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考世界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欧洲西部【解析】

2021届高考世界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欧洲西部【解析】

2021届高考世界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欧洲西部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泥炭是一种经过几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泽地产物,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其绝大部分分布于高纬度、高海拔冷湿环境。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以出产优质泥炭而闻名于世。结合图示信息回答1~3题。

1. 与爱尔兰1月份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最符合的是

A. -5 ℃,97 mm

B. -3 ℃,221 mm

C. 3 ℃,95 mm

D. 5 ℃,333 mm

2. 爱尔兰最典型的自然带类型是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温带草原带

D. 苔原带

3. 该岛之所以能形成深厚的优质泥炭层,取决于

A. 植被的覆盖率

B. 植物的种类

C. 植物的生长速度

D. 植物残体的分解速度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的气候、自然带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 爱尔兰受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月降水量在100mm左右,与C相符。

2. 爱尔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正确。

3. 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是未完全分解的有机残体(主要是植物残体)长期积累起来的物质。主要形成于沼泽地区。泥炭的发育,取决于沼泽植物的生长量和残体的分解量。高纬度、高海拔冷湿环境植物生长慢,故植物的生长速度不是形成深厚的优质泥炭层的因素,而主是因为植物残体的分解速度慢形成的。

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部,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冰岛有“极圈火岛”之称。该岛冬季温和,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夏季气温不高,7月平均气温在10℃。苔原是冰岛主要的地带性植被。结合“冰岛活火山带分布图”,回答4~5题。

4. 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A. 玄武岩

B. 大理岩

C. 页岩

D. 石灰岩

5. 冰岛的活火山带东西两侧的板块分别是

A. 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C. 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D. 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答案】4. A 5. C

【解析】

本题属基础知识题目,难度较小。学生明确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洲板块的张裂边界岛上多火山、地震,那么岩石类型不难推出。

4. 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洲板块的张裂边界。冰岛上火山活动频繁,故其主要的岩石为喷出岩—玄武岩。A正确。

5. 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洲板块的张裂边界。C正确。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及伦敦(51.5°N,0°)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时间夏季多于冬季。读图,完成6~7题。

6. 伦敦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 地处背风坡

B. 西风偏弱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寒流流经

7. 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A. 拦水发电

B. 储存淡水

C. 供旅游活动9

D. 防海水入侵

【答案】6. B 7. D

【解析】

6. 伦敦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降水量比冬季小,是因夏季西风偏弱,B正确;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7. 夏季降水较冬季少,河流径流量较冬季少,水闸关闭为防海水入侵,D正确。

2017年6月,葡萄牙中南部由于自然原因发生森林大火,伤亡惨重,统计发现,近20年来,该国中南部几乎每年都有火灾发生。下图为葡萄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 葡萄牙中南部夏季易发生森林火灾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A. 沿岸有寒流,降温减湿

B. 受高压控制,高温干燥

C. 地势较高,太阳辐射强

D. 光照时间长,蒸发量大

9. 葡萄牙西侧洋流为

A. 向北流的暖流

B. 向北流的寒流

C. 向南流的暖流

D. 向南流的寒流

【答案】8. B 9. D

【解析】

8. 结合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气候炎热干燥,因此易发生森林火灾。

9. 结合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和该地地理位置可知,流经葡萄牙西侧的洋流是加那利寒流,其流向是自北向南。

今年,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遭受了历史上最严的洪灾,威尼斯是建在威尼斯潟湖(被沙嘴、沙坝等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城)中沙岛上的城市,因为地很低,建成以来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据图完成10~11题。

10. 为减少威尼斯洪水威胁,意大利政府修建了运河,将原来注入威尼斯潟湖的几条河流改道入海,其最主要目的是

A. 减少注入湖的水量

B. 减少潟湖内泥沙淤积

C. 提高潟湖内海水盐度

D. 裁弯取直使流速增加

11. 下列时间段中,威尼斯洪水发生可能性最大的是

A. 4~5月

B. 6~7月

C. 8~9月

D. 11-12月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 由题干可知,将原来注入威尼斯潟湖的几条河流改道入海是为减少洪水对威尼斯的威胁;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泥沙淤积使湖床抬高,湖泊容量变小,加剧洪水的发生,B正确。河流改道入海可以减少入湖水量,但这不是最主要目的,目的是减少洪水对威尼斯的威胁,A错误。“提高潟湖内海水盐度”、“裁

弯取直使流速增加”不少改道的目的,C、D错误。故选B。

11. 威尼斯属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选项中属于北半球冬季的只有11~12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 芬兰

A. 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 湖泊、岛屿众多

C. 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木材加工业发达

13. 芬兰号称“北欧锯木场”,与此称号关系最紧密的自然原因是

A. 地势低平、河流众多

B. 纬度较高,蒸发量小

C. 地表起伏大,多山地

D. 降水丰富,光热充足

【答案】12. B 13. B

【解析】

考查芬兰(北欧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12. 受东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阻挡,芬兰受西风影响较小,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A错;读图,芬兰湖泊数量多,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岛屿数量多,B对;人口稀疏区为芬兰的北部,北部地区多山地,森林广布,以林业为主,C错;北部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D错。

13. 被称为“北欧锯木场”,说明芬兰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的生长与气候条件(热量、水分)关系最密切,地形是否平坦、地势起伏的大小对森林的生长影响小,且芬兰地形以平原(西部、南部)、丘陵山地(北部、东部)为主,A、C错;芬兰纬度多在60-70°的高纬地区,纬度高,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较小,光热不足,降水量较少,但气温低,蒸发量小,使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利于耐寒的针叶林生

长,B对,D错。

荷兰人口密集,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20世纪30年代,荷兰在下图所示地区修筑拦海大坝,将湖中的海水抽取置换淡水,并在湖边部分低地开垦发展农业,形成圩田区。随后,在坝顶上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随人口增长圩田区建立起新的城市。70年代,荷兰取消农业自治,加大从欧洲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据此完成14~16题。

14. 该地拦海大坝的修建,使沿海地区

A. 泥沙淤积减少

B.湿地面积扩大

C. 岸线长度变长

D.海水侵袭减弱

15. 拦海大坝上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成,有利于

A. 缓解圩田区内交通压力

B. 促进圩田区农产品出口

C. 加强荷兰东西部的经济联系

D. 提高艾瑟尔湖水路运输地位

16. 20世纪70年代,荷兰取消农业自治的原因主要是

A. 自然灾害加剧

B.建设用地需求增加

C. 农产品竞争力弱

D.生态保护意识增强

【答案】14.D 15. C 16. B

【解析】

14. 该地拦海大坝的修建,河流带入海湾的泥沙很难泄入北海,使海湾沿海地区泥沙淤积增多,A错误。该地拦海大坝的修建,大坝内泥沙淤积加重,许多水域被淤积成陆地和围退,从而使湿地面积缩小,B 错误。该地拦海大坝的修建,大坝以内许多水域被淤积成陆地和围退,导致岸线长度变短,C错误。该地拦海大坝的修建,海水很难进入到海湾,从而使得海水侵袭减弱,D正确。故选D。

15. 图中显示,图中拦海大坝直接连接了荷兰东西部,拦海大坝上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成,利于加强荷兰东西部的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C符合题意。拦海大坝上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成,由于这些交通

不是圩田区内部交通线路,因此不会缓解圩田区内交通压力,排除A。拦海大坝上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成,属于荷兰内部交通,不是对外交通,因此对促进圩田区农产品出口影响不大,排除B。拦海大坝上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成,会对艾瑟尔湖水路运输产生分流作用,不会提高艾瑟尔湖水路运输地位,排除D。故选C。

16. 20世纪70年代,随着荷兰的经济发展,城市、工业、交通等建设用地增加,材料显示,随人口增长圩田区建立起新的城市,而荷兰土地资源紧张,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必然占用部分农业用地,从而影响荷兰农产品的自给率,需要加大从欧洲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因此荷兰取消农业自治,B符合题意。自然灾害加剧可能会影响荷兰农业生产,但当地抗灾能力加强,因此自然灾害加剧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在欧洲,荷兰农业发达,农产品竞争力较强,排除C。生态保护意识增强,可能会有部分耕地生态退耕,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因此生态保护意识增强不是荷兰取消农业自治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B。

二、综合题。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分南北两大地形区,北部为平原区,南部为山地冨原区。工业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南部工业薄弱。农业方面,北部平原以乳畜业为主,小麦多分布在南部河谷地带。下图是德国区位略图。

(1)简述德国鲁尔区有利的自然条件

(2)概括图示产业转移的积极意义。

(3)分析德国北部农业以乳畜业为主的原因。

(4)说明德国小麦主产区分布在南部河谷地带的自然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