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分析_以北京8所行业高校为例

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分析_以北京8所行业高校为例

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分析_以北京8所行业高校为例
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分析_以北京8所行业高校为例

[文献编码]

doi :10.3969/j.issn.1004-6917.2011.12.037[收稿日期]

2011-08-20[基金项目]2010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9ZDA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TD2011-16)[作者简介]朱洪强(1974-),男,山东聊城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分析

———以北京8所行业高校为例

朱洪强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群体生态文明知识水平一般,主要关注日常

周边环境问题,环境道德意识水平较高,在行为层次上律己性强,律他性弱,呈现较强的政府依赖型特征。为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高校应大力培育绿色社团,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开设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模块,强化校园生态环保硬件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环境意识政府依赖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1)12-

0150-04生态文明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是人们关于保护大自然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一种进步的思想观念,包括对生态文明知识的知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与评价、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程度,等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因此,对其生态文明意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生态文明意识,掌握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向,分析特点,发现不足,将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分别从大学生环境态度、生态环境知识、环境道德意识、环保行为等方面设计了41项选题,题量适中,难易程度一般,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代表性,基本能反映调查对象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及特点。

一、调查过程和方法2010年6 10月,本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2078份,收回有效问卷2025份,有效率97.4%,是大范围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调查对象为北

京海淀区学院路原“八大学院”的学生。主要调查所在高校专业领域中的特色专业,如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地球

物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矿物加工、北京林业大学的林学、

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石油工程、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中国农业大学的植物生产类等专业。“八大学院”代表了中国各行业高校的最高水平,对全国大学生有样本意义。考虑到相同的大学环境、相近的年龄阶段、相同的专业背景必然导致生态文明意识的同质性,因此本调查采用了整体抽样的方法。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生态环境态度。大学生对环境状况的关注态度是激发他们关心、重视环境问题的前提。数据结果显示,有57.5%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整体状况比较严重,34.0%的大学生认为非常严重,两者合计有91.5%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在大学生最关注的环境问题项,选择大气污染的有28.8%,选择水荒的有26.0%,选择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有21.2%。这说明大学生更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仍属于日常环境意识。而

512011年第12期(总第198期)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 SHEHUI KEXUE

NO.12.2011(Cumulatively ,NO.198)

选择土地退化的只有13.5%,选择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仅有9.7%,这表明大学生对离自己生活较远的生态环境问题知之甚少。因此,当前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呈现二元结构,即日常环境意识较高,深层的生态意识较低,是一种自我保护型的环境意识[1]。

在分析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原因时,大学生的看法不一,较分散,即使是最集中的意见———人们的环保意识差也才占45.4%,归因于政府对环保重视不够的占20.1%,归因于人口膨胀的占10.4%,而对于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而忽略环保的现象还认识不足,对因为单纯追求GDP增长而不顾环境质量好坏也缺乏深刻的洞察。

在回答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时,依次为自然灾害(22.0%)、环境保护(20.2%)、就业问题(19.7%)。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深受当前形势的影响。由于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发作,因而学生把自然灾害排在首位;关注就业问题则体现了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而把环境保护放到第二位,说明在党的十七大以后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的重视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生,使他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有了显著提升。

(二)生态文明知识。对于生态环境知识题,问卷只选择了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垃圾分类、无磷洗涤剂、201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等一些常识性问题。结果显示,学生得分中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27分,平均分是66.36分。这说明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水平一般。其中一个题目很有典型意义,即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有53.0%的大学生认为是“促进低碳经济”;15.7%的大学生选择“冰川消融,后果堪忧”;13.9%的大学生认为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而选择正确答案———“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的仅占17.4%。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了干扰项———“促进低碳经济”,这是因为201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说明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

将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所得平均分相差无几,生源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所得平均分仅比农村的大学生高1分,女生生态文明知识所得平均分仅比男生的高2分。这在100分的尺度下,都是微不足道的。这说明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源地、性别关系不大。而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未能呈现递增的趋势,说明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不足。

(三)生态环境道德意识。当问及“在某公共场所,您有用过的废纸、饮料瓶、一次性餐具之类的东西要扔掉,通常会怎样”时,选择找到垃圾箱再扔的大学生高达76.2%,选择带回家的有3.3%,这说明大学生群体整体素质比较高。处理垃圾持积极态度的占79.5%;但也有15.9%的大学生选择随手扔掉,有3.7%的选择趁人不注意时扔掉,还有0.9%的大学生选择不知道,这说明大学生群体生态环境道德意识良莠不齐的现象较严重,部分大学生的生态环境道德意识薄弱。

大学生在回答“保护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提高,您是否愿意接受提高的价格”时,表示非常愿意的仅占13.7%,比较愿意的占38.0%,两者相加得出愿意的占51.7%。这和处理垃圾持积极态度的79.5%形成强烈反差,为什么会有27.8%的差距呢?症结在于经济因素,大学生对价格比较敏感。

在涉及价值观层面,回答“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时,大学生选择和谐共处的占65.6%,排在第一位;选择人定胜天的占15.4%,排在第二位;选择敬畏自然的占11.6%,选择道法自然的占6.4%,选择说不清的占1.0%,这说明大学生还未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念,甚至有部分人仍存有错误的自然观。

(四)环保行为。当被问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程度,您如何看待”时,高达89.0%的大学生认为是一件很紧迫的事,需人人动手;只有3.5%的大学生认为确实很紧迫,但那是国家的事;5.6%的大学生认为应优先发展经济,再考虑环境保护;1.9%的大学生认为还没到非要去保护的地步。这说明大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有充分的认识,并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

在回答“到名胜古迹观光时,当您发现有损于生态环保的现象发生时,您会怎样”时,选择积极制止的大学生只有25.1%;选择立即投诉的大学生占10.8%;选择知道不对,但不愿多管闲事的大学生有51.6%;认为这种行径无所谓的大学生占12.5%。这说明大学生对与自己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环境问题,会倾向于采取消极的行动。

在回答“假如您家受到了一个工厂的噪音侵害,您会怎样”时,选择会向有关部门举报的大学生占

151

朱洪强/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分析———以北京8所行业高校为例

56.7%,选择找厂方交涉的大学生占21.3%,选择关紧门窗忍一忍的占14.1%,选择设法搬家的占5.4%,选择不知道怎么做的仅占2.5%。这说明大学生对直接影响自身生活质量的环境问题,会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

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行为从易到难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公众对环境宣传教育的参与,要求公众对环境宣传抱有热情,同时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这一学习过程中来。第二层面上升到公众自身的环境友善行为,如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环境,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等。在这一层面,公众的环境意识转换成行为,但只停留于自律角度,从我做起,爱护环境,多做有利于环境的事情。第三层面则又上升了一个高度,鼓励公众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一方面是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也要对环境执法进行监督[2]。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积极参与环境宣传教育的热情一般,只占54.3%;但自律性较强,从我做起、爱护环境的达到79.5%;在参与难度最大的第三层次,发挥民主监督的仅占35.9%。

大学生作为具备一定环境知识、法律知识、参政意识的群体,应成为环保民主监督方面的重要力量,不应仅仅止步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环境友好型约束,而应进一步把律己升华为律他,影响、带动整个社会共同投身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当前大学生在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意识欠佳,大部分人把环保的重点放在律己上,只有少部分人积极参加要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投诉,而很少参与环保相关决策,这一现状和大学生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骨干力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水平刻不容缓。

三、当前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特点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高等学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其培养的大学生在全国具有指向标意义。但通过问卷调查、当面座谈、实地观察等,笔者发现虽然近几年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有了很大进步,但和国家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和全国公众相比,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呈现三大特点:

(一)知行等方面的强烈反差。大学生在环保知识的学习上,自视甚高,不太热心于宣传教育,但实际上其环保知识并不够。在环保意识上,生活型环保意识较强,生态型环保意识较淡薄。在环保行为上,律己性环保行动多,律他性环保行动少。对自己生态文明意识评价较高,对同学生态文明意识评价偏低。调查数据表明,觉得自己生态文明意识强的大学生占65.5%,而评价同学生态文明意识不强的大学生占89.4%。此外,调查显示,35.9%的大学生自认为生态环保知识丰富,但在另一道很浅显的生态环保知识题的测试中,答对的比例仅为17.4%,这说明大学生自评和真实水平之间有很大的落差,大学生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环保知识,但其实不然,这种情况可能会阻碍他们主动地学习生态文明知识,从而难以树立起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

(二)大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渠道更加现代化、多元化。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是网上比较活跃的群体,他们的生态文明知识很大一部分来自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回答“主要通过哪三项渠道获得有关环境保护的信息”时,有75.1%的大学生表示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获得有关环境保护信息,这一渠道排名第一位。其次是通过收看及收听电视、广播获得的,占66.3%。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图书获得的,占46.1%,列第三位。而《2007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公众有81.1%的人主要通过收看及收听电视、广播获得环境保护信息,排在信息来源渠道的第一位。其次是阅读报纸杂志图书,占47.3%。而亲友、同事之间的交谈列第三位,占21.6%[3]。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可看出大学生和公众的显著差别。目前我国互联网网民人数已达1.62亿,居世界第二位,但公众通过浏览互联网主动获取环保知识信息的比例却较低,仅占9.3%[4]。大学生虽然也和公众一样受电视、广播、报刊图书等传统媒体的影响,但最大的影响还是来自互联网。

阅读报刊图书是大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重要渠道,这一渠道排名处于第三位。然而和公众比,大学生通过亲友、同事之间的交谈获取环保知识的比例较低(仅占14.0%)。同时,校内各项活动和学校课堂是大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重要渠道,这充分反映了大学生身处“象牙塔”内的地域特点,也提示政府要想让生态文明观念进入大学生头脑,应在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此外,公众获取环保知识的渠道相对集中,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图书以及亲友、同事之间的交谈这三项渠道获得。和公众相比,大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除互联网的渠道占比较高

251

广西社会科学2011.12/文化·教育

外,其他渠道占比相差不大,相对分散。这就给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教育提出更大的挑战,应借助更加现代化的、形式多样的传媒手段才能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的观念。

(三)政府依赖型。大学生在环保意识上呈现较强的“政府依赖型”特征[5]。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回答“谁应对保护生态环境负最大责任”时,37.8%的大学生选择当地政府,21.9%的大学生选择中央政府,两者相加得59.7%,即将近60%的大学生认为两级政府应为保护生态环境负最大责任。接下来依次是企业(19.7%)、个人(17.4%)、民间环保组织(3.2%)。而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就环境问题责任主体判定看,全国公众认为地方政府、企业、中央政府、个人、新闻媒体、民间环保组织依次负有重要责任[6]。公众虽然强调了政府的责任,但也凸显了企业对环境问题应负的责任。而大学生与公众相比,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对企业作用认识不足,更加依赖政府作用的发挥。

四、建议

面对上述现状,为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高校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通过专项资金,大力培育绿色社团。长期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基本上遵循“政府主导型”模式运行,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政府的力量日显不足。而在西方环境保护运动中,环保社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应采取上下结合的模式,将政府的自觉和民众的自发结合起来。唤起民众自发力量的关键环节是大力培育绿色社团[7]。在这方面,作为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接班人的高校应发挥先锋作用。高校应通过专项资金,在校园内大力培育、支持绿色社团的建立和发展,使绿色社团成为大学生掌握生态文明知识的源泉之一,成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自我教育的主渠道,成为大学生自组织进行生态文明实践的主要平台,成为大学生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主阵地。

(二)改变“填鸭式”宣传教育模式,着重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当前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大都采取“填鸭式”宣传教育模式,这一模式虽有易操作、管理简单、覆盖面广等优点,但缺乏互动、实效性差、知行转化率低。与传统的“填鸭式”宣传教育模式相比,大学生更喜欢实地参加生态环保活动。毋庸置疑,高校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但有些还不到位。高校要想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应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方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教育实效。

(三)改革零散的环保课程,开设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模块。学校环境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8]。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大学环境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绝大部分高校都已开设了环境教育的选修或必修课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的环境学科专业涵盖面小,多属环境治理、理工科类,未设环境人文、社会类。因此,高校在生态文明类课程的设置上应加大力度,着力设计生态文明类课程模块,模块中应有一部分全校大学生必修的生态文明类课程,更应有一系列大学生可根据兴趣和爱好选修的生态文明类课程。

(四)创建“绿色校园”,强化校园生态环保硬件建设。很多高校仍使用一些落后的校园公共设施,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高校应通过构建利益驱动机制,使节能环保的行为获得学分、经济、荣誉等方面的奖励,这样因势利导,使大学生逐渐把建设生态文明视为切身利益。还可通过加强校园生态环保硬件建设,注重细节设计,比如使用按压式水龙头、声光控灯、射频卡智能用水、污水处理站、分类回收垃圾桶等,使大学生处在一个倡导低碳的“绿色校园”中,潜移默化地树立起生态文明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崔建霞.公民环境教育新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81.

[2][5]杨明.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94;286.

[3][4][6]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办.2007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J].世界环境,2008,(2).[7]谢红晖.我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8]王民.环境问题及测评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301.

[责任编辑:苏锦春]

351

朱洪强/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分析———以北京8所行业高校为例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x年 x 月 1 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20 份,回收问卷 117 份,其中有效问卷 117 份,回收率 97.5%,问卷容量为 117。 (二)调查问题分析 1.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

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 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60%同学对当今世界生态资源环境状况十分担忧,可见他们对环境十分关心。 三、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对策 1)学校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 1:学校切实加强宣传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和惩罚措施。 4:学校以身作则,决策要符合生态文明。 5:增加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的数目。 6:积极参加生态环保活动。

XX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XX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和意义: 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类,意义在于在此基础上了解居民对环保意识的深浅,好进一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调查过程: 在寒假的这段时间里,我实地考察过家乡的河道,也去了村委会询问。在与村委会领导的交谈中,我得知前几年,县里加大对乡村的经济建设,村委会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资工作,村里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流经村里的一条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里倒。从前清澈的河水,而现在垃圾四处漂浮,边缘仿佛污秽的水沟一样。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导致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相反还使部分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基本情况与分析: 1、平林开扩土地,绿态严重遭到破坏,由于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资源缺乏,为了开扩 更多土地空间,从而进行了平山伐林,导致了更多的自

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批树木被伐,绿地呈现指数上升减少人口的增多同时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国家在很早之前就颁布了保护环境条令,同时也实施了许多措施,禁止人们随地扔垃圾,废品回收利用,城市还设有专门的收垃圾场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清理垃圾,然而在农村,这一切的待遇只是空头支票,没有专门的回收垃圾场所,人们为了方便,都是会随地找个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为人们倒垃圾最“关照”的场所,积堆成山的垃圾引来了喜爱垃圾的动物,散发出阵阵臭味,河水在人们的照顾之下,清澈之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从此望不到里,街道上散布着的是人们不自觉随手扔的垃圾,没有人扫,这些垃圾就像到处漂流的浪子,没有固定停留的地方,飘到哪儿就是哪儿废品重新利用的不够全面,在这些生活垃圾里,有许多塑料袋,纸袋,旧衣服,旧玩具,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别是塑料袋,塑料袋属于一级污染品,人们购买东西的商品袋用过一次之后都会随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旧衣服、旧玩具已被人们远远抛之而去,有些以捡垃圾为生的就会捡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环保。 调查结论: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承担生态治理的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进步,将对中国

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我们环保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环保工作者,常年奋战在环保工作第一线,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全社会宣传环保,促进环保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环保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我们自己的自觉行动,更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意识,继续发挥我们在宣传环保、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方针政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 报告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x年x 月1 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 份,回收问卷117 份,其中有效问卷117 份,回收率97.5%,问卷容量为117。 (二)调查问题分析 1.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 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4篇

近年来,我旗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全年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工作,通过合理利用草牧场,加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力度。经过不懈地努力,全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 一、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 年以来,我旗累计投入资金34961.7万元,治理面积1112.39万亩,其中飞播造林61万亩,封山育林7 .56万亩,农田防护林 .5万亩,林木种苗1. 1万亩,人工种草 .4万亩,人工造林31. 3万亩,围栏封育656.53万亩,划区轮牧271.6 万亩,基本草牧场1.31万亩,飞播牧草12.5万亩,暖棚16.67万平方米,饲料机械17 台,水源工程75 处,节水灌溉4 9处,小流域治理5. 7万亩,生态移民 64户413 人; 年开始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在1 个嘎查实施禁牧416万亩,在61个嘎查实施草畜平衡37 9万亩,政策涉及全旗7个苏木镇、71个嘎查、53 个牧户1. 万余人;通过围栏封育、“三区四带五个基点”建设,全旗打草场面积达到732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1 %,正常年景打贮草总量超过2亿公斤;加强草牧场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围栏化草场面积达到3 4 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5%,其中实施划区轮牧面积达到2 2万亩,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9.1%,划区轮牧和季节性轮牧工作已成为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护成效最好的亮点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牧区“两项基本制度”的落实,着力改变传统草牧场利用方式,不断降低利用强度,有效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全旗放养牲畜总数由年的16 万头只压减到146.6万头只,牛和马分别增加5 %和52%,山羊和绵羊分别减少54%和15%;通过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3 %—5 %,其中:森林覆盖率由 .74%提高到2.67%。全旗草牧场植被平均高度、盖度、产草量由年的23.2厘米、41.7%、 1.2公斤/亩提高到年的35.1厘米、54.7%、 . 公斤/亩,分别提高了11.9厘米、13%、7.6公斤/亩。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自年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我旗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始终将该项工作放在全旗各项工作的首位,全面实施“围封转移”和“两转双赢”战略,落实草畜平衡和“三牧”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 ——坚持科学的指导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建设与保护并举;坚持“三生结合”(生态、生产、生活),“三效”统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坚持以工程建设为支撑,以科技为动力;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项目布局;转变畜牧生业产经营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牧业增产,牧民增收。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认识水平。开展广泛宣传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忧患意识。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加强政策宣传力度,调动群众积极性,鼓励群众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项目建设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坚持“谁建设、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投入,使生态项目建设发挥具大的现实及深远的历史意义。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种草质量。积极推广科研成果,把生产适用技术落实到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1、资源情况 2、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1)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主要作法 最近几年来,**县始终坚持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计划,确立了“小康**,魅力**,畅通**,生态**,和谐**”战略,并集全县之力,全面推动生态县建设。 1.建立健全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使全县环境保护各项政策、方针、线路落到实处,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任主任,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为副主任,52个相干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环境保护委员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环保局长担负办公室主任,具体组织展开工作。全县构成了党委负总责,政府具体抓,各相干部门协同合作的环境保护工作格局。 2.优化制定计划,全力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为增进**经济社会全面调和可延续发展,正确处理“1025”期间全县经济建设、人口增加、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县里制定出台了《**县环境保护“1025”计划(2011⑵015年)》、《**县扶贫攻坚计划(2011⑵020年)》,以上计划中,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列为重点章节,把整治工业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范围化畜禽养殖及生产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乡镇企业污染防治列为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强化法制宣扬,营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 环境法制宣扬作为提高广大大众环保意识,增强环保理念的重要抓手,县环保、水务、林业等相干部门充分利用“地球日、环境

日、水日”等记念日在县城重点路段、各集镇中心等通过悬挂条幅、张贴环境警示挂图、警示展板、发放宣扬资料。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展开了情势多样、内容丰富、大众脍炙人口的宣扬日、宣扬周活动,使广大大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4.严格执法,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依法管理,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全面调和可延续发展。重点展开以资源开发利用监管、水土保持、节能降耗、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成功经验 1.早参与,环保审批“两抓”优化发展 1是抓源头,严把项目准入和行政审批关。按生态环境功能区计划、产业政策、总量控制等环保审批10项原则要求,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严格履行新增污染物总量替换平衡,推动产业结构调剂。2是抓创先,开通环保审批“直通车”。对县重点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通过提早参与、交叉办理、全程跟踪等措施,使重大项目环评受理审批时间从6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之内,实现环评审批提速、增效。 2.严执法,环境监管与处罚并重有创新 为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和执法模式,提高行政处罚案件的质量。环境监察和处罚力度延续加大。自2011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824余人次,对37件环境背法行动下达了责令改正决定书,对7件环境背法行动进行了立案查处,共处罚款12730元,结束了我县长时间以来无处罚环境背法案件的历史,建立了环保执法威望。

大学生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大学生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总书记在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现在全国上下践行这份理念,并落实在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理解生态文明,具有现代的生态文明意识,学校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充分体现了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 我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推进我们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呢,我想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 1、课堂教育 课堂是学生们获取科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要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就要求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拓展教育途径,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坚持育人为本,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素质。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林生院多开展教育,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这种现代文明意识,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唤醒他们的生态伦理良知,培养其健全发展的自觉性; 2、实践活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要将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品德教育。 坚持实践育人,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辐射效应。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正确理解生态文明观,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因此学院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实践育人,引导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生态文明素质。 现代社会,伴随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逐渐认识到树立科学、进步的生态文明意识对全球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教育观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策略,并辅之以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有效提升我们林生院学生的的生态文明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毛概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分析报告

毛概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我们小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一些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收回成品137份。数据显示约76%的大学生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余的认为有一些关系。在平时的生活中 会偶尔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学生占了大部分,另外高达81%的同学表示偶尔会为了操近路而践踏草坪,能做到经常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只有18.92%,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环保意识,但是在践行方面能做到的就很少了。这说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只停留在意识方面,未能落实到行动上。大学生了解生态环保知识的渠道最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视媒体,其次是书本杂志报刊、学校的宣传活动,通过学术讲座报告或与同学、老师交流了解的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由此说明面对学生群体,网络传媒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宣传手段,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同时学校的宣传活动也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会环保活动,既体验乐趣,也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其增强环保意识,在生活中注意环保。另外,学校应增加相关讲座,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当重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包括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科技建设,但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生态文明”是在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不清楚“世界水日”和“世界环境日”具体是哪一天,当电视报纸中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的时候,只有约30%的同学会认真看,而做 到经常向身边的人宣传生态文明知识的同学只有约19%。可见同学

们对环境保护的关心程度较低,生态文明建设知识仍然比较匮乏。 对于我校生态环境和文明建设的满意度方面。80%以上的学生 表示基本满意,这说明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也有少部分表示不满意,这说明学校在此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校还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普遍认为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乱扔垃圾、 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破坏花草、水电浪费等。而约84%的学生认为绿色消费方式就是一种适度节制的消费,可见,当代大学生还没有做到绿色消费。而且学校没有对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的过度使用、水电浪费、乱扔垃圾等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奖惩措施,也没有进行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教育。 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约90%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通过参与生态环保社团组织感触或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而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破坏,约92% 的学生认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措施是提高个人意识自觉维护,其余都认为需要靠一些奖惩措施。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外因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说明同学们都能够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关键,另外,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阵地,承担着弘扬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高校更加应该做好校内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和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年** 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要解决这些危机,人类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因此,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调查方法、概况 为深入了解**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在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我们先后深入**市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来进行实践调查。 调查内容 一、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近年来,**市紧紧抓住国家、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docx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提高生态文明的意识 意识是指人类为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包括生态伦理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科技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等。生态文明意识是人们正确对待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1.生态伦理意识。生态伦理意识体了人类自我超越的理性本性,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意识上升为道德伦理意识,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是危害他人、危害人类的不道德行为。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否则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1982年10月2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自然宪章》指出:“每种生命形式都是独特的,无论对人类价值如何,都应得到尊重,为了给予其他有机体这样的承认,人类的行为必须受到道德约束。”生态伦理学要求人类不能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损害他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 2.生态价值意识。呈现在人类面前的自然界原本是一个多样性的价值体系,除了经济价值外,还有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存在价值等,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是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直接进入社会生产过程而被人类经济活动消耗性利用所具有的价值。生态环境的生态价值是由生态系统自身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环境的存在价值是生态系统提供给自然界的全部生物的现存的环境资源的价值、及能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环境资源价值,如美丽的风景,濒危物种等。当今社会,人们过多关注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忽略甚至无视生态污染和资源短缺等严重社会问题,只有建立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使用的代价系统,实行自然有偿使用的政策,才能有效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价值意识。 3.生态科技意识。科学技术的双重性决定了它既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和人的目的的规范。人的文化价值观是规范科学技术的主导力量。要树立从人类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向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根本性转变的生态科技意识。确立生态科技意识,人们才能正确认识科技的双重效应和合理地应用它,使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之间发挥更大的调节作用。不至于科技只有利于人类的需要。而忽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负面效应。 4.生态审美意识。生态审美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美在于世界的整体联系。整体生态是个完整有机的系统。生态失衡,危及整个生态系统破坏生态美。不论是如画风景,还是美丽生动的生物,它们决不仅仅是一个个自然物,它们能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带给人一种境界的提升,承认生态中每一个生命的价值,树立万物平等的观念,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与自然为友,就是追求生态美。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使在现代科学结构下“祛魅”的自然重新“返魅”,恢复和彰显自然的美丽于神圣。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荆镇第三中学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为了了解大荆三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推进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的展开,我们进行此次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5年3月,运用问卷的形式对大荆三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45份,回收问卷440份,其中有效问卷440份,回收率97.5%,问卷容量为440。 (二)调查问题分析 1. 60%,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30%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50%左右,50%以上认为环保与学生有关但只有10%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严莉班级:服艺111 学号:1115043017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力的同时,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与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久治安。 1、调查对象:生活中所接触的人群。 2、调查方法:观察法、无记名随机抽样调查法。 (一)人民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1.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人民不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针对人民是否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我们展开了调查。我们发现社会上大多数人生态文明知识欠缺,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不重视。 2、人们某些行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们乱扔垃圾、乱砍滥伐、随意焚烧垃圾、工厂乱排污水和有毒气体。二是浪费各种生活资源,如: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浪费水、浪费电,没有深层次的节约概念和行为。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总结范文(完整版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总结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总结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总结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5。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18个百分点。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B140409 姓名:印杏 学号:B14040935 2016年12月29日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摘要:生态文明是对充满灰色的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主张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单向线性增长模式,以资源输入减量化、产品使用和服务寿命延长化、废物再生资源化为指导原则,把生产和生活方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生态治理转变,和谐统一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的工业文明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努力优化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生态文明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这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前提。它包括从物质经济向生态经济、物质社会向生态社会、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它追求的是人类与自然互利共生和协同进化,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经济与环境双赢。免费论文参考网。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必须大力倡导生态文明,通过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等各种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免费论文参考网。我们与其不能忽略,提升全体国民的现代生态意识将是中国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不能找到实现生态现代化过程中种种关乎意识的关键节点,找到行之有效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那么,中国环境退化的趋势将不可避免。显然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让生态文明意识融入每个人的神经,深入人类的各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文明建设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当然,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个全球问题,不论是对我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需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工业文明所倡导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人类却追求物质利益而舍弃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缺乏保护和建设意识,不合理利用土地、森林、水和矿产等资源,从而使得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这些生态问题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还威胁了人类的环境安全。要解决这些生态问题,人们必须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研究,从而未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保驾护航。 2.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生态文明是一种高级的文明形态反映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全新的、和谐的状态。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就是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辩证统一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求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持续发展从自然属性角度上分析,就是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要求实现不超过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要求在生存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

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个百分点。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45%.建成沿路(公路、铁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万公顷;全面推进国土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全市有2300多亩因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已列入恢复治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排水管道长度达到 600多公里;加强了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点,高校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工作,以行之有效的方式让祖国接班人积极投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当中去。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和培养 一为什么要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对大学生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素养,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讲,生态文明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态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学会对生态环境负责,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和教育的具体措施 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一定要加强德育建设,只有让他们清楚意识到保护生态文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才能让他们提高使命感和责任心从而自觉地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 除了学校首先要给与足够的重视之外,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高等院校应有计划地设置有关环境保护的专业或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让这门课程成为像人文、政治教育一样的必修课程,从而使使大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学习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生态文明的素质。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讲座、图片视频展览等让学生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认识。 3、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融入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节日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节日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现在每年有许多节日与环境有关。如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节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在这些节日前后各种报刊、电台甚至街头都有有关的宣传内容,这对学生都是很好的教育,使同学们感到环境问题受到全人类的关注,自觉重视生态文明的问题。 4、实施开放性教育模式,因为生态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实践认知的过程:(1)、教师授课时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比如给出与生态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作答,参与识别分析,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2)、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等活动对我国生态问题现状进行亲身体验,更能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大胆创新,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智慧发明创造,研究生活中可以低能源低消耗的新发明,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发现科技创新的潜力。 5、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要倡导新的生活方式,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亲自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如参加本地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状况、水质调查,

大学生关于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关于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报告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XX年5月1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7份,其中有效问卷117份,回收率%,问卷容量为117。 (二)调查问题分析 1.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