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湿地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湿地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湿地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湿地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三垟湿地为例

姓名

指导老师:宋国利

(生环学院,11环本,学号11112103110)

摘要本文主要探索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框架,指出由于湿地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应将非污染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放到重要位置。应重视工程项目对湿地水文条件、植物区系、动物种群改变以及移民和诱导开发的影响分析。从湿地分类开始提出用于保护湿地的措施与方法。以此来推广到维持现存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保护湿地的生态效益和功能,对湿地保护以及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有参考应用价值。

关键词湿地,三垟湿地,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功能是极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也是人类最重要最适宜的生存环境之一。[1]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污染破坏。三垟湿地地处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垟街道,东邻温州开发区、龙湾区,南连茶山街道、南白象街道,西北连接梧田街道和城市中心区,规划总面积13平方公里。湿地内河流纵横交织,密如蛛网,形成了160余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岛屿”,水域面积和陆地比例达1.1:1。目前,三垟湿地正面临着工业污染的威胁,昔日清澈见底的河水出现大面积污染,已局部变红、变黑、变臭。尽管三垟街道去年投入2000万元疏浚治污、但现在三垟水质均在Ⅲ级以下。三垟街道的五金电镀、无纺布工业和生活污水都在侵蚀着原本清纯透明的三垟水体。更为可怕的威胁,是用地和水体存在着被大量蚕食的危险。许多人对三垟湿地虎视眈眈,一些部门已提出征用要求,三垟湿地存在被大量蚕食的威胁。三垟湿地距新的城市中心区仅2公里,已成为城市快速增长的前沿地带。三垟湿地作为“城市之肾”亟待保护。加强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发挥湿地的生态效应,使三垟湿地成为观光旅游的胜地。[2]

1.2 湿地应遵循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我国政府于1992年7月31日正式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并将我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00年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成为我国实施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指南。并且根据2005年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认为保护湿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所以,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是认识了解湿地,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的发展保护湿地应时刻遵循可持续发展。

1.3 湿地面临的环境问题[3]

目前,污染日益严重,作为很容易受污染影响的湿地也难免会满目疮痍。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使得湿地面积锐减速度加剧。第二,湿地污染加剧,严重影响湿地植物、动物生存、繁衍。第三,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使得水生生物物种减少,补给不充分。第四,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第五,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第六,湿地保护投入不够。第七,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具体如下:

1.3.1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

在376块重点调查湿地中,共有114块湿地已经遭到或正面临着盲目开垦和改造的威胁,占所有重点调查湿地总数的30.3%。在面临该威胁的湿地中,湖泊湿地占39.5%;近海与海岸湿地占27.2%;沼泽湿地占20.2%。从地域上,该威胁主要存在于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湖区、东北沼泽湿地区。目前湿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是造成中国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自50年代起到1997年长江河口湿地已被围垦的滩涂达7.85万公顷,相当于辖区陆域面积的12.39%。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因围垦而消失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湖北省50年代有湖泊1332个,总面积达8528.2平方公里,到80年代,湖泊个数已减少到843个,湖泊面积亦相应减少为2983.5平方公里,但据本次调查统计,湖北省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仅为260个。我国的沼泽湿地由于泥炭开发和作为农用地开垦,面积也急剧减少。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沼泽集中分布区,据统计1975年三江平原自然沼泽面积为217万公顷,占平原面积的32.5%;1983年沼泽面积下降到183万公顷,占平原面积的27%;到1995年沼泽面积仅有104万公顷,占平原面积的16%。而且随着湿地面积的减小,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现象。

1.3.2 湿地污染加剧

在376块重点调查湿地中,共有98块湿地正面临着环境污染的威胁,占所有重点调查湿地的26.1%。在面临该威胁的湿地中,湖泊湿地占39.8%;近海与海岸湿地占24.5%;库塘湿地占24.5%。从地域上,该威胁主要存在于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湖区以及东部人口密集区的库塘湿地。湿地环境污染是中国湿地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也使水质变坏。污染湿地的因子包括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油气开发等引起的漏油、溢油事故,以及农药、化肥引起的面源污染等,而且环境污染对湿地的威胁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而迅速加剧。

1.3.3生物资源过度利用

在376块重点调查湿地中,共有91块湿地正面临着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的威胁,占所有重点调查湿地的24.2%。在面临该威胁的湿地中,湖泊湿地占40.7%;近海与海岸湿地占26.4%;沼泽湿地占19.8%。从地域上,该威胁主要存在于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湖区、东北沼泽湿地区。中国重要的经济海区和湖泊,酷渔滥捕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使重要的天然经济鱼类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而且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着其它水生物种的安全。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资源下降,致使一些物种甚至趋于濒危。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还导致湿地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以及多样性的降低。

1.3.4 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

在376块重点调查湿地中,共有30块湿地正面临着泥沙淤积的威胁,占所有重点调查湿地的8.0%。在面临该威胁的湿地中,湖泊湿地占43.3%;库塘湿地占36.7%。由于大江、大河上游的森林砍伐影响了流域生态平衡,使来水量减少,河流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等的淤积,并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加剧。水库是中国重要的人工湿地,目前其泥沙淤积问题也令人担忧。自1949年以来,中国已建成8.4万座大中小型水库,库容4600亿立方米以上,现淤死1000亿立方米以上,直接经济损失200~300亿元,如果把发电、灌溉、养殖、航运等损失计算在内,损失更加惊人。

1.3.5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在376块重点调查湿地中,共有25块湿地正面临着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的威胁,占所有重点调查湿地的6.6%。在面临该威胁的湿地中,湖泊湿地占60.0%;沼泽湿地占28.0%。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为在湿地上游建设水利工程,截留水源,以及注重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不关注生态环境用水。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严重威胁着湿地的存在,并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1.3.6 湿地保护投入不够

这是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各地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本次调查本身的投入已严重不足,致使调查工作举步维艰。目前,我国的湿地总面积达到了3838.55万公顷,但到目前为止的湿地保护投入总计为1.9亿元,建国以来平均每公顷湿地的保护投入不足5元。另外,湿地类型保护区的经费和设备的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湿地的保护管理工作。

1.3.7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湿地保护与管理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不同地区和部门在湿地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各行其是、各取所需的现象,矛盾非常突出。采油、旅游、捕鱼、造纸、采盐、开荒、养殖、狩猎等都在向湿地要产品、要效益,而出现问题难以协调和解决,严重影响了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总之,我国湿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湿地的盲目开垦、环境污染及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这些威胁造成了湿地面积的减少和湿地功能的下降。

2 国内外对湿地研究现状

2.1 国内对湿地研究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全球湿地面积虽然只有地球表面积的6%,但其保护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十分重要。我国对湿地保护研究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这些研究成果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就湿地各类型的保护与管理进行研究的。湿地保护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2.2 国外对湿地研究

国外湿地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大量湿地遭到破坏或被改造,湿地保护与管理被列上日程。加拿大湿地面积为1.27×108km2,居世界第一位。为了有效地保护湿地资源,加拿大于1992年颁布了联邦湿地保护政策。美国于1977年颁布了第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以后又于2000年由总统签署了《保护湿地法案》,湿地损失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4]1971年《关于特别足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诞生,截至目前.缔约方达159个。与此同时。国际性的湿地公益组织发展迅猛。

3 湿地生态环境基本理论

3.1 湿地生态系统概念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3.2 湿地生态系统分类

图1 我国湿地类型及面积

根据国家林业局对湿地分类[5],湿地分为:

1.海域

A、潮下

1)低潮时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无植物生长的浅水水域,包括.海湾和海峡;

2)潮下水生植被层,包括各种海草和热带海洋草甸;

3)珊瑚礁

B、潮间.

1)多岩石的海滩,包括礁崖和岩滩;

2)碎石海滩;

3)潮间无植被的泥沙和盐碱滩;

4)潮间有植被的沉积滩,包括大陆架上的红树林

2.河口

1、潮下.

1)河口水域: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系统

2、潮间

1)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间泥、沙或盐碱滩;

2)潮间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盐水沼泽和淡水沼泽;

3)潮间有林湿地:包括红树林、聂帕榈和潮汐淡水沼泽林

C.泻湖

1)半咸至咸水湖,有一个或多个狭窄水道与海相同

D.盐湖.(内陆排水区)

1)永久性和季节性的盐水或碱水湖泥滩和沼泽.

3.河流和湖泊.

河流

1、永久性的

1)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

2)内陆三角洲

2.暂时性的.

1)季节性和间歇性流动的河流和溪流;

2)河流洪泛平原,包括河滩,洪泛河谷和季节性泛洪草地

湖泊

1.永久性的

1)永久性的淡水湖(8hm2以上),包括遭季节性或间歇性淹没的湖滨;

2)永久性的淡水池塘(8hm2以上)

2.季节性的

1)季节性淡水湖(8hm2以上),包括洪泛平原湖.

4.蓄水区

1)水库,用于储存灌溉水和饮用水,具有缓慢的季节性水位变化的格局;

2)水电坝,具有按周或月规律变化的水位.

农业和城市和工业.

A、淡水养殖/海水养殖;

1)养殖池塘,包括鱼塘和虾塘

B、农业

1)池塘,包括农用池塘、蓄水池、小型水池;

2)灌溉田和灌溉渠道,包括稻田、水渠、沟渠;

3)季节性泛洪耕地

C、采盐

1)盐池、蒸发池

D、城市和工业

1)开采,包括采石坑、取土坑、采矿池;

2)废水处理区,包括污水处理场、沉淀池、氧化塘.

5.沼泽

1露出性的

1)无机土壤上的永久性淡水沼泽,具有挺水植被其基部至少在生长季节的大部分时间内浸没在水中;

2)永久性的泥炭沼泽,包括纸莎草和香蒲植物占优势的热带山地峡谷;

3)无机土壤上的季节性淡水沼泽,包括泥沼、沼穴、季节性泛洪草地及苔草沼泽;

4)泥炭地,包括灌木或苔藓和富营养泥炭地;

5)高山和极地湿地:包括暂时性融水浸湿的季节性泛洪草甸;

6)周围有植物的淡水泉和绿洲;

7)地热湿地

2.有林的湿地.

1)灌木沼泽:包括无机土壤上以灌木为主的淡水沼泽;

2)淡水沼泽林:包括无机土壤上的季节性泛洪林地;

3)有林泥炭地:包括泥炭森林沼泽

4 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4.1 生态环境评价的内容

国家环保局与1998年推出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它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我过实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和规范。[6]其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如下图2:

4.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

图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图 4.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划分[7]

根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为一、二、三级。

工程影响范围

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程度

>50km 2 20~50km 2 <20km 2

生物群落

生物量减少(<50%)

生产量锐减(≥50%)

异质性程度降低

相对同质

物种的多样性减少(<50%)

物种的多样性锐减(≥50%)

珍稀濒危物种消失

2 1 2 1 2 1 1

3 2 3 2 3 2 1 / 3 / 3 / 3 1 区域环境

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

绿地减少1/2,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极差

2 1

3 2 / 3 水和土地

荒漠化 1 2 3

理化性质改变理化性质恶化2

1

3

2

/

3

敏感地区 1 1 1

4.2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5]

4.2.1 湿地是蓄水调洪的巨大贮库

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沉积物)蓄存洪水,从而起到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的重要作用。中国天然湖泊和各类水库调洪能力不下2000亿立方米。长江22个通江湖泊尽管面积锐减,目前容水量仍达600多亿立方米,洞庭、鄱阳两湖蓄洪能力不少于200亿立方米,对于调节长江洪水、消减洪灾依然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4.2.2 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

湿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沟的水流外,湖泊、水库、池塘的蓄水,都是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据估算,中国仅湖泊淡水贮量即达225亿立方米,占淡水总贮量的8%。某些湿地通过渗透还可以补充地下蓄水层的水源,对维持周围地下水的水位,保证持续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4.2.3 湿地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器

大面积的湿地,通过蒸腾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水蒸气,不仅可以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减少土壤水分丧失,还可诱发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据一些地方的调查,湿地周围的空气湿度比远离湿地地区的空气湿度要高5%至20%以上,降水量相对也多。因此,湿地有助于调节区域小气候,优化自然环境,对减少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十分有利。湿地还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营养物质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4.2.4 湿地是重要的物种资源库

中国湿地分布于高原平川、丘陵、海涂多种地域,跨越寒、温、热多种气候带,生境类型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调查统计,中国内陆湿地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548种,高等动物有1500种;海岸湿地生物物种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在湿地物种中,淡水鱼类有770多种,鸟类300余种。特别是鸟类在中国和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据资料反映,湿地鸟的种类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不少珍稀种。世界166种雁鸭中,中国有50种,占30%;世界15种鹤类,中国有9种,占60%,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占世界总数的95%。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这些物种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4.2.5 湿地是重要的物产和能源基地

广阔多样的湿地,蓄藏有丰富的淡水、动植物、矿产及能源等自然资源,可以为社会生产提供水产、禽蛋、莲藕等多种食品,以及工业原材料、矿产品等。湿地水能资源丰富,可

以发展水电、水运,增加电力和交能运输能力。许多湿地自然环境独特,风光秀丽,也不乏人文景观,是人们旅游、度假、疗养的理想佳地,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此外,湿地还是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科普宣传的重要场所。

4.3 湿地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价方法

4.3.1类比分析法

4.3.1.1类比分析:是根据已有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或预测拟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

4.3.1.2类比对象的选择条件:工程的性质、工艺和规模相当;生态环境条件基本相似;所产生的影响基本上全部显现。

4.3.2生态机理分析法

即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影响预测,其步骤如下:

A.调查环境背景现状和搜集有关资料;

B.调查植物和动物分布;

C.对植物或动物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划分,描述其分布特点、结构物证和演化等

级;

D.识别有无珍稀濒危物种;

E.测项目建成后该地区动物、植物生产环境的变化;

F.预测动物和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影响,并预测生态系统演变方向。

4.3.3列表清单法

基本做法: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张表格内,逐点进行分析,由此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

4.3.4生态图法

生态图法即图形叠置法,就是把两个以上的生态信息叠合到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以表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方向和程度。编制生态图有两种基本手段:指标法和叠图法

4.3.5景观生态学法[8]

4.3.

5.1观生态学法是通过两个方面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一是空间结构分析,二是功能与稳定性分析。

4.3.

5.2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分析包括:组成因子的生态适宜性分析、生物的恢复能力分析、系统的抗干扰或抗退化能力分析、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

4.3.

5.3计算方法

a)景观多样性指数计算

b)优势度指数计算

c)景观均匀度指数

4.3.6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法[9]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对复杂现象的决策思维过程进行系统化、模型化、数量化的方法,即多层次权重分析决策法。

其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问题

(2)建立层次结构,一般可分三个层次

(3)标度

(4)构造判断矩阵

(5)层次排序计算和一致性检验——权重计算

(6)选择评价标准

(7)评价

5 针对三垟湿地面临的问题采取的湿地保护性措施[5]

5.1 加强湿地立法,完善湿地保护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缺少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与湿地保护管理有关的法律条款分散于《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法》等法律法规中,湿地的保护管理、恢复改造、开发利用、执法监督等仍然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到湿地保护的力度和成效。因此当前的关键是推进湿地立法工作,完善湿地保护的政策和法规体系,通过立法来规范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湿地保护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对保护我国湿地和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5.2 加强湿地保护力度和各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建设,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的协调机制

要加强湿地的保护力度,就必须要加强各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的建设,尤其是县、乡一级基层保护管理体系建设,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能够深入到基层,确保国家有关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切实落实。

湿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关系多方的利益,至今尚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因对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矛盾较为突出,影响了湿地的保护管理。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湿地保护管理的协调机制,在政府部门之间加强管理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合力,加强保护。这也是涉及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目标是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是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

5.3 增加对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尽快组织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

资金严重不足是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湿地调查、保护区及示范区建设、污水治理、湿地监测、湿地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由于资金短缺,使许多湿地保护项目和行动难以实施,已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不能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必要的湿地基础研究难以进行。虽然目前“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全国湿地保护和管理的需要,要大力增加对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组织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

5.4 重视湿地调查、监测、保护、恢复等的科技支撑工作

目前湿地保护的基础研究和科技支撑还非常薄弱,特别是对湿地的监测、恢复、功能、演替规律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不能很好地为湿地保护和管理决策服务,这制约了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重视对湿地保护管理的科技支撑工作,建立湿地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体系,掌握湿地资源与环境动态,为湿地保护、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湿地保护、恢复等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对已经退化的湿地资源进行人工恢复。

5.5 加强对国际重要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建立保护区是保护湿地最积极、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多年来各级林业部门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区建设,积极将一批重要湿地以建立保护区的方式纳入保护管理范畴。当前应将重点湿地划建保护区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认真按照江泽民同志“要严格控制湿地资源开发,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采取抢救性措施建立一批湿地保护区”的指示精神,做好发展湿地保护区工作,使更多的天然湿地尽快纳入保护管理范畴。同时,积极组织条件具备的重要湿地申请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对已有的国际重要湿地加强建设和管理,使其具备完善的保护和管理设施,有效保护中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

5.6 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要把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作为湿地保护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湿地的重要功能和效益,宣传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一是利用每年“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时机,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举办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同时组织我国的各个国际重要湿地举办保护湿地和鸟类的现场宣传活动。二是加强湿地保护宣教和培训工作。三是发挥各类群众组织在宣教培训上的优势,开展宣教活动。

参考文献

[1] 吕宪国,王起超,刘吉平.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初步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4,23(1):83—85

[2] 百度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0312433507.html,/view/558594.htm。

[3] 搜狐IT :https://www.doczj.com/doc/0312433507.html,/20050113/n223929162.shtml。

[4] 戴建兵,俞益武,曹群.湿地保护与研究管理综述[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3):328—333

[5]中国林业网:https://www.doczj.com/doc/0312433507.html,/portal/main/s/144/content-82441.html

[6] 陆书玉.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HJ/T19-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 S ] .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8] 王刚.浅谈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景观生态学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2):89-91.

[9] 冯长根, 李彦周. 综合评价方法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10):112-114.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国际社会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环境问题普遍出现是由于人类过于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从而导致资源枯竭、污染加剧带来的恶果。人类谋求发展必然带来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环境产生破坏。自20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遍布全球,人类活动逐渐成为地球不能承受之重,环境问题也逐渐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为波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灾难,出现了一系列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问题制约了人类的发展,开始逐渐受到重视。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一开始人们觉得环境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科技的不发达造成的,寄希望于科技进步来消灭环境问题。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老的问题解决的同时新的环境问题又摆在了人们面前,并且更复杂和棘手。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科技的问题,也是围绕着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面的综合体。基于这种观念,国际社会在经济、政治、科技、贸易等方面形成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期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也称环境预断评价或环境未来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之一,是指在从事建设项目或国家制定规划、政策和法律时,应当在计划阶段或正式实施前,就其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事前加以调查、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意见和对策,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是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 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实现环境管理模式由末端控制到全程控制的转变。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预测性,它强调在做出有关经济开发活动,如有关的规划、计划、政策或拟建项目之前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是一种预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湿地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三垟湿地为例 姓名 指导老师:宋国利 (生环学院,11环本,学号11112103110) 摘要本文主要探索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框架,指出由于湿地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应将非污染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放到重要位置。应重视工程项目对湿地水文条件、植物区系、动物种群改变以及移民和诱导开发的影响分析。从湿地分类开始提出用于保护湿地的措施与方法。以此来推广到维持现存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保护湿地的生态效益和功能,对湿地保护以及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有参考应用价值。 关键词湿地,三垟湿地,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功能是极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也是人类最重要最适宜的生存环境之一。[1]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污染破坏。三垟湿地地处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垟街道,东邻温州开发区、龙湾区,南连茶山街道、南白象街道,西北连接梧田街道和城市中心区,规划总面积13平方公里。湿地内河流纵横交织,密如蛛网,形成了160余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岛屿”,水域面积和陆地比例达1.1:1。目前,三垟湿地正面临着工业污染的威胁,昔日清澈见底的河水出现大面积污染,已局部变红、变黑、变臭。尽管三垟街道去年投入2000万元疏浚治污、但现在三垟水质均在Ⅲ级以下。三垟街道的五金电镀、无纺布工业和生活污水都在侵蚀着原本清纯透明的三垟水体。更为可怕的威胁,是用地和水体存在着被大量蚕食的危险。许多人对三垟湿地虎视眈眈,一些部门已提出征用要求,三垟湿地存在被大量蚕食的威胁。三垟湿地距新的城市中心区仅2公里,已成为城市快速增长的前沿地带。三垟湿地作为“城市之肾”亟待保护。加强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发挥湿地的生态效应,使三垟湿地成为观光旅游的胜地。[2] 1.2 湿地应遵循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我国政府于1992年7月31日正式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并将我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00年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成为我国实施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指南。并且根据2005年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认为保护湿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所以,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是认识了解湿地,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的发展保护湿地应时刻遵循可持续发展。 1.3 湿地面临的环境问题[3] 目前,污染日益严重,作为很容易受污染影响的湿地也难免会满目疮痍。主要表现在以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正稿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阐述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指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措施,对我国经济建设起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从法律法规、替代方案、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1、前言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目标,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关键就是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规划。要使制定的每一项战略和规划都能体现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在战略规划过程中对战略选择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容就是要分析各种战略选择的环境影响,从而使环境问题在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的各个决策层次上都得到充分的考虑。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战略环境评价的采用提出了直接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 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环境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轻企业投产后的污染治理负担,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

境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我国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在国际环境保护立法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是走在前面的。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各种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容、程序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从大围的发展规划到具体项目的建设,都必须执行“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从而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各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政府的综合决策,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自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制定了许多具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法规和措施,建立了许多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会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 3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明确了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围,但我国对规定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却缺乏法律 约束。目前,除《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以及建设部2005 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外,还没有其他的法规依据。2005年,国务

开题论文之房地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房地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系别: 专业名称: 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 03月 16日 1 文献综述

1.1房产环评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但房地产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及固废对城市及周围的环境存在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抓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我国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从1973年第1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开始引入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一些专家、学者,在报刊和学术会议上宣传和倡导环境影响评价,并首先在环境质量评价方面开展了工作。1979年11月,中国环境学会环境质量评价委员会编写了“环境质量评价参考提纲”,为各地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研究提供了方法。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至此,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建立起来[1]。 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将建设项目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管理主要是从工业建设项目(污染类)开始的,然后逐步扩大到生态方面的建设项目,而对房地产类建设项目一直没有统一的环境管理模式。直至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颁布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才在1999年制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中,明确将房地产开发项目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并根据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的占地面积或建设面积对其实行分类管理。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针对全国对“试行名录”的执行情况和有关部门的反馈意见,重新修订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1批)。目前,我国对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均是按照“第1名录”的规定进行分类管理的,即建筑面积5万平米(含)以上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建筑面积5000(含)~50000平米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建筑面积5000平米以下的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2]。 1.3房产环境评价的方法 评价的方法有技术方法和一般方法。评价的技术方法:自1979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确立以来,我国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1993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该导则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主考:河海大学 一、毕业设计要求 、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联系工作实际进行选题,选题后按任务书要求进行设计。 、有一定的应用性和科学性,文笔流畅,表达清晰。 、毕业设计提纲、初稿、完成稿均需纸打印。、以下为参考选题,也可自己选题。 二、做环评毕业论文的答辩要求: ()各自准备好分钟的,介绍所做论文的主要内容(图文并茂),特别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部分,重点部分(评级等级确定、工程分析、现状评价、预测评价等)要求介绍具体过程,不能一带而过(答辩的好坏计入成绩); ()介绍完后由答辩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钟左右; ()可以自带参考材料,但不能频繁翻阅,对自己做的主体内容必须熟练,并能迅速回答相关问题,答辩老师的提问主要是基于你们做的论文,但不限于此;

三、做工程设计论文的答辩要求: ()各自准备好分钟的,介绍所做论文的主要内容(图文并茂),特别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部分,重点介绍(工程规模、来水水质、处理目标、执行标准、处理工艺比选、工程投资、平面高程布置等)要求介绍具体过程,不能一带而过(答辩的好坏计入成绩); ()介绍完后由答辩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钟左右; ()可以自带参考材料,但不能频繁翻阅,对自己做的主体内容必须熟练,并能迅速回答相关问题 ()答辩过程中的提问主要是基于设计的内容、步骤、要求,并会涉及主要构筑物工作的基本原理,但不限于此;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参考选题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设计任务书(一) 毕业设计题目 某水厂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毕业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某水厂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工程师所必需的综合训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研究、查阅文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能力。 三、毕业设计任务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相关要求进行某水厂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内容有: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污染防治措施; 、环境风险分析;、总量控制;、公众参与等。 四、毕业设计成果 、环境影响报告书 、就环境影响评价中遇到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必要的讨论。 五、原始资料 选题后通过向指导教师索取。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设计任务书(二) 毕业设计题目 某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毕业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环境影响评价结课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解读——地下水 姓名:苗世玉 班级:水文2014 学号:1404010108 学院: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 地下水作为一种有限的稀缺资源,在1984年颁布的《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订)中得到专门的保护。但是,在不少地区,由于配套标准的缺失和执行力度的不足导致地下水不断受到工业废水排放的污染。在工业活动密集的地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加剧了这种情况的发生。防止地下水环境恶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促使地下水保护成为新的“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之一,并促成中国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2月11日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以下简称《导则》)[1]。该导则旨在在新建项目开发的规划和许可阶段,从源头上来管理潜在的地下水问题。聚焦于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简化了程序,优化了方法,强化了环保措施,提高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地下水环评导则解读

1 绪论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既不是搞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也不是做基础科学研究,是一项在有限时间、精度、范围条件下完成的阶段性评价工作。《导则》重新定义“地下水”为地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将评价重点放在饮用功能上,符合环保部地下水“双源”管理要求。借鉴大气和地面水环评导则中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定义的内涵,给出了“正常状况”和“非正常状况”的定义。“状况”是否正常与工艺设备或地下水环保措施能否有效阻止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相关。 地下水导则的出台给地下水保护提供了依据,但也给很多环评单位提出了难题,水文地质角度颁布的导则,比环评环境专业理解的要深,要复杂。但不管如何操作,有据可依,就是一大进步。该导则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任何建设项目。该导则明确了优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提出了导则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推动将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聚焦在环境影响预测和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上[2]。预计,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矿产和化工行业在内的大多数的工业建设项目环境许可的复杂度将明显加大。目前,在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源强通常指单位时间内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对污染源排放强度的定量表述。排放强度指单位时间由污染源向周边环境(表层土壤、包气带或地表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的量。 2 地下水环评导则概述及解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是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定,有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起草,已于2011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环评技术体系中地下水环境要素的空白,完善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也正式拉开了我国地下水环境保护事前监管的序幕,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均有重要意义[3]。在新的《导则》中,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和方法,对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等级、方法各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就地下水环境管理而言,环境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扭住“双源”,即看住地下水污染源和监控地下水饮用水源,重点在地下水水质管理上,水资源问题和地下水位、流场变化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由其他相关部门管理。为充分适应《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尽可能减少部门职能交叉、降低管理成本、减轻建设单位负担,将地下水环评的适用范围调整为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产生的直接影响[4]。 2.1地下水环评导则主要内容 地下水环评聚焦于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对地下水水质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暂不考虑间接影响。一方面,间接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及区域累积叠加的多解性,难以通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章 1、前言 1.1项目背景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2013年,一场持续多日,遍及多个省市的雾霾震惊了国人,引起了世界的围观,再次引发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展结构和产业调整的讨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6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在这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人与自然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共处。在这样的历史现状及契机下,鼓励新能源发电和节能项目的开发势在必行。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足用好国家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的利好政策,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发展和培育新能源产业,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是迫在眉睫。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当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特提出建设颍上县鲁口镇一期60MW光伏发电工程。 1.2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颍上县焦岗湖光伏发电与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一期60MWP光伏发电项目 建设单位:颍上聚安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1.3建设地点及项目情况简介

颍上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27′~32°54′,东经115°56′~116°38′。西接阜阳市颍州区和阜南县,东靠凤台县,北为阜阳市颍东区和亳州市利辛县,南邻霍邱县及寿县。淮河是颍上县南部界河。本项目位于颍上县焦岗湖农场。安徽省焦岗湖农场组建于1956年,位于阜阳颍上、六安寿县、淮南凤台三县交界处,地处颍上县鲁口镇境内。 本项目拟建规模为60MW,选址位于安徽省阜阳颍上县鲁口镇焦岗湖滩涂未利用水面。本工程为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在焦岗湖的滩涂水面上打桩架设太阳能电池板,本期项目占地面积123.3511公顷,为中型并网光伏电站建设项目。项目采用250Wp多晶硅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40000片,光伏组件采桩基安装在焦岗湖水面上。所有太阳能电池组件采用27度倾角0度方位角固定安装。项目周边均为水面,500m范围内无敏感保护目标存在。 评价区内生态环境结构相对较为单一,四周村庄较少,区域周边多为水面、荒地和耕地。项目区域内无珍稀濒危动植物,无军事设施和需要保护的文物古迹等保护单位。 本项目评价区域属于“淮北与沿淮平原生态区”。

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分析

第45卷第7期资源与环境化工设计通讯2019年7月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 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分析 段艳若,宋正漆 (广州怡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708) 摘要:在新时代,在追求建设环境友好型绿色社会的背景下,作为高污染行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如果要适应发展,就必须关注环境彬响评价的环节,并不断提高自身要求,同时满足社会需求,与环境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 关键词:化工工业;环保;环境影响评估 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6490(2019)07-0238-02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Chemical Projects Duan Yan-fang,Zhu Zheng-kang Abstract:In the new era,in the pursuit of building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green society,as a chemical industry that is one of the highly polluting industries,if it is to adapt to development,it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link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constantly improve its own requirements while satisfying Social needs,establish a friendly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chemical industr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推进,我国化工工业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化工工业一直是耗能高、污染重的产业,不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化工工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不可或缺,因此,在立项和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切实做好相关工作。环境评价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帮助化工行业的项目开发。1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估,不仅要在项目规划立项时做好评估和分析,还要在项目建成后评估和分析各种因素是否对当前和当地环境造成影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只有严谨评估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地釆取具体措施,降低甚至避免环境受到破坏。只有这样,不合格的项目才不会出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并努力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环境影响评价是项目实现环保目的的重要手段,其步骤为三部分,首先是对项目进行预测,评价,接着对项目质量进行评价,最后是影响后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流程都相对固定,只有一些比较特殊的项目在评估期间可能会发生变化。环境影响评估最重要的要点包括:①确定具体的项目,特别是影响环境的重点项目,要严格评估。②在项目审查过程中,公众必须参与进来,审查程序要公开透明,如果既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通不过,要有可行的替代方案加以比较,并选择适当的技术和措施。③准确及时,提供给专家审查的报告必须真实反映项目情况,不能有丝毫虚假。 2当前化工工业项目存在的一些特点 化工工业项目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前提就是必须顺利建成投产,但在环境方面,目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环境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经研究表明,当前全球有近600万的化学物质,有的腐蚀性极强,比如:盐酸、稀硫酸、硝酸、硫酸等,有的是剧毒,比如:氧化钠、氤化钾等。这意味着有毒化学品非常常见。苯和甲醛等化合物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临床医学表明,癌症的发病率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2生产工艺技术 化学工业的生产特征与其他工业不同,每一环节都不能出问题,一旦某一环节有差错,必然会对下一环节的生产产生必然影响,从而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影响整个生产链。最不利的是,化工工业的生产一旦停歇,必将导致产品受污染,不仅损坏生产机械设备,更严重的引发环境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2.3生产原材料、辅料和废弃物 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材料多,其中大部分是有毒的,对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当生产时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物排出时,组合物复杂,且还有毒性,处理起来也很麻烦。在实际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和资金,但效果并不理想。 3重点与难点 基于化学工业特点的关键环境影响评估优先事项包括:工程分析、污染预防、风险评估、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3.1工程分析 研究表明,化学工业的项目在环境评价时,重点应该放在物质平衡方面,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更多的只是把物料平衡当成了众多污染源中的一种,而非重点。目前,石化行业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其污染产生和污染源必须得到具体数据和工艺图纸的支持,否则,环境评价时就应该引起重视。而对于精细化工项目,比如农药、医药、合成染料等,其污染节点就分布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影响因素多,而且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隐蔽性,所以在环境评价时必须加以仔细研判。精细化工生产工艺和技术复杂多样,生产过程很少一致。因此,物质平衡法是最合适的。 在实践过程中,必须釆取有效措施,仔细研判污染源:一是废气,不仅要注意生产过程中的环节,装卸时也必须加以注意,以及在进料,离心,过滤,包装等过程中。应始终检查和收集废气,然后对收集的废气进行适当的排放和处理。二是化工工业项目污染源的产生不是一定的,有时会随生产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要时刻注意,不能有丝毫大意。三是在化工工业项目中,重金属和有机废物一直都是重点污染源,因此必须加以重点关注。四是熟悉相关国家规范,合理处理化工项目的废物。 3.2污染防治 在化工工业项目中,废水、废气和各类危险废物的防治处理是重点,在这一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等规范和要求进行。 一是釆取的措施要合适,具有科学性,而且必须保证安全。化工项目废水和废气的处理,要严格分类,同时注重处理质量和效果。 其次,分析相关性时,要把废气类型、特点、性质等因素考虑进去,严格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对于易燃易爆废气,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前提下,可以参照以往的经验,加以处理。对于挥发性废气的处理,要严格遵循其 (下转第240页) 收稿日期:2019-04-13 作者简介:段艳芳(1984—),女,湖南益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环环境评价及技术管理工作。 ?238?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1

贯彻落实新环保法 ——关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实问题的几点思考 学员:田怀珍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20多年,对减缓和防治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实践,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新环保法的实施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新环保法 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部门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保障环境安全的根本措施。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经实行20多年,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经修订实施后,进一步加强了此项工作,并进一步制定了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等规定加大了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处措施。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保障环境质量和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新环保法对于未批先建的项目,明确提出了“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于以往建设单位作为捷径而采取的“限期

补办环评手续”将成为历史。同时,对“被责令停止建设而拒不执行的”,还要拘留责任人;明确了“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将环评列为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与立项建设的必备条件。还单独增加一条,要求“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也就是政策环评雏形初现。有专家点评,新环保法中关于环评的规定,是环保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一、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实施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战略、规划和开发项目,在其实施、兴建之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它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重要支撑之一,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精髓和根本功能就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这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环保体制改革和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中,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走在前面。 二、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评价制度中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缺失 20 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政策、8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国家、集体和个人一起上”

基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刍议基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本文主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展环评法宣传教育、大众参与以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等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分析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ferred to the eia, it is to point to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plans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y cause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forecast and assessment, and put forward to prevent or alleviate advers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track the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popular said analysis is project put into production on the environment may influence,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ollu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the masses participate in publicity education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中国水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 环科101 胡志坚 11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根据一个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进行的识别、预测和评价的过程。虽然我国目前建立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中重要的是大量专家和政治动机的缺乏。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策略来减少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提高它的有效性。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理念和战略环境评价相结合,并且在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清洁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从而真正做到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改进策略 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水是生物体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生存的必要资源支撑,在生命演化和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中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人类自古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在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在人类文明中,我们对于水兼有的哺育与毁灭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萌发出了复杂的感情,产生了水崇拜,并赋予水以神的灵性,祈祷她能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安宁、丰收和幸福。 水环境在地球上处于不断循环的动态平衡之中,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领域,如今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在我国,人们通7常所说的地表水环境并不包括海洋水,属于狭义的地表水概念。主要指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和沼泽水,并把大气降水视为地表水体的主要补给源。其中地表河流水承载了相当大一部分社会生产生活发展压力。我国大小河流总长度约为42万km,径流总量达27115亿m3,占世界径流量的%,河流数量虽然多,但地区分布不均,全国径流总量的96%都集中在外流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内陆流域仅占4%,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且现今地表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江河流量减少,地表水体污染。 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08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显示:全国地表水746 个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劣Ⅴ类水质比例为%,且部分水体水质仍呈下降趋势,珠江、长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及水库中,呈富营养状态的

学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学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这里说明导则的适用范围,是制定导则的前提,也是一部导则必须首先说明的事项。但要注意任何一部导则不可能包括一个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因此,只能做出一般性的规定,而很多情况下是有特殊性的。因此,在生态影响评价实际工作中,既在遵循导则的一般性要求,也要高度重视特殊性。一般性的东西,大家不难理解、掌握和应用,而特殊性的东西则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而这恰恰是实际工作中不容易掌握的。因此,需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专家审查时,专家们一般既关注一般性(首先一般性原则不应违背,否则需充分说明理由,甚至需要论证),更关注特殊性。 此外,本导则与原“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相比,在适用范围上不再提出适用于哪几类项目(原导则包括了: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而是凡是建设项目影响到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就应依据本导则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的工业类项目重污染影响评价,而轻生态影响评价的现象(其实大家知道,工业项目也有生态影响,特别是新建项目)。 考虑到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本导则规定的内容只供其参照,并未规定在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必须遵循本导则。

水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水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根据一个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进行的识别、预测和评价的过程。虽然我国目前建立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中重要的是大量专家和政治动机的缺乏。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策略来减少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提高它的有效性。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理念和战略环境评价相结合,并且在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清洁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从而真正做到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划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根据拟建项目排放的废水量、废水组分复杂程度、废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和衰减变化特点及受纳水体规模和类别,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同,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最低。 <二>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标准 河流、湖泊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制定的。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水库等。它将水域功能按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五类。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于GHZBI-1999中未规定的污染物,应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地面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要求执行。如果该标准也没有,则经过论证后可采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标准或国外标准。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它是控制水污染,保护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和海洋等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水质的良好状态,保证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发展而制定。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工程11001张尧201003240 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国际社会的全球性问题之一。环境问题普遍出现是由于人类过于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从而导致资源枯竭、污染加剧带来的恶果。人类谋求发展必然带来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环境产生破坏。自20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遍布全球,人类活动逐渐成为地球不能承受之重,环境问题也逐渐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为波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灾难,出现了一系列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问题制约了人类的发展,开始逐渐受到重视。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一开始人们觉得环境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科技的不发达造成的,寄希望于科技进步来消灭环境问题。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老的问题解决的同时新的环境问题又摆在了人们面前,并且更复杂和棘手。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科技的问题,也是围绕着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面的综合体。基于这种观念,国际社会在经济、政治、科技、贸易等方面形成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期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也称环境预断评价或环境未来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之一,是指在从事建设项目或国家制定规划、政策和法律时,应当在计划阶段或正式实施前,就其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事前加以调查、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意见和对策,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是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 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实现环境管理模式由末端控制到全程控制的转变。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预测性,它强调在做出有关经济开发活动,如有关的规划、计划、政策或拟建项目之前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是一种预测性的工作。希望通过人类已经掌握的有关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和规律的认识,自觉控制自身行为的不良环境后果,实现合理规划和科学决策。

城市景观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城市景观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2019-04-22 论文摘要:目前,在商品经济大潮和迅猛发展的城市化浪潮中,城市景观资源正受到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空前强大的冲击和破坏,这种状况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景观资源的需求增长趋势恰成背道之驰。因此认识城市景观,加强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城市景观资源,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了,本人主要从存在问题、景观风貌构成要素、城市景观影响因素等十个方面论述了城市景观评价。 论文关键词:城市;景观;评价 当前,城市建设中各种涉及土地利用的发展规划,各式各样涉及环境和生态的开发建设活动,都对城市景观资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各种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城市景观资源评价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纳入景观美学影响评价,对于减少景观资源影响,保护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城市景观影响评价现状与问题 城市景观影响评价是一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融合的综合性科学工作,也是目前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科技人员所不很熟悉甚至尚未有明确意识的一个新科技领域。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景观正处在剧烈的变化之中,可谓日新月异。然而,由于变化如此迅速,其发展方向难以把握,许多城市建设得不伦不类,没有特色,也不美,甚至许多历史名城都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成为城市建设中的败笔。 二、城市景观风貌的构成要素 城市景观是由自然景观物(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人工建筑)共同组成的,其中又以人文景观为主。人文景观是人类主动行动的结果,处于主导地位,并不断变化;与之相比,自然景观是被动的,相对静止,处于被支配和“弱小”的地位上。自然景观主要指山峦丘岗、河流、湖泊、海洋有及森林和农田等。人文景观主要指道路、桥梁、建筑物、广场、街市、居民区、商贸和工业区等。 三、城市景观影响因素 影响现代城市景观的因素主要有:城市选址(城市环境条件),城市规划(决定城市的基本格局),城市人工建筑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312433507.html,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作者:潘国权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1期 [摘要]本文以某地水利生态环境规划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在结合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运用遥感及GIS等技术对研究区各生态环境因子及生态敏感目标进行现状分析可以实现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U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1-0157-01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工程立项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概念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已被首次提出,此概念的提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国内外对于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相关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突破。 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分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包括有地理学、生态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综合学科[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来预测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具有宏观分布特点的自然资源和区域环境作为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对象,其涉及的相关自然等级体系往往会超过单一生境或生态系统的范围,从而上升到景观甚至区域这样更高一级的自然等级体系范围之中。 以往针对点源以及生态系统变化的评价己远远不能满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不断变高的要求,因此,对于研究影响生态环境的原因并践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策更不能仅依赖于对某单一生态系统的研究,而是需要进一步上升到对大、中尺度自然体系的基本生态学特征展开研究。 1.1 国外研究进展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促进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的兴起。这一时期主要是美国学者与法国学者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学者Larry W,他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时所运用的方法主要为生态评价程序(HEP)以及生态评价系统(HES)[2]。20世纪80年代期间,美国学者Waiters在构建生态环评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动态变化过程进行预测。20世纪9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加拿大学者William R和John T.Lee等,William R提出了生态足迹分析法.John T.Lee将GIS技术引入生态评价中,将景观质量与生态系统价值联系起来,进行区域范围的景观生态研究。21世纪以来,多通过建立评估模型而进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总结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总结论文 摘要: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国际社会的全球性问题之一。环境问题普遍出现是由于人类过于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从而导致资源枯竭、污染加剧带来的恶果。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实现环境管理模式由末端控制到全程控制的转变。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预测性,它强调在做出有关经济开发活动,如有关的规划、计划、政策或拟建项目之前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是一种预测性的工作。希望通过人类已经掌握的有关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和规律的认识,自觉控制自身行为的不良环境后果,实现合理规划和科学决策。所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准确领悟与体会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心得体会个人总结 正文: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也称环境预断评价或环境未来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之一,是指在从事建设项目或国家制定规划、政策和法律时,应当在计划阶段或正式实施前,就其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事前加以调查、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意见和对策,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是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 而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EIA)是从外国引进的一项制度,是在吸收了西方国家先行开展的环评制度,又结合了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经过概念引入、尝试性研究与实践、制度化及法制化等几个阶段川,成为源头控制、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国家通过法定程序,以法律或者规范性文件形式确立的对环境影响评价活动进行规范的制度12J。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最早是于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提出来的。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颁布标志着世界首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 而我们正在使用的教程,它详尽的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程序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