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第1章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第1章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1 总体与样本

?1.1.1 统计数据的不齐性

?1.1.2 总体与样本

?1.1.3 抽样

1.1.1 统计数据的不齐性

?1、不齐性(变异性)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

?2、自然界如果没有变异,也就不需要统计

?学了。

?3、生物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很大的群体,不

可能研究全部对象,只能通过研究其中

的一部分,来推断全部对象,于是引出

以下概念。

1、总体(population)

?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 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

?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的范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

数目是有限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是无限的,不可数

2、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n)?总体------N

?样本------n

1.1.2 总体与样本

平均数标准差比例

参数

μσπ

统计量

?x s P ????????

总体

???

样本

抽样

1.1.3 抽样

?抽样:从总体中获得样本的过程。

?随机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都相同的一种抽样方法。分:放回式抽样和非放回式抽样

?放回式抽样:从总体中抽出一个个体,记下其特征后,放回原总体中,再做第二次抽样。

?非放回式抽样:从总体中抽出个体后,不再放回,再做第二次抽样。

?举例:昆虫的发生量调查

1.1.3 抽样

?抽样的目的:从总体中获得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以便通过样本推断总体。

?应注意的问题:①样本必须有代表性。

?②样本含量(n)与可实施性之间的平衡。

1.2 数据类型及频数(率)分布

?1.2.1 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

?1.2.2 频数(率)分布表和频数(率)分布

图的编绘(数据的整理)

?1.2.3 研究频数(率)分布的意义

?1.2.4 频数(率)分布的不恒定性

1.2.1 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

?连续型数据:与某种标准比较所得到的数据,又称为度量数据,通过测量获得,如长度、重量和温度等。通常为非整数,可以取无穷多个值。如1~2cm

?离散型数据:由记录不同类别个体的数目所得到的数据。又称为计数数据,为整数。取有限个值。1,2,3,4,5,…,

1.2.2 频数(率)分布表和频数(率)分

布图的编绘

基本问题:

1、要弄清所面对的数据类型(是离散还是连

续数据?),因为不同类型的数据,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和方法是不同的

2、对离散型数据主要是作分类整理

3、对连续型数据则主要是作分组整理

离散型数据的整理(基本过程)? 1.列出各类别

? 2.统计各类别的频(次)数

? 3.制作频数分布表

? 4.用图形显示数据

分类频数比例百分比比率

A

B

C

D

E

单变量值分组

(要点)

?1. 将每一个变量值分别作为一组

?2. 适合于离散变量

?3. 适合于变量值较少的情况????

1517 12 14 13 14 12 11 14 13 16 14 14 13 1715 14 14 16 1414 15 15 14 14 14 11 13 12 1413 14 13 15 14 13 15 14 13 14

15 16 16 14 13 14 15 13 15 1315 15 15 14 14 16 14 15 17 1316 14 16 15 13 14 14 14 14 1612 13 12 14 12 15 16 15 16 1413 15 17 14 13 14 12 17 14 15

表1-1 100只来亨鸡每月的产蛋数11~17

来亨鸡每月产蛋数变动范围:

分为7组统计各组次数计算频率和累积频率

制表

每月产蛋数

次数

频率

累积频率

Frequency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11 2 0.02 0.0212 7 0.07 0.09

13 19 0.19 0.2814 35 0.35 0.6315 21 0.21 0.8416 11 0.11 0.9517 5 0.05 1.00

表1-2 100只来亨鸡每月产蛋数次数分布表

15 17 12 14 13 14 12 11 14 13

16 14 14 13 1715 14 14 16 1414 15 15 14 14 14 11 13 12 1413 14 13 15 14 13 15 14 13 1415 16 16 14 13 14 15 13 15 1315 15 15 14 14 16 14 15 17 1316 14 16 15 13 14 14 14 14 1612 13 12 14 12 15 16 15 16 1413 15 17 14 13 14 12 17 14 15

表1-2 100只来亨鸡每月产蛋数次数分布表

每月产蛋数次数频率累积频率

Frequency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11 2 0.02 0.02

12 7 0.07 0.09

13 19 0.19 0.28

14 35 0.350.63

15 21 0.21 0.84

16 11 0.11 0.95

17 5 0.05 1.00

1 自然值进行分组,最大值17,最小值11。

?连续型数据的频数(率)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连续型数据一般采用组距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

(要点)

1、将变量值的一个区间作为一组

2、适合于连续变量

3、适合于变量值较多的情况

4、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5、采用等距分组,也可采用不等

距分组?~ ??~ ??~ ??~ ??~ ?

组距式分组(步骤)

?1、确定组数: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显示数

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

?确定适当的组数,应考虑:

?观察值个数的多少;

?极差(R=最大值-最小值)的大小;

?便于计算;

?能反映出资料的真实面貌。

?样本大小(即样本内包含观察值的个数的多少)与

组数多少的关系可参照下表来确定。

样本容量与组数多少的关系样本内观察值的个数分组时的组数50~100 5—10

100~200 8—16

200~300 10—20

300~500 12—24

500~1000 15—30 >1000 20—40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题(附答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为了了解某商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某人买了1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 那么他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 2、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的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数学成 绩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 总体是 ,个体是 ,样本是 ,样本容量是 . 3、在进行数据描述时,要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应采用 图;要显示部分在总体 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应采用 图. 4、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 (用字母按顺序写出即可) A 、明确调查问题; B 、记录结果; C 、得出结论; D 、确定调查对象; E 、展开调查; F 、选择调查方法。 5、在扇形统计图中,其中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216°,则这年扇形所表示的部分占总体的百 分数是 . 6、某校八年级(1)班为了了解同学们一天零花钱的消费情况,对本班同学开展了调查,将 同学一周的零花钱以2元为组距,绘制如图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 知从左到右各组的频数之比为2∶3∶4∶2∶1. (1)若该班有48人,则零花钱用最多的是第 组,有 人; (2)零花钱在8元以上的共有 人; (3)若每组的平均消费按最大值计算,则该班同学的日平均消费额 是 元(精确到0.1元) 7、根据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劳动者构成比例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 5所示,则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的构成比例 是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全班有40位学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还有 的乘车来上学,根据以下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 9、刘强同学为了调查全市初中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城区人 口和城区初中生人数作了调查:城区人口约3万,初中 生人数约1200.全市人口实际约300万,为此他推断全市初中生人数为12万.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初中生人数约8万,与估计数据有很大偏差.请你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找出其中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 10、如果你是班长,想组织一次春游活动,用问卷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 查内容是(请列举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数(元) 人数 1210864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课前热身】 1.一组数据4,5,6,7,7,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7,7 B.7,6.5 C.5.5,7 D.6.5,7 2.我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到,我市GDP增长率分别为9.6%、10.2%、10.4%、10.6%、10.3%. 经济学家评论说,这5年的年度GDP增长率相当平稳,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增长率相当平稳”说明这组数据的比较小. A.中位数 B.平均数 C.众数 D.方差 3.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 9.4, 9.6, 9.9, 9.3, 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 A.9.2 B.9.3 C.9.4 D.9.5 4.若样本数据1,2,3,2的平均数是a,中位数是b,众数是c,则数据a,b,c的标准差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D 3. D 4.0 ◆【考点聚焦】 〖知识点〗 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方差的简化公式 〖大纲要求〗 了解样本方差、总体方差、样本标准差的意义,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它的计算公式,会计算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掌握整理数据的步骤和方法. ◆【备考兵法】 1.方差的定义 在一组数据x1,x2,…,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 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S2”表示,即S2=1 n [(x1-x)2+(x2-x)2+…+(x n-x)2]. 2.方差的计算

(1)基本公式 S 2 = 1n [(x 1-x )2+(x 2-x )2+…+(x n -x )2 ] (2)简化计算公式(Ⅰ) S 2 = 1n [(x 12+x 22+…+x 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 12+x 22+…+x n 2)-x 2 ,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3)简化计算公式(Ⅱ) S 2 = 1n [(x`12+x`22+…+x`n 2)-nx x `2 ]. 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平均数接近的常数a ,得到一组数据x`1=x 1-a ,x`2=x 2-a ,…x`n =x n -a ,?那么S 2 = 1n [(x`12+x`22+…+x`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12+x`22+…+x`n 2)-x `2 .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 3.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表示,即 S=2S = 222121 [()()()n x x x x x x n -+-++-g g g 4.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我们所研究的权是这两组数据的个数相等、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时的情况. 方差较大的数据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数据波动较小.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考查平均数的求法,有关习题常出现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如: (1)已知一组数据为3,12,4,x ,9,5,6,7,8的平均数为7,则x = (2)某校篮球代表队中,5名队员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185,178,184,183,180,则这些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 (A )183 (B )182 (C )181 (D )180 2.考查样本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如: (1)数据90,91,92,93的标准差是( )(A )2 (B )54 (C )54 (D )52 (2)甲、乙两人各射靶5次,已知甲所中环数是8、7、9、7、9,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

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第一课时: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内容: 教材第 2 页的例 1 和练习一的第 1、 2 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生: 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生: 1/ 8

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 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 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 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 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 统计。 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 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 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 自由发言。 师: 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

三年级下册数学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问:同学们,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几月份吗? ××蛋糕店想做一个市场调查,想在学生生日最多的月份做一个促销活动,你能告诉××蛋糕店的老板,我们学校的学生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提问:你们刚才说的只是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的生日。 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信息反馈给蛋糕店,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小结并揭题。 二、交流共享 1.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1)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要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里。 月份1月2月3月……11月12月 人数 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小组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2.汇总数据。 (1)汇报交流。 分小组指派代表出示表格,并说说自己小组一共几个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和其他小组的一样吗?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得到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想一想,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呢?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先把每个小组的同一月份的数据相加,再汇总成一张表格,即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汇总表。 (2)按月份汇总。 师生共同汇总,教师将最终的汇总结果填入下表中。 月份1月2月3月……11月12月 人数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追问:我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3)按季度汇总。 提问:一年分成几个季度,你知道是哪几个季度?××蛋糕店还想调查每个季度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如果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应该怎样设计统计表? 出示下表: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人数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的意义与作用,认识并收集原始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数量单 位),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数学思考:经历随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推测的全过程渗透“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 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能设计统计活动,根据结果检验某些预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 作。 4、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方法的实用价值;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 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随机原始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用1格表示多个数量单位。 【教学过程】 一、设疑生趣、导入活动。 1、介绍朋友,以疑激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 (课件)“嗨!大家好,我是小精灵贝贝。你们想玩一个心理活动的游戏吗?它可以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不过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 2、收集整理,汇报方法。 “瞧!停车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是多少呢?” (1)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 某停车场各种机动车停车情况:(课件出示) 摩托车:3辆大客车:5辆小汽车:9辆载重车:2辆 (2)我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的?(将机动车分类收集) 3、抓住起点,铺垫导入。 (1)发挥想象:你想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2)根据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分成了几栏?每栏画了几格? (“栏目”、“合计”各一格)推测:5、7种车要画几格?(合情推理) (3)你还能打算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图?一格代表几辆车? 导入板题:刚才大家统计得很好,为了玩好今天的心理测试游戏,我们进一步探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一)数据的收集 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小精灵:“同学们真棒!静止的机动车数量大家会统计了,可是象这样运动中的机动车数量又该怎样统计呢?”(演示机动车通过路口片断) 2、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车子太多、不是一种一种的开过、速度太快……) 3、阅读分析,讨论问题。(良好习惯的养成) (1)阅读教材:例1及收集数据部分。 (2)分析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汇报交流。 ①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A、发挥分工合作的小组优势:制定好分工合作的方案。 B、采用正确的收集数据方法:根据机动车种类,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 ②描述画“正”字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收集整理 宁武县实验小学教师马利先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并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预测。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需求和交往表现,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获得可持续发展。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的过程。之后在合作整理并制作统计表过程中,体验获得统计结果的成功。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的经验,这些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基础。教学时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读懂简单的统计表,并能从信息中提出问题,体会统计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2—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统计表,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学具】 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

新苏教版二下数学-《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备课讲稿

新苏教版二下数学-《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感受统计活动的学习价值,培养乐于与同学合作的态度,激发对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知道吗?牙齿是人的重要器官,要重视牙齿的保健。儿童最常见的牙病是龋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蛀牙。你有蛀牙吗?如果有,有几颗?其他同学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没有、1颗、2颗、2颗以上。 讨论:要了解班级同学的蛀牙情况,可以怎样做? 启发学生想到:可以分小组在班级里进行调查,并把每人的蛀牙情况记录下来。 揭示课题: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设计说明:从问题出发,引入“怎样了解班级同学的蛀牙情况”的问题,自然引起学生对班级同学蛀牙情况的兴趣,进而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二、自主探索 1.收集数据。

讨论:刚才我们提出了要通过调查了解同学们蛀牙情况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小组里调查,可以怎样做? 明确方法:可以让每人在纸上写下自己蛀牙的颗数,再交给组长。 谈话:下面请大家把自己的蛀牙情况写下来交给组长,再选派一名同学按顺序报出本小组每个同学的蛀牙情况,其他同学记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2.组织反馈。 谈话:你是怎样记录本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的?请带着自己记录的结果,到投影仪前向大家介绍。 讲评:他是怎样记录的?你认为像他这样记录可以吗? 提问: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指名用符号分类记录的同学展示和介绍,并适当讲评。 指名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的同学展示和介绍,并适当讲评。 在充分展示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记录方法的同时,注意让每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 【设计说明:组织学生讨论调查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感受通过调查获得数据的方法,激发他们参与调查活动的积极性;由一人报小组里每个同学的蛀牙情况,其他同学记录,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记录数据的过程中来,使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进而对收集并记录数据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更深刻的体验。】 3.整理并表示数据。 谈话:刚才大家调查了本小组的情况,并想出很多记录数据的方法。(投影呈现各种不同的记录方法)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记录结果,能从记录的数据中很清楚地看出你们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吗?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知识讲解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相关概念,并能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普查和抽样调查各自的优缺点; 3.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收集数据; 4.能把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整理,并能绘制相关的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估计总体的相关特性; 5.知道三种常见的统计图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普查与抽样调查 1.普查与抽样调查 (1)普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普查. 要点诠释: 普查又叫“全面调查”.它要求对考查范围内的所有个体一个不漏地进行准确统计. (2)抽样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要点诠释: ①抽样调查是对总体中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情况. ②抽样调查的注意点:1.随机取样;2.取样具有代表性;3.若样本由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部分组成,应按比例从各部分抽样. (3)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普查通过调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但往往花费多,工作量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例如:测试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或炮弹的杀伤半径等),不能进行普查. 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样本中的每个个体来收集数据,调查范围小,花费较少,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但样本的抽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对总体的估计.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要点诠释: 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大小. 2.调查的相关概念 总体:我们把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个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要点诠释: ①“调查对象的全体”一般是指调查对象的某种数量指标的全体,如对于一个班级,如果考察的是这个班学生的身高,那么总体是指这个班学生身高的全体,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学生的全体是总体. ②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一个总体中可以有许多样本,样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 ③样本容量是一个数字,没有单位.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通过样本对总体的估计越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知识讲解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讲解 撰稿:杜少波责编:张晓新 【学习目标】 1.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并从调查问卷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2.了解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相关概念,并能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4.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并会用抽签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5.知道三种常见的统计图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数据的收集 1.调查问卷 调查、收集数据,应先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通常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问题. 一般地,设计问题应简单明确,提出的问题不能带有个人观点,供选择的答案应尽可能全面. 调查问卷一般采用划记法整理结果,划记一般用“正”字表示,且“正”字的每一笔画代表一个数据. 要点诠释: 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1)有明确的主题.根据主题,从实际出发拟题,问题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没有可有可无的问题. (2)结构合理、逻辑性强.问题的排列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符合应答者的思维程序.一般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具体后抽象. (3)通俗易懂.问卷应使应答者一目了然,并愿意如实回答.问卷中语气要亲切,符合应答者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对敏感性问题采取一定的技巧调查,使问卷具有合理性和可答性,避免主观性和暗示性,以免答案失真. (4)控制问卷的长度.回答问卷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问卷中既不浪费一个问句,也不遗漏一个问句. (5)便于资料的校验、整理和统计. 2.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1)全面调查 对全体考察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要点诠释: ①全面调查又叫“普查”,它是指在统计的过程中,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所有考察的对象一一做出的调查. ②一般来说,全面调查能够得到全体被调查对象的全面、准确的信息,但有时总体中的个体的数目非常大,全面调查的工作量太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全面调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例如:测试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或炮弹的杀伤半径等),不能进行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 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观察情境图。 2、提出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课学习 1、出示班级学生体检身高情况。 生: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怎么样

师:我改怎样分析,才能看出身高情况 生:先调查一下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 需要测量出每人现在的身高 查一下去年的身高记录,算出身高增长几厘米 分小组进行调查填表 生交流 2、师:请把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整理一下吧 增长高度6cm及6cm以下,7、8、9、10及10cm以上人数(人) 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 你有什么发现 三、结论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整理数据,把数据用统计表进行汇总,然后绘制出统计图。 四、课堂练习 1.将全班同学分成3组,测量本组同学的头围,然后回答问题。 (1)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记录测量结果 (2)涂一涂,填一填。 2.王阿姨的冷饮店8月份第二个星期卖出冷饮情况记录如下:

(1)涂一涂。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王阿姨,打算怎样进货说说你的理由。 3.在全班进行一次“妈妈的属相”小调查。 你发现了什么 4. (1)准备一张长24厘米、宽10厘米的纸和一些硬币,与小组同学一起做搭拱形纸桥的实验。 (2)变化“桥墩”的距离,记录纸桥最多能放硬币的个数。 (3)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一下。 五、作业布置 三(1)班进行“我的梦想”调查,调查情况记录如下 六、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 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看书上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 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T填写表格T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易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例1 (1)出示例题1 图示,让同学解放发散思维,先自己分类,看看怎样分老师找同学回答,了解同学们的想法。 学生:我们按获奖名次来分类整理。师:还有例外的分类吗?学生:我们用表 格记录一下整理的结果吧。 学生:获第一名的人数最多 ..... 学生:可以按获奖的项目来整理。 学生:获奖人数最多的项目是…… 学生:立定跳远获奖的人数比 ..... 从上面的两种分类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类的标准例外,结果…… (2)小组内分工,学生填写、汇报。 总结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分类,用什么方法统计的?2、出示例题2 班级要评 选出体育小明星,那么谁会当选呢?我们来统计下。学生:我们把得票情况记录 下来吧。 学生之间互相展示自己的记录方法。老师给出了比较正途的方法。 学生:把结果填在右表中。 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真便当。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啊,现在同学们把你们小组的记录整理填在表格里。 3、完成教材115 页的第二题。 三、拓展延伸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第八单元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1课时分类整理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标准分类整理、记录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形分类,导入课题 1、出示图形。 出示8个大小不同的图形,其中3个三角形1黄2蓝,3个四边形2黄1蓝,2个圆形1黄1蓝。 2、引导分类,明确目标 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如果把这些图形分分类,你打算怎么分?(按照学生回答出现两种分类情况) 提问:按颜色分分成了几类?按形状分呢? 指出:原来根据什么分,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提问:从第一种分类你知道了些什么信息?从第二种呢?(还有谁来补充) 指出:你看,经过刚才的分类之后我们获得了很多的数学信息。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时候需要像这样分类来整理一些事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整理。(板书课题:分类整理) 二、创设情境,学习交流 1、出示情境图。 引导:来看一幅图,大家的课间活动真是丰富,谁来说说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指出:图中有老师和学生。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谈话: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样两个问题吗?(学生读)1、老师比学生少几人? 2、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 2、引导分类。 谈话:要想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要知道些什么? 指出:要知道老师有几人,学生有几人。 提问:对,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图中的这些人分成几类?(两类)一类?一类?(板书:老师学生)

新苏教版二下数学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感受统计活动的学习价值,培养乐于与同学合作的态度,激发对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知道吗?牙齿是人的重要器官,要重视牙齿的保健。儿童最常见的牙病是龋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蛀牙。你有蛀牙吗?如果有,有几颗?其他同学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没有、1颗、2颗、2颗以上。 讨论:要了解班级同学的蛀牙情况,可以怎样做? 启发学生想到:可以分小组在班级里进行调查,并把每人的蛀牙情况记录下来。 揭示课题: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设计说明:从问题出发,引入“怎样了解班级同学的蛀牙情况”的问题,自然引起学生对班级同学蛀牙情况的兴趣,进而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二、自主探索 1.收集数据。 讨论:刚才我们提出了要通过调查了解同学们蛀牙情况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小组里调查,可以怎样做? 明确方法:可以让每人在纸上写下自己蛀牙的颗数,再交给组长。 谈话:下面请大家把自己的蛀牙情况写下来交给组长,再选派一名同学按顺序报出本小组每个同学的蛀牙情况,其他同学记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2.组织反馈。 谈话:你是怎样记录本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的?请带着自己记录的结果,到投影仪前向大家介绍。 讲评:他是怎样记录的?你认为像他这样记录可以吗?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材解析: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习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例题呈现了学生感兴趣的童心园的场景图,图中蕴含了可以分类统计的诸多信息,如游戏、下棋、看书等活动。教材提出“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觉观察场景图,想到如“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人数最多,参加哪种活动人数最少”这样的问题,并产生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教材呈现了两种分类标准:一、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统计; 二、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统计。通过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结果。学生经历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后,教材又让学生自己比较两次统计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是按不同标准将图中的人进行分类,结果也是不同的。 目标预设: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例1的主题图课件,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统计表每人一份。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运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画“正”字统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学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在分类统计时,学生容易出现遗漏或重数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做事。重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设计思路:本节课重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场景图,获取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心理需求,然后根据教材中提出的分类标准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再把自己分类的结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用不同的记录方法把要解决的问题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 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踢毽子、投篮。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 师: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地了解到结果吗? 学生如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人举手,就告诉学生:通过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0.1 统计调查(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2.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二、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P135-P137,回答下列题目: 1.扇形统计图: 用一个圆代表,然后将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将圆分成若干个部 分,再在各部分中标出相应的。 2.除了用表格和扇形图来整理数据以外,还可以用 3. 叫全面调查 4.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对杭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B.对杭州市冷饮市场上冰淇淋质量情况的调查 C.对杭州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 D. 对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首架民航客机各零部件的检查 5.春节文艺晚会是大家都喜欢的节目,下面是小刚班级喜爱某种节目的人数分布表, 但因不小心,他打翻墨水,有些地方被墨水遮掉了.请你帮他解决以下问题. (1)被墨水遮掉的3处应是① 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2)从上表中可知该班同学喜欢_______的人数最多. (3)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表示全班同学喜欢某种节目的分布情况 三、自主检测 1. 某市股票在七个月之内增长率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从图上看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2-6月份股票月增长率逐渐减少 B.7月份股票的月增长率开始回升 C.这七个月中,每月的股票不断上涨 D.这七个月中,股票有涨有跌 2.想表示某种品牌奶粉中蛋白质、钙、维生素、糖、其它物质的含 量的百分比,应该利用( )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以上都可以 3.某学校七年级三班有50名学生,现对学生最喜欢的球类运动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制作了扇形统计图,如图4所示。从扇形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以下结论: ①最喜欢足球的人数最多,达到了15人; ②最喜欢羽毛球的人数最少,只有5人; ③最喜欢排球的人数比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少3人; ④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比最喜欢篮球的人数多6人。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为了筹备班级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50名同学喜欢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小明将班长的统计结果绘制成如图2的统计图,并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一人可以喜欢吃几种水果 B 、喜欢吃葡萄的人最多 C 、喜欢吃苹果的人数是喜欢吃梨人数的3倍 D 、喜欢吃香蕉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0% 四.能力提升 1. 已知全班有40位学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还有的乘车来上学,根据以下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 2.政府为了更好地加强城市建设,就社会热点问题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调查方式是发调查表,要求每位被调查人员只写一个你最关心的有关城市建设的问题,经统计整理,发现对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的最多,有 700人,同时作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共收回调查表 张; (2)提道路交通问题的有_____人; (3)请你把这个条形统计图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篮球 14% 羽毛球 排球 20% 乒乓 球 足球 30% 10图4 建设保护交通5101520253035类型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doc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统计的意义与作用,认识并收集原始数据;会用统计表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数学思考 经历随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推测的全过程渗透“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 思考方法. 解决问题 能设计统计活动,根据结果检验某些预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方法的实用价值;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掌握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全过 程. 难点 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随机原始数据,并会表示在统计表中. 教学过程 一. 设疑生趣、导入活动 1、介绍朋友,以疑激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 “嗨!大家好,我是小精灵贝贝.你们想玩一个心理活动的游戏吗?它可以判断你是不 是一个稳重的人,不过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先来试一试,好 吗?” 2. 收集整理,汇报方法. “瞧!停车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是多少呢?” ( 1) 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 某停车场各种机动车停车情况:( 课件出示) 摩托车:3辆大客车:5辆小汽车:9辆载重车:2辆 ( 2) 我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的?( 将机动车分类收集) 3. 抓住起点,铺垫导入.

( 1)发挥想象:你想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 2) 根据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分成了几栏?每栏画了几格? ( “栏目”、“合计”各一格) 推测:5、7种车要画几格?( 合情推理) ( 3) 你还能打算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图?一格代表几辆车? 导入板题:刚才大家统计得很好,为了玩好今天的心理测试游戏,我们进一步探究数据 的收集和整理. 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 一) 数据的收集 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小精灵:“同学们真棒!静止的机动车数量大家会统计了,可是象这样运动中的机动车 数量又该怎样统计呢?”( 演示机动车通过路口片断) 2.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可能出现的问题:车子太多、不是一种一种的开过、速度太 快??) 3.阅读分析,讨论问题.( 良好习惯的养成) ( 1)阅读教材:例1及收集数据部分. ( 2) 分析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 3)汇报交流. ①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A、发挥分工合作的小组优势:制定好分工合作的方案. B、采用正确的收集数据方法:根据机动车种类,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 ②描述画“正”字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 ③交流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呢?( 面向全体学生) 4. 出示要求,制定方案.( 构思计划,形成策略) ( 1) 先1人( 或2人) 收集同一种车的数据. ( 2) 合作小组中每个成员按分工承担一定的责任. ( 3) 最后进行小组数据汇总,共同记录表格. 5. 分工合作,验证方案.(动手实验,主动参与) ( 1)创设情境( 演示机动车通过某路口画面) ( 2) 收集数据:根据方案进行分工合作,收集原始数据. ( 3)汇报数据: ①你们统计出来各种机动车数量分别是多少? ②你们组是怎样统计的?( 用什么方法、怎样分工合作)

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教学目标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教学重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教学难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二、学习新课.(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

收集和整理)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摩托车:正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大客车:正正载重车:正正正正(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机动车种类辆数合计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2、学生练习.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年份1992 1993 1994 19951996增加人口数(万)三、巩固练习.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最新版2014二下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科书里,结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个领域的知识教学,学生经常进行比较、分类、计数等学习活动,经常通过画图、操作等活动来解决问题,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为学习统计的知识与方法作了必要的准备。 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提出三点要求:①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②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③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是:教学一些简单而常用的统计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适当的标准,选用适宜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调查,收集并随时记录、整理信息,用自己能够使用的方式呈现得到的数据;初步利用数据进行描述、交流,体会数据能够反映或说明情况,体验统计活动能够获得需要的数据,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组织学生开展统计活动。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分类整理教材呈现的情境图里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信息,获得数据,在交流中回答问题。例2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分类调查,及时记录信息、获得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回答问题。练习十 运用两道例题里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为解决简单的问题而开展统计活动,初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基于统计教学观念的变化。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小学数学着重制作统计图、表的教学。因为那个时期,统计图表确实是数据的主要载体,而且统计图表的制作大量地依靠手工劳动,这必然导致统计教学以教会学生看懂图表、制作图表为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据逐渐成为统计的核心。人们的统计活动围绕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与利用而展开,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计算机代替手工,精致地做出各种各样的统计图表,促使统计教学重心发生转移。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基于统计教学的开放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统计与概率”可以作为一个领域,但决不是完全独立、与其他数学内容相割裂的。尤其是一些统计活动,它们和其他领域的学习活动也是相通的。正如统计需要分类、比较、计数,而这些活动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早已应用。所以,统计的教学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大量的统计活动也是学生曾经经历过的,是他们能够想到、能够实施的活动,未必都需要“新授”。 本单元编排的两个例题是有层次的。从数据信息的来源看,例1的数据存在于教材的情境图里,是已经确定的,学生可以从教科书里获取;例2的数据存在于学生身上,是不确定的,需要通过调查才能获取。从记录信息的方法看,例1的分类简单,符号也简单;例2则比较多样,分的类多,记录方式多,可用的符号也多。从回答问题看,例1只要说出数据就够了,例2还要对数据作些简单分析才能说清楚。 1. 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情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合理分类,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统计活动,经历统计全过程。 例1是小学数学第一道教学统计的例题。教材适当把起点放低一些,便于全体学生都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