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含答案)

201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含答案)

201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含答案)
201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

一《长歌行》

1 以葵之茂盛与露之短促作对比,说明生之短暂的句子是

2 以朝露易干起兴引起下文的句子是

3 万物受到的恩惠是公平的,春天给每个人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句是

4 秋来叶落,时光不可逆转的句子是

5 青春岁月无情,恰是百川入海,一去不返的句子是

6 提醒人们及时努力,珍惜少年时代的句子是

7 文中点明主题,富含哲理的句子是

8 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诗句是

9 诗中暗示美景不是永恒不变的,从而隐喻时光一去不返,人的寿命有限,要加倍珍惜时光之意的一句是

10 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是

11 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是

12 诗中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是

13 古诗词中有许多告诫人们要懂得惜时的名句,请写出你知道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二《野望》

1 诗中以互文见义写秋天晚景的诗句是

2 写出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3 写出了秋野动景的诗句是

4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5 诗中表达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道出了内心抑郁和孤独之情的诗句是

6 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7 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是

8 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诗句是

9 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是

10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到“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王绩《野望》一诗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是

三《早寒江上有怀》

1 写景起兴点明季节的诗句是

2 暗含睹物伤情,正所谓“悲落叶于劲秋”的诗句是

3 诗中写望乡之情的诗句是

4 情景交融,宣泄强烈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 以景来烘托作者迷茫的心情的诗句是

6 诗中借鸿雁南飞,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是

7 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能的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8 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是

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云“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10 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是

11 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的诗句是

12 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 表现湖水与天浑然一体的诗句是

2 写洞庭湖浩大的气势和声势的诗句是

3 引用典故表达诗人希冀出为世用的急迫心情的诗句是

4 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诗句是

,。,

5 抒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的诗句是

,。,

6 文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诗句是

7 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是

8 诗中表明作者对自己不能报效君主而深感愧疚的一句是

9 诗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心怀内疚的诗句是

10 诗中表明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是

11 诗中形象地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广大,充满活力的诗句是

12 诗中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的诗句是

13 古诗词中有许多有关于水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五《黄鹤楼》

1 借传说落笔,释得名之由的诗句是

2 写黄鹤楼远处景致之美的诗句是

3 诗人直抒胸臆,抒写乡愁的诗句是

4 诗中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的诗句是

,。,

5 描写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6 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是

7 诗中表现诗人怀念家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是

8 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9 请写出古诗词名句中关于“乡情”的连续的两句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六《送友人》

1 点明送别地点的诗句是

2 诗中不仅对偶工整,而且色彩明丽的诗句是

3 文中点题的诗句是

4 文中表达对友人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的诗句是

5 用比喻的修辞,表达出依依惜别的诗句是

6 情景交融寓意丰富的诗句是

7 诗中抒写与朋友难舍难分的缱绻情谊诗句是

8 诗中借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七《秋词》

1 诗中标新立异颂咏秋天的诗句是

2 作者认为秋色胜过春的诗句是

3 诗中借景抒情表现诗人昂扬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4 诗中反映了作者豪迈的气概,表现一种豁达情怀的诗句是

5 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特创新视角的诗句是

6 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诗句是

8 诗中热情歌颂秋天的一句诗是

9 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诗句是

10 除刘禹锡的《秋词》外,我国古代诗文还有许多关于“秋”的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八《鲁山山行》

1 诗中写作者爱山的情趣的诗句是

2 诗中进一步写山行的诗句是

3 诗中写山的千变万化,夜景之幽和夜情之浓的诗句是

4 诗中写山行中所见到的动景是

5 诗中采用互文见义的诗句是

6 诗中表现出余味无穷的诗句是

7诗中表明山景让人欣赏不够,目不暇接的诗句是

8 诗中描写秋天空野自然之趣的诗句是

9 诗中表明山中人烟稀少,游者离山村较远的诗句是

10 山往往因其巍峨高峻而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山宏伟气魄的连续的两句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 交代做词背景的语句是

,,

2 词中通过细小的眼前景物勾画出生机勃勃明丽春光的语句是

,,

3 由景生情的语句是

,,

4 抒发作者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情怀的语句是

,,

5 词中表明环境清新优美、淡雅宁静的词句是

,,

6 词中使人振奋,且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7 有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苏轼《浣溪沙》中,反其意而用之的词句是

8 词中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襟的词句是

,,

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 诗中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是

2 诗中反映作者心情志向,虚实结合的诗句是

3 诗中饱含作者慷慨悲壮之情的诗句是

4 诗中充分表达诗人爱国主义思想的诗句是

5 写出任意连续两句关于爱国的诗句

6 诗中诗人巧借自然风雨,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的诗句是

7 诗中极写诗人老病而孤凄冷清却又念念不忘的忧国之心的诗句是

8 陆游《示儿》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现了诗人至死不忘复国的决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达与其相同意思的诗句是

9 曹操《龟虽寿》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诗句

10 除本诗外,古诗词中还有许多表达诗人欲为国立功,报效国家的名句。请你写出你最欣赏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参考答案】

一《长歌行》

1 以葵之茂盛与露之短促作对比,说明生之短暂的句子是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 以朝露易干起兴引起下文的句子是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3 万物受到的恩惠是公平的,春天给每个人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句是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4 秋来叶落,时光不可逆转的句子是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5 青春岁月无情,恰是百川入海,一去不返的句子是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6 提醒人们及时努力,珍惜少年时代的句子是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 文中点明主题,富含哲理的句子是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 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诗句是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9 诗中暗示美景不是永恒不变的,从而隐喻时光一去不返,人的寿命有限,要加倍珍惜时光之意的一句是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11 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是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12 诗中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是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 古诗词中有许多告诫人们要懂得惜时的名句,请写出你知道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二《野望》

1 诗中以互文见义写秋天晚景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 写出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 写出了秋野动景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 诗中表达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道出了内心抑郁和孤独之情的诗句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 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7 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8 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诗句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9 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是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10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到“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王绩《野望》一诗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写景起兴点明季节的诗句是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2 暗含睹物伤情,正所谓“悲落叶于劲秋”的诗句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3 诗中写望乡之情的诗句是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 情景交融,宣泄强烈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5 以景来烘托作者迷茫的心情的诗句是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6 诗中借鸿雁南飞,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是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7 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能的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8 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云“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10 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是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1 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的诗句是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12 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 表现湖水与天浑然一体的诗句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 引用典故表达诗人希冀出为世用的急迫心情的诗句是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 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诗句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5 抒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的诗句是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 文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诗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 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是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8 诗中表明作者对自己不能报效君主而深感愧疚的一句是

端居耻圣明

9 诗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心怀内疚的诗句是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0 诗中表明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是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1 诗中形象地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广大,充满活力的诗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 诗中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的诗句是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3 古诗词中有许多有关于水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曹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白居易

五《黄鹤楼》

1 借传说落笔,释得名之由的诗句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 写黄鹤楼远处景致之美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 诗人直抒胸臆,抒写乡愁的诗句是

4 诗中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的诗句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5 描写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 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7 诗中表现诗人怀念家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 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 请写出古诗词名句中关于“乡情”的连续的两句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贺知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六《送友人》

1 点明送别地点的诗句是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 诗中不仅对偶工整,而且色彩明丽的诗句是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3 文中点题的诗句是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4 文中表达对友人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的诗句是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5 用比喻的修辞,表达出依依惜别的诗句是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6 情景交融寓意丰富的诗句是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7 诗中抒写与朋友难舍难分的缱绻情谊诗句是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8 诗中借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 诗中标新立异颂咏秋天的诗句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 作者认为秋色胜过春的诗句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 诗中借景抒情表现诗人昂扬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 诗中反映了作者豪迈的气概,表现一种豁达情怀的诗句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 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特创新视角的诗句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6 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诗句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 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 诗中热情歌颂秋天的一句诗是

我言秋日胜春朝。

9 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诗句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0 除刘禹锡的《秋词》外,我国古代诗文还有许多关于“秋”的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李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李煜

八《鲁山山行》

1 诗中写作者爱山的情趣的诗句是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2 诗中进一步写山行的诗句是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3 诗中写山的千变万化,夜景之幽和夜情之浓的诗句是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4 诗中写山行中所见到的动景是

5 诗中采用互文见义的诗句是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6 诗中表现出余味无穷的诗句是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7诗中表明山景让人欣赏不够,目不暇接的诗句是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8 诗中描写秋天空野自然之趣的诗句是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9 诗中表明山中人烟稀少,游者离山村较远的诗句是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0 山往往因其巍峨高峻而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山宏伟气魄的连续的两句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李白

九《浣溪沙》

1 交代做词背景的语句是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2 词中通过细小的眼前景物勾画出生机勃勃明丽春光的语句是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3 由景生情的语句是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 抒发作者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情怀的语句是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 词中表明环境清新优美、淡雅宁静的词句是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6 词中使人振奋,且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7 有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苏轼《浣溪沙》中,反其意而用之的词句是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8 词中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襟的词句是

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 诗中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 诗中反映作者心情志向,虚实结合的诗句是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 诗中饱含作者慷慨悲壮之情的诗句是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 诗中充分表达诗人爱国主义思想的诗句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5 写出任意连续两句关于爱国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 诗中诗人巧借自然风雨,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的诗句是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 诗中极写诗人老病而孤凄冷清却又念念不忘的忧国之心的诗句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8 陆游《示儿》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现了诗人至死不忘复国的决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达与其相同意思的诗句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9 曹操《龟虽寿》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诗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0 除本诗外,古诗词中还有许多表达诗人欲为国立功,报效国家的名句。请你写出你最欣赏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13篇三峡(2011课标) 北魏·郦道元 全国视野:2018年全国考情—单篇:海南、西宁;对比:滨州。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归纳 1. 通假字 略无阙处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 。 2. 古今异义 (1)虽. 乘奔御风 古义:________________【F 】 今义:虽然 (2)良. 多趣味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良好;善良 3. 词类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虽乘奔. 御风 原意为:奔跑,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用作名词 回清. 倒影 原意为:清澈,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3)名词用作动词 每至晴初霜. 旦 原意为:空气中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的白色结晶,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__________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 __________________ 手自. 笔录(《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_【F 】 陛下亦宜自.谋(《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F 】 自. 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 __________________【F 】 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 绝. 多生怪柏 __________________ 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F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______【F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 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F 】 自 绝 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知识清单

古诗、文言文知识清单 《古代诗歌四首》 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 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1.《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2.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名句填空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是千古名句。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译文: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3.赏析要点: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和古诗词复习(实用)

七上古诗文复习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43空,每空1分) 1果.大亡其财()2驱.之别院()3而内自省.也() 4徐.喷以烟()5差可拟.()6松柏之后凋.也() 7项.为之强()8相顾.惊疑()9 怡然 ..称快() 10果如鹤唳.()11入门不顾.()12人不知而不愠.() 13诲.女知之乎()14学而不思则罔.()15思而不学则怠.() 16恒.不一见() 17始.悟为山市()18士不可以不弘毅 ..() 19 盖.一癞蛤蟆()20或凭.或立()21人烟市肆 ..( 22下车引.之()23差.可拟()24不筑.()25方.出神( ) 26死而后已.()27己所不欲.() 28居然 ..()..城郭矣()29其马将.胡骏马而归()30往来屑屑 31..未若 ..柳絮()32因.风起()33太丘舍.去() 34人皆吊.之()35逾时 ..()36大亡.其财() 37..倏忽 ..( ) 38余.忆童稚时() 39吾日三.省() 40君与家君 ..期.日中()()41尊.君.在不()二、特殊字词:通假字:(21空,每空1分) 1诲女知之乎 ( ) 通( ) 义为( ) 2项为之强 ( ) 通( ) 义为( ) 3不亦说乎 ( ) 通( ) 义为( ) 4是知也 ( ) 通( ) 义为( ) 5一切无有 ( ) 通( ) 义为( ) 6裁如星点 ( ) 通( ) 义为( ) 7尊君在不 ( ) 通( ) 义为( ) 三、古今异义:(14空,每空1分) 1唯危.楼一座古义:今义:;2 与友期.行古义:今义:;3居.十日古义:今义:;4相委.而去古义:今义;;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及答案之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 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①,同时号通经②博学,顾极不相能③。杨太守岘(xiàn),臧先生高席④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一日,太守自长兴归,舟泊城外,邻舟有命酒独酌者,视之严也。诘何自,以实对,诧曰:"是邨夫子,堪若师乎?"他日,太守叩臧先生:"严某如何人?"曰:"粗能讽《三字经》。"《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文人相轻,不意经生亦然。 (选自清.陈康琪《郎潜纪闻二笔》) [注释]①湖州:古地名,在今浙江境内。②通经:精通儒家经典。③能:友善。④高席:犹高材。 [文言知识]说''游"。游指"游泳",古今相同。"游"原写作"遊",与行走有关。上文"从严先生游"中的"游",指交往。"游子"指离家远行的人;"游学"指去远方求学;"游宦"指在外地做官。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号②弟子③诧④叩⑤讽⑥试 2.翻译:①是邨夫子,堪若师乎?②不意经生亦然 【参考译文】 46.文人相轻 长兴人臧寿恭眉卿、乌程人严可均铁桥(眉卿、铁桥应该是他们的号或者字之类的)两人,籍贯都是湖州,两人都自称精通儒学经典、很有学问,但对对方都很不友善。太守杨岘,是臧先生的高徒,也曾跟从严先生游学。有一次,太守从长兴回来,他的船停靠在城外,旁边的船上有个人拿着酒独自品尝,仔细一看,是严先生。(太守)问他从哪里来,(严先生)把实话告诉他,(太守听后)诧异地说:"这个村里的人,难道都是老师吗?" 以后有一天,太守叩问臧先生"严先生这个人怎么样啊" 臧先生回答:"粗略懂点《三字经》吧"

《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文人相轻, 《三字经》,童子刚入私塾考试时要解释翻译的,文人们(常用它)彼此轻视,想不到很有学识的博士也这样。 【参考答案】 46.文人相轻 1.①号称②学生③惊讶④问⑤背诵⑥尝试2.①这是个村夫子,怎能做你的老师?②想不到读儒家经典著作的人也是这样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爱莲说 周敦颐 【人物介绍】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全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重点注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 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 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 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重点字词归纳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重点字词归纳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可以 ..为师矣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2饭疏食饮水.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3饭疏.食饮水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4匹夫 ..不可夺志也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5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6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 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7太丘舍去.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8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9与友期.行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10虽.有佳肴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2教然后知困.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3 学.学半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4一寺临河干.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5阅.十余岁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6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7是.非木柿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8转转不已.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9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20马无故亡.而入胡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暮果大亡.其财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21盖.石性坚重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 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 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八分有奇《核舟记》诎——屈qū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héng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fǔ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简——拣jiǎn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与——举jǔ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quē中断略无阙处《三峡》(二)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类型例句出处解释 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对……感到诧异 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桃花源记》往前、上前 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 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 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 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杂乱 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 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 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 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 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胡须 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 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核舟记》黑的 意动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以……为亲人、 以……为子女 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神奇、秀丽的景色 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 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春望》使……受惊 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

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第一讲:文言文考点: 1、文学常识; 2、内容理解; 3、实词词义(重点实词义、古今异义词、一词 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4、虚词用法;5、名句默写;6、句子断句;7、翻译句子 第二讲:重点虚词用法 1、之①助词“的”;②代词(他、它、他的……);③动词“去”、“到”; ④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之 有);⑥凑足音节,无实义,不译;⑦定语后置的标志(如:马之 千里者) 2、而①表修饰;②表顺接;③表转接;④表并列;⑤表假设(如:富而可求也) 3、以①用、用来;②来;③凭、靠;④因为;⑤把;⑥按照;⑦相当于“而” (如:卷石底以出) 第三讲:重点课文复习 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悦高兴)②学而不思则罔(罔—惘迷惑不解)③尊君在不(不—否表疑问) 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邪—耶吗)⑤著我旧时裳(著—着穿)⑥火伴皆惊忙(火—伙伙伴) ⑦对镜帖花黄(帖—贴) 2、词类活用 ①不耻下问(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②门外戏(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③父异之(异形容词作动词:感到惊异)④父利其然也(利意动用法:认为……有利) ⑤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把……当宾客看待) 3、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学习态度,举例说明 一、二、三则主要涉及学习方法,四、五、六主要涉及学习态度。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即学习要复习。 “温故而知新”即在温习已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即学习与思考要结合。 (2)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要谦虚好问 “学而不厌”即学习要不知满足,不断进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随时随地地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4、归纳成语,格言。 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2、《世说新语》二则 第一则、《期行》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1.《咏雪》《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与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雪骤.(),公欣然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 ..()不可夺志..()可夺.()帅也,匹夫 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诫子书》【三国】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 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 ..()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 (励:),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 (),将复何及 ....()! 5.《狼》【清】蒲松龄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桃花源记》 【文体】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人。东晋大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有《陶渊明集》传世。 【内容写法】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愿。【重点字词积累】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 4、仿佛若有光() 5、才通人() 6、屋舍俨然()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阡陌交通()10、具答之()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咸来问讯悉如外人()()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3、无论魏晋()14、皆叹惋()15、此中人语云()16、便扶向路()17、诣太守() 18、寻向所志()19、欣然规往()20、寻病终() 21、后遂无问津者()22、渔人甚异之:()23、便要还家:() 【一词多义】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乃: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得:便得一山()既出,得其船() 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复:不复出焉、不复得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后遂无问津者()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重点句子翻译】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溪水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人们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世说新语》二则 《咏■》 (一)通假字:无 (二)古今异义词: 儿女:古义:对于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三)词类活用:无 (四)一词多义:无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直) 2、倒装句: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直) 3、判断句:即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重点实词虚词: 俄而:不久,一矣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 差:大体 未若:不如 因:趁、乘 即:就是 (七)重点句于翻译: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谢太傅商兴地说:纷纷扬扬的白雲像什么?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道覩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于。 (八)重点问题梳理: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2、为什么“公大笑乐“? 答: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于们的聪明智養感到欣慰、快乐。 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答: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你认为谢太傅究完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答: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覩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飆才气的赞赏。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词: 陈太丘与友期古:约定今:日期 太丘舍去古:离开今:前去?前往 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 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或顾客 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 (三)词类活用:无 (三)一词多义:无 (四)特殊句式:无 (五)重点实词虚词: 期:约定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相:表动作偏指一方引:拉,牵拉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墨子怒耕柱子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墨子怒耕柱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原文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译文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哪一匹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驱策良

马,而不驱策牛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足够负得起责任的,所以才对你生气你。”耕柱子醒悟了。 注释 1子墨子:即墨翟,前一个“子”表敬称,后一个“子”是“先生”的意思 2.耕柱子:墨子的门生。3.愈:超过,胜过。4.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5.怒:发怒。6.策:驱策。 7.足:值得。 要点导引 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耕柱子骄傲自满,自以为还有胜过他人的地方,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墨子的语言,朴实无华,有时甚至是平铺直叙,没什么文采,也不像庄子那样爱讲寓言故事,但他的话语逻辑性很强。他认为“文采饰太胜”,反而会使听者“迷

于其辞,失之其理”,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表达、传播!本文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 郦道元 【人物介绍】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全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和古诗复习资料

. 整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一、文言文 《童趣》 主要人物简介: 沈复(1763-?)字三白,江苏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文章简介: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文言文原文、翻译和注解: 原文: 童趣 余① 忆童 稚② 时,能 张目③ 对日,明察 秋毫④,见 藐小之物⑤ 必 细⑥ 察其纹理,故⑦ 时有 物外⑧ 之趣。 夏蚊成雷,私⑨ 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⑩ 为之 强㈠。又留蚊 于㈡ 素帐㈢ 中,徐㈣ 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 唳㈤ 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㈥。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

. 整理 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㈦。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㈧ 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㈨ 一 癞虾蟆㈩,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忆童年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极其敏锐,见到细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私下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样想,就有时成千上百,果然变成鹤了。我抬看它们,脖子为此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自己的身体,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仔细地看,把草丛当作

. 整理 树林,把虫子和蚊子当作野兽,把土地突起的地方当作山丘,低洼的地方当成山沟,精神在这个“山林”中游览,感到安适愉快而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推倒石块压倒小草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子就被它吃掉了。当时我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让我惊叫起来。心神安定后,我捉住了癞蛤蟆,鞭打几十下之后,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注解:

2016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6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明史·任环传》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注]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本文选自《明史·任环传》,部分有删节) 注释:三板沙、明代地名。 问题: 1、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个是____?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2、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个是____? A、“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 B、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C、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D、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3、下列各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个是____? A、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B、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C、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D、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jLI_l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_八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桃花源记》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 (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之地。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处之志之;标记,寻向所志。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具答之具:详尽。悉如外人,全部、完全。咸来问讯咸,都。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4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6、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7、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希望外面的人来打扰他们幸福美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 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 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 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