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秋天的思念教学反思

秋天的思念教学反思

秋天的思念教学反思
秋天的思念教学反思

《秋天的思念》教学反思

第四小学白娜

今天,很荣幸地参加了沁阳市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观摩研讨会,所作《秋天的思念》一课暴露出许多我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结合众位听课老师的评课意见,特反思如下。

第一,文本的选择上有一定不当之处。本节课我选择了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两首诗歌《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除此以外,遵循群文阅读教学的原则,加上了《秋思》和《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两首诗。这四首诗同属一个主题,即“秋天”和“思念”。在课堂上,完成这四首诗的阅读教学后应该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回顾学过的相关主题的诗歌,如《静夜思》等。另外,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节课的课堂效果并不是很好,原因还在于文本的选择似乎难度偏高了。古诗本就难以理解,再加上诗中涉及到的情感孩子们由于生活经验的问题感悟不深,所以课堂效果有些形而上学的意味。

第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少,没有更好地和现实生活融合起来。上面提到,对于思乡这个主题,孩子们是非常缺乏情感体验的,这就更需要教师在引导上多下工夫。本节课上,教师仅在引入诗歌之前和学生谈到了思乡的话题:“你有没有远在他乡的亲人?你们在联系时会说些什么?”交流面不广,学生的体验没有完全被激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明显,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以更好发挥。这应该是本节课最大的一个问题。由于担心古诗难以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更多的主导性,而剥夺了更多给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在教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方法后,应该把更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老师过多地干预和讲解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伤害。而这种过多地干预也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独特体验的产生,陷入一种模子似的思维禁锢中。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信任学生,宁可让他们去犯错,也不能这样限制他们个体能力和体验的形成。

第四,教学环节设计不够科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从评课老

师的意见中汲取经验教训,结合自己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发现在教学设计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如引入环节略显拖沓,谈话内容占用时间较长,这也影响了整节课的进程;学生自解两首古诗环节,如果能放手让孩子们来把握主动,既可节约时间,又可提高效率,还能有机会体现出学生的独特体验;整个课堂在流程设计上应该更加紧凑和连贯一些,教师的组织语言也应更加凝练和简洁一点,这样课堂才会衔接得更加紧密、有序。

总之,在群文阅读的教学研究伊始,理论知识的缺乏、实践经验的缺失、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等都是我要面临解决的问题。下一步,除了在理论方面逐步武装自己之外,不断地实战锻炼,寻找问题,改进方法也是提高自己的好途径。

例题教学反思

1 重视课堂教学例题的反思 浙江省慈溪市庵东初级中学 冯剑峰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教学的效益跟教师的“个体”有关,每位教师有不同的特点,教学的差异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我们的前辈顾泠沅教授,他就曾经讲过,同样的3道例题,就算一样的时间,进一样的班级,但他的教学效果跟别人就不一样,他把原因归结为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技术,它就可以在不同环境、不同对象下被复制,是一种科学。这种说法初一听,没有前一种说法有道理,但我们要追求教学效益的更大化,必须在承认教学是艺术的前提下,研究教学中的各个细节,所以教学被分解为六大环节,不断有人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成果也层出不穷,像布卢姆、布鲁纳、杜威等等,专家举不胜举。事实也说明,他们的研究给教学确实带来了质的变化,因此教学是科学的说法,不由我们不信。 今天我们也把教学当作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它内在的规律,在教学中如果能掌握、并能运用好这种规律,对我们的工作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我就数学教学例题的反思与大家交流交流。 我认为例题的反思至少有两种途径。 一、做好试题归类,提纲挈领 如在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教学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教学我也做过类似的尝试。 1、如右图,AD 、BE 是△ABC 的高,F 、G 分别是DE 中点,求证FG DE 。 学生对这个图形的认识不够深入,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有 困难的。假设是下面一题,他们更无从下手了。 24、如下图,AD 、BE 是△ABC 的 高,相交于H 。F 、G 分别是AB 、CH 的中点,问:线段FG 与线段DE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 什么? 针对这些问题,图形一个比一个复杂,我们教师就一定要教会学生从复杂图形中寻找出基本元素,这需要我们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

5 《秋天的思念》 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看音写字 tān 花( ) chuí打() qiáo cuì( ) jué 别( ) 2.辨字组词。 侍()踩()诀()悴()矫() 待()睬()绝()碎()骄() 二、阅览了解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 上北归的雁阵,我会遽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香甜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面。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当地偷偷地听着我的动态。当全部康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传闻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逛逛。”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爱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

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捉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现已到了那步地步。后 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辗转反侧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单独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瘦弱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分?”“你要是乐意,就明日?”她说。我的答复现已让她喜不自禁了。“好吧,就明日。”我说。她快乐得一瞬间坐下,一瞬间站起:“那就赶忙预备预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预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不休地说着:“看完菊花,我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分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遽然不说了。关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灵敏。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街坊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现已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久的诀别。 ⑥街坊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分,她正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困难的日子。他人告诉我,她昏倒前的最终一句话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让评价更有意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1.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由找朋友而引出的座位纷争却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例如导入时的找朋友、根据座号找新位置的活动和练习时选取的动物园和游乐场的场景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其中有三名学生的座号是数对形式,有两名同学的数对是不完整的而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究确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由于学生对第几排第几个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第一个教学活动设计了找朋友的环节。学生对谁座在“第2组第5个”位

置上产生了纷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中的确定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学生认识到确定位置也是要有一定标准的。当学生明确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的形式可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之后,教师又设计了第二个教学活动——请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座号找到自己的新位置。在发给学生的座号号中,教师有意安排了几个“数对”形式的座号,还有两个不完整的“数对”,为学生设置了障碍,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解答、揭谜,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了“数对”。在学生认识了“数对”之后,教师马上提出“数对”在写法上可不可以把括号中前、后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又引起了学生的一场小争论,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自的意义。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学习难点。 3.评价方式的多维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 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本节课教学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这样的总结方式:请你评价一下你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深刻评价,对伙伴们进行评价,是总结也是反思自己的整节课的学习,让评价更有意义。

习题讲评的教学反思

反思我的教学 教学是一种艺术。要想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就必须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遗。下面我就自己本次习题Assignment Units 3/4讲评课进行一下反思: 首先是备课方面。我认为自己还存在“背课”现象。我只是在机械地或者盲目地去记忆或者背诵语言点。我仅仅满足于自己记住了这些语言点。而很少根据学生的答案分布去充分备课。学生选择哪一个选项,都有他们自己的理由。而我目前所欠缺的就是不能根据学生的答案分布去排除学生的错误想法;而是仅仅停留在正确答案的讲解上。就是有的时候,自己有意识去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自己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找不到切入点。当碰到一些相当刁钻的问题的时候,自己更是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不知道怎么巧妙地将此问题化解,如as与while的区别等等。再有就是备课的时候,没有很好地明确讲每道题目的思路方法明确,呈现的是一种乱的状态。总之,我的备课方面,还不能完全做到备学生。再有就是自己的语言知识急需加强。 再有就是讲课方面。自己的目光不关注学生,把目光停留在了卷子,与学生没有眼神的交流。表情过于严肃,不自然,教态拘谨不大方。但是声音响亮,抑扬顿挫。板书设计过于简单,但是主要语言点一目了然,比较清晰明了。自己的教学语言,没有经过锤炼,罗嗦麻烦;而且没有幽默性的语言,课堂气氛有些沉闷,肯定给学生的感觉是“烦”。但是我也注意了以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回忆旧知识,让学生保持适当的紧张度。我还有很多无效语言,如“明白了吗?记完了吗?”等等。讲的过程中有停顿现象,这肯定会浪费时间,不能充分地利用时间,从而使得整堂课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尤其是讲解完型填空的是,对自己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真是一个挑战。为了节省时间,自己应该坚决不讲得分率在90%以上的题目,把时间留给得分率

思念造句

思念造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思念造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风吹走了祝福的心絮,雨模糊了期盼的视线,我扎紧了思念的情结,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再度重逢! 2、思念一个人,不必天天见,不必互相拥有或相互毁灭,不是朝思暮想,而是一天总想起他几次。 3、天空下着的细雨是我思念你的泪滴,时钟不停的脚步是我对你不停的祝福!久违的朋友,我走了。 4、开始的开始,惊鸿了双眼;然后的然后,满心是思念;结果的结果,只剩下了怨。最初天真无邪,最后老了十年。我该不该恨你?我爱过的少年。 5、若说,相爱过的人,会心有灵犀,那么此刻,你能否也感受到了我的这份默默的守望?这份在夜里波澜不惊的平静,是我思念你无望之后的蔓延,是冰冻了之后的火种,是穿胸而过的情愿。 6、静静的剪一缕情丝放飞在瑟瑟的秋风里,默默的拽一丝牵挂抛向茫茫的夜空中;轻轻的打开心扉,回味一段往事,思念一张面孔,牵挂在这夜里如此痛苦、如此美丽。 7、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如果一棵树代表一缕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

8、家,不是一个地址,是最温暖,最亲近的港湾,走的在远,家都是心在牵挂和思念的地方,家留住过我们童年的记忆。存放了一份祝福的情。 9、牵挂是什么,牵挂是离别后的思念。牵挂是什么,牵挂是在一起的回忆。牵挂是什么,牵挂是刚开始的创造。 10、如果一切真的消失,地球也不见,那我要我对你的思念,再在世界里走几个光年。 11、亲情是什么?亲情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嘱咐,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来”的思念,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守候。 12、有一种幸福叫平淡,有一种快乐叫相守,有一种思念是对你永远的关怀,不管在哪样的生命,你总是我最在乎的最爱。 13、树杈间那些无蛛的破网,随着寒风轻颤,网线上悬着的晶亮雨滴,正急速坠下,悄悄地碎在金色的草地上。草柔柔的伏在地面,宛如一幅年代久远的油画,藏起的是对谁无尽的思念。 14、一想着这次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浩渺,朦胧的,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了,那夜幕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只剩下无尽的思念。 15、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 16、一天,我终于不再思念他,因为他离开太久了,我的习惯已经不再是习惯。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一:中班区域活动观察反思 今天是我们玩区域的日子了。早早地上完了课,请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我旁的边,分配起了区域。区域是轮流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可以玩到不同的。男孩子特别喜欢玩建筑区,但是也是因为他们特别调皮,再玩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争执。于是在玩之前,我们做了勾勾手指头的保证的,谁一犯错,就会被取消资格,黄牌罚下场。他们的再三要求和保证,我心软了。话音刚落,他们几个高兴地朝着建筑区走去,玩了起来。我坐在美工区的一角,观察着他们这几个孩子。他们是我们班里很活跃的孩子,有时活跃的只要一看见人就容易兴奋起来。果然,不出所料没过一会儿,他们就为了一块积木争吵起来了终于,嘟嘟他开口了:“阮老师说过《孔融让梨》记得吗?告诉我们要谦让,并且刚开始在玩之前,我们都答应老师的要好好玩,可是。。。。。。。。说着说着,他们不再为一块积木争吵了又恢复到了平静。 玩区域其实是给孩子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让他们身入其中去。进入这个环境中,需要接触伙伴,这就是合作游戏。可是如何让他们学会玩,快乐地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一个小小的建筑区中,难免会出现争抢积木的现象,并且它很普遍。即使在开始分配之前,你千叮咛万嘱咐不可以争吵什么的,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起来什么都忘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爱玩。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帮着孩子去解决问题,可是不曾想过这样的方式对吗?也许孩子也会有自己处理的办法,虽然不怎么周到,但在合作游戏中,让同伴折服的就是好办法。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二:中班区域活动反思>>(1364字)

区域游戏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所以区域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具有自由选择的条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区角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我们班有四个区域:新东小市场、美工吧、益智区和红乐坊。每当孩子们进入游戏区,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们有的画画、有的开心的编辫子、玩沙漏,卖东西……他们常常将画好的画拿给我看,并开心地告诉我他画的是海底世界;问我买不买她的菜,要买的话可以便宜点卖给我……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快乐地玩着,我也很开心。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尽情地释放尽情地构思他们的奇思妙想。所以,每当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就会高呼“万岁”,很快就融入其中,尽情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因为在这里,他们是区角的主人,伴随他们的是愉悦、快乐、兴奋和满足。培养了他们自我发展的兴趣,这也是我们最初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孩子。在区角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特反思如下; 1: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比如我们红乐坊。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我们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能忽视,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加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a2872027.html, 加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作者:吴桂花 来源:《学理论·下》2015年第12期 摘要:加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科 学合理的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重要性的认识、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多样化、思政课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进行心理调控等措施,加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69-03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的传播和贯彻,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如何优化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成为高校管理者和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中宣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1200815号)文件中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体系”,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有效发挥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思政课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及效果。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及效果的评价。在实践中,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学督导、本部门主管领导、教学同行、教师本人、学生等等。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对象是教与学的过程及效果,即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及效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 一、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适合思政课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者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是课堂教学评价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素,也是课堂教学评价能否得出科学结论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课程,一是关于品德、爱国主义和法制方面的,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其中国化方面的,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前者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属于育人方面的,后者主要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传授书本上的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告诉学生该如何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除了这两个功能以外,思想政治理论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我在完成这节课后有以下一些收获: 1、在观察物体中培养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创设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故事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问题情境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你们照相过吗?现在请看摄老师是从什么角度拍下的三张照片呢?”(正面、侧面、后面)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运用正面、侧面、后面多个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削笔具小青蛙。另一方面在探究新知时,我选择课本上的主题图――-就是大熊猫作为学生的观察物,特别是为了有利于学生交流观察大熊猫后的体会,我让同学分成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创设情景,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动口的能力,学生能更有兴趣地参与,也更方便学生进

行观察活动,从而获得真实感知和学习经验,也能突破了传统的程序化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特别要求:“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呢?我设计了定位观察、换位观察和交流观察等几个环节,这样,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感受。学生在不断地观察、体验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在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中,感受数学、经历数学,学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体验。 3、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练习设计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交流感知、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如:议一议,走一走等活动中充分进行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设计了四个闯关练习,以课件形式送出奖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我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初三物理一道回声问题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一道回声问题教学反思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具有表象性,又具有抽象性,既具有规律性又具有变化性,这使得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难以把握,出现了许多解题误区。 例: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进入隧道口提前鸣笛,火车速度为20m/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司机在鸣笛后9s听到自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①火车开始鸣笛处距隧道口距离②听到回声时火车距隧道口的距离 错解一:已知,V声=340m/s V车=20m/s t =9s 分析:因为声音的所走的时间与车所走的时间相等, 所以 S声= V声·t=340m/s·9s=3060m S车= V车·t=20m/s·9s=180m 所以S1= S声/2 =3060m/2=1530 m S2=S1-180m=1350m 答火车开始鸣笛处距隧道口距离1530m②听到回声时火车距隧道口的距离1350m 错解二,已知,V声=340m/s V车=20m/s t =9s 所以 S声= V声·t=340m/s·9s=3060m S车= V车·t=20m/s·9s=180m S2= S声/2 =3060m/2=1530m S= S声/2—S车=3060m/2+180=1710m

答火车开始鸣笛处距隧道口距离1530m②听到回声时火车距隧道口的距离1710m 正解已知,V声=340m/s V车=20m/s t =9s 分析,因为汽车鸣笛后,声音与车同时前进,人又听到回声,说明车与声音走过的时间相同即都是9s S声= V声·t=340m/s·9s=3060m S车= V车·t=20m/s·9s=180m 所以S1=( S车+S声)/2=1620m S2= S1-S车=1440m 答火车开始鸣笛处距隧道口距离1530m②听到回声时火车距隧道口的距离1710m 分析学生做错,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我的几点看法浅谈一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建立模型意识的培养 理想的物理模型,即是物理科学体系典范,也是解决现实物理问题不可或缺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建立的基本物理模型的。并要求学生牢固把握住这些基本的物理模型,并且在具体应用解决物理问题时。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题设条件,从物理规律出发,通过分析、综合、类比等,使思维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构造出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然后应用掌握的相关知识予以解决。在本题中学生不会做题,说明学生对声音的理解还不透,声音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传播时走的是什么路线,向那个方向传播的,学生都理解的不清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在史铁生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秋天的怀念》为纪念多年关心体贴自己的却突然去世的母亲而写的一篇催人泪下的课文。文中我的暴怒、对生活的无望和母亲的宽容、坚强形成强烈对比,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为下面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创.伤( ) 整宿.( ) 憎.恨( ) jué( )别 仿膳.( ) 侍.弄( ) 絮.叨( ) tān( )痪 【据义填词】 (1)____________:形容人脸色不好。 (2)____________:①来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3)____________: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 (4)____________: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一、梳理全文 全文共七段,以看花为线索展开叙事和议论。文章三次写到“看花”其背景和结果各不相同。 第一次是春天。因为我的暴怒无常,母亲力图让我快乐起来,提出去北海公园看花。我不但没有响应,还大发脾气,自暴自弃。 第二次是秋天。我勉强同意母亲看花的提议,但未能完成,母亲就突然病逝。 第三次也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公园看花,完成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我体悟到生命的可贵,决心坚强的的活下去。 文章写我的灰心丧气,任性无理,母亲的委曲求全,溘然长逝,两相对比。衬托了母亲的伟大,也流露出了忏悔的意味。这迟到的醒悟,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也是我坚持活下去的动力。 我与母亲的对话是全文的主体。作者善于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的表现母亲的情感。叠词的运用,口语化的叙述,是文章朴实自然,真挚感人。 本文在结构上,用记叙与抒情交融的写法。在几次有关看花的记叙中穿插母亲生病,去世的内容,抒发了强烈的情感,从而生化了主题。

益智区的教学反思

小班益智区反思 小班益智区反思一:小班益智区活动反思 最近班级一直在开展益智区的区域活动,开展的主题也多种多样,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有涉及数学领域,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等。孩子对每次开展的主题也很感兴趣,记得在《投纸球》的活动中,孩子能够听老师击掌的次数,来投纸球的个数,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一个倾听意识,孩子看到自己的纸球投进了小框中,让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孩子在《看一看,拼一拼》的活动中,我准备了许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规格的图形,让孩子利用这些图形来拼出不同的东西,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能够根据老师的作品,来拼搭出一样的,记得我拼搭的是人,孩子能够明白各身体的部位应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并明白身体各部位的大小关系,但是,因为孩子的年龄段偏小,孩子的视野不够开阔,接触的东西有限,孩子的创新意识不够,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在这一方面还得多多引导。 孩子们在这一个月的区域活动,看得出孩子的点滴进步,看到孩子不在是独立游戏,已经开始出现了合作游戏,有了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意识,这样培养了孩子的交往意识,给现在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提供了一个交往平台,让孩子更加明白同伴的重要性,更加珍惜自己的小伙伴,从而也可以减少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小班益智区反思二:小班益智区教育反思>>(613字) 每个孩子都喜欢去区域玩耍,里面有他们喜爱的玩具,还可以跟好伙伴一起游戏,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小、生活经验相对缺乏,他们并不能很有目标有目的的玩,这样反而什么都学不到,这个时候,老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引导的前提是观察,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对区域幼儿进行观察呢,我想应该会有这几点,首先是材料的投放,材料投放是否合理,是否适合幼儿年龄段,每一样教玩具是否达到了它本身的预期目标,而幼儿又是否喜欢,有没有兴趣一直探索下去,然后是活动的内容,假如教师只是把孩子丢进区域任他们玩耍,没有内容没有一些伏笔,孩子们只会稀里糊涂的在里面乱晃乱撞,所以活动的内容应当是有层次行,自主性的。 >小班益智区反思三:小班益智区域活动反思>>(942字) 益智区的教育功能主要帮助幼儿发现、了解,并展开探讨的区域,每种材料的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因此: (1)教师要有挖掘活动材料多用性的意识。例如:在活动区中,投放的数字卡片,有数字的呈现,后面还有点数的图案,这样就发挥了它的多用性。 (2)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不同难度水平的材料。活动区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对材料的投入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但是在具体的区角活动中,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问题一: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同时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我们可以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忽视,可以通过与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问题二: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使区角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或“放羊吃草”,对孩子的发现漠然处之,使智慧的火花瞬间泯灭。要解决此类现象,首先教师应树立幼儿是区角活动主体的观念,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在区角活动中,活动的整个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反思 良江镇中心下学韦庆等 2016年3月17日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 、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间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教师先出示实物纸箱,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抽象的实物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增强学生空间观念。游戏一:让学生能正确辨认出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游戏二:通过把玩、转动手中的长方体,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侧面、上面、下面及后面的认识。游戏三:通过观察,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游戏四、五:进一步巩固、扩展

一道数学思考题的教学反思

一道数学思考题的教学反思 陈婧 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后面有一道思考题:把21、22、23、24、25、26、27、28、29这九个数填到圆圈 里,使横行、竖行、斜行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75.这道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其实有相当大的难度,怎样教学才能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呢?课上我是这么做的,自认为还可以,现在写下来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上课时我将题目抛给学生,先让他们试着做一做。几分钟后他们的脸上出现了愁容,有的记得叫起来:“怎么做啊?”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研究起来:你找到哪三个数相加等于75?学生找到21+29+25=75;22+28+25=75;23+27+25=75;24+26+25=75.想一想,还有吗?我们又共同找到第一个算式中29不动,让25少1,21多1(22+29+24)、第二个算式中28不动,让25少1,22多1(23+28+24),同样的方法又找到21+28+26;22+27+26.一共有8个算式,摆在一起,让学生看看有什么发现。很快他们发现25用了4次,22、24、26、28各出现3次,21、23、27、29各出现2次。这时我让学生观察题中的图中哪个位置的数出现5次(中心位置)、哪个位置的数出现3次(四个顶角位置)、哪个位置的数出现2次(四条边的中间位置)。接下来我们开始根据以上的发现填数:将5放在中心位置;22、24、26、28放在四个顶角;21、23、27、29放在四条边的中间。这时有的孩子高兴地笑了,有的孩子还是发现不行,我又和他们进行细微的

调整,最后答案出来了。这时我没有满足于有了答案,我让孩子们认真观察这道题的答案,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最后他们发现:中间的数5放在图的中心位置;处在第2、4、6、8(双数)位置的数填在四个顶角,而且都是从左往后放置;剩下的单数放在每条边的中间(最小的放在两个最大双数中间、最大的放在两个最小双数中间,剩下两个就好放了。)教学到现在,我们基本上研究出了解题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又尝试用这个方法解决几道类型题: 将1、2、3、4、5、6、7、8、9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个横行、竖行、斜行上的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5. 将1、3、5、7、9、11、13、15、17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个横行、竖行、斜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和都相等。 将5、10、15、20、25、30、35、40、45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个横行、竖行、斜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和都相等。 这几道题解决完以后,有的同学就发现了这9各数都是按照每次多几的规律排列的。这个发现很精彩,我又让能力强的孩子试着编一道这样的题来考考大家,他们编出将2、4、6、8、10、12、14、16、18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一横行、竖行、斜行的三个数相加,和相等。将11、12、13、14、15、16、17、18、19填到圆圈中使得横行、竖行、斜行三个数相加,和相等。 这道思考题的教学,我们用了大概一节课的时间,我觉得是很值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经历了尝试、探索、猜想、验证的过程,在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他们的解题技巧的到提高。我想,今

秋天的思念的阅读附答案

秋天的思念的阅读附答案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2、对第6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身艰难的生活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题型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题型归纳 摘要一、做游戏,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 关键词 注:①此表由参赛教师填写。请各地电教馆(站)组织参赛教师将填写完整的作品登记表设为参赛作品首页。 ②网上注册号必填。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节。本节课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但是他们还缺乏抽象概括能力,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0、8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

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1、理解观察点、障碍点、观察的范围。 课件出示: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向里张望。 (1)、小猴爬到A点能看到哪些地方的桃子?指明说一说。 (2)、师讲解怎样确定观察的范围。 找到观察点(猴子的眼睛)和障碍点(墙的顶点),连接两点并延长与地面相交于一点。记作A′。 (3)、通过比较,使学生充分理解“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和“看到的区域”的含义。 2、如果小猴继续向上,爬到B处和C处,请你分别画出小猴爬到B处和C处时,它看到的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C′。并想一想它在B处和C处时又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 3、比一比:小猴站在哪一点上看到的桃子最多?

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发展

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发展 【摘要】高校思政课肩负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而课程考核在教育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功能。目前思政课考核方式广泛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理念不科学、功能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困扰着学生和广大思政课教师。在高校政治课整合和改革的过程中,课程考核的改进也在研究和实践领域同时进行着,广大一线教育者和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对该问题的看法,对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更好发挥课程应有功能提供了改革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本综述以近5年来,公开发表的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面的部分学术论文为基础,经过查阅、归类、分析、总结和评价几个环节的工作,初步得到了关于该问题的一个系统思路和基本理论蓝图。课程考核问题在教育界不是一个新领域,但由于思政课的特殊性,专门研究思政课考核方式的文章和观点并不算丰富,各方观点也非常接近,可见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思想政治课的考核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挖掘的实践问题。 二、探讨的主要问题 在本文涉及到的20余篇代表性文献中,大多数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思政课考核的。分别是:考核的作用和意义、现有考核方式的弊端、开闭卷考试的优劣比较、学生成绩的构成方式和比例、考核方式改革应遵循的原则、考核方式的内容改革、考核方式的途径改革、考核方式的评价机制改革、实践环节和考核等。也有一些文章角度独特,谈到了学界尚未充分关注的问题,在诸多文献共同谈到的共性问题当中,围绕考核的形式、考核的评价机制和考核功能发挥三个核心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系统,学者们通过论述致力于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考核才能客观、科学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道德水准和信仰情况,并且通过考核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思政课。这可以说,是思政课吸引力持续偏低,实效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思政课的考核理论与现实脱节、学生“表里不一”,政治理论没有入心入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清晰的政治信仰没有形成。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改进思政课考核方式,使之真正发挥课程考核的功能,而不是做表面功夫、期末考试分数定终身的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三、代表性观点 首先,在考核本身的意义价值上,作者们观点是一致的,普遍认为思政课考核方式如果是科学合理的,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更好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其次,在思政课考核方式现有的

一道练习题的教后反思

一道练习题的教后反思 ——对估算意识、策略的探索 刘玉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本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3页,练习十,第十一题“一个粮店3天售出大米的数量分别是430千克、380千克、407千克,这个粮店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此题是在教学完《三位数乘二位数》这一单元后,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的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我在教学前认真阅读了教参,了解编者的意图是通过这道题的练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通过读题了解题目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同桌相互交流、探讨解题方法,最后请学生发言,全班交流。 先请一位平时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他提出了这样的解题方法:先算出三天的总和430+380+407=1217(千克),然后用30÷3=10,再用1217×10=12170(千克)。我们承认这是一种较完美的解题方法,他思路清晰,并且很好地利用了前面刚刚训练过的积的变化规律来处理问题,结论正确。 接着又有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的解题方法:(430+380+407)÷3≈406(千克),先求出平均每天大约售出多少千克,然后再求30天的,406×30=12180(千克),学生思路清晰,方法可行,结果正确,

给予肯定。 又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他说:430、380都是整十,我也可以把407看成410,然后430+380+410=1220(千克),再用1220÷3约等于408近似看着410,然后用410×30=12300(千克),该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一开始就用到了估算,力求计算简便,我紧接着问了一句“你为什么想到可以先估算呢?”他回答说“我是从问题中发现的,问题是说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是要我们估算的。”我及时地给予了这位同学充分的肯定。然后再一次提出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可是再也没有同学举手。 从上面三位同学的发言的情况来看,已经完成了教参的要求,达到了该题的教学目标。然而,我觉得余兴末尽,这道题还没有完成,还没有达到要求。首先,我们从这道题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来看,三天的销售情况是430千克、380千克、407千克,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也隐藏了每天的销售数量是不相等的,不确定的,后来的销售情况有可能相同,但更多的可能是不相同的,是在一个区域内变化的,因此,提出的问题是30天大约可以销售大米多少千克?,突击“大约”二字,应该选择估算的解题策略。我觉得430稍大于400、380稍小于400、407接近400,我们可以大胆地估计每天的销售量为400千克,然后用400乘以30等于12000千克,30天大约销售12000千克,计算简便,符合实际。学生没有想到这一点,老师是否应该适时给予点拔,让学生学会去这样思考呢?我认为相当有必要,且必须讲述清楚。为此我谈下面两个方面的想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