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实证研究

论-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实证研究

论-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实证研究
论-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实证研究

中国证券期货

观点

ViewPoint

同时,证券市场融资毕竟是面向广大投资者,需要对投资者负责。铁路系统很多的资产是为了国家战略,其盈利性和稳定性较差,也不适合上市融资,更不适合用于资产证券化。

最后,在使用证券市场融资时,需要考虑多种方式的相关

性。这种相关性有包括互补性和互弃性。由于铁路建设融资额大,且融资期限长,一般需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混合融资。这就需要融资方的智慧,他们必须在复杂的项目建设中,选择好投资方,选择好融资方式和融资时机。

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必须考虑到融资方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例如,使用资产证券化融资必然会引起铁路系统剩余资产

未来盈利绝对值的下降,这也就为股权融资带来了风险,并且有可能导致其他融资的限制扩大甚至导致其他融资的失败等。这都需要融资方的甄别和选择。

本文结合实际探讨了部分融资方式,限于本文作者的经历

和知识,提出的观点可能有所偏颇。希望提出的方式能对决策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刘良波我国铁路融资问题及创新对策研究[]当代经济,,6565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实证研究

刘英男1 毕君妮1 田海航2

(1.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70;2.远洋地产东北事业部,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长期以来,资产减值已成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策略工具之一,同时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对于资产减值与利润操纵的研究都是基于年度财务报告而进行的,很少有通过资产减值季度的分布情况来进行研究。本文以2007年—2009年沪深两市A 股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亏损上市公司资产第四季度减值与利润操纵之间的关系,发现上市公司会选择在第四季度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以避免当年亏损或为下一年扭亏为盈做准备。【关键词】资产减值;利润操纵;第四季度

长期以来,资产减值已成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策略工具之一,同时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对于资产减值与利润操纵的研究都是基于年度财务报告而进行的。2002年1月1日起证监会要求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除了要公开披露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外,还要公开披露季度报告,这就为我们通过季度数据来研究资产减值问题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对第四季度资产减值计提情况的研究,来验证资产减值与利润操纵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假设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规定为:资产减值一旦计提不允许转回。其中资产减值中的资产是指非流动性资产,而不包括流动资产。我们不难推测,资产减值仍然会成为企业避亏扭亏的工具,同时我们还推测利用资产减值进行避亏扭亏的时机一般会选择在第四季度。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在年初,管理人员很难判断当年度的经营成果,此时进行盈余管理不具有可操控性,而在年底调节财务数据成为可靠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因此,第四季度将成为管理者调节利润的最佳时期。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减值前亏损的公司若在当年有望扭亏,会在第四季度以转回资产减值避免当年亏损。

假设二:减值前亏损的公司若在当年无望实现扭亏,会在第四季度计提更多的资产减值,为下一年扭亏为盈做准备。

二、样本选取及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2007年-2009年沪深两市A 股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盈利公司为控制样本来研究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题。由于本文只考虑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所以将亏损公司界定为发生资产减值前净利润小于零的公司,将盈利公司界定为发生资产减值前净利润大于零的公司。剔除金融保险类公司及数据缺失的公司,最后得到3643家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CC ER

数据库及巨潮资讯网,数据的处理采用E X C EL 完成。

本文采用分布检验法,即研究各个季度资产减值反转情况,来判断企业是否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本文采用净利润来做为资产减值后的盈余指标,采用盈余后加当期发生的资产减值作为资产减值前的盈余指标。通过Z 检验来检验各季度比率差异的显著性。

三、实证结果及检验(一)实证结果

假设一的研究:我们以减值前盈利公司为控制样本。如果减值前亏损的公司发生减值后变为盈利公司的比例高于减值前盈利公司发生减值后变为亏损公司的比例,尤其是在第四季度,那么我们就认为减值前发生亏损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来避免当年亏损,并且转回资产减值的时间会选择在第四季度。统计结果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扭亏为盈公司的各季度资产减值反转情况表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季度减值前亏损的公司数718603708752发生资产减值后盈利的公司数52454457发生资产减值后亏损的公司数

666558664695反转率

7.24%

7.46%

6.21%

7.60%

表二由盈利变亏损的公司各季度资产减值反转情况表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季度减值前盈利的公司数2792303929352891发生资产减值后盈利的公司数2782298529052797发生资产减值后亏损的公司数

10543094反转率

0.36%

1.78%

1.02%

3.25%

从表一与表二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全年样本公司扭亏为

盈的公司比例数高于控制公司由盈利变亏损的公司比例数。从表一之间各个季度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第四季度的反转比例高于前三个季度。这说明减值前亏损的公司如果在当年有望扭亏,会以转回资产减值来避免亏损。支持假设一。

假设二的研究:我们以减值前后都盈利公司为控制样本。如果减值前后都亏损的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比例高于减值前后都盈利的公司,尤其是第四季度,那么我们就认为减值前后都亏损的公司存在以计提资产减值来进行大清洗的现象,而且发生在第四季度。统计结果如表三,表四所示。

表三减值前后都亏损的公司各季度资产减值情况表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减值前后都亏损的公司数666558664695计提资产减值的公司数122261188569转回资产减值的公司数168171193121既不计提也不转回的公司数3761262835计提比例

18.31%

46.77%

28.31%

81.87%

表四减值前后都盈利的公司各季度资产减值情况表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减值前后都盈利的公司数2782298529052797计提资产减值的公司数776172911911964转回资产减值的公司数546770802772既不计提也不转回的公司数

146348991461计提比例

27.86%

57.86%

40.97%

70.22%

2010921.J.2010:-8.

观点ViewPoint

通过表三表四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第四个季度资产减值计提比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样本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比例为81.87%,明显高于控制样本计提比例70.22%。同时,通过表三之间各个季度的比较,我们也不难发现,第四个季度资产减值的计提比例明显高于前三个季度。这说明减值前发生亏损的公司如果在当年无法扭亏为盈,会选择计提更多的资产减值来进行大清洗,而且大清洗的时间发生在第四季度。

(二)假设检验结果及分析

假设一的Z检验结果如下: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Z检验12.48***7.84***8.79*** 5.32***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Z检验证明了当年有望扭亏的公司会选择在第四季度进行扭亏。

假设二的Z检验结果如下: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Z检验-4.97-4.72-6.04 4.86***

注:***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单尾)。

通过假设二的检验我们可以看出,前三个季度的检验结果在1%的水平下是不显著的,但第四季度的检验结果在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这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假设二。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实证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有证据证明当年扭亏的公司会在第四季度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扭亏;(2)减值前亏损的上市公司若在当年无望扭亏,会选择在第四季度计提更多的资产减值,为来年的扭亏为盈做准备。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的规定,是针对非流动资产而言的,对流动资产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会计政策的选择提供较强的选择性。因此,为了使资产减值会计行为更加规范,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对于准则制定部门而言,根据国际形势及我国市场环境特点,不断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减少模糊性语言,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对于公司而言,要未雨绸缪,加强自身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对于审计师及投资者而言,要对公司第四季度的盈余持谨慎态度,提高第四季度盈余质量的鉴别能力。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6,3:11-17.

[3]张昕.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8,4: 25-32.

[4]Francis J,Hanna J.D.,and Vincent L.Causes and Effects of Dis cretionary As set Write-Offs.Journal of Accounti ng R es earch34,1996,(S upplement):117-134. [5],R x f L I

R,

国际碳交易结算货币的博弈分析

韦 起 黄彦琳 龙寒英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摘要】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碳交易市场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而其交易标的物碳减排量成为世界大宗商品也是势在必行。“煤炭——英镑”、“石油——美元”的启示让碳交易结算货币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的重点。通过碳交易结算货币的博弈分析,得出碳减排目标、低碳技术等因素会影响各国货币对碳交易结算货币的主导权的结论。依此模型,我们进一步对欧元、美元、人民币等货币进行比较分析,对其是否能成为或者掌握国际碳交易结算货币主导权的货币进行讨论。

【关键词】碳交易结算货币;节能减排目标;低碳技术;博弈模型工业革命之后,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气温升高,世界各国通过各种经济手段有效地实现减排目标,使得碳减排量成为了一种可以交易的金融产品,从而催生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加速发展,由此带来的碳交易结算货币绑定权以及货币职能等问题,将对国际货币格局多元化进程产生影响。

一、碳交易结算货币的内涵

碳交易结算货币是指在全球碳排放权交易中,由于其币值的稳定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较好而被交易者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货币,具体用于碳排放权的计价、支付等。成为结算货币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起点,在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中,货币发行国将会得到巨大的收益和更高的国际地位。而对于成为碳交易结算货币的国家来说,首先能有利于获得碳信用的定价权,在全球碳交易中获得收益;然后能进而占据全球低碳经济和碳金融体系的制高点,在新的一轮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新确定中取得有利位置;最后对于发展中国家,该国货币成为碳结算货币,将有利于推进该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带动本国金融体系的完善,获得铸币税、维护本国贸易安全、最终取得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权等诸多好处。正是由于巨大的利益空间,各国为本国货币能成为碳交易结算货币展开了新一轮博弈。

二、碳交易结算货币的博弈模型及分析

在这一轮充当碳交易结算货币的博弈中,欧元起步较早优势明显,美元依靠其传统地位也占据了有利地位,二者呈鼎力之势,其它货币如英镑、日元、卢比、卢布等虽然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少,但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博弈模型的构建

在这次的碳货币交易主导权的争夺中,我们将参与人简化为两国:X国和Y国。假设这两国的行动空间都为争夺和不争夺。

2.博弈模型分析

根据以上假设,争夺国、不争夺国的博弈模型及其收益如下图所示:

表1两国碳货币主权争夺博弈分析

Y国

争夺)

(

B

P不争夺)

1(

B

P

X

争夺)

(

A

P

)

(

)

(

)

(

)

(

1

1

1

1

d

M

d

U

d

C

e

d

U

x

x

+

)

(

)

(

)

(

)

(

1

1

1

1

d

M

d

U

d

C

e

d

U

y

y

+

)

(

)

(

)

(

)

(

1

1

1

1

d

M

d

U

d

C

e

d

U

x

x

+

y

y

L

d

C

e

d

U)

(

)

(

2

2

不争夺

)

1(

A

P

X

x

L

d

C

e

d

U)

(

)

(

2

2

)

(

)

(

)

(

)

(

1

1

1

1

d

M

d

U

d

C

e

d

U

y

y

+

)

(

)

(

2

2

d

C

e

d

U

x

)

(

)

(

2

2

d

C

e

d

U

y

其中:在一国争夺碳货币主权时,节能减排力度为1d;不争夺时,节能减排力度为2d。且2

1

d

d>;

x

e和y e分别表示为X国和Y国的低碳技术系数,e越大,表示该国的技术水平越低;

)

(d

U为一国进行节能减排获得的收益,该成本与节能减排力度成正相关;

)

(d

C为一国节能减排付出的直接成本,该成本与节能减排力度成正相关;

)

(d

M为一国达到本国的节能减排目标需付出的其他成本,该成本与节能减排力度成正相关;

)

(d

U为一国夺得碳货币交易主导权获得的超额收益,该收益与节能减排力度成正相关;

L为由于他国掌握碳货币主导权,一国遭受损失。

3.对上述模型进行求解

(1)给定X国选择争夺的概率为A P,Y国争夺与不争夺的收益分别为:

争夺:)](

)

(

)

(

)

(

)[

1(

)]

(

)

(

)

(

)

(

[

1

1

1

1

1

1

1

1

1

d

M

d

U

d

C

e

d

U

P

d

M

d

U

d

C

e

d

U

P

y

y

A

y

y

A

+

+

+

=

π

不争夺:)](

)

(

)[

1(

]

)

(

)

(

[

2

2

2

2

2

d

C

e

d

U

P

L

d

C

e

d

U

P

y

A

Y

y

A

+

=

π

92010

1

Edw ard J ie dl.A ll E a mina tion o ong-lived A sset mpairment.

A cc ounting e vie w2004.

中国证券期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根据公司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适用范围 公司在进行财务决算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检查公司的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等各项相关资产,遵循本制度规定,提取各 项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 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等非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第二章提取减值准备的程序 公司按以下程序规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1、公司负责项目管理的项目公司、负责相关资产的部门期末终了,应调查了解公司 减值范围内资产的情况及市场行情并书面报告计划财务部。 2、计划财务部依据该报告,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减值准备提取原则和方法,确定各项 资产是否需要提取减值准备。计划财务部根据金融资产减值的判断标准和计提方法,对应 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单项计提减值500 万元以上(含500 万元)的,按照本章第6 条程 序执行。 3、对须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重大事项汇报制度书面报管理层 审批。 4、管理层对批准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书面报告董事会并详细说明损失估计及会计处 理的具体方法、依据及数额;需要核销相关项目的,管理层应向董事会提供具体核销依据。 5、董事会根据管理层报告作出专门决议。 幼儿园里面有很多教育技术设备,那么对于这些设备该如何管理呢。下面为大家搜集 的一篇“幼儿园教育技术设备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 友! 6、单次单项核销和提取减值准备金额500 万元以上(含500 万元)的事项,须由董事 会报告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报告内容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信息披露原则

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如何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

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如何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第35条规定,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②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从中可以看出,关于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两规定相矛盾,使会计人员难以适从。 要解决此问题,可以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计提减值准备的作用分析入手。固定资产的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固定资产历史成本的修正,使账面价值能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其当前的市场价值。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步转移到生产的产品成本中,或构成了企业的费用,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构成企业费用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可变现价值,而折旧则是为了补偿固定资产的损耗。 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在企业持有期间没有参与生产经营,没有发生物理损耗,但会发生功能损耗。功能损耗表现为技术进步引起的设备陈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当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下列情况,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①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②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③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④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

对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思考

对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思考 [摘要]正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于真实反应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实际价值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资产价值准备的计提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力图从现阶段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资产减值准备的有关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成因对策建议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我国企业会计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它遵循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特别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剔除了会计报表中的虚假资产,使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在2000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注重对稳健性原则的贯彻实施,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计提“八项减值准备”,目的是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一步夯实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资产。自实施以来,虽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计提减值准备的人为随意性。制度还规定,在以后年度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回升时,冲减当期费用,从而某些公司通过计提操纵利润。 一、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准备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大大压缩了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操纵利润的空间,许多上市公司纷纷转以通过灵活运用资产减值政策实施盈余管理。这里先对盈余管理进行简单介绍: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会计盈余数据的有用性,为盈余管理创造极为有利的前提条件。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会计学界一直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笔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掌握一定私人信息的前提下,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判断与选择,从而改变企业对外财务报告,以达到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我国上市公司主要以股票上市、配股、避免停牌、特别处理为动机,采用多种方法调节会计盈余数字以达到盈余管理目的。主要途径如下: 1、为避免亏损,对该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提,虚盈实亏。一些“微利”特别是“避亏”类上市公司濒临亏损的边缘,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期间费用大幅增加,若再据实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其结果肯定会造成当期的全面亏损。只有该提的减值准备不提或者少提,才能避免当期的净亏损而逃过“生死劫”。

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问题(一)

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问题(一) 由于会计实务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之现行制度不规范性,导致企业中高估资产、虚增利润的现象较为普遍,资产负债表上所列示的资产价值与实际相背离。为此,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为使企业避免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全面贯彻谨慎性原则,不仅将可以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难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实施范围由股份制企业扩大到了所有企业,而且还将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扩大到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项目。本文拟就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问题作粗浅探讨,并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提取、会计处理等作一比较,以便理解和运用。一、资产减值的一般规定和职业判断问题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保证会计信息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事实的必然要求,也是这次会计制度改革中比较重大的改进措施之一。新制度第5l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是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则性规定。同时,新制度中还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做了具体的规定,强调企业应根据以往的经验、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各种迹象,合理地判断某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市价或可变现净值是否低于其账面价值或成本,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或成本超过通过使用或销售而收回的价值,则该项资产就是按超过其可收回价值计量的,此时就应视为已经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对企业会计职业判断提出的具体要求。因为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除了在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如折旧政策、投资核算方法等)的选择以外,在资产减值的提取上也给了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各项资产的检查情况和各项减值条件进行具体的判断,尤其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创新,新的会计业务不断出现,使得会计处理方法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变,加大了会计处理的风险和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使得会计职业判断与企业经营成败直接关联。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不能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及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判断,就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并可能由此不能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所以,企业会计人员要加强对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加强对会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会计相关的经济、财政、管理、贸易、金融、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学习,不断积累、不断锻炼、不断提高,成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职业修养的高素质管理人员。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问题新制度关于资产减值的范围较为广泛,而且还规定了多种计量标准,所以,必须掌握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基础。如,第52条规定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是在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可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和单项投资的方法计提,如果某项投资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对委托贷款则按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托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委托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并入短期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项目。第53条规定,坏账准备的提取主要应根据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分别不同情况进行,第54条一55条规定,存货跌价准备主要是在全面清查的基础上,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特殊情况下可按存货类别计量。第56条一61条规定,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均按单项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由于新制度中涉及的计量标准较多,如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等,为加强其操作性,必须明确各种计量标准的确切涵义。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这里的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而言,可收回金额就是销售净价;对于长期投资而言,可收回金额是指投资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核销管理制度

XX有限公司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核销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各项资产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维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为了准确计量公司各项资产的价值,确保财务状况的客观性、真实性,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资产减值,是指资产(或资产组,下同)的未来现金流量净值、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第三条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检查、测试各项资产,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减值的迹象,如有客观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发生减值的,根据后述的方法提取减值准备。 第四条资产减值准备提取范围包括金融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等。 第五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因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了当期损益,不属于本制度规范范围。 第二章资产减值认定的一般原则 第六条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应进行减值测试:

(一)资产的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二)公司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三)市场利率或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公司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四)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五)该项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计划提前处置。 (六)公司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 (七)金融资产的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八)金融资产的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九)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或因其他原因难以收回投资成本。 (十)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第三章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依据 第七条公司进行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应当在对资产损失组织认真清理调查的基础上,取得合法证据,具体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法律签证或公证证明以及特定事项的企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规定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 规定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根据公司执行的《企业准则》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适用范围 公司在进行财务决算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检查公司的存货、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等各项相关资产,遵循本制度规定,提取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等非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第二章提取减值准备的程序 公司按以下程序规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1、公司负责项目管理的项目公司、负责相关资产的部门期末终了,应了解公司减值范围内资产的情况及市场行情并书面报告计划财务部。 2、计划财务部依据该报告,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减值准备提取原则和方法,确定各项资产是否需要提取减值准备。计划财务

部根据金融资产减值的判断标准和计提方法,对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单项计提减值500 万元以上(含500 万元)的,按照本章第6 条程序执行。 3、对须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重大事项汇报制度书面报管理层审批。 4、管理层对批准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书面报告董事会并详细说明损失估计及会计处理的具体方法、依据及数额;需要核销相关项目的,管理层应向董事会提供具体核销依据。 5、董事会根据管理层报告作出专门决议。 6、单次单项核销和提取减值准备金额500 万元以上(含500 万元)的事项,须由董事会报告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报告内容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信息披露原则 1、根据本制度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根据账龄计提的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除外),均须报告董事会,董事会则应作出专门决议予以披露。 2、监事会应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对董事会的决议提出专门意见,形成决议予以披露;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几个操作难点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几个操作难点 ---------------------------------------------------------------------------------------------------------------------- 武汉辦證https://www.doczj.com/doc/0a3875316.html,/编辑:王鹏来源:新浪 摘要:《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属于会计估计的范畴,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由企业根据自身资产状况自行确定,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并有利于提高管理者对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和会计估计,因而实际操作时会出现一定的难度,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也难以遏制。通过本文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几个操作难点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关联方欠款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转回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目前,我国有许多企业存在不良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市场的瞬息变化,使得短期投资、无形资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以及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资产有充分的了解,有利于防止企业资产流失、加强对资产的管理。 依据谨慎性原则,企业的某些资产有必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制度中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属于会计估计的范畴,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由企业根据自身资产状况自行确定。如亏损企业为了摆脱连续亏损的状况,可以在当期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到下期时再予以冲回,使企业增加利润。由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因而实际操作时会出现一定的难度,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也难以遏制。企业会计人员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难点一: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及应收账款账龄划分的问题 鉴于制度中没有统一规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有关部门对企业就难以监管。制度仅规定了哪些应收款项可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哪些不能全额计提,而计提比例却由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这种估计方法有较大人为选择的浮动空间,不同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计提比例。照理说,各公司管理层对本单位的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或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是比较了解的,由他们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可以做到较为合理。但问题是,企业由于其他原因,根据自己的需要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坏账损失,通过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人为操纵利润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应收款项账龄划分的问题。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财会[2002]18号)中明确了划分的基本方法,但严格按照规定划分账龄的工作量非常巨大。我认为,对这两个问题最好是结合进来的处理,比如对不同账龄类别和风险程度的应收款项明确规定坏账准备计提的基本比例标准,对未过期的按2——4%;逾期一年以内的按其余额的6%计提;逾期1——2年的按其余额的15%计提;逾期2——3年的按其余额的40%计提,逾期3年以上的或有确凿证据无法收回的可全额提取坏账准备。另外,制度规定按超过信用期限时间长短确认账龄,但一些企业应收款项的基础管理比较薄弱,没有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体系,会计人员没有恰当的操作依据,所以强化应收款项的基础管理工作是准确估计坏账准备的前提。 难点二:对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大额欠款是否计提坏账准备 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财会[2002]18号)规定,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以外,与关联方之间的应收款项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从上述规定可知,对关联方欠款是否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多少,应视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来确定。可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虽然有一定的方

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doc 11页)

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doc 11页)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实质、确认与计量等问题,并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滞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议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为充分贯彻谨慎性原则,“挤出”资产中的“水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规定,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价值,则资产已经减值。《企业会计制度》第53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无疑,这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企业由于资产计量不实造成的浮夸资产和虚增利润的现象,从而使会计信息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客观情况。但这并不排除在其实际运行中由于操作不当,或主观操纵行为给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资产减值、价值、滞后

前言 近期,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来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日益严重,就"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而言,更是被一些企业为达到自身目的进行随意调整的行为愈演愈烈。所以就此问题浅析如下。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为何要对没有发生只是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作确认呢?因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要求。 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尽管企业已经普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开始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 目前,八项准备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利器的主要项目是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几项。以下试对这四项进行浅析。 (一)坏账准备

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问题

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会计实务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之现行制度不规范性,导致企业中高估资产、虚增利润的现象较为普遍,资产负债表上所列示的资产价值与实际相背离。为此,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为使企业避免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全面贯彻谨慎性原则,不仅将可以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难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实施范围由股份制企业扩大到了所有企业,而且还将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扩大到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项目。本文拟就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问题作粗浅探讨,并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提取、会计处理等作一比较,以便理解和运用。 一、资产减值的一般规定和职业判断问题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保证会计信息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事实的必然要求,也是这次会计制度改革中比较重大的改进措施之一。新制度第5l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是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则性规定。同时,新制度中还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做了具体的规定,强调企业应根据以往的经验、企业的实

际情况及各种迹象,合理地判断某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市价或可变现净值是否低于其账面价值或成本,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或成本超过通过使用或销售而收回的价值,则该项资产就是按超过其可收回价值计量的,此时就应视为已经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对企业会计职业判断提出的具体要求。因为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除了在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如折旧政策、投资核算方法等)的选择以外,在资产减值的提取上也给了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各项资产的检查情况和各项减值条件进行具体的判断,尤其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创新,新的会计业务不断出现,使得会计处理方法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变,加大了会计处理的风险和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使得会计职业判断与企业经营成败直接关联。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不能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及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判断,就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并可能由此不能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所以,企业会计人员要加强对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加强对会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会计相关的经济、财政、管理、贸易、金融、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学习,不断积累、不断锻炼、不断提高,成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职业修养的高素质管理人员。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问题 新制度关于资产减值的范围较为广泛,而且还规定了多种计量标准,

新会计准则下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一)

新会计准则下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一) 一、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期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依照准则规定,企业应在期末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对由于市价大幅度下跌,有证据表明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等原因导致其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计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依照税法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包括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比较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期间与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资产损失的期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作为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即作为来来可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纳税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例1]中兴公司2003年12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价40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该企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自2004年起企业利润总额均为1000万元,2006年末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为2380万元。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33%,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0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00000 所得税会计处理,中兴公司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应将其作为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在当期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为1420万元(1000+420),应缴所得税为468.6万元(1420×33%)。2006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380万元,计税基础为2800万元(4000-1200),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相差异,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按照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为138.6万元(420×33%)。 所得税相关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330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38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4686000 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差异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即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当按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寿命或尚可使用年限(含预计净残值等的变更)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折旧额。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已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可按提取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额或摊销额。比较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少,但由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有可能缩短,所以很难确定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会计折旧与税法允许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抵扣的折旧或摊销额的大小关系。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将两者的差额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减后,再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将两者的差额在当期利润总额中加上后,再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提取的会计折旧小于税收折旧的差额或者”;“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提取的会计折旧大于税收折旧的差额”。 例2]中兴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后预计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为7年。2006年以后计提的折旧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简介:摘要: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企业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本文从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运用实际情况分析,分析其发展路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 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称之为“资产减值”。其中,“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即企业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该准则还对不同资产的减值适用不同的准则规定如下:(1)存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3)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4)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6)融资租赁中出租入未担保余值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7)《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8)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得企业资产真正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资产减值会计也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了量度。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核算方法,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资产计量接近真实价值,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运用到目前为止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自1998年开始,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计提“四项准备”,即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其他上市公司可按此规定执行,而对非上市公司仅要求计提坏账准备。二是1999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将四项减值准备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股份有限公司。三是从2001年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把“四项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并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

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注册会计师受托实施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两种偏向:一是被审计单位为了粉饰经营业绩、夸大当年利润或少报当年亏损,不提或者少提按规定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二是被审计单位为了调节年度利润和均衡股利分配,计提的减值准备高于预计损失数,也就是所谓计提秘密准备。这两种偏向的结果都使报表不实、会计信息虚假。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注册会计师必须对企业年终计提或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以下简称减值准备)实施重点检查;同时,审计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的正确性。一、减值准备计提的审计减值准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经营者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实施审计工作。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专家工作,比如请专家对关键设备、成套设备和重要建筑物的销售净价或使用价值进行鉴定等。以下就审计中几个关键概念的把握阐述笔者的观点。1.关于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对减值准备计提数进行审计认定的前提,只要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的帐面价值,其差额就是减值准备的应提金额。可收回金

额,《企业会计制度》解释为:“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中称为“使用价值”,本文为叙述方便,也将其简称为“使用价值”。对于如何处理可收回金额中销售净价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提出的一些主张,可以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可收回金额时的参考:(l)“如果资产的销售净价与其使用价值中的任何一项超过其帐面金额,资产没有减值,因而没有必要估计其他金额”。(2)“如果没有理由相信资产的使用价值远远超过其销售净价,则资产的销售净价可视为其可收回金额”。(3)“有时候不可能确定资产的销售净价,……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的使用价值可视为其可收回金额”。同时,除销售净价和使用价值外,“可收回现金净流量现值”也是可收回金额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应收款项、委托贷款、长期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一般不宜用销售净价或使用价值表述,而以“可收回现金净流量现值”表述为宜。对于可收回金额与应计提减值准备的认定,根据《制度》规定和会计惯例,可按下列原则处理:(1)短期投资以市价作为可收回金额计提跌价准备;(2)存货以可变现净值为可收回金额计提跌价准备;(3)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使用价值为可收回金额计提

浅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修订版

浅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的研究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浅议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 姓名:陈秋月 准考证号: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学 指导教师:张白 2011年8 月17 日 浅议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 摘要 2006年初,我国正式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资产减值准备政策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也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操纵利润留下空间。本文以上市公司为主角,牵引出“微利”、“避亏”类上市公司为了不被特殊处理或暂停交易;“巨亏”公司,为了在第三年扭亏为盈;已经亏损一年或两年的上市公司为了“保牌”或“摘帽”等如何利用新准则中计提资产减值存在问题进行盈余管理,并以攀钢钒钛为例做进一步分析。对于新准则中的计提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可回收金额计量的不确定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的复杂性和随意性、减值准备计提后缺乏可确认性等方面,那如何防范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成为了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对此进行分

析,提出了培育完善的价格信息市场,减轻确认计量难度和规范可回收金额,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加强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监督,二者双管齐下,提升可确认性。然而上市公司之所以进行利润操纵,股市退市制度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连续两年亏损被“ST”处理,连续三年亏损就得暂停上市,连续三年半亏损就要终止上市。管理层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保护上市的资格,减值准备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要从根本上防止管理者的越轨,有必要对此类条款加以修改,使之日臻完善。我们可以仿效国外的做法,不要简单地以亏损为标准,应切断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使其更加完善。 关键字:上市公司;计提;问题;操纵;对策 目录 摘要 (1) 一、绪论 (1) 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必要性 (1) 三、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存在问题 (2)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 (2) (二)可回收金额计量的不确定性 (2) (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的复杂性和随意性 (2) (四)减值准备计提后缺乏可确认性………………………………………… 3. 四、上市公司如何利用这些问题进行利润操纵 (3) (一)利用准则漏洞操纵利润的目的………………………………………… 3. (二)表现方式 (4)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提纲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制度规定 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1、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更为客观 2、体现出会计核算的稳健原则 3、体现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动向 4、有利于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三、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围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2、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围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3、存货跌价准备的围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4、短期投资的围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5、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中存在问题 1、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 2、资产减值准备缺乏明确性 3、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 五、缓解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1、进一步健全、完善会计操作制度 2、计量模式的统一原则 3、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使用及处置的会计处理方法 1)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 2)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 3)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处理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摘要] 2000 年12 月29 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这项新制度对资产的定义作了调整,并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新制度一经颁布,对于资产减值的一系列讨论就在会计界广泛展开,众说纷纭。本文围绕资产减值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和对会计利润的影响作一粗线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资产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会计利润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制度规定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最基本的会计要素。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的现象,影响了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相关信息的有效利用和正确判断,降低了企业的信用程度。所以,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企业通过确认资产价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还可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纳税款,增加自身积累,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 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意义 《企业会计制度》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规定的目的在于要求所有的企业(上市公司)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更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有利于提高资产的质量、消化潜在的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能力。这对于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财务状况、规证券市场信息的披露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 1.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更为客观。由于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加之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很难认定。实际操作主观性很强,受

#新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新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2006-11-9 8:39何瑛李多顺【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新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限制,大大收缩了“资产减值转回”虚增利润的弹性空间,将会使报表信息更加客观真实 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未明确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较差。2006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又进行了一些新的修订。下面笔者就新旧会计准则有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 一、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分析比较 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底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没有对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做出具体规定。2002年《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也未明确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较差。 而2006年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这些迹象包括: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降,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

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3.市场利率或者其它市场投资回报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4.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5.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6.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实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损失)远远低于(或高于)预计金额等;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通过对这几条判断资产减值标准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资产减值的三种确认标准:1.永久性标准,即对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恢复的资产减值给予确认,这个标准虽然避免了确认暂时价值波动形成的损失,但需要会计人员对暂时减值和永久减值进行判断;2.经济性标准,即在资产负债表日若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可回收金额则确认其减值,它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价值,避开了采用职业判断区分资产减值类型的难题,便于操作;3.可能性标准,即要求对可能的资产减值予以确认,其目的主要在于和历史成本保持一致,避免对不必要减值损失的确认。 二、固定资产减值计量的分析比较 对于计提多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质是固定资产减值的计量问题。而确定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正确选择资产减值计量属性、合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因素。2002年实行的《企业会计准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遇到公司经营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0a3875316.html,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根据公司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适用范围 公司在进行财务决算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检查公司的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等各项相关资产,遵循本制度规定,提取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等非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第二章提取减值准备的程序

公司按以下程序规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1、公司负责项目管理的项目公司、负责相关资产的部门期末终了,应调查了解公司减值范围内资产的情况及市场行情并书面报告计划财务部。 2、计划财务部依据该报告,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减值准备提取原则和方法,确定各项资产是否需要提取减值准备。计划财务部根据金融资产减值的判断标准和计提方法,对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单项计提减值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按照本章第6条程序执行。 3、对须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重大事项汇报制度书面报管理层审批。 4、管理层对批准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书面报告董事会并详细说明损失估计及会计处理的具体方法、依据及数额;需要核销相关项目的,

管理层应向董事会提供具体核销依据。 5、董事会根据管理层报告作出专门决议。 6、单次单项核销和提取减值准备金额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事项,须由董事会报告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报告内容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信息披露原则 1、根据本制度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根据账龄计提的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除外),均须报告董事会,董事会则应作出专门决议予以披露。 2、监事会应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对董事会的决议提出专门意见,形成决议予以披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