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狭)农业创新的传播活动。(广)农业创新的传播、采用和扩散活动。

2.相对经济效果:[新成果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对照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单产(产值)增量缩值系数

3.农业创新传播: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4.项目推广:以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借助项目经费,从事以项目内容为课题的农业推广活动。

5.农业创新集群传播:是推广人员把农民集中起来传播创新的方法。

6.农业推广学:研究农业创新传播、采用、扩散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7.推广上的农业创新:指应用于农业领域内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推广对象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

8.农业推广示范:在推广过程中,以观看实物、讲座说明和动手操作,直接有效地此向农民展示科研成果,加深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兴趣和认识的一种活动。

9.农业创新扩散: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10.农业创新人际传播: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单独接触,通过交流传播农业创新的过程。

11、案例研究法:从若干典型案例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方法。

12、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13、成果示范:把在当地试验成功的某项技术成果,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由科技示范户采用,将其技术成果在大田生产的表现展示出来,引起周围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效仿采用的一种推广方法。

14、推广度和推广率:

推广度:反映创新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推广率:

16、先驱者农民:最早接受或采用具有创新性的知识或技术的农民。

17、刻板效应: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将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特征给予归类定型,然后将这种定型的特征匹配到某人或某事上面。

18、现代农业: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形成贸工农紧密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19、半结构访谈:当访谈的框架是受控制的时候,在访谈的过程中融入参与式的方法,则会使访谈具有更多的对话式的、非正规的,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就某一主题进行轻松交

谈的特点,这就是半结构访谈。

20、组织传播: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关创新的信息交流过程。

21、农村发展:农村从经济不发达走向经济发达的历史过程。

22、传播:广泛散布

23、农业创新扩散:是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24、沟通: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彼此交流各种信息的过程。(推广人员与农民之间以及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农业创新信息交流的过程)

25、社会态度: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某种对象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

26、普及:大面积地传布

27、创新的相对优越性:只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它所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

28、社会心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

29、田间插旗:推广人员在田间发现生产技术问题,未遇到当事人而将解决办法写到事先准备好的小纸旗上,插到农户易于发现的地方,传播技术的方法。

30、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对象回答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

31、意见领袖:是一个社会系统中在某一件事或大多数事情上对其他系统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

32、需要:人对必需而又缺乏事物的欲望或要求。

33、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34、方法示范:在推广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向农民演示某种技能的一种方法。

35、农业创新传播: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36.接近性:指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在信仰、民族、外貌、籍贯、专业、个性、情趣、背景、价值观、距离等方面的相似程度。

38.现场指导:推广人员在生产现场,指导农民认识生产问题、解决生产问题和正确采用新技术的传播方法。

39.农业推广咨询:针对推广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推广对象,并帮助其有效地运用这些信息,改善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服务过程。

40.目标市场:指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企业所确定的为之服务的最佳细分市场,也就是准备开拓和占领的市场。

41.随机误差:在严格控制非试验条件相对一致后,由于偶然原因或难以控制的因素引起的,没有规律性和方向性的误差.

43.巡回指导:推广人员走乡串户,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的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的活动。

44.大众传播:职业传播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电影、书籍等媒介,按照一定

制度,向人数众多、范围广泛的人们公开传递信息的过程。

45.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46.主题访谈法:研究人员就某个事先预定的问题与调查对象面对面交谈,获取资料的方法

48.集体指导法: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期内把条件相近和相似的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进行指导和传递信心的交流方式。

49.推广分摊系数:指推广单位在所取得的纯收益中应占的比例。

50.动机:指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和想法。

二、单项选择

1.自己亲自选育水稻,并令下属示范推广的皇帝是(D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宗;

D、清康熙。

2.在二十世纪90年代,四川农民采用创新的第一信息来源是(C )。

A、大众媒介;

B、亲朋邻居;

C、乡镇推广站;

D、集市贸易

3.作物杂种优势机理的发现是(B )。

A、开发性成果;

B、基础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理论性成果

4.以下哪项不是知识学习的过程( D )。

A、获取知识;

B、保持知识;

C、应用知识;

D、传播知识;

5.动机不具备以下哪个作用(C )。

A、始发;

B、导向;

C、认知;

D、强化

6.在农业创新传播工具中,环境管理属于(C )。

A、身体动作,

B、副语言;

C、非语言;

D、自我表现。

7.实行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农业推广体制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8.“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属于(A )推广方式。

A.企业牵动;B、技物结合;C、项目推广;D、农业开发

9.向农民推广和销售新品种的种子是(D )经营传播。

A、产前;

B、产中;

C、产后;

D、AC

10.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农民采用行为的主要因素(D )。

A、环境因素;

B、生理心里因素;

C、世界观;

D、创新的技术原理

11.十九世纪中叶,爱尔兰为防治( C )病害,开展了近代推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动。

A、小麦;

B、大豆;

C、马铃薯;

D、玉米

12.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配套技术是(D )。

A、无形科技成果;

B、有形科技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AC

13.改变农民行为关键的一步是(B )。

A、知识的改变;

B、态度的改变;

C、技术的改变;

D、经济条件的改变

14.在向农民人际传播前先( A )。

A、认同;

B、同化;

C、内化;

D、顺应

15.农业普及所是(C )农业普及的主体和实施机构。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16.演讲稿的中心论点是(B )。

A、标题;

B、主题;

C、内容;

D、摘要

17.根据操作条件理论,对人行为影响最大的是( D )。

A、外因;

B、内因;

C、外部强化;

D、AC

18.“情人眼里出西施”是(D )效应。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移情效应

19.在创新采用的感兴趣阶段,(B )的推广方法效果较好。

A、大众传播;

B、成果示范;

C、技术指导;

D、小组讨论

20.大学最早进行校外教育的“推广教育”活动的国家是(C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21、十九世纪中叶,爱尔兰为防治( C )病害,开展了近代推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动。

A、小麦;

B、大豆;

C、马铃薯;

D、玉米

22、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配套技术是(D )。

A、无形科技成果;

B、有形科技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AC

23、改变农民行为关键的一步是( B )。

A、知识的改变;

B、态度的改变;

C、技术的改变;

D、经济条件的改变

24、与农民沟通之前先( A )。

A、认同;

B、同化;

C、内化;

D、顺应

25、农业普及所是(C )农业普及的主体和实施机构。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26、演讲稿的中心论点是(B )。

A、标题;

B、主题;

C、内容;

D、摘要

27、根据操作条件理论,对人行为影响最大的是( D )。

A、外因;

B、内因;

C、外部强化;

D、AC

28、“情人眼里出西施”是(D )效应。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移情效应

29、在创新采用的感兴趣阶段,(B )的推广方法效果较好。

A、大众传播;

B、成果示范;

C、技术指导;

D、小组讨论

30、大学最早进行校外教育的“推广教育”活动的国家是(C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31、自己亲自选育水稻,并令下属示范推广的皇帝是(D )。

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宗;D、清康熙。

32、在二十世纪90年代,四川农民采用创新的第一信息来源是( C )。

A、大众媒介;

B、亲朋邻居;

C、乡镇推广站;

D、集市贸易

33、作物杂种优势机理的发现是(C )。

A、开发性成果;

B、基础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理论性成果

34、推广者采用暗示法影响农民心理时,一般影响较大的是(C )。

B、男性;B、女性;

C、文化程度高的人;

D、年龄大的人;

35、农业推广沟通的客体是( C )。

A、推广人员;

B、农民;

C、农业创新;

D、AB

36、“绿色证书“工程的重点是( D )。

A、中专毕业生;

B、乡村干部和技术推广员;

C、有技术的农民;

D、BC

37、实行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农业推广体制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38、“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属于(A)推广方式。

A、企业牵动;

B、技物结合;

C、项目计划;

D、农业开发

39、向农民推广和销售新品种的种子是(D )服务。

A、产前;

B、产中;

C、产后;

D、AC

40、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拨的语言阐述科学道理的文章一般是(C)。

A、调查报告;

B、论文;

C、广告;

D、科普文章

41、最原始的农业推广活动是(C )。

A、跳跃式;

B、辐射式;

C、父传子、师传徒;

D、波浪式

42、椐日本研究,从创新采用过程看落后者农民试行的时间(A )。

A、最短;

B、最长;

C、比先驱者长;

D、比早期多数长

43、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配套技术是(C )。

A、开发性成果;

B、基础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理论性成果

44、把蔬菜地膜栽培的方法借用到大田作物栽培上的思维方法是(B)。

A、侧向思维;

B、发散思维;

C、逆向思维;

D、动态思维

45、根据平衡理论,当一个人的认知不平衡时,就会引起内心的( D )。

B、高兴;B、紧张;

C、不愉快;

D、BC

46、农民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C )。

B、自学;B、听广播;

C、相互学习;

D、看电视

47、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 D )型农业推广组织。

A、项目;

B、行政;

C、教育;

D、自助

48、我国水稻、玉米等杂交种子生产技术的推广属于(B )推广方式。

A、一般;

B、产品专业化;

C、群众性;

D、项目

49、项目的可靠性和相对稳定性是项目(B )性的表现。

A、需求;

B、适应;

C、先进;

D、成熟

50、一般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几部分组成的文章属于(B )。

A、论文;

B、总结报告;

C、科普宣传;

D、演讲稿

51、传统农业生产利用的动力主要是(A )。

A、人畜力;

B、电力;

C、石油;

D、煤

52、美国学者罗杰斯包最后才接受创新和拒绝接受创新的人称为( A )。

A、最后者;

B、顽固者;

C、胆小者;

D、反对者

53、一个作物新品种是(C)。

A、开发性成果;

B、基础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理论性成果

54、“公司+农户”是( C )

A、初级群体;

B、正式群体;

C、联合群体;

D、次级群体

55、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D )。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社交需要;

D、生理需要

56、向农民发放小册子的沟通方式是(D )

A、语言沟通;

B、正式沟通;

C、单向沟通;

D、AC

57、经验交流会属于(C )。

A、示范教学法;

B、鼓励教学法;

C、集体教学法;

D、现场教学法

58、我国县级农业推广中心是( B )型农业推广组织。

A、项目;

B、行政;

C、教育;

D、企业

59、我国在二十世纪(C )年代初以试验田、种子田、丰产田的形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A、40;

B、50;

C、60;

D、70

60、对论文内容准确而不加评论的简短陈述是(C )。

A、标题;

B、关键词;

C、摘要;

D、正文

61、在西汉时代,赵过创造了( C )的成功经验。

A、农师;

B、编制农书;C;试验、示范、培训、推广;D、育种

62、以法案的形式保证建立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推广体系的国家是(B)。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63、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 B )。

A、教育;

B、信息咨询;

C、技术指导;

D、提高农民素质

64、一个地区某农民将一个玉米新品种带给另一个地区该农民的亲戚种植,这种扩散方式属于( C )。

A、传习式;

B、波浪式;

C、跳跃式;

D、接力式

65、技术产量上限与技术经济上限的关系是(A )。

A、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

B、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

C、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

D、BC

66、在下面四个行为层次中,改变起来最容易的是( D )。

A、态度;

B、个体行为;

C、群体行为;

D、知识

67、农业推广人员利用书信、小册子等与农民沟通属于( C )。

A、正式沟通;

B、语言沟通;

C、非语言沟通;

D、AB

68、我国农业推广的第一个程序是( C )。

A、试验;

B、培训;

C、项目选择;

D、示范。

69、农业推广体系是(D )

A.农业推广机构设置.B.服务方式.C.人员管理制度.D.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70、在农业推广中,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电视录像、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的教学活动是( D )原则的具体应用。

A、理论联系实际;

B、启发性;

C、因人施教;

D、直观

71. ( C )是技术成果适应性的验证、推广价值的评估和配套措施的完善过程。

A.示范

B.推广

C.试验

D.培训

72. 农业推广试验的周期(A )。

A.长;

B.中;

C.短;

D.一般

73.试验中将每个处理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区时,称为(B )。

A、区组;

B、重复;

C、大区;

D、大组

74、禾谷类作物小区收获的计产材料要分(D )脱粒,不要有混杂和损失。

A、品种;

B、重复;

C、区组;

D、小区

75、一个随机区组试验有8个处理,四次重复,误差自由度是(B )。

A、27;

B、21;

C、32;

D、28

76、“百千万”示范是指在村建百亩(B )。

A示范片;B、试验田;C、示范区;D、示范方

77、巡回指导属于(A )指导。

A个别;B、大众媒介;C、集体;D、多级

78、在推广教师的指导下,学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事一定的实践工作,这种教学方法是(B )。

A实验法;B、实习法;C、参与法;D、演示法

79、商品的特殊形态是指(C)。

A、劳务;

B、技术;

C、货币;

D、产品。

80、信息(A)同时为多个使用者利用。

A、可以;

B、不可以;

C、不能;

D、不允许

81.农业推广试验研究的对象是( D )

A.环境

B.经济

C.社会

D.农作物

农业推广学习题

1.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如何才能学好农业推广学? 4.创新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5.何为农业创新的采纳?创新采用者共分几种? 6.何为农业创新的扩散?农业创新扩散曲线是如何形成的? 7.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8.何谓农业科技成果?它有什么特点? 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是什么? 10.如何挖掘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潜力和经济潜力? 11.农民群体的特征是什么?如何打破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12.为什么说农业推广活动中引起农民兴趣是重要的? 13.如何培养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 14.农业推广者怎样对农民的心理产生影响? 15.人的行为特征理论在农业推广上如何应用? 16.需要、动机理论在农业推广中怎样应用? 17.农民行为改变的动力因素有哪些?如何增加动力,减少阻力?18.公共推广机构和民间推广机构的行为特点有何不同? 19.为什么沟通在农业推广中有极其重要作用? 20.农业推广沟通有哪些沟通要素组成? 21.如何克服农业推广中的沟通障碍? 22.农业推广教育有何特点? 23.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24.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与普通农民的培训有何不同? 25.为什么农业推广人员要高度重视在职培训? 26.研究国外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建设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27.我国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应该如何改革?

28.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应如何培养? 29.做好农业推广工作为什么必须注意外部环境因素? 30.美国和日本的农业推广立法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31.为什么说《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是我国农业推广的基本法规?32.如何利用WTO的“绿箱”政策为我国的农业推广服务? 33.农业推广试验与科研试验有何异同? 34.如何有效控制试验误差? 35.如何做好成果示范? 36.如何做好方法示范? 37.为什么说掌握信息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工作基础? 38.如何快速、准确地采集和传播农业推广信息? 39.你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40.如何选择农业推广项目? 41.如何写好农业推广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42.如何总结农业推广项目? 43.农业推广人员在经营服务中应树立哪些观念? 44.推广营销服务中为什么要有品牌意识? 45.你如何训练自己的营销技能? 46.与其他论文相比,农业推广论文在内容、特点、选题原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47.在农业推广报告中,项目类报告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述其用途或作用。48.简述调查报告、总结报告的写作要点。 49.与农业推广相关的宣传应用类文体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述其用途或作用。50.在农业推广活动中,农业推广语言运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51.演讲稿的撰写应掌握哪些要点?请撰写一篇10分钟的演讲稿。 52.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演说家,你将如何培养、锻炼与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53.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 54.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有哪些经济评价指标?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狭义农业推广是_________ 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知识、技能和正确观念,以便有效地禾U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4、农业推广_________ 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 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________ 5、农业技术推广是_________ 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6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二、填空: 1我国农业推广理论界把农业推广分为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三个方面。 2、教育推广产生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然后普及到全世界 _____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设有推广部门,而在其它方面则没有? 1、农业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规模小,不能雇佣推广员; 2、国家研究部门主要搞研究,经费来自农产品税。 3、农民有用的知识量的迅速增加也需要建立农业推广体系 2、给农业推广下个准确的定义很难。 第一,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所造成的误差。_ 第二,不同国家的政治及其传统所造成的误差。如西方发达国家推广沟通强调双向性”,而中国的推广则习惯于官方机构自上而下”。 第三,农业推广常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所设定的 推广目标不同。 3、农业推广应从那些方面进行界定? 第一、农业推广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有组织的职业活动。第二、农业推广对象一一农民的职 能及其需要的变化。第三、农业推广目标第四、农业推广手段和方法第五、农业推广的理论指导4、农业推广分为几种类型?各适应的条件和采取的手段有什么不同? 即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从以上农业推广三种不同的涵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狭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处于传统农业 阶段,农业商品生产不发达,以技术指导”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 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商品生产比较发达,以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已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商品生产高度发展,以信息和咨 询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 5、为什么我们对农业推广的教育性认识不足?如何正确认识农业推广的教育性? 一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受传统封建社会的劝农” 督导”的影响,加上长期推行政府指令和 计划为主的政策,把农业推广工作看成主要是行政工作。二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工作长期以

农业推广学复习要点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推广p6 现代农业推广就是一项旨在开发人力资源的涉农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她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与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与农村,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2、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P10 农业推广工作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与目标团体系统,前者就是指推广人员、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与环境,后者就是指推广对象、社会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与环境。 3、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就是于1914年通过的。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就是于1929年公布的。 5、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P3-4 4个方面:一就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夫妇。二就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与一般消费者)。三就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行政型、教育型、项目型、企业型与自助型5种)。四就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6、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P4-5 五大类型: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综合咨询模式(详细内容较多,瞧书!) 7、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6 推广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了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 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推广对象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 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与问题解决原理; 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 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 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与实证方法。 8、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有哪些?P6-7 直接功能: 增进推广对象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提高务农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 提高推广对象的生活技能; 改变推广对象的价值观念、态度与行为; 增强推广对象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间接功能: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 A .目标团体系统 B .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 .推广服务系统 D .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 A .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 .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 .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 .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 A .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 .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 .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 .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 A .应推广规模实际推广规模 B .%100?总的成果项数已推广的科技成果项数 C .推广度推广率? D . 成果使用年限 推广度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 A .农民行为 B .农民 C .普及学校学生 D .乡村农业推广人员 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 A .成立农业大学 B .兴办农业学堂 C .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 .制定农业推广法案 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 A .年经济效益 B .推广年人均效益 C .推广成效率 D .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 A .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 .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答案

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农业推广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序论 1.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五大类型:1、传递服务模式。2、合同约束模式。3、意识启蒙模式。 4、参与服务模式。 5、综合咨询模式。 2.简述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 答: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培训、咨询、成果示范和物质服务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为手段,将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三农综合发展和农业三态效益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3.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 答:农业推广集科技、教育、管理及生产活动于一身,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的特点。 5.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 答:一、直接功能 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 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 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二、间接功能 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 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6.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基本内容。

答: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这两个基本的子系统,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系统的联系方式,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外部宏观环境,包括政策与法律环境、政府机构设置与组织体系、经济与结构性条件、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农村区域环境等。 7.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8. 答:研究对象是推广对象在推广沟通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规律、以及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改变行为的方法论。 9.怎样加强我国农业推广学的理论研究 答: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十分丰富,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的时候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传统的技术推广与我国实践中的推广站上,而要深入到农业推广实践中各类推广对象、推广人员、组织机构以及众多的农业推广实务和复杂的农业推广环境之中去。 第二章农民行为的产生与改变 1.人的行为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2. 答:当一个人产生某种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就会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中,此时若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就会引起寻求满足的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产生满足需要的行为,向着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进行。当他的行为达到目标时,需要就得到了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这时又会有新的需要和刺激、引起新的动机。产生新的行为……。如此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这就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机理。 3.简述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同名35307)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同名35307)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库 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相对优越性 2、创新的采用 3、创新的扩散 4、发明 5、创新 二、填空: 1、美国学者罗杰斯根据不同时间的采用者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 2、农业创新总体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与每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在农业中应用实践的(),使农业创新的扩散呈现明显的(),而某项具体的()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3、在农业推广学中,S形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 4、根据扩散曲线中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性变化,可把其分为4个不同时期()、()、()、()。 5、代代连续不断的往下传的方式叫()。 三、简答题: 1、简答创新的特性。 2、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3、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 4、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5、技术的适用性具体有几种情况? 四、论述题: 1.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1.试述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第二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科学 2、技术 3、科技成果 4、科技成果转化 5、应用性研究成果

二、填空: 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是()、()、()。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有()、()、()。 3、科技成果依据表现形式分为()和()。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建立在()和()基础之上的更高形式的综合性效益。 5、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的运行机制是()、 ()、() 6、衡量成果质量的标准有()、()、()、()、()。 三、简答题 1、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 2、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3、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什么? 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方法是什么?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 全国2009年7月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项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度在() A.交替期B.发展期 C.成熟期D.衰减期 2.组织的横向结构为组织的() A.职能结构B.层次结构 C.部门结构D.职权结构 3.关于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是行为科学的一种B.具有边缘性学科特性 C.具有单独的学科归属D.属于农村社会科学的范畴 4.我国农业推广网络的中枢和骨干是() A.部、省级推广机构B.省、市级推广机构 C.市、县级推广机构D.县、乡级推广机构 5.推广组织机构沟通干预活动的目标是() A.推广服务系统B.目标团体系统 C.推广人员D.农民 6.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A.转化率B.推广度 C.推广率D.推广指数 7.“S”型曲线表示() A.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B.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C.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 D.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 8.组织的内部要素不包括 ...() A.战略B.技术 C.人员D.环境 9.一般推广项目计划最佳期限为() A.1年B.2年 C.3年D.4年 10.关于农业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老、中、青组成的合理结构为()

A.顺塔形B.倒塔形 C.蜂腰形D.柱形 11.土壤区划属于() A.物化产品B.技术性产品 C.技能和技巧D.服务性的知识产品 12.农业推广人员的技术职称中,最高一级是() A.农艺师B.助理农艺师 C.推广研究员D.高级农艺师 13.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 B.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C.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律 D.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14.对于一般推广方式,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农业技术和信息主要来源于高层B.其目标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 C.推广的主要内容是农业技术D.推广项目一般由地方制定 15.“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属于() A.政策目标B.中间目标 C.实施目标D.教育目标 16.按指导方式分类,以下属于集体指导的是() A.培训B.报纸 C.鉴定会D.田间示范 17.以下属于个别指导法的是() A.小组讨论B.农户访问 C.成果示范D.录音录像 18.在人员构成合理的省级推广机构中,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大体为() A.1∶2∶3 B.1∶3∶5 C.1∶4∶6 D.1∶5∶9 19.农业推广教育方法按传播方式分类,则不包括() A.个别方式B.群体方式 C.大众方式D.书面方式 20.提高成果分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 A.提高技术上限 B.提高经济上限 C.提高技术上限以及有效的推广服务和支农服务 D.提高经济上限以及有效的推广服务和支农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浙江4月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要提高经济上限,首先要提高() A.技术上限B.经济效益 C.资金周转D.农民素质 2.组织基础理论中,所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组织的特点B.机构的组织结构 C.组织的职能D.组织的运行机制 3.在推广中用于引起变革的手段是() A.行政命令B.法律法规 C.沟通D.新技术 4.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处于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的核心部分是() A.推广服务系统B.推广组织形式 C.农业知识信息系统D.目标团体系统 5.要搞好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要求推广人员具备最为重要的能力是() A.推广教学能力B.经营管理能力 C.口头表达能力D.社会工作能力 6.中国“农师制”首创于() A.西汉B.唐朝 C.宋朝D.清朝 7.成果产出以后能否形成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 A.成果扩散系统B.成果采纳系统 C.目标团体系统D.推广服务系统 8.推广服务系统是指() A.供应农业推广资料的后勤服务组织 B.供应推广资料和技术的后勤服务组织 C.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人员以及他们所处的生存空间 D.参与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的总体 9.采纳率可用来反映() A.推广对象的教育效果B.接触推广对象比例 C.创新的扩散情况D.推广的成效 10.农业推广方法效果评价的尺度应是() A.推广目标的实现程度B.改变农民行为的程度 C.推广成效率D.推广对象经济效益 1

农业推广学试题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A.目标团体系统 B.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推广服务系统 D.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A.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A.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A. B. C. D.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A.农民行为 B.农民 C.普及学校学生 D.乡村农业推广人员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A.成立农业大学 B.兴办农业学堂 C.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制定农业推广法案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A.年经济效益 B.推广年人均效益 C.推广成效率 D.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A.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C.农业推广系统的成员 D.农业服务人员 9.用于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A.推广度 B.推广指数 C.推广率 D.平均推广速度 10.对于县级推广组织机构,高、中、初级人员合理的比例是() A.1∶5∶9 B.3∶2∶1 C.1∶2∶3 D.1∶3∶5 11.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是农业推广的() A.因地制宜原则 B.合作推广原则 C.服务配套原则 D.综合效益原则 12.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 A.推广人员 B.农民 C.推广项目 D.信息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7)

.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20分) 1.狭义的农业推广,其工作业务范围大都以()。 A.畜牧业为主 B.种植业为主 C.林业为主 D.畜牧业和林业为主 2.我国发展农业的政策和策略是()。 A.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B.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C.农业现代化 D.农业推广理论 3.农业推广工作系统包括推广服务和目标团体两个子系统,他们的联系方式是()。 A.扩散与接受 B.沟通与互动 C.传播与采纳 D.传播与反馈 4.农业推广系统是()。 A.行政组织体系 B.扩散——接受系统 C.接受系统 D.宣传系统 5.农业推广干预过程是沟通的()。 A.目的 B.手段 C.信息 D.组织 6.S曲线表示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 A.早期多数成员的百分比 B.创新者的百分比 C.晚期多数的百分比 D.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7.推广项目的技术不具备 ...(),则没有推广价值。 A.计划性 B.先进性 C.社会性 D.公正性 8.中国农业推广网络是以()为重点。 A.省、县两级推广机构 B.乡、村两级推广机构 C.县、乡两级推广机构 D.地(市)、县两级推广机构 9.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准备工作的程序中,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A.可行性分析 B.项目申请 C.立项 D.扩初设计 10.从宏观来讲,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一般分级(层次)为()。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11.农业推广服务必须有明确的()和指明努力方向的计划,才能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农村人民总体生 活水平的目的。 A.具体步骤 B.具体内容 第 1 页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共五套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广义农业推广 2.成果示范 3.方法示范 4.农业技术市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农业技术市场的构成要素。 2.农业推广方法有哪几类? 3.影响农民行为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农业推广工作从狭义到广义并发展到现代农业推广,工作内容发生了那些变化?这些变化是由那些因素所说决定?(20分) 2.目前农村社会中农民在接受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哪几种不同的类群?他们在接受新技术的速度上有何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有哪些?(20分) 3.试述如何实施农民培训。(10分)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现代农业推广 2.创新 3.集体指导 4.大众传播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农民采用创新的认识过程有几个阶段? 2.简答如何实施农民培训。

3.农业创新在传播中有哪些制约因素? 三论述题 1.使农民行为发生变化的因素有那些?请用图表述农民行为产生的机理,并说明与农业推广工作有何关联?(20分) 2.农业推广方法有哪几类?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怎样综合运用这些方法。(20分) 3.试述成果示范的实施程序。(10分)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农业科技成果 2.行为 3.动机 4.沟通 5.集体教学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创新的特性 2.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 3.简答农业推广沟通的要素 三论述题 1.试述论文的格式及写作要求(15分)

2.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10分) 3.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20分)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双向沟通 2.现场参观教学 3.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 4.传播媒介 5.科普文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创新采用者的分类 2.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3.简答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 三论述题 1.试述农业推广语言特点及原则(10分) 2.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15分) 3.试述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运行机制的类型及特点(20分)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狭)农业创新的传播活动。(广)农业创新的传播、采用和扩散活动。2.相对经济效果:[新成果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对照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单产(产值)增量缩值系数 3.农业创新传播: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4.项目推广:以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借助项目经费,从事以项目内容为课题的农业推广活动。 5.农业创新集群传播:是推广人员把农民集中起来传播创新的方法。 6.农业推广学:研究农业创新传播、采用、扩散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7.推广上的农业创新:指应用于农业领域内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推广对象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 8.农业推广示范:在推广过程中,以观看实物、讲座说明和动手操作,直接有效地此向农民展示科研成果,加深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兴趣和认识的一种活动。 9.农业创新扩散: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10.农业创新人际传播: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单独接触,通过交流传播农业创新的过程。11、案例研究法:从若干典型案例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方法。 12、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13、成果示范:把在当地试验成功的某项技术成果,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由科技示范户采用,将其技术成果在大田生产的表现展示出来,引起周围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效仿采用的一种推广方法。 14、推广度和推广率: 推广度:反映创新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推广率: 16、先驱者农民:最早接受或采用具有创新性的知识或技术的农民。 17、刻板效应: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将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特征给予归类定型,然后将这种定型的特征匹配到某人或某事上面。 18、现代农业: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形成贸工农紧密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19、半结构访谈:当访谈的框架是受控制的时候,在访谈的过程中融入参与式的方法,则会使访谈具有更多的对话式的、非正规的,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就某一主题进行轻松交

农业推广学相关复习题与答案

农业推广 1.农业推广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内容: 1、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品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活动。 2、广义农业推广涵义:是狭义推广的拓展和进步,其内涵既包括狭义推广的产中技术指导,又包括产前咨询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还包括教育培训农民和组织农民经营。 3、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培训、咨询、成果示范和物质服务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媒媒介为手段,将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三农综合发展和农业三态效益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2)地位: 农业推广、农业研究、农业教育三大支柱,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同等重要! 3)作用: 是农业科技成果质的再完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2.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1)性质:农业推广的性质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 村社会教育,是农村智力资源的开发,而不是单纯的生产技术的推广 应用。

2)任务: (1)揭示农民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过程中行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研究总结各国农业推广产生与发展历史; (3)研究探讨农业推广机构;(4)研究探讨有效的农业 3)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学理论部分包括:农业创新的传播扩散原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民行为特点转变原理;农业推广学的产生与发展史;农业推广与外部环境关系;社区发展理论;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技能部分包括:推广的程序与方式、方法;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经营服务;写作与讲演;计划的管理与评价;推广人员管理与培训;农业推广教育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科学必须具有新的发现和学术价值;技术必须具备发明创新和应用价值 联系:科学的使命是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反复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最后形成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揭示事物存在的本质形式及发展规律。技术的社会职能是基于某一领域和相关领域已知的科学知识,经过试验研究,开发出的能够支配、改造和利用自然客观事物的途径、方法和技能。 4.农业科技成果的内涵及属性? 内涵: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它既包含有认识自然的理论知识,又含有支配和改造自然的技术方法。 属性:科技成果的社会属性;科技成果的自然属性;科技成果的商品属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9)

.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单位在某一时期,科技成果的推广率为25%,推广度为25%,那么,其推广指数为() A.25% B.50% C.62.5% D.100% 2.推广项目的选定首先要() A.广泛征求意见B.确定目标 C.收集、采集大量的信息D.吸取领导人的意见 3.与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法相比,大众传播法最突出的特点是() A.成本较高B.单向沟通 C.最费时间D.信息真实 4.某乡镇组织农民到某村组现场参观考察玉米套大豆高产示范片,这种推广教育方法属于() A.效果示范法B.大众教学法 C.技术示范法D.现场参观教学法 5.农业推广人员引进一项技术成果,在当地推广以前必须进行() A.试验设计B.制定实施方案 C.系统观察D.试验(示范) 6.我国按项目推广技术的农业推广方式,项目的选择应重点考虑项目() A.对农民的素质有较大提高B.影响面大,地方领导人重视 C.影响面不宜大,增收效果显著D.影响面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7.推广方法对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影响可以用作() A.衡量农业推广方法本身优劣的尺度 B.衡量农民接受技术水平高低的尺度 C.农业推广方法效果评价的尺度 D.评价农业技术效果的尺度 8.在农业推广工作评价中,有时需要计算有效推广面积,有效推广面积等于() 第 1 页

A.推广面积×复种指数B.推广面积×保收系数 C.推广面积÷复种指数D.推广面积÷保收系数 9.在确定农业推广项目时,要进行项目准备,其核心内容是() A.可行性研究B.项目的评估、论证 C.项目的申报D.扩初设计 10.我国对获得农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担任农艺师工作两年以上,且能制定本地区农业发展规划,主持重大发展项目,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重大问题者,可任命为() A.推广研究员B.高级农艺师 C.总农艺师D.助理农艺师 11.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新的栽培技术和畜禽饲养技术,这些技术属于() A.非物质形态技术B.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 C.经营管理技能D.有形技术 12.“进步农民策略”的基本理论是() A.推广框架理论B.创新扩散理论 C.干预理论D.沟通理论 13.创新成果从创新先驱者向“早期采用者”进行扩散的过程叫() A.跟随阶段B.紧要阶段 C.随大流阶段D.突破阶段 14.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典型示范到大面积应用的阶段称为()A.试验示范期B.发展期 C.成熟期D.衰减期 15.组织基础理论中,成员为实现机构本身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 A.职能结构B.职权结构 C.层次结构D.组织结构 16.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形成一般都是以专业户为基础,表现为生产经营的专业性,这种特性称为()A.互益性B.同类相聚性 C.民间性D.非盈利性 17.短期农业推广计划的时限,一般划定在() A.10年以上B.5—10年 C.3—5年D.3年以内 18.技术上限与经济上限的关系一般表现为() A.技术上限>经济上限B.技术上限=经济上限 第 2 页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312029) 一、名词简释题 1.农业推广信息 2.项目可行性报告 3.多因素试验 4.创新 5.大众传播法 6.沟通 7.农业推广组织 8.项目验收 9.农业科技成果 10. 绿色证书 12.创新的采用 13.科技实验报告 14.现代农业推广 15.成果示范 16.方法示范 二、单项选择题 1.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史密斯-利弗法》最早通过于【C 】。 A.1866年 B.1924年 C.1914年 D.1851年 2.狭隘的农业推广对“推广”理解为【B 】。 A.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 B.农业技术推广 C.科技成果推广 D.农村家政推广 3.农业推广学的相关学科不包括【D 】。 A.心理学 B.传播学 C.社会学 D.物理学 4.同一群体成员由于经常相处、相互认识和了解,即使成员之间时有不合意的语言或行为,彼此也能宽容待之,此种现象是【D】 A.从众 B.模仿 C.感染 D.相容 5.“需要层次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提出于【A】。 A.1943 B.1953 C.1843 D.1853 6.“大家干我就干”的行为规律属于【C】。 A.服从 B.相容 C.从众 D.感染与模仿

7.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称为【C 】。 A.动机 B.目标价值 C.期望概率 D.激励力量 8.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的沟通称为【C 】。 A.单向沟通 B.双向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9.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再由这些人分别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使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为【C 】。 A.单串型 B.车轮型 C.扩散型 D.全通道型 10.一个人同时传递给若干人,若干人再反馈给这个传送信息的人,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为【B 】。 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扩散型沟通 D.全通道型沟通 11.在S—M—C—R沟通模式中,R代表的含义是【C 】。 A.传播者(信息源) B.媒介(传播渠道) C.接受者 D.信息 12.扩散曲线是横坐标为【B 】。 A扩散规模 B.时间 C.采用者的数量 D.百分比率 13.下列选项不属于创新的是【D 】。 A.新的技术 B.新的产品 C.新的设备 D.空想主义 14.创新早期采用者所占的百分率为【B 】。 A.2.5% B.13.5% C.34% D.16% 15.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不包括【C 】。 A.小组讨论 B. 示范 C. 农户访问 D. 实地参观 16.个别指导法的特点不包括【A 】。 A.信息反馈及时 B. 针对性强 C. 沟通的双向性 D. 信息的发送量的有限性 17.用来申请科研课题立项、策划科研开展的文件称为【C】。 A.可行性报告 B. 调查报告 C.项目申请报告 D.科技实验报告 18.科技简报的写作格式,一般为【C 】。 A. 报头、正文、报尾、密级 B. 期号、报头、正文、报尾 C. 报头、正文、报尾 D. 报头、正文、报尾、签名 19.农业推广合同的写作格式一般为【A 】。 A.标题合同当事人合同正文结尾 B. 合同当事人标题合同正文结尾 C. 标题合同正文合同当事人结尾 D. 标题合同正文结尾合同当事人 20.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和农业推广探索性试验一般采用【D 】。 A.大区对比试验 B. 多因素试验 C.综合性试验D小区试验 21.一次正规的试验一般要求的重复数【D 】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22)

. 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20分) 1.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农民 B.农民行为 C.科技成果 D.推广机构 2.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是( )年成立的。 A.1949 B.1990 C.1993 D.1995 3.沟通与( )是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的联系方式。 A.援助 B.互助 C.互动 D.运动 4.从第一个实践者运用农业创新发展到社区中其他农民运用创新的过程称为( )。 A.农业推广过程 B.创新采用过程 C.创新扩散过程 D.创新的发展过程 5.“进步农民策略”的基本理论是( )。 A.推广框架理论 B.创新扩散理论 C.干预理论 D.沟通理论 6.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称为( )期。 A.试验示范 B.发展 C.成熟 D.衰减 7.组织的最大功能是( )。 A.部分替代生产力要素 B.成立机构 C.产生新的生产力 D.指挥和控制 8.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 )。 A.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 B.省农牧厅和农业局 C.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 D.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 9.下列目标中,( )是农业推广工作的母体。 A.总体目标体系 B.子目标体系 C.小目标体系 D.分目标体系 10.依据一定的原则,由农民自已拟定农业推广计划,这种方式是( )。 A.自上而下的计划拟定方式 B.自下而上的拟定方式 C.联合拟定方式 D.上下结合拟定方式 11.走访农户是一种( )。 A.单一教学法 B.个别教学法 C.鼓励教学法 D.大众教学法 12.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 A.农民行为 B.农民 C.普通学校学生 D.乡村农业推广人员 13.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可用( )评价。 A.转化率 B.转化模式 C.转化体系 D.转化途径 14.提高成果分布的基础是( )。 A.提高空白潜力 B.提高经济上限 C.提高技术上限 D.提高推广指数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31)

. 全国2001年10月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 ) A.转变农民的行为 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转变农民的观念 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 2.媒介是( )中一个常用的概念。 A.教育学 B.经济学 C.社会学 D.传播学 3.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是( )年成立的。 A.1949 B.1990 C.1993 D.1995 4.农业推广干预过程是沟通的( ) A.目的 B.手段 C.信息 D.组织 5.推广服务系统是指( ) A.供应农业推广资料的后勤服务组织 B.供应推广资料和技术的后勤服务组织 C.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人员以及他们所处的生存空间 D.参与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的总体 6.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 )两个基本的子系统。 A.推广系统和技术管理系统 B.推广系统和研究系统 C.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 D.知识系统和信息系统 7.推广项目的技术不具备( ),则没有推广价值。 A.计划性 B.先进性 C.社会性 D.公正性 8.推广对象的规模,一般比推广工作者个人所接触到的农民群体( )。 A.小 B.大 C.差不多 D.无法比较 9.依据一定的原则,由农民自己拟定计划,这种方式是( ) A.自上而下的计划拟定方式 B.自下而上的计划拟定方式 C.联合拟定方式 D.上下结合双程式 10.农业推广服务必须有明确的( )和指明努力方向的计划,才能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农村人民总体生活 水平的目的。 A.具体步骤 B.具体内容 C.建议 D.目标 11.农业推广教育是( ),指开发农村的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A.咨询 B.宣传 C.开发 D.传播 12.进行农家记帐、家庭工副业生产管理、粮食保管、防鼠、食物营养、食品卫生、环境美化、子女教育、庭院经济 等为内容的教育称为( ) A.“四健”教育 B.管理教育 C.技术教育 D.家政教育 13.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可用( )评价。 A.转化率 B.转化模式 C.转化体系 D.转化途径 14.经济上限或成果分布的提高都不能超过甚至达到相应的( ) A.转化率 B.推广度 C.推广指数 D.技术上限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1)

.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 A .目标团体系统 B .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 .推广服务系统 D .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 A .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 .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 .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 .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 A .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 .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 .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 .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 A .应推广规模 实际推广规模 B .%100?总的成果项数已推广的科技成果项数 C .推广度推广率? D . 成果使用年限推广度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 A .农民行为 B .农民 C .普及学校学生 D .乡村农业推广人员 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 A .成立农业大学 B .兴办农业学堂 C .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 .制定农业推广法案 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 A .年经济效益 B .推广年人均效益 C .推广成效率 D .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 A .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 .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C .农业推广系统的成员 D .农业服务人员 9.用于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 A .推广度 B .推广指数 C .推广率 D .平均推广速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