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大新闻传播学试题

中国人大新闻传播学试题

中国人大新闻传播学试题
中国人大新闻传播学试题

中国人大新闻传播学试题(93-08附部分答案)

2008人大新闻学专业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40分)

1. 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2. 中东通讯社

3. 新闻价值

4. 宣传

5. “使用与满足”理论

6. 媒介素养

7. 公共产品

8. 数据库营销

二、简答题(40分)

1. 简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发展;

2. 简述对马克思“人民的承认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的理解;

3. 简述信源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4. 简述传媒业的产业特征。

三、论述题

1. 欧洲广播电视业公营、民营体制的形成过程,欧洲公营体制的特点;(30分)

2. 联系2003年繁峙矿难,记者收受贿赂,讨论新闻伦理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要求。(40分)

06年人大新闻题(新闻史论)

新闻传播史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7分每题,共21分)

1。报房《京报》

2。中央通讯社

3。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1791年通过宪法第一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新闻自由:“国会不得通过建立尊奉某一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之法律;不得废止言论与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集会、请愿、诉愿之自由。

二、简答题(15分每题,共30分)

1。简述西欧和北美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及特征。

西方报刊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

A、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典型代表:《法国公报》(1631-1789)

B、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典型国家:美国(1775-1872)

C、“商业报刊时期”(又称自由报刊时期)

典型国家:英国和美国(19世纪中叶开始)

2。西方报业走向垄断有何特征?垄断资本如何控制报刊?(陈力丹新书,报团形成的原因以及最初状况。关于如何控制可以结合传播学中的传播体制部分内容,即资本力量如何控制媒体)

三、论述题(二选一,24分)

1。试论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报刊体系、主要报刊及其特征。(2。试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广播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新闻传播理论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7分每题,共21分)

1。新闻体制(郭氏传播学有专门的体制一章)

2。媒介生态(经常提及报业生态,偏传媒经济)

3。组织传播(几大传播之一,主要运用于公司,郭氏书上有)

二、简答题(15分每题,共30分)

1。新闻真实性的特点是什么?

杨保军认为新闻传播原则是:

1、事实原则(包括真实、客观、全面)

2、价值原则(包括公正、有立场)

3、方法原则(公开。及时)

真实是总要求,客观、全面是实现真实的方法。

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条件和根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的真实性是超越历史和阶级的,是一条普遍原则。

马克思:“报刊要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人民的信赖是报刊发展的根本动力。”

“新闻报道要从事实出发来描写事实,而应该从希望出发来描写事实。”

2、真实原则:新闻是什么?

新闻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是“事实判断句”

3、真实的本质

4、真实的含义

具体真实

整体真实(中国式的,理念性的要求)

5、真实的特性

A事实性的真实(不是逻辑的真实)

B过程性真实:报道过程中,传播过程的真实

C历史真实:文本的真实:结构的简单(倒金字塔)

语境的低度(言外之意要少)

信息的封闭(信息要完整)

新闻语言的明确

2。简述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内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2005年国内对传播学与符号学的关系研究非常火爆,国内有许多学者探讨该问题,见传媒学术网。考研班上提及。此答案郭氏书上有)

三、论述题(24分)

试析当前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这个问题是陈力丹的课题啦,今年就会有他的研究成果拉,就是快出几本书了。这也是这几年一直关注的问题,强调过一亿遍,哈哈)

06年人大传播题(传播史论)

新闻传播史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7分每题,共21分)

1。邵漂萍(2006年是其80年死祭,方汉奇上课强调过的,哈哈,还强调了远生同志)2。中央通讯社(国共05年再会合,理应看啊。考研班强调过国民党新闻事业体系)

3。世界新闻新秩序(陈力丹新书最后部分,发展中国家一直在争取的。)

二、简答题(15分每题,共30分)

1。美国广播电视经营的利与弊(陈力丹上课讲到美国广电,因而先陈述广电状况。他未说到利弊。哈哈,讲述一下1996年电信法,还有垄断资本对新闻的限制等等)

2。日本三大报纸的历史与现状(陈上课讲到三大报,考研班上提及)

三、论述题(二选一,24分)

1。试论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报刊体系、主要报刊及其特征。(考研班强调,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因而该章节极其重要,不过压偏了,压到上海孤岛了,孤岛斗争只是一部分,哈哈)

2。试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广播业发展的基本历程。(03年才考过广播事业,结果又考,

我压偏了,压到通讯事业的发展史了,哈哈。不过不难)

新闻传播理论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7分每题,共21分)

1。组织传播(几大传播之一,主要运用于公司,郭氏书上有)

2。能指与所指(符号学的,哈哈,陈阳上课讲过,我在考研班模拟题上出了这个题目,呵呵。)

3。媒介生态(经常提及报业生态,偏传媒经济)

二、简答题(15分每题,共30分)

1。新闻真实性的特点是什么?(杨保军之书,考研班上讲过)

杨保军认为新闻传播原则是:

1、事实原则(包括真实、客观、全面)

2、价值原则(包括公正、有立场)

3、方法原则(公开。及时)

真实是总要求,客观、全面是实现真实的方法。

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条件和根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的真实性是超越历史和阶级的,是一条普遍原则。

马克思:“报刊要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人民的信赖是报刊发展的根本动力。”

“新闻报道要从事实出发来描写事实,而应该从希望出发来描写事实。”

2、真实原则:新闻是什么?

新闻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是“事实判断句”

3、真实的本质

4、真实的含义

具体真实

整体真实(中国式的,理念性的要求)

5、真实的特性

A事实性的真实(不是逻辑的真实)

B过程性真实:报道过程中,传播过程的真实

C历史真实:文本的真实:结构的简单(倒金字塔)

语境的低度(言外之意要少)

信息的封闭(信息要完整)

新闻语言的明确

2。简述流言机制(考研班上明确写过这个共识,哈哈。郭氏书上有,奥尔波特的,她也是

一心理学家)

三、论述题(24分)

试析当前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这个问题是陈力丹的课题啦,今年就会有他的研究成果拉,就是快出几本书了。这也是这几年一直关注的问题,强调过一亿遍,哈哈)

2005年人大传播专业试题

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传播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21分)

1.《字林西报》

2.蔡和森

3.KDKA电台

二、简答题(30分)

1.埃菲社是哪个国家的通讯社?简述其发展状况。

2.华盛顿邮报的历史与现状。

三、论述题(24分)

试述中国电视事业的产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状况。解释并评价“四级办电视台”。

新闻传播理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21分)

1.主流化效果

2.文本分析

3.舆论货币

二、简答题(30分)

1.请谈谈怎样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

2.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三、论述题(24分)

传媒与战争的关系怎样?如何加强政府在战争中对新闻报道的控制。

传播实务

一、请谈谈采访前准备工作的作用?(15分)

二、请根据所附材料(关于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就北京市内6个世界文化遗产景点门票价格上调听证会的一些材料)

1.分别给《北京晚报》和《中国农民报》写一条导语?(20分)

2.请根据所写的导语之一,写一个600字左右消息,并自拟标题。(按12月1日发稿)(消息15分,标题5分,计20分)

3.为你所写的消息写一个300字左右的小评论。(15分)

三、前不久,有一位女博士代言某橄榄油产品,此举引发了很大的争论,请按照广告表现策略的相关理论来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并进而说明如何请名人做广告。(15分)

四、2004年x月xx日,奥美广告公司因虚报与广告相关的材料在美国xx法院被起诉,从而引发了“奥美事件”。请问目前广告公司有哪几种收费制度,并对他们的适用性做评析。(20分)

五、什么是品牌?企业经营品牌有什么意义?(15分)

六、请根据所附材料(关于巨能公司因《河南商报》的一篇报道《消费者当心,巨能钙有毒》而引发的“巨能钙双氧水”危机。材料最后显示,巨能钙有可能走上三株的老路,那就是赢了与《河南商报》的不实报道的官司,却有可能再也没法占领市场。)中的案例

1.说明组织与利益相关公众如何进行有效沟通?(15分)

2.结合材料,谈在这个事件中,巨能公司的得失,并论述危机传播中对“信息流”的控制和对“影响流”的引导。(15)

2005年人大传媒经济学专业试题

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50分)

1.知情权

2.公共新闻

3.精确新闻报道

4.新闻手段

5.公共广播电视机制

6.媒介素养教育

7.

8.

9.

10.

二、简答题(50分)

1.简析媒介的公共性。

2.请谈谈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媒介产业的意义。

三、论述题(50分,选做一题)

1.谈谈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大众传媒业的产业化发展轨迹及现实趋势。

2.什么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经济有哪些环节,怎样提升影响力,请结合实际论述。

传媒经济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50分)

1.B TO B媒介

2.价值链

3.核心竞争力

4.管理跨度

5.内容产业

6.规模经济

7.制播分离

8.广播窄播化

9.门户网站

10.

二、简答题(50分)

1.简析“收费电视”的盈利模式。

2.给了一则材料,分析管理体制的得与失。

三、论述题(50分,选做一题)

1.谈谈资本运作在媒介产业中的意义和作用。

2.试析传媒产业的经济特性。

2005年人大新闻专业试题

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传播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21分)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2.瞿秋白

3.道琼斯公司

二、简答题(30分)

1.英国的"高级报纸"有几家?英国的"高级报纸"与"大众报纸"各有何特点?

2.巴黎公社的革命报纸的特点.巴黎公社的新闻教训最主要是什么?

三、论述题(24分)

论述中国内地电视事业的产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解释和评价"四级办电视" 。

新闻传播理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21分)

1.有偿不闻

2.根据事实描写事实

3.主流化效果

二、简答题(30分)

1.李普曼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

2.新闻业意识形态属性的内涵。

三、论述题(24分)

论述当前新闻传播者与收受者的新特征。

新闻实务

一、找两家经济类报纸,简述它们在受众定位和内容设置上的区别。(10分)

二、简述评论和杂文的基本区别。(10分)

三、(1-4是对同一大段新闻材料进行命题:陕西陈家山矿难的材料)

1.从不同角度写作两条导语。(10分)

2.写作一篇倒金字塔消息(800字左右;复合性标题)。(20分)

3.就新闻材料设计一个采访计划,包括采访对象,采访方式,采访主要内容(类似2003题)。(20分)

4.就所写消息写作一篇说明性按语和政论性按语。(20分)

四、设计一组专题报道,至少有三篇稿子,材料关于北京六大景点门票上涨的,每篇稿子都要说明体裁,主要内容,稿件的来源或者谁提供的。(20分)

五、简述图象在电视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10分)

六、针对北京交通广播电台节目中的两个节目编排表,分别回答每个节目编排的特点,每个

10分,最后比较一下

2004年考研试题

新闻专业

新闻实务

1、联系新闻实践,试述如何采访报道事件新闻。(15)

2、依据新闻《阿房宫赋渐露真相》,回答(2*10)

1)用不同角度或不同表述方式重新写作两条导语。

2)评析该新闻中背景资料的运用。(原文略)

3、依据下列新闻事实材料,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各题(15+10)

1)写作一篇工作通讯。

2)为该工作通讯配写一篇文前按语。(文略)

4、为下面一篇新闻稿件制作一条复合型的新闻标题。(10)(文略)

5、如果你是一都市报的编辑,要根据普通市民的兴趣和文化水平将上面稿件中的这些内容报道得更加生动活动、通俗易懂,你认为可以采用那些编辑方法?请简要谈谈你的设想(20)

6、为评论《三门峡水库为镜鉴》写作一篇作品分析。(字数800字左右)(20分)(文略)

7、试论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及对采访操作带来的影响。(20)

8、以下电视新闻具有那些特点,请予以分析。(20分)(文略)

新闻史论

新闻史(75)

1、名词解释(7*3)

1)王韬2)报禁3)《官版,巴达维亚新闻》

2、简答题(15*2)

1)简述普利策的报业生涯及普利策奖。

2)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组织的机关刊物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历史意义何在?

3、论述题(24)

试述《大公报》的创办及百余年来的重大变化。

新闻理论(75)

1、名词解释(7*3)

1)新闻信息2)负面新闻3)内容分析研究法

2、简答题(15*2)

1)“三贴近”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简述“传播流”(Communication flow)的发现过程。

3、论述题(24)

试论述新闻传播主体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基本标准。

传播专业

传播实务

一、简述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

二、根据下列材料写作消息

1)撰写两条不同角度或不同表现方式的导语。

2)根据其中一条导语写作一条完整的消息(800字左右)。

3)为消息制作复合式标题。

三、试结合一个近期的实例分析在进行报道策划时需要把握的信息。

四、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联想在不同时期曾推广三个广告口号:“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走进你,科技走进你”;“只要你想”。请运用你所学的广告知识和营销理论,对这三个广告口号进行评析。

2)《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广播电视广告的播出方式重要有哪几种?请结合我国广播电视的实际,谈谈《暂行办法》施行的意义。

3)影响广告表现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一两则广告作品以评述。

五、阅读以下案例,运用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评述丰田汽车公司、盛世长城公司和《汽车之友》杂志在此次危机事件中的策略和行为;2)假如你是丰田汽车的公关部经理,你将采取哪些主要步骤处理此次危机事件。(材料略)

传媒经济学专业

新闻传播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社会雷达

2、新闻选择

3、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

4、“信息过载”

5、内容分析

6、“一城一报”

7、舆论三要素

8、循环模式

9、民主参与理论

10、“休眠”效果

二、简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分析流言产生的社会机理,结合实际谈谈大众传媒的“危机对策”。

2、简析我国传媒业当前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回答,本题50分)

1、有研究者发表过题为《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

(https://www.doczj.com/doc/024917933.html,/lw_view.jsp?id=461)的论文,认为“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不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什么是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提升传媒公信力?请结合实际论述之。

传媒经济与管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邮发合一

2、有效发行

3、分类广告

4、“动众”

5、制片人

6、“报纸的两次销售”

7、“厚报”

8、3G技术

9、道琼斯

10、版权

二、简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析“免费报纸”的赢利模式。

2、案例辨析:某电视台新闻中心基本任务规定:完全独立地负责新闻频道节目的播出和管理,并向其他频道提供部分新闻节目。试用组织理论分析某电视台新闻中心组织结构图

2003年新闻理论

名词

1、新闻传播环境

2、舆论导向

又称舆论引导,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具体来说,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着破坏和阻滞作用。

舆论导向的基本原则:党性原则;正面引导原则;真实性原则;分流原则;有度原则;平等原则。

3、媒介依存症

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主要特点是①过渡沉湎于媒介接触中不能自拔②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③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④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简答

1、新闻传播主体进行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有哪些?这些标准的基本内涵是什么?[①] 新闻事实,作为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对象,必然要与传受主体建立多种多样的关系。

①效应标准:以客体(新闻事实)对主体产生的客观效应,即对主体的作用、影响效果为标准对新闻事实进行的分类。

分为正面事实、负面事实、中性事实。

②重要性标准:分为重要的、比较重要的一般的几个类型。

③软硬标准:这是以人们对新闻事实的心理感受为根据确立的一种类型划分方法,将事实分为软事实和硬事实。

④潜在与现实标准:从事实与传受主体认知关系表现的两种状态出发所作的一种划分--潜在新闻事实和现实新闻事实。

2、培养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基本观点: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

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通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

目的:揭示大众传播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意识形态服务的本质。其观点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现状的鲜明批评态度和改革志向。

核心观点: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中。论述

“新闻业既有一般行业的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看法。2003年传播理论

名词

1、新闻传播资源

2、知晓权 1998年新闻理论

The right to know

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

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利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也意味着公共权利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3、数字鸿沟

Digital Divide

指在信息时代里,那些拥有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这种差距,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简答

1、简述宣传与传播的异同

2、简述意见领袖的特点及其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论述

试述新闻业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传播技术发展的基本关系。

2003年传媒经济学专业

新闻传播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社会雷达

2.新闻选择

3.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

4.“信息过载”

5.内容分析

6.“一城一报”

7.舆论三要素

8.循环模式

9.民主参与理论

10.“休眠”效果

二.简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分析流言产生的社会机理,结合实际谈谈大众传媒的“危机对策”。

2.简析我国传媒业当前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回答,本题50分)

1.有研究者发表过题为《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

(https://www.doczj.com/doc/024917933.html,/lw_view.jsp?id=461)的论文,认为“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不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什么是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提升传媒公信力?请结合实际论述之。

传媒经济与管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邮发合一

2.有效发行

3.分类广告

4.“动众”

5.制片人

6.“报纸的两次销售”

7.“厚报”

8.3G技术

9.道琼斯

10.版权

二.简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析“免费报纸”的赢利模式。

2.案例辨析:某电视台新闻中心基本任务规定:完全独立地负责新闻频道节目的播出和管理,并向其他频道提供部分新闻节目。试用组织理论分析某电视台新闻中心组织结构图

2002年新闻理论

名词

1、新闻价值

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是一种预测,也是一个综合的标准。

2、发展新闻学

3、“自我修正过程”

4、恐惧诉求

传播技巧的一种。

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也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

具有双重功效

①最大限度的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

②促使人们迅速采取行动

5、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简答

1、试述新闻媒体的产业属性

2、试述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的主要手段

论述

1、试论当代科技进步对新闻事业在实践和理论上的影响

2、试论如何提高中国新闻媒介的国际竞争力

2002年传播理论

名词

1、编码与解码

2、信息环境

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其特点

①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因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信息符号。

②一系列的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

③大部分讯息不仅是告知性的,而且是指示性的,因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

④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或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信息环境制约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3、“知沟”

4、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

5、“新闻、旧闻、不闻”1997年新闻理论名词解释

毛泽东的著名新闻论点。

他认为报纸除了及时报道的新闻之外,还有暂时不宜发表的新闻,过些时候再发表,即“旧闻”。有些重要新闻是不能发表的,即“不闻”。

对新闻的这种具体分析具有普遍意义,因为任何新闻民间都不可能把所有新闻全部及时报道,而是根据政治需要有所选择或急或缓发表。

毛泽东这一论点在战争时期尤其显得重要。但旧闻与不闻毕竟只是对于特殊情况的特殊处理,而不宜作为普遍规律,任意扩大旧闻到不闻的范围,那样必然会导致耳目塞听,自我封锁,新闻媒介将丧失人民的信任。

简答

1、简析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

2、简析网络传播自由的利与弊

论述

1、谈谈你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看法

2、试论媒介与资本结合的社会效应

2001年新闻理论

名词

1、新闻宣传的主旋律

2、新闻报道的全面性

3、作为“市场”的受众

4、新闻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

①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

②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这两方面都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5、文化帝国主义

简述

1、简述施拉姆的“信息选择概率公式”的内容及含义

2、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

论述

1、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新闻观念上带来的变化

2、结合实际谈谈网络传播时代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

2001年传播理论

名词

1、黄色新闻

2、编辑权

3、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

4、信息主权

5、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简述

1、谈谈意见领袖及其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制约与影响

2、简述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

论述

1、试论受众权利及其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市场引导下的传播业发展的利弊观。

2000年新闻理论

名词

1、无形的意见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某些含而不露的意见。

属于传播倾向的隐蔽表达法。[②]

隐蔽表达倾向的直接意义是指倾向表达者不在新闻作品中以公开的身份出现,把舌头藏在嘴

巴里,其实质则是指传播者以比较高明的传播艺术性和技巧性,在新闻作品中,以客观,无色,中立的形式显示主观的倾向性,其核心特征是以客观陈述的方法,充分驾驭和运用新闻事实内在的逻辑力量,表达无形的意见。

使得受众在一种自主的状态下,在一种潜移默化的情境中与传播者构建的新闻作品进行交流,而不知不觉的接受传播者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倾向性信息,甚至可能体悟出更深层次的道理。

这种外朴实而内藏机锋的新闻报道的作者乃是新闻记者中的高手,新闻评论的名家也常用这种手法撰写评论。

2、公信力

顾名思义,就是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和信心水平。

它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条件:第一,权力的合法性,包括权力的来源与使用两个方面。第二,政治诚信。第三,政治行为的规范。第四,政治能力。第五,政治品质。此外,民众还要求掌权者在个人行为上为社会作出表率,包括操守正派和私生活检点。[③]

3、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它是客观的,不以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

①事实本身确实包含有这些素质。

②它能否成为新闻并为受众所关注是由受众,而不是由传播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所以,对于传播者来说,认识到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是使新闻传播取得效果和使自己赢得受众信任的重要条件之一。

4、传播流

Communication flow

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传播流可以分为信息流和影响流。前者可以是一级的,即媒介信息可以直接抵达一般受众;后者是多级的,即媒介的影响需要经过各种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对一般受众发生作用。传播流研究强调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众多制约因素环节,对否定早期魔弹论的传播观起了重要作用。

其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

5、双向传播

简述

1、试述新闻媒介与受众的关系

2、从马克思关于报刊有机运动的论述谈谈你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

1998年新闻理论名词解释

报刊的有机运动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新闻术语,用以说明报刊是通过一个有机的运动过程来逐步揭示事物真相,全面报道客观事实这一观点。

1843年,马克思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写道:“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揭露出来。最初,这个完整的事实只是以同时发展着的各种观点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些观点有时有意地,有时无意地揭示出现象的某一方面,但是归根到底,报纸的这种工作只是为它的一个工作人员准备材料,让他把材料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报纸就是这样通过分工――不是由某一个人做全部工作,而是由这个人数众多的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担负一件不大的工作――一步一步地弄清全部事实。”

这一术语已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通常用于论证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3、谈谈信源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和影响

首先,可信性包含两个因素:①传播者的信誉,包括是否诚实、客观、公正等品格条件②专业权威性,即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这两者构成了可信性的基础。

传播者决定着信息的内容,但从宣传或说服的角度而言,即便是同一内容的信息,如果出于不同的传播者,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因为,人们首先要根据传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作出判断。

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

这说明,对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论述

1、试析大众传播“信息过载”的副效应,提出防止建议

2、试述新闻媒介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一般含义

2000年传播理论

名词

1、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2、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

传播技巧

在展开说服性传播活动之际,通过冷静的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叫诉诸理性。

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效果。是诉诸感情。

3、传播过程众的“噪音”

4、煽情主义

一种突出色情描绘的报道手法,始于西方新闻界,主要手段是:绘声绘色揭露丑闻细节;详尽刻画犯罪的经过和作案细节;刻意渲染色情言行,这种手法是黄色新闻媒介的主要手段。

5、新闻手段 1997年新闻理论名词解释

消息、通讯、评论、新闻图片及编排和传播形式的总称。

新闻机构用以报道和评论事实、宣传一定的思想和政策的重要形式。

其核心是报道事实,用事实说话。

它所表达的,常常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往往表现为对事实的客观报道,实际上,在对事实的选择和对事实的报道中,常常渗透着新闻发布者的思想和观点,体现着一定立场和政治倾向,它能够使受众在获知事实的信息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报道者的观点和意见,因而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简述

1、简述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及其区别

2、简析新闻筛选的把关过程

3、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及其要求是什么?在媒体竞争条件下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论述

1、简论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

2、简论现代社会中的“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1999年传播理论

名词

1、社会雷达

对传播的环境监控功能的一种形象比喻,由美国学者施拉姆提出。

在40年代,政治传播家拉扎斯维尔最早概括了传播的三种基本社会功能,即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继承。

传播的环境监控功能,指的是传播在帮助人类察知内外环境变化并及时调节环境适应行为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与雷达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具有类似性,因而施拉姆将之称为社会雷达。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执行着重要的社会雷达功能。

2、内容分析三原则

①客观性-必须要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

大学《传播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课程期末考试 (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本科 专科□ A 卷□ B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通常被称为( ) A.群体传播 B.人际传播 C.自我传播 D.组织传播 2.著名的“三论”当中,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下面哪位( ) A. 香农 B.库利 C. 威纳 D.米德 3.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 A.大众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自我传播学 D. 组织传播学 4. “媒介即讯息”这一著名论断是谁提出的( ) A.拉斯维尔 B.麦克卢汉

C.施拉姆 D.香农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1个环节是() A.谁 B.对谁 C.通过什么渠道 D.说了什么 6. 最早提出来“把关人”理论的是() A.拉斯维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7.小米对小李说:“明天周末,我们去看电影吧?”这句话中,小米是一个基本 传播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A.反馈 B.媒介 C.传者 D.受传者 8.在《人民的选择》中,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是()。A.拟态环境的环境化B.“意见领袖” C.主我与客我理论D.休眠效果 9.下面哪个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来的()。 A.“传播流”B.“信息流” C.“沉默的螺旋”D.“媒介即讯息” 10. 最早提出“两级传播”这一观点的是()。 A.拉斯维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11.在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 A.反馈 B.噪音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 2.教育传播 3.人的内在传播 4.教育传播学 5.最近发展区 6.传播 7.教育传播系统 8.数字化学习 9.自主学习 二、填空/选择 1.传播的基本条件是()、()、()和()。 2.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和()。 3.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有三大功能,分别是()、()和()。 4.一般来说(南国农认为),传播的主要功能是()、()、()和()。 5.在拉斯韦尔5W模式基础上,()于1958年提出了7W模式,增加了()和()。 6.()提出了“群体动力论”的概念。 7.把关人是()提出的。 8.()提出了“两极传播”理论。 9.()创立了“传播学”,有“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之誉。 10.教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和()。 11.教育传播的演进,先后经历了()、()、()和()四个发展阶段。 12.教育传播系统四要素之间存在六种关系,其中()是决定教育传播效果好坏的关键。 13.教育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属于()。 14.在教育传播系统的四种结构中,()结构最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结构适合传递简单的教学内容。 15.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的功能是()。 16.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具有()、()、()和()四个特点。 三、问答题 1.说明大众传播的特点; 2.比较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3.教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4.教育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5.试论述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6.试论述互联网对教育传播的影响; 7.阐述教育传播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2.编码 3.译码 4.教育传播过程 5.先行组织者 二、填空/选择 1.编码过程包括()和(),译码过程包括()和()。 2.在教育传播过程中,选择教育传播媒体去呈现信息阶段,实质上是()的过程。 3.在通道传送阶段,利用教育传播通道将信号传送出去,也称()阶段。 4.先行组织者是()提出的。 5.先行组织者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6.()教学策略是着眼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7.()教学策略适合动作技能的培养。 8.影响学习效果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等。 9.教育媒体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10. 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和()等。 11.根据表达方式不同,模式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12.()模式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类的传播过程。 13.贝罗模式由()、()、()和()四个要素组成,因此又称为()模式,适合解释教育传播过程。 14.模式有()、()、()和()四种功能。 三、问答 1.什么是教育传播过程?教育传播过程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2.画图并说明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3.论述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4.什么是先行组织者?是由谁提出的。 5.论述五段教学策略的基本过程及其优缺点。 6.论述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 7.阐述假设—推理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8.阐述示范—模仿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9.说明教育传播媒体的作用及创设情景的类型; 10.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11.试论述伙伴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2.试论述问题解决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3.试论述角色扮演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4.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15.在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6.试论述拉斯韦尔模式的传播过程,并作简要评价。 17.试用香农—韦弗模式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 18.试论述贝罗模式的传播过程,并作简要评价。 19.画图并说明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20.了解四种基本的教学传播模式到特点及五种网络教育传播模式的传播过程。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答: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答: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答: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

传播学选择题及答案

1、传播学之父就是(A)?A、施拉姆B、勒温C、拉扎斯菲尔德D、拉斯韦尔1、传播得信息交流过程就是(A)?A、互动得B、主动得C、被动得D、能动得?2、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所采用得抽样形式一般都就是(B) A、非随机抽样 B、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雪球抽样?3、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属于(B) A、群体传播B、大众传播C、组织传播D、人际传播 4。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得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B)?A。大众传播学得概念B。传播得5W模式C。政治传播得概念D.内容分析法?5.从参与者得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得就是(B)?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得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就是信息观察者?6、我们把传播过程中产生信息得过程与行为称为(A)?A制码B编码C译码D释码 7、(B)得主要方式就是对外出版、对外广播、对外电视传播、信息高速公路?A 大众传播B国际传播C全球传播D网络传播 8、信息表现形式有语言、符号、(B)?A文字B图像C声音D雕塑?9、符号最基本得特点在于它得(B)?A普遍性B、抽象性C、有效性D、指说性?10、直接导致“魔弹”被否定得理论就是(A) A.有限效果论B、新得强效力论C、适度效果论D、信源得可信效果论 1、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与受众得关系(D)? A、支配得关系 B、疏离得关系 C、圈层得关系 D、友善得关系 2、以下哪一种不就是我们必须遵循得传播原则(B)??A、可信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适时性原则D、适量性原则

3、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得特点(D)??A、集体性B、复杂性C、自主性 D、好奇性?4、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得责任(B)??A、契约性责任B、使命性责任C、国际性责任D、法规性责任?5、当今世界,信息侵略-(B)—.?A、还未来临B、已成事实C、会导致战争爆发D、让黑客受益 6、语言就是社会约定俗成得并且就是比较高级与复杂得(C)。?A、艺术B、信息C、符号D、媒介 7、让受众透过媒介经常瞧到您,可以增强(A)。 A、熟知性 B、接近性 C、可信性 D、权威性 8、-(A)-就是指记者可以通过一切正当得手段自由采访新闻得权力。?A、采访权B、报道权C、批评权D、安全保护权?9、最重要得守门行为出现在媒介组织内部,守门得过程应该分为新闻采集与—(C)-两个阶段。?A、新闻剪辑B、新闻美化C、新闻加工D、新闻删选?10、如果在传播学得研究中,对于个人特点过分强调或就是对于传播模式无原则无休止争论得话,真正受到伤害得将就是—(A)—.?A、传播学B、社会C、某个传播学者D、广大人民查瞧全部条评论〉>我也说一句 1、“守门行为”与“守门人”概念就是由下列哪位学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得?(B) A、施拉姆 B、勒温C、拉斯韦尔D、霍夫兰?2、《论出版自由》得作者就是(A)?A、弥尔顿B、卢梭 C、约翰·穆勒D、伏尔泰 3、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得第三个环节就是(D)?A、谁B、对谁C、说什么D、通过什么渠道?4、不接受自变量作用得实验对象在控制实验中构成(D) ?A、“控制组” B、“实验组” C、“观测组”D、“对照组"?5、西方学者提出得报刊四种

传播学概论重点 最新郭庆光版 期末考试版

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1、传播学的定义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1、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信息成为与物资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②特点: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4、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 ②五W:(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 5W模式中五个要素后来还扩展为传播学的五个重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 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 4、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①(美)C.香农和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 ②内容: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 ③评价:a.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色互换(作为电子通信过程并无不妥)。 5、人内传播的定义和性质特点 ①定义: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也称内向传播、自我传播、自在传播。 ②性质特点:a.过程不孤立,与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保持衔接关系;b.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c.对外部世界积极能动的反映,不是消极反映;d.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5、人内传播的主要环节(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5、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①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的统一。主我是个人的主体意识,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

《教育传播学》试题B

*******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 *****级 教育技术学 专业《教育传播学》课程试卷(B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20世纪 ( )。 A 、 20年代 B 、 30年代 C 、 40年代 D 、 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 、信道编码 B 、信道译码 C 、信源编码 D 、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 A 、教育传播 B 、组织传播 C 、人的传播 D 、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 A 、缺少反馈环节 B 、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 、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 、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 、往往有多种形态 C 、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 、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 、反馈 B 、编码 C 、译码 D 、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20世纪( )。 A 、 30年代后 B 、 40年代后 C 、 50年代后 D 、 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 、模糊性 B 、多义性 C 、有限性 D 、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 、经济学 B 、生物化学 C 、物理学 D 、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 、单向通道 B 、双向通道 C 、单一通道 D 、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 、面对面传播 B 、间接传播 C 、人对人的传播 D 、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 、广义传播 B 、内在传播 C 、人际传播 D 、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 、间接传播 B 、目的集中的传播 C 、双向传播 D 、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 、19世纪初 B 、20世纪初 C 、19世纪末 D 、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 、系统论 B 、传播学 C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 A 、1985年 B 、1987年 C 、1990年 D 、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 、教育者的传授 B 、受教育者的学习 C 、发展教育事业 D 、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 、学术上的理论 B 、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 、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 、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 、报纸 B 、广播 C 、电视 D 、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图像符号 D 、音响符号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 A 、传播者 B 、环境 C 、信息 D 、通道 E 、受传者 试 卷 密 封 装 订 线 试 卷 装 订 线 院 系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传媒2020年12月《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

传媒2020年12月《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作业考 核试题 1:文革后最早的电视广告是上海电视台于1979年播出的? A、雷达表广告 B、联想集团广告 C、茅台酒广告 D、参桂补酒广告 答案:D 2:梅尔文·德福勒认为,美国大众传播内容系统的核心是? A、低级趣味内容 B、高级趣味内容 C、无争议内容 D、无效果内容 答案:A 3:如果说“阳春白雪”通常指的是高雅文化,那么“下里巴人”则是? A、大众文化 B、小众文化 C、精英文化 D、传统文化 答案:A 4:最早的定期报纸出现在哪个国家? A、意大利

C、德国 D、美国 答案:C 5:下列人物中,哪位属于自由主义传播思想的代表人物? A、希特勒 B、斯大林 C、弥尔顿 D、麦奎尔 答案:C 6:下列哪种媒介,具有极强的便携性和伴随性,同时受众门槛最低?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答案:B 7:谁提出了“顽固的受众”的说法? A、李普曼 B、英尼斯 C、卡尔·霍夫兰 D、雷蒙·鲍尔 答案:D 8:美国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通过哪种媒介发表了“炉边谈话”?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答案:C 9:下列成语可用于形容大众文化的是? A、阳春白雪 B、下里巴人 C、引商刻羽 D、曲高和寡 答案:B 10:对漫画《比戈特先生》的研究发现了什么? A、刻板印象的普遍存在 B、大众传播内容的低俗化倾向 C、选择性理解会减弱信息的效果 D、大众媒介改变态度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答案:C 11:怀特认为,报纸编辑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角色是? A、运输者 B、传令官 C、把关人 D、舆论领袖 答案:C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编码 D.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教育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的传播 D.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A.缺少反馈环节 B.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往往有多种形态 C.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反馈 B.编码 C.译码 D.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 ) A.20世纪30年代后 B.20世纪40年代后 C.20世纪50年代后 D.20世纪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模糊性 B.多义性 C.有限性 D.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经济学 B.生物化学 C.物理学 D.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单向通道 B.双向通道 C.单一通道 D.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面对面传播 B.间接传播 C.人对人的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广义传播 B.内在传播 C.人际传播 D.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间接传播 B.目的集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19世纪初 B.20世纪初 C.19世纪末 D.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系统论 B.传播学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A.1985年 B.1987年 C.1990 年 D.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学术上的理论 B.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人工语言 B.自然语言 C.图像符号 D.音响符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A.传播者 B.环境 C.信息 D.通道 E.受传者 2.传播一般可分为( ) A.大众传播 B.自然的传播 C.动物的传播 D.人的传播 E.机器的传播 3.拉斯威尔的“5W”模式是( ) A.单向传播模式 B.线性传播模式 C.最早的传播模式 D.双向传播模式 E.文字形式的传播模式 4.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 A.闭环模式 B.开环模式 C.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 1、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 C 】(点击括号查看答案)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施拉姆 D、罗杰斯 2、下列哪种方法不是量化/实证研究方法【 D 】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哲学思辨 3、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属于【 A 】 A、线性传播模式 B、控制论传播模式 C、系统论传播模式 D、受众中心模式 4、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主要履行的是大众传播的【 A 】功能 A、传播信息 B、引导舆论 C、教育大众 D、提供娱乐 5、既能进行大众传播,又是人际传播重要工具的媒介是【 D 】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6、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 A 】扮演着重要角色。 A、舆论领袖 B、把关人 C、受众 D、追随者 7、“大多数时间里,报界在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伯纳德·科恩的这段话与【 D 】一脉相承。 A、枪弹论 B、两级传播论 C、创新与扩散论 D、议程设置论 8、霍夫兰认为,正反两面说的宣传方式对【 B 】较为有效 A、教育程度低的人 B、教育程度高的人 C、男性白人 D、家庭主妇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传播学的先驱者包括【 A B C D 】 A、哈罗德·拉斯韦尔 B、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2、关于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正确的是【 A B C 】 A、传播媒介的发展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 B、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加速度趋势 C、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叠加式的,新老媒介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 D、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替代式的,新媒介使一切传统媒介必然消亡 3、符号的特点包括【 B C D 】 A、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B、指代性 C、社会共有性 D、发展性 4、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 A B C D 】

传播学选择题及答案

1.传播学之父是(A) A.施拉姆 B.勒温 C.拉扎斯菲尔德 D.拉斯韦尔 1、传播的信息交流过程是(A) A、互动的 B、主动的 C、被动的 D、能动的 2、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所采用的抽样形式一般都是(B) A、非随机抽样 B、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雪球抽样 3、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属于(B) A、群体传播 B、大众传播 C、组织传播 D、人际传播 4.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B)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传播的5W模式C.政治传播的概念D.容分析法5.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B) 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 6.我们把传播过程中产生信息的过程和行为称为(A) A制码B编码C译码D释码 7.(B)的主要方式是对外出版、对外广播、对外电视传播、信息高速公路 A大众传播B国际传播C全球传播D网络传播 8.信息表现形式有语言、符号、(B) A文字B图像C声音D雕塑 9、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B) A普遍性B.抽象性 C.有效性D.指说性 10、直接导致“魔弹”被否定的理论是(A) A.有限效果论B.新的强效力论C.适度效果论D.信源的可信效果论

1.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D)? A. 支配的关系 B.疏离的关系 C.圈层的关系 D.友善的关系 2. 以下哪一种不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B)? A. 可信性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 适时性原则 D.适量性原则 3.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的特点(D)? A. 集体性 B.复杂性 C.自主性 D.好奇性 4.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的责任(B)? A. 契约性责任 B.使命性责任 C.国际性责任 D.法规性责任 5. 当今世界,信息侵略—(B)—。 A. 还未来临 B.已成事实 C.会导致战争爆发 D.让黑客受益 6. 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并且是比较高级和复杂的(C)。 A. 艺术 B.信息 C.符号 D.媒介 7. 让受众透过媒介经常看到你,可以增强(A)。 A. 熟知性 B.接近性 C.可信性 D.权威性 8. —(A)—是指记者可以通过一切正当的手段自由采访新闻的权力。 A. 采访权 B. 报道权 C. 批评权 D. 安全保护权 9. 最重要的守门行为出现在媒介组织部,守门的过程应该分为新闻采集和—(C)—两个阶段。 A. 新闻剪辑 B. 新闻美化 C. 新闻加工 D. 新闻删选 10. 如果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对于个人特点过分强调或是对于传播模式无原则无休止争论的话,真正受到伤害的将是—(A)—。 A. 传播学 B. 社会 C. 某个传播学者 D. 广大人民查看全部条评论>>我也说一句

传播学概论试题

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试题(B卷)答案 时量:12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一、单项选择(1*10=10分) 1、传播学产生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传播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C ) A、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 B、战争宣传研究的需要 C、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D、其他相关学科的推动 2、拉斯韦尔的代表作是( A ) A、《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B、《传播与说服》 C、《人民的选择》 D、《舆论学》 3、在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属于政治学家的是( D )。 A、拉扎斯菲尔德 B、卢因 C、霍夫兰 D、拉斯韦尔 4、提出大众传播具有“麻醉”功能的传播学者是( B )。 A、施拉姆 B、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 C、赖特 D、拉斯韦尔 5、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这是( B )媒介规范理论的观 点。 A、集权主义 B、民主参与理论 C、自由主义 D、社会规范 6、(B )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A、人内传播 B、人际传播 C、大众传播 D、群体传播 7、下列与选择性理解意思最为接近的成语是(D ) A、择善而从 B、爱屋及乌 C、从谏如流 D、见仁见智 8、提出“把关人”理论的学者是(B ) A、拉斯韦尔 B、卢因 C、霍夫兰 D、施拉姆 9、人类传播在现象上表现为符号的交流,而实质上是( C )的交流 A、信号 B、象征符 C、意义 D、语言 10、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是 ( C ) A、传播权 B、知晓权 C、媒介接近权 D、文化权 二、名词解释(4*5=20分) 1、法兰克福学派 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着称。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M.霍克海默、.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等人的着作中。 2、自我互动 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H.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是对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的一个很好说明。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库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库 1.思维的两大特点是指() A.直观性、间接性 B.概括性、逻辑性 C.间接性、概括性 D.逻辑性、间接性 答案:C.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应试指导】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两大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答案:B. 解析:无. 3.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分化 D.感觉的相互作用 答案:B. 解析:无. 4.从本质上说,教学过程是( )。 A.一般认识过程 B.理性认识过程 C.特殊认识过程 D.感性认识过程 答案:C. 解析:无. 5.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后注意 答案:C.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注意的种类。【应试指导】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

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 6.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 ( ) A.音型 B.非语言符号声 C.自然音响 D.事物音响 答案:D. 解析:略. 7.情绪与情感是以下列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答案:A. 解析:无. 8.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解析:无. 9.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答案:A. 解析:无. 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 答案:B.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应试指导】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1.名词解释:深度访谈 (参见教材14.4焦点小组讨论及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Interview)常用于定性研究,也就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通过深度访谈可以为几种研究方法收集信息,如口述历史和案例分析。深度访谈是研究者与受访者做一对一的长时间接触,通常会有一个问题的访谈进度表,同时问题的顺序也是事先拟定的。深度访谈的优点是对问题的探讨比较容易深入,特别是有关意见的调查,缺点是不太容易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答: 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访问过程中,由掌握高级访谈技巧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最常应用于探测性调查。应用范围包括:详细了解复杂行为、敏感话题或对企业高层、专家、政府官员进行访问。 2. 名词解释:“预防接种”理论 (参见13.6预防接种理论)麦奎尔在霍夫兰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了“接种”理论(Inoculation Theory)。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所持有的绝大多数观点都不曾遭遇挑战。因此一遇到相反信息时,他们没有防御能力,所以容易动摇。就如同健康人需要“免疫”一样。有两种免疫方法,一是正面的,如健康饮食、锻炼等;另一种方法就是注射疫苗。 3. 恐怖诉求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提示? 正确答案:(参见13.5恐怖诉求) 答: 当受众接收到一个恐怖诉求后,会进行掂量,然后决定是否改变态度及改变多少。低恐怖诉求最有效而高恐怖诉求最无效。恐怖诉求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动机,他最多不过是一种技巧的运用。 4.名词解释:议程设置 正确答案:(参见12.5议程的设置) 1922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在《舆论》中谈到了媒介对公众感知外部世

传播学概论(试题试题合集)

第一章 1、传播学起源: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一章专门加以论述。 美国学者皮尔士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一个题为《传播》的短章。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将单个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一直和社区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 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行为的发起人——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角色,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无论其参与者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符号化即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而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解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的活动。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行为”的时候,我们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考察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解释为“过程”的时候,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考察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视为“系统”的时候,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不但考察某种具体的传播过程,而且考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3、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于1845年至1846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了“交往”的概念。 文中并没有明确作出一个总体定义,但从论述中可以看出:(1)“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指的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2)如“观念、思维、人的精神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同时也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可以说,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 第二章 1、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详细地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迄今为止的传播活动可区分为几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符号传播时代。 3、公元105年,东汉蔡伦造出了结实耐磨的植物纤维纸。 4、1045年,宋代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5、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编码 D.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教育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的传播 D.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A.缺少反馈环节 B.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往往有多种形态 C.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反馈 B.编码 C.译码 D.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 ) A.20世纪30年代后 B.20世纪40年代后 C.20世纪50年代后 D.20世纪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模糊性 B.多义性 C.有限性 D.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经济学 B.生物化学 C.物理学 D.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单向通道 B.双向通道 C.单一通道 D.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面对面传播 B.间接传播 C.人对人的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第 2 页共 8 页

A.广义传播 B.内在传播 C.人际传播 D.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间接传播 B.目的集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19世纪初 B.20世纪初 C.19世纪末 D.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系统论 B.传播学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A.1985年 B.1987年 C.1990 年 D.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学术上的理论 B.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人工语言 B.自然语言 C.图像符号 D.音响符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A.传播者 B.环境 C.信息 D.通道 E.受传者 2.传播一般可分为( ) A.大众传播 B.自然的传播 C.动物的传播 D.人的传播 E.机器的传播 3.拉斯威尔的“5W”模式是( ) A.单向传播模式 B.线性传播模式 C.最早的传播模式 第 3 页共 8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