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试题2001-2011生理心理学

自考试题2001-2011生理心理学

自考试题2001-2011生理心理学
自考试题2001-2011生理心理学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1874年,( B )发现了“语言感觉区”。

A.布罗卡

B.维尔尼克

C.拉施里

D.巴甫洛夫

2.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 A )

A.新皮层

B.灰质

C.髓质

D.中央皮层

3.脑的电现象可分为自发电活动和( B )电活动两大类。

A.引导

B.诱发

C.叠加

D.其他

4.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因膜内外带电离子浓度差造成膜内外大约负70至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 D )电位。

A.动作

B.去极化

C.反极化

D.静息

5.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这称为( A )

A.辐合

B.分散

C.共轭运动

D.调节反射

6.存在许多记录和研究眼动规律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 B )描记术,近年来更出现了许多精密的专用眼动仪。

A.通用眼动仪

B.眼电图

C.多导生理仪

D.EOG仪

7.对感受野施以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A )反应。

A.开

B.闭

C.诱导

D.聚合

8.对视觉信息特征的提取,存在两种功能柱理论,分别为特征提取功能柱理论和( D )功能柱理论。

A.颜色

B.眼优势

C.方位

D.空间频率

9.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和( C )等,它们的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

A.痛觉

B.本体觉

C.温度觉

D.运动觉

10.( D )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或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A.遗忘症

B.MBD

C.巴金森氏症

D.失认症

11.( B )在他1938年发表的专著中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动物学习模式和学习规则。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布罗卡

D.维尔尼克

12.( D )是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和快速α条件反射形成中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脑结构。

A.大脑

B.间脑

C.中脑

D.小脑

13.1966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2.5倍。以后发现这种增强效应可持续数月。这种现象被称为( C )效应。

A.长时记忆

B.记忆干扰

C.长时程增强

D.长时程抑制

14.葡萄糖及其感受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胆囊收缩素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在摄食行为的调节中均有一定的作用,这些物质是随( D )运行的,作用距离远,发挥生理效应的环节多,所需时间较长。

A.神经系统

B.反馈回路

C.上行激活系统

D.血液

15.下丘脑分泌的与性行为有关的激素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的正中隆起、( B )、弓状核、视上核和旁室核。

A.视交叉

B.视前区

C.外侧膝状体

D.内侧膝状体

16.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更换一个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的交替周期,( A )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加。

A.异相

B.慢波一期

C.慢波二期

D.慢波三期

17.由不良的个性特点、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暗示作用和赔偿心态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遗忘症称之为( D )遗忘症。

A.顺行性

B.逆行性

C.柯萨可夫

D.心因性

18.当电刺激大脑的某些区域时,动物会出现追求刺激的强烈欲望,这些区域称为( B )

A.惩罚中枢

B.奖励中枢

C.饥中枢

D.饱中枢

19.脊髓运动神经元发挥最后共同公路的功能时,存在着许多生理现象:聚合、分散、闭锁、( A )和分数化。

A.易化

B.耽搁

C.开放

D.整合

20.( B )是防御和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它的不同区影响着不同类型的防御和攻击行为。

A.丘脑

B.下丘脑

C.中脑

D.大脑皮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2.中脑、桥脑和延脑统称为脑干。

3.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亢,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4.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5.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色素上皮层,内层是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

6.音强的神经编码较为复杂,可分为级量反应编码、调频式编码和细胞分工编码。

7.神经活动的模式匹配理论认为,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朝向反应的生理基础。

8.在脑手术中,仅用局部麻醉、头脑处于清醒状态的病人,如果大脑两半球的面部运动代表区和辅助运动区受到弱电流刺激,则会发出“嗷”的叫声,这种现象称为刺激的阳性效应;与此相反,如果在病人讲话时给予相同的刺激,则会使讲话中断、停止或语句发生错误,这一现象称为刺激的阴性效应。

9.无论是渗透压性失水还是容积性失水,它既会通过复杂的体液环节作用于肾脏,使水潴留在体内,又会通过脑内渴中枢引起机体的摄水行为。

10.人类的睡眠可分为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直接瞳孔反射和间接瞳孔反射:在一个眼的角膜前给光或撤光引起其瞳孔变化,称为直接瞳孔反射。与此同时,引起另一只眼瞳孔变化,称为间接瞳孔反射。

2.帕帕兹环:边缘系统的主要回路,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这条回路称为帕帕兹环。

3.双耳分听试验:对人脑两半球听觉功能不对称性进行研究的方法,通过立体声耳机将成对的声音刺激(但内容不同)送至双耳,这样连续给予声音刺激,每次同时达到两侧半球的声音刺激内容不同,最后要求被试说出听到的声音内容。

4.假怒:动物去除大脑皮层后,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性行为:弓腰、竖毛、咆哮、嘶叫和张牙舞爪等,这些行为缺乏指向性,很难说动物伴有怒的内心体验,这种动物的行为表现称为假怒。

5.肌梭:是一种特殊的本体感受器,即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这种感受器的感受性受小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的调节。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痛觉与其他感觉相比的主要特点。

痛觉是一种生物学保护性反应,使机体对有害刺激产生相应行为以排除有害刺激。与其他感觉相比,具有许多特点:首先,痛觉不仅包含感觉成分,还包含有情感成分、植物性成分和运动成分。其次,疼痛感觉的适应性较差,在痛觉刺激持久作用的过程中,痛觉感觉阈值并不增高而出现敏感化现象。最后,疼痛觉的性质是多样的,可以按出现的部位、特点和方式将痛觉分为很多类型。

2.简述躯体感觉神经编码的基本规律。

躯体感觉神经编码的基本规律是对各种刺激模式进行细胞分工编码,而这些细胞又以不同空间对应关系分布着;对于刺激强度则以神经元单位发放频率的改变进行编码。

3.简述记忆的痕迹理论。

20世纪60-70年代的记忆痕迹理论将记忆过程大体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类。短时记忆的脑机制为脑内神经元回路中生物电的自我兴奋作用造成的反响振荡。也可能因为一些条件促成脑内逐渐发生生物化学与突触结构形态的变化,从而使短时记忆发展为长时记忆。这就是盛行20多年的记忆痕迹理论。虽然对神经信息传递机制的认识已经看出记忆痕迹理论的历史局限性,但它仍是生理心理学解释记忆机制的重要理论。

五、论述题(共16分)

论述睡眠机制的理论发展。

答:对于睡眠和梦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很早就开始,如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和巴甫洛夫的睡眠理论广为流传。然而对睡眠机制的深入认识时间较短,40-50年代对脑干网状结构的研究曾一度解释睡眠和梦的生理机制。脑干上部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对维持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桥脑下部网状结构对睡眠起重要作用;脑干上部与脑干下部网状结构的相互作用维持正常的睡眠与觉醒周期。60年代,借助成熟的电生理技术找到了睡眠类型和梦的生理指标。如人类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根据脑电活动和行为变化的平行性,慢波睡眠又可分四期,即入睡期、浅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在慢波睡眠之后是异相睡眠期,人的每晚睡眠大约有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交替变化4-6个周期所组成。并由于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所占的比例不同决定睡眠的性质和质量。70年代,脑化学通路理论的成熟为睡眠和梦的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前景。证明脑内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结构,其生理、生化过程的维持和转变对睡眠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慢波睡眠,关键性结构是缝际核、孤束核和视前区、前脑基底部;对于异相睡眠,关键性结构是桥脑大细胞区、蓝斑中小细胞、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和延脑网状大细胞核等结构;两类核团的不同神经元对视前区的视交叉上核的双重交替控制形成了睡眠与觉醒交替及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变化。另外,与睡眠有关的化学物质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胆碱类神经递质和多肽等。对于睡眠和梦的许多问题仍须深入研究。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D ),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

A.古皮层

B.旧皮层

C.新皮层

D.大脑皮层

2.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 A ),对机体的运动功能起调节作用。

A.纹状体

B.四叠体

C.基底神经节

D.内囊

3.突触前兴奋的神经冲动并不能跳跃突触间隙直接传向突触后成分,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 A )传递机制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

A.化学

B.电

C.物理

D.直接接触

4.神经元对刺激强度是按( B )规律进行调频式或数字式编码。

A.级量反应

B.全或无

C.阶段性级量反应

D.阶段性全或无

5.视轴、( C )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称为调节反射,它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A.眼帘

B.眼球

C.晶体曲率

D.视细胞感光性

6.光感受器电位变化是一种级量反应,光感受器电位与光刺激强度成( D)关系。

A.线性

B.多项式

C.指数

D.对数

7.视觉通路始于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构成视神经,其末梢止于( A )。

A.外侧膝状体

B.内侧膝状体

C.上丘

D.下丘

8.视觉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视皮层内许多具有相同感受野、相同功能的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它们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这称之为视觉特征( D )。

A.感受单元

B.感受阈限

C.感受野

D.功能柱

9.痛觉是一种生物学保护性反应,它不仅包含感觉成分,还包含( A )成分、植物性成分和运动成分。

A.情感

B.意志

C.人格

D.敏感化

10.( B )是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产生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突然中止现有活动,将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生的方向。

A.随意注意

B.朝向反应

C.条件反射

D.上述答案均不对

11.人类大脑皮层的( D )属于联络区,其中最大的是前额叶皮层。

A.50%

B.60%

C.70%

D.80%

12.在过去10多年,关于记忆与记忆的生理心理学理论发生了重大变迁,从单一记忆的脑结构——( D )——发展为多重脑记忆系统。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边缘系统

D.海马

13.传统分类法一般将语言产生障碍统称为( B )失语症,包括语词发音、用语、语法和书写功能障碍等。

A.感觉性

B.运动性

C.传导性

D.皮层间

14.( A )含量的下降是引起饥饿感的原发性因素。

A.血糖

B.葡萄糖

C.血脂

D.胆囊收缩素

15.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下丘脑( A )一直被视为饱中枢。

A.腹内侧核

B.外侧区

C.纹状体

D.隔区

16.( D )皮层在性对象的识别和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17.平滑肌、腺体和心脏接受( A )神经的支配。

A.植物性

B.交感神经

C.副交感神经

D.迷走神经

18.脑干上部的( D )对维持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

A.上丘

B.下丘

C.中脑

D.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19.睡眠周期按比例发生变化,可能与神经系统活动的( D)有关。

A.疲劳

B.能量补充

C.抑制

D.生物节律

20.根据形态学和功能特点不同,肌肉组织可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和( B )。

A.骨骼肌

B.心肌

C.睫状肌

D.外直肌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人类对心理活动与脑功能关系的认识,大体可分为6个相对的历史时期,与之相应的有6种大的理论体系,即自然哲学理论、机能定位理论、经典神经生物学理论、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脑化学通路学说、当代神经科学的新技术和新理论。

2.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

3.根据其生理功能,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类。

4.眼动由扫视和注视组成,扫视时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觉,而只有注视才会形成明确的知觉。

5.关于内耳音高的编码问题,出现过许多理论,但归结起来不外乎细胞分工编码和频率编码两种方式。

6.深感觉是对关节、肢体位置、运动及受力作用的感觉,它们的感受细胞分布在关节、肌肉和肌腱等组织中。

7.经典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对狗的唾液分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础上建立的。

8.渴和饮水行为,如果是由于体内缺水引起的,则称之为原发性饮水;反之,如果是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则称为次发性饮水。

9.人的每夜睡眠大约由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交替变换的4至6个周期组成。

10.丘脑网状核在注意机制中起着闸门的作用。中脑网状结构的兴奋使丘脑网状核抑制,是非随意注意的基础;额叶-内侧丘脑系统的兴奋引起丘脑网状核兴奋,是随意注意的基础。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脑电图:脑的电活动类型之一,大脑直流电背景上的自发交变电变化,经数万倍放大以后所得到的记录曲线。

2.开反应:对感受野施予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开反应;相反,撤出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闭反应。

3.被动躲避反应:由于动物必须被动地保持在某处不动时,才能避免电击故称为被动躲避反应。声、光刺激呈现后,动物必须尽快跑向动物箱的另一端,才能避免随后的电击,这种行为模式称主动躲避反应。

4.心因性遗忘:由于不良个性特点、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暗示作用和赔偿心态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遗忘症称为心因性遗忘。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同时发生,也可仅其中一个因素发生作用,造成一段时间或一时性遗忘。

5.单突触反射:反射弧结构中,只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形成单个突触的反射,就是单突触反射。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学。

对脑与心理活动的关系问题,大体通过四类方法研究:一是对正常人类受试给予精确控制的认知条件,令其完成某项任务,并记录脑功能变化的规律;二是利用大自然提供的脑损伤病人,考查脑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影响了哪些心理活动;三是利用灵长类等,采用损伤性小的实验方法研究其认知或本能行为过程中脑生理参数的变化;四是利用低等动物,给予损毁或刺激改变脑结构与功能参数,观察对其行为产生的结果。总之,无论对行为或心理功能的控制或测量,还是对脑结构或功能的控制或测量,都着眼于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寻求两者的变化规律,随着发展与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手段用于研究心-身关系。

2.简述防御、攻击行为的中枢机制。

防御、攻击行为的中枢机制主要是:下丘脑是防御、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它的不同区影响着不同类型的防御、攻击行为。如刺激内侧下丘脑常诱发出情绪性攻击行为;刺激外侧下丘脑引出不伴情绪变化的捕食行为;刺激背侧下丘脑引出防御性逃避行为;杏仁核、隔区等边缘系统对下丘脑的功能进行着更精细的调节与控制。如对于情绪性攻击行为而言,杏仁核发生兴奋性调节作用;隔区发生抑制性调节作用;对捕食行为而言,杏仁核实现抑制性调节作用。

3.简述双分离技术。

通过对脑损伤病人和精确的记忆实验研究,揭示出记忆功能组块和脑结构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①正常人的记忆,既有寄存和存贮信息的功能,又有回忆或提取信息的功能。②海马损伤的病人只能回忆和提取信息,不能形成新的长时记忆;③还有一些脑外伤的病人,在伤后的一段时间里,可以形成新的记忆,却不能回忆起伤前的近事。④说明记忆可分离为寄存或存贮信息的过程和提取或回忆信息的过程两个不的系统,这在认知神经心理学中称为双分离技术。

五、论述题(共16分)

论述脑等位论与脑机能定位论统一。

1811年贝尔发现高等动物和人的脑的形态与功能不同,标志脑机能定位理论发端。临床观察法、手术切除法、电刺激法、解剖学和组织学,是脑机能定位所依靠的主要方法。1917年拉什里提出了大脑的等位性、整体性机能原则。根据各种理论研究得知:尽管暂时联系的形成是神经系统的普遍功能,符合脑等位论思想,但因学习类型和复杂程度不同,完成学习过程的脑区域也就不同,这又符合机能定位的思想。脑机能的整体性和等位性与机能定位性同时存在与学习过程,是脑功能对立统一体的两个方面。

浙江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研究任务和学科性质完全一致,两者的差异是,在(D)上略有不同。

A.研究对象

B.研究方法

C.研究水平

D.研究对象和方法

2.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 C )组成的。

A.胞体

B.轴突

C.树突

D.髓鞘

3.中脑的背侧有四个凸出,称为( C),由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组成,分别对视、听信息进行加工。

A.内侧膝状体

B.外侧膝状体

C.四叠体

D.纹状体

4.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EEG以α波为主。如果这时突然受到刺激,则EEG将为( D )次/秒的快波节律(β波)所替代。

A.0.5~3

B.4~7

C.8~13

D.14~30

5.当神经元受到刺激从静息状态变为兴奋状态时,细胞膜首先出现( A )过程。

A.去极化

B.反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6.在观察一个复杂物体时,眼睛会很快地进行( A )

A.扫视

B.微扫视

C.注视

D.微颤

7.在视网膜的( A )只有视锥细胞,每个视锥细胞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连。

A.中央凹

B.外周

C.视神经乳头

D.黄斑

8.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节细胞基本相似,均为中心区和周边区相互拮亢式的( C )感受野。

A.直线

B.带形

C.同心圆

D.柱形

9.躯体感觉模式多种多样,我们将它们由表及里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浅感觉、深感觉和( B )感觉。

A.温度

B.内脏

C.振动

D.痛觉

10.关于痛觉有许多理论,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强度理论、模式理论、专一性理论、( D )理论和神经生物学理论。

A.频率

B.位置

C.齐射

D.闸门

11.平均诱发电位的内源性成分主要是( C ),也有些学者将它扩展为包括N2波和慢电位。

A.N1波

B.P2波

C.P3波

D.N4波

12.MBD的中文名称为( D轻度脑功能失调),主要特征是随意注意能力减弱而不随意注意过度活跃,所以非常容易因外界环境而分散注意力。

A.多动症

B.轻度脑损伤

C.轻度脑功能紊乱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3.重复刺激不但不引起感觉阈限升高,而且反而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称为( B ),它是一种非联想性的学习。

A.习惯化

B.敏感化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14.正常人的记忆既有寄存和存贮信息的功能,也有回忆或提取信息的功能,而海马损伤的病人只能回忆或提取信息,不能形成新的( B ),这说明记忆可分离为不同的系统。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工作记忆

D.所有类型的记忆

15.韦达试验、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是研究正常人言语功能两半球( D )的三类重要方法。

A.缺陷

B.补偿能力

C.对称性

D.不对称性

16.认知科学不仅仅是认知心理学,还包括人工智能、( D )和哲学中的认识论。

A.生理心理学

B.信息科学

C.神经科学

D.心理语言学

17.十二指肠对饱感的影响主要通过( C )的体液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胆囊收缩素

D.血糖

18.与睡眠有关的化学递质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胆碱类神经递质和多肽,特别是诱导睡眠肽和( D )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5-羟色胺

D.γ-氨基丁酸

19.在( B )睡眠各期被唤醒后,被试很少会报告正在做梦。如果报告有梦,则梦境中故事的情节常常比较平淡,思维性强。

A.异相

B.慢波

C.快波

D.深度

20.关于情绪情感的神经机制,虽然许多生理学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但比较多的科学事实表明,( B )、隔区、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前额皮层和颞叶皮层等均是情绪过程的重要中枢。

A.丘脑

B.下丘脑

C.脑干

D.四叠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视觉系统由眼、视神经、视束、皮层下中枢和视皮层等部分组成,实现着视觉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加工等三种过程。

2.颅腔里的脑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

3.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4.对于静止的物体,虽然其在视野中的位置不同,但瞳孔收缩或扩散以及调节机制已能满足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要求。而对于复杂的物体或运动的物体,尚需要眼动机制的参加。

5.光感受细胞有两类,分别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6.听觉通路始于内耳的毛细胞,皮层下的中枢为延脑的耳蜗神经核,听觉信息的高级中枢为颞叶的初级听皮层和次级听皮层。

7.海马在辨别空间信息、新异刺激抑制性调节以及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过渡中起重要作用。

8.虽然体内性激素的周期性是性生活的生理基础,但环境条件和心理因素对性激素水平发生着有效的调节作用。

9.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包括: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情绪的丘脑学说、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情绪的激活学说、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和情绪的应激学说。

10.肌梭是一种特殊的本体感受器,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突触:神经元之间发生关系的微细结构称为突触。它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

2.不匹配负波:在变化性朝向反应中,存在着特异性脑事件相关电位波叫做不匹配负波。当

N2波幅值增大不伴有P3波改变时,将N2波称为不匹配负波。

3.逆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即对病前近期发生的事选择性遗忘,对早年的事情仍保持良好记忆。

4.原发性饮水:渴和饮水行为是由于体内缺水所引起的,称为原发性饮水

5.终板:神经肌肉接点由神经末梢一再分支并膨大而成为终板,终板与肌纤维以一定间隙相连接。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用细胞神经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简述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

答:利用微电极技术对细胞电活动进行记录,是细胞神经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神经元对刺激强度是按着“全或无”的规律进行调频式或数字式编码。与这种规律相对应的是级量反应。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是从一个神经元“全或无”的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级量反应总和后,再出现发放的过程,即“全或无”的变化和“级量反应”不断交替的过程。

2.简述异源性突触易化的作用。

当代神经科学认识到暂时联系的形成是神经元的普遍机能特性,它的组织形态和生理学基础是大量异性突触间的易化,即异源性突触易化。人类学习的突触变化机制有很多形式,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则是突触后膜上并存的多种受体蛋白,与来源和性质不同的神经递质发生顺序性或并行性的受体结合以及受体蛋白分子的变构作用。

3.简述摄食行为的生理机制。

血糖含量的下降是引起饥饿感的原发性因素,它作用于脑和肝脏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激发了脑内饥饿中枢的下丘脑外侧区兴奋产生主观的饥饿感;当机体摄食以后,消化道得到充盈,消化道内的机械感受器和葡萄糖感受器受到刺激。在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引起血糖升高,使脑和肝内的葡萄糖感受器,特别是脑内饱中枢下丘脑旁室核和围穹窿区的兴奋,引起饱感停止摄食行为。在饥饱感产生的机制中,包括中枢环节、化学环节和外周器官的参与。

五、论述题(共16分)

论述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

答:事实上对于复杂的情绪过程来说,既存在着多重性的脑中枢,又有许多内脏和躯体反应作为情绪表现的重要基础。简言之,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是借助于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而实现的。无论是脑还是外周神经,在情绪与情感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比较多的科学事实表明情绪过程的重要脑中枢是:下丘脑、隔区、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前额皮层和颞叶皮层等。西蒙诺夫(苏联)提出了“情绪中枢”理论,认为额叶新皮层、杏仁核、海马和下丘胞等4个关键脑结构的功能关系决定着人类情感活动的特点,是信息传入通道或情感表达的传出通道。如情感活动较强的人,其额叶新皮层与下丘脑的机能联系占优势;情感脆弱的人,其杏仁核与海马的机能联系占优势;情感外露者,其额叶新皮层与海马的功能为主导。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计算机控制的许多生物医学构像技术,如计算机控制的轴向层描技术、核磁共振层描技术和( A )等达到成熟水平,为脑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

A.正电子发射层描术

B.脑电图

C.皮层诱发电位

D.眼电图描记术

2.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 B )组成的。

A.胞体

B.轴突

C.树突

D.髓鞘

3.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 D )和屏状核。

A.大脑脚

B.纹状体

C.橄榄核

D.杏仁核

4.细胞的复极化过程是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即达到兴奋前内负外正的极化电位后,这个过程仍继续进行,使细胞膜出现了大约负90毫伏的( D )电位。

A.去极化

B.反极化

C.复极化

D.后超极化

5.( A )是指观察缓慢运动的物体时眼睛跟随物体的运动。追随运动的最大角速度为50度/秒,超过这一速度时,追随运动必须与快速扫视相结合。

A.追随运动

B.随意眼动

C.非随意眼动

D.微扫视

6.一个神经节细胞及其相连的全部视网膜细胞,构成视觉的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称之为( C )

A.视觉特征单位

B.视觉功能柱

C.视感受单位

D.感受野

7.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至少可分为简单型、复杂型和( D )

A.直线形

B.带形

C.柱形

D.超复杂

8.躯体感觉神经编码的基本规律是对各种刺激模式进行( B )编码,而这些细胞又以不同空间对应关系分布;对于刺激强度则以神经元单位发放频率的改变进行编码。

A.频率

B.细胞分工

C.强度

D.细胞分工和强度

9.体内各种感受器受到( C )均可引起痛觉。

A.适宜刺激

B.长时间刺激

C.超强刺激

D.长时间适宜刺激

10.联想性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 A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A.尝试与错误学习

B.敏感化与习惯化

C.情绪性学习

D.印记式学习

11.重复刺激引起感觉阈限升高的现象称为( A ),它是一种非联想性的学习。

A.习惯化

B.敏感化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12.海马对学习的调节作用,与其对注意、( B )和运动等功能的调节有关。

A.思维

B.情绪

C.饮食

D.睡眠

13.上世纪50年代以来,( A )一直被视为饥饿中枢。

A.下丘脑外侧区

B.下丘脑腹内侧核

C.杏仁核

D.隔区

14.性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A )

A.脊髓腰段

B.下丘脑性两形核

C.下丘脑腹内侧核

D.颞叶皮层

15.虽然目前对性变态的认识还很不足,但人格和( B )因素的作用是无法否定的。

A.环境

B.心理

C.情绪

D.文化

16.当被试从( A )睡眠被唤醒后,80%的人回报告正在做梦,梦的情节往往比较形象,生动性强。

A.异相

B.慢波一期

C.慢波二期

D.慢波四期

17.关于睡眠与觉醒周期生物钟的较近研究发现,下丘脑的( D )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A.腹内侧核

B.外侧核

C.性两形核

D.视交叉上核

18.采用韦达试验、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对正常人所进行的研究均表明,人脑( A )功能存在大脑两半球不对称的特性。

A.言语

B.记忆

C.学习

D.知觉

19.在下丘脑内有许多( B )汇聚在一起,其中对情绪、情感调节发生重要作用的有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

A.神经调质

B.神经递质

C.神经调质和神经递质

D.以上答案均不对

20.就小运动神经元活动的最终结果而言,它实现着对大运动神经元随意运动的( D )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信息保持灵敏的感受能力。

A.直接控制

B.兴奋

C.抑制

D.反馈调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虽然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与生理心理学完全一致,但神经心理学以器质性损伤的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神经心理学测验和认知实验分析技术,对脑功能进行定性和定位的研究。

2.椎管内的脊髓分为31节,其中颈8节,胸12节。

3.神经元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4.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其中,刺激后10毫秒之内出现的一组波称为早成分,10~50毫秒之内的一组波称为中成分,而50至500毫秒的一组波称为晚成分。

5.在黑暗中瞳孔扩大、光照时瞳孔缩小的反应,就是瞳孔反射。

6.视网膜的光生物化学反应包括光分解反应和光生化效应的放大反应两个过程。

7.关于音高的神经编码,存在听觉的共振假说、位置理论、频率理论、齐射原理和行波学说等听觉理论。

8.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曾发现,在猴脑颞上沟上沿的皮层中存在面孔认知单元,这些单元可分为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细胞和以对象为中心的细胞,前者只要有面孔呈现就会发生反应,而后者需在特定的熟悉人面孔出现时才会发生反应。

9.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大脑的记忆系统可分为资料或数据驱动的记忆系统、概念驱动的记忆系统和基于期望的记忆系统。

10.将动物的脊髓与延脑之间横断,这称为“孤立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2.瞳孔皮肤反射:身体任一部分的皮肤受到强刺激引起疼痛感,就会反射性地引起瞳孔扩大。

3.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4.意义波或理解波:是制约于知觉主体对刺激产生知觉和理解的内源性ERPs成分。人们把与N2波同时变化时的P3波称为意义波或理解波。

5.顺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即对刚刚发生的事不能形成新的记忆。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过程的不同层次的视觉中枢。

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过程由三个不同层次的视觉中枢,按一定规律和机制逐级完成的。视网膜内的神经节细胞构成低级中枢,外侧膝状体是皮层下中枢,视皮层是视感觉信息加工的高级中枢。

2.简述学习过程与蛋白质分子的关系。

学习过程是脑的高级机能,不是某一种特殊分子变化的结果,而是有多种物质经过复杂的代谢环节参与学习过程。蛋白分子变构作用是学习记忆的基本机制。只有中、小分子的神经递质、调质和激素的激发并与之结合,受体蛋白或离子通道蛋白才会发生这类变构作用,成为受环境制约的学习过程的物质基础。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两大类受体蛋白分子,均是参与学习机制的主要分子。

3.简述睡眠的功能。

休息和从疲劳中恢复是睡眠的重要功能之一。睡眠还有促进生长发育、易化学习、形成记忆等多种功能。睡眠剥夺的实验研究说明在体力活动之后的恢复中,慢波睡眠4期可能更为重要。选择性剥夺异相睡眠,即每当出现快速眼动时立即唤醒被试,数日之后常使人们陷入焦虑抑制状态。在异相睡眠剥夺之后,恢复正常睡眠时也会出现异相睡眠的回跃现象,当异相睡眠得到补偿之后,被试的情绪状态也恢复正常;睡眠有助于未成年机体的生长发育。

五、论述题(共16分)

以失语症的研究为例,论述言语和思维的脑机制。

答:失语症是一类由于脑局部损伤而出现的语言理解和产出障碍,它是语言中枢局部损伤所造成的一类疾病。根据对失语症的研究,不难发现:大脑三个相互作用的机能结构单元,完

成言语、思维的功能。首先,一些非言语活动区接触外部事物产生知觉,作为形成概念的基础。其次,语言功能区或概念形成区是位于额、颞叶皮层、基底神经节和间脑某些结构间的发杂网路。这一功能结构可分为名词、概念区、构词句子执行区和动词调节区。最后,言语、思维调节的高级功能区,不仅在言语、思维功能间发生调节作用,也在言语思维和情感意志间发挥调节作用。这一高级调节区位于旁海马回附近的颞叶和额叶皮层。

浙江省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所记录到的EEG多以8至13次/秒的节律变化为主要成分,因此,这一节律被称为基本节律或( A )波。

A.α

B.β

C.γ

D.δ

2.声音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有两种基本形式:锁相-时差编码和( C )编码。

A.时间差

B.方位差

C.强度差

D.频率差

3.脑震荡以后,有些病人会无法回忆起受伤的原因和经过,但却对以往的事情能保持良好的记忆,这称为( B )遗忘症。

A.顺行性

B.逆行性

C.柯萨可夫

D.心因性

4.1966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2.5倍。以后发现这种增强效应可持续数月。这种现象被称为( C )效应。

A.长时记忆

B.记忆干扰

C.长时程增强

D.长时程抑制

5.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研究任务和学科性质完全一致,两者的差异是,在( D )上略有不同。

A.研究对象

B.研究方法

C.研究水平

D.研究对象和方法

6.神经组织学根据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的方式将脑与脊髓的组织划分为灰质、( A )、神经核和纤维束。

A.白质

B.红质

C.胞体

D.边缘系统

7.与睡眠有关的化学递质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胆碱类神经递质和多肽,特别是诱导睡眠肽和( D )。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5-羟色胺

D.γ-氨基丁酸

8.( A )是指观察缓慢运动的物体时眼睛跟随物体的运动。追随运动的最大角速度为50度/秒,超过这一速度时,追随运动必须与快速扫视相结合。

A.追随运动

B.随意眼动

C.非随意眼动

D.微扫视

9.重复刺激不但不引起感觉阈限升高,而且反而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称为( B ),它是一种非联想性的学习。

A.习惯化

B.敏感化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10.关于睡眠与觉醒周期生物钟的较近研究发现,下丘脑的( D )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A.腹内侧核

B.外侧核

C.性两形核

D.视交叉上核

11.突触前兴奋的神经冲动并不能跳跃突触间隙直接传向突触后成分,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 A )传递机制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

A.化学

B.电

C.物理

D.直接接触

12.痛觉是一种生物学保护性反应,它不仅包含感觉成分,还包含( A )成分、植物性成分和运动成分。

A.情感

B.意志

C.人格

D.敏感化

13.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下丘脑( )一直被视为饱中枢。

A.腹内侧核

B.外侧区

C.纹状体

D.隔区

14.1866年,( A )发现了位于额叶的“言语运动中枢”。

A.布罗卡

B.维尔尼克

C.拉施里

D.巴甫洛夫

15.眼动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 C ),大脑皮层和小脑也存在眼动的高级中枢。

A.丘脑

B.下丘脑

C.脑干网状结构

D.中脑

16.前额叶联络区皮层与运动学习行为、复杂度、空间关系的学习有关,而颞、顶、枕联络区皮层与( A )和空间关系的学习有关。

A.感觉学习

B.习惯化

C.敏感化

D.记忆学习

17.去大脑皮层的动物,如果受到轻微刺激,则会出现各种非常夸大的愤怒反应和攻击性行为,但这种行为没有针对性,因此被称为( D )。

A.手术性攻击行为

B.防御性攻击行为

C.被动性愤怒

D.假怒

18.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这称为( A )。

A.辐合

B.分散

C.共轭运动

D.调节反射

19.在他1938年发表的专著中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动物学习模式和学习规则。( B )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布罗卡

D.维尔尼克

20.由不良的个性特点、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暗示作用和赔偿心态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遗忘症称之为( D )遗忘症。

A.顺行性

B.逆行性

C.柯萨可夫

D.心因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将动物中脑四叠体的上丘与下丘横断,这称为“孤立脑”。

2.光感受细胞有两类,分别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3.虽然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与生理心理学完全一致,但神经心理学以器质性损伤的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神经心理学测验和认知实验分析技术,对脑功能进行定性和定位的研究。

4.视网膜的光生物化学反应包括光分解反应和光生化效应的放大反应两个过程。

5.关于音高的神经编码,存在听觉的共振假说、位置理论、频率理论、齐射原理和行波学说等听觉理论。

6.根据其生理功能,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类。

7.人的每夜睡眠大约由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交替变换的4至6个周期组成。

8.视感觉信息的加工和编码由三个不同层次的视觉中枢完成,这些中枢按级别分别为感受野、功能柱和视皮层。

9.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10.神经活动的模式匹配理论认为,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活动模式之间的_不匹配,是朝向反应的生理基础。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加工负波:当N2波幅值伴随着P3波幅值的同时变化时,此时N2波称为加工负波。

N2波的晚期成分,属于内源性ERPs成分,反映了知觉的控制加工过程。

2.原发性饮水:渴和饮水行为是由于体内缺水所引起的,称为原发性饮水。

3.顺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即对刚刚发生的事不能形成新的记忆。

4.神经递质: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统称神经递质。

5.双耳分听试验:对人脑两半球听觉功能不对称性进行研究的方法,通过立体声耳机将成对的声音刺激(但内容不同)送至双耳,这样连续给予声音刺激,每次同时达到两侧半球的声音刺激内容不同,最后要求被试说出听到的声音内容。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性行为的神经机制。

答:在性行为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中,神经内分泌体系的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丘脑分泌的神经激素直接影响垂体功能,由垂体再调节性腺,性腺分泌的性激素随血液运行于性器官及其各级神经中枢,实现着神经-体液调节的完整回路。

2.简述睡眠的功能。

答:休息和从疲劳中恢复是睡眠的重要功能之一。睡眠还有促进生长发育、易化学习、形成记忆等多种功能。睡眠剥夺的实验研究说明在体力活动之后的恢复中,慢波睡眠4期可能更为重要。选择性剥夺异相睡眠,即每当出现快速眼动时立即唤醒被试,数日之后常使人们陷入焦虑抑制状态。在异相睡眠剥夺之后,恢复正常睡眠时也会出现异相睡眠的回跃现象,当异相睡眠得到补偿之后,被试的情绪状态也恢复正常;睡眠有助于未成年机体的生长发育。

3.简述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

答: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或对身体状态的感觉。他们认为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和血管扩张,就会产生愉快感;反之,就会产生恐怖感;卡侬1927年提出情绪的丘脑学说,认为大脑皮层对丘脑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存在着抑制作用,当这种抑制作用解除时,丘脑的功能就会亢进。情绪过程正是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后丘脑功能亢进的结果;巴甫洛夫提出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认为情绪过程与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脑高级部位皮层的功能,是条件反射动力定型的形成与变化的表现。动力定型的形成,稳定过程就会产生阳性情绪体验,动力定型遭到破坏就会伴随阴性情绪体验;林斯莱1951年提出情绪的激活学说,认为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汇集了各种感觉冲动,也包括内脏感觉,经过整合作用之后再弥散地投射至大脑,调节睡眠、觉醒和情绪状态;帕帕兹和麦克林提出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认为大脑边缘皮层、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应激学说认为在紧张性情绪形成中,大脑皮层、下丘脑、脑下垂体和肾上腺等发挥着神经体液的综合适应性调节作用。

五、论述题(共16分)

以失语症的研究为例论述言语和思维的脑机制。

答:失语症是一类由于脑局部损伤而出现的语言理解和产出障碍,它是语言中枢局部损伤所造成的一类疾病。根据对失语症的研究,不难发现:大脑三个相互作用的机能结构单元,完成言语、思维的功能。首先,一些非言语活动区接触外部事物产生知觉,作为形成概念的基础。其次,语言功能区或概念形成区是位于额、颞叶皮层、基底神经节和间脑某些结构间的发杂网路。这一功能结构可分为名词、概念区、构词句子执行区和动词调节区。最后,言语、思维调节的高级功能区,不仅在言语、思维功能间发生调节作用,也在言语思维和情感意志间发挥调节作用。这一高级调节区位于旁海马回附近的颞叶和额叶皮层。

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神经组织学根据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的方式将脑与脊髓的组织划分为灰质、( A )、神经核和纤维束。

A.白质

B.红质

C.胞体

D.边缘系统

2.听觉通路始于内耳的( A ),后者与螺旋神经节内双极细胞的外周支神经纤维相联系。

A.毛细胞

B.感光细胞

C.水平细胞

D.无足细胞

3.联想性学习的共同特点是环境条件中那些变化着的动因在( D )上的接近性,造成脑内两个或多个中枢兴奋性的同时变化,从而形成脑内中枢的暂时联系。

A.时间

B.空间

C.距离

D.时间和空间

4.在神经肌肉接点中,每个肌纤维接受( A )神经元的有髓鞘的轴突末梢。

A.1个

B.2个

C.3个

D.多个

5.在观察一个复杂物体时,眼睛会很快地进行( A )。

A.扫视

B.微扫视

C.注视

D.微颤

6.MBD的中文名称为( D ),主要特征是随意注意能力减弱而不随意注意过度活跃,所以非常容易因外界环境而分散注意力。

A.多动症

B.轻度脑损伤

C.轻度脑功能紊乱

D.以上答案都不对

7.十二指肠对饱感的影响主要通过( C )的体液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胆囊收缩素

D.血糖

8.细胞的复极化过程是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即达到兴奋前内负外正的极化电位后,这个过程仍继续进行,使细胞膜出现了大约负90毫伏的( D )电位。

A.去极化

B.反极化

C.复极化

D.后超极化

9.联想性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 A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A.尝试与错误学习

B.敏感化与习惯化

C.情绪性学习

D.印记式学习

10.当被试者从( A )睡眠被唤醒后,80%的人会报告正在做梦,梦的情节往往比较形象,生动性强。

A.异相

B.慢波一期

C.慢波二期

D.慢波四期

11.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 A ),对机体的运动功能起调节作用。

A.纹状体

B.四叠体

C.基底神经节

D.内囊

12.视觉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视皮层内许多具有相同感受野、相同功能的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它们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这称之为视觉特征( D )。

A.感受单元

B.感受阈限

C.感受野

D.功能柱

13.( A )含量的下降是引起饥饿感的原发性因素。

A.血糖

B.葡萄糖

C.血脂

D.胆囊收缩素

14.根据形态学和功能特点不同,肌肉组织可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和( B )。

A.骨骼肌

B.心肌

C.睫状肌

D.外直肌

15.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运动时,我们称之为( D )运动。

A.辐合

B.分散

C.辐辏

D.共轭

16.狗吃食物分泌唾液是一种天生固有的生理反应,称之为( D )。

A.本能

B.印记动作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17.对于( B )睡眠来说,关键性脑结构是缝际核、孤束核、视前区和前脑基底部。

A.异相

B.慢波

C.快波

D.深度

18.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因膜内外带电离子浓度差造成了膜内外大约负70至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 D )电位。

A.动作

B.去极化

C.反极化

D.静息

19.( D )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或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A.遗忘症

B.MBD

C.巴金森氏症

D.失认症

20.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更换一个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的交替周期,( A )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加。

A.异相

B.慢波一期

C.慢波二期

D.慢波三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

2.口腔、胃和十二指肠在饥、饿的外周调节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3.对于静止的物体,虽然其在视野中的位置不同,但瞳孔收缩或散大以及调节机制已能满足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要求。而对于复杂的物体或运动的物体,尚需要眼动机制的参加。

4.肌梭是一种特殊的本体感受器,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

5.在黑暗中瞳孔扩大、光照时瞳孔缩小的反应,就是瞳孔反射。

6.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

7.渴和饮水行为,如果是由于体内缺水引起的,则称之为原发性饮水;反之,如果是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则称为次发性饮水。

8.对视觉信息特征的提取,存在两种功能柱理论,分别为特征提出功能柱理论和空间频率功能柱理论。

9.在整夜睡眠中各个睡眠阶段所占的时间比例是不同的。其中,慢波睡眠二期占约50%,异相睡眠占约25%。

10.音强的神经编码较为复杂,可分为级量反应编码、调频式编码和细胞分工编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眼动仪:通过摄像装置和计算机采集眼动数据,使眼动的研究变得更精细。

2.逆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即对病前近期发生的事选择性遗忘,对早年的事情仍保持良好记忆。

3.意义波或理解波:是制约于知觉主体对刺激产生知觉和理解的内源性ERPs成分。人们把与N2波同时变化时的P3波称为意义波或理解波。

4.单突触反射:反射弧结构中,只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形成单个突触的反射,就是单突触反射。

5.帕帕兹环:边缘系统的主要回路,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这条回路称为帕帕兹环。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答:丘脑网状核在选择注意过程中,对干扰项的抑制发挥重要作用。丘脑网状核只接受从额叶-内侧丘脑来的下行纤维,当大量高位反馈的下行冲动引起他的兴奋,就会对脑干网状结构产生抑制功能,使大量干扰项的刺激信息很难传入脑高级中枢。因此,这一理论称之为注意的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2.简述学习过程与蛋白质分子的关系。

学习过程是脑的高级机能,不是某一种特殊分子变化的结果,而是有多种物质经过复杂的代谢环节参与学习过程。蛋白分子变构作用是学习记忆的基本机制。只有中、小分子的神经递质、调质和激素的激发并与之结合,受体蛋白或离子通道蛋白才会发生这类变构作用,成为受环境制约的学习过程的物质基础。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两大类受体蛋白分子,均是参与学习机制的主要分子。

3.简述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思维内容的障碍,主要变现为各种形式的妄想;思维形式的障碍,则表现为破裂性语言、语词新作和刻板性语言;思维过程的障碍,表现为象征性思维、强制性思维和思维贫乏等多种形式。具有这些多变思维障碍,并由此导致许多荒谬怪诞的行为,汇集于阳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

五、论述题(共16分)

论述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

答:事实上对于复杂的情绪过程来说,既存在着多重性的脑中枢,又有许多内脏和躯体反应作为情绪表现的重要基础。简言之,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是借助于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而实现的。无论是脑还是外周神经,在情绪与情感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比较多的科学事实表明情绪过程的重要脑中枢是:下丘脑、隔区、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前额皮层和颞

叶皮层等。西蒙诺夫(苏联)提出了“情绪中枢”理论,认为额叶新皮层、杏仁核、海马和下丘胞等4个关键脑结构的功能关系决定着人类情感活动的特点,是信息传入通道或情感表达的传出通道。如情感活动较强的人,其额叶新皮层与下丘脑的机能联系占优势;情感脆弱的人,其杏仁核与海马的机能联系占优势;情感外露者,其额叶新皮层与海马的功能为主导浙江省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当神经元受到刺激从静息状态变为兴奋状态时,细胞膜首先出现(A)过程。

A.去极化

B.反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2.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D),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

A.古皮层

B.旧皮层

C.新皮层

D.大脑皮层

3.除了性激素以外,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防御和(D)行为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A.性

B.摄食

C.睡眠

D.攻击

4.联想性学习的共同特点是环境条件中那些变化着的动因在(D)上的接近性,造成脑内两个或多个中枢兴奋性的同时变化,从而形成脑内中枢的暂时联系。

A.时间

B.空间

C.距离

D.时间和空间

5.联想性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A)、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A.尝试与错误学习

B.敏感化与习惯化

C.情绪性学习

D.印记式学习

6.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运动时,我们称之为(D)运动。

A.辐合

B.分散

C.辐辏

D.共轭

7.在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所记录到的EEG多以8至13次/秒的节律变化为主要成分,因此,这一节律被称为基本节律或(A)波。

A.α

B.β

C.γ

D.δ

8.与睡眠有关的化学递质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胆碱类神经递质和多肽,特别是诱导睡眠肽和

(D)。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5-羟色胺

D.γ-氨基丁酸

9.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下丘脑(A)一直被视为饱中枢。

A.腹内侧核

B.外侧区

C.纹状体

D.隔区

10.在他1938年发表的专著中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动物学习模式和学习规则。

(B)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布罗卡

D.维尔尼克

11.在视网膜的(A)只有视锥细胞,每个视锥细胞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连。

A.中央凹

B.外周

C.视神经乳头

D.黄斑

12.神经元对刺激强度是按(B)规律进行调频式或数字式编码。

A.级量反应

B.全或无

C.阶段性级量反应

D.阶段性全或无

13.神经系统主要通过类似突触结构的装置——神经肌肉接点——的功能来引起或调节

(C)功能的。

A.摄食

B.攻击

C.肌肉收缩

D.防御

14.在异相睡眠中,脑电变化与以肌电为代表的行为变化(D)。

A.同步

B.迟后

C.超前

D.分离

15.上世纪50年代以来,(A)一直被视为饥饿中枢。

A.下丘脑外侧区

B.下丘脑腹内侧核

C.杏仁核

D.隔区

16.内脏感觉一般情况下并不投射到意识中,它们的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和(C)之中,受到牵拉或触压会引起痛觉。

A.皮肤

B.关节

C.血管壁

D.肌腱

17.视网膜的光感受机制包括光生物化学和光(C)两类反应。

A.生物学

B.物理学

C.生物物理学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8.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B)组成的。

A.胞体

B.轴突

C.树突

D.髓鞘

19.脑干上部的(D)对维持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

A.上丘

B.下丘

C.中脑

D.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20.葡萄糖及其感受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胆囊收缩素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在摄食行为的调节中均有一定的作用,这些物质是随(D)运行的,作用距离远,发挥生理效应的环节多,所需时间较长。

A.神经系统

B.反馈回路

C.上行激活系统

D.血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其中,刺激后10毫秒之内出现的一组波称为早成分,10~50毫秒之内的一组波称为中成分,而50至500毫秒的一组波称为晚成分。

2.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

3.渴和饮水行为,如果是由于体内缺水引起的,则称之为原发性饮水;反之,如果是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则称为次发性饮水。

4.虽然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与生理心理学完全一致,但神经心理学以器质性损伤的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神经心理测验和认知实验分析技术,对脑功能进行定性和定位的研究。

5.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6.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曾发现,在猴脑颞上沟上沿的皮层中存在面孔认知单元,这些单元可分为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细胞和以对象为中心的细胞,前者只要有面孔呈现就会发生反应,而后者需在特定的熟悉人面孔出现时才会发生反应。

7.眼的基本功能是将外部世界千变万化的视觉刺激转换为视觉信息。这种基本功能是依靠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和光感受机制两种生理机制来实现的。

8.与大脑皮层不同,在脊髓中,灰质在内,白质在外。

9.虽然性激素的周期性是性生活的生理基础,但高级心理活动对性激素水平发生着有效的调节作用。

10.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直接瞳孔反射和间接瞳孔反射:在一个眼的角膜前给光或撤光引起其瞳孔变化,称为直接瞳孔反射。与此同时,引起另一只眼瞳孔变化,称为间接瞳孔反射。

2.加工负波:当N2波幅值伴随着P3波幅值的同时变化时,此时N2波称为加工负波。

3.终板:神经肌肉接点由神经末梢一再分支并膨大而成为终板,终板与肌纤维以一定间隙相连接。

4.开反应:对感受野施予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开反应;相反,撤出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闭反应。

5.次发性饮水: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称为次发性饮水。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学习过程与蛋白质分子的关系。

答:学习过程是脑的高级机能,不是某一种特殊分子变化的结果,而是有多种物质经过复杂的代谢环节参与学习过程。蛋白分子变构作用是学习记忆的基本机制。只有中、小分子的神经递质、调质和激素的激发并与之结合,受体蛋白或离子通道蛋白才会发生这类变构作用,成为受环境制约的学习过程的物质基础。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两大类受体蛋白分子,均是参与学习机制的主要分子。

2.简述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学。

答:对脑与心理活动的关系问题,大体通过四类方法研究:一是对正常人类受试给予精确控制的认知条件,令其完成某项任务,并记录脑功能变化的规律;二是利用大自然提供的脑损伤病人,考查脑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影响了哪些心理活动;三是利用灵长类等,采用损伤性小的实验方法研究其认知或本能行为过程中脑生理参数的变化;四是利用低等动物,给予损毁或刺激改变脑结构与功能参数,观察对其行为产生的结果。总之,无论对行为或心理功能的控制或测量,还是对脑结构或功能的控制或测量,都着眼于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寻求两者的变化规律,随着发展与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手段用于研究心-身关系。

3.简述双分离技术。

通过对脑损伤病人和精确的记忆实验研究,揭示出记忆功能组块和脑结构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①正常人的记忆,既有寄存和存贮信息的功能,又有回忆或提取信息的功能。②海马损伤的病人只能回忆和提取信息,不能形成新的长时记忆;③还有一些脑外伤的病人,在伤后的一段时间里,可以形成新的记忆,却不能回忆起伤前的近事。④说明记忆可分离为寄存或存贮信息的过程和提取或回忆信息的过程两个不的系统,这在认知神经心理学中称为双分离技术。

五、论述题(16分)

论述解释痛觉生理心理机制的理论。

答:关于痛觉有许多理论,其中较著名的有:强度理论认为各种感受细胞受到超强刺激引起神经冲动的齐射,超常性高频神经冲动是疼痛感的生理基础;模式理论认为痛刺激引发出特殊模式的神经冲动是痛觉形成的生理基础;专一性理论认为存在着多模有害刺激感受器,这种感受器对各种刺激均可发生反应产生痛觉;闸门控制学说认为痛觉制约于中枢控制系统与闸门控制系统的作用。从周围神经接受感觉信息的脊髓细胞起着闸门作用,控制着高一级的痛觉传递细胞;60年代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丘脑旁束核和板内核是痛觉的重要中枢。从丘脑背内侧核的传入冲动达到前额叶皮层和边缘皮层,情感过程通过这些皮层区对痛觉产生调节作用;70年代以来的大量研究发现,中脑水管周围灰质接受下丘脑、杏仁核及前额叶皮层的神经联系。痛觉神经生物学理论正在发展中,更精细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

浙江省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视网膜的光感受机制包括光生物化学和光( C )两类反应。

A.生物学

B.物理学

C.生物物理学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就人类而言,男女两性的性行为更多地决定于性对象的吸引力、性爱的程度以及适宜的( C )。

A.激素水平

B.体格

C.性生活环境

D.日期

3.睡眠( D )必定导致人的情感不稳定、易激惹、注意力涣散和记忆迟钝等。

A.过多

B.过少

C.不稳定

D.剥夺

4.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EEG以α波为主。如果这时突然受到刺激,则EEG将为( D )次/秒的快波节律(β波)所替代。

A.0.5~3

B.4~7

C.8~13

D.14~30

5.关于痛觉有许多理论,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强度理论、模式理论、专一性理论、( d )理论和神经生物学理论。

A.频率

B.位置

C.齐射

D.闸门

6.计算机控制的许多生物医学构像技术,如计算机控制的轴向层描技术、核磁共振层描技术和( A )等达到成熟水平,为脑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

A.正电子发射层描术

B.脑电图

C.皮层诱发电位

D.眼电图描记术

7.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 B )组成的。

A.胞体

B.轴突

C.树突

D.髓鞘

8.躯体感觉神经编码的基本规律是对各种刺激模式进行( B )编码,而这些细胞又以不同空间对应关系分布;对于刺激强度则以神经元单位发放频率的改变进行编码。

A.频率

B.细胞分工

C.强度

D.细胞分工和强度

9.性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A )。

A.脊髓腰段

B.下丘脑性两形核

C.下丘脑腹内侧核

D.颞叶皮层

10.就小运动神经元活动的最终结果而言,它实现着对大运动神经元随意运动的( D )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信息保持灵敏的感受能力。

A.直接控制

B.兴奋

C.抑制

D.反馈调节

11.光感受器电位变化是一种级量反应,光感受器电位与光刺激强度成( D )关系。

A.线性

B.多项式

C.指数

D.对数

12.在过去10多年,关于记忆与记忆的生理心理学理论发生了重大变迁,从单一记忆的脑结构——( D )——发展为多重脑记忆系统。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边缘系统

D.海马

13.脑干上部的( D )对维持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

A.上丘

B.下丘

C.中脑

D.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14.间脑由( B )、下丘脑、上丘脑和底丘脑四大部分组成。

A.中丘脑

B.丘脑

C.侧脑室

D.胼胝体

15.深感觉模式分为位置觉、动觉和受力作用等三类。通常将产生这些感觉作用的感受器统称为( b )。

A.统觉感受器

B.本体感受器

C.多功能感受器

D.深感觉感受器

16.下丘脑分泌5种与( A )行为有关的激素:促卵泡激素释放激素、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催乳激素释放激素、催乳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和催产素。

A.性

B.摄食

C.饮水

D.睡眠

17.脑的电现象可分为自发电活动和( B )电活动两大类。

A.引导

B.诱发

C.叠加

D.其他

18.对视觉信息特征的提取,存在两种功能柱理论,分别为特征提取功能柱理论和( D )功能柱理论。

A.颜色

B.眼优势

C.方位

D.空间频率

19.葡萄糖及其感受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胆囊收缩素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在摄食行为的调节中均有一定的作用,这些物质是随( D )运行的,作用距离远,发挥生理效应的环节多,所需时间较长。

A.神经系统

B.反馈回路

C.上行激活系统

D.血液

20.( B )是防御和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它的不同区影响着不同类型的防御和攻击行为。

A.丘脑

B.下丘脑

C.中脑

D.大脑皮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反射弧结构中,只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形成单个突触的反射,称为单突触反射。与此对应,如果除此以外还有大量中间神经元参与反射活动,则称之为多突触反射。

2.颅腔里的脑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

3.虽然性激素的周期性是性生活的生理基础,但高级心理活动对性激素水平发生着有效的调节作用。

4.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将动物的脊髓与延脑之间横断,这称为“孤立头”。

6.深感觉是对关节、肢体位置、运动及受力作用的感觉,它们的感受细胞分布在关节、肌肉

和肌腱等组织中。

7.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在神经系统内都有抑制和兴奋两个过程,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运动,这就是扩散与集中和相互诱导的运动规律。

8.损伤下丘脑腹内侧核的动物会出现摄食量大和肥胖的情况,并呈现出好吃懒做的典型特征。

9.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10.人类的睡眠可分为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突触:神经元之间发生关系的微细结构称为突触。它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

2.瞳孔皮肤反射:身体任一部分的皮肤受到强刺激引起疼痛感,就会反射性地引起瞳孔扩大。

3.被动躲避反应:由于动物必须被动地保持在某处不动时,才能避免电击故称为被动躲避反应。

4.次发性饮水: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称为次发性饮水。

5.肌梭:是一种特殊的本体感受器,即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这种感受器的感受性受小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的调节。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摄食行为的生理机制。

血糖含量的下降是引起饥饿感的原发性因素,它作用于脑和肝脏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激发了脑内饥饿中枢的下丘脑外侧区兴奋产生主观的饥饿感;当机体摄食以后,消化道得到充盈,消化道内的机械感受器和葡萄糖感受器受到刺激。在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引起血糖升高,使脑和肝内的葡萄糖感受器,特别是脑内饱中枢下丘脑旁室核和围穹窿区的兴奋,引起饱感停止摄食行为。在饥饱感产生的机制中,包括中枢环节、化学环节和外周器官的参与。

2.简述双分离技术。

通过对脑损伤病人和精确的记忆实验研究,揭示出记忆功能组块和脑结构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①正常人的记忆,既有寄存和存贮信息的功能,又有回忆或提取信息的功能。②海马损伤的病人只能回忆和提取信息,不能形成新的长时记忆;③还有一些脑外伤的病人,在伤后的一段时间里,可以形成新的记忆,却不能回忆起伤前的近事。④说明记忆可分离为寄存或存贮信息的过程和提取或回忆信息的过程两个不的系统,这在认知神经心理学中称为双分离技术。

3.简述记忆的痕迹理论。

20世纪60-70年代的记忆痕迹理论将记忆过程大体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类。短时记忆的脑机制为脑内神经元回路中生物电的自我兴奋作用造成的反响振荡。也可能因为一些条件促成脑内逐渐发生生物化学与突触结构形态的变化,从而使短时记忆发展为长时记忆。这就是盛行20多年的记忆痕迹理论。虽然对神经信息传递机制的认识已经看出记忆痕迹理论的历史局限性,但它仍是生理心理学解释记忆机制的重要理论。

五、论述题(16分)

论述睡眠机制的理论发展。

答:对于睡眠和梦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很早就开始,如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和巴甫洛夫的睡眠理论广为流传。然而对睡眠机制的深入认识时间较短,40-50年代对脑干网状结构的研究曾一度解释睡眠和梦的生理机制。脑干上部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对维持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桥脑下部网状结构对睡眠起重要作用;脑干上部与脑干下部网状结构的相互作用维持正常的睡眠与觉醒周期。60年代,借助成熟的电生理技术找到了睡眠类型和梦的生理指标。如人类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根据脑电活动和行为变化的平行性,慢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Ch1 导论 1.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极化 B.复极化 C.去极化 D.反极化 2.动作电位上升部分是由膜的()过程而引起的。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后超极化 3.()是神经递质。 A.核糖核酸 B.胆碱类 C.三磷酸腺苷 D.脱氧核糖核酸 4.大多数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极化)是()。 A .内负外正70-90毫伏 B .内正外负70-90毫伏 C .内负外正100-110毫伏 D .内正外负100-110毫伏 5.神经元的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A .频率不变,幅值增高 B .频率加快,幅值不变 C .频率加快,幅值增高 D .频率加快,幅值降低 6.下列属于级量反应的电生理现象是()。 A .后兴奋电位 B .动作电位 C .峰电位 D .神经元单位发放 7.突触后电位的特点是()。 A.可以总和 B.快电位 C.双向传递 D.全或无 8. ______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A.隔核 B.屏状核 C.齿状核 D.球状核 9.______属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A.脑神经 B.脊神经 C.脊髓 D.面神经 10.与内脏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区是____ 。 A.大脑皮层底面与半球内侧缘 B.大脑皮层前部 C.大脑皮层中部 D.大脑皮层顶部 11. ______组成纹状体。 A.豆状核与杏仁核 B.屏状核与尾状核 C.豆状核与尾状核 D.杏仁核与屏状核 (多选题)12. ____是边缘系统的结构。 A. 胼胝体下回 B. 海马结构 C.下丘脑乳头体 D. 桥脑被盖 13 .脑干的结构包括_______ 。 A .桥脑 B.中脑 C. 间脑 D. 延脑 14. _________是非条件抑制过程。 A. 外抑制 B. 延缓抑制 C. 超限抑制 D. 分化抑制 15. 下列属于可逆损伤法的是_____。() A.扩布性阻抑 B.吸出损伤 C.神经化学损伤 D.冰冻法 16 .下列_______是不可逆损伤法。() A .冰冻法 B.横断损伤 C.吸出损伤 D.电解损伤 单选)17. 把脑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的电信号放大,并描记下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叫_____法。() A. 损伤法 B.脑电图 C.刺激法 D. 记录法 填空 1、神经信息在脑内传递过程, 是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 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__________ 总和后再出现发放过程。

生理心理学自考试题02-07,部分带选择答案

2005年4月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属于边缘叶的脑结构是 A 边缘系统 B 胼胝体下回 C 丘脑D中脑被盖 2、上丘位于 A 丘脑B间脑C中脑D桥脑 3、属于条件抑制的是 A外抑制B延缓抑制C超限抑制D突触前抑制 4、突触后电位的特点是 A可以总和B快电位C双向传递D全或无 5、近年来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痛觉的重要脑中枢位于间脑中的 A中线核B内侧核C外侧核D板内核 6、脑的重量占全身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与耗能量却占全身的 A20% B25% C30% D40% 7、动作电位下降部分是膜的 A极化过程B去极化过程C复极化过程D反极化过程 8、视网膜的光感受细胞是 A无足细胞B视杆细胞C双极细胞D神经节细胞 9、视网膜中央凹部分 A视敏度高,感受单位大 B视敏度高,感受单位小 C视敏度差,感受单位大 D视敏度差,感受单位小 10、人能听到的各种振动波的频谱大约为 A20-16000赫兹B30-17000赫兹C40-18000赫兹D50-20000赫兹11、听觉的初级皮层区是 A顶叶21区B颞叶21区C顶叶41区D颞叶41区 12、与躯体感觉有关的脑结构是 A丘脑腹后核B丘脑底核C丘脑前核D丘脑后核 13、属于联想式学习的模式是 A敏感化学习B印记式学习C尝试与错误学习D观察与模仿式学习14、帕帕兹环路的生理心理学功能与 A记忆有关B空间辨别学习有关 C情绪体验有关D短时向长时记忆转化有关 15、近年来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下丘脑外侧区、旁室核和围穹隆区是A防御行为中枢B饮水行为中枢C性行为中枢D饥饱感觉中枢 16、保持正常睡眠与觉醒状态的动物标本是在猫的 A延脑与脊髓之间横断B延脑与桥脑之间横断 C桥脑中部横断D上丘与下丘之间横断 17、夜间睡眠中多梦期是 A异相睡眠B慢波二期C慢波三期D慢波四期 18、异相睡眠的开细胞是 A延脑网状大细胞B桥脑网状大细胞C蓝斑中的小细胞D缝际核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生理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导论 1.生理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行为的生理过程,特别是脑的机制。2.上述中生理过程具体指什么? 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身体其他部分对行为的控制,以及行为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3.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什么? 自然选择,行为选择优势,环境的强化学习 4.人脑的脑发育与行为的规律? 从发育的一般顺序而言,感知觉先于运动,运动先于语言,语言先于其他的复杂认知功能。 就一般规律而言,动物的演化等级越高,神经系统就越发达,脑的成熟期也越长。 5.脑功能的整体论与定位论? 整体论认为脑是以一个整体来活动的,如果某些部位由于疾病或外伤而丧失功能,则别的部位将对其功能进行代偿;定位论认为不同的功能按特殊的脑区控制。 第二章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行为有哪两种可观察的表现形式? 一是本能动作模式的变化,二是习得行为的变化。

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维持人体安静时的生理需要(机体存储能量)。 7.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此题答案为百度)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复杂多样,主要有辐射式(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末梢的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聚合式(多个突触神经元的轴突共同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链锁式和环式(通过中间神经元将辐射式和聚合式结合成许多复杂的链锁式和环状式联系)。 8.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和类型包括? 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9.大脑皮层分区及其功能? 哺乳类动物大脑皮层按沟回划分为额叶、颞叶、枕叶、顶叶等四个区域。 枕叶是视觉语言主要加工区。颞叶是听觉的主要中枢,参与许多重要感觉信息的加工,如味觉、嗅觉等,还与面部表情、情绪活动或情绪相关的记忆有关。额叶涉及诸多复杂认知功能,控制躯体运动。顶叶加工皮肤或躯体的所有感觉。 10.边缘系统的结构及其重要功能? 边缘系统是大脑演化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些皮质结构,尤其指位于大脑皮层内侧以及周围的一些较古老的皮质和核团,主要包括海马、杏仁核、边缘叶、岛叶、隔区、乳头体、中脑被盖以及下丘脑等结构。功能低等动物获得应对环境变化的最高中枢,控制摄食、搏斗和繁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机能主义:指理解生物现象(一种行为或一种生理结构)的最佳 方式是试图去了解其对机体有用的功能的原则。 2.选择性优势:能使有机体产生的后代多于其物种后代平均数的特 征。 3.幼态持续:缓慢的成熟过程,需要花费更长的生长时间,这是大 的大脑得以发育的重要因素。 4.精神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和行为的效应。 5.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出的这 个过程。 6.实验性切除(实验毁损法):移除或破坏实验室动物的某部分大脑, 假设该区域以前控制的功能将无法履行。 7.磁共振成像:一种可以对身体内部进行精确成像的技术,包括无 线电波和强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8.功能MRI:一种设备,可以用来揭示活体大脑内放射性示踪剂的位 置。 9.感受野:视野中,出现在该处的视觉刺激将导致特异性神经元发 放率的改变。 10.细胞色素氧化酶(CO)斑块:初级视皮层模块的中央区域,会被细胞色素氧化酶着色,包含了波长敏感性神经元,属于小细胞系统。 11.中缝大核:含有五羟色胺分泌性神经元的中缝神经核团,发出投射到脊髓背侧灰质,并参与了阿片类导致的镇痛过程。

12.孤束核:延脑神经核,接收来自内脏器官和味觉系统的信息。 13.快速眼动睡眠:在睡眠过程中去同步化的EEG脑电活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产生梦、快速眼动和肌肉麻痹,所以也被称为异相睡眠。14.发作性嗜睡症:一种睡眠障碍,其特征是一段时间的不可抗拒的睡眠、猝倒发作、睡眠麻痹以及瞌睡幻觉。 15.(激素的)组织效应(组织化作用):激素对组织分化和发育的影响。 16.(激素的)激活效应(激活作用):激素在发育成熟的机体中所产生的效应,可能取决于机体先前的激素组织效应。 17.条件性情绪反射(反应):当中性刺激后跟随着一个厌恶性刺激时,会发生经典性条件反射,通常包括自主性、行为的和内分泌成分,如心率的改变、惊呆、分泌应激相关激素。 18.韦达测验:一种在实施脑外科手术之前常要做的测验,麻醉患者的一侧大脑半球,考察另一侧大脑半球的功能。 19.神经性厌食症:最常折磨年轻女性的一种障碍,她们过度关注体重增加,导致过分节食以及经常性的强迫运动,可导致极度饥饿。20.神经性贪食症:过度饥饿和过多进食两者循环反复,随后常发生强迫性的呕吐或腹泻,有时也见于神经性厌食症患者。 21.Hebb(海伯)法则:Donald Hebb提出的假说:学习的细胞基础与突出强化有关,即当突触后神经元发放时,突触的反复活跃。22.伏核(腹膈核):近基底前脑隔膜的一个神经核团,接收来自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分泌神经元的终扣,被认为参与了强化和注意。

生理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总复习 ?考试时间:2014年6月23日(周一)9:00-11:00 ?考试地点:新教205 ?考试题型及分值 一、选择题(20题,20分) 二、填空题(20空,20分) 三、名词解释(5题,20分) 四、简答题(3题,24分) 五、论述题(1题,16分) ?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生理心理学(P16) 脑功能定位说(P16) 脑功能整体说(P16) 脑功能系统说(P16-17) 第二章神经元与脑 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P29-31,P58) 神经递质及其类型(P35) 受体(P38)

第三章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层次与类别(P62) 研究人类的生理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课件) 第四章感知觉(上) 感受器(P91) 功能柱及其类别(P107) 视觉感受野及分布的特点(P105-106) 视觉信息的加工通道(P113) 随意眼动的类别(P99) 第五章感知觉(下) 听觉的传导途径(P139) 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P123) 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及敏感刺激的频率范围(P121) 第七章注意 朝向反射(P182) 注意的功能网络(P167) 注意的神经生物学理论(P182) ADHD(MBD、ADD)的症状特点(P180)

第八章学习和记忆 学习的类型(P186) 突触的功能可塑性(P195-199) 第九章语言和思维 脑的言语加工中枢(P218) 负责语言加工的脑区域(P237) 失语症及其类型(P219-220) 脑功能偏侧化与韦达试验、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视野分离技术)(P229-230) 第十章睡眠与觉醒 睡眠的阶段及其特点(P240-242) 生物钟的神经中枢(P248) 维持觉醒状态的神经机制((P251)) 第十二章情绪 假怒(P294-295) 帕佩茨环路(P296) 情绪的脑结构基础:下丘脑、边缘系统、杏仁核(P294-311)

生理心理学试题(02-08)

生理心理学试题(02-08) 09.1月本4 2009-01-14 14:24 阅读287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02年生理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异相睡眠期电活动相当于(D) A.慢波四期 B. 慢波三期 C. 慢波二期 D. 慢波一期 2. ______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B ) A.隔核 B. 屏状核 C. 齿状核 D. 球状核 3. 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记录到的脑电图多以_________次/秒的节律变化为主。( C ) A.0.3---5 B. 4---7 C. 8---13 D. 14---30 4. ________是神经递质。( B ) A.核糖核酸 B. 胆碱类 C. 三磷酸腺苷 D. 脱氧核糖核酸 5. 猫的________标本,使其陷入永久性睡眠。( C ) A. 间脑 B. 去大脑皮层 C. 孤立脑 D. 孤立头 6. 双侧或右侧枕--- 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多导致_______失认症。( D ) A. 联想性 B. 统觉性 C. 颜色性 D. 面孔 7.音强的物理学基础是( A ) A. 振幅 B. 频率 C. 频谱 D. 相位 8.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 ) A. 极化 B. 复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

9. 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的视觉皮层区是( B ) A. 枕叶V1区 B. 枕叶V2区 C. 枕叶V3区 D. 枕叶V4区 10.视网膜上的__________细胞对光刺激的编码是全或无的数字化过程。( D) A. 视杆 B. 视锥 C. 水平 D. 神经节 11. 词聋患者大多数是__________皮层受损所致( C ) A. 两侧颞叶的22区或42区 B. 右颞叶的22区或42区 C. 左颞叶的22区或42区 D. 两侧颞叶的41区 12. 神经元的兴奋过程, 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B ) A. 幅职增高, 频率不变 B. 频率加快, 幅职不变 C. 频率加快, 幅职增高 D. 频率加快, 幅职降低 13. 海马损丧表现出的记忆障碍是( C ) A.瞬时性遗忘 B. 逆行性遗忘 C. 顺行性遗忘 D. 反应性遗忘 14. 艾森克认为条件反射能力弱者多为( A ) A.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高 B.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低 C.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高 D. 内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低 15.内侧膝状体是__________传入通路的皮下中枢( A ) A. 听觉 B. 视觉 C. 躯体觉 D. 嗅觉 16.___________是表述记忆( B ) A. 联想性记忆 B. 情景性记忆 C. 习惯性记忆 D. 程序性记忆 17. 美国心理学家卡侬, 关于情绪生理心理学方面提出了__________理论(C ) A. 情绪的激活学说 B. 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 C. 情绪的丘脑学说 D. 情绪边缘系统学说 18. 近年来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是_________中枢( A ) A. 雌性性行为 B. 雄性性行为 C. 饥饿 D. 饱食

生理心理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填空 1.长时程增强(P104)LTP:即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出细胞外的诱发反应。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突触电活动的LTP 现象可持续数月的时间。 2.面孔识别的特异性脑区(P73):面孔识别加工时两半球的优势在加工速度与加工强度两个维度上各占优势,并非单纯的右脑优势,提供了支持半球间两维关系观点的新电生理 学证据;面孔识别加工的脑区不仅限于梭状回,顶叶后部偏右的皮层下结构应该也是一个 面孔识别加工脑区。 3.眼球的共轭运动(P31):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 4.注意的警觉网络的功能(P82):注意保持和持久维持 5.印刻行为(P88):在动物个体生命的一个特定时期,由于遇到某一特定刺激而建立的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6.脑的电现象分为哪两种(P90)自发电活动,诱发电活动 7.功能柱(P29)感受野基本相同的神经元集在一起形成了功能柱,成为感受外部事物属性的基本功能单位。 8.痛觉的成分(P55)感觉成分,情感成分,植物性成分,运动成分 9.朝向反应(P76)由于新异性强的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10.帕帕兹环路的功能(P153)对情绪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11.海马的功能(P103)记忆的功能 12.基底神经节的构成(P1):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尾核、壳核和苍白球统称纹状体;其中苍白球是较古老的部分,称为旧纹状体,而尾核和壳核则进化较新,称为新纹状体。尾核、壳核、苍白球与丘脑底核、黑质在结构与功能上是紧密相联系的。其中苍白球是纤维联系的中心,尾核、壳核、丘脑底核、黑质均发出纤维投射到苍白球,而苍白球也发出纤维与丘脑底核、黑质相联系。) 13.维持觉醒状态的结构(P146):脑干上部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06057生理心理学浙江省13年10月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不直接传递神经信息,但调节神经信息传递过程的效率和速率的化学物质称为 A.调质 B.激素 C.递质 D.因子 2.美国学者贝克西因为提出行波学说而获诺贝尔奖,行波学说是用来解释 A.电磁波传播 B.水波运动 C.神经传导 D.听觉编码 3.对面孔知觉最敏感的脑区是 A.颞上回 B.顶上小叶 C.梭状回 D.额中回 4.根据特征整合理论,对视野中各种特征并行加工的非意识活动属于 A.选择注意阶段 B.不随意注意阶段 C.前注意阶段 D.后注意阶段 5.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 A.神经递质的传递 B.受体蛋白分子变构 C.核糖核酸的合成 D.离子通道的开放 6.慢性酒精中毒者的记忆障碍表现为 A.顺行性遗忘 B.逆行性遗忘 C.元记忆障碍 D.以上均有 7.失读症、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共同的行为表现是语言交际方面的障碍,它们的共同原因可能是 A.幼年轻度脑损伤 B.早年受虐经历 C.大脑皮层长距离神经纤维发育不足 D.大脑皮层灰质神经细胞发育不足 8.使动物70~90%时间处于觉醒状态的处理方式是 A.脑干以上横断 B.脑干中部横断 C.脑干下位横断脑 D.给脑干上部注入麻醉剂 9.海马损毁以后,动物和人变得 A.狂躁不安,暴怒不止 B.情感淡漠,退缩反应

C.恐惧焦虑,惊慌失措 D.无忧无虑,无所畏惧 10.同一个运动功能柱的神经元支配 A.同一个动作的运动 B.同一系列动作运动程序 C.同一块肌肉在同一关节上的运动 D.同一块肌肉在不同关节上的运动 11.两性人格差异的E-S理论认为男性 A.在E-S维度的E端 B.在E-S维度的S端 C.大脑白质相对较多而灰质相对较少 D.执行语言作业时两半球双侧激活 12.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成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称为 A.超柱 B.多模式感知细胞 C.知觉柱 D.皮层柱 13.由腹侧通路实现的知觉加工包括 A.空间关系、长度、宽度、颜色 B.运动、空间频率、色调、物体方位 C.空间关系、空间频率、运动 D.长度、空间频率、色调、物体方位 14.联络区的多模式感知细胞的作用是 A.将视、听、嗅等多种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B.实现同一种感觉通道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 C.将颜色、形状、朝向、运动等基本特征整合成一个客体 D.以上均是 15.重复刺激时,朝向反应各种生理变化中最先消退的是 A.脑电α波阻抑反应 B.血管运动反应 C.眼动 D.皮肤电反应 16.“怪球范式”中的小概率事件引发明显的ERP成分是 A.MMN https://www.doczj.com/doc/034096319.html,V C.P3a D.N200 17.在初次应用新异刺激时出现于顶颞区的是 A.顶负波 B.顶正波 C.不匹配负波 D.不匹配正波 18.舞蹈、体操等熟练技巧的记忆属于 A.情景性表述记忆 B.语义性表述记忆 C.习惯性记忆 D.非表述性程序记忆 19.短时记忆生理基础在于 A.通道及受体蛋白分子变构 B.合成新蛋白质 C.突触生长 D.以上均是 20.电休克以后病人往往发生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范围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大纲 P6 脑损伤法中的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和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都会使神经细胞溃变而无法恢复,故被称为不可逆性损伤。尤其是手术出血或者是继发性的神经组织病变从而引致更广的损伤,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行为障碍,掩盖由脑局部损伤所引起的特异性障碍。扩布性阻抑、神经化学损伤和冰冻方法既不损伤脑细胞,也不容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就能达到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之后,皮层丧失的机能还能恢复,故被称为可逆性损伤。因此,他们不仅能用来研究皮层机能丧失所引起的行为变化,还可以用来追踪观察皮层机能的逆转过程,即机能丧失到恢复的过程。 P8 脑成像技术分为脑结构成像和脑功能成像两大类,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CT)和核磁共振技术(MRI)都可以测量人脑内部的三维图像,属于脑结构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技术(FMRI)能够对脑进行探测,获得脑进行高级功能活动时的动态三维图像,属于脑功能成像。 P52 具有相同功能性的皮层细胞,按照有规则的空间结构排列起来的构成柱状,被称为皮层功能柱。视皮层功能柱垂直于皮层表面,排列成片层结构。在同一“柱”内的神经元感受野特性几乎完全相同。 视皮层的基本单位——超柱 视皮层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是1mm见方、2mm深的小块。它包含一组对所有方位有用的方位片和一组对双眼有用的眼优势皮层(或许还有一组由表及里、垂直的、对不同的空间频率有用的空间频率片层)。这种基本单位称为超柱。超柱遍布皮层17个区。可以认为超柱的功能组织状态就是17个区的功能组织状态。视皮层中的超柱对投射在同一视野中的各种特征,如颜色、方位等,进行同时性或并行信息提取,并进行初步综合,构成简单视知觉的生理基础。 P67 在两个高级知觉通路中,一只经由V4区通向颞叶联合皮层的信息流向,主要处理形状、颜色和立体视觉信息,似乎关心目标是“什么(what)”的问题;该通路被称为腹侧通路或枕—颞叶通路,又叫做what通路。另外一只是有V5区通向顶叶联合皮层的信息流向,似乎主要分析同一情景中不同物体的空间结构,对于运动分析和空间关系知觉起到重要作用,似乎关系目标在“何处(where)”的问题;该通路被称为背侧通路或枕—顶叶通路,也叫做where通路。 P74 掌握三种失认症的定义和特点。 统觉视觉失认症:主要特征是患者的实力没有缺陷,但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能认识其个别特征,不能知觉事物的全部属性,因而无法辨认看到的事物。然而,如果如果让他们接触一个视觉上不认识的物体,他们常常能够马上说出物体的名字,这说明患者的理解力没有问题。 面孔失认症:属于常见的统觉视觉失认症。患者识别面孔的能力丧失。患者知道自己再看一张面孔,但是无法说出这是谁的面孔。他们看到的是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却无法识别每个人的面部特征。患者保留了对熟人的记忆,听到他们说话后往往能认识他们。 联想视觉失认症:它不同于统觉失任症。联想失认症患者物体识别神经回路似乎是完好的,患者只是意识不到自己的知觉。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

生理心理学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 1.1874年,( B )发现了“语言感觉区”。 A.布罗卡 B.维尔尼克 C.拉施里 D.巴甫洛夫 2.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 A ) A.新皮层 B.灰质 C.髓质 D.中央皮层 3.脑的电现象可分为自发电活动和( B )电活动两大类。 A.引导 B.诱发 C.叠加 D.其他 4.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因膜内外带电离子浓度差造成膜内外大 约负70至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 D )电位。 A.动作 B.去极化 C.反极化 D.静息 5.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这称为( A ) A.辐合 B.分散 C.共轭运动 D.调节反射 6.存在许多记录和研究眼动规律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 B )描记术,近年来更出现了许多精密的专用眼动仪。 A.通用眼动仪 B.眼电图 C.多导生理仪 D.EOG仪 7.对感受野施以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A )反应。 A.开 B.闭 C.诱导 D.聚合 8.对视觉信息特征的提取,存在两种功能柱理论,分别为特征提取功能柱理论和( D )功能柱理论。 A.颜色 B.眼优势 C.方位 D.空间频率 9.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和( C )等,它们的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 A.痛觉 B.本体觉 C.温度觉 D.运动觉 10.( D )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 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或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A.遗忘症 B.MBD C.巴金森氏症 D.失认症 11.( B )在他1938年发表的专著中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动物学习模式和学习规则。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布罗卡 D.维尔尼克 12.( D )是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和快速α条件反射形成中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脑结构。 A.大脑 B.间脑 C.中脑 D.小脑 13.1966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 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2.5倍。以后发现这种增强效应可持续数月。这种现象被称为( C )效应。 A.长时记忆 B.记忆干扰 C.长时程增强 D.长时程抑制 14.葡萄糖及其感受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胆囊收缩素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在摄食行为的调 节中均有一定的作用,这些物质是随( D )运行的,作用距离远,发挥生理效应的环节多,所需时间较长。 A.神经系统 B.反馈回路 C.上行激活系统 D.血液 15.下丘脑分泌的与性行为有关的激素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的正中隆起、( B )、弓状核、视上核和旁室核。 A.视交叉 B.视前区 C.外侧膝状体 D.内侧膝状体 16.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更换一个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的交替周期,( A )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加。 A.异相 B.慢波一期 C.慢波二期 D.慢波三期 17.由不良的个性特点、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暗示作用和赔偿心态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遗忘症称之为( D )遗忘症。 A.顺行性 B.逆行性 C.柯萨可夫 D.心因性 18.当电刺激大脑的某些区域时,动物会出现追求刺激的强烈欲望,这些区域称为( B ) A.惩罚中枢 B.奖励中枢 C.饥中枢 D.饱中枢 19.脊髓运动神经元发挥最后共同公路的功能时,存在着许多生理现象:聚合、分散、闭锁、( A )和分数化。 A.易化 B.耽搁 C.开放 D.整合 20.( B )是防御和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它的不同区影响着不同类型的防御和攻击行为。 A.丘脑 B.下丘脑 C.中脑 D.大脑皮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 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2.中脑、( 桥脑)和( 延脑)统称为脑干。 3.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亢,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4.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 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5.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色素上皮层),内层是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 6.音强的神经编码较为复杂,可分为(级量)反应编码、调频式编码和(细胞)分工编码。

生理心理学2001-2011年(浙江)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理心理学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 1.1874年,( B )发现了“语言感觉区”。 A.布罗卡 B.维尔尼克 C.拉施里 D.巴甫洛夫 2.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 A ) A.新皮层 B.灰质 C.髓质 D.中央皮层 3.脑的电现象可分为自发电活动和( B )电活动两大类。 A.引导 B.诱发 C.叠加 D.其他 4.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因膜内外带电离子浓度差造成膜内外大 约负70至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 D )电位。 A.动作 B.去极化 C.反极化 D.静息 5.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这称为( A ) A.辐合 B.分散 C.共轭运动 D.调节反射 6.存在许多记录和研究眼动规律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 B )描记术,近年来更出现了许多精密的专用眼动仪。 A.通用眼动仪 B.眼电图 C.多导生理仪 D.EOG仪 7.对感受野施以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A )反应。 A.开 B.闭 C.诱导 D.聚合 8.对视觉信息特征的提取,存在两种功能柱理论,分别为特征提取功能柱理论和( D )功能柱理论。 A.颜色 B.眼优势 C.方位 D.空间频率 9.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和( C )等,它们的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 A.痛觉 B.本体觉 C.温度觉 D.运动觉 10.( D )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 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或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A.遗忘症 B.MBD C.巴金森氏症 D.失认症 11.( B )在他1938年发表的专著中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动物学习模式和学习规则。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布罗卡 D.维尔尼克 12.( D )是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和快速α条件反射形成中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脑结构。 A.大脑 B.间脑 C.中脑 D.小脑 13.1966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 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2.5

生理心理学复习大纲详解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 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向)是什么? 答: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都有哪些?用于人群的研究都有哪些? 答:①脑立体定位技术:找到要损毁或研究的脑内部位。用于:脑内刺激,脑内核团给药,脑内电信号记录,脑内物质(神经递质)的测定等。 ②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等。 ③刺激法:电刺激法(如恒流刺激),化学刺激法(神经递质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④电记录法:自发电活动(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和诱发电位;胞内电位,胞外电位。 ⑤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神经递质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荧光检测, 紫外检测),推-挽灌流,脑内微透析术;mRNA的检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等。分子遗传学技术:行为遗传学,反向遗传学,用相关基因敲除的动物研究整体动物的行为。基因芯片(不同行为的动物某个脑区基因表达的差异)。 ⑥行为学的方法:(1)基本行为:摄食,饮水行为(进食,饮水的时间和数量,内分 泌变化等);防御行为的行为模式:常常采用跳跃行为,跳跃次数和高度;性行为:如爬背行为,雌性动物的脊柱前凸等;睡眠行为:睡眠时间长短和眼动情况以及生化物质变化情况。(2)经典条件反射。(3)操作式条件反射。(4)特殊行为。 ⑦形态学的方法:荧光显微镜,行为异常伴随的脑部结构形态的异常,树突棘的稠密。 ⑧脑成像技术:CT, PET, fMRI。 其中,刺激法、电记录法、行为学方法和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人群的研究。 3. 大脑分为哪些部分?大脑皮层分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①大脑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②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③颞叶:听觉功能,和记忆有关。枕叶:视觉功能。顶叶:躯体感觉功能。额叶:躯 体的运动功能。前额叶皮层和颞叶、顶叶、枕叶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4. 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①边缘系统: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 ②功能: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控功能。情感、情绪的调节中枢。 5. 上行网状激活(激动)系统的功能? 答: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包括向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传入,自脑干网状结构向间脑的上行投射,以及从间脑向大脑皮质的广泛投射。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携带的上行冲动是“非特异

生理心理学自考期末考试笔记.

第一章导论一、神经解剖学知识 A.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神 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B 脑研究的6 个理论体系: 自然哲学理论、机能定位理论、经典神经生理学理论、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脑化学通路学说、神经科学理论。1. 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 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2. 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3. 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 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称之为植物神经(自主神经)。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4. 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5. 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新皮层(占大脑皮层90%)。6. 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 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 7. 前额叶皮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 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8. 边缘叶: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 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

《生理心理学》考试试题

《生理心理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前六题每题3分,共20分) 1. 失语症(aphasia) 2. 假雌雄同体 3.运动单位: 4.注意: 5.联想式学习: 6.功能侧向化: 7.性变态:(2分)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突触传递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延搁 B 突触加速 C 时间性总和 D 空间性总和 2.关于突触传递空间性总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以产生动作电位 B 可以产生超极化 C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阈电位的高低有关 D 结果不会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下列不属于亲代谢型受体的特点是 A 作用特点:迅速,短暂 B 调节代谢,影响蛋白合成等 C 信号转导需要通过第二信使 D 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4.多巴胺合成的限速酶是 A 酪氨酸羟化酶 B 多巴脱羧酶 C DAβ-羟化酶 D 苯乙醇胺氮位甲基移位酶 5. 中枢兴奋剂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功能的影响不包括 A 减少多巴胺再摄取 B 促进多巴胺递质合成 C 激动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 D 增加突触间隙多巴胺的浓度 6.下列属于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是 A 催乳素

C 生长激素 D 黄体生成素 7.长骨骨骺闭合以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 A 柯兴氏综合征 B 肢端肥大征 C 巨人征 D 席汉氏综合征 8、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为 A 周边部 B 正中央部 C 黄斑区 D 视乳头 9、视网膜主要的细胞排列由外向内依次为 A 色素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 B 感光细胞层-色素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 C 感光细胞层-色素细胞层-双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 D 双极细胞层-色素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感光细胞层10.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是 A 视黄醛 B 视蛋白 C 维生素A D 视紫红质 11.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 A 同心圆式结构 B 平行带状结构 C 椭圆形结构 D 三角形结构 12.听觉的感音换能的装置位于 A 鼓膜 B 前庭 C 耳蜗 D 半规管 13.声音知觉过程中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节奏 14、关于疼痛的生理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伤害刺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体验 B 伴有情绪反应、植物神经反应 C 导致组织损伤,对机体产生负面影响,不属于保护性反应 D 具有信息交往的意义 15、下列不属于脊髓牵张反射的是

生理心理学-(李新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 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揭示 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一,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 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这门学科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第二,人类的科学事业正在面临着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智力的产生四大问题的挑战。这四大问题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智力是如何由物质产生的,正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智力的产生,生理心理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第四,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第五,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 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 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改变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 ●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基因控制化学物质的合成。 ●脑成像技术:定义:通过成像技术记录脑活动的部位和功能变化。分为结构成像 和功能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波谱、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CT、PET。 第二章注意 注意的神经网络: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 网状结构上行系统: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蓝斑内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活动能够提高动物的警觉水平——注意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蓝斑—皮层NE耗竭能够导致注意功能的障碍。2)上行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中脑边缘DA系统激活行为反应,获得强化物。中脑纹状体DA竭耗会导致反应的正常加速效应被取消,在反应准备过程中的作用。3)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是影响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乙酰胆碱拮抗剂能够降低代表皮层唤醒的脑电活动,而其激动剂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

自考生理心理学试题

2006年4月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属于纹状体的脑结构是 A.尾状核与杏仁核B.尾状核与豆状核C.杏仁核与豆状核D.豆状核与屏状核 2. 代表大脑兴奋过程的脑电波是 A.δB.αC.βD.θ 3. 神经元的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A.频率加快,幅值不变B.频率加快,幅值增高 C.频率加快,幅值降低D.频率不变,幅值增高 4. 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极化B.去极化C.反极化D.复极化 5. 级量反应的电生理现象是 A.纤维上的动作电位B.神经元的单位发放C.突触后电位D.峰形电位 6. 作为颜色视觉光生物化学基础的细胞是 A.视杆细胞B.水平细胞C.神经节细胞D.视椎细胞 7. 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运动感知有关的视觉皮层区是 A.枕叶V4区B.枕叶V3区C.枕叶V2区D.枕叶V1区 8. 视网膜中央凹处的 A.感觉单位较大,视敏度高B.感觉单位较大,视敏度差 C.感觉单位较小,视敏度高D.感觉单位较小,视敏度差 9. 音强的物理声学基础是 A.频率B.振幅C.频谱D.相位 10. 内侧膝状体是z6 A.嗅觉通路的皮层下中枢B.体觉通路的皮层下中枢 C.视觉通路的皮层下中枢D.听觉通路的皮层下中枢 11. 与味觉有关的脑结构是z7 A.前梨状区B.前岛叶C.上丘脑D.杏仁核 12. 巴甫洛夫认为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应本质是脑内发生了 A.内抑制B.外抑制C.分化抑制D.条件抑制 13. 躯体深感觉的传导通路是??????????? A.内侧丘系B.脊髓丘系C.三叉丘系D.外侧丘系 14. 具有联想式学习特点,也具有非联想式学习特点的学习模式是 A.味—厌恶式学习B.印记式学习C.情绪性学习D.认知学习 15. 复杂时间空间综合学习的脑中枢位于?????????p131 A.前额叶B.颞顶枕联络区C.海马D.下颞叶 16. 远离枕叶部分的颞下回(前部)与 A.运动物体认知学习有关B.颜色物体认知学习有关 C.二维平面认知学习有关D.三维物体认知学习有关 17. 海马损伤表现出的记忆障碍是 A.瞬时性遗忘B.反应性遗忘C.逆行性遗忘D.顺行性遗忘 18. 近年来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是 A.雌性性行为中枢B.雄性性行为中枢C.饥饿中枢D.饱食中枢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完整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