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配套Word版文档】6.3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高中数学【配套Word版文档】6.3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高中数学【配套Word版文档】6.3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高中数学【配套Word版文档】6.3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6.3 等比数列及其前n 项和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以等比数列的定义及等比中项为背景,考查等比数列的判定;2.运用基本量法求解等比数列问题;3.考查等比数列的应用问题.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注意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2.使用公式要注意公比q =1的情况;3.结合等比数列的定义、公式,掌握通性通法.

1.等比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不为零),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__q __表示.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比为q ,则它的通项a n =a 1q n -

1.

3.等比中项

若G 2=a ·b _(ab ≠0),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 4.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q n -

m ,(n ,m ∈N *).

(2)若{a n }为等比数列,且k +l =m +n (k ,l ,m ,n ∈N *),则a k ·a l =a m ·a n .

(3)若{a n },{b n }(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λa n }(λ≠0),??????1a n ,{a 2n },{a n ·b n },??????

a n

b n 仍是等比数列.

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q ≠0),其前n 项和为S n , 当q =1时,S n =na 1;

当q ≠1时,S n =a 1(1-q n )1-q =a 1-a n q

1-q .

6.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

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n ,S 2n -S n ,S 3n -S 2n 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__q n __.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等比数列的特征

从等比数列的定义看,等比数列的任意项都是非零的,公比q 也是非零常数. 2.等比数列中的函数观点

利用函数、方程的观点和方法,揭示等比数列的特征及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在借用指数函数讨论单调性时,要特别注意首项和公比的大小. 3.两个防范

(1)由a n +1=qa n ,q ≠0并不能立即断言{a n }为等比数列,还要验证a 1≠0.

(2)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对q =1与q ≠1分类讨论,防止因忽略

q =1这一特殊情形导致解题失误.

1.(2012·辽宁)已知等比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且a 25=a 10,2(a n +a n +2)=5a n +1,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 答案 2n

解析 先判断数列的项是正数,再求出公比和首项.

a 25=a 10

>0,根据已知条件得2????1q +q =5,解得q =2.

所以a 21q 8=a 1q 9,所以a 1=2,所以a n =2n

.

2.在等比数列{a n }中,各项均为正值,且a 6a 10+a 3a 5=41,a 4a 8=5,则a 4+a 8=________. 答案

51

解析 由a 6a 10+a 3a 5=41及a 6a 10=a 28,a 3a 5=a 24,得a 24+a 28=41.因为a 4a 8=5, 所以(a 4+a 8)2=a 24+2a 4a 8+a 28=41+2×5=51.

又a n >0,所以a 4+a 8=51.

3.已知a ,b ,c 成等比数列,如果a ,x ,b 和b ,y ,c 都成等差数列,则a x +c

y =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令a =1,b =3,c =9,则由题意,有x =2,y =6.

此时a x +c y =12+96

=2.

4.(2011·广东)已知{a n }是递增等比数列,a 2=2,a 4-a 3=4,则此数列的公比q =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由a 2=2,a 4-a 3=4,得方程组?

????

a 2=2,a 2q 2-a 2q =4,

?q 2-q -2=0,

解得q =2或q =-1.又{a n }是递增等比数列,故q =2.

5.(2012·课标全国改编)已知{a n }为等比数列,a 4+a 7=2,a 5a 6=-8,则a 1+a 10=________. 答案 -7

解析 方法一 由题意得?????

a 4+a 7=a 1q 3+a 1q 6

=2,

a 5a 6=a 1q 4×a 1q 5=a 21q 9

=-8, ∴????? q 3=-2,

a 1=1或??

??? q 3=-1

2,a 1=-8,

∴a 1+a 10=a 1(1+q 9)=-7.

方法二 由????? a 4+a 7=2,a 5a 6=a 4a 7

=-8解得????? a 4=-2,a 7=4或?????

a 4=4,

a 7=-2.

∴?????

q 3=-2,

a 1=1或??

???

q 3=-1

2,a 1=-8,

∴a 1+a 10=a 1(1+q 9)=-7.

题型一 等比数列的基本量的计算

例1 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1,S 3,S 2成等差数列.

(1)求{a n }的公比q ; (2)若a 1-a 3=3,求S n .

思维启迪:(1)由S 1,S 3,S 2成等差数列,列方程求出q . (2)由a 1-a 3=3求出a 1,再由通项和公式求出S n . 解 (1)依题意有a 1+(a 1+a 1q )=2(a 1+a 1q +a 1q 2). 由于a 1≠0,故2q 2+q =0.

又q ≠0,从而q =-1

2.

(2)由已知可得a 1-a 1????-1

22=3.故a 1=4. 从而S n =4[1-????-12n ]1-???

?-12=83????

1-????-12n .

探究提高 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运算是等比数列中的一类基本问题,数列中有五个量a 1,n ,q ,a n ,S n ,一般可以“知三求二”,通过列方程(组)可迎刃而解.

等比数列{a n }满足:a 1+a 6=11,a 3·a 4=32

9,且公比q ∈(0,1).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该数列前n 项和S n =21,求n 的值.

解 (1)∵a 3·a 4=a 1·a 6=32

9

,又a 1+a 6=11,

故a 1,a 6可看作方程x 2-11x +32

9

=0的两根,

又q ∈(0,1),∴a 1=323,a 6=1

3

∴q 5=a 6a 1=132,∴q =12,

∴a n =323·????12n -1=13·???

?12n -6

.

(2)由(1)知S n =64

3????1-12n =21,解得n =6. 题型二 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例2 在等比数列{a n }中,

(1)若已知a 2=4,a 5=-1

2,求a n ;

(2)若已知a 3a 4a 5=8,求a 2a 3a 4a 5a 6的值.

思维启迪:注意巧用性质,减少计算.如:对于等比数列{a n },若m +n =p +q (m 、n 、p 、q ∈N *),则a m ·a n =a p ·a q ;若m +n =2p (m ,n ,p ∈N *),则a m ·a n =a 2p .

解 (1)设公比为q ,则a 5a 2=q 3,即q 3=-1

8

∴q =-12

,∴a n =a 5·q n -

5=????-12n -4. (2)∵a 3a 4a 5=8,又a 3a 5=a 24,∴a 3

4=8,a 4=2. ∴a 2a 3a 4a 5a 6=a 54=25=32.

探究提高 在解决等比数列的有关问题时,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利用性质,特别是性质“若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速度.

(1)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a 1a 2a 3=5,a 7a 8a 9=10,则a 4a 5a 6

=________. 答案 5 2

解析 把a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看成一个整体,则由题意,知它们分别是一个等比数列的第1项,第4项和第7项,这里的第4项刚好是第1项与第7项的等比中项.因为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所以a 4a 5a 6=(a 1a 2a 3)·(a 7a 8a 9)=5×10=5 2.

(2)已知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3=8,S 6=7,则a 4+a 5+…+a 9=________.

答案 -7

8

解析 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知S 3,S 6-S 3,S 9-S 6成等比数列,即8,7-8,S 9-7成等

比数列,所以(-1)2=8(S 9-7).解得S 9=718.所以a 4+a 5+…+a 9=S 9-S 3=718-8=-7

8.

题型三 等比数列的判定

例3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数列{b n }中,b 1=a 1,b n =a n -a n -1 (n ≥2),且a n +S n

=n .

(1)设c n =a n -1,求证:{c n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思维启迪:(1)由a n +S n =n 及a n +1+S n +1=n +1转化成a n 与a n +1的递推关系,再构造数列{a n -1}. (2)由c n 求a n 再求b n . (1)证明 ∵a n +S n =n ,① ∴a n +1+S n +1=n +1.② ②-①得a n +1-a n +a n +1=1,

∴2a n +1=a n +1,∴2(a n +1-1)=a n -1,

∴a n +1-1a n -1=12

,∴{a n -1}是等比数列. 又a 1+a 1=1,∴a 1=1

2,

∴首项c 1=a 1-1=-12,公比q =1

2

.又c n =a n -1,

∴{c n }是以-12为首项,1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解 由(1)可知c n =????-12·????12n -1

=-???

?12n , ∴a n =c n +1=1-????12n

.

∴当n ≥2时,b n =a n -a n -1=1-????12n -????

1-????12n -1 =????12n -1-????12n =????12n .

又b 1=a 1=1

2

代入上式也符合,∴b n =????12n . 探究提高 注意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方法,另外第(2)问中要注意验证n =1时是

否符合n ≥2时的通项公式,能合并的必须合并.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a n +1,求证:{a n }是等比数列,并求出通项

公式.

证明 ∵S n =2a n +1,∴S n +1=2a n +1+1.

∴a n +1=S n +1-S n =(2a n +1+1)-(2a n +1)=2a n +1-2a n . ∴a n +1=2a n ,又∵S 1=2a 1+1=a 1,

∴a 1=-1≠0.又由a n +1=2a n 知a n ≠0, ∴a n +1a n =2.∴{a n }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 n =-1×2n -

1=-2n -

1.

等差与等比数列综合性问题的求解

典例:(14分)(2011·湖北)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数的和等于15,并且这三个数分别加上2、5、

13后成为等比数列{b n }中的b 3、b 4、b 5.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求证:数列?

??

?

??S n +54是等比数列.

审题视角 设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数,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出公差d ,从而求出数列{b n }的首项、公比;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可解决第(2)问. 规范解答

(1)解 设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数分别为a -d ,a ,a +d , 依题意,得a -d +a +a +d =15,解得a =5.[2分] 所以{b n }中的b 3,b 4,b 5依次为7-d,10,18+d . 依题意,有(7-d )(18+d )=100, 解得d =2或d =-13(舍去).[5分] 故{b n }的第3项为5,公比为2.

由b 3=b 1·22,即5=b 1·22,解得b 1=54

.

所以{b n }是以54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为b n =54

·2n -1=5·2n -

3.[8分]

(2)证明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5

4(1-2n )1-2

=5·2n -2-54,即S n +54=5·2n -

2.[12分]

所以S 1+54=5

2,S n +1+54S n +

54

=5·2n -

15·2

n -2=2.

因此????

??S n +54是以5

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4分]

求解等差和等比数列综合性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设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基本量;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方程,解出基本量; 第三步:根据公式求通项或前n 项和; 第四步:根据定义证明等差、等比数列;对于 等比数列,

一定要说明首项非零.

温馨提醒 关于等差(比)数列的基本运算,其实质就是解方程或方程组,需要认真计算,灵活处理已知条件.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计算出现失误,特别是利用因式分解求解方程的根时,不注意对根的符号进行判断;二是不能灵活运用等差(比)数列的基本性质转化已知条件,导致列出的方程或方程组较为复杂,增大运算量.

方法与技巧

1.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定义:a n +1

a n

=q (q 是不为零的常数,n ∈N *)?{a n }是等比数列.

(2)通项公式:a n =cq n -

1 (c 、q 均是不为零的常数,n ∈N *)?{a n }是等比数列.

(3)等比中项法:a 2n +1=a n ·

a n +2(a n ·a n +1·a n +2≠0,n ∈N *)?{a n }是等比数列. 2.方程观点以及基本量(首项和公比a 1,q )思想仍然是求解等比数列问题的基本方法:在a 1,q ,n ,a n ,S n 五个量中,知三求二.

3.在求解与等比数列有关的问题时,除了要灵活地运用定义和公式外,还要注意性质的应用,以减少运算量而提高解题速度. 失误与防范

1.特别注意q =1时,S n =na 1这一特殊情况.

2.由a n +1=qa n ,q ≠0,并不能立即断言{a n }为等比数列,还要验证a 1≠0.

3.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对q =1与q ≠1分类讨论,防止因忽略q =1这一特殊情况而导致解题失误.

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35分钟,满分:62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2011·辽宁改编)若等比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16n ,则公比为________. 答案 4

解析 由a n a n +1=16n ,知a 1a 2=16,a 2a 3=162, 后式除以前式得q 2=16,∴q =±4. ∵a 1a 2=a 21q =16>0,∴q >0,∴q =4.

2.等比数列{}a n 中,|a 1|=1,a 5=-8a 2.a 5>a 2,则a n =__________. 答案 (-2)n -

1

解析 ∵|a 1|=1,∴a 1=1或a 1=-1. ∵a 5=-8a 2=a 2·q 3,∴q 3=-8,∴q =-2.

又a 5>a 2,即a 2q 3>a 2,∴a 2<0.而a 2=a 1q =a 1·(-2)<0,∴a 1=1.故a n =a 1·(-2)n -

1=

(-2)n -

1.

3.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2,前n 项和为S n ,若数列{a n +1}也是等比数列,则S n =________. 答案 2n

解析 由已知得数列{a n }的前三项分别为2,2q,2q 2.又(2q +1)2=3(2q 2+1),整理得2q 2-4q +2=0,解得q =1,S n =2n .

4.在等比数列{a n }中,a 3=7,前3项之和S 3=21,则公比q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1或-1

2

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

a 1q 2=7,a 1+a 1q +a 1

q 2=21.得1+q +q 2

q 2=3. 整理得2q 2-q -1=0,解得q =1或q =-12

.

5.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a 2=30,a 3+a 4=60,则a 7+a 8=________. 答案 240

解析 ∵a 1+a 2=a 1(1+q )=30,a 3+a 4=a 1q 2(1+q )=60, ∴q 2=2,∴a 7+a 8=a 1q 6(1+q )=[a 1(1+q )]·(q 2)3 =30×8=240.

6.在数列{a n }中,已知a 1=1,a n =2(a n -1+a n -2+…+a 2+a 1) (n ≥2,n ∈N *),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___.

答案 a n =?

????

1 n =1

2×3n -2

n ≥2 解析 由已知n ≥2时,a n =2S n -1① 当n ≥3时,a n -1=2S n -2②

①-②整理得a n

a n -1

=3 (n ≥3),

∴a n =?

????

1 n =1,2×3n -2

n ≥2. 7.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为S n ,若S n +1,S n ,S n +2成等差数列,则q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由已知条件得2S n =S n +1+S n +2,

即2S n =2S n +2a n +1+a n +2,即a n +2

a n +1

=-2.

二、解答题(共27分)

8.(13分)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2=2,a 5=8.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b n }中,b 1=1,b 2+b 3=a 4,求{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则由已知得?

????

a 1+d =2

a 1+4d =8.∴a 1=0,d =2.

∴a n =a 1+(n -1)d =2n -2.

(2)设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则由已知得q +q 2=a 4, ∵a 4=6,∴q =2或q =-3.

∵等比数列{b n }的各项均为正数,∴q =2.

∴{b n }的前n 项和T n =b 1(1-q n )1-q =1×(1-2n )1-2

=2n

-1.

9.(14分)已知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1

6(a n +1)(a n +2).若a 2,

a 4,a 9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解 因为S n =1

6

(a n +1)(a n +2),①

所以当n =1时,有S 1=a 1=1

6(a 1+1)(a 1+2),

解得a 1=1或a 1=2;

当n ≥2时,有S n -1=1

6(a n -1+1)(a n -1+2).②

①-②并整理,得(a n +a n -1)(a n -a n -1-3)=0 (n ≥2). 因为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所以a n -a n -1=3 (n ≥2).

当a 1=1时,a n =1+3(n -1)=3n -2,此时a 2

4=a 2a 9成立. 当a 1=2时,a n =2+3(n -1)=3n -1,此时a 24=a 2a 9不成立.

所以a 1=2舍去.故a n =3n -2.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时间:35分钟,满分:58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已知{a n }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若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且28S 3=S 6,则数列????

??

1a n 的前

4项和为__________.

答案 4027

解析 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

当q =1时,由a 1=1,得28S 3=28×3=84.

而S 6=6,两者不相等,因此不合题意.

当q ≠1时,由28S 3=S 6及首项为1,得28(1-q 3)1-q =1-q 6

1-q .解得q =3.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

公式为a n =3n -

1.

所以数列????

??1a n 的前4项和为1+13+19+127=40

27.

2.已知方程(x 2-mx +2)(x 2-nx +2)=0的四个根组成以12为首项的等比数列,则m

n =

________.

答案 32或23

解析 设a ,b ,c ,d 是方程(x 2-mx +2)(x 2-nx +2)=0的四个根,不妨设a

a ·

b =

c ·

d =2,a =1

2

,故b =4,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得到:c =1,d =2,则m =a +b =

92,n =c +d =3或m =c +d =3,n =a +b =92,则m n =32或m n =23. 3.已知数列{a n }是正项等比数列,若a 1=32,a 3+a 4=12,则数列{log 2a n }的前n 项和S 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15

解析 依题意,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因为a 1=32,a 3+a 4=12,则32q 2+32q 3=12,

即8q 2+8q 3-3=0,也即8????q 3-18+8????q 2-14=0,解得q =1

2,因此a n =32×????12n -1= 2

6-n

,log 2a n =6-n .设数列{log 2a n }的前m 项和最大,则?

????

6-m ≥0

6-(m +1)≤0,∴5≤m ≤6,

故数列{log 2a n }的前5项和或前6项和最大,而S 5=S 6=15,故填15.

4.已知等比数列{a n }满足a 2+a 3+a 4=28,a n +1>a n ,且a 3+2是a 2与a 4的等差中项,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 答案 a n =2n

解析 因为a 3+2是a 2与a 4的等差中项, 所以2(a 3+2)=a 2+a 4.

因为a 2+a 3+a 4=28,所以2(a 3+2)+a 3=28. 所以a 3=8,a 2+a 4=20. 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

则????? a 1q 2=8,a 1q +a 1q 3

=20.解得????

?

a 1=2,q =2,或?

????

a 1=32,q =12

.

因为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所以a 1=2,q =2. 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

5.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a 9+a 10=a (a ≠0),a 19+a 20=b ,则a 99+a 100=________.

答案 b 9

a 8

解析 因为{a n }是等比数列,所以a 9+a 10,a 19+a 20,…,a 99+a 100成等比数列,从而得

a 99+a 100=

b 9

a 8.

6.已知数列{x n }满足lg x n +1=1+lg x n (n ∈N *),且x 1+x 2+x 3+…+x 100=1,则lg(x 101+x 102

+…+x 200)=________. 答案 100

解析 由lg x n +1=1+lg x n (n ∈N *),

得lg x n +1-lg x n =1,∴x n +1

x n

=10,

∴数列{x n }是公比为10的等比数列,∴x n +100=x n ·10100,

∴x 101+x 102+…+x 200=10100(x 1+x 2+x 3+…+x 100)=10100,∴lg(x 101+x 102+…+x 200)=lg

10100=100. 二、解答题(共28分)

7.(14分)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a 1=1,公差d >0,且第2项、第5项、第14项分别是等比数列{b n }的第2项、第3项、第4项.

(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c n }对n ∈N *均有c 1b 1+c 2b 2+…+c n

b n =a n +1成立,求

c 1+c 2+c 3+…+c 2 013.

解 (1)由已知有a 2=1+d ,a 5=1+4d ,a 14=1+13d , ∴(1+4d )2=(1+d )(1+13d ).解得d =2 (∵d >0). ∴a n =1+(n -1)·2=2n -1.

又b 2=a 2=3,b 3=a 5=9,∴数列{b n }的公比为3, ∴b n =3·3n -

2=3n -

1.

(2)由c 1b 1+c 2b 2+…+c n

b n

=a n +1得

当n ≥2时,c 1b 1+c 2

b 2+…+

c n -1b n -1=a n

.

两式相减得:n ≥2时,c n

b n

=a n +1-a n =2.

∴c n =2b n =2·3n -

1 (n ≥2).

又当n =1时,c 1

b 1

=a 2,∴c 1=3.

∴c n =?

????

3 (n =1)2·3n -1 (n ≥2).

∴c 1+c 2+c 3+…+c 2 013 =3+6-2×32 013

1-3=3+(-3+32 013)=32 013.

8.(14分)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其中a n ≠0,a 1为常数,且-a 1,S n ,a n +1成等差

数列.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1-S n ,问:是否存在a 1,使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a 1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依题意,得2S n =a n +1-a 1.

当n ≥2时,有?

????

2S n =a n +1-a 1,

2S n -1=a n -a 1.

两式相减,得a n +1=3a n (n ≥2). 又因为a 2=2S 1+a 1=3a 1,a n ≠0,

所以数列{a n }是首项为a 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因此,a n =a 1·3n -

1 (n ∈N *). (2)因为S n =a 1(1-3n )1-3

=12a 1·3n -1

2a 1,

b n =1-S n =1+12a 1-1

2

a 1·3n .

要使{b n }为等比数列,当且仅当1+1

2a 1=0,

即a 1=-2时成立.

所以存在a 1=-2,使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等差等比数列经典例题以及详细答案

等差等比数列综合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一个等比数列共有三项,如果把第二项加上4所得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如果再把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项加上32所得三个数成等比数列,求原来的三个数。 解:等差数列为d a a d a +-,, ∴ ?????=++--=+?-2 2 )32)(()4()()(a d a d a a d a d a ∴ ?????=-+-+-=-) 2()(32)()1(168222222a d a d a a a d a ∴ 2 23232168a d a a =-++- 0432=-+d a 代入(1) 16)24(3 1 82+-?-=-d d 0643232=+-d d 0)8)(83(=--d d ① 8=d 10=a ② 38=d 9 26=a ∴ 此三数为2、16、18或92、910-、9 50 [例2] 等差数列}{n a 中,3931-=a ,76832-=+a a ,}{n b 是等比数列,)1,0(∈q ,21=b ,}{n b 所有项和为20,求: (1)求n n b a , (2)解不等式 2211601 b m a a m m -≤++++Λ 解:(1)∵ 768321-=+d a ∴ 6=d ∴ 3996-=n a n 2011=-q b 10 9 =q ∴ 1 )10 9( 2-?=n n b 不等式10 921601) (21 21??-≤++?+m a a m m m

)1(1816)399123936(2 1 +??-≤-+-? m m m m 0)1(181639692≤+??+-m m m 032122≤+-m m 0)8)(4(≤--m m }8,7,6,5,4{∈m [例3] }{n a 等差,}{n b 等比,011>=b a ,022>=b a ,21a a ≠,求证:)3(≥ ),1(+∞∈q 01>-q 01>-n q ∴ 0*> ∴ N n ∈ 3≥n 时,n n a b > [例4] (1)求n T ;(2)n n T T T S +++=Λ21,求n S 。 解:???=-=????=+++-=+++221 04811598 7654d a a a a a a a a Λ n T 中共12-n 个数,依次成等差数列 11~-n T T 共有数1222112-=+++--n n Λ项 ∴ n T 的第一个为2)12(211 21?-+-=--n n a ∴ 2)12()2(2 1 )232(2 111 ?-?+-?=---n n n n n T 122112222232-----+?-=n n n n 2222323+-?-?=n n

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教案

3.4.1等比数列教案 临澧一中高一数学组 颜干清 课题 :3.4.1等比数列(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等比数列的定义.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2、 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 (三) 德育渗透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比较式教学法 采用比较式教学法,从而使学生抓住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各自的特点,以便理解、掌握与应用.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前面几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等差数列,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等差数列的主要内容 1、等差数列定义:a n -a n-1=d (n ≥2)(d 为常数) 2、等差数列性质: ①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②若m+n=p +q ,则,a m + a n = a p + a q , ③S k ,S 2k - S 3k ,S 2k …成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2 )1(2)(21-+=+= Ⅱ新课讲授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几个数列,有何时共特点? 1,2,4,8,16,…,263 ;① a +b 2

5,25,125,625,…; ② 1,- , ,- ,…; ③ 仔细观察数列,寻其共同特点: 数列①:)2(2;21 1≥==--n a a a n n n n ; 数列②: )2(5;51 ≥==-n a a a n n n n 数列③: )2(2 1;21 )1(111≥-=?-=---n a a a n n n n n 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第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也就是说,这些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式都具有“相等”的特点) 1、定义 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a n :a n-1= q (q ≠0) 数列①②③都是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依次是2,5,- ,与等差数列比较,仅一字之差。 总之,若一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其前一项之“差”这常数,则为等差数列,之“比”这常数,则为等比数列,此常数称为“公差”或“公比”. 注意公差①“d ”可为0,②公比“q ”不可为0.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请同学们想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试着推一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法一:由定义式可得 a 2=a 1q a 3=a 2q =( a 1q )q = a 1q 2 a 4=a 3q =( a 2q )q =((a 1q )q )q = a 1q 3 …… a n =a n-1q = a 1q n-1(a 4,q ≠0),n=1时,等式也成立,即对一切n ∈N *成立. 解法二:由定义式可得:(n-1)个等式 1 2 1 8 1 2 1 4 a 2 a 1 = q a 3 a 2 = q ① ②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非常好的)

(第1课时) 课题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三角形数:1,3,6,10,… 正方形数:1,4,9,16,25,… Ⅱ.讲授新课 ⒈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 ⒊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 3 1 ”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项 1 51 413121 ↓ ↓ ↓ ↓ ↓ 序号 1 2 3 4 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n a n 1 =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练习题(含答案)

等比数列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广东卷文)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3a ·9a =22 5a ,2a =1,则1a = A. 2 1 B. 22 C. 2 D.2 【答案】B 【解析】设公比为q ,由已知得( )2 2 8 41112a q a q a q ?=,即2 2q =,又因为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 正数,所以q = 故212a a q = == ,选B 2、如果1,,,,9a b c --成等比数列,那么( ) A 、3,9b ac == B 、3,9b ac =-= C 、3,9b ac ==- D 、3,9b ac =-=- 3、若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是=+++-=1021),23()1(a a a n a n n Λ则 (A )15 (B )12 (C )-12 D )-15 答案:A 4.设{n a }为等差数列,公差d = -2,n S 为其前n 项和.若1011S S =,则1a =( ) A.18 B.20 C.22 D.24 答案:B 解析: 20 ,100,1111111110=∴+==∴=a d a a a S S Θ 5.(四川)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21a =,则其前3项的和3S 的取值范围是() A.(],1-∞- B.()(),01,-∞+∞U C.[)3,+∞ D.(][),13,-∞-+∞U 答案 D 6.(福建)设{a n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n 1=7,a 5=16,则数列{a n }前7项的和为( ) A.63 B.64 C.127 D.128 答案 C 7.(重庆)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8,a 5=64,,则公比q 为( ) A .2 B .3 C .4 D .8 答案 A 8.若等比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16n ,则公比为 A .2 B .4 C .8 D .16 答案:B 9.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a n +1 =3S n (n ≥1),则a 6= (A )3 × 44 (B )3 × 44+1 (C )44 (D )44+1 答案:A 解析:由a n +1 =3S n ,得a n =3S n -1(n ≥ 2),相减得a n +1-a n =3(S n -S n -1)= 3a n ,则a n +1=4a n (n ≥ 2),a 1=1,a 2=3,则a 6= a 2·44=3×44,选A . 10.(湖南) 在等比数列{}n a (n ∈N*)中,若11a =,41 8 a =,则该数列的前10项和为( ) A .4122- B .2122- C .10122- D .111 22 - 答案 B 11.(湖北)若互不相等的实数 成等差数列, 成等比数列,且 310a b c ++=,则a = A .4 B .2 C .-2 D .-4 答案 D 解析 由互不相等的实数,,a b c 成等差数列可设a =b -d ,c =b +d ,由310a b c ++=可得b =2,所以a =2-d ,c =2+d ,又,,c a b 成等比数列可得d =6,所以a =-4,选D 12.(浙江)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4 1 252= =a a ,,则13221++++n n a a a a a a Λ=( ) A.16(n --41) B.6(n --21) ,,a b c ,,c a b

高中数学23《等比数列》教案苏教版必修

第 10课时:§2.3 等比数列(4)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综合运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式、通项公式、性质及前n 项求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能力。理解这种数列的模型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应用数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积极进取,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刻苦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建模).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 2.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首先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1.等比数列的定义:n n a a 1+=q (+∈N n ,0≠q )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0(111≠??=-q a q a a n n , 3.性质:①b G a ,,成等比数列?G 2 =ab (0≠ab ) ②在等比数列中,若m n p q +=+(,,,)m n q p N +∈,则q p n m a a a a ?=? 4.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当1≠q 时,q q a S n n --=1)1(1① 或q q a a S n n --=11② 当1=q 时,1na S n =,当已知1a ,q ,n 时用公式①;当已知1a ,q ,n a 时,用公式②. 5.)1(11==n S a ,)2(1≥-=-n S S a n n n 6.n S 是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①当1-=q 且k 为偶数时,k k k k k S S S S S 232,,--不是等比数列. ②当1-≠q 或k 为奇数时,k k k k k S S S S S 232,,-- 仍成等比数列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等比数列教案(系列三)

课题: 2.4等比数列 授课类型:新授课 (第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提高数学建模能力;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定义式及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 n a -1-n a =d ,(n ≥2,n ∈N +) 等差数列是一类特殊的数列,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等差数列,我们还会遇到下面一类特殊的数列。 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①1,2,4,8,16,… ②1,12,14,18,116 ,… ③1,20,220,320,420,… ④10000 1.0198?,210000 1.0198?,310000 1.0198?,410000 1.0198?,510000 1.0198?,……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①、②、③、④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第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Ⅱ.讲授新课 1.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

示(q ≠0即:1 -n n a a =q (q ≠0) 1?“从第二项起”与“前一项”之比为常数(q ) {n a }成等比数列?n n a a 1+=q (+∈N n ,q ≠0) 2? 隐含:任一项00≠≠q a n 且 “n a ≠0”是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 q = 1时,{a n }为常数。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 )0(111≠??=-q a q a a n n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有: q a a 12=; 21123)(q a q q a q a a ===; 312134)(q a q q a q a a ===; … … … … … … … )0(1111≠??==--q a q a q a a n n n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 )0(11≠??=-q a q a a m m n 4.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 探究:课本P56页的探究活动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等比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0(111≠??=-q a q a a n n ,它的图象是分布在曲线1x a y q q =(q >0)上的一些孤立的点。 当10a >,q >1时,等比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 当10a <,01q <<,等比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 当10a >,01q <<时,等比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 当10a <,q >1时,等比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 当0q <时,等比数列{n a }是摆动数列;当1q =时,等比数列{n a }是常数列。 [范例讲解] 课本P57例1、例2、P58例3 解略。 Ⅲ.课堂练习

高考数学复习专题 等比数列性质(含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题)

第50炼 等比数列性质 一、基础知识 1、定义:数列{}n a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前一项的比值为同一个常数()0q q ≠,则称{}n a 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q 称为数列的公比 注:非零常数列既可视为等差数列,也可视为1q =的等比数列,而常数列0,0,0,L 只是等差数列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11n n a a q -=?,也可以为:n m n m a a q -=? 3、等比中项:若,,a b c 成等比数列,则b 称为,a c 的等比中项 (1)若b 为,a c 的等比中项,则有 2a b b a c b c =?= (2)若{}n a 为等比数列,则n N * ?∈,1n a +均为2,n n a a +的等比中项 (3)若{}n a 为等比数列,则有m n p q m n p q a a a a +=+?= 4、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当1q =时,则{}n a 为常数列,所以1n S na = 当1q ≠时,则()111n n a q S q -= - 可变形为:()1111111 n n n a q a a S q q q q -= = ----,设11a k q =-,可得:n n S k q k =?- 5、由等比数列生成的新等比数列 (1)在等比数列{}n a 中,等间距的抽取一些项组成的新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已知等比数列{}{},n n a b ,则有 ① 数列{}n ka (k 为常数)为等比数列 ② 数列{}n a λ (λ为常数)为等比数列,特别的,当1λ=-时,即1n a ?? ???? 为等比数列 ③ 数列{}n n a b 为等比数列 ④ 数列{} n a 为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完整版).doc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人教A版数学必修5第48-52页 2.4等比数列 理学院数学0801 刘瑞平

等比数列教案 一、 课题:等比数列 二、 课型:新授课 三、 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的学习在本章中占很大的比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的像存款利息等问题,都需要用有关等比数列的知识来解决。本节内容可以类比等差数列进行教学。 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已经有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完等差数列的基础上,也已经具有了必要的与数列相关的知识。因此,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然后,再类比等差通项的迭加思想引导学生用迭乘的思想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五、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学会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判断一个 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利用通向公式求项。 2) 能力目标: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方法, 掌握迭乘的思想,调动学生积极观察思考。 3)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提高 学生数学思维的情趣。 4)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的推导,有关等比数列的证明。 六、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设问激疑 设问激疑 引出课题 巩固定义 严谨思维 类比等差 推导通项 证明等比 揭示内涵 设问思考 积极探索 反思小结 培养能力

师:上课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一张报纸(厚度大约为0.1mm ),将它对折50次会有多厚?如果拿它做云梯能到哪? (师生互动,一起来分析这道题目)报纸厚度为 初始 0.1mm 折叠1次 0.1?2 = 0.1?21 折叠2次 0.1?2?2 = 0.1?22 折叠3次 0.1?2?2?2 = 0.1?23 折叠4次 0.1?2?2?2?2 = 0.1?24 …… 可以猜想得出 ,折叠50次之后,报纸厚度为 0.1?250 。lg 250 ≈15.05 ,也就是说250 是一个15位整数,2 50 ?0.1mm=1000 10001 .0250??km ,这个数字我们不 知道他确切的值是多少,但可以知道它是一个八位数。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仅有 385400km (六位数)。(让学生感受事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 2、新课引入 回过头来,再次分析报纸的折叠问题。将报纸每次折叠后的厚度,看成是一个数列。 初始 0.1mm 折叠1次 0.1?2 = 0.1?21 折叠2次 0.1?2?2 = 0.1?22 折叠3次 0.1?2?2?2 = 0.1?23 折叠4次 0.1?2?2?2?2 = 0.1?24 ……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_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课件

第1讲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高考定位 1.等差、等比数列基本运算和性质的考查是高考热点,经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2.数列的通项也是高考热点,常在解答题中的第(1)问出现,难度中档以下. 真题感悟 1.(2019·全国Ⅰ卷)记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已知S4=0,a5=5,则() A.a n=2n-5 B.a n=3n-10 C.S n=2n2-8n D.S n=1 2n 2-2n

2.(2018·北京卷)“十二平均律”是通用的音律体系,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音程分成十二份,依次得到十三个单音,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 122.若第一个单音的频率为f ,则第八个单音 的频率为( ) A.32f B.3 22f C.1225f D.1227f 3.(2019·全国Ⅰ卷)记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1,S 3=34,则S 4= ________. 4.(2019·全国Ⅱ卷)已知{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1=2,a 3=2a 2+16.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log 2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 考 点 整 合 1.等差数列 (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 (2)求和公式:S n = n (a 1+a n )2=na 1+n (n -1)2 d ; (3)性质: ①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②a n =a m +(n -m )d ; ③S m ,S 2m -S m ,S 3m -S 2m ,…成等差数列. 2.等比数列 (1)通项公式:a n =a 1q n -1(q ≠0); (2)求和公式:q =1,S n =na 1;q ≠1,S n =a 1(1-q n )1-q =a 1-a n q 1-q ; (3)性质: ①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②a n =a m ·q n -m ; ③S m ,S 2m -S m ,S 3m -S 2m ,…(S m ≠0)成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教案 答案:1458或128。 例2、正项等比数列{an}中,a6 a15+a9 a12=30,则log15a1a2a3 a20 =_ 10 ____. 例3、已知一个等差数列:2,4,6,8,10,12,14,16,,2n,,能否在这个数列中取出一些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cn},使得{cn}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若能请指出{cn}中的第k项是等差数列中的第几项? (本题为开放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如对于{cn}:2,4,8,16,,2n,,则ck=2k=2 2k-1,所以{cn}中的第k项是等差数列中的第2k-1项。关键是对通项公式的理解)

1、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以及它的性质,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不仅学到了关于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由类比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的过程。 2、作业: P129:1,2,3 思考题:在等差数列:2,4,6,8,10,12,14,16,,2n,,中取出一些项:6,12,24,48,,组成一个新的数列{cn},{cn}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请指出{cn}中的第k项是等差数列中的

第几项? 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首先作为等比数列的第一节课,对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性质是学生接下来学习等比数列的基础,是必须要落实的;其次,数学教学除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比数列是在等差数列之后学习的因此对等比数列的学习必然要和等差数列结合起来,通过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类比学习,对培养学生类比猜想证明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有利的。这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重点。 2、教学设计过程: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类比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 《等比数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提高数学建模能力;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定义式及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 n a -1-n a =d ,(n ≥2,n ∈N +) 等差数列是一类特殊的数列,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等差数列,我们还会遇到下面一类特殊的数列。 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①1,2,4,8,16,… ②1,12,14,18,116 ,… ③1,20,220,320,420,… ④10000 1.0198?,210000 1.0198?,310000 1.0198?,410000 1.0198?,510000 1.0198?,……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①、②、③、④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第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Ⅱ.讲授新课

1.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1 -n n a a =q (q ≠0) 1?“从第二项起”与“前一项”之比为常数(q) {n a }成等比数列?n n a a 1+=q (+∈N n ,q ≠0)2? 隐含:任一项00≠≠q a n 且 “n a ≠0”是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 q= 1时,{a n }为常数。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 ) 0(111≠??=-q a q a a n n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有: q a a 12=; 21123)(q a q q a q a a ===; 312134)(q a q q a q a a ===; … … … … … … … ) 0(1111≠??==--q a q a q a a n n n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 ) 0(11≠??=-q a q a a m m n 4.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 探究:课本P56页的探究活动——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等比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0(111≠??=-q a q a a n n ,它的图象是分布在曲线1x a y q q =(q>0)上的一些孤立的点。 当10a >,q >1时,等比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 当10a <,01q <<,等比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含义。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3.熟记有关数集的专用符号。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含义 教学难点:集合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 教学过程: 引入问题 (I)提出问题 问题1:班级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问班级一共多少人? 问题2:某次运动会上,班级有20人参加田赛,16人参加径赛,问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 讨论问题:按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问题2已无法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这是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因此需用集合的语言加以描述(板书标题)。 复习问题 x-< 问题3: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数集,点集)(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73的解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II)讲授新课 1.集合含义 通过以上实例,指出: (1)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说明:在初中几何中,点,线,面都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同样集合也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可描述,不可定义。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问题4: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2.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 确定性: 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a 是某一具体的对象,则a 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成立。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的数”,“平面点P 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若a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则称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称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如A={2,4,8,16},则4∈A ,8∈A ,32?A.(请学生填充)。 (2) 互异性:即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说明: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对象.因此,以后提到集合中的两个元素时,一定是指两个不同的元素. 如:方程(x-2)(x-1)2 =0的解集表示为{1,-2 },而不是{ 1,1,-2 } (3)无序性: 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 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III )课堂练习 (IV )课时小结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中,确定性可用于判定某些对象是否是给定集合的元素,互异性可用于简化集合的表示,无序性可用于判定集合的关系。

高考数学等比数列专题复习(专题训练)doc

一、等比数列选择题 1.已知q 为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且1212a a =-,31 4a =,则q =( ) A .1- B .4 C .12- D .12 ± 2.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有a 3a 11=4a 7,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且b 7=a 7,则b 5+b 9=( ) A .4 B .5 C .8 D .15 3.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1354a a a ??= ,公比q =,则456a a a ??=( ) A .32 B .16 C .16- D .32- 4.在等比数列{}n a 中,132a =,44a =.记12(1,2,)n n T a a a n ==……,则数列{}n T ( ) A .有最大项,有最小项 B .有最大项,无最小项 C .无最大项,有最小项 D .无最大项,无最小项 5.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你的计算结果是( ) A .80里 B .86里 C .90里 D .96里 6.“十二平均律”是通用的音律体系,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音程分成十二份,依次得到十三个 单音,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六个单音的频率为f ,则( ) A .第四个单音的频率为1 122f - B .第三个单音的频率为1 42f - C .第五个单音的频率为162f D .第八个单音的频率为112 2f 7.已知等比数列{}n a 满足12234,12a a a a +=+=,则5S 等于( ) A .40 B .81 C .121 D .242 8.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4项和为30,且53134a a a =+,则3a =( ) A .2 B .4 C .8 D .16 9.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63 9S S =,则42a a 的值为( ) A B .2 C .D .4 10.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478a a ?=,则2122210log log log a a a +++=( )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对比表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比较一览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 n a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 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那么这个数列就叫 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d叫公差. 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数列{} n a为等差数列,则 当公差0 d>,则为递增等差数列, 当公差0 d<,则为递减等差数列, 当公差0 d=,则为常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 n a从第2项起,每一项 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q,那么这个数 列就叫等比数列.这个常数q叫公比. 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数列{} n a为等比数列,则 当1 q>时,1 1 0{} 0{} {n n a a a a > < ,则为递增数列 ,则为递减数列; 当1 q< 0<时,1 1 0{} 0{} {n n a a a a > < ,则为递减数列 ,则为递增数列 当q=1时,该数列为常数列,也为等差数列; 当q<0时,该数列为摆动数列. 判定方法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若d a a n n = - -1 或 d a a n n = - +1 (常数* ∈N n)?{}n a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数列{}n a是等差数列 )2 ( 2 1 1- ≥ + = ? + n a a a n n n2 1 2 + + + = ? n n n a a a (3)通项公式:b kn a n + =(b k,是常数) ?数列{}n a是等差数列 (4)前n项和公式:数列{}n a是等差数列 ?2 n S An Bn =+,(其中A、B是常数)。 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1)用定义:对任意n,都有 1 1 (0) n n n n n a a qa q q a a + + ==≠ 或为常数, ?{} n a为等比数列 (2)等比中项:2 11 n n n a a a +- =( 11 n n a a +- ≠0) ?{} n a为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0 n n a A B A B =??≠ ?{} n a为等比数列 (4)前n项和公式: () '',,',' n n n n S A A B S A B A A B A B =-?=- 或为常数 ?{} n a为等比数列 证明方法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只能依据定义: 定义法:若d a a n n = - -1 或d a a n n = - +1 (常数* ∈N n)?{}n a是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只能依据定义: 若()()* 1 2, n n a q q n n N a - =≠≥∈ 0且或1 n n a qa + = ?{} n a为等比数列 递推关系① 121 n n a a a a + -=-(* n N ∈) ② 1 n n a a d + -=(* n N ∈) ③ 11 n n n n a a a a +- -=-(* 2, n n N ≥∈) ①12 1 n n a a a a +=( * n N ∈) ②1n n a q a +=(* 0, q n N ≠∈) ③1 1 n n n n a a a a + - =(* 2, n n N ≥∈) 通项公式① 11 (1) n a a n d dn a d =+-=+-=b kn+ 推广:()d m n a a m n - + =(m、* n N ∈) 特别的,当m=1时,便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此公式比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 m n a a d m n - - =, 1 1 - - = n a a d n,()d n a a n 1 1 - - = ② n a pn q =+(* ,, p q n N ∈ 为常数) 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③由 n S的定义, n a= ? ? ? ≥ - = - )2 ( )1 ( 1 1 n S S n S n n (* n N ∈) ①() 11 1 n n n n a a a q q A B A B q - ===??≠ 推广:m n m n q a a- ? =(m、* n N ∈) 特别的,当m=1时,便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此公式比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 n m n m a q a -=, 1 1 a a q n n= -,n n q a a- ? =1 1 ②n n q p a? =(* ,,0,0, p q q p n N ≠≠∈ 是常数) ③由 n S的定义, () () ? ? ? ? ? ≥ = = - 2 1 1 1 n S S n S a n n n (* n N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