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基层财政困境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基层财政困境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73310048.html,

关于基层财政困境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闫婷

来源:《商情》2018年第03期

【摘要】自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以来,财政收入连续多年增长,整体财政状况得到了改善,但是基层财政却日趋困难,这说明我国财政存在结构性问题。基层财政运行事关基层政府职能履行、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基层政府债务风险等重大问题,因此,如何为破解基层财政困境,提出可行的思路对策,是财政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主要梳理有关基层财政困境的既有成果,理清该问题在理论界和实践界目前研究的基本状况与解释,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支撑。

【关键词】基层财政;财政分权;文献综述

一、关于财政分权理论的综述

(一)地方政府存在必要性理论

奥茨(Oates,1972)论证了地方政府能够向各自的选民提供帕累托最优的公共产品产出量,但是中央政府则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在现实中上述论证的前提条件并不完全具备,比如公共产品供给上存在规模收益和效益外溢等问题,从这个层面上看,奥茨定理所得出的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并非是政府层级越低越好。

斯蒂格勒(Stigler,1957)认为,地方政府由于更接近辖区内的公众,对公众的需求更加了解,所以地方政府供给这些公共产品能够在种类、数量上更能满足辖区居民的偏好,且满足了收入分配所需要的公正性,中央政府应该立足于协调地方政府间利益和解决分配不公等问题。这一观点与偏好误识理论(特里西Tresch,1981)相近。偏好误识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居民对公共产品的偏好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是随机变量,如果由中央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会受到信息不完备性和不确定性而导致效率低下或失效,而地方政府则相对更为适合,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辖区规模理论

支持辖区规模理论的学者认为,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具有最优使用者数量,或者说存在一个公共产品提供的最优辖区范围。比如分权俱乐部理论就把某行政区比作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存在一个最优数量的成员。随着俱乐部成员的增加(或减少),边际服务成本就会下降(或上升),边际拥挤成本就会上升(或减少),当新成员所造成的边际服务成本变量等于边际拥挤成本变量时,此时的成员数量为最优规模。也就是从数量或规模的角度对地方性公共产品限定了最优范围。当人数的变动时,对公共产品的成本和效益都会产生影响(布雷顿,1965)。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