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长春市九台区加工河中心学校部编版八年级下第11课《核舟记》学案设计

吉林长春市九台区加工河中心学校部编版八年级下第11课《核舟记》学案设计

吉林长春市九台区加工河中心学校部编版八年级下第11课《核舟记》学案设计
吉林长春市九台区加工河中心学校部编版八年级下第11课《核舟记》学案设计

吉林长春市九台区加工河中心学校部编版八年级下第11课《核舟记》学案

【感知课文】

《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工艺的赞美。

【学法点拨】

1.快速阅读,概括要点理清全文中间部分案空间说明的结构顺序。在通过熟读,整体感知,

获得美的熏陶。

2。查找有关苏东坡游赤壁的故事和有关文章《赤壁赋》等资料,帮助理解课文。

3。运用想象补充核舟人物的具体情态。

自主学习——学习要点检索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箬.()篷②不属.()③高可二黍.()许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⑤石青糁.()之⑥天启壬.()戌⑦器皿.()⑧葵.()扇

二.探究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左手倚一衡.木()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为.宫室、器皿、人物()

4.其人视端.容寂()

5.盖.大苏泛赤壁云()6、卧.右膝()7.而

计其长曾.不盈寸()8、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坡()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四、按要求填空

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2.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3.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4.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五。本文写核舟的目的是什么?全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模式?

答: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研读

【问题探究】

一.(鉴赏语言)1.揣摩“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句子的妙处?

答:

2.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

所语。

答:

〖点拨〗从生动细致描写、语言平实、洗练的特色,和雕刻艺人惊人的想象力角度答题,同时要结合人物身份。

二.(说明顺序)1.本文说明介绍核舟时,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

答:

〖点拨〗认真阅读文章,概括具体说明核舟部分的段落,抓其中心句或关键词作答,总结全文顺序时则概括要点作答。

三.(体会情感)1.文章说核舟表现了“大苏泛赤壁”,这是真实的吗?

答:

〖点拨〗查找资料,苏轼写过前后《赤壁赋》,苏轼应该游过赤壁。再查资料,苏轼当年游的是赤鼻矶,非赤壁。再查资料,前后《赤壁赋》中未见有黄鲁直与佛印伴游之蛛丝马迹。另外,可联系文学创作、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点辩证地作答。

四.(综合探究)1.课文第二部分介绍核舟上的各种雕像,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来描述,先写中部的船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点拨〗在充分了解本文主体部分布局方式的基础上,用心探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方法。2. 本文为我们介绍了精巧至极的桃核做的小舟,如此小的东西,上面却又刻有那么多的物品和人物,作者是如何交代清晰的呢?

答:

〖点拨〗从全文入手,整体阅读,把握。理解说明顺序和材料处理的详略。看看整体哪是详写,哪是略写,然后用语言依次说明。

【品悟写法】

一.本文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很相似,他的主要特色表现在:描写细致、层次井然、说明语言简洁、生动。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思路清晰,结构采用()的形式。开头总领,结尾归结,不仅首尾呼应,而且都夹有评论。

2、说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就“核舟”的整体而言,详写(、)两侧、船尾,略写船背;就正面而言,详写“船头”所坐的三人,略写船舱、船尾。之所以这样安排详略,系由(“”)这一主旨决定的。

3、“峨冠”“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等,又描述其行动,如描述他们的手、足、膝、臂展现其不同的姿态。介绍“舟尾”是略写,文字不多,但很具体、生动,把两个船夫的不同特点鲜明地介绍出来。在语言上体现了()特点

学考对接——知识迁移运用

一.积累运用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尝贻.余核舟一()(6).诎.右臂支船()

(7).右手倚一衡.木()(8).神情与苏、黄不属.()

2.选文前三段按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和船背。

3.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

(1)苏东坡 (肖像特征)

(2)佛印 (神态特征)

4.“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本文从主题上来讲属于民间技艺篇,这篇文章主要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工艺的赞美。联想一下,我们学过那篇文章也是反映民间技艺的,请写出作者和课文名称及课文所用写作方法?

答:

6.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列举一个你所知道的微雕作品?

答:

二.阅读探究

(一)课内精彩语段阅读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二)课外类文阅读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士人善画

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一士人善画善:()②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答:

(2)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答:

3.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

三.文采展示

自主学习——学习要点检索

一.①ruò②zhǔ③shǔ④yòujī⑤sǎn ⑥rén⑦mǐn ⑧kuí

二.1.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3.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4.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5.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6、卧.右膝: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意:竟然。

四1.盖大苏泛赤壁云

2. “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3.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7.嘻,技亦灵怪矣哉

4.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五为了衬托雕刻者技艺之高超,雕工之精巧。总——分——总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研读

【问题探究】

鉴赏语言1〖参考答案〗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

2〖参考答案〗.寥寥数笔,就将苏、黄二人之仪态勾勒得活灵活现。“执”“抚”“执”“指”四动

词连用,干净利落地描绘出二人共阅的场景;朴实直白,却更显亲切自然。返璞归真的闲适与恬淡跃然纸上

(说明顺序1、〖参考答案〗具体说明时按空间顺序说明:船舱—船头—船尾—船背。而全文介绍核舟是按总—分—总的顺序说明的。

体会情感

1·〖参考答案〗这不是原封不动的生活真实,而是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家别具匠心的体现。综合探究

1〖参考答案〗文章第二段先写核舟中部的船舱,说明窗子的数量、位置,特别点名右窗和左窗上分别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者16个子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和《赤壁赋》。从结构上看,和第一段末句的“大苏泛赤壁云”相照应;从内容上看,突出了雕刻品德主题,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总体印象,接下去写船头的苏、黄、佛印。船尾的舟子等内容,也就顺理成章了。

2.作者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物体,层次井然,又突出重点。第一段总写王叔远技艺的高超,属于略写,寥寥数语就将王叔远精湛纯熟的工艺作了概括的介绍。第二段重点写船舱,是详写,不仅写了箬篷、小窗、栏杆几部分,而且写到了窗户上的题字,并且连刻字的颜色也交代了:“石青糁之”。这是因船舱高起而宽敞,是极引人注意的地方,再加上窗户可自由开闭,这又能引发人们的兴趣,因此对这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第三段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这一层对表现雕品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的介绍也最为详细。除了细致地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而外,还着意描述了苏、黄二人泛舟时的心情。第四段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的表情和动作,是略写。第五段介绍船背的题字和篆章,是略写。末段,将全核舟的人、物雕像的数目作了小结总计,并赞扬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是略写。

【品悟写法】

1、“总──分──总”

2、船头、船舱,“大苏泛赤壁”。

3、语言简洁生动

学考对接——知识迁移运用

一.积累运用

1 .(1)挨着,靠近(2)船桨(3)平(4)通“拣”,挑选(5).赠送(6).“诎”同“屈”,弯曲 (7).“衡”同“横”(8).相类似

2.空间船头、船尾

3.(1)峨冠多髯(2)绝类弥勒(矫首昂视)

4.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叹

5. 《口技》,林嗣环,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

6.旅美华裔微雕艺术家金银华最近展示的一件作品中,栩栩如生的大熊猫形象被雕刻到了一根头发丝上

二.阅读探究

(一)课内精彩语段阅读

1.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2.A、C

3.从中间到旁边。

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二)课外类文阅读

1.①善于,擅长②早晨

2 ⑴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2)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3.逼真

4.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三.文采展示

2020-2021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2020-2021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 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D.√7 A.-1 B.3.1415 C.1 2 2.若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是相等的,则这个有理数一定是() A.0 B.1 C.0或1 D.0和±1 3.下列命题中,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B.对顶角相等 C.若两直线垂直,则两直线有交点 D.若x=1,则x2=1 4.已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A.40?B.100?C.40?或70?D.40?或100?5.图中的尺规作图是作() A.线段的垂直平分线B.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C.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角的平分线 6.如图,将△ABC沿直线DE折叠后,使得点B与点A重合.已知AC=5cm,△ADC 的周长为17cm,则BC的长为() A.7cm B.10cm C.12cm D.22cm 7.如图是某手机店今年1﹣5月份音乐手机销售额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相

邻两个月音乐手机销售额变化最大的是 A.1月至2月B.2月至3月C.3月至4月D.4月至5月8.若b为常数,要使16x2+bx+1成为完全平方式,那么b的值是() A.4 B.8 C.±4 D.±8 9.如图,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则网格中的ABC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内,满足∠AEB=90°,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48 B.60 C.76 D.80 11.如图(图在第二页)所示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

《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一个著名的掌故——大苏泛赤壁;课文细致地描绘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艺术,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优生约占30%,基础较差的学生约占25%,中等生占大部分。从班级整学生的知识体情况看: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见文言文常用实词:贻、诎、属等;积累常见文言文虚词:之、而等,初步认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3、学习简单事物说明文写法,并进行写作训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再现“核舟”的形象。

难点:完整了解雕刻艺术的构思。 【教学方法】 1、读想法。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绘制示意图。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画出来。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2、发现法、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发现法”阅读,便于整体感知文意;在学生绘制核舟示意图、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 3、点评法。文章除了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筛选文中写人物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新课学习

核舟记优秀教案

核舟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顺序。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读懂课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法安排】 整体感知,逐句逐段讲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仙李白的这首唐诗,被潘启慧大师雕刻在了普通人的头发丝上。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叹不已。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拿笔圈点字音以及断句 三、学生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资料,弄懂文句,阅读中有不懂之处可随时举手发问。(出现的问题,可当即解决,也可留待串讲时解决,如何为好,酌情定夺) 四、逐段理解重点字词。 第1段 讲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木石”,“木”,

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wǎng,没有;“因”,根据;“具”,具有。“尝贻余核舟一”,本句谓语“贻”(yí,赠)后的宾语是“余核舟一”,是个双宾语。“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泛”作飘浮讲;“云”,语气词,无义。 第2段 讲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奇”,jī,零数,余数。“中轩敞者为舱”,“轩”,高起;“敞”,开阔;“为”,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望”,通“方”,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闭之,则右刻”,“则”,连词,就(看见)。 第3段 讲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é,高耸;“为”,是。“佛印居右”,“居”,位于。“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执”,拿着;“端”,头;“抚”,按,搭在上面。“鲁直左手执卷末”,“末”,尾部。“其两膝相比者”,“比”,紧靠;“者”,表定语后置,定语还原即为“相比之两膝”。“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式,“隐”后省略“于”。“佛印绝类弥勒”,“绝”,极度;“类”,相似。“左臂挂念珠倚之”,“倚”,yǐ,靠着;“之”,代左膝。“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 第4段 舟子:撑船的人。椎髻:梳着椎形发髻。衡:通“横”。攀:通“扳”。若:好像。状:形状,样子。寂:形容词,平静。 第5段 稍夷:稍平。题名:题写名字。曰:是。钩画:笔画。了了:清楚明白。其:代词,代所刻的字。丹:朱红。 第6段 通:总共。计:计算。为:刻有。并:和,连词。而:连词,表转折关系。曾:尚,还。盈:满。盖:连词,承接上文,可译为“原来是”。简:通“拣”挑选。修狭:长而窄。为:动词,刻。技:技艺。灵怪:神奇,灵异。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让学生背下来。 2.阅读3-6段,弄清楚每句的意思,理解各段之意。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最新】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最新】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为了真正体现全民大联欢,【最新】央视春晚(2月4日)设置了①吉林长春、②江西井冈山、③广东深圳三个分会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月份长春和深圳的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影响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时间差异B.地形因素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2.图中①、②两个分会场所在省区的简称,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吉、②赣B.①吉、②川 C.①吉、②桂D.①京、②吉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分布最多的地区是(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4.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B.云南省、广东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D.辽宁省、山东省 5.我国目前实行的二胎政策,将有利于缓解我国() A.人口数量增长缓慢的问题B.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的问题 C.城市化发展缓慢的问题D.人口老龄化问题 318国道指从上海到西藏樟木的公路。读318国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318国道①路段比②路段沿线地区() A.平均海拔高B.年均温高 C.年降水量多D.聚落规模大 7.在成都以西路段,沿途生活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A.高山族B.藏族 C.蒙古族D.傣族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下图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8.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了我国三级阶梯的是()

《核舟记》教案

课题核舟记授课人课时安排第一 课时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材分析 《核舟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的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全文仅400余字,却描述了整个核舟的全部景物。语言见解生动严密。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顺畅朗读课文,作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简单介绍作者。 能力目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能概括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 翻译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一些疑难语句的翻译。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课型阅读课 板书设计 核舟记 魏学洢(明) 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 三、整体感知:1.请学生在一长2.9厘米,宽2 厘米的长方形内写十个汉字,要 求笔画清晰。 2.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 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 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 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 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 文明。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叹 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 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 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 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 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 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 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 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 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 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 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 天我们学习的明末魏学洢的《核 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 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 刻技艺的一次辉煌展示。 先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1.默读课文,订正读音。 2.听朗诵录音。 3.自读课文。 体验 倾听教师讲述 介绍作者 默读课文 听朗诵录音 自读课文 一是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二是: 让学生实际感受 一下微雕艺术的 难度,从而对王 叔远的精湛技艺 有更深层次的理 解。 了解作者 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

长春市九台区2018-2019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八年级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 (A )﹣1 (B )3.1415 (C ) 1 2 (D 2. 若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是相等的,则这个有理数一定是 ( ) (A) 0 (B) 1 (C) 0或1 (D) 0和±1 3.下列命题中,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B )对顶角相等. (C )若两直线垂直,则两直线有交点. (D )若21,1x x ==则.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40°. (B )100°. (C )50°或70°. (D )40°或100°. 5.如图,图中的尺规作图是作( ) (A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B )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C )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D )角平分线. 6.如图,将△ABC 沿直线DE 折叠后,使得点B 与点A 重合,已知AC=5cm, △ADC 的周长为17cm,则BC 的长为( ) (A )7cm (B )10cm (C )12cm (D )22cm 5题图 6题图 7题图 7.如图是某手机店今年1—5月份音乐手机销售额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相邻两个月音乐手机销售额变化最大的是( ) (A )1月至2月 (B )2月至3月 (C )3月至4月 (D )4月至5月

8. 若b 为常数,要使16x 2 +bx+1成为完全平方式,那么b 的值是 ( ) (A) 4 (B) 8 (C) ±4 (D) ±8 9题图 10题图 9.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有△ABC ,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10.如图,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满足∠AEB=90°,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48. (B )60. (C )76. (D )80.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1.计算:25a a ?= . 12.因式分解:2 4x y y -=__________________. 13. 如图将4个长、宽分别均为a 、b 的长方形,摆成了一个大的正方形.利用面积的 不同表示方法写出一个代数恒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13题图 14题图 14.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使C 点落在/C 处,/ BC 交AD 于点 E ,则△EBD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 15.某校对1200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身高在 1.58m ~1.63m 这一小组的频率为 0.25,则该组共有_________人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要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去() A.北京市 B.陕西省 C.云南省 D.浙江省 2.2014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稻之道》摄制组一行来到浙江某遗址博物馆进行耕作文化内容拍摄。请问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下列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4.2006年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被列为2007年第30届遗产大会上我国的申遗项目。殷墟展现的历史时期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造型奇特,花纹秀丽成为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的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三星堆青铜树 D.三星堆青铜立人 6.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7.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关系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在古代史上,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 C.白渠 D.大运河 8.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 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编磬 B.鼓 C.瑟 D.编钟 9.《论语》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政治 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道德教化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1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测定出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是我国历法的重大成就。人们最早可以用到24个节气是在()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1.河南省文物局2009年12月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

核舟记优秀教学设计

23核舟记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设想 1.这篇文章语言十分简练。全文433字,既概括地介绍了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更具体地说明了核舟雕制的精妙;形象逼真,核舟上雕刻的苏轼、佛印、鲁直、舟子,各有各的情态,核舟上的船舱、窗户、对联……,历历可见;层次分明,先概括介绍,然后具体加以说明,在具体说明中,先言船舱,再依次言船头,船尾,船顶,最后归纳小结;重点明确,核舟刻的是“大苏泛赤壁”,文章以写苏东坡等三人坐在“船头”的情景的第三段为重点,这段用了131字,占全文总字数的百分之三十。 2.要理解文意,首先得读懂这篇文言文,明白文中词句的含意。教学中可逐句逐段讲解,搞清文意,最后归纳小结。 3.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字音、句读念准确,读通文章。 2.讲解文章1、2段。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各自阅读课文。 要求:一、借助注释、字典,弄懂文句。二、想一想每段主要是写什么。三、阅读中有不懂之处可随时举手发问。 二、学生朗读课文。 叫三个学生各朗读一部分。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可当即解决,也可留待串讲时解决,如何为好,酌情定夺。 三、讲解课文1、2段。 第1段 讲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木石”,“木”,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wǎng,没有;“因”,根据;“具”,具有。”尝贻余核舟一”,本句谓语“贻”(yí,赠)后的宾语是“余核舟一”,是个双宾语。“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泛”作飘浮讲;“云”,语气词,无义。 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概略介绍明代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超凡,并交代核舟的来历。 提问二;在概略介绍中,从几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的精湛超凡? 讲解:从两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精湛超凡:一是匠师擅长微型雕刻,能够在“径寸之木”上,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等等许多各种各样的形状;一是匠师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无不“各具情态”。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盖大苏泛赤壁云。) 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3、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第2段 讲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奇”,jī,零数,余数。“中轩敞者为舱”,“轩”,高起;“敞”,开阔;“为”,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望”,通“方”,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闭之,则右刻”,“则”,连词,就(看见)。

2020-2021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2020-2021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期 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513÷的商是(______)位数,9288÷的商是(______)位数。 2.丁丁折了66个幸运星,每3个穿成一串,可以穿成(______)串;把这些幸运星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可以放(______)串幸运星。 3.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早上7(______)10(______)起床,吃了妈妈精心准备的早餐,其中有一袋牛奶、一块三明治和一个重约65(______)的鸡蛋。背起重约3(______)的书包去上学,他在路上看到一辆载重6(______)的大卡车,8时整,他坐在面积为50(______)的教室里开始学习。 4.49是(______)个19,(______)个13是23 。 5.把20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面积是(_____)。 6.在一个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的长方形中,能摆(______)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7.比一比,在括号里填上“>”“<”或“=”。 5千克(______)4千克+500克 9624÷÷(______)968÷ 2412?(______)1520? 79(______)19 16 (______)14 88(______)55 8.正方形有(______)条对称轴,长方形有(______)条对称轴,圆形有(______)条对称轴。 9.笑笑吃了一个梨的13,淘气吃了这个梨的23,他们一共吃了(______)个梨。 10.左图再涂(______)块,涂色部分就占整个长方形的56。 11.下面物体做平移运动,在( )里画“△”;做旋转运动,在( )里画“○”。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期末物理试题(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课程改革教学质 量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水结冰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凝华 2.女高的“高”是指声音的( ) A .速度快 B .音色好 C .音调高 D .响度大 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日食 B .黑板“反光” C .桥在水中的倒影 D .池水看起来变浅 4.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装有消声器 B .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 C .工人带防噪声耳罩 D .考场附近禁止鸣笛 5.小明和爸爸、妈妈乘游艇在松花江上逆流而上,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妈妈 B .小明 C .游艇 D .岸边的树 6.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及矫正的图是( )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7.如图所示,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竖直放置,乙倾斜放置,此时液面恰好相平,比较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 A .ρρ甲乙> B .ρρ<甲乙 C .ρρ=甲乙 D .无法判断 8.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 处,则可在另一侧得到一个(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9.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10.将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空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注满水(ρρ>铁铝),再比较它们的质量,则( ) A .铁球质量大 B .铝球质量大 C .两球质量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11.小明在操场上跑步,听到同学的加油声是通过_____传到他耳里;以他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2.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 m 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m ,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① 13.冬天,常看到楼道里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因为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_____,密度_____,体积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现在爆破,由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在军事题材的电影中常看到指挥员手拿透镜在地图上看,通过它可以看到正立、_____的“地图”,这种透镜实际是_____透镜。 16.自拍杆给旅游者带来方便。如图所示,当自拍杆拉长时,可以_____物距,_____像的大小,从而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7.如图,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当水面上升时,入射角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水

《核舟记》教案设计一

《核舟记》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布置课内预习 请大家运用字典并结合黑板上的预习题自读这篇文章(有些题目需在自读本上笔答完成) 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摘要在自读本上)。 2.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3.试分别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语精炼,各不超过十个字)。 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 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 读音要力求用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要正确,特别是古今异读、变读、通假字、多音字必须严加推敲,查有实据,读准字音才能读得流畅,读准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彻。 3.在预习并对课文整体内容稍有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稍有阅读文言知识的情况下,教师或可带读,或可范读,力争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达到流利畅达之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获得这种文体的语感。 四、研讨课文 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一种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本讨论题旨在考察同学在预习并熟读之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同时借助比较,让学生对古文中的“记”体文言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齐读全文导入第一课时的“研讨课文”。

吉林省九台区高一上期中考语文卷

吉林省九台区高一上期中考语文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孔庆东又语出惊人:“明明是继承中国人的血统,自己否认是中国人,说是美国人!”看来,有人就是忘祖的 ! ②我在这里住了十年,回到这里,就好象回到了我的故乡。 ③“ ”这句古训,是从自己的“不足”出发,想方设法去赶超别人。这种虚心、进取的心态本就无可厚非。 A . 典型已经取长补短 B . 典范曾经扬长避短 C . 典范已经扬长避短 D . 典型曾经取长补短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两年前因飞机爆炸从高空摔落下来的两名巴基斯坦儿童死里逃生,最近回到了他们的父母身边。 B . 我们的报刊、影视和其他出版物,都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不规范的简化字。 C . 修建高速公路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还比较低,还不能在短期内使省与省之间都通高速公路。 D .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不少售货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地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心,我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___!一连好几天,________,望它们于无声中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________。

A . ①④⑥ B . ②③⑤ C . ①③⑥ D . ②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4. (6分)(2016·桂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易》传说为周文王所作,它被国人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西方的古典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时代。这个时代的古典主义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简约、对称、节制。在这些美学原则的背后,隐含着古希腊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乾坤二卦中体现出的古典美,可以探访两种文明之间深层的相似与不同。 《周易》的简约之美不言而喻。就大的方面看,它取象以尽意。就小处来看,《周易》卦爻辞简约的特点更是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字如千钧,意象饱满、意蕴深厚。以坤卦的初爻辞为例,“履霜,坚冰至”,杨静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爻讲行旅之人的旅程及在途中的艰难。《文言》则将此爻用于人伦,认为弑君、弑父之事的发生,非一朝一夕之故。依此倒可以得见,《周易》卦爻辞简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其用词简约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美。 在有关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论述中,“对称”这个概念往往与其他概念紧密相连,如:秩序、匀称、和谐等。在古典主义美学的奠基者贺拉斯那里,则被称为“合式”,强调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从而构成首尾贯通的和谐整体。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首先,乾下乾上构成全阳爻,光辉灿烂,没有瑕疵。其次,六爻之间上下呼应,形成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对称关系。再次,每两爻一组,象喻天、地、人的联系与互动,究其终是看人在天地构成的时空维度中如何做到静则专、动则直,以悠游于天地间,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可见,乾卦结构上的对称呼应着意义土的和谐。 此外,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体现出对适度与节制的推崇。他认为“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中道”在于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以合适的度、对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在乾卦中,“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在田”好,“在天”好。体现出适时、适度,应时而变的重要,对中正柔和的欣赏,以及对过刚过亢的警惕。 由此可见,西方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适用于《周易》的美学解读。我们不妨做进一步的推求。在古希腊文明中,对“正义”一词推崇备至。追溯至荷马史诗,“正义”意味着天生万物,每一物都有自己应处的位置、应得的利益,

《核舟记》魏学洢 教案 教学设计

《核舟记》魏学洢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能力目标 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德育目标 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读想法。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绘制示意图。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画出来。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

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2.发现法、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发现法”阅读,便于整体感知文意;在学生绘制核舟示意图、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 3.点评法。文章除了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筛选文中写人物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探究思考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课堂训练,强化文言知识积累和运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水结冰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凝华 2.女高的“高”是指声音的( ) A .速度快 B .音色好 C .音调高 D .响度大 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日食 B .黑板“反光” C .桥在水中的倒影 D .池水看起来变浅 4.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装有消声器 B .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 C .工人带防噪声耳罩 D .考场附近禁止鸣笛 5.小明和爸爸、妈妈乘游艇在松花江上逆流而上,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妈妈 B .小明 C .游艇 D .岸边的树 6.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及矫正的图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7.如图所示,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竖直放置,乙倾斜放置,此时液面恰好相平,比较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 A .ρρ甲乙> B .ρρ<甲乙 C .ρρ=甲乙 D .无法判断 8.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 处,则可在另一侧得到一个(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9.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10.将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空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注满水(ρρ>铁铝),再比较它们的质量,则( ) A .铁球质量大 B .铝球质量大 C .两球质量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11.小明在操场上跑步,听到同学的加油声是通过_____传到他耳里;以他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2.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 m 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m ,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 13.冬天,常看到楼道里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因为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_____,密度_____,体积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现在爆破,由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在军事题材的电影中常看到指挥员手拿透镜在地图上看,通过它可以看到正立、_____的“地图”,这种透镜实际是_____透镜。 16.自拍杆给旅游者带来方便。如图所示,当自拍杆拉长时,可以_____物距,_____像的大小,从而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7.如图,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当水面上升时,入射角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底的光斑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核舟记》的优秀教案设计

《核舟记》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练习诵读,培养语感。 2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读准句读。 2掌握以下词语:为、贻、属、诎、衡、简、奇、泛、许、比、罔不。 3了解总一分一总的说明顺序,以及第5段的内部顺序。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解说:语感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口诵心维。鉴于初中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很多,不宜作过高要求,但求能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就可以了。) 2.点拨法。 (解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不必字字落实、句句讲清,只在必要时做些点拨与引导。) 3评点法。 (解说:应当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要做到收放适度,收

而不放,流于死;放而不收,流于乱。) 4.研究法。 (解说:研究需要方法,但更需要一种态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准备好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直尺。画一个长为29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 画好以后请在长方形内再画一个椭圆,然后可以把这个椭圆看作一只船,请你在船头画3个人,船尾画2个人,船头的3个人中,中间的一个戴着高帽子不少同学说地方太小,画不上。确实是这样的。不过,我却知道一个人,他不但能在方寸之间安排这么多人物,而且可以把每一个人的神态都表现得栩栩如生。同学们相信吗?如果不相信,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明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学习以后,你自然会找到答案。 (解说:这一设计的目的有二:一是设里悬念,激发兴趣;二是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微雕艺术的难度,从而对王叔远的精湛技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研习课文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学设计一般包括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措施设计和评价设计五个主要方面。 A、教材设计 B、时间设计 C、教法设计 D、结构设计 【答案】B 【解析】一般说来,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设计;根据学生现实发展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故选B。 2、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答案】C 【解析】孟禄是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故选C。 3、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这属于教师的()。 A、教育教学权 B、学术研究权 C、管理学生权 D、获取报酬权 【答案】B

【解析】学术研究权是指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故选B。 4、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教育性 B、公平性 C、科学性 D、培养人的活动 【答案】D 【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故选D。 5、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答案】A 【解析】科尔伯格认为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是为了避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的。故选A。 6、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答案】B 【解析】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教师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者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故选B。 7、教师尊重家长的正确方式方法是()。 A、学生犯了错误,让家长来学校惩罚学生 B、主动联系,及时沟通 C、将“调皮捣蛋”的学生交给家长,管教好了再送回来 D、让家长到学校和家长共同商量怎样体罚学生

部编版初中语文《核舟记》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核舟记》教案范文 《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一个的掌故--大苏泛赤壁;课文细致地描绘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艺术,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核舟记》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核舟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空间说明顺序。 3、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解读课文内容。 2、了解结构形式,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把握结构。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 举两个例子: 1、三千多年前,甲骨上已刻下让我们今天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 2、唐代,能在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路; (屏幕欣赏《孙子兵法》竹筒微雕、鸡蛋微雕)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雕艺术,读来令人惊喜(屏幕显示课题)

二、题解(屏幕显示核舟形象) 核舟:根据课文内容,指的是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题意:介绍说明了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三、识记下列词语的读音、字形 罔(wǎnɡ) 膝(xī) 褶(zhě) 髻(jì) 倚(yǐ) 戌(xū) 篆(zhuàn) 八分有(yòu) 奇(jī) 诎右臂支船(qū) 四、听录音范读,学生朗读课文 五、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全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结构形式:总分总 (第1段) (第2~5段) (第6段) 六、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本课时讲解分析前两段) 具体方法:请学生参照注释和老师的提示,让他们互相讨论,然后分别讲解各自然段的大意,最后老师释疑并明确意思。 第1段(总说): 1、重要词语:⑴奇巧;⑵为;⑶罔不因势象形;⑷尝:曾经; ⑸贻;⑹核舟一:用桃核刻成的小船。 2、根据以上词语,学生讨论译出大意,老师再明确意思。 3、概括文段大意: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4、朗读: 第2~5段(分说) 提问:根据方位词语,这几段按什么顺序介绍核舟?各段介绍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 ⑴空间顺序; ⑵各段介绍的重点: 第2段(船的结构)第3段(船头游览者苏轼、鲁直、佛印)第4段(船尾舟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