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课教学设计

24课教学设计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二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作者对6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第二段(2-5)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敬爱的老师。第三段(6)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学情分析

文章描写的是自己的学习生活,而毕业这一特殊的时刻,无疑会将学生的思绪引向对校园生活的回忆,一句句,一字字,都成为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时,文本本身与孩子成为了“知音”。他们有共同的生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情感,作者所言就是学生所欲言,作者之情就是学生之意。所以,应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予学生广阔的阅读时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会用“天真浪漫”、“凝聚”造句。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的意思。

4.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

教学难点

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

设计理念

自选——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自读——给与学生参与学习的权利

自悟——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自选、自读、自悟、自评,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相互撞击,有利于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更有利于他们创新,从而真正体验做主任的快乐,品尝参与学习的甘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会用“天真浪漫”、“凝聚”造句。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要告别美丽的校园、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2.雪飞老师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包含激情的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法进行自学探究。

2.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掌握新知。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结合正音。

2.重点词语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茁壮矫健

3.探讨课文段意。

四、练习朗读课文, 达到正确流利,并初步读出感情。

五、指导书写。

1.找出左右、上下结构的字,比较个部分所占的位置。

2.指名板演,评议。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六、作业。

1.抄写文后第3题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校生活的眷恋之情。

2.抓住关键词、重点句的朗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理解语言,体会情感。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

教学难点

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明天,我们毕业》

二、新授:

(一)是啊,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我们的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板书:眷恋

“眷恋”是什么意思?

(二)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作者最眷恋的是什么呢?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

2.交流

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

出示句子: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1)指名朗读句子

(2)让我们展开这幅画卷,欣赏其中那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面。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想想哪幅画给你的印象最深?你仿佛从画中看到了什么?交流、朗读

△每天清晨……(有了充满朝气的我们,可爱的校园便不再寂寞,到处都可以听到我们的欢声笑语,到处可以看到我们活泼欢快的身影。)

△早操……(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好好学习,所以,每一次的早操,同学们都是那么认真。)

△上课铃响……(不管课间玩得多投入,铃声就是命令。只要铃声一响,我们就涌向教室)

△课堂上……(是啊,认真的学习换来的是优异的成绩,老师也仿佛看到了他们取得好成绩后激动的脸庞)

△中午的写字……(同学们研墨写字,墨汁抹上了白净的脸上;老师在教室巡回指导,教同学们握笔、运笔;看到打了红圈圈的字,同学们乐开了花……)

△兴趣小组活动……(同学们有的学电脑,有的练合唱,有的画画,学习丰富多彩……)

(3)师总结:这一天的学习生活的场景,是我们六年学习生活的缩影。6年,一千多个日子,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出示:6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母校给予了我们哪些精神财富?

指导读这句话。敬爱的老师

1.过渡:我们不能忘记这快乐的校园生活,更忘不了我们敬爱的老师。你从哪小节课文中感受到的?

2.这段话句子很美,像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赞美,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3.出示: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小组讨论交流:在这里,作者把老师比作什么?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吗?

(老师像天使一样,有着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德,教育、感染着学生;老师像大树一样,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关心、爱护着学生;老师像海洋一样,有着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呵护下成长……)

4.教师领读、学生接读这段课文。

5.在这离别时刻,同学们想为自己深深眷恋的老师做些什么呢?

出示:我们要送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1)指名读

同学们想为老师做些什么?

(2)如果你也即将毕业,你准备送给老师哪首歌?哪首诗?

指名交流(你为什么要把这首诗送给老师?)

(3)师:听了这动人的歌曲和火一样的诗句,老师也感受到你们炽热的心跳。

再读这句话

(三)过渡:六年过去了,同学们即将告别母校,不知他们还记得六年前第一次走进校园的情景。

1.出示:

6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1)朗读

(2)你还记得自己入学时的情景吗?

2.入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可明天,我们却即将离开可爱的母校,让我们再一次漫步美丽的校园,去看一看吧。

课件:校园风景配以音乐:《校园的早晨》

(1)歌中唱得多好: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出示: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指读这句话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明天,你们也将毕业,也将离开自己的母校。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们成为国家的栋梁,再回到母校,那时老师可能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了,但是,老师会拿出珍藏多年的相片和你们一起回忆你们童年时这欢乐的学习生活。到那时候,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你们的母校,一定会伸出热情

的双手欢迎你们归来。

(4)让我们充满感情把最后一段读一下。

三、课后延伸

1.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请你将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作为毕业留念吧!

2.分别总是那么让人依依不舍,不光是你们,老师的心中也是如此。回顾这难忘的时光,老师有许多话要说。可是,一时之间竟也不知如何开始,就用几句话,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吧——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背负着父母亲人的殷切期望,背负着母校老师的期待目光,希望你们从此迈开更加坚实的脚步,走向成功而幸福的人生,让亲人和母校为你们自豪、让祖国和民族为你们骄傲!记着:“成功的路上没有掌声”。

小学数学_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信息窗一: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总结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互相转换的方法。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相转换。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表现真棒,今天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仔细听哦,待会儿有问题要问大家 T:为什么说小动物们把时间弄错了?到底谁错了?错在哪里? S:没说上午下午 T:我们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错误了 S:标上时间词 T:小猪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一天内会出现两次7:00呢? S:因为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表上转两圈,每个时刻都会出现两次,哪位同学上来用钟表拨出一天的时间来? T:都出现两次,所以我们使用12时计时法的时候,要标明时间词。 二、引出课题:24时计时法 ①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把探究1中表格第一栏用12时计时法写上相应的时间 同学显示: 8:00 11:30

2:00 4:30 T:同意吗? ②请同学们对照一下作息时间表,这些时间在作息时间表上都有相应的时刻,找出来填在第二栏 8:00 8:30 11:30 11:30 2:00 14:00 4:30 16:30 ③对比这两栏的时间,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吗? S:为什么不用时间词?为什么比12大 其实这也是一种计时法,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学习的24时计时法。瞧,小动物们也要跟我们一起学习。 三、比较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小组合作探究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1)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T:我们来看一下钟表内时针的转动,看完后看哪些同学能找出答案来? S:因为24计时法每个数字都出现一次,所以不需要时间词。 从12时后,依次是13时,14时,……一直到24时 (2)提出问题2 T:老师还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同学们再来仔细观察一遍,帮老师解决问题: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哪些不同? 数字是从哪一时刻开始变化的? (3)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4)同学们现在不看黑板,你能把时间轴上面的24时计时法补充完整吗? (5)观察时间轴,在时间轴上帮小猪找出晚上7:00的24时计时法应该是什么?晚上8:00?晚上9:00?现在的时间是10时,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6)如果没有时间轴,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应如何转换?小组讨论5分钟。

第24课河中石兽教案

第24课《河中石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作者的观点。 2. 积累文言词汇,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训练质疑思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掌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关注古今词义的异同,熟悉课文的故事,从中体验作者对僧人、讲学家的批评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作者的观点。 2.积累文言词汇,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训练质疑思辨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导入:这篇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庙靠近河,庙门倒塌之后,门旁的两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决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有人说,到下游去找,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结果在下游没找到。一个读书人说,石狮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石头重,沙泥轻,结果在庙前的沙泥里也没

找到。一个老水手最后说,这两个石狮在上游,结果果然在上游打捞到了。怎么会到上游去呢?阅读完课文后我们便知道了。 1.介绍作者 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2.《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河干(gān)曳(yè)棹(zhào)柿(fèi) 暴涨(zhǎng)圮(pǐ)募(mù)欤(yù) 铁钯(pá)湮(yān)啮(niè)溯(sù) 四、课堂活动过程 活动一:读课文,感受经典魅力 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然后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和神态。 根据文意给课文划分停顿节奏。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ɡ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xué)。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活动二: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巧算24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巧算24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算24点的方法和规则,巩固学生对加、减、乘、除法的计算与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算24点的方法和规则,能比较快地利用3张牌算24点。难点:用4张牌算24点。 教学过程: 一、师出示3张牌:7、6、3 师:你能根据这三张牌上的数字写出各种算式吗? 学生分组写算式后进行交流。 二、师:你能用这三个数字,用上加、减、乘、除进行计算,每个数字计算一次,能算出得数是24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尝试算一算,再进行交流。 师小结:

三、师出示 1、第一组: 2、 3、4 2、第二组:9、8、3 3、第三组:3、5、9 学生自主算一算并进行交流。 四、师出示:1、2、5、8 师:现在有4张牌,你还能算出24吗?让老师先算一算: 师:8÷2=4 1+5=6 4×6=24 师:你还能想出其它算法吗? 学生试一试,再进行交流。 练习: 师出示: 第一组:4、5、7、8 第二组:3、1、7、9

第三组:5、6、5、3 学生算一算,老师巡视指导。 5、师:算24点时,我们要注意找到3和8、4和6,这样就能方便快速地算出24。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算,比一比,谁算得最快。课后反思: 算24点是一个很好的数学活动,它是孩子利用加、减、乘、除解决问题的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教学中由浅入深,从三张牌开始,再到四张牌。一方面让孩子将自己的解答过程写出来,另一方面提倡孩子探索多种方法。同时老师给孩子一点技巧:如在计算的过程中考虑到最后一步应该是3和8或4和6。避免孩子无从下手。整个课堂气氛是可以的,但是总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感觉到还有一些孩子还缺少策略和方法。于是要求孩子回家后和家长再一起练习。

[教案]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三、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课标要求: 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如摇滚乐。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2)过程与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建议: 1、关于“浪漫的乐章”一目,主要介绍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建议教师讲清: (1)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发展和主要特点 浪漫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于19世纪初兴起,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与19世纪以前的古典主义音乐不同。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而浪漫主义音乐一则着重感情的抒发和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热烈而奔放。二则在音乐作品中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 (2)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B.舒伯特。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被称为“歌曲之王”。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他的交响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风格特征。 C.舒曼。舒曼,是德国作曲家。自幼爱好文学,音乐,但是母亲强求他学了两年法律。为了急于成为优秀的钢琴家,把自己手吊起来练琴,致使手伤而改攻作曲。加之为婚姻之事的长期苦斗,使舒曼一生的大部时间为一种痛苦的幻觉和恐怖的心理所折磨,患上严重的精

算24点--教学设计.docx

算 24 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掌握算 24 点的基本方法 3、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成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和能力。 4、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九张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数学课你们都带来了什么 你们可别小看这样的一副牌,它里面可有很多的小秘密呢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刚刚有一位小朋友说牌可以用来算24 点,你知道算 24 点是怎样玩的吗 师:我们在玩算 24 点时,把 A 看作 1,利用几张牌,用+-×÷使其结果为24,每张牌只可用一次。今天我们就来算24 点。(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幸运对对碰 师:(出示扑克牌)这是什么你们玩过扑克牌吗( 玩过 ) 说说你是怎么玩的有这么多的玩法啊!真是太棒了!今天老师教大家另外一种玩法,想学吗 我们玩的是一种健康益智游戏,叫做幸运对对碰。 ( 1)教师出牌,学生选一张牌来碰 我出一张 8,你能从手中拿一张牌和我来碰成 24 吗你 们为什么拿 3( 因为 3 乘 8 等于 24。)我出一张 6,请 你拿一张牌和我碰成 24 你拿的 4 和我怎么碰成 24 呢 ( 2)教师出牌,学生选两张牌来碰成24。

我还是出一张6,请你选两张牌和我碰成24。你选的是哪两张牌怎么碰成24这当中有什么诀窍吗 我发现大家所选的两张牌通过加减乘除都可以先碰出4,再运用四六二十四碰成24。 我出一张 8,你选哪两张和我碰成24 学生汇报交流。 (3)我出一张 9,你能拿出几张牌和我碰成 24 呢学 生思考并选牌。 你选的是哪几张分别是几你是怎样和我碰成 24 的 二、幸运你我他 (一)用 3 张纸牌计算 24 点。。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屏幕上出现的 3 张扑克牌 3、 6、 7 碰成 24,每张扑克牌只能用一次,用“ +、- 、×、÷”的方法来计算。 2、用 3、6、7 计算 24 点 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扑克牌3、 6、 7,先想想,再试试,然后告诉小伙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 生:我看到 6 想到 4,7-3=4 4×6=24,我用的口诀是四六二十四。 师:同小朋友非常聪明,想出了利用四六二十四这句口诀来计算24 点。 (板书四六二十四) 师:要想很快地算出24 点,还有没有其他好的方法呢请你和同桌的小朋友商量,然后再告诉其他小朋友听。(学生讨论)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看 8 想 3,看 3 想 8,看 6 想 4,看 4 想 6。 生:记住两个口诀:四六二十四和三八二十四,找到其中一个就可以算出 24 了。师:你们太聪明了,既然你们已经掌握了计算的方法,你们想试试吗

小学数学_《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十四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4时计时法的产生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会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换,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念 教学重难点: 1、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2、理解普通计时法换24时计时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钟面,任意拨一个时刻(11时) 师: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这个时刻你通常在干什么? 生:上课、睡觉 师:把上课和睡觉混在一起了? 生:上午11时上课,晚上11时睡觉,如果学生说晚上3点睡觉,师追问:换一个词叫什么? 师:也就是说只看这个11时我们还不能确定,但是像同学们一样加上一个词,什么词?还会混淆吗?上午11时在干嘛?晚上11时呢? 师:同学们,生活中像这种带时间词的时刻还有别的?但是有个要求,你边说还得说一说那个时候你可能在干吗? 生:略 二、回顾反思普通计时法,设计24时计时法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普通计时法。 师: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个时刻,请同学们看一看在前面加上合适的时间词并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嘛?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是不是非常简单,现在我们改变一下规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视节目,几时播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时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前面都有时间词/都没有超过12时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为什么没有超过12时的呢? 师总结:像这种时针走到几时,就说几时,然后在前面加上时间词来区分不同时刻的计时方法我们叫它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 2、认识24时计时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刚才新闻联播播放的时间是晚上7:00吗?怎么是19时呢?这是什么计时法,你在哪里还见过? 师出示生活中应用24时计时法的场景 师: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1:普通计时法有时间词,24时计时法没有时间词 师:也就是说,有时间词的就是普通计时法,没有时间词的就是24 时计时法,从写法上来比较24时计时法更简洁一些。 预设2:普通计时法没有超过12时,24时计时法超过12时了。 师:课讲到这里,你们是不是有很多疑问:24时计时法为什么不加 时间词,不会混淆吗?钟面上只有12个数字,怎么可能超过12呢?到底什么是24时计时法?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一下到底什么是24时计时法 师:你觉得24时计时法的这个24时应该是指什么? 生:1天24个小时 师:一天是24个小时吗?钟面上只有12个数字啊?谁上来拨一波? 生:2圈,共24时 师:一天是从哪一个时刻开始的?请同学们观看春晚辞旧迎新的片段,得出一天是从晚上12时开始的。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月迹(教案)

24*月迹 1.会认“妒、袅”等6个生字,读准“悄、累”这2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月亮的足迹都会出现在哪里,品味月色的美。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3.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的含义。体会孩子的童真、童心、童趣,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重点 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难点 赏读文章,理解月亮代表的情感和寓意。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孩子们寻月踪迹,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诵读,真切地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认识文中奶奶的形象,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抒发人们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能享有的纯真愿望。。 1.预习提纲 (1)搜集与月亮有关的资料和古诗词。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理清寻月踪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4)回读课文,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5)体会作者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抒发情感。 2.多媒体课件(内含40分钟舒缓优美的轻音乐)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那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作家贾平凹为我们营造的澄澈透明的童心世界,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板书:月迹/贾平凹) 2.作者资料。(贾平凹在陕西农村长大,父母为他取名平娃,“娃娃”的“娃”,长大后就用陕西方言中的“凹”来代替了“娃”) 3.解题。 题中“月迹”的“迹”是什么意思?(踪迹、足迹)谁在寻月迹?他们在哪儿找到了月亮的踪迹?音乐声中请大家听老师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从题目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并通过理解题目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圈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生读课文、圈画课文重点情节。 2.师生交流。 明确: 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门外 人物——奶奶、我、弟弟、妹妹 事件——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重点——寻月亮 借此明确课文结构、确定教学重点。 三、研读课文。 要求:月亮是什么呢?

《快算24点》教学设计

《快算24点》教学设计 一、活动内容:四年级下册快算24点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用扑克牌算24得游戏,培养学生灵活得计算能力与初步得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巧算24规律得总结,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得精神。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得有趣与有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得兴趣。 三、活动准备:扑克牌、课件。 四、学情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您们用扑克牌玩过什么游戏? 生:我们玩过算24点。 师:知道怎样算24点吗? 生:用1到9这九张牌,每次选其中四张,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来算出24点。 师:对,就就是根据4张牌上得数,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与括号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算出得数为2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快算24点。(板书:快算“24点”) (二)知识铺垫渗透方法 1将口诀补充完整。 三()二十四()六二十四

2填算式 ()+()=24 ()-()=24 ()×()=24 ()÷()=24 师小结:“算24点”作为一种扑克牌智力游戏,还应注意计算中得技巧。计算时,我们不可能把牌面上得4个数得不同组合形式——去试,更不能瞎碰乱凑。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规律:比如利用3×8=24、4×6=24求解,就就是把牌面上得四个数想办法凑成3与8、4与6,再相乘求解。或着凑成两个数相加、相减、相除等于24来求解。请大家算一算这道题。 (三)24点解题技巧探究 1、出示 2、 3、 4、9。 1)先自己想一想怎样计算。 2)小组讨论。 3)反馈。 3×8得思路(9÷3)×(2×4)=24 4×6得思路(9÷3×2)×4 =24 2×12得思路(9+3)×(4-2)=24。 师:还有其她方法吗? 72÷3得思路(4×9×2)÷3=24 48÷2得思路(9+3)×4÷2=24

24宝葫芦的秘密获奖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4宝葫芦的秘密获奖教学设计1 《宝葫芦的秘密》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张天翼的长篇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来感受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生活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和他自己心理不断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从而来理解“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这一道理。从书中每一个细节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设计理念: 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梗概来激发孩子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孩子自己静静阅读精彩片段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心理变化,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阅读故事梗概,精彩片段赏析,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精彩片段赏析中,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师: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 2.出示书本封面,自己试着读读书名。 3.介绍书的作者等要素。(大屏幕出示) 师:《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由我国作家张天翼写的,图画由丁午绘制。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积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作者想象丰富,能寓教育意义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在封面上找到了老师介绍的几个名字? 师:是呀,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看封面,了解一下这本书作者等内容。二、初读梗概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故事梗概。(作业纸1) 师:从故事梗概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更为详细的信息?我们来做个抢答游戏吧!

(1)王葆最好的朋友,班上的钓鱼大王。谜底:郑小登 (2)传达室杨叔叔的侄儿,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谜底:杨拴儿 (3)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谜底:科学画报 (4)下棋时,宝葫芦给王葆吃了颗什么棋?(马) 师:从故事的梗概中我们就了解了这么多的信息。看来读故事梗概对我们阅读整本书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片段赏析 师:这本书的精彩片断非常多,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巧得宝葫芦 师:在机缘巧合之下,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轻轻读读这段话,看你能读出什么。(大屏幕出示) 可是我不能对任何人泄露一个字。我得保密。可是我又有满肚子的高兴,关也关不住地要迸出来。 我没有办法。我只好嘴里大声唱着——说也不好意思,我简直成了一个小娃娃了,不过好在没人瞧见——又打了两个滚。 可还是感觉到不够劲。我于是把腰弯着,把头顶着地,叭哒翻了一个筋斗。师:你读出了什么?(高兴) 师:从哪儿体会到的?(生边说,老师边做读书笔记和眉批,个别读)作者通过如此生动形象地描写,让一个高兴的不知该怎么好的王葆,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师:这就是文章的细节,读懂书就是要读懂细节。不动笔墨不读书。看书的时候可以手上拿一支笔,看到精彩地方,或者有意思的内容,就在书上做做读书记号;也可以在书的边上随时写下你的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2.吃棋子片段(教师控制时间) (1)学生自由阅读作业纸2。 (2)交流,说说这次宝葫芦又帮王葆做了一件什么事?(王葆在下象棋的时候,想着要吃掉姚俊的马,马果然跑到了王葆的嘴里。) (3)宝葫芦真聪明呀,王葆脑筋刚一转,宝葫芦马上就给办好了,可是结果可不太妙。不信,你瞧—— 师:王葆与宝葫芦还会发生些什么事呢?让我们在书中去找答案吧! 四、总结回顾

三年级算“24点”公开课教案

算“24”点公开课教案 执教者:谢少美 教学内容:教材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在玩扑克牌算“24点“活动中,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成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方法算24。 2、在活动中进行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口算能力。 3、在活动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玩扑克牌算“24点”的数学活动中,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进行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算“24点”的方法。 教具:A—10扑克牌各一张,多媒体课件。 学具:人人准备A—10扑克牌各一张。 教学设计 一、揭示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都带来了扑克牌,它是一种娱乐的工具,他有很多种玩法,你们知道吗说说看。(指名回答)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用这扑克牌算“24点” 板书课题:算“24点”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复习铺垫 出示口算:3 X 8 = 4 X 7 -4 = 4 X 6 = 9 + 5 +10 = 2 X 9 + 6 = 2 X 4 X 3 = 三、明确游戏规则 将A看做“1”,从A—10这十张牌中任意拿出3张或4张扑克牌,根据这3张或4张扑克牌上的数,用加、减、乘、除法进行计算后,得数是24。每张牌上的数都要用,而且只用一次。 设计意图:(是学生对刚接触的游戏规则做到心中有数。) 四、乘法口诀算“24点” 1、第一关——对对碰 师:如果我出8,你能拿出一张与我这张碰成24吗

生:出3。 师:想到哪句口诀 生:三八二十四 师:如果我出4,你将拿一张什么牌与我的4碰成24呢 生:出6. 师:用哪句口诀 生:四六二十四 小结:刚才我们用乘法口诀算“24点”是个很不错的方法。 师:放下牌,不出牌,我们直接对口令。 师:我出6。 生:我出4. 师:我出3. 生:我出8. 师:真棒! 设计意图:(利用口诀计算是“算24点”计算中常用的策略,使学生体会这一策略的优势与运用方法)

三年级下册算24点公开课教学设计

算“24点” [课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2-43页:算“24点”。 [目标预设] 1、通过玩算“24点”的游戏,让学生在加、减、乘、除口算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算24点”的方法策略,并有意识地得出一些计算方法和技巧。 3、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的数学课,大家都带来了什么? 你玩过扑克牌吗?你用扑克牌玩过哪些游戏? 2、用扑克牌还可以玩一种叫算24点的数学小游戏,有玩过的吗?(如有,就请他介绍一下玩法;如没有,就教师自己介绍) 我们在玩算“24点”时,把A看作1,利用几张扑克牌,用加减乘除法使其计算结果为24,注意:每张牌只能用一次。 二、用乘法口诀算24点 要想玩好算“24点”,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对对碰。 1、三八二十四。 (1)我出8,你能拿一张牌和我碰成24吗?你是怎么想到的?(板书:三八二十四) 真聪明,很快就想到用口诀来算。 (2)我还出8,你能拿两张牌和我碰成24吗? 你是怎么想到这两张牌的?(指多名同学回答并板书) 引导观察并小结:只要这两张牌能凑成3,然后就可以利用“三八二十四”

的口诀和8碰成24. 2、四六二十四。 (1)你能像老师这样也只出一张牌,让全班同学也只需要出一张牌,就能和你碰成24吗?(指名拿牌)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出4(或6)的? (2)拿两张牌和他碰,你会吗?(指多名同学回答并板书) 引导观察并小结:我们都是先凑成几来和4(或6)碰的?用的哪一句口诀? 三、用3张扑克牌算“24点。” 每人准备扑克牌A-10各一张。 1、先任意拿出3张扑克牌,算出“24点”。(提示:根据3张扑克牌上的数,用加、减、乘、除法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 指多名学生交流,师适时点评。(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可以先试试连加,不行的话,见到3、8、4或6时,优先使用口诀。) 2、你能用下面各组牌上的3个数算出24吗? 学生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强调:算“24点”时,想办法凑成口诀是比较好用的方法。 四、用4张扑克牌算24点。 1、教学例题: 学生独立想一想,在小组里交流。 指多名学生汇报,师适时点评。 2、出示(A、A、A、5) 学生小组讨论:怎么算出24点? 师:算不出来?是你反应太慢?事实上,你知道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算24点丨苏教版 (3)

算“24”点 [教学内容]:第三册P86-8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成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算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能力目标: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24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四张牌算24点 [教学准备]:每人九张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这节数学课你们都带来了什么东西?(扑克牌) (2)扑克牌通常是用来娱乐的,你们知道利用扑克牌可以玩哪些游戏吗? (3)刚刚有一位小朋友说到扑克牌可以用来算24点,知道算24点是怎样玩的吗? (4)揭示课题:噢,说得对!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做“算24点”的游戏,怎么样? (板书课题:算“24”点) 二、幸运第一关――对对碰 1、谈话: (1)看过李咏叔叔主持的“幸运52吗?(看过) (2)在节目里最让人开心的场面是什么?对了:金蛋一破,金花四溅,1个大奖就产生了。(3)老师这儿也有1颗金蛋,里面也有大奖哦,这颗金蛋老师要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小组。 好了,今天就由我来做回主持人,咱们一起来参加一个节目—幸运24!,怎么样? 2、了解规则:首先,请一位同学来宣读一下游戏规则:(课件出现规则) 游戏规则: 1、用加、减、乘、除法四种方法计算,最后结果要得到24。 2、每张牌都要用到; 3、每张牌只可用一次。 特别说明:A当作1。

游戏规则大家清楚了吗?那么下面就进入幸运第一关对对碰。 3、幸运第一关——“对对碰” (1)三八二十四 ①我出3,你能拿一张牌来和我的3碰成24吗? ②你拿的是几?为什么要拿8呢?(课件出现: 3×8=24 三八二十四) ③师:我还出3,你能拿出两张牌来跟我的3碰成24吗? ④你拿的是几和几?这两张牌能算出几来,接着怎么和老师的3碰成24?(请3生) ⑤小结:还有很多同学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是不是你们拿得和前面几个同学的不一样?但 是你们拿的2张牌一般都能算出几来?这样就可以利用哪句口诀的得到二十四? 2、四六二十四 (1)下面老师出“4”,你能拿出1张牌来跟我的牌碰成24吗? (2)你拿的是几?说说你为什么要出6?(课间把板书:4×6=24,四六二十四) (3)你能拿出2张牌来和老师的牌碰成24吗? (4)你拿的是几和几?你的2张牌可以算出几来,接着怎么和老师的牌4碰成24?(请三生汇报) (5)小结:怎么还有许多小手高高的举着呢?是不是还有不同的拿法?说一说,你们拿的2张牌一般都能先算出几来?这样就可以利用哪句口诀得到二十四了? 3、类推小结: (1)讨论:想一想,在算24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出的是3,那么同学们一般是想办法先得到几?如果老师出8呢?老师出4?出6?(同桌互相说一说) (2)汇报:谁来说给老师听? (3)小结:这样就可以利用什么来算24了?利用乘法口诀来算24点这样算起来快不快? 看来利用乘法口诀来算24点还真是个好办法。当然了,算24点的方法还有很多,今后我们会逐步学习的。 三、幸运第二关:——三张牌碰24 1、教师示范: 7 6 3 (1)过渡小结:第一关结束了,在这一关中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下面我们进入幸运第二关——三张牌碰24。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教案

24.《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学习重难点: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各有什么难忘? 5、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6、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真正的英雄教案新人教版

24 真正的英雄 教与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3.品味关键语句,培养欣赏和理解能力。 4.培养困境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面前永不言退,对未知领域进行百折不挠地探索的精神。 教与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教与学难点:品味关键语句,培养欣赏和理解能力。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加强朗读。 2.了解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概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学生已知导入。 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宇航员杨立伟的事迹,从而引出杨立伟是一个成功的英雄。再讨论明确美国“挑战者”号英勇牺牲的七名宇航员虽然升空失败但仍然称得上是英雄,应“不以成败论英雄”,从而引出课文。 (板书课题、作者) 2、欣赏图片:七名宇航员的肖像和“挑战者”号爆炸时的情景。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读的过程中做到: 1.看看里根总统讲了哪些内容? 2.体会里根总统在演讲时的感情是怎样的? (师提醒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①必须是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倒回去重读。②采取抓内容要点、抓关键字、词、句、段的读法。内容相同的段落可以适当合并,有时可以读得快些,甚至是跳读。)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朗读指导 1.师明确课文大致所包含的两种感情:悲痛和力量。阐释说明这两种感情的变化脉络是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后半部分主要是表达力量。但两者不是泾渭分明,而是水乳交融的。 2.师明确朗读课文的语气:低沉→激昂。 3.教师选取三个自然段范读。 4. 小组朗读互评 (三)、重点赏读,探究质疑: 师——找出你认为精彩或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学法指导:这个环节可结合“研讨与练习”一、二。学生说理由时,只要能说出他所体会

算24点教学设计

《算24点》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第三册第86-87页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后所进行的一次实践活动课,学生以玩扑克牌的形式进行加、减、乘、 除计算,结果为24,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加、减、乘、 除法口算的练习,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的意识和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 学,在学中玩,使他们更喜欢数学。 设计思路:这节实践活动课主要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玩扑克牌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算24这样一个情境,通过比赛 算24点这样的环节,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组 织学生自主活动,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了 学生学习数学的,增强了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在 “玩”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算法。 2.让学生在玩扑克牌算24点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 3.通过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算24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4张牌算24点。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点数分别为A-9的扑克牌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讲一讲,激趣引新 1、介绍扑克牌。 引导:今天数学课同学们都带来了什么?(出示扑克牌)你知道扑克牌中蕴藏的秘密吗? 听说过没有,扑克牌跟我们生活中一年的时间还有密切的关系呢!你相信吗? 介绍:大家观察,(用扑克牌演示、说明)一副牌有54张,大王代表太阳,小王代表月亮;其余52张代表一年中的52个星期。扑克牌有红桃、方块、梅花、黑桃四种花色,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种花色各有13张牌,表示每个季节有13个星期。把J、Q、K分别当做11、12、13点,大王、小王各算作半点,一副扑克牌的总点数恰好是365点;如果把大、小王各算

小学语文_24火烧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以及火烧云颜色多、形态多且变化快的特点。 2. 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动静结合地观察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有很多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萧红的脚步,一起去领略那奇特的火烧云景象。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读课后生字并且组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幻灯片出示会读、会写的生字,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威”“武”的书写,以及多音字“模”,强调“模样”和“模仿”的读音。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重点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 三.深入研读 1. 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成为火烧云?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的特别好,齐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一个“烧”字,既能写出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也给人一种动态变化之美。

2、文中的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从“晚饭过后”“乘凉”看出是夏天的傍晚。 3.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这段话描写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4.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呢? 高兴、喜欢、笑盈盈,体会本段中多次出现的“了”,流露出的情感。 5.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用第七段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正是因为火烧云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四.小组合作,探究课文 1.小组讨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结合幻灯片图片,来感受这五彩缤纷的颜色,再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从四个“一会儿……”体会火烧云变化快。引导学生试着造一个排比句。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很多? (1)学习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通过朗读,找出火烧云在空中变成马、大狗小狗、狮子,感受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火烧云形状变化速度快?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中、忽然、接着、一转眼 4.结合前面学习的几个自然段,回顾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5.火烧云下去后,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失望、遗憾…… 6.天空中的火烧云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的?展开想象写一写。 五.拓展延伸 1.火烧云形成的原因 2.有关作家萧红的介绍。 六.总结全文。 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火烧云,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抓住特点描述事物的方法,平时要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断积累素材,老师相信,经过努力,你们也会写出优秀的文章。 七.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下册四混合运算第5课时算24点教案苏教版

算“24 点”第5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算“24 点”的基本方法,并在游戏中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算“24 点”的规则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4 张牌算“24 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手持扑克牌,谈话:认识它吗?它有几种花色?几个数字?是的,这是一副小小的扑克牌,用它能玩几十种游戏,同学们,你会用扑克牌玩哪些游戏? 学生自由发言。 揭题: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种和数学有关的扑克游戏——算“24 点”。 提问:你会玩算“24 点”吗?能否说说怎么玩?结合学生的介绍,教师出示游戏规则:(1)每人准备扑克牌A~10 各一张(A 表示1);(2)在我们准备的扑克牌中拿出几张牌,利用学过的加、减、乘、除进行计算,使最后的结果是24。但要注意:每张牌只能用一次。 二、交流共享 1.新手教程。 (1)课件出示扑克牌3。 谈话:加入不限定你出几张牌,我的手上有一张“3”的扑克牌,你手上的牌出几,就能和我的这张牌计算得出24。 方法一:出8,三八二十四。 方法二:出3 和7,三七二十一,加3 就是24。 方法三:出3 和9,三九二十七,27 减3 就是24。 …… (2)课件依次出示扑克牌2、4、6、8、10、12,让学生说出如何算出24。 归纳并提问:刚才同学们除了用上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还想到了其他的一些方法, 看来凑成24 的方法还是很多的。你知道哪些数比较容易算出24 吗? 2.闯关。 第一关:基础闯关。 (1)课件出示3 张牌:7、6、3。 谈话:联系这3 个数,哪些数能让你直接想到24。 (6,因为四六二十四;3,因为三八二十四) 引导:根据6 去找4,能通过另外两张牌找到4 吗?怎么找?根据3 去找8,能通过另外两张牌找到8 吗?(不能)那么,这3 张牌应该怎样才能得到24? 学生思考后得出:7-3=4,4×6=24。 (2)课件出示3 张牌:7、8、9。 学生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这里有8,如果去找3,行吗?(不行)那该怎么办? 提示:如果乘不行,就用加法试一试。 学生试算出汇报,教师板书: 7+8=15 15+9=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