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目录

1.学院简介 0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基本概况 0

3.专业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1)

3.1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情况 (1)

3.1.1专业培养目标 (2)

3.1.2人才培养模式 (2)

3.1.3服务岗位(群)及其所需能力 (2)

3.1.4人才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5)

3.1.5职业资格证书 (7)

3.1.6修业年限 (8)

3.1.7专业主要课程设置、讲授内容、基本教学要求及时间分配 (8)

3.1.8教学进程计划 (12)

3.2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18)

3.2.1专任教师建设情况 (18)

3.2.2兼职教师建设情况 (20)

3.3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情况 (21)

3.3.1学生整体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 (21)

3.3.2举办“建筑文化巡礼”活动 (22)

3.3.3 学生获得的荣誉 (23)

3.3.4毕业生就业情况 (24)

3.3.5社会对毕业生评价情况 (25)

3.4教学条件建设情况 (25)

3.4.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5)

3.4.2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30)

3.4.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32)

3.5产学研结合、社会服务情况 (34)

3.6方案运行情况 (38)

4.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所做的工作 (38)

4.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38)

4.1.1教学内容改革 (39)

4.1.2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39)

4.2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带动教学改革 (45)

4.2.1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45)

4.2.2 部分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46)

4.3加强教材建设,编制“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材带动教学改革 (51)

4.4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51)

4.4.1 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51)

4.4.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52)

4.4.3一体化教学改革 (52)

4.5考核方法改革 (52)

4.6实践教学改革 (54)

4.6.1构建“四贯穿”网络实训平台,实现“三结合”实践教学改革 (54)

4.6.2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55)

4.6.3推行“双证书制度” (55)

4.6.4进行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55)

5.教学管理制度健全 (56)

6.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57)

7.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58)

8.本专业的特色优势 (62)

9.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63)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1.学院简介

黄海之滨,花果山下,座落着一所环境优美、景致宜人的高等学府—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省政府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校,其前身是1983年3月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连云港职业大学,1999年3月更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于2008年9月迁入占地115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功能设施更为齐全和现代化的新校区。现开设60多个专业,涵盖工业制造、土建、生化、农林、制造、电子信息、环保、轻纺、财经、旅游、公共事业、艺术、外语等12个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大类,初步形成了文、理、工、经、艺、农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10000多人,教职员工500多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14人。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5390.45万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0多个,学校自主建设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7个。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1个,2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和1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并拥有多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图书馆藏书69万余册,各种期刊1200余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先后推进和深化了教学改革和产学研一体化等一系列改革,并将产学研一体化作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近两年来,学校在招生、就业,对外合作办学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学校面向全国招生,2007年招生3000人,2008年招生3100人,2009年招生3180人。学校十分重视国际间的交流合作,2005年与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联合办学招收江苏省普通高考学生60人;与韩国木浦技能大学和木浦机械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结为友好姊妹学校,每年互派留学生30余人;另与美、德、澳、日等国也有着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校留学生人数居江苏省100多所高校第14位。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基本概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学校重点专业,为我校第一批录取专业,她的创立与发展,凝聚着我校老、中、青三代领导、专家心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参与、关心、支持和帮助。其前身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83年学校招收第一届学生,历经26年的发展历程,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整合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努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时代特征、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课程体系,

办学条件较完善,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项目化”,“二双”(“双师、双证”)、“三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室与工地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现代学徒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把高职人才培养作为学院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专业教学改革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强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双师型队伍、教材、实训基地等建设工作。

我院“建筑工程专业”招生质量和就业率逐年提高,培养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近四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招生人数每年都有大幅度增加,2006年招生154人,2007年招生222人,2008年招生226人,2009年招生282人。近三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且许多毕业生从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岗位,已提升为企事业单位的董事长、总经理和业务骨干,他们已经在连云港市的建设行业各部门占有重要领导地位。

本专业具有一支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多年教学实践及研究工作经验、具有较高学历和学术水平,特色鲜明、教学效果好的中青年“双师型”骨干教师团队。师资队伍中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双师结构和专兼职教师比例等均处于良好状态,构建专兼结合“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21人,高级职称7人(含正高2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10人,双师型教师17人,教师队伍在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和科研活动,科研成果显著,主持十几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其中已有4项省级科研项目通过鉴定、4项市级科研项目通过鉴定、在研省市级项目4项,成果显著,公开发表刊物50多篇。获连云港市科技进步奖;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优秀人才1人,省“333”高级人才1人,市“521”培养对象2人,享受政府津贴1人。

3.专业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3.1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情况

2003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学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05年,被学院确定为院级品牌专业,构建“2+1”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实践教学;06年,被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07年构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08年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在08级部分学生中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二双”(双师、双证”)、“三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室与工地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突出“1条主线”、“2个主体”、“2个并重”的构建理念。“1条主线”即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2个主体”即学校和企业2个育人主体,即在学校完成理论教学和一些课内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单项技

能,然后去施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在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个并重”指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重;09年在08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依托“中央对连云港市大开发、大建设”的大好形势,进一步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1.1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即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检查验收、施工测量、现场施工管理、工程造价、内业资料整理等技能,并取得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测量工的等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在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或建设监理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直接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具有较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坚持与社会、企业及地方经济密切联系,实行项目化教学,使毕业生能够“零距离”就业。

3.1.2人才培养模式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为中心,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三个要素出发,构建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项目化”、、“二双”、“三合一”、“工学交替、产学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突出“1条主线”、“2个主体”、“2个并重”的构建理念。

3.1.3服务岗位(群)及其所需能力

1、典型建筑工程工作任务一览表

2、职业能力与岗位分析

3、其它能力

(1)具有利用文献、计算机网络等手段,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一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能力;

(3)具有较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4)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和公关能力、注重团队协作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备学习新文件、新法规、新技术的能力,具备自我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能力。

职业能力与岗位能力分析

3.1.4人才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1)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地基与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建筑材料、房屋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建筑设备、建筑企业经营与管理等相关知识。

(2)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建筑CAD绘图能力。

(3)具有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施工现场技术及管理技能:制图、识图技能;组织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技术能力;编制工程概预算的能力;施工组织管理的技能和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4)具有施工质量监督、检查验收技能:审查工程设计图纸能力;建筑材料、构件、工程质量检验技能。

(5)学习一门外语,通过三级考试。同时具备初步阅读专业外语资料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同时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

2、各培养阶段对应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

学生培养与教学模式对应图

3、其它综合素质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文化素质

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身体和心理素质

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

(4)业务素质

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立业创业的意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好与工作单位、同事的关系;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就业观和人生观。

3.1.5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度,即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获得至少1个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认证单位和级别如下表所示。

同时,学生在校期间,还应取得江苏省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一级合格证书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

3.1.6修业年限

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3年。

3.1.7专业主要课程设置、讲授内容、基本教学要求及时间分配

课程设置依据生产、技术、工艺等要求,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施工工作任务为载体,把职业岗位课程设计为工学结合课程,实现“教学做”三合一。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技能实训课、职业技能选修课,共计40多门课程。

第1-4学期,学生学习主要以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特别是在第二学期期末,安排3周职业技能工程测量专项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本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在4-5学期安排双证考核所必须的理论及实践课程,实施校企结合学习,学生从6月中旬-10月底在施工现场参加一个完整的施工周期,完成各分项工程施工能力的培养。第5学期10月底返校集中学习,主要针对建筑工程岗位需求开设专业拓展课程、综合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第6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式零距离顶岗实训,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50%左右。

(一)专业主要理论课程设置、讲授内容、基本教学要求及时间分配

(

3.1.8教学进程计划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计划(统/单招)

(二)周数分配

(四)教学学时分配

3.2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3.2.1专任教师建设情况

1、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条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本专业大多数教师经过房产测量师培训,并全部通过。目前本专业中有注册监理工程师3名,一级注册建造师1名,注册咨询工程师1名,江苏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1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1名。

2、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提高师资水平。除现有的2名博士、10名硕士外,目前还有5人在进行硕士学习,1人在进行博士学习。

3、把培养学科带头人作为加强学科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每年派出教师参加专业学术讲座和培训,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提高,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要求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必须每两年至少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一次。

4、参加课题研究在主持或参加科研、教研课题研究中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教学科研能力。。项目组老师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1个国家级课题,多个省级的课题,多项市级课题,现有专业教师21人,高级职称7人(含正高2人),高级职称比例达33.3%,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10人,35岁以下硕士研究生7人,达70%,双师型教师占85%。本专业教学队伍是一支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多年教学实践及研究工作经验、具有较高学历和学术水平,特色鲜明、教学效果好的中青年“双师型”骨干教师团队。师资队伍中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双师结构和专兼职教师比例等均处于良好状态,构建专兼结合“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

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教书育人,刻苦钻研业务,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努力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此外,本教师队伍在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和科研活动,科研成果显著,主持十几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其中已有4项省级科研项目通过鉴定、4项市级科研项目通过鉴定、在研省市级项目4项,成果显著,公开发表刊物50多篇。获连云港市科技进步奖;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优秀人才1人,省“333”高级人才1人,市“521”培养对象2人,享受政府津贴1人。

任课教师教学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强,教学水平普遍较高,全部具备职业课程设计能力,比例达100%;高级职称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主持的专业基础课及主干课比例达90%;

坚持教师跟进工程,实行教师下现场挂职实习制度,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打造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结构完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建设前后教师结构对比图

3.2.2兼职教师建设情况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性环节的学习,我系聘请了许多校外专家兼任我校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指导工作,兼职教师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占专业教学团队的比例43%。

校外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环节(测量)校外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环节(砌筑)

校外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环节(施工技术)校外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生产实习)

3.3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情况

3.3.1学生整体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

多年来我系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坚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我系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具备专业知识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素质;改革本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素质培养;加强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和素质;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系部对学生科研项目立项;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我系指导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有3项获江苏省立项建设。

除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有关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之外,在教学计划执行的过程中,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始终立足于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把校园文化、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纳入到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之中,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搭建学生建设知识、能力和技能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

新生入学教育与市教育局领导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