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1—6)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1—6)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1—6)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1—6)章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4个发展阶段:以单机为中心的远程通信网络—多主机互连的资源共享网络—具有统一体系结构的标准计算机网络—向互连、高速、智能化方向发展。

2、“三金”工程的建成:1993年3月12日,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主持国务院会议,提出了建设“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工程。金桥工程成为“三金工程”的启动工程。

3、中国有可以与Internet互连的八个全国范围的主要Internet它们是: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

(CNCNET);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宽带中国CHINA169国网通公用互联网(网通控股)

网(网通集团);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

4、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通信线路的网络连接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和自主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

5、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6、资源共享主要是指哪些资源: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共享。

7、计算机网络根据其覆盖范围可分为哪三类:计算机网络根据其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8、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物理组成:两个部分:负责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和负责数据通信线路及通信控制的处理机。逻辑组成:可将计算机网络看作两个子网:信息资源子网和数据通信子网。

9、计算机资源子网的构成: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及软件等组成。它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10、计算机通信子网的构成:通信子网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及信号变换器等组成。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与通信控制。

11、网络软件通常指5种类型的软件:(1)协议和协议软件:通过协议程序实现网络协议功能的软件;(2)通信软件:保障网络互相正确通信的软件;(3)操作系统软件:实现系统调度、资源共享、用户管理和访问控制的软件;(4)管理软件: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和对网络进行维护的软件;(5)应用软件:为网络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并为网络用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软件。

12、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为:星型网、环型网、总线网、树型网、网状网和混合网。

13、按传输媒体分类为:细缆网、双绞线网、光纤网(有线)卫星网、无线网。

14、按使用范围分类为:专用网络、公众网络。

15、按网络的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点对点网络。

16、按网络的结构类型分类:以太网、令牌环网(Token-Ring)、令牌总线网(Token Bus)、FDDI网络。

17、网络中计算机所处地位分类:对等网、基于客服端/服务器模式的网络。

18、计算机网络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WWW服务—WWW是World Wide Web的简称,又称3W网或万维网。电子数据交换EDI。E-mail服务。FTP服务—文件传输协议。现代远程教育。BBS服务。Telnet服务—远程登录。企业信息化—两种典型应用为: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19、网络拓扑的分类方法:总线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结构;网状型拓扑结构。

20、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ARPANet

21、我国目前已经建成多个基于Internet技术的公用计算机网络。其中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简称:CHINANET

22、在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中,目前最常用的拓扑是:星型

23、一幢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LAN

24、从系统功能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25、根据网络定义,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由:主机、网络连接设备、网络软件三大部分组成。

26、在C/S结构中,有专门为其他计算机提供服务的一台或多台计算机,称为:服务器。

27、计算机是网络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许多类别,如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为星型网,环型网等,根据网络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等。在这些分类标准中,最常用的是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很好的反映不同类型网络的技术特征。由于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它们所采用的传输技术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网络技术特点与网络服务功能,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3 类: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8、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有几种?并简单描述。网络拓扑结构反映了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有星型,总线,环状,树状和网状等,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是星型,总线,环状3 种。星型结构存在一个中心结点,每台计算机直接与中心节点相连,形成星型的拓扑结构,在这种拓扑结构中,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来转接。

总线型结构中,LAN 的节点均连接到一个单一连续的物理链路上,所有节点均在同一

线路中通信。环形结构是工作站,共享设备通过通信线路构成一个闭合的环。信息在网络中沿固定方向流动,两节点间有唯一的通路,可靠性高。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1、信息:不同领域对信息有着不同的定义。一般认为,信息是人队现实世界事物存在方式和运行状态的某种认识,是客观事物属性和相互联系特性的表现,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和运动状态。

2、数据:把事物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

3、信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表示形式,是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

①模拟信号:变化值是连续的。

②数字信号:变化值是离散的。计算内部传输和处理的均为数字信号(1和0),数字信号具有对称的方波波形。

4、通信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信源、媒体和信宿。信源、媒体和信宿也称为通信的三要素。

5、最基本的数据通信系统:由计算机(信源)、终端设备(信宿)、通信线路和信号变换器及反变换器组成。

6、数据通信系统也叫数据传输系统,数据通信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把地理位置不同的终端和计算机,或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高效率地完成信息的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

7、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实质上就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由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两部分组成。①数据传输系统也称为通信子网,主要任务是实现不同数据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②数据处理系统也称为资源子网,由许多数据终端设备(如PC机、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智能终端等)组成,是网络中信息传输的源头或终点,负责提供、接收与处理信息。

8、变换器的功能是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9、信道:是信息传输的通路。信道的传输媒体有电话线、双绞线、电缆、光缆等(有线和无线之分)

10、数据通信系统要完成的一系列关键任务为:

①接口规范:为了通信,设备接口必须和传输系统相兼容,使产生的信号特性(如信号波形和强度)能适应传输系统传输,并且能够在接收端对数据进行解释。

②同步:(协议解决)接收端要按发送的每个码元波形的重复频率和起止时间来接收数据,并且要校对自己的时钟以便与发送端的发送取得一致,实现同步接收。

③传输系统利用率:传输设施通常是由很多通信设备共享的。

④差错检测和效验:对通信过程中产生的传输差错进行检测和校正。

⑤灾难恢复:不同于差错检测和效验,它发生在系统因某种原因(包括自然灾害)被破坏或中断,需要对系统进行恢复时。

⑥寻址和路由:决定信号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⑦网络安全:保证经过加密的数据正确、完整、不被泄漏地从发送端到接收端。

⑧网络管理:对复杂的通信系统进行配置、故障、性能、安全、计费等管理。

11、数据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据通信系统

12、模拟通信的主要优点在于信道的利用率较高,(缺点)但是其在传输过程中信号会衰减,会受到噪声干扰,且信号放大时噪声也会放大。

13、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①抗干扰能力强;②差错可控;③易加密;④易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14、数字通信缺点:①频带利用率不高;②系统设备比较复杂。

15、数据传输速率是指传输线路上传输的速度,有数据传输速率(带宽)和信号传输速率两种表示方法。

16、比特率与波特率的关系:S=Blog2N;bps(每秒钟传输多少位);Baud(模拟信号);(S=B N=2)

1kb=1024b/s 1Mb/s=1024kb/s 1Gb/s=1024Mb/s

17、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带宽≠数据传输速率

18、误码率=传输出错的码元数/传输的总码元数

19、误比特率=传输出错的比特数/传输的总比特数

20、网络中有限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21、双绞线可以分为两大类:非屏蔽型双绞线(UTP);屏蔽型双绞线(STP)

22、双绞线中最常用的是:5类、超5类、6类

23、屏蔽双绞线传输距离15km(STP),非屏蔽双绞线传输距离100m(UTP)

24、通常细缆用BNC—T型接头。

25、光纤由三部分构成:纤芯、包层、护套。

26、光纤按所通过的光路数可以分为: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27、光纤适用于长距离信号传输,不用中继器可达6~8km

28、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无线传输介质包括:①无线电短波通信;②蜂窝无线通信;③地面微波接力通信;④卫星通信;⑤VSA T卫星通信;⑥红外线和激光。

其中传输距离最大是:红外线和激光;传输距离最远:卫星通信;传输距离中等: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29、数据交换技术有三种: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30、线路交换的优点:传输延迟小(惟一的延迟是电磁信号的传播时间);线路一旦接通,不会发生冲突。对于占用信道的用户来说,可靠性和实时响应能力都很好。

线路交换的缺点:建立通话线路所需时间较长(有时需要10秒或更长);一旦接通就要独占线路,造成信道浪费。

31、报文交换的优缺点:没有建立和拆除连接所需的等待时间;线路利用率高;传输可靠性较高;报文大小不一,造成存储管理复杂;大报文造成存储转发的延时过长,且对存储容量要求较高;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

32、分组交换的优缺点:对转发结点的存储要求较低,可以用内存来缓冲分组——速度快;转发延时小——适用于交互式通信;某个分组出错可以仅重发出错的分组——效率高;各分组可通过不同路径传输,容错性好。需要分割报文和重组报文,增加了端站点的负担。33、三种交换技术的比较:

①数据报文分组交换适用于短报文交换,虚电路分组交换适用于长报文交换。

②两节点间的负载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时,租用线路,采取线路交换的方式是很合算的。

③在交互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下,报文交换是不适合的。

④分组交换技术在局域网和办公数据网中都有很多应用。

34、不归零码:

不归零码又可分为单极性不归零码和双极性不归零码。

①曼彻斯特编码:每一个比特位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每比特位的中间电压跳变一次,1在起始时是高电平,然后变为低电平;0则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②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它是曼彻斯特编码的一种变形,其编码规则是,如果在某一位的起始,电压与前一位相同,无跳变,则表示1;某位起始处电压与前一位不同,发生跳变,则表示0。

35、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①移幅键控:载波的振幅随数字信号而变化;②移频键控:载波的频率随数字信号而变化;③移相键控:载波的初始相位随数字信号而变化。

36、信号数字化的转换过程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

37、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频分多路复用(FDM);波分多路复用(WDM);时分多路复用(TDM);码分多路复用(CDM)。

38、在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件之间以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数据信息都是以通信方式进行交换。这种通信有两种基本方式:串行和并行,常用的是串行。

39、数据传输方向指通信过程中信号流动的方向,可分为三种:单工通信方式、半双工通信方式和全双工通信方式。

①单工通信方式是指信息的传送始终保持一个方向,而不进行与此相反的传送;

②双工通信方式分为:半双工通信方式和全双工通信方式。半双工通信方式是指信息可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同一时刻只限于一个方向传输;

③全双工通信方式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即有两个信道,因此允许同时进行双向传输。

40、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是以串行通信方式,现在串行通信基本上是异步传输模式。

41、差错产生的原因——噪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噪声干扰有两种:热噪声和冲击噪声。由这种噪声分别产生两种类型的差错:随机差错和突发差错。

①热噪声由传输介质导体的电子热运动产生,特点:时刻存在,幅度较小且强度与频率无关,但频谱很宽,它是一种随机噪声,所引起的传输差错为随机差错。这种差错的特点是所引起的某位码元的差错是孤立的,与前后码元没有关系。它导致的随机错误通常较少。

②冲击噪声是由外界电磁干扰引起的,与热噪声相比,冲击噪声幅度较大,是引起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冲击噪声所引起的传输差错为突发差错,这种差错的特点是前面的码元出现了错误,往往会使后面的码元也出现错误,即错误之间有相关性。

42、常用的差错检测和校错方法有两种

①检错码:指能自动发现差错的编码。

②纠错码:指不仅能发现差错而且能自动纠正差错的编码。

43、奇偶校验码:是一种通过增加冗余位使得码字中"1"的个数恒为奇数或偶数的编码方法,它是一种检错码。在实际使用时又可分为垂直奇偶校验、水平奇偶校验和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等几种。

44、循环冗余码:(CRC),简称循环码。CRC检错能力强,且容易实现,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检错码编码之一。在计算机网络中,CRC被广泛采用。

45、信道的带宽越宽,数据传输率就越高。

46、对等网中两个计算机的通信属于:全双工通信。

47、ATM中信元由信元头和信息段组成

48、数据报和虚电路属于:分组交换

49、数据传输中,产生差错的重要原因是:随机热噪声和冲击噪声。

50、什么是基带传输?什么是频带传输?什么是宽带传输?

①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称为基带传输。基带传输是一种重要的传输方式,它要求形成适当的波形,使数据信号在带宽受限的信通上通过时不会由于波形失真而产生码间干扰。②宽带是指比音频带宽更宽的宽带。使用这种宽频带进行传输的系统,称为宽带传输系统。它可以容纳全部广播,并可进行高速数据传输。一般通信线路在远距离传输时,只适合传输一定的频带信号,不适于基带信号。由于电话网是目前覆盖面最广的通信方式,因此,利用模拟通信道进行数据通信也是最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之一。我们将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方法称为频带传输。

51、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方式有哪几种?请分别简单介绍。

答: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共有3 种方法:移幅,移频和移相。移幅键控,即载波的振幅随数字信号而变化。移频键控,即载波的频率随数字信号而变化。移相键控,即载波的初始相位随数字信号而变化。

52、简述线路的传递步骤。

答:线路交换方式的通信分以下3 步:

(1)线路建立:在传输数据之前,都必须建立端到端(站到站)的线路链路。

(2)数据传送:线路建立之后就可进行信号的传递,信号可以是数字的或模拟的,并且

这种连接是双向的,即可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数据。

(3)拆除线路:在某个数据传送周期结束以后,就要结束连接,通常由两个站中的一个来完

成这个动作。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指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一组抽象定义,是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方法的抽象模型结构,一般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的优点:

①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只需要知道低层所提供的服务,以及本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各层独立性强。

②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不发生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就不会影响到其他其它层,适应性强。

③整个系统已被分解为若干易于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使得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实现和维护起来更容易。

④每层的功能与所提供的服务都有精确的定义和说明,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网络体系结构=﹛分层,协议,接口﹜

3、任何一种网络协议都应包括三要素(网络协议三要素)

①语法:用于确定协议元素的格式,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②语义:用于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规定了通信双方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③定时:用于确定通信速度的匹配和时序,即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OSI:1974年,ISO发表了著名的ISO/IEC 7498标准,也就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 OSI/RM)

5、“开放”的含义:任何两个遵守OSI参考模型和有关标准的系统都可以进行互连。这里的“系统”指的是计算机、终端或其他外部设备等。

6、“互连”:是指将不同的系统互相连接起来,以达到相互交换信息,共享资源,分布应用和分布处理的目的。

7、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成了互相独立的7层,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re)、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8、物理层的功能:主要涉及在通信信道上传送的原始比特流。

9、物理层的主要任务为确定传输介质接口的一些特性(接口特性):①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这很像平时常见的各种规格的电源插头的尺寸都有严格的规定。②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③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④规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P61

9、DTE和DCE: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是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及发送和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DTE可以是一台计算机或终端,也可以是各种I/O设备。

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DCE),在DTE和传输线路之间加上一个称为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DCE)的中间设备。DCE(数据交换)

10、物理层的网络连接设备:

①中继器(Repeater):是网络物理层上面的连接设备。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连,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者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

②集线器(Hub):作为网络中枢连接各类节点,以形成星状结构的一种网络设备。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集线器具有多个端口,不仅拥有集中网络连接,还可以重发数字信号,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是连接以以太网的集线器。

11、数据链路层:在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中的第二层,提供相邻节点间透明、可靠的信息传输服务。

主要功能:①数据链路管理:和物理层相似,数据链路层要负责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②帧同步:接收方向如何能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③差错控制:主要指错误检测和重传的方法。④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同步协议是以许多字符或许多比特组织成的数据块—帧为传输单位,在帧的起始处同步,使帧内维持固定的时钟。

12、网络层(路由器):网络层也叫通信子网层,负责网络中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主要功能:建立和拆除网络连接、路径选择和中继、网络连接多路复用、分段和组块、服务选择和传输和流量控制。

13、路由选择算法:算法很多,大致可分为静态路由算法和动态路由算法两类。

静态路由算法:又称为非自适应算法,是按照某种固定规则进行的路由选择,其特点是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但效率和性能较差。①最短路由选择:找出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一条最短路径。②扩散式路由选择:从某条线路收到一个数据包,向除该线路以外的所有线路重复发送收到的数据包。只要有一条信道可用,即保证数据的可靠传送。③集中路由选择:每个网络节点存放一张事先确定好的固定路由表。当数据包到达某节点时,只要根据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即可从固定的路由表中找到相应的路由信息。

动态路由算法:又称为自适应算法,是一种依靠网络当前状态信息来决定路由的策略。①分布式路由选择策略:所有节点定期与其他相邻节点交换路由选择信息。典型的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②集中路由选择策略:在每个节点上存储一张路由表。与静态路由算法的集中路由选择的区别在于,这里的集中路由选择策略由网控中心负责定时收集全网状态信息,并生成节点路由表分送到各相应节点。

14、传输层:传输层建立在网络层和会话层之间,实质上它是网络体系结构中高低层之间衔接的一个接口层。传输层不仅是一个单独的结构层,还是整个分层体系协议的核心,没有传输层整个分层协议就没有意义。主要功能:①分割与重组数据;②按端口信号寻址;③连接管理;④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15、会话层:会话层也称为对话层和会晤层。该层利用传输层提供的服务,组织和同步进程间的通信,提供会话服务、会话管理和会话同步等功能。

会话服务过程中可分为会话连接建立、报文传送和会话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会话服务功能:①核心功能:提供连接管理和全双工数据传输的基本功能;②协商释放功能:提供有次序的释放服务;③同步功能:在会话连接期间提供同步或重新同步;④活动管理功能:提供对话活动的识别、开始、结束、暂停和重新开始等;⑤异常报告功能:在会话连接期间提供异常情况报告。

17、表示层(数据转换):表示层的功能是对源站点内部的数据结构进行编码,形成适合于传输的比特流,到了目的站再进行解码,转换成用户所要求的格式并保持数据的意义不变。

18、应用层:在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中的最高层,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以保证通信,但不是进行通信的应用程序本身。

应用层典型服务和协议:①FTAM:提供文件的传输、存取和管理;②MHS:是ISO和ITU-T 联合提出的有关电子邮件服务系统的功能,源于CCITT的X.400规范;③VIP:提供虚拟终

端仿真;④DS:提供全球分布式管理的目录服务,源于CCITT的X.500规范。该目录服务的树型结构是:国家,单位(或组织),部门和个人。⑤CMIP:通用管理信息协议,提供网络管理能力。

19、T 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TCP)/网际协议(IP))是针对Internet开发的一种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其目的在于解决异种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问题,使得网络在互连时把技术细节隐藏起来,为用户提供一种通用、一致的通信服务。

20、TCP/IP体系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由下向上分别是:网络接口层(Net-work Interface Layer);互联网络层(Internet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21、TCP/IP协议的特点:①TCP/IP是开放的协议标准;②TCP/IP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等各种网络环境;③TCP/IP使用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络中只有惟一的地址;④TCP/IP是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22、网络接口层:①SLIP协议提供了一种在串行通信线路上封装IP数据报的简单方法,使用户通过电话线和调制解调器能方便地接入TCP/IP网络。②PPP协议是一种有效的点到点通信协议,解决了SLIP存在的上述问题,即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如IP、IPX),支持动态分配的IP地址;并且PPP帧中设置了校验字段,因而PPP在网络接口层上具有差错检验能力。

23、网际互联层:主要功能是负责在互联网上传输数据报,在功能上类似于OSI体系结构中的网络层。

网际互联层定义了正式的分组格式和协议,即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这个协议主要解决分组路由和阻塞控制。

24、网际互联层定义了地址解析协议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以及ICMP、IGMP 协议。①IP:用于传输IP数据报;②ARP和RARP:实现IP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

③ICMP:用于网络互联层上控制信息的产生和接收分析;④IGMP:用于实现组播功能。

25、传输层:该层负责提供应用程序间(即端到端)的通信。其核心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①TCP协议是一个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协议,它提供数据的可靠传输。TCP负责TCP连接的确立,信息包发送的顺序和接收,防止信息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

②UDP协议是一种提供无连接服务的协议。UDP协议提供的传输是不可靠的,它虽然实现了快速的请求与响应,但是不具备纠错和数据重发功能。

26、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高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目前广泛采用的HTTP、FTP、TELNET等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

27、几种常见的应用层协议:①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②FTP(文件传输协议)③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④NNTP(网络新闻传输协议)⑤DNS(域名系统(服务)协议)⑥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8、TCP/IP与OSI的相似点:①都是分层的;②在同层都确定协议栈(也称簇)的概念;

③以传输层为分界,其上层都希望由传输层提供(终)端—(终)端的、与网络环境无关的传输服务。传输层的上层都是传输服务用户,这些用户以信息处理为主导。

29、TCP/IP与OSI的差异:①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Heterogeneous Network)的互连问题,并将IP网际协议作为TCP/IP的重要组成部分;②TCP/IP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并重,而OSI在开始时只强调面向连接服务,一直到很晚OSI才开始制定无连接服务的有关标准。③TCP/IP有较好的网络管理功能,而OSI到后来才开始考虑

这个问题;④OSI由于体系比较复杂,有许多设计过于理想,不太方便计算机软件实现,因而完全实现OSI参考模型的系统并不多,应用范围有限。TCP/IP协议最早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在Windows等平台中也有稳定的实现,并且提供了方便的编程接口,因此应用比较广泛。

30、TCP/IP协议应用层对应OSI体系结构中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31、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上一层(传输层)

32、TCP协议是(面向连接)协议

33、在网络层中,用于描述数据单位的是(帧)

34、协议不属于TCP/IP参考模型中应用层(UDP)

35、数据链路层中,差错控制主要采用(检错)和(纠错)方法

36、网络体系结构的三要素是指(语法)(语义)(定时)

37、在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中,协议(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运输服务,(UDP)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38、在OSI参考模型中,一个层N与它之上的层的关系是: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39、什么是流量控制?

答:所谓流量控制,即在传输数据过程中,使收方的接收缓冲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溢出所采用的方法。即发方每取一个数据块,就通过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缓冲区发送出去,并等待收方的反馈信息;收方收到数据后,将其放入收方缓冲区,并回发一信息给发方,表示接收任务已完成,发方收到收方发过来的信息后,取另一个新的数据帧再发送,如此往复,这种情况下,收方的接收缓冲区的大小只要能装得下一个数据帧即可。这就是流量控制。

40、路由选择算法有几类?哪几类?

答:路由算法大体可分为两类:静态路由算法和动态路由算法两类。

静态路由算法又叫非自适应算法,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但效率和性能较差,包括最短路由选择,扩散式路由选择,扩散式路由选择,随机路由选择等。

动态路由算法又称为自适应算法,适应性强,能改善网络性能,但算法,实现开销大,包括分布式路由选择策略和集中路由选择策略等。

41、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答:TCP/IP与OSI的相似点:①都是分层的;②在同层都确定协议栈(也称簇)的概念;③以传输层为分界,其上层都希望由传输层提供(终)端—(终)端的、与网络环境无关的传输服务。传输层的上层都是传输服务用户,这些用户以信息处理为主导。

TCP/IP与OSI的差异:①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Heterogeneous Network)的互连问题,并将IP网际协议作为TCP/IP的重要组成部分;②TCP/IP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服

务和无连接服务并重,而OSI在开始时只强调面向连接服务,一直到很晚OSI才开始制定无连接服务的有关标准。③TCP/IP有较好的网络管理功能,而OSI到后来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④OSI由于体系比较复杂,有许多设计过于理想,不太方便计算机软件实现,因而完全实现OSI参考模型的系统并不多,应用范围有限。TCP/IP协议最早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在Windows等平台中也有稳定的实现,并且提供了方便的编程接口,因此应用比较广泛。

第四章局域网技术

1、局域网(LAN):是在一个集中区域内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通信网络。其协议主要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低三层的通信协议。

2、局域网的特点:①网络所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小;②局域网具有搞数据传输速率

(10~1000Mb/s)、低误码率和高质量的数据传输环境;③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局域网的分类:①高速局域网;②PBX局域网;③普通意义上的局域网。

4、局域网按媒体访问控制方式分类:以太网、令牌总线网、令牌环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和100VG-AnyLAN。(P76)

5、按通信方式分类:对等局域网、客户端/服务器局域网、无盘工作站网络。(P76)

6、按网络工作方式分类:共享介质局域网、交换式局域网。(P77)

7、按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局域网、环型局域网、星型局域网、混合型局域网(这种分类方法反映的是网络采用哪种拓扑结构,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8、按传输介质分类:同轴电缆局域网、双绞线局域网、光纤局域网。若采用无线电波或微波,则可以称为无线局域网。

9、按网络信道类型分类:基带局域网、宽带局域网。

10、按网络操作系统分类:Novell公司NetWare网、3COM公司的3+OPEN网、WindowsNT/2000/Server2003网、BANY AN公司的VINES网。

11、其他分类方法:按数据传输速度可分为:十兆局域网、百兆局域网、千兆局域网;按信息的交换方式划分:交换式局域网、共享式局域网。

12

13、星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管理方便,可扩充性强,组网容易。利用中央结点可方便地提供网络连接和重新配置;且单个连接点的故障只影响一个设备,不会影响全网,容易检测和隔离故障,便于维护。

14、星型拓扑结构的缺点:每个站点直接与中央结点相连,需要大量电缆,因此费用较高;如果中央结点产生故障,则全网不能工作,所以对中央结点的可靠性和冗余度要求很高。

15、总线型结构:

优点:结构简单,实现容易;易于安装和维护;价格低廉,用户站点入网灵活。

缺点:传输介质故障难以排除,并且由于所有结点都直接连接在总线上,因此任何

一处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

特点:①所有节点都通过网卡直接与总线连接。②总线结构的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或同轴电缆。③总线两端都有终结器,即电阻,用于接收任何信号,并将其移出总线。④所有节点无主从关系,可能同时会有多个节点发送数据,所以容易产生“冲突”。

16、环型拓扑结构:

优点:信息在环型网络中按一个特定的方向流的,每两台计算机之间只有一个通路,简化了路径的选择;环型网络中所需的电缆总长度与总线型网络相当;由于避免了冲突,网络的实时性比总线型拓扑网络好;环型网络非常适合于光纤,光纤的传输速度快,而且可以避免同轴电缆电磁干扰的问题。

缺点:对环接口的要求很高,如果以一个环接口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由于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会对网络造成影响,从而为故障的诊断增加难度;此外,当网络的节点增多时,令牌在环中传递的周期就会加长,势必对网络的实时性和传输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17、IEEE802标准:IEEE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的缩写,即电气和电子工程师会(美国),它是定义网络标准的专业组织。P80

IEEE802.3标准:定义了使用CSMA/CD协议和总线布局的网络。

IEEE802.4标准:定义了一种使用宽频带或单信道媒体的令牌环网总线布局。使用这种布局,在网络负荷量大的情况下,网络性能将优于CSMA/CD。

IEEE802.5标准:详细规定了令牌传送环网的布局,在这种布局中,电缆两端是闭合连接的。IEEE802.11标准:无线局域网技术。

18、LLC PDU和MAC帧的关系

19、基带传输标准有:(P82)比如10Base5中“10”表示信号在电缆上传输速率为10Mb/s,“Base”表示传输的是基带信号,“5”表示电缆的最大长度为500m,“T”表示双绞线。

①10Base5:(粗缆以太网)是指总线型粗同轴电缆以太网,它是基于粗同轴电缆传输介质的网络,是最早的以太网标准,被称为标准以太网。但是,由于10Base5在组建及维护方面要受到很多限制,使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用得很少。

②10Base2(细缆以太网)

③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是以太网中最常用的一种标准(P87)

④1Base5:(1兆以太网)

20、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为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在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如何保证传输介质有序、高效地为许多节点提供传输服务,就是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要解决的问题。(P82)

21、虚拟局域网的实现: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VLAN的实现方式有两种:静态和动态。(P99)

22、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指:将传输媒体的频带有效地分配给网上多站点的方法。

23、以太网中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CSMA/CD

24、(10Base2)以太网使用细缆。

25、下列操作系统中不能用做局域网操作系统的是:DOS

26、局域网的三个主要技术特点是:拓扑结构、传输媒体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7、10Base5中的10代表(带宽为10Mb/s),Base代表(基带传输),5代表(传输距离为500m)

28、在组建规模较大的网络时,网络过大而使网络性能下降。这时,可使用(路由器)设备来隔离广播流量、划分子网、提高网络性能。

29、简述局域网的组成?

答:局域网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两部分组成。网络硬件主要有服务器,工作站,传输介质和网络连接部件等;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控制信息传输的网络协议及相应的协议软件,大量的应用软件等。

30、局域网操作系统具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①文件服务:文件服务是网络操作系统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网络服务功能;②打印服务:打印服务是网络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网络服务功能;③数据库服务: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网络数据库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④良好的安全保密措施:网络是一个开始式环境,在此环境下信息的安全保密显得尤为重要。⑤良好的系统容错能力:容错能力对于一般单机用户来说,不是那么重要,但对网络操作系统绝对是必要的。⑥对用户端的支持:网络服务器服务的对象是网络上各式各样的用户,他们可能有各种操作系统或环境。⑦Internet/Intranet服务:为适应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网络操作系统一般都支持TCP/IP协议,提供各种Internet服务,支持Java应用开发工具,是局域网服务很容易地成为Wed服务器,全面支持Internet/Intranet访问。

31、简述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P101)

32、什么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答: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服务器专门提供数据存储及各种服务,客户机则只能共享其它计算机所提供的资源。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一般具有较高性能;运行专用的网络系统如WindowsNT,UNIX 等;并安装有Oracle,SQL Server 等大型数据库,以为客户机提供服务。因此,服务器在网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五章Internet应用基础

1、Internet起源:Internet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ARPA)于1986年为冷战目的而研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互通的问题,ARPA又设立了新的研究项目,支持学术界和工业界进行有关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用一种新的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连,形成互联网,简称Internet。1973年ARPAnet实现了与挪威和英格兰的计算机网络互连。在研究实现计算机网络互连的过程中,相关的标准和协议起了主要的作用,由此导致了著名的TCP/IP协议的诞生。其中,IP是基本的通信协议,TCP是帮助IP实现可靠传输的协议。从1973年到1974年,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和规范逐渐成型。1982年ARPAnet又实现了与其他多个网络互连,并开始全面由NCP协议转向TCP/IP协议。1983年,ARPANet分成两

部分:一部分为军用网,称为MILnet;另一部分为民用网,仍称ARPANet。ARPANet以TCP/IP协议作为标准协议,是早期的Internet主干网。

2、Internet的基本服务:①电子邮件服务;②远程登录服务;③文件传输服务;④WWW 服务。P107

3、IP地址的组成:IP地址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用于标识该地址从属的网络号(网络ID),另一部分用于指明该网络上某个特定主机的主机号(主机ID),网络号用来区分所属的不同的网络,主机号用来惟一识别这一网络上的主机。

4、IP地址的分类

5、IP地址的分配:Internt上最高一级的维护机构为网络信息中(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NIC),它负责分配最高级的IP地址。

6、域名的组成:(P118)目前所使用的域名是一种层次型命名结构,由若干子域名按规定的顺序连接,级别从左到右逐渐增高,并用圆点隔开,表现形式为:

主机.n级子域名.…….二级子域名.顶级域名.

7、DNS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是一个分布式主机信息数据库,其域名空间是由树型结构的各层子域名的集合,根据(root)下分布了若干顶级域,顶级域之下是二级子域名,依此类推;域名树最下面的叶节点,即主机名。

8、DNS域名系统的作用:把域名转换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IP地址。

9、Internt的接入方式:①拨号接入;②DDN专线接入;③ISDN接入;④ADSL接入。最为常用是专线接入和ADSL。

10、若要实现E-mail服务,必须用到的协议包括(SMTP和POP3)

11、DNS完成的工作是实现域名到(IP地址)之间的映射。

12、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

13、IP地址192.2.2.3的类别是(C类)。

14、IP地址202.205.210.190的默认掩码是(225.225.225.0)(P117)

15、URL又称为(统一资源定位器),用于访问Internet中特定服务器中特定文件。

16、当发现精彩页面时,如果希望下次能继续访问该页面,可以使用IE6.0提供的(收藏夹)功能。

17、如果没有特殊声明,匿名FTP服务登录账号为(anonymous)

18、我国的顶层域名为(cn)

19、目前Internet接入方式有以下几种:(拨号接入)(DDN 专线接入)(ISDN 接入)(ADSL 接入)

20、Internet的网络基本服务有哪些?并结合自身实际应用举例说明。

答:①电子邮件服务;②远程登录服务;③文件传输服务;④WWW服务。

21、我国的顶层域名是什么?列举几个网址,并对各级域名作解释。

答:我国的顶层域名为cn。以https://www.doczj.com/doc/004245625.html, 为例。cn 为顶层域名,表示中国;com 为二级子域名,表示了商业实体的组织性质;sina 为三级子域名,表示组织名称,新浪。22、假设一台计算机要连入Internet,试填写完整的IP地址信息。

答:IP:202.205.210.16 子网掩码:255.255.255.128 默认网关:202.205.210.254

首选DNS 服务器:202.205.208.6 备用DNS 服务器:202.205.208.5。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安全

1、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P131

安全威胁可分为:故意和偶然

2、基本威胁:①信息泄漏或丢失: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泄漏出去或丢失。它通常包括:信息在传输中丢失或泄漏;信息在存储介质中丢失或泄漏;通过建立隐蔽隧道等窃取敏感信息等。②破坏数据完整性: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入或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于攻击者的响应;恶意添加、修改数据,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③拒绝服务攻击:它不断对网络服务进行干扰,改变其正常的作业流程,执行无关程序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影响用户正常的使用,甚至使合法用户被排斥而不能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④非授权访问: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被看作是非授权访问,如有意避开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或擅自扩大权限,越权访问信息;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及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

3、主要的可实现的威胁:(P132)(1)渗入威胁:①假冒;②旁路控制;③授权侵犯。(2)植入威胁:①特洛伊木马;②陷阱。

4、病毒:一种具有隐蔽性、破坏性、传染性的恶意代码。病毒无法自动获得运行的机会,必须附着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代码上或隐藏在具有执行脚本的数据文件中才能被执行。

5、计算机病毒特性:(P143)①传染性;②破坏性;③隐蔽性;④潜伏性;⑤未经授权执行;⑥不可预知性;⑦衍生性。

6、病毒的分类:(1)按病毒的感染性分类:①系统病毒;②蠕虫病毒;③木马病毒;④网页脚本病毒。(2)按病毒的传播途径分类:①文件型病毒;②引导型病毒;③混合型病毒。

7、黑客攻击的手段:(P148)

黑客攻击通常采用扫描器和网络监听手段:

①扫描器是指自动监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性弱点的程序。

②网络监听是指获取在网络上传输的信息。网络监听只是被动“窃听”信息,并不直接攻击目标。

8、防火墙:(P150)就是设置在被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的破坏性的侵入。

9、防火墙的定义:(P151)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任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可通过监测、限制及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内部网络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

10、防火墙的分类:

根据原理不同分为:包过滤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综合型防火墙。

根据实现方式不同:硬件防火墙;软件防火墙。

11、防火墙的功能:①控制进出网络的信息流向和信息包;②提供使用和流量的日志和审计;

③隐藏内部IP地址及网络结构的细节;④提供虚拟专用网(VPN)功能。

12、按传染方式,CIH病毒属于(系统型)病毒。

13、DES分组加密算法是典型的(对称密匙加密)。

14、RSA算法中,私钥为(p-1)(q-1)

15、根据加密的数据形式,可将密钥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密钥算法)(非对称密钥算法)

16、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可实现的威胁包括:(渗入威胁)(植入威胁)

17、从实现方式上,防火墙分为(硬件防火墙)(软件防火墙)两种类型。

18、黑客攻击通常采用(扫描器)(网络监听)手段。

19、网络面临的基本威胁有哪些?

答:网络安全主要面临以下4 方面的安全威胁:信息泄漏,主要包括信息在传输中丢失或泄漏,信息在存储介质中丢失或泄漏等;破坏数据的完整性,主要指以非法手段修改、删除或插入某些重要信息;拒绝服务,改变正常的作业流程,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非授权访问,主要包括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行违法操作等。

20、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性?

答:“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程序代码,会不断进行自我复制和感染其他程序或计算机,进

而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计算机病毒有以下特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未经授权而执行,不可预知性和衍生性等。

21、如何预防邮件炸弹?

答:可采用以下措施预防邮件炸弹:(1)不要轻易执行附件中的.exe 和.com 等可执行程序。(2)不要轻易打开附件中的文档文件,若需打开,要先用计算机病毒软件进行查杀。(3)警惕文件扩展名很怪的附件,或是带有脚本文件的附件。(4)设置Outlook 电子邮件软件,将“安全”级别设置为“高”,并在“其他”中按“高级选项”按钮,单击“加载项管理器”按钮,不选中“服务器脚本运行”。

计算机网络基本教学活动大纲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学生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时安排:40学时 教材:计算机网络教程(第3版)吴功宜吴英电子工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对网络结构体系及协议有系统认识,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动向,对新技术有一定的认识。 编制说明:由于教学对象与计划内本科生不同及学时的安排,故在教学内容上有比较大的区别,对一些已经过时的内容进行了割舍,淡化了一些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加强了实践内容的教学。 考试目的:本课程是为计算机网络应用而设,考试的目的主要考察同学对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理解程度,明白网络名词术语的含义,掌握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设备及方式,并对新技术的了解。―――――――――――――――――――――――――――――――――――――――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4学时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网络发展史 网络的分类 网络应用 第二章: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8学时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通信模型信道概念信息、数据与信号的概念。 传输介质:介质类型及主要特性。

数据编码技术:数字、模拟数据编码方法,主要数字数据编码方法及特点。传输技术:基带传输技术,频带传输技术,通信信道分析。 复用技术:复用方式分类。 数据交换技术: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报文交换 差错控制方法:差错控制机制 第三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4学时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分层意义,协议组成。 OSI参考模型:基本概念,模型层次,各层功能。 TCP/IP参考模型:模型层次,各层功能。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比较 第四章:局域网基本工作原理7学时局域网技术特点:局域网络概念,技术特点。 局域网拓扑结构:分类及及与物理结构的区别。 IEEE802参考模型 共享局域网工作原理:以太网令牌总线令牌环 局域网技术发展:高速局域网交换式局域网虚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 第五章:局域网组网技术5学时 局域网传输介质 局域网组网设备 局域网组网方法 结构化布线技术 第六章:网络互连技术3学时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6章习题范文

第6章:网络层 1. 假设在以太网上运行IP协议,源主机A要和IP地址为19 2.168.1.250的主 机B通信,请问A如何得到主机B的MAC地址?(说明采用的协议以及查找过程) 解答: 主机A采用地址解析协议ARP获得主机B的MAC地址,具体过程如下: (1)主机A首先很据主机B的IP地址192.168.1.250,在自己的ARP高速缓存 表查找与之对应的MAC地址。如果可以找到,不再进行地址解析;否则,则以广播方式发送一个ARP请求分组,该请求分组中包含主机A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主机B的主机地址。 (2)主机B在接收到ARP请求分组时,将完成地址解析,并发送ARP应答分 组,该分组包含了主机B的MAC地址。 (3)主机A收到来自主机B的ARP应答分组时,将提取主机B的IP地址和MAC 地址加入到ARP高速缓存表中,然后将具有完整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目的MAC地址和数据作为一个发送分组,传送给数据链路层并封装成帧。 2. 考虑如图所示的采用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的子网。假设路由器C刚 启动,并测得到达它的邻接路由器B、D、E的时延分别等于6、3、5。此后,路由器C依次收到下列矢量:来自D的(16,12,6,0,9,10)、来自E的(7,6,3,9,0,4)以及来自B的(5,0,8,12,6,2)。上面的矢量表示的是发送该矢量的结点分别与结点A、B、C、D、E、F的延时。则路由器C 在收到3个矢量之后的新路由表是什么?

解答: 已知路由器C测得到达自己的邻接路由器B、D和E的时延分别等于6、3和5。在收到来自D的矢量(16、12、6、0、9、10)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1所示。 表1 自E的矢量(7,6,3,9,0,4)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2所示。 表2 在收到来自B的矢量(5,0,8,12,6,2)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3 所示。 表3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入门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看不见的电磁波)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网络通信和对计算机的集中管理。除此之外还有负荷均衡、分布处理和提高系统安全与可靠性等功能。 1、资源共享 (1)硬件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大容量存储设备、计算机外部设备,如彩色打印机、静电绘图仪等。 (2)软件资源: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系统开发所用的支撑软件、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3)数据资源:包括数据库文件、数据库、办公文档资料、企业生产报表等。

(4)信道资源:通信信道可以理解为电信号的传输介质。通信信道的共享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共享资源之一。 2、网络通信 通信通道可以传输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和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流等各种多媒体信息。 3、分布处理 把要处理的任务分散到各个计算机上运行,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软件设计的复杂性,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4、集中管理 计算机在没有联网的条件下,每台计算机都是一个“信息孤岛”。在管理这些计算机时,必须分别管理。而计算机联网后,可以在某个中心位置实现对整个网络的管理。如数据库情报检索系统、交通运输部门的定票系统、军事指挥系统等。 5、均衡负荷 当网络中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负荷太重时,通过网络和应用程序的控制和管理,将作业分散到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中,由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1、可靠性 在一个网络系统中,当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立即由系统中的另一台计算机来代替其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同样,当网络的一条链路出了故障时可选择其它的通信链路进行连接。 2、高效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程答案

第一章 按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哪几类?广播通信信道子网的拓扑与点到点通信子网的拓扑. 一个计算机网路由哪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若干个主机,它们向各用户提供服务;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3)一系列的协议,这些协议是为在主机之间或主机和 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第二章 2.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介质各有什么特性?如何选择传输介质的特性主要有传输输率(和带宽有关)、传输距离(和衰减有关)、抗干扰能力以及安装的难易和费用的高低等几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使用场合,综合上述因素进行考虑。如要求传输速率高,可选用电缆;要求价钱便宜,可选用双绞线;要求在不适宜铺设电缆的场合通信,可选用无线传输等。下述的特性比较可以总结出每种传输介质的特点,便于在实际中选择使用。典型的传输速率:光缆100Mbps ,同轴电缆10Mbps ,屏蔽双绞线 16Mbps ,双绞线10Mbps ,无线介质小于10Mbps 。传输距离:光缆几千米,同轴粗缆500 米,同轴细缆185 米,双绞线100 米,无线介质也可达几千米。抗干扰能力:有线介质中光缆抗干扰能力最好,非屏蔽双绞线最差。无线传输介质受外界影响较大,一般抗干扰能力较差。安装:光缆安装最困难,非屏蔽双绞线安装最简单。费用:对有线传输介质,其费用的高低依次为光缆、粗同轴电缆、屏蔽双绞线、细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无线传输介质中,卫星传输最昂贵。 4.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个包含些什么内容?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2)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的某一电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 平的电压表示何意4 )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学习教学计划.doc

临湘市职业中专 教师工作计划及实施情况表姓名周小敏 任教科目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任教年级高二 班次14 级计算机、苹果班教研组长李岳军 教务主任冯云 主管校长李晓红

时间2016 年上学期 求和务要任主学期本教的要 本课程是中职计算机班的主要专业课,着重围绕网络硬件和软件基本概念及基本不同 时通过介绍一些有关现代操作系统的新技术发展和应用。操作进行讲解和演示, 但使学生掌握网络硬件知识、组网原理、组网概念及组网认识方法等基本概念,还要明 白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如网络硬件知识及故障排除、网络系统安装和故障排除等。 从而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理论知识是如何被应用于一个实际系统之中的,为学生今后从事计算机工作及进行系统、软件等工作奠定基础。 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网络的概念、技术原理、网络调试的方法 难点:组网的方法、网络调试 关键:多做多练 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突出基本知识,突破基本理论,强调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 2.采用启发式方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原理,掌握重 要操作方法和技巧; 3.课堂教学尽量将实践环节贯穿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学生的动手练习。 4.加强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5.用 PPT 授课,并保证学生上机实践时间,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本期计划课时分配 授课周数周时数授课总时数其中 讲课实验复习考试机动1971335757910 教学内容截止章节 完成本教材全部内容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学生在高一时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计算机 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学习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初步认识,但所学的知识内容深度和 广度均不够,且有不少知识点已经遗忘。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 习积极性不高,基础很差,以前的学习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本 学期的教学任务重,教学难度大,特别要注意新旧知识的更替, 高低层学生的兼顾,既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 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多安排学生进行机房的训练。通过这些实 训练习,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尽量让学生能体会到学有所用。. 教学进度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篇目或章节) 1 12.23-2.26 项目 1 认识计算机网络 2 2.29-3.4 3 3.7-3.11 4 3.14-3.18 5 3.21-3.25 2 组建双机对等网络项目 6 3.28-4.1 7 4.5-4.8 8 4.11-4.15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微课版谢钧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微课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 ,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 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

,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 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答案第六章中文版

6复习题 1.APs周期性的发送信标帧,AP的一个信标帧通过11个信道中的一个发送。信标帧允许附近的无线基站发现和 识别AP。 2.1)基于无线主机的MAC地址;2)用户名和密码的结合。在这2中情况中,AP把信息传送给认证服务器。 3.不对 4.2个原因:1)无线信道中误码率比较高;2)在有线的以太网中,发送站点能够检测到是否有碰撞发生,然而 在802.11中站点不能检测到碰撞。 5.不对 6.每一个无线基站都可以设置一个RTS阈值,因此只有当将要传送的数据帧长度长于这个阈值时,RTS/CTS序列 才会被用到。 7.没有好处。假设有2个站点同时想发送数据,并且他们都使用RTS/CTS。如果RTS/CTS的帧长和数据帧长一样 时,信道就会被浪费,因为发送RTS/CTS的时间和发送数据的时间一样。因此RTS/CTS交换只有当RTS/CTS 帧长远小于数据帧长时才有用。 8.开始时,交换机在其转发表中有一个表项标识了无线站点和前一个AP的联系。当无线基站和新的AP联系时, 新的AP将创建一个包括无线基站MAC地址以及以太网广播帧的帧。当交换机收到该帧时,更新其转发表,使得无线站点可以通过新的AP到达。 9.UMTS源于GSM,CDMA200源于IS-95。 习题 1.输出d1 = [-1,1,-1,1,-1,1,-1,1];d0 = [1,-1,1,-1,1,-1,1,-1] 2.发送方2的输出= [1,-1,1,1,1,-1,1,1]; [ 1,-1,1,1,1,-1,1,1] 3. 4.a)两个AP有不同的SSID和MAC地址。一个到达咖啡馆的无线站点将会和其中一个AP的联系。发生联系后, 在新的站点和AP之间会建立一条虚链路。把两个ISP的AP标识为AP1和AP2。假设新的站点和AP1相关联。 当它发送一个帧的时候,它将会到达AP1。虽然AP2也会收到这个帧,但是它不会处理这个帧,因为这个帧发送给它的。因此这两个ISP能在相同的信道上平行地工作。尽管如此,这两个ISP将共享相同的无线带宽。如果不同的ISP中的无线站点同时发送数据,将会产生碰撞。对802.11b来说,两个ISP的最大合计传输速率为Mbps。 b)现在如果不同的ISP中的2个无线终端同时发送数据,就不会产生碰撞。因此这2个ISP的最大合计传输速率为22Mbps对802.11b来说。 5.这样设计是为了公平。我们假设开始只有H1这一个无线站点发送数据,当时当H1发送到一半时,另一个站点 H2也要发送一个帧,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还是假设没有隐藏的终端。在发送之前,H2检测到信道忙,因此它要选择一个随机的回退值。现在我们假设H1发送完第一个帧以后,如果退回到第一步,即它等待一个DIFS然后发送第二个帧。那么H2仍将被阻塞并再次等待信道的空闲时刻。因此,如果H1有1000个帧要传的话,那么H2只有等H1传完这1000个帧後才能有机会接入这个信道。但是如果H1传完第一个帧後退回到第二步,那么它也将选取一个随机的回退值,这样的话就给了H2发送数据的机会。 6.不含有数据的帧长为32字节。假设传输速率是11 Mbps,传输一个控制帧的时间为32*8/11 Mbps=23usec.传输 数据帧所需的时间为(8256 bits)/(11 Mbps) = 751usec。总时间为: DIFS + RTS + SIFS + CTS + SIFS + FRAME + SIFS + ACK= DIFS + 3SIFS + (3*23 + 751) usec = DIFS + 3SIFS + 820 usec。 7.a)不会。因为在距离矢量算法中,目的点的改变信息只会在相邻的节点间传输(这不同于链路状态路由,在这 个算法中,信息的改变将会通过广播发送到所有的路由器,因此在链路状态广播后,所有的路由器将会知道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部分计算题及答案参考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部分计算题及答案参考 一.一台机器在TCP/IP中设置如下: IP地址:156.56.97.100 子网掩码:255.255.240.0 问:该主机所在的网络属于哪一类网络?其网络是否进行了子网划分?划分为几个?该主机所在子网的网络地址以及广播地址? 答:1.由A类网的第1字节范围是1-126,B类网的第1字节范围是128-191,C类网的第1字节范围是192-223可知:156.56.97.100所在的网络属于B类网络。 2.标准B类网络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而该网络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故知网络进行了子网划分。 3.由于子网掩码中的240=(11110000)2 可知:借4位做子网号,故子网划分数目是 24-2=14 4.网络地址:156. 56. 97.100 97=( 01100001)2 ?255.255.240.0 240=(11110000)2 156.56. 96.0 见( 01100000)2=96 既网络地址是156.56. 96.0; 广播地址:96.0= ( 01100000 00000000) 2 ?(1111 11111111)2 ( 01101111 11111111) 2=111.255 既广播地址为:156.56.111.255 二.已知网络中的一台主机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为了172.31.128.255/18,试计算: 1.该网络中子网数目; 2.该网络中总的主机的数目; 3.该主机所在子网的网络号以及广播地址; 4.该子网中可分配IP的起止地址范围。 答: 1.由于172.31.128.255/18网段属B类网络,B类网络标准子网掩码位数是否16位。 故子网借位:18-16=2 则子网数目:22-2=2 2.该网络表示主机的位数是:32-18=14 则总的主机数目是:214-2=16382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基础知识(复习用)

js1.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或设备连接起来,按某种谢雨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和利用公用网组建的专用网;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和混合型;按网络的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和实用性;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集中式管理;综合信息服务。 4.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网络协议的定义:保证网络中的各方能够正确、协调地进行通信,在数据交换和传输中必须遵守事先规定的准则,这些准则必须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及控制信息的内容,这个准则为网络协议。 6.网络协议由3要素组成:语法、语义、时序。 7.常见的协议由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第二章 1.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成为数据。 2.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表示形式。 (以下非重点- -) 3.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通信模型: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段叫信源,接受信息的一端叫信宿。信源与信宿通过通信线路进行通信,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也将通信线路称为信道。 4.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而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5.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预计噪声源组成信源所产生的原始模拟信号一般经过调制再通过信道传输。到达信宿后,通过解调器将信号解调出来。 6.数字通信系统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信宿、噪声源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始终同步组成。、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60学时/4学分【实践学时】40学时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专)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对计算机网络有个基本认识,重点掌握局域网络技术,能够对路由器进行配置,以及掌握交换机的网络配置,Windows server网络搭建,并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了解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目标: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学生理论上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以实践操作掌握局域网技术,对路由器进行配置,交换机进行正确网络配置,能进行Windows server网络搭建,结合实践巩固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使学生学会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与维护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所学知识组件、管理计算机网络。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后续课程:网络综合布线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说明 1、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际网络搭建的案例演示,让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并通过实践编程掌握所学知识,并由上机实践,自己动手搭建起计算机网络的实践过程掌握本课程的知识,最终由一个项目实践来做综合技能训练。 2、教学条件:装有PacketTracer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的相关机房。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说明 (1.关于考核方法的说明 2.出勤、提问、作业、实验、测验、期末考试等各占比例的说明 3.其他必要的说明) 1、该课程期末采用模块化考试的形式,根据各部分评分细则给分; 2、评分各部所占比例:出勤20%、作业20%、期末60%(模块化考试为1、路由器20%,2、交换机30% 3、服务器20% 4、综合测试30%)。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 教材:局域网组建与管理张伟韦鹏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胡远萍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第六章课后答案

第六章应用层 6-01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是怎么样的?它与目前的电话网的号码结构有何异同之处? 答: (1)域名的结构由标号序列组成,各标号之间用点隔开: … . 三级域名 . 二级域名 . 顶级域名 各标号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域名。 (2)电话号码分为国家号结构分为(中国 +86)、区号、本机号。 6-02 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域名系统中的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以及权限域名权服务器有何区别? 答: 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将域名解析为主机能识别的IP地址。 因特网上的域名服务器系统也是按照域名的层次来安排的。每一个域名服务器都只对域名体系中的一部分进行管辖。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域名服务器。即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授权域名服务器。当一个本地域名服务器不能立即回答某个主机的查询时,该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某一个根域名服务器查询。若根域名服务器有被查询主机的信息,就发送DNS回答报文给本地域名服务器,然后本地域名服务器再回答发起查询的主机。但当根域名服务器没有被查询的主机的信息时,它一定知道某个保存有被查询的主机名字映射的授权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通常根域名服务器用来管辖顶级域。根域名服务器并不直接对顶级域下面所属的所有的域名进行转换,但它一定能够找到下面的所有二级域名的域名服务器。每一个主机都必须在授权域名服务器处注册登记。通常,一个主机的授权域名服务器就是它的主机ISP的一个域名服务器。授权域名服务器总是能够将其管辖的主机名转换为该主机的IP地址。 因特网允许各个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将本域名划分为若干个域名服务器管辖区。一般就在各管辖区中设置相应的授权域名服务器。 6-03 举例说明域名转换的过程。域名服务器中的高速缓存的作用是什么? 答: (1)把不方便记忆的IP地址转换为方便记忆的域名地址。 (2)作用:可大大减轻根域名服务器的负荷,使因特网上的 DNS 查询请求和回答报文的数量大为减少。 6-04 设想有一天整个因特网的DNS系统都瘫痪了(这种情况不大会出现),试问还可以给朋友发送电子邮件吗? 答:不能; 6-05 文件传送协议FTP的主要工作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说FTP是带外传送控制信息?主进程和从属进程各起什么作用? 答: (1)FTP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一个FTP服务器进程可同时为多个客户进程提供服务。FTP 的服务器进程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主进程,负责接受新的请求;另外有若干个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 主进程的工作步骤: 1、打开熟知端口(端口号为 21),使客户进程能够连接上。 2、等待客户进程发出连接请求。 3、启动从属进程来处理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从属进程对客户进程的请求处理完毕后即终止,但从属进程在运行期间根据需要还可能创建其他一些子进程。 4、回到等待状态,继续接受其他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主进程与从属进程的处理是并发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考试习题

1.1选择题 1、树型拓扑是(B )的一种变体。 A.总线型拓扑 B. 星型拓扑 C. 环型拓扑 D. 以上都不是 2、TCP/IP中的TCP对应于OSI/RM的(C )。 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 D. 会话层 3、在OSI 模型中,第N层和其上的N+1层的关系是(A )。 A. N层为N+1层服务。 B. N+1层在从N层接受的信息前增加了一个头 C. N层利用N+1层提供的服务 D. N层对N+1层没有任何作用 4、具有中心结点的网络拓扑属于(B )。 A. 总线型拓扑 B. 星型拓扑 C. 环型拓扑 D. 以上都不是 5、OSI参考模型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有(C )。 A.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物理层 B.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网络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C.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D. 应用层、会话层、传输层、物理层 6、在(C )结构中,一个电缆故障会终止所有的传输。 A. 总线型拓扑 B. 星型拓扑 C. 环型拓扑 D. 以上都不是 7、OSI参考模型是由(D )组织提出的。 A. IEEE B. ANSI C. EIA/TIA D. ISO 8、OSI代表(D )。 A.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 Institute B. Organization for Internet Standards C. Open Standards Institute D.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9、在不划分子网的情况下,IP地址205.140.36.88的(D )表示主机ID。 A. 205 B. 05.140 C. 88 D. 36.88 10、在不划分子网的情况下,IP地址129.66.51.37的(A )表示网络ID。 A.129.66 B.129 C. 192.66.51 D. 37 11、一个B类IP地址最多可以用()来划分子网。 A.8 B. 14 C. 16 D. 22 12、IP地址和它的子网掩码相与后,所得的是此IP地址的(C )。 A. A类地址 B. 主机ID C. 网络ID D.解析地址 1.2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终端,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互相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3、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 4、试举例4种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中继器。 5、网络互连设备只实现在物理层之间互连称为中继器和集线器,要在数据链路之间互连称为网桥和交换器,要在网络层之间互连称为路由器,网络以上层次之间的互连称为网关。 6、IP地址是由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两部分组成。 7、IP地址190.233.27.13是 B 类地址。 8、B类地址的默认掩码是255.255.0.0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试行)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适应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等专业 1 前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软件系统(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构成的应用系统,一方面,通信网络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渗透到通信技术中,又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计算机网络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网上信息检索、网上交易以及网上视频等功能。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能力特点,应当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系统知识、通信技术知识以及网络系统软件的操作技能;具备组建、管理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技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更高技术的必修课程。为了规范该课程的教学,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该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特制定本课程的标准。 1.1 课程的性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网络基础理论技能和基础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组建、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和技能。其前导课程是有关计算机相关专业基础方面的课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其后续课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有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Linux)、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等综合性专业课程,同时,该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H3C网络和思科网络技术等认证工程师的基础课程。 1.2 设计思路 根据市场对高职网络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特点,将课程定位为培养学生掌握数据通信技术、OSI/RM和TCP/IP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LAN)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广域网(WAN)技术、Internet技术、网络规划以及管理与安全技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一般局域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网络设备安装以及简单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技能。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主要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设计: (1)教授和学习网络最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最基本的理论和概念,强调网络技术基础能力的学习,如重点掌握OSI/RM和TCP/IP结构、TCP/IP协议集以及网络互联基础等,为继续学习路由和交换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点教授和学习局域网拓扑结构设计、网络设备互联技术。局域网技术、网络设备互联和管理等是网络技术的重要技能,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应强化对不同规模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计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网络设备的互联技术、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 第七版 第六章答案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7th Edition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七版 Solutions to Review Questions and Problems Chapter 6 Review Questions 1.The transportation mode, e.g., car, bus, train, car. 2.Although each link guarantees that an IP datagram sent over the link will be receiv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link without errors, it is not guaranteed that IP datagrams will arrive at the ultimate destination in the proper order. With IP, datagrams in the same TCP connection can take different routes in the network, and therefore arrive out of order. TCP is still needed to provide the receiving end of the application the byte stream in the correct order. Also, IP can lose packets due to routing loops or equipment failures. 3.Framing: there is also framing in IP and TCP; link access; reliable delivery: there is also reliable delivery in TCP; flow control: there is also flow control in TCP; error detection: there is also error detection in IP and TCP; error correction; full duplex: TCP is also full duplex. 4.There will be a collision in the sense that while a node is transmitting it will start to receive a packet from the other node. 5.Slotted Aloha: 1, 2 and 4 (slotted ALOHA is only partially decentralized, since it requires the clocks in all nodes to be synchronized). Token ring: 1, 2, 3, 4. 6.After the 5th collision, the adapter chooses from {0, 1, 2,…, 31}. The probability that it chooses 4 is 1/32. It waits 204.8 microseconds. 7.In polling, a discussion leader allows only one participant to talk at a time, with each participant getting a chance to talk in a round-robin fashion. For token ring, there isn’t a discussion leader, but there is wine glass that the participants take turns holding. A participant is only allowed to talk if the participant is holding the wine glass.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A 5.C 二、填空题 1.资源,通信 2.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3.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及协议 4.金税金桥金关 5.服务器 三、思考题 1.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许多类别,如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为星型网,环型网等,根据网络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等。 在这些分类标准中,最常用的是根据网络的覆盖围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很好的反映不同类型网络的技术特征。由于网络覆盖的地理围不同,它们所采用的传输技术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网络技术特点与网络服务功能,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网络拓扑结构反映了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有星型,总线,环状,树状和网状等,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是星型,总线,环状3种。 星型结构存在一个中心结点,每台计算机直接与中心节点相连,形成星型的拓扑结构,在这种拓扑结构中,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来转接。 总线型结构中,LAN的节点均连接到一个单一连续的物理链路上,所有节点均在同一线路中通信。 环形结构是工作站,共享设备通过通信线路构成一个闭合的环。信息在网络中沿固定方向流动,两节点间有唯一的通路,可靠性高。 习题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E 4.B 5.A 二、思考题 1.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称为基带传输。基带传输是一种重要的传输方式,它要求形成适当的波形,使数据信号在带宽受限的信通上通过时不会由于波形失真而产生码间干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1)以单台机为中心的远程联 机系统,构乘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多个主机互联,各主机相互独立,无主从关系的计算机网络;3)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4)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 3.逻辑构成: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4.因特网是在原有ARPAnet技术上经过改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 对任何计算机开放,只要遵循TCP/IP 的标准并申请到IP地址,就可以通过信道接入Internet。TCP/IP传输控制协议(TCP)/互联网协议(IP) 5.电话、有线电视和数据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网络(三网合一) 6.计算机网络定义: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并具有独立计算能力的 计算机系统经过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相互联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软件的控制下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的集合。 7.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构成(概念上讲) 8.网络软件可分为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 9.分类: a、按传输技术:广播式网络、点一点式网络(星型、树型、网型) b、按分布距离: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c、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结构 10.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s)

1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 12.带宽:“高数据率”的同义词,单位是“比特每秒“ 13.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比特)/信道带宽(比特/秒)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米)/信道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14.误码率=传错位数/传输总位数 15.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定、约束与标准 三要素:1)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和做出的响应。3)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6.层次 N层向n+1层提供服务,n+1层使用n层提供的服务。 17.层次模型各层的功能 (1)物理层:单位:比特 物理层的作用是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原始的数据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单位:帧 相邻网络节点的信息流动 (3)网络层单位:分组 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选择问题 (4)传输层单位:报文 第一个端对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5)会话层(6)表示层

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

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一年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经验,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粗略地谈及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有关心得体会,包括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师的有关要求和课程的有关设置的一些看法。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职业教育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老师均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教材组织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完全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难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老师也感觉无从下手,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不好。针对这种纯专业理论课,在学生基础差、底子簿、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下,该怎样进行教学的组织呢?为此,结合我校实际,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重视实践,多调查研究 一般的计算机教学采用的是“两点一线”的模式,即教师在教室或者多媒体教室讲授相关课程的理论,学生在实验室或计算机房完成技能训练或验证理论。条件好的学校,操作性比较强的计算机课程已经不是“两点一线”了,而是只有一点,主要教学过程都是在计算机房或实验室完成的。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理论课,机房上机操作的内容非常少,所以这种模式并不适用。 那么,该怎么办呢?既然不能上机操作,而我们职业技术学校重视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那我们只有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多进行调查研究。比如:刚开始学习网络技术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调查一些单位网络的使用情况,包括其用途、采用的拓扑结构、网络的组织结构、连入因特网的情况等。通过调查,可使学生对网络有初步的认识,并了解到了网络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在每学一部分内容之前做相应的调查,学完之后再进行相关的实践,并总结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可以达到学前有一定了解、学后知道其一定应用的效果。 这种方式看似简单,但组织起来却比较困难,得花不少的工夫。然而一旦组织成功,我想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常用的网络设备及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具有使用网络的初步能力,具有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论学习是过程,实际应用才是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把课本的理论与现实中的应用联系起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英文名称:Technologies &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Network 课程代码0410401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学分3 总学时48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概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以及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网络定义、分类、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典型计算机网络、网络研究与发展、局域网基本概论、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高速局域网技术、局域网组网设备、组网方法、结构化布线技术、网络互联技术。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基本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原理有全面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对Internet 体系和相关的常用协议有一定的认识。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掌握。要求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基础。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分层原理。掌握广播通信技术与点-点通信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路由技术。掌握作为案例学习的Internet 常用协议。掌握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技术。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 第1 章概述讲课4 学时、上机6 学时 内容: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因特网的概述、组成、发展、类别、性能;网络体系结构。 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理解因特网的概述、组成、发展、类别、性能;掌握网络体系结构。 第2 章物理层讲课2 学时 内容:物理层的概念;数据通信;传输媒体;信道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宽带接入技术。 要求:了解信道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理解数据通信、传输媒体;掌握物理层概念、宽带接入技术。 第3 章数据链路层讲课4 学时 内容: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点对点协议PPP;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广播信道的以太网;扩展的以太网;高速以太网;其他高速局域网或接口。 要求:了解扩展的以太网、高速以太网、其他高速局域网或接口;理解PPP、广播信道的以太网;掌握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