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化管理与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

标准化管理与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

标准化管理与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
标准化管理与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

最新《标准化管理与技术教程》思考题

第一章标准化概述

1、标准化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现代标准化有哪些特点?

答:可分为远古时代人类标准化思想的萌芽、建立在手工生产基础上的古代标准化、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现代标准化阶段。现代标准化有以下特点:系统性、国际性、动态性、超前性、经济性及社会性。

2、叙述标准与标准化的定义?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有哪些?

答: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①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手段、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②标准化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③标准化是合理简化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④标准化可以促使合理地利用国家资源,节约资源节约原材料⑤标准化可以有效地保护安全和环境⑥标准化是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桥梁⑦标准化可以推动贸易发展、消除贸易壁垒。

3、我国的标准化原理有哪些?

答:①简化原理: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其多样性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时,即应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②统一原理: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它技术特性所确立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的功能等效。③协调原理:在标准系统中,只有当各个标准之间的功能彼此协调时,才能实现整体系统的功能最佳。④优化原理: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效果。

4、标准化科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答:1) 研究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及标准化实践活动中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2) 研究标准化活动的一般程序和每一个环节的内容。3) 研究标准化的各种具体形式。

4) 研究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和运动规律。5) 研究标准体系的外部联系。6)研究标准化活

动的科学管理。

5、什么是强制性标准?在我国强制性标准的强制内容的范围是什么?

答:国家要求必须强制执行的标准称为强制性标准;或者说是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强制执行的标准称为强制性标准。我国强制性标准的强制内容的范围是:1)有关国家安全的技术要求;2)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3)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环保、电磁兼容等技术要求;4)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环保要求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设的其它要求。5)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环境质量要求;6)保护动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要求;7)防止欺骗、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8)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的技术要求。

6、我国的标准分为哪几级?按属性分类标准可分为哪几类?

答: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按属性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第二章标准化法律体系

1、请简述标准化法律体系的构成?

答:标准化法律体系由标准化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标准化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所规程。

2、标准化法《总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总则》主要规定了制定《标准化法》的目的、制定标准的范围、标准化工作的任务和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体制,同时还明确规定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方针和标准化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

3、简述我国的标准化行政管理体制。

答:我国标准化行政管理体制是建立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基础上的。总的说来,我国要建立一个行政、法制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以推荐标准为主;强制性质量监督和自愿性质量认证相结合,以强制性质量监督为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

“统一领导”就是要改变标准分口管理、政出多门的现状,建立一个高度民主集中,统一的有权威的国家标准化行政部门。统一全国的标准化方针、政策;统一标准化规则和计划;统一标准的编号和发布;统一对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等等。

“分级管理和分工负责”就是要避免标准化行政部门“一家包打天下”的错误做法,要简政放权。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地部门以及各企业事业单位积极性,放手

让大家一起做好标准化工作。

4、1979 年国务院颁布的标准化管理条理中关于单一的强制性标准体制的规定,从什么时候起作了改革?改革以后标准的属性是如何划分的?

答:自《标准化法》1989 年 4 月 1 日实施以来,就改变了单一的强制性标准体制。改革以后标准的属性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5、哪些标准应当属于强制性标准的范围?

答:从事科研、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出口产品在国内销售时,也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⑴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兽药标准;⑵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⑶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标准;⑷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⑸重要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标准;⑹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标准;⑺互换配合标准;⑻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质量标准。

6、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在实施监督方面有什么区别?

答: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强制性标准是我国技术法规的一种形式。进口的产品必须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应依照合同的约定执行。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企业在产品的明示和担保中承诺采用某项推荐性标准,就必须严格执行,质量监督部门应该依据企业明示承诺执行的推荐性标准监督检查该标准的执行情况。一项推荐性标准一旦纳入国家指令性文件,在一定范围内该标准便具有强制执行的性质。通过产品质量认证的产品使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出厂的,必须符合申请质量认证时采用的标志,包括推荐性标准。

生产、销售或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的,企业或个人将受到法律的处罚。

7、《标准化法》的特点有哪些?

答:《标准化法》的特点是:①充分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一部推动维护我国标准化改革的法律。②与当时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③体现了标准化管理的科学性。

8、企业产品标准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制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制定?

答: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已有强制性国家标准或行标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强制性标准的企业标准,在内部使用。企业不采用推荐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可以制定企业标准,但主要性能指标水平一般应高于推荐性标准的要求。

9、企业对哪些推荐性标准必须履行强制执行的义务?

答:①企业已对外明示。②已通过第三方产品认证,而认证时指明是推荐性标准的。③国家的文件已明确必须采用的。

10、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答:《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33 条规定: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的,应当责令其停止生产,并没收产品,监督销毁或作必要技术处理;处以该批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对有关责任者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商品的,应当责令其停止销售,并限期追回已售出的商品,监督销毁或作必要技术处理;没收违法所行;处以该批商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对有关责任者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的,应当封存并没收该产品,监督销毁或作必要技术处理;处以进口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对有关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11、无标生产如何界定?按照《江苏省标准监督管理办法》如何处罚无标生产行为?

答:第二十四条严禁无标生产。下列情况属无标准生产:(一)企业未按照规定制订产品标准的;(二)企业产品标准未按照规定备案的;(三)企业执行已被废止的产品标准的;(四)企业产品标准未按照规定复审并上报备案的。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0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12、县级以上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在审核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应注意按企业的隶属关系,向企业的主管部门和与主管部门同级的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所属企业的企业产品标准,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双重领导的企业,企业产品标准还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含县)属以下企业的企业产品标准,向县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标准编写方法

1、标准的内容及其表述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答:①内容完整②清楚、准确、相互协调③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④为未来技术发展提

供框架⑤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⑥统一性⑦标准间的协调性⑧标准的适用性

2、什么是条款?条款有那些类型?

答:条款是指规范性文件内容的表达方式,一般采用陈述、指示、推荐或要求等形式。条款的类型有:陈述型条款、要求型条款、推荐型条款。

3、什么是主体?什么是附加要素?

答:主体是构成规范性文件实质内容的一组条款。附加要素是包括在规范性文件中而不影响其实质内容的信息。

4、什么是技术规范?什么是规程?

答:技术规范是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的文件。规程是为设备、构件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或使用而推荐的惯例或程序的文件。

5、编写标准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答:a)、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b)、充分考虑顾客和市场需求,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c)、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d)、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e)、有利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f)、企业内的企业标准之间、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6、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分别指什么?如何做到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答:统一性是指标准编写及表达方式的最基本的要求。协调性是针对标准之间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所有标准的整体协调。要达到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每项标准应遵循现有基础标准的有关条款,尤其涉及下列有关内容:标准化术语;术语的原则与方法;量、单位及其符号;缩略语;参考文献;技术制图;图形符号。2)对于特定技术领域,还应考虑涉及诸如下列内容的标准中的有关条款:极限与配合;尺寸公差和测量的不确定度;优先数;统计方法;环境条件及有关试验;安全;化学。

7、规范性要素与资料性要素如何划分?

答:规范性要素是要声明的符合标准标准而应遵守的条款的要素。资料性要素是标识标准、介绍标准,提供标准的附加信息的要素。

8、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是如何定义的?

答: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有:①术语和定义②符号和缩略语③分类和标记④要求⑤抽样⑥试验方法(测试方法)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为可选要素,它给出了为理解标准中某些术语所必须的定义。符号和缩略语:符号和缩略语为可选要素,它给出了为理

解标准所必须的符号和缩略语一览表。分类和标记:分类和标记为可选要素,它可为符合规定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建立一个分类、标记和(或)编码体系。要求:要求为可选要素,它应包括下列内容:a)直接或以引用方式给出标准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等方面的所有特性;b)可量化特性所要求的极限值;c)对每个要求,或者引用测定或检验特性值的试验方法,或者直接规定试验方法。要求的表述应与陈述和推荐的表达有明显的区别。抽样:抽样为可选要素,它规定抽样(取样、采样)的条件和方法,以及样品保存方法。试验方法(测试方法):试验方法为可选要素,它给出与下列程序有关的所有细节:测定特性值,检查是否符合要求,以及保证结果的再现性。如果适合应指明试验是型式(定型)试验、常规试验还是抽样试验等等。

9、什么是标准的必备要素和可选要素?标准的必备要素包括哪些?

答:必备要素: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素。即封面、前言、名称、范围。可选要素:在标准中不是必须存在的要素,其存在与否视标准条款的具体需求而定。

10、标准内容的确定原则包括哪些?

答:包括:1)目的性原则,即要解决对需要标准化的对象的哪些内容进行标准化的问题;2)性能原则,即要解决如何对需要标准化的内容进行标准化的问题。3)可证实性原则,即要解决哪些内容可以标准化的问题。

11、起草标准的要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起草要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标准中的所有特性,可以直接用文字写出来的,也可以用引用方式引用其他标准中相关内容;2)可量化的特性应给出极限值或可选值;3)每一项要求一定要提及相应的试验方法。方法可直接用文字写出来,也可以引用现成的试验方法标准。

12、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或交收检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型式检验是指为全面考核产品质量而对标准中规定的技术特性全部进行检验。出厂检验是指产品交货时必须进行的各项试验。所有的产品均应规定出厂检验的规则和试验项目。

13、检验规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检验分类、每类检验所包含的检验项目、组批规则、抽样检验方案,抽样或取样方法、判定规则及复验规则。

14、注日期引用和不注日期引用有什么区别?

答:凡是注日期引用的文件,意味着只使用所注日期的版本,其以后被修订的新版本,

甚至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中的内容均不适用。不注日期引用文件意味着所引用的文件无论如何更新,其最新版本适用于引用它的标准。标准中一般不使用不注日期引用文件的方式,只有引用完整的文件或引用标准的某个部分并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情况下,才可不注日期引用文件:根据标准的目的,可接受所引用文件将来的所有改变;属于资料性的引用。

15、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规范性附录为可选要素,要根据标准的具体条款来确定是否设置这类附录。在这类附录中要给出标准正文的附加条款。请注意,规范性附录中所给出的是“附加条款”,附录中的内容是构成标准整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资料性附录为可选附录,要根据标准的具体条款来确定是否设置这类附录。在这类附录中要给出对理解或使用标准起辅助作用的附加信息。请注意,资料性附录中所给出的是“附加信息”,不包含要声明符合标准而应遵守的“条款”。

第四章企业标准化工作与管理

1、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有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

2、企业标准化机构的职责有哪些?

答:1)确定并落实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强制性标准中与本企业相关的要求;2)组织制定并落实企业标准化工作任务和指标,编制企业标准化规划、计划;3)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4)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认真做好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工作;5)组织实施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6)对新产品、改进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提出标准化要求,负责标准化审查;7)对本企业实施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企业标准复审;8)组织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9)组织标准化培训;10)统一归口管理各类标准,建立标准档案,搜集国内外标准化信息,并及时提供给使用部门;11)承担或参加国家、行业、地方委托的有关标准制定和审定工作,参加国内、国际各类标准化活动。

3、企业标准化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1)应具备与所从事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经过培训取得标准化管理的上岗资格;2)熟悉并能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和

政策;3)熟悉本企业生产、技术、经营及管理现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4)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及文字表达能力。

4、制定企业标准的程序有哪些?

答:1)编制计划2)调查严加、收集信息3)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4)征求意见5)审查标准6)编制标准报批稿7)批准、编号、发布8)归档和备案。

5、实施标准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答:1)编制实施标准计划2)实施标准的准备3)实施标准4)标准实施的检查5)实施标准的总结

6、标准实施监督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答:主要有:1)实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制度,并对企业实行“管、帮、促”相结合的政策。2)推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3)实行质量认证制度。

7、新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的内容哪些?新产品标准化审查的主要内容及审查重点是什么?

答:1)实施的标准与法规,围绕产品质量对所必须采用的各类标准的制定规划,建立产品标准体系,以及所采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分析和说明。2)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通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比较,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如产品的继承性、系列化,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程序。3)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标准化要求,如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品种、规格、定制材料、外购件的采购与验收标准,预期达到的材料和零部件的标准化系数等。4)预期的标准化效果。

8、什么是企业产品标准?企业产品标准可分为哪两类?

答:企业产品标准是指对产品结构、性能、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根据产品标准的功能,产品标准可分为产品出厂标准和产品“内控标准”。

9、什么是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定义中“内在联系”包括哪几种联系?

答: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照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标准体系定义中“内在联系”包括系统联系、结构联系和功能联系。

10、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共包括哪四项标准?简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GB/T 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体系》

GB/T 15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之间的联系:GB/T 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规定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并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提出了总要求,对企业机构和人员的配置及有关人员的培训,最高管理者、各有关部门及人员的标准化职责,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与规划、计划,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企业标准的制定,企业对标准的实施的监督检查,采标工作等都规定了相应的要求。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体系》这两项规定,企业要建立的标准体系是以技术标准子体系为主,包括有为实现技术标准所必须的企业管理标准子体系和工作标准子体系构成的完整的系统。GB/T 15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的作用是推动企业标准体系不断持续改进,保证其持续具有有效性和适宜性。

11、试述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其它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答: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使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标准体系是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支撑,并与其相互融合,互相补充,互为促进。

12、简述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要求。

答: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应全面成套,层次恰当,划分明确,找出空缺。

13、企业标准体系的结构包括哪几种?

答:企业标准体系包括综合性基础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

14、企业标准体系由哪三个子体系组成?

答: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三个子体系。

15、简述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与社会确认的区别与联系。

答:自我评价不同于社会确认,它是按照评价的基本要求和企业的自身特点由企业自己组织策划和实施的评价。社会确认,是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评价机构,按照规定的组织程序和要求,对企业进行的社会确认。自我评价和社会确认两者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较大差异。

第五章农业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

1、什么是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标准化有何重要意义?

答:农业标准化是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的农业成果和经验的迅速推广,

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规范农产品时常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达到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目的。推进农业标准化有着重要意义:1)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2)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3)是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挑战的当务之急。4)是切实关心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行动。5)是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2、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农业标准的制定、组织实施和对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具体包括农业标准制(修)定及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农产品及农业企业的质量评价、农业标准化的效益评价、农业标准实施的监督、农业标准化的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活动。

3、农业标准化有哪些特点?

答:主要特点有:1)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对象是有生命的。2)农业标准化的地区性。3)农业标准化的复杂性。4)文字标准和实物标准同步进行。

4、农业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答:根据农业过程特点和标准化科学要求,农业标准化基本原理应当揭示和体现农业标准化科学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基本原理主要有:1)顺应生长原理。2)环境依赖原理。3)不确定原理。4)时滞原理。5)补偿原理。6)过程多路原理。7)质量多层原理。8)互作原理。

5、农业标准化的方法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1)简化原理。2)统一原理。3)协调原理。4)优化原理。

6、制(修)订农业标准在宏观、微观上应贯彻哪些原则?

答:宏观原则包括:1)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2)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农情,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3)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微观原则包括:1)应结合农业区划,注意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2)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特点。3)必要时可纳入标准样品(实物标准)。4)要理顺相关关系。5)要努力实现生产型向贸易型转变。

7、简述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程序。

答:1)申请、论证和立项。2)标准起草。3)标准审查。4)标准批准发布。

8、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1)是促进农业标准实施的需要。2)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3)是提高农产

品质量和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需要。

9、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思路与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思路与总体要求是:选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具体来说就是要找准切入点,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

10、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答: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都是经质量认证的安全农产品,安全是三者突出的共同点。同时,三者都注重生产过程的管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侧重对影响产品质量因素的控制,有机食品侧重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控制。

11、农业标准实施监督的三种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1)第一方监督,即农业生产者的自我监督。2)第二方监督,即对农业生产者的相关方的监督。3)第三方监督,即具有公正立场的政府或政府授权的相关机构进行的监督。

12、什么是服务标准化?推进服务标准化有何重要意义?

答:通过对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标准化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以达到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从而获得优质服务的过程。推进服务标准化,通过制定和实施服务标准以及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引导企业通过标准化手段规范服务行为和行业自律,调整服务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应对入世后服务贸易开放的挑战、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3、什么是服务和服务提供?

答:服务是指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与顾客接触的活动和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包括供方为顾客提供人员劳务活动完成的结果;供方为顾客提供通过人员对实物付出劳务活动完成的结果;供方为顾客提供实物使用活动完成的结果。服务提供是指提供某项服务所必须的供方活动。

14、服务特性和服务提供的特性指什么?如何控制服务特性和服务提供的特性?

答:服务特性是指服务的要求必须依据可以观察到的和需经顾客评价的特性加以明确规定。服务提供的特性是指提供服务的过程必须依据顾客不能经常观察到的但又直接影响服务业绩的特性加以规定。多数情况下,服务和服务提供的特性和特点决定了顾客评定服务或服务提供不合格常常是直接的、立即的,因此,控制服务和服务提供特性、达到和维持所要求的服务质量只能通过控制提供服务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运用最终检验的方法。而

控制提供服务的过程就必须对过程业绩进行测量,定量或定性地确定过程业绩,为控制服务或服务特性、改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15、什么是服务质量?如何划分服务质量?

答:服务质量是服务和服务提供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序。服务质量划分为:1)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2)个体感观质量、信息质量和总体服务质量。3)有形的服务质量和无形的服务质量。4)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服务质量、与时间有关的质量、与经济因素有关的质量。

16、服务质量具有什么特点?

答:1)服务质量的评判具有很强的主观性。2)服务质量的绝对性。3)服务质量具有变动性。

17、服务标准化的范围包括哪些?

答:包括:1)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服务。2)交通运输、邮政和仓储服务。3)金融和房地产服务。4)商务、专业技术和科学研究服务。5)旅游、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6)社会公共服务和其他服务。

18、服务标准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服务标准的主要类型有:服务基础标准、服务管理标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资质标准、服务设施标准、服务安全、卫生标准、服务环保标准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标准。

19、制定服务标准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制定服务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并遵循以下原则:符合保护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参加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对外贸易合作;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和具有地方特色服务业的发展;坚持科学性、协调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做到管理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有利于推动服务业健康发展;有利于相关标准相互协调配套,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标准体系;满足服务贸易的要求,促进服务业市场的开放,不造成服务贸易壁垒;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如何实施服务标准?

答:1)更加注重宣传和鼓励,逐步推进服务标准的实施。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3)通过建立服务标准化试点的形式,推进服务标准的实施。4)通过服务企业的等级划分,促进服务标准的实施。

第六章标准与国际贸易

1、WTO 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非歧视原则,主要包括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2)市场准入、自由贸易原则;3)可预见性原则;4)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原则;5)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原则;

2、什么是技术规范?什么是合格评定程序?

答:技术规范是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可直接规定技术要求,也可通过引用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规范(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合格评定程序是有关直接或间接的确定是否达到相应的要求的活动。

3、TBT 的主要规则是什么?

答:1)国际标准原则;2)非歧视原则;3)透明度原则;4)良好行为规定原则;5)统一原则。

4、企业对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答:1)首先要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加快技术进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这是根本之策。2)积极参加采用国际标准。3)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根据出口国的要求,通过产品认证或体系认证,超越在合格评定程序方面的技术壁垒。4)要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注意收集与本企业有关的国外技术法规和标准信息。

5、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有哪些?

答:1)采用国际标准,应当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国际惯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2)制定(包括修订,下同)我国标准应当以相应国际标准(包括即将制定完成的国际标准)为基础。除非这些国际标准由于基本气候、地理因素或者基本的技术问题等原因而对我国无效或者不适用。3)对于国际标准中通用的基础性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应当优先采用。4)采用国际标准中的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保标准制定我国标准,应当以保障国家安全、防止欺骗、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为正当目标;5)采用国际标准时,应当尽可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由于基本气候、地理因素或者基本的技术问题等原因对国际标准进行修改时,应当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控制在合理的、必要的并且是最小的范围之内。6)我国的一个标准应当尽可能采用一个国际标准。当我国一个标准必须采用几个国际标准时,应当说明该标准与所采用的国际标准的对应关系。7)采用国际标准制定我国标准,应当尽可能与相应国际标准的制定同步,并可以采用标准制定的快速程序。8)采用国际标准,应当同我国的技术引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进相结合。9)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的制定、审批、编号、

发布、出版、组织实施和监督,同我国其他标准一样,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执行。10)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贸易需要的产品标准,如果没有相应的国际标准或者国际标准不适用时,可以采用国外先进标准。

6、国际标准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等同采用国际标准?什么是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答: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就是:1)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完全相同;2)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同,但可以存在少量的编辑性修改。修改采用允许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技术差异,这些差异应清楚地标明并给出解释其产生的原因。

7、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相同部分和不同部分有哪些?

答:相同部分:规定的内容都有产品特性、相应的加工和生产方法、相应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不同部分:⑴技术法规是强制执行的,技术标准是自愿性、非强制性的;⑵技术法规中含有行政管理性规定,技术标准中没有;⑶技术法规由具有立法权的机关批准发布,技术标准由公认机构批准、公布;⑷技术法规可以只作出原则性规定,具体技术内容可采取引用相关标准的方式。标准规定了具体的技术内容。

技术法规是由权力机构通过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性文件。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特征。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区别在于强制性和自愿性,两者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

管理学(第三版)+戴淑芬)课后习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管理概述 一、判断题 对对错错错错对错对错错对错错错 二、简答题 1.组织的活动有两类———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组织是直接通过作业活动来达成组织目标的,但组织为了确保这一基本过程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还需要开展管理活动,管理是促进作业活动顺利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和保证。 2.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管理规律,总结出了许多管理原则。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在 管理实践中,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将会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管理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实践,管理的艺术性要结合具体情况并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来,二者是统一的。 3.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供应商,用户。 4.将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复杂的非结构问题结构化,为群体决策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明确地识别自身的优势、劣势,把握外部机会和威胁;给决策者提供更多的方案。 5.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概念技能决定了其能否为组织。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战略。概念技能也是高层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基础。 6.首先,管理职能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完成不同管理职能的重点有所不同,相对而言,高层管理者在计划、组织和控制上所花的时间要多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在领导职能上所花的时间要少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7.有效率的企业不一定都有效果。效率和效果哪一个重要,要看具体的情况和所面对的问题。 8.一般说来,应该是从基层管理者做起;随着管理层次的变化(从基层到高层),对技术技能的要求相对降低,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9.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所以相对大企业有一些自身的管理特点。例如,小企业对环境反应比较敏感;组织结构简单,规范化程度低;沟通及时迅速;管理工作人情味浓,常依赖于某个(些)人;管理控制简单;等等。 10.优点:有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促使企业注重长远利益。缺点:可能会导致行业过度竞争,造成竞争成本上升。 11.管理者要有效地做到这一点,需要正确确定组织目标(或做出正确的决策),正确设计和维护组织,并且要科学授权和有效激励,最后还须适当地控制。 12.应关注的一般环境因素有:技术因素,如清洁技术的变化等;经济因。素,这对清洁业务的需求有宏观上的影响;自然因素,当自然环境污染严重时,会增加对清洁业务的需求;社会因素,这可以影响对清洁业务的接受程度和劳动力供应等问题;政治法律环境因素,这决定了清洁行业经营的合法性等问题。 13.影响协同效应的因素有:协调,要素的质量以及互补、相容的程度,内外部环境。 14.一般说来,应该相信企业能够从对社会责任的行为中受益。但可以有不同观点,要加以论证。

第7章 信息管理的组织

授课时间2学时 第七章信息管理的组织 授课题目 第一、二节信息管理机构、组织体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两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管理组织的基本构成、企业管理的层次与机构模式,重点把握信息管理的组织体系的架构和设置ID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板书、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同时加以作业和答疑。 教学基本内容: (一)信息管理机构 信息机构是实施信息收集、加工、储存、传递等有关信息管理活动的组织形式。 建立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是实现信息管理战略任务的关键。 从信息产业化的全貌上来看,主要是由五种职能部门所组成: (1)信息使用部门:使用信息的用户,是提出信息的需求,信息的内容、范围、时限等具体的部门,也是将信息用于分析研究、解决管理决策问题的部门。 (2)信息供应部门:大体上有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3)信息处理部门:主要是使用各种技术工具和技术方法处理信息的专业部门。 (4)信息咨询部门:主要是为使用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帮助他们向信息供应部门、信息处理部门提出要求,帮助用户研究信息和使用信息。 重要部门: (5)信息管理部门:它在信息工作的五种职能部门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负责协调各部门,使之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目前,一些企业内部的信息工作的职能分工还没有那样明确,信息资源往往广泛分布于各个部门,有的部门既是信息供应者又是信息处理者又是信息使用者。 信息管理部门要从企业的综合部门的角度,协助各业务部门抓好信息工作。为了提高信息管理的总体效率,需要建立一个集中管理企业信息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承担以下四个功能:(1)、信息汇总与收集功能。 (2)、信息管理与检索功能。 (3)、信息分析与处理功能。 (4)、信息的协调与沟通功能。 关于企业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模式有三种: (1)、集中式结构模式。 (2)、分散型结构模式。 (3)、集中-分散型结构模式。

信息管理学课程练习题

信息管理学课程练习题 (2006年1月12日) 课程名称:信息管理学Information Management 课程号:1100340 总学时:54 周学时:4 学分数:3 [第一章思考与练习] 1.申农的“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的定义有什么局限? 2.维纳的“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相互交换的内容的名称”的定义有什么局限? 3.什么是企业信息管理?它包括哪些内容? 4.为什么说“信息就是资源”的说法不妥? 5.图书馆、档案馆管理模式,经过了成百上千年的完善,为什么不能照搬到企业文献信息管理中来? 6.企业信息管理学是独立学科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同信息学、信息传播学、信息产业学、信息管理学各是什么关系? 7.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案例后面的问题: 2002年6月的一天,重庆仪表厂的夏工程师带着一个三人小分队走访本厂客户来到湖北省荆门炼油厂,正好本厂生产的20台流量计到货。荆门炼油厂在开箱验收时竟然有12台精度超差,不合要求,当面提出要退货。夏工程师立即到现场了解情况,每台仪器都有出厂合格证。夏工程师知道本厂产品出厂要求严格,既然有合格证,说明在厂内的检测设备上是合格的,现在用荆门炼油厂的设备检测精度超差,很明显是由于两套检测设备标定系统不同的结果,但要以此说服荆门炼油厂接受,很难;邮寄回厂重新调试后再发回来,还可能会是如此;向厂里报告,让厂里派人来修,一是耽误时间,二是很可能也就让自己来修。于是,夏工程师决定当场修理调试,虽然小分队并没有修理的任务。结果,花了两天时间将12台流量计全部修好。 问:这个过程是一次正确决策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常规企业管理过程,还是企业信息管理过程?为什么? [第二章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它包括哪些内容? 2.你过去认为“信息系统”指的是什么?学习本章之后,你对于信息系统的四种构成有什么看法? 3.在日本的一些企业里,往往面向不同车间、工种的工人们,开展有奖征集合理化建议的活动,认为这样可以获得很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并且确实如此。为什么?请用非正式信息系统的作用加以解释? 4.企业信息系统是由主体系统和客体系统、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复合而成的。这样分析对企业管理有什么启发?

技术文件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使公司的技术文件得到有效控制,确保生产现场所用的技术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技术文件的管理。 3.技术文件内容及编码原则 技术文件是指用于产品实现的相应技术文件;文件类别及编码原则详见《技术文件类别清单》。 4.职责 4.1技术质量部负责技术文件的归口管理。负责内部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归档和借阅的管理;负责外来技术文件的识别、转换、发放和归档。 4.2各部门负责对技术文件的接收、使用、保管。 4.3操作人员应掌握工艺文件及有关标准要求,严格按工艺文件进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向班组长汇报,有责任保管好自己所用的技术文件。 4.4车间班组长负责保管本班组所用的技术文件,生产作业时将技术文件放置在生产现场指定位置。保证技术件不丢失、不损坏、干净整洁。 5.技术文件管理内容 5.1编制技术文件的基本要求 5.1.1凡用于指导生产作业的技术文件均应履行审批、签署手续,外来文件的审批不是对文件内容的审批,而是对文件的适用性的确认。责任签署手续完备的正式技术文件是指导生产及其管理活动的有效文件。 5.1.2 收到顾客提供的产品图纸、产品规范/标准、技术协议、变更文件等与质量 有关的技术文件后,技术部要在两周内或按照顾客要求的进度进行组织评审,确定以上文件的详细的实施方法、实施日期及实施要求,由技术部长批准,及时将

顾客的相应标准转换为公司内部要求并保存相应记录。顾客提供的质量协议由质量部按上述要求评审,由质量部长批准,并保存记录。 5.1.3 FMEA的编制应参考FMEA库进行编制,每个项目应对其涉及到的所有工序的FMEA组织评审后定版; 5.1.4 CP的编制应将定版后的FMEA中的要求有效的传递至CP中且前后保持一致;CP的编制应参考CP的编制模板。 5.1.5 WI的编制应将CP中的要求关联到WI中(excel公式),防止产生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5.1.6 技术文件编制质量问题纳入技术部人员的绩效考核,具体按《技术部人员绩效考核表》进行考核。 5.2 技术文件的签署人及其职责 5.2.1 设计/编制——由授权职能部门的设计人或编制人签署,并对技术文件的完整性、正确性、统一性、先进性、良好的工艺性和经济性负责。 5.2.2审核——由设计/编制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对技术文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顾客要求、相关标准和使用要求进行综合审查后签署,对其完整性、正确性、统一性负责。 5.2.3会签——由相关部门委托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对技术文件是否满足相应专业要求的可行性予以审查并签署。 5.2.4 批准——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以及厂内有关部门需共同遵照执行的技术文件由技术部长(或被授权人)签署,并对技术文件负总的责任。文件发布后,使用部门在执行中或相关人员在检查,发现有问题需更改时应及时反馈,技术部接到反馈后应及时更改相应技术文件并再次批准。 5.3受控标识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合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七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P35 管理与管理学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2.特定的时空背景是管理的条件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动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案: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内容:(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2)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的社会属性内容: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五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六题: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答案: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 P78管理思想的发展 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在企业经营有何启示。 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3.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实际末的美国产

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标准化管理与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

最新《标准化管理与技术教程》思考题 第一章标准化概述 1、标准化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现代标准化有哪些特点? 答:可分为远古时代人类标准化思想的萌芽、建立在手工生产基础上的古代标准化、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现代标准化阶段。现代标准化有以下特点:系统性、国际性、动态性、超前性、经济性及社会性。 2、叙述标准与标准化的定义?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有哪些? 答: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①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手段、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②标准化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③标准化是合理简化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④标准化可以促使合理地利用国家资源,节约资源节约原材料⑤标准化可以有效地保护安全和环境⑥标准化是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桥梁⑦标准化可以推动贸易发展、消除贸易壁垒。 3、我国的标准化原理有哪些? 答:①简化原理: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其多样性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时,即应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②统一原理: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它技术特性所确立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的功能等效。③协调原理:在标准系统中,只有当各个标准之间的功能彼此协调时,才能实现整体系统的功能最佳。④优化原理: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效果。 4、标准化科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答:1) 研究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及标准化实践活动中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2) 研究标准化活动的一般程序和每一个环节的内容。3) 研究标准化的各种具体形式。 4) 研究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和运动规律。5) 研究标准体系的外部联系。6)研究标准化活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持已有技术工艺文件的完整性,统一技术文件的管理标准,确保所编制和管理的技术文件是正确、有效和一致的;有效控制技术文件,使之能完全指导生产,以保证质量和生产正常进行,避免混乱,为使公司的技术文件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生产现场所用的技术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涉及到的所有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产品图样、工艺图样和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也包括一定范围的外来标准和客户提供的图样等。 三、职权和职责 1.技术研发中心技术部是技术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并负责所有技术文件编号、发放、回收、归档,以及文件更改、作废的处理。 2.技术文件的编制和管理;技术研发中心技术部负责人负责编制,技术研发中心总监审核,由总经理批准。 3.生产用工艺文件,如工艺路线单、工序卡、过程卡、工艺图纸、作业指导书,由制造中心各生产部专人编制,完成后送技术研发中心技术部负责人审核,由技术研发中心总监批准。 4.外来图样、标准由负责人识别、核对,经技术研发中心总监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四、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 1.技术文件是公司的核心机密,是公司进行生产和管理工作共同的依据,是公司在同行中保持一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公司的技术文件属于公司所有,每一位员工都有义务和责任保证技术文件的完整性、一致性以及保密性。 2.技术文件的定义 技术文件是指公司的产品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操作规范、客户提供的图纸图样、各种技术标准、技术通知以及技术培训资料等。 3.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结构:或生产;图纸、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外来标准和图样,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 4.技术文件管理包括:技术文件发放、复制借阅、修改、重新发放、收回、作废、外来文件的识别和使用等。 5.技术文件的分类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1

第一章 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需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基本职能。 3、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4、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三大类。 5、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都赫特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7、管理者要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职能三类技能。 8、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9、控制的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10、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1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12、管理的对象应当是组织中所有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第二章 1、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四个阶段。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框架。 3、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4、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 5、正式组织以效率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主要标准。 6、决策理论认为,企业中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两类。 第三章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 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经济关系。 5、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最根本的一点是要严明。 第四章 1、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 2、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是从组织自身角度看问题,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4、综合社会契约理化观主X把实证和规X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 第五章 1、根据赫伯特。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化原则,而不是最优化。 2、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各资源的合理使用。 3、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4、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 5、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 6、按决策的性质分,有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7、盈亏平衡点分析是在把生产总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分析成本、产量利润三者关系的计量方法。 8、不确定型决策无法预知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信息管理学课程简介

信息管理学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1、基础性。信息管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大部分内容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主要教授和学习信息管理学的基础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而较少涉及专深的理论和具体的方法。 2、概论性。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到信息管理学的绝大部分内容,新概念与新知识多。 3、理论性。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大部分内容都是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技术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较少。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信息管理学的基础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较为系统地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及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管理学的背景、基础和形成,把握信息管理的内涵和研究对象,明确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熟悉信息管理的全过程;对信息管理系统、战略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的组织具有一般性认识,了解信息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内容及发展动向。本课程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管理能力;加强学生运用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与企业和社会的信息化问题紧密结合的意识;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能力,以及分析、表达和概括能力。 四、基本教学内容 1、信息管理学基本理论模块。主要阐述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体系结构、学科性质、发展历史和学术流派。 2、信息管理基础理论模块。主要阐述信息、信息资源、信息用户、信息交流等基础理论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概念、基本属性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信息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社会经济功能、分布规律;信息用户的概念与类型、用户信息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不同类型用户信息需求的规律和特点、用户信息行为规律;信息交流的概念与过程、模式、影响因素;信息管理的概念、性质、任务与发展历程。 3、信息管理技术方法模块。主要阐述信息管理四大工作环节的内容与基本方法、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问题。主要内容包

技术文件的管理制度

技术文件的管理制度 1.技术文件分为“受控”个“非受控”文件两大类。“受控”文件指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关文件。 2.文件的更改须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由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更改并标识,文件更改幅度较大时,予以换版。换版文件下发后,必须将原文件由行政部收回,以保证使用有效版本。 3.文件领用者,因文件丢失或者损坏需要领用新文件时,到行政部填写《文件处理单》,经常务副总审核、批准后方可领用。 4.文件管理者、文件持有者要派专人管理文件,并保持文字清晰,外来借阅者需填写《文件借阅登记表》,经常务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借阅。 5.作废文件销毁时,由该部门填写《文件处理单》,由总经理审核、批准后统一销毁。需要留用的加盖“作废留用章”后方可保留。 6.质量记录的格式和内容由使用部门设计,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统一编号控制。质量记录表需要更改时,仍由原审批部门审批。

7.质量记录填写:要求个部门质量记录填写人员在填写时要及时、完整、自己清楚、数据准确、使用中性笔或者圆珠笔笔填写。质量记录原则上不准更改,如有失误或者计算错误时,在改动处划改并签名。 8.质量记录的`借阅:外来人员借阅质量记录经常务副总批准后办理借阅手续借阅,公司人员经行政部部长批准后,办理借阅手续。 9.质量记录的管理和保存:质量记录由本部门制定专人负责保管,注意防潮、防腐、防盗、防火、防蛀、保存期按《质量记录清单》的要求实施。 10.各类质量记录由各部门指定专人手机、分类并装订,行政部负责归档并规定期限保存。 11.质量记录销毁:对于超过保存期的质量记录,由行政部和使用部门负责签字,包常务副总审核批准后,进行销毁并填写《质量记录销毁清单》,需要保留的记录加盖“作废保留”章后由行政部统一保存。

管理学 课后习题解答6

管理学课后习题解答 5、科学管理的贡献是什么?它存在哪些弊端? 答: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他认为工人之所以工作,是因为工人只追求物质利益,没有金钱和物质的诱惑,人们是不会好好工作的,因此对工人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就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工人只能被动的服从管理者的命令;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具,没有看到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最大贡献是提倡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由于科学管理方法的逐步普及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根本变革,其意义是历史性的,科学管理是管理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它的提出也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开始形成。泰勒提出的“心理革命”思想对其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那个时代,泰勒就认识到了在企业生产中,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必须在思想上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其敏锐的洞察力令人佩服。今天的企业文化理论其核心思想就是提倡以人为本、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泰勒对科学百折不挠追求的勇气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他研究管理当时有很多的人不理解,管理当局对他的研究有时也不支持,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泰勒对科学管理探索的决心和勇气,他几乎将一生献给了科学管理事业。 6、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管理的基本职能、工作与人员能力结构和管理原则。 法约尔首次把管理活动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大职能,揭示了管理的本质,并对这五大管理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法约尔认为,企业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临海伟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WD-JS-12-01 1目的 为使公司的技术文件得到有效的控制,加强公司技术文件的保密性和有效性,确保生产现场所用的技术文件为最新版本,特制订此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图纸、工艺、技术标准等技术文件的管理工作。 3 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全公司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更改,资料员负责技术文件的复制、发放和 归档管理。 3.2各相关车间(部门)负责本车间(部门)所使用的技术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4 定义 本制度所述的技术文件包括产品图、毛坯图、工装图、检具图,试制流程图、工艺规程、检验卡片、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文件资料等。 5 管理程序 5.1 试制阶段图纸文件的管理 5.1.1 试制阶段图纸文件底图由技质部项目负责人掌管,以便随时修改和指导试制工作。5.1.2 产品试制结束,且产品合格率达到规定要求,经评审通过后,由技质部项目负责人 将所有文件资料整理完毕后,于7日内移交技术资料室归档。技术文件资料员同时 下发生产用图。各车间(部门)在收到生产用图时,必须将试制用图收齐送交技术文件资料员,由技术文件资料员统一将试制用图销毁。 5.2 生产阶段图纸文件的管理 5.2.1 图面污损,需要更换新图时,由各车间主任填写“文件增发/复制申请单”连同污损 图纸一起到资料室申请换发。经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后,由技术文件资料员负责复印和发放。如在申请复印图纸时,没有递交污损图纸,技术文件资料员不予复印。 5.2.2 如图纸文件丢失,由车间主任填写“文件增发/复印申请单”,写明原因和责任人,每 丢失一张扣款5元上缴财务,经主管副总签字批准后,由技术文件资料员负责复印和。 5.2.3 如需新增图纸文件时,由车间主任填写“文件增发/复印申请单”,写明新增的原因, 经主管副总签字批准后,由技术文件资料员负责复印和发放。 5.2.4 外协加工需要图纸时,由外协人员填写填写“文件增发/复制申请单”,经采购主管签 字后到技术资料室申请复印。外协加工的图纸,须加盖“外协”章。 5.2.5 “文件增发/复制申请单”由技术文件资料员统一保管,保存期一年后销毁。 5.2.6 技术资料室必须建立图纸文件收发台帐,领用人必须签字后才能发放,以便核对和 文件更改后回收。 5.3 技术文件的更改管理 5.3.1 技术文件更改权限属技术部。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更改技术文件权力。 5.3.2 技术文件更改采用划改(不允许用修正液涂改),将需要更改的部分用细实线 划掉(被划掉部分应能清楚地看出更改前的情况),然后标注上新的尺寸/文字等, 在靠近更改部位写上更改标记(用加圈的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并在更改栏中填写上 相关的内容。更改时,须用黑色墨水笔更改,不允许用其它笔更改。

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②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③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既包括人力资源在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④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金品单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 共有五种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创新职能。 3.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技能,这些技能的重要性怎么随管理层次变化? 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对管理层次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 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4.泰罗科学管理的重要容 1)工作定额;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 2)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产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 4)差别计件工资制;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波动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为了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泰罗主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人承担执行职能。 5.霍森实验及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容 霍森实验1)工作场所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3)大规模访谈 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第二章 1.合乎道德的管理应具备的特征? 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七个特征 1)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视作组织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2)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该从社会角度看问题 3)合乎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部的关系 4)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5)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6)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 7)合乎道德的管理已组织的价值为行为导向 2. 影响管理着道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信息管理学教程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2、():管理信息系统。 3、():信息资源管理。 4、():供应链管理。 5、():企业过程再工程。 6、():企业资源计划。 7、():客户关系管理。 1.管理的基本职能包 括:、、、、。 2.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从科学管理的思想到信息资源管 理的思想的演变过程,是管理重心从的管理到管理再到管理的变化过程。 3实现的手段有两个使能器:一个是,一个是。 第二章 1、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2、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3、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4、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5、信息科学:是研究不同领域里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以及使用的学科,也是认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科学。 1.在一个具体的组织内部,有信息(高层)、信息(中层)、信息(基层)。 2.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信息按加工深度分为信息(原始信息)、信息(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信息(管理决策信息)。 3. 、、一起是构成现实世界的三大要素。 4.香农提出了通信系统的模型,定义了、、。 5.信源因其发送信息的状况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信源,另一种是信源。 6.通常,我们把信道分为信道和信道。 7.信宿可以是,也可以是,其中也包括。

企业标准化课程测试题

企业标准化课程测试题 1.按标准化对象的基本属性,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 B 。 A.服务标准; B工作标准; C产品标准; D图形符号标准。 2.标准是由科研成果和 B 转化的规范性文件。 A.专利技术; B实践经验; c工艺规程; D先进技术。 3.根据《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作为 A 。 A.组织生产的依据; B.交货验收的依据; C.产品采购的依据。 4.标准的本质特征是 A 。 A.统一; B.使用; C.合并; D.协调 5.通用化以 C 为前提。 A.系列化:B.统一化;C.互换性;D.组合化 6.企业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为 C 年。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7.管理标准体系应能保证 _B 的实施。 A. 企业标准体系; B.技术标准体系; C.企业标准; D. 管理标准。 8.企业为保证生产、技术和经营活动的需要,设置 A 的标准化管理机构和人员。 A.专职; B.兼职; C.专兼职。 9.企业标准体系表示企业标准体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首先研究和编制 A 。 A.企业标准体系表;B.技术标准; C.企业标准。 二、多项选择 1.按标准制定的主体,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及 BCD 。 A.出口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2.目前世界上最有权威的标准化机构是 ABC 。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B.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C.国际电信联盟(ITU); D.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ATEE) 3.按标准的适用范围划分,我国的标准分为 BCD 和企业标准。 A.强制性标准; B.国家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方标准 4.根据法律的约束性划分,我国的标准分为 ACD 。 A.强制性标准; B.企业标准; C.推荐性标准; D.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5.企业技术标准的存在形式可以是 ABC 。 A. 标准;B规范、规程; C.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 D.文件、资料。 6.企业标准化是一个 ABCD 的动态过程。 A.制定标准、实施标准; B.合格评定; C.分析改进,再修订标准;D.发布实施,可证 实性。 7.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 ABCD 的基础。 A.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B. 生产管理体系; C. 技术管理体系; D.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8.技术标准件体系的结构可分为AD 。 A.层次结构;B.排列结构;C.顺序结构;D.序列结构。 9.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包含BCD 。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持已有技术工艺文件的完整性,统一技术文件的管理标准,确保所编制和管理的技术文件是正确、有效和一致的;有效控制技术文件,使之能完全指导生产,以保证质量和生产正常进行,避免混乱,为使公司的技术文件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生产现场所用的技术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涉及到的所有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产品图样、工艺图样和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也包括一定范围的外来标准和客户提供的图样等。 三、职权和职责 1.技术部是技术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并负责所有技术文件编号、发放、回收、归档,以及文件更改、作废的处理。 2.技术文件的编制和管理;技术部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技术部审核,由技术副总经理批准。 3.生产用工艺文件,如工艺路线单、工序卡、过程卡、工艺图纸、作业指导书,由制造中心各生产部专人编制,完成后送技术副总经理审核,由技术总监批准。 4.外来图样、标准由负责人识别、核对,经技术部总监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四、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 1.技术文件是公司的核心机密,是公司进行生产和管理工作共同的依据,是公司在同行中保持一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公司的技术文件属于公司所有,每一位员工都有义务和责任保证技术文件的完整性、一致性以及保密性。 2.技术文件的定义 技术文件是指公司的产品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操作规范、客户提供的图纸图样、

各种技术标准、技术通知以及技术培训资料等。 3.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结构:或生产;图纸、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外来标准和图样,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 4.技术文件管理包括:技术文件发放、复制借阅、修改、重新发放、收回、作废、外来文件的识别和使用等。 5.技术文件的分类 1)法律法规及标准性文件: a.相关的法律法规; b.国家规定的产品标准及有关管理标准; c.相关的质量标准; 2)作业类文件: a.图纸及各业工艺规程、工艺卡片、作业指导书; b.工序制量表及制量控制点一览表; c.产品使用说明书; d.公司内所有设备使用说明书; e.各种明细表; 3)管理类文件; 公司日常制定的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及计划及规定等。 6.文件登记 1)技术部必须建立(技术文件管理台帐),掌握本场全部技术文件的情况。其台帐至少包括;编号、名称、数量、文件编制时间、发部时间、发放部门及销毁情况。 2)文件接收后,档案保管人员应及时对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并作记录。每月或每季度将记录复印件送技术部。根据记录及时掌握本厂技术文件动态。

管理学课后答案完整版

管理学课后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 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管理师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中国:(1)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战国,《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的基本概念习题解答 复习题 1、管理的含义就是什么?试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答:(泰勒)管理就就是确切地了解您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她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完成它。(法约尔)管理就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孔茨与奥唐纳)管理就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t4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需要展开为:作为管理人员,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管理适合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管理适用于各级组织的管理人员;…。(西蒙)管理就就是决策。(许国华等)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与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乔忠等)管理就是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有哪些主要的职能?简述其含义。 答: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协调,就有六个管理职能。具体含义如下:1)计划职能。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对组织的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与组织拥有的资源建立组织目标,然后制定出各种实施目标的方案、措施与具体步骤,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完整的谋划。2)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有两层含义,一就是为了实施计划而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如成立某些机构或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二就是为达成计划目标所进行的必要的组织过程,如进行人员、设备、技术、物资等的调配,并组织、监督计划的实施等。3)控制职能。控制职能所起的作用就是检查工作就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与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4)领导职能。领导职能就是指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利用各自的职位权力与个人权力去指挥与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5)激励职能。激励职能就就是创造职工所需要的各种满意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6)协调职能。协调职能包括对内协调与对外协调两个方面。对内协调主要就是沟通,即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个人、团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形成良好的内部人际关系。对外协调主要就是公关,即如何处理组织与政府、传播媒体、客户、公众的关系,以形成良好的组织形象。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含义就是什么? 答:管理者就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担负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协调等工作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管理对象也称为管理的客体,指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的对象。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对象主要就是指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等一切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的管理。 4、管理者有哪些角色? 答:管理者要执行多种管理职能,在管理工作中常常扮演多种角色,可归纳为三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与决策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又可划分为三种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管理者的信息角色也可分为三种不同的角色:洞察者、传播者与发言人。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又分为企业家、资源分配者与谈判者等。 5、简述管理者的技能。 答:管理者应具备三类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还应该具备理解技能、分析技能、决策技能、创新技能等。 6、如何理解管理学的实践性? 答:管理理论与方法就是人们通过对各种管理实践活动(特别就是企业的管理活动)的深入分析、总结、升华而得到,反过来它又被用来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活动,因此要真正掌握管理学仅靠书本就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大量的管理实践活动去体会与磨练,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就就是管理学的实践性。 7、如何理解管理学的发展性? 答: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就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企业的组织形式、运营方式与管理手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新的管理问题需要人们去研究、解决,所产生的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将会大大推动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更新与扩展,因此管理学就是一个发展的学科。 8、为什么说管理学既就是科学又就是艺术? 答:管理学已形成了一套反映客观规律、合乎逻辑的理论与知识体系,在处理问题时通过从实践中收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