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微课程

高中物理微课程

高中物理微课程
高中物理微课程

高中物理微课程

本课程高一二三通用,区别是所选例题和练习题的难度不同

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第一讲:所有公式和推论的推导和应用

第二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和图像专题

第三讲:追及相遇和多过程问题

专题二:相互作用

第一讲:三种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和求未知力的题型

第二讲:动态平衡的五种解题方法

第三讲:整体与隔离法、求极值的三种方法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的常见模型

第二讲:瞬时加速度的求法、整体与隔离法和临界极值问题

第三讲:多过程传送带模型、图形问题、牛顿第三定律和超重失重问题

专题四:曲线运动

第一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关联速度和小船过河问题)

第二讲:平抛物体的运动(与斜面有关的平抛、平抛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第三讲:圆周运动(匀速圆周、竖直面内的圆周、临界极值问题)

专题五: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讲:开普勒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其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第二讲: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绕同一中心天体运动的小天体模型的两个推论

第三讲:三个宇宙速度、卫星变轨问题、双星多星系统问题。

专题六: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一讲:功和功率(变力做功问题、机车启动问题)

第二讲:动能定理(定理的推导、多过程问题、多物体的系统问题)

第三讲: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总结)

专题七:电场

第一讲:电场的基本性质(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矢量性、场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物理量的判断)

第二讲:等势面的应用、电容器相关题型、两种图像题的解法

第三讲: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两种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类平抛运动)

第四讲:电场与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相结合的综合题型讲解与总结

专题八:恒定电流

第一讲:电流的定义式、串并联特点总结、电动机三个功率的求解、电源的三个功率以及效率的求解

第二讲: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含容电路、两种伏安特性曲线题型

专题九:磁场

第一讲:磁场的基本性质(常见磁场磁感线分布、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第二讲: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题型分单磁场、连续场、临界极值问题)

第三讲:速度选择器、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电磁流量计、等离子发电机、磁强计、霍尔效应

专题十:电磁感应

第一讲: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楞次定律的应用

第二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三种形式以及应用

第三讲:电磁感应与动力学、能量相结合的综合题

专题十一:交变电流

第一讲:正余弦交流电的四个值(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

第二讲:变压器工作原理、远距离输电

专题十二:力学实验

第一讲: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二讲: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专题十三:电学实验

第一讲: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包括测未知电阻、测电表内阻几种设计型实验)

第二讲:实验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包括三种方法和实验误差分析)

第三讲:实验三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四多用表的使用

专题十四:选修3-3

第一讲: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固体、液体与气体

第二讲: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专题十五:选修3-4

第一讲: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第二讲:光学

专题十六:选修3-5

第一讲:动量守恒定律

第二讲:原子物理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安庆二中东校区吴亚林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微课,它以短小、精悍、便于保存、利于传播等优越条件深得许多教师的喜爱。如何利用好微课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微课高中物理 我国率先提出“微课”这个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这是国内研究者对微课程这一术语的新解读,使其更加的本土化,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也满足了移动学习的需求。“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一、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容量小,知识点集中。 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更愿意接受形象易懂的知识,而微课时一般为5~8分钟,正好符合了高中生物理学习的规律。从微课内容大小上来说,它的资源容量相对较小,老师可以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班班通设备、电脑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微课具有鲜明的针对性,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精炼。 (2)、资源构成“情景化”。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虽只选取教学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但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以教学视频为主线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课后反思、学生反馈等,教学视频中有导入、重点、难点、作业等,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体现与传统教学在教学环节上的统一性。(3)、微评审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需要授课老师上一节公开课,才能去评价这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这种方式花费的人力、物力较大,而效果却不明显。但是,微课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些烦恼。通过微课视频的观看,评审的老师、专家就可以很快从微课中看出这个教师的设计理念、教学技能,因而效率更高。不仅如此,微课还可以在网络上传播,让更

物理微课教学设计

弹力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所有物体都能发生形变,都能产生弹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 2、难点:压力、支持力、拉力等都是弹力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 【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 白板、橡皮泥、弹簧、激光笔、镜子、木条、砝码、测力计 【课时安排】 1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演示:压缩橡皮泥、拉伸弹簧。 二、新课教学 (一)形变 问题1:橡皮泥和弹簧,它们发生了什么改变? ——形状或体积发生了改变。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问题2:橡皮泥和弹簧,它们的形变有什么不同? ——橡皮泥不能恢复原状,而弹簧可以。结论:形变后撤去力的作用时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二)弹力 学生实验:用测力计拉伸弹簧 问题1:在拉伸弹簧时,测力计出现了示数?说明什么? ——说明弹簧对测力计有力的作用。 问题2:旁边的同学感受到弹簧产生的力了吗?为什么? ——不接触弹簧就不会受到弹簧的力。 结论: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形变。 (三)常见的弹力 演示:木条载重 木条上放置重物时,木条受到压力而发生弹性形变,对物体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弹力,这个支撑住物体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问题1:木条比较软,形变非常明显,那如果在木桌面上放置一个物体,桌面是否发生了形变呢? 演示: 结论:有些形变非常微小,用肉眼无法看清,但这些形变我们可以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来判断。实验证明,我们身边的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有大有小。 桌面与物体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这满足了弹力产生的条件,所以桌面会对物体有一个弹力,这个就是桌面的支持力。我们生活中的压力、支持力、拉力,其实都是弹力。 【课堂小结】

谈谈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看法

谈谈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看法 发表时间:2018-12-04T16:32:08.56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58期作者:杨陆华[导读] 微课运用了建构主义的方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课件、设计、课例等教学资源,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活动。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实验中学517300 摘要:微课运用了建构主义的方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课件、设计、课例等教学资源,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活动。它优化了教与学的方法,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本质是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微课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微课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环境中。我认为微课是指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对听课者上课,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的核心是组建相关教学视频,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一、微课的制作 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微课是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的。微课的制作工具也是比较多的,大多数老师比较喜欢以“录制”的方式完成微课制作,但深加工也是优质微课制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常见的微课制作工具有“屏幕录像专家”“录屏软件-Screencast-O-Matic-v1.2”“白板工具-SmoothDraw-3.2.11”“喀秋莎”“Office办公软件2010”等。 二、高中物理微课教学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不宜超过10分钟。在高中物理微课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习规律设置微课时间。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适合教师在教学中的需要;微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展现物理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的同时,正确反映教学主题与教学活动,和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相比,微课的内容更加简单。 3.资源容量较小。从资源容量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 4.资源使用“情景化”。高中物理微课的教学内容指向明确、主题突出、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以学案、教案、课堂多媒体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学生意见为教学资源,师生通过具体的、真实的、典型的教学情境,不断迁移、模仿、提高隐形知识、默会知识等思维方式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老师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三、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高中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通过实验来完成的。针对一些实验,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比如:教师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这样既能节约课上时间,又能让学生反复观察、研究,不受时空的限制,印象深刻。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则可以把前期的准备过程录制成教学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实际动手操作的科学素养。 2.微课在高中物理常规教学中的应用。在常规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满足微课要求。在高中物理微课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成果,必须做好物理微课整体规划工作,根据新课程具体要求,正确使用教材。 针对微课时间短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堂的不同时间段播放,从而起到不同效果。课前:一开始就播放一个微课,让学生提前了解,起到预习的作用,比看课本效果好。课中: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课上了20分钟左右,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这时播放一个微课,马上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效果比较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把一节课的知识点化整为零,这样学生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更加有信心,最终完成大目标。课堂中还可以利用微课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形式新颖,效果显著。 3.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物理课本中有很多内容是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的。对于一些复杂的内容,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难点录制成微课,用于课前预习。这样上课学生就会有备而来,教师也可根据评价反馈掌握学生的水平和学习效果,讲起课来就更能有的放矢。课后学生也可以反复观看,查缺补漏,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自己学习巩固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可以找出当堂的微课看看,再现当时的课堂效果。这也充分体现了微课的解惑功能,突出解决一个问题、一个知识点,针对性强,使用方便,娱乐性较强,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形式。在自主自习课上,学生可以提前观看下一节的微课,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提前学习。 总之,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创造更加和谐、高效的课堂,是当今物理课堂教学的目标,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微课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与经验,才能满足教研工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远程研修。 [2]王明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探索[J].考试周刊,2012,(80):149。

经典高中物理实验微课(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微课(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实验目的 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培养应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 三、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铅笔. 四、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的方向.

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 五、数据处理 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4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六、注意事项 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读数相同. 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之间为宜. 4.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 5.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6.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七、误差分析 1.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 2.读数误差和作图误差. 3.两分力F1、F2间的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ΔF也越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