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

百亩”的授田制。这反映了

A.铁犁牛耕的产生B.政治制度的变革C.自然经济的发展D.土地制度的变化

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

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 .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据宋《燕

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

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扩大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城市经济的发展

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

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

次数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0.85 次/年 1.7 次/ 年 2.7 次/ 年 5.31 次/ 年 18.5 次 / 年19.9 次/ 年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 曾祖父) 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

A.行政机构管理B.军政事务管理C.商业贸易管理 D .文化典籍管理

8. 17 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 万织布工人和60 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材料印证了

A.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

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

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 6 倍。据此作者认为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10.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

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11.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

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12.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

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

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

13.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出现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

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B.民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4.鸦片战争以前,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西方列强觊觎中国 C .君主专制进一步巩固D.自满自大的帝国意识15.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

国商品是

A.咖啡和可可B.洋纱和洋布C.产于印度的茶叶D.产于泰国的香米

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 世纪 70 年代B.19世纪80年代 C .20 世纪 20 年代 D .19 世纪 90 年代

17. 1878 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

“期渐收回利源” ,并规定“十年以内不准另行设局”这一举措

A.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难B.剌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工业化D.促使了政府放宽实业限制

18.鸦片战争前,中国丝的出口,每年一般只有几千包,而1847 年达 22000 余包, 1852 年 44000 余包,1856 年 79000 余包。茶的出口,鸦片战争前,每年大约五千多万镑,鸦片战争后历年增长,1856 年已达一亿三千余万镑。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

A.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 B .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 C .保持外贸出超地位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19.光绪二十年,江苏南通的张謇考中状元,但他毅然弃官从商,创办大生纱厂,后来又创办了轮船、面

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张謇的成功是对下列哪一观念的否定

A.实业救国B.学而优则仕 C .国无商不富 D .工商利国

20. 1872 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

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 都 )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

几欲将丝厂毁拆??。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

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

21.下表为1912 — 1920 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该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营产业

1912

1920 年年平均增长率 (%)

行业项目

棉纱棉纱产量指数100. 0 422.4 17. 4

面粉面粉产量指数100. 0 516.9 22. 8

卷烟资本额137. 8 1680. 4 36 . 7

A.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 B .深受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影响

C.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D.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

22.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

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部分应为

A.民族资本B.外资企业C.官僚资本D.个体经济

23.下面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申报》关于女工的一些描述: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

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材料的观点

A.同情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B.主张女性接受现代教育

C.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D.反对女性远离现代工业

24. 20 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

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最能说明

A.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B.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

C.维新思潮成为时代主流D.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25.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

薪原制度”的做法,这一做法

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完成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D.推动了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

26.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

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下面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

27.“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766. 4 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55. 8%,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 如下表所示 )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行业工业农林水利邮电运输文教卫生城市公用事业贸易其他

投资比例58.2% 7.6% 19.2% 7.2% 3.7% 3.1% 1.0%

备注工业投资的 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A.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B.着力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经济结构

C.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经济建设与三大改造同步进行

28.某年的《人民日报》曾报道:“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

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

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某年最有可能是

A. 1953 年 B . 1956 年C.1958年D.1960年

29.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建国以来

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B.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D.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

30.《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年代及版次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 年第 1 版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 年第 3 版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 年第 6 版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 .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D .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31.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推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他意在说明英国

A.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B.民主政体的确立时间较晚

C.民主程度较低D.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

32.下表为17、 18 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据此可知英国

1624— 1641 1660— 16851689— 1713 1714— 1760 1760— 1800 年均召开天数42 43 122 100 天以上100 天以上年均通过法令 5 15 67 77 209

A.议会主权得到凸显 B .国内矛盾日益激化

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 .法律体系日臻完备

33.近代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34.有个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有个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有个国家的制度笼子藏着阴谋,有种权力随时想跳出来;有个国家的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上,驯服了人民。以上关于“权力与笼子”的表述分别对应的是

A.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

B.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C.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美国三权分立、英国君主立宪

D.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

35.萧功秦认为现代化有三种模式:原生型——在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次生型——原封不动地被殖民者

从其母国带入;感应型——一些传统君主国在承受西方挑战后开始了现代化。下列国家现代化模式对应准

确的是

A.英国、法国——原生型B.日本、英国——感应型

C.美国、德国——次生型D.中国、日本——次生型

36.在 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存在州权平等和比例代表两种方案。经过讨论最终通

过了设立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院制”方案。这表明美

国的“两院制”

A.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 B .消除了大小州的矛盾与分歧

C.实现了南北各州之间的妥协 D .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与巩固

37.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道:“其他任何国家从来没有创制出如此强大的司法权。联邦的安定、繁荣与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大法官之手。没有他们,宪法只是一纸空文。行政权也依靠他们去抵制

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权则依靠他们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托克维尔意在说明美国

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B .民主制度受到了司法干预

C.立法和行政部门冲突不断 D .司法权在体制中举足轻重

38.有人预言仅一票赢得胜利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 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D.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39.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 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

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 .政府官员纪律松弛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40.《共产党宣言》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

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

A.农民阶级力量壮大 B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1.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

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 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机器大生产

D.科学社会主义

42. 2016 年 11 月,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公社145 周年纪念之际,依据《宪法》通过了“为所有遭镇压的

1871 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第907 决议,认为这是一次“尽历史责任”的“庄严行动”。这样评价的依据是

A.巴黎公社采取了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 B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巴黎公社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肯定D.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43.《全球通史》载:“ 1917 年 3 月至 11 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这场斗争

A.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B.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C.以和平的方式而终结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4.“俄罗斯革命常被用来和中国相比,但它们的差异至今还显而易见:布尔什维克首先夺取了城市,然

后在农村实行集体化;中国共产党则相反,先农村而后攻占城市。”这里的“差异”

A.由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导致B.都是共产国际指导的结果

C.都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导致了两国革命结局不同

45.有学者指出,从长时间远视界来看,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长期革命(中国近代民主革

命)皆发生于具有大陆性格的国家,也都被强迫放弃过去以农业为国民经济本位的体制,而采取以“数目

字”管理(指一个国家进入到资本主义体制时的状态)的趋向。这三场革命都

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体现了普遍民主原则

C.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D.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46.有学者认为,冷战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互动的产物,“必须把美苏关系看作一个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

方对另一方的行动过程”。这表明作者认为

A.冷战是美国对苏联挑战的回应B.美国的误判和扩张导致冷战对抗

C.对于冷战美苏都负有一定责任D.冷战导致了世界动荡不安

47. 1947 年 3 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该咨文发表的背景有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

C.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D .美苏意识形态的紧张对立

48.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49.英国 BBC广播电台曾发行了一部纪录片《The Chinese Are Coming》,探究中国在全球影响的扩大,并讨论一个热门的问题,即如果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会给世界造成什么影响。这说明

A.中国是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B.中美对峙的新冷战格局即将出现

C.美国“单极世界”梦想彻底破灭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50. 1991 年 12 月,随着苏联分崩离析,统治世界四十余年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终结。各国决策者们突然

发现,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外交和国防基本战略,正在迅速变成一堆历史垃圾。这里的“历史垃圾”是指

A.热战对峙,局部战争B.经济封锁,区域联合

C.军事遏制,政治对抗D.和平演变,意识渗透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51题30分,第52题20分,共50分。

51. (30 分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

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

为陈村尘。??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1840 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

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 ( 上海 ) 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

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马克思认为,英国的侵略使中国与外界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但马克思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

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6 分 )

(3)根据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 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2 分)

52. (20 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中国外国

牛顿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杀,其著作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在明清两代均被列为禁书。

17 ~

启蒙运动。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18 世

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雍正设立军机处。

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目的是想

纪广东十三行成立。

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

乾隆帝接见英国马戛尔尼使团,

美国 1787 年宪法正式生效。

并拒绝了英国开口通商的要求。

法国大革命爆发。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两次鸦片战争。

英国议会改革。

洋务运动。

19 世

马克思主义诞生。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

纪甲午中日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

中华民国成立。

20 世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俄国十月革命。

纪初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 17~ 20 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D A A A C C C C A B A C A A B D C A B D B C C D B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D B C D C D A D B A D D D D B C C B C C C D B A C

二、材料题

51.【参考答案】

(1) 以种植业为主要产业;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采用精耕细作的

生产模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规模比较小;性别分工相对简单;产品基本能够自给自足。(12 分,答出其中六点即可)

(2)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2 分 ) 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2 分 ) 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

生变化。 (2 分 )

(3) 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2 分) 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2 分 ) 洋务运动;

(2 分)民族资本企业创办;(2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2分)政治和外交近代化;(2分)【解析】第 (1) 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 题要求结合诗歌和时代大背景来分析经济变动,

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定——“1840 年后”。鸦片战争后,江南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强。第(3) 题要求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对西方扩张

所带来的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作用进行辩证分析。

52.【参考答案】示例 1 论题:中西两种不同的近代化道路

阐述:西方: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中国:首先改变有形的物质,然

后改变政令,最后变革人心。

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及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理性”和“科学”构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启蒙思想影响下,英美法等国先后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 世纪 60 年

代到 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蓬勃开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进一步推动了资

产阶级代议制的普及。

19 世纪 60 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先

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示例 2 论题: 17~ 18 世纪中西文明不同的发展趋势

阐述:中国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英国开

始了工业革命。

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得到强化。英国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通过1787 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共和政体。

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实质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西方启蒙运动

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西方成功实现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明清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农耕文明阶段。

示例 3 论题:西方文明的冲击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阐述: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灾难,但工业文明的冲击也给中国带来近代化的机遇。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深重,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

伴随着西学东渐,封建思想受到冲击,中体西用、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思潮、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华

民族的思想启蒙。

总之,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被迫开始近代化进程,加速了由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示例 4 论题:近代以来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交流。

示例 5 论题: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世界

【解析】材料是用同时代的东西方事件来对比,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如中西不同的近代化道路( 近代化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商品化、思想上的科学化和人性化) ,对中国而言,可以选择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史实来论

证;对世界而言,可以选择启蒙运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史实来论证。可以选择17~ 18 世纪中西不同文明的发展趋势,对中国而言,明清时期没有完成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可以

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军机处的设立、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是对传统儒家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等史实来论证;对世界而言,西方国家相继成功地实现社会转型,即实现了农业文

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相继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等史实来论证。也可以选择西方文明的冲击开启了

中国近代化进程,主要论述西方国家的侵略对中国的影响,可以用历次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来

论证,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开眼看世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等史实来论证。

黑龙江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后汉书》所述:樊重三世共财;缪彤兄弟四人皆同财业,及各娶妻,诸妇遂求分异,彤乃闭户自挝,诸弟及妇闻之,悉谢罪;蔡邕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 分财,乡党高其义。材料表明当时 A.数世同居共财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B.政治结构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宗法组织参与构建社会行政体系 D.对合族而居现象有一定的认可度 2.《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B.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C. 诸侯国内部政权争夺激烈D.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3.“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4.有学者认为,古代推行的某种制度是该王朝“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体现,它增大了地方行使政治经济的自主权力,促进了地方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 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此学者论述的制度属于 A.郡国并行制 B.节度使制 C.转运使制 D.地方三司制 5.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易形成冗官现象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减少了决策失误D.加强了君主专制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

1、历史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密封线内。 3、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卷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春秋战国时期水利灌溉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如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铁制工具的使用 B.社会局面的稳定 C.中央集权的建立 D.土地私有的出现 2.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夜市繁荣表明 A.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对当时“市”的管理提出挑战 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宋朝的户籍制度规定,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

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此外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产生 D.宋朝进一步把佃户束缚在土地上 4.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今开封)的旧俗,在门前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这表明北方人南迁 A.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带来生活习俗交融 C.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D.促进政治中心东移 5.秦朝实行郡县制、元代实行行省制。它们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打击贪官污吏 C.强化贵族特权 D.加强君主专制 6.中国古代王朝重视整肃吏治、打击贪腐。下列职官中,直接担负这一职能的是 A.秦朝的太尉 B.西汉的刺史 C.宋朝的枢密院 D.清代的军机处 7.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 百亩”的授田制。这反映了 A.铁犁牛耕的产生B.政治制度的变革C.自然经济的发展D.土地制度的变化 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 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 .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据宋《燕 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 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扩大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城市经济的发展

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 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 次数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0.85 次/年 1.7 次/ 年 2.7 次/ 年 5.31 次/ 年 18.5 次 / 年19.9 次/ 年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 曾祖父) 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 A.行政机构管理B.军政事务管理C.商业贸易管理 D .文化典籍管理 8. 17 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 万织布工人和60 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材料印证了 A.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 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 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 6 倍。据此作者认为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10.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 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11.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 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12.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 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 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3.下列关于中国的制瓷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瓷业到西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C.商朝工匠就已经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效果如同油画 4.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 ) A.君权神授 B.春秋大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纲五常 5.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下列和他的观点主旨一致的是:() A.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 B.兼相爱、交相利 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弱者道之用 6.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7.明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某种炼钢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坚紧,生铁安置其上…洪炉鼓鞘,火力到时生铁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该炼钢工艺最早出现于 ( )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8.唐以前,市井成员主要是商贾、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部分无业 游民.而到宋代,又出现了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旅店种类大增,众多文人也加入市井队伍中。材料中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 化 ( ) A.是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表现 B.使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C.是市民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 D.是政府商业政策变化的反映 9.右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10.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 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 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有关此材料理 解正确的是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③松江出 现了雇佣关系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阅读《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表》。对统计表 的解读有误的是( ) A.商办企业资金少,数量较多,说明其规模较小 B.洋务企业资金较雄厚,但数量少,说明其规模大 C.外资企业资金雄厚,规模大, 压制民族企业发展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促进了商办企业发展 12.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度下学期泗县二中高一期末检测卷 历史 一、选择题 1.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2.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下列言论中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 5.下图中的生产工具分别出现在什么朝代() A、汉朝和唐朝 B、春秋战国和汉朝 C、三国时期和唐朝 D、都是唐朝6.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 7.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 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 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 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 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 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 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 生产工具 件数 (约) 生产工具所 占百分比 铁农具 件数 铁农具所占 百分比 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 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 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 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 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 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 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 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 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 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史料记载没有纯粹客观公正可言 B.孔子形象与儒学地位演变相关 C.人物形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D.历史人物的形象难以达成共识 7.漫画能够形象诙谐地反映历史事件。对如图所示汉初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最终导致了封国叛乱 B.弥补了分封制的弊端 C.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D.解决了君与相的矛盾 8.由亚洲协会和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海洋的秘密:唐代沉船与亚洲早期贸易”在纽约展出。以下文物可能出现在展览中的是 A.斜纹提花织物 B.粉彩瓷 C.珐琅彩瓷瓶

江苏宿迁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 含答案

宿迁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卷 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 题,每题2分,共60分)。 1.康熙帝一生重视农耕,雍亲王为投其所好,特命宫廷画师以他自己为形象画了二十三幅耕图,以王妃们为原型画了二十三幅织图,亲笔题诗,组成《耕织图》进献。下面是《耕织图》其中的两幅绘图。由此可知,我国农业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男耕女织的基本模式 C.农业技术领先世界 D.农民生活的富足安康 2.(宋)王柏《鲁斋集》中说:“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材料反映了 A.手工业商业获得高度发展 B.农村草市已出现 C.农民兼营农业之外的产业 D.农工商地位改变 3.《丝路山水地图》在戊戌年(2018年)春晚惊艳亮相。据考证,此图绘制于明朝中后期,地理范围从中国嘉峪关到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丝织业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B.唐代吸收花鸟画的写实风格 C.明清时期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 D.宋代吸收波斯的织法和风格 4.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这体现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终结 B.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C.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 D.拜金主义思想的严重 5.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重视海关税收征收 C.维护外商经济利益 D.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A.工笔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9、“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人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分别指中国的 A.造纸术针灸指南针 B.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C.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0、仔细阅读下列言论,用发展的观点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②“立国之道当以礼仪人心为本……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也无损。” ③“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

2019第二学期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一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2.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3.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打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4.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私营手工业发达 B.官营手工业兴盛 C.雇佣关系出现 D.家庭手工业普及 5.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7.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 A.水力 B.核能 C.煤炭 D.电力 8.与烟草、土豆等农作物最初从美洲传向欧亚大陆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的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优秀率为%,及格率为%,期中考试优秀率%,及格率%,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相差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地之一,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下列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2017年底,主要陈列中国文物的大英博物馆33展厅,对公众重新开放。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剪彩并观看了展厅中的中国玉器、瓷器等,该馆收藏的瓷器可能主要来自 A.民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藩属国贡品3.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其曾祖父无泽曰:“无泽为汉市长。”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司马迁的曾祖父从事的是 A.军事管理B.工商业管理C.行政事务管理D.文化典籍管理4.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亚和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追溯其历史渊源应该始于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5.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A.盐铁专卖制度B.小农经济出现 C.朝贡贸易D.“海禁”政策

6.在某一历史时期,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了解海外奇闻让人们乐此不疲,各种游记成畅销书……这最有可能描写的是A.大航海时代的欧洲B.郑和下西洋时代的中国 C.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D.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美国 7.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描述一 定程度上可印证工业革命 A.缩小了城乡差距B.促进了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D.实业救国思想 9.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舶从英国港口出发到广州从事贸易时,其船载物资中经常有90%是白银。这一事实可以说明当时 A.清政府禁止进口英国商品B.英国已丧失了殖民强国地位 C.中国商品价格优势很明显D.英国对华贸易处于入超地位10.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这说明了 A.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排挤打击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都实行王位世袭制 B.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 C.都由部落联盟发展而 D.都由部落联盟首领担任最高统治者 2.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 有人认为,唐代“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和谐在政治制度上 的突出表现是 A.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建立了军镇制度D.实行三教并行制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会打洞”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5.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抽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自波斯的商人 6.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将第Ⅰ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请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 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光武中兴 B、秦统一六国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3.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D、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 是基于习俗。”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5. 以下有关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城邦内居住的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B、创造了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政治的新方式 C、有利于调动雅典人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 6.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不正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加强B、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皇权,分散相权 D、强化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7.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本试卷答题时间为100分钟,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40个小题(共6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40分),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该则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A. 同姓亲族 B. 异姓诸侯 C. 殷商降族 D. 先代贵族 2. 妻(正配)三哥(20岁)六哥(16岁) 妾(侧室)大哥(25岁)二哥(22岁) A. 大哥 B. 二哥 C. 三哥 D. 六哥 3. 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A. 大禹 B. 成汤 C. 周武王 D. 秦王嬴政 4.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 ①建立中朝②设置枢密院③设置刺史④实行推恩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6.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明太祖朱元璋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 实行三省六部制 B. 设置三司使 C. 设置内阁 D. 废除丞相制度 7. 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 A. 完整的相权被分割 B. 皇权与相权互相制衡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 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8. 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制下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此材料反映了 A. 雅典民主特点是人民主权 B. 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政治权力 C. 雅典民主是雅典成年男子的民主 D. 雅典城邦内等级森严 9. 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 《汉谟拉比法典》 D. 万民法 10. 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文件是 A. 《人权宣言》 B. 《大宪章》 C. 《权利法案》 D. 1787年宪法 11. 以下漫画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对其表述准确的是 A. 国王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 B. 国王可以收税 C. 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 国王可以招募军队 12.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艰难曲折,下列事件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权宣言》颁布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③拿破仑称帝④波旁王朝复辟

2019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二、电影: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三、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四、互联网: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 (1)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分 (2)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3)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的股票崩溃 3、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暴跌 4、发展:从美国迅速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5、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6、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激化了各国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7、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不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失败原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失败;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全国人民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1933——1939 3、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调整农业政策(3)复兴工业:蓝鹰行动(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积极:(1)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大危机(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局限:未能完全彻底的消除经济危机 5、新政的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罗斯福新政“新”的含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的变化)②福利国家的发展③第三产业的兴起④“新经济”的出现 实质:资本主义的内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理论来源:凯恩斯主义特点:国家干预盛行:二战结束到20C70s 作用:(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二战结束到20C70s,经济发展)出现了“黄金时期” 滞胀:1973年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滞胀(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存) 解决滞胀办法:(西方国家普遍抛弃“凯恩斯主义”但不是完全抛弃,而是实行国家干预和市场相结合,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二、福利国家的发展 目的: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缓和贫富差距,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根本) 作用:1、积极作用:稳定社会2、消极作用①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②道德危机( “养懒人”的消极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