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心理学讲义

实验心理学讲义

实验心理学讲义
实验心理学讲义

大师教育--实验心理学讲义

[ 考查目标 ]

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

2.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3.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 参考书目 ]

1.朱滢《实验心理学》

2.杨治良《实验心理学》

3.郭秀艳《实验心理学》(补充)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

⑴各临近学科的贡献

①天文学家的贡献:反应时的测量、人差方程的提出

②实验生理学的贡献: Holmholtz测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脑机能定位、颅像学、

神经冲动电的性质、反射功能、感官和感觉现象获得大量的成绩、特殊的神经能的发现

③物理学研究的贡献:

④医学中的贡献:

⑵费希纳的贡献:

①建立了《心理物理学》,刊印《心理物理学纲要》

②首创科学的心理实验,定量

③对感觉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⑶冯特的贡献

①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

②培养了大量的学生和研究者

③对感觉、记忆、情感等进行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

④发行了宣传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刊物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⑴ 1879-20世纪初,冯特的结构主义学派、威特海默的格式塔学派

①主要研究思路

②主要研究方法

③主要研究内容和领域

⑵行为主义学派时期

①主要研究思路

②主要研究方法

③主要研究内容和领域

⑶认知心理学时期

①主要研究思路

②主要研究方法

③主要研究内容和领域

⑷认知神经科学的飞速兴起和发展

①主要研究任务和内容

②主要研究方法

A 无创伤性脑功能(认知)成像技术

脑代谢功能成像技术

生理功能成像技术

B 清醒动物认知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单细胞记录

多细胞记录

多维(陈列)电子记录法

其它生理心理学法:手术法、冷却法、药物法

(二)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1. 课题选择

选择课题是科研工作的第一步

⑴科研选题的最基本要求:

要有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有理论或者实践的价值

尽可能具体而明确

具有新颖性

⑵研究课题的来源

实际需要

日常观察和个人经验

前人研究成果

理论

2、文献查阅

⑴文献综述的重要性:

文献综述本身就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结果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使研究具有更高的起点、更具新意和价值

可以避免无谓的时间浪费,避免重复别人的研究

⑵文献综述的资料来源:

期刊:国内、国外;文献杂志、网络、专着

3、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⑴假设的含义

⑵假设的必备条件

科学性

有一定的预测性

可行性(可操作性)

4、实验设计与实施

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6. 研究报告的撰写

⑴题目:

⑵作者、联系方式(单位、邮编)

(3)摘要:主要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

⑷前言:此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不足、课题的提出过程、本研究的假设

⑸方法:被试、仪器和材料、实验程序、指导语

⑹结果:统计结果而不是原始的数据

⑺讨论:证明假设、解释结果、优缺点等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附录

二、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一) 心理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1、心理实验的含义:有控制的观察

2、心理实验的基本形式:

z因素型实验(what)和函数型实验(how)

z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二) 心理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1. 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⑴自变量的种类

z作业变量:与任务有关,如刺激呈现的速度、复杂程度等

z环境变量:如室内温度, 光的强度,嘈杂程度,周围人的多少.

z被试变量:如年龄,性别,职业.

⑵自变量的控制

z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

z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2. 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1) 因变量的种类:

反应速度、反应的正确率、反应的难度、反应的次数和概率、反应的强度、口语记录等

(2) 因变量的控制:

z反应控制:指导语

z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操作定义;有效、客观、可量化

z避免量程限制: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

3. 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1) 额外变量的定义:

(2) 心理学中特殊的额外变量:

?主试的期待:实验者效应(Rosenthal, 1966) ,主试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其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被试的动机: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双盲控制

(3) 自变量的混淆:

(4) 额外变量的控制:

?排除法:将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消除;

?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同一主试、同一时间、同一仪器等;

?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特点相等(独立组设计);

?抵消平衡法:通过采用综合平衡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重复处理设计所产生的顺序效应);

?随机化法:随机抽样并把样本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让刺激随机呈现等(已知有额外作用但不适于上述方法;无法确定起作用的额外变量来源);

?统计控制法:由于条件限制不能采用上述方法时,可在实验后采用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来控制额外变量。

(三) 实验设计

1. 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

z实验设计: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涉及三个基本问题:采用多少自变量和因变量、各自变量内采用多少处理水平、如何分配被试

设计类别定义优点缺点克服缺点的方法

组间设计一组被试只在一

种实验条件下进

行实验。实验条件互不干

不同组之间被试

的差别可能与自

变量混淆

怎样分配被试?

匹配与随机化

组内设计每一被试都在不

同实验条件下进

行实验被试的差别不会

与自变量混淆,

节省被试

实验顺序造成各

种实验条件相互

干扰

怎样分配自变量

的顺序?完全的

平衡与拉丁方法

混合设计既有组内设计又

有组间设计

2. 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

(1)前实验设计-效果较差的设计,缺乏控制组

z单组个案研究(单组后测设计)

?实验组:实验处理(X)―――观察(O或T)

?例子:让学生观看线上WORD软件课程,然后直接测验。平均得分是88分。实验者认为,此次得分一定比没观看前高。

?优点:实行容易。

?缺点:内部效度低

z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实验组(R)T1 X O(或T2)

?例子:让学生观看WORD教程之前先施以前测,平均得分70分。自学课程后加以测验,平均得分是88分。

?优点:

?缺点:变量混淆(如成熟,其它事件,学习,回归假象等)

z静态组比较设计

?实验组(R)实验组X T2

控制组T2

?例子:A组被试学WORD,后测得分88;B组被试不学直接测,得分70分。

?优点:控制组,可粗略比较

?缺点:未随机分配,因此无法肯定两组一开始等量;内、外效度均差。

(2)事后设计:既成事实,很难去操纵变量进行研究

例子:通过比较1995年~2005年的交通死亡人数,研究2000年颁布的驾驶员惩罚制度的效果

3.准实验设计

(1) 单组准实验设计

?时间序列设计

?设计模式:T1 T2 T3 T4 O T5 T6 T7 T8

?举例:心理咨询(治疗效果)探讨、某种管理方法效果的探讨

(2) 多组准实验设计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T1 O T2

T3 T4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设计模式

T1 T2 T3 T4 O T5 T6 T7 T8

T9 T10 T11 T12 T13 T14 T15 T16

统计:

A 对各组前测后测平均值增值进行t或z检验

B 求出实验组前测后测各自的回归直线方程L1、L2、L3、L4,并比较四条直线是否

有显着差异。

4. 真实验设计

z单因素设计:实验中只有一个自变量

z多因素设计:实验中有多个自变量

(1)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

(2)完全随机多因素设计

(3)随机区组设计

(四) 实验研究的效度

1.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

z内部效度: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有关

z外部效度: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总体和其它同类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2.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

z主被试间的相互作用(双盲)

z回归假象

z其它因素:抽样和被试分组、被试流失

3. 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

z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z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

z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三、反应时法

(一) 反应时概述

1. 反应时的研究意义和历史发展

z反应时研究的意义:当某个特定刺激出现,到对它作出反应之间的时间,就为心理家观察心理操作打开了一个窗口

z反应时研究的历史

?天文学家的研究和“人差方程”的提出

?1850年黑姆霍兹对青蛙神经传导速度的研究

?生理学家的研究:唐德斯等人的研究

?冯特等人的研究

2. 反应时实验的种类

z简单反应时的含义及其测量

z选择反应时的含义及其测量

(二) 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1. 外部因素:

?受刺激的感觉器官

?刺激的强度

?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征

2. 机体因素

?依赖于机体的适应状态:眼睛对光、暗适应的水平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

?被试的准备状态也是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之一。

?额外动机会加速反应。

?年龄也影响反应时间。

?练习因素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最密切。

?个别差异和反应时间。

(三) 反应时技术及其发展

1. 反应时技术

(1)减法法

?唐得斯A、B、C反应时间

?A反应时间又称简单反应时间

?B反应时间又称选择反应时间:n个刺激,n个反应;包括确认、选择和简单反应时间

?C反应时间又称辨别反应时间:n个刺激,1个反应;包括确认和简单反应时间?C-A=确认所需的时间

?B-C=选择反应时间

(2)加法法

?或称加因素法(additive factors method),60年代Sternberg对减法反应时范式改进后开创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相互制约,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如果两个因素的作用相互独立,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典型实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任务

(3)开窗实验

?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典型实验字母转化实验:

EAGB+2:编码阶段、转换阶段和存储阶段

2. 反应时技术的发展

(1)序列反应时

(2)IAT,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3)GNAT, Go/NO-Go Association Test

(4)EAST, Extrinsic Affect Simon Task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

(一) 阈限的测量

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操作定义( 50%)

1. 极限法(最小变化法)

z极限法的特点:将刺激按照递减和递增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或阈限

z绝对阈限的测定: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递减、递增系列交替进行的,数量一致;每个系列的起始点

也不一样,以免被试形成定势。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最后

求得的绝对阈限系列绝对阈限的算数平均值。

z差别阈限的测定:每一次试验中比较两个刺激,一个是标准刺激(St)一个是比较刺激(CO)

z极限法的变式:阶梯法

把增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当被试报告感觉不到开始呈现的刺激时,主试就按一定梯级来增加刺激强度;而当增加到被试感觉到了时,又按一定的梯级来减少刺激强度。实验按这样的顺序继续下去,直至达到一个先定的标准或先定的实验次数为止。

2. 平均差误法(调整法)

z平均差误法的特点: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z绝对阈限的测定:每次调整结果的平均值

z差别阈限的测定:每次调整结果和标准刺激的差的平均值

z误差的控制:采用多层次ABBA,改变比较刺激的变化方向来控制动作误差,时间误差

3. 恒定刺激法及其变式――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

z恒定刺激法的特点:

?刺激由5-7个组成且固定不变

?最高刺激95%能感觉,最低刺激5%能感觉

?各刺激之间间距相等

z计算恒定刺激法实验结果的方法: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最小二乘法

z绝对阈限的测定:

?自变量的确定:从略高于感觉到略低于感觉这一范围内选5 到7 个等距的刺激强度

?反应变量:口头报告“有”或“无”

?绝对阈限的计算: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最小二乘法

z差别阈限的测定:

?自变量的确定:标准刺激;比较刺激可在标准刺激上下一段距离内确定5 到7 个刺激强度

?反应变量:三类反应“+”、“=”和“-”;或两类反应“+”和“-”

?对两种反应方式的评价:

?差别阈限估计值的计算: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最小二乘法

z不肯定间距(IU=T(+)-T(-)),不稳定

z75%的差别阈限: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时,如果要求被试作两类回答,只有50%次能与标准刺激区分的比较刺激,实际上是不能与标准刺激相区分的比

较刺激。这时,我们就采用75%次感觉重于或轻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

等地带的上、下限。

4 三种方法的比较

以上3种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

1)最小变化法的实验程序和计算过程都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但它会因其

渐增和渐减的刺激系列而产生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

2)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求等值,它的实验程序容易引起被试的兴趣,但对不能连续

变化的刺激则不能用平均差误法来测其差别阈限。

3)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处理,因而便于与其它测定感

受性的方法进行比较。在应用3类反应的实验程序时,被试的态度会对差别阈

限值有较大影响。

(二) 心理量表法――阈上感觉

1. 量表的类型

1)直接量表和间接量表

2)等级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

点来分)

3)心理量表的评价

?顺序量表是将对象的某一属性排出顺序。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糙的测量表。

?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可以测量对明之间的差别,但没有绝对零。+-

?比例量表与上述量表相比,既有绝对零又有相等单位,因此它可以测量对象之间的差别,还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例。一种较理想的量表。四则运算

2. 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比例量表

1)感觉比例法:把一个感觉量加倍或减半或取任何其它比例

2)数量估计法:此法的具体步骤是主试者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然后让被试者以这

个主观值为标准值,如10,把其它比较刺激的主观值用数字表示出来。

3)制作等比量表应注意的问题

3. 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等距量表

1)差别阈限法:为了保持最小可觉差(主观增量恒定),比较刺激的物理强度也必须

根据韦伯比例作相应增加

2)感觉等距法:两分法,调整法

3)评价量表

4. 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顺序量表

1)对偶比较法

2)等级排列法

(三) 信号检测论

1. 信号检测论的由来

1)电子侦查系统中的信号检测问题

2)人类感知过程的信号检测问题:刺激变量看作是信号,把刺激中的随机物理变化

或感知处理信息中的随机变化看作是噪音

2. 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1)统计学原理:

?术语

先定概率:在呈现刺激钱,主试要先告诉被试SN和N各自出现的概率

N——“噪音”刺激,SN——信号刺激和噪音刺激同时呈现

P(Y/SN)——击中 P(N/N)——正确否定

P(Y/N)——虚报 P(N/SN)——漏报

2)最优决策原则

3. 辨别力指数 d ' 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

?SDT两类指标:d'比较稳定不受实验条件不同的影响;B受被试者的动机、态度、利害得失等心理因素影响

?ROC曲线描述被试在同等辨别力时所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不同反应标准)

4. 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有无法:

?评价法:由被试按1~5个等级自己控制判断标准

?迫选法:

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一) 听觉实验

1. 听觉现象的测定

1)声音的心理特性:

?物理量——心理量

频率~音高(音调)

振幅~响度

纯度~音色

2)声音的掩蔽

?纯音对纯音:强度大掩蔽效果好、低频音的掩蔽效果好、对接近掩蔽音频率的掩

蔽效果好

?噪音对纯音:掩蔽效果较为对称,高强度时对高频掩蔽效果稍大

?噪音、纯音对语言:300Hz~500Hz的掩蔽音干扰最大

3)听觉疲劳与适应:

?暂时阈移:和恢复时间有关、和引起疲劳的声刺激有关(强度、频率)、和疲劳声作用时间有关

?听觉适应:持续声刺激引起感受性下降

2. 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

1)声音方向定位线索:双耳时间差、双耳相位差、双耳时间差

2)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声笼

3. 语音知觉实验

1)语音及其声学特点:是特殊的复合音。语音是由元音和辅音构成的。元音(或元音)

(vowel)是一种能连续发出的乐音。辅音(或子音)(consonant)是由声道的封

闭或开放而发出的语音,包括塞音、擦音、流音、鼻音等,它主要是不能连续发

出的短促的噪音。

2)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

3)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二) 视觉实验

1. 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

1)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定义,实验,机制

2)视敏度的测定: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用最小可分辨视角的倒数表示

3)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闪烁的光刺激达到一定的频率,人眼就无法分辨闪烁;

如何测定?

2. 颜色视觉

1)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颜色混合,颜色视野

2)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颜色适应、颜色常性

(三) 知觉实验

1. 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

?接近法则:时间、空间

?相似法则:

?好图形法则:连续、对称、闭合、共变

?过去经验和定势:两可图

2. 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

定义:指当距离、缩影比、照明改变的时候,知觉对象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相对固定性

1)经验和知觉恒常性实验

2)大小恒常性实验:距离和大小

3)形状恒常性实验:年龄、角度和形状

3. 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

1)空间知觉实验

?生理调节线索:眼睛的调节、双眼视轴幅合

?单眼线索:遮挡,直线透视,单眼运动视差,高度,纹理梯度

?双眼线索:双眼视差(立体电影)

?深度视锐:双眼视差对深度的最小辨别阈

2)运动知觉实验

真动知觉:上阈和下阈

似动现象:霓红灯,电影,电视,动景盘

诱动现象:运动幻觉、游动错觉

4. 知觉与觉察实验

1)无觉察知觉的测定:stroop无觉察启动效应

2)盲视的实验:D.B的案例-看不见左视野,却能较清晰定位

(四) 学习实验

1. 条件性学习实验:经典和操作

2. 认知性学习实验

(五) 记忆实验

1. 感觉记忆的实验

斯波灵的部分报告法实验:10个,优于全部报告法的3个,视觉编码遗忘快

2. 短时记忆的实验

(1) 容量:神奇的7,组块

(2) 听觉编码:并且视觉呈现的比听觉呈现的记得更准些。

(3) 遗忘:时间和干扰

▲彼得森实验支持了遗忘是时间造成的观点,因为倒数3以后间隔时间愈长遗忘越多。

▲凯佩尔等人的实验,彼得森的实验并没有排除干扰因素。

再现依赖于以前测验过的项目数:测验的项目多则干扰的项目多,遗忘就多。当然,时间在这个实验中也起作用,但总的说来,这项实验有昨于证明干扰是造成遗忘的原因。

3. 长时记忆的实验

?研究方法:自由回忆法;对偶联合法;重学法;知觉辨认

?遗忘:干扰有两类-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系列位置效应

4. 内隐记忆的实验:

1)启动效应

2)实验性分离

3)理论:

A) 多重记忆系统说

z Tulving(1972)情节记忆vs语义记忆

z Squire(1990s)认知神经科学,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遗忘症)

z优点:将记忆和神经结构结合起来,很好地解释遗忘症

z困难:判定标准

B) 迁移恰当加工理论

z Transfer-appropriate-processing ,TAP

z知觉加工和概念加工,提取要求不同

z外显测验要求有意义的加工、精细编码(概念加工)

z内隐测验依赖学测时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知觉加工)

C) SPI模型

z Serial:串行编码

z Parallel:并行存储

z Independent:独立提取

z糅合了系统说和加工说

(六) 情绪实验

1. 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

?皮电反应:温度

?循环系统:脉搏、血管容积、血压

?呼吸:

?语图分析法:声音应激分析器

?脑电波:α(清醒,要静)β(动脑子)

2. 面部表情的测量

z早期:圆形量表、三维模式图

z现代:Izard(1979,1980)的两个测量系统

?MAX: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

?AFFEX: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Eg:额眉,眼鼻,口唇-愤怒

3. 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

z形容词核对表:心境形容词核对表、情绪-心境测查量表

z连续变化模式:维度等级量表、分化情绪量表

(七) 注意实验

1. 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

z Broadbent(1958)提出过滤器理论,认为:

–同一时间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如果信息量超过限度,注意过滤器就将选择让一些信息通过,并将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

z双耳分听实验:双耳听见不同的信息,变式-追随耳实验

z早期选择模型(Broadbent的过滤器模型)、中期选择模型(traisman的衰减模型)、晚期选择模型(Deutsch and Deutsch的反应选择模型)

2. 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

卡内曼(1973):注意这种心理资源总量是有限的。

3. 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

?S chneider和Shiffrin(1977)提出:自动化加工和控制性加工。

?控制性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由于这种加工受人的意识控制,所以称为控制性加工,

又称注意性加工;

?自动化加工(automatic processing)是不需应用注意,无一定的容量限制,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加工,并且一旦形成就难于改变。

?视觉搜索实验:要求被试在一系列字母中搜寻目标字母,而目标字母数从1~6个随机变化;因变量为反应时间。

4. 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

?启动效应: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促进作用。

?正启动效应或促进性启动效应:

?负启动效应或抑制性启动效应:

?负启动实验:被试先看到用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意义为“绿”),紧接着看到用绿色墨水印刷的“BLUE”(意义为“蓝”)。被试命名Stroop刺激词的印

刷颜色显得特别困难。

?正启动实验:当使用宽松指导语,即指导语不强调准确时,负启动消失,而出现正启动;负启动反转。

大师教育总结:

实验心理学是今年大纲出来之后最难把握的一科。大纲的知识点也是从好几本书里面出来的。关于实验心里学究竟看那一本的争论比较多,所以先谈谈比较常见的几本实验心理学看完之后的感觉,简单叙述一下,研友们可以借鉴一下:第一本是杨治良的《实验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里叙述的很详细的一本,而且也很全面,建议初学者使用。第二本是朱滢的《实验心理学》编的很不错,编写的和国外的体例差不多,讲的也很透彻。第三本是孟庆茂、常建华的《实验心理学》,应该是所有心理学里最难的一本了,可能是孟老师擅长数学吧,里面有大量的心理数学计算,有点心理数学的味道,建议初学者慎用。对于继续深造的还是很有用的。第四本是坎特威茨的《实验心理学》,就水平而言应该是这些书里最高的,重要的是里面有大量的丰富,生动,有趣的范例,有助于理解.但是我们觉得不适合现在的应试,因为考试时你会无所适从。第五本就是张学民的实验心理学纲要,这本书很好,主要是吸收了以上几本书的精华,而且最有特色的是有大量的心理学的实验。这本书非常适合跨专业的考生看,可以提高对心理学实验的感觉。今年可以主要参考杨治良和张学民的纲要。有机会的话可以看看郭秀艳的《实验心理学》,那里面有不少新的内容。实验心理学的大致内容可以分为如下几部分: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实验设计,反应时,信号检测论,传统心理物理法等几部分。原理一定要吃透,最重要的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二)

二、选择题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B)费希纳(C)高尔顿(D)艾宾浩斯 2.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 (A) 超常儿童(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3.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 4. 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 (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 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C) 保密原则(D) 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 5.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6.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作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 (A) 实验心理学(B) 组织心理学(C) 比较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 7.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A) 调适问题(B) 老鼠走迷津(C)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 种属行为 8.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B) 封闭性(C) 刺激间的关系(D) 以上都对 9.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 (A) 匹配 (B) 随机化 (C) 拉丁方设计 (D) ABBA设计 10. 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 (A) ABA设计(B)拉丁方设计(C) 匹配(D)ABBA设计 11.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 统计回归(B)主试—被试的相互作用(C) 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12. 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B)没有预备实验(C) 测量工具的局限性(D)样本缺乏代表性 13. 实验信度的验证,包括: (A) 直接验证(B) 系统验证 (C) 概念验证(D) 内容验证 14. 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____心理过程的研究. (A) 有意识(B) 无意识(C) 前意识(D) 潜意识 15. 内隐联想测验是以____为指标来进行的. (A) 概率密度(B) 反应时 (C) 正确率(D) 信心评价 16. 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echner)定律对韦伯(Weber )定律的发展是基于____的假设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17.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A)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18. 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 极限法(B) 恒定刺激法(C) 阶梯法(D) 平均差误法 19. 感觉的直接测量方法有,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填空: 1.主试通过指导语对被试的影响 2.费希纳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 3.心理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 名词: 1.实验者效应: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 2.双盲:实验者与被试均对实验处理的类型和实验预期的结果一无所知。 3.实验的自动化:被试尽量不与人接触,被试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做实验。 4.单盲:被试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实验或者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实验处理组。 5.掩饰情节:在研究过程中对实验程序进行似是而非的解释,不告诉被试真正实验的假设,目的是不让他们猜测实验假设。 6.要求特征(需要特征):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7.安慰剂效应: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8实验效度: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9实验的内部效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10.实验的外部效度: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普遍推论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11.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实验处理,故又称独立组设计。12.被试内设计: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实验处理),也叫单组实验设计 13.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 14.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15绝对感受性:对物理刺激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在数值上呈反比。16.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17差别感受性:对物理刺激强度变化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也叫最小可觉差。差别阈限与差别感受性在数值上呈反比。18“开窗”实验: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像打开窗户一样,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简答: 费希纳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1860年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公式为:S = KlogR (1)奠定了心理学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心理测量学----的基础。(2)发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信号检测论。 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 (1)优点:1、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2、组内设计方便、有效。3、组内设计适用于特殊被试群体。4、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2)缺点:1、顺序效应。2、多次实验处理,导致被试的疲劳、厌倦等情绪。3、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4、对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恢复期的实验,要防止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混合设计的基本方法:(1)先确定实验中的被试间因素和被试内因素,将被试按被试间因素的水平数随机分组(2)每组被试接受被试间因素的某一处理水平与被试内因素所有处理水平的结合。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4)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4)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课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考生在复习准备中要把握重点,捋清复习思路,这样才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打好基础。下面是凯程教育整理的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4),希望大家认真应对接下来的复习。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4) (二)心理量表法 1)量表的类型 从心理量表否等距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将心理量表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 2)感觉比例法(分段法)与数量估计法 比例量表示既等距又有绝对零点的量表; 分段法:是制做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 数量估计法(使用了史蒂文斯密定律):也是制作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的方法;此法的具体步骤是主试者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例如,一个重量,并赋予标准刺激一个主观值,例如为10,然后让被试者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把其他不同强度比较刺激的主观值,放在这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的关系中进行判断,并用数字表示出来。然后计算出每组被试者对每个比较刺激量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即可制成感觉比例量表。 3)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 等距量表是一种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 感觉等距法:要制作等距量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感觉等距法;它是通过把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距离来制作。 差别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间接方法;差别阈限发认为,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的,因此可以用最小可觉差作为心里物理量标的灯具单位;随着心理感受梯级的提高,为了产生下一个最小可觉差,在刺激方面需要的增加量越来越大; 4)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 顺序量表(等级量表)是一种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次序。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 对偶比较法:对偶比较法(或配对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对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假如以n 代表刺激的总数,所以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注意使用ABBA 法加以平衡顺序误差; (三)信号检测论 1)信号检测轮的由来 2)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

3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一、实验介绍 本实验目的是学习对偶比较法和顺序量表的概念,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 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 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 刺激,则一共可配成 n( n-1)/2 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 n( n-1)次。 二、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 橙(Orange)、黄(Yellow )、绿(Green)、蓝(Blue )、青(Cyan)和白(White )。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测21次,顺序与前21次 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刺激红橙黄绿蓝青白 红—— 橙 1 —— 黄 2 3 —— 绿12 4 5 —— 蓝13 14 6 7 —— 青19 15 16 8 9 —— 白20 21 17 18 10 11 ——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反应方法(按红、绿键认可,按黄键不认可),然后开始实验。 三、结果与讨论: 结果数据中有每种颜色被选择的次数,即选择分数(C)。 如果要制作等距量表,还需按如下公式计算选中比例P。 P= C/(2*( n-1))=C/12 再把P转换成Z分数,按Z分数制图即可制作成颜色爱好的等距量表。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65-82页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实验介绍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2分) 1.冯特(W.wundt)对心理学最深远的贡献是( )。 A .感觉元素的描述 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 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发展了最小可觉察的方法 2.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 斯 3. 做一个心理学研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 )。 A.研究课题 B.试验设计 C.量的控制 D.因变量的指标 4.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小狗算算术的表演,聪明的小狗可以通过叫声 来告诉大家计算的结果,实际上小狗是通过主人的表情来进行表演的,实 际上那个这种心理学效应叫做( )。 A.霍桑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顺序效 应 5.一个2*3的多因素试验设计可以得到()主效应和( )交互作 用。 A.1和2 B.2和1 C.1和1 D.6和6 6.被试的个体差异是很多实验都会遇到的额外变量,完全不会受到来自 北市合体差异的困扰的实验设计是()。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随机化设 计 7.小明完成简单反应血药250ms,完成辨别反应需要400ms,完成选择反 应需要700ms,那么选择过程耗时( )。 A.150ms B.300ms C.450ms D.700ms 8.开窗实验是通过对( )的分析可把每一种认知加工成分所经历的 时间都比较直接的估计出来,因而比反应时的相减法和相加因素法具有 更明显的优点。 A.心理旋转 B.短时记忆信息加工 C .字母转换作业 D.句子图 形匹配 9.某研究者想使用信号检测论方法考察新老师和旧老师抓作弊学生他的 能力,这里噪音是( )。 A.新老师 B.旧老师 C.作弊的学生 D.没有作弊 的学生 10.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第六章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perception):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是指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 知觉不仅是对到达大脑特定区域的感觉系统中神经冲动的简单传递,而且也包括对外部刺激的内部表征和意识。 知觉是从到达我们感受器官的刺激中抽取意义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们把知觉看作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直接和间接知觉 直接知觉,以Gibson为代表,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间接知觉,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间接加工过程具体体现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对立的过程。 自下而上过程(又称数据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的。 自上而下过程(又称概念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中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的操作和运行。 (二)意识和知觉 知觉过程中关于意识的关键问题是:对感觉经验赋予意义的过程是否是在自动地、没有言语意识参与下进行的? 对于盲视的研究为意识和知觉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 盲视研究中最著名的神经心理学病例是对DB所做的研究。 二、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 (一)图形与背景(知觉的对象性) 图形具有iexcl;事物iexcl;±的特性,边界形成轮廓。 图形看起来离观察者较近,在背景的前面。 图形看来更明显、更好记忆、更具深刻性。 对图形和背景的区分是知觉组织的最基本的环节。 (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知觉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接近性(proximityornearness)相似性(similarity)连续性(goodcontinuation)共同性(commonfate)对称性(symmetry)封闭性(closure)组织作用的测量 (三)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 拓扑学研究的是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和关系。 所谓拓扑变换是一对一的连续变换。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被称为拓扑性质。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

---------------------------------------------------------------最新资料推荐------------------------------------------------------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 1、婴猴的人造母亲依恋实验动物心理学家 Harlow 进行了别具一格的实验研究。 他以罗猴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婴猴由人造母猴喂食。 人造母猴则分为二种: 一种由金属丝所构成,称为金属母猴;另一种外形与金属母猴相似,不同的是在其表层盖了一块绒布,称之为绒布母猴,两种母猴身上都附有可提供食物的奶瓶。 如果让婴猴自由选择,无论绒布母猴是否提供食物,婴猴总是选择绒布母猴,花大部分时间依附在绒布母猴旁。 婴猴只是在饥饿时才去金属母猴那里寻找食物。 分别由两种母猴抚养的婴猴对母猴的依恋反应也不相同,当实验者将玩具熊等陌生物体放入猴子居住的笼中时,由绒布母猴抚养的婴猴会立即逃到绒布母猴身边,紧紧依偎绒布母猴,表现出一定安全感,稍后,它会试图接近陌生物体,出现探索行为。 但在这种情境下由金属母猴抚养的婴猴产生的反应就大不一样,它发现有陌生物体时不是逃向母猴寻求保护,也不依偎在母猴身旁,而是紧张不安,或者想将陌生物体推开,或者躲在一边,局促不安。 ■人类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存在三种方式: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2、奥尔兹的老鼠自我刺激实验实验者在老鼠的下丘脑背部埋上电极,另一端 1 / 5

与电源开关的杠杆相连。 老鼠只要按压杠杆,电源即接通,在埋电极的脑部就会受到一个微弱的刺激。 老鼠经过反复学习,逐渐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于通过按压杠杆获得电流对脑的刺激,能引起快乐和满足,所以老鼠不断地按压杠杆,通过自我刺激来追求快乐。 3、颜色与情绪反应关系的实验不同的颜色可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人体荷尔蒙的增多或减少,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红色可使人的心理活动活跃,黄色可使人振奋,绿色可缓解人的心理紧张,紫色使人感到压抑,灰色使人消沉,白色使人明快,咖啡色可减轻人的寂寞感,淡蓝色可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英国伦敦有一座桥,原来是黑色的,每年都有人到这里投河自杀,后来,将桥的颜色改为黄色,来此自杀的人数减少了一半,充分证实了颜色的功能。 4、情绪的脑切除实验 1892 年高尔兹发现切除大脑皮层的狗变得十分凶猛。 1925 年卡农等人对切除大脑皮层的猫进行了经典研究并确定了假怒动物标本的手术方法。 1934 年巴德把假怒一词引入生理心理学中。 他指出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猫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行为表现: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一、名字解释 二、简答题 三、实验设计(1)改错(2)设计 复习范围: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实验设计 第三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第四章反应时间 第五章视觉与听觉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1.实验心理学的概念 广义的实验心理学: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凡是用实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实验心理学的范畴。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实验学”。 2.实验心理学的任务 提出问题—选出被试—标识、控制和测量变量—实验的安排、操作—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3.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 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只能等待所要观察的事物出现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 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 (2)实验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能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特点优点:a.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即实验者规定了将要研究的事物,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 b. 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实验者可以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开始实验,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事件的发生,使其重复产生,以确信某现象是否前后一致; c. 实验者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可以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 d. 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而改变某一条件,用以观察试验结果。 缺点: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实验干涉程度高;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 二、心理学实验以及各种变量 1.心理学实验的概念 实验:为了重复以前的发现,并进行拓展与发现。 实验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用来验证理论,并提供解释行为的数据。 有两种情况:a.存在假设b.没有假设 实验心理学家采用的三种基本实验:

实验心理学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3章反应时法 3.1考点归纳 一、反应时概述 1.反应时的含义 (1)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它包含以下几个时段:第一时段,剌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第二时段,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时间;第三时段,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以上三个时段的总和即是反应时间。反应时为心理学家观察心理操作打开了一个窗口。 (2)反应时的研究意义 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使用反应时作为指标的实验研究,曾对解决心理学理论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反应时研究,几乎奠定了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它对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①反应时间是一种反应变量,它可以作为成就的指标及内部过程复杂程度的指标。对一件工作越熟悉,反应时间就越快;内部过程越复杂,反应时间就越长。反应时间随多种原因而变化,因此它可以作为一个很方便的反应变量来运用。由于这些原因,反应时的研究就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②心理实验中常用速度作为反应变量,这个速度称作反应的时间,而反应时只是它的基本成分和最简单的例子。

速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做一定的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所完成的工作。这两种情况都是测量工作速度。速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量数,是因为每个动作都需要时间,而时间是可以测量的。速度可以作为成就的指标,对一件工作完全精通,就会做得很快。速度也可以作为内部过程复杂程度的指标,内部过程越复杂,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多。因而测量反应的时间,即执行反应的时间就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而反应时,就是测量反应的时间中最简单的例子。 (3)反应时研究的历史发展 反应时的实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反应时在心理学中的研究历史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①唐德斯反应时ABC时期 1850年,赫尔姆霍茨(Helmholtz)等关于青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开始了反应时的研究。他发现刺激离大脑近的皮肤,反应时要短,刺激身体的各个部位反应时变动很大。 天文学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人差方程(或个人方程)(personal equation)。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这一发现引起了天文学家经久不衰的兴趣。此后,他们确定了不同观测者的人差方程式及其校正方法。 将反应时正式引入心理学领域的,是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赫尔姆霍茨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的研究使他意识到可以利用反应时来测量各种心理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发展了三种反应时任务(具体内容将在后面介绍),后人将它们称为唐德斯反应时ABC(Donders ABC of reaction time)。1873年,厄克斯奈指出准备定势在反应时测量中的作用并首先提出“反应时间”这个名词。 唐德斯提出反应时ABC之后,心理学之父冯特很快就意识到唐德斯指出了实验心理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即心理活动的时间测定工作。他带领自己的学生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比如对注意、知觉、联想和选择过程等的反应时测量。在冯特早期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实验者效应?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2、什么是要求特征? 被试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设的方式进行反应。Hawthorne effct (霍桑效应)Pla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 3、被试内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方法。 也叫单组实验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其基本原理是每个被试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优点:在实验研究中,如果实验者主要想研究每一个被试对实验处理所引起的行为上的变化,可考虑采用被试内设计。 缺点:其一,被试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的处理之间总会存在时间间隔,因此实验者需要努力防止在此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二,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处理,一些和时间顺序有关的误差(即顺序误差)就可能混淆近来,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克服办法:对实验处理顺序的平衡,即让被试在所有顺序下接受处理,各种顺序误差相互抵消。这样各处理下结果的不同就只能归因于自变量而非顺序。 常用的平衡设计技术:(1)ABBA设计(2)拉丁方设计 ABBA设计:适用于自变量的水平只有两个时的情况,被试要按照ABBA的顺序接受4次实验处理,两次A条件,两次B条件。 A在B之前和之后各一次,反之亦然。 假设被试内设计的顺序误差按照时间顺序系统地变化,那么在ABBA设计中,被试接受A、B两种处理的平均顺序是一样的(A处理的总顺序是1+4,而B处理则是2+3)。 ABBA法在理论上能有效平衡成线性系统变化的时间顺序误差。 拉丁方设计:当自变量的水平有两个以上时,平衡的拉丁方设计(balanced Latin square design)是较为常见的设计。一个平衡的拉丁方是一个两维距阵,其中列表示自变量水平,行表示被试。 4、被试间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方法 被试间设计是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自变量一种情况的处理,又称独立组设计。 优点:不同处理方式间互不影响,互不干扰。由于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因此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 缺点::由于接受自变量不同水平处理的被试各不相同,我们就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

名师2017心理学考研重难点串讲(实验心理学)

名师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串讲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考研复习的重要部分,为了2017年考研的同学能够更好地把握实验心理学的考点,勤思考研整理了实验心理学部分的重难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规划好复习,坚持到底。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考研专业课考试的重要部分,也是很多同学觉得复习比较困难的一部分,勤思考研整理了实验心理学复习的重点供2017年考研的同学参考。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 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 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 (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略 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 (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 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

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 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 实验法的优点: 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 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 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 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 实验法的缺点: 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 ②实验干涉程度高 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 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 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各科复习方法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各科复习方法 312统考心理学试卷满分300分,涉及心理学导论、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和实验心理学6门科目的内容,其中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针对各门科目性质特点以及在考试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博仁教育心理学老师为广大备考312的考生提出以复习建议供参考。(1)心理学导论。包括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两门,普通心理学是进行心理学复习和以后进行进一步心理学知识深造的基础,从考试分值上,也可以看出这门科目的重要程度。社会心理学是从2011年开始大纲新加入的内容,涉及的也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基本原理。 在复习程度上,首先,要对基本的基本概念、事实和理论都很熟悉,要达到能再认的程度,对于心理学基本的流派以及各个流派的基本观点也要很清楚;其次,按照大纲列出的心理学导论的13章内容,前五章是比较简答和基础的,在考试当中是次重点,但一些基本的理论或心理现象也是需要理解记忆的,从第六章记忆到十二章人格,这部分内容比较多,特别是涉及一些理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部分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第十三章是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涉及比较简单的社会心理学现象,要达到能够对知识点再认的程度。 在复习方法上,普通心理学在刚开始看的时候要认真看教材,不要只背简化版的大纲或是背诵版资料,因为普心涉及的小知识点或有助于理解的内容,在教材上会更加形象和明晰。在对教材熟悉一两遍后,可以形成这部分知识的框架,接着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记忆。社会心理学部分是相对简单的,对于基本的社会心理学现象能够达到再认的程度。 (2)发展心理学。这门课涉及的是个体从胎儿到死亡的一生中心理的发展与变化。 在复习程度上,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年龄段划分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现象出现的时间等能够熟悉和再认;其次,对于基本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观点要能够非常熟悉,一些重要的发展心理学家的观点要能够回忆。 在复习方法上,在对教材基本的框架熟悉后,可以按照横向和纵向两条主线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纵向上,就是按照年龄段从胎儿、婴儿一直到成年、老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总结,总结出各个心理发展期的主要特点。横向上,按照认知、个性社会性等方面总结个体从出生一直到老年的变化特点。 (3)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涉及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教与学的心理,包括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等。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难度不大,但记忆的东西也比较多,特别是学习理论这部分。 在复习程度上,学习理论部分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这部分知识点最好能够记忆。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等部分的小的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复习时,可以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列出一个大的框架,按照分类、理论等的思路进行复习。 (4)心理统计。这门课是心理学复习中更偏重理解性的知识,也是一门方法基础课,主要涉及心理学数据的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在复习程度上,关键是要理解基本的概念,明确各种统计的基本方法,同时能正确解释统计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DOC)知识分享

实验心理学 第九章情绪的早期研究 1.早期的情绪理论 (1)詹姆斯-朗格的情绪理论(外周情绪理论) 代表人物:詹姆斯-朗格 观点:情绪发生必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该刺激必然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该生理反应最终产生了情绪体验,即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2)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丘脑情绪理论) 代表人物:坎农,巴德 观点: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后所引起的神经冲动,首先传递到丘脑和下丘脑部位,再由这两处同时发出神经冲动,一方面上达至大脑皮层,另一方面同时传递冲动到达内脏,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都是作为丘脑和下丘脑活动的同一个结果而在同一时刻产生的。 (3)帕佩兹环路学说 代表人物:帕佩兹 观点:整个位于前脑底部、重叠在下丘脑之上、环绕着脑干形成的皮层内边界的边缘系统,调整着有机体的内部过程。 2.早期情绪实验 (1)后天习得实验——小艾尔伯特的恐惧(华生) 观点:恐惧这种复杂的内在情绪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逐步实现,并且这种情绪还会迁移和泛化到相似的物品上。 (2)先天获得实验——恒河猴的依恋(哈罗) 观点:接触安慰对幼猴与母猴间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情绪的测量方法(量化) (1)主观体验法:通过标准化的量表测量个体情绪的主观体验。 ①形容词检表法(静态);②时间抽样技术(动态) (2)面部表情法: 伊扎德等人的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 (3)生理指标法(客观):

情绪的生理指标有:心率、呼吸、血管容积、皮肤电、循环系统、语图分析、脑电波、生化指标 4.情绪的实验方法 (1)刺激反应法 情绪是联系刺激和反应间的中间环节,通过测定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可以推测内部情绪。实验:双跑道程序(阿姆塞尔) (2)情绪诱导法 研究者运用一些新的方法来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这些指标的关系。 A单词诱导法;B图片诱导法 ①诱导法的局限性:实验室情境中诱发的情绪往往带有明显的人为性质,被试很可能由于知道这是一项实验而无法真正引发所要研究的情绪,这使得实验室中所得出的结论很难有推广性。 ②提高诱导法推广度的策略:A使用盲设计 B进行现场研究 5.情绪和认知 (1)情绪认知理论 ①阿诺德的认知-评估学说 代表人物:阿诺德 观点:强调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和评价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 ②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代表人物:伊扎德 观点:a关于情绪的认知功能的观点 b关于情绪发展和分化的观点 ③沙赫特的认知-激活理论(三因素论) 代表人物:沙赫特,辛格 观点:情绪是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6.情绪与记忆 ①情绪与记忆的关系:促进与阻碍—特定的情绪状态可以改善记忆,而某些情绪会损害记 忆 ②情绪与记忆的一致性编码效应:识记时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被试记住了更多的消极材料,

考研实验心理学书目

考研实验心理学书目

————————————————————————————————作者:————————————————————————————————日期: ?

实验心理学书目 坎特威茨版 这本首推,我前前后后看了共3遍,由于我记性很差,每次看了都有新收获,但是真的很值得一看,提高锻炼实验思维吧~ 2.实验心理学教程—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最近在看Sherlock Holmes,很喜欢啊~~嘿嘿,你想成为实验心理学的侦探高手吗?是不是听着都感觉很有趣呢?这个是入门级书籍,真心好看,推荐~~~建议把目录画成一张思维导图,有时间拿出来看看自己设计一个哦~

3.朱滢版实验心理学? 这个有两个版本。新版加了很多认知神经方面的内容,更加与时俱进,但换句话说有很多地方如果没有时间就不用看了。重点看记忆这一章,因为大纲上的新增考点(重中之重)这本书的新版里面有。实验设计这块写的也是特别的好~~特别说下,如果能够借到旧版就更好了!因为旧版的“注意”那一章写的很好,特别是对负启动有很详细的说明,而这一部分正好是新版里面删去的重要考点。?4.郭秀艳版实验心理学 ?这本必看哇~因为参考了很多坎版的内容, 所以带点外国人写书的特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当年我就把上面的实验一个个内化成了自己的笔记。情绪那章写的特别好~另外一本也是郭老师写的《基础实验心理学》和这个书内容差不多,但是增加了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有师兄说那个也挺重要的,所以可以的话还是买那本吧~

5.杨治良版实验心理学? 这本挺厚的,可以略看~~好处是每一个章节前面都有提纲挈领的说明,具体内容方面会写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是哪些,所以可以很好的训练实验心理学的思维。 6.孟庆茂版实验心理学 一个考上北大的学姐说过,孟老师的这本实验心理学是最严谨的,这可能是因为孟老之前是学数学的原因吧。这本的经典之处在实验设计和心理物理法这两大块~很值得一看。再就是大纲上的学习这章实验也只有这本书上有。不过普遍反映这本书太多公式比较难看懂,但其实这些公式你也不用去深究,绝对不会考的,了解下就行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1、在实验心理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有费希纳、冯特和艾宾浩斯。 2、费希纳的贡献:(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这三种针对的都只是感觉) 费希纳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一方面,他关于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进行科学量化研究,并用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从费希纳阈限思想的不足和缺陷出发,后人发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方法——信号检测论。 3、冯特的贡献:(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冯特提出必须用试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进了科学殿堂。(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撒遍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冯特的影响:他的研究实践和大量著述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搭建了实验心理学这座大厦的框架。 4、艾宾浩斯的贡献:(1)证明了试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的影响:(1)诱使后背心理学家们不断尝试将实验法应用于各种心理现象(2)他采用的人工条件下实验研究的方法,成为此后所有实验心理学研究的金科玉律,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的客观性(3)仅从记忆研究这一点来说,艾宾浩斯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5、科学的目标: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6、非科学方法的特点:听信权威之言、注意凝聚、先验 7、科学方法的特点: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能够自我校正、 8、实验室实验的优势:实验室情景比真实生活更可靠、实验室情景得出的结果更具说服力、不会直接将实验室结论无限推广到真实生活中去。 9、科学的原则:系统的经验原则、可重复原则、可证为原则、俭省原则 8、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和实验法 9、怎样理解观察法是听自然演讲实验法还是向自然发问? 10、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保护被试免遭伤害、保密原则。 11、实验心理学的一般伦理:在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研究者自始至终都应该奉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 12、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确定课题、选择被试、确定实验控制(因素型、函数型)、数据整合和撰写研究报告。 13、怎么选择课题: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研究与文献资料 14、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假设、变量、控制 15、自变量包括: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 16、对自变量的操纵:下操作定义、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2*2表示有两个自变量,每一个包含两个水平) 17、因变量要是客观的、量化的、有效的 18、实验心理学中的典型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要求特征(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变化(与2018年大纲对比)

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变化(与2018年大纲对比) 2019年 1.心理学导论考点:心理学概论,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动机,情绪,能力,人格,学习;(无变化)2018年 1.普通心理学考点:心理学概论,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动机,情绪,能力,人格,学习; 2019年 2.实验心理学考点:绪论,实验设计,反应时间,传统心理物理法,现代心理物理法,视觉实验,听觉实验,知觉实验,记忆实验,情绪的实验研究,心理实验常用仪器;(变化较大) 2018年 2.实验心理学考点:实验心理学概论,心理学实验的变量及控制,相关设计和准实验设计,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单被试实验设计,心理物理学方法,反应时法,注意,记忆,阅读; 2019年 3.心理统计学考点:常用的统计表与图,常用统计参数,概率与分布,抽样理论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检验,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

析与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无变化) 2018年 3.心理统计学考点:常用的统计表与图,常用统计参数,概率与分布,抽样理论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检验,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析与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2019年 4.教育心理学考点:总论,认知领域与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教学心理;(无变化) 2018年 4.教育心理学考点:总论,认知领域与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教学心理; 2019年 5.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心理学概论,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社会态度,社会影响与社会行为,群体心理,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无变化) 2018年 5.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心理学概论,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社会态度,社会影响与社会行为,群体心理,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 2019年 6.人格心理学考点:绪论,认识人格的途径,经典精神分析论,新精神分析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的历史 1)19世纪前,没有心理学学科,从哲学范畴里分离出了心理学 2)19世纪中叶,开始引进实验法对心理学进行研究,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德国韦伯研究出一个定律“韦伯定律”:K=ΔI / I ------ 感觉阈限定律 3)1860年,德国着名哲学家、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利用了无意义的音节为实验材料,研究出了一条着名的遗忘规律曲线,遵循着西先快后慢的原则。 4)1879年,德国着名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第一人)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正式诞生。 冯特的贡献1开创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历史。2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构造主意心理学的奠基人(内省法)3培养了一只国际心理学的专业队伍。 5)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着。 6)认知过称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 7)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8)意志过程中一直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9)人格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 2、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 3、画图说明心理现象:(心理现象的具体结构图)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2)心理现象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格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3)总结:心里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他们是密切联系的。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经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心理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选、填)p4 (多选/单选/填空)( 给你根据概念实例判断哪种方法) (一)实验法 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它是实验科学普遍采取的方法,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二)测验法 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