.38×104km2。范围降水总量201×108m3。,区域平均降雨量达458.9mm。板桥水库(林庄)、石漫滩水库(油坊山)和方城北(郭林)等3个暴雨中心总雨量分别达1631.1mm、1434.4mm和1517.0mm。其中,暴雨中心林庄1h最大降雨量为189.5mm,6h最大降雨量为830.1mm,1日最大降雨量为1005.4mm。特大暴雨导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和58座小型水库在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共造成29个县、1700×104亩农田被淹,1100万人受灾,2.6万多人遇难,京广铁路被冲毁102km,中断行车18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沙兰镇因山洪暴发,造成117人死亡,其中沙兰镇中心小学学生105人。洪峰在沙兰镇只持续1个多小时,由于河流泄洪断面不足、桥梁壅塞等,沙兰小学内水深一度达到 2.3m。沙兰小学位于沙兰河由西北向东偏南转弯的凸岸河漫滩上,是沙兰镇地势低洼地带。 2008年9月8日8时许,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塔山矿区废弃尾矿库溃决形成重大泥石流灾难。尾矿库坝高约50m,库容30×104m3,尾砂流失量约20×104m3,沿途带出大量泥沙,流经长度达2km,最大扇面宽度约300m,泥石流冲淤面积达30.2hm。,最大过流深度约20m,造成下游村庄和集贸市场人员死亡271人,伤34人。经调查,导致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违法违规生产和建库,隐患排查治理走过场。政府管理部门监督管理不得力,安全整改指令不落实也是重要原因。因为早在2008年2月和8月初,位于下游的白云村和云合村村民因发现尾矿坝渗水现象曾分别向当地政府递交了“救命报告”和“告状书”,但未引起重视。 1963年10月9日22时38分(格林尼治时间)意大利瓦依昂(V oiont)水库滑坡造成约2600人死亡。 1999年12月16日委内瑞拉泥石流,6条泥石流沟冲毁6个旅游城市,造成3万多人死亡。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强烈地震,引发印度洋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海啸灾难,估计地震及海啸造成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和泰国等国家约22万人死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2005年8月28日,飓风“卡特里娜”(Caterina)袭击美国,登陆风速62.57m/s。尽管事先有预报,但风暴袭击地很多居民没有依照指示转移。这次灾害导致南部数州1500多人丧生,新奥尔良地区损失惨重。 2006年2月17日上午10时45分,菲律宾(PhilippiIles)莱特岛(Leyte Island)南部圣伯纳德(Saint Bernard)镇特大滑坡灾难造成约1221人丧生或失踪。 2008年5月5日,“纳尔吉斯”热带风暴重创缅甸海基岛,横扫缅甸三角洲地区,巨大风暴潮造成死亡与失踪约lO万多人。 这些灾难事件有的具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但也与所在地区防灾减灾意识不强存在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复习题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某表厂为了解手表产品质量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属于(D)。 A.普查B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2.某灯炮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采用(D)。 A.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全面调查 D.抽样调查 3.考虑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A) A.产业分类 B.职工人数 C.劳动生产率 D.所有制 4.某地区抽取3个大型钢铁企业对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C)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 5.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6.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D) A.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B.组数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7.假定其他变量不改变,研究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是(A)。 A.偏相关 B.正相关 C.完全相关 D.复相关 8.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8元,12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 表性是(A)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一样的 D.无法判断 9.(C)是标志的承担者。 A.变量 B.总体 C.总体单位 D.指标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 A.年龄 B.学历 C.民族 D.性别 11.某商品价格上涨了5%,销售额增加了10%,则销售量增加了(C)。 A.15% B.5.2 % C.4.8 % D.2 % 12.某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是480,则该组的组中值应为(D)。 A.490 B.500 C.510 D.520 13.以下不是统计量特点的是(D)。 A.不确定 B.已知 C.未知 D.不唯一

专题:资源与灾害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一基本点 (一)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含一次能源)。根据地域分类,分为宇宙资源、气候资源、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四种,根据属性分类,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即矿产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共同特点: a 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供给)――生产规模要适度,资源开采量不应超过环境供给量或资源的再生量,要节约、适度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资源耗竭与生态破坏,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b 潜力的无限性(科技的进步,可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改进生产、勘探、开采及资源回收技术,开发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挖掘潜力。 c 分布的规律性(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制约,一般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受地质作用制约,也有规律可循)――地域分布的不平衡、利用资源要因地制宜、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 地域组合的整体性――对资源的利用,必须综合利用,统筹兼顾。 3宇宙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轨道资源及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的环境)、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如月球上的氦3)。空间资源开发属于高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由于空间技术具有重 要的军事、经济、科学和政治意义,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空间技术列为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联系:我国的 神舟5号飞船、嫦娥探月计划、三大卫星发射基地、3S 技术的应用等) 4 气候资源:指太阳辐射(光照)、热量、降水和风等,是一种普遍存在、具有数值特征和较大变率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内容见前几个专题(6-10)。气象经济:获得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进而趋利避害,从而增加效益或减少和避免损失。德尔斐气象定律揭示,气象投入与产出之比高达1:98 以上。 5 陆地资源:指陆地上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中国和世界的情况见中国、世界地理知识总结相关内容,水资源见水专题,生物资源见自然带专题。 6 海洋资源:①海洋生物资源:影响因素――阳光+营养盐类,分布――大陆架浅海、温带海区、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处渔业资源丰富;世界和中国的大渔场的分布与成因。②海洋矿产资源:滨海――砂矿和金属矿产,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和煤硫磷等,深海盆――锰结核、可燃冰等。③海洋空间资源――用于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如港口建设,填海造陆等。 7海洋权益: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1 分经线的长度,约为1.852km)领海主权和200 海里(由海岸基线起算)专属经济区的资源管辖权。注意:中日钓鱼岛问题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南海主权之争问题、台湾问题。要树立海洋意识,开发蓝色国土(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 万平方千 米),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权益,保障国家海洋战略利益和海上安全。 (二)资源问题 1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紧密联系的,由于无法持续的生产(掠夺性开发)和消费 (奢侈浪费)模式、人口数量的空前增长、贫困问题以及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许多基本资源正在枯竭,环境退化正在加剧。 2 世界性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有: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等)、水资源短缺、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和湿地的消失、物种灭绝、矿产资源耗竭、能源危机、海洋渔业资源枯竭等。 3中国的资源问题:我国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许多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