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讲义(80页).doc.deflate

体育讲义(80页).doc.deflate

体育讲义(80页).doc.deflate
体育讲义(80页).doc.deflate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第一模块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

三、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旱操:通过早操可以使学生以清醒的头脑、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迎接一天的学生和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长年坚持做早操,有助于学生养成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参加体育活动开始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有积极的意义。早操的时间一般15-20分钟;内容应选择运动负荷不在的活动项目,如跑步、做操、打拳等,以免造成过分活动和兴奋,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早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采取班级年级或全校的集体形式进行。

大课间:安排在每天上午的第二节课后进行的体育活动。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活动内容一般有广播操、素质操、器械操、游戏、武术跑步等多种活动项目。运动负荷不宜过大,以达到积极性休息目的。它是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措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开展大课间操的学校一笛膜代替了原来的课间操。大课间体育活动一般由学校统一安排,培训教材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体育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下,开展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全校性体育活动活动时间一般为25-30分钟;活动内容比课间操丰富,一般先进行的全校统一的体育活动,如广播操等,再分不同年级、班级安排不同的活动项目。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时间较长,活动量较大,对学生身心有较大的锻炼作用。

课外体育活动:班级体育锻炼是以班为单位,或将学生分若干锻炼小组,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指导下,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长带领学生进行的一种经常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一般每周安排两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容可结合体育课教学内容、体育升学考试项目、学校传统项目以及学生喜爱的各种运动项目展开。

四、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和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一)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二)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1)运动需要的满足。1、强大的动力作用。

(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4)成功体验的获得。

(5)融洽的师生关系。

五、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掌握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迁移的概念,认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

(一)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

1、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

2、学习从意识性向无意识过渡。

3、运动程序的作用。

4、动作技能的自动化。

5、能量消耗的节省化。

6、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高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

1、动作的认知阶段

即:泛化阶段(或类化)。内抑制过程尚未精确建立起来;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知觉的准确性较低;

动作之间的联系不协调,特别是肌肉的紧张与放松配合不好;多余的动作较多,整个动作显得忙乱紧张,完成的动作在空间、时间上都不精确;能初步利用结果的反馈信息,但只能利用非常明显的线索;意识的参与较多。

在此阶段,练习者主要是通过视觉观察示范动作并进行模仿练习,较多地利用视觉来控制动作。因此,动觉的感受性较差,对于动作的控制力不强,难以发现自己动作的缺点和错误。

2、动作的联系阶段

即:分化阶段(分化性抑制阶段或差别抑制),即只有条件刺激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而近似刺激具有抑制作用,不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紧张程度有所减少,动作之间的干扰减少;多余动作趋向消除,动作的准确性提高;识别错误动作的能力也有所加强;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技能,但在动作之间的衔接处常出现间断、停顿和不协调现象。

在此阶段,练习者的注意主要指向技能的细节,通过思维分析,概括动作的本质特征,逐步完善地意识到整个动作,把若干个别动作结合成为整体。这时视知觉虽然起一定作用,但已不起主要作用,肌肉运动感觉逐渐清晰明确,可以根据肌肉运动感觉来分析判断。

3、动作的完善阶段

即:巩固自动化练习者的注意范围扩大,主要用于对环境变化信息的加工上,对动作本身的注意很少;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觉控制作用加强,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动作的错误。

在这个阶段,练习者的动作已在大脑中建立起巩固的动力定型,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更加集中与精确,掌握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有机系统,各动作都能以连锁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动化程度扩大,意识只对个别动作起调节作用。

(三)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不同阶段需补充)

1.动作控制的意识性 2.线索的利用3.肌肉的协调配合4.运动程序的作用5.动觉反馈的作用。

(三)迁移的概念

迁移: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如:自行车—摩托车,学篮球—学排球,单脚起跳。

负迁移——如:搞篮球、学足球;学汉语拼音,学英文字母。

(四)体育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

1、加强对学生动作概念和动作原理的教学

2、要“为迁移而教”

帮助学生区分两种动作技能中容易相互干扰的部分。

3、要注意两种运动技能学习的时间间隔

只有熟练地掌握了一种运动技能之后,再学习另一种运动技能,两者才更容易发生正迁移,以及不容易相互干扰,因为只有巩固而清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迁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各种运动技能的教学时间,使前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至少要掌握达到80%—90%的正确率,才开始新的运动技能的学习。

4、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由于迁移过程必须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去辨别、理解当前新学习的运动技能,所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性水平越高,运动技能间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六、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一)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策略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就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其次,互助教学策略,能力强的和弱的进行配对互助,运用他们的交流便利,发挥能力强的作用;

其次,小团体教学策略,从各层次中选出学生组成小团体,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或运用,提出一个目标(比如游戏、竞赛),用团队对抗的方式(利用集体荣誉感教育),促进各层次学生的相互理解与包容,并为了目标而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最后,运动处方策略,根据各自特点,告知是素质(或技术、技能)不足,哪方面素质不足,如何锻炼(二)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

“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体育后进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个性”心理特点。

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

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

3、意志品质薄弱: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

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体育后进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

5、心理矛盾,情绪不稳:“体育后进生”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等不同类型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他们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三)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 4、对症下药、耐心指导:

2、关心爱护、表扬激励: 5、降低标准、同等评优:

3、激发个性、团结协作: 6、个别指导、优生帮促: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培养“体育后进生”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进行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化“体育后进生”。

八、掌握发展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的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

(补充游戏)(一)力量素质

发展力量素质的基本方法:利用单杠,双杠,横梯,爬杆等器械做各种支撑摆动,悬垂等练习。

发展力量素质常用的教学手段:斜身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俯卧撑,“元宝式”腹肌练习,上举杠铃,双臂屈伸,哑铃练习。

发展力量素质的注意事项:

1.准备活动做充分

2.动力性练习为主,少做静力性练习

3.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点

4.要以轻重量为主,不做大重量练习

5.与快跑,轻跳及放松练习结合起来,

6.力量练习完成后,要注意做好放松和整活动

使肌肉张驰交替,以保持良好的弹性理活动

(二)速度素质

发展速度素质的基本方法:(1)采用各种听信号启动、追逐和改变练习方式等来发展反应速度。 (2)运用短时间的快速运动或短距离的快跑来发展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

发展速度素质的常用手段:(1)听信号后做加速跑(2)听信号做距跑(3)听信号做原地快跑(4)加速跑。

发展速度素质的注意事项:

1.准备活动做充分

2.体力充沛时进行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速度练习一般应安排在基本部分的前部接力跑。速度游戏等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练习对发展速度素质效果良好,可适当安排。

(三)耐力素质

发展耐力素质的基本方法:定时慢跑或走跑交替,定时跑或走跑交替,越野跑。

发展耐力素质的常用手段: 6~12min慢跑或走跑交替, 800~1500m跑,越野跑。

(四)灵敏素质

发展灵敏素质的基本方法:运用变换方向,节奏和身体姿势的方法,改变运动状态,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利用器械做各种附加动作的练习,发展动作的灵敏性。

发展灵敏素质的常用手段:变向加速跑,变换姿势练习,跳绳练习。

发展灵敏素质的注意事项:灵敏素质是身体能力的综合反映,与各种技能的积极转移有关;发展灵敏素质的手段要多种多样,以培养学生的定向能力和感觉能力,提高学生的协调性,青春期前是发展灵敏素质的最佳时期;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宜放在体力充沛,兴奋度较高的时候进行。

(五)柔韧素质

发展柔韧素质的基本方法:徒手做增加身体各部位肌肉和韧带活动范围的练习,利用固定器械和持轻器械做加大全身各关节肌肉,韧带活动幅度的练习。

发展柔韧素质的常用手段:徒手做增加关节肌肉,韧带活动幅度的练习;徒手和利用器械做腿髋部柔韧性练习;利用肋木和体操棍做手臂,肩带和躯干的柔韧性练习。

发展柔韧素质的注意事项:

1.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使体温升高,以免由于肌肉韧带的黏滞性大而发生拉伤的现象

2.要注意静力性练习和动力性练习相结合,以保证肌肉韧带的弹性

3.柔韧素质的发展见效快,消退也快,因此要持之以恒,在各年级的体育课中都应穿插安排

九、掌握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课外训练的选材: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

(一)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是指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改善体型,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基础的训练过程。

身体训练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种。

身体训练,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促使该素质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还要通过全面的身体训练,使他们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并逐步发展专项运动素质。

(二)技术训练

技术训练包括基本技术训练和高难技术训练。基本技术是专项运动技术的主要技术结构部分,是掌握高难技术的基础。高难技术是与基本技术相对而言的,是指专项运动技术中难度较大,比较复杂和要求较高的一些动作。

首先,要抓好基本技术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专项技术的基本功。

其次,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表象,重视技术规格与要求,杜绝错误技术动作的出现,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第三,应将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结合并贯穿于全过程,使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相得益彰。

第四,要求学生运动员按统一的技术规格要求外,还应考虑到个人特点。

最后,在选择技术训练内容时,不仅要注意从易到难,而且要注意符合技术之间的迁移规律,避免技术的消极迁移和互相干扰。

(三)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性别、训练水平等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加强心理训练,培养他们的心理调控能力,提高心理稳定性,以使他们适应任何复杂的比赛环境,发挥运动水平。

(四)战术训练

战术是在一定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比赛的需要形成的,是根据比赛对手的水平和外部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限制对方特长,争取比赛胜利的行动方案。战术可分为一般战术和专项战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以一般战术训练为主。

1.引导学生运动员熟悉比赛规则,利用规则部署战术方案。

2.引导学生了解专项技术的基本形式和比赛战术变化的规律,培养战术思维能力。

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订

(一)年度训练计划

年度训练计划是根据学校学年教学周期安排的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的内容通常包括

1.上一年度训练情况和本年度的训练目标;

2.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及运动成绩所要达到的指标和心理训练的要求;

3.全年训练阶段的划分,各个时期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的比重与内容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4.参加比赛的时间安排;

5.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时间与方法等。

由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属于基础训练,比赛任务较少,一般按学期和季节将年度训练计划划分为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四个训练阶段,其主要任务体现为:

秋季阶段: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进行技术教学与训练,改进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测验身体素质、技术、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各项指标。

冬季阶段:适当减少技术训练的比重,增加身体训练的比例。进一步发展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发展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并巩固专项技术,测验身体素质和技术训练的各项指标。

春季阶段:系统地提高训练的强度和密度,适当增加技术训练,提高技术水平,继续发展身体素质,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比赛。

夏季阶段:继续加强身体训练,不断提高训练的强度和密度,加强技术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以及各项心理与生理指标。

此外,可根据年度比赛任务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按竞技状态发展规律确定训练阶段。

(二)阶段训练计划

阶段训练计划是根据年度训练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阶段的任务、内容、要求和训练次数等而制定的。阶段训练计划的内容比年度训练计划更为具体,它能使训练内容的安排、主要训练手段的选择和负荷量的确定更加切合训练过程的实际。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阶段一般以3个月为一个阶段。

阶段训练计划根据训练任务或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基础训练阶段计划、准备比赛阶段计划、比赛阶段计划、恢复阶段计划和临时性短期集训计划等不同类型。制定阶段训练计划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要明确阶段训练的时间,身心负荷安排的节奏,以及阶段训练的重点内容、解决的难点问题等。

(三)周训练计划

周训练计划是根据阶段训练计划,并结合课余体育训练实际,制定的一个星期的训练安排。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每周一般可安排3~4次,每次训练时间约l.5~2小时。周训练计划应将不同的训练内容,如技术、战术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交替进行。

(四)课时训练计划

课时训练计划是最基础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目标与要求;课的进行顺序;课的内容与主要手段;课的组织形式;课的时间与负荷安排等。一般可采用教案的形式或卡片的形式。

以上四种训练计划,

从步骤来看,先制定年度训练计划,后制定阶段和周训练计划,最后制定训练课计划。

从内容来看,是逐步详细与具体化。

从要求来看,要根据学校现实条件,以及学生的身心状态,确定每种训练计划的目标,合理安排训练的时间、内容和负荷,防止训练手段成人化。

十、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重点)

(一)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

体育游戏: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

1、锻炼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趣味性原则4、安全性原则5、针对性原则

1、锻炼性原则

锻炼性是体育游戏最本质的特征。应根据参加体育游戏者年龄、性别以及实际活动能力等特点来确定相应的运动负荷量、动作难度和活动方式:根据参加体育游戏的人数、时间、场地、器材等条件来确定个人活动占时数和单轮活动的占时总数及游戏活动的路线等。如;人数较多时,应避免创编费时过多的轮流比赛的游戏;尽量创编每人有均等活动、动作较活泼、自然而又富有竞争性的游戏;创编那些游戏规则较简单、活动方法较实用,不造成游戏过程中费解、费时的游戏。总这,要饶有兴趣、富有吸引力、简单易行,做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锻炼效果。

2、教育性原则

体育游戏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或一种辅助手段,不仅应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而且还应具有思想教育的价值。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必须与游戏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如:为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可创编有一定动作难度的“文撑跳跃”、“障碍跑接力”等游戏;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集体主义精神,可设计分队竞赛的游戏形式和个人得分与团体积分相结合的记分方法等;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构思完成游戏的方法时,可留有一定的余地,干方百计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另外,体育游戏的名称要既能反映游戏的具体内容,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游戏后的奖罚也应考虑

不同参加者的承受能力,力求合理可行。

3、趣味性原则

应根据参加体育游戏的人群特点和素质、技术及智力水平,在游戏的竞争性、动作的设计、胜负的判定以及游戏的情节等方面多下功夫。

增加体育游戏的竞争性,主要从游戏的活动形式和分组两方面考虑。一般来说,各种内容和各种形式的接力游戏,竞争较为激烈,而实力大致平衡的分组是公平竞争基础、趣味竞争的保证。

提高动作设计的趣味性,主要是看动作设计是否新颖、惊险(惊而无险)、象征和有一定难度。如:使生活中的常用动作戏剧化;用变异的动作替代习惯动作:用器械来限制动作的幅度和速度:把较难的专项技术动作简单化;让平时常用的动作在较高的要求下完成等等。

在制定判定胜负的方法时,为增加趣味性,可同时兼用记时和记数法,也可运用个人得分法结合团体积分法以及限制加倍记分法等等。而游戏中考虑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进行方法,主要出现在少儿体育游戏中。

4、安全性原则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体育游戏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创编体育游戏时应特别注重惯彻安全原则,对游戏的各个环节均应作“安全检查”。

1.看设计的动作是否容易引起伤害事故

2.看游戏的组织教法是否合理?

3.看规则制定是否严谨?

4.看场地的安排是否注意了安全因素?

5、针对性原则

体育游戏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只有根据参加者的年龄、性别、生、心理特点以及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并紧密结合课的内容和任务,有的放矢地创偏体育游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般来说,少儿适合创编动作难度和运动量较小,并富有一定情节和想余地的体育游戏。

(二)体育游戏的创编方法

创编体育游戏时必须与教材的内容、教学的任务有紧密的联系。如创编与基本教材接近或难度较低诱导性游戏,能使大脑皮质的相应中枢先有粗糙的分化过程,对学会基本技术动作十分有益。也可把单一的或结合的基本技术动作作为游戏中动作设计的核心部分,以达到巩固提高基本技术或熟悉简单战术的目的。总之,针对体育课各部分的内容和任务,创编适且的体育游戏,作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恢复体力、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基本技、战术等的一种辅助方法和手段,定将产生显著效果。体育游戏的创编方法主要包括:

1、游戏场地器材的准备:

根据体育游戏的内容、性质以及参加的人数和水平等情况在课前充分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这是完成体育游戏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效果的必备条件。为了保证游戏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在场地器材布置完毕后,最好由教师亲自试作1—2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游戏的讲解示范:

教师应位于游戏者都能听得清和看得见的地方进行讲解和示范。讲解的内容包括:体育游戏的1.名称 2.目的 3.方法 4.规则 5.结果。

有些较复杂的游戏,还可采取“尝试改正”的方法。

3、游戏的组织领导:

不分队的集体游戏要选择好引导人,分队游戏则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技术高低、训练水平等情

况,使各队的实力大致均衡。

常用的分队方法有:报数法、队长选人法、固定分队法、单位组织法等

a.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观察游戏者的行动,掌握进程,控制局面。

b.教师对在游戏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补充说明,加以诱导,使游戏正确顺利地进行。

c.对违纪犯规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

d.教师要善于观察游戏者情绪及活动量,运用增减比赛次数、扩缩场地距离等办法来调整游戏的活动量。

e.游戏的裁判通常由教师担任,也可由学生推选或教师指定见习生担任,但教师要全面观察游戏全过程,保证证游戏在公正、准确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4、游戏的结束与总结:

当学生比较满足,尚有余兴时结束游戏是最适当的时机。游戏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公正地评定游戏的结果,并指出各队在遵守纪律、执行规划、运用技术和战术以及发挥集体力量等方面优点和不足之处,表扬好生,批评差生,鼓励弱生,使学生们通过体育游戏受到教育、学得知识、提高技能。

十一、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1选题、2提出研究假设、3搜集资料、4整理分析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6科研成果的发表

(二)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文献检索的步骤:(1)分析研究课题,明确检索要求(2)选择检索工具(3)明确检索策略(4)实施检索(5)获取原文(6)检索效率

文献检索途径:分类途径、主要途径、著有途径、序号及其他途径。

文献的阅读原则:计划性原则、顺序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同步性原则。

文献的积累:复印式、簿册式、卡片式。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遵循的要求:客观性、全面性、典型性、针对性

3、调查法:指调查者根据研究目的有意识的通过直接接触去询问研究对象或现场观察等手段来获得研究对象事实材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又称为问卷法,是以书面形式提出经过周密设计的若干固定问题,询问调查对象,或让其填写,然后对所得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的构成:封面信、指导语、问题与答案、编码

专家调查法:也叫特尔非法,指调查针对某些问题向专家进行咨询调查,依靠专家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创造性、智慧采用系统的逻辑方法和匿名问卷的形式背靠背的分别对事物进行评估与分析、预测与判断从而获得客观、可靠的意见与信息地方法。

专家调查法的基本程序:根据调查主题设计调查表、选择专家实施调查、及时整理反馈调查表的结果、信息的汇总和统计

4、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指是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访谈法的基本程序:(1)访问前的准备(2)接近被访问者(3)提问的种类、方式和语言(4)听取回答(5)引导追询

5、实验法:是人们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按特定设计的条件和程序人为的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模拟或以观察其变化和结果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的基本要素:施加因素、实验对象、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立题、实验设计、试验和观察、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研究结论、论文撰写第二模块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一、掌握人体躯干、四肢骨骼、六大关节和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运动特点以及锻炼方法。

骨——按部位分: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

按形态分: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1、头肌:头肌可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二部分。

面肌可使眼裂、口裂张开或关闭,能示喜、怒、哀、乐各种表情。

咀嚼肌是作用下颌关节的肌肉,如颞肌和咬肌。能有力的上提下颔骨。

2、四肢肌

(1)上肢肌: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2)下肢肌: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

二、知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功能:

1.摄取食物

2.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

3.吸收营养物质

4.排泄

(二)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功能:

主要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另外,鼻还有嗅觉功能;喉兼有发音功能。

(三)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功能:

1.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共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2.神经系统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活动,使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3.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发展过程中,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语言和思维,人类不仅能被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且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这是人类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特点。

三、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心脏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枢钮,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并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心脏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不停地将血液由动脉射出,由静脉吸入,保证血液在心血管内连续不断地做定向流动。动脉是运血离心的管道,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血液沿心血管系统循环不息。机体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及皮肤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实现营养物质的送达和代谢废物(液态和气态)的排除。另外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借循环系统输送到相应器官以调节其生理功能。新近研

究证实,心肌细胞可产生心钠素、血管紧张素、脑钠素和抗心律失常肽等十多种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并参与机体多种功能的调节。

适当的运动是心脏健康的必由之路,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减慢静怠时和锻炼时的心率,这就大大减少了心脏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心脏功能,保持了冠状动脉血流畅通,可更好的供给心肌所需要的营养,可使心脏病的危险率减少。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增加,心肌纤维增粗,使得心肌收缩力量增加,这样可使心脏在每次收缩时将更多的血液射入血管,导致心脏的每博输出量增加,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可使心室容量增大。

2、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这对人健康的远期效果来说是十分有益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逐渐下降,应而可诱发高血压等退行性疾病,通过体育锻炼,可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可以预防或缓解退行性高血压症状。

3、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大量毛细血管开放,因此加快血液与组织液的交换,加快了新陈代谢的水平,增强机体能量物质的供应,和代谢物质的排出能力。

4、体育锻炼可以显著降低血脂含量(胆固醇、b-蛋白质、三酰甘油等)、改变血脂质量,有效地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5、体育锻炼还可以使安静时脉搏徐缓和血压降低。

四、掌握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的作用和特点(笔记);掌握能量统一体理论的应用方法。

(四)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及其应用

1、能量连续统一体的概念:由于不同能量系统的能量输出(即ATP再合成)之间与完成不同类型运动项目的全过程之间是一个能量连续的统一整体,因此,运动生理学把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途径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的一个连续统一体,称为能量连续统一体。

2.能量连续统一体的形式人体内的三个能量系统,若依能量输出的方式可分为无氧供能和有氧供能两种形式;若依每个能量系统以最大功率输出所能持续的时间又可分为两种:

(1)以有氧和无氧供能百分比的表示形式(2)以运动时间为区分标准的表示形式

五、掌握两类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

(一)形态特征

1、结构特征。一般情况下,人类绝大部分骨骼肌中Ⅰ型肌纤维的直径略小于Ⅱ型肌纤维,但这一规律取决于取样分析的肌肉并受性别、年龄及身体活动状态等因素影响。

Ⅱ型肌纤维的肌浆网较Ⅰ型肌纤维发达2倍,故Ⅱ型肌纤维肌浆网的摄Ca2+能力大于Ⅰ型肌纤维,从而加快了Ⅱ肌纤维的反应速度;Ⅰ型肌纤维的线粒体数量较Ⅱ型肌纤维多且直径大,同时Ⅰ型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分布比Ⅱ型肌纤维多,其间的比率为1:0.8,故Ⅰ型肌纤维的血液供应较Ⅱ型肌纤维好。Ⅱ型肌纤维肌原纤维含量较Ⅰ型肌纤维多,意味着肌纤维内部含有较多肌球蛋白横桥,收缩时可产生较大的收缩力。

2、神经支配。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由大小不同的a运动神经元所支配,大a运动神经元支配Ⅱ型肌纤维,其轴突较粗,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快;小a运动神经元支配Ⅰ型肌纤维,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较慢。

3、肌纤维面积。肌纤维面积大小取决于肌纤维的直径并受年龄、训练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六、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笔记)

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

(一)心输出量的反应

运动时,由于心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心迷走神经活动减弱,同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增多,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搏出量增加。另外,骨骼肌节律性收缩的静脉泵作用和呼吸运动的加强等也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使搏出量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大幅度增加。

运动中动用心率贮备是心输出量调节的主要途径,充分动员心率贮备可使心输出量增加1.5~2.0倍,而动员搏出量贮备可使心输出量增加一倍左右,故一般人剧烈运动时的心输出量约为安静时的4倍左右。长期从事耐力训练的运动员,心率和搏出量的贮备比一般人多,运动时的心输出量可比静息时增加7~8倍。

(二)血液的重新分配

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不是平均地分配给身体的各个器官。通过体内的调节机制,各器官的血流量发生重新分配(表7-2)。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流量显著增加,不参与运动的肌肉以及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运动初期皮肤血流减少,随着运动的持续进行,肌肉产热增加,体温升高,通过体温调节机制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促进散热。例如,人体在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骨骼肌的血流量接近安静时的20倍,心输出量的88%流向了运动的肌肉,心脏的血流量亦增加了5倍。

(三)血压的反应

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和运动的方式、强度、时间等因素有关。

从事动力性运动时,由于心输出量增加,运动肌肉的血管舒张,腹腔内脏血管的收缩,故总的外周阻力不变,在全身性的剧烈运动时由于骨骼肌血管大量舒张,总的外周阻力甚至略有下降。因此,动力性运动时动脉血压升高,且这种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而舒张压变化不大或略有下降。动脉血压变化的幅度与运动强度成正比。

从事静力性运动时,由于心输出量增加的幅度小,同时肌肉持续收缩压迫血管,腹腔内脏血管收缩,使外周阻力增大。故静力性运动时,动脉血压升高,并以舒张压的升高更为显著。

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

(一)运动性心脏肥大

运动性心脏肥大是运动心脏的主要形态特征,可发生在左、右心室和心房,但以左心室肥大为主。其肥大程度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但通常呈中等程度肥大,运动心脏的重量一般不超过500克。

(二)运动心脏微细结构的重塑

在运动心脏外部形态肥大的同时,其内部的微细结构也发生了重塑。研究表明:在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心肌纤维直径增粗的同时,心肌细胞内的肌原纤维增粗,肌小节长度增加;心肌细胞之间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多,管腔直径增粗;细胞内的线粒体增多变大,线粒体到毛细血管的最大氧弥散距离缩短;线粒体内的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提高;心肌细胞膜上的脂质成分改变,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使肌浆网摄取和结合钙离子的能力增强,心肌细胞兴奋与收缩藕联过程及收缩功能提高;心房肌细胞内的特殊分泌颗粒增多,提高了运动心脏的泵血功能,有利于运动心脏微细结构的重塑。

(三)运动心脏功能改善

1.安静时心跳徐缓安静时心脏的收缩力量增加,导致搏出量增加。

2.亚极量强度运动时心泵功能的节省化

3.极量强度运动时心泵功能储备大

七、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

(一)运动处方的种类:竞技性运动处方,健身性运动处方,康复性运动处方。

(三)运动处方的内容

1、运动项目根据体育运动参加者的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

2、运动强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

3、运动时间运动时间系指每次运动所持续的时间,即达到处方要求强度的持续时间。

4、运动频度即每周运动的次数。运动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运动处方的效果。

5、运动处方的格式运动处方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格式,但在处方中,必须指出禁止参加的运动项目、锻炼的自我监督指标及出现异常情况时停止运动的准则等。

(四)运动处方的制订方法(笔记)

首先汇总每个参加加者的个人资料;

第二步对每个人进行医学检查以便全面地了解参加者的身体状况;

然后进行负荷的试验和体力测定,为制度运动处方中的运动强度提供依据;

最后根据上述情况,按着运动处方的格式制定出运动处方。

八、掌握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

(一)肥胖分类

(1)依照发病原因: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2)依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肥胖可以分为:腹部型肥胖(又称向心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又称外周型肥胖)

(3)依据脂肪组织的解剖特点将肥胖分为:多细胞性肥胖和大细胞性肥胖

其中体质指数(BMI)是体重(kg)/身高(m2)。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肥胖诊断的推荐标准,将BMI大于25(kg/m2)定为超重,大于30(kg/m2)定为肥胖。

然而,此标准是基于欧洲人群的标准,并不适应于亚太地区。WHO亚太区办事处、国际肥胖研究协会以及国际肥胖专家组于2002年2月联合发布了《亚太地区肥胖的重新定义和处理》,将BMI大于23(kg/m2)和25(kg/m2)分别定为超重和肥胖。有学者认为此标准适用于成年人,而不适用于儿童。国内有学者用BMI(kg/m2)男生大于18和女生大于17.5来判定6~12岁儿童少年肥胖。

(三)体成分估算方法

1、皮褶厚度法

2、围度法

3、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4、水下称重法

5、空气置换法

6、DEXA法

九、知道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

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收缩或者最大输出功率暂时性下降的生理现象。

研究证明:适宜的负荷和适时的恢复是训练适应的必要条件,可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各种不同的恢复手段,以加速恢复过程

(一)合理安排运动训练活动性手段

(二)遵守生活制度,注意劳逸结合睡眠

(三)注意营养卫生营养性手段

(四)心理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手段

(五)物理疗法加速恢复过程物理学手段

(六)药物对疲劳的恢复也有较好效果药物手段

十、了解兴奋剂的种类和毒副作用。

(一)兴奋剂: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为改善体力或心理状态,提高运动成绩,而使用的化学的。合成的或异常途径进入体内的生理物质。

兴奋剂种类:刺激类、麻醉止痛剂、合成类固醇、beta阻滞剂、和利尿剂;血液回输技术。为改变尿液成分使用的药物和技术等等。

(二)滥用兴奋剂的危害

危害:能让人变得机敏,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降低食欲。大量的服用将引起颤抖,盗汗,焦虑,头痛,心悸和胸痛等症状,而且会上瘾。

1.刺激类

此类药物作用于神经系统,提高身体和心理能力,但副作用具有灾难性。挑战性增强和焦虑激动咳导致判断失误,易发生创伤。心跳和血压急剧增高,脱水,有可能发生脑出血和心脏停搏而死亡的危险。

2.麻醉止痛剂

此类药物能使运动员产生欣悦感和心理刺激,必胜的错觉和超越自我能力的幻想。痛阈提高而不觉伤痛,常使伤势恶化。判断能力下降导致其他危险。久用成瘾,造成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3.合成类固醇

包括男性激素睾酮,口服或注射此药可使肌肉增加,肌力和耐力加强。但破坏体内性激素平衡,产生严重副作用。

血液回输技术:赛前将储存的自身血液回输,增加循环血中的红细胞数,从而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提高运动成绩。副作用是咳引起感染和过敏反应。

十一、掌握儿童少年、女生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特点以及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骨骼与关节(笔记)

(2) 肌肉特点儿童少年肌肉的特点是:

①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

②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也易恢复;

③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

④肌力的增长不均匀。

(1)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2)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

(3)均衡发展肌肉力量

(4)发展儿童少年的柔韧性

(二)心血管系统

1.生理特点

(1)血液儿童少年血液量相对比成人血液量多,但单位体积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的相比则较低。

(2)心脏儿童少年心脏的相对重量和容积均和成人的相近。由于儿童少年神经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故心率较快;儿童少年的心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力小,故每搏输出量小。

(3)血管儿童少年的血管因易扩张而相对较粗,血压也比成人的低。从青春发育期开始到性成熟期,因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相对滞后,加之性腺、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可引起血压明显升高,称为“青春性高血压”。青春性高血压一般多见于身体发育良好、身体增长迅速的青少年,其特点是收缩压较高(但一般不超过20kPa),具有起伏现象,舒张压则在正常范围。

2.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儿童少年不宜过早进行专项耐力训练和竞赛活动,12~13岁力量和耐力练习的比例可逐渐增加。

(2)儿童少年运动训练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出现青春性高血压的人运动量更要合理安排。

(3)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和静力性练习,以免心脏负担过重。

(三)呼吸系统

1.生理特点

儿童少年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因而呼吸频率较快。但因呼吸阻力较大、呼吸肌力量(即肺通气的动力)又弱,所以肺括量较小。同时,由于儿童少年氧运输系统功能较差,最大通气量和摄氧量都较低,故在运动时通气量的增加主要依靠的是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实现。

2.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以速度性练习为主,不宜进行过多的耐力、力量及静力练习。12岁后可逐渐增加此类练习比

例以提高氧运输系统的能力。

(2)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凡使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应呼气;要避免憋气或屏气动作。

(3)注意呼吸道卫生,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

(四)神经系统

l.生理特点

(1)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占优势,表现为好动,拄意力不集中,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和错误动作较多。

(2)儿童少年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也较快。

(3)儿童少年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1)体育活动内容要多样化,避免单调及静止性活动。活动中可穿插游戏和竞赛等,同时安排短暂的

休息,以免出现疲劳。

(2)不宜做过难的动作,应多安排以游戏和模仿性质为主的练习,全面发展基本技能。

(3)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如采用动作示范,看录像、图片等教学方法,同时应多采用简单易懂、

形象生动的口令和口诀帮助理解。年龄越小,直观教学法越重要。随年龄增长,又要注意发展其抽象思维的能力,增强其对运动技术的理性认识。

女子的生理特点及体育锻炼

(一)女子的生理特点

1.体型特征

女子脊柱较长而四肢骨较短,故上身长、下身短。青春期后形成上体长而窄、下肢短而粗、肩窄盆宽的体型。该体型特点使女子重心低、稳定性高,有利于做平衡动作,但对运动速度、跳高、跳远等动作则稍不利。

2.体脂特征

女子的体脂约占体重的25%,而男子只有15%。女子皮下脂肪的沉积约为男子的2倍,尤其是在胸、臀及腿部。女子较厚的脂肪层既可保温,又有很好的缓冲和保护作用。

3.肌肉力量

女子的肌肉力量低于同龄男子,特别是速度力量(爆发力)更为明显。女子在完成同样负荷练习时比男子的速度慢,而同样速度工作时女子表现出的力量也比男子小。

4.氧运输系统

女子呼吸肌的力量相对于男子来说较差,加之气道阻力大,因而女子的肺通气量及肺活量等均小于男子。同时女子的血量、红细胞、血红蛋白总量都比男子低,心脏的重量、容积、搏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等均比男子低,故女子的氧运输能力较差,尤其运动时差异更为明显。女子体内的碱储备和保持pH值相对恒定的能力较低,故耐酸能力差。

(二)月经周期与运动

1.女生月经周期

月经是指女性在生殖期阶段,因为血中雌激素浓度发生变化引起周期性子宫内膜脱落而产生的经生殖道流血现象。

一般认为月经出血的第1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称为月经周期,因此月经周期的计算应包括月经来潮的时间。

但是每一个人,或同一个人的每一次月经,也不一定都是完全一样。月经周期的长短,也因人而异,一般为28-30天,但提前或错后7天也属正常范围;每次月经持续时间一般为2-7天,

2.月经周期中机体运动能力的变化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女子的运动能力发生不同的变化。

一般认为,在月经周期的前几天(即经期)、排卵日,以及月经来潮的前几天内,女子的运动能力较差,但在排卵后的一周内月经期后一周内的运动能力较好。我国学者研究了月经前后肱桡肌的时值,结果发现,月经前2天内的时值比月经期后一周内的时值长。这说明,经期后骨骼肌的兴奋性较高。日本学者的研究认为,在经期,女子的背力明显下降。有人对整个月经周期中女子的上,下肢力量和速度素质的变化情况的研究表明,在月经期的前几天和月经期中运动能力最差,在第16—17天运动能力最佳(表

19—13)。但这种现象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激素分泌量的影响有关,也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

3.运动对月经周期的影响

(1)运动与初潮

女子第一次出现的月经称为初潮,通常初潮年龄在12~15岁。初潮出现的早迟与营养、体质等很多因素有关,研究表明,长期的运动训练可影响初潮年龄。运动员的初潮年龄较非运动员偏大,尤其是训练水平高和从事能耗较大项目的运动员,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2)运动与经血量

女子在月经期运动可以使经血量发生一定的变化,部分运动员出现经血量偏多或偏少,但变化的幅度不大,仍未超出正常范围。

(3)运动与痛经

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4.月经期的体育锻炼

正常情况下,月经期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是有益无害的。因为体育活动不仅可改善全身的机能状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盆腔,内生殖器的血液供应,而且有助于调节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缓解过度的紧张情绪。同时,运动时腹肌、盆底肌的收缩与舒张,对子宫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有利于经血的排出,从而减少经期的生理反应。但有严重痛经,经血量过多、子宫功能性出血、生殖器官炎等病症的人经期不宜锻炼经期因生殖器官充血发软、韧带松弛,不适当的运动易使子宫位置改变或造成经血过多,所以要合理地安排运动形式与运动负荷,不宜从事跳跃、速度和腹压加大的练习。

十二、了解营养素的概念和三大营养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懂得中学生的合理膳食。

(一)营养(nutrition)

1.营养素: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目前已证实人类必须的营养素多达40余种。

2.人体所需的营养素:(1)蛋白质(2)脂肪(3)碳水化合物(4)维生素(5)矿物质 (6)水(7)膳食纤维

(二)三大营养素

1.糖

糖又称为碳水化合物,是生物界三大基础物质之一,也是肌肉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作为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消化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另一类是很难消化的纤维素。脑组织消耗的能量均来自碳水化合物的有氧的条件下氧化,因而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另外,脑组织细胞贮存的糖原又极少,代谢消耗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血糖,所以脑功能对血糖水平有很大的依赖性。

2.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重要成分。人体各组织、器官无一不含蛋白质,正常人体内约16-19%是蛋白质。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成分是蛋白质最重要的生理功能。

3.脂肪

营养学上重要的脂主要有三酰甘油、磷脂和固醇类。机体内的脂类分为组织脂质和贮存脂质两部分。组织脂质主要包括胆固醇、磷脂等,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在人体饥饿时也不减少,但不能成为能源。贮存脂质主要是脂肪,也称甘油三酯或中性脂肪。在全部贮存脂质中,脂肪约占98%。其中一部分是来自食物的外源性脂肪;另一部分是来自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转化成的内源性脂肪。

(三)合理营养原则

1.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础,而平衡膳食又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食物多样,粗细搭配: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的要求。

合理分配三餐的时间和食物量:健康的饮食行为是保证充足、均衡营养摄入的前提。科学烹调:减少烹调油用量、清淡少盐膳食、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2.中学时代是长知识、长身体和增强体质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时期。良好的营养、适当的锻炼和合理的作息是影响其身心发育的三个重要因素。青春期体格发育极为迅猛,各个器官都在增大,脑、心、肝、肾等功能增强,加上学习紧张、活动量大,也需要更多的热量和营养素。

热量主要来自主食米、面和脂肪、蛋白质,因此中学生应首先吃好三顿正餐。要多吃鱼、瘦肉、蛋、牛奶和豆制品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每日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量约为80克~90克。要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青少年代谢旺盛,骨骼生长快,肌肉组织细胞数量直线上升,要特别注意钙、磷、镁和维生素A、D的供给。大量组织的形成需要铁,供给不足则可发生贫血,特别是少女由于月经来潮,每次要损失一定量的血,因此铁质的补充更为重要。此外,随着甲状腺机能加强需要更多的碘;体格发育和性器官的逐渐成熟都需要锌;维持正常代谢和生长,离不开充足维生素的供给。有些中学生有偏食和择食的习惯,喜欢吃这种、不喜欢吃那种,或只吃几种食物,其他的一概不吃,尤其是蔬菜,这样就会造成营养上的不平衡。譬如只吃荤腥,不吃蔬菜,易造成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且为成年后患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所以,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各类营养素的均衡搭配。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吃好早餐。早餐应占一天总热量的1/3,可增加一些营养丰富的鸡蛋、牛奶、花生和大豆等,有条件的还可供给一次课间加餐。

3.中学生一周营养食谱

本食谱适用于16~18岁少年,男,体重54kg。每日热能需要2840kcal,蛋白质:86克(12%),脂肪72克(23%),糖类462克(65%)。(女生、体重不同者供参考)

十三、知道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

(一)体育课的健康分组及医务监督

1.健康分组的依据

健康分组主要在体育课中采用,其分组的依据有三个方面。

(1)健康状况

(2)功能水平

(3)运动史

2.健康分组的组别与教学要求

一般分为基本组、准备组和保健组。

(1)基本组

①对象:凡健康状况正常或只有一些与运动无碍的疾病或轻微缺陷(如龋齿、慢性鼻炎、轻度扁记平足等),但机能水平尚好,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并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者。

②基本组的教学要求:凡基本组的学生,均应按照国家制订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学习与锻炼,并按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进行体育课的考核与测验。他们可以而且必须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验。另外,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还可以从事某一单项(田径、球类、体操及武术)的业余训练和比赛。

(2)准备组

①对象:健康状况尚属正常或存在某些轻微生理缺陷,身体素质一般,机能水平虽差,但无不良反应及平时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者。

②准备组的教学要求:对准备组的学生,可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与锻炼,但要注意进度与渐进性。在进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练习时,应有选择地按其中所规定的内容进行锻炼。这些人只可以参加一般的体育活动,不宜参加激烈的训练和比赛。

(3)保健组

①对象:健康状况不正常,或身体患重病刚刚康复,或身体存在严重的永久性缺陷,不宜参加一般的体育活动者。

②保健组的教学要求:对保健组的学生,应按专门的体育教学大纳进行教学。现在,这种专门的大纲,一般由体育教师自行编写。如果没有专门的大纲,则可选用普通大纲中的部分项目进行教学,但考核标准要降低,学习期限适当延长。对他们最好多开展医疗体育,特别注意气功养生的教学。课内外都应当禁止他们参加激烈的训练与比赛。还应特别注意对他们进行医务监督。

保健组学生的体育教学与锻炼,必须由体育老师与医生共同研究,制订计划,切实按计划执行。

(二)体育教学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1.观察体育教学的组织和方法

观察的内容包括:教师是否重视安全教育和运动性伤病的预防,采取了哪些措施;体育课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考虑到了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体育课的各个部分安排是否恰当;不同性质的练习其次序安排是否恰当;健康分组是否合理。观察时还应记录课的性质、内容、人数、学生的纪律性和积极性、全课各部分持续的时间和课的密度,以便分析与评定。

2.检查体育教学时的外界条件

检查的内容包括:运动场地的大小和结构;运动器械和设备是否合适;如果是室内体育馆,要了解通风、照明、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馆内的器械设备安放是否符合一般卫生要求。学生上课的的着装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等。

3.评定机体对体育课的反应

主要通过对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测定来评定机体对体育课的反应,再结合课的内容和组织方法对体育课的效果和学生的功能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

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测定方法在《学校体育学》教材中已有陈述,此处不另作介绍。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

1.晨间锻炼的医务监督

(1)晨间锻炼的作用:早晨空气新鲜,空气中负离子成分多,氧分压高。此时进行体育锻炼,可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呼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还可以使身体的协调能力、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力量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并能使处于睡眠状态的神经细胞迅速动员起来,以适宜的兴奋程度进入工作状态,迎接新一天的学习和工作。

(2)晨间锻炼的一般卫生要求

①运动量不宜过大:一般以身体发热、微有出汗即止。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运动强度也不宜过大,如早晨跑步,脉率可控制在150次/分钟以内,以免影响一天的工作与学习。

②动作幅度应是逐步加大:早晨刚从睡眠中醒过来,各器官系统还处在抑制状态中。因此,刚开始运动时,动作用力要轻,幅度不能太大。要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加力、加快、加大动作幅度,这样可以减少和防止受伤。

③注意选择运动项目:早晨一般以广播体操、柔韧性练习、慢跑、气功、太极拳等为主,这些项目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调节精神。

④注意防冻保暖:冬季早晨气温较低,因此锻炼时一定要注意防冻。跑步时最好戴上手套,出汗后要及时擦干,以防着凉感冒。雾天尘埃多,要注意呼吸卫生,讲究呼吸方法。

2.课间操的医务监督

(1)课间操的作用:课间操一般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三节课之间,时间约20分钟左右。坚持课间操可以全面活动身体,调整身体姿势,消除局部大脑皮层的疲劳,调整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2)课间操的一般卫生要求

①运动量要适当控制:由于课间恢复时间短,运动量过大难以恢复,因此要适当控制运动量,以免影响后面的文化课学习。

②选择轻松愉快的项目:如广播体操、韵律操、眼保健操、素质操、武术操、游戏或跳集体舞,冬季还可进行慢跑。

③讲究动作质量:如做眼保健操,穴位要准确,手法也要注意。如做矫正操,其动作更要正确,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④体育课前后可不进行课间操活动:因为体育课身体活动的时间长,运动量也较大,特别是体育课后,就更用不着再参加课间操的活动了。

3.课外班级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

(1)课外班级体育活动的作用:课外班级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复习、巩固体育课内所学的基本知识、技术、技巧和技能,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也是开展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特别对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和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开展终生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2)课外班级体育活动的一般卫生要求

①分组要合理:基本上可按体育课的健康分组办理,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进行自由组合。

②做好准备活动:由于每次课外班级体育活动的时间相对较长,运动量也相对要大些。因此,每次活动开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以防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引起运动损伤。另外,运动后还要做好放松、整理活动,以利恢复。

③注意保护:因课外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老师进行具体组织,一般都由体育委员负责,因此,在练习时,特别是做器械练习时,相互之间一定要注意保护、帮助以及自我保护。

④场地安排要合理:由于课外活动时,同时参加锻炼的班级和人数较多,所以,要注意场地的合理安排。器械要认真检查,特别要注意投掷场的安全,以免发生误伤。

(四)业余训练和比赛的医务监督

在校学生的业余训练和比赛,虽然与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的有所区别,但究其本质还是基本相同的,都是为了改善身体的功能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对参加业余训练和比赛者就应象对待专业运动员一样,采取严格的医务监督措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身体功能状况以及对训练手段的适应情况。尽

快鉴别出病理反应,预防运动性伤病,以保证业余训练的顺利进行和比赛成绩的稳步提高十四、掌握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溺水等的原因、症状、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运动性疾病:

运动可以增加人们的体质,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然而,过量的运动或运动的方式不对时,反而可引起某些疾病。

常见运动性疾病有:运动性晕厥;运动性头晕;运动性哮喘;运动性腹痛;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贫血;肌肉酸痛

运动性晕厥:大多发生在剧烈运动时。其原因是:运动时过于紧张激烈、突然改变体位、长时间大运动量消耗体内血糖过多等。如果发生晕厥,应立即将患者平卧,注意保暖,并予以糖水饮用,或注射葡萄糖。

运动性头晕:往往出现在运动之中或之后。症状为头晕目眩。严重者恶心呕吐、全身发软。其原因是:运动过量或运动要领掌握不好,预防的方法是正确掌握动作要领,运动量逐渐增大。

运动性哮喘:一般在剧烈运动后5—10分钟发生。表现为面唇发绀、呼吸困难等。可能与体质过敏,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在1小时内可自行缓解。

运动性腹痛:多发生在运动之中。常见原因有:1、空腹锻炼、饭后立即运动、运动前进食过多;2、因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机体极度疲劳;3、准备活动不足、突然剧烈运动,

引起内脏器官机能紊乱而导致腹痛。患者应立即休息、同时予以腹部热敷,并适量饮些饮料,一般可自行缓解。

运动性血尿:常在剧烈运动后出现。运动性血尿的发生,是由于剧烈运动时肾脏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氧气暂时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肾小管通透性增强而引起。这种情况需要立即休息,一般休息一周后可以完全消除。预防的办法是运动量逐渐增大,循序渐进,切忌过量运动。

运动性贫血:指运动后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减少到正常值以下。其原因一是运动量过大当乳酸浓度增大时,血液PH值下降,结果造成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被分解;二是因剧烈运动出汗过量,使造血原料铁元素大量流失,又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引起缺铁性贫血。预防的办法是:根据自身的体质选择相适应的锻炼项目,饮食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铁质供给。

肌肉酸痛:因运动而引起的肌肉酸痛,对於参与运动的人而言是一个很普通的伤害经验。一般来说,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可以分为急性肌肉酸痛与慢性(迟发性的肌肉酸痛)二种。急性的肌肉酸痛有别於肌肉拉伤,而是指因肌肉暂时性的缺血,而造成的酸痛现象,只有肌肉作激烈或长期的活动下才会发生,肌肉活动一结束即消失。通常,急性的肌肉酸痛会拌随肌肉僵硬的现象。

(二)运动损伤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事故的预防和和处理方法

1、外伤

外伤是开放性的损伤,有擦伤、撕裂伤、刺伤等。

处理:

这种损伤会造成伤口流血,所以要及时地止血。一般采用给受伤局部上药和用药棉或纱布包扎,以及指压相应的血管来止血,如黑板挂图---1所示。

对于小面积的外伤,可以用碘酒、医用酒精、生理盐水等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消炎药即可。对于损伤面大或伤口深,应立即止血,并迅速到有关的卫生院或医院去处理。

常用止血药:云南白药、红花油、创可止血帖……

预防:尽量避免摔倒,注意穿防滑的运动鞋,遵守运动规则,减少不合理的身体冲撞和摩擦。

2009年北京体育大学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考研学习中,专业课占的分值较大。对于考研专业课复习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为大家整理了2009年北京体育大学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并且可以提供北京体育大学,希望更多考生能够在专业课上赢得高分,升入理想的院校。 北京体育大学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实用体育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5*6分): 1.组织职能:管理学认为,组织职能一方面是指为了实施计划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另一方面,是指为了实现计划目标所进行的组织过程 2.领导职能:领导者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力,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下属人员,完成领导任务的职责和功能。它包括决策、选人用人、指挥协调、激励和思想政治工作等。 3.反馈控制:根据已取得的管理系统运行的结果的信息,对照计划目标的标准进行衡量与评价,发现是否存在偏差,分析系统运行的变化状态及其原因,并对下一步的行动做出进一步纠正。 4.效率: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5.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管理的机构与组织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 (二)简答(3*20分): 1. 经济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按照客观经济运行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处理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2)特点: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灵活性

2. 古典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学说的区别,以及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1)区别:古典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的假设前提基础之上,即以物为本。重点放在操作方法、规章制度、管理原则上。强调作业的科学性、精密性、纪律性较多,对人的因素分析较少;而人际关系学说是建立在“社会人”假设基础之上,即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行为的重要性。 2)内容:以梅奥的霍桑试验的结论为主要内容。强调了重视人的行为的重要性。 ①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②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③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④企业管理者应采用的新型管理方法,尽量了解员工,满足员工的需求,使企业的每位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的合作。 3 .领导者的影响力类型及构成因素 影响力:能够改变个人或集体的思想与行为的感染力量。 类型及构成因素:权力性影响:奖励权利惩罚权利 非权力性影响:知识因素能力因素品德因素感情因素 (三)论述(2*30分): 1.当前体育管理国际化背景下,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管理理念 管理国际化:将国内体育管理制度中与国际不兼容的部分进行转变,使之更便于国际合作,并富有国际竞争力。 管理观念: 1、人本思想: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是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在政府宏观管理下,逐步形成人民群众为主体,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格局。 2、市场观念:建立市场观念,按照体育市场规律,推动我国的体育国际化发展。 3、法制观念:法制是西方管理学的核心,也是西方体育管理思想的核心。减少政府对于体育的介入和干预,采用法律的手段间接进行。树立法制观念,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设法制体育。 2.根据当前经济环境特点,分析体育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具体建议。 现实意义:1、创新是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2、创新是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的中心环节 3、创新是推动体育发展的动力源泉 建议:领导带头创新,进行领导机制的创新 1、组织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动力机制的创新:以战略目标促进创新;以行为自主鼓励创新;以环境变化激发创

最新体育理论考试题库(大一)教学文稿

大学一年级《单选题》题库 1 根据我国体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育用于广义时,通常就是指 D:体育运动 2 根据目的、对象和社会施予的影响不同,目前普遍认为,体育可由哪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A: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3 学校体育作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它 D:既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体育的基础 4 学校体育在解决与之有关的各项任务中,应以下列哪项任务为中心? B:增强体质 5 学校体育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下列哪四种组织形式? B:体育课、课余体育训练、课外体育锻炼及体育运动竞赛 6 竞技体育欲最大限度地挖掘体力、智力与运动才能,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首先应建立的基础是A: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7 在原始社会,体育与生存需要之间的天然联系,主要表现在 A:谋生与防卫需要中 8 经原始教育提炼和改进后的身体运动,由于增添了强身手段,使之有可能通过提高各种身体效能和活动技巧的训练,为学习和掌握生存的本领提供了方法。但其根本目的仍在于 B:维持生存 9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体育在学校所起的教育作用,集中在下列哪一方面 A:发展身体素质 10体育作为一种传播体育价值观的理想载体,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及培养社会公德方面所起的教育作用,是要教育人们 D:树立个人奋斗目标 11 教育功能是体育最基本的功能,他的作用出表现在学校这个特定领域,也深刻影响着 D:整个社会 12 体育的娱乐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下列哪些方面的需要? C: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13 体育的经济功能,最初是由体育本身的发展,间接通过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在转化为

C:生产劳动力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与政治之间有什么联系 14 C:体育与政治有关 体育的经济功能,有下列那个因素决定? 15 D:体育促进了劳动生产力提高 我国高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 16 B: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体育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的基本课程之一,使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 17 A B:基本组织形式 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各高校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好,并由体育专长的大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的一种专门 18 A B:教育过程 素质教育是人整体发展的基本素质其内容包括 19 B:品格、知识、能力、身心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20 C:高校体育 身体锻炼的指导性原则 21 A:自觉积极性原则 适用于以保健为目的的锻炼者的锻炼手段 22 A:普通散步法 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是 23 D:武术 适合普通大学生锻炼的符合心率范围为 24 A:130-170次/min 评价肺活量指数的公式为 25 D:评价指标=肺活量(ml)÷体重g 适宜春季锻炼的运动方式是 26 D:长跑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 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 1.西方体育发展 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 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 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 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 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 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 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 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 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 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 (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大学体育理论作业备课讲稿

简述体育锻炼有哪些方法? 一、重复锻炼法 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用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从而增加负荷的锻炼方法叫重复锻炼法。此方法的关键是一次练习后,间歇时间应当充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锻炼者的无氧、有氧混合代谢能力,提高各种技术应用的熟练性与机体的耐久性。重复次数的多少不同,对身体的作用就不同,重负次数越多,身体对运动反应的负荷量就越大。如果重复次数不断持续增加,可能使身体承受的负荷超过极点,乃至破坏身体的正常状态而造成损害。 运用重复锻炼法的关键是掌握好负荷的有效价值(最有锻炼价值负荷量下的心率),并据此调节重复的次数。通常认为,普通大学生的负荷心率在130~170次/分的范围内较为适宜。 二、间歇锻炼法 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对多次锻炼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锻炼的方法叫做间歇锻炼法。该方法的关键是间歇时间严格控制,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要求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强度适中。此方法可使锻炼者的心脏功能明显增强,通过调节负荷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锻炼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增强体质。 同重复锻炼方法一样,间歇的时间也要依据负荷的有效价值去调节。一般说来,当负荷反应(心率)指标地低于有效价值标准时应缩短间歇时间,而高于有效价值标准时可延长间歇时间。实践中,一般心率在130次/分左右时,就应再次开始锻炼。间歇时不要静止休息,而应边活动边休息,如慢速走步、放松手脚、伸伸腰或做深而慢的呼吸等。 三、连续锻炼法 在锻炼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有价值的负荷量而不间断地连续进行运动的方法叫连续锻炼法。此方法要求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运动。从增强体质出发,需要间歇就停一会儿,需要连续就接二连三地进行下去,所以不能仅讲究间歇,还要讲究连续。连续、间歇、重复都是在整个锻炼过程中实现的。连续、间歇、重复等各因素各有其独特的作用,连续的作用在于持续保持负荷量不下降,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使身体充分地受到运动的作用。 连续锻炼时间的长短,同样要根据负荷价值有效范围而确定,通常认为在140次/分左右的心率下连续锻炼20~30分钟可使机体的各个部位都长时间地获得充分的血液和氧的供应,因而能有效地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发展耐力素质。 四、循环锻炼法 循环锻炼法是练习前,设立几个不同的练习点(或称作业站),练习者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个练习点的练习任务。即一个点上的练习一经完成,练习者就迅速转移到下一个点,下一个练习者依次跟上。练习者完成了各个点上的练习,就算完成了一次循环。这种练习方法就叫循环锻炼法。其结构因素有:每点的练习内容、每点的运动负荷、练习点的安排顺序、练习点之间的间歇、每遍循环之间的间歇、练习的点数与循

体育教师基本功理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一)

(体育科学名词解释一)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终身体育: 4、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5、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6、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7、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8、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9、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0、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1、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13、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 1.体育的概念、组成? 答:(广义体育):以体育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狭义体育):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身体锻炼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组成:包括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 2.体育的功能、本质,为什么体育能促进健康、增强体质? 答:(1)功能:可分为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军事、经济、政治功能。 (2)本质:强身健体。 (3)因为a.体育对促进健康的作用: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适宜负荷的运动对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良好刺激,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和提高心肺功能,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可以延缓衰老,使中年人保持旺盛的精力,老年人延年益寿;b.体育对增强体质的作用:科学的体育锻炼在改造人体器官系统方面所起的作用,不仅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促进形体与内脏器官的正常发育,而且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还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的系统的机能状况,使主司这些系统工作的器官,在构造上发生变化,功能上得到加强,从而提高人的“防卫能力”。 3.健康的新概念,身体健康包括什么?

答:(1)健康的新概念:指一个概括而又完整的概念,并非单指无病,还应包括强壮的体力、完美的神经、充沛的精力、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对疾病有强大的抵抗力,对自然、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剧烈变化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2)身体健康包括良好的生长发育、正常的生理机能和承担负荷的适宜反应。4.体质的概念和范畴。 答:a.概念:指的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综合的、不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b.范畴包括四个方面:形体生长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体能发展水平和适应能力水平。 5.肌肉的概貌、基本结构和生理特性。 答:(1)概貌:通常说的肌肉指的是骨骼肌,它是附在骨骼上的肌肉,它的收缩牵动了骨骼,产生了围绕关节的各种运动。人体有400多块肌肉,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关节使各部位骨骼联系起来,而最终由肌肉的收缩放松来实现人体的各种运动。人体的肌肉占体重的40%(女性约为35%),骨骼肌占肌肉总量80%。(2)基本结构: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许多肌纤维排列成肌束,表面有肌束膜包绕,许多肌束聚集在一起构成一块肌肉。肌肉中约四分之三是水,四分之一是固体物(包括蛋白质等),同时肌肉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及神经纤维。(3)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和收缩性。 6.影响肌肉收缩力量的因素(简答题),肌纤维的类型,白肌和红肌的特点。答:(1)因素有:a.肌肉的生理横断面;b. 肌群的协调能力;c.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d.肌肉收缩的代谢适应。 (2)肌纤维的类型包括:白肌即快肌和红肌即慢肌。

初中体育理论课说课稿

初中体育理论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次课是初中二年级投掷单元教学计划的第一节课,是一节引导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自由想象与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并总结出投掷羽毛球的完整练习过程,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通过各种投掷练习,激发学生对投掷的兴趣,发展投掷能力,提高投掷技能。 (2)知识目标: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体验、总结并掌握投掷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握持、助跑、发力、维持平衡,为进一步学习投掷实心球打下基础。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验运动乐趣,增强自尊和自信。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出投掷的四个部分 难点:调动全身力量,使上下肢协调用力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课)是--(学段)--(学科)--(版本)第--册第--章第--节的内容。

2.前面已经安排了哪些知识,作为该内容的基础;本课包含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内容联系;该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有什么关系等。(承上启下;为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本人对《历史课程标准》以及本节课结构与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小学、初中: 知识与能力: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高中: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或者说: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一、说教材: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试题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试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选择题 1、无氧运动的锻炼方式有( ) (A) A 短距离疾跑 B慢跑 C 游泳 D健身操 2、心率作为反映人体()功能的客观指标之一(A) A 心血管系统 B 身体形态 C 身体素质 D耐力素质 3、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B) A 6%--7% B 7%--8% C 8%--9% D 9%--10% 4、如果以健身为目的的锻炼,一般人的运动频率应以每周()次以上为适宜(B) A 2 B 3 C 4 D 5 5、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是:()(B) A 心理咨询 B 健身运动 C音乐治疗 D社会交往 6、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就是以运动和( )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养,在提高人的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及社会适应潜能的过程中,进得、益智、促美,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B) A合理营养 B身体练习 C体育竞赛 D学习 7、根据目的、对象和社会施予的影响不同,目前通常认为体育可由哪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 ) (A) A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 B 娱乐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 C 社会体育,娱乐体育和学校体育 D 娱乐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 8、在原始社会,体育与生存需要之间的天然联系,主要表现在()(A) A 谋生与防卫需要中 B 宗教与祭奠需要中 C 娱乐与游戏需要中 D 战争与掠夺需要中 9、社会环境引起的心理活动因素是复杂的,解决的办法也多种多样,但为了及时排除个人性格和心理状态中的不健康因素,宜采用下列哪种积极措施()(C) A 采取睡眠疗法缓解精神疲劳 B 参加社交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C 通过体育锻炼调节身心健康 D 广交知心朋友解除内心烦恼 10、体育作为一种传播体育价值观的理想载体,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及培养社会公德等方面所引起的教育作用,是要教育人们()(A ) A 积极参加社会体育 B 成为社会体育活动家 C 与社会保持一致性 D 树立个人奋斗目标 11、体育的娱乐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下列哪方面的需要()(C ) A 生存和发展需要 B 提高生物潜能的需要 C 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D 增强体质的需要 12、体育之所以具有军事功能,主要由于下列何种需要()(B) A 娱乐与游戏 B 战争和训练士兵 C 保健和养生 D 竞技和运动 13、体育的经济功能,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B) A 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B 体育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 C 国民经济对体育的合理投资 D 体育促进了劳动生产力提高 14、体育的经济功能,最初是体育本身的发展,间接通过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最终转化为()(C) A 精神意志力 B 社会感染力 C 劳动生产力 D 政治鼓动力 15、我国高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B)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拖至门外;2)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的途径是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 3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结构: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3)中等教育阶段4)高等教育阶段;功能:1)教育功能(德育、智育、美育)2)健身功能3)娱乐功能4)文化功能5)辐射功能6)经济功能7)竞技功能;目标:1)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A学校体育基本功能;b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c社会发展的需要;d学校体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e学校体育的环境条件。 2)学校体育的目标;a)学校体育的目标b.效果目标①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社具有一定的体育化素养③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基础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⑤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4体育课程:指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矛盾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5体育课程的特征:1)实践性: 体育课程必须通过身体实践活 动,并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以 促进身体器官、抗能的发展,提 高身体质量,并通过实践活动掌 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培养对体育 的兴趣及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等。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 惯。2)整体法:根据体育锻炼 的规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无 法实现课程目标的只有课内向 课外的合理眼神与有机结合才 能收到预想效果。3)社会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小 集体小社会、随时会出现好多适 应社会问题。4)差异性:体育 教学受学生身体条件和性别的 制约较之其他课程更为显著,更 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 且地理气候办学条件,体育传统 等因素对课程的影响,也比以室 内教学为主的深程更为明显。5) 非阶梯性:体育课程的许多内 容和手段在教学安排中没有明 显的阶梯性,本身很难分出先 后顺序,因此,体育课程体系必 须从小学到大学进行通盘研究, 以免顾此失彼。6)复合法:体 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 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一 体,既要提高身体质量,又要提 高“智商”,这与其他课程相比 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6体育课程的目标:1)增强体能, 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 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 出人际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4)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 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 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7体育课程的内容的分类:1) 体育知识与技术:主要是指间接 的,传统的,科学的体育文化内 容评价,按传统运动方式项目, 可分为球类,体操,田径,游泳, 冰雪等内容,按运动与外界的关 系,可分为开放式运动和封闭式 运动,按运动结果的判断标准, 可分为评分式,计数式,计时式, 测量式。2)运动参与类:主要 指学生实际进行体育活动的状 态。按人体参与活动的解剖部位 分类。可分为上下肢运动,躯干 运动,合身运动等,按人体参与 活动的基本方式分类,可分为 走,跑。跳,跃,投掷,攀登, 爬越,悬垂支撑和平衡,脚力等; 按参与活动的人数分类,可分为 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等内容;按 参与活动的情感分类,可分为接 触与接受,爱好与兴趣,自愿与 自觉,自信与表现等内容。3) 体育活动经验类:主要指学生在 体育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机体 及心理的反应。按体育活动过程 中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分类,可分 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 韧等内容;按体育活动过程中防 病治病的效果分类,可分为养 生,健康,防病,治病,康复等 内容;按体育活动对人体新陈代 谢的影响分类,可分为有氧和无 氧运动。 8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1) 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 案的适应性;2)课程的教学功 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3)开 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4) 课程教材多样化;5)课程内容 组织现代化,生活化;6)课程 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9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1)三要 素说:体育教师,学生,教育教 材;2)四要素说:体育教师,

体育与健康演讲稿

体育与健康演讲稿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通过新课程教学改革专题培训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在课堂上,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5、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进行的,不是教师个人行为。 6、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7、教材是范例。以往我们总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因此,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必须是定论、共识或某一领域公认的原理、法则、定理,排除有争议的问题,不给学生发挥空间和讨论的余地。这种远离生活情境的“学科中心”或“学术中心”的教材观,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论相去甚远,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对教材的观念转向“示范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对

体育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体育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1、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______活动。 A、生产 B、劳动 C、社会文化 2、现代体育的范畴包括竞技体育、______和群众体育三个方面。 A、中学体育 B、大学体育 C、学校体育 3、学校体育是指通过体育课教学、_____和训练以及运动竞赛等形式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与智力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性特征的教育过程。 A、早操 B、课间操 C、课外体育锻炼 4、群众体育是指广大国民以锻炼身体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调节精神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______活动。 A、经济 B、体育 C、商业 5、体育的功能包括______、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A、健身功能 B、健美功能 C、健康功能 6、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就是以运动和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养,在提高人的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及社会适应潜能的过程中,进得、益智、促美,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 A、合理营养 B、身体练习 C、体育竞赛 7、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是通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三基,培养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来具

体实现的。 A、培养道德品质B、提高运动水平C、提高身体机能 8、高等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有、课余体育活动。 A、体育训练 B、体育竞赛 C、体育课程 9、竞技体育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能力去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和竞赛。 A、运动训练 B、理论教学 C、基础练习 10、公元前300年,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名言。 A、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B、生命在于运动 C、活动是生活的基础 11、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提高心理素质宣泄情绪、调节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 A、增强社交能力 B、解除疲劳和精神紧张 C、完美人格个性 12、心理健康是指人在、认知意志、平衡人际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A、智力 B、兴趣 C、情绪 13、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 A、自我实现 B、意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14、人的信仰、品德、情操、人格等处于积极向上、高尚和完善的状态就是。

初一体育理论考试试题

初一体育理论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A、更高,更快,更强 B、更快,更高,更远 C 、更快,更强,更好 2、短跑是指() A 400和400米以下 B 800和1500米 C 200和200米以下 3、跳跃中的高度比赛,运动员在每个高度连续()试跳失败,即被取消比赛资格。 A 两次 B 三次 C 六次 4、目前乒乓球每局比赛采取()分赛制。 A 21分 B 15分 C 11分 5、排球比赛中,发球后每队可接触球()次。 A 两次 B 三次 C 四次 6、排球比赛每局比赛某队满()分并比对方至少多得2分为胜一局。 A 15分 B 21分 C 25分 7、足球比赛每方上场()人,其中须有1名守门员。 A 9人 B 10人 C 11人 8、当今世界上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是() A、篮球 B、排球 C、足球 D、拳击 9、“体育运动之母”是指()。A 篮球 B 足球 C 田径 10、篮球比赛中,队员犯规()次必须自动退出比赛。 A 4次 B 5次 C 7次 11、篮球比赛中,罚球投中得()。A 1分 B 2分 C 3分 12、篮球比赛中每队上场队员5人,分为前锋、中锋和()。 A 后锋 B 后卫 C 前卫 13、篮球比赛是在长()米、宽15米的场地进行。 A 28米 B 30米 C 40米 14、人体缺铁会引起什么疾病()A、贫血B骨质疏松 15、有人患了夜盲症,原因是他体内缺乏哪种维生素()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 16、正常人的心率范围是() A、60—100次/分 B、60—90次/分 C、50—90次/分 D、50—100次/分 17、锻炼后怎样预防肌肉酸痛() A、多做整理运动 B、坐下休息 C、不于理睬 D、药物治疗 18、属于无氧运动的项目的是() A、爬山 B、游泳 C、自行车 D、跳远 19、一天中锻炼的最佳时间为() A、早饭后 B、起床后 C、下午 D、晚上 20、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 A.弓步走B.越野跑C.钻过低栏架D.杠铃半蹲跳 21、对锻炼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闻鸡起舞 C、每天爬山5小时 D、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22、跑得快慢(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是()

(全新整理)4月浙江自考学校体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校体育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84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1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1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布的时间是( ) A.1990年 B.1998年 C.1979年 D.1993年 2.下列哪项是属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 ) A.教养功能 B.教育功能 C.美育功能 D.强身健体功能 3.研究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更是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体育教学任务 B.体育教学内容 C.体育教学方式 D.体育教学过程 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 ) A.体育课 B.体育方针 C.体育政策 D.教学目标 5.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学方法 B.组织措施 C.体育教材 D.教学目标 6.下列哪项是属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 ) A.辅助式 B.传统式 C.现代式 D.讨论式 7.人体在活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等的机体能力是( ) 1

A.运动能力 B.活动能力 C.身体素质 D.运动技能 8.将重复法、持续法等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结合并加以运用的方法是( ) A.循环法 B.综合法 C.说服法 D.表扬法 9.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是( ) A.自评法 B.自学法 C.完整法 D.分解法 10.个人所具有一定心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指( ) A.人性 B.个性 C.情绪 D.动机 11.对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复习、改进和巩固提高的课是指( ) A.复习课 B.专项课 C.必修课 D.选修课 12.测定与评价生理负荷的客观方法是( ) A.观察法 B.心理测定法 C.生理测定法 D.综合评价法 13.写好教案的首要问题是( ) A.确定教学时数 B.确定教学目标 C.确定教学方法 D.确定教学内容 14.根据平时考核、定期考核的结果来进行成绩评定是指( ) A.总成绩评定 B.终结考核 C.综合考核 D.阶段考核 15.特指学生在学校内从事除体育课外的锻炼是指( ) A.课外体育锻炼 B.社区体育 C.家庭体育 D.校外体育 16.适合于体弱或身体有障碍学生的锻炼内容是( ) A.达标类 B.投掷类 C.保健类 D.竞技类 2

武术理论课讲稿

理论课讲稿 武术概述 1、武术是以威力负人的方法。或者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武术的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注重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协调配合,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的演练套路。、 3、格斗运动:是在时间、场地、体重等较相同的条件下,真对进攻的有效部位,击打效应的得分多少等一系列规则要求,双方进行斗智较技的搏击对抗。 一、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武术具有古老的历史传统。追溯其源,是与人们的生产斗争、战争格斗以及生活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紧密相联的。首先是人们生产斗争的劳动实践。劳动就包括徒手的和制造生产与生活工具。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原始旧石器时代初期,已经制造和使用了砍砸器,如石锤、燧石尖嘴凿等粗制石器,以及用石器刮削过的棍棒。这些极原始的工具,即是打猎和捕鱼等生产用的工具,又是生存的武器。他们使用这些武器去与凶恶、庞大的猛兽作斗争并猎取他们以满足人们生存与生活的需要。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步的获得了徒手搏斗和捕杀的技能,以及使用武器进行捕猎和格斗的技能,这些在原始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技能虽然是非常低级的,然而,它却是武术搏击与格斗技术的萌芽。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石器普遍采用了磨制方法。如出现的石斧、石铲、石刀、石镰、鱼骨叉等。这些有刃、尖的工具或武器就更加锋利。在此时代的末期还出现了极少量的铜斧、铜刀、铜戈等工具,使生产效用进一步得到了发展。这些原始生产工具的进步,尤其是实际效用的提高,为后来武术的劈、刺、砍、扎等技术的逐步形成奠基了客观的物质基础。如有了尖状石器的发明及使用,人们才获得了“刺”的概念;有了鱼骨叉等的发明及使用;人们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考研学习中,专业课占的分值较大。对于考研专业课复习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09年北京体育大学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并且可以提供北京体育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希望更多考生能够在专业课上赢得高分,升入理想的院校。 北京体育大学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实用体育管理学 (二)简答(3*20分): 1. 经济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按照客观经济运行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处理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2)特点: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灵活性

2. 古典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学说的区别,以及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1)区别:古典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的假设前提基础之上,即以物为本。重点放在操作方法、规章制度、管理原则上。强调作业的科学性、精密性、纪律性较多,对人的因素分析较少;而人际关系学说是建立在“社会人”假设基础之上,即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行为的重要性。 1. 国际合作,并富有国际竞争力。 管理观念: 1、人本思想: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是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在政府宏观管理下,逐步形成人民群众为主体,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格局。

2、市场观念:建立市场观念,按照体育市场规律,推动我国的体育国际化发展。 3、法制观念:法制是西方管理学的核心,也是西方体育管理思想的核心。减少政府对于体育的介入和干预,采用法律的手段间接进行。树立法制观念,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设法制体育。 2.根据当前经济环境特点,分析体育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具体建议。 1 2 3 4 1国际体育: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双边或多边的,以竞技运动为主体的一系列体育文化交往活动;本质上属于国家或地区间以体育活动为载体的社会文化交往活动。 2游戏:(体育原理不再作为考试用书) 3体育过程:(体育原理不再作为考试用书)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试题word版本

一、选择题 1、无氧运动的锻炼方式有( )?(A) A 短距离疾跑B慢跑C 游泳D健身操 2、心率作为反映人体()功能的客观指标之一?(A) A 心血管系统 B 身体形态 C 身体素质D耐力素质 3、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B) A 6%--7% B 7%--8% C 8%--9% D 9%--10% 4、如果以健身为目的的锻炼,一般人的运动频率应以每周()次以上为适宜?(B) A 2 B 3 C 4 D 5 5、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是:()(B) A 心理咨询 B 健身运动C音乐治疗D社会交往 6、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就是以运动和( )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养,在提高人的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及社会适应潜能的过程中,进得、益智、促美,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B) A合理营养B身体练习C体育竞赛D学习 7、根据目的、对象和社会施予的影响不同,目前通常认为体育可由哪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 (A) A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 B 娱乐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 C 社会体育,娱乐体育和学校体育 D 娱乐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 8、在原始社会,体育与生存需要之间的天然联系,主要表现在() (A)A 谋生与防卫需要中 B 宗教与祭奠需要中C 娱乐与游戏需要中D 战争与掠夺需要中 9、社会环境引起的心理活动因素是复杂的,解决的办法也多种多样,但为了及时排除个人性格和心理状态中的不健康因素,宜采用下列哪种积极措施?()(C) A 采取睡眠疗法缓解精神疲劳 B 参加社交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C 通过体育锻炼调节身心健康 D 广交知心朋友解除内心烦恼 10、体育作为一种传播体育价值观的理想载体,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及培养社会公德等方面所引起的教育作用,是要教育人们()(A ) A 积极参加社会体育 B 成为社会体育活动家 C 与社会保持一致性 D 树立个人奋斗目标 11、体育的娱乐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下列哪方面的需要()(C ) A 生存和发展需要 B 提高生物潜能的需要 C 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D 增强体质的需要

2012 学校体育学 精华版复习资料 考试必看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本资料根据教育学专业及涉及专业提供,根据教材内容,提取书中重难点并整理成册,便于广大学子考前复习。 第一篇学校体育学基本问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章的学习主要以了解为主,主要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我国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这些内容都不是学习的学校体育学的重点,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对学校体育有个大概的印象,所以也不是考试的重点,在复习中可以大概的阅读即可。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的身体发展 1、学生 学生是学校体育过程构成的基本因素,学生即使学校体育的对象,又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直接制约与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与质量。 2、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 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出现两次高速增长阶段,第一次高峰出现在胎儿开始到出生后的第一年内;第二次高峰出现在青春期,随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成熟为止。 3、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 1)神经系统:

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主要靠具体的直观形象建立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初中以后,神经抑制过程得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协调和完善,分析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能较快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吗。高中以后学生的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全,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兴奋与抑制过程基本平衡,第二信号系统起主要作用。 2)骨骼肌肉系统: 小学生肌肉横断面积小,肌肉纤维细长,肌肉水分多,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恢复较快。到高中后,肌肉长度和横断面积同时增大,肌肉增强,对力量耐力性素质练习承受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3)呼吸系统: 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胸廓较小,呼吸肌较弱,呼吸表浅,呼吸频率较快,肺容积小,肺容积小,肺活量也较小,呼吸调节机能较弱。高中以后,呼吸肌增强,频率减慢,深度加大,肺活量也增大。 4)心血管系统 中小学生的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心肌纤维细,心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心脏每博输出量比成人低。随着年龄增长,心收缩力逐渐增强,心率减慢。 4、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