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 节肢动物门

11 节肢动物门

11 节肢动物门
11 节肢动物门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

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门,共约110-120万种,占动物总种数的4/5以上;

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凡是有生物的任何环境中都有节肢动物。

具有多方面进化,多功能适应的特点。

(一)发达坚厚的外骨骼

1.外骨骼:

节肢动物包被身体的角质膜。保护内脏,防止体内水分蒸散,协助肌肉完成各种运动。

上角质膜

角质膜(表皮层) 外角质膜

体壁内角质膜

上皮:单层上皮,多角形

底膜:无定形,颗粒层

2.外骨骼出现的意义:

使动物能适应比较广阔而复杂的环境,特别是陆生生活。

3.外骨骼的两个特点:

A.分片,(背板、腹板和侧板)节间柔软,利于运动。

B.蜕皮.

(二)高效的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

1) 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2) 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如虾、蟹等。

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

4)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

5)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三)具有混合体腔,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

1.血体腔

节肢动物的体腔内含血液,由囊胚腔和体腔囊体腔(囊壁中胚层不形成体腔膜)混合而成,也称混合体腔。

各组织间隙内直接充满了血淋巴,以获得营养物质,而且液压较低可以避免大量出血。

节肢动物的体腔在发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但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不扩展为广阔的真体腔,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

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失,使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形成混合体腔。

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实际上是由真体腔的一部分和囊胚腔形成的。

2.开管式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系统的主要部分为心脏,呈管状,多对心孔。

开管式循环:血淋巴通过动脉离开心脏,泛流在身体各部分的组织间及血腔中。

血液→心脏→动脉→血体腔→组织间隙→静脉→呼吸器官→围心腔→心孔→心脏节肢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

呼吸系统简单(局限于身体某一部分),循环系统复杂。如虾。

呼吸系统复杂(分散在全身各部分),循环系统简单。如昆虫。

用体表呼吸的小型节肢动物循环系统消失。如水蚤。

(四)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1.身体分节,能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而且它是异律分节,体节间发生分化,不同的体节具有不同的形态,用于不同的目的。

2.节肢动物不仅异律分节,同时多数机能相同的体节又组合在一起,形成体区,使身体分为若干个部:

昆虫纲:甲壳纲、肢口纲、蛛形纲:有爪纲、多足纲:

头部:感觉摄食中心头胸部:感觉摄食运动中心

胸部:运动中心腹部:代谢生殖中心

腹部:代谢生殖中心

(五)分节的附肢

每体节有1对有分节的附肢。附肢的分节以及着生的体区不同,进化过程中附肢的形态和机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口器、触角、各种运动的足以及辅助呼吸和生殖等各种形态。

附肢分节灵活性增加,可上下左右摆动,折弯。

节肢:

双肢型:原肢及其顶端的内肢和外肢

单肢型:原肢和内肢。

基节或基节发出的外叶有时十分发达,形成肢鳃(上肢)

(六)强有力的横纹肌

节肢动物的肌肉不像环节动物等形成皮肌囊,而是肌纤维集合成肌肉束,且往往按节排列;肌肉束收缩更加强大有力;且两端附着在骨骼上,通过骨骼的杠杆作用,运动可调整和放大,以增强效能。

体壁肌按节成对出现(背纵肌、腹纵肌)相互起拮抗作用。

节肢动物的肌肉

(七)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前脑(视觉中心)

头部神经节中脑(触觉中心)

后脑(上唇、前肠)

节肢动物有视觉、触觉、化学感受器三种感觉器官。

视觉感受器除具有单眼外,还有复眼。单眼仅有几个光感受细胞,只能感受光线强弱。复眼则由成千上万个小眼组成,可以感觉物体的形状、颜色、距离、运动以及光的强度等。还有平衡、触觉、味觉、嗅觉、听器等。

(八)独特的消化系统和排泄器官——新出现的马氏管

1.多数节肢动物有6个直肠垫,回收水分。

2.马氏管:从中肠和后肠之间发出的多数细管,直接浸浴在血液中,吸收尿酸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使之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肛门排出。

甲壳类的绿腺、颚腺,以及蛛形纲的基节腺等属于与后肾同源的结构的排泄器官。

一般水生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是这类腺体结构,代谢产物主要是氨。

第二节节肢动物的分类

分类依据:呼吸器官、身体分区、附肢。分为2亚门,6个纲。

一、有爪纲

1.体蠕虫形,1.5~15cm,不分节,分头、躯干两部分。

2.附肢不分节,只是中空的体壁突起。步足末短有爪。

3.体壁角质膜薄,与上皮、肌肉层构成皮肌囊。肌肉为平滑肌。

4.有单眼,无复眼。

5.具2条神经干,无明显神经节。

6.消化管为1直管。

7.后肾管开口于步足基部内侧。

8.有气孔约1500个,但不能关闭。

9.雌雄异体,多胎生,直接发育。

与环节动物相似点:

(1)身体没有明显的分化,体表只要很薄的角质膜而无外骨骼,具环纹而附肢不分节。

(2)排泄器官按节分布。

(3)具皮肌囊,肌肉是平滑肌。

(4)生殖器官具纤毛。

与节肢动物相似点:

具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心脏管状、具心孔、气管呼吸等。

二、甲壳纲

(一)外形特征

分头胸部和腹部。共20体节,头部6个体节,胸部8体节愈合成头胸部。具头胸甲,除尾节外,各节均具有一对附肢。头胸甲具额剑(分类依据)

(二)内部结构

1.体壁和肌肉

外骨骼:几丁质、蛋白质、钙盐,可以提取甲壳素。

在虾的色素细胞中存在有虾青素,虾红素(类葫萝卜素),当虾蟹经高温时→蛋白质变性沉淀→析出虾青素,虾红素→虾青素氧化脱氢→形成虾红素(熔点高,不易被破坏,虾壳转为红色)

腹部肌肉发达。

2.消化系统

分化:口→食道→胃→中肠→后肠→肛门

特点:

(1)食道短,

(2)胃大而复杂(贲门胃,幽门胃),贲门胃内有角质突起,上面有齿,碾碎食物。幽门胃

内有刚毛,过滤作用。

(3)有些种类胃内角质膜增厚,形成骨板和硬齿,特称为胃磨。

(4)消化腺为肝脏,消化和储存肠内已消化的食物。

3.呼吸系统

叶鳃和丝鳃两种,由鳃轴和鳃丝组成。

从第二颚足→第五步足,每足的基部都有一对鳃。共7对。

水→鳃腔后面→鳃腔前面

水流的动力:第二小颚呼吸板的拨动。

4.混合体腔和循环

混合体腔中血液和体腔液混合在一起,称血淋巴。混合体腔称为血腔。

背隔膜、腹隔膜将血腔分为背血窦、围脏窦和腹血窦。

开放式循环:

A.围心腔三角形,位于头胸部后背。

心孔三对,有活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液呈蓝色,血清蛋白。

B.动脉7条,向前的前大动脉(1),触角动脉(2)、肝动脉(2)。

向后1条后大动脉,向下1条下行动脉。

C.血流方向由心脏—动脉—血腔—血窦—入鳃血管—鳃—心孔—心脏。

D.小型种类无循环系统,或只有心脏。

5.排泄系统

1对触角腺(位于第二触角的基部)+1对小颚腺(壳腺)。

排泄物:氨

触角腺=腺体部+囊状部(膀胱)+输尿管,开口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链状神经系统:脑神经节→食道下神经节→胸神经节(5个)→腹神经节(6个)

感觉器官;复眼,平衡囊,触毛等

平衡囊位于第一对触角基节内,内有刚毛,平衡石。

7.生殖系统

雄性:精巢位于围心腔的前下方

输精管开口于第五步足内侧

雌性:卵巢1个,输卵管开口第三步足内侧

发育:幼体类型较多,包括无节幼体、蚤状幼体、大眼幼体等

(三)甲壳纲的主要特征

甲壳纲有35000余种,如各种虾、蟹、水蚤、剑水蚤等

1.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2.附肢较多,头胸部有13对附肢(2对触角、1对大颚,2对小颚,后8对为颚足和步足),腹部附肢或有或无;触角2对,多为双肢型

3.鳃呼吸

4.排泄器官为颚腺、绿腺。

5.多为水栖,生活在海洋或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四)甲壳类分类

1.鳃足亚纲

体小,胸肢扁平似叶。

1.1 无甲目:无背甲。丰年虫

1.2 双甲目:背甲两瓣:水蚤

2.桡足亚纲:无头胸甲。中华哲水蚤、剑水蚤。

3.蔓足亚纲:固着生活,海产。6对胸肢卷曲如蔓。具石灰质外壳。如藤壶,茗苛儿4.软甲亚纲:

1.1 等足目:体长卵圆形,背腹扁平。如海蟑螂

1.2 端足目:体左右侧扁。如:麦秆虫

1.3 磷虾目:鳃裸露,有发光器。如:磷虾

1.4 十足目:具5对步足。分为游走亚目和爬行亚目。虾姑樱虾糠虾日本对虾

三、肢口纲

1.身体背腹扁平,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头胸部:背面被1块向上弓起而半圆形的宽大厚甲,特称盾甲

腹部:分中体和末体,中体由7体节愈合形成,左右各有6枚活动刺,末体具尾剑。

消化系统:具胃磨和中肠腺。

排泄系统:基节腺开口于第5步足基部。

循环系统:开管式,心耳8对,血液含血兰蛋白和鲎素

梯形神经系统

♂/♀;间接发育,具三叶幼虫。

四、蛛形纲

身体结构

1.体短,不分节。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3.纺器

蛛形纲的特征性结构

由第10和第11腹肢特化形成。

位置:腹面腹部后端或中部,3对。

结构:顶部膜质,具多个由刚毛演化而成的纺管,纺管与体内丝腺的输出管连接。

筛器:有多数纺管

栉器:由1或2列朝向一方弯曲的刚毛组成,用来梳理由筛器纺出的蛛丝。

位置:第4对步足的后跗节背面。

4.纺丝织网

丝腺的腺体部分泌细滴状的分泌物,集中在腺腔中——输出管——纺器和筛器(在纺管内已成蛛丝)——纺管末端抽出。

所有蜘蛛都产丝,但不是所有蜘蛛都织网。

5.消化系统

分化:前肠、中肠、后肠

前肠:口、食管、吸胃

中肠:发达,具盲管和侧盲管。发出许多消化腺。

后肠:短,背侧有一直肠囊。

6.循环系统

开管式。

心脏长管状,3对心孔。

血管:前后大动脉各1条,侧动脉3条。

7.呼吸系统

书肺:蛛形纲动物特有结构。由内陷的100~ 125个扁平突起构成,这些突起称为肺叶。书肺孔1对。

气管:外胚层细胞内陷形成。无分支,气孔1个。

8.排泄系统

基节腺:后肾管演变而成,但肾孔封闭,1~2对。

马氏管:1对,中后肠之间发出,细长而分支,末端封闭。来源于中胚层。与昆虫马氏管来源于外胚层不同。

9.神经系统

高度集中。

感觉器官:8个单眼,触毛和嗅毛发达。

10.生殖系统

♂/♀,且异形。体内受精。直接发育。

(二)主要特征

1.陆栖,能纺丝织网,以书肺和气管呼吸。

2.大多陆生,体分头胸部和腹部2部分;全身已无明显的体节可以识别。

3.附肢很少,无触角,只头胸部保留6对附肢。

第一对是螯肢,第二对是脚须,后4对为步足;

4.呼吸器官同时具有书肺和气管系统;排泄系统同时存在基节腺和马氏管。

(三)主要类群

蛛形纲在节肢动物门中种类仅次于昆虫纲,大约有80,000种,如各种蜘蛛、蝎子、蜱螨等。分9目。

1.蝎目

头胸部和腹部直接相连,两体间无细的腹柄。末端由尾节演变成毒刺。代表动物:蝎2.蜘蛛目

头胸部和腹部有腹柄相连。代表动物:水蛛,络新妇等

3.蜱螨目

体小,不分节,头胸部与腹部愈合。间接发育,经卵—幼螨—若螨—成螨。代表动物:棉红蜘蛛;羌螨;人疥螨;硬蜱。

五、多足纲

(一)概述及主要特征

目前已知多足纲约10500种,主要有蜈蚣、马陆等。

1.陆栖,分布在陆地潮湿的地方; 体分头、躯干两部分。

2.头部有3-4对附肢,第1对是触角,之后是1对大颚和1-2对小颚;

躯干部:每节1~2对同型附肢。

3.呼吸器官是气管,排泄系统是马氏管。

内部结构

1.皮肤腺发达:蜈蚣的毒腺,马陆的臭腺

2.消化管直,无中肠腺。

3.心脏很长,每体节有1~2对心孔。

4.气管呼吸,有气孔,内连气囊,气管不分支。

5.马氏管排泄

6.神经系统链状

7.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二)主要类群

1.唇足亚纲:第一躯干节的一对附肢变成颚足,内有毒腺。代表动物:蜈蚣

2.前殖亚纲:不具颚足。代表动物:马陆

六、昆虫纲

(一)昆虫纲的特征

目前已经记录的种类超过80万种,自然界中存在的种类预计120万种以上。

1.分布广(陆地、淡水、海洋(岸边))。

2.体分头、胸、腹3个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口器有多种分化;胸部3个体节,每节有1对足,高等种类胸部有2对翅;成体腹部的附肢退化,只幼体有腹部附肢;

3.呼吸器官是气管,排泄器官是马氏管。

(二)代表动物——中华稻蝗

1.外形特征

黄褐色或黑褐色,分头、胸、腹三部分。

A.头部:触角、单眼、复眼

口器: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组成。

B.胸部:前胸、中胸、后胸、前翅、后翅、前足、中足、后足。

C.腹部:由11个体节组成

雄性:第9、10节腹板形成下生殖板,第11节背板形成肛上板。

雌性:第8节腹板形成导卵器。

2.内部结构

2.1 血腔:由三个血窦(背窦、腹窦、围脏窦)组成,充满血液。

2.2 消化系统

结构:口--咽--食道--嗉囊--前胃--胃--后肠--直肠--肛门

特点:

A.前胃具几丁质齿。

B.胃分泌多种消化酶,吸收营养物质。

C.在胃和前肠交界处,有6?个突出的胃盲囊。增加吸收面积和分泌消化酶。D.消化腺为唾液腺,具消化酶。

2.3 呼吸系统

以气管系统进行呼吸。

气管分化:气门(身体两侧)——主气管干——分枝气管——盲管状微气管。特点:

A.气门可闭合。

B.有的气管局部为囊状,利于飞翔。

2.4 循环系统

A.开管式循环,全身仅有一条背血管。

B.心脏有8个心室,两侧后端有心孔。

2.5 排泄系统

A.马氏管:着生于中、后肠处的盲管。

B.吸取血腔中的代谢产物,送入直肠,排出体外。

2.6 神经系统

脑——咽下神经节——腹神经链。

特点:

A.前脑(复眼、单眼),中脑(触角),后脑(围咽神经)

B.交感神经系统

2.7 感觉器官

2.7.1 触觉器、化感器和视觉器

触觉器:主要是触毛。由3个细胞构成。即:毛原细胞、膜原细胞、感觉细胞鼓膜听器是触觉器的变型。

2.7.2 化感器:嗅毛和味觉器

2.7.3 视觉器:单眼和复眼

2.8 生殖系统

雄性: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副性腺)——射精管——交配器

雌性:卵巢——输卵管——阴道——生殖孔(受精囊)

(三)昆虫的生殖、发育与变态

卵—孵化(破壳而出)—幼虫(蜕皮)

1 生殖类型:

1.1 卵生:雌雄成体经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卵在体外发育成幼虫。

1.2 卵胎生:受精卵不产出体外,而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幼体再产出,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由卵内的卵黄供给,受精卵与母体不发生营养关系。

1.3 胎生:胚胎发育完全在母体内完成,产出的是幼虫而非卵的生殖类型。

单性生殖: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就能繁殖新的个体,又称孤雌生殖。如蚜虫。

多胚生殖: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形成许多胚胎,形成许多幼虫,如小茧蜂。

幼体生殖:幼虫体内生殖细胞提前发育形成后代,如童瘿蚊。

2 蜕皮和羽化

2.1 蜕皮:节肢动物等蜕去限制生长的外骨骼的生理现象。

2.2 羽化:完全变态的昆虫脱去蛹壳或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脱去最后一次皮而成为成虫。

2.3 世代:昆虫从卵开始,经过若虫,或顺序经过幼虫、蛹,直到变为成虫而产生后代为止,称为一个世代,或称一代。

3 变态

昆虫从孵化到发育为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变态。

变态有三种基本类型:

(1)无变态:表现在原始的无翅类群,幼虫和成虫相比除身体较小和性器官未成熟外,没有更多的差别,且发育为成虫后仍蜕皮生长,如衣鱼等。

(2)完全变态:卵孵化一龄幼虫蜕皮二龄幼虫….五龄幼虫化蛹蛹羽化成虫

(3)不完全变态:卵孵化幼体几次蜕皮成虫(在从卵到成发育过程中不出现蛹的阶段)

不完全变态有二种类型:

渐变态( gradual metamorphosis):如蝗虫

幼体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体相同,个体大小不同,性器官尚未成熟,翅的发育处于翅芽阶段,幼体称若虫。

半变态( hemimetabola):如蜻蜓、蜉蝣。

卵孵化后,幼虫的形态、习性、生活环境与成虫均不同,称为稚虫(naiad),例如蜻蜓。

昆虫分类的生物学依据

1.昆虫的触角类型

2.昆虫的口器类型

嚼吸式口器(蜂):

上颚用于咀嚼花粉、筑巢;下颚叶延长成刀片状,下唇的中唇舌、下唇须延长。吸蜂蜜时,下颚和下唇合拢形成一食物管,不用时分开。

刺吸式口器(蚊、蝉):

各部分特别是上下颚延长成针状,适于吸血、树液。

舐吸式口器(蝇):

上下颚退化,仅存上下唇舌之部分。上唇、舌形成食道,下唇延长成喙,末端特化为一对唇瓣,瓣上有许多环沟。两唇瓣间的基部具一小孔,液体食物由此孔直接吸收,后经环沟过滤进入食物道。

虹(吮)吸式口器(蝶、蛾):

大部分结构均退化,仅下颚的外颚叶延长,并左右闭合成管状。

3.足的类型

4.翅的类型

(五)昆虫纲的分类

分2亚纲34目,85万多种。

A.无翅亚纲

体小,无翅。腹部除尾须和产卵器外,还有退化的腹肢。无变态或略有变态,成虫蜕皮。

1.缨尾目:衣鱼。体小,口器咀嚼式,腹部有长尾须。

2.弹尾目:跳虫。体小,咀嚼式口器,具跳器。

B.有翅亚纲

有翅。腹部除尾须和产卵器外,无其他腹肢。有变态,成虫不蜕皮。

3.蜉游目:蜉游膜质翅,前翅>后翅;口器咀嚼式;尾须长。

4.蜻蜓目:蜻蜓,豆娘膜质翅,口器咀嚼式,半变态。

5.直翅目:蝗虫前翅革质,咀嚼式口器,后足跳跃。

6.竹节虫目:竹节虫体型树枝状,口器咀嚼式,渐变态。

7.网翅目:蜚蠊:口器咀嚼式,渐变态,前翅牛皮纸状。

螳螂:前胸长,前足大,咀嚼式口器,前翅革质,渐变态。

有的将网翅目分为蜚蠊目和螳螂目。

8.等翅目:白蚁咀嚼式口器,触角念珠状,具大小相等的翅。

9.虱目:人体虱。无翅,体小,体扁,刺吸式口器。

10.异翅目:蝽。刺吸式口器,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渐变态。

11.同翅目:蝉。刺吸式口器,翅2对膜质,渐变态。

12.脉翅目:蚁蛉。膜质翅2对,脉多网状,咀嚼式口器。

13.鞘翅目:统称为甲虫。瓢虫,金龟子。前翅角质,厚;后翅膜质。咀嚼式口器,完全变态。

14.蚤目:人蚤。无翅,坚扁,善跳。

15.双翅目:蚊,蝇。膜质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17.膜翅目:蜂、蚂蚁。翅2对,膜质

昆虫的拟态

灭绝种类—三叶虫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方面:传递花粉、产品可用、可供食用、生物防治

有害方面:1.危害农林业(果树、仓库、林业、水稻) 2.危害人兽健康(蚊、蝇)

有害昆虫的防治

1.农业防治方法(轮作、翻土等)

2.生物防治方法(昆虫、鸟等)

3.化学防治方法(农药)

4.物理机械防治方法(捕杀、高温)

5.新技术防治方法(射线、不育)

6.植物检疫

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

理由:体节、神经系统、排泄系统、叶足、循环系统在消化管的背方

原气管纲兼有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

一元起源:

甲壳纲--多足纲--昆虫纲

|

环节动物--三叶虫( 类)

|

肢口纲--蛛形纲

多元起源:环节动物

1——甲壳纲

2——三叶虫纲、肢口纲、蛛形纲

3——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三叶虫与肢口纲相近(鳃、水生、胚胎、幼虫)。

昆虫纲与多足纲( 气管、附肢等) 相近

小结:

异律分节,形成头、胸、腹等体区,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有带关节的附肢,附肢可以形成口器、触角、足等。体表面有几丁质外骨骼,有蜕皮现象。混合体腔,血液与体液混合,循环系统开管式。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有鳃、书鳃,陆生种类的有书肺、气管。水生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为后肾型的基节腺、绿腺、颚腺等,陆生节肢动物为马氏管。

09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习题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次生性辐射对称 2、水管系统 二、判断题(对的填“+”,错的填“-”) 1、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 2、海盘车又叫海胆。( ) 3、区别海星的正反面最明显的标志是在其背面各腕中间均有一条由口伸向腕端部的步带沟。( ) - 4、海星的外皮层兼有呼吸及排泄功能。( ) 5、海盘车的血系统很发达。( ) 6、海星的发育为变态发育。( ) 三、填空题 1、棘皮动物具有__________骨骼,它起源于__________胚层。 2、棘皮动物的真体腔在成体时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3、海盘车的卵裂为典型的__________,囊胚经__________形成原肠胚,同时以__________法形成体腔,并且由体腔的一部分形成独特的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系统。 4、棘皮动物的囊胚经内陷而形成原肠胚,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胚胎发育时的原口将来变成__________,它区别于原口动物而属__________。 5、棘皮动物不同于其它多数无脊椎动物,而属于__________动物,本门常用的代表动物为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纲。 6、海星的神经系统包含三个有联系的系统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7、海盘车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幼虫和幼虫期。 8、海胆纲的代表动物是;海参纲的代表动物是。 四、选择填空 1、海星的早期胚胎发育特点是( )。 A 等全卵裂,有腔囊胚,内陷法形成原肠胚 B 螺旋形卵裂,有腔囊胚,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 C 盘状卵裂,极囊胚,分层法形成原肠胚 D 辐射型卵裂、实囊胚、外包法形成原肠胚 2、无脊椎动物中,与脊索动物关系密切的类群是( )。 A 环节动物 B 棘皮动物 C 软体动物 D 节肢动物 3、下面哪一门动物是完全海产的( )。 A 节肢动物 B 环节动物 C 软体动物 D 棘皮动物

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特征中,不是扇贝和乌贼共有的是() A. 身体柔软 B. 运动器官是足 C. 有外套膜 D. 身体外有贝壳 【答案】D 【解析】解:A、扇贝和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都具有身体柔软的特征,故A不符合题 意; B、扇贝和乌贼的运动器官都是足,故B不符合题意; C、扇贝和乌贼的体外都有外套膜,故C不符合题意; D、扇贝具有坚硬的贝壳,而乌贼的贝壳退化。因此,体外有贝壳不是扇贝和乌贼共有 的特征。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只要熟练掌握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软体动物,即可解答本题。 2.蝴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这是昆虫的主要特征。下列 不属于昆虫的是() A. 蜻蜓 B. 蝗虫 C. 蜜蜂 D. 蜘蛛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节肢动物的特征。掌握昆虫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和单复眼,其中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胸部一般有两对翅和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蝗虫、蜻

蜓、蜜蜂均是昆虫。而蜘蛛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 4 对足,属于节肢动物蛛形纲,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3.蝗虫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 A.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B. 控制身体生长的速度 C. 扩大活动范围 D. 对寻找食物和配偶有利 【答案】A 【解析】解:蝗虫为陆生动物,由于陆地环境气候干燥,所以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所以蝗虫体表有外骨骼的作用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故选:A. 蝗虫为陆生动物,具有适于陆生的特点,如外骨骼,据此答题. 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4.2016年10月17日,6只由中国科学家培育的蚕宝宝随神州11号载人飞船升上太 空,进行太空生长实验。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它们蜕掉的是 A. 贝壳 B. 外骨骼 C. 鳞片 D. 皮肤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节肢动物的特征,明确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在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蚕生活在陆地上,为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蚕的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在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每蜕一次皮,蚕就增加一龄,一生中共蜕 5 次皮,变成成虫。故 B 符合题意。 故选B。

最新5.1.3节肢动物练习汇编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二课时节肢动物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蝗虫、蜜蜂的标本,认知节肢的形态结构,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能说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节肢动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14~16页,思考下列问题。 1.节肢动物是___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____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____以上。写出你见过的节肢动物__________________ 2.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____的一类。蝗虫身体分为___、____和____。头部负责____和____,感觉器官有一对____,三个___和一对____,____用于摄食。胸部是___中心,有___足,善于___;有____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____,____。腹部集中容纳____器官。体表有____,用于____。体表有坚韧的______,它不仅能保护身体,还能防止体内__________,但它会____昆虫的____和____,所以昆虫定期要____。昆虫一生蜕皮的次数一般是____的,到成虫后就不再蜕皮。昆虫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3.蜘蛛像昆虫,但它有___足,没有__和___;虾、蜈蚣等也___昆虫,但这些动物都具有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都属于______,它们是因______而得名。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①提供_____;②为开花植物_____;③可以____治疗疾病;④可做____材料;⑤传播____,如___等。【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同步练习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蜗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蜗牛生活于水中B.蜗牛对农业生产有害处 C.蜗牛的腹足肌肉发达D.蜗牛的身体表面有一个贝壳2.形成河蚌珍珠质的结构是() A.鳃B.外套膜C.贝壳D.斧足 3.下列哪项不是河蚌、蜗牛的共同特征() A.身体柔软B.有外套膜 C.体表有贝壳D.生活在水中 4.鲍鱼属于() A.鱼类B.软体动物 C.扁形动物D.环节动物 5.珍珠形成的原因是() A.外套膜自然分泌珍珠质而形成 B.外套膜包被异物而形成 C.外套膜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D.贝壳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6.与河蚌的外壳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A.柔软的身体B.体表 C.外套膜D.斧足 7.乌贼贝壳的特点是() A.螺旋型贝壳B.两片厚厚的贝壳 C.色泽美丽D.退化,且长在身体背面皮下8.下列动物类群中,具有专门呼吸器官的是() A.扁形动物B.线形动物 C.环节动物D.软体动物 9.河蚌壳面上一条条环纹叫做() A.发育纹B.环状线

C.年轮D.生长线 10.通过观察得知蜗牛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的一对触角() A.比后面的一对短 B.比后面的一对长 C.和后面的一对一样长 D.比后面的一对有时长有时短 11.蜗牛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其原因是() A.贝壳能分泌黏液B.外套膜能分泌黏液 C.头部能分泌黏液D.腹足能分泌黏液 12.沿海渔民使用的木船,每年要定期从海上拖到淡水湖中浸泡10多天,目的是() A.使船吸水,防止干裂B.用淡水溶去船底的盐 C.用淡水除去船底的污物D.用淡水除去船蛆等软体动物 1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A.皮肤B.气管C.肺 D.鳃 14..下列哪项不是昆虫的具有的特征() A.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B.都有两对翅 C.都有三对足D.都有外骨骼 15.蝗虫的翅与下列哪种昆虫的翅相似() A.蝴蝶B.蟋蟀C.金龟子D.蝇 16.蝗虫体表有外骨骼,除哪一项外都是它的作用() A.保护内部器官B.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 C.支持蝗虫的身体D.保温 17.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A.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B.足和触角分节 C.都有三对足D.体表有外骨骼 18.蝗虫善于飞行,它的运动器官是( ) A.后翅B.后足C.前翅D.翅和足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10 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概论: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或病原体(pathogen)——寄生于生物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传染——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病原体、宿主和环境是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免疫——生物体能够辨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动能。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防御感染和维护机体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免疫功能: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免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erveillance)。免疫: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 。 10.1 传染 10.1.1 微生物的致病性 1、细菌的致病性:致病菌——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非致病菌——不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有些细菌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亦可致病。毒力(virulence)——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毒力的基础:侵袭力(invasiveness):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包括:吸附和侵入能力、繁殖与扩散能力、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力。毒素(toxin):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抗原性的生物制品,将其注射机体后,具有免疫功能。常用的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和肉毒类毒素等。 内毒素的测定方法:鲎试剂法或鲎变形细胞溶解物试验(Limulus amoebocyte lysate test)

节肢动物 习题(含答案)

节肢动物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1. 下列动物中全都属于昆虫的一组是() A. 蜘蛛、螳螂 B. 蜻蜓、蟑螂 C. 虾、蚂蚁 D. 蜈蚣、瓢虫 2. 下列水生动物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有() ①梭子蟹②蛾螺③水蚤④龟⑤鳖⑥河蚌⑦对虾⑧乌贼. A. ①④⑤⑥ B. ①③⑦ C. ①③⑥⑦ D. ③ ④⑥⑧ 3. 蛔虫、蝗虫、水蛭分别属于() A. 线形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 B.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 D. 线形动物、哺乳动物、软体动物 4. 蝗虫的()是负责感觉和摄食的. A. 胸部 B. 头部 C. 腹部 D. 尾部 5. 下列有关节肢动物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B. 每个个体都有三对足 C.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髓 D.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 下列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的是() A. 蜻蜓 B. 蜗牛 C. 河蚌 D. 鱿鱼 7.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请选出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 沙蚕 B. 蜘蛛 C. 蜈蚣 D. 虾 8. 下列动物中,不具备“身体分部,躯干、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是() A. 北海的梭鱼 B. 临朐山蝎 C. 临朐桑蚕 D. 潍坊产的对虾 9. 小春同学在公园看到了一些动物,其中属于昆虫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10. 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A. 蜘蛛 B. 蜈蚣 C. 虾 D. 蝗虫 11.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是一种节肢动物,有关蝉的主要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 身体分节 B. 附肢分节 C. 体表有石灰质外壳 D.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12. 蝗虫、蜘蛛、蜈蚣、虾等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 都有翅 B. 都有三对足 C. 都生活在陆地上 D.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3. 蝗虫、蝴蝶、蜘蛛、蜈蚣的共同特征是()

延安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4.5节肢动物 同步练习

延安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4.5节肢动物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7题;共17分) 1. (1分)(2019·市北区模拟)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蛔虫是线形动物,身体细长,体表具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B .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表都有外套膜和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C . 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久会死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蚯蚓无法呼吸 D . 沙蚕和水蛭都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均是环节动物 2. (1分) (2017八上·邵阳期中) 下列动物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 . 涡虫、蚯蚓、蜗牛 B . 田螺、缢蛏、乌贼 C . 乌贼、水螅、蛔虫 D . 章鱼、海葵、沙蚕 3. (1分)无论在我县的城镇还是农村都可以见到蝗虫。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蝗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相同 B . 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C . 蝉在发育的过程中和蝗虫类似,都有蜕皮的现象,这层“皮”是蝉的外骨骼,可以促进其体内水分的蒸发 D . 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4. (1分) (2016八上·胶州期中) 节肢动物具有的特点是() A . 身体被毛,用肺呼吸 B . 体表光滑,用皮肤呼吸 C . 体表覆盖鳞片,用肺呼吸 D .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 (1分)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特点,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 . 虾 B . 蟹 C . 蜈蚣 D . 蚯蚓 6. (1分) (2017八上·福安月考)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落在物体上休息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腹部在收缩和舒张,这是蜻蜓() A . 在呼吸 B . 在休息

节肢动物分类

实验六蜚蠊解剖及节肢动物分类 一.目的 通过对蜚蠊的观察,了解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基本形态、生理及其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进一步通过对昆虫各种类型的触角、口器、翅、足、及变态的观察更深了解昆虫纲的多样性与适应的广泛性,并识别重要目的一些代表。了解节肢动物的分类。 二.材料与用具 活体蜚蠊,各种代表昆虫的口器、翅、足、触角和变态的制片。体视镜、解剖镜、解剖器、蜡盘、大头针。有关节肢动物标本。 三. 观察 (一)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的解剖: 首先将乙醚滴在脱脂棉上,然后将脱脂棉放进装有活体美洲大蠊的广口瓶内,待蜚蠊被麻醉,不能爬行后,进行活体观察和解剖。 1. 外形(图6-1): 观察蜡盘中的蜚蠊。身体已明显具有体区的分化,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体节愈合,胸部三节,腹部分节明显,整个身体覆以几丁质外骨骼。 图6-1 雄性蜚蠊外形及内部结构图 (1)头部:是蜚蠊取食与感觉的中心,头部以活动的颈部与胸部相连,头部向前伸出一对鞭状的触角,由基节(柄节),梗节,与多节的鞭节组成,是感觉器官。头前端两侧有一对椭圆形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头部外骨骼坚硬,复眼之间为额,额上端为颅顶,头的两侧复眼下方为颊。蜚蠊的口器属于咀嚼型。这种口器由上唇、

下唇、上顎、下顎及舌五部分组成(图6-2)。用镊子轻轻将口器各部分取下,依次放蜡盘中观察。 图6-2 咀嚼式口器(以蝗虫口器为例) (2)胸部:头后有足和翅的部分是胸部。胸部分三节,即前胸、中胸、后胸。每一胸节上有一对足,中胸与后胸各有一对翅。在胸部侧面,前胸与中胸之间有一对气孔(spiracle)。中胸与后胸之间也有一对气孔,明显可见。 (3)足:蜚蠊的前足、中足和后足均为步行足。这三对足在构造上是相似的。每一足都是由五部分组成,第一节与躯体相连,称为基节(coxa),其次为转节(trochanter),腿节(femur),胫节(tibia),及跗节(tarsus)。蜚蠊跗节又分为5节。 (4)翅:在中胸背面伸出一对革质前翅,有保护后胸膜质后翅的功用。揭开前翅即可看到折叠于其下的后翅,后翅较薄,纵行折叠,展开后很宽大,是飞翔的主要器官。 (5)腹部:腹部是生殖与消化代谢的中心。腹部分节清楚,共有11节,但第9节后的体节不易分清楚。试以一手拿住头部,另一手拿住尾端,轻轻拉动蜚蠊身体,便可看出腹节之间有节间膜可使腹部拉长或缩短。每一体节包括一个背板,一个腹板,侧区为膜状。腹部从第一节到第八节共有八对气孔,为气管的开口。尾部侧面有一对尾须,是第11腹节的退化附肢。 2. 内部构造(图6-3): 将蜚蠊足和翅剪去,背部朝上放在蜡盘上(此时可透过体壁看到背血管)。用解剖剪从尾端稍前位置沿侧膜向前至头部纵行剪开体壁,用大头针固定住腹板,轻轻掀去背板,露出整个体腔(混合体腔即血腔,haemocoele),加入少量水以免干燥,由于蜚蠊体内有较多的脂肪体,在解剖镜下用镊子小心去除脂肪体,并用清水轻轻冲洗,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

实验9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沼虾和棉蝗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和昆虫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2.认识节肢动物各纲的代表种类。 二、实验材料 1.沼虾、棉蝗的活个体。 2.节肢动物门各纲常见种类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针、便镊、尖头镊、蜡盘、解剖盘、大头针、吸水纸、擦镜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沼虾(Macrobrachium)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 沼虾身体由20个体节组成,异律分节,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图9-1)。体表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掩盖着头胸部背面的外骨骼为头胸甲,其两侧游离称鳃盖,盖住鳃部,头胸甲的前端有一长而尖的的额剑,两侧各有一长在能活动眼柄上的复眼。腹部分为6节,末节为尾柄,尾柄连着尾肢,肛门位于尾肢腹面基部。沼虾的每一体节都有附肢一对,共有19对附肢,随着不同的位置演化为不同功能的器官。 2.内部解剖 用眼科剪除去沼虾的外骨骼和分离其表层的肌肉,依次解剖、观察下列各系统(图9-2)。 (1)呼吸器官把头胸部右侧的鳃盖去除,可见鳃腔中有鳃7对,成羽状。 (2)循环系统从头胸部后缘开始向前小心剪除整个头胸甲,可见心脏位于头胸部后背方,包被在围心腔膜内,呈三角形,黄白色,有心孔3对。用镊子把心脏轻轻地提起,可见连接的呈粉黄色丝状的血管,向前一条为前大动脉,再分出眼动脉、触角动脉、肝动脉等;

向后一条为后大动脉,再向背面和腹面分出动脉干。 (3)排泄器官 绿腺(触角腺)1对,位于大触角的基部,呈浅黄绿色,其上附着膀胱和排泄管,在触角基部开口。 (4)生殖系统 除去心脏可见到生殖腺,雌雄异体。雌虾有卵巢1对,左右愈合为一个,位于心脏的前端或延至腹面,成对的输卵管由两侧向下、 通到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雌 图9-1 日本沼虾的外部形态(自江静波等) 图9-2 日本沼虾的内部结构(自江静波等)

2018-2019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特征中,不是扇贝和乌贼共有的是() A. 身体柔软 B. 运动器官是足 C. 有外套膜 D. 身体外有贝壳 【答案】D 【解析】解:A、扇贝和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都具有身体柔软的特征,故A不符合题意; B、扇贝和乌贼的运动器官都是足,故B不符合题意; C、扇贝和乌贼的体外都有外套膜,故C不符合题意; D、扇贝具有坚硬的贝壳,而乌贼的贝壳退化。因此,体外有贝壳不是扇贝和乌贼共有的特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只要熟练掌握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软体动物,即可解答本题。 2.蝴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这是昆虫的主要特征。下列 不属于昆虫的是() A. 蜻蜓 B. 蝗虫 C. 蜜蜂 D. 蜘蛛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节肢动物的特征。掌握昆虫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和单复眼,其中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胸部一般有两对翅和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蝗虫、蜻蜓、蜜蜂均是昆虫。而蜘蛛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4对足,属于节肢动物蛛形纲,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蝗虫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

A. 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B. 控制身体生长的速度 C. 扩大活动范围 D. 对寻找食物和配偶有利 【答案】A 【解析】解:蝗虫为陆生动物,由于陆地环境气候干燥,所以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所以蝗虫体表有外骨骼的作用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故选:A. 蝗虫为陆生动物,具有适于陆生的特点,如外骨骼,据此答题. 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4.xx年10月17日,6只由中国科学家培育的蚕宝宝随神州11号载人飞船升上太空, 进行太空生长实验。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它们蜕掉的是 A. 贝壳 B. 外骨骼 C. 鳞片 D. 皮肤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节肢动物的特征,明确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在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 蚕生活在陆地上,为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蚕的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在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每蜕一次皮,蚕就增加一龄,一生中共蜕5次皮,变成成虫。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5.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下列有关昆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昆虫体表覆盖着外骨骼,属于甲壳动物 B.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躯干四部分 C. 昆虫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 D. 昆虫一般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答案】D 【解析】解:A、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A错误。 B、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昆虫一般生有两对翅膀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位于胸部,B错误。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 狼蛛 节肢动物(Millipede) arthropod 动物界中最大的类别,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的动物统称,包括一百多万种无脊椎动物,几乎占全部动物种数的84%。成员多样。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体外覆盖著部分由几丁质组成的表皮,能定期脱落,表皮是保护装置,起外骨骼的作用,为肌肉提供附著面。肌序复杂,有的特化以操纵飞行和发声。附肢的外骨骼具关节,因而称节肢动物。有许多特殊的感觉器;体腔退化而代之以血腔;神经系由背面的脑和一对腹神经索组成。已记述879,000种以上,其中约86%是昆虫。据估计,总数有1,000万种以上。分成四个亚门︰ 1. 三叶虫亚门(Trilobita):三叶虫类(Trilobites),在约5.7亿年前的古生代早期的海洋中占优势,在 2.8亿年前的二叠纪灭绝;体卵圆形,背腹扁平,分头、胸和尾节三部分;纵分为三叶。长 3.5~75公分。 2. 单肢亚门(Uniramia):头部有触角、大腭和小腭。胸部附肢单肢或双肢。腹部有的与胸部不分,具附肢;或与胸部分开,附肢有或无。(1)烛纲(Pauropoda):极小的多足类。两对附肢变为口器,8~11对步足。触角4节(极少6节),末端分枝,并有多节的长鞭。体长最多为1.9公釐。(2)倍足纲(Diplopoda):体窄长的多足类,腹部各节由两节合成,每节有两对足和气孔。头有大腭;小腭愈合成腭唇;有时有单眼;触角短,锤形;胸部是4个单节,生殖孔在第3节。体长0.3~28公分。(3)唇足纲(Chilopoda):体窄长的多足类,有许多明显的腹节,各有一对足,第一腹节的附肢变为毒腭;生殖孔在末节。体长约0.5~26.5公分。(4)综合纲(Symphyla):小型多足类,有3对口器,12对步足和一对後纺器,生殖孔在第4躯干节。体长最多为8公釐。(5)弹尾纲(Collembola):昆虫状小节肢动物,分布广。口器外腭式;触角通常4节;眼简单;3个胸节有足;腹部6节,有分叉的弹器;通常无气管;无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体长最多5公釐。(6)昆虫纲(Insecta):三对附肢形成口器;头由6节组成,有一对触角,常有侧眼和中眼;胸部3节,各有一对足,在第2、3节有的具翅;腹部由11节组成,成虫无附肢;生殖孔在後。体长0.25公釐到33公分。 3. 甲壳亚门(Crustacea):多数性;鳃呼吸;外骨骼坚固;有触角、大腭。 4. 有螯亚门(Chelicerata):前体部无触角,但有钳状的螯肢和触肢(或称脚须); 胸部有单肢型步足;腹部如有附肢,则高度特化。(1)肢口纲(Merostomata):大型海产种类,有书鳃(gill book); 前体部完全被背甲覆盖;後体部有一长刺。(2)蛛形纲(Arachnida):前体部与後体部以一窄的腹柄相连,或两部愈合。前体部有螯肢、触肢和四对步足;後体部通常无附肢。以书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1.下列动物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 河蚌、蚯蚓、蜗牛 B. 田螺、河蚌、乌贼 C. 乌贼、水螅、蛔虫 D. 河蚌、蚯蚓、田螺 2.珍珠形成的原因是() A. 外套膜自然分泌珍珠质而形成B.外套膜包被异物而形成 C.外套膜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D.贝壳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3.下列各种动物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变式训练:软体动物身体外大都有一个坚硬的贝壳保护,下列关于贝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4.下列都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A.贝壳的主要作用是运动和保护作用 B.贝壳的分泌物形成外套膜,外套膜同样具有保护作用。 C.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D.贝壳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贝壳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生物组织。 5.下列关于节肢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已知命名的有120多万种。 B.节肢动物就是昆虫,包括有翅和无翅的类群 C.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 D.节肢动物具有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身体就能长大一圈 6.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B.体表有外骨骼 C.头部有触角、口器、单眼、复眼等取食和感觉器官D.都有三对足 7.很多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去外骨骼的现象,这是因为() A.昆虫体表的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脏 B、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外骨骼非常坚韧 D.坚韧的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的生长而生长8.下列关于昆虫的主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 B.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口器1个 C.胸部有足3对,一般有翅2对 D.腹部有11个体节,每节各有1对气门 9.蝗虫能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①用气管呼吸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视力发达,有一对单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贝壳B.都有外套膜C.都用腹足运动D.都用腕足捕食 11.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A.腹足B.腕足C.斧足D.纤毛 12.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B.外套膜C.珍珠层D.斧足 13.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14.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且分部 C.变态发育D.具有外骨骼 15.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和鳃B.气管和皮肤C.气管和鳃D.皮肤和肺 16.下图是蝗虫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问题。 (1)填写图中结构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 (2) A是蝗虫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心;B是蝗虫的_____________中心;在C处有许多重要的内脏,可完成多种生理活动。 (3)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 (4)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_

节肢动物

外部形状编辑 1、一般均为两侧对称,身体是异律分节,即身体的若干体节分别组成不同的部分,如分头、胸、腹3部,或节肢动物门。 头部与胸部愈合为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合为躯干部,也有头、胸、腹3部分整个愈合在一起的。 2、体节可能消失,各部机能不同。如头部司感觉和摄食,胸部司运动,腹部司代谢等。 3、除身体分节外,附肢也分节,附肢有双枝型和单枝型两类,各部分的附肢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分化,分别用于摄食、御敌、行走和游泳。 4、水栖种类的头部附肢甚至躯干部的附肢有能从水中滤取食物的功能。附肢也能起攻击、防卫或辅助交配的作用,有的可通过附肢表面交换空气。有的附肢分化为很特异的结构,如蝎的栉状板和蜘蛛的纺器。有的附肢已经退化或消失。 2结构特点编辑 1、外骨骼和肌肉: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体外覆盖着几丁质的外骨骼,又称表皮或角质层。外骨骼分成不 节肢动物门 同的骨片,在相邻体节之间的关节膜上,角质层非常薄,易于屈折活动。 2、每体节的角质层基本上分成4块:1块背板、1 块腹板和两块侧板。通常由于次生性的合并或分割而有不同的变化。附肢的管状外骨骼在各分节之间也有关节膜相连,关节也可活动。多数节肢动物体节间的关节膜折叠在前一个体节外骨骼后缘的下方。某些节肢动物有脊椎动物球窝式的关节。外骨骼有时向体内突出形成内突,作为肌肉的附着点;或内部组织骨化成游离的骨片,供体内肌肉附着,外骨骼由其下方的一层上皮细胞(称上皮或下皮)所分泌。

3、外骨骼可分3层:自内向外依次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内表皮紧接上皮,是外骨骼中最厚的一层,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几丁质的复合体,无色而柔软,具有延伸性和曲折性。 4、外表皮位于内表皮的外侧较薄,在主要成分蛋白质和多糖几丁质中沉淀有钙盐,或富含骨蛋白,是外骨骼中最坚硬的部分,一般在节间膜和其他膜质区,由于此层不发达,因而显得柔韧。上表皮位于最外层,薄,通常含有蜡质。 5、有的节肢动物外骨骼薄且无含蜡的上表皮,使水和空气可以透入。角质层一般有纤细的孔道,使角质层下方的腺体的分泌物可以通出。角质层不完全局限于体的外表面。胚胎时期外胚层内陷部分的上皮亦能分泌角质层,因而象前肠、后肠、气管、书肺以至生殖器的一部分,内面衬有角质层,蜕皮时也要脱去。上皮层向内分泌形成基膜,基膜是一层无定形的颗粒层。肌肉呈束状,由肌纤维组成,两端无肌腱,着生在外骨骼的内壁或内部突起上。 6、无生命的角质层不能象脊椎动物骨骼那样生长,所以在生长过程中要定期蜕皮。蜕皮前,上皮与外骨骼分离,分泌形成一层新的上表皮。上皮再分泌几丁质酶和蛋白酶,通过新的上表皮把旧皮中的内表皮腐蚀掉。接着上皮层再分泌新的外表皮和内表皮。此时动物体外包着新旧两层皮。旧皮沿着预定的某些线裂开,身体蜕出,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阶段叫做龄期。甲壳动物一生中连续蜕皮多次,性成熟交配繁殖后还能再次蜕皮。 3形态特征编辑 身体分部 节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由一列体节构成,异律分节,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或头部与胸部愈合 节肢动物门 为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合为躯干部。例如:昆虫纲(蝗虫)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甲壳纲(虾)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二部分;蛛形纲(蜘蛛)动物身体分头胸部、腹部;多足纲(蜈蚣)动物身体分头部、躯干部。身体的分部在生理机能上也出现了分工: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胸部:运动和支持中心;腹部:营养和繁殖中心。 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每一体节上有一对分节的附肢。附肢有双枝型和单枝型两类。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疣足与节肢的比较见下表: 疣足节肢 按节分布,数量多体部分布数量少 形态划一形态多样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附肢不分节身体之间有关节附肢分节 无肌肉附着有大量肌肉附着 具有发达的横纹肌 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外骨骼 体壁含有几丁质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

节肢动物复习题

、选择题 A型题 1.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肢动物主要属于 A.昆虫纲、唇足纲 B.蛛形纲、昆虫纲 C.蛛形纲、甲壳纲 D.甲壳纲、昆虫纲 E.蛛形纲、唇足纲 2.溪蟹和蝲蛄属于 A.昆虫纲 B.蛛形纲 C.甲壳纲 D.唇足纲 E.倍足纲 3.下列医学节肢动物均属昆虫纲,但除外 A.白蛉 B.蝇 C.蚤 D.虱 E.全沟蜱 4.口器舐吸式的昆虫是 A.蝇 B.蟑螂 C.蚊 D.白蛉 E.蚤 5.引起过敏性哮喘的蜱螨类是 A.全沟硬蜱幼虫 B.蠕形螨 C.疥螨 D.尘螨 E.恙螨 6.目对病媒节肢动物综合防制中常用的防制方法是 A.环境防制 B.化学防制 C.生物防制 D.遗传防制 E.法规防制 7.下列哪些不是节肢动物的特征 A.虫体左右对称而分节 B.体表骨骼化 C.均有4对足 D.具成对分节的附肢 E.循环系统开放式 8.下列哪项不是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直接危害? A.吸血骚扰 B.毒害作用 C.致敏作用 D.寄生 E.传播疾病 9.蚊传播丝虫病的方式是属于 A.机械携带 B.发育式 C.增殖式 D.发育增殖式 E.经卵传递式 10.在蚊体内既发育又增殖的是 A.疟原虫 B.丝虫 C.杜氏利什曼原虫 D.鼠疫杆菌 E.普氏立克次体 11.疥螨的交配在下述哪两者之间进行 A.雌、雄成虫 B.雄成虫与雌幼虫 C.雄成虫与第一期雌若虫 D.雄成虫与第二期雌若虫 E.雌成虫与第二期雌若虫 12.疥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 A.作为病原体引起皮炎 B.吸入后引起变态反应 C.误食后引起消化道疾病 D.可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 E.以上均不是 13.疥螨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 A.粪便涂片法 B.血液涂片法 C.培养法 D.免疫学试验 E.以消毒针头挑破局部皮肤检查 14.蠕形螨感染最的部位是 A.胸部 B.腹部 C.颜面部 D.颈部 E.四肢 15.蠕形螨寄生于人体的 A.上皮细胞内 B.皮肤隧道内 C.外周血液中 D.淋巴系统内 E.毛囊深部或皮脂腺内 16.对于蠕形螨的致病作用,目前普遍认为是 A.无致病作用 B.致病力较强 C.致病力较弱 D.条件致病寄生虫 E.非条件致病寄生 虫 17.蠕形螨的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 A.虫卵污染食物或饮水经口感染 B.媒介昆虫叮咬吸血感染 C.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 D.污染注射器经输血感染 E.以上都不是 18.检查蠕形螨最常用的方法是

11、节肢动物门

1、节肢动物:具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身体异律分节,横纹肌发达, 以气管等结构进行呼吸,内部结构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一类高等无脊椎动物。 2、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异律分节 ①昆虫类:头部 + 胸部 + 腹部 ②甲壳类、肢口类、蛛形类:头胸部 + 腹部 ③多足类:头部 + 躯干部 ④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胸部:运动中心;腹部:营养和生殖 中心 (2)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由几丁质和蛋白质形成,位于体表,由外胚层(表皮层)产生,属死物质,有蜕皮现象。有维持、保护、防止水分蒸发、运动的功能。 ①蜕皮现象: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发达的外骨骼限制了 身体的生长,停止取食和活动,脱去旧表皮而产生新表皮的现象。 ②蜕皮受蜕皮激素的控制,甲壳动物终身蜕皮;昆虫成熟后不蜕皮。(3)附肢分节:体壁突出形成 ①双肢型:肢口类和甲壳类;单肢型:多足类、蛛形类和昆虫类。(4)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5)混合体腔和开管式血液循环系统:心脏、动脉(1条)、血窦 ①混合体腔:一般是囊胚腔(初生体腔)和真体腔(次生体腔)混合而 成,里面充满血液,又称为血体腔、血窦。

(6)呼吸系统 ①水生:鳃或书鳃呼吸,血管较发达,含呼吸色素。 ②陆生:书肺或气管呼吸,血管不发达。 (7)排泄系统:与后肾管同源的腺体结构,水生:基节腺、触角腺或下颚腺;陆生:马氏管 (8)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头部3对神经节愈合为脑视觉器。 分为单眼、复眼,触觉器,化感器。 (9)生殖和发育:一般为雌雄异体,有性生殖,水生多体外受精,陆生多体内受精,多为卵生,也有卵胎生,直接发育,间接发育有变态现象。 3、分类:三叶虫亚门、甲壳亚门、螯肢亚门、多足亚门、六足亚门 4、三叶虫亚门:代表动物三叶虫,已绝灭。 5、甲壳亚门:以虾和蟹为代表。代表动物是中国明对虾。 (1)身体:分头胸部、腹部 (2)附肢:19对,司感觉(2对)和摄食(3对)的在头部,司运动的颚足(3对)和步足(5对)在胸部,游泳足(5对)和尾足(1对)在腹部。 (3)消化:①前肠(口--食道--胃)、中肠、后肠 ②口器:上唇、大颚、小颚、颚足 ③胃:贲门胃(磨碎食物)、幽门胃(消化) (4)呼吸和循环:鳃呼吸,开管式循环,心孔4对,4条动脉(3前1后)

9-1节肢动物复习题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1.节肢动物附肢本身以及附肢与体躯之间( )可动的关节。 A.都不具有 B.都具有 C.前者具有 D.后者具有 3.日本沼虾的头胸甲前端有一突起称为( ),是虾类的攻防器官,在其两侧各有一个( )眼。 A.剑突/复 B.剑突/单 C.额剑/复 D.额剑/单 A.单眼 B.复眼 C.脚须 D.感觉毛 7.( )寄生于人体皮肤内,形成脓泡,患者奇痒难忍。 A.鸡蜱 B.牛蜱 C.疥螨 D.棉叶螨 9.下列动物中,不使用气管进行呼吸的是( )。 A.蜈蚣 B.蜘蛛 C.蚊 D.寄居蟹 10.下列动物中,( )为蠕虫形的陆生节肢动物。 A.马陆 B.蝎 C.棉蝗 D.虾 11.( )的触角为具芒状,( )的触角为膝状。 A.蚊/蝇 B.蝇/蜜蜂 C.蛾/蜜蜂 D.蝇/蝉12.昆虫小眼的感光部包括( ) A.角膜和晶体 B.晶体和视杆 C.视觉柱和视杆 D.色素细胞和视觉细胞 13.( )式口器具有一个既能卷曲又能伸展的喙,如钟表发条一样盘卷在头部前下方,用时可伸长。 A.咀嚼 B.刺吸 C.舐吸 D.虹吸 15.下列动物中营卵胎生的是( )。 A.络新妇 B.钳蝎 C.人疥螨 D.对虾 18.棉蝗的前翅为( )翅,金龟子的后翅为( )翅。 A.覆/膜 B.鞘/半鞘 C.覆/鞘 D.鞘/鳞 19.( )的后翅特化为一对平衡棒,飞行时起平衡作用。 A.跳蚤 B.白蛉子 C.瓢虫 D.臭虫 21.( )可以分泌保幼激素。 A.脑神经分泌细胞 B.前胸腺 C.咽侧体 D.心侧体 22.昆虫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飞到另一个地区的特性,可称为( ) A.趋性 B.群集性 C.迁移性 D.自卫性 二、填空题 1._______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门,_______为第二大门。 2.节肢动物门可分为昆虫纲、_______、甲壳纲、_______、_______、蛛形纲和_______。 3.节肢动物的体壁通常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是非细胞结构,有辅助运动的功能,故又叫做_______。 7.蟹、鲎、蜘蛛、蝶分别主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进行呼吸。 8.在节肢动物体中,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均为与_______肾管同源的腺体结构,可排泄代谢废物。 11.日本沼虾的附肢共_______对,其中头部5对,依次为_______2对、_______1对、_______2对。 14.沼虾的胃分两部分,其中贲门胃内具有三个钙质齿组成的_______,作用是_______,在幽门胃内布满_______,作用是_______。 19.在沼虾胃的两侧,有一对大型消化腺叫_______,兼有消化食物和_______的功能。 22.甲壳动物的神经中枢仍属于_______状神经系统,它包括_______、围咽神经、_______和_______。只是在不同种类,神经节有集中和愈合的趋势。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1.下列动物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 河蚌、蚯蚓、蜗牛 B. 田螺、河蚌、乌贼 C. 乌贼、水螅、蛔虫 D. 河蚌、蚯蚓、田螺2.珍珠形成的原因是() A. 外套膜自然分泌珍珠质而形成B.外套膜包被异物而形成 C.外套膜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D.贝壳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3.下列各种动物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变式训练:软体动物身体外大都有一个坚硬的贝壳保护,下列关于贝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4.下列都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 ③④。 A.贝壳的主要作用是运动和保护作用 B.贝壳的分泌物形成外套膜,外套膜同样具有保护作用。 C.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D.贝壳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贝壳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生物组织。5.下列关于节肢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已知命名的有120多万种。 B.节肢动物就是昆虫,包括有翅和无翅的类群 C.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 D.节肢动物具有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身体就能长大一圈 6.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体表有外骨骼 C.头部有触角、口器、单眼、复眼等取食和感觉器官 D.都有三对足 2

7.很多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去外骨骼的现象,这是因为() A .昆虫体表的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脏 B 、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 .外骨骼非常坚韧 D.坚韧的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的生长而生长8.下列关于昆虫的主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 B.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口器1个 C.胸部有足3对,一般有翅2对 D.腹部有11个体节,每节各有1对气门 9.蝗虫能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①用气管呼吸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视力发达,有一对单眼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腹足运动 D.都用腕足捕食11.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A.腹足 B.腕足 C.斧足 D.纤毛 12.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13.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14.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且分部 C.变态发育 D.具有外骨骼 15.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和鳃 B.气管和皮肤 C.气管和鳃 D.皮肤和肺 16.下图是蝗虫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问题。 (1)填写图中结构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 (2) A是蝗虫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心;B是蝗虫的_____________中心;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