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校本课程开发走多元化之路的思考

让校本课程开发走多元化之路的思考

让校本课程开发走多元化之路的思考
让校本课程开发走多元化之路的思考

让校本课程开发走多元化之路的思考

常州市西横街小学邱玲

一、概念界定

1、校本课程是指某一类学校或是某一级学校的个别、部分或是全体老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多元化意在指的是研究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的多元化。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我国的课程政策正从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由此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给了学校更多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充分体现了课程管理的开放性和民主化。

校本课程开发给学校特色的形成提供了现实背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的立足点就是承认各类学校的具体差异,满足学校和社区的特殊需要。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社区环境,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挖掘其潜在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开发出具有社区或学校特色的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

**古诗词课程开发——西横街小学和市二中一墙之隔,市二中浓厚的儒文化深深地影响了西横街小学。今年上半年,市二中离休老教师还村先生,带着他对传统文化不懈的追求与热爱,将自己对古诗词文化的研究成果带到了西横街小学。在他的感召下,学校组织了几次古诗词讲座。我们感觉到,还村老师是在借古诗词,传播传统文化。我们觉得,可将它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生长点。但这仅仅是课程的一个资源,要将它建设成为一门课程的话,有待于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文课程的环境,有待于全体教师古诗词文化的不懈追求。

**国防教育课程开发——“越是和平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国防是全民的国防,而学校国防教育则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现在的青少年,既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建设者,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保卫者,他们的国防观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国防建设的成果、国家的尊严和安全,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目的是增强受训学生的国防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西横街小学比邻的常州武警支

队,大部分的随军子女都在我校就读,孩子们对军人的天性向往让其成为我们极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平安交通教育课程开发——交通安全教育是解决交通事故的根本途径。只有有了很好的交通安全知识和自我防卫意识,才能确保交通的安全,孩子也是交通安全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和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群体。加之我校地处城区,周围人多、车多、路口多、交通安全一直困饶着学校和家长。为此,我们利用钟楼交巡警大队、中北岗中队的资源,重新重力打造我们西横街小学原有的小交警队伍。让学生通过对交警、马路协管员和交通安全知识的比较全面的深入认识和体验,成长为可爱的“交通小卫士”。为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遵规守纪的思想注入良好的基础。

三、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发现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愿望,促进学生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前提下打下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3.探索能够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理念,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4.建设一套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及其校本教材,逐步拓展学科教学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开拓儿童的视野,指导儿童的生活,倡导乡土文化,形成学校特色。

5.建设一支既能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又能参与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培养复合型的全科教师。

实施过程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管理规划化、指导层次化、构建特色化、开发多样化、实施综合化、途径多元化和类型模式化,

四、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内容。

1、建构本校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和本省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对本校课程作出具体安排。我校的校本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更多的涉及学生的社会生活领域,其呈现形式主要为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综合课程三种。其中学科类课程主要是指一~六年级的古诗词;活动类课程主要是指四年级的“文明交通”和五年级的“国防教育”;综合类课程指的是三年级的“无土果蔬栽培”。

这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不能局限在单个学科内进行,应该要注重多门学科的合并与重组,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拓宽学生对自然界的了解、对国

家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等方面的视野,让学生明确做一个公民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

2、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内容的研究目标

校本课程基于本地、本校的实际而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目标和意图应更明确一些。所以根据开设的校本课程,每一门具体的课程研究目标都由专任教师制定,校长室把关。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与评价。

(一)实施方式:

1、地方资源转化。地方资源包括:地方科普基地、社区单位、地方景观、地方文化等资

源。我校可以通过有计划性的与常州市武警支队、常州市蔬菜研究所开展共建活动和积极参与荷花池、大观路街道、社区活动,形成一些德育基地、科普基地、共建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体验教育、实践教育、探究活动,为校本课程的开放创造有利的条件。

2、校内课程资源转化。校内课程资源包括:实验室、图书室、各种专用室、电教设备、

体育场所、教师等。校内课程资源对开发校本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具有经常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尤其是教师资源,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我们的古诗词课程的开发正是充分发挥有志教师的智慧潜能,利用好教师的经验、特长、兴趣、爱好是作为开发这门校本课程的重要途径。

3、把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转化。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是特色校的象征,是长期办学取

得的成果。西横街小学的交通小卫士已经有了多年的优良传统,由此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独具特色。

4、课时整合: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在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对课时作如下调整:一~六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的古诗词校本课程;三~五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教材编写

负责开发校本课程的老师须要编写操作性强的课程设计方案以及相应的教材。由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初步审核后逐渐实施。实施的方式:边实验、边研究、边反思、边修改。(二)实施评价

本校课程的评价是指对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学生参与课程、教师实施课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

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2)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应占多大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3)对学生的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考虑一是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采用以绝对标准为主,绝对、相对标准和个体标准相结合的多元化结构;二是评价过程动态化,突出形成性评价,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进行全程的动态评价;三是灵活使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尤其要注重质性评价。四是注意评价主体互动化。

六、校本课程研究原则、方法和策略。

1、开发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好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

(2)普遍性和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课程的研究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研究本校教育的个性色彩和学生群体的特点,努力创建学校的名牌特色课程。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学校课程的实验,把握课程理论发展方向,大胆实践,重视实践的理论升华,使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不断丰富。

2、本课题将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课程开设的需要,调查教师的专业情况。

文献研究法:主要研究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和学科改革的理论和经验。

行动研究法:主要是进行课时整合,采用长短课时制,教材整合,增删有关内容等。

3、实验策略

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

七、校本课程研究的保证措施。

1、队伍培训保障。

对试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着重组织他们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及课改要求,学习教育科研方法,促进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提高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实施活动的能力。

2、组织管理保障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和社区相关人士等构成,同时聘请市、区教研室课程专家参与,负责审定校本课程开发方向;

(2) 课题实验组是校本课程的实施机构,负责制定学校学年、学期课程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

(3)教导处是校本课程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具体执行、督导、评估学校课程执行情况;

(4)学科教研组、年级教研组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协助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业务工作。

3、制度管理保障。

学校合力支配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在时间安排、人员调配及课程设置、激励等方面予以充分保证。实行课程组长责任制,建立常规工作制度,加强资料管理,确保研究任务落实到位。

4、争取专家指导。

争取市、区教研室、华东师大专家、教授参与研究活动,对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5、设备与经费保障

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学校要加强图书馆、专用教室、多功能艺术厅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器具,要设立课程管理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培训、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

按照科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我们还需要在多方面做大量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师资培训这个核心工作。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遵照科学规律规范操作,才能使之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摘要: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突出的学校特色决定着学校战略以及相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决定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速度,影响着校内各种资源的开发与组合,塑造着学校的品牌价值。可以说,没有特色的学校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追求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十特长”的学生的办学目标,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和“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把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积极实践,大胆探索,通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 关键词: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正文:众所周知,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实践证明,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不在于建立各种特色形式本身,而在于特色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效能,在于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即真正使学校特色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无数优秀学校的发展史表明:突出的学校特色决定着学校战略及相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决定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速度,影响着校内各种资源的开发与组合,塑造着学校的品牌价值。可以说,没有特色的学校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追求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十特长”的学生的办学目标,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和“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把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积极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 一、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可选择性和丰富性上。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而特色校本课程则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体现了差异性教育的原则。作到了因材施教。同时,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而真正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为此,学校组织编写了艺术特色系列校本教材——简笔画校本教材(一年级),拓展学生的线条把握和简单的造型能力,为其它美术活动打下基础;手撕画校本教材(二年级),这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构图能力,更突出了对学生色彩搭配能力的培养;秫秸制作校本教材(三年级),结合辽北地域文化,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旨在锻炼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蛋皮画校本教材(四年级),艺术海洋中的一朵奇葩,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历练学生的耐力,创造自然之美,贴近学生生活;种子画校本教材(五年级),锻炼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对肌理的感受能力和平面造型能力,感受拼图造型的乐趣;硬笔书法校本教材(六年级)主要是对小学阶段写字教学的一个验收和强化,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涂上优雅的底色。通过以上系列艺术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使学校走上了“课程引领,特色立校”的办学之路。真正让特色教育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最终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 二、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锻炼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高了教

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

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校为基础(本位)开发课程,即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它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地区,学校及学生的差异性。 作为湖北省教科研50强学校的我校,近几年来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从2002年秋开始,充分利用本地各种课程资源,尤其是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大量有价值的校本课程,取得了大量的丰硕成果。 一、开发校课程资源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教材开发与管理》中要求: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

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2001年教育部制订了各基础学科新的课程标准。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都要求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利用好校本课程资源。 如:《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由此可见:语文课的教学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用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此可见,利用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数学,一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表达了方式的多样性,能从多角度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科学(3—6种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即: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课程可以在最大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2

天水市枣园巷小学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1,建立领导机构。成立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共同组成的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领导机构的职能是:(1)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开发;(2)负责对校本课程的审议;(3)负责确定学校课程开发内容,审议教师的课程纲要或活页材料;(4)负责协调学校课程开发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合理性、创新性。 2、培训师资 (1)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2)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知识。 3、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程序 (1)前期论证 既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市课程开发项目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2)确定题目,搜集资料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立首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

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的素质。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相继颁发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重要文件,这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和挑战。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其基础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而是从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换句话说,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在课程专家、家长、社会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包括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进行全新的开发)的过程,目标是促使学生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立足点是:学校的特色、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的个性。这个课题的提出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新课程改革中广泛

以校为本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那么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进行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研究课题的假设及理论依据 1、研究假设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为指导,以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新的理念及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数学校本课程,从而研究和解决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提升教学经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素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让校本课程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事物感兴趣。而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生动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育学依据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组合。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材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向的行动,使学生与教师心理更趋同步,相互沟通,产生共鸣,在师生双边愉悦的交流中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配合教师的教学是体

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个案分析报告

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个案分 析报告 一、主题与背景 (一)主题: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主要是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背景:1.开展创客教育的需要。所谓创客教育首先是“创客式教育”就是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掘自己,发现自己,发表自己。即认识到个人的潜力,学习新知识,发散新思维,会发明新产品,生发新创意等等。 2.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如今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解决我们目前全然不知的问题。前辈们的不断创新,今天的我们才会过上了今天的生活。作为我们,一定要以创新的思维,指导孩子们打赢这场争夺未来的只闻火药味不见硝烟的“战争”。 二、教材分析 1.《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是教师根

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编的,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生课堂学习热情较高涨。我们的教材主要分四个篇章--引导篇、思维训练片、制作篇、学习篇。共有11个课时,其中制作与科技活动占3个课时。把课堂教学训练和实验、小制作、参观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思维训练和动手操作之间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 2.教材编写条件受限。我校是农村中学,没有条件开设创客空间,也不能举行规模较大的科技活动节,所以我们的教材就紧紧围绕课堂,围绕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和教学,活动也是参观活动和小制作等活动,教材不精美。另外是教师的水平有限,只是编写的教材整体水平一般,并不能突出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学生分析 本课程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在小学接触的科技活动不多,没有基础。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很多学校没有开展科学课教学,或者开展的科技活动较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动手能力也不很好。 所以到七年级,我们主要是从引导开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 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实践意义。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研究报告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从课程资源理论与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1999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国确立了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而课程改革的现实也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实际就是在走向决策分享,而我国中小学课程长期采用集中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方式,使得学校按照自己的教育哲学与办学思想设计与开发符合本学校特点的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从教师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就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繁重的工作量,使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够。通过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大部分教师不再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等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在来源、范围、形式与采用方式上都得到了扩展与再认识,但仍然发现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解存在偏差,为数不少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主要就是指条件性课程资源或显性的课程资源,她们经常不自觉地把校本课程的资源等同于校本教材或教学用的材料。因而在开发中往往只关注这一类课程资源的开

发。且不太注意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经常就是一些知识与活动的机械拼凑。 3、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我校座落在胶南东部新城区,临近胶南市政府、新华书店、教师进修学校,濒临美丽的大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但我校2001年10月刚刚建校,一方面,社区群众对优质教育具有较高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家长素质等不能很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正就是发挥学校优势,促进学校发展的一剂良药。 4、从当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在课题前期论证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 ①教师课程资源意识与开发能力欠缺,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与运用能力。 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然倾向于结构单一化。注重国家与地方规定好的的课程资源,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③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开放意识缺乏研究,学校周围及社区的课程资源利用率低。 ④校内的硬件资源作用不能发挥最大限度,被闲置与浪费。 ⑤已开发的课程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利用。 ⑥课程资源开发没能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 (二)、研究目标 1、理论层面的目标:从校本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资源扩展与开发的角度,通过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进行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实施计划书

学校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开发及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学校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chang),学有所长(zhang)。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黄岛是一方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它不仅有灵秀的山水,丰饶的物产,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许多名胜古迹令人瞩目、许多名产令人神往、许多风流人物流传史册。因此,我们立足本地,让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名胜、名人、名产开始,通过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珍爱名人、关注名胜、保护和发展名产;关注家庭、社区、民族和人类的

野风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管理制度1.doc

野风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管理制度1 野风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2、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3、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 4、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5、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审议。讨论确定该门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方法进行探究,对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方法等进行调整。 6、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二、校本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1、每学期第一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

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导处。 2、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小结等。 (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三、校本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1、教导处负责学校校本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2、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教师应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4、教师在校本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评价。 5、成立校本课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6、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经验。 7、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 8、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汇报学习

浅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doc

浅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进一步指出,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由此可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非常重要。然而,新课程改革过去了15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没有完全走上规范化的道路。这里有认识问题,也有技术问题。本文试着围绕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谈点意见。 一、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有计划地开展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学校的所有培养目标都是通过课程去实现的。可以说,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建设什么样的课程;我们要让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应该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课程决定了我们的学生走什么路,去什么地方,用什么交通工具,一路上都有些什么风景,他们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因此,课程也叫作“路程”,或者叫“学程”。课程的质量决定了学校教育的质量。 但是,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校情、传统与特色,其教师和学生也有不同的特长与特点。于是,《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专门安排了一定的课时留给学校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为此,学校既要执行好国家课程,也要开发和建设丰富多样、可供学生选择、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校本课程。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学段,是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发展特长、释放潜能、启发思维、点燃梦想、涵养人格、

培养规则意识以及学会做价值判断的黄金时段,是为学生的人生奠基的阶段。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相对较小,学校可用的课时比较多,学校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学校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生命成长,都是非常必要的。当有人问到美国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渗透或实施哪些课程或课程资源”时,他说,学校课程应该丰富多样。学校课程或班级课程的开发,一是要坚持课程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服务,教师要教授对学生一生有用的技能;二是教师擅长什么,能够为学生提供什么帮助,就从什么入手开发课程。为此,雷夫在做好传统课程的基础上,拓展了艺术课程,增加了生活价值课程与生活技能课程。他还根据自己的课程理念,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开发并实施了阅读原著、写作训练、趣味数学、经典电影、参观旅行、“做中学习”、线绳艺术、棒球运动、理财体验、吉他练习、摇滚乐队、莎士比亚戏剧、行为养成等班级课程。 然而,在我们的很多学校里,许多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常常觉得开发课程是专家们的事情,校本课程的开发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不然,笔者探索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就能够帮助每一位小学教师实现开发校本课程的梦想。这个路径由六个环节构成:(1)我最擅长什么?能否以此来开发一门校本课程?首先确定方向,明确开发什么课程,即课程名称;(2)开设此校本课程要实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明确学生为什么要学,即课程目标要明确、具体;(3)整合、提供哪些教育素材和课程资源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确定要选择什么经验,明确学生要学什么,

怎样写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怎样写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文章来源 :https://www.doczj.com/doc/0e3926603.html, 1、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要反映出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整体规划思路,能够从学生自主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双重需要出发,体现地方性和个别性。 2、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有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真实的背景。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无不带有明显的地方性及新课程思想的印记。案例的叙述要能够反映出教育背景,说明课程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和前因后果,将具体的课程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之中。 其二,具体的行为。通过案例的描述,使人明白校本课程实施的复杂性,熟悉改革中的人和事,知道实践者的思考、行为和态度,从而才能有所感悟,受到启发。因此,案例的描述要具体详细,要把改革的目标设计、涉及的人和事等行为叙述清楚,不能只作概括性的说明。 其三,完整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复杂过程,问题的提出总是基于一定的指导思想,解决问题必然要经过科学决策、制定方案、实施控制、结果分析等步骤,最后还要进行总结和评价。因此,案例是对具体课程事件的完整描述,要让人们了解这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来 龙去脉。 其四,隐含的思想。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形成新的思想、产生新理念的过程。尽管案例描述的是实践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具体的甚至细小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等待 读者自己去解读,去品味,去分享。 3、“案例”一般由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开发工作流程(或大事记)、课程设计与实施、经验与问题反思等部分构成。“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着重叙述学校的课程资源及课程开发的相关条件,主要是事实描述,切忌“荣誉”堆积;“课程开发工作流程”主要叙述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的相关人物和事件,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也可以概括为几方面的主要做法;“课程设计与实施”是案例的主体部分,要写清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管理、评价等主要课程要素;“经验与问题反思”侧重谈收获与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从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角度来谈有关反馈意见。 4、案例以第三人称来描写,是一种具体故事性的叙述,不是经验总结,更不是学术论文。要忠实于事实,不要有太多的主观议论。要有较强的可读性。其意义在于从事实中透露课程开发意蕴,让读者体验到课程开发的技术,

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名称: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二、课题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其目标是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和先决条件。学校现代化建设是学校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原理对学校教育机制运行过程进行整体改革,以便实现有层次的设计和进行综合性改革的过程。其主要内涵为:学校现代化建设研究重视学校特色建设,即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发挥本校办学优势,创办学校教育特色;学校现代化建设重视学校科学发展,即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找学校改革的最佳方案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产生尽可能大的效果;学校教育整体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办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实验学校。 人的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就学校的发展而言,教师队伍素质化,课程体系校本化无疑是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两大抓手。而教师是所有教育因素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学校必须努力做到国家课程素质化、地方课程精品化、学校课程特色化。而构建学校校本化课程体系常以开发

校本课程为突破口。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作为开发的基础和主体。一方面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的具体特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特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管理权力的一种分割。使学校拥有了更为自由的自我开发和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其次,校本课程开发真实地体现了“人本”思想,强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国家课程因其基础性和统一性,难以顾及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又因其规定性,使这种课程对教师而言成为一种“接受性”课程,教师变成了简单的“传递”知识的“工具”。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尊重教师的开发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它也促使教师从“教学”定位向“教学—研究”角色转换,为教师潜力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能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第三,校本课程开发倡导民主原则。以此积聚各方意见和力量,形成开发合力与和谐气氛,激发开发潜力。第四,校本课程开发属“解决问题型”开发,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本质上要求不断地开拓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不断变化的情景,增强学校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 珠江路小学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学校的科技教育不能局限在科学类的国家课程和科学类课外活动的范围,它应该是一个以科学教育为核心的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学校将科技教育与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拓宽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信息技术下校本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三类课程形成了价值互补,共同构成了学校课程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足见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而从这个学期开始我校已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且全校教师都积极参加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应该构成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学习环境,为了能让学习者真正在其中体验,我校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教学内容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二、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了解Flash MX 教学目标: 1、总体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了解Flash的基本操作、舞台对象的创建、对象的编辑与调整、创建简单的动画、图层的操作与动画应用、调整声音文件、Actions编程环境、Flash的动作函数、动画的交互控制、对象的定义技术,以及Flash动画的优化及发布等。 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Flash动画的的基本概念,了解Flash动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掌握Flash动画的的基本工作原理。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1)《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2)本课程又作为《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案例一 2、具体教学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一、课程界定: 校本课程具有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的特性。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适应学校 和学生的特别需要为主旨,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依据,办出特色;它又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为依据,满足本校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未能得到满足的种种合理需要。 校本课程不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复,而是对它们的有力补充;校本课程须依靠学校而生成,深深植根于学校。它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由师生对它的感情和智慧、本校的 优良传统、校园文化资源以及经过师生加工处理了的网络信 息资源有机构成的内容。 二、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将带动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校本研 究,促进教师观念的不断改进,不断深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 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规范课程开发技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和课程开发能力,使教师对课程改革有正确的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须的知识、 能力和技术,能推进学校管理的改革。针对学生程度参差不 齐、兴趣爱好不一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可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以改变其学习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一种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生活,最终达到一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为我校校本课 程的全面开发打下永久性的良好基础,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开设校本课的意图: 校本课程除了不同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外,首先是它的多样性。多样性具有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可能性,学生要想充分发展自已的个性,必然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 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而校本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要求。 校本课程它能较充分地反映学生的种种特别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门类,让学生自由选择。其次是它的实践性。有 的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 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 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 能力作为重点。所以,它强调学生应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其三是它的综合性。各门校本课程的内容是围绕一个一个主 题收集组织的。这种综合性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因而有助于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其 四是以学生为主体。各门校本课程都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 地位。首先,以学生的特别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情感的提升。其次,各门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 习活动的安排都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一些空间,创造了一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中期报告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因此我们选择了“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作为研究课题。以此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一、课题的提出 1、有利于补充国家课程的不足。国家的课程设置是从全国的实际出发,但我国是国土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这就要求我校根据本校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以及语文经典文化的传承,开发成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继承和发扬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2、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健康发展,从而使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为了打破“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所有学生齐步走”的格局,提高课程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很好地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 3、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国家课程设计通常有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开发校本课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能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4、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利用语文课程的广阔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自己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使学校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何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XX中学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们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主张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 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其次,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 过程。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从这些特点看,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包含创新的因素。而我们在这里之所以提出创新性校本课程的概念,是因为校本课程开发还包含以下两层意思:一是校本课程开发是我们学校所开展的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定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上。 我们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来,就一直在进行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在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开发创新性校本课程的理论依据 创新性校本课程既然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必然要依据创新教育的有关 理论来进行开发研究。 参加全国中小幼创造教育典型经验专题研讨会的专家们提出:创新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遵 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一个信念是每一位正常的儿童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性人才。创新教育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理想和导向,其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从本质属性上说,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当今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实践体系的 统一体。关于创新教育,国内已有许多专家作出了理论上的阐述。 “创造教育,就是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创 造力的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不仅注重知识的存量,更加注重知识的增量和流量,注重知识创新、传播及使用,形成知识(存量)——传播与使用(流量及增殖)——创新(增量)——传播与使用(流量及增殖)——创新(增量)的良性循环。即是说,创新教育是指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教他们“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更应教他们“是怎样”和“是谁”的知识”。 “创造教育,是指在创造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新

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新 校本课程的开发、创新与利用,有利于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有利于体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有利于学生身心和个性更加健康地发展。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涉及办学理念、课程观念、师资水平、学校资源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否则,容易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目标。要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创新与利用,就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校本课程内涵的正确理解 校本课程的核心内涵在于其校本性,即“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是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根本特征。首先,校本课程以适应学校和学生的特殊需要为主旨。校本课程的生成要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依据,为学校办出特色服务,同时又以本校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为依据,为满足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未能得到满足的种种合理需要而设置。其次,校本课程必须依靠学校而生成。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并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也充分地开发和展现教师教学的个性特长。校本课程开发,从本质上讲应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学校和教师应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第三,校本课程必须植根于学校。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去谋划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课程,它来源于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优良传统、校园文化、教育资源等。 二、对校本课程内容的合理选择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其内容具有广泛性。从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来看,凡是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积累,满足学生兴趣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素质,提升学生情感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课程资源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但是,具体操作应把握三点:一要遵循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在充分认识和科学研究本校独特的文化传统、教育特色和资源优势等基础上提出的有关学校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方针大计,体现了学校独有的文化传统、区域特色、人文景观和师生特色,体现了学校独特的办学宗旨和发展方向。遵循学校的办学理念才能使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校本特色。二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实情开发课程资源,要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文化传统优势、办学特色优势、现有师资水平等,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去开发课程。三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有个体差异,也有主动建构学习的能力,课程开发要因学生需要进行调整,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实际生活所遇到的问题中考虑课程开发的内容。 三、对校本课程类型的科学定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