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5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科)质量分析

2005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科)质量分析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科试题评价及考生质量分析报告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化学组

(2005年10月28日)

一、对试题总体评价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化学试题使用难度最大的全国卷Ⅲ,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遵循“保持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创新”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学科的特点,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继续保持在注重考查“双基”知识的考查,注重化学科核心知识考查的同时,尽可能多的考查学生的知识功底,试题不拘泥于《考试大纲》,对中学的化学知识有适当的延伸,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广泛的情景中去的能力是否敏捷地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智力去解决新问题。

命题的主导思想仍然是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不偏、不怪、不繁,试卷的区分度控制较为理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发挥、表现自己的水平。很好地完成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的要求。试题不刻意追求对教学内容的覆盖面,而力求尽所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功底,注重对教材中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对有些题目作了适度延伸,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总之,试卷的形式与结构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试卷的总体难度和长度控制的较合理,注重《化学教学大纲》的变化,注意《考试大纲》中题例的变式应用,突出了学科内的综合,试题设问角度灵活,区分度较好,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符合当前的教学实际。体现了“双基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了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自学能力等基本素质的重要性。对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有推动作用。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

1、试卷结构符合2004年《考试大纲?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规定

试题的题型、赋分比例与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的组卷结构的变化,是试题信度、区分度,以及整体难度的调控手段之一。

(1)2005年试卷的题型比例符合《考试大纲》规定。

(2)试题的赋分比例基本稳定。

几年来,理科综合科目考试在试题的赋分比例始终处于调整状态,今年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比例与2004年相同,为124∶176。在试卷的题型上更加合理发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测试功能,为考生提供较宽裕的答题思考时间。

(3)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组卷结构稳定。

三科的组卷结构与2005年《考试大纲》提供的“参考试卷”相同,选择题依次为:生物(5小题)、化学(8小题)、物理(8小个题);非选择题依次:为物理(4个题)、化学(4个题)、生物(2个题),也与2004年相同。这种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组卷意图,对考生的思维、作答较为有利。

(4)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实际赋分比例稳定。

2005年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实际赋分比例为:120∶108∶72,2004年实际赋分比例为:112∶108∶80,基本是稳定的,与实际课时比例40%、36%、24%接近。

(5)试题的难易比例基本保持2∶5∶3不变。

2005年《考试大纲》规定试题难、中、易之比约为2∶5∶3,已经保持连续5年的稳定。高考命题的计划难度为0.55,(因实际招生比例而控制在0.50—0.60),2004年新课程卷的抽样统计难度为0.476,2005年福建省实测难度:

选择题:物理:48∶0∶0 非选择题:物理:0∶16∶56

化学:48∶0∶0 化学:0∶60∶0

生物:0∶30∶0 生物:0∶0∶42

说明选择题中物理、化学全部为容易题,生物全部为中等难度题;非选择题各科均无容易题,化学全部为中等难度题,物理除16分为中等难度题外,56分为难题,而生物42分全部为难题。全卷的实测难度为:0.507。化学试题的难度有所下降。但化学试题的区分度都较好,这对选拔优秀的化学拔尖人才还是十分有利的。

2、试卷基本符合化学《教学大纲》的变动

考试内容的确定,新课程卷依据的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2005年的《考试大

纲》在能力要求不变的基础上,针对新教材《考试大纲》作了一些微调。

2005年高考基本符合化学考试范围的变化。

化学科增加5个考点,删除3个考点,要求有变化的考点有11个。

增加5个考点:[2005年试题覆盖了下列的:(3)、(5)]

(1)了解新能源的开发;

(2)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4)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二氧化硅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等;

(5)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删除3个考点:(2005年试题未涉及)

(1)了解钢铁的腐蚀和防护;

(2)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

(3)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

提法有变化的11个考点::[2005年试题覆盖了下列的:(1)、(2)、(4)、(5)、(9)、(11)]

(1)“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改为“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改为“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3)“以钠、镁为例,了解典型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改为“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和镁的化学性质”。

(4)“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如Na2CO3和NaHCO3)改为“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5)“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改为“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6)“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改为“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7)“掌握若干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改为“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8)“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改为“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9)“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改为“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

(10)“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改为“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11)“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改为“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

3、紧扣教材,注重“双基知识”的应用

试题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元素的概念,物质的性质、离子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应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晶体结构、电解原理及其应用,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推断、有机反应的类型、有机化合物(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关系,同分异物体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化学用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实验原理、操作原理、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问题等,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准确到位,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迅速地与相关知识关联,从而解决问题,在知识点的考查上也体现了新的教材的差异,不过分强调对知识的单纯记忆而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从试卷中的化学试题来看,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如试题中的11题、13题考查电解食盐水、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问题,都是课本知识的直接考查。

(2)注重基础,试题陌生度不大,难度适中,试题源于教材,又有所创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深度,不回避传统题型。如第6题考查基本概念中的原子结构知识,其难点是对一些陌生物质的元素化合价判断,成键数目的分析。又如第10题“离子共存问题”也是每年必考的题目。

(3)试题涵盖了初、高中大部分的主干知识。从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托盘天平的使用”,到高三年的“电解”等主干知识,都在试题中有所体现;所有知识点在试题中的分布又很合理,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4)试题不过分强调对知识的单纯记忆,而强调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考查学生对原电池、电解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的理解能力。命题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特点,体现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如试题中的第6、8、9、10、12、27、28题,突出地体现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应用。

(5)试题在知识点的考查上,体现了新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特点。如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等有关内容,并突出了新课程对电解原理的考查。

直接考查的知识点:原子结构知识、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律、离子共存、化学平衡、金属冶炼、晶体结构、

物质质量分数的测定方法等。试题难度不大,但这些知识点都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化学试题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满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

2005年知识点和能力考查分布见下表。

4、体现考试大纲要求,突出能力考查

高考招生是选拔性考试,以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潜力为目的,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试题体现出考试目的的基本要求。如第7、8、26、27题(2),28题(2)等,在考查综合和灵活应用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化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的考查,突出了对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的考查。

《考试大纲》对学生能力要求分为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第28题的实验装置图中设置了两个装有碱石灰的仪器,对观察能力进行了较好的考查,第 28题(1)中对不平衡托盘天平的观察、判断,都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化学实验观察的品质。

《考试大纲》要求考查学生思维能力有:将知识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实验问题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运用能力;将化学信息按题设的情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据此进行推理的创造能力;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的三维想象能力等。这种能力要求的测试在试题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考试大纲》对学生思维品质(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创造性)的考查在题目中也得到较充分的体现。如27题、28题(7)设计实验方案、29题(3)对2—奈酚氧化产物的判断等,都考查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科学性、严密性等思维品质。但这些思维品质的差异在阅卷过程中是否能精确地体现出来,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试题不过分强调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而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有利于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突出素质教育的特点,体现中心教学改革的方向。

第7题的化学方程式中得失电子与化合价的关系,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本质;第8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第26题的突破口在于E为固体,且生成物G为氯化钙,而A、B、C、D均为气体,从而确定E为氯化物的铵盐(即氯化铵),F为含钙的碱性物质(氢氧化钙),其余问题则可迎刃而解;27题(2)考查金属冶炼方法中的热还原法的应用,(冶炼方法有:热分解法、热还原法、电解法、铝热法等);第28题(2)考查实验设计中物质性质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5、试题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化学的社会意义和人文精神

试题重视对化学实验的考查,体现化学学科特点。试题中的第29题对“苏丹红一号”的考查,充分说明了社会关注的问题就是热点问题,人民关心的事就是国家大事,当然也是中学生应关注的事。因此,结合社会热点“苏丹红一号”和有关的化学知识,以此为载体和背景,综合全面地考查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给定结构确定分子式,同分异构体概念的理解和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官能团的辩别与性质,羧酸和醇的性质、酯化反应等。该试题不是中学化学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相关知识的延伸(分子中羧基个数的判断、苯环上羧基位置的判断,苯二甲酸与碳酸氢钠反应、苯二甲酸的酯化反应),看似轻描淡写,却多层次、多角度地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28题是一道典型的定量实验题,它改变了以往实验题大多出自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命题方式,该试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装置图和实验步骤等信息,回答常用实验仪器的用途、实验原理、操作目的、对装置的理解和应用、数据处理等。试题注重实验,在重视实验操作的同时,考查创新精神,实验题的设计既贴近中学教育,又不拘泥于课本,同时又富有启发创新性,该试题既要求学生分析实验的关键细节,又要求对实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试题最后一问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对本实验作进一步研究,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查。但遗憾的是,该题目本身存在不够严密和精确的地方,即在产生CO2之前,应先通入净化后(除CO2后)的空气,把原装置中存在的含CO2的空气先排净,再称量U型管的质量。即在步骤①之后应先做步骤⑤,然后再依此下推,才能把装置中的空气(含CO2)对实验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体现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6、第Ⅰ卷、第Ⅱ卷的功能区分比较明显

第Ⅰ卷着重考查基础知识,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主,涉及到物质结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电解、化学平衡、热化学方程式等。与往年相比,基本理论的比重有所增加。比以往更注重课本、《考试大纲》,扣紧教材中新内容和《化学教学大纲》的新变化。

第Ⅱ卷着重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学科能力,涉及元素化合物的推断、物质性质与结构结合的判断,定量实验、实验设计及分析、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第Ⅱ卷的试题基本上是起点高,落点低的题目。学生一旦将题目理解,突破题目的关键以后,答题就十分容易;但一旦不能突破题目的关键点,整题就会无法解答或解答错误。故第Ⅱ卷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自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7、注意学科内综合,全面考查学生化学科能力的素质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突出学科内的综合。首先使知识点的综合,如第Ⅰ卷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考查融入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并着重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如第Ⅱ卷中,第27题,将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晶体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碳族、氮族元素的性质融合在一个题目中。第29题,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结构简式、同分异构现象、官能团的性质的考查编制成一个题目。

学科内综合包含学科知识的综合,又包含方法和能力的综合。第26题就是学科内综合的典型一例。该试题在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涵盖了多个知识点,主要有Cl2、H2、HCl、NH3和铵盐的性质,NH3的实验室制法等。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学科内知识间联系的熟练程度等,在今后的教学及考试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8、较多地注意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化学用语的书写能力

人从事科学研究离不开表达、交流,表达能力也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这些年高考中的简答题,既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考查学科能力素质方面,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在第Ⅱ卷的实验题中,要求学生能用准确的化学语言和化学用语来表达自己对实验题的理解和答题要求;还有识图能力的考查,如12、28题,要求学生准确地从图中获取解题的相关信息,考查学生准确、规范地书写和应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9、化学计算要求降低,融入选择题、非选择题中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五大块知识中之一,近几年高考命题中,对如何体现中学化学中的化学计算问题一直是在研究与探讨,2005年没有单独设计算题,把物质的量的计算、气摩尔体积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融入选择题、非选择题中,回到了化学计算本来应有的特点。

三、考生的答题情况分析

1、全省考生第Ⅰ卷各题的成绩统计情况

2、全省考生第Ⅱ卷各题的成绩统计情况

3、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阅卷的情况分析、考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基本知识及知识网络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不清,对情境稍复杂或条件较隐含时,部分考生就不能正确运用概念和原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双基知识不熟练也影响了答题的准确性。

(2)实验的化学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不清,实验设计的能力仍比较薄弱

在《考试大纲》中的规定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要求考生“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就是说,要求考生运用所学过的实验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当然要在迁移变化上下功夫。

考生在实验题上的得分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动手少,对实验中各设置的功能缺少认识,分析问题思辨的能力差,学生对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都不能光看不练,每个实验最好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才能增强理解。同时,做实验时首先弄清实验原理,明白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再由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步骤。同时缺乏准确科学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实验素养欠缺,导致在实验解答过程中不能灵活地根据实验条件进行正确的分析,无法将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原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如28题(1),不少考生答为:“样品吸附水后变重”;28题(2),答为:“吸收多余的CO2、水”;28题(3),答为:“不变”;28题(7),答为:“加入AgNO3”,而没有加HNO3或答为:“加H2SO4酸化的AgNO3”,有些学生只把H2SO3改成HCl。

(3)审题不认真,书写不规范、错别字的现象仍十分严重。

选择部分都非常基本,主要失分反映在没有仔细审题方面。如学生常因题目的简单而忽略了单位和条件等。不少考生对题目所给的材料分析不够透彻,很多考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试题的意图和要求,造成无法正确作答或匆忙作答,出现失误,得分率较低。

如27题(4)第二空,原子结构示意图书写不规范(漏写+);27题(5),把金刚石写成“C”,不少考生把“刚”写成“钢”。29题(1),苏丹红一号的化学式,漏写一个H原子;29题(3),不少考生把“碳碳双键”写成“二键”、“二”、“炭炭双键”,醛基的“醛”写错,“苯环”写成“笨环”;29题(5),“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29题(4),审题时将NaHCO3写成Na2CO3,“溴代物”写成“氯化物”。

(4)分析综合能力薄弱,答题的表述能力差。学生有解题思路、有解题方法,却不能准确表述,最后导致失分。如28题(4),答为“促进反应的进行”、“将H2O排出”;28题(5),答为“使Na2CO3完全反应”。29题(4)很多考生把邻苯二甲酸中的-COOH写成对位或间位。

(5)化学用语的掌握仍末到位,如26题(2)、(3),化学方程式书写未配平、气体符号没写、条件没写、漏写、

化学符号书写不规范等。27题(1),把CaC2写成Ca2C,产物写成CH4、C2H4、且没配平。27题(3),条件写成“通电”。28题(6),混淆纯碱与烧碱的化学式。29题(4)第二问,书写错误较多,化学式写错、气体符号没写、未配平。29题(5)第一空,化学式写错较多,有机物用分子式表示未配平、条件没写或写错(写成稀H2SO4)、漏写生成物(H2O)等仍十分严重。

(6)考生在能力方面暴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能力的品质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考试中反馈的问题集中在观察和判断的准确性、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正确性、思维的多向性和开放性上,这些能力制约了不同层次的能力品质。

(7)考生答题的启示。考生在答题时失分,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审题不认真,书写不规范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应注意强化规范,准确表达,夯实双基,加强落实。

如26题(2),(3)27题(1),(2),(3),29题(4),(5)出现:条件没写或写错、没配平或配平错误、气体符号没写、或等号写“一”或“箭号”等几种错误中一种或几种,则扣一半分数。

29题(5)出现:反应条件写成催化剂或写成稀H2SO4扣一半分数。化学专用名词书写出现错别字,一律全部扣分。

如27题(5)不少考生把金刚石的“刚”写成“钢”,则扣3分。

29题(3)不少考生把碳碳双键写成“二键”、“二”、炭炭双键”;醛基的“醛”写错,“苯环”写成“笨环”。29题(5)中“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则均扣2分。

表述不够完整的,如28题(2),只回答“防止空气中CO2与水蒸气”其中一种进入U型管中则扣1分。

28题(7)不少考生只写加入CaCl2(BaCl2、CuCl2、MgCl2)等,而没有回答“产生CaCO3沉淀”扣1分;如果回答加入AgNO3和HNO3,而没有说明产生AgCl沉淀,也扣1分。若答加入AgNO3,而没有加HNO3,则不得分;第三种情况如回答加入酸(HCl,HNO3、H2SO4等)进行酸碱滴定(或写中和也可),可得满分,若只写加酸,而没有体现量的概念,则不给分。

三、高考命题趋势

2006年高考命题趋势是: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力求创新。2006年高考命题应和2005年保持稳定,保持连续性,不会有大的变化。要注意以下问题。

1、试卷题型结构、学科内容结构、知识结构、难度结构仍会保持稳定,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

2、注重基础,尊重中学教学大纲,但是不超纲。命题仍在考查强调主干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考查。

3、化学试题的难度将略加大,仍会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在试题的布局上,继续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认识的一般规律,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更好发挥。

4、仍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继续遵循《考试大纲》中“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问题”的考查,密切联系当前我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和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应用型试题的信息来源真实可靠。

5、综合测试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综合,更要注意思维方法的综合。试题以学科内知识综合和能力测试为主导,增加本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这是中学教学现状决定的。仍然注重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仍然强调推理、实验探究、获取知识能力的考查。

6、继续加大答题规范的要求,继续加大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

四、2006年高三化学总复习的建议

1、要充分重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特别是化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

理科高考的五个科目中,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区分度是比较大的五年来各科的区分度一般是:语文14;数学:20;英语:24;理科综合:44,其中又以化学的区分度为56,在各科中最大,而且难度最稳定,因此,要充分重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2、研究高考信息,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要进行化学总复习,就必须对所有高考的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复习的导向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包括复习的进度、练习题的采用、学法指导、考试试卷的要求等等,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教师要研究《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指导高考复习的纲领性文件。对本学科的考试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和参考试题都有清楚地说明,因此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不能凭自己的经验,按“老一套”安排复习。由于高考命题的相对独立性,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不等于熟悉当年的《考试大纲》。深入研究《考试大纲》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度、难度、知识要求和题型比例以及考查的能力要求等。

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考试大纲》,对照、检查自己的复习,及时补缺补漏。不断地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要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进行复习和各种训练,落实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益。

(2)教师要研究、分析近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化学试测卷

近年来化学高考试题的测试目标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考试的内容、题型、题量、整体难度基本上变化不大,考试热点的重现率很高,历年高考中的同类题、相似题均有出现,对于教材中出现过的成题也不回避。因此,分析近年考卷中的考试热点和同类题型,既为我们的高考训练提供了基本素材,也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试测题担负着为高考测试进行探路的作用,命题设计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新题型、新思路常会在测试题中出现,以事先了解考生对新题型的适应情况,并获得必要的测试数据。不少与试测题同类的题型会在今后一、二、三年的高考题中出现。试测题与高考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而且相关系数很大。

(3)注意研究其他省的高考题和上海高考试题

近年的高考题有多套,供各省选用,上海高考题与全国高考题也有相互借鉴的关系。因此,研究其他省的高考题和上海高考题,对于指导我们的复习备考,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并指导学生制订自己的复习计划。

(4)关注新教材和《考试大纲》的变化

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教学大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大纲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度、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目的性。

化学高考试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每年的考题都有一些新变化。从《考试大纲》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考命题的新动向和新走势,并能发现我们在过去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被忽视的某些问题,从而指导我们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复习教学。

当前的高考正处在一个变革的过程之中,每年的《考试大纲》都要进行修订。对比2005年的《考试大纲》,可以看出高考变化情况,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信息,它反映了当年高考的新要求,高考中必定会有所体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当年复习备考的重点和方向。

(5)合理选用复习资料

除了高考试题、考试大纲、大纲说明、教材外,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

等,要认真分析各类渠道获得的高考信息。

近年来,为了抵制高考复习备考中的不正之风,减少人们对高考命题的神秘感,国家考试中心除每年例行公布修订《考试大纲》以外,同时还出版了一系列有关高考研究的专著,如《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化学能力考查与题型设计》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允许公开的范围内增加高考化学试题的透明度,共同分享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备考复习的教师要认真阅读这些文献和资料,并同时留意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一些有关高考的文章,多开展同行间的交流和探讨,这对于把握复习备考的重点和方向是十分有利的。

广泛收集信息,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题目,但这些信息和资料必须合理使用,坚决删除超出《考试大纲》规定的题目,选用的题目,教师要明确选用的理由,用自己先做一遍,指导学生除老师规定的资料外,不做过多的练习,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

总之,化学复习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较强的规律性,必须讲究科学性。立于学科基础知识是复习的基本出发点,以学生为本是复习的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的是复习的基本原则,讲究复习方法是复习成功的基本保证。

3、以教材为依托,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复习和掌握

高考试卷中题量少,只有全面复习,有充足的知识网络储备,并尽可能地消化和吸收,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知识技能,并转化为学习能力,才能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识活动,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1)充分重视基础的主干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石,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高考试卷中题量少,知识的覆盖率由原来的70%左右变为30%左右,淡化学科间的综合,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因此原先的一套复习方法有必要做些改变,做到夯实基础,回到书本,要注重突出与高校继续学习相关知识的复习,注重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要注重应用,培养能力。

高考试题考查的不是所有知识点,但常见的知识点是常考不衰,而且该考的知识点都考到位了。对中学(初中、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复习到位,要集中力量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复习,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要注重在《考试大纲》中规定的84个知识点中突出重点,突出主干知识,要正确处理好知识重点、热点与非重点、非热点的关系。复习到位就是要做到考试时能得分。复习过程要

强化基础的主干知识,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基础的主干知识,对此,教师要成竹在胸。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理解上下功夫,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构建基础的主干知识网络

构建学科知识板块与网络,前提条件是应当对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即要懂得知识的含义、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白结论的由来与适用范围等等。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中学大部分基础知识的各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间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知识网络体系,掌握基础知识要构建知识板块和网络。要明确各个概念和知识块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及其作用,懂得它本身揭示了什么,它与其相关的概念或知识之间是通过哪种“关系”联结的,这是衡量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标志。在此基础上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知识进行新的排列组合,达到知识精练化、条理化、网络化,同时应当通过精练的文字、化学用语,并辅以图、表进行表达,以此收到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效果。

(3)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达到训练目的

基础训练题目的选用,要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的范围和要求,要突出教材和《考试大纲》规定的主干的基础知识,不选做那些内容和思路繁、难、偏的题目。对目前流通的复习资料,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慎重选择。历年的高考试题是极好的复习资源,要按照新教材以及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要严格控制选题和做题难度,不脱离学生学习现状,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不大量选做难度较大的题目。高考试卷中一部分题目是对课本上的题进行了扩展和变形,所以每个学生都应该对课本上的题烂熟于心。

基础训练题目通过作题、讲评、考试,要达到能解决同类的问题,举一反三的目的,不能贪多而嚼不烂。做到同类题目有思路、有方法、能的分。

(4)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深度,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理论的应用一定要联系实际,切忌空对空。可开展“一题多联,多联寻本,一题多解,多解选优,一题多变,多变求新”练习,在正误辨析中,加深认识,通过正误判断、讨论、分析,把握理论的涵义。建议在第一轮复习时精选练习,对历年高考理论题的题型进行归类分析,变式讨论、综合改编,让学生多练、多思,着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广阔性、变通性、敏捷性、整体性和批判性等。

4、重视对基本实验的复习,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目前高考非常重视对实验内容的考查,每年必考。实验内容包括对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分析、归纳和总结,重视培养学生实验现象分析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和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和评价能力。

要通过典型实验,包括初中、高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学生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实验安全、实验评价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学生对每一个实验都要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能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要注意教材中的实验性内容。实际上,课本在讲述某一知识点时,往往都由实验引入或加以实验验证。

目前,中学仍存在不重视化学实验的问题,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课中要注意培养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设计严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要学会准确、简练、全面地表述实验现象、结果、过程以及结论。

在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基本实验的复习给予高度重视,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和通过实验现象去探讨实验原理的能力。

在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考查中,以实验数据为载体,考查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实验原理,分析实验产生的误差原因,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训练,必要时可让学生通过做一些定量实验来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5、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1)注意选用适应学生情况的复习方法

适当降低难度,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用不同方法指导高考备考,夯实基础要面向大多数同学。优生采用引导的方法,教学、复习中要面向中等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和指导。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比盲目做题更重要。复习时,一定要立足于学科内的综合。

(2)注意复习方法的指导

复习是一个学习阶段,将已经学过的各章各节的知识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豁然开朗,融会贯通,从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到整门学科融会贯通。教师应多作学习方法、复习方法的指导。

复习既是提高阶段,同时也是一个迎考备考的过程。在此之前,学生应该在老师指导下,确定一个目标,定出目标是很要紧的,人贵有自知之明,复习固然可以提高能力档次,但是提高还是有一定极限的,学生要量力而行,能使精力、时间发挥最好的效果,在复习中贯彻拼搏精神,力争更好的效果。

(3)不能以做练习代替复习

高三的同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据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大纲》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在教材基础上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以做练习代替复习。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最好是教师编写或选定)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6、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考试大纲》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内容列出五大能力要求,四年来的高考均有覆盖,但以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为主。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运动、能量的科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知识内容为载体,承担起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责任。

在复习中要注意能力培养。考前教师要想将遇到的所有问题中所需要的知识灌输给考生,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提高考生的能力,使他能够临场审清题意、吸收给予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基础回答所有的考题却是可能的。强调学习方法教育,平时要让学生对统摄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定式思维和求异思维多作一些训练,知识点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启发考生会分析问题调用信息和使用信息,然后重组信息解决问题。这就是学法、练法相结合。

要特别注意过程教育和学法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化学素质。各类习题或是各种考试题,无非都是设置一些新情景和条件,要求考生分析解决一些问题。这里所考核的,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包括已经学过的知识、观察社会、课外活动所接受的知识、从做过的实验中所得到的信息、考卷上所给的信息等等)、处理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调用、筛选、转换、重组)和输出信息(运用文字、符号、方程式、图表等表达方式)的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培养要靠平时训练积累的。

高考是能力立意的考试,考查的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思维能力,尤其是推理能力的考查是重点。但以下能力的培养要特别引起注意。例如: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会处理信息题,信息综合题特点是:信息新、阅读量大、隐蔽性强,关键在于如何获取、筛选、挖掘、重组和加工。做到对问题心中有数,信息在正文中获取,全力寻找突破口,由点到面扩大成果,针对题目可能会给出的或平行或阶梯形的信息,找出其中的联系。如果题干简洁或只有图表,应根据问题,认真挖掘、分析。

又如:处理好联系实际的热点问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生活、生产、科技问题与化学知识的结合,以现实问题

如社会热点、焦点和生产、生活、新科技等问题为情景进行命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建立在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所能达到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根据试卷的能力要求,多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试题的立意新颖,有教育功能,但落点较低。大多数情况下热点问题仅仅是被作为素材,实际考查的还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由于总复习时间紧,分散精力分析社会热点,引入过多的教材之外的知识,会削弱全面打好基础,削弱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复习时,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要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不要花费过多时间用在找热点材料,编制热点题目上。中学生应该关注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但最重要的还是基础知识。

7、养成正确使用化学用语的习惯、注意文字表达

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几年高考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简答题特别是实验题中的简答,要求学生准确组织文字,简明扼要地答出要点。但许多考生虽然原理清楚、思路正确,表达时却词不达意,不能得分。

所以,在复习中,应加强化学用语的的正确使用。如正确书写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的训练,做到书写准确、规范、快速,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8、正确解决非智力因素的问题

实践证明,高考成绩的高低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1)要有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生之间是竞争关系。要有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这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要正确对待考试,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这种观念必须予以改变,换一种方式思考,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要从本校和学生的教学实际出发

不要过分迷信“名师”的讲课和名校的经验,要从本校和学生的教学实际出发。不要过分强调大量使用外省名校试题进行强化训练,聘请名校名师猜题押题,突击训练“活题”、“难题”,扰乱了教学计划。

(3)重视练习及讲评课

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要善于反思。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善于反思,自己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

③要提高讲评课的效率。题目是要做的,但是要精选,不在量多,在于逐步提高层次。每年高考试题虽然变化莫测,但都注重基础的主干知识。而有不少学校宁可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涉足题海,却忽略了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偿失。模拟题可以做,但做过的题目都要讲评讨论,不能有练不讲评,讲评不能只讲解题思路,更重要的是要能迁移,要能表述,要能的分,要做一题,进一步。

④要讲求规范。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专用名词、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关。

⑤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巩固基础、培养能力,高校的大门就是向学生们敞开的。

2000年—2004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科知识点考查双向细目表Ⅰ

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及高考备考建议

2019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及2019高考备考建 议 一、总体上难度略有下降 全国卷和北京卷2019年高考总分值都没有变,难度跟2019年相比略有下降,选择题仍然注重基础的考查,比如北京卷其中三道选择题是纯基础,第1题是免疫的基本知识,第2题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第5题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步骤,难度比较低,有两道一个是图形,一个是表格,这两道主要考查大家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集中在3、4题。大题的难度是中等略偏下,特别是2019年的第29题的遗传题,这个跟去年相比难度大幅度下降,但是在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略有难度,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得到不错的成绩,同时也能区分出优秀的学生。全国卷的难度同样也是大幅下降,全国卷第一题考查的是“原核细胞的结构”,第2题考查的是,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几乎都是教材上的原话,是不是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呢?第29题考查的是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对于基础扎实的孩子,如果审题认真,就能够得心应手。所以今年的生物拿分还是很容易的。 二.考查的核心依然是注重基础以及理论联系实际 没有什么偏题和怪题,没有什么陷阱,命题形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北京卷的第1题的“乙肝疫苗有效成分”,第3题“抗癌药物处理”,第5题“转基因植物”,第29题“对药物依赖的研究”,等都贴近我们的实际和社会生活,与生物科学发展前沿同步,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

的学习价值以及社会意义。 三.考查的重点还是能力考查 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依旧是考查重点,2019年的高考试卷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比分最多,但失分率最多的环节是在获取信息能力,而2019年高考命题延续了这点,比如北京卷29题和31题,同样全国卷29题的光合作用,第5题的信息,第31题的图标,以实验探究能力考查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生物学“实验科学”的学科特点,也是我们在复习中对高三学生一直强调的重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四中网校一直严格根据高考要求,设计紧抓考点的练习题,以北京卷31题和全国卷29题为例,仔细观察其实都曾在知识导学练习题中出现过类似题。

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化学月考质量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初三新开的学科,学生理解接受入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试卷要难易适中,注重基础考察能力。这次考试是阶段性考试,是针对前两个单元内容进行的学习检测,整张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化学试卷中出现的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比较基础,学生答得还不错,得分率较高,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对双基的考察又采用了多样的考察形式,避免了知识的简单重复和技能的机械组合的记忆模式,对于今后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也看出部分学生掌握得不扎实,在此次考试暴露出很多问题需今后加强培训。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填空题实验的基本操作内容,空气的知识点,学生答卷语言不规范,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这个方法在回答时应该涉及到操作,现象,结论,三者缺一不可,学生出现逻辑上的错误。 从整卷来看,稍有难度的题目得分率偏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验探究和分析的能力,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使学生掌握基础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普遍偏低。集中表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失分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原理不清晰,或者由于学生没有用心记忆等造成失分。 另外学生书写不规范:写很乱看不清扣分,应要求学生练好字,做到字体工整。 今后教师出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之外,还应加强进行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缩短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探索→得出结论→知识重建→能力形成”,构筑一条从“现有发展区”到“最近发展区”的通道。引导学生恰当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能够有效地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空间,拓宽学生的视野。课堂上多设置能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的情景,使学生尝到体验学习和学以致用的愉悦,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形成持久的优良学习品质和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高三数学考质量分析

高三数学考质量分析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三数学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注重基础,突出重点,试题难度符合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难度定位在与教材例、习题相当的水平上。试题选材新颖,联系实际,在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大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的力度,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查。另外,针对当前的教学实际,设计了对当前学习内容的考查,试卷知识覆盖率高,贴近教材,强调基础,全卷对知识技能考评的定位比较准确,在全卷分值、考试时间方面符合高考要求,试题突出应用意识的考查,有一定灵活性。总体来说,本次数学试卷比较贴近本段的教学实际,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增强了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将对今后的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学生出现的问题 1.学生能力比较差的问题。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较差,例如选择题第6小题,考察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部分学生不能综合起来考虑问题。对于第12小题用定积分求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现为部分同学不能用定积分去表示面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水平较差;三角函数和正余弦定理解答题得分较低,表现为诱导公式、降幂公式、辅助角公式用错,一部分同学没有记住公式,还有一部分同学即使记住公式也不能灵活的变形应用,例如第19题和20题;知识方法稍综合的试题得分率普遍较低,例如导数的解答题,大部分同学知道极值点处的导数为零,但是在求单调区间时考虑不到定义域,忘掉导数大于零的条件,这其实是教学中经常强调的问题,第三问中用数学结合解决零点问题,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能够有这种思想,例如第22小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答卷时表达和解题不

2017年高考理综试题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绝密★启用前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答案】C 【解析】 A选项,通过转录可以产生mRNA、tRNA、rRNA,但是通过不同DNA片段转录产生的; B选项,由于转录产生不同RNA时的模板是DNA的不同片段,所以两种RNA的合成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C选项,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DNA,其上的基因也可以进行转录过程,该过程并未在细胞核中进行,所以该选项错误; D选项,转录产生RNA的过程是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因此产生的RNA链可以与模板链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A选项,激素作为信息分子通常可以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B选项,光合作用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 C选项,癌细胞的存活依赖于不断从周围的组织中吸收营养物质(含大量有机物),所以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而非自养,所以该选项错误。 D选项,细胞凋亡是细胞内与凋亡有关基因表达后让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 O的释放)来绘 2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 CO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2 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 O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2 【答案】A 【解析】 A选项,类胡萝卜素只吸收蓝紫光,不吸收红光,故该选项错误。B、C、D选项正确。

2017全国Ⅲ卷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2017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高三化学备课组 一、试卷总体评价——信息量与难度适中 从总体情况看,全国卷Ⅲ理综试卷化学试题紧扣《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规定范围和命题要求,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2017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以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为本,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全面考查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试题情境新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区分度良好。 二、选择题——重要核心考点,反应原理及电化学易错 纵观近年全国卷的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选择题都是围绕着核心考点(化学与生活、元素化合物、电化学、速率和平衡、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基础)展开。Ⅲ卷7个选择题,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学生需要了解关于燃料燃烧和环境保护的常识;第8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此题需要掌握有机的常见反应和物质的鉴别;第9题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查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第10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需要学生掌握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计算;第11题是电化学,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基本原理;第12题是元素周期律,题目考查了学生对于元素推断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掌握能力;第13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以图像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学生对于溶度积和平衡判断的能力。总体看来,选择题难度适中,易出错的是化学反应原理题和电化学综合题。 三、非选择题——化学基本素养和化学计算能力的综合考查

最新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化学月考质量分析 王菊华 一、命题质量分析 1、试题知识面覆盖广,取材丰富。 试题考查知识涵盖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从物质的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科学实验探究、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主题选取试题素材。 2、试题情境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学生实际生活,试题素材情境涉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氧气的性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分析,这些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熟知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3、突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考查了化学概念(物质变化、物质变化类型、混合物、纯净物等)和化学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化学实验的简单设计应用等),这些内容约占试题的90%。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参加化学考试的总人数126人,学生单人独坐考试,考试情况正常,绝大部分学生成绩真实可信,全体考生平均分是41.9分。 从考试统计情况看,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一班的优生和平均分都高于另外两个班,二三班中个别同学很差,究其原因可能是: (1)老师工作量大,精力有限,对部分学困生帮扶不够 (2)学困生关注度不够,面批面改不到位 从学生答卷看,化学客观试题得分不高,某些题目作业中出现过,学生仍然出错,填空题回答不能切中要点,分析能力欠缺。究其原因可能是: ①学生平时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校正错误,或老师对学生错误纠正不及时 ②学生审题分析能力较差

③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三、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加强教学研究,考试后,备好一节课,写好每一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开展教学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2、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全体、全面、全程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工厂,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具体现实情景中,感悟化学的重要性。 3、进一步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在平时教学中,突出化学用语教学,多检查、多应用、多落实,积极筹备化学用语竞赛,全面检查,促进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 4、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尽量做好面批面改工作,关注“优等生、学困生”,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发展,成绩都有进步

(完整版)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1卷理综化学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答案】A 【解析】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A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错误。答案选A。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 【答案】B 【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B 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柱,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答案】C

(完整)高三模拟考试质量分析.doc

高三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一、成绩 二、题型 三、计划 1、 一、本次考试体现出四大特点: 1、与学情摸底考试、xx 省适应性考试相比进步幅度较大。 2、与往年高三年级相比,潜力生多。 3、文理科相比,文科成绩突出。 4、与往年相比,普通班进入种子选手和潜力生的人数多。 二、下一步教学的三项要求: 1、扎扎实实搞好三轮复习。 (1)最对本学期教学的三次模拟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和评估,看哪些问题是 共性的,哪些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哪些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以便提高三轮复习针对性和实效 性。 (2)制定好三轮模拟训练的计划。从训练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多长时 间、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 (3)抓住四项重点。一是对已经做过的典型题型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 上进行针对性训练;二是随时关注近期各种高考模拟试题中 的新题型,连同答案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必要时进行针对性讲评;三是 对照近三年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推测高考方向,审视我 们的不足,及时予以弥补;四是收集高考真题中的客观试题分类进行强化,以达到回归基础的目的。 (4)加强对学生后期复习的指导工作。比如查阅错题本、反思模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记 忆相关知识等。 2、提高试卷讲评的效度。 (1)两类问题必讲。一类是教师认为的重点知识和典型题型;一类是学生存在的共性 问题。 (2)试卷讲评的基本原则:即讲答案,注重规范;讲问题,注重纠错;讲知识,注 重强化落实;讲思路,注重培养能力。 (3)两类问题的讲评方法 第一类问题的讲评方法:着重放在考了什么、怎么考的以及如何做答的三个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或进行必要的 变式训练,以达到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二类问题的讲评方法: 第一种方法。首先由教师指出问题所在,然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种方法。先让存在问题的学生暴露思维过程,然后针对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行剖析, 从而澄清错误认识,从中吸取教训。 第三种方法。教师先给出标准答案,然后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思,最后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总体评价 2011 学年高三语文市二模考试题较规范,没有偏题,试题的结构、考试内容分布、试题类型分布与《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2011 年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基本相符,知识点全、覆盖面广,全面考查了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能力。既体现了新课程高考的要求,也考虑了目前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能暴露出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能明确下阶段努力的方向。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原因分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试卷抽样调查(以下各题抽样都来源于13个班级学生)

最新初三化学质量分析

化学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这次化学是我们学校出的,出题的范围是从绪 言考到第四单元第1课题。由于是联考,李主任要求精心 组题,具体要求是:1、不能出第一次月考的原题;2、绝 对不能超范围。我出题的意图是既要考出一个较好的成绩,也要有适当的区分度,能从学生考试的情况找出教学中的 一些问题。体现低起点,缓坡度,有些题是用练习题改造 而来,让学生觉得老师平时讲的题就要考,体现试卷的导 向性。 二、基本情况: (1)、150校74人,三中49人,均分49.8,三中47.4(考前我们预测过50分的人是每班20人左右,最后的统计结果是115人。)我校1-6班的均分是46.2分,7-9班的均分是36.4分。 (2)选择题中第678小题出错率较高,推断题做得较好。实验探究题中第3小题、4小题出错率高。 三、成绩和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保持的较好。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可以。 (二)存在的问题: 1、细节:字写错:如高锰酸钾的锰,水槽的槽字,答题卡填 写填反了。

2、设置的控制满分的题如32题第小题 四、改进措施 化学试题关注双基,重视实验,题量适中,难易适度,区分度好,体现了初中化学的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试卷侧重检测学生的化学素养,尤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应用性、开放性,对“双基”的考查又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避免了知识的简单复现和技能机械组合的记忆模式,试卷对我省化学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典型错误分析: ⒈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如第6题,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描述混淆不清,所以大多数同学误选C项; ⒉物质分类概念理解不透:如第21题最后一空选④的比较多,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的这两个基本概念,没有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再如第22题第(3)小题,学生不能正确地根据题目要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去思考如何找出与众不同的物质,所以选项五花八门。 ⒊化学用语的书写及意义掌握不够:如第21题,反映出学生对原子、离子、分子、化合价及化学式这些化学用语的书写和意义模糊不清,所以出现原子的符号与分子的符号混淆、原子团符号不能正确地书写、不能正确地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等一系列问题;再如第23题,由于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还没有完全掌握,物质的用途掌握也不是很好,而且缺乏一定的理解和训练,所以错误率较高。 ⒋实验操作规范化、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019全国一卷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

2019全国一卷高考物理试题解析 1.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 12.09 eV B. 10.20 eV C. 1.89 eV D. 1.5l eV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基态(n=1)氢原子被激发后,至少被激发到n=3能级后,跃迁才可能产生能量在 1.63eV~3.10eV的可见光。故E ?=---=。故本题选A。 1.51(13.60)eV1 2.09eV 2.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 P和Q都带正电荷 B. P和Q都带负电荷

C. 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 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答案】D 【解析】AB、受力分析可知,P和Q两小球,不能带同种电荷,AB错误; CD、若P球带负电,Q球带正电,如下图所示,恰能满足题意,则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 3.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 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 1.6×102 kg B. 1.6×103 kg C. 1.6×105 kg D. 1.6×106 kg 【答案】B 【解析】设该发动机在t s时间内,喷射出的气体质量为m,根据动量定理,Ft mv =, 可知,在1s内喷射出的气体质量 6 3 4.810 1.610 3000 m F m kg kg t v ? ====?,故本题选 B。 4.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中考化学学科试卷质量分析

中考化学学科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概况: 1、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2009年南昌市中考化学试题考试内容包括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其中“科学探究”的内容体现于其它四个方面之中即“科学探究”的内容依赖于其它方面内容而体现。考试内容具体为:“物质构成的奥秘”涉及化合价及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符号书写及结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等;“身边的化学物质”考查了溶液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pH和酸碱性、金属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分类等;“物质的化学变化”主要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推断、气体除杂、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科学探究”则以实验基本操作、溶液配制、气体制取及科学探究贯穿整张试卷。 (2 2 (1)试题特点:2009年南昌市中考化学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试卷整体符合《2009年南昌市化学科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其考点能紧密围绕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体现初中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关注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发展,突出化学能力与素质的检验,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品质,能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积极主动发展;有利于向中等教育的各类学校输送合格、优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精选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试卷整体评价: 试题出得不错,然均分不高,学生整体得分不理想.无论是基础知识、整体阅读、归纳概括能力,还是审题、阅读题干、规范答题,各个方面皆有疏漏. 出现问题: 一.现代文阅读:主要问题是对相应问题(修改病句、近义词辨析、注音、语言特点、重要句子的作用、全文的整体把握)的有关芜杂的信息整理归纳还不够全面清晰精准,答题技巧不完全知晓、答题步骤不规范、答题要点有缺失,如:1.压根儿不会写“璨”,要么写成音同形异的“灿”,要么将“璨”字右边写成“桀”,或者将右下方的“米”写成“食”,甚至还有同学把两个字写颠倒.6. 仅限于介绍作品本身,而忘了介绍作者;介绍作品时缺乏整体意识,只能抓住一个特点来说.另外,少数同学甚至不明白展品介绍的文字表达应该如何.9.回答的句子不完整,缺少主语,形成病句;把两个要点糅合在一起回答,表意不明.12. 要点概述不全;作用分析欠缺;主旨把握不准. 二.诗歌鉴赏:16题答得不好,不理解梁启超的评论;惯性思维,认为李清照的词一定是婉约的;未能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未能清晰地从意象、意境、情感的角度鉴赏豪放词风的特点. 三.古文阅读:文言文学生答得不够理想,虽说是课外选段但理解不难,题目能很好的和课内所学做勾连,进一步促成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能力迁移的形成,如:18.错误率极高,对“何”“其”“者”“以”虚词的解释及语境义辨析不清.19. 除“奇”字意动用法能答出来,其余均不好.典型错误如:主语没有添加,“跣”的解释或遗漏或胡乱翻译成“躺着、匍匐”等,“具汤”两词各有遗漏,“衣履之”有的翻译动词没出来,有的“履”的翻译丢掉了.22. 筛选信息(原句)寻找错误;将前半句错误理解为“乐而忘忧”;将“假”错误理解为“虚假、不实、虚构”等;未看清题目,照抄原文.25. “修辞”概念不清,错误理解为:移步换景、环境描写、整散结合、类比、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答题不全面.26. 情感分析错误;知道“乐”与“伤”,却不知因何而“乐”,因何而“伤”. 四.作文:能较好解释“勇气”“宽容”的内涵,同时能联系两者阐述它们的关系:勇气和宽容是相对的,勇气是建立在对方宽容的基础上,宽容是宽容对方的勇气.也就是说文章能兼顾两个话题,同时有效阐述两者关系,这是有境界上层次的作文.从材料中“少数”“多数”入手着眼,没有抓住材料中关键词语“勇气”“宽容”;能抓住材料中关键词语“勇气”“宽容”,就其中一个话题来写作,但只是泛泛而谈“勇气”或“宽容”,没有联系材料中提到的“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如写人攀岩是需要勇气,但与少数人多数人没有关系;

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重庆市两江中学2010至2011学年 中期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高一年级化学组 一、试卷结构 本次期末化学试卷分为两卷。第I卷为客观题,有20个选择题,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40分;第II卷为主观题,包括10个题,共计60分。 二、内容分布 三、试题特点 本套试卷从总体上来说结构严谨,考查全面,题量适中,难度较为合适,突出了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能较准确的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化学思维能力。 1.注重化学用语的考查和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本套试题在22题考查了物质化学式的书写,23题考查了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3、8题考查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和基本类型。 2.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考查。本套试题考试范围较窄,因此对所学概念,公式、实验 操作等基础知识考查较为细致,多数属于记忆性知识,对于此类知识赋分较重,学生在上课认真听讲的情况下可以拿到多数得分。 3.注重从实验角度考查知识。如考察各种实验操作、分离提纯的知识时都是结合具体实验呈现出的,利于学生培养实验思维 四、数据统计分析

五、典型错误与原因分析 第8题,考查学生对初中基本反应类型的认识,给出含钙物质的转化图,部分学生不能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就无从判断反应类型,显示出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 第10题,考查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有部分学生没有弄清楚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误认为“摩尔”是一个物理量。 第12题,考查对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和运用,学生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对概念理解透彻,对于物理量的单位更是分不清楚,难以在给出微粒数的情况下求出物质的质量。 第14题,考查用化学方法除杂,学生对给出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熟悉,对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也不清楚,造成无法选出正确答案。 第20题,与第12题类似,题目给出了微粒数目和质量,求摩尔质量,学生对于两个公式的联合运用有困难,显示出知识迁移能力的不足。 第27题,考查对仪器作用和特点的认识和溶液稀释的计算,此题计算量稍大,成为多数学生未能有效的分的主要障碍,显示出学生计算能力的不足,从量筒俯视判断误差考查学生的画图理解能力,部分学生未能掌握。 第28题,实验题,考查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及制备,(1)和(2)得分率较高,(3)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属记忆性知识,也有部分学生未能答对,(4)考查碳酸的酸性和指示剂的选择,学生对指示剂不熟悉,造成得分率低。 第29题,计算题,考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反复运用n=m/M及其变形式m=nM,部分学生题目空白,说明对这三个物理量基本概念没有掌握,更谈

高三三模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分析

2012年高三三模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分析 一、试卷分析:试卷总体不错,突出了重点知识,基本能力的考察,起到了复习总结提高的作用。 1. 遵循2012年《考试说明》,内容范围与要求适当,无偏题、怪题。 2. 试题题量、试卷结构、题型结构,分值符合说明要求,与去年一样,考生容易适应。 3.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同时,侧重对接受、吸收、整合能力和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考查。 4. 体现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的联系;知识与能力并重,重视思维品质的考查;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重视化学思想方法的的考查。 5. 重视对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二、考试成绩分析及问题分析:.学生总体成绩不好,优秀率不高,及格率在54%.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基础知识不牢固,运用能力差:学生对化学双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还没有将所学知识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一点从前面7道选择题的做题情况就可看到。如7、8、9、10、12分别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化学性质等知识,很多学生知识不牢,似是而非,选错答案。 (2)解题思维不够严谨,计算能力不强:读题审题时对题目设计的各种干扰因素不能作出清析准确的判断,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如第7题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说法的判断;13题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28题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考查的计算(3)答题不规范,化学用语书写不准确:三模考试题中加大了对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和化学计算的考查力度,全卷要求规范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总共有14个,卷面中严重存在着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不准确或不规范的现象。元素符号,化学式,学科术语写错写白的也很普遍。简答题中语言表述不简练,实验题中操作描述不规范。全卷共有5 道选择型计算题和1道大计算题,大多数学生面对化学计算在反应关系未理顺,解题方法没确定的情况下,朦朦胧胧开始算起,忙忙碌碌无果结束。胸无成题,心无常法。 (4)分析题审题能力较弱:读题不认真,析题不严密,审题不仔细,导致阴差阳错,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是造成学生考试失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多数学生考场上缺乏良好的答题习惯和应试策略,如选择题答题时把选不正确的当成正确的,非选择题中误将电子式写成化学式,结构简式写成结构式,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写成一般的化学方程式或不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等。 (5)做题方法不对头,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考试时间不够用。学生对理综试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没经验,往往事倍功半,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交流沟通。 三、反思、教训 1.对基础知识适当补漏,知识结构的构建,重在培养三种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知识成串,知识成片;错题要周周练。 2. 加强模块内、间的联系(寻找联系点); 突出重点,突出问题,分清主次,不能均衡用力。 3.找准问题,专题突破 (1) 加强研究发现教学中的“真”问题。 (2)找准学生(有效学生群体),搞好学生学情研究,发现学生的“真”问题。 (3)对问题实施专项突破。有的放矢的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 2012.4.23 强

2019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解析2019全国Ⅰ卷物理解析 2019全国Ⅱ卷物理解析 2019全国Ⅲ卷物理解析

2019年全国卷Ⅰ高考物理试题解析 1.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 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 =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 12.09 eV B. 10.20 eV C. 1.89 eV D. 1.5l eV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基态(n=1)氢原子被激发后,至少被激发到n=3能级后,跃迁才可能产生能量在1.63eV~3.10eV 的可见光。故 1.51(13.60)eV 12.09eV E ?=---=。故本题选A 2.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 和Q 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 P和Q都带正电荷 B. P和Q都带负电荷 C. 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 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答案】D 【解析】AB、受力分析可知,P和Q两小球,不能带同种电荷,AB错误; CD、若P球带负电,Q球带正电,如下图所示,恰能满足题意,则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 3.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 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1.6×102 kg B. 1.6×103 kg C. 1.6×105 kg D. 1.6×106 kg 【答案】B 【解析】设该发动机在t s 时间内,喷射出的气体质量为m ,根据动量定理,Ft mv =,可 知,在1s 内喷射出的气体质量6 30 4.810 1.6103000 m F m kg kg t v ?====?,故本题选B 。 4.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1.5F C. 0.5F D. 0 【答案】B 【解析】设每一根导体棒的电阻为R ,长度为L ,则电路中,上下两路电阻之比为12:2:2:1R R R R ==,根据并联电路两端各电压相等的特点可知,上下两路电流之比12:1:2I I =。如下图所示,由于上路通电的导体受安培力的有效长度为L ,根据安培力计

九年级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九年级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屏边县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学科质量分析(样本) [以(中心)校为单位分析] 单位: 学科: 化学年级: 九年级撰写人: 审核人 : 撰写时间:2012.1.14_ 一、学科基本情况 本年级班级数,学生人数,实考人数人,缺考人,最高分 , 最低分 , 及格人数及格率为: , 平均分为: 。 二、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 一、选择题 二、填空与简答题 三、综合题 2、总体评价 (1)优点:本次化学试题,紧扣教材,侧重基础,注重考查学生最核心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难度符合学生的实际 (2)缺点:试题题量大,有重复的知识点,给出的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间隔再大点,试卷上没有写出学号或考号 (3)错误:1、选择题13,题目应该为:下例说法中正确的是 2,、25题给出的仪器?、?的指向不明确。三、各大题学生答题错误分析 一、选择题 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不够细心,引起的错误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只有单质 B、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正确答案 C,学生由于对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记忆不细心误选为D 二、填空与简答题 (一)、对化学式中出现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理解错误,例: 18、(2)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氢分子(2H),学生误填为2H; 52 个铁原子(5Fe),学生误填为 Fe5 (二)、化学方程式书写不完整,缺少反应条件,未配平。例: 23、(3)?白磷燃烧的方程式,学生的答案:4P + 5O===2PO; 225 加热25、(2)KMnO=====KMnO + MnO + O? 42422 三、综合题 对实验探究题中给出的信息提取能力差,例: 28、采用了两种方案测量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 学生对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没有很好的归纳,导致答案错误。四、改进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记忆,强调知识点中可能出错的地方。 2、加强学生对化学式及元素符号意义的理解,注重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规范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题中信息的提取能力。 五、对命题的建议 1、试题量过大,可以压缩。 2,、16题和 18(3)知识点重复,可以删去其中一题。 3、有关利用化学式计算的知识点没有涉及到。

高三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年级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内容结构和试题特点 (一)试卷结构 总体特点:非选择题超量供题限量做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根据山西省2011年新高考题的形式理综化学满分100分,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中7——13题为化学题各6分共42分,非选择题有必考题26、27、28共43分,选考题36、37、38任选一题共15分。 (二)试题特点及评价 1、知识点分布 选择题分别为:7题为关于阿佛家德罗常数知识的考查;8题为有机化学中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考查:9题有机化学中反应类型的考查;10题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考查;11题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考查;12题为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13题为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以上是常见高考中的热点和考点。 非选择题分别为: 26题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的推断,涉及到了化学式的推断、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考点。 27题二硫化氯的制备为主线考查了化学实验的设计。主要涉及到了实验方案的考查,各仪器的用途及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8题以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处理为载体分别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知识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原理的应用。 整卷涉及考点内容大,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 选考题: 36题为化学与技术的考查。 37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分别考查了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晶体结构的考查。 38题为有机化学基础的考查。以乙烯和对二甲苯为原料制取有机物为载体分别考查了化学反应类型、有机物的名称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2、能力与技能方面的考查。 本卷在能方面要求很高,知识点考查容量大,要求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同时在大题中对某些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比如:化学知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在26题、27题得到了充分的考查;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计算能力在26题(6)37题(5)28题(3)具体体现。 二、我校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我校高三学生总体来说基础普遍较弱,尽管本学期进行了一轮基础复习,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从学生的答卷上可以看出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的得分意识不够,对于那些填空题,空着不做肯定意味着没

高三模拟考试质量分析(1)

高三模拟考试质量分析〔1〕 班主任巴合提古丽 一、班级整体状况: 全班应参加考试的人数为44人,实参加考试的人数为41人,从全班同学的成绩集中总分最高分239分,总分230分以上5人,总分220-229分之间有11人. 科目,数学和语文本班相对弱项.接下来利用课外时间加强综合课训练,多加以督促,使得学生对弱势科目有所重视. 三、存在问题 1、有不少同学学科成绩不平衡,出现偏科的现象,如有的同学一些学科考取了100多分,但有的学科却只考到十几分,甚至有几分左右的同学; 2、大多数同学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学习缺少热情,干劲、拼劲不足;对有些同学来说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无所谓态度. 3、关注优生不够.平时我大部分时间盯防中等生和差生,极少关注优生.通过四次月考试和这次摸考,使我认识到优生不能放手不管. 五具体工作措施: 1.目标教育:结合模拟考试的成绩进一步修订自己的目标大学;并制定出下次考试的学习

目标,并具体写出在考试中自己想要取得成绩和名次; 2.信心教育:与个性化班主任共同探讨适合本班学生的激励方式,通主题班会,使学生获取自信心,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教育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3. 对偏科同学进行有效的个性化辅导,使得他们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自己的弱势科目; 4.及时发现有厌学情绪的或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鼓励其对待学习成绩要有平常心,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多对后进生做思想工作,稳定后进生的思想情绪; 5.吸取工作中的教训,及时总结,与本班的任课老师共同协作,与学生家长多沟通,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提高学生每门功课的学习成绩. 在250-300之间,其中有40%的学生总分能够达到250分以上,但是同时低分段也较多,导致班级平均分与本校同类班级平均分相差2分,从而显现出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学习上动力不足,因此班级的高分段是很少,按学校指标分配我班仅完成1名与目标相差甚远,根据本班情况,我把300分以上的列为本班班级工作的重点,250-300的作为提高生培养,努力将有希望的中等生的成绩再提高一个层次.

近三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物理试题评析

近三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物理试题评析 全南中学李红伟 一、近三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一)、各块知识所占比例: 分析: 1、各套试卷中力、电两部分内容的试题分值合计为102分,占物理总分的85%。 2、各套试卷中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分别有一道选择题出现,各6分,占物理总分的5%。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二)、选择题内容分析: 分析: 1、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是选择题考查重点,联系实际问题是选择题考查热点,对物理时事、物理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考查是选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择题考查亮点。 2、选择题各部分内容的考核重点是: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结合),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结合),振动和波; 电学:电磁感应,带电粒子在电场及磁场中的运动; 热学:气体状态变化,热和功(热力学第一定律),分子运动论; 光学:光的折射,全反射,光速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光电效应等; 原子物理:氢原子的能级,能量跃迁、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等。 3、各套试卷在热、光、原、振动与波、万有引力定律内容中各设置了一道选择题,振动与波的考查经常与图象联系。(万有引力定律内容有两套试卷在选择题中没出现是因为在计算题中考查) 4、各套试卷多选题为3-4题;多选题在振动和波、热学、原子物理内容中出现频率较多,但选项都为2个,六套试卷中末出现3个或4个选项正确的试题。 (三)、实验题内容分析: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注: 09年以前实验题是一个大题两个小题, 09年改为两大题,因此07年、8年题号有所变动。 分析: 1、实验题第一题注重考察实验基本素质,第二题注重考察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实验题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体现了“源于教材、异于教材”的命题特点。 3、实验题的重点在电学,电学实验题重点在“恒定电流”。 4、09年全国理综I第23题是一道探究性、开放性力学实验试题,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内容,凸现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同时也说明对实验的迁移能力、设计能力的考察不一定只能在电学实验中完成。 (四)、计算题内容分析: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