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锻炼心理学;是对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研究,主要探讨身体练

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运动心理学;是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

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包含多钟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科学,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一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问题并可以加以利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活动:指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体育能力:具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是一种特殊能力,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综合体。

8、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9、体育习惯——是指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材、指导者等)和个体体育参与活

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10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做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

11、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如慢跑、举重等。

12,一般体育能力;指从事各种体育活动都具备的能力。

13,特殊体育能力;指从事专门体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因体育项目的特点不同而各不相同。

14、体育团队——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教、学、运协同活动)。

15.特殊运动能力:从事专项运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

16.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和运动体验。它是反映某个动作技能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

17、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8运动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运动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11、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1、运动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7、运动动机: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

⒔①直接动机指向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

②间接动机指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

②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得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9运动损伤: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9.运动技能的干扰:是指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产生消极的影响,阻碍新技能的形成和掌握。

10、心智技能——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

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心理技能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练习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11、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动机、认识、情绪、意志、注

意等特征)。

7、心理健康: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8、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6.心理建设——是指通过教育及各种措施和专门性活动,使人的心理品质按照期望的模式更完美的发展。

9、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简言之,心理技能训练就是有系统、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⒗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

⒘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33系统脱敏训练:又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的技术。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的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19、生物反馈训练:又称“内脏学习”或“自主神经学习”,是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变化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

5、归因训练: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

格。

23、模拟训练;也称为比赛模拟化训练或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24、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题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调控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25、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21、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的一种训练方法。

13,练习曲线;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绩效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0、团队社交吸引力:每一个团队成员就团体对其接受程度及社交关系的感知。

12、动力定型:由于大脑皮层有系统性活动的机能,能够把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链索系统,这就是动力定型。

13、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

理状态和行为。

16、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17、状态焦虑: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18.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6.运动焦虑:是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担忧倾向。

22、生物反馈;是利用仪器将机体内的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处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们。

22追加反馈:指动作执行后所获得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

22、绩效反馈:运动后提供的有关运动操作特征的外部反馈称为绩效反馈。

4.攻击性行为:是指以故意伤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有外显的语言或身体动作的行为。

20、工具性攻击:是指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19,敌意性攻击;是指由攻击者的愤怒而产生的.具有使人受伤害的意图和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

5.状态攻击性:是指一种暂时的攻击行为状态,一般来说,状态攻击性行为的持续时间与被激怒的强度有关。被激怒的程度越强,状态性攻击行为持续时间越长。

23系列性技能:在这个连续体的中间是系列技能,运动操作是由一组不连续技能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更复杂的技能动作,大多数技能都属于这一类。

24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运动迁移。

24.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26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28成就动机: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29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8、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30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依赖。

11锻炼的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锻炼的过程中,养成有规律的,有持续性的锻炼习惯。31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

3,反应时间;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

17,领导;为了实现预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率领.引导.指挥.协调和控制被领导者完成预定任务的一种活动过程。

18,领导者;指实施领导过程的人。

21,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是由道德知识.道德信念和道德评价功能几个方面组成。10、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26、任务凝聚力;是指团队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它是与完成团体目标和成绩指标相联系的。

27、社交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地交往的程度,它涉及友谊、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等影响因素

13团体凝聚力:为团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

14体育团体凝聚力: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或教练员与队员之间彼此吸引,共同追求某一目标或分担团体目标的动态过程。

21.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习惯的技术。

12主观幸福感:是描述个体目前体验到的幸福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价。

7跑步者高潮: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愉快轻松的感觉,通常会突如其来的出现,这对有规律的锻炼者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体验,我们称之为。

4、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他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

9.心身疾病:是指主要或完全由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也称:“心理生理疾病。它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总的反映。

7、心境——是指延续时间较长且在强度上比较缓和的情绪状态,

5.气质: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3.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4、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应激。

15、志趣:是乐趣与志向的结合,是推动人实现远大理想目标的迷恋性的、最稳定的动力倾向,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最宝贵的心理动力。

6⒉.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1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4.交往:意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和物质品的交换。

10.自尊:也称自尊心或自尊感,就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被人歧视、侮辱。

27.个性:在进行某种运动技能的操作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操作方式

1.后象:当刺激停止作用后,在短时间内感觉仍不消失的现象,是神经兴奋留下的痕迹,故又称“感觉残留”。

2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10、迁移:人们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可以影响另一情境中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叫学习的迁移。

11、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

⒐协变性原则(归功于内,归错于外)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吗,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31.果断行为是指在商定的规则之内、无伤害他人的意图,为达到目标,全力以赴、积极拼抢的行为。

3.内部表象:个体想象自己完成动作过程中肌肉的感觉和情绪的反应体验。

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作用,都超不出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的范围。12.间接动机:是指学生的动机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滞后、间接的

结果。

2、现代社会——是指以工业发展为标志,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

4、专门化运动知觉——是通过运动训练,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5、自我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

程。(分积极与消极暗示)

1.陈述性知识:是指动作的术语、要领、原理、规则等知识,它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达和用谈话法或书面的方式来测定的。

3.挫折忍受力:指个体遇到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其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亦即个体经得起打击或挫折的能力。

简答题

一;原则

1.简述体育心理训练主要应遵循的原则。

答:1.自觉自愿原则。2.一般要求与个别对待相结合原则。3.支持以恒原则。4.结合体育活动实际原则。5.保健性原则。

4、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答(1)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2)根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以观察的目标(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4)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6)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9.目标设置的原则有哪些?

答:1.设置技术表现的目标。2.设置具体而明确的目标。3.设置现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目标。4.设置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目标。5.设置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目标。

3、体育教学训练中进行目标设置的原则有哪些?

答:①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②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③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④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⑤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⑥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⑦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二;哪些;什么

1.体育教学中的反馈形式有哪些?

答:社会性评价、象征性评价、客观性评价和标准行评价

1. 体育运动中的特殊情绪体验包括哪些?

答;1、高峰表现——超水平发挥。2、流畅体验——忘我的地投入于活动中体验本身就是乐趣和享受,并有运作的控制感。3、跑步者高潮——体育锻炼快感。

34、体育团队领导者应具备那些心理条件?

(1)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足够的专业认识,及卓越的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良好的个性、稳定的情绪、敏捷的思维和决策果断等。

3.提高团队凝聚力的途径有哪些?(依个人删减)

答:首先,团队的目标任务必须尽量与个人目标相一致,使其成员觉得实现自我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实现团队的目标。并且不断完成任务,取得成绩提高技术水平,满足个人和团队的各种需要。其次要培养成员的团队意识·荣誉感和责任感,团队的目标·任务应对成员有一定

的压力。另外,要使团队成员间应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尽量克服和缓解团队内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最好是在矛盾与冲突的萌芽状态就加以解决。团队的领导者应有一定权威,能使成员信任,让成员觉得有关明的前途,也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25、心理的敏捷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①视觉搜索快;如:对手与同伴的位置

②预测快;如:球的落点

③决策与反应选择快;如:快攻与反跑

④始发动作快;传出神经支配肌肉收缩,爆发性取决于速度与力量的结合效应,如:起跑。

⑸完成动作快;协调,适宜有效地支配身体完成动作,如: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动作。

6.教育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教育运动心理学领域主要探讨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记忆过程,通常也称信息加工;研究和应用提高动机水平、调节情绪和感觉状态、降低焦虑程度和矫正不良思维内容等的方法。教育运动心理学与运动教育学和动作技能学习等学科有很大关联。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因素,观众特性(如规模、评价的角色、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等)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攻击性,影响解释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文化因素,以及性别对影响运动表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

4.举例说明什么是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举出具体实例。

⒍为什么要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

答;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可实现的。目标最好是学生需要经过较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的水平。只有这样的目标才具有挑战性,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吐过目标太容易完成,血色很难过就体验不到挑战性,无法激发学习和锻炼的动机,相反如果目标碍难,学生反复努力,仍然达不到这一目标,就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怀疑自己的能力,使其动机水平降低,甚至放弃努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设置目标时,既要掌握学生身体发育规律,和各项的运动特点,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1.什么是本体运动感知觉?本体感知觉包括哪些部分?

答;本体运动感知觉:指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种类: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如躯干的弯曲、伸直,四肢动作,头部位置改变等。

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运动幅度等。

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如运动的空间方向,向左右、前后、上下等。

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如时间长短、间隔、运动节奏、运动速度、加速减速等。

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如用力大小的感知、阻力等。

4)什么的习惯性无助?对习惯性无助的教育措施?

答;习惯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措施;1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4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5),什么是倒U形假说?

答;倒U形假说是人们在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研究中讨论得最多的理论。倒U形假说认为,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一般说来,中等程度的唤醒水平对运动表现最为有利。

6.什么是动作技能的正迁移?关于动作技能的正迁移,有哪些理论解释?

答: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另一些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的影响是正迁移。

关于动作技能正迁移的理论解释有;1共同因素说2概括化迁移理论3关系的迁移理论39、运动员在赛前有那些心理状态?哪种状态最适宜比赛的需要?为什么?

(1)A、赛前过分激动状态B、赛前淡漠状态C、赛前盲目自信状态D、战斗准备状态

(2)战斗准备状态是最适宜比赛的需要。

(3)因为,即最佳赛前竞技状态。能使心理活动处于较高水平,增力情绪占主要优势,潜在能力得以发挥,是创造良好比赛成绩的理想状态。表现为心理与身体自然协调,动作轻松,运用自如,无焦虑感和恐惧感,有强烈的创造欲和表现欲,以旺盛的精力等待即将来临的激烈比赛。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Anshel,2003)。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也未作严格的区分,互用概念的现象比较多见。第三,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将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具体涉及到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健身锻炼等领域中工作,体育心理学包括这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对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大有帮助。

三;分类

8.运动技能的分类

答:1连续性技能和非连续性技能;2闭锁式技能和开放式技能;3小肌肉群运动技能和大肌肉群与动技能

5.动机的分类

答:(1)生物性和社会性动机及物质性和精神性动机(2)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3)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4)无意识动机(5)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9、心理技能训练的种类

答:1目标设置训练;2放松训练;3表象训练;4注意集中训练;5自我暗示训练;6模

拟训练

10、运动技能迁移的种类

答:两恻性迁移;语言_运动迁移;运动向运动迁移

11.目标的分类

答:长期的目标与短期的目标;具体的目标与模糊的目标;现实的目标与不现实的目标;任务定向的目标与自我定向的目标

12注意的分类

(1)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2)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14运动表象的分类

答: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模仿式表象;情景表象和动作表象

⒐运动兴趣的分类

①根据体育兴趣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②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③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以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④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以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

28、多维焦虑理论将竞赛焦虑分为:

答;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

①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的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它是由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比赛结果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

②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状态的情绪体验,是直接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引起的焦虑

③状态自信心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

48、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答1敌意性攻击2工具性攻击3特指性攻击4状态性攻击

四;影响

4.凝聚力对团队成员个人产生哪些影响?

答:1.有助于队员个体心理状态的改善。2.提高对自己运动经历的满意度。3.进行合理归因。9),环境因素对体育团队凝聚力的影响

答;1团体规模;2合约责任;3外界的压力;4团队成员相处时间的长短等

30、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有何影响?

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身体机能,增强体质,而且能培养人的个性、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激励人努力奋进、顽强拼博、勇于竞争、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35、目标设置对练习者的心理有何影响?

(1)将注意力和行为引向活动任务的重要方面(2)调动积极性,提高练习质量(3)促使练习者为完成目标而设计和执行新的学习策略,解除枯燥感,提高挑战欲和成就动机(4)有利于短期努力和长期努力

五;特点;优点

5.简述良好的体育动机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答:1.社会性动机与个体性动机相结合,以社会性动机为主导。2.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相结合,以内部动机为主导。3. 间接性动机和直接性动机相结合,以间接性动机为主导。10.体育教学中的非言语交往的特点是什么?

答:从信息沟通的角度看,非言语信息沟通与言语信息沟通联系紧密,但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信息的多渠道传输。

2.交流具有连续性。

3.真实可靠性。

3.简述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及体育活动的特点。

(1)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心理上的紧张、体育教师的生理负荷大、体育教师在户外进行活动(2)体育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3)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4)体育活动的竞赛特点

3.攻击行为的特点有哪些?

答:1.以一种外显的行为为标志。2.是有意识的、故意的,受动机支配。3.其结果是直接造成对他人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4.通常伴随着愤怒的情绪或敌意的心理。

1、运动兴趣的特性:

答(1)运动兴趣的倾向性(2)运动兴趣的广泛性(3)运动兴趣的稳定性(4)运动兴趣的效能

2.体育态度的特点?

答;1)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后天性)2)体育态度指向一定的对象(对象性)

3)体育态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稳定性)4)体育态度是一种内在结构(内在结构性)3.简述体育课上经常采用的“三向”交往类型的优点。

答 1.交往的多层性。2、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3、体育教学形式的多样性。4、体育教学气氛生动活泼。5、有利于因材施教

1.体育教学的特点?

特点: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

3.体育习惯的特点

答:(1)后天性(2)稳固性(3)指向性(4)省力性

3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1、自我效能低2、消极思维3、情绪失调4、人际关系不良。

16体育团体凝聚力的特征:A成员之间有高度的相互吸引力B对团体的有关问题采取共同的态度。C团队组织得好能理解和接受成员的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协助。

⒉团队的特点

答①成员之间相互依存②成员之间相互协调③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④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

38、凝聚力高的体育团队有何主要特征?

A、成员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互吸引力;

B、对团体的有关问题采取共同的态度;

C、组织结构发展得好(理解、协调)

39、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特征

1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2动作技能的学习从意识向无意识过渡3动作技能的程序化4动作技能的自动化5能量消耗的节能化 6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高

27、倒U型假说特点

1唤醒水平适度了,运动的变现力就最高

2唤醒水平低于适度值,则运动表现力随着唤醒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3唤醒水平高于适度值,则运动表现力随着唤醒程度的提高而降低

4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成倒U型关系

24、比较积极性锻炼成瘾者与消极性锻炼成瘾者的特征

积极性锻炼成瘾人能够控制锻炼的行为

消极锻炼成瘾的人容易受锻炼行为的控制

1、简述青少年初期的学生和运动员在认识能力上有哪些心理特点?

答:(1)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理论性,开始出现辩证性。

(2)思维具有更大的组织性和深刻性。

(3)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

46、说明运动技能形成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教师的职责?

1、初步形成阶段(认识)

①学生心理活动特点:

通过视觉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利用听觉接受教师的讲解,再进行模仿练习。学生的注意范围狭窄、动觉感受性差,神经紧张,动作不协调以至出现多余动作。

②教师应做:

多做示范,突出动作重点。对复杂动作,要注意分解后再完整示范,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清晰、完整的动作表象,对学生不能要求过高、过严、切勿过多强调动作细节,注意加强保护与帮助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47、相应的神经、气质类型有何特点??

①兴奋型胆汁质:外向,易冲动,极易处于激动状态。精力充沛、好动、急躁、缺乏耐心、敢闯、好斗、自尊心强、冒失粗心、轻率、自制力差,热情、勇敢、主动性强、有时很顽强。

②活泼型多血质:外向、活泼、乐观、易受感动、但难持久,见异思迁、适应能力强、善交际、兴趣广泛、工作能力强,轻率、缺乏毅力、耐力,不善于控制自己的内心活动。

③安静型粘液质:内向、沉静、沉默、不易激动、不善交往、表情含蓄、安详,认真踏实、有耐心,坚韧、自制力强、动作迟缓、望板,有时显得冷淡、保守、不尚空谈,善于从事有条理和持久的工作。

④抑制型抑郁质:严重内向、平静、不善交际、冷淡、多愁善感、忧心忡忡,顺从、脆弱、谨慎、畏缩、古板,容易惊慌失措和分心,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善于体察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

45、简述小、初、高中生的体育兴趣特点。

(1)小学生:天生好动,对体育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具有“玩”的特点。

(2)初中生: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但易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的成熟,使男女生的体育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男生喜欢运动量大,灵活性高,竞争性强的运动项目,如:足、篮、田、武等,而女生则偏爱姿态优美、韵律感强的项目,如艺体、健美操等,对脏、累的项目最反感。

(3)高中生:高中生的体育兴趣趋于稳定并带有明显的选择性(如:足、篮),但同时也显示出更大的不平衡性,特别是高三最明显,两个极端,一种是喜欢得不要命,另一种是毫无兴趣,无动于衷,男生喜欢具有挑战竞争项目,而女生的惰性增强,怕脏、怕累、怕苦、怕晒、怕出汗、特别怕长跑项目,处于消极状态。

16、体育习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后天性;如:喜爱体育

②稳固性;如:长跑(刮风下雨)

③指向性;如:首先指内心过程,如:游泳不会去长跑,其次指向满足习惯的要求,

④省力性。如:习惯已成为内部动力,而不是外力约束或强制,为此,所指向的目的即省力、

又可获满足感。

六;原因

7),什么是高原现象?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

答;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什的,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产生原因;1只有新策略完全形成并得以实施,技能水平才会有所提高;2要对身体素质做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才得以继续发展;3随着练习的进行,练习者的兴趣降低情绪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等;4复杂技能可能比简单技能更容易出现高原现象。

9.状态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环境因素1比赛的重要程度2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个体因素1特质焦虑2自尊11),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内部原因

答;1唤醒;2内疚;3人格特征

12、表象训练的原理

(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2)符号学习理论(3)唤醒—注意理论

4.学习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1)教师、家长和教练的教育方式不当2)不良的教育环境

2、主观原因:在归因模式上存在障碍,他们习惯性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为个人能力低,智力差这种不可控的内在稳定因素,而把成功仅归因于偶然的运气、任务难度低等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消极的解释风格和对失败的消极期待

48、试述运动学习中学生胆怯心理产生原因影响及消除方法?

1、原因:a、学生的运动能力较差或身体状况欠佳b、所学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c、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信心d、教师或同学的讥笑、羞辱e、教学中出现动作失误或伤害事故f、场地、器材、设备状况不好

2、影响:①心理上:失去信心,产生无能为力的“无助感”,导致忧心忡忡,神经过敏,思维狭窄,焦虑水平上升,注意力分散。②生理上:心率、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出虚汗,大脑皮层抑制扩散,原有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因上述原因,必然导致行为反应,出现反应迟缓,动作失调,四肢发抖,肌肉僵硬,手脚发软,影响学习效果。

3、消除方法:①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②改进教学方法③激发学习动机④做好器材准备

七;如何;怎样

12.如何进行体育兴趣的培养?

答: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手段,满足学生的好动心、好奇心和求知欲。2.创造情境。3.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4.加强体育学习、锻炼活动的理想和目标教育,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7. 如何促进运动技能的迁移?

答:1.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2.充分的学习与练习。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顺序。

4.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5.充分利用“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37、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①从小培养;②技能指导;③坚持实践;④不断强化⑤外部条件

10、怎样优化体育课堂心理气氛?

答:①、运用教学技巧。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恰

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等,对整个课堂的学生情绪状态进行有效地调节。

②、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人的情绪是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定的体育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的某种情绪状态成为课堂上占优势的心理气氛。

③、美化体育课堂环境。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室外场地进行的,场地器材是构成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课堂心理气氛。

④、为学生设立适宜的学习目标。体育学习目标的设置直接关系到体育学习动机的方向和强度。

⑤、对学生积极地期望。期望是人们在对外界信息不断做出反应的经验基础上,所产生的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

⒋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

①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②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式③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④合理的评价方式

5.简述如何控制体育学习焦虑。

答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2培养体育学习兴趣3排除外界暗示谈话诱导降低压力4应用心理调整的技能

2、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心理发展的矛盾是什么?如何教育?

答:(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2)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

(3)反抗性与屈从性的矛盾。

(4)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矛盾。

(5)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如何教育。

43、举例说明体育教师在赛前如何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1)进行长期系统的心里技能训练

(2)进行认真、细致地赛前准备

(3)进行赛前的模拟训练

(4)进行整体的动作练习,加强整体概念,防止出现动作细节疑惑增强现象

(5)制定切实可行、稍低于训练水平的比赛操作目标,树立正确、积极的心里定势

(6)完成各种比赛前技术、战术、设备、保健等方面的准备工作,熟悉比赛环境,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八;因素

2.简述影响锻炼者获得运动愉快感的因素。

答活动的目的、社会交往、个人的能力、自我效能和社会环境。

此外,目标设置、个体兴趣以及与锻炼项目本身有关的因素也可能影响着体育与快感的产生。

13、(一)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运动需要的满足。②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③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④成功体验的获得。

⑤融洽的师生关系。

17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A环境因素:1团体规模,2合约责任。B个人因素,1满意感2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3团体成员角色。C团体因素:1运动项目,2团体目标,3团体状况。

7.简述影响学校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1)团体的大小(2)团体中的人际关系(3)团体内部的协作(4)团体间的竞争(5)团体的领导因素

8、影响体育团队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1)环境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包括团体规模、合约责任;

(2)个人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包括满意感、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团体成员角(3)团体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包括运动项目、团体目标、团体状况。

13、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答:环境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领队因素

4、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有哪些?

答:⑴内部因素

①个性特征②成就动机③自我效能感④性别⑤年龄

⑵外部原因

①社会文化背景特征②运动项目特征③训练年限④比赛结果

6.影响赛后归因的因素?

答:(1)赛后归因与成就动机的水平有关。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对成功做出内部因素的归因会强化、提高自信的动机,对失败作出努力不足的归因,不会降低对成功的期望值,所以即使遭到失败,动机水平也不会降低。成就动机水平地下的人则不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因而在成功时得不到积极的强化。(2)归因与能力的自我评价有关。自己评价强的人,会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在失败时,就会作出能力以外的归因,进而很快作出努力去争取成功,但是一旦成功就不会再那么努力了,较低程度的努力赢得的成功比高度努力赢得的成功更能说明自己具有很强的能力,自己感到能力低下的人与此相反。

30、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⑴环境因素;1比赛的重要程度2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⑵个体因素;1特质焦虑2自尊

21.影响人们坚持体育运动的因素:

答⑴个人因素①人口统计学变量②个体生理状况③个人行为④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⑵环境因素①社会环境②物理环境③体育活动的特征

6.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体因素(运动的性格差异)

答(1)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2 ) 运动技能学习的性格差异——荣格(3) 运动技能学习的气质差异

2.影响比赛胜负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1)、最佳竞技状态是体育比赛获胜的前提;2)、心理优势是体育比赛成功的重要条件;3)、过度紧张是体育比赛失败的主要原因。

6、(一)影响人们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

答:①个人因素: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②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体育活动的特征

2.制约体育教学的学生心理因素?

答;1、体育学习的心理动力2、认知-运动能力3、心理状态4、年龄、性别和个性心理特征

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和生理

2、环境和教育

3、父母的教养方式

4、受文化的程度

10.简述影响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九;作用;功能

1),目标设置的作用?

答;1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体育活动任务上: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3能够让学生长时间的坚持参与体育活动:4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的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

10、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

答(1)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2)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3)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4)消除身心疲劳,加速恢复过程

3),运动动机的功能?

答;1发动功能:2选择功能:3强化功能:4维持功能

10),教练员的领导功能

答;1决策功能;2组织功能;3沟通功能;4激励功能;5创新功能

1.表象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答;1、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2、辅助运动技能练习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6模拟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答:提高学生对比赛应激情境的适应性,在头脑中建立起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以便使技战术在千变万化的特殊情况下得到正常发挥.

2.非言语指导的作用

(1)激励.安慰(2)表扬.肯定(3)批评.制止(4)引导.指示

1.谈谈你对心理训练作用的认识?

答:①心理训练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②心理训练能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③心理训练有利于克服消极紧张情绪;④心理训练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⑤心理训练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⑥心理训练有利于消除疲劳;⑦心理训练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⑧心理训练能促进体育课中全面素质教育的进行。

十;运动;体育

12)#运动中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答;道德行为是衡量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体育工作者有责任指导青少年掌握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方式。他们可以在教学训练与比赛中对青少年进行常规的遵纪守法教育和讲解各种运动规则和比赛纪律,并告诉他们完成某项体育运动所必须做的的行为步骤。体育工作者要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习惯。其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重复地模仿别人良好的道德行为;另一种是通过有意的训练,与不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做斗争。在此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体育工作者要对青少年的行为练习及时的反馈和做出客观的道德评价,使他们不断的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不断的强化运动中良好的道德;2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青少年在运动中的道德行为应有一致的评价;3奖惩要严明,要足以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真正起到强化良好的道德行为的作用;4加强对青少年运动中道德动机的教育,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自觉地防止和根除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5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中要以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习惯作为青少年的榜样

15、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

答(1)认知定向阶段(2)动作的联结阶段(3)协调完善阶段

9、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分析?

答:(1)、感知动作产生视觉表象

①、示范正确②、示范要突出重点

③、示范要富有表情④、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

(2)、强化动觉形成运动表象

①、降低练习动作的速度②、体会相应的肌肉运动感觉

③、采用不同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④、分别完成个别动作

(3)、掌握动作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或现象之间有规律的联系的反映。

3、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答(1)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2)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4)及时反馈,肯定评价(5)端正体育态度

14.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答点举例子)P65

动机的培养是指促进学生从没有运动动机到形成运动动机的过程,动机的激发是指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培养是激发的前提;激发又可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动机。

在学生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技法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⑴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①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②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⑵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①什么是成就动机②体育成就动机的培养

⑶适当开展竞争,积极组织合作:①适当开展竞争⑴内容形式化⑵以团队间竞争为主⑶个体之间竞争时,应当按照能力分为高、中、低三组⑷竞争活动要适量⑸在组织竞赛活动中,获胜不是目的,避免个人主义,鼓励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②积极组织合作⑴小组目标,计分和奖励⑵个人责任⑶成功机会均等⑷组间竞争

16、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内容

答(1)体育学习态度(2)情意表现(3)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9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1、进行积极地反馈。

2、增加成功的体验。

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

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

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

6、强调个人努力。

7、谨慎的比较个体三间的差距。

8、实事求是

22、参加体育活动的理由

答生理需要、审美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功利需要、社会环境需要和休闲娱乐需要等

23、不参与体育活动的理由

答没时间、没精力、没有动机

十一;方法;措施

28、体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有:观察法、文献综述法、心里测量法、实验法

9、注意控制训练的方法和技术

(1)唤醒调节(2)设置线索词(3)自我谈话(4)模拟比赛情景并设置比赛行动方案

2.提高运动记忆效果的方法?

答(1)掌握遗忘的规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2)反复感知与尝试重现相结合(3)分散练习与集中练习相结合;(4)利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5)熟记动作要领。

几种熟记动作的有效方法:口诀记忆法、要点记忆法、分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趣味记忆法、自我检查记忆法等等。

11、模拟训练的具体方法

答(1)对手特点的模拟(2)裁判判罚的模拟(3)观众的模拟(4)比赛关键情景的模拟(5)地理、气候模拟法(6)时差模拟法

7.简述避免和防止体育中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和特征?

答:首先要提倡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其次要创造良好的比赛情境,形成适当的心理定势及舆论导向;要加强对运动员·教练员的教育管理,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个性,加强心理训练·提高适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还要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和观赏水平,净化赛场风气,严肃赛场纪律,严惩不道德的攻击性行为;加强赛场管理,采取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另外要使观众和运动员提高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进行必要心理卫生和防御机制的学习与教育等。

14运动员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

A调整认知;B设置目标;C积极性思维;E社会支持;F掌握心理应对技能。

8在归因训练方法有:

1、团体发展法;

2、强化矫正法;

3、观察学习法

5对习得性无助学生的教育措施:

1、对青年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

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4、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18团体凝聚力发张途径与方法:

1明确并认同团体目标与成员角色;2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4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

8在归因训练方法有:

1、团体发展法;

2、强化矫正法;

3、观察学习法

38、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心理暗示的形式与方法

1自我暗示 2他人暗示 3表情和体态暗示4环境暗示5标志暗示6语调暗示

48、试述运动学习中学生胆怯心理产生原因影响及消除方法?

1、原因:a、学生的运动能力较差或身体状况欠佳b、所学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c、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信心d、教师或同学的讥笑、羞辱e、教学中出现动作失误或伤害事故f、场地、器材、设备状况不好

2、影响:①心理上:失去信心,产生无能为力的“无助感”,导致忧心忡忡,神经过敏,思维狭窄,焦虑水平上升,注意力分散。②生理上:心率、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出虚汗,大脑皮层抑制扩散,原有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因上述原因,必然导致行为反应,出现反应迟缓,动作失调,四肢发抖,肌肉僵硬,手脚发软,影响学习效果。

3、消除方法:①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②改进教学方法③激发学习动机④做好器材准备

41、举例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动作错误产生的心理原因及纠正方法。

心理原因:

(1)感知觉原因。如:掌握不好用力的时间、方向和大小

(2)思维过程原因。如:对动作技术的概念模糊不清,无法对动作环节的内在联系加以认识,从而产生技术动作的错误

(3)情绪情感的原因。如:厌恶、恐惧、过度紧张、焦虑、烦躁等

(4)意志品质方面的原因。如:自控能力差、不够勇敢、不够果断、不顽强等

(5)学习动机的原因。如:积极性不高、缺乏热情、不认真、敷衍了事等

纠正方法:

(1)发展学生的感知觉能力

(2)启发学生思维

(3)调控学生情绪情感

(4)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5)加强学、练目的教育

十二;意义;注意

1、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1)、从体育教学角度看:体育心理学研究体育活动中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规律,揭示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身心发展的特征,这就为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教学、训练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面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2)、从运动训练角度看:合理的心理技能训练有助于全面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3)、从运动竞赛角度看:学习体育心理有助于提高运动竞赛成绩。

(4)、从运动选材角度看:学习和掌握体育心理学有助于科学地选拔运动员。

8),示范应注意的问题

答;1示范必须展示技能的最重要特征,既示范必须正确示范;2技能各部分间的相对稳定关系是示范教学传递的关键信息,既动作的协调模式;3同伴的示范更有利于技能的学习;4技能示范的时机和频率。

3、心理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预防为主,调控在先;(2)长期坚持,系统训练;

(3)自愿参与,自觉配合;(4)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5)用量化指标评定心理训练的效果。

2.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1、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1)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a、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b、可以根据学生的差距,因材施教,区别对待c、可采用一些心理机能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调节情绪状态d、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高,动机不强、心不在焉、消极对待,可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e、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2)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需要2、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8.简述实施表象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并举例说明。

(1)练习前要进行表象训练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等教育。

(2)只能作为动作技能训练的辅助手段。

(3)要长时间系统地进行训练并保证练习的质量以及与放松相结合。

具体举例说明。

40、针对中学女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1)要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讲明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

(2)加强体育卫生知识的讲授和宣传

(3)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

(4)适当增加基本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集体舞等教材,满足她们的需要,提高她们的兴趣

(5)注意全面发展女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她们的意志品质

(6)要加强女生相互保护帮助的能力培养,

42、从心理的角度论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与示范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1、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感知觉的准备。

2、充分利用心理学的感觉规律,突出观察的对象。

3、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与讲解。

4、教师的讲解、示范要相互结合。

十三;心里

10、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

1、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2、对情绪的影响:抗抑郁效能;降低焦虑的效能;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体育锻炼中的特殊情绪体验;

3、对人格的影响:改变某些人格特质;对自尊心的影响。

11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

1、应激:应激源,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中的冲突;运动损伤史;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临场应激。3、应对方式;动机;人格;心理准备。

12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将受伤的看做一种乐于接受的,借以解脱压力的方法; 将受伤看做引起别人注意同情的方法,试图经过显示自己如何对付痛苦和逆境来提高自我形象;因受伤而产生一种失落感,表现出悲伤、情况,并伴有紧张、恐惧、惊慌、愤怒、沮丧和焦虑等反应。

1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A否认阶段;B愤怒阶段,C许愿阶段;D抑郁阶段;E承认阶段

15心理康复目的:

消除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障碍,使其走出阴影,促进其受伤机体的康复,只有把生理与心理康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身心得到全面康复。

⒈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学生)

②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

③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⒊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理论和实践

⑴理论: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点或品质以及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揭示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

⑵实践:直接为体育课、课外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29、学生体育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心理原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242

答(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念(3)意志品质薄弱(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

33、写出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形成的优化条件:

答1、教师的教学思想。(教与学关系)2、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技巧。(教学方法)3、创设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境。(学习氛围)4、师生关系和谐度和教学集体的凝聚力。(严而亲切)

十四;关系

8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首先分析性格与气质的主要区别:第一,两者的心理基础不同。第二,在稳定性方面的不同。第三,在评价方面的不同。

两者的联系:性格与气质的生理基础之间密切相关,就气质对性格的影响来看,一,特定的

气质类型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二,在性格的表现上,又涂有各自气质的特色。性格对气质有更大的更深刻的影响,一人的气质的动力特征,在被认为是优良的品质时,这种气质特征受性格的意志特征的制约,甚至变成与性格难以区分的品质;二,由于实践的要求和人的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的作用,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三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培养成为具有积极性格特征的人。

29、三个维度关系

1由于认知焦虑的特征是将自己的的注意从与任务有关的线索转移到与任务无关的线索和社会评价上,当认知焦虑增加时,操作活动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

2当积极的成功期望增加时,自信心增强而且积极的成功期望对操作互动有明显的影响,故随着自信心的增强操作活动水平提高,两者呈线性关系

3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身体焦虑与操作活动关系是倒U形的。

46、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1在那些强调任务凝聚力而不是社交凝聚力的比赛中,在那些强调相互配合而不是个人能力的互动项目中,团体凝聚力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更为重要一些。原因是这些项目或比赛对团体成员间有着更密切的交往和更高的成就动机的要求。当成员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的活动日益增加,在强烈的成就动机驱使下,整个团体的力量不断增强,自然容易获得更优异的运动成绩。

2取得优异成绩可能是提高团体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当体育团体在活动中达预期目标,并获得成功时,其成员体验到咧积极的情感,他们会更加认同团体的一致性,会更加遵守行为规范,以期在今后的活动中再次创造佳绩。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在此时也得到了发展。

3 成绩对凝聚力的因果关系更强。团队凝聚力并不一定是或得成绩的前因吗,,但目标的达到和成功的结果可以提高凝聚力的水平。

44、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的关系【p300】

任务能举例与社交凝聚力可以相对独立的发展也可以同时发展,当低水平的社交凝聚力影响了任务凝聚力的发展时,队员与队员之间或者队员与教练员之间由于缺乏信任和支持,他们做出决策及执行决策上会出现不一致的行为。最终导致比赛的实力

十五;异同;内容;重点;目的;区别;程序步骤

5.自生放松与渐进放松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注意高度集中于自我暗示语或他人暗示语·深沉的腹式呼吸·全身肌肉的完全放松。不同点:自生放松练习的程序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逐渐产生沉重感和温暖感,以达到自然放松的境地;渐进放松练习的程序主要是先使某肌群紧张,再使其充分放松以建立肌肉紧张与放松程度的区分感觉。

2.简述暗示训练的六个步骤?

答:(1)使学生理解认识及其表现方式——语言对情感和行为的决定作用。(2)确定体育活动中经常出现的消极想法。(3)确定如何认识这种消极想法。(4)确定取代这种消极想法的积极提示语。(5)不断重复相应的对子。(6)通过不断重复和定时检查,举一反三,在生活中养成对待困难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

4.简述体液说的基本内容?

答:公元前5世纪由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人体内有四种液体:血液生于心脏,黄胆汁生于肝脏,粘液生于脑髓,黑胆汁生于胃,血液在体液中占优势的为多血质,黄胆汁占优势的为胆汁质,粘液占优势的为粘液质,黑胆汁占优势的为抑郁质。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三个心理学的侧重点?

(1)体育心里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

点和变化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3)锻炼心里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体育心理的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都是围绕人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展开的研究个讨论

三者共同点在于:1、研究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2、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3、研究方法相同

41、生物反馈训练的目的:

就是为了使个体认知和使用不易被察觉到的生理过程,并使之能够被有意识地控制,最终让练习者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仍能够控制自身的生理反应,即实现自我调节。

49、攻击性行为与果断行为的区别

果断行为是指在商定的规则之内,无伤害他人的意图,为达目标全力以赴、积极拼抢的行为,在一些体育竞赛活动中,按照规则允许合理地使用体力和身体相互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由于偶然或者意外因素的影响使对方受伤,不被认为是攻击性行为。必须强调的是,在运动中果断行为应当得到鼓励,攻击性行为应当及时制止。

36、系统脱敏训练三个程序:

肌肉放松训练、建立害怕事件层次和实践。

1.简述倒U型理论假说,并画图加以举例说明。

耶克斯—多德森的倒U型理论假说认为,高唤醒水平是顺利地完成简单运动任务所必须的;而精细的或复杂的运动任务,则要在低唤醒水平下才能顺利完成。

该理论假说对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关系的预测是:在唤醒水平达到某一最佳点之前,操作成绩会随唤醒水平的升高而提高,但唤醒水平达到最佳点之后继续提高,则会造成操作成绩下降。

画图并举例说明。

2、改进提高阶段(巩固)

①学生心理活动特点: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知觉趋于准确,注意范围增大,思维分析能力提高,注重动作细节、视觉被动觉代替,紧张多余动作消除,动作连惯协调,动力定型逐渐建立。

②教师应做:

对整个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揭示动作的内在联系以及重点、难点,以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注重动作细节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以及动作间的连接协调,提高动作的节奏感,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完成动作。

3、熟练掌握阶段(自动化)

①心理特点:

学生完成动作主要依靠本体感受器的反馈机制来调整和控制,动觉控制已占主导地位,视觉控制作用降低,注意分配能力增强,如:有动作错误,能用意识加以调整、纠正。总之,动作熟练、优美,已达自动化程度。

②教师应做:

要启发学生把心理活动指向准确而协调地完成运动技能、技巧上,提高动作质量,并通过加大运动量,增加练习难度以及比赛等方法,使学生的运动技能、技巧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并指导学生在运动环境变化时,能灵活应变或创造性的完成动作。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名词解释简答题(基础护理学一)

名词解释,简答题(基础护理学一) 名词解释,简答题(基础护理学一) 2010-06-27 17:131. 生命体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又是护士评估病人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 2. 发热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3. 弛张热体温在39C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体温差在1C 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4. 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高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间歇脉。 5. 绌脉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细数,极不规则,听诊时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6. 间断呼吸表现为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其特点是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断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周而复始。是呼吸中枢兴奋性显著降低的表现,多在呼吸停止前出现。 7. 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异常。病人自感空气不足,胸闷,呼吸费力,不能平卧;并有烦躁,张口耸肩,口唇、指甲紫绀,鼻翼扇动等体征。 8.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9. 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脉压。正常值为4?5.3kPa 10. 高血压收缩压达到21.3kPa 或以上,和(或)舒张压在 12.6kPa或以上。 1. 休息是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并使精力恢复。 2. 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是由不同时相组成的一种休息形式。 3. 异相睡眠是睡眠的一种状态,其脑电图是去同步的低振幅脑波,又称去同步睡眠。表现为肌张力进一步降低,处于完全松弛状态,但眼肌例外,出现快速的眼球转动故又称快动眼睡眠。 5. 失眠是睡眠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和早醒。 6. 睡眠性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期间发生自我限制,没有呼吸的现象,医学上称之为潜在性致死性疾病。 7. 冷热疗法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或扩张,从而机体各系统的体液循环和信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还可使患者感觉舒适、情绪稳定。 1. 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由专人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 2. 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

体育心理学试题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25分)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 B. 竞技运动和比赛 C.体育锻炼 D. 娱乐 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 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 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A. 一种 B. 两种 C.三种 D. 多种 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的需要。()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 B. 体育实践工作 C.体育科学研究 D. 运动训练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B. 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 C.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D. 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 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8.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A. Scripture B. Anshel C.Griffith D. Wann 9.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B. 20世纪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 C. 20世纪90年代前和90年代后 D.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10.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三、匹配题(每项2分,共18分) 发展运动心理学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植物学名词解释

绿色植物:从营养方式来看,绝大多数植物种类,其细胞中都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绿色植物或光能自养植物。 非绿色植物:另一类植物(如真菌、细菌)的体内不含叶绿体,称为非绿色植物。 寄生植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从寄主身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寄生植物。 腐生植物:从死亡的生物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腐生植物。 异养植物: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合称异养植物。 陆生植物:绝大多数植物种类都生长在陆地上,通称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少数植物生于水里,通称水生植物。 化能合成菌:非绿色植物中有少数种类,如硫细菌、铁细菌等,可以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化能合成菌。 矿化作用:通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矿物质)的过程,称为矿化作用。 拟核:由一条环状DNA链构成,DNA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外无核膜。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根毛:幼根根毛区表皮细胞,常常向外产生一条长管状突起。 细胞壁: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结构,它构成了细胞的外壳。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而来,是细胞内有生命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后含物:一些细胞代谢产物如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等,常呈一定结构分布于细胞质内。 原生质: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具有一定弹性和黏度的,半透明的,不均一的亲和胶体。 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一类极其重要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又是细胞参与调节各种代谢活动,完成各种功能,维持生命活动过程所不可决少的重要物质。核酸:普遍存在于生活细胞中,担负着贮存和复制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还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脂类:是一类不溶于水非极性溶剂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胞间层:又称中层或果胶层,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物质构成的。 初生壁:是新细胞最初产生的壁层,也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是由邻接的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物质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表面继续积累的壁层。 构架物质:形成细胞壁网络构架中的物质。 衬质:是指填充在构架中的物质。 半纤维素:是存在于纤维素分子间的一类基质多糖。 果胶多糖或果胶质:是胞间层和双子叶植物初生壁的主要成分,而单子叶植物中含量较少。 细胞壁蛋白:包括结构蛋白,酶以及尚未确定其功能的蛋白质。 内镶物质:是指构架物质和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附着与生理功能分化的物质。 覆饰物质:是指覆盖在细胞壁外表的一些物质。 木质化:木质素填充到细胞壁中去的变化称木质化 角质化:在细胞壁上增加角质的变化称角质化 栓质化:细胞壁上增加栓质的变化 矿质化:细胞壁中增加矿质的变化 细胞膜:与细胞壁相邻,包围于细胞质外的一层膜 细胞内膜;细胞膜内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外周膜与细胞内膜的统称 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凹陷的较薄区域。 纹孔:在没有次生壁沉积的地方,只存在初生壁和胞间层,细胞壁的这种比较薄得区域就叫纹孔。 纹孔对:相邻细胞的纹孔相对而生的。 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隔层。 纹孔腔:纹孔膜两侧的空腔。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 细胞质:真核细胞核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由半透明的胞基质以及分布其中的多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组成。 胞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以外的、较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质(又名细胞质基质、基质、透明质)。 胞质环流:在生活细胞中,胞基质是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这种流动称为胞质环流。 旋转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只有一个大液泡时,胞基质沿细胞壁围绕着中央大液泡坐同向流动,称为旋转运动。 循环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存在多个小液泡时,胞基质以不同方向围绕着小液泡流动,称为循环运动。 细胞器:细胞质内由原生质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体积较线粒体大,在高等植物中常呈圆盘形、卵圆形成不规则形,直径5~8微米,厚约1微米。 片层:质体内部基质中着发达程度不同的膜系统。 类囊体:叶绿体内部的基质中悬浮着由膜所围成的圆盘状或片层状的囊。 基粒:一些类囊体整齐地垛叠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 白色体:一种不含色素的质体,多存在于幼嫩或不见光的组织中。 内质网:由单层膜围成的小管、小囊或扁囊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 细胞液:液泡内的液汁。 溶酶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的囊泡状结构。 微体:由单层膜包被的圆球形小体,直径约为0.2-1.5微米。 核糖体:一种无膜包被的细胞器,电镜下成小而圆的颗粒,其直径约为15~25纳米,主要成分rRNA和蛋白质。 原纤维:由α-微管蛋白质与β-微管蛋白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二聚体,再由二聚体组成的线体聚合体。 中间纤维:由柔韧性很强的蛋白质丝构成,中空管状,直径约为10nm。 核孔:核被膜的内、外膜在一定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些环形开口。 核纤层:核被膜的内膜内侧一层蛋白质网络结构。 后含物: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弃物和植物次生物质。 单宁:一种无毒、不含氮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存在于一些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液泡或细胞壁中。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纺锤丝:分裂前期之末当染色体形成后,从分裂极向细胞核中央放射状地形成许多由微管组成的丝状结构。 染色体牵丝:从分裂极发出并连接在染色体着丝点上的纺锤丝。 连续纺锤丝:从一极到另一极而不与染色体相连的纺锤丝。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护理学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总)

《护理学导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2. 病人角色行为缺如 3. 亚文化 4. 悲哀 5. 工作疲惫感 6. 医疗事故 二、单项选择题 1. 以工作任务及活动为中心进行岗位分工的一种集权式的护理方式是指:()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小组护理 D.责任制护理 2. 护理计划中目标的制定应该是() A.从病人出发且可以测量 B.以护士为中心C.标准要高 D.由护士决定,不考虑病人的意见 3. 综合护理出现在护理理念的() A.禁欲主义阶段 B.浪漫主义阶段C.实用主义阶段 D.人本存在主义阶段 4. 满足病人自尊的需要,下列方法中最恰当的是 ( )A.人院介绍及健康教育 B.提 供良好的住院环境C.关心、重视病人的特性及个人习惯 D.过硬的护理技术 5. 一位患者有强迫性的人格, 根据佛罗依德的观点, 其性心理发展障碍主要在:( ) A.口欲期 B.肛欲期 C.性蕾期 D.潜伏期 6. 临终关怀所关注的是( ) A.生存质量 B.药物治疗 C.延长生命 D.手术治疗 7. 保健教育过程模式是由谁提出的() A.霍克巴姆B.格林及克鲁特 C.潘德D.贝克 8.某人为了实现当一名作家的梦想而坚持勤学苦练,体现了希望的( ) A.行为特征 B.依附特征 C.认知特征 D.情景特征 9. 沟通交流的最高层次是:() A.事务性沟通 B.分享性沟通 C.共鸣性沟通 D.情感性沟通 10. 指导过度肥胖的人群合理安排饮食属于() A.临床前期预防 B.一级预防 C.二级预防 D.三级预防 三、多项选择题 1. 发生医疗事故后,责任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赔偿责任 E.违宪责任 2. 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有:() A.名称 B.症状 C.诊断依据 D.相关因素 E.定义 3.引起文化休克的原因包括( ) A.悲观失望 B. 孤独 C.恐惧 D.焦虑 E. 信仰不同 4.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 A.人 B.环境 C.文化 D.护理 E.健康 5.ROY 认为,刺激分为:() A.表面刺激 B.主要刺激 C.内在刺激 D.相关刺激 E.固有刺激 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适应反应都力图最大限度的维持机体的内稳态B.适应是一种被动的动态过程C.适应是有限度的D.适应能力因人而异E.个体在适应过程中会丧失自己的个性及行为特征 四、简答题(每题 6分,共24分) 1.简述心理防卫机转的特点及意义。 2. 简要回答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人格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点。 3. 病人角色的特点是什么? 4. 简要介绍健康信念模式。 五、论述题(其余每题10分,共30分) 1. 举例说明护理程序的基本过程。

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锻炼心理学;是对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研究,主要探讨身体练 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运动心理学;是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 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包含多钟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科学,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一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问题并可以加以利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活动:指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体育能力:具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是一种特殊能力,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综合体。 8、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9、体育习惯——是指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材、指导者等)和个体体育参与活 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10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做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 11、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如慢跑、举重等。 12,一般体育能力;指从事各种体育活动都具备的能力。 13,特殊体育能力;指从事专门体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因体育项目的特点不同而各不相同。 14、体育团队——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教、学、运协同活动)。 。 15.特殊运动能力:从事专项运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 16.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和运动体验。它是反映某个动作技能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 17、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8运动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运动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11、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1、运动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7、运动动机: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 ⒔①直接动机指向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 ②间接动机指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 ②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得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最新植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2、营养器官:与植物的营养生长有关的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与植物的生殖生长和繁殖后代有关的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3、主根:胚根直接生长而成的根。垂直向地下生长。 侧根:主根等产生的各级分支。 4、定根:主根和侧根称之为定根。主根来自于胚根,侧根来自中柱鞘一定部位的细胞恢复分裂发育而来。 不定根: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不定根可产生各级侧根。 5、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有根毛的一段根,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6、根的伸长生长: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根尖伸长区的细胞迅速伸长生长使根能够不断地伸长的过程。 7、初生生长: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产生各类成熟组织的过程叫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组织构成。 8、次生生长:初生生长完成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称为次生生长。 次生结构:由次生生长产生的各种组织所构成的结构。 9、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有一条带状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结构,环绕成一圈,称凯氏带。 10、维管柱;由初生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发育而成,包括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薄壁细胞四部分组成。 11、外始式: 内始式: 12、内起源:根的中柱鞘一定部位。由于中柱鞘位于根内部,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外起源: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或第二、第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叶和芽的起源) 13、髓:有些植物根的中柱中央也有薄壁细胞,称为髓 14、苗:指除根系以外,植物地上器官—茎叶部分的总称。 枝条:着生有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 实生苗:指由种子萌发长成的植物体。 年苗:一年中苗的生长量(芽发育和生长成一段新枝条)。 15、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 节间:相邻两节之间的茎段。 芽:位于叶腋或茎顶端。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维管束痕:叶柄中的维管束断裂后留下的痕迹。 皮孔:周皮上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种通道。 芽鳞痕:顶芽鳞芽展开时,芽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辨别枝条的年龄。 16、芽:芽是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17、定芽:生长在茎固定位置上的芽,有顶、侧芽(腋芽)。 不定芽:常是从老根、茎、叶上产生的芽,其位置不固定。 18、活动芽:在其生长季节中能开放的芽。 休眠芽:在其生长季节中不开放的芽。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急救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EMSS 院外急救 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 生存链(参照2010年指南) 急救半径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城区急救半径应≤5KM。 分诊 SOAP公式 PQRST公式 动态评估 CVP 生理无效腔 BE MODS SIRS 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ALF ARDS 心源性休克 首剂综合征 SCA BLS CPCR ACLS 休克 中毒 毒物 中毒后反跳 中间型综合征 迟发型多发性神经病 中毒后迟发脑病 中暑(heat injury) 淹溺(drowning) 触电 热衰竭 热痉挛 热射病 创伤 多发伤

多处伤 复合伤 联合伤 二、简答题 1、院外急救的特点有哪些? 2、简述院外急救的原则。 3、在院外救护中,如何进行现场评估? 4、紧急呼救120应注意些什么? 5、现场救护如何根据病员的伤情进行分类标记? 6、现场救护中的转运护理应注意什么问题? 7、何谓院外救护的生存链? 8、急诊分诊有哪些技巧? 9、急诊护士如何对入诊患者进行分诊及病情分类? 10、何谓急诊的快速评估和动态评估? 11、ICU能够收治的病患有哪几类? 12、MODS在发病中具有哪些特点? 13、MODS 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14、如何处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15、简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护原则。 16、简述急性肝衰竭的救护原则。 17、简述急性肾衰竭的救护原则。 18、MODS的护理重点在哪几个方面? 19、心脏停搏的病人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导致患者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哪些? 20、简述CPCR的不同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抢救重点。 21、BLS阶段复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2、应用人工复苏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应用心电监护仪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23、电除颤时应注意什么?人工气道如何进行气道管理? 24、CPCR用药的途径有哪些?常用复苏药物有哪些? 25、机械通气设置参数一般有哪几项? 26、患者出现休克,护士应进行哪些方面的临床观察? 27、简述休克的救治原则。 28、休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9、休克按病因分类,有哪些类型? 30、简述急性心梗的紧急处理措施。 31、如何对昏迷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32、对高血压危象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硝普钠时候应注意什么/ 33、什么是急腹症处理的五禁四抗原则? 34、简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措施。 35、简述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 36、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进行紧急救护? 37、如何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紧急救护? 38、简述中毒患者洗胃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着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集合

1 "虫瘿” insect gall 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 引起植物产生虫瘿的生物很多,可分为动物和微生物两大类,常见的致瘿动物主要有昆虫、螨、线虫等,常见的致瘿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中 昆虫是植物虫瘿主要的致瘿生物。 2 "二叉分枝” diehotomous branching 植物分枝类型的一种。植物体的主轴重复地分成两个分枝。由于主轴顶端的原始细胞长成两个生长点,均等地长出两个分枝,分枝顶端重复这过程而不断 形成二歧的各级分枝。二叉分枝是原始的分枝类型,苔藓、蕨类(石松)等植物 均有之。高等植物的二叉分枝式曾称为“二歧式”。 3 "气室” air chamber 地钱目叶状体表皮气孔之下有菱形或多角形的小室,或蕨类孢蒴内的空腔部分,称为气室。 4 "气孔” air pore 指地钱目叶状体的气室向外开口处,叫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通道。此种气孔与种子植物的气孔器不同,它由16个细胞组成烟囱状,不开闭。 5 "中肋” centre rib 指藓类叶片中央类似于种子植物叶脉的构造,通常由孢壁较厚的一群狭长形多层细胞构成,有长短及单、双肋之分,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6 "无性世代” asexual generations 植物生活史中,从雌、雄配子受精以后到减数分裂前,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双倍的,这个时期叫做无性世代,也叫孢子体世代。如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从合子形成到孢子母细胞的产生为无性世代。 7 "中轴” axile 在藓类位于茎的中央,由厚壁和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 8 "水孔” water pore 是指生在叶边排水的孔,比气孔较大,水孔两旁有分化不完全的保卫细胞,不能自动调节开闭。主要机能是排出植物体内过多的水分。 9 "叶状体” leaf shaped body 苔类植物中,植物体呈片状而没有茎与叶的分化,称为叶状体。 10 "叶鞘” leaf sheath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较宽而紧密抱茎的部分称为叶鞘。被子植物叶的基部扩大,包围着茎叫做叶鞘。禾本科和伞形科等植物,多具有明显的叶鞘。蓼科 植物茎节上的鞘状物是托叶的变态,叫做“托叶鞘”,也称“vagina”。 11 "叶耳” auricle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扩展而成耳状的部分,称为叶耳。禾本科植物叶鞘与叶片连接处的边缘部分延伸的突起,多呈耳状或镰刀状的叶耳。叶舌和叶耳的 形状、大小、色泽以及有无,常为鉴定禾本科植物种或品种的根据之一。 12 "生殖托” reproduction hold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运动心理学: 人本主义: 反应时: 运动兴趣: 运动动机: 目标定向: 归因: 习得性无助感: 态度: 注意: 锻炼成瘾: 焦虑: 唤醒: 心境状态: 表象训练: 迁移: 运动损伤: 团体凝聚力: 敌意性攻击: 应激: 单项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C )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提出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 A、华生 B、马斯洛·罗杰斯 C、考夫卡 D、魏特墨 3.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B)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4.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 B.有效性 C.倾向性 D.稳定性 5.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6.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本能理论 D 认知理论 7.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的归因理论。()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 8.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9.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D)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A.指向 B.集中 C.意志努力 D.指向和集中 11.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 B. 非常高 C. 比较低 D. 非常低 12.下列哪种训练属于自生训练。() A. 放松训练 B. 系统脱敏训练 C. 肢体发暖训练 D.生物反馈训练 13.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A. 视觉表象 B. 动觉表象 C. 内部表象 D. 外部表象 14.心境状态是一种。() A. 认知过程 B. 情绪状态 C. 注意状态 D. 意志过程 15.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A.选择信息 B.加工信息 C.激活 D.唤醒 16.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17.归因理论是对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A.行为 B.自我效能C.动机 D.成就感 18.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___。() A 适应性的 B 主观的 C 非适应性的 D 非主观的 19.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植物学名词解释

人为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一两个性状对植物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等不同角度给植物进行分类,试图寻找植物间的亲缘关系与演化关系。 颈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以颈卵器的形式出现的植物。 颈卵器:颈卵器植物(苔藓、蕨类、裸子)的雌性生殖器官,形如瓶状,腹部具有卵细胞。种子植物:由种子进行繁殖的植物。 孢子植物: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 显花植物:能开花结实的植物。 隐花植物:没有开花结实现象的植物。 高等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门的繁殖器官,生活史中有胚出现的植物。 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专门的生殖器官,生活史中没有胚出现的植物。 双名法: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给植物取一个唯一的名称,该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通常还在后面加上命名人姓氏的缩写。 原植体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 异形胞:在蓝藻中,某些营养细胞特化,转变为能固氮的细胞叫异形胞。 藻殖段:丝状体的藻类,由于某种原因将藻丝折断,每一段都可发育为一个新个体,这样的片段叫藻殖段。 茸鞭型鞭毛:电子显微镜下,鞭毛鞘上有1列螺旋排列的鞭茸的鞭毛。 中核: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核膜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纤丝出现,细胞核靠溢缩形成两个核。 营养繁殖:植物体的一部分脱离母体发育为新个体。 无性繁殖:以无性孢子进行繁殖。 有性生殖:两性配子相互结合完成繁殖。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 异配生殖:在形状和结构上相同,大小和运动能力上不同的两个配子结合。其中大而运动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 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其中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 世代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单室孢子囊:为二倍体,分裂时只进行减数分裂的孢子囊。 多室孢子囊:为单倍体,不进行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孢子囊。 寄生:直接从活的有机体中获取营养的方式。 腐生:从动植物的尸体或其它有机物质吸取养料。 只能寄生,为专性寄生;只能腐生,为专性腐生;以寄生为主兼腐生的,为兼性腐生;以腐生为主兼寄生的,为兼性寄生。 根状菌索:高等真菌的菌丝体密接成绳索状,外形似根的菌丝组织体,外层为皮层,由拟薄壁组织组成,内层为心层,由疏丝组织组成。 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 菌核:是菌丝密接成的核状体,有的有组织分化,外层为拟薄壁组织,内层为疏丝组织,是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在条件适宜时,可以萌发为菌丝体或产生子实体。 双游现象:在鞭毛菌亚门中,产生连续两次的游动孢子的现象。 孢子囊的层出:孢子囊成熟后,顶端开一圆孔,游动孢子顺序的从孔口游出,此后在旧孢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