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雪芬:拨动学生心弦,发酵写作情感

雪芬:拨动学生心弦,发酵写作情感

拨动学生心弦,发酵写作情感

摘要:

学生写作文往往犹如赶鸭子上架,学生为“作文”而作文,为完成作业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写起作文来味同嚼辣。学生写作文如何才能进入“愤悱”的状态,使写作文不再是“苦役”,而是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一种愉悦的精神体验?从而写出鲜活灵动的文字来呢?本文通过“写作前准备,酝酿写作情感”和“指导时激情,引发写作冲动”两个维度展开阐述。

学生写作文往往犹如赶鸭子上架,学生为“作文”而作文,为完成作业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写起作文来味同嚼蜡。这种状态下写出来的作文如白开水,无色无味,不但让身为教师的我们头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畏惧写作文,讨厌写作文,作文水平进步维艰。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此被动状态下的作文,读再多的书也不可能笔尖“泉涌”,笔下有神。“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悱”状态就是思考和情绪的聚集,欲发的状态。只有进入这种状态,才能让思绪如泉涌。那么,如何能进入这种状态,使写作文不再是“苦役”,而是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一种愉悦的精神体验?从而写出鲜活灵动的文字来呢?

写作前准备,酝酿写作情感

没有写作前的准备,没有情感的酝酿,写作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写作的灵感,往往因为某个情境或事物的触动,激活了情感库中的某个情感“反应堆”,从而让思绪翻飞,情绪跌宕,从而话到嘴边,有感而发。所以,写作前的情绪准备是作文情感源泉的基础。作文前准备,包括两个阶段:

一、积累生活感悟,积淀写作情感

写作时的情感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来自于平时的情感体验。我们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做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学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

简单的日记,其实已经足以累聚心中的情感。能够让学生自己自主记录,定期在全班分享。能够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甚至一个细节带给自己的感触。通过这种长期的积累和分享,学生们的情感会越来越细腻,越来越丰富。累积的写作情感就越来越丰厚。写作文时就有充足的“积淀”了。

二、写作前探究实践,为情感体验准备

写作的内容丰富而广泛,虽然平时有了情感的“积淀”,但对于具体的作文内容要深入去了解和探究,在探究中才能获得情感体验。

针对具体的写作内容,能够通过以下途径去实现了解和探究:

1、亲自实践:观察实践

通过亲自实践才能够在深入活动中获得最鲜活,最真切,最独特的的情感体验,在作文中才能“一触即发”,才能通过积聚的情感勾出记忆库中的语汇,形成源源不绝的表达。

例如,我们的学生通过养小动物,观察小动物的外形,体会到小动物的可爱。那么在写作文时,学生的心中洋溢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下笔时就自然有话可说,而写出来的小动物也自然鲜活可爱。

2、间接了解:阅读调查采访倾听与观看

有时候我们的学生没有机会亲自实践,或是有些要求写心得、见闻、报告等的作文。那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广泛地阅读相关的文字;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调查访问;引导学生认真地倾听、观看。在这样的间接了解中,还要做好记录,勤写心得,进而形成感悟与观点。只有通过这样深入地了解中,学生们才有深切的体会,形成感悟和思考,才能在形成的情绪体验中有感而发。

例如,学生要通过采访、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才能自不过然地形成自己的表达,而不是机械地摘抄。

指导时激情,引发写作冲动

写作前,做好了基本的准备,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但即便如此,学生在写作文时并不一定就能“文思泉涌”,我们还需要在上课时激起学生聚集的情感反应,也就是促使“某个事物或情境触动”成为现实。所以,我们要在习作指导时引导生对写作的对象、写作的情境、写作的语言产生表达的欲望。

一、真情感染,激动真挚童心

只有真挚的情感能真正感染人,让人产喜爱或共鸣。在这种喜爱或共鸣的情绪中,学生思维活跃,语言流畅而丰富,文字也会伴着激情的状态流入笔端。

1、激发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兴趣

学生喜爱的事物,有很多。从写作对象来看,如动物、卡通形象、童话形象、真实人物中的有趣现象;学生喜欢的各类游戏、活动。从作文类型来看,如美妙神秘的童话,夸张神奇的神话,对XX说的心理话,让人发笑的寓言,科幻……

学生们写作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对写作对象的喜爱。有一位老师在一次口语交际公开课上的就是《我喜欢的卡通形象》,因为学生对卡通形象的热爱,所以讨论积极热烈,交际时回声绘色,绝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当然,不论是哪种写作对象或作文类型都不可能令所有的学生都喜爱,那么,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对某一题材或某一对象的喜爱之情,这样才能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热情:

例如,我在教学生们写童话故事的时候,先引导学生读童话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最喜爱的童话故事,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共同感受童话的魅力,学生们对童话产生了兴趣,才教导写作的方法。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有滋有味”中编写童话。又如,我在教学生写科技想象作文《未来的……》时,通过简单的导语和画面介绍,引导学生感受未来的科技将会非常先进,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谈对未来哪种事物最感兴趣,并说出这种事物先进在哪里。在学生说得兴趣十足,情绪高昂时,老师引导:你们设想的事物真先进,那我们就把它们的先进写出来吧。那怎么才能把它的先进写出来呢?这这时,学生就自然的进入自主思考的状态,产生了学习期待和写作的情绪动机。

2、引领学生感受人间真、善、美

学生是社会的人,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在长期的社会主流观点与多维度的教育中,学生具有对真、善、美的共鸣之情。所以,引导学生体会人间的真挚情感,如父母关爱、手足真情、真挚情谊……激发学生对优秀品质的赞赏,能调动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感动,从而产生表达的需要。

如,本人在上习作指导课——《父母对自己的爱》时,就引导学生在作文前期准备的基础上,交流父母对自己的爱令自己感动的事,并实行交流评价。在学生为父母的爱所深深感动时,激发学生把自己的感动表达出来,传达给别人。这时才指导学生写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感动写出来,才能表现出父母的爱。

3、点燃学生个人情感“反应堆”

学生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写作前的情感积淀中形成了丰富的个人情感,如自信、快乐、激动、难过、后悔、愧疚……而这些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写作的需要。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激起学生这些个人情感“反应堆”,那么学生的情绪被调动,思维活跃,文字也会随之涌出。

如人教版小语教科书第七个园地要求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这次习作教学我不是让学生自由在家完成习作。而是在课堂上实行指导。我在让学生自己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什么样的内容是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是印象深刻的事情,有的学生说是最喜欢的动物,有的学生说是最感动的人和事,还有的学生说是最美丽的地方……而这所有的“最”不正是学生情感的聚焦点吗?于是,我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记忆库搜索:我最想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想写的原因,其实是再一次把学生的情感具像,调动起学生记忆中“库存”的情感因子。所以,学生在后面的写作中就不再是生硬地凑数,而是情感流到笔端时文字的自然流淌。

又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本领”这个主题作文时,本人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有哪些值得自己骄傲的本领。学生在说这些本领的时候充满了自豪。我接下来导入这次写作

的内容就是写自己的本领。学生在这种充满自豪感中进入了写作的情境。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交流:在这些让我们自豪的本领中,我们一定有过很多回忆,这些回忆或许是快乐的,或许是自豪的,或许是辛酸的,或许是刻骨铭心的……那你们在学这些本本领的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是怎么学会的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持续地引导学生抓住自己的感觉。

二、榜样引领,激发表达愿望

好文章不但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有范文示范的作用,使学生知道怎样写。范文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用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产生跃跃欲试的下水”欲望。

1、教师“现身说文”

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不辞辛苦地“现身说文”。教师下水文,目的有二: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真实的交流情境,使学生也在老师的感染中进入自己的生活情境,表达自己的感受。二是通过老师精彩的“说文”,能够引导学生感受精彩或动人的时刻,以使学生也产生“下水”的欲望。在教学生写自己的家乡时,我就现身介绍说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也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教学生写活动类的作文时,我就现身描述“XX打篮球的精彩镜头”;在教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时,我又写了一篇《父爱》,并动情描述当时的情景;在教学生写《假如我会变》时,我又亲自讲述了一篇自编的神奇故事……学生在听到老师的“说文”时,常常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中,除了有赞赏和钦佩,还会有跃跃欲试的情绪。

2、感受精彩学生作文

在些写作教学中,我也常常会出示学生范文。如果说老师的“说文“怎么说都让学生感觉”高不可攀,那么同龄人的作文却能让学生感觉接近。

我在出示学生范文时,引导学生共同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找出优点,或令你感动的地方,令你觉得很有趣的地方,在引导学生对范文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才让学生学习“怎样写”。

3、读课外好文章

课外的好文章,也是能够应用的范文。方法同学生范文是一样的。

三、情境创设,诱发写作动因

关于情境,这涉及到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作文教学不是要学生为作文而作文;应该引导学生为生活而作文,为生命需要而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注重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老一辈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要写出“合乎情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话”。

只有在情境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自己作为自我个体的人的需要,从而产生各

种情绪,并产生表达的欲望。

1、模拟现实情境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能够模拟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现实的情境,在情境中作为一个主人翁,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需要。如,能够引导学生写:“假如我是……”为主题的作文;能够在写作教学中实行模拟实验,而后指导写作;也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实行主人翁角色的转换,并实行局部的想象,如,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想象。

2、走进现实生活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如游览、游戏、实验、观察……在身临其境中,不但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更重要的是,在活动后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抓住感情的“沸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心情。

如,在组织学生游戏后,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喜欢这个游戏吗?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刚才的心情。学生说了“高兴”、“激动”、|“有趣”等等,我就顺势引导:那就把我们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吧。在春游活动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春游中的哪些活动项目。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活动项目写具体。

3、虚拟有趣情境

虚拟有趣的情境,能够让学生进入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乐无穷中进入写作状态。例如,课文的续写和补白。

课文《小木偶的故事》是个有趣的故事,教学课文后,能够虚拟一个情境:只会笑的小木偶身上还可能发生什么事?学生因为受这个有趣的故事感染而情趣盎然地进入想象和写作的思维状态。

总来说之,只有引导学生累聚情感,并在教学中拨动学生情感的弦,才不至于使学生作文成为“苦役”;才能使学生产生写作的热情和冲动,从而笔尖流淌,笔下生花,写出有血有肉的灵动鲜活的文字。

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2、《新课程与文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

3、《文学理论基础教程》郭正元中山大学出版社

4、《语感论》王尚文上海教育出版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